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2024-11-13

市民政局调查研究工作制度(精选6篇)

1.市民政局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篇一

xxxx年,全市民政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和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恢复重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统筹发展各项民政事业,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一)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从xxxx年12月起,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五城区及高新区300元/人月,其它区(市)县不低于245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二圈层区(市)县不低于1920元/人年,三圈层区(市)县不低于1720元/人年。通过开展低保普查,低保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49855户87864人,累计支出低保金1.86亿元,月人均补差164.98元;有农村低保对象74235户157399人,累计支出低保金1.28亿元,月人均补差65.62元;低保资金由金融机构代发率达99.9%。二是城乡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医疗救助金累计支出2034.2万元,人均救助216.21元,超目标值97%;农村医疗救助金累计支出3987.12万元,人均救助212.12元,超目标值93%。三是城乡福利机构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指导线调整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260元,提高90元以上;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提高20元以上。市属国办福利机构“三无”人员伙食费标准提至每人每月300元。解决了市级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和弃婴等“三无”人员的医疗救助问题。四是深化救助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化低保工作管理,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以往救助政策“一刀切”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部门信息共享。民政部、省民政厅对该文件充分肯定,并分别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州)参阅。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推进敬老院建设。全年共新(改、扩)建敬老院14所1948张床位。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除精神病、传染病患者及书面申明不愿意入住者外,全市可入住的五保对象16893人实现了100%集中供养。二是结合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全年完成农村低保户危旧房改造2030户。三是推进国办福利机构建设。由上海市援建、设计床位500张的都江堰市社会综合福利院已竣工入住,建筑规模、设施设备全国领先。市儿童福利院“蓝天计划”主体工程xxxx年元月底将完成,市二福利院改(扩)建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三)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xx慈善会更名为xx市慈善总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壮大了慈善力量。市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10月19日为“xx慈善日”。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6561.47万元。“阳光”系列慈善救助项目取得新成绩:其中 “阳光圆梦工程”共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2071人,发放助学金553.75万元,确保了考上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一个不少地圆大学梦;“阳光宏志工程”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为61个“宏志班”229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830.7万元;“阳光育苗工程”救助1632名低保家庭中小学生,资助金额81.6万元;“阳光重建工程”计划投入1.2亿元捐赠资金实施公共设施恢复重建项目30个,其中已完成4个,在建26个。4月,由市上主要领导带队到中华慈善总会争取了价值6831.3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层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条件。全力打造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救助平台,全年完成建设慈善爱心超市120所。

二、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受灾群众生活安定安全

(一)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发放灾后农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全市共发放农房重建补助资金22.68亿元,维修加固资金8.82亿元,均已100%发放完毕。完成了城镇住房重建中低保家庭、“三无”家庭和“三孤”人员收入核定工作。落实“特殊党费”援助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发放,全市已审核确认128402户,已发放121337户、补助资金3.38亿元。加快推进全市民政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明确重建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7.6亿元,已完成投资1.81亿元。积极推进基层组织阵地重建,“特殊党费”援建的627个村级活动场所项目已完工110个。

(二)积极稳妥做好过渡板房回收利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出台了做好过渡板房回收利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分管市领导任组长、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区(市)县过渡板房回收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区(市)县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对板房回收利用进行全程监控和无害化处置,确保环保安全,最大限度发挥了过渡板房再利

2.市民政局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篇二

一、我国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财政局主要工作是管理地方各行政部门、政法部门、科教文卫、广播电视等单位经费支出, 监督指导行政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等。同时, 国家财政局还制定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保险制度, 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局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在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去探讨,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也会出现管理监督不严, 制度建设不完善,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或者是监管不力带来的工作人员懒散的后果, 因此, 在制度层面和监督管理层面, 财政局必须要将工作方法改革放在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的首要地位。

