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2025-01-02

用户使用调查报告(共8篇)(共8篇)

1.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一

用 户 报 告

某某项目绩效跟踪及评价项目于2013年5月在我单位启动。承建单位某某公司按照项目绩效跟踪及评价要求,对我单位XX类项目、XX类项目、XXXX、XXXX、XXXX财政支出绩效、XXXX经济社会效益和平台总体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现场驻点、访调研、专题讨论等工作,提交了调研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功效分析、工作建议报告等资料。

该项目截止2014年7月,已完成了与各相关建设单位、平台应用企业、项目推广单位和企业的交流、走访、调研;组织绩效专题讨论会、绩效专家咨询活动;构建了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交平台运行绩效评价报告、工作建议报告等工作。

基于以上情况,我单位对某某公司承建的某某项目绩效跟踪及评价项目的验收成果表示认可。

2014年7月30日

2.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二

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金额772.54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金额3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21.49%。据艾瑞咨询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分别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77.2%和13.5%的市场份额,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并呈现垄断格局。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行业前景仍旧充满变数。青年用户是指年龄在18一44岁之间的用户,他们作为主要使用者,其使用意愿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影响很大,深入了解影响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意愿的因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对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概念界定方面,丁辉(2004)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这一研究对象,提炼出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建立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刘泓里(2014)和姜海龙(2010)通过构建基于UTAUT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接受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兰君瑶(2012)参考了UTAUT模型,提出了影响年轻用户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对影响青年用户使用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模型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为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本文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选取UTAUT模型为基本模型,针对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意愿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等因素对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一、模型设计及假设提出

1、UTAUT模型

Venkateshyi等人于21世纪初提出UTAUT模型,将原先解释影响人们使用和接受某种服务或产品的八大模型整合为四个核心变量: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PE)指“能提高用户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效率的程度”;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EE)指“用户感受到的容易程度”;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SI)指“用户认为那些他们在乎的人(如周围的朋友、同事等)赞成或支持他们的程度”;促成因素(或便利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FC)指“使用服务所需资源的易获得性”。UTAUT还指出有四个对以上核心维度影响显着的控制变量,即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性。本研究为简化模型,暂不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着眼于青年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依托于UTAUT模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绩效期望正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假设2:努力期望正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假设3:社会影响正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假设4:便利条件正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行为。

假设5:使用意愿正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行为。

2、感知风险理论与成本

上世纪Bauer提出感知风险的概念,认为感知风险即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后无法满足心里预期的风险。而之后Cox&Rich也提出,社会心理因素和财务上的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公布的《2014年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产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影响移动支付主要考虑因素的调查中,安全因素是首要的关注对象,占到70%的比例。第三方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最后一环,与线下支付所不同的是先付款后消费的特殊模式,这也使得消费者在支付过程中会承担更多的风险。本研究将感知风险定义为:青年用户认为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程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与其他支付方式不同的是,用户要付出额外的更换智能机、3G网络通信等费用。故本研究加入成本因素,并同时定义成本为:青年用户认为采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所需额外承担的费用。

故本研究依托于UTAUT模型的同时,加入潜变量感知风险和成本,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感知风险负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假设7:成本负面影响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

3、基于本研究的其他假设

本文也对努力期望与绩效期望、感知风险与努力期望、绩效期望与成本做出了相关假设。青年用户通过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提升的效率越高,说明该业务操作越简单,使用越容易,从而提高努力期望。且姜海龙(2010)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绩效期望对努力期望有显著性影响。故作出假设如下:

假设8:绩效期望正面影响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努力期望。

青年用户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时,操作越简单,越容易产生不信任感,从而提高风险意识。故作出假设如下:

假设9:努力期望正面影响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感知风险

若青年消费者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绩效期望越低,说明所花费的代价越高,也就是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成本越高。故作出假设如下:

假设10:成本负面影响青年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绩效期望

综上,本研究结合UTAUT模型中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及感知风险、成本,提出本次研究模型如下: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搜集

1、问卷结构设计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描述和结构进行了适当修改,最终确定问卷。为了让被调查者更加明确第三方移动支付,问卷题头先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大致地描述。问卷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可支配收入等;第二部分为使用意向因素指标,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成本、便利条件、使用意愿、使用行为等,总共28个问题。

2、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以青年用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一手数据。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选取了北京多个商业中心,分散不同时间、面向不同人群,总共发放与收回纸质问卷320份,数据来源确保真实有效。经过有效甄别,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4%。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

1、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一般来说Cronbach'sα系数大于0.6即表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本文运用SPSS19.0分析各变量的信度和“删项信度”,计算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问卷信度符合测试要求,问卷正式稳定,但是信度值并不能令人满意。“删项信度”是指删除该测项后量表可以达到的信度值,删项信度值若大于本来量表的信度值,且删除该项后该结构变量的测项仍不少于2个,则表明该测项可以删除。因此对R4,FC4予以删除。

2、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分析是用来测量调查问卷中的变量和变量所针对的测量维度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问卷的效度越高,说明测量结果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真正特征的程度就越强。本文问卷根据现有量表设计,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现进一步通过SPSS的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先在SPSS19.0上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总体的KMO值为0.865,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结果在P=0.00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适合主成分分析;继续在SPSS中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结果见表2。表中数据显示各测项的因子负载值都大于0.5,显示出较好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同时显示各问项对相关变量的累计解释方差都在50%以上,表明问项能够很好地解释其所对应变量的含义。

3、参数估计

结构方程模型有效整合了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是经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领域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AMOS21.0的最大似然值法计算每一测项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并报告关键拟合指标。根据拟合指标的评价标准,卡方自由度之比(X/df)应小于3,TLI应大于0.8,RMSEA应小于0.08,GFI、CFI应大于0.7,PNFI、PGFI应大于0.5。原始模型通过计算后得到的各拟合指数整体情况不佳,见图3。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偏大,RMESA、TLI也未达到可以接受的拟合标准。显著性方面要求P值小于0.05,AMOS输出结果为:努力期望到使用意愿P=0.744。感知风险到使用意愿P=0.614。其余P值均达到显著性要求。这些指标表明现有模型需要修正。

4、模型修正

本模型将通过AMOS输出的残差变量间的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ices,MI)对模型进行修正,残差变量间的MI值若大于4,越大则越应该修改;此外,还将通过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修正模型,CR值若小于2,越小则越应修改。同时模型也必须坚持简约、可解释的原则。本模型的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1)删除P值不显著、路径系数较小的“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路径,使模型得到简化。该操作表明努力期望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与Zhou等的结论趋同。

(2)删除P值不显著、路径系数较小的“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路径,进一步简化模型。该操作表明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并不显著。

(3)在SI3和SI4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19.866)。从实际考虑,赢得认同和与他人不同而感到不自在是互相影响的。

将模型继续运算并观察变量之间最大的MI值。在PE1和PE2之间添加相关路径(MI=17.953)。从实际考虑,购买产品和服务更加容易与该产品有用互相影响。在C1和C2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11.938)。从实际考虑,更换手机的成本越高,则开通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代价越高。在PE2和PE3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7.960)。从实际考虑,购买产品或服务更加容易与节约时间相互影响。在BI1和BI2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6.804)。从实际考虑,若用户愿意学习使用该业务,那么也会更频繁地使用该功能。在PE2和PE4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6.298)。从实际考虑,如果购买产品或服务更加容易,则会觉得该业务有助于将事情做得更好。在SI1和SI4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5.871)。从实际考虑,周围人是否使用与自己不使用是否会觉得不自在是相互影响的。在PE1和PE4之间添加一条相关路径(MI=4.33)。从实际考虑,若认为该服务是有用的,那么就会认为该服务能帮助其把事情做得更好。

(4)下面通过临界比率进行修正。观察临界比率,逐项将绝对值最小的CR值的两个参数对应的路径或残差项方差设为相等,直至将所有临界比率调整到2以上。最终结果见图4,各拟合指数均已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且各条路径均在0.001的水平下显著。

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P<0.001,

假设模型最终得到支持的是H1、H3、H4、H5、H7、H8、H9、H10,而H2、H6、没有得到支持。

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界面通常都很简洁、美观,操作简单、易上手;此外,青年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学习、接受能力,能很快掌握第三方支付软件的操作,努力期望的影响并不显著(不支持H2)。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知,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主要用于购买价格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涉及金额不大,加之青年消费者大多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支持H6)。

本文基于研究结论,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应充分发挥口碑营销优势,并利用多种渠道不断加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社会影响力;其次,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技术便利性,简化支付操作和流程,增加业务种类,增强使用者的有用性认知;再次,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合可以通过研发升级应用软件,提升软件在各类型手机的兼容程度,调节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从而拓展用户市场;最后,确定一个全行业认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标准,使用户放心频繁地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

结论

本文综合现有研究中影响第三方支付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原有的UTAUT模型基础上增加感知风险和成本两个变量,并建立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模型修正,最终证实影响消费者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影响,其次是绩效期望,如果提高社会影响或绩效期望,消费者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消费者采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最大阻力是成本,但是从问卷统计来看,在针对成本的问题中,除去更换手机的成本外,人们认为其他成本并未构成太大的负面效用;便利条件直接影响使用行为,如果提高便利条件,消费者的使用行为将会增加。本文还表明,虽然第三方移动支付在青年用户中的普及率较高,但是从“月网络消费额”来看,月消费额集中在300-1000元,说明网络消费的主要是中低端或日常消费品;被UTAUT模型忽略的感知风险的作用依旧不可小觑,安全依旧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健康、持久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Venkatesh,V.,and Davis,F.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5(2):186-204.

