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职责(共11篇)(共11篇)
1.应急科职责 篇一
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信息科应急预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信息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为防止因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影响全院正常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望各科室、各部门在应急情况下遵照执行。
(一)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网络中心报告。中心工作人员对各工作站提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记录,经核实后及时给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同时召集有关人员及时进行讨论,如果故障原因明确,可以立刻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院领导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三类:
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主干光纤损坏、服务器数据库问题、服务器工作不稳定、网络不通等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停机和网络瘫痪。
二类故障:由于交换机、网络故障、服务器数据库部分问题、偶然性的数据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等引起的部分片区性故障。
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电脑硬件、网络、病毒和操作不当造成的单点故障。
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处理原则如下:
一类故障--由信息网络信息科负责人报院领导,由医院组织协调恢复工作,并由信息系统故障恢复领导指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人员上报信息科负责人,由信息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
(三)发生各类故障时的首要工作
1、发生一类故障时
(1)当信息科一旦确定为一类整体故障时,首先是立刻报告院领导,同时组织恢复工作,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病员流量大、人员外出及医院有重大活动等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2)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各部门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工作转入相应的应急操作模式,具体时限明确如下:
①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收费转入单机操作模式。
②3小时内不能恢复--各住院收费、药房、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库房、医技检查等转入手工操作。
2、发生二类故障时
(1)当发生区域性故障时,信息科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迅速查找问题原因,并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
(2)故障无法短时恢复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以下处理方式:
①由于软件或则数据库造成区域性故障,及时通知软件公司查找并解决问题。门诊收费立即启用单机程序,其他没有单机科室转入手工操作。
②由于网络或则硬件问题造成的区域性故障,更换网络设备和相关硬件,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让涉及故障的科室人员到正常的科室借用电脑,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协调工作。
③由于病毒造成的区域性故障,应立即从物理上切断故障区域和内网的连接,并作相应的杀毒处理。
3、发生三类故障时
(1)此类故障由信息科安排专人处理,短时无法解决的可采取借用电脑的方式暂时处理紧急工作。或则手工操作,恢复后重新录入电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备份和恢复方案
为保证医院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信息网络中心应作好服务器、网络、软件、数据库等的备份工作,以利于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有效的处理,尽量减少对医院业务的影响。
(一)服务器备份和恢复
信息科值班人员每天检查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注意有无报错信息提示。进行内存监控、磁盘空间检查。
(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1、对数据库采用每天后台自动备份1次,备份到服务器本地磁盘,每月10日、20日和月底将备份文件拷贝到异地备份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0.151的备份计算机上)。
2、每天检查数据库状态,数据库空间,运行日志,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软件公司查找原因。
3、每月中旬及月底将数据库备份文件拷贝到移动硬盘保存。
4、建议近期完善双机热备系统配置,为系统数据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网络备份和恢复
1、发生网络设备故障时,通过更换相应设备及时解决,并联系设备供应商处理问题设备。(目前我院采用Vlan核心交换机的网络拓扑结构,建议购置相同型号、配置的Vlan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各1台,确保网络设备损坏能及时得以替代更换,恢复网络运行)
2、当发生主干网络断线的情况,可用备用网线临时铺设,作好警示标志,防止破坏,同时组织人员及时抢修。
(四)病毒故障的预防和恢复
1、每天检查杀毒软件的升级和分发情况,检查是否正常运行。(建议医院购置正版的网络版杀毒软件)
2、检查定时杀毒情况,有无发现病毒,有病毒的是否处理,并了解该病毒的情况。
(五)软件问题的备份和恢复
1、在每次更新应用软件前,把现使用软件作好备份。把每次的更新软件保留备用。
2、定期检查软件的自动更新情况,对没有自动更新的工作站手工更新,并查找原因。
3、在更新软件后出现大面积或则影响业务工作的情况下用之前使用正常的软件替换回来,保证业务不间断运行。
4、每天检查医保、合医等接口的运行情况。
5、发现软件问题及时联系开发商查找原因并处理。
(六)供电系统和机房环境
1、保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电源供应,采用UPS和市电的双线供电。
2、定期(每季度未)请专业人员对UPS的蓄电性能作检测评估。
2、作好防水、防火(配备消防设施)工作,定期检查各种设备和线路是否被破坏,有损坏情况的及时更换处理。
三、医保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因职工医保中心或居民医保中心医保网络故障,造成门诊病人刷卡消费、特殊病种报销、出院结算病人结算故障。为确保医院医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一)当医保或财务结算人员发现医保网络出现故障,导致参保病人不能正常消费和结算时,给参保病人做好耐心、细致、合理的解释工作。
(二)立即出示“医保网络故障”公示牌,若配备了电子屏应在其上滚动播动“医保网络故障”的温馨提示。
