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11篇)
1.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一
《一面五星红旗》是三年级下册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漂流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称赞的故事。看题目我们就不难得知,这是一篇理解爱国精神的文章,但“爱国情感”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过于虚幻、空洞,甚至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也未必有过多么刻骨铭心的感悟。因此,如何从字里行间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之情,便成了本课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三年级语文课最重要的依然是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句内涵和情感,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决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边朗读课文,边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首先,我开门见山,铺垫“爱国之情”,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后从文中找到能够感受到中国留学生对国旗热爱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抓住五星红旗由手中到脖子上位置的变化,点出“我”将国旗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就不难感受到“我”对国旗的爱护。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留学生来到面包店的不容易,并与后文坚定的做法相呼应,我通过填空的方法,请他们想象“我”在来到面包店前经历了哪些难以预料的困难。起初,学生们只是拘泥于课文,在我不断的语言铺垫下,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置身于深山野谷之中,天马行空地猜想这位留学生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体会“我”的神态和动作变化是本课重点,因此在学到“我犹豫了一下……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这句话时,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问题:你觉得这面国旗鲜艳吗?为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为了不偏离课文轨道,我采用追问的方法,引导他们理解:这面国旗本身颜色因为经过冲刷已经不再鲜艳了,但作为我心中祖国的象征,它永远是那面最美最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突出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是重点,但也要形式多样。于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内心感情,进一步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我采用了教师配乐引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在我用语言的渲染下,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的情绪也变得有起有伏,从一次次的朗读声中我听到了学生们对于“爱国”的理解正在逐步增加,感情也在渐渐升温。结尾处我以一首《红旗飘飘》作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观赏图片的同时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整体达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仍需推敲。例如,开头为了让学生更方便地知晓课文大意,我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概括,这难免本末倒置了。三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提炼关键词,而不是概括课文,因此我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大意中找到课文关键词,也锻炼了总结能力。此外,在学习“我”漂流遇险醒来后处境的句子时,单纯的朗读未免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通过扩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诵读中感受到“我”所历经的千难万险,也可教给学生相应的习作技能。最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这不只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还要学会将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从而才能给学生以范读和指导。我在教师引读环节的语气仍然较为平缓,不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就导致学生在朗读起来的感情共鸣没有被调动到极致,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都无一不蕴含着“爱国情”,而“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感性的爱国已情融为了一体,相信每一位学生也都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得到净化与升华。三年级语文课程即将结束,但对学生知识上的教育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结束。
2.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二
1.复习生字, 巩固词语“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摔倒、费用、竖起、大拇指、漆黑、脖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 感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细读品味, 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初步的课前预习。2.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出课题。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 一面五星红旗。来, 举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一面五星红旗) 。齐读课题。
(二) 检查生字词。
1. 出示课件: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摔倒、费用、竖起、大拇指、漆黑、脖子
2. 齐读、点名读、开火车读。
(三) 课文朗读汇报, 练习概括段落大意。
教师导言:同学们自学字词的能力可真强, 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
2、3自然段。
1.学习课文第1、2、3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齐读。
(3) 学生思考填空:
我在国外[]时, 意外[], 三天后, 来到[]。随机激励学生。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齐读。
(3) 引导学生填空:
老板[]免费给我面包。老板[]我用大衣换面包。
(4) 引导学生抓住写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研读。
3. 学习课文第6、7、8、9、10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引导学生填空:
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3) 抓住具体句子体会我的态度。
4. 学习课文第11、12自然段。 (1) 齐读。
(2) 引导学生填空:
老板态度发生[], 帮我[], 冲我[]。
5. 师小结, 过渡。
(四) 改变句子顺序, 师生合作朗读, 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引出“国旗”。
1. 出示句子。
2. 师生合作读。
改变文本中老板态度变化句子的顺序, 通过师生合作朗读, 在读中深入理解老板态度的变化, 顺势引出国旗。
(五) 朗读包含“国旗”的句子, 在文中标出, 强调“国旗”为故事主线。
1. 出示齐读。
2. 标出表示五星红旗的词语。
3. 师小结。
4. 齐读。
(六) 研读“热爱”, 感悟赤子之心。
1. 句子: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来, 再展开。抓关键词“犹豫”“慢慢解”的体会。
2. 句子:我愣了一下, 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感受“我”漂流失事后的艰难险境。
(1) 读文感受处境艰难。
(2) 想象画面, 深入体会。 (感受无助、急需帮助)
(3) 指导深情朗读。
3. 句子: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1) 理解“趔趔趄趄”。
(2)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谈体会。
(七) 介绍《国旗法》规定。
1. 出示朗读。
2. 师小结“爱国”—“国旗”—“尊敬”的关系。
(八) 说话、写话训练, 感悟升华。
1. 出示句式, 生想一想。
你想向谁竖起大拇指:
我想对留学生说:“”。
我想对老板说:“”。
2. 写话、交流。
(九) 总结, 扩展延伸。
配乐生朗读《国旗护卫队队歌》:
迎着东方的晨曦, 怀着赤诚的情意,
伴着庄严的乐曲, 我们升起了国旗,
国旗, 国旗, 高于一切。
我们向你敬礼,
时刻守卫在你的身旁,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迎着东方的晨曦, 怀着赤诚的情意,
站在光荣的哨位, 我们守卫着国旗,
国旗, 国旗, 重于生命
我们世代铭记,
时刻护卫在你的身旁,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飘扬在我们心里。
(十) 课后作业 (选作任意一题) 。