[2]D.F.Cox,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ing in Consumer Behavior In D.F.Cox(Ed.)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1-19.

3.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三

我们希望通过对甘肃报业集团手机报纸的运营期间使用情况的调查,掌握手机报纸这一新兴媒体在甘肃市场运行中的受众满意度。根据这个目标,我们从用户背景着手,调查分析受众对手机报纸的内容、形式、收费、发送时间四点为衡量满意度的变量。

一、对调查对象的简要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根据甘肃手机报面向全省、受众分布广、收入差别大等特点,以调查区域、性别、收入、年龄、职业这几个因素作为我们选择调查对象的维度。

在有效调查问卷中,兰州地区的调查对象最多,占总量的17.3%;其次是庆阳地区,占10.7%;陇南与酒泉各占10.0%;临夏、敦煌和金昌所占比例相同,为7.3%;最少的是张掖地区,仅有2.7%。除去我们设计的预定调查区域外,其他地区的调查对象有5个,占总量的3.3%。

一般来讲,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主要是那些有一定知识水平、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手机报的主要使用人群有一定的知识、技术背景(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学生,总和是34.1%),收入适中(月薪2000元左右,占总数的48.3%),年龄多为21-30岁间(47.3%)。这些个人背景使该人群有接触新技术、新事物的机会,收入稳定保证了接触新事物的花费,年龄处于少壮时期,决定了他们有好奇心接受新事物,正好符合手机报有效受众的界定。

二、獲知《甘肃手机报》的途径

手机报的获知途径我们设定了7项,其中通过手机短信途径的比例最高,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达56.1%。在电话访谈时我们了解到有相当部分的使用者是通过同事、家人或朋友介绍了解到手机报,这部分人占到19.6%,相比较通过广播电视途径的人最少,只占到0.7%。

根据数据,人际交流(同事家人朋友)和新媒体(手机短信)成为手机报获知的重要途径。这种获知途径使得手机报的内容必须获得受众的认可,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手机报内容的一大缺点就是同质性很高,而且完全依赖报纸的采编力量,完全没有突出手机报新闻的特点。

三、对内容和信息量的评估

1、喜欢阅读的内容

由于手机报纸本身容量的限制,手机报刊登的信息主要是以新闻资讯为主,新闻长度受到限制,根据这样的状况,报纸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采用立体化传播思维,将新闻标题进行整合,分门别类发布,便于读者阅读和查找;同时也适应了“分众传播”的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时代“大百科全书”的优势。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选择用新闻内容所属的栏目进行调查。

表2 喜欢阅读的内容

上表显示,选择体育新闻和科技新闻的人次居多,“其他”一项有144人次。手机报的新闻发布模式非常适用体育、科技、娱乐等新闻:利用新闻标题就可以吸引读者。而且这些新闻类型也符合目前受众的阅读习惯,即不刻意的追逐严肃话题,新闻不仅可以提供新知,同时受众获得乐趣的为更主要的目的。

2、需要增加的信息量

在“需要增加信息”一项里,认为科技新闻需要增加的人数较多,有121人次。而认为要增加社会新闻的人最少,仅79人次。《甘肃日报》以本省新闻为主,所以该手机报也有相当充足的本省社会、时政类新闻。但是数据表明,人们对科技新闻的需求较迫切,基于《甘肃日报》的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在科技新闻,从而《甘肃手机报》的科技新闻量不充分。

另外,有141人觉得还需要其他的新闻信息,在访谈中,人们最多提到的是增加国际新闻。笔者认为,《甘肃手机报》承接《甘肃日报》的办报思路,其内容定位已经成熟明确,即以本省新闻为主,所以对于国际新闻,如果不与中国或甘肃省有密切的关系,其新闻量的变化不会太大。此外报方还考虑到受众耐心有限等因素,手机报的篇幅尽量短小。

表3需要增加的信息量

从有关内容的两项调查来看,目前在手机媒体还处于用户阅读习惯培养阶段时,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的手机媒体还仅仅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简单加工后进行发布,传统媒体也没有专门针对手机媒体的内容编排。另外,手机媒体也和传统媒体一样是地域性比较强的,而且受众群大部分重合。因此,手机媒体要想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具有其他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和排他性,这就需要加强编辑力量,专门抽调编辑编发稿件。

此外,这两项内容偏好的调查,也从侧面反映出,手机报纸逐渐成为一道文化快餐,虽能填饱肚子却缺乏文化底蕴,仅仅是一种信息的承载方式。

3、接收时间

“希望接受的时间”一项,选“早上”的人不多,只有16人次,相比而言选择中午收到新闻信息的人较多,有131人次,许多调查者觉得手机报新闻在中午闲暇时间收到更好。特别是,有144人次希望能随时收到新闻信息。从整体来看,大多数人愿意在中午到晚上这一时间段接收新闻信息。当问到为什么不愿在早上收到信息时,有调查者反映,“早上太忙,没时间看信息”。也有一些调查者说“这个手机报在休息的时间看比较好”。从受访者的角度可以看到,人们普遍认为手机报只是供人消遣的工具,当人们无事可做时,可被用来“打发时间”。

4、接收次数

对于每天接收次数一项,有126人选择两次/天,占84%。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早晚两份报纸已足够,这明显是受现在纸媒发行时间影响而产生的惯性。另外,选择每天三次或四次的人数不多,但在访谈时,这部分人明确表示选择次数多是因为希望看到更多的新闻信息,及时掌握最新的资讯。还有选择每天一次的受众,这部分人占到9.4%,比选择每天三次与四次的总和还多,笔者认为目前这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手机报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也许还有人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于这部分读者,报方应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变成积极的读者。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5、对手机彩信图片的态度

表4显示,有85.9%的用户希望在看新闻时配有彩信图片。手机报的图片与纸媒的相同,有些图片配合文字新闻,有的图片自成新闻,图片可以消除人们阅读时的枯燥感,调节情绪,对新闻内容有直观的感觉。但是这里有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每幅图占一帧空间,这就造成了图片与内容的分割,有时人们会把图片与文字联系不上;手机呈现图片速度较慢,会让人产生焦急感。图片的加入,甚至有些摄影的加入,使得手机报愈加突出其新媒体的特色。

《甘肃手机报》每期都会有3到4幅图片,上表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图片量合适,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28.5%的人觉得图片有点少。相对纸媒,手机报的空间有限,并且根据人们阅读的耐性,一般的手机报是15帧或18帧,这样就限制了图片量。但随着市场的扩大,手机技术得到不断发展。3G技术推广后,手机将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娱乐功能整合到一起,突出其多媒体用户终端的特性,奠定了信息表现形式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手机报纸通过这种技术的优势,对各种信息进行精心编排,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综合使用,能够保证信息的传播效果,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四、对用户预期信息费用的分析

在我们的“手机报每月资费”调查中,35.3%的人觉得在5-8(不含8)元的范围可接受,另一与之接近的是有34.7%的人认为3-5(不含5)元的范围可接受。一般的移动资讯每月是5元,手机报作为一种资讯传达的方式,被人们认为与移动资讯是同等类别,所以大多数人选择这两个资费范围。就像其他消费品,使用方便、内容丰富、价格便宜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样,手机本来就是大众化消费物品,以其为载体的手机报纸也应该适应大众化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口味。

五、手机报的缺陷

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纷纷表示手机报能使自己方便地获取信息、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存储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可以通过转发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也可与报方及时沟通等多方面的优点。

