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2024-06-17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共18篇)

1.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一

关于毕业班复习的反思建议: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现在已经进入了期末总复习的关键阶段,但是实际的复习过程,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也没有定心听,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为了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的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我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课前整理时,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习。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二、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

在课堂中我重视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追究,如果发现哪位学生真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不占用课上时间,把那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中午把他单独留下逐项训练,练到能举一反三为止。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总之,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新时期教育方向,准确把握、理解和运用教材,立足小学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搞好小学毕业复习工作。

2.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二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 了解学生情况。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班级基本情况 (男、女生人数) ;上学期总评成绩 (各等级人数) ;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 (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 ;具备基本能力的情况 (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困生情况。 (2) 针对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 制定出可行的复习计划。 (4) 依计划付诸行动。

二、分类梳理, 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 可以整理成表, 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 (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这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要把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三、辨析比较, 弄清易混的题型和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复习时要创设比较、辨析的思维条件,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 灵活选用综合法、对应法、转化法、图示法、逆推法、假设法等思考方法, 深化解题思路。如教学: (1)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 需要20天, 由乙工程队修, 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天? (2) 一批布料, 做上装能做20件, 做裤子能做30条, 如果整套做, 能做多少套? (3) 甲从东城到西城要20分钟, 乙从西城到东城要30分钟。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向出发, 经过几分钟相遇?这3道题的文字表述虽然不一样, 但它们的解答算式却是一样的, 即1÷ (1/20+1/30) 。因此, 在复习时,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复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拓宽解答应用题的视野,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对于“易混概念”, 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 如质数和奇数、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 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 以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化简比和求比值、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四、一题多解,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习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相同的题目, 不同的分析思路, 列式不同, 结果相同, 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学生以启迪, 开阔了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 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 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 题目的类型不同, 但解题的算式是一样的。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时, 既要有单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 也要有一定现实生活的题目;要注意应用题的一题多解, 让学生选出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如教学“白兔和灰兔共有280只, 白兔只数是灰兔的3/4, 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可以有以下6种解法:

解法一 (分数除法知识) :

灰兔280÷ (1+3/4) =160 (只)

白兔280-160=120 (只)

解法二 (比例知识) :

3+4=7 280÷7=40 (只)

白兔40×3=120 (只)

灰兔40×4=160 (只)

解法三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3/4x只。

x+3/4x=280 7/4x=280 x=160

解法四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白免有x只, 灰兔有x÷3/4只。

x+ (x÷3/4) =280 7/3x=280 x=120

解法五 (比例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280-x只。

解法六 (比例知识) :

设白兔有x只, 灰兔有280-x只。

这样的训练, 差生至少也能学会其中的一、两种解题方法, 优生则学会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方法去解题。

五、有的放矢, 揭示规律, 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 什么都讲, 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 有目的, 有重点,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慨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 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让他们多思考, 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复习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集中温习, 集中理解,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 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 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获得新的见解。

六、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 以帮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 学生的成绩情况不可能都在优秀或某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尚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 对他们的知识欠缺方面及时给以弥补, 因材施教, 适当补习,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 要多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 使他们在复习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 多实践、多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查、自测、自评, 查漏补缺, 质疑问难, 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 进行温习补救,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总复习中, 教师不应面面俱到, 满堂灌,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 无论学哪一门功课, 课堂上老师讲的, 笔记本上记的, 课外阅读的……等等, 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 就必须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来转化。

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复习形式;复习活动;教学策略;引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中,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

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效梳理、总结,将各个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在总复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梳理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并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下面就小学数学的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使用多种复习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内容形式要多样

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组织复习的时候,其内容应该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应该依据复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来确定。

2.学生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较

为主动并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思考活动、动手实践,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留有充足实践进行观察、实验、推测之后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数学复习工作。

3.要选择形式多样的复习题

在进行数学总复习的时候,除了基本的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适当地改变题型样式,或者是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一些竞赛,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复习活动要突出重点,注重复习的实际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是复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学生在开展复习活动的时候后,不仅要思考阶段性目标,还必须兼顾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既要从教材的整体性着手考虑,还应该按照知识体系或者是章节单元开展复习活动,有效抓住复习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

新课标中有关方程的要求是结合实际情景,了解等量关系,然后使用字母进行表示,能用方程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式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质,使用简单等式性质有效理解方程式的含义。

三、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构建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学生在参与复习的时候,应该促使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寻找规律,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教师在开展复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整理、判断,有效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继而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复习课时候,教师乐意拿出自己在课下准备的长方体模型,然后对学生提问,问学生看到什么?能够得出什么?之后要学生自主探索,并向教师汇报自己看到的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棱长以及前后面的面积、侧面面积以及长方体的体积等。

当学生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接着提问学生,依据长方体的形状,还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哪些实际的物品呢?

这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自身在生活实际中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回答,比如楼房、盒子、手机、U盘等等。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要做成一个盒子,要使用多少硬纸板呢?学生就会思考要用多少硬纸板就是在求盒子的表面积,就能够使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因为盒子是有盖子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要加上侧面四个面。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其他一些物体的表面积计算。这个例子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位置。在课堂环境中,学生就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不断进行思考、联想,对自身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程,其中蕴含的复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数学复习工作,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不断进行探索,为了有效提升总复习的效率,促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一定要找准自身位置,使用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回顾所学知识,并且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反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冯承志.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一些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2):10.

