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备考发言稿

2024-09-14

高三复习备考发言稿(11篇)

1.高三复习备考发言稿 篇一

今天是 “一模”成绩分析会,根据会议要求要交流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对于我们七中来讲,现在是两块牌子,生源的构成既有以高等艺术院校为升学目标的艺术高中班,又有以普通高等院校为升学目标的普通高中班,所以在备考策略的安排上针对不同的升学目标各有所侧重,同时在教学管理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的策略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下面我想主要从教学管理层面来交流下我校普通高中班高考备考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很难说得上是策略,权当请教专家,敬请各位指正。

1、三年整体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在我看来,每一届高考成绩的好坏,实际上不完全取决于高三这一年或者说一模后的这几个月,而是高中三年整体的规划加上高三的阶段性部署。我校把高考备考策略整体规划为高一求“严”,高二求“放”,高三求“紧”,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三年一贯,一以贯之。高三求“紧”,就是要求“紧中有严、紧中有放、紧中有序”,既要让学生紧起来、静下心来,又要让学生动起来、放开手脚。当然前提是要求老师们先紧起来、动起来、静下心来。针对我们三类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今年把高三升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本科,冲击重点,不放弃专科”。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支撑这一目标和思路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研究高考动向,制定复习计划。

一是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读《浙江省2010普通高考考试说明》,重视对样卷和高考卷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要求和高考命题方向。同时,加强高考信息的采集,如《考试》《教学月刊》《高中数理化》等杂志和杭嘉湖一些学校模拟试卷的收集。组织高三老师与与高三年级学生一道参加温州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让老师真切地感受高考试题趋势,更好掌握学情,准确反思教学得失。除了参加市直十校联盟外,上学期组织高三老师赴龙港开展校际高三联谊活动,交流

高三复习备考计划。下周将组织高三部分老师赴杭州参加2010新课程高考备考信息报告会,了解高考信息,探讨复习对策,掌握高考动向。

二是认真研究制订高三备考复习计划。高三各备课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高三复习工作作出详细、合理的安排。学校对高三备考复习计划明确提出总体要求,一轮复习到上学期末结束,强调扎实,要求细分知识点和章节,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从一模开始到二模结束,强调系统,要求专题突破,建构知识体系,基础、能力、方法、训练并重;三轮复习从二模之后到高考前夕,强调提高,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巧,加强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

3、着眼教学常规,聚焦常态课堂。

高三要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我们学校特别强调教学常规的落实,把教学常规的规范作为教师专业基本功来改进,把有效备课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把常态化有效课堂置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抓有效备课、有效作业、有效考试、有效辅导和有效课堂,整体建构有效教学链条,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主要开展五项活动、明确五项要求。

五项活动(1)开展全员开课、全员听课活动。营造关注课堂、研究课堂的氛围,促进常态课的有效和高效。(2)开展课堂调研活动。组织行政和骨干教师对高三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活动。加强对备课、课堂、作业等环节的过程监控。(4)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重视考试管理,考前抓命题,考中抓监考,考后抓诊断性分析,诊断教和学的情况,重视学生学业的个案分析、跟踪对比分析。下周我们将举行一模质量分析会。(5)开展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按照“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发展,从过程看变化”的思

路,修订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并与学期考核挂钩,使之成为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

五项要求(1)课堂教学上要求建立讲练常规,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练为主线,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努力摒弃“满堂灌”现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努力做到起点低、容量大、气氛活、达成度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2)在作业和试卷方面,我们倡导“让教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要做一遍。要求教师案头多几本教学参考书,教案绝不允许照搬原有备课笔记,强调筛选、重整试卷和讲稿,精选例题和学生作业,作业和试卷必做、必收、必改、必反馈。(3)重视对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突出预习、精讲、测试、讲评、再练等环节,杜绝发试卷、对答案,抄冷饭、满堂灌的简单模式,向预习要底数,向讲课要效率,向选题要质量,向讲评要水平,向再练要进步。(4)高三教师实行坐班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以及答疑活动。各学科每周安排专门时间,强化综合训练,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应试水平。(5)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打击、变相体罚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绪体验,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

4、注重精神鼓励,激发学习斗志。

其实,在我看来,检验我们高三工作的成效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精神状况和学习投入情况。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层面,加强各种指导和鼓劲工作,营造紧而活、紧而放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1)帮助学生认清目标、准确定位。根据学生阶段性检测的情况,不定期划定并公布高考“预上线”和“预踩线”学生名单。同时,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和高三家长会议。接下来还要开展学生高考冲刺动员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给尖子生鼓劲,给后进生加油,给学生以信心、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2)加强学业帮扶和行规管理工作。学校重视“扶优辅差”工作,加强对“预上线”学生、“预踩线”学生的帮扶以及学科“短腿”学生的辅导工作,加强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的辅导力度。为尖子生开设自选模块课程,鼓励向更高层次努力。重视行规管理,强调课堂的抬头率和自修课的埋头率、午休静校的到位率。(3)关注学生的压力和精神状态。注重教室、走廊等环境布置,张贴激励性标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10分钟晨读活动,以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开设自学整理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重视考前心理辅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开展午间静校,开足体育课程,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确保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感到高考的复习备考只有做到在战略上把握方向,在战术上一丝不苟,从高一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从基础、过程、细节抓起,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高中三年教育的良性循环,从而最终赢得高考的胜利。

