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2024-09-16

体育教育创新研析(精选11篇)

1.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 作者:芦京昌 王 颖 汪吾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讨论了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走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语文类课程人文素质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芦京昌(1955-),男,北京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职业指导师;王颖(1974-),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市社科规划办2006-2007年度规划课题(立项号:c06jy03)。[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31-02十几年来,杭州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文素质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思考。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高职教育要有远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语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在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人文素质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自信、自立。对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技能学习的作用同样重要。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对已回收的由师生分别填写的6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课题组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现状,探求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杭州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学校轻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类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3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做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院的公选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的开设率为零。可见,目前在杭州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常常处于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尴尬境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因没有语文教学任务,只好转行教“两课”或做其他工作。调查中,我们同时还了解到:在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有70%左右的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有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上来”。

由此可见,目前杭州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毋庸讳言,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形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调研中,对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一题,有25%的教师和28%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因素”,38%的教师和1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因素”,16%的教师和2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因素”,25%的教师和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重视度”,50%的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教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佳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认为高职院校里有了“两课”,就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再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方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培养,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在杭州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地位处于边缘化。

随着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西方的语言文化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使许多学生把学好英语作为第一要务,对汉语的学习反而抱无所谓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起就形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式。如问卷中“是否会认真学习《大学语文》等课程”一题,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8%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0%);在“除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你会去学其他语文类课程吗?”一题中,有23%的学生表示“不会”,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3%的学生表示“会”。还有21%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必须重新切实地重视起来。

三、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到底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在调研中,来自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最近几年用人单位要求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呼声也很高。《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所以,问题已有了答案。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需”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课题组认为: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或考查课)出现。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同时,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在文科类或经管类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是必修课,这是毫无疑问的。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应该给语文类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

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他可以解决即时就业的问题,但要有更大的发展,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情况等非专业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正因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担负的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操作?在对师生们的调研中,有13%的教师和15%的学生选择了“教材改革”,38%的教师和22%的学生选择了“教法改革”,50%的教师和42%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结合专业”,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适应现实需求”,在学生们提出的语文教学建议中,有65%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实用性,以更适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课题组经认真、充分调研和分析,提出如下措施,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1.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在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类课程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调研中有24%的学生提出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的建议,如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这些可以突出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

2.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要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语文类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体现高职

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调研中,超过95%的教师和48%的学生明确表示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教学内容方面,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在调研中,有88%的教师和44%的学生提出应突破传统,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

5.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打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在调研中,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

6.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人民网,2006-09-13.[2]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04-05-30.[3]田志凌.母语保卫战: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N].南方都市报,2004-11-16.[4]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

(21).[5]蒋锦旗,华泽秋.关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4).[6]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5(8).[7]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8]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大出版社,2000:4.[9]芦京昌.高职语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5(23).

2.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篇二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认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春风,全民刮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热。然而锻炼必不可少的地方就是体育馆。

体育馆由于跨度大,所以屋面结构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就占了重要地位,对建筑造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屋面系统可以说是体育馆建筑最具表现力的部分,很多体育馆建筑的屋面结构都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巧妙的构思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满足覆盖屋顶的要求,屋面就可以设计成多种形状。体育馆的兴建也促进了大跨度结构建筑的发展,让其有别于一般的民用和商业建筑,这正是其特点和精髓的地方。

二、屋面结构分类

体育馆的结构最重要的就是屋面系统的结构,它可以左右建筑的体量并影响与环境的协调,也影响建筑的内景和外貌。

目前,屋面结构分平面和空间两种。平面结构常用的有:梁、拱、钢架、桁架、折板等,空间结构常用有: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充气结构等。常用是网架和钢桁架系统。其设计特点是:简洁、现代、整体感强。

(一)网架结构是由多根杆件按一定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接而构成大跨度覆盖的空间结构。

可用作体育馆、影剧院、展览厅、候车厅、体育场看台雨篷、飞机库、双向大柱距车间等建筑的屋盖。

网架结构的特点:

(1)经济:杆件截面小,钢材消耗量低,工程成本相对低。所有组成杆件标准化,能在工厂里批量生产,组件成本相对低,质量易保证。安装工期短,速度快;

(2)安全:高次超静定结构,可承受较大荷载,应力分布均匀,刚度大,稳定性好;

(3)跨度大:网架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能制作成较大跨度的网架,中间没有立柱;

(4)有利于建筑造型和立面处理:可以做成方形、矩形、多边形、扇形、圆形等。实用上可自由分隔,同样可以悬挂一定的荷载(在节点上)。

(二)悬索结构由柔性受拉索及边缘构件或支承塔架所组成的承重结构。

可用于体育馆、大跨度桥梁工程、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面结构中。悬索屋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悬索结构通过索的轴向受拉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以最充分地利用钢材的强度。索一般都是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更可大大减少材料用量并可减轻结构自重,因而,悬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跨度越大,经济效果越好;

(2)悬素结构便于建筑造型,容易适应各种建筑平面,因而能较自由地满足各种建筑功能和表达形式的要求,钢索线条柔和,便于协调,有利于创作种种新颖的富有动感的建筑体型;