4.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四

二、复习范围

1-6年级学习内容,侧重5-6年级所学内容。

三、新课程命题的特点:

1、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基本技能的考查,着眼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2、试题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独立思考问题,学有所用。

3、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多学科的综合联系。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彰显人文魅力。

5、关注学生知识网络的自主构建。

四、课程内容学习的核心目标及目标达成策略:

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达成核心目标,学生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比如:参加辅导时我们常常要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参加;看到体形较为特殊的人,我们很多时候在估量,这个人有多少斤或千克。大家可能还记得一道期末质量检测题:选择重量单位的题目是:老师的体重可能是65()后面有三个选项(吨、千克、克)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这道题答错了,选择了“吨”。这说明孩子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感,没有形成吨这个重量单位的概念,没有衡量、辨析、推理验证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强化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应用数字表示具体数据和数量关系。

B、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计算能力,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

C、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能性进行检验。

典型例题:1、辨析:1米的50%,是50%米。

2、排列:加循环节使排列符合要求:

3.1416>3.1416>3.1416>3.1416

3、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第一季度就要浪费掉()千克水。

符号感:感受和使用符号的能力,是一种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直接接轨的一种数学素养,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恰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比如|:间隔问题,间隔数与物体数有什么关系,内隐着什么规律,我们可以画图,摆学具,画线段图,用图形或可用介质来抽象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这是初步的符号感的表现。再如用n表示一个自然数,那么与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就可以用n-1和n+1来表示。还有比较典型的用字母表示公式、关系式等。

典型例题:1、利用关系式判断:8x=yy和x成()比例

x/2=yy和x成()比例

y/6=3/xy和x成()比例

2、在长方形内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阴影表示剩余部分

(1)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a)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b)b

a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比如:认识球体,想象球中心的点就是球心,球心到球面的线段就是球半径。在实物不在眼前时,学生的头脑里依然有球立体的形象概念。再比如,在绿化栽树、载花,设计成什么样的图案,用哪些几何图形、如何组合等等。到第三学段经常要依据条件叙述画出图形,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无法保证后续学习的。

典型例题: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木块,摆(一层两排)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32平方厘米,每一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好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一样长。()

3、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4、一个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出现的立体图形是()

统计观念具体表现: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投资论证、采购、炒股等都离不开统计,需统计观念作保障的。

典型例题:污染指数

150

轻度污染

100

50

0

大连太原上海杭州厦门重庆昆明

上图是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和建议?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论。

典型例题:一个圆锥形谷堆,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5米,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要把这堆谷子装在一个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2米(数据从里面量得)的圆柱形粮囤里能装下吗?

推理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的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推理能力已落实到了四个内容领域之中。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重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

典型例题:一条平均水深为1.5米的河,一个身高1.7米、水性不好的人下河游泳有危险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简要说明)

以上通过六个方面,说明了复习的着眼点,要使知识转化成内在的东西,形成能力,使学生得到实质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另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评价也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体现国家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在基础性的基础上去追求发展性,不必过高要求。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结构改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经由磋商与和解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改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上复习课时,要重视促成学生经由磋商与和解而形成知识经验的重组。经由主体作用重建形成的个性知识网络,才是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才能达成学生真正意义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各模块知识网络分析:

以下提供各模块的知识网络仅供参考:(可以做学生的学案)

数的认识简易方程

数和数的运算数的整除代数初步知识

数的运算比和比例

一般复合应用题 长度

典型应用题 面积

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量的计量体积

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量

比和比例应用题时间

线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角

平面图形

空间与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圆柱体、圆锥体

统计表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

数和数的运算

(一)数的认识

整数的含义:像…-3,-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0,1,+5,6,…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9,…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占位

0是最小的自然数,0的作用表示起点

表示界线

A自然数1是最小的一位数,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数的意义: 是整数的一部分,可表示基数也可以表示序数

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分数

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

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

按小数部分分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

分类循环小数

按整数部分分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带小数

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折扣*:商业用名词,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需要了解。)

注意:百分数、折扣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除倍比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B.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

C、数的改写:

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小数 分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

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百分数分数

先写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D、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从高位看起,依数位比较

3、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不同,先通分再比较。

E、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数的整除

定义:(小学阶段研究“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数a除以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整除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质数合数互质数

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偶数奇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三)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的

分类

运算名称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加法: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减法: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退几当几十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加减的数的小数点对齐。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计算。

3、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乘法 1、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2、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3、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有整数的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除法 除数是整数: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上乙数的倒数。

3、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a÷(b÷c)=a÷bc

(a+b)÷c=a÷c+b÷c(a-b)÷c=a÷c-b÷c

5、四则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代数的初步知识

(一)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概念、运算定律和数学计算公式。还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

2、简易方程

(1) 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2)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5)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

(二)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基本

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比号 前项 后项 比值

分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у

х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5.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五

一、描述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在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这节课要解决87页思考题、104页15题和思考题。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课前整理时,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87页思考题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对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较难理解,我放手让吴自远等好学生头天晚上设计解决方案。吴自远的方案是用假设法,设定一种商品的价格为100元,然后再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学生对他的这种讲法易于接受,比较直观。在解决104页15题时我首先让思路清晰、口齿表达伶俐的于贝尔上来讲题。果然,姜婷用列举法举出所有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思考题是在15题的基础上出示的,通过刚才于贝尔的列举,小组讨论、分析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出乎我的意料,这时学生都会了,我就叫朱超凡和余浩上来讲。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两个人很激动,我想:不管这道题多难,他俩永远不会忘记。

二、分析: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习。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这节课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三、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解答开放题时,会表现出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方案:有的学生可能只找到一种答案,有的学生能找到多种答案。不同的解答方案和结果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学生往往找到一个答案就不必也不再进一步思考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养成创新习惯的自觉性。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在解开放题时,不是机械性地就题论题,而是要从众多的模式中选择自己所需的模式,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目,但能获取较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大大减轻学生课业的过重负担。

6.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计算 篇六

一、口算。(10分)