1. 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2. 阅读有关五星红旗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热爱感动
留学生面包店老板
尊敬
点评:
语文课, 要上出语文味, 这是我们衡量一节好课的基本条件, 如何引领学生走近语言文字, 品味语言, 感悟文字, 体会情感呢?借冯丽老师的《一面五星红旗》的这一课, 谈谈我的理解。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一、动情诵读, 静心默读的“读味”
虽然我们阅读的语言文字是静止的、沉默的、黑白的, 但是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却是灵动的、火热的、缤纷多彩的, 当我们的目光走过一行行的文字, 其实我们步入的是一个七彩的时空。在教学中, 冯丽老师用了齐读、指名读、角色读、小组读、默读、师生读、情景诵读等, 不仅是读味浓浓的语文课, 而且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例如冯丽老师的师生合作朗读, 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引出“国旗”。
在读书声中, 学生感受语文, 与语言文字亲密触摸、相融、对话、收获。课堂活起来了, 灵气起来了, 学生也兴致勃勃起来了。
二、品词品句, 咬文嚼字的“品味”
当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们就可以借助语言文字飞翔阅读的时空, 语言是温度的, 有色彩的, 有情感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内容呢?
冯老师在教学中, 品词句更有特色。“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 再展开。”她抓关键词“犹豫”“慢慢解”通过师生的多次品读, 激发学生对国旗的热爱, 感悟赤子之心。深情的品读和想象画面“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让学生在品读中, 体会“我”的无助和急需帮忙。
冯老师的课, 让我看到学生在“品味”中, 走进了文字, 走进了心灵, 输出了见解, 传达了心声;在“品味”中,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在“品味”中倾吐己见, 聆听他言, 见仁见智, 彼此点燃, 相互唤醒;在品味中求解、获得, 语文课升值了, 有了广度、厚度和深度。
三、圈点批注, 摘抄书写的“写味”
这节课, 我们更欣慰的是学生的笔动起来了。冯老师在教学中, 设计这样的写话练习:
出示句式:我想对留学生说:“—————————————”。
我想对老板说:“—————————————————————”。
3.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三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由此,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思想性也比较强,对于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首先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本课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老板?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动老板的写“我”的动作的`句子。然后交流,重点研读这个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结合的这个点。
4.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四
26、《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科任:崔旺玲 2009年6月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崔旺玲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写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表达了“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尊重”的思想内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思想性比较强,不好把握。这一课我已经上过了,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体会。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
《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情感主线,删繁就简,全文学习以品读“作者断然拒绝用国旗换面包”的关键句子辐射“处境艰难”、“热爱国旗”、“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三个版块的学习。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爱国旗、爱祖国”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
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那么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读”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领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呢?在设计本课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指导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才能认知、感悟、体情。作为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那么,有效的指导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朗读,既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吸纳指导意见并带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披情入读。
在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设问导读:“如果你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找不到出路,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着急、害怕”。我顺势引导:“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着急、害怕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读得语气还不够到位时,我再次引导:“有点害怕了,能读得再害怕一点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很有进步。这样的指导,无论是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低的学生,可能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具有层次性的朗读指导会让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2、着眼朗读表达的情感性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指导,而要指导学生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倘若说“正确”、“流利”的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的读则是“悟”出来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应侧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找读表现“我”热爱国旗的句子。当一学生读到“我犹豫了一下……依然是那么鲜艳”一句时,我就势引导:“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学生答道:“我是从‘慢慢’一词体会到的”。对此,我进一步点拨:“你平时怎样对待自己珍爱的东西?”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立刻悟出正是因为我热爱国旗,所以动作才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它。接着,我又范读该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有可能会褪色,有可能会弄脏,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跟原先一样鲜艳”。此时,我已在学生与文本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读该句,学生已能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3、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情中感悟和升华”。
(1)互评帮读。在自由读文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示范读。这样,学生进行互评帮读,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2)配乐读。在学文结束时,我借助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5.《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五
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共同和课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体验到这位中国留学生爱生命,更热爱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体会到只有爱国的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重。每一个中国人,既应具有中国灵魂,又应拥有世界眼光。“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之情,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深切体会,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