二、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创新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 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不容小视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发展, 最新修改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处理方面增加了许多的规则性条件, 在信息获取方面也减低了成本, 从而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的繁荣。在一定层面上有利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善, 与此同时, 新会计准则也在逐渐的实现国际化, 有利于实现拓展我国企业融资以及投资方面的渠道目的, 有助于我国改善国际财务管理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给发展。在新会计制度改革中, 比较强调财务信息有用性和受托责任履行评价支持, 对于我国的现金流量信息和资产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种转变可以直接带动财务决策的转变。这也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快速的走上国际化道路, 信息化发展比较快速, 信息间的传递与沟通实现了进一步的接轨, 在国际层面进一步得到会计专业化发展, 加速我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 有利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 同时, 这也促使了我国不断改进国内的财政局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带来的影响。

(二) 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弊端

财政局管理着国家财务的方方面面, 在许多大小财务部门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管理的事务和人员都非常多,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下面就以财政局国库业务管理举例说明财政局财务管理的问题。国库是国家的财政供给来源和基础, 是处理国家财务和财政以及协助税务部门管理税收工作的机构。但是我国财政局关于国库业务管库的现行制度主要是以过度单一账户的形式为主, 辅之以目前的中央人民银行的代理制度, 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执行中的政策资金汇入国库效率低下, 重复环节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难度, 使得整个制度管理不规范, 质量下降等等。其次, 由于国库现行的监管制度设计不完善, 缺乏具体详实的法律制度, 监管部门缺乏对国库外的财政资金有效控制和检察, 为非法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行为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尽管财政局国库业务管理环节管理的十分严格, 但是由于和央行之间的代理程序比较繁琐, 很难实现财政部门的预期工作目的和工作计划。

三、新会计制度下创新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

(一) 完善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

在新会计制度下, 完善和建立国家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弱国家财政资金的风险以及避免中间环节的复杂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相率产生影响, 是一项保障政策有效实施的优化途径, 是保证机构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国家应当建立全面的账户资金核实系统, 同意财政资金纳入和支出的确认机制, 保证和代理的银行机构之间的账表一致, 在过程中做到有据可循, 从而达到一种有效的各个环节监控措施。会计核算体系应当确保会计账单课报表可以对财政局的财务具体使用状况提供及时的、准确的全面估计和核算, 严格把关国家财政局每一笔支出和收入的财务会计审核, 加强会计监管, 在财政局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方法上得到创新, 为国家的财政政策提供更加可靠的帮助, 杜绝政策资金的浪费, 非法挪用资金的情况,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促进财政局财务管理业务的健康全面, 可持续发展。

(二) 加强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质量

在财务管理中, 会计预算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局必须要加大财务报告的约束力, 采用多方面、多途径、多方法的方式, 完善财务信息, 并且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财务管理漏洞, 提出更加全面, 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要求, 创新财政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在财务报表上做到严格的核算和整理, 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效率。加大财务公开管理的力度, 尽可能的进行财务公开, 做到公正透明, 通过财务公开实行对于财务管理的公开阳光化管理。增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全面性和真实性核查, 避免出现风险预测偏差, 避免在信息管理方面出现遗漏。对账工作效率必须大大提高, 加大会计核算监管, 确保账目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会计信息, 充分发挥会计预算管理的作用, 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采取多渠道多方法的核算措施, 在预算和决算中都要做到核算无误, 保障会计工作的高效率完成, 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监管和促进作用。

(三) 提高财政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财政局的稳步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积极参与, 因此, 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创新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中, 必须要做到财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改善。这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 在自身的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中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工作中做到敬业爱岗, 勤奋和坚持, 不贪小便宜, 不做违背道德和违背法律的事情, 在现实的生活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用正确的太对对待生活和工作, 不疏忽大意。其次, 工作人员中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新会计制度的引领下, 加强自身会计专业修养, 积极地学习新时代下的新会计知识和新方法, 积极参加定期的会计考核, 虚心向其他专业性更强的人员学习会计知识, 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带动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财政局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具备良好道德基础的前提下, 积极地学习现代管理学知识, 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用严格和有效地管理方法去提高自己的管理工作质量,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 要个要求自己和被管理者, 将改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方法, 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放在自身管理工作的首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讨论了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问题, 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在制度层面和人员素质层面给予了一定的建议, 希望对于新阶段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也希望财政局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艳瑞.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6:202-203.

