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精选9篇)
1.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一
201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瑚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
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9-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06-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1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0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8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6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5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4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3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2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2001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1999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真题
《2019复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四册)》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四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820新闻实务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 适用科目:
820新闻实务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内容:
Part 1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第五版)、《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最新修订版)、《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修订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04-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10-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6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2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1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10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2009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8年复旦大学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7年复旦大学4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6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
2005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回忆版)2004年复旦大学41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与答案
本资料由鸿知复旦考研网发布
2.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二
Part A:传统阅读
Part A部分主要包括四篇传统阅读文章,笔者将从文章来源、解题原则和题型分析三个方面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和评析。
文章来源
纵观历年考研英语传统阅读部分的真题,考生可以发现,这些阅读篇章通常来源于英美报刊的网站,例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新闻周刊》(Newsweek)、《时代周刊》(Time)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等。所选的这些文章一般是近几年发表的,选题多是考生熟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并不回避社会热点。
在本次考试中,Text 1选自《时代周刊》2011年4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Herd Mentality”,主要谈论的是从众心理,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Text 2选自Boston.com网站2011年4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Vermont Yankee Plant’s Owner Must Honor Its Own Promises”,主要谈论的是美国某能源公司违背承诺的事,属于商业经济类文章。Text 3选自《科学家》(The Scientist) 2011年2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The Evolution of Credibility”,全文围绕科学发现的可信性的证实过程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属于科普类文章。Text 4选自《经济学人》2011年3月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Enemies of Progress”,主要讲述了工会阻碍公共部门改革的问题,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从著名的英文报刊网站上选择一些与考试中出现的篇幅相仿(400~500词左右)、话题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提前熟悉文章的语言风格、行文难度、思维逻辑和论述方法,这样在考试时就不会感觉陌生了。
解题原则
在本次的传统阅读部分,考生可以按照以往的解题思路答题:运用关键词定位原则和同义替换原则。下面我们逐一解析。
解题前——关键词定位原则
在解答传统阅读题目时,很多考生喜欢先细读文章,再去看题目,认为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觉得心里有底。但由于个别词句和段落较难理解,运用这种方法的考生往往会迷失在阅读篇章的过程中,最后的结果是没有抓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答题正确率也不高。在答题前,笔者建议考生先看题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即运用关键词定位原则。出题者在设置题干时通常会使用一些关键词,这些词是考生回原文寻找正确答案的线索,可以帮助考生找到答案出处。关键词通常包括明显的段落提示词、专有名词、数字、核心动词、时间等。考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迅速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例如,此次考试中,Text 2讲述的是新英格兰一家公司购买了核电站后,不遵守核能源的一些相关规定而引发的争议。考生在解答与文章对应的第26题至第30题时,就可以利用reneging on (Line 3, Para.1)、the 2002 agreement、Paragraph 4、the Vermont case、the last paragraph等题干关键词依次而下地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一、三、四、五和最后一段中。明确了每道题的答案区域之后,考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再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答案所在的段落或区域,把原文内容与选项逐一对比,进行解题。
解题时——同义替换原则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出题者在设置正确选项时都是以原文内容为基础的,有的是选项直接用原文词句,有的是对原文句式进行了改写,但更多的是运用改写的方法对原文进行了同义替换,以增加试题的难度。因此,考生解题时首先要把握住原文句子的基本含义,然后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信息。下面我们以本次考试Text 3中的第31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例:According to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_________.
[A]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B] misconception and deceptiveness
[C] logicality and objectivity
[D] systematicness and regularity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first paragraph和the process of discovery,考生很容易在文章第一段中找到该题的答案区域,即原文第一段第二句话:“But in the everyday practice of science, discovery frequently follows an ambiguous and complicated route.”通过把原文和四个选项对比,考生可以发现,原文中的ambiguous and complicated与选项A中的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属同义替换,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但此处笔者要提醒考生注意一点,出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也会设置一些看似但并非是同义替换的干扰选项,给考生的答题造成一定难度,比如加大或缩小原文所述概念的范围。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对照选项与原文,谨慎答题。
题型分析
按照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传统阅读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六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猜词题、态度题、推断题、例证题。虽然考查的题型众多,但是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练习时应以细节题为主,其他题型只要能掌握大致的答题方法即可,因为其他题型的出题量很少。此次考试也印证了传统阅读部分仍以考查细节题为主的出题思路。
细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事实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是考试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题型。细节题有难有易,对于较容易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然后根据原文相关句子直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较难的题目,考生需在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后,再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得出正确答案。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考生要耐心和细心。笔者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备考时一定要把单词和句法复习透彻,以防因不认识个别词或看不清句式结构而导致失分过多。在本次Text 1后所给的五道题目中,前四题均为细节题,只有最后一题为态度题。接下来,我们以Text 1的一道细节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In the author’s view, Rosenberg’s book fails to ________.