我感觉自己重点段的深入研读还不够到位。如本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外在动作的描写刻画表达内心情感,应作重点段处理。虽然我在设计时,有意将此列为重点来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细读,静思默想,但缺乏细致的考虑、安排,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未能以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读通、读透文本,只是在第9段“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思考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而其余段落的读悟,领会就显得单薄、肤浅,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其实在这一环节,学生汇报后,就应让他们再次重点读这一部分,教师引导让其领会通过外在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渗透习作指导,而后在入情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效果肯定会彰显。
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机智似乎也有待锤炼,不仅抓不住学生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而且问题琐碎,如“哪里体现他很饿?”“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没有人给他吃东西?”“他来到面包店吃到面包了吗?”……这一个个毫无思考价值的“以教定学”问题扼制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
6.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六
一、符合典型性要求
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但是, 在筛选过程中, 我们要选的是材料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材料。在讨论社会听证制度时, 我们讨论与会代表问题, 谈到为什么要请出租车司机代表。这一材料既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否全面, 又能联系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部分的理论知识, 可以引领学生学会迁移知识的技巧。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典型性。
二、符合生动性要求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选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选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联想。一般来讲, 越生动越能发挥作用。正式上课之前, 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 老师自己当记者, 对同学进行采访, 主题是“你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来上学?”这段视频因为是学生认识的老师和学生为主角, 内容又围绕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所以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放在导入部分,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也引出了课堂讨论的主题, 为后面的讨论做好了铺垫。
三、符合贴近性要求
选材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 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二是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现在学生的阅读面很广, 他们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是, 学生知道的、熟知的东西并不代表他们会从教学要求的角度去分析。我们要做的是从一个新的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事例材料。让学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又能发现不一样的观点,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亲近感, 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发散思考。在讲授“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部分时, 让学生讨论“无锡在哪些地方设立了站点”呢?在讨论的时候提醒学生可以从购物、旅游、经济发展、交通网络这四个角度去考虑。很多学生已经知道站点分布,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分布并不能全面理解。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和教师讲解, 学生更好地从不同角度理解政府决策, 学会从大局、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理解决策, 从而也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并且, 从公示中, 学生也学会了寻找更多深层次的信息, 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解决问题。
四、符合时代性要求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要吸引学生, 事例不仅要生动, 还要体现时代性。学生对实事热点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政治教师更应该在课程中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运用富有时代性特点的材料, 让学生了解社会, 教师讲课也将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我们培养的是具有时代观念的学生, 材料的时代性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用的要求。这堂课我讨论的主题就是“无锡建设轨道交通”, 这一事例是现在无锡市民普遍关注的话题, 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很有兴趣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政治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参与政治的好习惯。
五、符合实践性要求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讲授的过程, 更是一个学生参与的过程。认真听讲是学生静态的参与,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动态的参与。动态参与需要教师运用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材料。这时, 教师运用的材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 在课堂外也要让学生有参与的空间和延伸性。在讨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部分时, 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呢?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将公民的意见传递给决策机关呢?”学生发言踊跃, 因为生活的经验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信息, 如市长热线、消费者协会电话、无锡二泉网网址, 等等。加上教师其他方式的介绍, 让学生对这些方式加深了印象, 达到了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表达的教学目标, 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7.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观看一段录象。(播放升旗仪式录象)看完首都天安门前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你们想到了什么?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那么,在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心目中,五星红旗拥有怎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带着感动,继续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评比较,体会老板的国际友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前前后后描写老板态度的语句。(板书:老板 “我”)
2、哪些句子描写了老板的态度?
课件出示:“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能找出老板的动作吗?我们也来做一下这个动作,把双手一摊。通过双手一摊这个动作,你能体会到老板此时的心理吗?
小结:看,刚刚你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运用一种阅读和描写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动作体会人物心理。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种方法很巧妙,平时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也要学会应用。(板书:动作---心理)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老板态度的变化?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然后说一说你通过哪个动作体会老板的什么心理?谁能接着汇报?
