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2024-09-17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精选15篇)

1.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篇一

五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办法

一、学生纪律卫生管理:

1、升旗仪式:学生不爱护国旗,升旗时不停止活动,不行注目礼,迟到、随意说话,服装不整,不标准站立,该生周内如有一次此行为的,本周不得评为“优秀”;无故不参加升旗仪式,每人次本周不得评为“良好”。

2、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违反活动要求,每人次酌情降致下一个等次。

3、早操、课间操学生无故不出操,每人次降致下一个等次;迟到、早退或活动不认真,每人次降致下一个等次。

4、值日生不认真值日或不值日,每次连降两个等次。

5、学生随地吐啖,乱扔果皮、瓜子皮、塑料袋、纸屑、脏物等,每人次降致下一个等次;

6、随地泼水,隔窗倒水、扔杂物,每人次降一个等次。

7、学生污染环境,在墙上乱写、乱贴、乱画、踏脚印,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二、养成教育:

1、学生穿奇装异服,流怪发型,指甲涂色,戴首饰及各种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装饰品,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2、学生进出会场不按次序、拥挤、拖凳子、不按学校规定带凳子,每人次降一个等次。

3、学生在校园内大声喧哗、追逐、逗闹,每人次降一个等次。

4、学生无故在楼道穿行,每人次降一个等次。

5、学生出校门不履行请假手续,不服从值周老师管理,私闯或乱跑外出,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6、学生有打架、骂人、说脏话的,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7、学生如有偷拿他人钱物,每人次本周定为不“及格”。

8、不尊敬师长,如上课不起立、直呼其名,碰见老师、进老师办公室不主动问好、不喊报告,每人次降一个等次。

9、辱骂教师或长辈的,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11、在校园、楼道、教室吼叫、喧哗、吹口哨、口出不逊、恶语伤人,欺骗老师、同学及他人,不尊重同学,如起绰号、讽刺,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三、课堂教学管理

1、学生迟到、早退每人次降一个等次。不服从任课教师管理,拢乱课堂秩序,每人次酌情降一至两个等次。

2、学生无故不参加考试;不坐指定座位,每人次降一个等次;考试作弊每人次连降两个等次。

四、公物管理:

1、在桌凳上乱刻、乱画的,每人次降一个等次;人为损坏严重的每人次本周定为“不及格”。

2、故意损坏公物的每个连降两个等次。

五、奖励与处罚:

(一)、奖励:

1、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在校内外有影响的一次晋升一个等次。

2、学生有拾金不昧,拾物交公行为者,按价值一次酌情晋升等次。

3、学生主动维护、维修公共设施,按创造价值和影响酌情晋升等次。

4、学生有见义勇为,舍已救人等特殊事迹者一次晋升两个等次。

5、学生受市以上表彰的,每人次晋升两个等次;受县级表彰的,每人次晋升一个等次,受学区、学校通报表扬的,每人次晋升一个等次。(不包括评先);

6、学生参加省、市、县、学区各种比赛获奖的,按每人次分别晋升四、三、二、一等次分。(不能超过最高等次。)

六、学生思想品德评估等次:

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熊家庙学区董家洼小学五年级班委会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办法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石嘴山市第二十四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根据惠农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二十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2、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管理制度 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每周一星光荣榜”,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星期、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任主任、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班主任组成。

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工作程序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认定。

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学校反馈评价结果;记入“每周一星光荣榜”。

七、等级评定

为了便于操作,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班级每周各项素质的评价,只登记班内表现最好的个别学生,采用“☆(红星)”记录,以此在班级内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全班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比学赶超”的班级氛围,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学期末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均采用“优秀”(红星)、“良好”(蓝星)、“合格”(绿星)、“不合格”(黄星)四个等级。

八、成绩公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向学生做出明确解释。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九、保障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大事,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形象。

2.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篇二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循序渐进, 评价主体和角度要多元化