[2]刘晓霞.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6:31-33.

[3]梁红英.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教学难点及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 2010 (15) .

[4]王凤岩.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 2014 (05) .

[5]李海霞, 康永华.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J].知识经济, 2011 (03) .

3.市民政局2006年工作要点 篇三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抓管理、重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科学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大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大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着力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莱芜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http:///找文章,到]法》、《赖芜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全面建立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重点抓好资金预算落实,切实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规范认定程序,大力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全市覆盖。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年底使我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要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市属低保对象,在享受医疗减免政策后实际医疗费年超过10000元的,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个人应交纳的合作医疗费,由区、乡财政全部承担;对因患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过重的城乡群众,在医疗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农村特困户就医时,享受医疗减免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抓紧建立健全慈善工作体系,加强社会慈善宣传,培育社会慈善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建立完善“慈善超市”,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抓好《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活动,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

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调整、规范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三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按照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推进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一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规范化。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搞好政策衔接,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新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大力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发[2005]23号文件,扎实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认真履行复退伤残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措施,搞好稳控,切实做好少数军队退役人员稳定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在抓好“支部 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模式,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指导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

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以建立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重点,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组织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创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乡镇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建造和改善一批社区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等设施,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社会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张;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大力完善老年公寓条件,启动社会福利院,在完成三无收养服务的情况下,改造基础条件扩大自费收养能力,走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路子。

四是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完善城区标准地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搞好婚姻登记工作;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杜绝私自收养弃婴现象,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的查处力度,倡导文明节俭办丧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大福利企业管理力度,实现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的“五险统一”,全面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利。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全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

一是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扎实推进“一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各单位,加强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强化责任,进一步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抓招商的格局。不断改进招商方式,采取蹲点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招商信息,力争在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发扬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实行跟踪服务,盯住靠上,抓实抓紧,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巩固现有群众性双拥共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基层优抚政策的落实,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群众性双拥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督导和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再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向市场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使福利彩票发行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尽力吸纳社会资金投向社会福利领域,借力发展,借梯登高,不断提高民政自身发展水平;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把民政信息化作为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民政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实施“数字民政”工程,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

4.市民政局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20**年,我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XX市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紧紧围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这一主题,以提高民政依法行政能力为目的、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服务于民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民政法治建设,为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我局调整充实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政策法规科和监察室负责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年初对全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和普法教育排出计划,狠抓落实,切实把本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逐步形成法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职能部门牵头抓、业务科室协同抓,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治观念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宣传教育。一是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学习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认真组织全局公务员网上学法及考试。二是结合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以及其他城乡居民关切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重点进行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学习宣传,10月28日启动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我局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在全局营造了崇尚法治、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依法行政能力大为提高。

三、规范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1、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制定民政工作规则及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明确编制民政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编制民政事业财政预决算和重大资金安排,民政事业重大投资项目及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事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作出较大数额罚款、撤销登记、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等行政处罚,其他关系民政事业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事项等事项为重大行政决策范围具体事项。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并明确责任追究,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渎职失职情况。

2、清理规范性文件,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我局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本次清理范围为1990-2012年,共从市委、市委办发文及政府、政府办发文中筛选出以民政局为主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0件。其中,拟保留19件,拟废止7件,拟宣布失效14件,保留的文件中有5件需修改。另从民政局发文(2003-2012年)共738件中筛选出规范性文件17件,其中拟保留12件,拟废止1件,拟宣布失效4件。以上清理结果,均已报法制办审核。