2.高三复习备考发言稿 篇二

一、强化考纲学习, 落实复习目标

地理考纲是高三地理复习的方向标。复习的导向准确, 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考纲时, 应该详细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考纲对地理知识范围的详细要求。 (2) 考纲对地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 (3) 考纲中有关知识、能力、题型、命题指导思想等的变化及其趋势。 (4) 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及其所蕴涵的考纲精神。明确了复习目标, 学生在复习中要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 考纲规定了哪些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 自己复习时是否有遗漏。 (2) 想一想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应该如何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3) 自己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看看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答题规范、考试心理、应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如果对自身水平有了准确了解, 并能够明确考纲的目标要求和命题原则, 在复习时就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下一些盲目复习的状况: (1) 复习时求难求偏。不注意夯实基础和不重视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种复习效果当然不是很理想。 (2) 停留于对知识掌握。一些学生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 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 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 思维能力显得薄弱, 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 思维难以顺利开展, 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 就只能望“题”兴叹了。 (3) 忽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些同学重视知识的全面复习, 但对地理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不重视, 这也反映出学生对考纲的命题指导思想领会不够, 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特点了解不够, 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 以便明确高考要求, 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 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把考纲中的能力要求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 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

二、建立知识联系, 完善知识结构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熟悉教材, 把教材背熟就足够了, 其实这正是复习低效的重要原因。根据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考查, 尤其重视对知识因果联系、逻辑关系的考查, 为此要使复习有成效, 在复习时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进行, 可以突破知识的原有结构, 按照新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变换思维视角, 借助“区域地图、地理简图、热点问题、典型试题、重点专题、思维难点”等方式和途径, 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如日照图的判读、时区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根据经纬网判断经纬度位置、比例尺的换算、地球上方向的判定、常见图例的判读、等值线类地图的判读、世界典型区域等既是地理的基本技能, 又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地理的重要考点。从试题的要求来看, 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理性, 因此必然成为学生的思维难点, 在复习时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 合理归类, 并通过抽象归纳和知识的网络化, 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目的。再如, 根据高考试题特点和考纲的能力要求, 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几个综合专题: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调水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通过这种重组教材内容的专题复习方式, 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从而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总结, 畅通思维程序

在复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的一些得失, 尤其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很少进行及时纠正, 因而往往在面对新情境、新设问的试题时难以做到应对自如。因此, 平时复习要善于总结“地理原理和规律、各类地理试题”的思维规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如高一地理中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活动中 (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等, 这些内容都涉及“解决措施”, 而对于其思维方法或思维程序可总结为“工程、生物、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如关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就可遵循以下程序来思考: (1) 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2) 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节约用水 (利用经济手段, 如提高水价) ,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3) 技术措施。扩大淡水来源, 如海水淡化等。当然, 在复习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如对于综合题类思维方法可以细化为“意义类、区位类、影响因素类、区域类、图像类”, 再进行各类的方法总结。进行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 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 从而为学生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四、坚持科学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3.高三生物期末备考复习策略 篇三

一、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知识网

在期末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归纳知识、熟悉链接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从知识网络中调取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书”,注重比较、分析、综合等认知技能的训练,学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生物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生物学习方法,能运用正确方法建立生物学知识。

例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的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上,不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要解决此是需要学生建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框架。不仅要牢记包括溶酶体在内的八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而且学会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并进一步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延伸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由此可知D错误。

二、加强训练,提高信息转化能

生命科学具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试题情境的呈现形式趋于多样性,通过图示、图表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重视考查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准确把握图表中的生命科学信息。选择正确方式描述生物学知识,准确提取及转换图文信息的能力,并用能用正確的方法建立生物学模型。

例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lO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由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所以这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C

点拨生物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图中可见,纯茶园的物种数比杉茶间作园、梨园间作园在各个月份中都是最少,由此联系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图中杉茶间作园物种数10月份时最多,但物种数与每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果关系。

三、联系实际,提升运用理解能

在生物考试中会有联系实际的试题,以生产、生活、最新科技为背景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解释、分析、判断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在实际问题中寻求解决方案或为已知的生物学原理和结论提供新证据。所以,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复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找准切入点。培养自己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3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

点拨把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歧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最新科学发展的成果相联系。

四、突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类试题是生物高考命题中必考的题型。实验题的题材广泛,其来源一是教材,二是科研,但肯定都符合新课程高考生物学考试的要求,所以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搞透教材中实验原理、方法和过程:强调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会对照的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等来分析,提升解答实验类试题的能力。

例4根据下表所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①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②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④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③。

答案C

点拨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一要注意生物材料的选择,原因在于材料选择正确相当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二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和对照的原则:三要注重从实验现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五、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不规范的答题造成的非知识性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错别字而失分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答题中常出现将“双缩脲试剂”写成“尿”,“线粒体”写成“细粒体”,这种失分是非常可惜;另外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或画蛇添足等引起的失分也是憾事,在复习迎考时要训练自己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描述生物现象和事实。