10-2.65=0÷3.8=9×0.08=24÷0.4=67.5+0.25=6+14.4=0.77+0.33= 17.15-8.47-1.5317-3-4

7152

÷2+×0.125×0.25×32 5

63456

5-1.4-1.6=80×0.125=3÷3×17

=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0分,4×20+5×2)1125-997998+124641

+3.2+523

+6.8

1225-(122

7+25)400÷125÷825×(37×8)

(1

-1)×1213×244

15×4734×(2+1334)

125×8.84.35+4.25+3.65+3.753.4×99+3.4

95119

22.3-2.45-5.3-4.55

4.25-3513

6-(26-14)

437

×1+57.125×18

-0.51112+718+524)×72 187.7×11-187.7 2.42÷3+4.58×114

7.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激趣

怎么上好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这是每一位毕业班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很多数学老师更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觉得知识都是学过的, 不爱听;老师觉得知识都是讲过的, 不想讲;一上复习课就是做练习, 学生不想做、质量差, 教师不想改、发脾气……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老师的怨言:“我们班上的娃娃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 上课根本不听讲不发言”、“六年级复习课最难上”、“六下就只有做做试卷评讲一下, 不知道怎么上”等等。

可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小学六年级复习课承担着更重的任务: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意知识点整理与应用的结合、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通过复习课, 要让学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接下来, 我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复习课当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 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适当的复习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教师自身的幽默感和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就利用情境导入, 先用PPT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姚明的漫画像挂图。

师:同学们, 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球星, 很搞笑对不对。但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呢?

师:如果想知道镜框 (木条或铝合金) 的长度就是求什么?想要知道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 (揭示复习知识点周长和面积)

师:看到课题, 你想到了什么?

借着这样一个复习情境, 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学生在开心一笑的同时, 感受到了原来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自主回忆整理知识的欲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真正做到了避免复习旧知带来的疲乏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梳理构建, 发展学习兴趣

复习课、新课和练习课是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要避免重复机械的讲解。“梳理”就是复习课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过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复习模式是:在复习课之前, 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个自主整理复习某个单元知识点的作业。但是仔细想一想, 有多少学生是真真正正的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点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个作业就相当于没有。那么我觉得要想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必须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 做到复习课前的有的放矢。

例如, 在复习“立体图形”知识时, 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课前复习作业:让学生从“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我的典型错题”和“我的困惑”三个方面来整理。结果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整理结果让我大为震惊。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很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圆锥的体积计算忘记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记忆比较麻烦, 对知已两个底面圆面积是否计算有一定的困惑;在解决实际体积问题时, 在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时候, 对于它们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

大家可以看看, 孩子们这是整理的多好啊!他们真真实实的梳理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难点, 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复习课上面的有的放矢。紧跟着, 我就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体展示, 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指导, 使得它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才是一节在新课标标准下的事半功倍的数学课。

三、设计精练, 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的精心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掌握抽象、分析、归纳、演绎和模型等思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数学复习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重复地做他们早已会做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复习课应有的功能, 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最后产生厌倦情绪。为了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 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之外, 一定还要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

师:森林里住着三只小兔。一天, 他们相约到山里去采蘑菇。 (电脑演示三只小兔所走路线) 三只小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家里出发, 分别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山里跑去。想想看, 谁先到达终点?请大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因此, 出示这样一道有趣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从生活实践中去找到课堂内缺乏的真实感。只有这样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去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提高学习的兴趣。

8.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方法的探索 篇八

[摘 要] 六年级面临小学毕业和质量检测,数学总复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提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总复习指导思想和行动策略,还需要一个协同化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总复习质量效益。开展数学总复习的基本思路是:沟通整理,以生为主;面向全体,兼顾差异;追求分数,但不唯分。数学总复习的行动策略是:制定总复习计划;设计复习课文案,上好复习课;多形式开展“培优辅差”;定期组织质量检测。

[关键词]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思路;做法;协同;提高

一、对数学总复习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决定着总复习的方法、策略及成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更不同于日常新课教学。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教学设计的难度大。

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面面俱到,搞一刀切的机械重复训练,题海战术,这是一种复习方法,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试的分数。但这样,就容易忽略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会牺牲孩子们大量休息和活动时间,从而易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系统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侧重于掌握必备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复习中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自主建构,自我反思和评价,以实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也是一种复习。毋庸置疑,这才是我们正确的复习指导思想。

1.沟通整理,以生为主

数学总复习与平时的数学学习一样,也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主动参与中精心查漏补缺,巩固提高,从而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和“观众”,学生应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等过程,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人。

2.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复习应体现“拔尖、提中、扶差”的复习策略。在复习中,对中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向灵活题、较难题挑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也能够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自信,体验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追求分数,但不唯分

分数,作为目前质量终端显示的最为重要指标,我们理所当然需要高度重视。追求高分,必然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但我们要清楚,这不是唯一目标。“呵护孩子的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厚重的生命底色”,这才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竭力呼吁:在总复习阶段,不要靠挤、占、挪、用学生的时间来增加分数,更不要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分数。这是理念,更是职业操守!