(3)悬索结构施工比较方便。钢索自重很小,屋面构件一般也较轻,安装屋盖时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施工时不需要大量脚手架,也不需要模板。因而,与其他结构形式比较,施工费用相对较低;

(4)可以建造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建筑空间,双曲下凹碟形悬索屋面具有极好的音响性能,因而可以用来遮盖对声学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悬索屋盖对室内采光也极易处理,故用于采光要求高的建筑物也很适宜;

(5)悬索屋盖的稳定性较差,但根的悬索是一种集和可变结构,其平衡形式随荷载分布方式而变,特别是当荷载作用方向与垂度方向相反时,悬索就丧失了承载能力,因此,常常需要附加布置一些索系或结构来提高屋面结构的稳定性;

(6)悬索结构的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合理的形式,以承受索端巨大的水平拉力,因此悬索体系的支承结构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无论是设计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其用钢量均超过钢索部分。当跨度小时,由于钢索锚固构造和支座结构的处理与大跨度时一样复杂,往往并不经济。

(三)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形成一定空间的结构。

由于膜结构内部具有富氧,不受外界天气干扰的重要因素,因此膜结构广泛地应用在体育场馆领域,如滑冰场,游泳馆,羽毛球场等。由于膜结构具有丰富多彩的造型、优异的建筑特性、结构特性和适宜的经济型等其他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势,膜结构必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膜结构按结构受力特性大致可分为充气式膜结构、张拉式膜结构、骨架式膜结构、组合式膜结构等四大类。

充气式膜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账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构),以及组合式气膜(气承式与气肋式组合)。

气承式膜结构是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向建筑物室内充气,便室内外保持一定的压力差,膜体受到上浮力,并产生一定的预张力,以保证体系的刚度。室内设置空压自动调节系统,来不断地调整室内气压,以适应外部荷载的变化。

气胀式膜结构是向单个膜构件内充气,使其保持足够的压力,多个膜构件进行组合形成一定形状的一个整体受力体系,这种结构对膜材自身的气密性要求很高,或需不断地向膜结构构件内充气。

张拉式膜结构是现代膜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膜面一般为负高斯曲面,因此,体形丰富、自然流畅、曲面柔美,倍受建筑师们的青睐。但这种结构体系受力分析复杂,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因此,其设计计算、加工制作工艺难度都较大。

骨架式膜结构是自身封闭的、稳定的骨架体系(一般是钢桁架体系、网架结构、索网结构或张拉整体体系)与膜材料共同组成一个结构受力体系。应该体系施工与常规结构相似(除索网或张拉整体体系等的自身施工外),较易被工程界理解和接受,但为了让膜具有一定的刚度,骨架体系提供给膜的支撑系统一般要有一定的曲度,并应设置向膜中施加预应力的机构。

充气膜结构结构的特点

(1)透光性

半透明是膜结构最显著的特征,与其它材料相比,无论是在美观上或是在操作上,都有显著的优越性;散射光线,消除眩光,能将光线广泛地漫射到其内部空间;材料内部涂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能在夜间保持室内的照明效果;夜间逆光照射下表面发光;自然照明,节省能源。

(2)能源节省

膜结构外形美观,同时又为人们创造了自然光采光的环境,与玻璃材料相比,它大大减少了热量的传递,与不透光的材料相比,减少了室内照明用电,使用膜结构对能源问题的影响:在热带地区,减少了空调制冷用电量;在寒冷地区,增加了室内取暖设备的用电。

(3)声学效果

建筑声学主要是A、排除外界噪声B、吸收室内回音。膜结构的膜材料,能让室内0-60HZ的低频率噪音透过,较大面积和较高特殊需求的,可以采用专门的内膜材料,吸收噪声;当然,膜材料对外部噪音减少阻隔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当对外部隔噪声要求较高时,膜材料可能是不适合的。

(4)防火

膜材料完全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因此在高度和间隙度允许下,膜结构适合于任何一种建筑,通常采用水炮自动灭火系统对膜材料是适合的,防火设计时应从总体考虑。

(5)耐用性

按照膜材料基材及表面涂层的不同,膜材料寿命分为几个等级:5年、10-15年及永久性膜材。

结语: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常见体育馆屋面结构的分类,并研究分析了其特性和应用。便于以后大型体育馆的屋面结构的设计和选材。好的屋面结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不仅仅满足覆盖体育馆屋面的要求,还可以成为景点,供人欣赏,更是与自然融合的作品。

摘要:体育馆已成为现代人生活,锻炼必不可少的场所,很多造型独特,巧妙构思的体育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体育馆的屋面结构,丰富的形状,大的跨度,让我惊叹建筑师、结构师的精湛的技艺。本文主要介绍体育馆的屋面结构的分类、特点、应用,研究分析其构造的精妙。

关键词:体育馆,屋面结构,分类,特点,应用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朱炳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9年11月1日)

[2].《空间结构》杜文风中国电力出版社;第1版(2008年4月1日)

[3].《网架、网壳结构设计实例与解析》杜文风中国电力出版社;第1版(2012年9月1日)

[4].《新型建筑索结构设计与监测》张其林中国电力出版社;第1版(2012年10月1日)

[5].《“水立方”ETFE充气膜结构技术》王双军陈先明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0年2月1日)

