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制作工题

2024-07-24

幕墙制作工题(共4篇)(共4篇)

1.幕墙制作工题 篇一

用Powerpoint连线题模板制作连线题课件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给学生讲解连线题。在讲解此种类型的题目时,老师一般是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黑板上左边的问题和右边与之对应的答案用直线连接起来;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老师则要擦掉黑板上问题和答案之间错误的连线,然后再重新连接。想想看吧!这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推荐一款Powerpoint连线题模板,利用它,我们只须修改一个配置文件,就可以迅速地制作出具有互动效果的连线题。

模板预览

先下载笔者所提供的连线题模板(下载地址:http:///bzsoft),解压到硬盘的任意位置(如“E:/连线题”)目录下;然后双击运行PowerPoint 2003,打开“E:/连线题”目录下的“连线题.ppt”,接着在弹出的“安全警告”对话框中单击“启用宏”按钮;最后按下F5快捷键并单击幻灯片中的“连线题”按钮,就可以预览到包含连线题目的幻灯片了,如图1。

在图1所示的幻灯片中,先单击左边的问题选项,然后再单击右边与之对应的答案,此时在这两者之间就会有一条红色的直线相连。将左边的两道题目和右边对应的答案连接完毕后,单击“结束”按钮,就会弹出一个名为“温馨提示”的对话框,我们就可以知道所做连线题目的对错情况了。当然,在所有的连线题目全部连错的情况下,单击“结束”按钮,则会立刻退出幻灯片的播放模式。

添加其他题目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在图1所示的幻灯片中只包含三道连线题目,实在是太少了。那么,怎样才能去除模板中的连线题并添加自己所需要的连线题目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须通过修改一个文本格式的配置文件,就可以轻松实现添加连线题的目的。

打开“E:/连线题”目录下的“连线题.txt”(如图2)。

如果我们需要将连线题模板中的所有题目删除并添加自己所需要的题目,将图2中A处的所有文字替换为自己所要添加的连线题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连线题目的过程中,每道题目和与之对应的正确答案必须独占一行,并且这两者之间用正斜杠“/”分开。

小提示:在图2所示的窗口中,“[shpID]”参数下面的值是5,它表示图1所示的幻灯片中连线题的左边问题和右边答案是在矩形形状的文本框中,为了让文本框的形状更酷一些,可将“[shpID]”参数下边的5修改为其他数字(如“8”,不包含外侧引号),这样文本框的形状就变成直角三角形了。

所有的题目添加完毕后,按照上边所讲的方法再一次打开“连线题.ppt”并按下F5快捷键播放之;接着单击“连线题”按钮,之后我们就可试着连一下自己添加的连线题了;连完题目后单击“结束”按钮还可以知道自己所做题目的对错情况,如图3A处。

2.幕墙制作工题 篇二

一、制作填空题

(1) 新建一张PPT, 在页面中插入有2个填空的题目文本, 将需要填空的地方空出一定距离, 然后打开控件工具箱, 由于PPT默认界面中是没有控件工具箱的, 调出方法是点击菜单“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调出 (如图1) 。

(2) 点击控件工具箱上的“文本框”控件, 在预留文字的地方拉出一个文本框, 然后右键点击文本框, 选择“属性”, 调出文本框的属性窗口, 调整文本框主要属性, 为了美观设置一下背景颜色和字体等 (如图2) 。常用的选项功能见表1。

(3) 从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命令按钮”控件, 在页面的合适位置拉出一个按钮, 然后右键点击按钮, 选择“命令按钮对象”———“编辑”, 在 (名称) 中输入按钮名称, 如l_refer (如图3) , 在Caption中为按钮重新输入按钮文字为“提交答案”, 并对字体进行设置 (同表1) 。

二、用VBA为按钮编写程序

(1) 双击命令按钮, 打开Microsoft Visual Basic界面, 在Private Sub l_refer_Click () 和End Sub之间输入如下内容 (如图4) 。

(2) 制作重新填写、查看答案、下一题三个按钮, 其设置与提交答案按钮相同。每个按钮编写VBA语句的方法如表2。

按上述方法编写完VBA语句后, 就可以实现填空题的交互了。

如果点击按钮没有反映, 可能是因为PowerPoint默认的宏安全性为高, 使VBA代码无法执行, 只要将安全级调低, 然后重新启动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3.利用VBA制作智能测验题课件 篇三

练习与测验类课件最重要的特征是交互性。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得到反馈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ActiveX控件和VBA制作一个单项选择题智能课件的方法。