二、在数学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1.制定总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内容有七部分,分别是: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以及简单统计。前后纵贯六年,内容庞杂,时间跨度长。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做引领,复习就会陷入无目的、无系统和无针对性的境地,极易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样的复习效果一定是没有保证的。因此,在开展总复习之前,年级组的教师要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一份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中除了有具体的复习内容、课时、进度以及质量达成目标外,还包括备课分工、命题和练习的设计人、统一检测的时间等一些具体的事务安排。计划的制定,也使得复习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

2.设计复习课文案

毫无疑问,复习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主要取决于复习课的备课设计。复习课的备课相对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备课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辛劳。因为每节课的复习内容不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组块。如何在有限的時间里把一些零乱的知识点织成网、组成快,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复习,如何设计以一当十的复习题,均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否则就难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如年级组数学老师开展文案可选式的复习设计,采取集体备课形式,每人分工准备一块内容。备课的文案内容要求做到:(1)目标要明,即复习内容明确,层次明确,要求明确;(2)择例要精,选择复习例题是要努力做到准确性、典型性、综合性;(3)训练要活,首先在训练内容上要活,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

集体备课文案中所提供的复习方法和习题,既有年级共性要求,也可针对各班级实际,重新调整,自主选择。

3.上好复习课

要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可按以下四个流程组织复习:明确复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复习的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围绕目标梳理知识点,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其间要以学生自主整理为主;根据复习要点开展相应的练习,以促成巩固和内化;当堂完成复习课的课堂作业,尽可能做到当堂反馈,及时评价。

上述复习课的四个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提倡适合教师个人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的不同复习形式。例如,某教师带本班的数学年限较长,师生之间互动已非常默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水平也都十分了解,他的复习课就有自己的特点,即节奏快,密度大,容量多,难度高,学生很适应而且效果非常好。复习课的效率有了保证,自然就会省去许多加班加点,挤占挪用学生休息或活动的时间,还孩子一个本真快乐的童年才会成为可能。

4.多形式开展“培优辅差”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层次上。对全体学生,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兼顾差异。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对于学困生的“培优辅差”工作,学校从校长室、年级组到班级教师,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也采取诸多的帮扶举措。如学校教导处给每个学困生都建学业档案,追踪了解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校领导亲自找部分学困生谈心,给予其精神上鼓励;教师在班级成立学习帮扶小组,有一对一的,也有几对一的形式,由优等生负责给学困生出题、讲题、监督作业、完成批改。最后这一举措不仅使学困生得到长足的进步,而且使得优等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了互惠互助,相得益彰。

5.定期组织质量检测

复习阶段适时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检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经过一定的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利于树立复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如总复习检测有校内统测、校际联测和二次过关测。校内统测就是六年级组几个班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统一批改、统一分析。每次检测后,年级组的几位数学老师坐下来集中分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修订复习方案。校际联测,侧重于同兄弟学校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以发现优势或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必要的应对策略。二次过关测是由学校层面组织实施的,主要是针对每次统测或联测中全年级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二次过关测一般是安排隔周后,用同样的试卷进行复测,看其较之前测是否有了提高。这种检测一是了解任课教师复习辅导是否还有盲点,二是通过二次过关测,更容易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促其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工作,既需要每一个教师的个体智慧与付出,也需要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指导,更需要年级组教师群体间的通力协作、经验分享、资源共享、捆绑发展,以实现“1+1>2”的复习效果和终端检测成果。

9.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九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这张图片(    )不变,大小(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5、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6、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 ∶ (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 ∶ (    ) = (     ) ∶ (     )。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          )或(           )。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13、解比例

ⅹ∶3 = 78 ∶14          9x  = 4.50.8                 16 ∶ 25  = 12 ∶x

34 ∶ x = 3∶12        38 ∶ x = 5%∶0.6         1.318 = x3.6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

参考答案: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这张图片(  形状  )不变,大小(  变了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3 : 1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1) 因为6 :10 =  ,9 :15 =  ,所以6 :10 = 9 :15。

(2) 因为20 :5 = 4,4 :1 = 4,所以20 :5 = 4 :1。

(3) 因为5 :1 = 5,6 :2 = 3,所以5 :1 和 6 :2不能组成比例。

5、在2∶5、12∶0.2、31∶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2∶5 )。

6、在比例里,两个(  外项  )的积和两个(  内项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5   ) ∶ (    3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6 ) ∶ ( 24 )  =  ( 5 ) ∶ ( 20 )。 6×20 = 24×5 可组成8个比例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3 :4 = 6 :8 )、( 3 :6 = 4 :8 )或(   4 :3 = 8 :6  )。可组成8个比例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 )∶( 1  )。

解:设平行四边形的高是ⅹ厘米。

36 : 24 =  24 : ⅹ

36ⅹ = 24 × 2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6ⅹ = 576

ⅹ = 16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

解:设梯形的上底是ⅹ厘米,高是Y厘米。

18 : 27 =  10 : ⅹ        18 : 27 =  12 : Y

18ⅹ = 27 × 10            18 Y = 27 × 12

18ⅹ = 270                 18 Y = 324

ⅹ = 15                     Y = 18

答: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高是18厘米。

13、解比例

ⅹ∶3 = 78 ∶14          9x  = 4.50.8                 16 ∶ 25  = 12 ∶x

ⅹ =              ⅹ = 1.6                      ⅹ = 1.2

34 ∶ x = 3∶12        38 ∶ x = 5%∶0.6         1.318 = x3.6

ⅹ = 3                ⅹ = 4.5               ⅹ = 0.26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3  )。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五)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四)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2总复习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应用题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 复习内容:概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测试题

★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10.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

班级: 姓名:

一、请根据下列每题的叙述画出线段图:

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能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能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A、B两地相距250千米,甲车每小时能行55千米,它从A地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从B地开出,乙每小时能行60千米。乙车经过多少小时才能和甲车相遇?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08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2小时相遇。其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18.4千米,另一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新的家与学校相距29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50米后发现忘了穿校服,又返回家去穿校服,然后再到学校去。这样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3、甲、乙二组共同完成150个机器零件。已知甲组12分钟能做24个零件,乙组每分钟能做3个零件。完成这批零件时,甲组用了多少分钟?

4、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0千米,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3千米,问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那么乙车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三、应用题:

1、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这两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

2、客轮与货轮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港相向而行,客货每小时行25千米,货轮每小时行30千米,10小时后两轮相距多少千米?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明和小刚骑自行车从相距4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小明每分钟行240米,小刚每分钟行160米。如果一直按这样的速度往前行。他们两人会相遇吗?如果你认为不会相遇,请写出理由;如果认为会相遇,请求出经过几分钟相遇?