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 小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 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 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 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 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 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 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 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 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 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新课程倡导评价从单向转为多向,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地反馈信息, 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民主化、人性化的评价,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强调多元化评价。道德认识的评价就大力提倡民主化与人性化,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自评, 将评价变成儿童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多元化评价———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参与, 形成积极、友好、民主的评价氛围, 共同促进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追求的效果是将课堂上所获得的认识迁移到生活中, 直接指导学生的社会生活, 提升生活中的经验。而学校、家庭、社区是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 研究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不同表现, 对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 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 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力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除了广泛汇集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家长等各方面的信息外, 还要从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的角度, 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从这些角度会更容易考察儿童对道德知识的迁移能力, 评价儿童真实的道德水平及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实行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课程的评价中, 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如我在进行五年级下册教学中, 指导学生对“感受快乐”的评价时, 首先要求学生对当天到校情况自己做一个评价 (按时到校的可得一颗星) , 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在这一个星期里所得到的快乐情况进行评价, 以此评出得星最多的同学。这样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 不如说是学生自我鼓励, 自我欣赏, 自我提升的过程。当然, 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从而发现自身的优点, 改正自身不足, 使评价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既发挥鉴别、诊断功能, 也发挥激励、调节作用。例如, 学生在展示自己做的名片的时候, 一位同学这样评价同桌的作品:“名片上的花边画得比我的漂亮, 不过字写得不好看。”学生在互评中既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 又了解了他人的学习过程, 进而取长补短, 同时, 学生也在评价中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人。

三、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体现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的道德认识评价应有结果, 但不是定论;学生道德认识确实存在差异, 但要淡化横向比较, 注重个体自身的提高:有对某个单项内容的考察, 但不孤立地看学生, 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 发展学生的潜能。通过评价反馈, 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但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 一味表扬往往使得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全面的认识, 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 甚至造成学生的不良心理, 如盲目乐观, 夜郎自大, 不能接受批评等。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 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 表现刻板, 直接与外界 (教师、家长等) 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 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为出发点, 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 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 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 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 下次再重做, 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 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既要以激励为主, 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 但一定要讲清道理, 使其明白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 应该怎样去做才对。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 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 (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 , 培养其道德意志和调节能力, 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篇三

一、有效性评价的特点

当前,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采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应该说,当前的评价方式是积极有力的,与以前相比,具有非常大的改观,效果明显。评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有效的评价将会是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助推器。有效的评价方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适时。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转变的过程。适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会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针对性特别强。这就需要评价者善于观察,仔细倾听,善于捕捉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策略,做出中肯评价。

2. 适量。每个人习惯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逐个需要渗透的方面给予怎样一个量的评价,需要我们认真揣摩和验证,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讲,必须是适量的。

3. 多元性。评价应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一个人的品德是在道德舆论和社会风气的熏陶,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今的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放权于学生、家长,大家都参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不仅能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更能从各个层面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进行强化,以宽容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品行出现障碍的孩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从而实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4. 多样性。是指评价方法要多种多样。知识考查性的评价可以有,但更多的还是要放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摈弃以往那种“贴标签”式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多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观察学生,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纠正学生的某些回落行为,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选择。

二、判断评价有效性的方法

评价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被评价者的表现如何。总体上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1. 学生参与兴趣能否持久保持。好的评价不在于评价的准确度如何,而在于是否保护了学生的那份参与兴趣。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呈下降趋势,那么,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就是不足取的。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正处于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其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如果不能使评价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化力,评价则是无效的。

2. 被评价主体是否不断进步。良好的评价方式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个起点、一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因此,检测评价是否有效或是高效,就要看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下,能否持续不断地进步。在学生个体身上,还表现为一些不良习惯逐渐消失或明显减轻。

3. 被评价主体能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内涵是多方面、极其丰富的。从心理方面看,学生品德结构应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四者缺一不可。我们对被评价主体的考查不能单从某个方面进行认知,而是要全面把控。因为,对于不同的被评价主体来讲,某些方面改正的难易程度是不相同的。如果仅注重学生是否有进步,而不注意全面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就很可能无法对学生做出持续公正的评价,从而失去评价的有效性。

4. 被评价主体能否有创新性表现。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是能激发学生“超常”发挥,在思想品德形成中有创新性的超常发展与进步。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评价真正成为激励、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唯有如此,评价具有的“助推剂”的作用,才得以正常发挥。

三、评价的频度

从时间上分,目前思想品德的评价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评价;从阶段上分,有注重过程的成长袋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如果从细节上计评价的频度,比如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认定难度将大大增大。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频度多少为合适,本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依据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体上,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基本原则,即由高到低原则。就是说,小学一年级的评价频度要高,然后逐年降低,至六年级为最低点。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情感认知偏弱,特别是低幼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不断强调、多次强调才会达到有效效果。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评价的频度也可随之降低,但效果并不受影响。相反,如果频度过高引起学生反感,则事倍功半。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适时进行的评价频度,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认可,哪怕是一个和蔼的眼神,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也是其他方面难以取代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的评价频度,对整个课程评价的有效性探究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4.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浅探 篇四