(三)立即电话报告信息科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向主任或分管领导汇报。
(四)值班人员立即与职工医保中心或居民医保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联系,信息管理中心查明并处理网络故障,确保最短时间内联通网络,恢复网络链接。
2.应急科职责 篇二
1 美国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历程
美国应急管理的相关立法历史悠久, 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可以追溯到1803年的《国会法》。1950年制定的《民防法》, 是美国应急管理目前最重要的法律之一[1]。《灾难救济法》首次授权总统可以宣布灾难状态以及要求联邦部门向州和当地政府直接提供援助。《全国紧急状态法》对紧急状态的颁布程序、颁布方式、终止方式、紧急状态的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各州也都有州紧急状态法, 州长或市长有权根据法律和危机事态宣布该州或该市进入紧急状态[2]。1988年出台的《斯坦福法》, 对联邦政府救助的内容、对象、范围和条件等方面做了明确界定[1]。《联邦应急计划》 (FRP) , 是最早出台的应对灾害的操作性文件[3]。2001年通过《反恐怖主义法》修正案, 加强了美国联邦执法机构的权力[2]。2002年《国土安全法》出台, 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应急反应框架》是美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应急反应的行动指南, 专门为政府执行部门、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和应急管理从业人员制定[4]。
美国防范传染病的法律主要是1994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服务法》[5], 2006年修订后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将其中的《全国生物恐怖及其他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子目录修订为《全国公共卫生应急的全方位灾害准备》, 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的等级, 并于同年发布《 (流感) 大流行和全方位灾害准备法》。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委员会运用特别程序于2007年制定《卫生执业人员的应急志愿者统一法案》[6]。
美国制定的行政命令包括12148号、12656号和12580号行政命令及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和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7]。各地方政府还有相关的法规, 例如, 加利福尼亚州的《应急服务法》[1]。这样通过议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以及地方性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通过法律完善应急处理主体、紧急行政措施和应急处理法律后果等构成的应急处理机制。例如:在整个应急反应过程中, 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均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定。包括事件的报告、接报、处置行动程序、事件指挥系统、哪个部门参加、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事件的等级和分类、资源的组织调配、支援帮助部门职责、资金来源、司法介入、紧急事件管理标准系统、事件评估系统和专家组织等等。法律还规定每一个公民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的职责和行为规范[8]。可见, 美国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 实施全过程、全危害管理。
2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职责
应急事件始于地方, 地方政府采取最初响应行动。当事态发展超出当地应急能力时, 由地方政府向州政府提出援助请求。在事件的应对中, 州政府帮助协调和整合资源, 并提供给地方。当突发事件超出州政府的应对能力, 州政府负责向联邦政府发出援助请求。美国公共卫生建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9],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分为纵向援助体系及横向合作体系。在纵向上按照“国家-州-地方”三级设置, 在横向上按照预警、信息等系统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网络[10]。
2.1 纵向三级应对体系
(国家)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CDC) - (州) 卫生资源和服务部 (HRSA) - (地方)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
2.2 CDC是国家卫生部 (DHHS) 的一个部门
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资源整合、公共卫生领域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培养。CDC是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的核心和协调中心[11]。
2.3 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部 (HRSA)
HRSA隶属于美国卫生部, 与CDC是平行关系。HRSA为每个州的卫生保健人员提供财政支持和指引, 接受HRSA资助的人员要为未保险人员、与HIV/AIDS共同生活人员、孕妇和母婴等提供卫生保健。HRSA项目遍布美国各个角落, 每年有70亿美元预算。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卫生保健系统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HRSA医院应急准备系统主要通过提高医院、门诊中心和其他卫生保健合作部门的应急能力, 来发展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系统在全国实行分区管理, 共设10个区, 区内以州为单位实现联动。除了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外, 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州级应急管理机构、州级农村卫生保健办公室、退伍军人卫生保健部门和军方医院、基本医疗保健协会等[11]。
2.4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是地方层面以响应为主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作系统。MMRS是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FEMA) 应急准备办公室出资建立的, 于2003年加入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基于突发事件始于地方、止于地方的认识, MMRS主要致力于提高地方应急准备系统能力, 建立一个综合应对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善的医疗反应系统, 具有详细的应急预案, 具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反应队伍, 具有专门的突发事件响应设备, 具有专门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储备, 具有高效的医疗运输和治理能力。MMRS通过合同签约, 使现有的应急反应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医疗和精神卫生医生、公共卫生部门、执法部门、消防部门、紧急医学救援部门 (EMS) 和国家卫兵等整合在一起应对突发事件。