3.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三

【关键词】核心技能;中职教育;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58-03

【作者简介】孔祥富,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党总支书记,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核心技能是指,除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建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1997年底,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核心技能这一概念,并于2003年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核心技能体系。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核心技能的视角,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与核心技能要素关系密切的数学教育理当有所作为。

一、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及其所含数学元素分析

关于职业核心技能的要素,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世界各国劳动主管部门与职教界根据本国就业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分别制定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核心技能目标体系。例如,澳大利亚核心技能要素包括七个方面,即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技能;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技能;规划与组织活动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使用科技的技能。美国核心技能要素共包括五方面:学习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而英国核心技能要素则包括六个方面:交流技能、计算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与他人合作技能、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及问题解决的技能。我国的核心技能要素包含八个方面: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而职业核心技能中所包含的数学元素,则与其所包含的八个主要因素息息相关,它们分别是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数字运算技能、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实践技能以及协作技能。其中“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包含“能够制作或读懂一般图表”“能够通过数字、事例(事实)总结规律”,对应着数学中的“统计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包含“使用逻辑推理,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等,对应着数学思维方法与技能:“数字运算技能”中的“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分数及小数运算”“能够统计百分比”“计算简单概率”本身就是数学要素。因此,我们认为:“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数学要素在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一)完善中职数学技能定位,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1.优化中职数学技能定位。数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一种动作方式,往往表现为完成数学任务所需要的动作协调和自动化。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但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审视这一定位,我们需要对这一定位进行优化与拓展。一是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本技能即“能算(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视图、作图)、会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和逻辑常识)”;二是关注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的数学技能,如数学交流与合作技能、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数学建模的技能、数学创新技能、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的协调;三是强化“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相关的技能训练。

2.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职数学教育要围绕能算(包括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包括视图、作图)、会推理的目标,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会使用一定的工具做出正确反映图形位置和度量关系的图,会依据数学概念、原理,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因果关系并作出判断。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针对基本技能获得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即在认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操作方式,在联系阶段通过再现的方式将数学技能的操作活动程序按步骤付诸执行,在自动化阶段提供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磨炼数学技能的机会;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注意掌握训练的节奏,着重强调掌握技能训练的通性通法;研究与“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相关的技能训练、考核办法。

3.注重培养数学交流及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中职数学教育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文化)相关书籍与资料;写数学学习日志,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思,做相关数学练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常性地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小结自己的思想,听取别人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数学素养。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载体,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工具。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社会发展的常用工具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还决定了教育者应该怎么教数学。作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教育,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作图、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等相关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二)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

1.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从职业核心技能的组成看,似乎涉及数学技能多,涉及数学知识少,实则不然,因为数学技能本质上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制等基础知识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心智动作经验,不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技能就不可能形成。因此,需要我们重视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但同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中职教育特点,突出“基本与基础”。这里的基本是指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基础模块的内容;这里的数学基础知识则包括: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性质、法则、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推理、作图等数学技能。

2.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优化”就是要结合中职数学教育实际,有所精简、有所加强。精简被现代数学教育逐步摒弃和淡化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确有困难的内容;强化学生发展、职业发展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育应通过校本化与生本化改造,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因此,我们需在摸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教师可选择用讲义的形式做好相关知识的修补链接,供学生有选择地个别学习与记忆。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并帮助他们关注事实性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梳理、记忆。通过事实性知识的强化记忆,为数学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基础知识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数学基础知识;重视研究与核心技能关系密切的相关基础知识(“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的学习;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感悟蕴含在基本数学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通过不断强化使学生基本领会数学的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集合思想、方程组思想与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方法。

(三)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活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1.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数学能力是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做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能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中职数学教育要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专业特点,有所弱化、有所强化。如适度弱化空间想象能力,适度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细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首先,中职数学教育要重视事实性知识的储备,“缺乏相关事实性知识是很难思考的”,“牢记数学知识的学生比不了解这些事实的学生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无知者无能”,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不可能有数学基本能力。其次,中职数学教育要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促进已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使个体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应当看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们在不断沟通、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第三,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设法让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学会将这些数学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言行之中,学会用数学的视角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从职业核心技能视角,审视中职数学教育,优化中职数学教育课程目标,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中职数学教育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应然选择;通过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助力核心技能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2007(2).

[2]吴真等.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R].北京: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成果(编号EJA060223),2009.

[3]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9.

[6]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篇四

(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 孙建华)

原方案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多通道地让幼儿亲近春联,了解春联文化,其课程意识和活动形式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该方案忽视了“生活”这一课程资源的直接利用,如果调整一下设计思路,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在真实生活中贴、赏春联。只有在春节这个特定的节日氛围中贴春联、赏春联才更加真实而有意义,才更加直接而充分。所以原设计中赏、贴春联的环节应该往前移,放在节日期间进行。教师可请家长配合,带孩子贴春联,让孩子了解春联的贴法。家长可引导孩子观察春联,帮助孩子记录春联的内容,并让孩子熟记一两副春联。有可能的话,请家长协助拍一些春联及喜庆场景的照片,用来布置班级室内环境。

