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建设总结(精选6篇)
1.医疗联合体建设总结 篇一
武宣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7〕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来宾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武宣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联体。
坚持创新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坚持便民惠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每个县级医院(含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牵头,在县域内建成12个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100%以上;县域医共体建立“五四三”模式,即县人民医院与桐岭中心卫生院、黄茆镇中心卫生院、金鸡乡卫生院、桐岭镇新龙卫生院、通挽镇卫生院建成5个县域医共体;
县中医院与三里镇中心卫生院、东乡镇河马卫生院、东乡镇卫生院、二塘镇卫生院建成4个县域医共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思灵镇卫生院、武宣镇卫生院建成3个县域医共体。每个县级医院要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医联体(以下简称:三二医联体),实现全县三二医联体全覆盖;武宣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公立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分级诊疗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总治疗量的比重达75%左右。
四、主要任务
在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机构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的县级公立医院要分别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三二医联体,分别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管理机制,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县域医共体新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有序的县域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一)管理体制一体化。坚持“八不变”原则,即:乡镇卫生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名称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资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职工身份及隶属关系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保障体制不变。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统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内设科室进行考核及绩效分配,实行县级医院科室核算。乡镇卫生院增挂“武宣县﹡﹡医院﹡﹡分院”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乡镇卫生院,若县级医院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乡镇卫生院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二)人事管理一体化。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人员人事关系不变,由县级医院统一调配使用。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县域医共体应积极探索县乡一体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我县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探索适合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特点的人员招录、人才引进方式,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要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柔性流动机制、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机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重点向临床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倾斜。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可执行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由县级医院提名,报县卫生计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长由县级医院考核任命,报县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中层干部的聘任由县级医院任命,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负责本院各项人事考核工作。
(三)财务管理一体化。坚持“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原则,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别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账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执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拥有自主权,县卫计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监督。
县级医院负责制定乡镇卫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县级医院可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协商决定)的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业务支出,同时对县级医院下派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予以适当倾斜。
(四)技术力量一体化。
1.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上级医院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者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帮扶。二级公立医院派出常驻人员不少于 3 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护理人员以护师职称及以上为主;常驻人员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级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应安排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职或担任科室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交流培训。
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新进人员必须下乡镇服务一年,轮岗人员报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医院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2.推广适宜技术,拓宽服务项目。县级医院在充分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3.实施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下级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下级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上级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下级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平台共建,开展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4.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技水平。建立多渠道业务培训途径,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一批擅长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定期安排高年资医务人员定期到下级单位开展
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将下级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药品配送一体化。
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进行管理,抓好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指导,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统一带量招标采购,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按20%比例增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药品,但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六)设备管理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诊疗业务开展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实行造册登记,并由县级医院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折旧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卫生院不能做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到县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七)信息管理一体化。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依托自治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卫生计生专用网络与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转诊、远程医疗、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目标。