3、推进行政指导,改变管理方式。根据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澄政发〔2013〕93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推行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三个试点单位,对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绩效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和整改,在推行试点和评估的基础上,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行政指导工作程序,逐步扩大行政指导工作实施范围,建立配套制度,汇编行政指导工作手册,落实工作人员和职责,明确工作要求为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全市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4、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高效审批。按照“依法管理、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编制行政审批中心民政局窗口工作手册,对适用范围、职责权限、工作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记录、差错控制等逐一规范。已办理行政许可90件,其他服务事项6346件,满意率和提前办结率均为100%。

四、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基层民主

1、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深入社区具体指导,定期督查创建进度,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至年底,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9%和97%。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实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工作机制全覆盖,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今年15个城乡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

2、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指导开展全市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扩大一次直选的覆盖面,全市223个村委会全部实行直选,其中“无候选人一次性直接投票选举”的村有100个,占44.8%;全市5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选的有18个,直选率达33.3%。配合市纪委、农工办开展农村三务公开信息“直通车”专项督查,切实提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五、严格监督检查,防范化解矛盾

1、大力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人员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使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民政政务公开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将民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部门的管理职能、内设机构、通讯地址、办事程序、执法内容、标准、要求、收费及处罚依据、为民办实事项目和进展情况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其他主要事项向社会公开。

2、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委员提案17件,满意率达100%。二是主动接受行风监督员的监督检查,及时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交局党委会讨论并及时办理。三是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本未发生行政诉讼案件。四是支持和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工作,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五是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局纪委、监察室负责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依法及时处理。全年没有行政效能投诉,没有反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来信来访。

5.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计划 篇五

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与时俱进、依法行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手段,进一步提升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整体水平。

一、以整合救助资源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一)努力夯实基层救助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苏政发[2007]30号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民政部门以此平台发挥好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没有建立的县要加快建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大社保”的思路,做好民政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的衔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的长效机制,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尽可能避免政策上的“单兵突进”。积极协调,整合资源,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保障与救助管理中心、在社区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社会保障救助室,全市乡镇、社区(村)全面设立“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构。

(二)积极探索敬老院长效管理机制。按计划推行城乡“三无”人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确保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双达标。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造建设,确保2007年基本完成敬老院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2007年已完成改造任务的乡镇全面实行集中供养;在省里经费支持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五保集中供养各项资金有固定的来源,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资助敬老院建设,加强督查力度,继续实行每月一报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管理敬老院,确保敬老院建成一个,入住一个,管好一个。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三)不断完善规范低保工作机制。加大低保工作监管力度,以社会化发放、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统筹城乡,加快低保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电子档案,全面掌握社会困难群体底数。继续按照“分类分档定额补助”要求,争取县级财政按照上年未数足额预算今年低保金,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统一规范现有帮扶办法,做好廉租房申报、低保子女免费入学审批、发证、建档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坚持社会救助与就业救助相结合,加大低保户等贫困对象劳务输出培训力度,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就业。同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组织水平。

(四)不断完善规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主要是解决城乡“三无”人员、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特困残疾人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体患病有所医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地区,要求同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试点,双管齐下,使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得到缓解。

(五)不断提高灾害救助应急能力。积极探索新时期救灾工作新思路,建立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体制,建立相关部门紧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和各级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报告制度,认真实施《徐州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救灾责任和投入,提高灾害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以培育发展行业协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培育管理

坚持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并重,立足徐州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着重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特别要培育发展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一品一会”、“一业一会”的特色行业协会和农业产业协会。争取市政府出台《徐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品牌,闯市场,担风险、享利益,条件成熟的同业工会商会由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组建。完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并实行信息化管理,推进民间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民间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加大对非营业性组织的行政执法力度。