……
3、好通过刚才的汇报,你们体会到老板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吗?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总结了3个关键的句子。
课件出示:A、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B、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C、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能否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到……,到最后……
小结:老板的态度是由刚开始的讲究平等交易(一脸无奈),到想让留学生用国旗换面包,到最后帮助留学生,并且无偿提供医药费。也就是说老板前后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无偿支付费用(板书:平等交易—支付费用)
(四)精读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现在,你们猜一猜:一个面包大概多少钱?那住院费呢? 他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呢?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通读全文,用“﹌”画出全篇课文中“我”与“五星红旗”有关联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找句子读,师巡视)
2、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语句是“我”与“五星红旗”有关联的? 课件出示与五星红旗相关联的5个句子,生齐读。
大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体会老板态度变化时学会的方法,找出描写我动作的关键词并体会一下我的心理呢?
(一)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点拨:正是因为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能给他勇气、信心和力量,让他敢于挑战生活,所以他才举着——“一面五星红旗”(生齐读)去漂流旅行。(板书:手举国旗)
(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点拨:这时,“我”很担心、害怕国旗丢失,所以才把——“一面五星红旗”(生齐读)系在脖子上。(板书:脖系国旗)
(三)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
点拨:大家平时怎样对待自己心爱的东西的?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我”对——“一面五星红旗”(生齐读)的珍爱。生齐读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 点拨: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有可能会褪色,有可能会弄脏,但在„我‟的眼里,它却依然跟原先一样鲜艳。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是呀,因为他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五星红旗永远都是那么鲜艳,那样美!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四)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时,“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这时,他想到了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怎能拿五星红旗去换食物呢?可见,他是多么爱自己的祖国,多么珍爱——“一面五星红旗”(生齐读)啊!
那么最后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请全体同学齐读最后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中有好几个动作,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出“我”的什么心理呢? 小结:这时,我拒绝用国旗换面包。(板书:拒换国旗)现在,谁能和老师配合表演一下“我”的这几个动作?注意,我是“吃力地穿”,“趔趔趄趄地走”。
指导朗读:你们看,这时我”没有力气了,身体无法支撑,我们朗读时语气可以稍微轻一点。
男女生赛读
点拨:当留学生挣扎在死亡边缘时,几块面包对他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但是,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拿国旗交换食物。这种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吗?让我们再次读出对这位中国留学生的敬爱与感动吧!
5、这么多句子都反映了“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哪个同学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也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
……
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深深地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行为,老板不仅救了他的生命,还无偿为他支付了医药费。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句话。(课件出示)(板书---爱国、敬佩)
6、学到这儿,你想对面包店老板或者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 小结: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老板的救助行为。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播放五星红旗在各个激动人心的场合出现的图片。(配乐播放)
出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她的尊严。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她的名字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重要!(生齐读)
2、师生合唱《红旗飘飘》
3、小结:同学们,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13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吧,让我们努力学习,有朝一日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4、生再次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附板书:
一面五星红旗
(动作——心理)
老板 爱国
“我” 敬佩
平等交易 手举国旗
脖系国旗 支付费用 拒换国旗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讲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倡导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本领。
《课标》指出:
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能力,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要求同桌互相读生字,给学生质疑,遇到难读或不会读的字词提出来全班交流。同时在引导学生识字这个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识字方法,习惯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识字教学的理念。
二、有机整合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所蕴涵的“爱国情”。
1、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上课伊始,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再现刘翔,升国旗的感人场景,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课文结束时,歌曲和图片对学生感情地渲染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人翁的“爱国情“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从训练学生的语言着手,通过带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重点句段中的重点词。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重点句子时,呈现了三个层次“读出理解——交流感受——即兴表演”。在学生汇报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留学生身上沉甸句的爱国情意,设计了学生就此句子进行表演,亲身体验这份爱国情意。
当然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几点不足的地方:
1、指导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在学生理解不深刻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很好地点拔。
2、课堂教学中关注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3、课堂评价语言太乏味。
这些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 world ,one 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我 卖不成遗憾
买不成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
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1、认读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摊点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
雕得(),我一看就()。
3、用上其中的几个说上几句相关联的话。
二、以“木雕”为主线,分析课文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板书:介绍木雕
思考:作者在介绍木雕前,先描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其
实瀑布本来与主题无关,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瀑布很出名,很壮观。
师:赞同你的说法,这种写法叫衬托。那你觉得用瀑布的美来
衬托什么美呢? 生:木雕精美。
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雕是十分精美的,谁能找出
相关段落读一读。
2、生读三四自然段。板书:挑选木雕 师:看到这样精美的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买一个。
师:是呀,那作者经过仔细挑选,最后选中了一个象墩子,那
她买了吗? 生:没买。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五至九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3、生默读课文。板书:放弃买木雕
生:因为作者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不能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描写作者“我”和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有哪些?请画下来。生: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非洲少年很想让“我”买这个象墩子。
师:还有哪句?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师:“我”为什么语无伦次?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象墩子,又不能买。
生:可以看出我很矛盾。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非洲少年神情的句子? 生: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为什么遗憾?
