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2024-11-23

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精选11篇)

1.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篇一

新时期关于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

馆陶芦里实习分队

一、前言

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其后,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又发布了《关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通知》。另外,省教育厅还发布通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严禁开除学生。在通知中,省教育厅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但严禁开除学生,而且严禁诱导学生转学、退学。”有个别学校打起“擦边球”,想方设法诱导学生转学、退学。省教育厅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此种做法也属于违规。同时,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还联合发出《关于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中小学收费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农村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并且给出了实行保障机制改革的中小学课本费最高限价。这些都是在保证河北广大的农村地区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用最少的费用上完义务教育阶段,减少因为费用和学校的问题而辍学的学生。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小组在馆陶芦里中学实习的四个月里还是遇到了很多辍学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询问了其他实习点,尤其是乡村中学实习点的情况,发现这种辍学现象并不是只在芦里中学存在,其他点,特别是乡村中学都存在很多这样的状况。经过小组开会讨论研究之后,我们决定对其进行一次调查,课题定为《新时期关于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的方法和结果

调查主要围绕在国家免除学杂费,省里限定收费标准以及严格禁止中小学开除学生的新条件下,为何在农村中学中还会存在如此多的辍学现象展开的。

我们到学校的档案室了解到,现在八年级共两个班,去年刚升初中时每个班人数69人。但是到我们实习队伍刚到学校时,一班人数是46,二班是44,八年级辍学率为34.8%。这个比例给我们的震撼确实太大了。在我们实习期间有一部分学习中途学着就不来学校了,后来我们通过她们同村的同学了解到,这一部分人有些已经外出打工,有一部分在家了帮忙务农,还有一些天天在社会上当无业游民。

为此,首先我们在赶集时走访了一些村民,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家庭支持自己孩子读书,大部分村民认为学习没有出路,还不如早点踏上社会,帮助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一部分对自己的孩子读不读书持无所谓态度。其次,与实习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一些情况。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交谈了解到,主要是由于农村比较穷,各方面条件跟不上,加上现在所听到的大学生找不到工

作,所以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读书与否无所谓,如果不上,他们觉得还更好,可以帮忙家里。同时,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选择初中毕业后踏上社会,外出打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想继续深造,考大学。

三、原因分析

导致农村部分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厌学、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辍学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是由于厌学原因而中途辍学。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教育机制问题。应试化教育是把升学率作为判断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目前,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校和教师千方百计地提高升学率,使孩子不堪重负,把上学视

为“受罪”,造成了学生厌学;二是学生自身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较差,不能象其他同学一样轻松地学习,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够抵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自动放弃了学习。

(2)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中我们听到这样一首歌谣,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特别是农村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的盛行:“读书苦,读书累,骑上洋车(自行车)磨破带,考上大学不分配,不如乘早做买卖。”

造成社会上这种思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导致学生就业无路,致富无门。初中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与农村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统一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和能力,学生文化程度高低与生产经营效益高低并不成正比,学生所学内容在毕业后根本用不上,其结果是出了校门,致富无门,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家长投资教育的积极性。相反,一些早离开学校的辍学生,由于学到一技之长,例如铝合金门窗的制作等,或者外出打工,都能挣钱回家,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读书无用论。同时,现在漫天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消息,搞得家长们人心惶惶,更觉得自己的孩子读书无用,早点踏入社会,还能挣点钱养家糊口。

(3)家贫孩子多,负担沉重,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又一大主要原因

当前在农村,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收费政策,农村孩子的上学费用大大减轻。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名住校初中生,一年的食宿、生活费大约需要800元左右,在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有些家庭思想观念落后,存在一定数量的超生现象,他们孩子较多,夫妻均务农,加上计划外生育罚款,教育所需成本增加,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选择辍学。

(4)撤并乡镇、撤并村组给学生上学带来诸多不便,使学生望路生畏

撤并乡镇、撤并村组后农村中小学校也随之撤并,相对集中,上学路远,给学生带来极大不便。学生住校要增加家庭支出,最远的村距离乡镇所在地有20多公里,使一些学生不堪路途的遥远,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不愿这样来回奔波而选择辍学,此类情况在农村不少地方普遍存在。

总的来说,中学生辍学情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这一情况得到根本扭转。

四、对策研究

(1)依法控制辍学。把“保学控辍”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主动送子女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2)行政控制辍学。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保学控辍”、提高全民素质的责任落实到政府、学校和家庭;

(3)安全控制辍学。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寄宿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住宿条件,确保学生不因学校办学条件差和安全无保障而辍学;

(4)扶贫控制辍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有效的助学机制,保证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5)质量控制辍学。端正办学思想,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6)情感控制辍学。学校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的吸引力,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五、结束语

实际上,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素质教育的对象,不应该只是城市里的青少年,农村孩子同样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当前我国的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其社会文化和经济现状与城市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一位从事中学教材编写的教师所说:“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则更重要。”而以城市为中心的“大一统”的教材和教育理念与当前农村整体经济和文化背景极不匹配,这种离农村孩子现实生活太远的教材,显然无法实现教育内容与地方实际文化层次的对接,他们也就自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且,由于我国现在就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人才选拔。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民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可是,由于教材本身的问题,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就使大量的农村孩子接受知识困难,无法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实现挤进城市的梦想。而且,这些农村孩子毕业后留在乡村,往往是“既不想做农活,也做不了农活”,就算进城务工,城市也多是为他们提供简单的重体力活的岗位。显然,如果农村孩子的学习难以达到升学的目的,而所学知识也很难运用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他们也就只能选择辍学。

特别是一些农村考生一旦成为“落榜者”,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连找对象、娶媳妇都成问题;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背景下,那些考入大学的农村孩子,一旦无法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境。这些种种现象,其实已经成为当前一些农村家庭和孩子的痛。正因为如此,许多农村家庭的家长也早早的就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辍学。