二、在主动探究中知、品春联。春联语言精练、工整,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安排集体活动,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春联的结构和形式等,品味春联语言的对仗和精美,体验春联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意境。原设计中的“话春联”环节不一定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和幼儿及家长一起搜集有关春联的资料,让幼儿通过讲故事及主题墙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在吟诵中悟春联。春联是语言艺术,诵读能让幼儿感悟春联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师可以在班上召开一个“春联诵读会”,让每个幼儿都上来诵读自己在春节期间收集的春联,展示幼儿自主学习的成果,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表现能力。

《亲近春联》(大班)

改进《亲近春联(大班)》的方案研析:

《亲近春联》改良设计之(一)

《亲近春联》改良设计之(二)

从民俗资源谈《亲近春联》的活动设计

探讨《亲近春联》中三个问题

目标定位要准确 过程详略要得当

回归生活 主动学习

5.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篇五

2013年我国胶合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研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胶合板工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产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之一。然而,胶合板却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市场形式。

分布情况:

我国胶合板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根据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12月25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西、广东取得胶合板生产许可证企业1167家,占取证企业总量的80%。

我国各省市相继形成了大型胶合板产区:河北邢台中国胶合板城、正定胶合板基地、左各庄胶合板生产聚集区,山东全国最大的临沂胶合板基地、菏泽胶合板生产基地,浙江嘉善台资胶合板生产基地,江苏邳州杨木胶合板生产基地、泗阳-宿迁杨木胶合板产区,福建漳州松木胶合板生产基地,广西南宁周边桉木胶合板生产聚集区等。

国内销量:

今年国庆长假,楼市成交量依然低迷,家装市场也是靡靡不振,这使得胶合板的销量一直难以出现较大增长。胶合板上周交投较为冷静,出货量大幅减少了39.39%。3厘和9厘成交量较前一周减少了五成有多,价格方面,3厘板较为坚挺,15厘板下调幅度达1.82%,报为135元/张。

由于我国生产胶合板的木材资源锐减和材质下降,致使胶合板生产成本提高和质量下降,一些产品的规格也不对路,形成了一方面产品积压。

进口:

国内成本提高,质量下降,加之一些产品的规格不对路,形成了一方面产品积压,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即使在关税的保护下,我国胶合板仍难以与进口胶合板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胶合板生产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出口:

从总的胶合板出口市场看,一方面我国许多省(区)胶合板产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在萎缩,我国胶合板出口困难多多。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胶合板62.45万m3,比去年同期下降20.95%,占我国胶合板出口量的12.64%;出口到韩国的胶合板36.76万m3,比去年同期增长4.84%;出口到英国的胶合板33.48万m3,比去年同期下降6.07%;出口到阿拉伯酋长国的胶合板23.47万m3,比去年同期增长1%;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胶合板25.3万m3,比去年同期下降

6.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观念 篇六

————参加钱志亮教授报告的心得体会

这次我作为高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来到肇庆星岩礼堂,聆听了钱志亮教授的专题报告,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钱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我认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通过一天半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培训不仅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经验。更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观念。

一、要正确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听了钱教授的“回到原点看人”,了解到人的差异,使我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了正确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准备,也为进一步的开展教育工作做好铺垫。钱教授在报告中说:“对于教育是存在着先天差异和发展差异的,人生来的天赋并非平等的,但都有发展的可能。后天的努力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命运是可以努力争取的。”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而对于我们老师,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既教书又育人,让他们力争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毕竟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分。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谈到“有效课堂从哪里来”时,钱教授指出:“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我感受颇深.每个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但目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我们的师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真真实实从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做起,让我们的老师从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或技术做起。

有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所谓有效的教学行为,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它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组织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基础。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基础进行链接,为学生的学习设坡架桥指引方向。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 2

或感悟的方式。即教学语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你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为学生们接受,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的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的神奇世界。

四、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创新教育中,学生不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教育的主人,创新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创新教育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这一切,为教师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7.水表空转现象的研析 篇七

关键词:水表,空转,设计,施工

速度式水表在国家标准中, 定义为“安装在封闭管道中, 由一个动力元件组成, 并由水流速直接使其获得运动的一种水表”。当水流通过水表时, 驱动叶轮 (旋翼或螺翼) 旋转, 而水流的流速与叶轮的转速成正比, 因水流驱动叶轮处喷口的截面积为常数, 故叶轮的转速与流量也成正比。通过叶轮轴上的联动部件与计数机构相连接, 使计数机构累积叶轮 (旋翼或螺翼) 的转数, 从而记下通过水表的水量。

流过水表的水量和翼轮转动圈数的关系式:

Q=K·N

Q—流过水表的水量

K—比例系数

N—翼轮转动圈数

什么是水表空转呢?只要表后无内漏, 用户在没有用水的情况下水表仍在转动, 我们就称为水表空转。这是由于管道加压混入空气和水温变化等原因, 水管内一处或多处位置聚气, 随着水压的不断变化, 造成聚积在管道内的气体体积不断变化, 其产生的脉动效应, 使安装在某些位置的水表在不流水时, 持续、不均匀、无规律地转动。