从教三十年来,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学生思想品德的教

育。现行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正确评价学生,还缺乏一个系统、科学的评价模式。对此,我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1、教书以育人为本,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核心是育人,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德育要求和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是融知、情、意、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和充满信心的有效交往过程。教师是品德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除平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品德教育外,还应利用品德评价这一手段,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品德进行矫正,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健康发展。品德评价的自我教育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因此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必须时刻提醒他们牢记品德要求,让他们按照品德标准经常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

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评价的标准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

三、评价的原则

1、“激励为主,惩处为辅”小学生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漫

长的养成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的养成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很大

程度下可以感染学生,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做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

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四、评价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评价,采用“无等级激励性”评价。“无等级”,就是不评等级,注重教育过程的内化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纵向健康成长。“激励性”,就是运用激励手段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1)教师要转变观念,了解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不过早给学生下断定,把评价作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加油站”。(2)评价重过程,重平时。每一节思品课中,围绕评价内容,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评价,并坚持学生个体纵向比较,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3)期末评价形式多样化,综合化,能力化,学生动用多种感官,积极自主参与整个过程。思想品德无等级星级评价,使学生乐于参与思品课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性,扩大评价的参与面,既促进品德的内化,又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5.浅探思想品德课堂小结 篇五

[摘要]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需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厘清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小结中,可巧设悬念,可与前面内容相呼应,也可鼓励学生表达内心体验。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小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5902

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难点知识,就大量地补充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于是课堂上,学生要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碎片。这些补充进来的知识,很容易造成新旧知识间的混淆。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搭建起新的知识框架呢?对此,课堂最后几分钟的小结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突出重难点,理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还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余味无穷。

一、教学中课堂小结的缺失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有一种不尽完美之感,那是因为教师们大多忽视最后的几分钟课堂小结。有的教师在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浓墨重彩,课堂的结尾却以轻轻一句“今天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就结束,更有的教师出现拖堂的现象,使学生疲乏至极,注意力涣散。那么,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到底该如何利用?它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教学实践来谈点自身感受。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特殊性,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来理解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挖课本内容,一堂课的时间一不小心就会不知不觉地流逝。学生对于整堂课所学的内容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知识的结构缺少清晰的条理,也不是很清楚每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因此,课堂小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校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情况,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进行小结。认为小结占用的时间较多的人数明显较少。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进行小结的教师只占了极少部分,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进行课堂小结,而学生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有需求,教与学的需求发生了脱节。

完整的课堂应该包括课前的导入和课终的总结,没有对一堂课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这堂课是不完整的,因此,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作用

(一)利用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方面的榜样模范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高尚品质鼓舞和激励着学生,为学生树起道德的榜样。在每节课中基本上都有他们典型精辟的言论,如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形象》中孔子的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对第一目内容“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最好的诠释。可以看到,教学中恰当的史料运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磨砺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点

教师一堂课所讲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不稳固的,尤其是教师新补充进来用于佐证的资料,学生容易和原有知识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运用课堂末尾的几分钟,帮助学生厘清新旧知识的区别,概括教学内容,点明学习方法。但是,在进行概括总结时,教师要有的放矢,不能翻来覆去炒冷饭,要让学生在小结中清晰地抓住知识要点,厘清知识?c间的内在关联,并且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课堂小结活跃学生思维

在新课即将教授完毕时,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教学内容已逐渐理解,但注意力开始涣散,此时,教师必须掌控好课堂,通过设问、小活动等营造学习气氛,把课堂教学推向第二个高潮,使学生情绪再次高涨。

(四)利用课堂小结承上启下

课堂小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为下次的课堂教学留下伏笔,又能为学生留下思维空间,使学生有时间去咀嚼课堂上的新知识,结合原有知识进行消化,为下次的新课做好铺垫。这样,既与前面的教学内容遥相呼应,又使学生预先知道了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句古话: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的实践操作

(一)课堂小结巧设悬念,余味无穷

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除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可以把小结作为一种过渡,巧妙设置悬念,“引而不发”,为以后要讲解的内容做衔接上的准备,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框时,可以这样对整框内容进行小结: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根据以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主体是什么?除主体外为什么需要其他所有制经济并存?在学生解决以上问题后,为下节课设置悬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那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决定我们怎样的分配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又将以怎样的分配制度与之适应?这样的课堂小结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课堂小结与前面内容相呼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精心设计。完美的课堂小结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圆”。

例如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建立一站式课堂线索。

(1)中学生陈某是如何从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因抢劫而被判刑的少年犯的?(找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找出其中的违纪、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行为。)

结论:犯罪行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

(2)陈某走上犯罪道路后,对哪些人造成了哪些伤害?

