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是好孩子辩论(15篇)
1.听话是好孩子辩论 篇一
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是最大的失败
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听话”是从未被撼动的亘古不变的标准。
“宝宝,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
“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我们脱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评。
“你家宝宝真是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扬。
“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么?”――这是我们对孩子表现最大的期望。
“听话”真的那么好么?
当然了!
在家听妈妈的话,让吃饭吃饭,让睡觉睡觉,让穿衣服穿衣服,妈妈带娃得省多少事啊!
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让玩什么玩什么,让跟谁玩跟谁玩,让玩多久玩多久,让不玩马上就撒手,老师带孩子要是都这么听话,三五十个也不在话下啊!
总之,我们要求孩子听话的对象是“照顾者”,或者说,“对他影响力大”的人。
谁有“权威”,我们就让孩子听谁的。我们只要不断的坐在那里发号施令就行了。
让孩子“听话”的受益者,也是他们。
孩子听话,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就比较少。
无论听谁的话,反正不能听“自己”的话。
因为让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烦,太耗费精力的事。
而我们能要挟孩子听话的手段,无非是“奖励”和“惩罚”,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听话就奖励,不听话就惩罚,为了奖励,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这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听话的孩子,只会成为“被幸福”的人
好景不长。
十年之后,家长退位。
同伴关系,成为孩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力量。
同学约我课间去抽烟,说特别刺激。如果我不跟他去,他以后该不带我玩了。
去吧!
高中的师哥约我跟他出去过夜,如果去了就会送新款苹果手机给我。
去吧!
二十年之后,随着孩子进入社会,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更多的权威。最爱的偶像号召大家去外地看他的演唱会,要花费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逃课。可是,他是让所有人痴迷的人啊。
去吧!
单位领导说,这次涨工资没有我,但是希望我以后能承担更多的工作。他要是对我不满意,万一开除我怎么办?
接受吧!
妈妈说,这个男孩很好,有钱有车还有房,虽然我心里有自己更喜欢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妈妈挑的更好?
认了吧!
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被幸福”的人。
他们从小听话,一路顺遂,在别人的眼里万事具足――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但是他们就是不快乐!
他们学了老师建议的专业,做着爸爸托人找的工作,搂着妈妈做主选定的媳妇,抱着因为丈母娘催促所以不得已生下的孩子,干着老板指派的任务,生活仿佛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生活仿佛也没什么可兴奋的。
他们总是没有感觉。
因为,他们过的是他爸爸妈妈丈母娘老板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的生活总是牵动着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喜怒哀乐,顺了他们的心,会奖励房子。不遂他们的意,会以死胁迫。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人生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不仅活了自己的一辈子,连自己孩子女婿员工的一辈子,也活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听话”的那个他自己,因为不被允许发声,所以从婴儿时代,就被关在一个套子里,没机会长大。
人而为人,终此一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成功?家庭?金钱?
拥有这些,而感觉不到快乐的人,充斥在大街小巷。仿佛永远置身在浓重的雾霾中,辨不清面目,看不到方向。
一个“听话”的孩子,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自己做选择,这个动作本身,比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对不对,都更重要。
因为“选择是否正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再主观不过的结论。
因为所有的“幸福”,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似“人生赢家”,却行尸走肉。
有人每天苦逼创业,却意气风发。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从小听话,被父母安排吃饭睡觉,安排玩具课外班,安排小学中学,安排大学专业,安排结婚生子的人,很多会在中年的时候忽然觉醒,在生命过半时回首自己的前半生,发现虽然意义重大,却都是对别人而言。
而自己,仿佛从来没有活过。
很少有人,能够像画家高更一样,35岁的时候,辞去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告别美丽的妻子和家庭,远遁到他最爱的“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的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去画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到最后,因为医疗条件简陋,高更因病死于神秘原始的塔希提岛,但是“军人马革裹尸还”,画家长眠于画中,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无论你认为“好”,还是“不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就够了。
否则,世界上不过再多一个长吁短叹行尸走肉的股票经纪人罢了。
是的,我们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中年危机,重新回顾自己没有主权的一生的时候,我们最常做出的“改变命运”的“示威”就是――出轨。
出轨是最能让生活发生戏剧性变化,而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也是对自己前半生“听话”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一段新的感情,一个新的人,一个新的希望。人生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