根据物理学上的波意尔o马略特定律:温度不变时, 一定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当压强增大时气体的体积变小, 水表内有正向水流流过, 水表正常转动;当压强减小时气体的体积变大, 此时水表有水流反向流过水表, 但是, 水表是按正向流动的水流方向设计的, 同样大小的水量正、反向流过水表所产生的力矩是不对称的, 正向流过水表的力矩比反向流过水表的力矩大得多, 所以反向流过水表的水量不能使水表反向像正向水量流过一样转动, 这是由于水表的构造特点决定的。而水管内的压强是经常变化的, 这样由于管段内存在着气体, 用户水表就会忽转忽停。也就是说水表的无量空转是确实存在的。

本文主要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 并从用户反映水表空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水表指针的异常转动情况来研析水表空转现象。

一、水表空转的现象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 水表指针的异常转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只有正转, 且指针转动速度较快, 较均匀。

2指针正转速度缓慢, 或指针先正转后反转, 但正转的程度大于反转的程度。

3一般情况下, 指针不转动, 但附近用户 (同一梯位表箱) 用水时转动。

4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指针先正转后反转, 但转动程度差不多。

二、水表空转发生的位置

管道聚气引起的水表空转一般发生在以下几个位置:

1每栋楼的较高楼层, 多见在顶层。

2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或是长久未使用的用水器具和水管盲端。

3进屋管线较长, 弯头多, 高低翻转, 有聚气高点。

4水表前水压低且不稳定。

5安装有二次供水设施, 一般发生大面积、多用户空转。

6供水管道多为PPR管与镀锌管混装。

三、水表空转发生的原因

根据水表空转的不同现象及发生的不同位置, 显示了引起水表空转的原因有:

1通常是由于水表后的管道、用水设施被损坏或关闭不严导致漏水形成的。一般漏水点较易确定, 如便器溢水、渗水、水管口滴水, 暗管渗漏等, 造成水表空转。用户如能及时查出原因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由于相邻水表位置较近, 水表前后未能留出足够的直管段位置;或表后有无法排气的盲管。当其它用户用水时, 水的流速较大, 引起水压或管内空气压力的波动, 推动水表叶轮转动造成的, 一般无漏水点。

3由于水表后管道内存在空气, 在水压发生波动时, 来回推动水表叶轮转动造成的, 此种现象较普遍, 属正常现象。

4表后管道与供水管网之间存在负压。

5由于管道、管件未安装到位或其上有砂眼, 当管道中水压发生波动时出现渗水造成的。

四、水表空转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水表空转发生的不同现象、位置及原因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是由于管材、管件及用水设施的质量;或由于设计、施工不规范;或由于现有水表的工作原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 解决水表空转的根本办法就是放出管道内聚积的气体, 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其解决的方法如下:

1提高城市供水的调度水平, 减小大区域供水压力的不均。

2在接水设计时, 应重视原管网的供水压力平衡, 进行水力计算, 调整小口径管线, 避免局部用水量过大而造成管网水压波动过大。

3在装表、换表、拆卸旧表时, 要尽可能先把水表前后阀门关闭, 以保留原管道中的水不流失, 这样重新启用时管道中空气量较少。

4观察表针转动情况, 看是否是匀速转动。如是匀速转动, 首先检查用户家中是否有明漏或暗漏现象, 排除后即可解决。明漏包括水表后个别阀门填料处有漏气;户内马桶等洁具漏水 (可用卫生纸铺在洁具内壁上检查) ;户内管道漏水。暗漏主要是户内暗装管道安装漏水。

5如转动不均匀, 在排除内漏后水表仍空转, 就要对用户的所有用水点进行放气, 特别是要注意检查管道长久不用的堵头或盲管, 看管道上是否直接接有加热器、洗衣机等用水设备, 可根据管道特点合理布置排气阀, 及时排除管道内析出的气体。

6观察管道敷设时是否有上下翻转, 弯头过多, 局部“n”型敷设, 要纠正不合理的管道敷设方式, 然后再进行放气。

7在表后安装止回阀, 既然水表自转是因为压力波动, 水、气被压缩造成的, 可以考虑安装止回阀, 止回阀可以起到阻止水倒流的作用, 减少水表自转的频率, 也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压力波动造成的水表自转问题, 但是由于居民生活用水频率较高, 所以要求止回阀灵敏度较高、质量较高。

8水表出户后无人居住, 管道内有大量的气体。建议在水表出户时, 对用户情况进行调查, 当水表安装验收合格后, 关闭没有住人的用户水表的表后阀, 并在水表出户时与用户签定合同, 说明原因。如以后需要用水时可以自行开启表后阀即可, 如还有其它用水问题可拨打水司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

9在遇到大面积、多户空转时, 一定要查清小区内有无二次供水设施, 以及是否伴有水压急剧波动。如有二次供水设施, 就先将其断开, 特别是要把蓄水池的进水阀门关闭, 观察管网水压变化和空转情况, 如水压稳定、空转停止, 就在对照水区管线图, 看设计是否规范, 敷设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程, 蓄水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 逐项检查整改后, 继续空转, 就要在小区内的消火栓上做放气处理直到排除积气, 空转停止, 为了避免重复出现水表空转现象, 可在进水池前管道上安装减压孔板、减压阀或电磁阀等。