但是,在经过调查,发现《甘肃手机报》也面临着一些手机报普遍的缺陷。

1、或将与新闻网站殊途同归

目前国内报社纷纷朝数字化转向,除了当前兴起的手机报外,几年前就已出现的新闻网站也是其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从今天来看这些新闻网站,并不是建立在对传统报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而仅仅成为报纸的电子翻版,作为纸媒体的附属品和辅助宣传工具。手机报也面临着同样尴尬的处境,其初衷仅是在手机上占领舆论阵地,靠报社的“输血”,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移动媒体的优势,还存在了先天的体制上的惰性:依赖办报纸的思路来处理更讲求速度的手机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固定框架内运作。

2、利润空间有限

根据我们的调查,读者接受的《甘肃手机报》收费标准在5元/月,如此微薄的收入还要在报社和运营商之间进行分配。据资料显示,全国性的手机报订阅费约15元/月,报社收入仅占18%。地区性的手机报推广和发送的成本虽然要比全国模式低很多,但即使是对那些在国内开手机报先河的省市来说,订阅费仍然是杯水车薪(广东省的手机报订户是150万,浙江省的订户也有10万之多),相比较手机报在甘肃刚刚起步,其订户还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且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限制了这种新兴媒体的发展,更不用说如此狭小的利润空间是很难推动手机报的继续发展的。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手机报的盈利模式尚模糊不清,依靠报社“输血”的方式在试营运之时是可以实行的,但其最终目的是除了在手机上发挥引导舆论功能外,盈利也是目标之一。长期依靠“输血”最终会导致手机报成为报社的负担。只有基于高度整合的数字内容平台开发的各种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的强力支持下,手机报才能成为新型产业链上的盈利点。

3、隐私有被侵犯的可能

手机作为私人交往的工具,一般将是要回避大众传播公开性和广泛性的。但是为订阅新闻,手机用户的号码被传送到无限信息平台上,那么用户的个人隐蔽性会遭到破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众多受访者明确表示对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收到手机报不满,有用户直接询问如何取消手机报。受访者急切希望取消手机报的原因在于:一是担心手机费会莫名被扣除;二是担心会被广告或有诈骗性质的短信骚扰。在消费者这种心理之下,手机报的推行会更加困难。■

參考资料

《手机报纸三大模式谁占鳌头》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02月21日

《手机报:第五媒体魔力初显》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01月16日作者:万辉

《手机报的发展方向:3G网站型》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12月15日作者:匡文波

4.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四

一、使用测试单位

xx市公安局监所管理大队

二、使用测试情况

《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于200x年3月在我单位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系统提供了广播、对讲、音频、视频联动与控制的多项功能,实现了音频、视频、信息控制“三位一体”,保证现代技术

对监管工作全方位的支持。深受基层民警的欢迎。

监所作为关押在押人员的特殊场所,确保安全是监管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把监所安全放在第一位。近几年,随着打、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监管形势日趋严峻,关押总量持续上升,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由于种种因素,仅凭民警的直观去管理在押人员,难免百密一疏,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因此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先进科技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监所安全万无一失。《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缓解了警力紧张的状况。近年来,随着严打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监所在押人员数量急剧攀升,虽然局党委在警力配置上多次向看守所倾斜,但警力紧张的矛盾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完善,大大加强了各岗位的工作效率,逐步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

5.东北用户使用相机须知 篇五

1,电池。各种电池在低温下,一方面电能消耗加快,另一方面是电能无法全部释放,多备电池是必须的。相比之下,锂电池比镍氢电池好,镍镉的更差一点。可以用两块电池,一块放相机里,另一块电池放怀里暖着,这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办法。

2,室外。低温下会出现很多不测的事。如果你用胶片相机,一定要手轻,那卷片轮芯不管是什么材质,在低温下都可能变脆,特别是有些老式单反相机,卷片轮芯是反转的,用力太猛了,胶片和芯上爪片可能会拉断。特别注意的是,由口呼出的哈气凝结的微小水珠,很可能影响纵走钢片快门的释放。拆卸镜头时动作轻一点,注意别把雪粒带入机身。数码相机可能更要注意机身后的大型LED显示屏。在室外拍完请把相机放入相机包里,或者是挂在脖子上塞怀里,要注意镜头在怀里容易上霜。弄一个相机用的小棉袄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3,结霜。东北话有时说是“出汗”,就是低温的物件从室外拿进室内,在物件表面会凝结霜或露。这些水分几乎全部来自室内空气。如果不加措施地把相机带入室内,相机外壳表面和镜头表面会结霜,甚至是机身内的构件如CCD表面、镜头内组镜片都会产生凝霜。要尽量少接触室内的空气,进门前把相机放入密封性比较好的摄影包,或套上隔绝空气的袋子,如塑料袋、保鲜膜,待数小时后相机与室内温差小了再取出来。还有个办法,就是把相机放摄影包里扔门外,如果是数码,也可以只拆下电池和存储卡。这是当年很多玩机械相机的大胆办法。4,室内。如果相机已经结霜,请不要管它了,扔在一边,让相机“哭”透了就好了。这时不要试图擦镜头或换镜头,机身内部的霜仍然很大,而拆换镜头更会增加相机内接触湿气的。

5,辅件。三脚架就扔外面吧,金属的结霜更严重。可能关节上的润滑油会冻住,无所谓,捂一捂就行。那些低档的架子,零件有尼龙塑料的,要小心别按碎了。如果在室外不用的辅件,就别背在摄影 包里。

6,其他。低温下液晶板反应都迟缓,有时甚至五颜六色,暖过来就好了。想拍出大面积冰雪的白,要加曝光量的。别以为所谓专业冲锋衣户外鞋是万能的,还是找件厚羽绒服棉鞋啥的。

6.宜昌名师工作室用户使用手册 篇六

2016年11月

目录 Contents

1.如何进入工作室....................................................5 1.1 路径一:从个人空间进入..........................................5 1.2 路径二:从社区广场进入..........................................5 2.工作室首页简介...................................................11 2.1 首页概览.......................................................11 2.2 首页功能模块简介...............................................12 2.2.1导航栏.......................................................13 2.2.2 侧边栏.......................................................13 2.2.3 主体区.......................................................13 3.工作室功能简介...................................................15 3.1基础功能.......................................................15 3.1.1文章功能.....................................................15 3.1.2资源功能.....................................................17 3.2核心业务功能...................................................19 3.2.1名师课堂.....................................................19 3.2.2 教研活动.....................................................21 3.2.2.1 活动展示...................................................22 3.2.2.2 活动创建...................................................23 3.2.3 课题研究.....................................................28 3.2.4 网上评课.....................................................27 3.2.5 在线交流.....................................................31 3.3 个性化装扮功能.................................................32

工作室角色.........................................................35 1.工作室名师(负责人).............................................35 1.1基本信息管理...................................................36 1.1.1后台首页.....................................................36 1.1.2工作室简介...................................................36 1.2栏目管理.......................................................38 1.2.1新建栏目.....................................................38 1.2.2 栏目排序.....................................................39 1.3发布管理.......................................................40 1.3.1公告管理.....................................................40 1.3.2新闻动态管理.................................................40 1.3.3成果管理.....................................................40 1.4内容管理.......................................................41 1.4.1文章管理.....................................................41 1.4.2图文管理.....................................................41 1.4.3话题管理.....................................................41 1.4.4 评论管理.....................................................41 1.5资源管理.......................................................41 1.5.1资源列表.....................................................41 1.5.2 待审核资源...................................................42 1.6用户管理.......................................................42 1.6.1成员管理.....................................................42 1.6.2成员审核.....................................................42 1.6.3角色管理.....................................................42 1.7统计管理.......................................................43 1.7.1内容统计.....................................................43 1.7.2成员统计.....................................................43 1.8 名师课堂管理...................................................44 1.8.1 分类列表管理.................................................44 1.8.2课例列表.....................................................44 1.9教研活动管理...................................................45 2.0 课题研究管理...................................................46 2.0.1课题管理.....................................................46 2.0.2内容管理.....................................................46 2.1 网上评课管理...................................................46 2.工作室学科带头人.................................................47 3.工作室学员.......................................................48

工作室功能篇

gongzuoshigongnengpian

如何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的栏目如何创设?分别具有哪些功能?接下来我们将向您逐一展开介绍。