3 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一般由地方和州政府首先做出反应, 因此地方和州卫生部门的应急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建设内容包括疾病监测、实验室检验能力、信息沟通、人才、地区间协调及利用国家战略储备的能力等。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包括以下内容:
3.1 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CDC的主要职责是卫生预防, 有效的监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的基础, 为此, CDC建立28大类101个监测系统, 如与慢性病和伤害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BRFSS)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监测系统包括全国法定报告疾病监测系统 (NNDSS) 和霍乱与其他弧菌疾病监测系统 (COVIS) 等。众多监测系统构筑了强大的公共卫生监测网, 为调查、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基线资料。监测信息也是提供早期预警的证据之一。
3.2 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 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 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 全国上下互通有无, 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 很少有各自为政的现象[12]。
3.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
CDC的疫情情报服务培训班 (EIS) 通过50多年的运行, 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 “9·11”后, 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上下呼应, 效率很高[13]。
3.4 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
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 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 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 可在12 h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 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13]。
3.5 全国健康教育网络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从地方到州和联邦政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开始的反生物恐怖健康教育, 采用训练培训者的方法, 分级训练, 将反生物恐怖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到社区组织和个人, 并充分利用多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12]。概括起来, 横向结构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准备和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实验、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沟通和信息传递。
4 美国卫生应急中的其他参与部门
虽然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主要职责归属于公共卫生部门, 但是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9·11”事件以及“炭疽邮件”事件的发生, 迫使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安全机构和司法机构等共同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2006年5月, 美国白宫发布《全国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如果美国暴发流感大流行, 各级政府机关必须继续提供基本的公共安全服务并保持社会治安, 州和地方执法机关和公共安全部门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全力支持公共卫生工作, 并应对疫情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挑战, 这是他们的主要职责。”2006年9月, 美国司法部制定《治安执法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 内容包括提供后勤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可见,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并不是卫生部门单枪匹马独立作战, 公共卫生危害已经超越了州界、国界, 需要全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
5 借鉴与启示
目前, 中国应急管理在“一案三制”统领下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备。法制建设方面已相继颁布了35部应急管理相关法律, 36部行政法规, 55部部门规章, 紧急状态法和部门应急法律法规正在起草制定中[14]。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从中央一级到省、市一级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与管理工作。SARS之后, 中国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全国统筹、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 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等[15]。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令世界瞩目的, 但依然存在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 预案体系不完善, 行动主体单一化, 地域及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内容粗略机械, 无快速、灵活式的应对程序[16]。对照美国应急管理模式, 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加强。
5.1 法律赋予下的组织结构健全、应急体系职责明确