10设计施工时应选用合适的管径, 高层用户水表接在主管道前端, 低层用户接在主管道后端, 水表前后应按规范要求留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 直管段的长度最短不能小于进出水口直径的15倍, 目前给水用户普遍使用的水表口直径是15mm和20mm, 也就是说直管段应该在30厘米左右才符合规定, 小于这个数值的水表都有可能存在空转现象。

11要求水表要水平安装, 不能斜着装或倒着装, 而且安装位置要适于读数, 与墙面有适当间隔以便检查修理。以口径15毫米的水表为例, 在每小时1000升的流量下, 如横向倾斜45度, 误差会增加1%;纵向倾斜45度, 误差最大会增加3%。而在每小时180升慢速流量下, 横向倾斜45度, 误差增大到5%;纵向倾斜45度, 误差最大会增加到20%甚至更大。

12更换被损坏的管道、给水配件。

13使用合格的水暖管件及用水设施, 采用新型管材, 减少接头数量。

结语

造成水表自转的原因很多, 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

一是主观因素, 即人为主观上造成的, 如设计上的不规范;施工过程中, 人为责任心造成的漏水、原始集气等, 这可以通过加强设计规范、施工管理,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责任心来完善。

二是客观因素, 这主要由水本身的特性、管道特点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等外在客观因素造成的, 这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才能彻底解决水表空转的问题。

总之, 水表空转给供水单位及用户均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直接造成水表计量不准确, 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如不及时解决还易使矛盾激化, 投诉纠纷增多, 因此, 及时有效解决水表空转问题, 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更好地提升供水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8.单克隆抗体真题研析 篇八

由单个效应B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称为克隆),由这样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称单克隆抗体。注意关键词:单个效应B细胞、克隆、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等。

二、将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时为何用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需要经过免疫过程,接触抗原,增殖分化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效应B细胞,才能产生出相应的抗体,所以,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实际上是效应B细胞。

三、为何制备单克隆抗体要将单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很多,可以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分布在动物血清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果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出所需要的抗体,不仅获得的抗体产量低,而且抗体的特异性差,纯度低,反应不灵敏。如果利用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无性繁殖,就可产生大量单一抗体,但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无限增殖。这就需要利用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将单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使杂种细胞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也就是既具有无性增殖的特点,又能产生单一抗体。

四、制备过程为何须经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是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之后,因为有三种融合情况: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此外,还有未曾融合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而只有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才是需要的杂种细胞,第一次筛选即是选出此种细胞。由于每个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各具特异性,第二次筛选是在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具体筛选时,可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抗原以便选出能产生对应于该特定抗原的特定抗体,进而能够存在下来的细胞。

五、真题研析

1.(07·天津卷·5题)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x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过程及应用,命题者的立意在于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各步骤的目的和结果,是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延伸。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由于效应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因此不能通过体外培养效应B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当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时,经PEG诱导可发生融合,但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即不一定融合的细胞都是杂交瘤细胞,特别是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为D。

2.(07·上海生物卷·39题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抗体。

【评析】本题是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更具体的考查。

⑴根据对细胞膜组成成分分析,膜上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而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具有细胞识别功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因此推测凝集原最可能是一种糖蛋白,这种特异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⑵依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分析,图中1应代表从经使用人A型血红细胞免疫的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A抗体的效应B细胞(或称免疫B细胞),由于效应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图中2代表骨髓瘤细胞,它具有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特点。图中3代表两类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细胞通过增殖产生大量子细胞群过程称为克隆。⑶由于融合得到的不一定是能产生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因此细胞融合后,还要经过筛选,将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经体内或体外培养,最终可以大量产生抗A抗体。

【答案】(1)糖蛋白 抗原(每空1分)(2)免疫B淋巴 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快速大量增殖(每空1分)(3)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每空1分)

(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A单克隆(每空1分)

六、考向测试

1.单克隆抗体制备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2.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分泌

3.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4.肺癌在全国的发病率居肿瘤之首,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上海肿瘤研究所与分子免疫研究室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一种名叫“2F7”的“靶向生物导弹”。这枚“生物导弹”是一种专门对小细胞肺癌产生定向作用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后,会直扑小细胞肺癌病灶,使其携带的化疗药物“集中火力”抑制、剿灭肿瘤细胞。这预示着化疗药物有望弥补“良莠不分”、损害全身免疫力的缺陷。

⑴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⑵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⑶静脉注射而不能口服单克隆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⑸肿瘤细胞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前,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必须经过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并诱导融合时,培养基中含有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两种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及两种细胞相互融合的细胞,此时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上述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杂交瘤细胞,其余细胞均死亡。

2.C。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而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能无限增殖,并分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3.B。动物细胞融合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无需处理,只需加入促融剂诱导融合即可。

4.解析:单克隆抗体是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等手段获得的,其原理是单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抗体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抗体功能。抗体与抗原发挥作用是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肿瘤细胞是抗原,所以只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将其消灭。

答案:⑴每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⑵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 ⑶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抗体功能

⑷体液免疫

效应 ⑸不是

9.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的论文 篇九

一、体育创新教育的内涵

1.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体育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去,自己去实践、去参与。

