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节节日常识(共10篇)
1.鲜花节节日常识 篇一
姓氏节节日常识
姓氏节是姓族的节日,以姓为节,起源于南宋时期。以广东南雄的`界址、孔江、乌经、新龙、坪田、南亩、大塘、油山等镇,盛行的姓氏节。一般以该族祖先的生日或对该氏族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为姓氏节节日。如:如乌迳新田李氏姓氏节为农历九月十三日,是新田李氏祖先李金马的生日。李金马是户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政声卓著。如:界址赵氏姓氏节则为农历七月十三、十四日两天。因界址赵氏都是赵匡胤的后裔,所以其敬奉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子龙,十三日为赵屋村节日,十四日是从赵屋村迁出的赵姓村节日。届时,由轮值首事(头人)牵头筹办(公尝出资),设坛祭祀,抬菩萨(祖像)出行游村,请戏班日夜演戏,各户则广邀亲朋戚友前来作客,为时三五七天,合家团圆,全族聚会,各姓亲朋相庆,祥和友爱,热闹非凡,比之春节元宵有过之无不及。一姓过节,百家联欢。姓氏节把敬祖崇先、文化娱乐、情谊交流融于一体,群众乐于参与,自古以来,盛行不衰。
在广东南雄乌迳至界址那一带,过完春节陆续就有村庄过姓氏节,而每个村庄均有不同的时间,有些地方同姓但过节的时间却不同,而有不同的村同姓(相隔甚远)却是同一天。像我们黄姓是农历八月初十而叶姓是八月十六,早些年由于交通通信都不是很方便,所以我们那里过姓氏节一般都是要吃上三天三夜。
临近姓氏节,人们会知会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到了姓氏节那天,本姓的亲友会提着礼物前来过节。整个村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晚上,大伙儿坐在一块,谈生产谈生活议家事议国事,其乐融融。他们还请来电影放映队,在祠堂门口放映影片。放映场上,人头涌动。每当放完一圈片子换片的空儿,呼朋换友的叫声,小孩嬉闹追打的欢叫声,高声低语的谈话声交织着,小村的夜,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就是以姓为单位,在一年度中某一天亲朋好友来相聚的一个活动,属南雄上方人特色,哈哈!传说是为了纪念祖先的,听说我们那人以前是北方人,过了生活来到了这开发。每年过节,就是纪念祖先这一天来到这片土地!
2.澡塘节节日常识 篇二
澡塘节是怒江傈僳族节日之一,也称春浴或歌会,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每逢节日,一般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一同前往,还带上行装和几天的口粮,准备好节日里的美酒佳肴,到温泉附近的集会地结帐宿营。也是傈僳族群众即兴对歌的好机会。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六库市往北十公里,高黎贡山东麓、碧罗雪山西侧的怒江两岸的山坡上,长满了挺拔的青松、葱郁的翠柏,遍山开满杜鹃花,鲜红的攀枝花映在江里。瓦碧公路两旁田野边上的野芭蕉林,一年四季一派翠绿,珍贵的`飞禽走兽常年在这里繁衍生息。 新建的跃进铁索桥,彩虹似地横跨在江面上,这里便是出入怒江峡谷的要口。怒江从彩云般的天口奔腾而下,展现在浅红色的江床上,涛涛的江水世代抚育着两岸的人民。
在跃进铁索桥北面怒江西侧的临江处,有道花岗岩台肩,台上有两个宽敞的温泉池,北边的叫妈布温泉,南边的叫登埂温泉。在温泉的周围,怒江州的傈僳族群众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节。
“踩门”与“破门”居住在内地的傈僳群众都有踩门与破门的风俗。
傈僳族人民素有互助的精神,像盖房子之类的事情,主人从来不需要挨家挨户去请人,只要说一声,到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都来帮忙。而且这种帮助是不需要支付工钱的,并且人人尽心尽力,主人只要每天管一顿晌午饭和晚饭就可以了。晚饭一般要有酒,晌午饭时酒可有可无,就是有酒大家也不会大喝的。
傈僳族人民的澡塘会也称春浴或歌会,据当地群众介绍已有一二百年历史。1980年开始,在泸水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拨专款清理了温泉源头,分建了男女浴池两处,并把时间定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
澡塘会一般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一同前往,还带上行装和几天的口粮,准备好节日里的美酒佳肴,到温泉附近的集会地结帐宿营。山寨里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惹人注目,商业部门和肩担小贩,还到春浴歌会上摆摊设点,开设食店,进行物资交流。
到温泉进行洗浴的人们,是十分讲究道德和文明礼貌的,男女之间更是彼此谦和尊重,洗浴时,通常都是长辈先洗,青年在后;男青年洗浴时,女青年先互相邀约去照顾老人,或去预备食物;妇女洗浴时,青壮年就去背水打柴。前往洗浴的人们除了在温泉里每天进行三五次洗浴外,四乡八寨的父老乡亲们还要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过去一年里碰到的奇闻轶事,生产生活经验,互相建立友谊,增进感情。
春浴是傈僳族群众即兴对歌的好机会,那些才思敏捷、歌喉清亮甜美的民间歌手们的才华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参加对歌、赛歌的男女老少民族歌手成千上万。他们或手拉手围成一圈,由一个人领唱,数人和。或三五成群,聚集在高高的攀技花树下,或是山坡上、石壁下低低歌呤。入夜,成百盏电灯照得宛如白昼,上万群众摆开数十个歌场,那些善于唱歌的男女拉开了清亮的歌喉竞相赛唱,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非常热烈。这种对歌一直要进行到雄鸡鸣唱,霞光初露,人们才会欣然归去。
3.依饭节节日常识 篇三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仫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习,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几种传说。