美国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无小事, 用法律手段将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明确化、规范化, 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应而不急。该套管理体系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 对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主体和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切实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过程中政出多门、责任主体不清、相互推诿、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次数。中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是缺乏可操作性, 一旦发生灾害后, 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没有通过法律确定下来, 这样就造成在救援过程中的混乱无序。现阶段, 需要强化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的法律责任, 明确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管理上的职责, 通过追究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去除地方政府依赖思想, 督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工作,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公共卫生法律对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 大量的公共卫生法律问题需要处置, 大量的公共卫生应急法规需要制定、修订。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化建设具有保障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 因此, 可借鉴美国, 制定中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适时更新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美国的经验启示我们,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多部门有效合作机制, 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5.2 突发事件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模式
美国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种类的划分尽管与中国有差异, 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流行病、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均包含在其中。美国经历了从单一灾种管理到全危害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行的法律也是从全危害角度制定的, 全危害管理适用于特定种类的突发事件的管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突出了全程管理的理念。全程管理包括:预防准备 (事前) 、响应 (事中) 、恢复和重建 (事后) 3个阶段。特别要指出的是, 美国特别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序性,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美国之所以拥有全球一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就是因为他们重视全程管理, 针对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及管理重点, 制定相应的机制, 特别是事前阶段的预防准备工作。在中国可看到一个现象, 轰轰烈烈地表彰突发事件处置中涌现出来的忘我无私的工作者, 却无人问津在预防准备工作中的默默奉献者。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反映出中国应急管理理念未与发达国家接轨。
5.3 全民参与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 不仅政府积极参与, 而且民众也通过非政府组织介入管理, 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社区自愿者和居民个人组成的应急管理网络。全社会共同努力比任何个人、单一部门都更加有效。联合国国际减灾组织总结十年减灾活动 (1990-2000年) 的主要经验之一, 就是与社会建立合伙关系, “发展以社区为核心的减灾战略”。中国群防群治的成功经验也为政府应急管理中扩大社会参与提供了重要启示[14]。
5.4 强调基层是“根”, 注重监测系统建设
美国的城市医疗应急系统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接地气者。美国对基层的响应者都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 提高其应急能力。在传染病监测等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分别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 一旦某种新型病毒产生或突发事件发生, 可以在短时间发现, 并迅速采取措施, 及时遏制可能造成的危机。中国的分税制改革, 相应削弱了地方财力, 而卫生事业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 在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使得地方政府对卫生的支持力度更弱了[17]。这是中国基层传染病救治和基层卫生防病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基层是“根”, 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与基础设施、监测体系、实验室检测、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等系列工程的建设, 中央政府义不容辞。此外, 美国的基层有高度自治权, 有充分的处置自主权, 处置突发事件时, 各职能部门协同运作, 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协作联动体系。任涛等人主要对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 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执法、医疗服务、科研力量和应对人员的综合系统[18]。效仿美国, 将该综合系统根植于县区, 并立法确认, 授权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地调集地方各方面力量, 协调地方各部门统一行动, 提高地方政府应变能力。
5.5 重视协调机制
一个事件的发生, 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事件, 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综合协调, 共同应对。故突发事件处置涉及多部门参与, 各部门之间及时、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是有效应对和处置的前提。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 进行跨部门的综合性决策和指挥。实践证明, 专设的协调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从文献复习美国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入手, 体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卫生部网页、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上与各种新发传染病、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管理体系信息, 归纳、总结美国应急管理的特性。结果 美国将健康保护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应急管理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该体系对其中的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均做出明确规定, 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是美国应急管理的主导模式。结论 中国在应急管理中, 应将各组织机构及个人的必要权责和行为纳入法律范畴, 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中国要从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向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理念转变, 加强基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3.应急科职责 篇三