在期末备考中,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生物成绩。

4.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篇四

一、复习进度安排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2014.9—2015.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15.2—2015.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15.5—2015.6)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第一轮复习:

9.1---9.31 文字、修辞扩展、压缩、虚词(18个)实词(120个)。

10.1---10.30高中教材一、二册背诵诗文、词语、仿句、句式变换、文言语语段。11.1---11.30高中教材三、四册背诵诗文、语法、病句、简明、连贯、得体、12.1—12.31 高中教材五册背诵诗文、文学常识名篇、名句梳理、诗歌鉴赏

1.1—31 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具体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具体智慧,完善学案。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在每周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

5、学案一般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四部分。课后巩固练习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底子薄弱,我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第一轮复习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习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更不高,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抓一个“实”字。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习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夯实基础,再点拨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并不可怕,高考并不可怕。

(三)处理好复习中的四个问题,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

1.课堂力求做到精致化。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要敢于取舍,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必需的能力。

2.讲练比例要科学。第一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堂堂做”,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这样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确立了教为考服务,以考促教的策略,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学生主体作用要明确。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因此在课堂上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一个原则: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中去。

4、讲评的方式要高效。学情抓不住,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做到评前认真阅卷,具体分析,评中归类,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助”的办法,让学生讲方法,析错误,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四、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本”为本,注重延伸拓展。

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差。特别是文言文,很多学生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跟课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

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的和谐统一。

语文组

5.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篇五

复习策略

一、目标与过程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二、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四、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五、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各类题型具体复习方法

一、写作:重感悟分析;轻模板套作

1、针对大作文部分:

自“高考语文写作之阵痛”以来,作文命题思路及阅卷标准的变革一直为考生所关注。分析近几年高考及北京模考卷可知,如今的高考写作越发重视考生对于某一具体问题、具体现象的分析;或对于某一具体事物、人物的感悟描摹。换言之,高考作文在逐渐回归写作之根本、文章之灵魂――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曾经一度,学生在作文复习方面,更加注重所谓写作模板和写作语言;而如今,如欲在高考写作方面摘得桂冠,须从根本能力出发进行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如考生以议论见长,则需着力提取材料所述问题及态度,并以此为根基结合社会现实和丰富范例就条件、原因、解决方案及结果等依据逻辑逐层展开进行分析、反思。如考生以记叙抒情见长,则需着力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事件、事物等,自情出发、以情动人。唯此,方能遵循写作之规律,万变不离其宗。

2、针对微写作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做到层层破题,同时需要把握住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特点,做到形神具备,切莫陷入仅揪其模式而忽略其内在内容的怪圈。

二、阅读:

1、针对长阅读部分:

长阅读为15年高考新增题型,篇幅长、考查信息细、所涉题型广。考生在学习具体方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该题目之命制目的何在。很多考生未经思考,盲目按照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答题,消耗掉大量时间,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试卷。值得注意的是,在长阅读出现之前,文学作品阅读作为传统阅读题型自古有之,其主要考查学生精读、细读能力。那么,长阅读作为新增题型,势必要与文学作品阅读所考查之项目有所区分。经分析可知,该模块重在考查学生泛读、速度能力。明确这一考查方向,学生即可知,在该模块中应当遵顼“由题带文、速度为先、逻辑为重”的思路,训练精准定位、迅速搜索信息的能力,方为良策。

2、针对文学作品阅读部分:

如前所述,与长阅读不同,文学作品阅读重在考查精读、细读与文学分析及感悟能力。基于此,考生需要重点训练把握文章脉络、分析文章各层次中心的能力,同时需要区分不同题型按照答题方法完成题目。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可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的题型包括:词句解释题、词句赏析题、概括归纳题和发散延伸题。其中每类题型着重考查不同范畴的能力,词句解释题重在结合上下文及文章主旨挖掘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赏析题重在从“结构、手法、内容、中心”几个角度分析词句妙处。而概括归纳题考查学生拆解题干和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全文概括题,是近几年的热门题型,且往往为6分大分题,需要考生着力关注。延伸发散题学生则需抓住“文本、中心、生活”三个立足点进行题目分析。

3、针对诗词鉴赏部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把握诗词情感,所谓“诗言志”。要知道,诗词鉴赏的核心即在于由情感反推其所选写作手法所用语言之妙处。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往往本末倒置,片面地套用所谓题型及解题方法,只答其表,未解其理、南辕北辙,需要特别关注。

4、针对文言文部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语法、语感、技巧”三个维度,其中以语法、语感为先,解题技巧仅仅起到辅助作用。部分考生本末倒置,期待“只看题目不读文章”的解题方法,我们说,技巧只能做到解决特殊事件,而真正需要做的还是从基础语法出发,通过“点对点”解读文本,训练文言语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语言基础:

6.高三语文备考复习方法 篇六

作文的分值是60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胜败。这一点尽管老师在考题的时候一再强调,可是我是直到进入高考语文考场之后才深刻的体会,当然活生生的例子就坐在你的现象,就因为一篇高考作文花8个月时间有点长,所以我差点放弃这次高考,之后的语文考试,我就抱着考不好就复读的心情去考的,而且因为作文的失误,我想名牌高校我的同学之中也不少,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作文,不光高考语文的成绩,而且在高考考试顺序上,语文是首科,所以会影响各科成绩的发挥,也会影响到整个高考的成绩,说得严重点就会影响到同学们前途命运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作文抓好。

