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构想(精选8篇)
1.财务管理构想 篇一
物业管理方案具体构想
根据《单身公寓物业服务实施方案》,经xx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友好协商,就单身公寓项目物业服务费项目下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监督及乙方向甲方提供的特约服务项目——入户服务的内容和标准的具体说明。
第一章 对本项目物业管理的整体设想
一流的物业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出一流的质量。通过我们的服务,为“xx单身公寓”创造价值,为住户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亲情”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成为xx公司对外宣传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一、管理服务理念 ――首房物业让您更满意
整体的设想与策划分为以下二方面:
1、高标准、高水平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物业管理质量体系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证明了要达到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必须建立一套高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近几年来,在国内物管行业逐渐推广实施的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点我们公司在导入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后,就深深地体会到其好处。在“xx单身公寓”一期的物业管理工作中,从一开始就要坚持做到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管理、规范服务。要根据“xx单身公寓”一期的管理模式和特点更好的实施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2)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人才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它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在人才的管理上,我们着重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引进关”,引进的人才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二是“培训关”,我们公司每年都要针对不同的人员分别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要求大家有现代的物业管理意识,为业主服务的意识,都要做到一专多能,每年的培训考核成绩都要作为职务晋升和年终奖励的重要依据。作为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员工队伍。
(3)加强和完善物业管理的硬件条件
在“xx单身公寓”物业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管理设备、设施,实行全电脑化办公、护卫快速反应和完善的监控系统等。
(4)注重发挥业主自治、自律的功能
为能让入住人员共同参与物业管理,增强业主自治、自律功能,使业主自治、自律与专业化物业管理相结合,才能使“xx单身公寓”物业管理真正得到升华,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物业管理的重要经验。为此,我们将成立:
1)“物业管理委员会”,由3—5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
①建立领导层的直接沟通机制;
②商定物业服务重大事项;
③审核物业服务费用支出情况;
④建立公寓内部有效的竞争机制。
面对公寓内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如何推动和改进公寓物管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物业管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监督考核体系,形成各校区之间的有效竞争。由物业公司公司配合“物业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创优活动、达标评优活动。比如,“三优一满意达标”、“文明(星级)楼幢评比”、“百日安全优质服务”、“星级服务员评比”、“各类物业管理知识竞赛”、“公寓文化建设成果展”等等,都将促进公寓的管理,用政策来平衡,用手段来激励,以评促改,以改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每月不定期、不定时进行考评,实行“流动红旗循环制”,张榜公布考评结果,开创人与人、楼与楼之间的正当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义务监督委员会”,由7—10名入住员工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
①建立物业与入住员工的直接沟通机制;
②对物业服务进行监督、检查,随时向物业管理高层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收集入住员工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物业反馈; ④内部组织网络和组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附予企业更大的凝聚力。
2、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文明、洁净环境的设想
在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中,应以高的文化品味取胜,通过小区软、硬件的配套服务,创造出优美舒适、安全文明、环境洁净的高档小区。
(1)硬件建设
可靠的安全保障系统、管理完善的环境设施、简洁醒目的住宅形象设计系统、安全方便的交通网络以及丰富的文化色彩等,一系列具有一定超前性能的先进设施、设备为“xx单身公寓”高尚环境和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1)公布空气质量周报。空气质量是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拟在“xx单身公寓”内业主基本上都入住以后,实行空气质量周报公布措施。这样既可以让监测数据直接为业主服务,同时又可以提高住户的环保意识。“xx单身公寓”应为净化小区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2)建立优美的环境。为了使“xx单身公寓”环境进一步活跃起来,更具文化品味,我们将对小区内各种植物进行标识、归类,将“xx单身公寓”变为富有特色的小型植物园,使居民和来客感受小区日新跃意的变化。
3)对垃圾的分类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计划在接管“xx单身公寓”后逐步实行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处理,设可回收垃圾、一般垃圾和有害垃圾三类箱。可回收垃圾以报纸、书刊、瓶、易拉罐等为主,一般垃圾及渣土等为主,有害垃圾主要为各类废电池、电镀制品、杀虫剂罐等。
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我们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强业主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习惯。
4)严格车辆交通管理。我们准备设置完善的各类交通标识,加强车辆的监控和引导,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5)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三防”结合,确保安全。“三防”结合即是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人防”上我们实施快速反应系统,由管理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强调多重结合,即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工装与便装相结合。物防上采用围墙、防盗装置等手段提高防范能力。在充分强调人的因素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技防为主,运用“xx单身公寓”的智能化保安设施结合管理处的统一管理、快速调度,确保治安防范万无一失。
Xx物业公司
2.财务管理构想 篇二
关键词:人本,管理,央行,构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日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 对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深入地研究人本管理在基层央行的应用, 对我国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人本管理思想之精要
近些年来, 在企业领域研究人本管理问题还比较多, 但在央行这样的管理机构里探索人本管理问题却很鲜见。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 要理解人本管理, 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 掌握人的本质。