我想,在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们的教材内容和教育理念必需注重本土性、实用性、多元性,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社会、自然、文化环境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只有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来吸引农村学生,通过读书实现改变命运。当然,我国在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也必须进行配套改革,来解决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农民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真正形成让农村孩子既想读书又读得起书的社会环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农村家庭和农村孩子才会主动的留在校园之中。

河北师大第八期顶岗实习芦里实习分队:

郑德伟董硕许又天卞鹏霄费伶娜张瑜任俊旺史文韬

二 零 零 九 年 六 月 十 二 日

2.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篇二

一、“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

首先, 我认为, “读书无用论”并不符合农民真实的对文化教育的客观态度。今天的广大农村, 农民都很重视文化知识。随便去问任何一个农民, 没有几个从主观认识上说读书没有用、知识不值钱的, 想让子女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想法, 才是当今绝大多数农民的真实思想和心态。

其次, “读书无用论”直接把农村教育问题的责任, 推到了农民的思想认识这一“表面”原因上, 无形中转移了人们对传统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这一“根本”原因的视线。因此, 我认为, 与其说是“读书无用论”, 还不如说是“读书无望论”促成了农村学生辍学。

二、是“经济所迫”还是“经济所惑”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是, 劳动密集型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类型, 这种经济类型在我国目前得到了快速发展, 它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工种。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给农村青少年 (包括没有读完初中的) 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 不少初中生正是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才纷纷主动弃学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的。另外, 在家长看来, 如今只要孩子辍学后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 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 他们对子女辍学的反对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而是具有更高的容忍度。所以, 我认为, 经济所迫年代早已过去, 现如今的孩子不想读书而导致辍学, 绝不是教育费用投资高承担不起的原因, 而是为当前经济模式诱惑所致。

三、社会环境对青春期孩子的诱惑

首先, 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尤其是外出打工, 它满足了农村青少年的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一方面, 打工使辍学学生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束缚, 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满足自己特定的消费需要, 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另一方面, 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 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成人的角色, 例如, 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此外, 以打工锻炼为辍学理由, 不少父母也持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青少年对长辈具有反抗和叛逆心理, 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 他们的群体归属感特别强。所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自愿性辍学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成群结队”的。

四、农村孩子厌恶学习谁之过

首先, 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单一, 容易使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 使得农村中学中的教师专业结构单一,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施行的相应条件。

再次, 城市取向的教材内容和课程难度偏大以及实用性不强, 这也是导致农村初中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

3.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篇三

一、研究的目的教育是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可是近年来,农村初中生辍学学生越来越来多,小小的年纪加入了打工的行列,新的“半文盲”在出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得不到巩固,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络得不到落实,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知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从以上可以看出孩子辍学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寻找一套适合我市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控制措施,走出这样一个反弹“低谷”,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在实际意义上来帮助这些辍学的孩子,使这些孩子能够回归课堂。

三、研究的内容

辍学的原因:1来自家庭 家庭困难(子女多,无力供读)

单亲或留守子女,家长不负责

2来自社会读书无用(打工赚钱)网吧3学习困难底子差生活乏味(学校)控制策略1家庭创造育人环境

2政府让网吧远离青少年

3学校进行家访

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改变评价学生体制

四、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法,座谈法,实验法

研究对象:选09级初二为实验班级。

五、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

2009、12-----2010、2 完成课题的前测。

2010、3------2010、6 完成课题的论证、制定实验方案、教师采取教学方法进行试验。

2009、7------2009、11 总结一年的实验情况,修订实验方案,得出防辍、控辍的最优化策略。

六、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来的研究调查和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辍、控辍的最优化策略。

首先,我们看一下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生活所迫,很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隔代抚养是不少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年轻的父母们只有尽可能地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些磨合亲子关系的机会,才能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希望社会和学校给予一些物质上的资助。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孩子们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其次,是政府方面的原因。现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很多,尤其是以网吧不文明经营为主。由于网吧不限制未成年人出入,致使很多孩子不分昼夜的在网吧玩游戏、上网、聊天,最终荒废了学业。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倡网吧文明经营。

最后,来自学校。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家访,进一步的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以便获得最新的信息。学校平时还应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还有学校要改变评价学生体制,让学生重拾自信。

七、研究的反思

4.刘德武农村中学生辍学根源初探 篇四

南站镇二中李振海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个别学校的辍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初中生辍学现象为何如此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家庭原因

(一)、父母缺少对孩子的耐心教育

多数家长都忙于打工挣钱、发家致富,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寥寥无几。多数家庭都是母亲在家,父亲外出;还有部分家庭父母双方均不在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更有甚者孩子吃住在校,星期日,一人在家做饭吃。每次开家长会,到会这不到一半。好多家长甩一句“孩子交给您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没事,就万事大吉了。”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包庇袒护,撒谎欺骗老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不是耐心劝导帮孩子克服,而是苦苦哀求孩子:“孩子,你这么小,不上学了干啥去?你只要上学,要啥给啥,你混也得混到毕业。”领了家长圣旨的孩子,他不捣乱谁捣乱?他不逃学谁逃学?他不辍学谁辍学?