(八)业务管理一体化。
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质控科、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等专业性强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现场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县级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并整合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各项业务。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对接调研(7月10日前)。医共体主体单位与成员单位进行对接,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技术项目、运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建立台帐。
(二)签订合作协议(7月31日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成员单位的不同情况,主体单位与每个成员单位商定一个适宜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并协商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
(三)落实下派人员(8月31日前)。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主体单位落实下派人员,报县卫计局备案,并制定下派人员管理规定,协商确定下派人员待遇。
(四)全面组织实施(10月1日起)。自2018年10月1日起,根据协议内容,医共体主体单位和成员单位全面实施人员调配、技术推广、资源共享、业务培训、双向转诊、指导考核等工作。
(五)总结评价。县卫生计生局牵头,每季度汇总、分析医联体运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通报,每年进行一次考评,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六、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下沉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一)组织保障。成立武宣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及卫生计生、财政、人社、发改、编制、审计、物价和文体广电等相关单位领导组成。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吴孝斌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廖剑华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成员:覃笑龙
县府办主任
覃金慧
县府办副主任
吴小红
县卫计局局长
黄志芳
县财政局局长
韦志军
县发改局局长
覃焕宣
县编办主任
林富源
县审计局局长
陆
刚
县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
赵志盛
县物价局局长
熊
杨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杨毅锋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振文
县文体广电局局长
武宣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落实国家、自治区、来宾市有关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部署、政策和要求,确定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时调查和了解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决定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信息公布,组织举办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有关会议,对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评;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武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吴小红同志担任兼任,副主任由陈舒同志兼任。
(二)完善投入政策。财政部门要落实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加快实施《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要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三)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医联体内人员可有序流动、双向交流,上级单位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帮扶。县域医共体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历,按政策可视为到基层开展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经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编办、县人社局)
(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国家“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提高绩效工资水平。医联体上下级医院要结合实际,充分协商,建立健全医联体利益共享机制。上级医院派驻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可按协议参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分配。上级医院可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上下级医院协商确定)的医联体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支出。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参照县级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鼓励医联体内各医院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对下派人员予以适当倾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
位:县医改办、县财政局、县卫计局)
(五)强化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医联体内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资源,向下级医疗机构开放;积极运用远程医疗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六)完善医保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出台远程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支持远程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人社局、物价局(排在第一位的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七)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行以医联体为主体的统一联合议价采购方式,统一确定药品采购品种及采购价格。允许乡镇卫生院从自治区城乡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按规定遴选非基本药物作为补充药品配备使用,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求,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鼓励医联体内制剂调剂使用。可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在基层就近就医取药。(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县市场监管局)
(八)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
(九)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绿色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转诊、住院,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上级医疗机构应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县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确分工,履行责任。县卫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其公益属性不变,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宗旨不变,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县级医院要顾全
大局、服从安排、履行协议,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县乡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和编制总量控制。人社部门要对县乡医疗机构的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绩效工资核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相关政策。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改革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经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医改办要统筹协调医疗联合体工作的实施。