结论:犯罪有百害而无一利。

(3)陈某从一个好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概括出自我要求、道德水平、法纪观念等原因,从法纪观念淡薄引导学生辨析: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即使犯罪了也不用受到处罚。通过学生的回答及刑法第十七条的学习得出结论: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刑事责任。(追加提问:专门为未成年制订的相关法律你知道多少?通过未成年人犯罪法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完成97页的表格。)

过渡: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请大家帮助小陈,怎样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引出“加强自我防范”教学,使整体教学形成首尾衔接的一个“圆”:1.做有道德的人;2.做守法的人;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在此过程中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能发表己见,为陈某出谋划策。接着,请学生说说,通过陈某的案例我们应该得到怎样的启示。这种课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教材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陈某的事例使自己警醒。这样的课堂小结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既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又使他们受到教育和警示,收到“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教育效果。

(三)鼓励学生表达内心体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新课程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是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情感的实践。很多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以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内容“防患于未然”为例,来看下面两种课堂小结。

A师:今天的课堂知识就在板书中(或课本中画线部分):1.做有道德的人;2.做守法的人;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遵纪守法,防微杜?u。请大家在笔记上写摘录,并且记一记背一背。

学生记笔记,背知识点。

B师:在今天的案例中,最能让你心痛的(或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陈某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本课内容精要,知道自己在此基础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生2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千万不能陈某一样,最后使自己的人生在痛苦悔恨中度过。

无可厚非,从知行并重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课堂小结对学生来讲,更具意义,社会生活中不缺少这样的案例,少的只是我们对这种贴近学生生活案例的发掘。所以说,完善精要、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小结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一堂课的小结,不能虎头蛇尾,使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在黯然无色的尾声中“谢幕”,更不能只顾自己完成教学目标而拖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课堂小结,使之条理清楚,重难点清晰,要点突出,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6.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初探 篇六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前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和对学生的细致了解来进行语言评价。教学中切忌盲目、随意的评价, 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情况来进行, 它的前提条件有三条。

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此进行语言评价的时候,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其次要细致的精读教材, 详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再研究目标实现方法和过程,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2.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过程, 还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语言的评价时应当对教学过程做出准确、灵活的把握。

3. 教师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道德认识, 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要想使得语言评价达到这样的效果, 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实行

1. 语言评价应把握恰当的时机。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 既可以即时评价也可以延后评价。即时的评价是让学生立刻知道评价结果, 知道知识对错。但往往在很多时候不让学生即时知道对错设置悬念,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反而可以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主动性提高, 从而自主修正学习观点, 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来共同构建比较完善的学习体系。

2. 语言评价应当精准适宜。

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中, 要想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精准适宜的评价, 作为教师首先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能在不同情境、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迅速做出不同的语言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总结、积累自己的语言, 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用以指引他们人生的前进道路。

3. 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总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或者称赞上。有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如“好, 不错”等, 这样的评价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 而且总是这样简单重复就会使学生感到随意和麻木, 不会再引起重视和认真思考, 就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如果按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的评价, 比如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很细心、观察力强”、“你的理解能力非常好”等, 就会使学生增加自信, 提高学习兴趣, 加大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而又多样化的评价, 可以达到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这其中包括三种评价方式。

(1) 激励、鼓励评价。

激励、鼓励评价是指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对”“错误”等否定性的语言,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重视学生的思想情绪, 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真诚地鼓励开导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 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 开动脑筋, 勤于动手, 愉快地进行学习与交流。

(2) 非常规方式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有时理论性较强, 学习过程当中会感到枯燥乏味, 会使课堂气氛沉闷, 这时如果老师用“very good, ok, yes”等英语单词来作出评价, 或者唱一句歌, 如儿歌小二郎中的一句“只怕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 (啰) 无脸见爹娘”, 再或者搞点幽默评价, 比如“模仿小品中赵本山的语气说“这个可以有, 再想想”。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免于窘迫、尴尬, 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3) 肢体语言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可以单独或辅助使用肢体语言, 比如在教学当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微笑点头, 鼓励学生回答下去, 还可以在学生回答后示以“OK”或者“V”型的手势, 又或以鼓掌来奖励说得好的同学。利用这些积极的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贯串着整个教学的始终, 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成效。因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 使教学语言评价充满爱心、智慧、尊重、信任、幽默与风趣, 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 全面发展, 进取向上。