[A] adequately probe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B] effectively evade the flaws of the social cure
[C] illustrate the functions of state funding
[D] produce a long-lasting social effect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Rosenberg’s book,考生可将该题的答案区域定位至文章第四段第二句:“Join the Club is filled with too much irrelevant detail and not enough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make peer pressure so powerful.”通过将原文和四个选项对比,考生可以发现,题干中的fails to是对原文not enough的同义替换,选项A中的probe是对原文exploration的同义替换,原文中的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在选项A中原词复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Part B:新题型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 B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该部分题型有如下三种,每年出题者会从中选取一种进行考查。
①选择搭配题(7选5):出题者给出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五处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文后所给出的6~7段文字中选择恰当的五段填入原文空白处。
②段落排序题:出题者给出一篇长约500~600词的文章,文章各段落的原有顺序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段)重新排序。
③标题对应题: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五个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继2005年开始考查新题型以来,选择搭配题(7选5)被考查的次数最多,段落排序题次之,标题对应题考查次数最少。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考的就是选择搭配题(7选5)。对于如何快速、正确地解答选择搭配题(7选5),笔者建议考生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考生在阅读新题型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文章首段和全文重点词句(一些专有名词、段首句或段尾句),通过首段和重点词句判断文章的大意。如果考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文章所讲的要点,理不清文章的整体结构,不知道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那最好不要再重新阅读,以免浪费时间,此时建议考生边做题边阅读原文。就2012年的新题型来说,出题者所选的文章内容通俗易懂,结构也比较清晰。文章选自《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2011年7月的一篇题为“How Computers Can Cure Cultural Diabetes”的文章,主要讲的是计算机改变人们被动消费的趋势,属于社会生活类文章。
第二步,利用句间关系解题。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要重点阅读原文空白处附近的句子,并在原文圈定关键的线索词(包括名词、动词、连词、代词等),最后从各选项中寻找在内容和语法结构上都与原文衔接合理的选项,确定答案。
第三步,回原文检查,验证所选答案。
得出答案后,考生需将答案放回到原文中,通读全文,检查所选答案是否与文章主题一致,从而验证所选答案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以2012年新题型第41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aw a collection of geniuses, warriors, entrepreneurs and visionaries labor to create a fabulous machine that could function as a typewriter and printing press, studio and theatre, paintbrush and gallery, piano and radio, the mail as well as the mail carrier. 41
3.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三
2011年考研政治中法基思修的题目分布如下:单选4道,共4分,多选2道,共4分。单选题如下:
11.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强制性B.法的不可抗性C.法的合理性D.法的规范性
解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B,非常简单的一道题目,由“权威”二字可以推知应该选B,而且这道题目是直接根据大纲解析原文进行设问,法律的权威主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大纲解析第320页有原文。其他三项都不对。第七章 法律权威部分
12.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解析:这一道题正确答案是C。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法律的义务性规范的定义,由义务两个字可以很容易的知道选择C项,这道题目也是直接根据大纲解析原文设问,在大纲解析第302页可以找到直接的论述。
1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辩护功能B.沟通功能C.调节功能D.激励功能
解析:这道题目正确答案是C,这道题目考察道德的功能,道德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中最主要的是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大纲解析第288页原文)。第四章 道德的功能部分
14.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有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解析:这道题目正确答案是A。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理想的划分,划分的标准则是;理想的层次。很容可以选出来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分属个人与社会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章 理想的划分
多选题目如下:
30.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疑罪从无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解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ACD。同样是根据大纲解析的原文进行命题。大纲解析第332页原文。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第八章 刑法部分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得()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解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AB,C项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区别,明显错误。D项法律信阳市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也很容易排除,由题目当中的原话可以知道AB为正确选项。第七章 维护法律权威部分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
37.【答案要点】第三章人生价值部分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创造社会价值。郭明义的这句话不仅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出社会公德中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郭明义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4.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四
来源: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室
二、辨析题
46.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核心课程和主要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它将社会问题就包裹在教学内容中,是综合课程中综合程度的最高的一种课程。它能克服分科课程过细的缺点,消除学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但较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内容的编排能力。
②主要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中主要实施的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课程,例如中小学常见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它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
(3)综上,该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课程的区别,切忌混淆。【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2008-50)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2009-9)
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缺陷的课程是(综合课程)。(2011-8)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相关课程)。(2013-7)
某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核心课程)。(2016-7)
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以上为大家罗列了往年涉及到核心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考题。相信同学们跟着老师参加了真题解析课程,系统地梳理过知识点的边边角角和内在逻辑之后,这道题绝对是高分项。47.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要求学校加强对国防教育。【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从诞生的背景上看,《国防教育法》是继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而颁布的法案。它是诞生于国防安全之上,改革教育内容,加快人才培养而紧急推出的举措。(3)从改革的主要内容上看,《国防教育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师资的质量。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训练。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人该类机构,以便培养拔尖人才。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该法规定,从1959年到1962年,由联邦政府拨款八亿多美元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4)从其产生的效果上看,它的颁布与实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促进了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国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综上,国防教育法虽然诞生于国防背景,但归根结底它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效果是提高了基础教育质量和倡导精英教育,而不是提高全民国防教育的法案。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制度史是中外教育史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文都比邻推出的“大表哥”详细汇总了各大核心表格,帮助大家理清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大家更好更牢地记忆。48.发现学习是主动学习,接受学习是被动学习。【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适合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所学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科书或教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大量采用,它近乎传统教学,在教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它给学生提供好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