(四)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在全面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过程中,县卫计部门要加强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估,要把构建县域医共体纳入对县级医院重点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措施。
(五)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取得成效。要正确引导舆论,大力宣传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全面推广实施。
(六)加强考评,确保实效。医疗联合体内部要定期进行调度、检查、总结,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县卫生计生局将推进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列入2018年卫生计生
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对主体单位、成员单位和下乡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医疗联合体建设总结 篇二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联合的必要性
第一是美容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 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美容行业正在向养生、康复以及高技术仪器应用等领域拓展,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医疗美容的发展优势不断彰显。然而, 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 大多来自社会短期培训机构及职高、中专, 其知识结构很难胜任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 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通过高职教育模式培养的具有医学素质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加入。
第二是学院及专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道路, 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也只有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才能体现出办学的价值和专业存在的必要, 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生命力。
第三是专业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医疗美容专业的建设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都需要企业共同参与, 共同探讨职业定位、岗位要求, 使其与课程设置完美对接。
第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校企联合共同教育,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动机与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联合的实施方式与成效
(一) 实施方式
校企联合意识的建立———切实保证校企联合有效实施的前提要不断学习关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文件和权威书籍, 邀请教育教学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做专题讲座, 派骨干教师到其他校企联合办学较为成功的学校学习。聘请行业企业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制定和审核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实训和员工培训工作以及具体教学实施。
主要采取“2+1”和“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9年来, 我院与多家美容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群, 作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支持网络。该专业学生第一、第二学年主要在校学习, 在第四学期末, 即毕业实习的前夕, 要在学校组织的实习就业双选会上确定实习单位, 并签订协议。学生到企业顶岗工作, 由企业直接参与教学, 使培养的学生更接近企业的要求, 毕业后直接安排学生就业。
教师队伍建设采用传统的“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与实践, 在校内实训基地直接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并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另一方面, 从相关企业长年聘请技术及服务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 开展校企联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如图1所示) 。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正在积极进行双向联合合作模式的探索。同时, 设立企业奖学金制度, 可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毕业实习教育活动能够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同时按照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 增强了专业教学的适应性。且由于实习期较为连贯, 学生岗位实际操作机会多, 企业岗位安排灵活, 对学生的考察和锻炼充分而全面, 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调查统计我院该专业已毕业7届学生, 共计1024人, 近三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6.35%, 平均专业对口率达91.69%, 平均起薪1237.50元/月。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 很多成长为高级美容师、美容顾问、店长、区域经理等。首届毕业生有10%左右在全国各地创办起了自己的美容机构, 甚至成为我院的合作企业。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 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原有4间校内实训室和少量的常用美容仪器, 发展到现在, 已有校内实训室11间, 实验准备室两间, 占地面积660m2, 教学用美容仪器总价值达64万元。 (2) 通过由我院提供场地, 由集团公司投资进行场地装修、提供先进的美容设备和专业的美容讲师的形式, 在校内建成了“辽卫帝姿美容SPA馆实训基地”, 为在校美容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所真实的模拟美容院, 使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工作场景, 满足学生的校内实习, 使教育与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校外实训基地已由办学初期的学校及专业教师主动上门联系、寻求企业参与的“企业选择学校”的被动模式, 逐渐过渡到由企业努力寻求与我院合作机会的“学校选择企业”的主动模式。全国各地每年慕名而来的主动要求接收我院美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大型美容机构有一百多家。为了能够得到我院和美容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认可, 很多企业都要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 以期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
(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工学结合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长期实行。因此, 要对合作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甄别, 挑选理想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 以保证教学质量。首先, 必须是政府允许的正规企业, 有营业执照, 各种相关证件齐全, 注册资金较多且有一定规模。其次, 企业管理要正规严格, 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素质, 对学生及学校负责。再次, 企业应处于良性运作状态, 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最后, 企业应愿意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 并能提供免费食宿,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学校要始终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保障学生学习质量首先, 应由校企共同商议落实顶岗实习单位, 并分派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活动, 明确具体的实习计划、要求、条件与实施方法;解决学生生活问题, 并开展学生管理;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 协调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次, 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企业除了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外, 还必须派专人负责学生的实习教学管理, 根据企业需要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进行妥善安排与分配, 并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管理学生, 定期与校方联系, 确保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需完善的工作