摘要:教学中的语言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养成科学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要注重语言评价。

7.初中思想品德评价方法初探 篇七

关键词:教学观念;德育评价;方法探讨

初中思品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程评价尤其是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措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而努力,让初中政治课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过去,我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机制主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卷面的分数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起不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认为思品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手段,结合初中学生的德育内容制订有益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制订初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评定是指对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真实、公正、可信、客观的评价,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思想品德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长为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评价的方法

1、设计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

第一,评价内容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依据,还要符合学校制度规范、班级纪律等。

第二,评价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可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遵守纪律、文明诚信、安全、爱护公物、两课两操、卫生等学校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评价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还要适当灵活。对那些学生中存在问题严重、突出的方面要当作重点方面来考核、评价,而对那些一般性或问题不严重的方面,既要经常性考察,还要创新内容进行评价。

2、采用多元评价,各方兼顾。

第一,学生自评。要把评价内容变成学生的自主行动,光靠别人检查督促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制度、规范、纪律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主要靠自觉,因而自评就摆在突出的位置了。只有自评,才能明确自己那些方面做得好,那些方面做得不够,做得不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因才真正起作用。自评适宜每天晚上、每周末、每半学期、一学期期末都要进行。

第二,同学互评。“人不知自过”,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自己有时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通过同学互评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且评价较全面,这样也可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但学生互评不宜频繁,重点在周末、期中、期末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时采用。具体操作上,首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同学互评可发挥集体效应,逐渐使学生有他律变为自律。

第三,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包括班主任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任课教师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对发现的思想品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及时给予纠正。

班主任评价可同时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百分制评价等方式。班主任平时可采用描述性评价,在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时可采用百分制评价方式。根据已制定的思想品德评价细则,逐项对照,一一评分。这一评价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进行,做得特别好的方面给予加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得不好的方面给予适当扣分,以作警示或提示。

第四,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环节。期中、期末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评价可多方面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3、评价要有结果,重视正面引导。①自评成绩好可鼓励适当的自我奖励(自我认为合适、满意的方式),成绩不好,可适当的惩罚自己。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品德的闪光点或问题,除及时鼓励或指正外,必须及时通报班主任,以作为定量评价的一项依据。③班主任对班级定量评价中每周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并作为班级思想品德标兵上报学校教导处或政教处。④教导处或政教处对班级每周思想品德标兵在每周一升国旗时予以表扬,并号召全体学生学习。同时张榜宣传。⑤班主任每学期末对班级思想品德成绩进行总评,班级前若干名(根据学校表彰的数量而定)作为学校思想品德标兵报送学校,学校审定后期末予以表彰。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当前新课改理念推动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尝试,是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它抓实抓好,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重大变化,也给思品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实效,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切实把评价改革落到实处。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可以扭转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打破传统,进一步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新理念,确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探索,持之以恒,知难而上。只要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潜心去探索和总结,在精彩的教学评价的激发下,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彻底的解放。他们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也必将焕发出青春的光辉。

8.思想品德自我评价 篇八

思想品德自我评价一:

我思想道德良好。诚实守纪,待人随和,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劳动认真负责。三年来,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因为你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任务观念严重。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克服自身困难,抓住机遇,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考上理想的高中!

思想品德自我评价二:

在思想品德方面。我觉得我良好,,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你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

思想品德自我评价三:

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9.初尝思想品德评价 篇九

——初尝思想品德评价的成果分析

石埠小学

黄更山

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等弊端,口号式的东西多,抽象的大道理多,由于过分追求文化课的学习,许多学校甚至少开或干脆不开展德育课,学校德育已严重脱离了少年儿童的实际。种种原因,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评价教育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比较科学的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客观标准和评估方式。对此,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 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设计“小学生思想评估导向标”,使评价序列化、立体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实际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育和评价具有连续性。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由感性到理性,遵循“教育--领会或掌握--(心理)发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设计“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必须将小学生日常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以导向的形式标出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自觉地沿着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个“评估导向标”好比一个特制的拐杖,安装有照明的“电灯”和“危险警报器”。电灯好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规范要求,只要沿着标向做,反复实践,就能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警报器好比评价,首先是自我评价,做错了应引起注意,尽快改正,力争下次做到。