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 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其基本观点是: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又不断形成新的目标。在人的心理世界中, 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 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 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和目标结构上虽然存在广泛的差异。但都是为了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 实际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谓人本管理, 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 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 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一) 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 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 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 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能、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 一切经济行为, 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 组织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 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二) 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生命有限, 智慧无穷, 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释放其潜藏的能量, 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解放生产力, 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 从根本上说, 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三) 尊重每一个人———组织最高的管理宗旨
每一个人作为大写的人, 无论是领导人, 还是普通员工,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 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理所当然地应当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 使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一个有尊严的人, 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 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 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四) 提升员工高素质———事业兴旺的基础
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对一个组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每一个组织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 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 也就是提高社会组织的生命力。
(五) 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
改革的时代, 必将是亿万人民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励精图治的时代;必将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地说,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 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六) 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 所以, 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 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 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 把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 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在基层央行推行人本管理之精髓
随着央行职能的调整、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 基层央行在履行职责中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在日益加大, 员工的思想和情绪需要调节, 劲可鼓不可泄, 只有这样, 才能为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一) 从心理疏导上, 激发员工的上进情怀
近年来, 由于央行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 无时不在碰撞干部员工的心弦, 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困惑。要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动向, 根据不同时期员工的心理特点, 通过激励、释疑、同情、理解等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引导他们以创新的理念、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培育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怀, 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与央行改革发展相吻合的精神境界。做好绩效考核中的“心理疏导”。针对部分员工对全方位、多角度的责任目标和业绩考核压力过大的思想实际, 基层央行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的同时, 教育员工认清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心理疏导和制度建设, 增强员工的争先创优意识, 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做好人力资源整合中的“心理疏导”。县 (市) 支行实行分类管理及岗位整合, 内设机构压缩, 干部职数在减少, 部分员工思想上难免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基层央行党组织要运用启发、宣传、教育等疏导方法, 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此项改革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 激励员工以正常心态直面挑战, 接受挑选, 消除消极悲观、怨天尤人的情绪, 树立竞争进取意识。
(二) 从改进工作方法上, 凝聚员工的向心力
央行监管职责分离、征信及反洗钱职责增加, 工作重心、履职方式和管理手段较以前明显不同。工作难度增大, 压力增加。现在必须努力发掘人本管理思想, 使工作方法更富人性化、更具亲和力、更具效率, 让员工在充满人文呵护的环境中树立一种责任意识, 形成心齐气顺的团队合力, 激发我与央行共奋进的昂扬斗志和工作士气。采用情感投入法, 我们应带着热情, 解决员工盼望的事;带着感情, 解决员工急办的事;带着理解, 解决员工有怨气的事;带着责任, 解决员工为难的事。使员工在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让员工在关爱温暖中看到央行的前景和希望。采用换位思考法, 设身处地从员工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 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 用信任诚恳的态度, 以理服人, 以诚待人, 以信感人, 以情助人, 使每个员工树立风雨同舟的观念、荣辱与共的意识, 做到敬业、勤业、乐业, 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采用交流沟通法, 采取谦虚、平和、耐心的方式, 与员工开展面对面谈心交流, 及时沟通思想, 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消除隔阂和误会, 增强团结和友爱, 架起互相理解、心心相通的桥梁。采用典型激励法。一个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 是一个“活”教材, 在工作中要善于培养、发现和树立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 通过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报告会, 开展向“身边先进人物学习”的主题教育, 使全行员工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身上得到感悟、受到启迪, 烘托积极向上的气氛, 营造比学赶超的环境。
(三) 从搭建发展平台上, 激发员工的创造潜力
面对基层央行员工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在满足方法上应有开阔的思路。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积极创造条件, 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潜力, 让员工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增强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为央行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为员工搭建各选其能平台。坚持在实践中识人、用人、以人为本, 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 不断探索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真正让勤于思考、踏实工作、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同志得到提拔和重用, 切实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为员工搭建提升素质的平台。建立“创争”活动长效机制, 把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结合起来,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培训, 鼓励员工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提高, 对学以致用、学业有成的干部职工给予适当奖励, 使学习培训效果体现在增强履职能力上, 转化为促进工作创新和提升工作质量上。为员工搭建考核激励平台。按照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的不同, 建立公正、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 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以德、能、勤、绩、廉全面评价和衡量员工的能力强弱、素质高低、贡献大小、绩效优劣, 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四) 从事业发展上, 为员工创造和谐、幸福