虽然我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各专业均进行了各种尝试, 但还没有建立健全明确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 运行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要在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继续探索兴办校办产业,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实现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 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又可增加学院的经济收入, 为学院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作为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面向市场。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人员培训、企业管理咨询、合作技术开发等形式, 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务, 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提高教师的实践与科研能力,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享、互利共赢。
要积极组建辽宁省美容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建立职教集团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 联手打造专业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美容行业的庞大规模来看, 仍然有许多企业不了解、不认可校企合作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好处。一些企业对合作不热心, 也有的企业担心合作培养的人才流失。因此, 我们要积极地将“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企业需求”作为专业办学理念和推进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加强宣传力度, 要让企业尝到合作的甜头, 以此促进校企合作向“全方位联合、深度运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文爱, 田玉珍.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0 (6) :66-67.
[2]董兆伟, 侯维芝, 梁艳青.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27 (4) :38-39.
[3]任焕霞.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访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会长朱传礼[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0) :18-20.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总结 篇三
就农村而言,要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应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有效覆盖的新农村医疗网络。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难以建立如城市那样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资源短缺,医务人员稀少。农民也不同于城市人口,没有“低保”、“医保”之类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农民抵御突然灾变的能力依然很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严重。
从农村的实际来看,目前,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形式较为可行。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低于10元,乡(镇)、村集体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自2003年下半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现已在全国21%的县(市、区)顺利推进,有1.63亿农民参加。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比较行之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例如陕西省岐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6年元月1日到2月28日,全县98 622个农户、370 722位农业人口,参合人数为313 966人,参合率达到85%以上。全县共报销农民看病530人(次),住院费用总额为1 036 583元,报销总额为330 383.09元,报销比例为32.8%,人均报销623.40元。可以看出,它实实在在减
4.兰沃乡联合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四
兰沃乡联合校积极贯彻冠县教育局下发冠教字[2012]53号师德建设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各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师德建设与教育活动,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在思想作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将我校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学校重视,制定计划,精心组织教师学习。
这次师德建设活动工作,联合校一把手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联合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联校安排人员专门负责师德建设活动的各项工作,各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师德领导小组。各学校召开了有联合校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师德修养计划,会议要求每位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聊城市教育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六十条》《教师廉政“十要十不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坚决抵制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的行为,大力弘扬以身立教、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风尚。结合集体学习,教师个人又进行分散学习,并写出师德学习体会,各单位把师德体会精选5篇上交联合校。
二、积极参加师德建设各种活动
在各校教师在集中分散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合校又积极组织“师德在岗位上闪光”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分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上传到优酷网上为我校师德建设活动增光添彩,也印证了师德建设活动开展的成效。联合校举办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师德知识竞赛,成绩联合校存档;以此激励教师认真学习。
三、建立健全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要求全体教师立足岗位,从点滴小事做起,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真心奉献教育,用耐心服务学
生,在岗位上做出贡献。联校还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和
《戒酒保证书》。各校又相继召开了“《扬师德,正师风,铸师魂”承
诺书》签订大会,每位教师有签订了《承诺书》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联合校在教师大会上多次强调不得有偿家教。在与教师签订的承诺书中也明确提到禁止有偿家教。应该说,有偿家教的情况得到
了有效遏制。联合校对师德表现好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
中,优先考虑,对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
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四、师德建设列于首位,建设师德师风监督网络。
各校专门设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邮箱和监督电话,让各班班
主任告知每位学生家长并向全体师生和社会公布,专门接受学生、学
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情况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学校据此给每位教师建立师德建设档案,用于记录教师接受职业
道德学习、教育和表彰、奖惩以及社会反映情况,作为奖惩的重要依
据。联合校建设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
网络,让全社会来监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使全体教师都能履行好
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
总之,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我乡教师队伍整体风貌积极了,进取
精神增强了。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将
不懈努力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让教师形象之花开得永远灿烂!
兰沃乡联合校2012.12.14
5.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篇五
甲方:商城中医院 乙方: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医疗联合”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二、“医疗联合”的合作目标
1、改善患者就医难,实现资源共享;
2、推行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
3、优势互补,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
4、发挥专科特色优势,提升影像,检验的诊断水平;