其一
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
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其三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4.摩梭人转山节节日常识 篇四
转山节源于早期纳西族(摩梭人)的自然崇拜。摩梭人从游牧民族逐渐定居于山水之间,因此,摩梭人崇拜山和水,转山转海就是摩梭人崇拜自然的具体表现。
据史书记载,元代末期,藏传佛教传入摩梭人聚居区,转山节就附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最初的“转山节”不是集中在格姆女神山,而是摩梭人聚居的村寨靠着的山,后来,处于永宁盆地东西面的格姆女神山雄伟挺拔,摩梭人便开始崇拜格姆山,藏称永宁为“塔垅”,称格姆山为“森格格姆”,全称为“塔垅森格格姆”,意即永宁狮子山。
格姆女神山雄伟壮观,倚天耸立,昂头挺胸,颇能代表摩梭人的`气质,所以,整个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就集中朝拜格姆山,其它地区的摩梭人,不能按期到格姆山朝拜,但仍有朝拜各村落所靠之山的习俗。
格姆女神山其形似一头卧狮,屹立于泸沽湖与永宁坝子之间,故又得称狮子山,是永宁的第一高峰,海拔近四千米,摩梭语称“森格格姆”。
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永宁狮子山下者坡村里有一个美丽聪慧、勤劳灵巧的姑娘,她一天能织出几十匹麻布。
在她织布时,看到天上的彩虹、大雁,看到地上的鲜花、蝴蝶,都能信手织在麻布上,整个永宁坝子的人们都夸赞她、倾慕她、热爱她。
没想到,天上的一个男神看中了她,在农历七月二十五那天,男神用一阵狂急的旋风把她卷上了天,整个永宁坝的人们都惊叫了起来,叫声呼天震地。
天神慌了,放了姑娘,可是姑娘无法回到人间,她的身子附化在格姆山的岩石上,而她的灵魂则变成了一个女神,穿着白衣白裙,骑着白色的神兽,右手拿金笛,左手握一棵珍珠树,日日夜夜飘巡在格姆山上。
当灾难将要降临,当猛兽猛禽要叨走牲畜,甚至牲口在糟踏庄稼时,她都要发出呼喊声警告人们。天长日久,女神就成了永宁地区的守护神,她不仅主管着永宁地区人口兴衰、农业的丰歉、牲畜的增减,而且还影响着妇女们身体的健美,婚姻和生育。
5.庙会节日常识 篇五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庙会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万岁山春节大庙会”(农历初一至十六)都是国内有名的庙会,最富有过年的特色。
庙会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6月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磐安县,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申报的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庙会极有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曾与其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
在庙会上,有不少民俗活动,诸如:摸石猴、窝风桥打金钱眼等。在白云观庙门内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认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触摸;窝风桥下的桥洞里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投中铜钟,就能心想事成,这两项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6.望果节节日常识 篇六
节日常识,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识。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节日的常识您都了解清楚了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望果节节日常识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艺术文化。
两千多年前,望果节流行于西藏的雅砻一带,是大地崇拜仪式,土地神祭祀的庆典。
公元5世纪末,雅砻地区已经兴修水渠,开始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笨都都主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雍仲本教义,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节”的雏形。但这个时期,望果节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开镰收割前的一种活动。
公元8世纪后期,西藏进入以宁玛派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兴盛时期,望果节也带上了宁玛教派的色彩。
公元14世纪,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来到西藏,通过整顿西藏各教派,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统治地位。这时望果节便渗进更多的格鲁派的色彩。这时的望果节已成为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内容比过去更丰富,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传统的庆祝丰收的节日。
望果节是有一整套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节日里,当地藏民穿上盛装,抬着用青梨、麦穗编成的“丰收塔”,举着标语、彩旗,活动在田间地垄。转完地头,举行赛马、演戏、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望果节的第一天早晨,村民们身着新装、手提大小饭盒,背上还背着酥油茶和青稞酒,准备参加游行。随着大殿顶上的法号声响起。喇嘛和群众围成了一个圆圈,喇嘛们念经,群众唱歌跳舞,献哈达、洒青稞酒等等也是不可少的。