(二)家庭贫困

一部分学生家庭贫困,成绩又不好,父母认为反正上不好,即使考上学也不分配,不如不上,花那冤枉钱干啥?于是主动让孩子退学,外出打工挣钱。

二、学校原因

(一)、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简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学生极感兴趣的劳技课、音乐课、美术课等缺少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即使有专业

教师,校方对这几科也不重视,因为中考时不考,认为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致使一部分学生辍学。

(二)、现在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却做得扎扎实实。老师们只注重尖子生和中等生,而忽略后进生的发展,怕后进生影响成绩,考试前做工作,不让他们参加考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现在孩子的需要,他们对学习无丝毫兴趣,于是便产生了厌学情绪,身在教室心在外,教师讲课他们象听天书一样,坐在教室里如同蹲监狱,加之网络游戏又那么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选择辍学,去追求他们心目中的自由生活。

(三)、由于实施“普九”,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不用留级,没有了学习压力与目标,他们会自觉的学习吗?今年升入我校的初一学生中有几名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双差”班主任老师想方设法地把他们送进初中,更有甚者,小学毕业后直接混入了高中,不辍学才怪呢。

(四)学校不重法制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做事不考虑后果,不知道自己应付的责任。据报载:一位少年杀人犯问警官:“阿姨,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一句话道出了他的法盲本质。有的学校虽然也开设了法制课,但只是应付检查走形式而已,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好奇心强,逆反心理严重,老师越不让做的他越做,以身试法,法制教育对他们没起到丝毫作用。加之独生子女多,父母娇生惯养,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以为然,致使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困难。

三、社会原因

(一)考试制度决定了学生只有成绩优秀才会被社会认可,教师的工作业绩也都是从学生的成绩中体现出来的,上级部门考评学校也主要以学生的升学

率为依据。因此,成绩优秀的学生人见人爱,而差生被冷落到了一遍,他们生活在一个“以分论英雄”的圈子里。无怪乎他们高喊:“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他们没有了分也就没有了一切,成绩不好,家长训斥、老师批评、同学看不起,于是他们便想在别的方面展现自己:吸烟、喝酒、上网、打架、早恋„„因此走上辍学之路。

(二)社会风气让孩子过早成熟,受“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弃学从商,走上打工挣钱之路。

(三)社会治安秩序不好,一些社会青年抢劫学生财物,致使有的学生不敢去上学,有的学生则与“狼”共舞,从此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一些黑心的网吧老板为了挣钱,丧失道德,明目张胆的让未成年学生进入网吧,有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不敢给家长要钱,便去偷取别人的钱财;有的受港台影视影响,仿效“古惑仔”拉帮结派、持刀斗殴,一旦老师发现,他们便辍学回家。

5.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一、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小学生辍学原因,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以促进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调查对象:望重学校不同年级的5个班级的学生每班9人,学生家长15人,共计60人。

三、调查方式:

1、家访座谈式

2、下发调查表

四、调查成果:

根据调查,近两年共有2个人失学,田承林和李世龙。2个失学儿童的平均年龄约为11岁。对其失学儿童原因概括了一下,粗略地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家庭贫困

田承林,峄城区人,随父母在望重学校就读,辍学年龄11岁,因家庭贫困从我五年级辍学。其家长也想让孩子上学,可是家庭年收入低,又有三个孩子,小弟弟还小,父母要为家庭打工补给生活,无人照看小孩,田承林多次在家看孩子,经常迟到早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后因家庭贫困原因,辍学在家。为了全家都生活,照顾小孩,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该生最终辍学。

(二)家庭不和谐

根据调查,家长,孩子们对李世龙的辍学原因总结如下:

1、父母离异,父亲对他照顾不多,两人很少交流。

2、该生跟其父不再一起住,时间长了,性格孤僻。

3、其父有找一对象,对该生态度不好。不问其学习的事情,上

不上学都无关紧要。

(三)厌学,上网

1、该生受家庭的影响,学习一直不好,时间长了

厌烦了学习。

2、自身心理不太阳光,性格孤僻,慢慢养成了逃

学的恶习。

3、网吧业让该生坠入了厌学,逃学的困境。

五、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问题:

1、家庭教育不够,家长教育学生的观念有待提高。社会不良风气,网吧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孩子缺少心理沟通。

(二)措施:

1、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这两年我镇组织各校开设家长学校,加大了家校的密切联系。

2、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清理违规娱乐场所。

3、对学生加强教育,经常和学生谈心。

六、一点建议

要想保证农村儿童教育正常开展,还必须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度投资教育,建立学生辍学救助制度,确保我镇适龄学生都能在校就读。以上是对我校儿童辍学的调查报告和由此得出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失学儿童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失学儿童问题,伸出一双手,献出一份爱,让更多的孩子重新回到学

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彻底从精神上脱贫。

6.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篇六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中心学校滕兴宗

在实现“普九”以后,如何有效的控制初中学生辍学,巩固“两基”成果已成为摆在所有农村初级中学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关系到能不能巩固“两基”成果,能不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学生辍学的原因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活动时间最多的地方,正常上学时间内,学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一生之中最大的地方之一,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是否辍学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辍学生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不良后果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质量因素

通过走访调查,初中阶段学生辍学最多的二年级,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厌学。而造成学生厌学的表象原因是课程量增加、课程难度增加导致学生学不懂,最后导致其厌学而辍学。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这一问题的内核在于:从小学起,部分学生并未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并未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过去,这部分学生是应该留级继续学习的,但是现在学校要完成规定的“按时毕业率”,不允许学生留级也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各个学校为使小学毕业率达标,不惜编制7—8套复习题发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又从中抽取试题编制毕业考试试卷。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的学生毕业考试时确实都能考出良好的成绩使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教育主管部门满意、政府满意。但部分学生小学毕业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达到三、四年级的标准水平。在经过一个暑假的时间后便遗忘了大半。这样的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如何能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呢?于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困惑,现在的初中教育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明明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为什么一到初中后学习成绩就下降?为什么考试老是不及格?通过实践,刚进入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利用小学毕业考试的原试卷对他们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成绩要比毕业考试的成绩人均下降30—50分,其中最高的下降100分以上,而数学科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语文科。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数学成绩达80—95,而再次进行测试时只能达到20分左右。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一学习的时候,开始还感到新鲜,尚能耐着性子听课。但当发觉老师讲的他们全都听不懂的时候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来到学校,上课听不懂就极不耐烦(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又还得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讲话、不能作其他的事、不能打瞌睡┉┉;不到学校又要被家长责骂,总之他们感到左右为难。有部分理解学生的家长干脆就直接让孩子回家,有部分家长则是对孩子实施打骂,导致学生严重逃学、旷课,最后辍学。说实在的,我从心里怜惜和敬佩这些孩子,要他们年复一年每天七节课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听他们更本就听不懂的课,就是成人都难于做到的,何况是孩子。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摧残和对国家未来的极端不负责任。这是其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