7.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的切入点 篇七

二轮复习是一个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 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过程。它应有两个特点:一是“理”, 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 即融会贯通, 弄清思路,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目前在二轮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在复习中缺乏应有的目标和方向, 重教辅资料轻教材, 倾向于搞题海战术, 采取广种薄收、撒大网捕鱼的方法, 通过增加练习量来寻求心中的踏实, 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甚至不乏同一个题目要学生做了再做的现象。这样教学, 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都在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导致复习课效率低, 学生收获小, 身心俱疲, 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复习课不应仅仅上成一节练习与讲评课, 它应该是一门教程。教师在复习课中, 对知识的梳理还是要“讲”的, 不能仅以考代教。但教师的“讲”要受到限制, 要有针对性, 即要“精讲”。教师要在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 围绕复习内容中的主干知识, 提炼归纳, 总结阐释, 拓展联系;要精讲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漏点;要讲方法, 讲规律, 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思维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要着眼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要着力于引导, 变“死学”为“活学”;要着重于疏导, 变“难学”为“易学”;要着手于指导, 变“学会”为“会学”。

二、提高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几个切入点

(一) 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近年高考试卷, 关注命题趋势

我们要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 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 对照生物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逐条复习, 以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 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课标、课本, 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 而能力要求不一定要遵循课本内涉及到的层次, 可以大大超越课本。也就是说, 我们在平时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 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教育点 (爱国主义、科学史) ;应用点 (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 ;结合点 (各章节的结合、跨学科的结合) 。根据课本抓知识的归纳小结, 抓知识点间的联系, 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 强化知识的重点。反对死记硬背, 提高复习的实效。

高考试卷会折射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并以不同的情景呈现出来。所以, 在试卷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是形成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案、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保证。在二轮复习时,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注意做好四件事情: (1) 对照教材研究寻找试题原型; (2) 研究近年试题找出共性和变化; (3) 研究近年试题寻找命题趋势; (4) 从不同模式的试题中归纳出命题模式。尽可能运用生物教学或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 选取大学普通生物学、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素材, 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 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 在大学与中学的知识交叉点上找到命题的突破口。因为这些交叉点就是复习中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同时, 必须研究吃透《考试说明》, 研究《考试说明》中知识的要求是怎么定位的、考题是如何体现的。把《考试说明》、高考题与教材进行对比研究, 我们就能准确把握高考走向。明确“如何考”, 就会抓纲抓本;明确“考什么”, 就会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 就会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 就会对高考如何考有一定的了解。

(二) 发挥团队力量, 提高课堂效率

二轮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 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第二, 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思路、规律与技巧;第三,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 提高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要求层次上是逐步提高的。回顾我们平时复习效益不高的原因, 主要是把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在第一层次的要求上, 很少涉及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有些即使想到, 也往往由于方法不当、选题不佳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效益。所以, 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必须发挥高三备课组团队力量, 分工合作订计划、定专题、编试卷、促反思, 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互相学习。

生物高考试题量少, 选择题6题、非选择题只有3题。目前一道非选择题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 大多涉及多个知识点。因而, 在复习时, 我们要注意挖掘一些辐射作用强的知识点, 以点连成线, 以线形成面, 建立知识网络, 找到学科内综合点、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面对烦琐复杂的知识点, 学生难以独自建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思维方法引路, 提升学习能力

二轮复习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阶段, 一定要把握机会。教师要针对各类知识特点, 利用分析、推理、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 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练、放大、升华、迁移进行复习。提倡用科学思维引领成绩, 用科学思维理解题目, 利用题目的信息去处理问题, 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但是, 这段时间确实考试、练习比较多, 所以还是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读题”上, 也就是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 通过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时, 弄清所给问题中的问题情境、产生原因与条件, 因为这是解决生物问题的钥匙。下面介绍几种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的方法。

1.提高分析能力的常用方法

(1) 逐步接近法: (1) 把一个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 从而使问题缩小, 思考起来比较集中, 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 (2) 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 通过其中逻辑关系, 找到需要的答案。

这是一种借助于逻辑思维的方法。因为所有的逻辑思考都是有步骤的连续思考。所以有意识地划分步骤, 有条理地进行思维, 一步步向结论逼近, 使其研究范围得到限定, 问题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从而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例1911年, 科学家劳斯为研究一种鸡的肉瘤 (生长在结缔组织中的癌) 作了下面的实验:他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 用一种特别的“筛子”过滤, 这种过滤装置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然后把滤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他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 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是什么导致鸡产生了肉瘤呢?当时劳斯就想:可能有一种比细菌这类原核生物更简单更微小的生物通过那种“筛子”。于是,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独特的观点。

根据以上内容, 你推测劳斯当时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这个观点为以后细胞癌变的哪一种致癌因子研究提供了证据。

上述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 再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 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 说明液体内有致癌的东西, 这样就可以把思考范围先缩小到鸡肉瘤组织提取的液体中;再把这种东西用一种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的特别“筛子”过滤, 并且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中思考, 就很容易推测可能是病毒;然后再用病毒做实验材料来得到证实。所以, 逐步接近法是一种将问题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思维技巧, 即通过某些简化的推论或者直接抛开无关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 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2) 图表解析法。图表解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借助图表使问题变得明朗化、具体化、形象化, 将大大推动和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一对夫妇, 男性为色盲患者, 女性表现为正常, 生了一个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病的女儿, 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多大?