出发游行前,村民们按各村的排序开始转寺庙、煨桑(烧香)等,举行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寺庙前的广场上显得既庄重又热闹。这时会有村民提着青稞酒向转田的人们一一敬酒,以示美好的祝愿,让气氛变得好似出征前为将士们壮行一般。喜好喝酒的人这时会从自己的衣襟里面掏出酒碗,三口一杯之后,方才被允许通过。转田的队伍前打头的一般是两个村姑打扮的“拉姆”(即仙女),以示天仙下凡同庆丰收。妇女们没有带酒碗的习惯,她们只好以手当碗捧酒喝,这也是西藏酒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游行开始,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走在队伍最后的是8个盛装的藏族汉子,他们戴着红帽子,挎着弓箭,每走一段就要停下来载歌载舞。人们摇动着手中的彩箭(用于招来吉祥,祈望福运降临),像一条游动的长龙向村外走去。人们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停下来高呼:“恰古修……央古修……”(即招财引福的意思)。妇女们不时地还要在路边采些油菜花、青稞穗、荞麦花等,与吉祥彩箭一起握在手中,以此表达丰收到来时的喜悦心情。转田队伍每到一个乡神殿或山神殿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
时近黄昏,转田的队伍回到了村边,队伍还要绕村子转一圈。路上人家的屋顶上,会有老阿妈一手端着糌粑,一手拿着“达达”(吉祥彩箭),朝着转田队伍的方向不停地摇动着,表示招财引福。
绕回村子,在广场上举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其中有藏戏、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相互竞争技艺。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充足的酒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或者在广场四周的草场上野餐,或者在村子里宴请朋友。较远的人们则会在夜里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大家在帐篷内席地而坐,端出自家带来的菜肴和煮熟的牛羊肉放在中间,全村人共同享用“百家餐”。席间有人相互敬酒,哼唱酒歌。
7.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 篇七
一、春节
(一)节日介绍
古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日之初出。改用公历后,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俗称“过年”“新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二)节日别称
改岁、献岁、岁旦、岁日、元日、元旦等。
(三)节日习俗
燃放爆竹、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拜年、饮屠苏酒、聚财、吃饺子等。
(四)相关诗文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田间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明)叶颙《己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孔尚任《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二、元宵节
(一)节日介绍
正月十五,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节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节日别称
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
(三)节日习俗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舞狮子、踩高跷、走百病等。
(四)相关诗文
(唐)崔液《上元夜》:“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寒食节
(一)节日介绍
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时,介子推割股啖君。后介子推归隐山林,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即为寒食节。
(二)节日别称
禁火节、冷节、百五节等。
(三)节日习俗
吃寒食、祭祀、踏青等。
(四)相关诗文
(唐)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宋)杨万里《寒食上冢》:“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四、清明节
(一)节日介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二)节日习俗
踏青、扫墓、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三)相关诗文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王禹偁《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五、端午节
(一)节日介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二)节日别称
龙日节、午日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菖蒲节等。
(三)节日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驱五毒、佩香囊等。
(四)相关诗文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六、七夕节