10.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新尝试 篇十

一、评价功能的转变

在评价功能上应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当前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并将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开展的大都以评优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仅对评价的鉴定选拔和管理功能情有独钟,评价结果被凝固化,没有反馈给教师并被认同,许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仍没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找出差距,仍然以原有的模式去上课。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淡化评比和奖惩,而突出其发展性评价,也就是发挥其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这种转变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上,应拒绝表演课,重视研讨课,可结合新课程理念,评价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指出上课教师的一两个优点,提出一两个改进建议即可,这样,消除了教师的挫败感,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评价主体的转变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评价者高高在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心理上相互对立、造成信息源单一,评价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也不利于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这显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转向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对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程度与实施环节中的问题与困难,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评价者才能提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只有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

三、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

1.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为此,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关注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思想品德课堂评价中,还应认真分析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上。

2. 评价内容应体现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初中政治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的形式要相应改变,原来那种讲深讲透的直接主导,应转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间接主导。课堂上,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学设计、主持、组织、示范、评价等环节来发挥高层次的主导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丰富的、复杂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也各具特点,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个性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展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3. 既注重“双基”和“能力”,又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挥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政治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注重“双基”和“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11.试论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评价的原则 篇十一

笔者以为,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 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 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幼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 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 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 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 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 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定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 (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 , 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 (条件) , 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 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 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 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 直接与外界 (教师、家长等) 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 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作为出发点, 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 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 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 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 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既要以激励为主, 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 但一定要讲清道理, 使其明白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时,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引导他限期 (下次自我评价前) 改正错误, 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 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 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 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 (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 , 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 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 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 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 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使他“亲其师, 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 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 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勇于自我批评, 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这样, 才能作好学生的表率, 不愧“为人师表”,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 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 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 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能够越闪越亮。

设计“小学生思想评估导向标”, 使评价序列化、立体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实际, 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教育和评价具有连续性。实践证明, 这个标准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由感性到理性, 遵循“教育-领会或掌握- (心理) 发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设计“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必须将小学生日常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以导向的形式标出来,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中, 自觉地沿着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个“评估导向标”好比一个特制的拐杖, 安装有照明的“电灯”和“危险警报器”。“电灯”好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规范要求, 只要沿着标向做, 反复实践, 就能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警报器”好比评价, 首先是自我评价, 做错了应引起注意, 尽快改正, 力争下次做好。

总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一个体系, 需要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确定评价原则, 进而完善体系。

参考文献

[1]桑新民, 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12.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篇十二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廷亮中学赵茂奇

俗话说:兵不厌诈,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进行研究,任何缺乏研究的教学都是死教书,死教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每次大型考试我们都很感觉意外,都只有怨天尤人的份!

为什么非要考应用文?为什么说考的内容非要这次考?„„

这些都是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老师就是想不通呢?我觉得:想不通的背后就是“思维的固化”。思想品德是门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我们的教师的头脑首先不要死,生搬硬套的教师怎么能教出灵活善变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需要研究,研究历年中考试题,研究全国其他地方的中考试题,研究山西省的命题思维和改革方向,甚至研究命题人的生活习惯。在这里特别强调研究命题人的生活习惯、爱好、风格等,这些对研究中考试题作用相当大。可是我们大家做了这些研究了吗?哪怕是做了对命题人和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点点研究?

如果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就像打仗,敌方的表象只是迷惑我们的,你就爱信?!没有研究,光听信他的,我们当然就会被忽悠。

你能怪怨出题人的思路“太怪异没法琢磨吗?”如果让你带兵打仗,你也能埋怨“不是我军不强大,只是敌方太诡诈”吗?

所谓的“素质教育”等等全部是骗人的瞎话,难道我们自己还骗自己?我们的思想品德老师太善良,善良的代名词就是有时候太天真,天真的连教研员的话都当成考试的大纲了!请大家记住:研讨会的又名其实是“忽悠会”,我们大家要学会动脑筋,要善于辨别什么话是“忽悠你的话”,我们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啊。难道教研员说“某某某知识”要考你就当真?这不是太容易相信人了?