(3)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4)总结以上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既有主动的,也有机械被动的;接受学习既有主动的,也有机械被动的。
(5)在实际的教育应用中,我们主张主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支持和主张被动的和机械的。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在教心中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是极其重要的章节,而在往年真题中可以发现对奥苏泊尔和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考查比较少。只在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考查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因此,在统考311应试准备中,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剖析往年真题,而不是普通的刷题。
三、简答题
49.简述我国现行学制。【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且普通教育上遵循是六三三四制。
(3)从纵向的施教机构来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四个层次。
①学前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属于学校的预备阶段。幼儿园主要招收3-6岁的儿童,对其进行适宜的启蒙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属于义务教育,正在呼吁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②初等教育是为公民奠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以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它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6年,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 ③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初中3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可以升入高中,也可以升入中专等学校。高中3年,中等教育阶段,未来发展中会把高等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升学与就业预备阶段,可以升入大学,也可以进入高职学校。
④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既强调通识性又注重专业性的教育。大学4年,高等教育阶段,之后还有硕士、博士等。
(4)从横向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和成人教育系统四个类别。【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在复习时一定要灵活看待考纲中列出的考点,以及一定要多分析往年真题和当年热点话题,揣摩出题人的指向和意图。5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参考答案】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①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
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3)之所以学校教育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的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及其相关的精神条件等;家庭、环境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状况。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看,统考311不会重复以同样的考题形式考查同一个知识点,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0-4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2017-54)
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看了往年的真题,是不是觉得要好好珍惜历年真题了,但同时一定要注意科学用真题,时机要选对,方法更要用对!51.简述裴斯泰洛的要素教育。【参考答案】
(1)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2)要素教育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教育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通过“要素方法”获得均衡的发展。①德育
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遵循道德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德行。
初步的道德教育,一是唤起儿童富有生气的和纯洁的道德情感;二是必须教导他们练习自我控制,关心一切公正的和善良的东西;三是帮助他们形成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观念。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道德教育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中的教育,二者应该密切联系。此外,道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不能求助于体罚,因而通过智育授给儿童以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②智育
智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着力“帮助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自然发展,以便有意识地占有人类几千年获得的东西”。首先,教学应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开始,使教学过程心理学化。
其次,要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初等教育阶段,应开设阅读、书写、算术、几何初步、测量、绘画、唱歌、体操、地理、历史、自然等课程,而且,一切课程编制和教学内容都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来组织。
再次,智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练习。③体育
根据儿童本性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然倾向,不仅要发展儿童的道德和智慧,还应发展儿童的身体力量。
体育和德育、智育及劳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儿童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都蕴含在儿童身体的发展之中,体育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
(3)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是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值得一线的实际教育工作者借鉴。【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基本属于送分题,但是若想拿一个比平均分高的分数,就一定要结合老师之前告诉大家的套路,那就是分段论述,层层展开,一定要注意各段之间的逻辑性和递进性,通过答题和卷面体现出未来可以做好科研和著述的潜质,让老师不让你考上都难!52.简述操作技能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参考答案】
(1)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准确的指导与示范、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等。其中,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会逐步提高,也会出现高原现象。
(2)高原现象是指在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暂时停顿现象。此时,练习曲线表现为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和2013年的简答题“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基本类似。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不要到考前了盲目地揣测哪个知识点考或者不考,因为311统考考试就是让你猜不透呢。
53.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格式及优缺点。【参考答案】
(1)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它不能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和随机分配被试于各种实验处理,一般是以原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单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度。它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控制,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只能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2)基本格式:
G1:O1 X O2 G2:O3 O4
其中,G表示组,X表示实验处理,O表示对相关变量在实验处理前或后的测量(测验、任务或观察)
(3)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优点有以下两点。
①有两个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如年龄、性别、标准化学科测验分数、上课时的表现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尽可能使组间平衡,两个组等价。②都有前后测。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4)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缺点有以下两点。
①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
②前后测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非常简单,只要大家跟着老师认真把教研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住,就很容易得满分。
四、论述题
54.材料大致:倪老师上课让学生讨论一下公众场合有哪些,然后总结了七类。让每个小组对这七类公共场合的一般规则做个总结。主人公小明和小刚出现,小明去的是剧场小刚去的是体育馆。后来就该不该在公共场合讨论起了争议。最后认为可以讨论。小时和小刚获得了优胜奖。小刚也因为这次提出不同意见得到了表扬。倪老师告诉家长后说会鼓励小刚。小刚妈妈跟分针小刚以前总是希望调皮捣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1)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2)评述材料中的教学效果(3)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真题材料和题目虽然不全,但也可以大概看出它考查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近些年教育学考研越发考查同学们的多方面能力,而这个却是需要同学们在考前就不断去培养和练习的,而不是临阵磨枪,亦或是考场上硬编瞎凑。