所谓VBA就是Microsoft Visual Basic的宏语言版本(用于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它是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的英文缩写。将ActiveX控件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用VBA编写程序控制这些ActiveX控件,从而达到需要的交互效果。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 创建测验题目内容

1.1 新建幻灯片文档

新建1个空白幻灯片文档,设计模板采用Expedition效果,插入1个艺术标题——“单项选择题”。

1.2 创建题目文本框

插入5个水平文本框,在1个文本框中输入单选题题目,在另外4个文本框中输入4个备选答案,将其对齐放在合适的位置。

2 创建选项按钮

2.1 插入选项按钮控件

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选项按钮”控件按钮,这时光标变成“十字”形状,在幻灯片工作区拖动鼠标创建1个选项按钮。

2.2 设置选项按钮控件属性

保持选项按钮的选中状态,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设置选项按钮的各种属性。这里主要设置Caption、Font、Value这3个属性的值:Caption属性值确定选项按钮旁边的文字信息,这里设置为“A.”;Font属性值确定选项按钮旁边的文字格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设置,使得整体的文字内容协调;Value属性值确定选项按钮是否是默认的选中状态,它有2个值,一个是True(默认处于选中状态),另一个是False(不是默认的选中状态),这里将Value属性值设置为False。

2.3 复制单选按钮控件

将上面创建的选项按钮再复制出来3个复本,然后分别将这3个副本选项按钮的Caption属性值更改为“B.”“C.”“D.”。接着将这4个选项按钮对齐放置在相应的4个备选答案文字左边合适的位置(如图1所示)。

2.4 定义单选按钮控件的名称

为了便于下面的VBA编程,这里定义一下4个选项按钮对象的名称。选择第1个选项按钮,然后在“属性”对话框中的“(名称)”属性项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But1(如图2所示)。按照同样的方法,定义其他3个选项按钮对象的名称分别为But2、But3、But4。

3 编写VBA程序

3.1 编写正确答案对应的选项按钮的VBA程序

本实例的第1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答案。双击这个备选答案前面的选项按钮,打开Mircrosoft Visual Basic窗口,在代码编辑窗口中找到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But1_Click()

End Sub

然后输入:

If But1.Value = True Then ex = MsgBox("选择正确!恭喜你!", vbOKOnly)

代码输入完成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

3.2 编写错误答案对应的选项按钮的VBA程序

双击第2个备选答案前面的选项按钮,弹出Mircrosoft Visual Basic窗口,在代码编辑窗口中找到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But2_Click()

End Sub

然后输入:

If But2.Value = true Then ex = MsgBox("选择错误!请再想想!", vbOKOnly)

剩下的2个备选答案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设置,最终代码如图4所示。

代码输入完成以后,关闭Mircrosoft Visual Basic窗口,返回到幻灯片编辑窗口。

4 完善课件功能

4.1 添加控制按钮

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按钮”控件按钮,这时光标变成“十字”形状,在幻灯片工作区拖动鼠标创建一个合适大小的按钮。

保持按钮的选中状态,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将Caption属性值设置为“重新选择”(效果如图5所示)。

4.2 编写“重新选择”按钮的VBA程序

双击“重新选择”按钮,在打开的代码编辑窗口中的“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和“End Sub”代码间输入:

But1.Value = False

But2.Value = False

But3.Value = False

But4.Value = False

4.幕墙制作工题 篇四

一、高考能力型政治试题作答密码

1、高考主观试题,逻辑处理和四项能力运用

2、科学合理的材料处理方法

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负于千里之外(你了解高考么)方法就在当下

不找就找到了(晓得破题的关键密码么)我们是否正在努力开一把没有锁上的锁(答案就在你那里!)

罗素的日常语言哲学:语言不能表达正真正的思想。方法很难教会,请小伙伴们坚持住,聚精会神的感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一脚不移,回头即悟

二、高考试题科学解答元素分析 1.试题设问结构:

结合材料,运用xx知识,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本身。

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原因。

分析(说明)某主体如何解决。

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意义。

2.试题基本元素:

试题情境(材料)----试题设问(试卷设问---试题立意(所考查能力)----试题答案(印证知识点)

3.试题包含的三个逻辑以及关系:

设问逻辑:试题指向(何种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意义。

何种能力:演绎还是归纳,还是阐释,分析还是说明)

材料逻辑:(生活逻辑)材料呈现的前后描述逻辑,先什么,其次是什么,后什么。

知识逻辑:(信息庞杂需要选)材料中和设问中包含和暗含的教材知识体系。

三、解答高考主观试题,逻辑处理、四项能力运用是高层次答案高分的关键 1.三个逻辑处理程序(1)审阅试题设问逻辑:

审题(定点):先审问题(范围、角度、指向等);(2)解读依托材料逻辑:解读材料是第一突破口 审材料(层次、中心观点、材料间的关系)

(3)打破知识逻辑依托材料逻辑:围绕设问逻辑服务

整合书本知识,联系材料、构思答案;

(问原因装扮原因;问措施装扮措施;问意义装扮意义)2.四项基本能力运用:

获取解读试题信息—调动甄别运用教材知识---描述阐释设问(或探讨论证问题)

口诀:依托材料逻辑(获取信息)---打破知识逻辑(挑选)---围绕设问逻辑(组合信息知识,服务设问)

真题举例:2015全国二卷: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要求认真落实以及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实。-------全国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60万户,享受免征收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试题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设问逻辑:原因题:两逻辑点,一是必要性,二重要性 情境逻辑:党—人大—政府(税务局)—小微企业 知识逻辑:党系(依法治国)—人大系—政府—公民 依托材料说的逻辑----挑选知识----分析为什么税收法定 逻辑关系处理和四项能力运用举例 必要性:

(1)理论原因:

依法治国是党的基本治国方略,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重要意义:

国家角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政府角度:规范政府依法行政,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企业角度:有利于减轻小企业负担,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切记:材料信息,教材选取的知识永远

在为试题的设问服务!切记:不敢忽视问题材料逻辑,知识堆砌作答高考试题。

3、高考例题实际运用 2015年浙江文综卷: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材料逻辑解读(第一问)

之1.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之2.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之3.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之4.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之5.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

之6.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试题逻辑解读 材料逻辑:

祠堂文化定位(是传统文化载体)-—祠堂文化利弊分析(有积极作用有消极作用,态度)-—祠堂文化上礼堂文化产生(做法,继承祠堂产生礼堂文化)-—礼堂文化的积极作用。(温润关系,促进治理,弘扬核心价值观)

试题逻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是什么---信息转换)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为什么---原因分析:主客体是关键)

论述的逻辑过程 情境逻辑:祠堂文化——祠堂文化利弊分析——礼堂文化——礼堂文化的积极作用。

知识逻辑:传统文化的定位——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态度(辨证)——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作用。

整合逻辑:结合传统文化对祠堂文化定位——结合传统文化辨证分析祠堂文化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析礼堂文化对祠堂文化的继承创新——结合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析礼堂文化对祠堂文化的发展。

政治高考主观性试题的材料基本是根据知识加工整理的,问题逻辑与知识逻辑有着辐射状的一一对应关系,知识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也就形成了答案。

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呈现不系统;(2)没有发现材料逻辑;(3)知识与材料不能对应结合论述。

参考答案:

(1)①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1分)

②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1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2分)④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2分)

⑤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

⑥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原有的祠堂文化必然被礼堂文化所取代。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祠堂文化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礼堂文化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建设和谐乡村。

分析

1.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2.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2015年全国卷,运用认识论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同样考查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关系 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转换:乡愁---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2.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转换: 记住乡愁---传承美德(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做法)

3.《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转换:引发强烈反响----传承美德(文化发展创新产生的作用,对核心价值观的丰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低分段过多,尤其是零分卷占11%,明显存在知识、能力上缺陷。

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压根儿不作答,空白卷占相当的比例。二是对设问的知识角度不知道。乱作答,答非所问。

(2)高分段过少,9-10 分仅占0.1%,优秀学生不能在分值上得到体现。原因有二:一是答案在个别知识点表述上要求较高,有点超越教材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二是设问角度比较大,设问又有指向性要求,学生不易把握运用知识的范围。

阅卷报告----主要失分原因

第一,知识点的缺失。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既没有对知识内涵的准确把握,也没有知识系统的完整构建,是零乱而无序的。

第二,偏离问题主题。众多考生不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而是根据问题的提示默写知识。问题与知识两张皮,缺乏最基本的问题分析意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设问眼,答题成了默写知识点。)

第三,论述逻辑混乱。甚至有20%以上的考生讨论的是祠堂与礼堂的物质形式问题。

阅读问题,提炼信息、把握观点、揣摩意图。认真分析设问的知识范围,类型,主体,客体等重要因素。

四、制胜的关键之二:非常经典的材料处理方法 2015年全国二卷哲学试题

材料: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2分)

哲学试题凸显的命题风格就是用哲学。哲学的魅力不在于说背了多少哲学体系原理,其巨大的魅力在于你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人看来,运哲学是他哲学命题的主要思想和原则,所以很重要。