通常,最多支撑一年半载。这个雄心勃勃的“重新开始一段自己选择的生活”的努力,会被呼啸而来的丈母娘的哭诉,老婆要自杀的威胁,还有孩子哀怨的眼光消耗殆尽。
他依然还是习惯“听话”的。
他习惯听任何人的话,唯独不会听自己的话。
更何况,所谓婚外情,也不过是对自己“听话”的人生的一次补偿的尝试而已,未必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继续抗争的动力。
所以,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听话”的轨道上来。
这,是很多人的的人生。
这可能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人生。
允许孩子“不听话”,Ta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别再以“听话”为标准,教育孩子了。
别再以爱为名,夺走他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权。
允许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他的行为对我们没有实质的影响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允许。
当他的行为的确影响到我们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让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蛮横的要求他,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做。
让他自己处理和小伙伴的争执。
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和第一次见面的阿姨打招呼。
让他决定要不要去学画画,钢琴和跆拳道。
让他拥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
让他拥有大哭的权利。
允许孩子“不听话”,这样他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相信我们不是孩子的救世主,孩子有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的智慧。
看到孩子在“不听话”背后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自主的权利吧!那正是他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
2.孩子太听话,是优点还是缺点? 篇二
张女士:
你的女儿“缺了点什么”,可能就是生命的激情。这是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她觉得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因为她努力学习也好,努力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这种感觉积累下来,最终让她彻底失去了欲望和动力。
3.让孩子听话的方法 篇三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像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孩子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家长给孩子作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不经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这样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易导致孩子撒谎,还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父母就应该为之高兴和骄傲。
正确运用惩戒手段
让孩子认识到谎言总会识破,说谎只有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4.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篇四
1、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2、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接受。
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5.不听话的孩子管教方法 篇五
两三岁的宝宝还不能独立判断食物的对错,对家长的命令也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如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孩子都不能马上根据这些命令作出相应的行为。如果把孩子喜欢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搬过来,这些形象发出的命令会要比家长本身发出的命令有效得多。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等等。举个例子,孩子不肯好好盖被子,家长就可以说:“你再不盖被子,蚊子坏蛋就会来咬你,如果你盖上了被子,蚊子坏蛋就吃不到你了,就会灰溜溜地飞走。”
权威人物法
在孩子的眼里都会有一个“权威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与孩子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说话的份量在孩子的心中最重的那一个。这个权威人物不一定是父母,有可能是老师,有可能是爷爷奶奶,但是这个人一定是孩子作出行为的标准。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搬出那个权威人物,“那个某某就是这么说的”,这样孩子会比较相信。
竞争法
有一句老话:自己的东西不甜,抢来的比较甜。说的是孩子一个人吃东西的时候,往往不会安分,不肯好好吃东西,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在抢他的东西吃,这是手里的鸡肋也会变成香馍馍。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生活中多设计一些竞争型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
故事法
6.让孩子听话的艺术 篇六
这两个场景让在家里做客的同学看见了,他连声夸赞我教子有方。“我那小子和你儿子一样大。那个犟啊!我和他妈说的话从来不听。要是逼急了,他就一哭二闹三打滚,哪像你儿子这样听话?”同学不无羡慕地说。
其实,我儿子的脾气也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话他也不听。尤其是在他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如果要打断他,叫他做别的事,他也不干。我们也试过大棒加小糖的方法,边哄边硬逼,但效果都不好,而且也觉得这样做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直到有一天,读了一篇文章,上面说让小孩子听话,要给小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要硬逼。想想也是,孩子往往兴趣集中在某一件事上,这个时候让他停下来他当然不愿意。但小孩子的兴趣是很容易转移的,可以花一点时间,略施小计,把他的兴趣吸引到要他做的事情上,他就会乖乖地听话了。