55.孔子荀况韩愈的教师观,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各自的侧重。【参考答案】
(1)孔子热爱并终身从事教师事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以身作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基本素质。其中孔子主张教学相长,是指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切磋学问,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
孔子处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开放期,在当时奴隶制瓦解的时代中,有这样的思想非常先进。但他的教师观主要局限在非奴隶阶层,并没有指出师生相互促进,只是教师单方面教学技能的提高。
(2)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特别重视教师的一个学者。他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在于教师是礼仪的化身,有了教师的教导,人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恶性,成为品性好的人。因此教师是治国之本,国家兴亡与是否尊师重教有着重要的关系。荀子认为为师之道在于有尊严和威信;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能循序渐进;诵说不凌不乱;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荀子在强调尊师的同时,主张绝对的尊师观,片面强调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主张“师云亦云”,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荀子身处战国后期,秦朝大一统的时候,荀子依据各家思想进一步改造了儒学,由于当时法家思想的盛行,所以荀子的绝对的尊师观不够人性化,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3)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主张师生关系相互转化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为师,两者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
韩愈认为教育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授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4)总之,因为孔子、荀子和韩愈三位教育思想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不同,他们的教师观也呈现出了诸多不同。这正好可以论述教育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5.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五
一、真题包括:
1、00-12年真题。吉大考研真题重复率极高,故真题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料,又因为吉大近几年的真题不对外公布,因此11、12年的真题极为珍贵。此两年真题为有价无市的独家专有资料。
2、答案汇编一册。大多数真题有答案,因中途参考书目有变,答案仅供参考。
二、笔记包括:
1、行政管理专题总结、领导科学专题总结
2、《管理心理学》笔记
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笔记
5、《行政管理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笔记(很珍贵,由于教材不是很好买,此笔记分十四个专题,内容很全)
6、《现代管理学概论》笔记
7、《领导学概论》笔记
8、领导科学专题笔记
9、人力资源笔记
10、《公共管理学》笔记
三、辅导班讲义:(长青藤辅导班的情况可具体向店主咨询)
1、2011年长青藤内部讲义2、2012年最新长青藤内部讲义(冲刺班)
3、长青藤重点知识课件
四、复试资料
1、复试资料一本
2、凡购买全套资料的同学进入复试后均免费赠送09-12四年的复试真题及复试指导。
五、公共课资料
1、任汝芬政治视频
2、文登英语考研机构讲义
六、复习指导
凡购买本店资料者均提供全程复习指导
购买整套资料(笔记+真题)优惠价230
注意:大家拍之前要联系店主哦详细咨询专业课复习事宜 资料一经售出概不退货哦爱他教育专业课辅导班
喜讯:经过爱他教育全体员工的努力,我们去年顺利帮助数以万计的考研学子成功考取了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武大,东财,上财,复旦,厦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为保障学员们复习效果,辅导班均采用小班授课,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创造了辅导班报名通过率高达90%以上,复试通过率高达100%的奇迹。通过考研辅导,内部资料,咨询答疑等多种方式,顺利帮助数以万计的考研多名学子实现心中的抱负,最终考取名校;
2013年爱他教育强势出击,主要辅导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专硕,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专硕,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法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会计学,通信等 专业;辅导院校遍布全国,包括了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 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 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的各个专业课;
2013年爱他教育开始班次有保录班,一对一辅导,暑期班,国庆班,冲刺班,保过班,复试辅导班;
2013年爱他教育组织了全国性大型名校专业课考研交流讲座(人大,中财,贸大,武大,复旦,厦大,东财,暨大,江大等名校各个专业),2013年爱他教育网络授课采用独创的语音授课方式,2013年爱他教育采用独特高清视频教学新方法,2013年爱他教育适用独特小班授课潮流,2013年爱他教育考研辅导小组编写整理了专业课全套视频,复习全书(考研经验,真题分析,复习指南,模拟题),国庆班讲义,冲刺班讲义,通过互动,大大提高了讲课质量,确保高的通过率;
6.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六
短 对 话
多数考生在听短对话时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听听力材料时,只要有一句话没听懂便会不知所措,于是费力回想刚才的那句到底是什么意思,结果导致后面本来能听懂的句子也没有听懂。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真题我们不难发现,在听力的短对话部分,几乎95%以上的答案都在短对话的第二句话里,因此就算第一句话没有听懂,考生也不必焦虑,应集中注意力听第二句话。当第二句话中出现表示转折、因果、建议的考点提示词时,提示词后的句子或短语十有八九就是答案所在。请看2009年12月四级听力第12题:
M: Can you recommend something that a school boy of 7 or 8 will really like?
W: I’d suggest this toy train, sir. It’s an excellent brand, very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days.
Q: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Shopping with his son.
B. Buying a gift for a child.
C. Promoting a new product.
D. Bargaining with a salesgirl.
在该题中,就算考生没怎么听懂听力材料中的第一句话,仍然可以选出答案。考生只要能听到第二句话中suggest后的toy train就可以了。既然是男士问了一句话后女士才推荐toy train,因此考生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男士此时正在给孩子挑选礼物。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情况二:听听力材料时感觉自己听懂了,但做题时还是把选项选错了。
其实很多考生所谓的“感觉听懂了”只是听懂了一个点,并不是全部都听懂了,如果全都听懂了也就不会选错了。由于短对话“短而快”的特点,大多数考生只能听懂一部分,而出题者就是抓住了考生这一特点,于是将短对话中一些听起来特别清晰的词汇原封不动地放进选项里迷惑考生,此时考生一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里。因此,考生在做短对话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方法来排除干扰选项,那就是“听到什么就不选什么”。如果你听到的词汇在选项中原封不动地出现,这个选项很可能就是迷惑你的错误选项,可以先把它排除,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2009年12月四级听力第14题:
W: I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who knows Baltimore well. I’m told you lived there.
M: Oh, but I was really young at the time.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moved to Baltimore when he was young.
B. He can provide little useful information.
C. He will show the woman around Baltimore.
D. He will ask someone else to help the woman.
这道题中有两个词在听力材料中读得非常清晰——Baltimore和young。这两个词所在的A、C选项可以先行排除。剩下B、D两个选项,通过仔细听第二句话,我们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选项B。
段 子 题
长对话和短文理解通常被我们统称为“段子题”。在做“段子题”时,考生需牢记两个做题原则:“视听一致原则”和“首尾原则”。“视听一致原则”指的是与听力原文对应词最多的选项多数情况下为正确选项。这一点与短对话恰恰相反。对于长对话来说,听力材料篇幅长、难度大,出题者不会再在各选项中设置太多陷阱,因此一般情况下听到什么就选什么。“首尾原则”指的是对于长对话和短文理解来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多是考点的出处。多数考生在听长篇文章时属于慢热型,刚听时没什么反应,得慢慢进入状态。这个习惯对于考生解答“段子题”来讲是个致命的缺点,因为绝大多数考点出现在文章开头甚至就在第一句话,等考生预热完了真正进入听力状态时,考点已经过去了。考生们要克服这种习惯,在听听力材料时,需特别关注开头部分。下面主要以长对话为例来讲解这两个原则在实际考试中的应用。
本次第一篇长对话考的是学习中的选课场景。对于这篇长对话,我们可以运用刚才讲到的“首尾原则”来解答第一题(19题)和最后一题(22题),也就是说这两题的答案分别可以在听力原文的“首”和“尾”找到。
请参看第一篇长对话的听力原文,变色部分为题目答案所在:
W: Hello, Cartson College, may I help you?
M: Yes. I’m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on courses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I would need it for the fall semester.
W: Do you want a day or evening course?
M: Well, it would have to be an evening course since I work during the day.
W: Aha. Have you taken any courses in data processing?
M: No.
W: Oh! Well, data processing is a course you have to take before you can take computer programming.
….
W: Registration is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of September between 6 and 9 in Frost Hall.
M: Is that the round building behind the parking lot?
W: Yes, that’s the one.
M: Oh, I know how to get there.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should bring with me?
W: No, just your check book.
M: Well, thank you so much.
W: You’re very welcome. Bye!