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就是所谓的“专家”“权威”!关于能相信谁?我的答案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最值得相信的就是你自己。

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学生的生活小事矛盾吗?不!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处理这之间的关系,就即使万分矛盾的事情也可以找见结合点?不是吗?中美之间不是矛盾很多吗?可是你知道美国却是和中国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如果我们认为中美没有对抗敌对,那还有这么大的贸易交往吗?

关于复习什么才是重点?今后要抓什么放什么?我的观点是:要懂得平衡,这就是中庸,教学如做人处事。你能说你和谁绝对的交往和谁老死不相往来?

13.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篇十三

【摘 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当今初中生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需要进行修订的,凸显德育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从各个层面指明了思品教学改革的方向,敦促思品课堂发生根本性变革,这无疑引发思品作业的“变脸”。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思品作业设计及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思品作业 评价策略

一、传统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的弊端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作业的弊端日趋封闭,表现在:作业的目的多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过分强调传授和对知识的重复,忽视人的灵性、悟性和学习者的活跃性;作业的过程越来越偏重教师的单向灌输,在大量的模仿中,剪裁了学习者的心声和个性,抹杀了他们作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迷茫”于题海;作业的评价多以“错与对、是与不是”作为思维的分水岭,这种评价生硬冰冷,缺失发展和实践能力的体验,缺少师生之间情感的真实互动。传统的思品作业观已不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新课程对思品作业的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新课程中的思品作业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作业的目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生成和再体现,培养学生做对现实和未来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业的过程应是重建和提升学生品德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活需要、成长需要和学习需要,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也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在不断碰撞和实践活动中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多样化的思品作业

1.基础类作业

每学完一课后,应锁定教材重难点,在练习册中精选部分选择、填空题,采取口试或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当堂抢答。此类作业应当少而精,旨在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2.实践类作业

新修订的思品教材中大幅度增补了实践活动内容,决定了思品学科是注重实践活动的新型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题在课外、理在书内”,引导学生走进现代生活,思考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笔者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后实践课题,如“校园安全隐患”、“追寻宣汉土家人”等课题。

3.背诵类作业

新课程并不主张死记硬背,但书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还是需要学生去识记的。翻开初中思品新教材,有不少名人名言,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让名人“阐述”原理,说说“道理”,让名人来培育学生的“素养”,岂不是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平时可以让学生随时摘抄教材及《中学生之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书籍中的名言佳句并在课堂教学中用“打擂台”背诵比赛的方式以测验成效。

4.辩论类作业

辩论类作业应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培养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挑战与创新。笔者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给学生的辩题材料是:七年级学生小军在网上结识了自称“白云朵朵”的女孩,现约他见面,假如你是小军会如何做?在教学八年级《做人诚信到永远》一课中,选择“人无信不立”与“人无信也立”正反两个话题供学生辩论等等。

5.演讲类作业

新课程的思品课堂,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跳动的反映,应成为学生思想流动、张扬个性、体悟真情的“T”台。而演讲则是展示思维非常重要的载体。在演讲中,演讲内容与思品教学同步,笔者要求人人参与。如仿照2005年《感动中国》中“青藏铁路的建设者”的颁奖词,介绍本班(本校)中令你感动的一位同学等等。

四、思品作业评价的策略

1.内容全面化,形成“立体”网络

近年来,笔者尝试用“成长记录袋”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作业,包括学生平时作业中最佳或获奖作品、学校表彰、社会实践记录、演讲辩论表现、同伴的观察及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多方面内容。“成长记录袋”客观、真实,便于管理,同时辅之分数和等级评价,作为本学期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参照。在学期末,学生不但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还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家长对学生的品行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从而有的放矢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

2.激励具体化,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对思品作业的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及品德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学生的灵性,让评价更多地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从而实现人文精神的提升。激励性评价越具体才是最实在的评价。实践中笔者引用了海尔集团“日清日高”的管理方式,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断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对作业的评语也不再是泛泛的“你真棒”、“真不错”、“很好”等,而是“因材而评”,如“发言抓住了要害,说明你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教材中的重难点,被你发现了,你是认真探究的”等等。对书面作业的评价,常常将便条、小纸条夹进学生的作业中与他们交流,如“你概括比较完整、简练,继续努力”、“相信自己,就能成功”等,语气温馨,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方式多样化,兼顾结果和过程

14.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过程评价 篇十四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得各个教学要素的有效控制,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实际教学质量直接的影响整体课程实际教学质量, 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核心, 课堂教学评价对实际教学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通过教学评价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性发展, 通过过程评价探究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作用。