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5千米,预计3小时到达,行了1小时,机器发生故障,就地维修了20分钟,要想准时到达而不误事,以后每小时应加快多少千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到达B地要5小时,乙车到达A地要6小时。当甲车到达B地,乙车距离A地还有多少千米?

11.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总复习;数学成绩;五大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70-01

小学数学教育重点应当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必要的数学基础。但是,社会和家长能够感知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再通俗点说,就是学生考试的成绩,也就是考试的分数。作为学校和老师不能对社会和家长的关注置若罔闻,我们必须回应社会和家长的关切。因为,关注应试也是应当的,毕竟现在的高考没有取消。但我们坚决反对用题海战术,用牺牲老师和学生时间,来获得好的成绩,高的分数。

其实,只要我们的学生平时,数学基础打的较好。在进行数学总复习时,如果能处理好“基础与拓展、整体与差异、普遍与个别、规范与灵活、训练与兴趣”这五个关系,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就不成问题。

一、重视基础,关注拓展

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90%以上的数学知识是学生终生有用的。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保底知识,是数学课程目标规定的下线。

当然,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过程中,在重视夯实基础保底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在重视考虑到所有学生吃好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饭量大”,还没有吃饱的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国家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栋梁之才。

二、重视整体,关注差异

现在,《数学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数字目标,但是我们不能过分降低或这些目标。这些知识,如果学生的平均正确率过低,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谈不上打好了数学基础,这知识的目标应当保证,这是我国基础优于西方之处,我们应当保持这个优势。就算这些知识每项整体测试达成了。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了。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实现整体达标,然后在关注每个学生的达标。我们要经常统计这项的正确率,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

三、重视普遍问题,关注个别错误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当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摸底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为,普遍性问题,会成为班级数学成绩的“短板”,我们有侥幸心理:“那里就那么巧,就考这种类型的题目?

例如,平均数问题,当我们发现“汽车往返360千米的甲乙两地,去时用5时,回时用4时,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学生的[360÷(5+4)]错误率近60%时。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原因。可能原因:1、学生没有认真审题;2、学生认真审题了学生还是不能自己改正。

这种普遍性问题,无论是上述那种情况,都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如果是第一情况,有必要经常性强化训练,逐渐让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加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教师就更要重视了,说明多数学生还会分析问题,或不会选择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画个图,想一想,学生如果还有问题时,可以到学校操场上,找两个点(AB)表示两地,引导学生亲自走一走,来感知“去、回”的总路程是360千米,还是2个360千米的和。

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老师也应当给予关注。但弄清错误的原因,給予针对性点拨和指导,这样引起学生注意,特别学生困难学生,老师要给以足够的关注。提高后进学生的数学成绩,比提高优生的数学成绩更容易,而且,这样可以更容易提高全班的综合成绩。

四、重视规范,关注灵活

数学学科是极其规范的学科,数学术语,书写格式,数量的单位,就是答句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要求,答句开头一般不要超过算式。还有像等于号、约等于号、小数点、脱式计算要写几步;还有像书写要整洁了、画图要用铅笔了等。

我们应当要重视规范,也应当关注灵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灵活,就没有创新。但是,学生灵活,不是学生想怎么做,就可以怎样做。如,学生进行简算时,必须遵循一定规律等。

五、重视训练,关注兴趣

要提高数学成绩,训练必要的,有总结洋思中学的经验是“揪,死揪,往死里揪。”又有人总结另一所升学率高的中学的经验是:“讲,不会,练;练,不会,考;考,不会,再考。”我们不赞成这种方法,我们认为至少在小学要减少使用这种方法,不要让学生小学还没有读完,就永远不愿意并害怕上学和讨厌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学生生长着的能力的信息和征候”。没有兴趣的数学活动是低效的,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要保持学生复习兴趣,并不容易。虽然,数学复习活动,不能说烫剩饭,毕竟复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不是新鲜的材料。但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保持学生复习的兴趣:

1、重视激励,适当可以考虑一点物质刺激。当然,以精神鼓励为主,多肯定,多表扬。科学研究已表明:赞扬和物质刺激人的大脑皮层是同一区域,就是说,语言奖励有时可以代替物质。

2、练习形式丰富。我们每节课都考虑:题型多样化,如,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应用题等;学生参与学习器官多,如,手、眼、耳、口、脑、身体等。3、练习组织方式多样,如,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比赛等;

3、适当的批评也是有效果的。

12.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起点还原”“知识梳理”“巩固应用”的复习过程, 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及关系把握。

2.随着复习活动的逐步展开, 帮助学生积累梳理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基本活动经验,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素养的稳步提升。

【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梳理的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如何凸显总复习课的价值, 笔者力求体现以下三点:其一, 关注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复习, 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进行梳理、比较、整合, 弄清来龙去脉, 沟通纵横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形成知识网。其二, 关注应用的综合性。把“运算的意义”的内化应用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逐步提升学生灵活应变的数学能力。其三, 关注参与的差异性。通过主体梳理, 学生拥有了自查、自纠、自补的充分空间。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 学优生的复习成果比较丰富, 学困生的梳理收获相对薄弱。因此, 本课努力做强交流环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于主体梳理, 在分享切磋中勾起已有经验, 实现总体提升。

【课堂实录】

一、激活经验, 引出课题

师:今天的总复习, 我们从四个简单问题开始。 (课件出示:四道来自各年级教材的问题) 这里的每个问题, 都隐藏着我们学过的一种运算。你能发现吗? (组织学生逐题回答)

生1:第一幅图里有除法22.4÷4=5.6 (千米) 。

师:你怎么看出是除法解决的?