M: Bye!
我们先来看长对话的第一题,也就是第19题:
Why does the man choose to take an evening course?
A. He prefers the smaller evening classes.
B. He has signed up for a day course.
C. He has to work during the day.
D. He finds the evening course cheaper.
对话开始,两人简单寒暄之后切入正题,切入正题后的第一个回合答案就出现了。此时女士先提出问题,之后男士作答,他的回答就是该题的答案。这就是“首尾原则”中的“首原则”,即文章一开始就出现了第一题的答案。男士说:“... since I work during the day.”而这句话与第19题选项C (He has to work during the day.)所表达的内容一致。考生在听力材料中听到的句子几乎原词原句重现在选项C中,这也体现了我们所提到的“视听一致原则”。
我们再来看本段对话最后一题,也就是第22题: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 at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A. What to bring for registration.
B. Where to attend the class.
C. How he can get to Frost Hall.
D. Whether he can use a check.
这一题的答案非常清晰地出现在对话的结尾部分,即我们所说的“首尾原则”之“尾原则”。男士问:“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should bring with me?”女士说:“No, just your check book.”该题干的意思是“在对话结尾部分男士想知道什么”,根据“视听一致原则”,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可以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A。
同样,第20题也体现了“视听一致原则”:
What does the man have to do before taking the cours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A. Learn a computer language.
B. Learn data processing.
C. Buy some computer software.
D. Buy a few coursebooks.
我们可以在听力原文中清晰地听到“Have you taken any courses in data processing?”和“Well, data processing is a course you have to take before you can take computer programming.”重复了两遍的“data processing”在选项B中原词重现,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这正体现了我们所说的“视听一致原则”。
复合式听写
复合式听写一直被考生认为是听力部分最难的题型,也是最能考查考生听力实力的一种题型。笔者建议考生考前强化记忆词汇书上的高频听写词。什么是高频听写词呢?根据近几年来听写题型的出题规律,在复合式听写的前八个空中,高频听写词有如下几个特征:(1)含有7~14个字母;(2)以名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动词、副词;(3)容易拼错。符合以上三点的词汇并不多,如果考生在考前作了相应准备,前八个空就没什么问题了。此次所考的八个空里名词考了六个,动词考了两个。对于后面的三个句子的听写,答题方法有两种:一是听到什么写什么;二是听懂了原文内容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笔者推荐用第二种方法,考生听完长句后可以记住其中的核心词并将之组成一个句子,但注意句子中不要出现语法错误。如果核心词记不住,考生还可以记首尾词,然后根据大意将中间部分填上去。为避免错误,可以尽量使用简单词和简单句。
总之,不管是笔考还是机考,四级听力考试的命题趋势都是以提高考生的听力水平和听力能力为出发点的。所以笔者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四级听力时,除运用做题技巧外,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上,每天坚持听一听四级的历年真题或者难度相当的听力录音,并做好跟读练习以纠正自己的语音。若能坚持这样训练,考生的听力水平必会有显著的提高。
What Is the Answer ?
One night 4 college students were boozing (豪饮) till late night and didn’t study for the exam which was scheduled for the next day. In the morning they thought of a plan. They made themselves look as dirty and weird with grease and dirt.
They then went up to the Dean and said that they had gone out to a wedding last night and on their return the tyre of their car burst and they had to push the car all the way back and that they were in no condition to appear for the test. The Dean said that they could have the retest after 3 days. They said they would be ready by that time.
On the third day, they appeared before the Dean. The Dean said that this was a special condition test. All four were required to sit in separate classrooms of the college for the exam. They all agreed as they had prepared well in the last three days. The test consisted of 2 questions with total of 100 marks.
Q.1. Write down your name — (2 marks)
Q.2. Which car tyre burst? — (98 marks)!!
7.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 篇七
北京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430 科目名称:普通教育学 适用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满分150分,统考生答一、二、三、四题,单考生答一、二、三、五题)
一、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30分)
二、为什么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0分)
三、为什么说“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有片面性?(45分)
四、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德育的重要性?(45分)
五、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德育的改革提出了哪些挑战?(45分)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参考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教育学
一、你是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这个概念的?(30分)答:现代教育是从资本注意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教育的概念。(1)“现代教育”的基础 ①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界定现代社会及其特征,是确立现代教育特征的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既要依托于现代社会,受现代社会诸多要素发展程度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现代社会,促进现代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构成现代社会的要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以及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等。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及其诸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②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 哲学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哲学既具有反映一切事物普遍规律的超越性,又具有反映不同事物特殊表现的具体性。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预见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前要思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步骤,哲学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条恰当的思路。哲学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还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另外,哲学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功能。③现代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以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现代教育将会失去它的特有的本质。第二,要博采众长而不固执一端。第三,心理学的新发展和元认知的提出。第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是其主线。(2)“现代教育”的特征 ①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践。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再一个基本特征。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这一基本特征与前一个基本特征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一起,乃是现代教育两个带根本性的特征。其他一系列基本特征都是与它们密切联系着的,甚至是派生的。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教育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实践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科学化,依赖于科学技术又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学技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结起来,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样,没有科学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他们的体力。不仅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充分的发展。④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现为教育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导致教育法制化,产生和发展了教育法和教育绿科学,以法治教。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⑤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首先是社会力量。社会向教育频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教育发展强大的根本的动力。国际教育竞争和合作也是前所未有的力量。科学技术不断发明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中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也发展起来,这也是现代教育所特有的现象。⑥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现代教育逐步发展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是它的又一基本特征。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现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闭的了。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系越来越密切。⑦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比中世纪封建性的教育一天天增强和扩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地“释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狭隘片面的范围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功能取决于教育的内外部条件,是发展、变化、形成的,是统一发挥的。⑧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教育的再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社会地位经过长期量变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质变。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的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即教育不再老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有教育思想的条件,就是思想要对于客观历史进程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改变观念。⑨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不断变革逐渐成为它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不但教育自身变革而且成为变革社会的因素。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急剧、深刻地变革着。教育外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教育内部结构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调,急需及时调整,并固有一种不满现状——自我改进的冲动力量,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推动了教育不断变革。⑩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理论自觉性日益提高。它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如果停留在感性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二、为什么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0分)答: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1)五育的概念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①德育是教育著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世界观,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给予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智力。智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和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智育同样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育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或幸福地生活都离不开强健的体魄,所以体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知、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和追求美的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美育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它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⑤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在普通学校里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这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潮流,人们已普遍意识到,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五育的关系 ①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五育并举,德育先行”的口号已经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进入了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给人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使我们的教育更具世界性,给学校德育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因此任何时候,德育都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并起着对其他教育的领导作用。②智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学业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和谐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发展学生的学业,不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它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教育活动中,学业的成败,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成绩问题、分数问题,其中蕴涵着学生的身心问题、人格问题,因此,学习活动是学生和谐发展的主要渠道,以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③体育则是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为了给学生的其他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④美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空有知识,而不能发现知识所带来的美,并且去感受欣赏这种美,显然也是不健全的人才。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一切普通劳动,无不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折射着教育艺术的光辉。总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将各育有机地联系和统一起来,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也只有将其联系和统一起来,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重任。