生:因为非洲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子,而由于路太远,行李又重,致使“我”不能买它,而感到遗憾。
生:非洲的木雕是十分精美的,少年很想让中国夫人带一个回
去。而中国夫人却没有买,所以他感到遗憾。
师:少年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您要是买一个该多好呀!
师:“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是那样的喜欢木雕却放弃了买木雕,那“我”最终是不
是带着这份遗憾离开非洲的呢?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十至十五自然段。板书:送木雕 师:第十段中又描写了瀑布,你觉得这次描写景物是衬托什么的呢?
生:衬托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师:送木雕是在什么时间?
生:晚饭后。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什么会是在晚饭后,才来送木雕呢? 生:因为少年白天忙着卖木雕,晚上回家才有时间为中国夫人
雕刻小象墩。
生:因为白天游人很多,各国的都有,如果让别人看到了,只送中国人而不送其他国家的人别人会不高兴,我觉得他晚上来
送是为了避嫌。
师:再找一下描写人物的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出了
什么?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少年很善良、淳朴。也可以看出他喜欢中国
人,愿意和中国人做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帮助了一个中国人圆了一个梦,我太高兴了!
生:我雕刻的小象墩能被带到中国去,我太骄傲了!
师:你想对非洲少年说些什么? 生: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好了,我谢谢你!
生:我们是朋友。
生: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我也要送你礼物。
三、练习写话。
请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你对非洲少年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多么淳朴,多么可爱的黑人少年,为了不让一个中国夫人带着遗憾回国,他特地送来一个精美的小象墩。不但不要钱,还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
个地球上,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应该友好相处。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
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
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预设流程】
一、导入,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你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1、课件出示介绍: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程兵部队、医务人员组成,共200多人。他们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主要针对国际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援救。
2003年2月,救援队首次参加我国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抢险救援,出色完成任务。
2、小结过渡:
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读题目。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2、检查字词:
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 房倒屋塌 腐烂 臭气
呈“叠饼状” 搜索 缝隙 纵横交错 废墟 搜索犬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挣扎 闻名遐迩 任务 载誉 协助
三、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师:孩子们,老师课前还让大家了解地震的危害,你了解到了什么?是啊,很危险,让我们先去现场看看那次地震。-
出示句子: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1、抽生读句子:
教师评价读出了悲惨。
2、读着这些句子,孩子们,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课件放图片。
四、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
(预设)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⑴ 自由读。
⑵ 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体会一下,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机理解声波探测仪的作用。)
⑶ 朗读指导。
⑷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_。
师过渡:队员们还默默地迅速地做着许多事情,孩子们,你还会想到他们在干什么?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们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出示图片再感受一次。
⑹ 齐读:
师:他们那么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那么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又是在怎么样地一种环境下工作的啊?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① 自由读。
② 谈感受:
阿尔及利亚老百姓看见了,会怎样说?官员们看见了,又会怎样说?
③ 回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五、自主探索,再找“棒”
师:孩子们,你们也真棒,很会读书,找到了那么棒的句子。现在,你再睁大你的小眼睛,从别的句子中仔细地找找,你还能找到哪里也棒?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1、引: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2、“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⑴ 学生理解分析。
⑵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当救援队发现并救出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小男孩的父
母会怎样说?围观人民会怎样说?
⑶ 师:同学们,徐老师看到过一则资料,在去救援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曾救出过幸存者。此时,联合国官员会怎样说?
六、回顾开头,感悟文情
师: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载誉返回祖国。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阵阵掌声。
生接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师: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对我们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高呼:生接读:中国万岁!