1.如何进入工作室

1.1 路径一:从个人空间进入

图1

图2 登陆平台首页后,点击进入我的工作空间(图2),然后从【学科名师】进入我的工作室或者我加入的工作室。1.2 路径二:从名师广场进入

图3

图4 登陆平台首页后,选择推荐应用中的“名师工作室”,点击进入名师工程广场(图4)。根据工作室名称进行搜索工作室,然后找到自己的工作室进入。

2.工作室广场简介

2.1 广场概览

名师广场作为名师工作室集中展示的对外展示窗口以及名师工作站的主要入口,承担着信息汇聚与展示的作用。

工作室广场的主体信息均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收集各名师工作室的信息、资源、学员等汇聚产生。显示各名师工作室的数据统计情况,包括学员数、访问量、资源数等信息。汇总统计并显示平台的应用绩效数据,包括总访问量、总成员数、文章数、资源数、课题数、名师课堂数、活动数、评课数、话题数等信息。2.2 广场广告

名师广场提供广场广告展示区域,支持发布与工作室相关的广告,如活动预告、比赛结果、政策文件等等。广场广告由工作室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后台广告管理中发布,支持上传尺寸为1200*360的广告图片,添加广告详情页面链接地址,广告编辑、修改、上线、下线等操作。2.3 站内搜索

名师广场提供站内搜索功能,支持对工作室名称、学科文章、学科资源、名师课堂、课题研究、网上评课、教研活动、话题等内容进行关键字检索。2.4 工作室展示

广场提供:市级名师工作室、区县级名师工作室、特色教师工作室展现。

名师广场提供优秀工作室展示区域,从两个维度来突出展示名师网络工作室:横向维度为按照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分类展

示;纵向维度则按照访问量、成员数、资源数等指标进行排序展示前9名工作室,默认展示访问量最高的前9名工作室。

工作室展示的信息包括该工作室名师的头像、学科、成员数、访问量、资源数等基本信息。

注:此处资源数指的是文章、资源、名师课堂的资源总和。支持系统管理员在后台工作室管理中对工作室进行推荐展示,被推荐的工作室将根据推荐的先后顺序依次展示在展示区域最前面。2.5 广场公告

名师广场提供广场公告展示区域,以满足发布工作室系统通知公告需求。广场公告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后台,公告管理中进行发布。

工作室展示

名师广场提供优秀工作室展示区域,从两个维度来突出展示名师网络工作室:横向维度为按照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分类展示;纵向维度则按照访问量、成员数、资源数等指标进行排序展示前9名工作室,默认展示访问量最高的前9名工作室。

工作室展示的信息包括该工作室名师的头像、学科、成员数、访问量、资源数等基本信息。

注:此处资源数指的是文章、资源、名师课堂的资源总和。支持系统管理员在后台工作室管理中对工作室进行推荐展示,被推荐的工作室将根据推荐的先后顺序依次展示在展示区域最前面。2.6 名师优课

名师广场提供名师优课展示区域,集中汇总展示平台所有工作室上传的最新优课视频。根据上传时间,展示最新的4个优课视频。提供更多列表页面,可按照区域、学段、学科分类查询已上传的优课视频。2.7 最新发布

名师广场提供工作室最新更新的内容展示区域,集中汇总展示平台所有工作室上传的最新内容,如文章、资源、课题、活动、评课、话题等内容。提供更多列表页面,搜索查询相关内容。2.8 名师积分排行

名师广场提供名师积分排行展示区域,根据各工作室名师所获得的积分进行排序,显示积分最高的前五名。2.9 成员积分排行

名师广场提供成员积分排行展示区域,根据各工作室成员所获得的积分进行排序,显示积分最高的前五名。2.10 广场动态

名师广场提供广场动态展示区域,以实时滚动更新的形式展示平台各工作室最新产生的动态信息,如XX发布了一篇文章,上传了一篇资源等等。支持点击动态信息标题进入该内容详情页查看。2.11 统计

名师广场提供统计数据展示区域,汇总统计并显示平台的应用绩效数据,包括总访问量、总成员数、文章数、资源数、课题数、名师课堂数、活动数、评课数、话题数等信息。

3.工作室主页简介

3.1 主页概览(新版本)

图5 3.2 主页功能模块简介

3.2.1导航栏

集中展示工作室最核心功能栏目,导航栏最多可展示9个功能栏目,除“首页”固定不变外,其他8个均可通过栏目管理调整排序展示。

3.2.2 侧边栏

●工作室简介:工作室成员及访客可以查看工作室的简介,包括名师简介、核心成员、创建人、成员数、工作室图像等信息。

●成员排行:活跃成员排行是根据成员的积分情况进行排行,取积分最高的前十名。便于名师了解工作室成员的活跃以及对工作室的贡献程度。点击其头像可进入成员个人空间

●统计:工作室可以通过统计查看到工作室当前成员数、文章数、资源数、课题研究数、名师课题数、教研活动数、网上评课数、话题数、积分数。

●最近访客:可以查看最近访问过工作室的访客列表,显示访问的时间,查看今日访问数,和总访问量。显示访客头像,点击可链接到对应个人空间。

3.2.3 主体区

●工作室资讯:作为工作室具有新闻资讯属性的模块,展示工作室的工作计划、活动进展、工作室建设目标等信息。显示动态关键字

标题及发布时间。由工作室管理员在后台发布。

●工作室公告:工作室管理员可以发布和管理工作室公告,工作室公告除了在主页展示以外也会以消息的方式推送到工作室成员的个人空间中。由工作室管理员在后台发布。

●站内搜索:支持对工作室文章、工作室资源、工作室话题进行关键字搜索。

●最新动态:工作室成员可以通过最新动态查看到工作室当前的其他成员操作提示,以及看到工作室成员申请等待审核的消息。可以通过动态链接进入对应的动态信息。

●成果展示:展示工作室产生的成果,支持成果查看、评论操作;成果展示由工作室管理员在后台发布

●学科文章:工作室最新发布的文章将在首页学科文章模块下展示,最多显示6条,点击更多查看本工作室所有文章及文章分类。

●学科资源:工作室最新发布的资源将首页学科资源模块下展示,最多显示10条,点击更多查看本工作室所有资源及资源分类。

●名师课堂:工作室最新发布的视频课堂将首页名师课堂模块下展示,最多显示4个,点击更多查看名师课堂主页。

●课题研究:工作室最新发布的课题研究将首页课题研究模块下展示,最多显示6条,点击更多查看本工作室所有课题研究。

●留言板:留言功能设置是为了便于名师与各种角色用户进行在线交流的途径,留言功能对平台所有用户开放。无论是种子教师,普

通成员,还是平台用户均可给名师在线留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和问题。

4.工作室功能简介

4.1基础功能 4.1.1文章功能

工作室提供文章功能,包括文章列表展示,文章的发布,文章的详情展示,文章的评论等。

图6文章列表

工作室文章列表展示当前文章栏目下所有的文章标题列表(图6),点击标题进入文章详情页面浏览。

点击【发布文章】即可进入文章发布页面,发布文章。

图7 文章发布

填写文章的标题、类别、内容等基本信息后即可发布文章(图7);

发布文章的时候,可通过分享功能,将本篇文章同步分享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

图8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图8)为文章内容的展示页面,可对文章进行点赞、评论等形式与文章作者互动;文章作者可在此页面对本篇文章进行再编辑和删除操作。4.1.2资源功能

工作室最新发布的资源将首页学科资源模块下展示,最多显示10条,点击更多查看本工作室所有资源及资源分类。名师作为工作室创建者,在工作室启用后,可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特色和成功经验,自主为工作室资源创建统一的目录结构。工作室管理者可协助创建者对资源编目结构,对网盘目录(图9)进行维护和调整。

图9 资源网盘目录

名师和具有资源管理权限的管理员可在此页面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创建新的资源文件夹。可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删除、创建子级文件夹等操作。

名师和具有资源管理权限的管理员可对工作室成员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删除。

图10资源列表

工作室资源列表(图10)展示当前资源栏目下所有的资源标题列表,点击标题进入资源详情页面预览。

工作室成员,根据所在工作室资源编目结构上传、下载或使用相关资源。

工作室成员可以下载其他用户上传到工作室的资源。

图11资源详情

工作室资源详情(图11)支持资源在线预览功能。支持对资源的评论和评分。

4.2核心业务功能 4.2.1名师课堂

图12名师课堂主页

名师课堂分为微课,示范课,公开课三个基本模块,支持自定义增减视频模块及模块排序功能;提供视频观摩功能,工作室成员可以观摩学习名师的微课及其他成员的视频教学,并进行评论。名师也可以对成员的教学视频进行点评。

提供上课例、视频管理、查看和评论、我得到的评论、我发表的

评论等功能.图13视频详情

工作室视频详情支持视频在线观看功能。可对名师课堂的视频课程进行评论、学习。4.2.2 教研活动

通过开展教学教研专题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对工作室成员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专题辅导,并支持名师及成员互动交流,以帮助成员学习提升。教研活动提供活动创建、活动流程设计、活动展现、活动管理等功能。