2.尝试新的教育方法

创新就是实现未知的领域,对教学来说,就是教师把自己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尝试新的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正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功利性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体育教育的创新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原来学生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

二、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初中的体育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但是,体育教育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在有些学校,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被文化课取而代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开设体育课的根本意义,要实现体育课程中的创新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初中有很多女生根本不喜欢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就是劳作课,对体育课的偏见导致她们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再加上现在的体育课缺乏科学系统,据了解,我国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很难得到真正的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做完热身活动后就是随意的玩耍,教师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另外,很多中国家庭的家长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在以成绩论英雄的今天,文化课才是家长关注的中心,学生怎么上体育课家长根本就不关心。体育课的现状令人担忧,要想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教育,改变大家对体育课的观念,加强体育教育的创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进而真正地发挥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增强学生体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是进步的动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精神。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规律,主动改正在教学中发现的错误,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以此作为创新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师还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将自己好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特点和现状,研究适合于当前体育现状的教学方法。善于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将适合的、可行的教育方法进行推广。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传统的体育课就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建立新型的体育课上课方式,教师应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象和创造,让他们通过体育课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他们的创造活动给予高度的肯定,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活动。体育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所以要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需求。学校也可以举办多种有关体育的创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从教学方法上改革,还要从课堂氛围上进行改变。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这种积极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三)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明显的好胜心理,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点,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兴趣。

(四)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创造空间

创造是个艰难的过程,学生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去,他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创造成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选择或者创造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有趣的竞赛或者游戏,让他们自己参与。

四、结束语

10.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篇十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双龙中心小学校陈丽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科技创新领域却一直难与突破,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力。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她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对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现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突出创新观念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 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 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 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 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 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

例如,关于数学“平行”概念的交流课,教师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水平衡木的动画,当画中的人物成功地跳入水中后,其动作 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当人物没有成功,斜插入水后,计算机即传出“啪” 的一声,学生几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所有学生几乎同时喊道:“不垂直”。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本课的主题 “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 “垂直”的概念。如果光凭教师用嘴来说就显得太空洞,其效果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积极探究的认知 心理,所以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花肥,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二、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唤醒创新意识

通常,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古人云: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 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圆》这节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用长方形、三角 形、椭圆形、五边形和圆形分别制作成马车的轮子,让一只小猴坐在马车上,通过点击鼠标,逐个演示运动过程,这样不同车辆行驶的过程就自然逼真地展现出来,很快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使猴子“平稳”地坐着前进呢?由于有了疑问,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圆》的知识学习中,主动分析各种 图形的特点。通过学习与思考,明白圆周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心的运动轨迹相对“平稳”,而其它图形周边上的点到它的中心距离相差较大,所以不能 使车子平稳前进。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 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灵感,培养创新思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 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前面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采 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组Flash动画:(1)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补法;(2)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分 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均分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想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拼补法或均分法来推导呢?学生经过对比联想,发现平行四 边形也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梯形,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欢呼雀跃:这是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于是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学 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情景中,能很自然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 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鼓励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 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例如:生物课中教学《生殖和 发育》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课件,感受胚胎的发育过程:通过一个受精卵的不断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分化成各种器官、系 统,最后生长成胎儿。课件观看完毕后,教师适时的穿插展开,联系科学界所运用的克隆技术,让学生据此描述克隆羊或牛的过程,以及说说对克隆人的看法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的讲授性课堂教学中一味说教、讲解、学生难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过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 现象的本质,克服了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鼓励,将问题开放化,来触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方法去探索,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从而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 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

11.研析资料卡片 为语文课堂添彩 篇十一

我们用心去研究,就会发现那些卡片将数万字的名著浓缩于百字以内,要言不烦;对著名作家的简介汇聚成寥寥数语,浓缩成精华,其间蕴含着编者和教师的智慧,方寸之间能见语文天地。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料卡片呢?

一、 关注卡片内容,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我们在探究教材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教材中的资源,一张张精致的资料卡片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适时运用资料卡片,能够为课堂开启一扇窗,让孩子豁然开朗,课文理解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巧妙地运用资料卡片,也许能为课堂架设一座云梯,让孩子走向深度阅读,领略课堂缤纷的色彩。

课例片段:

《大树和小草》这篇课文记叙了勃朗特姐妹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课后有资料卡片——名著便览《简•爱》。

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面对桂冠诗人骚塞的嘲讽,面对诗集出版的冷遇,勃朗特姐妹为何最终能获得成功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因为她们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改写小说,诗歌好多人看不懂,所以不畅销,而小说通俗易懂,因此会有很多读者。

师:对呀!她们并未退缩,而是经过思量,另辟蹊径,用小说的形式来圆自己的文学梦想。

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勃朗特姐妹坚强的意志力让她们获得成功!

生:我也是从“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感受到她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力。

生:还有“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浇灌成‘大树’。”这里的“硬是”一词,让我体会到她们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生:讨论勃朗特姐妹的成功来之不易,我联想起《简•爱》这本书,在简•爱身上也有这样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师:是呀,《简•爱》这部小说就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的遭遇为原型创作的,你们阅读了吗?