三、为什么说“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有片面性?(45分)答:从不同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理解,会导致对教师作用和学生地位的不同认识,形成“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二者都具有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中心说 教师中心说又称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①教师中心说的基本观点 教师中心说主张教师是社会的代表。强调教师是儿童社会化的模型或榜样。其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认为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必须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参与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书本和教师头脑中的知识。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教师口头讲授的方法。其强调教师、课堂和课本是中心。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智慧、是智力和能力。把知识的传授看作教学最主要的任务。②教师中心说的片面性 教师中心说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是一种片面的学说。第一,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这导致学习信息闭塞,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久而久之,变成了面向过去的教学,学生将难以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更难以从大量信息群中获取创新的营养和灵感。第二,教学依据以书本为中心,强调传承、注重灌输。教师往往以不容置疑的、结论式的口吻将教材观点逐条列出,向学生宣读。学生所接触的只是现成的结论,而且对那些结论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未能看到、更不能经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辩证思维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必然缺乏独立思考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第三,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甚至于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感受,教师主宰着教学全过程。学生围绕着教师转,一切以教师为标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潜能得不到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激发,学生难以体验到探索与发展的乐趣。(2)儿童中心说 儿童中心说是主张教育应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活动为中心的学说。其主张把儿童发展看作一种自然的过程。①儿童中心说的基本观点 儿童中心说强调教育是发展儿童本能的工具。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何种活动可以使之得到有益的表现;并根据以提必要的刺激和材料,设计和编制学习的课程。教师要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执行看守及助理者的任务。主张儿童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教育的一切措施应围绕他们而制定。②儿童中心说的片面性 儿童中心说认识到了儿童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其过分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而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第一,片面强调主体发展的自发性,忽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科学逻辑,容易导致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下降,在实质上反而限制了主体的发展。第二,片面强调儿童的兴趣与动机,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过于弥散化,容易出现形式化和纪律松弛的局面。第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无序,增加教师实际操作和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总之,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都是片面的学说。二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教师或学生的一个方面,而没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是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不能分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削弱,甚至取消。不仅不能,反而必须加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德育的重要性?(45分)答:(1)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建设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同时包括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两个方面。②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智育、美育、体育有密切联系,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因此,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①德育要努力张扬人追求崇高的天性。追求崇高,是人的天性;而崇尚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则是人类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最完美统一。因此,德育应从张扬人追求崇高的天性出发,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道德教育要塑造人至善至美的品格。科学的道德理想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尚追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的。它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自我完善的结果,也不是禁欲主义的自我否定的结果,而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自觉认识当时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它来之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是崇高的、伟大的,又是普通的、平凡的。因而只要通过正确的道德教育和自觉的道德修身,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③德育要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宣传者和引导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者和塑造者。因而学校德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④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⑤德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正确地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往往会走向歧路、邪路,贻误终身,害人害己。
五、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德育的改革提出了哪些挑战?(45分)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有形、无形的变化使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因素的复杂性。(1)市场经济发展对德育改革提出的挑战 ①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多元价值观与学校一元价值观出现矛盾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的经济改革撼动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使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明显的改变,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里,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时而触合、时而冲突,“个人本位”、“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与“大公无私”的价值标准成为矛盾的特点。在冲突中,中小学生陷入迷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着不小的错误导向。②教育追求功利,升学教育机制使德育与智育地位难以平衡 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科技发展、竞争、商业化等主导性社会因素都在强烈地影响着教育的展开,促进教育的功利追求不断形成。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知识来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潮流愈演愈烈。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③德育发展缓慢,中小学德育工作不适应新形势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在德育观念上与外界的合理交流、借鉴不足,甚至还处于闭塞状态,使德育观念更新、发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自我封闭。观念的落后,意味着失去了与社会实际接轨的前提。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德育方法上灌输说教多,而启发、引导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少。教育者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缺乏积极的反馈能力。尤其是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生活准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差距,教师缺乏科学的态度教育自己与学生。而且当前学校中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④教育者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缺乏积极的反馈能力。尤其是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生活准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差距,教师缺乏科学的态度教育自己与学生。现在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2)德育改革的措施 ①更新德育观念,实施“开放式”教育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应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中小学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操。②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要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下,改革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将过去大而无当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根据伦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地制定序列性的德育目标。③拓宽德育内容,构建新体系 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在将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生动化、生活化、删除空泛的道理后,应适当增加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规范。如:独立自主的品质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使中小学德育在新环境下既能适应于社会公德的需要,还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心理素质完善的需要,使德育工作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实际。④改进德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新的教育工作方法应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观念的开放性相吻合。将传统的家长式、命令式改为朋友式,将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为双向交流式,将包办代替式改为自治、自理、自教式,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方法促进德育效果的达成。教师的启发诱导、耐心交流是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佳方法。⑤整体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学校还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切切实实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学校要与政府部门合作,整顿社会大环境,取缔不正当的社会娱乐场所,创造正确的育人氛围。
8.考研命题人张剑解析考研真题 篇八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Text 2
A deal is a deal―except, apparently, when Entergy is involved. The company, a major energy supplier in New England, provoked justified outrage in Vermont last week when it announced it was reneging on a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to abide by the strict nuclear regulations.