生1:求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 就是把22.4千米平均分成4份。

师:很好, 既说出了算法, 又说出了理由。其他几个问题, 我们也这样来说说吧。

生2:第二幅是9+3=12 (只) 。原有的猴子数加上新来的猴子数, 就是共有的猴子数。

生4:第四幅是3×4=12 (人) 。一条船有3人, 4条船就是4个3。

师:大家的眼睛都很亮, 从这些问题中发现了我们熟悉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复习“运算的意义”。 (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设计, 既显新意, 又含深意。从四个以前学过的教材问题引入, 既充分体现了“四则运算”与“解决问题”算用结合的课程理念, 又初步激活了学生对每种运算本质意义的经验回眸, 为接下来的充分梳理、深入复习开了好头。)

二、梳理知识, 形成结构

师:请回忆一下,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分别是怎样的? (停顿数秒, 让学生思考)

师:有的同学可能已经想到, 有的同学或许还在思考。课堂时间有限, 我们将采用分组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梳理。这个过程中, 要用到一张“学习单”, 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 教师作简要填写指导, 然后, 开始小组活动) 。

大约7分钟后, 小组活动结束。教师要求每组推荐1名发言人, 并由此展开全班交流。

师:我们先来梳理加法的意义 (板书:加法) , 因为它是最基本的运算。请研究加法的小组代表随带“学习单”, 上台进行介绍。

组1: (展示学习单) 我们认为, 运用加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买一双鞋子需要59.5元, 再买一条裤子要140.5元, 共需要多少元?59.5+140.5=200 (元) 。

师:同意用加法解决的, 请举手。 (学生举手) 大家都很赞同, 能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解决吗?

组1:这是把鞋子和裤子的价格合在一起, 求和。

师:是的, 求和可以用加法解决。 (板贴:求和) 请继续介绍。

组1:树上有8只小鸟, 又飞来了10只, 现在树上有几只鸟?8+10=18 (只) 。

师:嗯, 这题也求和。时间关系, 同一类型的就不用重复介绍了, 请介绍不一样的问题。

组1:好。北京晚上气温9℃, 早上上升了8℃, 早上温度是几℃?9+8=17 (℃) 。

师:你觉得, 这道题与前面几个例子有什么不同?

组1:这是求比一个数多一些的数, 也用加法。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学生赞同) 是的, 求较大数也用加法解决。 (板贴:求较大数)

组1:根据举出的例子, 我们觉得, 加法就是计算几个数相加的和。

师:好, 第一组交流完了, 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鼓掌) 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组2: (展示学习单) 我们补充一个例子:小明有25元钱, 小红比他多5元钱, 小红有几元?也是“求较大数”的。另外, 我们觉得, 加法就是原有的数与后来的数合并起来。

师:虽然同学们对“加法是怎样的运算”说得不太一样, 但都有道理。数学上, 是这样规定加法的意义 (板贴:加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点评:在大板块的自主活动中, “学习单”的充分使用, 有利于学生明晰复习程序, 打开复习思路, 提升复习实效, 真正经历由“具体实例”到“抽象意义”的思辨过程。“加法的意义”交流过程中, 教师依托学生的交流资源, 随机提炼“加法所能解决问题的类型”, 并引导学生将交流重心放在不同类型的补充完善上。这样的教学组织, 既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又促进了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真实理解, 有利于数感的强化养成。)

师:好, 其他三种运算中, 哪种运算与加法有紧密联系?

生5:减法。因为加法是求两个数的和, 减法是知道了和, 求加数。它们是倒过来的关系。

师:有道理,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关系。 (板贴: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生6:乘法与加法关系也很密切,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嗯, 当加数相同的时候, 用乘法算很方便。 (板贴: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咱们先请研究减法的小组进行介绍。

组3: (展示学习单) 运用减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公交车上有30人, 走了5个人, 还剩几人? (2) 小明身高1.55米, 小红身高1.4米, 小明比小红高几米? (3) 小明身高1.55米, 小红比他矮15厘米, 小红多高? (4) 小明15岁, 小红9岁, 小明比小红大几岁?

师:大家看, 这几个问题都是用减法解决的吗? (学生同意) 哪几个问题比较类似?为什么?

生7: (2) (4) 比较类似, 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板贴:求相差数)

生8:问题 (1) 在求剩下多少, 问题 (3) 求较小数。 (板贴:求剩余、求较小数)

师:这组同学虽然只列举了4个问题, 却涉及了三种不同类型。真会思考!

组4: (展示学习单) 我们组介绍乘法吧。我们举出的例子有:一共有4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10人, 一共有几人?这是求4个10是多少。 (板贴:求几个几) 1瓶饮料有500毫升, 倒出了1/5, 倒出了多少毫升?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很好, 我们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也用乘法解决。 (板贴: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组5:我们组有补充。一件上衣原价500元, 现打七折, 现价几元?这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也用乘法解决。

师:不错。最后, 我们还剩一种运算 (板书:除法) , 除法与其他运算有什么联系?

生9:除法与乘法也是互逆关系。

(板贴: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组6:我们组举出了一些用除法可以解决的问题: (1) 一个班48人到公园玩, 租了12条船, 每条船坐几人? (2) 一个班, 男生22人, 女生27人, 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3) 六年级有360人, 有8个班, 平均每班几人? (4) 甲有28元, 是丙的2倍, 丙有几元?

师:这些问题都用除法解决吗? (学生同意) 陆老师课前做了简单整理, 用除法可以解决这几类问题。 (板贴:求1份数、求份数、求倍数或分率) 你觉得这个组举的例子分别属于哪一类?