但目前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则是背道而行的。上面我们谈到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在七十年代以前,“留级”是学校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补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国家对学生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作了严格的规定,因此学校是无权让学生留级的,既使学生成绩都是“0”分也只能让其升级随班就读。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不合格?为什么不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不去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实际上导致学生成绩不好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智力发育差异。人的智力发育是不平衡的:有的人聪明一些,有些人反映迟钝一些;有些人对所学的东西过目不忘,有的人则需要反复背诵才能记得住。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虽然同在一个班读书,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这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与教师的素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要不然科举时代就不会出现有人二十多岁皇榜高中,有人终身落魄;高考时就不会出现六百多分的高考状元和一百多分的落榜生并存的现象了。在私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要先学完一科再进行第二科的教学,学得是扎实的(我这里并不是说私塾就比学校好),先生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于天资愚钝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学几年的办法补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而现代教学则是大班形式,使用统一的教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模式,又不能留级。这样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况且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天资愚钝一点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可能等到他们完全学懂以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对于他们是极其不利的。

②学生性格差异。人的性格有一半以上先天的;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群体里面,总是有人好静,有人好动;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并非是通过教育能改变的。因而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有人好学一些,有人贪玩一些;而且学生学习时总是会对某些科目偏重一些,感兴趣一些。最后反映出的结果就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成绩好,天资愚钝又贪玩的成绩差;而那些天资愚钝但又好学的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所花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生多得多,这就得靠“留级”来调节,而学校恰好没有这个权力。在七十年代以前,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学生是跳级、升级、还是留级,既可以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补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又夯实了学生知识的基础。学校一旦失去这种手段,调皮、贪玩的学生会认为反正不学习也要升级、也要读初中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为基础差被强行升级而学习更加困难。

③纪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我个人理解,这本是对某些学校动辄开除学生的做法的限制,并非是不能开除学生。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否则的话,我们的监狱就不需要了,法律也可以不要了。对那些道德品质极其恶劣的、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屡屡旷课逃学的因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以示惩戒。事实上,任何教育都是同惩罚并存的,没有惩罚的教育其效果是难于保证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学校教育在那些道德品质极其恶劣的、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屡屡旷课逃学的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官员把“不得随意开除”“理解为不能开除”。因而学校对上述学生毫无办法,在采取了一切教育方法都不生效以后只能听之任之,学校的任何纪律都因此而变得对学生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作为学校,必须向教师要好的教学质量,因为评职评先都必须有好的成绩,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想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要想得到社会的公认唯一选择就是搞好课堂教学。但当他们面对那些捣蛋的孩子在通过无数次教育和家访而不生效的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体罚,或者放任自流,而这又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作为每一个农村中学的教育者来说,是不能对学生进行过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所以,学校一般也只能听之任之。但部分教师在相当气愤的情况下,还是会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体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家长支持的话还好办一些,但如果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就会往上级告老师,此时的教师还要承担体罚学生的后果。当然,通过体罚,某些学生确实能够改过而认真学习,但更多的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反感情绪、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他们会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甚

至故意捣乱课堂秩序当作是对教师的报复。久而久之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导致学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因素,这是其二。

2、教师教育方法因素

总的来说,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教育的,但个别学生性格倔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我们也有个别教师方法粗暴简单,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动不动就对稍有过失的学生加以训斥,或者不问青红皂白抓住学生就妄加指责,从而导致学生反感,次数多了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整他;还有些教师对学生过于的关心,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也会导致学生的误会;还有的是因为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反感。以上这几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对立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某些学生会选择逃学、旷课、故意干扰课堂教学来作为对老师的一种报复;有的学生则会选择辍学以逃避老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殴打教师的程度。

3、家庭因素。

有许多学生因的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愿意自己被孩子拖累而把孩子推给了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而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又因溺爱孙子而疏于管教,导致学生过分贪玩或者沾染上一些诸如喝酒、抽烟、逃学、撒谎等坏习气,最后导致辍学这是其一。

有的家长因自己的经济较为优越或者较为拮据而对学生产生误导。经济宽裕的认为孩子在学校能学多少算多少反正不愁钱花,初中毕业后随便找点事干干就行了;经济拮据的则整天疲于找钱,对孩子疏于管教,认为孩子成不成才是自己的事反正读了书也没多大用处。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学生胸无大志,成天鬼混最后辍学这是其二。

还有的家长因工作过于繁忙,虽然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总是抽不出时间,只好寄希望于学校;也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少管教,等孩子犯了错误又给孩子一顿拚命的打。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初中以后学不懂,最后辍学的原因,这是其三。

4、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滋生了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在深恶痛疾的同时又有几分无可奈何,有时为办成某些事而随波逐流。这些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里,孩子的心里从小就种下了“钱”和“权”的种子,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处。老师教育他时,还蛮有道理的数落老师的穷酸、无能;有的孩子仗着自己的父母或亲属在政府或要害部门工作,在学校为所欲为:从小逃学、抽烟、喝酒、赌博、打架,其他的孩子惹不起他,学校拿他没办法,而这种孩子的后面又往往有一群家庭经济拮据的孩子跟着跑——因为这种孩子有钱,出手大方,会

请其他的孩子抽烟、喝酒、玩游戏,还可以指挥其它的孩子去打不逃学的孩子。有的孩子不敢去上课,只好辍学。其他的孩子时间一长学业就荒废了,最后也只好辍学。

5、经济因素。

有些学校办学条件有限,不能为离校的比较远的学生提供住宿。有的地方因为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老师分不进去,这种地方的小学教师多半是请本地的初中毕业生或念过几天初中的学生代课,教学质量极差。学生上初中后,成绩好的,硬着头皮撑下来,成绩不好的,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学校里遭罪,干脆让孩子回家。这种地方的辍学生最多,学习成绩达到中上等的极少这是其一。有的人家,至今还没脱贫解困,孩子读初中以后虽然学校免掉了杂费,国家还有民族生补助费、寄宿生费等一系列的补助,学生的基本生活还是保障不了,这是其二。