三、以新型社区和村民自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继续抓好市委、市政府有关社区政策措施的落实,创新社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社区与政府、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关系,推进“费随事转、权随事转、人随事转”的社区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依法自治。加强民政部门社区工作综合协调职能,争取市、县政府落实协调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加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上岗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制度,大力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共享,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民政工作“六进社区”活动,以“万家社区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社区组织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事务和双拥优抚等工作,打造城市民政工作新平台。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家庭服务信息化。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帮助城乡困难群众通过就业和再就业解决生活困难。

(二)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规范村务公开,增强村务公开实效性。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努力探索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途径和办法,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促进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切实推进“四个民主”的落实,切实将决策权、议事权、监督权、评议权交给村民。抓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加强培训,提高村委会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

四、以深化优抚安置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双拥创建成果

认真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我市双拥创建经验,巩固双拥创建成果,深化以“三走进”为载体的双拥活动。通过宣传,扩大双拥工作的影响,营造更加浓厚的双拥氛围。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即将颁发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对各地就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不低于当地人均年收入的70%标准的落实情况组织一次检查,继续督促省优抚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根据税费改革后优抚工作实际,以政府文件出台“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标准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的办法和规定”,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构建新的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机制。争取各方支持,规范安置保障金筹措渠道,将安置保障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规范退役士兵就业培训,服务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依托现有的退伍军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建立规范的培训教育制度,对当年的退役士兵普遍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制订优惠政策,以助学方式支持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进一步参加学历教育。建立和完善军供保障应急机制。

五、以调整思路、转变机制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民政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按照创建生态省和生态市战略目标要求,殡葬改革重点已从抓遗体火化向抓骨灰处理生态化转变,集中精力抓骨灰处理、抓墓形整治,实现殡葬改革工作重点的转变。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为契机,全市城乡积极推行生态墓区建设,今年全市生态墓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在生态墓区覆盖范围内,一律实行生态墓葬。狠抓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加大“三沿五区”坟墓清理整顿力度,力争“三沿五区”治理率达到35%。实现骨灰处理生态化、墓区建设园林化、墓碑设置小型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墓地建设水平。组织开展殡仪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殡仪服务市场化路子,规范丧葬用品生产、销售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二)进一步推进全市老龄工作。继续为老年人办好十件实事。以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为契机,全面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高老人年生活质量,加快探索建立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和社区老龄工作,全市30%的社区争取达到老龄工作规范化标准。认真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加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场所,开展争创“星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促进老年人协会在农村基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好作用。

(三)认真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要尽快适应新形势,认真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切实提高城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建立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区域合作、救助管理站实施的运行机制,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综合协调和研究、部署城区社会临时救助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社会临时性救助资金测算,逐步配足3—5名工作人员,落实资金保障、人员保障、设施保障,保证有钱救助,有人做救助管理工作,有地方实施救助。坚决杜绝救助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简单粗暴的作风。

(四)抓好新《婚姻登记条例》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新《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加强婚姻登记员的培训教育,尽快熟悉政策,不断提高婚姻登记员的素质和水平。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婚姻登记与服务相配套的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今年全面实行婚姻集中登记,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水平。

(五)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深化福利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加强慈善总会机构建设,推进慈善捐助活动。不断开发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新的增长点,力争今年完成2200万元销售任务。适应《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加快福利企业管理法制化进程,探索建立福利企业管理新机制,探索建立福利企业回报社会福利事业机制。

(六)加强区划地名规范化管理。完成乡镇区划发展规划调研,健全完善地名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完成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成地名信息数据库。

(七)加强民政统计工作管理。建立健全民政统计制度,规范填报民政事业统计报表和台帐,进一步提高全市民政统计工作水平。

六、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为全面落实今年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创新民政队伍管理机制。“自身建设”,是落实民政工作的第一手段。要着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班子建设的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领导水平;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民政职业道德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造就奉献型、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人才。要巩固创建学习型机关成果,进一步完善学习机制,坚持创新,扎实推进,努力做到学有组织、学有制度、学有阵地、学有载体、学有成效,在机关内形成浓厚的团队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的氛围。探索建立民政事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机制,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建立完善民政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制度和基层民政队伍的任职资格制度,切实抓好在职人员培训。加强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有专人负责落实民政工作。作风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建设测评活动,坚持“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徐州精神”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民政新风。