生10:第 (1) (3) (4) 都是“求1份数”, 第 (2) 是“求分率”。

师:“求份数”的问题谁能举一个?

生11:有30颗糖, 每个同学分到5颗。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师: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主梳理和相互交流, 回顾了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能解决的问题, 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家表现都很出色!当然, 今天的梳理归纳可能还不完整, 大家可以在接下来的复习活动中继续补充。来, 读一读四种运算的意义!

(点评:展示交流不能陷入机械呆板的固定模式, 需要适时变化、张弛有度, 以保持学生的复习兴趣。我们看到, 对于减法、乘法、除法意义的交流, 教师充分依托四则运算间的内在联系, 将意义表述顺势揭示。与此同时, 依然将交流重点放在运算意义的具体应用——解决问题的类型盘点上。整个过程, 既互动充分, 又行进顺畅, 效果较好。)

三、组织练习, 深化思考

师:看到这些算式, 你能想到它们表示的意义吗? (课件出示四道算式)

师: (完成意义表述后) 请看18.5-2.06这个算式, 你能编出“求剩余”“求相差数”“求较小数”三种情况的数学问题吗? (先同桌间相互编题, 再个别展示)

师:继续看屏幕, 先思考, 再回答。 (课件出题)

师: (答完第1题后) 嗯, 用乘法计算相同加数的和, 很简便。

师: (答完第2题后) 题中是减去, 你怎么做成了除法?

生12:用减法做的话, 6.4-0.16-0.16-……-0.16一直要减40个0.16。其实, 就是求6.4里面有几个0.16, 所以可以用除法。

师:我们发现, 连续减去相同的数时, 用除法比较方便。看来, 除法和减法也有联系。

师: (答完两题后) 通过 (3) (4) 两题的练习, 你有什么体会?

生13:我更加清楚了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乘除法互为逆运算。

(点评:练习中, 既有对四种运算基础意义的表述训练, 还组织学生在解题经历中再次体会四则运算间所存在的“互逆”“简便”等关系。由此, 本课复习的两大重点凸显无遗。)

四、盘点收获, 提升感悟

师: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生14:通过这节课的复习, 我更加明确了加、减、乘、除的意义。

生15:我知道了运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还全面梳理了每种运算能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很好。我们是怎样进行复习的呀?

生16:先小组合作, 再集体交流。

师:真棒。 (指着板书) 这节课, 我们从“加、减、乘、除”四个字出发, 想到了运算的意义, 想到了运算能解决的问题, 想到了运算之间的关系, 最终形成了一棵知识树。今后, 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复习。

(点评:课堂小结中, 教师没有落入俗套, 在关注学生知识收获的同时, 兼顾复习策略的提炼感悟。由此, 本课的价值便会有力放大, 对学生后续复习活动乃至整个数学学习的自主展开提供有益的策略启迪。)

【理念评析】

陆军老师设计并执教的“运算的意义总复习”, 不像诸多同类复习课那样, 仅仅满足于数学知识的重现盘点, 而是以此为基础, 致力于学科本质的建构完善。由此, 有力提升了复习课堂的生长力。

其一, 完满的复习目标, 是“生长”的前提。

解读本课的目标定位, 审视现场的教学活动, 我们发现, 陆老师既关注了运算意义的理解、运算关系的把握等知识技能的扎实复习, 同时, 还将“帮助学生积累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的活动经验”纳入全课的价值追求, 由此, 实现了复习视野由“聚焦双基”向“关注四基”的良性转变。知识技能只能指向学科局部, 活动经验则可辐射学习全程, 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宗旨。

其二, 精当的复习内容, 是“生长”的依靠。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本课主题为“运算意义的总复习”, 四则运算基本意义究其实质是一种数学规定, 因此, 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流连于四则运算基本意义的回顾整理。基于这样的思考, 陆老师用心良苦地将运算意义复习与运算关系沟通有机整合, 同时, 又将运算意义的具体应用 (即每种运算所能解决问题的类型) 作为重要内容。这样一来, 既能让复习活动走向深入, 又切实发展了全体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其三, 开放的复习过程, 是“生长”的保障。

1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下面(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3、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锥的是(     )。

4、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

(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

5、求下列圆柱体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8厘米。

6、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7、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8、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

参考答案:

上图上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底面、侧面积

中间从左到右依次是:高、高

下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底面、底面周长、底面周长

下面(  A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3、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锥的是(  ④   )。

4、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   3.14×3×2×4 = 75.36(厘米)

(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14×4×5 = 62.8(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12.56×4 = 50.24(厘米)

5、求下列圆柱体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底面积:3.14 × 4  = 50.24(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4 × 2 × 6 = 150.72(平方厘米)

表面积:50.24 × 2 + 150.72 = 251.2(平方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底面积:3.14 × (6÷2) = 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6 × 12  = 226.08(平方厘米)

表面积:28.26 × 2 + 226.08 = 282.6(平方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8厘米。

底面积:25.12 ÷ 3.14 ÷ 2 = 4(厘米)

3.14 × 4  = 50.24(平方厘米)

侧面积:25.12 × 8 = 200.96(平方厘米)

表面积:50.24 × 2 + 200.96 = 301.44(平方厘米)

6、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侧面积:3.14 × 3 × 15  = 141.3(平方分米)≈ 142(平方分米)

7、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解法一:选择①和④

底面积:3.14 × (3÷2) = 7.065(平方分米)

侧面积:9.42 × 2  = 18.84(平方分米)

表面积:7.065 × 2 + 18.84 = 32.97(平方分米)

解法二:选择②和③

底面积:3.14 × (4÷2) = 12.56(平方分米)

侧面积:12.56 × 5  = 62.8(平方分米)

表面积:12.56 × 2 + 62.8 = 87.92(平方分米)