根据题目要求, 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P患=P白化+P色盲-P白化×P色盲。这是一个数学集合问题。解这类题目只要绘出图解 (如图1) , 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题目抽象的内在联系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来, 非常有利于分析和思考。

(3) 系列连环法。系列连环法是一种将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性、各个因素、不同方案按一定规则或内在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可按时间或空间的序列联系在一起 (如按照生化反应的程序, 把生物体内尿素循环中涉及的不同的中间化学物质联系起来, 来考虑各种基因、酶及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 ;也可按其他某种关系联系 (如按照空间关系, 说明细胞的内膜系统中胞外酶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的关系) 。联系时常采用箭头、图表或树形图解及其他方式, 使其系统、全面、连环起来, 便于人们去追踪、考察、说明所有已知的、看起来有可能的办法或答案。

(4) 重新表述法。重新表述法就是在解题时, 以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将问题或中间结论加以重新描述, 使自己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结论就容易得到。

(5) 充分列举法。充分列举法就是在寻求答案时, 简明而无遗漏地列举出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各种情况、各种组合或安排等, 加以考虑, 判断出最佳方案, 或达到充分的水平。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包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条途径, 如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比较、各种实验方法的比较, 等等。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 然后导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 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如我们可以把分散在不同章节里的有关染色体内容归纳成系统综合复习:染色体从组合上分有染色体组、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从关系上分有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从性质上分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从活动上分有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变异上分有数量变异、结构变异;从成分上分有DNA、蛋白质;从数量上分有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从间期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变、从第一次分裂末期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少一半、第二次分裂后期又不变、第二次分裂末期再减少一半。这样就可以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类连成网络结构了。

(四) 突出主干知识, 理解回归教材

在复习中,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 是高考命题的最直接蓝本, 生物试题的知识落点肯定在教材上。要抓紧课本, 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是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 我们要抓住课本的主干知识点, 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 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纵向着重在“理解”, 横向着重是“渗透”。理解应有层次、有序, 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 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 使知识系统化,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 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和强化。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如遗传知识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之一, 其基本规律及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 (1) 测交、基因型、表现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根据亲 (子) 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推子 (亲) 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 (3) 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产生特殊配子的概率; (4)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5) 与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变异等知识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其中遗传系谱图是考查获取知识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常见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另外还有减数分裂、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等知识, 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 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 抓住主干, 突出重点, 进行联系性复习。如遗传系谱分析题方面, 我们复习时就可以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 显性或隐性性状遗传的判定; (2) 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3) 亲 (子) 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的确定; (4) 遗传病发生概率的分析及预测。

(五) 讲究解题技巧, 严格答题规范

历来理综考试时间紧、题量大, 再加上生物学试题隐含信息多, 题干常常咬文嚼字。因此, 复习时应该重视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 (1) 学会找到所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切合点; (2) 学会辨别试题指向; (3) 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 找出隐含条件, 用全已知条件; (4) 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所给的所有信息。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教学生快速判断遗传病的基因位点 (特例除外) 及显、隐性的方法。

首先看是否代代相传, 如代代相传, 则是显性, 否则是隐性。因为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代代相传。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有隔代遗传现象, 一般双亲无病, 后代有病。

如果是显性遗传病, 而且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 应该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即男女患病的机会不等。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Y上, 则患者都是男性。有男性患病连续遗传现象。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X上:假如女性是X显性患者, 则子女1/2是患者;如男性是X显性患者, 则其后代女儿都生病, 儿子都正常;如果没有上述现象, 则可以判定常染色体显性。

如果代与代之间疾病不连续, 则是隐性。如发生在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则男性多于女性, 而且有交叉遗传 (男传女, 女传男) 现象。如果患病没有性别差异现象, 男女发病概率均等, 则是常染色体隐性。

另外, 二轮复习还应狠抓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 突出包括“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完整的解题训练。

1.明确题目的基本结构

像问答题, 通常情况下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 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 中心项则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 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其内在关系是: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 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 中心项决定求答项。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 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 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 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2.细心审题

能否审好题, 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 学生审题应做到“三读”, 具体包括: (1) 泛读, 指明确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 (2) 细读, 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 (3) 精读, 就是深入思考, 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 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 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 搜索出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 如果是简单的题目, 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 而复杂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几个知识点, 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此外, 还要注意四个方面。 (1) 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 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 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2) 根据提示项及设计、概述、说明、简析等说明性文字, 确定好题目类型, 明确命题人要求所答的内容, 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3) 根据要求, 挖掘题意, 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 (4) 明确“一个前提”, 把握“两个原则”: (1) 明确“一个前提”, 即“读懂读透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 ”, 必须明确其中的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 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 把握“两个原则”, 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原则及“立足材料, 联系课本”原则。