1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过程评价分析

(1) 教师的即时性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进而让教师更加充分了解学生教学效果, 从教学提问、教学回答以及教学评论等方式来进行思想品德学习, 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教师对学生课堂评价方式具有多样化发展特征, 因此评价具有鼓励性以及针对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教师需要坚持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的信任, 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不断获得成功喜悦。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科学性回答, 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当学生对教师或者是教材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教师需要放下自身的架子, 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见解, 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以及积极评价中获得学习自信, 不断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教师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 树立自尊自爱理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进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期待方式, 充分的发挥过程性评价重要作用, 坚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引导学生塑造完善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生的自我评价

从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大纲精神来看, 思想品德考核内容大多氛围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来年个方面内容, 所谓的行为表现则需要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入手, 不仅需要关注到校内的评价, 同时还需要关注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社会化的思想品德评价氛围, 让学生能够在德育的社会化氛围中不断的规范自身行为。 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 学生可以将教学目标转换成为更加容易评价、可操作性更强的评价内容, 让学生能够实现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时间的明确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认知和行为目标的划分, 并且还需要针对等级内容来进行定性规定, 保证操作行为的标准性, 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树立更高层次的评价目标。 教师需要在每一个等级上设置更加准确的评价时间。 也就是时间性评价、月结性评价以及期末评价等等, 之后还需要设定总评价标准, 实现评定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教师、同学以及家长之间的不断评价来进行激励, 进而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重要作用。 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 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自我领悟、自我辨别、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融合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评价, 充分的发挥合力,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格。

(3) 家长课后评价

学生情感以及习惯非常重要, 但是实际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更加中课内的评价, 实际上并没有认识到课后评价的重要作用。 从思想品德教育角度来看,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道德习惯。 因此,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与教师形成合力, 督促学生形成科学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 家长课后评价对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考虑到孩子进取心比较强、更加善于模仿以及鼓励的心理发展特点, 转变过去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转变过去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考核方式, 树立知性统一的概念, 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2 结语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过程中, 教育评价实际上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手段而存在, 同时也成为了学生参与学习重要过程, 实现学生生命成长历程的有效控制, 在对学生进行接收以及参与评价过程中,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存在着的知识盲区, 发现存在的潜力, 不断完善人格,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摘要:所谓的课堂教学评价, 实际上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评价, 同时也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从价值观念以及教育目标着手, 采用更加恰当评价手段,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有效判断。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础形式, 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实现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过程评价作了分析, 为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过程评价

参考文献

[1]周长青.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过程评价[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9) :93.

15.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小结 篇十五

一、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能够理性的思考今后的学习方向;能不断地提高初中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多元化评价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次,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化教育理念的要求。素质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高分优生,也不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多元评价的主要方法

1.不断丰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可以先从网上收集一些图片和资料;或是通过社会实践,记录一些实例。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身边的实例有机结合,更加直观,可带动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2.在课堂上应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

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讨,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当老师,让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然后再进行探讨,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让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这两种方法,教师可以从平时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地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3.遵循人文主义的原则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了课程的思想性,忽视了它的“人文性”,给人一种空洞的说教感觉,使教学脱离了初中生生活实际,将丰富的生活哲理变成了枯燥的教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以更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关注每个不同的学生个体的成长,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形成平等民主、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氛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活动,使思想品德课程发挥它应有的效应。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尊和自主的人格,尊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帮助他们正视和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也为学生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的心境氛围。

4.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当前的思想品德学习已经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树立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学会思想品德”,而是“会学思想品德”。

(1)要注重评价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与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方法。

(2)要注重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分析能力。

(4)要注重形式多样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多了,教学方法灵活了,社会实践多了,评价的方式自然也就多元化了,而且在这其中也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学生多元评价的操作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元评价的模式中,有即时性评价和长久性评价两种模式。

(1)即时性评价模式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状况,进行客观、及时地自评、互评和师评。

(2)长久性评价模式就是通过布置课外思想品德学习活动,考验与磨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进行长时间的自评、互评及师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把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起来,达到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与体验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

总而言之,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多元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们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真正民主地、平等地善待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学生,不歧视他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不是对学生宣布一些不容置疑的思想品德观点和原则、道德规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发展思想品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给予正确地引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品德立场与观点。从而,转变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开放与交流下一篇:临安之旅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