第二段材料处理: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来源)----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精神内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精神作用)----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行动作用)------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行动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材知识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对于物质有能动反作用;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目的性;意识能够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阅卷2分)

关键是如何进行作用作答:牢牢依托着材料逻辑,指向设问逻辑作答。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争,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战略战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阅卷8分)

制胜的关键:非常经典的材料处理方法。就对材料处理方式来说,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我们所说的摘录材料的处理方法。

第二种,是我们所说的概括材料的处理方法。

第三种,是我们所说的内嵌式的,直接把材料内嵌在我们的原理中的一种处理方法。

总之,哲学命题的风格不在原理,同学非常好的运用这样的材料处理,来非常好的结合材料就很好,分析实际问题,这是哲学试题制胜的关键,就很赞。

以2015年全国新标Ⅰ卷38题(1)为示例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以2015年全国新标Ⅰ卷38题(1)材料分层示例

1.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2.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3.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4.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5.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材料逻辑:人大批准,政府预算不得调整----国务院出台预算制度------财政部发布执行通知------地方政府落实。

切记:作答高考试题大而空,不要过多书写教材知识为主。这类措施题作答必须具体接地气,做到知识和材料的贴切融合。

第一步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①同学们要抓住的材料主体是什么?在做什么?

②对实际问题的回答需要具体接地气,在答案中怎样处理材料逻辑、问题逻辑、知识逻辑的统一关系?

①人大修预算立法-----政府完善监管-----财政部具体执行-----地方政府落实。②政府不断地强化预算管理制度与体系。

③做到原理知识和具体材料的融合,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切忌大而空)。第二步:实现试题情境信息的转换,在转换中自然生成答案。

(阅读·思考-----转换信息-----生成答案)

(1)第一段材料处理: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请同学思考:

经人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为什么不得调整?

各级政府、各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这又反映了政府和人大的哪些相关知识?

生成答案:

转化答案1: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应严格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的预算法案,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我们采用摘录材料的处理方法)

转化答案2:政府各部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严格坚持依法行政。(我们采用了摘录材料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2)第二段材料处理: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①同学们思考:材料体现国务院出台深化预算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加强财政预算的《通知》。

政府出台发布这两个文件:预算管理制度+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是在做什么?(对行政行为监督+具体依法行政执行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探索并执行,这又反映政府相关的什么知识点?

②转换信息:

国务院根据人大立法修改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是:

在完善上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政府管理制度;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政府部门举动反映财政部在:

履行自身相关职能,提高自身依法行政的水平;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地方上落实和执行预算:

这不还是地方政府在贯彻依法行政吗?

③生成答案:

转化答案1:国务院和财政部履行相关职能,出台相关文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这是我们采用了概括材料的处理方法)

转化答案2: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在财政预算和执行中,要求政府严格贯彻,依法履行各项职能。(我们采用了内嵌式方法,直接把材料内嵌在原理答案中)

补充答案3:政府内部监督监管,需要结合外部监督体系结合进行。

(延伸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补充使答案更完整)

总结材料处理的基本方法 :

①实现高考主观材料试题材料逻辑、问题逻辑、知识逻辑的统一,获取情境信息和调动教材知识的结合,进行科学的审题、解题,这是最需要训练的能力。

②创新运用材料形成答案的方式,从实践中总结形成三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完整表述原理,具体论述部分运用摘录材料的方法进行逻辑顺延。

第二种,结合原理表述,对材料进行概括处理。

第三种,内镶嵌式处理,直接把部分材料内镶嵌在原理的描述阐释过程中,或者把原理内容镶嵌在材料内容中。

总之,同学们灵活地运用材料处理的各种方法,做到非常好的与材料结合贴切就很好,就值得点赞。感谢同学们认真听完,希望能对大家的解题有所帮助。

2016年五月信息:

近年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电解铝、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010为严重过剩)。这些行业就业人数众多,有些企业大量负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还存在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依靠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2016年春节前后,国务院发布了多个文件,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强调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处置,运用经济、法律、质量、环保、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并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做好被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14分)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力,做好被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12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家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2分),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2分),引导过剩行业企业压减产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2分)。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扩大对外开放,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转移部分过剩产能。(2分)

要防范的风险:①防范短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风险;②防范企业债务风险、金融信贷风险。③防范失业人员增加带来的社会风险。(每点2分,只要回答其中2点即可,共4分。)

上一篇:内江师范学院校徽下一篇:最新大学生个人总结(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