(一)节日介绍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二)节日别称
乞巧节、重七、女儿节、穿针节、巧夕等。
(三)节日习俗
穿针乞巧、拜织女等。
(四)相关诗文
(汉)佚名《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孟郊《七夕·河边织女星》:“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中元节
(一)节日介绍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二)节日别称
盂兰盆节、鬼节、七月半。
(三)节日习俗
放河灯、祭祖、焚纸锭、做茄饼、祈丰收等。
(四)相关诗文
(清)王凯泰《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八、中秋节
(一)节日介绍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
(二)节日别称
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月夕、月节、八月半等。
(三)节日习俗
赏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四)相关诗文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重阳节
(一)节日介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二)节日别称
重九节、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等。
(三)节日习俗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四)相关诗文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王缙《九日作》:“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十、腊八
(一)节日介绍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二)节日习俗
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三)相关诗文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十一、小年
(一)节日介绍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二)节日习俗
祭灶王、扫尘土、吃糖瓜、剪窗花等。
十二、除夕
(一)节日介绍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即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二)节日别称
大年夜、除夕夜、岁除。
(三)节日习俗
年夜饭、通宵不眠、守岁、祭祖、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等。
(四)相关诗文
(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鲜花节节日常识 篇八
圣诞节即将来临,街上已经开始洋溢着圣诞欢快的气息,葡萄酒和圣诞节都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在《约翰福音》中,记录了耶稣在迦南的婚礼上把水变成了葡萄酒的神迹,
葡萄酒的发展和基督教的传播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传道士不仅将这一美味的酒品带到全世界,还对葡萄酒技术进行了许多改良,在圣诞节这一天喝葡萄酒自然是悠久的传统了。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西方国家圣诞节同样要团圆聚餐,烤鸭,烤鹅,烤鹌鹑,珍珠鸡和火鸡都是西方圣诞美食,这些美食之外葡萄酒也必不可少。在欢庆的日子里,葡萄酒舒适的酸度不仅可以打开味觉,更重要的是,在干杯声中,气氛很容易变的活跃。按照葡萄酒品鉴的规则,应该是先白后红,先清淡后浓烈,蜗牛、三文鱼、火鸡、牛排……,丰富的菜肴搭配起各式各样的葡萄酒来毫不费力。平时可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世界各地的好酒与美食来一次激情碰撞。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饮用红酒的小知识:
NO1:选酒
如果你已是“骨灰级”酒鬼,当然是直冲自己的心头好而去。如果是菜鸟,那建议还是先选一些低度(酒精度在13度以下的.)的红酒。比如这款玛卡拉爵朗格多克干红
NO2:选杯
用来装红酒的酒杯应该是花球形,肚宽口窄。肚宽,可以让红酒充分接触空气,氧化生香;口窄,便于把香气聚拢在杯子里,以供鼻子享用,
NO3:开瓶
先验证瓶标是否干净,塞子是否紧密,以确认这瓶酒保存是否良好。开瓶后,要仔细观察取出的瓶塞是否湿润,因为瓶塞如果太干燥就有提前氧化的可能。
NO4:醒酒
一般来说,含单宁酸较强的红酒是不需要“醒”的,只要直接倒进杯子里就可以。至于那些保存得颇久的上等红酒,那醒酒器是必不可少。
NO5:观酒
倒些许红酒至杯中,端起酒杯,下置一张白纸,细心观看,如果红酒的边缘呈透明状,说明这酒很新;如果边缘呈浅黄色,说明这酒至少有6年的酒龄;如果边缘带紫红色,说明至少已有十年的酒龄。
NO6:倒酒
酒瓶口不能紧挨着酒杯口,倒至酒杯1/3的位置即可,然后贴着桌面将酒杯稍作摇动,使酒味慢慢从杯中溢出。在快倒完之前把瓶口向上转一圈再抬起来,这样可以防止酒滴到桌面上。
NO7:品酒
用舌尖把酒包住然后在口腔里转动它,也可进行“咀嚼”,使酒散发出酒香,再由鼻子来感受它。主要通过舌头的味觉再配合鼻子的嗅觉,试出酒味的精妙之处。
NO8:抽雪茄+咖啡
9.一节难忘的常识课作文 篇九
记得那一节课,常识老师面带微笑走近教室,说:“同学们,今天咱们开一个辩论会,主题是‘上课抢话好不好’,分正方和反方。正方为同意,反方为反对。”等同学们站好后,一场激烈的辩论开始了。首先是正方的王超发言:“我认为抢话是对的,虽然有些不文明,但可以表现那个同学的反应敏捷。”
反方同学也不甘示弱,只见陈培勇涨着通红着脸,并抓住对方的破绽,说:“刚才正方王超说了,抢话是不文明的行为,那你们还站在这儿辩论什么,这不是无理辩三分吗?”