6、执法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它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第四十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又相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就学”但是,现在许多乡镇级人民政府并未履行其职责,虽然乡镇人民政府有专管教育的职能机构——教育辅导站或教育办公室,但其工作也仅限于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指导和对初中的行政管理,而把控制学生辍学的任务交给学校。有的乡镇与学校签订的综治责任书上规定,如果该校的辍学率超过规指标则该校的考核为不合格。学校只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门机构而并非是执法机构,更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或权利主张人,对学生的辍学与否并不具有约束力,更谈不上具有法律效力。这种不负责任的执法实质上是形同虚设。

二、对策

在我们分析了初中生的几种主要的辍学原因后就不难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切实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乃至于今后的前途。只有彻底的抛弃现有的教育中的浮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扎扎实实的搞好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才能杜绝那些学生因听不懂课丧失学习兴趣而辍学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控制学生辍学。

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调整政府义务教育指标,恢复留级制度,适当放宽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那些未掌握本年级基础知识经考核尚未达标的学生应当允许留级,使他们牢固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切不能再揠苗助长。

3、切实理顺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教育惩罚制度,对那些屡屡逃学旷课、道德败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而又屡教不改的、影响极坏的,有条件的地方应送交工读学校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准予开除其学籍,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校园应当是一方净土,不允许任何害群之马存在。

4、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在目前的体制下,学校对教师只有使用和管理的权利,而无更深一个层次的权利,这样很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

学校对教师的制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就是说,目前的教师还缺乏压力,特别是农村初中,因教师严重缺编,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不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话,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难以做到的。

5、加快学校布局网点调整的速度,加强寄宿制的力度,一来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提高办学效益;二来切实解决了边远农村学生的住宿、就读,保证适龄学生能够健康的学习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辍学。

6、乡镇级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督促家长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对未依法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就读的,采取法律手段强制要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就读。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管窥之见,总之,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迫在眉睫。我认为: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切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

参考文献:

7.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篇七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辍学;兴趣教育;爱心教育;抗挫折能力

我校地处山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一些,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后,我对初中学生的辍学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总结。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

我在一所镇中学任教,以我所任的年级为例:在初一时有4个班。学生大约有200人,平均每个班约50人;升入初二时就流失30多人,平均每个班流失7至8人;而升入初三以后,全年级的流失人数竟达到了80多人,每班仅剩下30多人。一进入教室,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流失现象仍在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辍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境贫困,导致辍学。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比较落后,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导致辍学的情况最为普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刘芳芳。品学兼优,但就在升入初三时不幸发生了。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母亲也体弱多病不能干活,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空了,在了解其原因后,我和几位任课老师几经周折,家访、谈心、做工作,并全力资助,才使芳芳重返校园……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和芳芳一样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而辍学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2,“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辍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流行,许多人盲目追求金钱,不择一切手段谋取金钱,唯利是图,有些家长特别信奉这个“哲理”,即“金钱万能论”、“知识无用论”,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也有些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熏染”,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前途,进而辍学去打工。这些消极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以,这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导致辍学。有些学生成绩挺好,头脑也聪明,但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究其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再发展下去,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辍学,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学生刘凤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在初二时是佼佼者,期末时还发了奖,但就在升入初三时突然就不来了。经了解,原来是别人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而她自己也早就不想上了,正好有了这份工作,就毫不犹豫的去了。这种厌学的学生,一旦有了适当的“诱因”,就很容易放弃学业而转投其他。

4,成绩差而导致自暴自弃,进而辍学。还有一些学生,内心也想上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没面子,有时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辍学在家。陈培培在刚升入初三时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想上了。”“为什么?”我很惊讶。她虽然成绩一般,但遵守纪律,品行很好,我挺喜欢她的。“反正我成绩又不好……”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她又坚持上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还是辍学了。像这样,由于成绩差而辍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5,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辍学。以我校去年的初三班为例。去年,我镇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我原先任教的初中点被撤销,合并到了镇中学,也就是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当时下来的初三学生有30多人,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竟然流失了20多人。领导和老师积极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许多学生在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时就面临着许多实际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尤其是男同学之间的摩擦问题更是关键所在。总之,是由于对新的环境缺乏积极地适应,而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比较低,进而导致辍学。由于这种原因导致辍学的也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针对辍学现象的相应对策

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上述五种,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作为补助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我们期望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强,惠及的对象更广。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思想偏差而导致辍学的学生。

3,加强兴趣教育,从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读书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能做到“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杜绝学生因厌学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4,提倡爱心教学,和学生交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后进生,要多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和他们沟通,这样,对控辍保学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8.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篇八

戈奎中学组织教师家访动员辍学学生复学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4月26日到4月28日三天,戈奎中学组织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走进本期开学来辍学学生的家庭,动员这些学生复学。开学初,部分学生未能按时返校,极有可能流向社会。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周密细致的部署,组织学校教师分组深入戈奎乡的8个村委会20多个村进行家访。经调查得知,就业形势严峻、传统观念“读书无用论”、社会不良的环境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老师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详细解释了《九年义务教育法》。让家长认识到,让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作为监护人,自己要承担法律责任。老师们还与学生本人了解情况、谈心鼓劲、积极寻找学习生活中困难解决的办法。经过此次家访,辍学学生和家长都深受感动,多数当即表态了愿意复学(目前已有15名辍学学生回到学校)。

9.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级解决方法 篇九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学生家庭、学校管理、当前社会大环境为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1、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时,农村比较穷,但许多家长都尽自己所能供自己孩子读书,哪家要是考了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那时如果学生辍学主基本上是家庭确实贫困,读不起书,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所在的这个地区,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根本好转,基本消除了贫困现象,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一切向“钱”看,造成了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读书无用论”势头又起来了。农