七、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啊尔及利亚,并载誉而归。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让我们来看看: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马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2、出示徽标: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徽标。〖板书〗
迅速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细心
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自由习作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8.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八
一、选课——方向已定, 思路过关
作文教学虽说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因在职教教育教学中, 语文本是公共课, 课时少, 加上学生基础差, 教学时间长, 见效慢等特点, 写作教学地位尴尬, 始终处于被弱化的边缘。所以这次市级公开课鼓励作文教学展示, 也是呼吁全市老师重视作文教学, 寻求突破创新。
申报课题时, 我在想, 要叫学生写什么?翻开中专教材第三册, 即将开幕的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 《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亡人逸事》、《把栏杆拍遍》和《北大三老》, 这些都是记事写人的散文, 如果教教学生如何写人, 不也是针对第三单元的提前预习, 为日后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嘛?由此课题定位于人物描写。
二、第一稿——全盘皆否, 脱离学生
方向一定, 翻课文, 找资料, 洋洋洒洒, 原始稿两天搞定。第一稿, 各类花招, 无所不用。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人物描写七种方法, 且每种方法都能在《亡人逸事》中勾画相对应的段落语句。具体教学流程为, 亡人逸事课文导入, 通过猜关羽、猜鲁迅和猜同学的游戏环节介绍肖像描写并课文勾画, 介绍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理论知识并课文勾画, 通过模拟二单元口语交际新生接待的小型情景剧活跃课堂氛围, 并以此为练笔素材,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描写演员。最后再次介绍侧面、细节描写的理论知识并勾画课文, 以自编的人物描写方法小口诀为结语。当初想着, 又有游戏又有表演还与课文挂钩, 不是亮点嘛?拿到孙主任那里一看, 全盘否定。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公开课并不是个人表演秀, 如果你的学生一无所获, 你上的就是烂课。于是我拷问自己, 短短四十分钟, 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那么多方法呢?不如只选取一个方法, 讲深讲透, 因而有了第二稿。
三、第二、三稿——取其一招, 浓墨重彩
第二稿以让学生回忆三单元目录课文为导入, 引出何谓人物描写。猜关羽猜鲁迅后, 展示学生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 后在罗贯中描写关羽外貌的文字与阿累描写鲁迅外貌的文字比对中总结出肖像描写四大招。最后修改作文片段,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一稿请教了吴路平老师, 她指出, 思路过关了, 但是课堂太平没有出彩点, 所以提出一人也可写出千面的亮点, 特地向我推荐了唐弢的《琐忆》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肖像描写。还指出其中一招注意顺序过于抽象, 不如让学生排个序, 得以直观理解。
修改过后的第三稿成了我的第一次试讲课, 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 但是教学设计还得修改。作文课肯定还是要以写作评讲为主, 只是修改作文无法体现作文课的特点, 所以前面的理论讲解必须压制为二十五分钟, 最后留有十五分钟给予写与评。当时组长秦老师和吴老师除了给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后还讲了重要的八个字: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
四、第四、五稿——精心布局, 环环相扣
第二次试讲第四稿却失败了, 除却PPT不规范这个因素外, 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还是我并未真正理解“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这八个字的真谛。教学环节应该是编织的过程, 不仅要求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更要求具体教学目标为经度, 教学环节为纬度, 有隐有现, 有深有浅。而我的第四稿只是教学环节做了减法, 根本没有排列布局, 我只是做了形式上的调整, 本质上线索依然混乱。还是孙主任给我开了小灶, 她说, 你设计的每个教学流程是不是和你的大目标相关, 很有用的就留下, 又点用的或根本没用的全部都不要, 你的教学语言亦是如此。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我们要讲的。临下班前, 同办公室的汪园园老师给我出了个好点子, 不如你把学生无特征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作为导入吧, 既可省一个教学环节又能引出如何写人。灵光大现, 我着手于教学环节的重新整合, 去粗取精, 果然使得整个理论知识的介绍大放异彩, 第五稿和第三次试讲差强人意。
五、课成——设计提问, 水到渠成
这次试讲借用了我师父张琳老师的班, 课后她指导我, 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顺其自然, 讲究水到渠成, 如果在注意顺序这个环节上先加上错位的原文呈现, 再接上排序的环节就不会那么突兀了。当然这次试讲的不足之处还是在于最后的评讲阶段, 点评不到位, 和学生互动少。第六稿又再次做了教学环节的微调, 为增加互动, 不仅特添了让学生起立坐下以区分特征与典型特征的环节, 还增加了学生自评环节, 把前半段的理论介绍更是精压为二十分钟, 留有充足的时间写评。这一稿大体可定, 但还有一难关尚未攻克, 即不太简洁的教学语言。感谢张老师帮我一句句推敲、指正, 她让我认识到我之所以语言啰嗦, 归根结底还是提问不到位。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又需要你再用话去解释去引导, 凭借着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能预判出学生会怎样回答, 所以每个提问都是精心设计, 如果是学生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就需要老师自己承上启下地解说。
由此看来, 不仅仅教学环节需要编织, 教学语言也需要编织, 可以织成一张网, 最后一拉, 大功告成。
摘要:编织, 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把细长之物纵横交错, 钩链而成。这种技法亦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也是我磨课过程最大的体悟。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来编织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
9.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九
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独立于教材之外的英语学习资源有浓厚的兴趣。文章以一堂英语阅读课为例,就课外阅读材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产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了简要介绍。
一、教学设计
2015年4月23日,笔者在泸州天立学校录播教室录制了一堂公开课,以下是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21世纪双语报》高二版,第591期头版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外阅读,增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
2. 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3. 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一篇450词左右的英语文章,了解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及其音乐风格;
2. 掌握文章中的高考考纲词汇和高频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难点
文章的准确理解和考纲词汇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任务型阅读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PPT、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1. 引入
杰森玛耶兹(Jason Mraz)的著名歌曲I’m Yours脍炙人口,其节奏轻松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不仅是绝佳的英语学习材料,同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口头问答
(1)What do you do as your recreation?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popular recreations?