8、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

底面积:25.12 ÷ 3.14 ÷ 2 = 4(米)

3.14 × 4  = 50.24(平方米)

侧面积:25.12 × 4 = 100.48(平方米)

表面积:50.24  + 100.48 = 150.72(平方米)

14.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四

1、求下列组合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2、①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②圆的周长是18.84cm,求阴影部分面积。

③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已知圆 ④求直角三角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半径是3cm,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分米)

⑤下图中长方形长6cm,宽4cm,已知阴影 ⑥图中阴影①比阴影②面积小48平方厘米,2①比阴影②面积少3cm,求EC的长。AB=40cm,求BC的长。

2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cm,⑧一个圆的半径是4cm,求阴影部分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⑨已知AB=8cm,AD=12cm,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DF的面积,各占长方形ABCD的1/3,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⑩梯形上底8cm,下底16cm,阴影 ⑾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部分面积64cm2,求梯形面积。

2⑿梯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比空白 ⒀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大6cm,求S阴。

部分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15.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五

1. 归纳语言规律,形成知识结构。

许多英语的语音和语法是有规律的,如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各种词性的用法和句子结构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材料中的共同点,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总结一些语言规律,教师再对这些语言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帮助学生把这些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 以练为主,培养四会技能

在复习课中应压缩讲解与机械操练的时间,否则,学生会觉得教师在“炒冷饭”,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在练习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在一节课当中有听、说、读、写的练习。听的练习可以包括听句子并选出句子中含有的信息、听句子写出单词或句子,看图听三个句子并选出符合图意的句子,听小对话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听短文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等;读的练习有:看图阅读句子并判断句子是否与图的意思相符,阅读短文并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选择正确答案,回答问题或完形填空;写的练习有:看图完成句子、补全对话、看图或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按要求写一段对话。

3. 创设情境,突出功能用语。

复习时可以以功能话题为主线,辅以句型、语法的复习。在使用时不要把复习课上成纯句型和语法课,因为,语言只有在情境中才有意义,脱离了情境,它只是一堆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的符号,根本不能体现语言的功能。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有关的用语贯穿起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情境创设的手段主要有:图片实物的运用、氛围的营造、语言上的解释、文字的说明、角色的扮演等。

4.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法。

不但要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5.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6.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7.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

8. 注重语篇,发展运用能力。

连贯理解和表达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主要是通过对语篇的听、读(理解)和说、写(表达)实现的。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多设计些让学生连贯运用英语的任务,如听一段对话或短文,获得相关信息;短文或对话的阅读理解、连贯的口头对话或描述、据某一主题或图片写一段话等。

9. 形象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不少教师认为,六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毅力都比较强,再加上要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所以就不用考虑教学的趣味性。假如是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感到疲倦,必然会影响复习的效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安排一些寓语言练习于其中的游戏、小诗、歌曲、小话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1 0. 文化渗透,拓宽学生视野。

让复习课吸引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觉得学有所得。在语言知识方面,不可能再增加很多内容,否则会加大难度,加大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文化知识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往往会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喜闻乐道,而且这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学习压力,故此,能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1 1. 利用周考,随时洞察学情。

学校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六年级的英语周考。出卷由专人负责,事先了解六年级目前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出题。有四、五年级单词的专项复习,选择题的专项复习,等等。考后,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进行全年级排名,并与前次考试比较,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或退步,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1 2. 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单词和句子的复习同步进行。

从六年级上学期起,对于每一个模块,我们将课文或对话通读两遍,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后,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与学生一起归纳书上涉及的单词。如第一模块出现:rice, ice cream,我就引导他们将学过的食物、饮料单词如:tea, milk, cake, egg, fish, meat, ice cream, peanut, bread, sweet, biscuit, soup, juice, coffee, sausage, cheese, hamburger, sandwich, chocolate归类, 并根据读音规则由简到难写出来。对于中上等学生,要求他们全部会听说读写,对于非常落后的几个学生,我要求他们根据读音规则记清前面十二个单词就行。落后学生降低了难度,这样每个学生像摘苹果一样都能够得着,几乎都能完成任务。

16.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篇十六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17.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七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s h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上下底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r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1季度=3个月 1年=4季度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四、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分校期末复习资料一

以上由覃老师整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9.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2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五、特殊问题

植树问题(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百分率问题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

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分校期末复习资料一

18.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二 篇十八

一、填空

1、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个位上是最小 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零。这个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是()万。

2、用10以内的不同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有约数2,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 样的数是()和()。

3、在9、10、60、54、105、210、110、520中,能被3整除的数有(),能被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有()。

4、甲仓存粮a吨,比乙仓存粮的3倍多b吨,乙仓存粮()吨,两个仓库共 存粮()吨。

5、三个连续奇数,中间的一个数是a,其余的两个数可表示为()和()。

6、甲数是乙数的—,乙数与甲数的比是(),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7、把一批图书按4:5:6分给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分得的书是乙班的——,乙班

分得的书是这批图书总数的——。

8、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面积比是2: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度。

9、小红家2005年5月1日存入银行2000元,年利率为2.25%,到2006年5月1日

可得到期利息()元,按规定扣去20%的利息税()元,实际取出本金 和利息共()元。

二、选择

1、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 b,乙数是()。

A、3a-bB、(a-b)÷3C、(a+b)÷3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小华存400元钱,定期三年,年利率2.70%,到时可得税后利息()。

A、32.4B、25.92C、425.924、a的最大约数是16,b的最小倍是16,那么a和b比较是()。

A、a>b

A、—B、—C、—D、—

三、判断

1、a和b是互质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b。()

2、1.5:0.5的比值是3。化简后的比是—。()

3、5和7都是互质数。()

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上一篇:评课用语下一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