Instead, the company has done precisely what it had long promised it would not: challenge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Vermont’s rules in the federal court, as part of a desperate effort to keep its Vermont Yankee nuclear power plant running. It’s a stunning move.
The conflict has been surfacing since 2002, when the corporation bought Vermont’s only nuclear power plant, an aging reactor in Vernon. As a condition of receiving state approval for the sale, the company agreed to seek permission from state regulators to operate past 2012.In 2006, the state went a step further, requiring that any extension of the plant’s license be subject to Vermont legislature’s approval. Then, too, the company went along。
…
26. The phrase “reneging on” (Line 3, Para.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condemning. [B]reaffirming。
[C]dishonoring. [D]securing。
27. By entering into the 2002 agreement, Entergy intended to
[A]obtain protection from Vermont regulators。
[B]seek favor from the federal legislature。
[C]acquire an extension of its business license。
[D]get permission to purchase a power plant。
…
【答案解析】
26. 答案:C 【考点:猜测生词】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信息猜测生词reneging on的意思。四个选项如下:
[A]谴责。 [B] 重申。
[C]不遵守。 [D] 获得。
文章首段一开始,作者就暗示安特吉公司将不遵守交易规则:“交易就是交易――除非涉及到安特吉公司”。由此可知该公司违约的事实,并且就此还引起轩然大波:这家新英格兰的主要电力供应商上周宣称将……严格遵守核能规定的.长期承诺时,这在佛蒙特州激起了合情合理的愤怒。因此,reneging on 的意思应为“不履行,不遵守”,[C]dishonoring是正确答案。
27. 答案:D 【考点:识别正确信息】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意判断,安特吉公司签署2002年的协议时的意图。四个选项如下:
[A]从佛州营监管部门获得保护。
[B]寻求联邦立法机关的支持。
[C]获得蒙特业执照的延期。
[D]获得批准去收购一个电厂。
文章第三段提到,“这个冲突在2002年就开始显现了,那时该公司收购了佛蒙特州唯一的核电厂,位于弗农的一个老旧的核反应堆。作为获得州政府批准该交易的条件,公司承诺如果2012年后继续运营需获得州监管部门的许可。”显然,该公司在2002年作出承诺,如果在2012年后继续运营,必须获得批准,承诺的目的是为了让州政府批准它收购那里的一座核电厂。因此[D]get permission to purchase a power plant是正确答案。
……
9.2013年6月六级听力真题解析 篇九
短对话
六级听力短对话题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简单词的活用上。在参加过此次六级考试之后,考生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录音原文还是题目中都很少见到太过专业或生僻的词汇。尽管录音原文和题目中出现的都是常见词,但考生如果不了解这些词的地道用法,便无法理解对话的核心含义,或是被那些简单词的字面意思所迷惑。下面来看一道例题。
例1:What does the man mean? (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A Question 15)
A. He is bothered by the pain in his neck.
B. He cannot do his report without a computer.
C. He cannot afford to have a coffee break.
D. He feels sorry to have missed the report.
解析:在这段对话的开头,考生会听到一名女士说:“You’ve been sitting at the computers for hours. Let’s take a coffee break, shall we?”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她建议男士停下手头的工作,离开电脑,休息会儿。该题的重点体现在男士的回答中:“I’m up to my neck in work.”此处的短语be up to one’s neck in sth.是该题的难点,也是易错点。首先,考生可能会将其误听为netting work。其次,如果考生不了解该短语的含义,即便听出了neck,也是一头雾水,很可能将答案错选为选项A。虽然neck这个词很简单,但短语be up to one’s neck in sth.却不太好理解。该短语意为“深深陷入某事物中”,据此考生可判断出该男士正因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他后面又提到“I don’t want to miss the deadline”,考生很容易就能判断男士的意思:我还不能休息,要继续工作。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C。
这道题反映出了短对话题型的一条出题规律: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听出录音材料的“弦外之音”,即在理解细节信息的基础上揣摩出说话人最终想表达的意图。出题人经常会根据这条规律设置干扰选项。这些干扰选项往往会和录音材料中的细节信息形成“部分对应”,迷惑考生。所以考生在听录音时,应尽可能把握对话主旨,或是根据“部分对应”排除那些干扰选项。
除了那些包含简单词的短语表达,熟词僻义也是短对话题型的考查重点。来看下面这道例题。
例2:What could we 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 (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A Question 16)