(二)加快“数字民政”建设,创新民政工作手段。加快我市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民政电子化工作网络,网络化建设一直延伸到乡镇,扶持乡镇民政办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民政管理信息化和民政信息社会化水平。减少纸质公文的交换,推进民政部门机关办公无纸化、网络化。优先建设低保、优抚安置、婚姻管理、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低保、优抚等款项发放社会化、电子化。

6.天津市民自我药疗行为调查与研究 篇六

1. 抽样设计。

本次研究以天津市城乡市民家庭为调查对象, 样本覆盖整个天津市市区和农村。研究的测量工具以调查问卷为主, 同时辅以入户访谈和深度访谈。调查员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具有一定医药学知识的高年级本科生。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350户家庭调查, 剔除无效问卷159份, 最终有效问卷1191份, 有效率为88.22%。

2. 问卷内容与特色。

基于拟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问卷不断进行修订, 并形成最终的调研问卷。本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市民自我药疗行为现状、市民自我药疗的原因、市民自我药疗的依据、市民自我药疗耽误病情的情况, 以及市民自我药疗的主要困难等问题。

本卷所设计的问题较为明确, 易于被调查者理解与回答, 同时, 问卷所包含内容较为丰富, 因而有助于获得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天津市民自我药疗行为现状

1. 市民患病后不吃药的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90%左右的市民都曾有过“患病不吃药”的经历。

在被问及“患病不吃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 选择“自感病轻”选项的被调查者最多, 比例高达36%。我们身边经常有人因为自感病情不严重而在患病后不用药, 抱着“扛一扛就过去”的心态。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一旦延误病情, 很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有14.9%的被调查者患病不吃药的原因是认为“药品对身体不好”。生活中, 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 不少人认为“是药三分毒”, 得了感冒等小病从来不吃药, 靠身体免疫力抵抗疾病。有13.9%的被调查者患病不吃药的原因是“药品太贵”, 这反映了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2. 市民患病后的就医选择情况。

调查显示, 天津市民自我药疗的行为十分普遍, 90.4%的市民都曾经有过自我用药的经历, 见图1。其中, 34.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有”, 56.2%的人选择“有时有”, 只有9.6%的人选择“从未有过”。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 市民生病后直接去医院就诊的比例并不高, 大多数市民选择去药店买药和使用家庭常备药, 市民生病后自我药疗的可能性高于去医院就诊。市民生病后的就医选择情况见图2。

3. 市民自我用药的主要依据。

调研表明, 天津市民自我用药的主要依据是自身经验而非专业人士的指导。有55.9%的被调查者选择自我用药主要依据“自身经验”。有16.9%的被调查者选择“咨询药店工作人员”, 目前不少药店工作人员也非专业人士, 一些店员甚至为了利益而误导患者, 市民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有15.3%的被调查者选择“阅读药品说明书”。阅读药品说明书是好习惯,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 药品成分说明是看不懂的, 药品说明书只能提供我们用量、用法、用药禁忌等情况, 并不能说明我们是否适合该种药品。所以, 市民一旦得病, 还是应该咨询医生才是最保险的做法, 胡乱吃药, 不但影响药效、浪费金钱, 还可能损害身体。此外, 还有少部分市民选择“书籍”、“互联网”、“医药广告”和杂志报刊”等媒体, 这些数据说明, 天津市民用药时受媒体的影响并不大, 也反映出市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比较低。

4. 市民自我用药的城乡差异。

非农业户口中, 表示“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35.92%, 表示“有时”自我用药的比例为54.9%。农业户口中, 表示“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28.8%, 表示“有时”自我用药的比例为60.6%。从数据上看, 非农业户口人群相比农业户口人群, 自我用药经历更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地区买药更方便, 导致非农业人口自我用药机会更多的原因。

5. 市民自我用药的年龄差异。

统计显示, “55岁以上”人群选择“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47.3%, “45-55岁”人群选择“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34.6%, “36-45岁”人群选择“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25.6%, “26-35岁”人群选择“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32.9%“25岁以下”人群选择“经常自我用药”的比例为32.4%.