村很多连高中都没毕业,通过在外打工,然后自己打拼,做生意、开公司,确实富裕了,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高级文凭,也没有接受长时间的学校教育,但却成了商业上的成功人士,过着富裕的生活。相反,在学校里接受10多年的教育,文凭有了,知识有了,但却因为读书而花掉了许多年的时间,到头来却找不到工作,还得外地打工或回家务农,这两者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很多家长认为,上大学出来还是要找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挣钱是正经。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短视”,使他们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孩子在家长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更加不愿意学习,早早离开校园了事。

2、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辍学的重要原因。现在在农村许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外务工,他们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务工,一心一意挣钱养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全都委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孩子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孩子基本上都过于溺爱,过度地放纵他们,缺乏管教,这样的溺爱,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旦他们性格养成后,再想把他挽救过来,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了。现在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内容越来越广,许多孩子回家完成作业时,由于缺乏家长及时的辅导和监督,不会做的题目随便画画,有的甚至经常不做作业,久而久之,成绩下降,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在学校里也不接受老师的管教,这样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更加不能放任自流,自然少不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班主任和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也经常和他们的监护人联系,但收效甚微,由于家长的长期放纵,他们很少能听老师的教导,如果老师打电话与他的家长联系,他就认为老师对他们管理太严了,没有自由,这就使他们更厌恶学习了。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孩子不成才还是小事,如果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3、单亲家庭的孩子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的男人都出去打工,大部分妇女为了照顾孩子留在家里,时间长了,双方的感情就出现了危机,离婚的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都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了,而他们的父母为了找寻自己的幸福,对这些孩子关照的得很少,再加上他们如果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对孩子又是一种新的考验,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隔痕,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什么事都与家长或学校里老师对着干,从而厌倦学习,过早的辍学而进入社会。

4.重男轻女的思想

(二)学校原因:

1、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不尽如人意,是造成辍学现象的重要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无法同城市学校相提并论。虽然国家近几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但由于教育系统工程的庞大,现如今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比较低的。首先是硬件上的差距。城市学校各种场地、教学器材齐备,而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也就是中心小学配备得还算齐点,但与城里学校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拿运动场来说吧,城里学校都有,而乡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就算有也不是标准的,而各学校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达,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的配备,全国有大部分的中小学,其办学条件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标准。学校硬件设施不合格,甚至缺少最起码的办学条件,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吸引力。学生每天都重复着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要考试的科目,甚至到小学读完都没到实验室做过一次实验,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使得他们更不愿读书。

其次是师资力量的配备参差不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专业教师也越来越少,各地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各城市都在兴建一些新的学校,这些学校又要招一些教师,那么农村年轻的、有干劲的一些骨干教师都进入了这些学校,使得农村教师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有的老师的工作量是城里老师的两倍,使得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在教学上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备课,去钻研教材,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自己的老一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也就无味了,再加上农村教师待遇低,福利差,有一部分教师就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

2、农村学校办学思路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

教学质量的考核。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和“三率”达标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像小学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只有采取题海战术,每天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初中的学生那就更学的累了,由于课程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延伸,以及应付中考,各科老师只顾自己这门学科的教学,布置作业时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完成,有时学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就连学校安排的一些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都被统考科目取代,学校的这种唯教学成绩论,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从乐学转为辍学。

其次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也能造成辍学现象的发生。特别是中学,老师都比较关注尖子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抓得比较紧,因为这些学生在中考后可能录取县城高中的一些重点班,高中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重点班上,对那些成绩差点的学生没有希望进入重点班,在初中时只要他们不捣乱,老师也就挣只眼闭只眼了,使得他们更不愿学习了,他们的家长也就觉得他们读书也都不出来,再读的话也是在浪费钱,还不如让他们出去闯世界,还可以挣钱了,他们不愿读就不让他们读了,这些学生也就提前进入社会了。

第三,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合理。对一个学生的好坏,对一个教师优劣的评价,往往定死于文化科成绩的好坏上。很多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在很多方面教师花费的劳动力尽管十分必要,却难以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受到肯定。所以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去追求急功近利的考试成绩,只是求近期的分数与得到的肯定,而忽视了长远的人才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不惜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运用题海战术加重学生作业量。学校为了刺激教师、学生就组织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也在多次考试中排名中,受到校方或老师的指点、重压。这么一来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恐惧感,学习效率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排在前面的学生,怕自己考不好名次掉下来,心理负担很重,排在末尾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便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恐惧情绪,有的因不堪承受心理压力而离校出走。

3、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使得部分学生适应不了,干脆不读了。首先是激烈的升学竞争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这好的教育,人们希望进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等学习。但限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学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并非人人都能进入名校或重点中学,加剧了竞争。一所学校的优劣,社会各界甚至教育部门内部,也往往以考试成绩、升学率或几名同学升入重点班作为标准。因此,校长需要教师为校争荣誉,教师也需替自己争面子、争实惠,这一切都要靠学生的争气来实现,于是学生被逼加班加点,减少活动时间,跳入复习资料和考试的苦海。有些一些教师也知道其实给学生加班又加点,给学生补课,布置更多作业,这样做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不高。主要是看着别的学校,别的教师给学生加码,自己也不敢怠慢。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在明知应试教育无出路,害了学生苦了自己,学生负担需减轻的情况下,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真正实施减负,生怕影响质量、影响升学率。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加剧了学生。另外,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偏颇,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开脱出来,改革的要求是追求所谓的广泛而浅显,但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本来县一级的教研室是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但他们在给个学校和老师指导的方向上却背道而驰,各学科应发的学习资料和单元测试卷,虽内容广,但太深,而不是浅,有许多试题老师都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做出来,你让学生怎么做呢?像小学里的科学、思想品德这些课程本可要求学生开卷考试,但却要进行闭卷考试,那老师就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课程越来越多,广而浅实际上成了广而深,只要教材上有的,都想方设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举一反三地让学生去训练。从而在学生有效的心灵里埋下了阴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很容易让一些后进生辍学。