基层央行是人的组织聚合体, 其事业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完成的。在一个组织里, 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一个大家庭”的意识, 如果领导者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创造和谐”, 那么, 这个组织必定是一个成功的组织, 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和谐的组织。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 取决于这个领导者本身的品格、才能和形象。勤奋、正直、真诚待人、受人尊敬的领导者, 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它能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 应通过各种方式, 让员工了解基层央行组织的目标和发生的种种问题, 使每一员工和行长一样, 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不仅为组织贡献劳动而且贡献智慧, 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职责”的管理格局;这样就会让员工与组织共生共长, 让员工能够分享组织的经营成果, 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共同创造的和谐中分享幸福。通过这种勃勃生机和活力, 进一步促进金融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伍晴《重视人本管理提升团队素质》2007年《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第10期
[2]俞恒马迎春《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本管理》2007年《生产力研究》第1期
3.我国林地保护管理的构想 篇三
关键词:林地 保护 措施
林地在我国自然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林地保护是当今世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林地是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林地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近两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的沙尘暴、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都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的恶化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林地资源概述根据《森林法》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是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定权发证为林地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地,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和资产。切实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林地保护的现状
1,实行了初级林地用途管制,保证了林地和森林覆盖率的稳步增长 ,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将林地利用保护管理纳入职责范围。严格制止、纠正和查处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及擅自将林地改变为非林地等行为。加强了林地林木权属管理,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确立了经营主体,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森林资源的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加快了林权登记和变更登记。
2建立了征占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初步实现了依法有偿使用林地。加大了对使用林地的监管力度,清理和查处了一批乱垦滥占林地案件,使我国的征占用林地管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征占做到了先审核审批、后开工建设,先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后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目前我国林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1流失严重。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峻 ,从全国森林逆转为非林地面积在增多,其中因调整区划和农业种植结构、毁林开垦、开荒种农作物、抛荒放牧使林地逆转为农牧地的面积855.47万公顷
2.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一些不合理的占地项目,不按规定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违法采伐林木对林地和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极为恶劣。.
3 缺少林地保护管理政策。由于使用同一套政策标准,致使部分地区呈现政策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而林地资源又相对丰富的地区这个标准又显得过高,致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项目负担沉重。
4林地保护政策不完善。以现行的法律中关于林地保护制度的框架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我国在林地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林地权属争议、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不规范、林地资源大规模的转化为其它类型用途的土地,引起林地资源数量的减少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征占用林地审核的环节不合理 。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是在建设项目批准或核准后,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土地审批前,定位于土地审批的前置审核。林业部门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客观上就只起到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落实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要求。
三、林地保护对策措施
1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保护制度。 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科学划分林地保护等级,实行林地分级管理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将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在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严禁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制度。依照法律规定重点建设项目,因选址特殊和各种自然条件限制,确需要通过或占用林地,严格实行平衡制度确保森林面积不减少。 完善自然保护区立法管理,针对保护区建设统一法规,建立林地管护业绩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
2推进林地监管方式转变,实现全国林地分布“一张图”、中央和地方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由“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转变。
3最大限度减少林地流失,采取多种手段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深化改革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新机制,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广大农民保护和利用集体林地、发展森林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落实国有林地保护责任,保持国有森林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国有森林资源在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全面提高管护水平。 探索建立Ⅱ级保护林地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符合重点商品林基地建设的多方融资政策。对发展重点商品林给予国家政策性贴息贷款,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建立和完善政策性保险的政府补助政策。建立健全林业再保险体系,逐步探索开展政策性森林财产保险业务.,试点确定保险品种、范畴和分类,实施政策性保险补贴标准等,全面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
1 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 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与实践2006.