“哗……”陈培勇的回答赢来了反方同学一阵热烈的.掌声。“哼!看对方怎么回答。”我心里暗暗想。
“我说抢话可能有些不文明,但并不能代表我不同意抢说。”王超又大声辩解道。
正方辩友贾林接着说:“抢话可以说明这个人上课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这有什么不对!”他的这番话也赢得了正方同学的阵阵掌声。正当正方同学得意洋洋的时候,反方同学李培琳反驳道:“对方辩友,我觉得你说得不对。我们不是在常识课上学过要礼貌待人吗?既然你知道答案,就该举手发言,何必抢说呢?”哇!她的回答太精彩了,赢来了我们正反方同学的阵阵喝彩声。
这时我又站起来了,说:“如果我们从小养成抢说这个坏毛病,将来我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还去跟别人抢着说,这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引起争吵。”
“长大还可以改吗。”正方辩友王充反驳道。
辩论在继续进行着,双方激烈地争辩着……
最后,老师拍了拍手,大家安静下来。“这次辩论会不分胜负,双方各有各的理由,我们做事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你们说,对吗?”老师的话刚落,同学们边鼓掌边异口同声地回答:“对!”
10.鲜花节节日常识 篇十
玫瑰在希腊神话中是宙斯所创造的杰作,用来向诸神夸耀自己的能力。英国有名的Lancaster与York的玫瑰战争(1455~1485),也是各以红、白玫瑰各为象征。
最后以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通婚收场,为了纪念英格兰以玫瑰为国花,并把皇室徽章改为红白玫瑰。
既然情人节送玫瑰花作为礼物这么有意义,那也不是随便能送的,送玫瑰也有很大讲究的。
下面来说说送玫瑰的含义:
0朵玫瑰代表——爱你在心口难开!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
2朵玫瑰代表—— 这世界只有我俩!
3朵玫瑰代表——我爱你I LOVE YOU!
4朵玫瑰代表—— 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 由衷欣赏!
6朵玫瑰代表—— 互敬 互爱 互谅!
7朵玫瑰代表—— 我偷偷地爱著你!
8朵玫瑰代表—— 感谢你的关怀扶持及鼓励!
9朵玫瑰代表—— 长久 ALWAYS!
10朵玫瑰代表——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11朵玫瑰代表—— 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
12朵玫瑰代表—— 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 友谊长存!
14朵玫瑰代表—— 骄傲!
15朵玫瑰代表—— 对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 多变不安的爱情!
17朵玫瑰代表—— 绝望无可挽回的爱!
18朵玫瑰代表—— 真诚与坦白!
19朵玫瑰代表—— 忍耐与期待!
20朵玫瑰代表—— 我仅一颗赤诚的心!
21朵玫瑰代表—— 真诚的爱!
22朵玫瑰代表—— 祝你好运!
25朵玫瑰代表—— 祝你幸福!
30朵玫瑰代表—— 信是有缘!
36朵玫瑰代表——浪漫!
40朵玫瑰代表—— 誓死不渝的爱情!
50朵玫瑰代表—— 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代表—— 百分之百的爱 100% LOVE!
101朵玫瑰代表—— 最……最爱!
108朵玫瑰代表—— 求 婚!
不仅如此,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代表不同含义
粉红色的玫瑰:初恋,
红色的玫瑰:热恋。
橙红色的玫瑰:美丽。
白色的玫瑰:尊敬。
黄色的玫瑰:道歉。
深红色的玫瑰:羞怯。
淡绿色的玫瑰:青春长驻。
情人节除了送玫瑰,当然巧克力也是不能少的。
【鲜花节节日常识】推荐阅读:
小狗种鲜花07-08
鲜花、翠柏散文08-26
鲜花诗歌09-24
鲜花赠恩师作文09-16
鲜花广告语10-03
洒满阳光的鲜花作文08-01
给老师鲜花主持词09-10
五年级作文绢花鲜花11-06
赞美鲜花开放的优美句子06-11
鲜花送给妈妈450字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