策略一:数数缓冲法
要孩子去做一件事,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接受。一开始时对孩子说:我数到三你就要做作业了。这时你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听话马上就按照你的话做,你当然可以数快一点,在你刚数到三时让他拿出书包,如果孩子不愿意做,你可以数得慢一些。“一、二……”孩子还没动静,你也别急:“二后面是几来着,一、二……”装着糊涂再来一遍,孩子会乐不可支:“哈哈……笨死了!”然后他会在你下一次“终于”想起来时完成你要他做的事。因为这时他的兴趣已经被你成功地转移了。
策略二:预先提示法
在要孩子做一件事前先提示他,让他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晚上孩子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很晚了还不肯睡觉。如果强行关掉电视,孩子一定会大哭大闹,不但自己不肯睡,还会吵得大人也无法安稳。这时先告诉孩子,再让你看一会儿,到下一个广告时间就要关电视睡觉了。孩子会听话地继续看,等到广告出来时,你再关电视他自然就有心理准备能够接受了。
策略三:利用小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和妈妈去上学校了,你一个人留在家里吧,不要去了。”也许一开始说不去上学的孩子反而吵着说要去了。不过这一做法有利也有弊,应该谨慎使用。
策略四:激励法
孩子又不想吃药了,可以对孩子说:“把这药喝下去你就有资格当小组长了。”“以后邻居的小妹妹就会听你的活了。”“你就能当小伙伴的头领了。”这样,孩子就会受到鼓励,喝起药来劲头也就大了。
策略五:竞赛法
晚上睡觉的时候,对不肯睡觉的孩子说:“我要在你睡着前先睡着,把你的好梦做掉。”孩子当然不甘示弱,奋起反击:“我要比你先睡,不让你把我的梦做掉。”说着,就会不再说话、不再乱动,很快就会入睡了。
7.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篇七
首先我们应该接受一个事实,就是说在我们的小孩子的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出现不听话的情况,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或许也会这样,在这样子的心理安慰的方面,我们应该自我的进行疏导,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一时间不听话,就觉得孩子是一个没用的人,就觉得我们自己非常的倒霉,因为作为一个小孩子,他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他们是非常有创造力的,而且有一些自主性,所以说我们不可能去主张孩子,只是说如何的引导我们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更好的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
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的活动,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我们父母的引导,作为父母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说直接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引导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在引导的过程之中,教会他们一些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做事的方法,要告诉他们如何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让我们自己的孩子明白,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培养我们孩子的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时候,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奖励,我们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奖励,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笑脸或者一些简单的游戏的奖励,就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做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是能够得到我们社会的认可,得到我们家庭的认可,而且做好了以后能够得到奖励,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愉悦非常开心的。
8.让孩子变得听话九个方法 篇八
和孩子密切相处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
资料
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9.太听话的孩子没个性 篇九
儿子5岁多了,转眼就该上学了。可是他太顽皮,比猴子还淘气,让他这样就去上学,我还不得成天被老师叫学校里“开会”去?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到这儿,我咬咬牙,给他请了一个据说“很厉害”的家教,跟她说:“你可以用任何方法,只要能管住这个野孩子就行!”
别看做家教的女孩子年龄不大,管起孩子来特有一套。我一度严重怀疑她小时候缺乏母爱,把我儿子训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时不时传出儿子的大哭大闹声。说真的,刚开始我还真有些不忍心,但一想到儿子不能输在贪玩上,就狠着心装作没听见儿子向我发来的求救声。
一个月刚过,儿子不哭了,让他干嘛就干嘛,变得非常乖非常乖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变得跟女孩子一样文静了,连话都很少说,成天专心致志地学画画,学钢琴。以前开饭的时候要满世界叫他,现在可好,我赶他出去玩吧,没多大会儿人家自己就回来了,说没什么好玩的。我心里那个美啊,额外“赏”了家教500大元。
转眼儿子上了小学,我对他很有信心,感觉已经把他调教得够好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儿子学习非常出色,很听老师的话。高兴之余,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哪儿不对劲。终于有一天,老师开家长会的时候跟我说了一件事。
老师说,儿子虽然聪明,可是非常呆板。比如说上次让孩子们画画,很多孩子都动笔画了,儿子却不见动笔。老师过去一问,儿子说,老师,您还没布置呢,我不知道该画什么了。老师说想画什么画什么,自己拿主意就行。儿子却说,我自己有什么主意啊?
听了老师的话,回到家我真想拉过儿子打他一顿,后来觉得应该给他个机会,就把他拉过来问他:“儿子,1加3等于几啊?”儿子低着头小声说了个4,然后偷偷地拿小眼睛看我。我说不是5吗,他就说:“是的,是的,是5,妈妈我错了,是5。”我那个生气啊,儿子怎么变成了这么没有主心骨了呢?我正要打他,心里“格登”一下:儿子变成这样,不都是我造成的吗?