A. Only top art students can show their works in the gallery.
B. The gallery space is big enough for the man’s paintings.
C. The woman would like to help with the exhibition layout.
D. The man is uncertain how his art works will be received.
解析:在这段对话的开头,一位男士问道:“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gallery space? They offer to let me exhibit some of my paintings here.” 此句比较简单,只要考生知道exhibit一词的意思就能理解。该题的难点在于女士的回应:“Any art student I know would die to have an exhibition here.”此处出现了die这个考生都很熟悉的单词,但这里的die和“死亡”没有关系。此处的短语would die to do sth.意为“渴望做某事”或“为做某事死也值了”。所以该女士回答的核心意思为艺术生们都渴望在这里展示画作。据此考生可以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如下结论:只有十分优秀的艺术生才能得到在此展出作品的机会。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
长对话
此次六级考试听力部分两段长对话的难度都不小,其难点均体现在大量的生词上。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遵循长对话的基本解题思路——视听基本一致原则,即“所听即所得”。换句话说,如果某一选项的核心信息几乎全部出现在录音中,与录音原文的信息吻合度最高,那么该选项便很可能是正确答案。此外,考生还应熟记一条规律:遇到问题,必出考题。也就是说,录音中出现的问句往往也是考点所在。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两个长对话涉及的题目。
例3: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new suppliers? (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A Question 20)
A. They quote the best price in the market.
B. They manufacture and sell office furniture.
C. They cannot deliver the steel sheets on time.
D. They cannot produce the steel sheets needed.
解析:该题是第一段长对话的第二题。在这段对话中,说话人针对一次商务危机的处理进行了讨论。对话开头曾两次出现了dictate一词,这其实是在迷惑考生。这个词首次出现在dictating machine这个词组中,该词组意为“录音机”。该词第二次出现在“I’ve got a long report I must dictate”这句话中,意为“口述”。此处第一个说话人其实是想借用录音机。尽管这些信息出现在开头,却并非该对话讨论的核心问题。在这之后,第二个说话人提出了一个疑问:“It’s the message you sent me about the delivery delay (延期交货) on the control desks (控制台). What’s gone wrong?”考生听到这里会发现,双方重点讨论的其实是控制台的延期交货及其原因。因此,根据“遇到问题,必出考题”的规律,考生可以判断问句之后出现的信息很可能就是该题的正确答案。
在第一个说话人回答这个问句时曾出现两个重点语句:“We have to get the steel sheets we need for these desks from new suppliers”和“They (指suppliers) say they will be a bit late with delivery”。考生会发现,选项C中的“cannot … on time”其实就是上文be a bit late的同义替换。可见,选项C中的核心词与对话中的信息几乎是完全对应的。此外,其他选项中出现的很多词都未在对话中出现。因此,根据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该题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
考生在解答长对话题目时,除了运用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还可利用两个原则:题文同序原则和并列排除原则。题文同序是指题目出现的顺序和答案信息在录音中出现的顺序大体一致。而并列排除是说,如果多个选项的信息在录音的一个分句中并列出现,那么这些选项就有可能是错误答案,应予以排除。下面笔者就通过以下例题来具体分析。
例4:What is the woman’s profession? (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A Question 23)
A. Stockbroker.
B. Physicist.
C. Mathematician.
D. Economist.
解析:该题是第二段长对话的第一题。这段对话主要探讨的是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及其应用的问题。由于该题为第一题,根据题文同序原则,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对话开头处。在对话开头,一名男士问道:“Kathy, chaos theory seems to be a branch of physics or mathematics. You are an economist. So how does it influence your work?”考生不难发现,在男士问话的第一个句子中,B、C两个选项的信息以“A or B”(physics or mathematics)的并列形式出现。然而,考生不能将两个选项同时选为正确答案,因此应予以排除。虽然后面紧接着就出现了选项D中的economist一词,但该词独立于前两个词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所以不能排除。而根据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考生可判断出此题正确答案恰恰是选项D。
但请考生注意,并列排除原则只是一种应试技巧,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使用。考生应对听力考试的关键仍在于提高自己对材料主旨的理解能力和对细节信息的听辨能力。只有在考生听力基础过于薄弱、听不懂对话的情况下才适宜用该技巧。
短文理解
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题目设置往往遵循难度递增原则,因此长对话后面出现的短文理解一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近年来,短文中的专业词汇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文章本身的理解难度。再加上此时听力部分的测试已经过半,考生开始觉得疲惫,听记出现困难,这些都会对考生做题造成一定干扰。不过,考生也不用过于恐慌。在应对短文理解题目时,考生可以利用视听基本一致原则快速找到解题线索,甚至可以在没能完全听懂的情况下选出正确答案。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5:What characterizes the stars nominated at the labs? (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B Question 27)
A. Long years of job training.
B.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 Distinctiv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D. Devotion to the advance of science.
解析:该题是第一段短文的第二题。这段短文讨论的主要是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及相关科学实验的问题。由于该题为第二题,因此根据题文同序原则,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短文中间部分。此处对应的录音内容为:“It turned o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Q, no difference in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no difference in the years on the job. The only difference wa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考生可以通过第一个句子中的三个no difference in判断出选项A和选项C并非正确答案。选项D的内容没有在录音中出现,只有选项B的信息与录音内容大体一致。此外,上述原文句子中的最后一句又用了the only difference来强调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信息,因此根据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考生可以判断出选项B为正确答案。
在此次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三段短文中,大多数题目都可根据题文同序原则和视听基本一致原则来解答,而且出题点通常在信息的重复处、强调处和转折处等。所以笔者建议,广大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静下心去听,尽力去理解、记忆。考生即便没能听懂短文的中间部分,最起码还能运用题文同序原则解答那些涉及短文开头和结尾的题目。
复合式听写
这次的复合式听写题目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社科类文章,专业方面的生词不是很多,比较容易理解,需要听写的单词也不是很难。考生在听写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两个词的词形变化:一个是名词qualities的单复数变化;另一个是动词relaxed的时态变化。(编注:这两个词分别出自2013年6月六级听力Section C的第36题和第40题。)由于这两个单词结尾“s”的发音和“d”的发音不容易被听出来,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从而对所填词的词形做出判断。
【2019年考研真题解析】推荐阅读:
2019考研数学一真题11-04
2003考研英语真题解析07-07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解析12-01
2018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08-17
考研数二真题及解析10-28
2024年考研暨南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12-04
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11-29
马原考研十年真题08-08
2023年人大新闻学考研真题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