三、市民自我药疗行为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 天津市民有半数以上自我医疗的主要原因是“以前患过类似疾病”。的确, 如若某人曾患过某种疾病, 获得了相关的治疗经验, 倾向于进行自我药疗也很正常。但药品毕竟是特殊的商品, 稍有用药失误, 后果不堪设想。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还是与当前普遍存在的医疗资源不足, 患者就医不方便有着直接的关系。33%的被调查者由于自身“病情较轻”而进行自我药疗。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来说, “病来, 能扛就扛, 能省就省, 能不去医院就尽量不去”, 从而抱着节约医药费用和侥幸心理。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射了现如今我国“看病难”事实。市民患病后自我药疗的原因见图4。

此外, 有55.9%的被调查者宁愿选择相信自身可能不正确的经验而不愿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一方面反映“看病难”问题, 另一方面,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民对相关医疗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因此, 不仅要解决“看病难”问题, 还得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及道德涵养, 切切实实做到为人民造福, 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

在问及市民选择自我用药的主要问题中“缺乏医药知识”、“无专业人士可咨询”名列前茅。前者占到38.5%, 后者占到了25.7%。应引起注意的是, 自我药疗行为虽然从短期看节约了医药费用, 但从长期看, 自我药疗也导致了市民错过疾病治疗最佳时期, 反而更大程度的损害了患者的自身健康权利, 而且还得支付更高额的医疗费用, 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 市民应在具有较多医疗知识后再有选择性的进行自我药疗。

四、结论与建议

鉴于市民自我用药经常失误, 且极易耽误病情。政府应加大宣传, 强调市民自我用药的危险性, 鼓励市民除常见小病外, 尽可能去医院看病。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医药常识和用药知识, 提高市民基本健康素质, 减少市民乱用药的行为。国家的医疗知识普及需快速实行, 在社区内应展开大型的讲座, 邀请在职医生进行医疗知识普及, 确保市民在进行自我用药的时候, 减少误差。在非医学类专业的大学也要设立医学基础专业, 增加市民的医学知识储备。最好开设一些怎样急救和普通病情例如感冒等疾病的治疗。此外, “看病贵”“看病难”也是市民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果使市民看病更加方便、更加实惠而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 相信市民自我用药行为会大大减少。

政府可以考虑对药店导购的资格设立门槛, 同时加强对药店的监管。不仅要提高药店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以便在患者询问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方便患者治疗, 更要提高药店服务人员的道德素质, 不因一己私利而推荐不适合病人的药品, 导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介绍药品。

在问到市民自我用药的主要困难时,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虚假广告太多”, 现如今电视上的虚假药品广告渐渐少了, 但是网络上和广播中的虚假药品广告仍然十分猖獗, 尤其是农村地区, 许多被调查者都表示曾被骗过。政府应继续加强对虚假药品广告的监管。要制定法律法规, 在药品宣传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禁止做虚假广告, 扰乱消费者选择药品。对播放虚假广告的电视台实行罚款并加以法律的制裁。对播放虚假广告的药品公司进行查封, 以保证药品广告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秦勇, 于洁.我国患者就医选择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 2011 (10) (上) :93-96

[2]潘常刚.医院声誉与患者就医行为[J].医院经济, 2006 (8) :50

上一篇:奉献青春励志演讲稿下一篇:优秀小学生的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