教研活动默认平台用户均可查看活动内容及相关信息。教研活动在每一个活动环节均可进行交流互动讨论,实时参与活动。

3.2.2.1 活动展示

图14 活动列表

教研活动列表展示当前所有已创建的活动,按照活动的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进行分类。

点击“立即参与”报名参与活动

点击活动图片或标题即可进入活动页面查看当前活动详细信息。活动创建者进入此页面,右边侧边栏会出现[我的活动]列表,以帮助活动创建者对自己创建的活动进行管理(图15)。支持对活动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图15 我的活动

图16教研活动详情

教研活动创建完成后,以活动详情(图16)的形式展现,参与活动的成员在此页面参与活动及互动。

3.2.2.2 活动创建

接下来的篇幅将结合平台结构和功能,按照“填写基本信息”——“设计活动流程”——“完善活动内容”三个步骤依次为您介绍活动

创建过程。 填写基本信息

图17 填写基本信息

工作室成员均可在教研活动下创建活动。填写基本信息(图17)包含活动名称、参与方式、活动描述、活动起止时间、活动封面等基本信息。活动参与方式提供完全公开、仅工作室成员参与、邀请参与三种参与方式。

完全公开:指平台所有用户均可参与和查看活动内容; 仅工作室成员参与:指仅本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参与该活动; 邀请参与:指仅被邀请的成员可以参与,选择邀请参与会生成一个邀请码,在报名参与活动的时候需要输入该邀请码才可参与活动。 设计活动流程

图18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设计提供了一套自定义模板流程和三套基础模板流程(观摩学习模板、专题研讨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活动创建者可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活动流程设计。

(1)自定义模板

自定义模板未提供固定的模板流程,由创建者根据活动需要自行设计环节,环节个数不做上限,活动环节提供了10个任务模型,由创建者选择不同的任务模型自由组合成一套活动流程。活动环节支持自由排序、新增环节、删除环节等操作。每一个活动环节包含环节名称、环节起止时间、环节任务描述及其所需任务模型。7个任务模型:

7个任务模型:

 文本:提供文本输入功能。由活动创建者输入文本内容,参与者查看。此任务模型支持输入文本内容,适用于发布活动须知、活动公告、活动提问等情况。

 文档:提供文档预览功能,由活动创建者上传,作为学习材料嵌入活动环节中,仅支持上传一个。支持活动参与者预览文档内容。此任务模型支持文档(如word、ppt、excel等)在线观摩学习,适用于发布活动材料学习(如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情况。 资源:提供资源功能,支持上传、预览、下载、删除操作。资源上传提供不限、仅允许创建者上传、仅允许参与者上传三种权限设置。此任务模型支持上传资源在线预览学习,适用于发布活动拓展资源,活动总结资源、活动成果资源、提交作业等情况。 视频:提供视频功能,支持视频上传/链接、在线观看、关键帧点评等操作。此任务模型支持活动创建者上传视频在线观摩学习,适用于公开课、讲座等活动情况。

 图片:提供图片功能,支持图片上传、预览、删除等操作。此任务模型支持上传图片,适用于发布活动图片、图片学习材料等情况。

 评价:提供建议、收获、自定义三种评价模块,活动创建者根据活动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评价模块完成此环节。活动参与者完成评价,支持文本输入操作。完成评价后,活动创建者可参看活动评价。此任务模型支持活动创建者发起活动评价,由活动参与者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 投票:提供投票工具,支持发起投票、投票、查看投票结果等操作。此任务模型支持活动创建者发起活动投票,由活动参与者投票来完成。

 完善活动内容

活动创建完成后,活动创建者需要对活动的流程进行核对,以了解整个活动的信息及流程。4.2.3网上评课

网络评课通过对工作室成员上传的视频课程进行评论和评分,将线下教师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业务通过在线的方式展现。

图22 评课列表

点击网上评课进入列表(图22),评课按照进行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进行分类。

工作室所有成员均可点击【创建评课】来新建评课。

评课创建者进入此页面,右边侧边栏会出现[我的评课]列表,以帮助评课创建者对自己创建的评课进行管理。支持对评课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图23 评课详情

网络评课支持视频课程在线关键帧点评功能;

网络评课提供发起评课、参与他人评课、邀请评课功能; 网络评课提供发布与评课相关的文章、资源、图片功能; 网络评课提供在线打分,评分功能 4.2.4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功能意在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功能流程,将线下课题研

究的流程搬到网上,帮助名师节时节力,更有效率的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功能提供发布课题,成立课题组,发布课题概述,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题,中期,结题)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成果。

图20 课题研究列表

点击课题研究进入列表(图20),课题按照进行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和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其他)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工作室所有成员均可点击【创建新课题】来新建课题发起一次课题研究。

课题创建者进入此页面,右边侧边栏会出现[我的课题]列表,以

帮助课题创建者对自己创建的课题进行管理。支持对课题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图21 课题研究主页

课题创建成功后即可进入课题研究主页(图21)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主页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展示页面,在功能上支持成果、文章、资源、话题、活动的发布及发起投票辅助研究工作。

课题创建者即为该课题的课题组长,可以对课题的基本信息、成员、公告、阶段进行管理,可邀请工作室成员加入到课题组中。

课题组成员根据组长的要求和分配的任务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并发表和上传自己负责的内容。

4.2.5 在线交流

支持工作室成员在线讨论,交流。可发布讨论主题和参与主题讨论,主题回复支持上传附件、视频、图片、表情,主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导出成word文档存档,讨论的附件会打包成压缩包,话题创建人可以将打包文件上传保存到工作室中。4.2.6直播课堂(1)直播

提供直播课堂功能,支持学生&工作室成员与名师进行在线视频直播互动交流,从而对学生进辅导和教学。

直播课堂将所有名师按照学科学段分类展示,学生登录平台后,可通过检索、分类查询(学科学段)等方式查找对应的名师,如查找小学语文名师。

名师展示信息包含基本信息及当前状态、在线时间三个方面: 基本信息:指名师的基本信息,包含姓名,学科,基本简介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该名师,从而选择名师进行交流。

状态:分为在线及不在线两种状态,在线则表明该名师此时正在进行视频直播教学,学生可点击立即进入与名师进行互动交流;不在

线则表明该名师当前时间不在线。

坐堂时间:如果名师当前不在线,但学生需要与名师进行直播交流时,可点击【坐堂时间】来查看该名师的坐堂时间安排,从而在对应的时间进入该名师的直播教室。(2)点播

直播结束后,直播产生的录制课件将会存放在工作室中,学生&工作室成员可进入点播页面对之前录制的直播课件进行回放观看。

4.3 个性化装扮功能

工作室装扮仅支持名师或被赋予工作室装扮权限的管理员进入装扮页面操作,提供以下两种路径:

路径一:从后台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工作室装扮进入 路径二:从工作室首页页头工作室装扮进入

图24板式布局

版式布局支持工作室主页的板式更换,提供1:3和3:1两种风格板式。

图25皮肤风格

皮肤风格支持工作室主页的换肤功能,提供多套主页皮肤,工作室管理员可对工作室进行换肤操作。

图26模块插件

模块插件支持工作室主页模块插件装扮功能,模块插件分为基础模块、自定义模块和系统模块3部分。其中基础模块为工作室默认功能模块,对进行隐藏和显示操作;自定义模块提供文字、列表、图文、flash四种可选模块,工作室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将模块插件自由组合在主页上。系统模块提供对页面标题的颜色、字号、位置进行装扮操作。

图27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支持工作室主页的头部背景、底部背景的更换装扮,可由工作室管理员选择上传不同的背景图片来装扮展现。

工作室角色篇

接下来的篇幅将结合平台的功能和结构为您介绍工作室的三种用户角色参加活动和管理的详细步骤。

gongzuoshijuesepian

工作室角色

工作室成员中有三种用户角色:工作室名师(负责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核心成员)、工作室学员。由三种用户角色共同维护、管理、建设名师工作室。1.工作室名师(负责人)

名师作为工作室的创建人及主持人,赋有工作室最大的权限,可以对工作室进行任何操作及管理。通过对后台管理的相关操作来管理工作室的日常运行。

 工作室后台入口路径

工作室名师及具有进入后台权限的管理员在登陆名师工作室后,点击工作室简介中的【工作室管理】进入后台管理。

下面对工作室的后台管理做详细介绍,以此参照管理员所具有的管理权限:

1.1基本信息管理 1.1.1后台首页

后台管理的基本信息展示,包含管理员信息、当日新增内容信息以及待处理的管理信息(图 26)。

图29工作室后台主页

1.1.2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创建者可以对工作室的设立单位、荣誉职称、评定时间、工作室头像、名师简介、工作室简介、是否允许加入工作室等信息进行编辑管理。

图30工作室简介

1.2栏目管理

图31栏目管理

提供栏目管理功能,实现栏目的自定义及个性化展示;支持新增自定义栏目及子集栏目,提供文章、资源、图文三种栏目模型;支持栏目排序,修改、删除、显示/隐藏等操作。1.2.1新建栏目

(1)新建文章栏目:输入栏目标题(建议不超过6个字),选择栏目类型——文章,确定栏目级别(父级/子级)即可完成新建文章栏目操作。文章栏目仅支持文章模块功能;文章是由工作室成员发布的文本性类容,仅可以阅读浏览,如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其人其文等文章内容。

(2)新建图文栏目:输入栏目标题(建议不超过6个字),选择栏目类型——图文,确定栏目级别(父级/子级)即可完成新建图文栏目操作。图文栏目仅支持图文模块功能;

(3)新建资源栏目:新建资源栏目需要先在资源管理页面创建存放

资源的文件夹,例如,如需创建【精品资源】栏目,则需先在资源管理下创建一个[精品资源]的文件夹。文件夹创建成功后即可新建资源栏目。输入栏目标题(建议不超过6个字),选择栏目类型——资源,选择对应存放文件夹,确定栏目级别(父级/子级)即可完成新建资源栏目操作。资源栏目仅支持资源模块功能——资源是指各种实体性的文档内容,如PPT、DOC、PDF等。提供在线预览,无法进行复制粘贴,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注:系统默认栏目无法添加子级栏目,仅自定义栏目支持子栏目创建。1.2.2 栏目排序

栏目管理支持对工作室栏目导航栏重新排序,栏目顺序从0开始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导航栏上最多显示9个栏目。

在栏目标题前方框输入序号,点击【排序】即可完成排序操作。工作室首页导航栏将按照新的序列展示导航栏目。

图32栏目排序

1.3发布管理 1.3.1公告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进行发布公告,在工作室主页显示公告内容。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已经发布的公告进行搜索、重新编辑、删除等管理操作。1.3.2新闻动态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进行发布新闻动态,在工作室主页显示新闻动态内容。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已经发布的动态进行搜索、重新编辑、删除等管理操作。1.3.3成果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把工作室中产生的研究成果、荣誉作为成果进行发布,在工作室主页展示成果内容。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已经发布的成果进行搜索、重新编辑、删除等管理操作。

1.4内容管理 1.4.1 文章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工作室文章的类别、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移动,删除文章。1.4.2图文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工作室图文模块的类别、图文标题、图文作者、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移动,删除图文。1.4.3话题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工作室话题进行关键字搜索;进行置顶、撤顶、加精、取消加精或删除话题等操作。1.4.4 评论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评论的原文标题、评论内容、发布者、关键字进行搜索,或删除评论。1.5资源管理 1.5.1资源列表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在资源网盘中(图30)对资源进行关键字搜索,新建资源文件夹及子文件夹。工作室管理员可以审核、删除、上传、下载工作室资源。

图33资源网盘

1.5.2 待审核资源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待审核资源,对未审核资源进行审核。1.6用户管理 1.6.1成员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成员,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角色分配、移除操作。1.6.2成员审核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申请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审核操作。1.6.3角色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新增多个不同的管理角色,并对管

理角色进行权限的设置。从而将不同的管理角色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室成员上,以协助工作室创建者一起管理工作室。

1.7统计管理

1.7.1内容统计

从文章、资源、名师课堂、教研活动、话题等内容维度进行数据统计。

图 34内容统计表

1.7.2成员统计

从工作室成员发布的内容及活跃程度进行数据统计。

图35成员统计列表

1.8 名师课堂管理 1.8.1 分类列表管理

系统默认添加微课、公开课、示范课三种分类,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新增名师课堂分类,并对分类进行排序。

图36名师课堂分类列表

1.8.2课例列表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名师课堂中所产生的所有视频文件进行管理、删除。

图37名师课堂课例列表

1.9教研活动管理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通过活动标题,发布者对活动进行搜索筛选需要管理的活动,然后对活动进行管理、删除等操作。

图38活动列表

名师及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活动产生的内容资源进行管理,点击【内容管理】进入内容管理页面。

图39内容管理列表

2.0 课题研究管理

2.0.1课题管理

工作室创建者或管理员可以通过课题标题,发布者,关键字对课题进行搜索,对课题进行管理、删除等操作。2.0.2内容管理

工作室创建者或管理员可以对课题中产生的内容资源进行管理,点击【内容管理】进入内容管理页面。支持对内容的查看、删除等操作。

2.1 网上评课管理

工作室创建者或管理员可以通过评课标题,发布者,关键字对评课进行搜索,对评课进行管理、删除等操作。

2.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作为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由名师对其每个具体的学科带头人分配相应具体的管理权限。学科带头人可对赋有对应权限的功能进行以下管理操作:

(1)可以创建新的栏目,并展示在主页导航栏上。(2)可以发布工作室的新闻动态、通知公告、成果等内容。(3)可以对工作室的文章、资源、图片、话题、评论等内容进行管理。

(4)可以新建资源的文件夹,对资源进行管理以及审核资源。(5)可以对工作室成员进行管理,审核准入以及剔除。(6)可以查看工作室的统计数据并了解工作室的运营情况。(7)可以对名师课堂、教研活动等核心业务功能进行管理。

4.工作室学员

工作室学员作为工作室主要的辐射对象,可以参与工作室的日常维护,原则上不参与工作室的管理。

工作室学员主要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可以在任意文章栏目下发布文章,并支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编辑、删除操作。

(2)可以浏览工作室所有文章并对文章评论。

(3)可以在任意资源栏目下上传资源,资源经过审核后可展示。(4)可以下载其他成员上传的资源,可以在线预览资源并评论及打分。

(5)可以查看工作室其他成员信息,并访问该成员的个人空间,进行关注、私信等基本社交。

(6)可以从个人空间接收工作室通知公告信息。

(7)可以在名师课堂上传发布自己的视频课程。可以对其他老师的视频课程进行评论。

(8)可以在教研活动创建发布教研活动。可以参与其他老师创建的教研活动。

7.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新媒体,使用心理,需求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这个靠现代科技才诞生的家族里, 有各种各样的与社会生活、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成员。这一个个特别能战斗的成员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 记者收集事实, 然后编辑成新闻, 以报纸或节目形式传播给大众。非新闻单位、普通老百姓、甚至新闻单位的非编辑部人员均不能进行大众传播。如今, 只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 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向他人传播信息。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 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 新媒体的新特征

1.1 数字化

1.2 大容量和易检性

1.3 高交互性

以手机媒体为例, 手机媒体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 及时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互模式, 模糊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者和用户的角色地位, 在传播事件中没有明确的主导者, 传播活动处于一种自组织的状态, 信息可以犹如核子裂变一般迅速扩张传递, 任何一个传播系统内的个体即是用户又可以成为传播者。短信有人际传播的功能, 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点-面传播”或者“面-面传播”, 而是在一些方面回归了传播的“点-点模式”的人际传播。这使得任何一个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 信息、笑话幽默、图片文字等等内容随心所欲的传给另一个用户中断, 人们在玩拇指游戏的同时, 也在随时随地的传送着各种信息和情感。另一种主要是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平台服务器和网络业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前者如1860发送的短信, 后者如各网站发送给手机用户的信息。它们可以像其他的媒体一样广泛发布信息, 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这种就是大众传播的方式。

2) 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一方面, 传统媒体的传播, 都是批量传播, 某一个特定信息总是与其他信息混杂在一起, 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习惯于信息的快餐式消费的用户来说, 这使他们获得某个特定信息的成本较高, 且报偿未必成正比。而手机传播, 可以做到一次只发送一条信息, 如有必要还可反复发送, 这样, 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聚焦于某一特定信息内容, 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 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另一方面,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一种面向不定量的多数用户进行的传播, 每一条信息发送后, 最终被哪些人接收到, 是很难进行准确测量的。而通过手机媒体, 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手机传播中每一个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 都是点对点的, 信息发送给谁, 是否发送成功, 都可以做出判断。如果手机实名制得以推行, 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落点的准确性。落点明确, 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也有助于对传播效果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落点的明确性也意味着信息传播中更强的定向性。在公共信息传播中, 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 这种定向性将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机短信实现了瞬时传播且落点明确, 传播效果好。