3.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

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为:“一看”, 看有几个设问;“二找”, 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 (或项目) 和限制条件;“三答”, 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1) 初拟腹稿。根据题目要求, 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 不必详列, 自己明了即可。

(2) 规范准确, 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 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以求层次清楚, 使人一目了然。在文字及编写要求方面:字迹要清晰、工整、避免涂抹, 格式要规范、详略得当。

4.过好反思关

过好反思关, 即要求学生通过做题, 反思知识点, 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 力求发现更简洁、更合理的解题途径。

上述“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的完整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 减少解题的失误, 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六) 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突出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类试题是生物高考的“重头戏”, 因此, 二轮复习应重视实验设计类试题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给学生分析该类试题的方法是以下四点。

1.搞清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解题程序

对于实验设计类试题, 我们可用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第31题为例进行说明。

(1) 对于题意的要求:是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2011年理综第31题是通过研究者探究某物质 (X) 作用的实验设计, 要求分析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及采用3H-TdR实验材料的原因。

(2)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原理, 即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从该题的分析看, 其实验目的是探究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的影响。用到的原料之一是3H—TdR, 实验原理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对细胞增殖 (DNA合成) 影响。

2.确定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思路, 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 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测, 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 确定实验思路。该题的实验思路是:根据甲、乙两组CRD变化来预测, 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有抑制作用。

3.设计实验步骤

如果题目要求是实验设计题, 那么要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并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同时, 还要注意两点。 (1) 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 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2) 要控制变量, 对无关变量, 在设置对照组时, 要排除它对实验的干扰, 用来抵消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做到: (1) 分组, 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 有的实验只分2组, 有的实验要分3组及以上, 各组材料要相同, 如观察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类实验中, 每组要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一定量 (如10、20、30粒) 求平均值 (不要只给每组一粒种子) , 并给每组编号; (2) 其他条件作相同处理, 如在同一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或都恒温或都水浴加热等; (3) 做对照处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改变的是自变量, 这样观察到的因变量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差异才一定是这种自变量引起的, 否则得不出结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及图表的结果, 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处理, 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 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的差异, 因此实验结果的不同, 一定是由唯一的这个条件差异引起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 结论就在题目中;如果是探索性实验, 结论一般要分情况讨论, 结果至少有2种或2种以上的可能。

(七) 精选二轮试题, 强化限时训练

二轮复习最忌讳是两个方面。一忌题海战术、拿来主义。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 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出题, 根据学生易混淆或易错、易疏忽的知识点出题。必要时还要加强题目的变式练习, 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忌难题过多, 起点过高。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型不生, 起点不高, 设问不难, 难度不大。复习中教师要精选试题, 要改变让学生多练习难题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的想法, 也不必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而练习一些难题、偏题。平时练习的难度要中等,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定。可以通过强化限时训练, 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及时检查复习效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 力求提高解题速度。检查自己在限定时间内能否平稳地答完试卷的能力, 检查自己的答题速率和解题能力以及审题、分析题意等各种能力, 检查自己是否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另外, 要提高解题质量, 还要善于归纳总结, 想一想该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属于哪一类, 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等等。经过比较, 就可以以一题抵十题、百题。

(八) 做好成绩分析, 落实查漏补缺

试卷分析和考后纠错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 必须重视。每一次练习考后, 我们都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差错作出深入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地消除复习中疑点、盲点。

1.分析试卷

(1) 考查范围, 统计各模块所占分值。

(2) 统计各知识点及得分率。

(3) 目标达成情况。

(4) 对于主观题, 统计错误答案, 讲评试卷时, 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师生共同分析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加强讲评试卷的有效性,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能力。

2.分析数据

(1) 根据一本上线分, 找出所教班级的一本边缘生, 配合班主任把这一部分人往上推。

(2) 从各试题的得分率情况中, 认清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复习策略和计划。

3.分析学生

下面是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两个层面去寻找漏洞的做法。

以下是学生差错统计表 (供参考) 。

8.高三数学复习备考之我见 篇八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5年全省平均分比2014年仅增加了3.68分,比2013年还低了0.45分,笔者从自己学校的情况来分析,全校理科数学平均分为110分,最高分为142分,140分以上只有1人,130分以上42人,远远低于师生的预期,尤其是大批尖子生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平时笔者学校训练的模拟题难度都高于今年的高考题,但无论多难都有比较多学生可以拿到140分以上,为什么题目比平时训练的容易,但考试结果却不如平时呢?放榜后笔者曾带着疑惑向全班学生了解情况发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对自己不够自信

大部分学生反应拿到高考题后不相信高考题会如此容易,总是怀疑自己审题错误或计算错误,对自己不够自信,因而反复计算,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问,尤其是尖子生更加怀疑试题中是否有陷阱自己没有考虑到,人为地想得过于复杂,耽误了大量时间!笔者所带班级有位数学尖子生居然每个选择、填空题都计算了3遍,导致最后两题尽管会做也因时间不够而没有拿到高分,最终数学高考成绩只有129分,根本没有考出他应有的水平!