5、提高基层技术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医疗联合”的管理架构
(1)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技术、服务为纽带,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2)成立医疗联合协调组织,作为医疗联合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联盟所属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四、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组织管理
1、甲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医疗联合内成员单位组成医疗联合理事会,主要解决医疗联合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
3、甲方每月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医疗联合工作例会。(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现成立“医疗联合”之远程影像、检验诊断中心。
2、甲方帮助乙方安装调试影像、检验诊断中心的软件和操作。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甲方在医疗联合的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应积极将对方的宣传纳入甲方宣传工作。(四)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服务。
2、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例讨论等会议,及时通知乙方免费参加。(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转总值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甲方责任科室定期收取。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主动安排乙方人员参与上转患者的查房、会诊等业务工作。
7、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六)资源共享
1、为乙方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救治通道,使病人及早进入甲方“医疗联合急救(转诊)绿色通道”。
2、甲方影像、检验科负责乙方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对乙方影像、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医技检查、临床检验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查询通道。
4、甲方将可以开展的检查项目向乙方公示,方便乙方开展业务工作。
五、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组织管理
1、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对乙方的业务发展、专科建设、人员管理等全权负责,具有独立决策权。
2、乙方作为医疗联合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每月医疗联合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开展的关于医疗联合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四)人才培养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历讨论,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报给甲方后,甲方将及时安排人员进修学习。
3、乙方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医疗联合月例会通报给甲方。(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优先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的综合服务电话,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病情危重者通过电话通知由甲方派出救护车(转诊)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给予一般车辆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工作需求,可派出人员参与转入甲方住院患者的查房等业务工作。
5、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6、乙方主动与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六)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可转至甲方完成。
六、费用结算
1、病人检查费用由乙方收取,病人持交款凭证到甲方做影像或检验检查,诊断结果由甲方诊断后通过网络传至乙方,乙方可以通过电脑看的病人的图像信息并打印。
2、费用标准按新农合规定执行。
3、甲方与乙方结算可以实行月结或者季度结算,结算比例为/的比例,即甲方得各项检查费用的%,乙方得%。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为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八、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壹份,报卫计委及农合办各一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 章):
甲方代表签字:
签 订 日 期 :
6.医疗联合体建设总结 篇六
建立医联体的目的是要改变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艰难且部分高端医疗资源浪费, 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的倒金字塔状况;推行医联体后, 通过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 大部分轻症、常见病及稳定期慢性病患者选择到一、二级医疗机构就诊, 而三级医院将精力重点放在疑难重症患者和专科诊疗上, 医疗资源得以缓解并有时间和空间开展科研创新, 形成正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
建立医疗联合体对发掘各级医疗机构的潜力, 特别是发挥城市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和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单位的卫生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联体实现集约发展、资源共享;提高社区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社区医疗行为;方便患者就医、减轻居民就医负担, 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效[1]。然而, 在形势大好之际, 发展医联体的一些潜在风险和发展的困难却不容忽视。
1 医联体的构成
医联体的建立和运作需要以下各部门或群体共同参与完成: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等公立医院 (以下简称公立医院)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患者, 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保障部门。
1.1 公立医院
在目前的公立医院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之下, 即差额拨款、收入归己、结余留用、自主分配[2]。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的推动力有3个: (1) 市场推动。壮大资源, 增加收入; (2) 行政推动。贯彻政府意图, 履行社会责任; (3) 医保推动。就诊人数的增多, 医保资金拨付的增多。
1.2 基层机构
由于在目前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有意愿和积极性加入医联体的。但是存在3个障碍或影响效果的因素:行政隶属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投入、人事管理问题, 不同于医院的财务和会计制度, 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定。
1.3患者群体
患者对医联体的态度是矛盾或不确定的, 取决于组建后运营和服务的状况。对于就近获得公立医院服务, 获得转诊、预约、检查、检验直通车是支持的, 对于限制选择范围是反对的, 同时担心会延误病情。
1.4 医保部门
目前, 在我国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 属于后付费制度, 在这种支付方式下, 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 难以有效控制费用[3]。医保通过对医院的供方管理, 使医疗费用支出得以控制, 医保基金不会超支, 但将风险转嫁到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 导致医患矛盾突出。
2 医联体目前存在的困难
2.1 运行机制未改变
目前公立医院实行收入归己、结余分配的运行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发生改变, 推行医联体, 下派医务人员会增加成本, 分流患者会减少收入。从治理机制看,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目标职责缺乏明确规定,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奖惩措施不到位, 政府的政策目标不能有效传达给公立医院。
2.2 财政投入尚不足
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保障按服务项目付费, 按照目前医院差额拨款的运行机制及财政保障不足的情况下, 增加服务数量和提高服务价格是增加收入的基础, 如实施分级诊疗、鼓励下转患者及实施国家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等措施, 公立医院缺乏减少服务数量和选择低价格服务的动力。
2.3 行政管理不统一
松散型区域医联体内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保留原有的法人单位, 原利益补偿渠道不变, 隶属于不同层级政府, 各自为政, 机构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分工。
2.4 居民签约转诊少