3) 传播迅速、信息接受具有贴身性。手机短信实现了瞬时传播。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 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 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由于手机媒体普及率高, 且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特质, 使得信息在用户之间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对于手机的拥有者来说, 手机媒体是一种贴身媒体, 是一种真正的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媒体, 这充分保证了信息接收的时效性, 这是它明显优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方面, 因为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往往只能体现为信息发送方的时效性, 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往往使得这种时效性失去意义。而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公共危机应对方面, 这种接收的时效性又显得格外重要。

2 新媒体用户的需求分析

2.1 用户使用媒介的一般动机与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用户接触媒介是有其特殊目的和动机的, 人们通过使用媒介从而获得某种满足。媒介不过是人们满足其需要的工具。对于这一理论, 施拉姆还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比喻:用户使用媒介就如同到自助餐厅就餐, 吃什么、吃多少都由用户的口味和食欲决定。作为媒介, 不可能强迫用户接受自己单方面传送的信息, 而只能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那么, 用户使用媒介究竟是基于何种目的或动机呢?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通过大量研究, 总结出用户的四项需求:

1) 消愁解闷。如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 摆脱烦恼、消除疲劳、释放情绪、松弛神经等。能够满足这类需求的比如娱乐性新闻, 消遣性文章等。

2) 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两种: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 即用户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所产生的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另一种是现实人际关系, 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 可以融洽家庭关系, 建立社交圈子等。值得一提的是, 拟态人际关系,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

3) 自我确认。媒介报道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等, 可以为用户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 通过这种比较, 用户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例如《半岛都市报》职场版块就经常推出如何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之类的话题。

4) 监视环境。通过媒介, 可以获取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如:商业信息, 房产信息等。

用户对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 即报纸发行量、电台节目收听率、电视节目收视率、网站点击量。发行量、点击量、收听和收视率是媒介的生命, 而这条生命线就掌握在用户手中。因此, 研究用户、衡量和预测用户需求, 便成为媒体经营者面临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准确地衡量和预测用户需求, 不仅可以为财务部门筹集资本、采编部门确定内容, 还可以为人事部门编制人员招聘计划、技术部门采购设备、市场部门选择不同的推广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新媒体用户需求特点分析:主动性

用户, 字面解释是接受的大众。这种接受的状态强调了其被动性, 容易造成一种来者不拒的误导。实际上, 用户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相反是积极的参与者, 甚至可以说, 是整个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如今, 无论是从具体的新闻实践来看, 还是考察不断发展的大众传播学理论, 用户的主体性正日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被看作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这种主体性共有三层内涵:

1) 使用媒介的目的性

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新闻媒介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传播学派持这种观点的是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家在检验广播剧对定期听收音机者的功用时发现, 有些听众是为了进行情感宣泄, 有的通过收听广播剧来逃避现实, 还有些则是为解决问题寻找办法。

传播学者指出, 用户从媒体获得满足具备三个社会根源:其一, 由于性别、年龄以及社会角色不同会使人们产生对传媒的特定需求和期望;其二, 更多地接触媒体带给人们社交的机会, 或是由于缺少各种社交机会, 从媒体那里得到补偿:其三, 个人对自己的社会状况的主观反映或调整。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不是媒介“运动”用户, 而是人们使用媒介做了什么, 关注的是大众传播的哪些功能可以为用户所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认同, 并且认为用户接触媒介的目的, 对他以后的认识活动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很重要的一点:人们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 在很大程度上, 大众传播的使用者是有控制权的, 用户选择能提供其需要的媒介内容满足自身需要。媒介不过是用户手中的工具, 用以联系社会、他人, 并用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个人整合与社会整合的需要以及舒缓压力的需要。

那么, 媒介只有成功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些多层次需求, 才是实现了自己作为“工具”的价值。进入新媒体时代, 用户较之以前的传统媒介使用者变得更为主动。

近年来, 我国媒介的发展趋势是从“大众”走向“小众”, 电视设专业频道, 广播提出窄播, 就是意识到了不同的新闻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并极力地去满足这些需求。而各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后, 为了吸引用户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都力图确立自己的形象特色。比如湖南卫视喊出“快乐中国”的口号大打娱乐牌, 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的心态;浙江卫视追求文化品味, 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中央电视台则以新闻当先, 帮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 满足求新的需求。总之, 都是抓住观众的某一需求大做文章。

2) 解读文本的多样性

传播学界现在的观点建议以积极的“解读者”来代替“用户”一词, 认为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网络, 提供的都是一种信息文本, 而用户是这一文本的解读者。信息文本提供的只是潜在的待开发的意义, 意义是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文本和用户之间是互动的, 用户“阅读的乐趣在于控制意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 就会有一百个林妹妹。正是基于解读文本的多样性而言的。

用户这种主动解读的过程将导致不同用户对同一信息文本产生不甚相同乃至迥异的理解。之所以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意义, 是因为用户的文化能力、知识结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等各不相同, 从而使他拥有了独特的理解文本的能力。举个例子, 齐鲁电视台有一档叫做《拉呱》的栏目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以贴近社会生活的平民视角, 加之富有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前不久节目播出了一条反映婆媳不合的新闻, 写实的拍摄和非导向性解说将婆媳矛盾赤裸裸地呈现于镜头前。然而同样一则新闻, 观众的反馈却截然不同。有的同情老人, 指责尖酸的媳妇;也有人将矛头对准刻薄的婆婆, 为媳妇开脱。可见, 受众解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极富主动性。

3) 参与传播的能动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新媒体时代传者与用户的界限正在慢慢消融。面对其他传者的传播者也是用户, 而用户则越来越多地介入传播活动, 担当起传者的角色, 他们也很乐于这样去做。

说到用户参与传播的能动性,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博客。

博客 (Blog) 是web109的简称, 又称网络日志, 是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一种毫无技术门槛的网络传播载体, 它迅速颠覆了以即时互动见长的灌水发贴等网络交流方式的领导地位, 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这是一种比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的交流方式, 网络的海量性、开发性和即时互动性得到了充分展示。自主性、能动性, 是博客最大的特点。在博客上,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点。也正因如此, 博客被人们称之为“自媒体”。

个人行为、思想的自主性是博客吸引网民的本质特征, 从个体性的角度来说, “以人脑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 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 (1) 我国早期博客的顶梁柱“博客中国”以及后来居上的新浪博客频道, 正是看到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而大兴其道。现如今, 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 写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徐静蕾等人的博客相继突破百万点击量, 便是博客火爆和受欢迎的最好注脚。

(下转第51页)

性也不是很好, 一般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安全事故也比较频繁。这主要与目前国内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 并且这种现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及材料工艺水平, 采用适当的安全度和设计方法来保证桥梁使用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要注意合理选择结构体系或使用材料, 做好结构细节的处理, 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欧洲国家, 非常重视对结构物的性能设计, 包括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强健性、美观、耐久性能、疲劳性等设计。为了使结构性能良好, 在运营过程中除了保证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 耐久性、抗腐蚀、耐疲劳性、美观等也会得到高度重视。还会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服务性能, 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发生的机理、规律, 寻求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时, 不仅考虑建造成本, 而且重视营运期的维护成本和与使用寿命相对应的成本效益。

目前我国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不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外, 还要从桥梁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角度做好耐久性的设计。

2.4 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养路不养桥的现象, 除了受到资

(上接第28页)

对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传播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印刷媒介的读者可以通过通讯员来稿以及定期组织读者评报等形式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广播听众则是通过热线电话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过程, 或者将权威人士、嘉宾请进直播室, 通过节目主持人串联, 与广大听众进行双向交流;电视节目则是大量地邀请嘉宾, 或者开展有奖竞猜、电话连线、短信支持等形式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用户是主动的, 传播是互动的。这一点在新媒体时代体现得尤为突出。用户不仅有获取信息的权利, 而且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同时扮演传者与用户的双重角色。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传统的传播形态、通道是固定的, 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如今, 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 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这些随时进行的信息, 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或信息来源, 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

(1) 李红艳.浅析“博客” (wbe109) 现象.金问题的影响外, 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桥梁的养护工作主要通过检查与检验, 系统地掌握桥梁的技术状况, 较早地发现缺陷、损坏等异常情况, 提出养护措施, 保证行车安全, 延长使用寿命;另外还要掌握交通状况, 取缔桥梁不正当使用及非法占用, 严格管理超载车、特种车过桥, 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 减小桥梁损坏。对可能发生台风、暴雨、暴雪、地震、火灾、流冰、洪水危害的桥, 应作好各种应防范措施及急处理措施。对通过检验, 需进行限载、限速或停止交通的桥梁, 应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并进行交通管制。对桥梁各部分经常保养, 对检查发现的缺陷、损坏处进行及时的维修, 对检验不能维持原设计载重等级要求者, 应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加固, 建立和健全完整的桥梁技术档案。