2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 中国山情.开明出版社2003.
4 历年全国占用征用林地检查情况的汇总材料.
52004年重点公益林区划成果.
4.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篇四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
程都得到有效控制。(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
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只是理论上设想的一种管理思路和模式,更多是实践中需要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性质。其次,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件运转的的方式和特点。这些都使得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实
现的技术基础。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发布: 2009-7-23 15:01 | 作者: 不详 | 来源: 互联网 | 查看: 3次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5.学校管理中人本精神体现的构想 篇五
教育既生活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管理理念。现代教师最可悲的是在单一的工作模式中故步自封,感觉日渐麻木,情感日渐冷淡,思想日渐刻板僵化而不自知。因而教师要学会自救,要善于投身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求教学灵感和源泉。就教师工作的时间和生活的内容来看,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工作理解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工作和职责,要积极地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体会和感情生活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真诚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学校,对待学生,对待管理。教师要致力于发现和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生活情景和生活乐趣,它不仅来自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也来自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来自大小集体的各种交往,更来自学校的文化生活。如果教师不是用心体会教学生活,就会对教学工作感觉麻木,有心则“忙”,无心则“亡”。这其中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主动的把自己生活的主线定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生活是否围绕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辐射与展开。脱离了这种教育生活观,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只能是任务,只能是外界的,就无法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予灵感和生命。同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就无法认可学校的管理,使管理变成了纯粹的制度与压制。管理变成了由上而下的训导,而非由下而上的接受与认同,管理将不知不觉的失去了运作的载体。
学校管理层应把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实施到学校的校园建设、管理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培育学校建设中的生活资源,在校园建设中应突出体现生活本质,在一些教育设施上要增加生活活动设施,实行全开放,要尽量让师生在校园中能体验生活的乐趣。在管理上要致力于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要让师生理解在管理中制度中自身的内在映射,把管理和制度理解成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指南,使师生在生活中接受和形成管理与制度。管理要立足师生的教学生活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不可捉摸,不能游移不定,不能因人而异。教学活动也要立足于生活,要考虑师生的接受程度与参与的可能性,不要格调过高,也不能自降品味。
6.财务管理构想 篇六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终身化使高校学生人数日渐增多,过去纯粹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也要求 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全部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如何实现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等院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高校日常工作及整个教育体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高校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合理配置高校师资力量;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使高校管理体系呈现出一种动态和透明的趋势,有利于加强高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高校信息化进程。
学院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对共享信息、新生管理、学生注册、学籍管理、学历证书管理、学生综合信息等学生数据进行集成、统一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实用性、动态更新性、功能延伸性,避免高校各部门之间分别采集数据的工作量和重复性,使信息使用单位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便捷。
7.财务管理构想 篇七
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把财会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信息技术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现在所用软件并没有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流程,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将一项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搬到计算机中,并通过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仅仅是手工财会工作的翻版,并没有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在内部进行信息整合和流程优化,同时遵从外部的信息标准要求,使企业做成为一个无缝的、高效的、流程优化的社会化的信息服务单元。
2 实施原则
2.1 财务管理信息化要与财务管理创新相结合,信息化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因此,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决不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而是改造传统财务的一场变革,是财务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因此,必须把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作为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只有真正建立适应会计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现代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信息化的成功推进。
2.2 信息化必须立足会计内在需要。
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是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到适时、适度、适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既要注重与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相衔接,更要从实际出发,考虑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才、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对技术目标的追求必须最终落实在效益目标上。
2.3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企业信息化有始而无终,贵在坚持不懈。现在,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了一定基础,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应用肯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造固有生产方式,才能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在规划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万万不能认为“一次投资、终身受益”,这必将耽误信息化进程。
2.4 信息化要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实施信息化初期,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信息化的项目很多,但成功的很少。
其中,大部分是因为规划失度,盲目求大求全而导致最后草草了事。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分阶段,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并尽可能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相融合。
3 目标和总体框架
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管理实现协同集中管理,以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综合分析体系,有效支持决策。决策支持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为了有效适应市场,决策者们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案来评价高校的经营业绩、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及获利能力,为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传统高校财务系统主要包括了账务处理、学生收费、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等模块,结合财务系统的传统功能与现代信息化财务的需求,集成了各项财务传统功能,开发现在手工部分模块,增加信息分析与决策模块,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财务部门门户,确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4 关键技术