(三)社会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新鲜的生活、新鲜的事物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冲击很大。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和手机的大众化,许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以前还要偷偷摸摸的在网吧上网,而现在就更便捷了,随时都可以上网,许多学生只要有时间都在默默玩自己的手机,而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也由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后,往往不能自拔,沉迷于网络那些虚拟的世界里,逐渐荒废了学业。学生的兴趣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从而坠渊。

其次是已经辍学的孩子跟着父母或者其他伙伴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周身打扮得很漂亮,显很有钱,很有本事的样子,使许多在校的学生羡慕极了,他们巴不得自己也去闯一闯,特别那些学习本来就厌烦的,或者家里比较难支持的,他们就想,迟去不如早去,一旦家长同意他们就搬书走人了,或者在假期里先联系好工作,第一学期就不来了,有的家长明知道,但也不反对,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自己的在校子女去打工。再者这些中小学生还处在生理、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时期,还没有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留着长发或剃着光头,光着膀子,经常打架斗殴,寻衅闹事,吸烟喝酒,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认为他们都活得很潇洒,很神气,在别人面前好像高人一等,特别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有点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为了炫耀自己,于是主动向他们靠近,连学也不上了,去寻找他们的老大,和他们混在一起。

2、读书无用论悄然抬头,是造成辍学现象的重要社会原因。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完成相应学业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进入大学学习,大部分还是要回到农村。因而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耗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上学读书,其结果都是要回到农村,读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无用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学期间的教育成本不断增加,收费连年增长,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对于少数即使能够升入大学的佼佼者而言,上学也成为一种不堪其累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生活中、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加重了人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四)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缺乏责任感。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他是在为别人学习,而不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把学习看作是枯燥的“读书”,学习就是争分数。争分数的目的就是给长辈和老师看。再来是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对学科不感兴趣的结果是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往往在擅长的学科上被表扬,却在别的学科上被狠狠地批评,久而久之,就对什么学科都不感兴趣了。

2、性格原因。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任性蛮横,一旦遇到不顺心者,就会选择辍学出走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不顾辍学会造成一些严重伤害后果。辍学的实质是儿少发泄情绪、逃避现实、无价值的表现,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

3、耐挫能力低。学生学习屡遭失败,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长期的失败,将自已夜以继日的辛勤当泡影放飞,最终偃旗息鼓了。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4、学习观念的迷失。学生对“读书为何用?”存在盲区。这些年大中专生毕业不包分配,就业难,加之社会上存在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现象,这对一些学生影响很大。且缺少正确的读书观,对去不去读书持中立态度。

二、措施

(一)关爱学生,消除辍学心理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挥出来。教育,说穿了,应该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而且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超常发挥。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学生不会发现自我,都是一种很可悲的事情。

1、应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其实一位成功的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学生,学生受到鼓励和赏识之后,所产生的不懈努力会一直持续。赏识能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此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和行为,它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2、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教育要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活有鉴别能力。最终使学生勤学好问,成为“有用的人”。

3、要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逼得过紧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最终也就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了。

4、狠抓学生“减负”工作。就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要少而精。既要督查所属学校随意征订格纳课本外的资料现象,也要对某些部门“送”给学校一些“换汤不换药”的资料予以抵制。

(二)加大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坚持助贫截辍

1、建立政府的或民间的助学积金会。筹措资金,对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对特困生的学费、杂费等实行减、免、缓政策。

2、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现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学校开学之机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搭车收费。

3、继续抓好“希望工程”建设。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建起数千所希望小学,使很多贫困地区学生持续读完小学、中学。所以应加大“希望工和”、“春蕾计划”等救助活动力度,广泛发动社会积各界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扶贫”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地区城镇化进程,并且要减小过大城乡间差距。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其也就可能反过来刺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了。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心理防辍 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他们的认识缺陷是次要方面,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围绕学会做人,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启发思想交流;开展个别谈心,激发上进意识;组织教育基地活动,接受形象教育;组织义务劳动,感受为人的乐趣,提高做人的素质。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有内因和外因。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诱因激起其内因的质的变化,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激发自信。学习困难学生中,不少人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在家、在校、在社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他们会中途辍学,浪荡社会也是心有苦衷,出于无奈。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温暖。所以应该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为集体施展“一技之长”,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诱导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切忌简单化。

学习困难学生把自已看成低人一等,缺乏自信,这是他们的共性。作为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突破口”。首先要真心诚意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信任,建立感情,然后才能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要多方面了解,了解其爱好和忌讳,了解其长处和短处。针对性教育,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否给以公平的爱,这是他们心灵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教育上稍有失误,其结果必然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摆正感情天平,一碗水要端平。而不是以学生的相貌,成绩的高低,机灵的程度,或以老师个人的喜爱定优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学校单枪匹马,而应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构筑起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而社会教育是条件。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依法治辍

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做到家喻户晓,对经教育开导、屡教不改的辍学学生的家长予以法律制裁,使这类家长认识到:不督促、不监护自已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宣传工作是控流防辍的基本保证,一定要组织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学生家长会,村干部分头到学生家庭组织开家庭会,帮助学生家庭排除学生入学的阻碍因素。还要成立教育执法队伍,对其子女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还对拒不悔改的家长进行经济处罚,至直学生入学为止。

(五)进行大力整顿,坚持教改堵辍

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对于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的中小学,应采取“撤并”办法,并入条件好的学校,集中投入资金,更好的改善办学条件,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师队伍,首先应提出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现任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最后,应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和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农村中小学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所以开设课程应全面化。再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仅仅把住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及其家长因势利导的工作,分析形势、阐述原因、讲明利害,使教育分流能够顺利进行。

3、加快加大素质教育步伐,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开好、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也可使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当地培养人才,又兼顾升学的道路。