启动方式:由科主任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一、PACS/RIS服务器故障:所有PC都无法与之通讯。
(一)解决方案:停止使用PACS/RIS并及时与信息科联系,如信息科判断故障不能及时恢复,修复时间达1天以上时,启动以下操作步骤。
(二)具体操作步骤:
1、手工编号,在原登记表上(或用电脑制作),如普放可编X01、X02,CT可编CT01、CT02,MR可编MR01、MR02等等。
2、所有影像都停止传输到PACS中。如果服务器修复时间较长,那么尽可能地将所有影像资料存储在本地并保护或刻盘保存。
3、胶片由主机直接打印;胶片打印出来后,与申请单一起送到医生办公室室写诊断报告。
4、报告医师手写报告,一式两份,审核医师审核完毕后将诊断报告与申请单、胶片一起交到登记室。
5、登记室发片和诊断报告时,留下申请单和一份报告作为存档。
(三)修复后的操作:PACS/RIS服务器修复以后,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登记员将所有未在系统中登记的病人信息重新进行登记、编号,新老号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手工登记本上注明,理完后的登记本由登记室专柜保管;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技术员将所有影像按登记号码重编,并将所有影像重新传到系统中;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报告医生将所有报告重新录入系统。
二、工作站故障:立即使用备用工作站替换故障机。
4.社区矫正科及安置帮教科工作职责 篇四
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以及矫正对象的具体实际,制订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二、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按收矫正对象,办好有关衔接手续。
三、根据矫正对象实际情况,制订教育矫正方案。
四、对矫正对象实施法制教育、公益劳动和培训学习等日常监督管理。
五、根据矫正对象的考核情况,按照规定提请对其进行行政奖惩。
六、指导社会志愿者对矫正对象实施教育矫正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和亲情力量,提高矫正对象的教育质量。
七、积极开展调研,收集管理社区矫正个案。
八、加强与社区公安民警,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力量的配僵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
九、接受上级机关以及地方检察院的监督维护矫正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十、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履行法律、法规的其他职权
安置帮教科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市安帮办各项决议、决定和工作要求。
二、承担协调县综治委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帮工作。
三、指导、监督、检查乡镇安帮办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四、指导协调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的工作。
五、指导、监督、检查乡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
六、开展本县乡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业务培训。
七、收集、汇总并上报安置帮教有关统计报表。
八、认真接待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来信、来访,按规定及时处理和解决。
九、做好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及重点对象管控工作。
十、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帮困等工作。
十一、监督、指导并评估本县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5.输血科工作职责 篇五
一、严格遵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临床用血一律从云南省血液中心购入使用,不得自采自供血液及血制品。
三、遵照正确、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五、严格控制血液在运输及储存期间的储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六、认真做好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七、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
八、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 cfu/m3为合格。
九、计划全院每月用血量,负责血液入库、储血、配血、发血全过程,并负责核对、复核、记录等工作。
十、确定输血后,输血科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门/急诊号、血型和临床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十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
科,双方逐项核对。
十二、输血科不得私自更改临床输血的血液种类或改用异型输血。
十三、严格执行复核和配血结果的双人核对制。
十四、质量不合格、物理外观、包装等不符合要求的血袋禁止入库,更不得发出。
十五、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
天,血袋返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以上,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十六、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十七、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
化地执行各项操作。
6.公诉科职责 篇六
1、公诉科科长职责: 1)负责本科室的全面工作;
2)负责本科室法律法规、上级院和本院文件、制度的落实工作。组织本科室人员政治、业务和文化学习,负责本部门干警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办案纪律教育工作;
3)负责本员额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工作职责、目标进行检查、指导和督办工作;