(2)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第17题统计题平均分居然只有5,96分,比前2年平均分低了近3分,创近年来统计题得分新低!笔者通过学生了解到造成如此局面居然是因为此题没有按常规思路出题,没有考查学生熟悉的直方图、分布列、期望等,学生因此无所适从,实际上此题相比往年高考中的概率统计要容易得多,主要考察了三种抽样方式中的系统抽样、样本的均值与方差、样本数据统计等基础知识和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整体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第(I)问要准确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样本数据,第(Ⅱ)(Ⅲ)间则直接准确运用公式计算即可解答,但需注意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应用,部分同学是因为对于数学应用题的理解有困难,概念不清,忘记了系统抽样的规则,从而导致第一问样本抽样错误,因而整题0分,也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运算能力薄弱导致第二问计算错误而丢分,

(3)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不懂得如何变通

今年广东理科数学高考题最大的结构变化是历年总是压轴考察的知识点一一“函数与导数”结合性大题放在了第19题的位置,而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成为压轴题,顺序的改变让学生很不适应,作为大题的第四道题,平均分只有3,37分,这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此题主要考查导数与函数单调性、零点、不等式恒成立、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基础知识,属于中高档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第(I)间要准确求出f(x)的导数,第(Ⅱ)间首先要说明(o,a)内有零点再结合函数在(一∞,+∞)单调性就易证其结(Ⅱ)间本应该不成问题的,通过笔者了解,导致此题得分如此低的原因并不是此题难度非常大,学生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该知识点都是以压轴题形式出现,综合性较强,学生已经对“函数与导数”形成恐惧心理,习惯性的出现思维障碍,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肯定不会,主动放弃了此题而导致此题得分教低,

(4)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不强,解析几何处理能力薄弱

广东理科数学高考题第20题解析几何题在历年高考中得分都是比较低的,但今年平均分仅3.21分,是近三年得分最低的一年,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普通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轨迹方程、直线斜率等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要求,属于中高档题,本题(I)、(Ⅱ)间相对简单,尤其第(I)问的2分完全属于送分题,但第(Ⅱ)间需注意取值范围(5/3

从2016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省将统一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作为广东省最后一年自主命题的数学高考试题,我们无需再去评论它的是与非!但我们却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为我们以后的高三备考敲响警钟!笔者针对以上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备考意见,希望能引起广大一线师生的共鸣!

(1)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应试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的美在于没有教育的痕迹,对于学生应试心理的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无形的渗透,教师可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建立对数学的自信,

(2)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实际应用背景,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背景是以生活为原型的,而学生平时已经习惯了纯数学问题的解决,一旦加上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就无法从一堆的文字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时就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教学中教会学生的不能仅仅是解题的方法,而应该同时注重某些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背景,不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3)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对于高三整整一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学生大部分时问都在解题,由于大量反复的训练,学生很容易对某类题型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模式,一旦试题稍有变化,学生就非常不适应,因此复习备考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一些程序化的解题方法与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应用变式教学,鼓励学生多去尝试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4)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性特征,可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比知识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抽象概括性,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9.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周中 篇九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2013-2014学新高三入学测试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实验分析呈现知识,坐标图、结构图的考查体现了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试题难易适中,比会考难度略大,与高考相比,综合性降低了一些,符合新高三入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试卷涉及了必修

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考查的比较全面,比例适中。我校学生审题缺乏仔细,将有些知识点混淆,答题不严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成绩与很多兄弟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校及格率19.15%(房山区39.74%),平均分73.28(房山区83.18),优秀率数据丢失不显示。

建议:选择题7、11、13、14等题涉及的面较广,个别试题(22题)不严谨。生物变异涉及的知识少。

教学亮点:

1、与生活密切相联系针对本届学生的基础较弱和认知情况,我制定了暑期上课的复习计划。三本书平均每周复习一本,但还是没有复习完。课上,我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即学以致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找规律,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光合作用过程用“一、二、三、四”概括,即一个场所—叶绿体,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三种能量: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四种物质变化:水光洁解、ATP-形成、CO2固定、CO2还原。

3、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生活现象的呈现、实验分析、识图作答等都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通过对实验和生活现象的分析、结构图的分析,推出结论。

4、谐音记忆法。是巧记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还不容易忘记。提高了识记的效率。

5、注重练习,咬文嚼字。读懂题是解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很粗心,一看似曾相识不加思索就下笔写,造Љ题错误。因此,训练学生读题时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6、强调和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存在知识误区,要给学生格外强调。如跨越生物膜层数与细胞膜层数,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把酵母菌当做原核生物,将无氧视作种子、果蔬贮存的最佳点,误认为线粒体产生的ATP远多于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就避免了很多错误的出现。

弱项跟进措施:

1、规范审题—抓关键词

2、进行纠错演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编制或精选习题,强化学生对错误知识的纠正和正确知识的理解。

3、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高三生物复习方案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基本复习思路:二轮复习法

一轮复习目的:解读考试说明,以教材为本整合知识点,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

一轮复习时间:暑假两周至2014年4月。必修

一、必修2、3,选修三和选修一的部分内容。

1.加强研究,瞄准高考改革的方向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新课标、教材、高考考试说明,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考核的方向。