10.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篇十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保证优质生源,是巩固和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也是目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的难题。为了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决定将“中学生厌学辍学问题”作为我校教师集体调查研究的主课题,通过分析研究目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学校改善管理制度提供支持,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一、时间安排1、2月18日至2月28日,各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确定存在厌学情况和辍学可能的学生名单和个人基本情况。

2、3月1日至10日,各学科教师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名单并结合本学科成绩特点,调查统计后进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和成绩特点,形成书面材料。其中,德育课程和班主任重点调查学生本人思想品德情况和心理特点。

3、3月11日至20日,根据后进生的典型个例,组织相关科任教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情况和学习情况,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实际特点,共同探讨厌学辍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4、3月21日至3月31日,组织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在家庭中的表现。

5、4月1日至5日,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和乡村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村庄社会环境中的情况。

6、4月6日到4月10日,统计调查情况,召开研讨会讨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法直接迅速,问题明确,调查范围广,内容多,适用于大范围进行。2 数学统计

数学统计的方法也具有迅速广泛的特点,省时省力,信息完整准确,适用于数据量比较大的调查。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是一种新兴的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除了具有省时省力,范围广泛,信息准确的优点以外,还能发现人们自身难以发现的问题,调查出人们有时避讳不能如实回答的问题。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也就是实地调查,即调查者深入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中去收集最真实感性的内容。这种方法的内容比较丰富、具体,但不适合大范围使用。

三、调查研究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使用先进的调查研究方法和工具,自觉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选用方法。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

调查研究工作既要追求科学性,又要注意调查问题和内容的实用性,把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正确确定调查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相统一

我们不仅要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影响问题变化的因素,还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11.初中生辍学调查报告 篇十一

长期以来,部分初中学生辍学影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困扰着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流控辍”措施,初中学生的辍学率从2012年的2.3%下降到了2013年的1.15%,但距离“双高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

一、数据调查

针对初中学生的辍学情况,该区抽样调查了部分酒楼、茶楼、理发店、洗脚城等场所,对20名服务员进行了询问,发现有3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抽样调查的15%。

二、辍学原因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是各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学生“厌学”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由于有些学生自身基础较差,没有吃苦精神,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从逃学导致辍学;二是有的老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低,对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又难以管理的学生往往不理、不管,态度冷漠,甚至排挤厌弃差生,导致了学生辍学;三是由于部分学校和教师千方百计地为了提高升学率,大打题海战术,致使学生不堪重负而弃学;四是家庭的变故,如家长的吵嘴、打架以至离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孩子灰心沮丧,敏感自卑,精力难以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辍学。

(二)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就算是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认识。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不但不反对孩子辍学,反而劝孩子不要学了。有的家长说:“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好多有钱的大老板文化都不高”。

(三)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股经济大潮也同时过早地把中学生推向了市场经济,通过耳闻目睹,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中过早地产生了发财致富的念头。与此同时,社会分配就业制度的急剧转变,一方面我国各行各业大量缺少人才,而另一方面大批刚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又很难就业,直接影响了中学生对个人前途的取舍,部分学生看到一些大哥大姐们没有读多少书,但是他们也能从工厂里商海中赚回不少的钱财,为此,学生认为再在学校里呆着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如尽早走向社会,早赚钱,早致富。

(四)受社会上新兴的事物和不良环境的刺激和诱惑。目前,随着乡镇网吧的出现,以及街头巷尾带赌博色彩的棋牌游戏,不健康的光盘、书籍的泛滥,对一些无所事事的少年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通过走访调查,辍学初中生流向社会后,虽然多数的学生外出打工或在田里劳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整天上网、打牌、闲逛或看不健康录像和书刊消磨时光,其中有少数的学生染上赌博、斗殴等恶习,甚至是偷窃、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留守少儿多,社会各方对留守少儿缺乏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家长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丢下儿女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样就出现了不少的留守少儿,而其中部分平时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自由”散漫惯了的留守少儿适应不了学校的严格管理,总认为在学校外比在学校内“自由”得多,自然就会由逃学变成了辍学。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初中学生辍学现状及原因分析,应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政府完善控制辍学督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控制辍学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并依法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人大、政府部门要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强制入学的有关规定和可操作性措施,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各自的责任,并实行责任追究制。通过政府行为对辍学学生及其家庭下达义务教育通知书,让学生、家长都知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依法强制性教育,擅自辍学中止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使用辍学生的督查督办力度,协调和加强部门配合,禁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为劳务输出;对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规定除限期送子女入学外,采取不予贷款,不予开具打工证明,不予发放困难补助等措施。要落实各项扶助贫困生基金,使其真正用于解决贫困生的学习费用;全国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统一协调,以初中毕业证为依据,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办理相关合法证件的手续之一,督促未成年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学校要转变观念,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公平教育。要促进学校教育的机会平等,主要是入学起点的机会、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就业机会的平等、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育人,对学习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子女以及有缺陷的学生给予应有及更多的关爱。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冷漠和放弃,坚决杜绝歧视和排挤差生的现象。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一个平等和谐、活泼轻松、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和当地社区加强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共建社区青少年教育新模式。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学校要主动将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之中,家长要积极支持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并随时与子女沟通,时刻了解子女的思想活动,尊重子女的意愿,开展正面引导。要做好家庭工作,一方面向家长和社会有关团体传播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沟通教育信息,另一方面了解和研究家长和社会组织进行教育的情况,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并积极传播这些生动具体的经验,以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改进学校工作。目前,一些网吧虽然挂有“未成年人不准入内”的牌匾,但是店主实际上是来者不拒;街头巷尾的棋牌游戏等公共娱乐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诸如此类的地方,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规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静的社会环境。

四是适应农村需求,开展农村教学改革。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执行义务教育计划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又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变以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终身命运的做法,缓解学生升学压力,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李二位

上一篇:十大孝星评选的范文下一篇:廉政教育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