4)负责对员额检察官办案等业务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和协调,保证案件质量;
5)负责与公安、法院、上级院、本院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全院性的工作。
2、公诉科副科长职责:
1)协助负责本科室的全面工作; 2)完成交办的案件,保证案件质量;
3)以办案为载体,做好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工作;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法制宣传;
5)及时撰写办案分析报告及填写相关执法档案;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全院性的工作。
3、员额检察管职责:
1)完成交办的案件,保证案件质量;
2)以办案为载体,做好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工作; 3)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法制宣传;
4)及时撰写办案分析报告及填写相关执法档案;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全院性的工作。
3、公诉科内勤职责:
1)负责案件、法律文书的接收移送工作;
2)负责本科室统计报表、统计分析、业务情况分析; 3)负责本科室文件、法律文书管理工作;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全院性的工作。
4、检察官助理职责: 1)协助员额检察官办理案件;
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全院性的工作。
5、公诉科办事员职责:
1)在科长、副科长的领导下参与科室工作;
7.教务科职责 篇七
教务管理部门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教学工作。其基本任务是:
⒈ 主持制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经主管副校长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
⒉ 编制新学期校历、教学进程表和课程总表,根据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表,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向相关老师下达新学期授课任务和实训任务。
⒊ 全面管理各项日常教务工作,制定听课制度,安排全校性听课,掌握教学进程,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检查或评估,对每学期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负责教学资料统计工作。
⒋ 负责考试和补考的全面安排,管理全校学生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考勤情况,审查并公布补考名单。提出升留级、毕业、结业、•肄业学生名单;;核定调整专业后学生应补考课程,报教务科科长及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⒌ 组织召开教务例会和教研组长会议,全体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和学生座谈会,布置、检查各项教学工作。
⒍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推广应用(已设教育研究机构的,则协助该机构组织此项工作)。
7。拟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师资管理与考核制度,参与教师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8。建立教材选用制度,审定选用教材,组织好教材的预订、保管及供应工作。
9。全面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已设实训管理部门的,则协助该部门做好工作)。
8.教务科工作职责 篇八
一、负责课程计划实施(课程运行管理)。
(一)组织各系(教学部)教学秘书填报教师授课呈报表,收集教师授课的有关信息;根据各系(教学部)报来的教师授课呈报表,做好排课工作。
(二)编制、印发班级课表、教室安排表、教师授课表。
二、统一调度学校教室,分配、协调各类教学用房,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管理。
三、考试管理
(一)组织CET、CCT考试,做好考务工作。
(二)组织校内考试,做好考务工作。
(三)汇集保管试题。
(四)负责试题保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四、负责数据统计与文件归档。
对教务管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做好有关文件、表册等材料的管理归档工作。
五、负责计算机教务工作的辅助管理,维护、管理、保存、利用信息数据库。
六、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学籍管理科工作职责
全面负责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的学籍、成绩管理。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籍管理
(一)草拟学籍管理规定及日常管理文件。
(二)发放学生注册报到表,并检查注册报到情况。
(三)编制校历、学生名册及各类学籍管理表格。
(四)处理考试违纪现象,检查统计各系对学生考勤和纪律处分情况。
(五)负责处理学生各种学籍异动及办理有关手续。
(六)负责统计与处理和学籍有关的高校基本情况报表,统计填报“在校生统计表”、“变动学生认输统计表”等学籍管理用表,并报主管部门。
(七)负责订购和发放学生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学生证。出据历届毕业生、结业生的有关证明材料。
(八)负责抓好“优秀专科生选拔制”的工作。
(九)负责电子注册工作(建立有学籍在校生库,上报毕业生注册库、有学籍在校生库、异动学生库、新生库到自治区教育厅)。
二、成绩管理
(一)负责新生基本情况的输入以及编学号等工作。
(二)负责印制学生课程成绩单、成绩考核登记表、补考成绩单和课程成绩统计表等有关表格。
(三)发放和收存全校各系、各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单,并装订成册。
(四)负责指导各系(教学部)教学秘书输入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
(五)负责检查各系(教学部)学生成绩输入,并为毕业就业提供成绩和统计表。
(六)负责在校生成绩的统计、查询与管理工作。
(七)草拟有关成绩管理方面的文件。
(八)负责毕业班学生成绩打印归档。
教材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各专业本、专科及函授班的教材和各种辅导材料的预订、采购及有关工作。
二、做好书库的库管和教材、讲义、辅导材料的供应、发行工作。
三、负责教材、讲义、辅导材料的对外交流和零售工作。四、做好师生对教材的使用及供应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记录。
五、做好教材费的核算工作。
六、草拟各类教材供应管理、教材建设管理的有关办法、规定等。
七、管理好全科的财务工作,做好科内统计报表工作。
八、收集、处理教材建设的信息,做好教材样书教材文件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九、负责全科的防火、防盗、防治灾害事故等安全工作。
科研科工作职责
教务科研处科研管理科是负责全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担负着全校科研管理的任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全校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划,负责全校的科技工作总结。二、组织开展全校的科学研究活动,包括:项目的组织、申报,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和奖励工作,科技数据统计,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管理。