原因其一, 由于行政管理分割, 因为医保额度、医院收益的考量, 双向转诊一直以来转动不灵, 尤其是下转患者。其二, 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 会使居民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 享受不到好医院的资源。其三, 医保目前的报销政策, 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未拉开显著地差距。
2.5 法律隐患多、配套制度少
2.5.1 现管理机构松散
医疗联合体既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 也不属于法人组织, 无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没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 出现相关的法律责任,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 医联体内部日常运营及管理模式, 都需要建立及完善。
2.5.2 双向转诊有风险
目前各地区都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但双向转诊的成功率不高, 特别是难以将患者从医院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4], 由于双向转诊缺少合理通用的标准和程序, 如关于“大病”及“小病”的界定, 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伴发疾病的不同, 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等情况, 在实施双向转诊时, 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患者在医疗联合体内转诊时, 一旦发生医疗风险后的责任归属较难认定。
2.5.3 协议与法律冲突
虽然医疗联合体的协议规定了检验结果互认, 但由于我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医师对患者要尽到注意义务, 如果医师对患者没有亲自检查, 没有做必要的化验和其他检查, 只是凭借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和诊断结果来进行诊疗, 一旦发生诊疗的纠纷, 其后果要由当时处置的医师承担。
2.5.4 患者隐私难保护
目前医疗联合体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 向各成员单位提供互联互通的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部分信息。而在电子病历或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中, 可能会产生涉及患者隐私的法律问题。
2.5.5 出诊无法律保护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公益性质, 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医师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无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导及规范其医疗行为, 如提供出诊医疗服务, 出现问题将由医生承担。
2.6 信息化发展不同步
作为现代高科技手段,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中, 为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发挥着举足轻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6]。在信息化工程逐步推进的大环境中, HIS、PACS、LIS、EMR的应运而生, 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不同步, 水平及规模参差不齐, 标准及进展不同, 各接口及信息统计不同, 导致系统兼容、建立互联、互通困难较大, 信息化发展不同步制约医联体内部机构间工作的运行。
2.7 文化价值理念不同
每个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积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员工与居民对文化建设均有较高的认知度, 但在某些项目上员工与居民的认知存在差异[7]。由于专业特色、员工构成及地理环境、经济实力、消费力的不同, 区域联合体内不同的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及价值观。
3 解决办法及建议
医联体能否进一步发展, 取决于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多快速度被克服或解决。无论是松散的业务交流合作的“联邦制”, 还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邦联制”, 离开政策层面的引导, 顶级医院的“集团军式扩张”就可能很难达到预期, 甚至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单体扩张”[8]。所有医疗联合体均应走向市、区两级共同投资, 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利, 完善财力保障机制。
3.1 加强政府主导, 促进机制调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医保部门不是积极主动推动医联体的主导者。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给予更多支持, 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的优势效应, 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9]。由于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所属医院的利益不同, 仅靠医院自己探索很难实现真正的联合。只有在政府主导下, 通过运行模式、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干部 (院长) 任命及财政拨付等一系列相关改革, 打破利益藩篱, 不同层级政府部门事权调整, 在一定区域内 (一般是设区的市) 由一级政府部门统一组织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分层、结构化的就医秩序。
3.2 改革医保政策, 实现多方共赢
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指出:“按照项目付费和事后付费的机制是没有出路的, 按照病种或人头进行预付费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10]。医保在医联体的作用是推动服务体系的改变, 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 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提高医院内部的绩效, 推动医院控制成本, 推动患者改变就医习惯, 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从重医疗轻预防这种模式改变为推动健康管理的模式。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水平, 引导患者根据经济水平或医疗需求, 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积极推行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 实现"控制费用、强化管理、确保质量、转换机制、实现多赢"的核心目标[11]。
3.3 加强人员培训, 促进人才流动
建立联合体内的医务人员柔性流动机制, 需要政策机制加以保障, 提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医疗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专家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12]。发挥三级医院的学科人才优势, 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让医师成为自由人。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实训阶段能很大程度提高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践能力[13], 所以重点做好全科医生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工作, 学科一体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及待遇。
3.4 制定规范流程, 转诊畅通运行
双向转诊畅通运行的前提是, 制定双向转诊的执行指南和流程, 完善补偿和利益分配, 明确双向转诊权责分配, 完善双向转诊实施的配套政策制度以及增进医疗机构间的沟通[14]。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及交流, 预约区域内专家门诊以及大型 (特殊) 检查项目, 为患者提供全程、协同、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部门应围绕新医改大背景, 着力研究保证“双向转诊制”能够畅通运行的法律机制[15]。
3.5 统一信息链接, 实施互联互通
在通信应用系统之间实施可信任的健康信息交换时获得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的基础, 开展医疗联合体各项业务单元和集成化传输网络的交互应用。完善基础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标准的统一与规范化、基础信息的采集与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与系统的集成、完善个人身份识别卡是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内容[16]。推进信息化建设, 向医疗联合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互联、互通的电子病例和居民健康档案。
4 大趋势
在目前的制度下, 政府主导是医联体开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权威性、影响力、行动力和决心是主要影响因素, 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于医联体发展十分重要。
【医疗联合体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医疗联合体章程12-30
医疗协作联合体协议书11-15
社团联合会学期总结10-02
模拟联合国大会总结11-29
社团联合会工作总结11-08
宿迁经贸分院 联合学院总结 20112-06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总结07-02
烟草制品市场联合监管工作总结09-2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共同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01-03
联合乡2010年春季防疫工作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