—Movies and music.
(3)—Why do we chose music as one of the major recreations?
—Because music not only entertains us,but in the meanwhile,lift our spirits.And that’s why we always play a music video before the class.(通过提问诱导的方式向学生抛出话题,层层深入,将学生“引进门”,再让他们在“进门之后”自由地探索。)
3. 简要介绍歌手,引入阅读文章Musical Wizard
Jason Mraz is a kind of artist that will remind you to focus on optimism.He is so talented that fans refer to him as a“musical wizard”Why is he given this title?Does he deserve it?Let’s read and find out.(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本堂课的话题中心。)
4. 阅读并完成学案“活动一”中的问题
Activity 1:Read and answer
(1)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2)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Jason Mraz cast his musical spell over Chinese audiences”?
(3)Why did he hold concerts in China?
(4)Which two hits had better results than I’m Yours on the Billboard?
(5)Name at least two things that makes Jason Mraz a Grammy winner.
(6)What other songs do you know about Jason Mraz?
(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设问,使学生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找到相关信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些问题中,除了细节理解,还包括主旨大意、内容归纳。笔者在设计学案中的问题时,尝试向高考的设问考查方式靠拢,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5. 再次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并运用猜词法猜测“活动二”中的高考词汇在文中的用法
Activity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the context.
release vt.释放、发布;
come out出版、发行、出现、(消息等)被获知
playful adj.爱嬉戏的、爱玩的
optimism n.乐观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陌生词汇的含义进行大胆推断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技能。)
6. 小组合作,得出最佳答案
(1)利用本堂课所学的词汇用法,自主完成翻译训练。
Activity 3:Translation Drills
(1)《哈利·波特》系列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come out/release)
(2)许多歌迷将Jason Mraz的新歌Love Someone视为求婚的不二选择。(think of...as)
(3)在学业的重压之下,我们最好保持乐观以避免陷入抑郁。(focus on optimism;depressed)
(2)小组合作,得出组内最佳答案并上台展示。
(3)大声朗读文章,再次回到语境中复习高考词汇的用法。
学语言一定要读出声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习语言的自信,还能对自己的发音进行调整。但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朗读是不可取的。学生的朗读速度与反应时间参差不齐,所以笔者提倡“散读”,即各自读各自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节奏读,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朗读效果最优化。
(4)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提问:Why else can we learn from Jason Mraz besides his music talents?
得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会促使人们取得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平台是课堂。它不仅是班主任的事,而且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将思想品德教育适时地渗入每一堂课。)
7. 作业
阅读文章《灰姑娘》(A Powerful Cinderella),并完成学案上的任务。(课后的作业设计很重要,好的课后作业应该是课堂内容的延展和深化。)
【专家点评】这堂阅读课形式新颖,安排紧凑,教学重点突出,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多,较好地体现了课外阅读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学生不仅开拓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了乐观精神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设计的环节上有些繁琐,可以稍微进行一些优化。另外,课堂教学容量偏小,可以适当增加阅读量,尽可能多地输入语言内容。
二、教学反思
(一)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特征
1. 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
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业压力明显增加,很容易造成学生埋头苦学,封闭自我。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那么,怎样让一天到晚“关”在学校的学生了解时事呢?每一位教师都有让学生跟上时代步伐、了解世界动态的义务。在英语教学中,最佳的方法是将时事与语言相结合,让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双赢的目的。
2. 简单的文章背后蕴含着深远的道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远的道理。学生需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另外,教师也要以文章为载体,抓住德育的契机。例如,文章Musical Wizard不能仅停留在将文章处理为对某一位歌手的介绍,而要深度剖析歌手的优秀品质,将德育融入课堂。
(二)教师要“好”找材料,找“好”材料
首先,教师要“好”找材料。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使命感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果仍然拘泥于教材的教学,不善于思考,懒于创新,就会在一成不变的课本教学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教学热情(隗春雨2011)。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作为课本之外的教学辅助材料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要找“好”材料。目前,在英语教辅资料中有很多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优秀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于阅读文章的筛选、编版和重组。例如,笔者在本课中使用到的文章就是取材于国内某知名英语学习报的云端资源库。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类材料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难度值的评估,以便准确选用适合学情的文章。
(三)“好”的阅读材料的运用
在运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1. 注意对材料的“二次加工”
有的阅读材料虽然好,但可能会存在篇幅过长、生词过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大胆地进行删减、重组、加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
2. 注意课堂容量的设计
在一堂课中,学生很难彻底消化一篇好文章。教师应该预估课堂容量,用恰当的课时来处理文章,既不可以走马观花式地草草收场,也不可以过多利用有限的课时。
3. 注意对背景材料的运用
有趣的话题往往需要一定的背景材料作支撑。比如,提到音乐人,教师就要提前搜集其作品。这些背景材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结束语