三、负责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四 负责学校社科联秘书处的管理工作。
五 负责有关科研的公文、公函的收发、登记、分办、催办、归档。
六、协助处领导做好各种科研工作会议的准备和部分组织工作。
七、做好科技统计和社科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做好学校教职工科研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教育实践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专科生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及实训工作。
(一)草拟全校教育实习指导性文件和工作计划,编印实习工作手册及相关表格,统筹安排实习工作。
(二)审核教育见习和实习、实训的经费开支。
(三)审定各系教育实习工作计划,检查实习准备情况,检查实习点实习工作,听取实习工作汇报,并向处领导和学校主管校长汇报。
(四)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实习点的联系,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五)对实习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和研究实习工作,提出实习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六)协助各系组织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教育见习与参观等活动。
(七)召开教学法教师会议,研讨教育实习改革问题,总结、交流教育实习工作经验。
二、负责本、专科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
(一)组织学生的普通话训练。
(二)组织学生的书法训练。
(三)会同学校语委、团委等部门组织学生普通话、书法等竞赛活动。
三、组织、安排、协调全校文化素质课。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及各类竞赛。
9.疾控科工作职责 篇九
(一)建立本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制定本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和考评。
(三)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性病、死因监测等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及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组织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承担社会人群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五)配合疾控机构督促做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和新生儿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落实区域内预防接种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六)承担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收集、审核、报告和统计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采取控制措施等。
(七)承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审核、报告、转诊、汇总分析以及减免政策落实情况等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采取控制措施等。
(八)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按要求协助技工机构做好调查、样本采集及转诊工作。
(九)承担院内死亡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工作。
(十)承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诊疗、监测等信息的收集、报告与管理工作。
(十一)协调督促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发生院内感染事故时督检相关控制措施。
(十二)承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交办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10.质控科工作职责 篇十
1、在专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员的全面质量管理。
2、负责制定医院各部门、科室的质量标准及实施方案,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全院医疗质量信息,并提出改进意见。
3、负责定期抽查出院病历,门诊病历以及处方质量,每季度出一期质量分析简讯,按时抽查结果反馈给有关科室。
4、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对临床、医技、功能科室的环节质量控制工作。
5、建立并领导全院医疗质控网络医疗质量互检网络,并负责质控人员的业务培训。
6、进行病历书写培训,不断提高全院医生的病历书写能力。
7、负责组织全院全面质量考核,考核结果由主管院长签字后交财务科。
益阳市桃花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质检科工作职责 篇十一
一、在体检中心科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体检中心体检总检的各个工作环节质量的总体监控,协调各部门工作。
二、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要求以中心体检工作的核心,制定体检质量管理方案,如: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信息反馈等等。
三、制定本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分析和反溃
四、研究提高体检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建立体检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体检质量检查、考核和评价,判断体检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对本部门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分析,确认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各部门或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促进体检质量的提高。
【应急科职责】推荐阅读:
应急办工作职责08-11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08-15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职责08-28
应急救援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09-10
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10-13
儿保科职责07-25
规划科工作职责10-08
感染科工作职责10-15
康复科工作职责10-21
旅游科岗位职责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