(学生迟疑)

师:也许你们还没有完全读完,不要紧,打开书本,后面的“名著便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你也许能明白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为何能轰动当时的文坛,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

(学生阅读名著便览)

生:我从“名著便览”中读出夏洛蒂•勃朗特非常的聪慧,《简•爱》这本书几乎成为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那肯定是非常优秀的名著,我非常想找来读一读。

生:我认为这部作品非常好,无数人都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相当出色。

生:我觉得“名著便览”中夏洛蒂的成就是对骚塞信中的训诫“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的有力回击,事实上,人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也不应该有男女性别上的歧视。

师:这篇经典之作写的是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简•爱身上散发着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作品的成功是因为它唤醒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生:我想是因为她们的聪慧、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还有她们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吧!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勃朗特姐妹在遭遇重重打击,生活贫苦,写作道路坎坷等逆境中,如何百折不挠,凭借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最终拥有精彩人生的。学生在阅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勃朗特姐妹执著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中巧妙结合“名著便览”,既补充了孩子对《简•爱》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叩读名著的兴趣,又进一步感受到课文中勃朗特姐妹的聪慧,明白她们为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缘由。

二、 关注卡片表达,培养整理资料能力。

细心研究这些资料卡片,不仅要关注卡片的文字内容,有助于理解课文,我们还应该留心卡片的表达。我们仔细研究发现,一张小小的“作家卡片”就是一篇微型的人物传记。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文末的作家卡片——巴金。

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和智慧,写下了《家》《春》《秋》《雾》《雨》《电》《萌芽》《寒夜》《随想录》……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道: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

关于巴金,一位历经沧桑,有着许许多多的贡献的老人,关于他的介绍,百度中出现的材料足有千万字;翻阅介绍巴金的书籍,也是琳琅满目。学生经常会捧着一堆资料而无从介绍,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整理,不妨让学生潜心研究书后作家卡片的表达。

你看,教材中这样一百多字的卡片,围绕巴金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浓缩了他一生的精华,字字珠玑,句句凝练。卡片的第一句是总领,简短而深刻,接着围绕巴金的创作,列举了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等,“千万字”用数据直观形象地说明巴金是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最后,引用别人的赞美来总结巴金的人生哲学,诗作让人回味悠长。

同样,我们翻阅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一文后面附带的“作家卡片——鲁迅”,卡片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精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仿佛带着蜡梅花的清香,显得那样的冰清玉洁。同时还简介了鲁迅奋斗一生,不懈创作,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鲁迅珍惜时间,是“东风第一枝”。卡片的内容围绕这两点,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鲁迅,为理解作者以物喻人,体会鲁迅和蜡梅相同的气质作了铺垫。

作为教师只要专心钻研语文教学,钻研教材的每一个部分,就能挖掘“语文”的材料,“拿来”为语文课堂服务。学生在阅读这一张张资料卡片时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潜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枚枚卡片犹如美味的压缩饼干,在饥饿时可以及时充饥,补充营养;还仿佛精致的贝壳,从中可以想象浩瀚大海的无穷魅力……

三、 仿作资料卡片,丰厚语文课堂积累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要求教会孩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我们看到现在孩子搜集资料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上网。我曾留意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现状,很多孩子是从网络上下载后几乎不加整理,直接点击打印,然后交给老师,这种资料只是一种应付。

用心研究资料卡片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崭新的突破口。教材中的卡片都是围绕一位作家,一本名著,运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小小的资料卡片集萃精华,这可是让学生仿作资料卡片的好范例。

当学生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简•爱》拟就一篇150字左右的“名著便览”。要学会将数万字的文章压缩成短文,将自己认为最精要的内容勾画出来,不贪求面面俱到,要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谈。一位学生这样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用生动的笔触所讲述的一部曲折的历险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人们难以想象他一个人在荒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他驯山羊、养鹦鹉、做面包、建城堡……用聪明机智和坚强的毅力征服了荒岛,征服了孤独,征服了自己。西方欧洲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不约而同地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后,学生写成的“名人卡片”也仿作得有模有样,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詹天佑,他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智慧地开凿隧道,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出色地完成了工程,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

在阅读《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很多同学兴味盎然地又读了《西游记》,他们课后撰写的“名著便览”精彩纷呈。

“名著便览”——《西游记》(之一)

西游记: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以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对《大唐西域记》等故事加以改造,创作而成,情节生动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它和《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

“名著便览”——《西游记》(之二)

经典故事集萃: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孙悟空的经典名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名著便览——西游记(之三)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原名美猴王,学艺时师傅赠名孙悟空。后获官职“弼马温”,原是个看马的小吏。反下朝廷后自封为“齐天大圣”,压在五指山下,被唐僧救出,赐诨名孙行者。最后西行取经修得正果,成为斗战胜

佛。他的手段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他有金箍棒,有识得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

经历近两年资料卡片的积累,学生受益颇多,整理资料卡片已经成为他们课前预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课堂中引述的语言不再累赘而冗长了,课后复习也有了丰厚的积淀。这些资料卡片引领学生走进名著,让学生对经典产生好奇,对阅读产生好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会了整理,学会了聚合。

可见,教师只有潜心地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领悟编者的意图,努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上一篇:弘扬劳模精神个人心得与感悟下一篇:来自地球妈妈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