4.1 业务的实时处理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对于不同校区的财务数据能及时反映。
4.2 业务系统综合集成与多渠道整合技术,原来的系统都是孤立的,通过EAI技术把他们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完整性,表示界面的一致性。
4.3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两方面,通过防火墙和加密传输及口令保障财务信息安全性。
4.4 数据挖掘技术,根据财务规定财务信息都要求保存较长时间,通过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在大量的财务数据中挖掘出对学校决策有用的信息。
5 结束语
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冲击,信息化成为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人员的培养教育、网络建设、安全体系的建立等将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摘要:当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之际,高校财务人员也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AIS作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笔者通过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策划,阐述了走信息化道路是推动现代财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关键词:AIS,EAI技术,数据挖掘,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1]雷诺兹.用ASP、Visual Basic、SQL Server7.0和MTS构建电子商务网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彭强兵.基于Web Services的成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175-177,181.
8.对建立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篇八
关键词:财务分析 内容构建
1 财务分析的内容
1.1 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 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主要有三条:①符合国际惯例;②符合本国国情;③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1.2 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
1.2.1 学科属性界定 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1.2.2 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1.2.3 财务分析目标限定 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债权人在确定或修正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时,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如期完整的偿还,则要分析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企业的管理者看,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常规不懈的分析来对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剖析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洞察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1.3 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有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分析内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内容,反之则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标的不同及对内部信息资料的不可得。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此外,针对企业县体情况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3.1 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1.3.2 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1.3.3 专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1.4 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到九十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2 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本文尝试研究这一难题,以期能恰当理顺它们的关系,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2.1 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我国财务分析一直是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分析又是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首先要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看。其共同点在于“分析”,如: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但它们的区别在于:
2.1.1 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科,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利率、股市行情,国家政策信息等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2.1.2 信息使用者不同。财务分析除了企业经营者外,还有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经济活动分析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经营分析。
2.1.3 对象、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综合考察、研究与预测。除了对财务活动的分析外,还有对物质运动的分析。即主要是对生产活动的分析。总之,为了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客现要求,财务分析应从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财务分析学既属于经济分析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2.2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管理,属决策系统。②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③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④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但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应从一个更高更广的意义上理解财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们都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言,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是象水与油一样界面清晰。笔者认为财务分析贯穿财务管理过程始终,财务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财务分析。按环节可分为:财务预测分析、财务决策分析、财务控制分析、财务评价分析等。按财务活动内容则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股利分配分析等。
2.3 财务分析与会计 由于会计学科体系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难度,要理顺二者关系,首先应对会计学科体系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会计学科,应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而三者中尤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不清。二者关系的理顺,使我们知道,财务分析现在面对的相关学科是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
2.3.1 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虽然会计报表能够提供一些信念,但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仍不能有效地满足其要求。如银行不能直接从阅读会计报表中确证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等相关资料。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①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2.3.2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联系的。财务分析也需要以成本会计的一些资料为依据进行。但由于经济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内的三门分支学科。故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已很微弱了。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象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力避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据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①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②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③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加真实、完整。④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或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⑤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财务管理构想】推荐阅读:
湘潭大学财务管理财务10-21
财务,配件管理09-24
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10-31
财务管理论文07-11
食堂财务管理10-25
财务支出预算管理10-28
集团财务管理模式06-10
人大财务管理复习06-12
关于财务管理论文06-24
保险企业财务管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