阅读课外英文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材料中地道的英语表达,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当积极筛选出优质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好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10.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优秀 篇十
2.在理解留学生遇到的困难时,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读句子,将句子凝练为字的过程,将整段文字凝缩成单字,并以省略号留有想象的空间。随后让学生进行概括成词语进行语言的训练。
3.整堂课中体现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1.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公开课片断1]
一位教师在教《乡愁》一诗时, 要求学生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乡愁, 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有的说“乡愁是银白色的, 因为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亮是银白色的”;有的说“乡愁是黄色的, 因为故乡就在那片黄土地上”;有的说“乡愁是灰色的, 因为乡愁是孤独的”。授课教师对这些精彩回答都不置可否, 只是不停地追问:到底应该是哪种颜色?到最后, 教师把电脑键盘一敲: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着深蓝色的画面, 硬生生地弹出了一行文字:“乡愁是深蓝色的, 因为大海是蓝色的。”如此裁决后, 教师带着一脸疑惑的学生进入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中。
[公开课片断2]
一位教师在执教《钱塘湖春行》一诗时, 说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幅画, 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 并说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带学生回答后, 教师正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认为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 它还是一首动听的歌。”教师一怔, 似乎课前没有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但教师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 于是顺势让学生继续想象, 说说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立刻说开了:“我听到了春水上涨的声音”“莺是自然界最出色的歌手, 我听到莺的歌声”“燕是报春的使者, 我听到燕子说‘春天来了’的报春声”“我听到了草长花开的声音”“ 我听到了 蜂蝶绕花 飞舞的声音”“我听到了马儿轻快跳跃发出的清脆的马蹄声”“我听到游人对钱塘湖春景的赞叹声”……这时, 教师脸带笑意地说:“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是呀, 这么多自然界的声响组合在一起该是一首多么动听的歌啊!”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流活动, 课前预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但语文教学是围绕语言而展开的师生活动, 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 超出既定框架的教学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两节公开课的课堂上都出现了这种“意外情况”, [片断1]中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准, 硬性地控制课堂教学进度, 为完成预设任务、实现既定目标而追求所谓的“统一性”,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 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片断2]中, 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个性感受,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将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学习资源作为了学习内容, 并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引向深入。
两位教师对课堂生成的不同处理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认为教师的备课应该只是搭建了“房屋”的框架, “精装修”的过程应留在课上, 预设不应过于细致, 主要应考虑实施过程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 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与目标指向, 为他们提供学习与活动的框架, 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预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 它不是僵化的、固定的, 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变化的。因此, 课前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求知需求。新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设计最核心的一点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的内容、情境、步骤和方式等, 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可能”, 切忌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其次, 预设应具有灵活性与弹性空间。许多教师的教案往往设计得很细致, 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等, 都要精细安排。这是因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 而不是学生如何去“学”, 这样就很难应对课堂上因学生思维活跃而出现的“意外情况”。
那么,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时, 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呢?
首先, 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不断创设新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使其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
其次,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理念, 要认识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创性的理解, 与学生平等对话, 不能因怕出漏子、怕失控、怕浪费时间、怕打破预设的进程而瞻前顾后, 而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完美生成。
再次,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资源。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变化着的, 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和事件。而在这些变化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 敏锐地发现、捕捉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要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情况开展教学, 创造性地组织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 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课堂, 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公开课 - 开课通知12-25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的教学设计11-15
一节语文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0-31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狼和鹿公开课教学设计09-29
语文公开课心得08-11
语文三年级公开课09-05
三年级公开课语文09-07
语文细节描写公开课10-15
初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