2.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打牢基础,适当拓展。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课本中双基AB层次达到90%,我们把这些基础知识打扎实,就能很好的解决中低档题。因此,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全部讲到、讲透,不能有任何遗漏,包括三册书的小字阅读材料和旁栏。三册书的选学内容,如果与必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求了解,尤其是了解与必修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重点突出复习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在第一轮复习中只是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对三册书上有关联的知识点作适当的联系,不求快求深。通过一轮复习不仅要学生知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复习是我们还要将课本基础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浅层次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选取质量好的试题,边复习边检测,以加强巩固。

3.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指导学生归类和区分相近的核心概念。如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等;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结构、功能、生理过程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4.加强实验的复习

强化课本中探究经典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基础知识,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打好基础。在2013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中,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及简要说明、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的题目所占比例增大,说明实验在生物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验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5.注重学以致用

生物科学既是实验性科学,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测试强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察解决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所以生物后期复习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高初中生物相近内容的衔接。复习中把初中内容和高中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全面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7.复习中应注意生物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自己包括生物绘图在内的书面表达能力。将高三选修三和选修一的知识融入到一轮复习之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8.重视评讲,提升应试能力

重点是抓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内部语言传递”过程中的过分跳跃。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把握,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学会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

讲评试卷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共同问题和得分率较低的问题要逐题展开讲解,并配之以适当的练习矫正和巩固,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的错误得到迅速纠正。同时向讲评试卷要效率,对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归类分析,引申出其它的命题形式,注意学生发展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挂,多题归类。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试卷,要求学生逐题分析每道题考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用什么方法解题效果较好,还可以怎么观察。找出失分点和失分原因,明确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自我补救措施。

(二)二轮复习:紧扣基础,专项训练;整合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强化方法、提升能力。二轮复习时间:2014.4—5月。

第二轮复习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自主建立起知识体系。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按照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整理成表格等形式。二是,利用绘概念图的方法,将有关内容全部按照它们的逻辑性联系在一起。三是,通过提出与之有关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二轮复习过程中,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二是,进行实验专题训练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三是,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验设计训练,在做中学,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几乎都是通过分析,然后选择应用哪一种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试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题的能力。本轮复习,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自己组题,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汇总到一起,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共同组成一份题。使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能力等有一个明显提升。

高考前一周:考前复习,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精讲串讲,提高应试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0.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 篇十

(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中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智利的轮廓像“长剑”。通过阅读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11.高三复习备考发言稿 篇十一

高考是高三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从整体上构思复习备考策略,开展好复习备考,这无疑都需要高三历史教师认真思和落实。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规律。

课程标准和考纲是高考命题依据,要提高复习效果,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规律,是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高三历史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确定复习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总结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和所给参考答案的组织特点,总结出各题型答案组织的基本思路和模式。要在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方案和计划,确保高三历史复习的方向和有效性。

二.树立团结一致、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

高三一年,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多,从教案设计到检测试卷的命题、改卷、质量分析等常规教学工作,到具体复习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再到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如何辅导差生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思考,光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因此,团结协作是高三历史备课组开展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高三一年,历史备课组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分解集体备课的任务,遇到问题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加强集体研讨,发挥集体优势。

高三一年的复习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优势。一个人的能力和想法总是有不足之处,高三复习中,要确实加强集体探讨,就复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复习计划和策略的调整等问题深入探讨,形成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高三一年的集体备课,要围绕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质量检测,复习策略的调整等方面展开。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本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及时发现各自的不足,并实现优势互补,互学互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四.落实备考方案,把握复习进度;夯实基础,建立知识框架。

高三前期复习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协调推进,打牢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过程中要整合各个模块知识点的,全面数理基础,对重点知识和常考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后期复习要进行大量模拟练习,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五.落实教学常规,向45分钟要效益,提高课复习效果。

课堂效益是高三历史复习的生命。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要关注重点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析透彻,讲解清楚。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整体知识体系。课堂留给学生思考和归纳的空间。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整合,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每一节课都要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养成几个目标。

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高三历史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史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要教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复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重要问题点拨、引导,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错题、总结规律和常用答题术语等。只有学生自己真正领悟了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七.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训练和检测,及时反馈。

高三复习检测试卷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精益求精,组织筛选经典题目,选择对复习内容具有巩固作用的习题,争取做到题体有价值,题题有启示。每一次检测都要认真批改,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在讲评试卷时进行反馈和提醒,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进步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教师也要在检测中反思积极的教学,思考前一阶段复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调整复习方法等问题,为下一阶段复习指明方向。

八.加强学生的分层辅导。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辅导,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高三的辅导不能局限在学科上,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九.总结应试策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不牢,史实不清,知识散乱不成体系;二是答题不规范,思维混乱,缺应试题技巧。因此,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高考历史各题型的答题思路,对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具有重大意义。高三历史教师要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技巧逐步介绍给学生,并通过专项强化练习,帮助学学生消化、巩固应试技巧和策略,提高历史成绩。

十.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

通过外出学习教研、上网收集信息,对名校月考试卷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和各方面信息,准确把握2015年历史考查的方向,有效地指导2015届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尤其是复习后期高考信息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迎七一颂党恩下一篇:关于硝酸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