8.用户使用调查报告 篇八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如今,只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向他人传播信息。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媒体的新特征

数字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划界。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传播媒介的发展来说确实有着划时代的影响,但是由于媒介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如果要对新旧媒体之间作一个分界,按原来的惯例走下去,再以载体区分显然已经越来越无法清晰表现出新旧传播特征的不同。早在上个世纪末,尼葛洛庞帝就提出了“后信息时代”的概念,认为世界正处于传播发生巨变的临界点,“计算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虽然数字化现象在人类传播历史上出现时间不长,但已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传播状况产生质的影响。当代传播媒体的内容数字化,当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管理都数字化,不管它们是依托旧体系建立自己的网站、手机短信平台,还是另起炉灶打造全新的传播形式,由于信息载体发生了改变,它们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数字化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數字化”也成为现代传播方式和传统传播方式更合适的区分词。

大容量和易检性。在新媒体技术所能够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无论你在哪个新闻网站阅读新闻,你所看到的相关信息链接都是非常丰富的,事件背景信息、相关话题报道、各种专家评论甚至网友意见还有图片及音像信息,这都是传统的平面媒体无法给予的。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而新媒体通信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限制新媒体的容量的因素仅仅是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网络的带宽——这两者都很容易千万倍地扩大。从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条件,一个新媒体中心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新媒体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与之相比较,纸媒体可存储,但不方便查询;电视媒体本身不能暂停阅读(播放)而存储,需借助第三方介质。

高交互性。传统媒体的交互性弱,相对于用户,媒体地位更强大,它决定着用户“选择什么信息”,用户的反馈往往是弱的,无力的。纸媒体互动性弱、对象感弱。还停留在读者热线、读编往来阶段,虽借助电子版本,但属辅助手段;电视媒体交互性只表现在专题节目中。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用户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同媒体以及其他用户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高交互性还表现在目前几乎所有的在线聊天软件都可以实现文件的互传,其中有一些更已经实现了硬盘内容的直接共享。例如从2001年开始的P2P技术,所谓的P2P就是Peer to Peer(对等网络),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所有的网络节点上的设备都可以建立P2P对话。这种技术在目前受到大力推广,成就了如BT和Emule等一系列著名软件,更使得新媒体技术拥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高度交互性。

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

及时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互模式,模糊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者和用户的角色地位,在传播事件中没有明确的主导者,传播活动处于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信息可以犹如核子裂变一般迅速扩张传递,任何一个传播系统内的个体既是用户又可以成为传播者。短信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点一面传播”或者“面一面传播”,而是在一些方面回归了传播的“点一点模式”的人际传播。这使得任何一个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笑话幽默、图片文字等等内容随心所欲地传给另一个用户终端,人们在玩拇指游戏的同时,也在随时随地地传送着各种信息和情感。另一种主要是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平台服务器和网络业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前者如1860发送的短信,后者如各网站发送给手机用户的信息。它们可以像其他的媒体一样广泛发布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种就是大众传播的方式。

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传播,都是批量传播,某一个特定信息总是与其他信息混杂在一起,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习惯于信息的快餐式消费的用户来说,这使他们获得某个特定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报偿未必成正比。而手机传播,可以做到一次只发送一条信息,如有必要还可反复发送,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聚焦于某一特定信息内容,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传播是一种面向不定量的多数用户进行的传播,每一条信息发送后,最终被哪些人接收到,是很难进行准确测量的。而通过手机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手机传播中每一个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都是点对点的,信息发送给谁,是否发送成功,都可以做出判断。如果手机实名制得以推行,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落点的准确性。落点明确,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也有助于对传播效果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落点的明确性也意味着信息传播中更强的定向性。在公共信息传播中,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这种定向性将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机短信实现了瞬时传播且落点明确,传播效果好。

传播迅速、信息接收具有贴身性。手机短信实现了瞬时传播。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由于手机媒体普及率高,且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特质,使得信息在用户之间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对于手机的拥有者来说,手机媒体是一种贴身媒体,是一种真正的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媒体,这充分保证了信息接收的时效性,这是它明显优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方面,因为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往往只能体现为信息发送方的时效性,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往往使得这种时效性失去意义。而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公共危机应对方面,这种接收的时效性又显得格外重要。

新媒体用户需求特点:主动性

“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用户接触媒介是有其特殊目的和动机的,人们通过使用媒介从而获得某种满足。媒介不过是人们满足其需要的工具。对于这一理论,施拉姆还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比喻:用户使用媒介就如同到自助餐厅就餐,吃什么、吃多少都由用户的口味和食欲决定。作为媒介,不可能强迫用户接受自己单方面传送的信息,而只能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通过大量研究,总结出用户的四项需求,即消愁解闷、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监视环境。

用户,字面解释是接受的大众。这种接受的状态强调了其被动性,容易造成一种来者不拒的误导。实际上,用户

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传播活动最活躍的决定性因素。如今,无论是从具体的新闻实践来看,还是考察不断发展的大众传播学理论,用户的主体性正日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被看作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这种主体性共有三层内涵:

使用媒介的目的性

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新闻媒介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传播学者指出,用户从媒体获得满足具备三个社会根源:其一,由于性别、年龄以及社会角色不同会使人们产生对传媒的特定需求和期望;其二,更多地接触媒体带给人们社交的机会,或是由于缺少各种社交机会,从媒体那里得到补偿;其三,个人对自己的社会状况的主观反映或调整。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不是媒介“运动”用户,而是人们使用媒介做了什么,关注的是大众传播的哪些功能可以为用户所用。媒介只有成功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些多层次需求,才是实现了自己作为“工具”的价值。进入新媒体时代,用户较之以前的传统媒介使用者变得更为主动。

近年来,我国媒介的发展趋势是从“大众”走向“小众”,电视设专业频道,广播提出窄播,就是意识到了不同的新闻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并极力地去满足这些需求。而各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后,为了吸引用户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都力图确立自己的形象特色。比如湖南卫视喊出“快乐中国”的口号大打娱乐牌,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的心态;浙江卫视追求文化品位,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中央电视台则以新闻当先,帮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满足求新的需求。总之,都是抓住观众的某一需求大做文章。

解读文本的多样性

传播学界现在的观点建议以积极的“解读者”来代替“用户”一词,认为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网络,提供的都是一种信息文本,而用户是这一文本的解读者。信息文本提供的只是潜在的待开发的意义,意义是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文本和用户之间是互动的,用户“阅读的乐趣在于控制意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林妹妹。正是基于解读文本的多样性而言的。

用户这种主动解读的过程将导致不同用户对同一信息文本产生不甚相同乃至迥异的理解。之所以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意义,是因为用户的文化能力、知识结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等各不相同,从而使他拥有了独特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比如齐售电视台《拉呱》节目前不久播出了一条反映婆媳不合的新闻,写实的拍摄和非导向性解说将婆媳矛盾赤裸裸地呈现于镜头前。然而同样一则新闻,观众的反馈却截然不同:有的同情老人,指责尖酸的媳妇;也有人将矛头对准刻薄的婆婆,为媳妇开脱。可见,受众解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极富主动性。

参与传播的能动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传者与用户的界限正在慢慢消融。面对其他传者的传播者也是用户,而用户则越来越多地介入传播活动,担当起传者的角色,他们也很乐于这样去做。

用户参与传播的能动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博客。博客(Blog)是web109的简称,又称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一种毫无技术门槛的网络传播载体,它迅速颠覆了以即时互动见长的灌水发帖等网络交流方式的领导地位,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这是一种比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的交流方式,网络的海量性、开发性和即时互动性得到了充分展示。自主性、能动性,是博客最大的特点。在博客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也正因如此,博客被人们称为“自媒体”。

个人行为、思想的自主性是博客吸引网民的本质特征,从个体性的角度来说,“以人脑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我国早期博客的顶梁柱“博客中国”以及后来居上的新浪博客频道,正是看到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而大行其道。现如今,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写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徐静蕾等人的博客相继突破百万点击量,便是博客火爆和受欢迎的最好注脚。

用户是主动的,传播是互动的,这一点在新媒体时代体现得尤为突出。用户不仅有获取信息的权利,而且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同时扮演传播者与用户的双重角色。

上一篇:私人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下一篇:2024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