打那以后,我每天都让儿子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管他完成得怎么样,我都要夸奖他,哪怕他做错了,我也告诉他,起码你已经知道了这条路行不通,也是有收获的。在这个“理论”指引下,儿子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活跃了。老师也说儿子越来越合群了,同学们还选他当了班长了呢!看着儿子开朗活泼了起来,我心里感觉太高兴了。
我终于明白了,保护好孩子的天性,比让他“听话”更重要。
zhaozhen1996@sina.com
10.孩子太听话,那是你教育太失败! 篇十
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是很多家长还有这样的观念:父母要有父母的威严,体现威严的方式,就是孩子要服从,要听话。父母总希望孩子能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容忍不了孩子的调皮。可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出格,不做危险的事,让他自由蹦跶,多好。教出太听话的孩子,只能说你是失败的父母!
“要听话”就是童年的魔咒!
当我们都还是孩子的时候,“要听话”就已经是个魔咒环绕在我们耳旁,不管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父母总是说着“要听话”!
那时候我们对此失落、伤心、反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不要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爸爸妈妈,又有几个还能履行当时自己的诺言,让孩子好好过自己的童年,而不是要求孩子乖乖听话,把孩子教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为什么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呢?
1、家长自身缺乏安全感
大多数父母都会把自己童年缺乏的东西都付诸在孩子身上,觉得自己过着不美好的人生,于是希望在自己的指引下,孩子能过上幸福的人生。
就好比有些父母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当父母了却十分关注学习成绩,因为他们觉得是因为没什么书才混成现在这样,所以就强逼孩子上各种补习班!
2、担心孩子吃亏犯错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生怕孩子一步走错就毁了一生,这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担忧。
所以,很多父亲愿意当贴身保姆,替他做每一个决定,不让他有犯错的机会。但因为已经从长期的听话服从中丧失了独立承担的能力,一旦失去父母的庇护,遇到挫折只能手足无措。
那些听话的孩子,最后都过得怎么样?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由父母安排好一切,读书、就业、结婚、生子,每个人生重要的`节点,父母都不遗余力安排着,唯恐孩子走了弯路。半生坦途,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好。
如果当父母老去没有本事去扶持你负责你的人生时,你要怎么办?前几十年像宠物一般养着,现在要求强悍如金刚,怎么可能?
可是这和啃老族有什么实际性的区别吗?不都是依靠父母去指点自己的人生吗?因为太听话,而成为妈宝男或啃老族的人特别多。这样的教育,能说成功吗?
孩子,你可以不听话!
也许精心烹制的饭菜很有营养,可孩子就是不爱吃。
也许这些衣物质量很好,可是孩子却觉得样式呆板拘束。
比如你明明喜欢弹钢琴,孩子却选择踢足球。比如你想让孩子练习书法,他却只喜欢原版动画。比如我们希望他成为科学家,他却只喜欢音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成长的酸甜苦辣都必须由他们来尝试,任何人无法替代。我们认为好的一切,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各位家长不要在压抑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离“熊孩子”远一点,离“乖宝宝”也远一点。
11.会让孩子很听话的暗示教育法 篇十一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时候说的太直接了,可能还不会起到很好作用。特别是当孩子犯错了的时候,暗示教育法则更能起到良好作用。
家长都想孩子能听话,可是有时候儿童天性使然就让孩子特别的难教化。其实想孩子听话不用打骂,用暗示法更有效。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几种情景暗示,或许能在教育孩子时对你有所帮助。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就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的双手就“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等,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都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很乖,每天总是自己叠被”。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叠被了。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动作暗示
晚上9时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小飞床上的被子铺开。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小飞,小飞看后马上睡觉去了。
12.不要把孩子变成“听话机器” 篇十二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是具有标本意义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巨大力量就在于把一切正确的、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变成习惯,变成无须解释、理所当然的评价标准。你不如此,就是大逆不道,人可群起而攻之。要改变,就得花费巨大力量,付出巨大代价。
“要听话”的前提是什么?讲话者绝对正确,是真理的化身。他就是皇帝。皇帝“言必金玉、口出天宪”,他的话,被称为“圣旨”。而皇权的配套制度是等级制和家族制。因此,上级和长辈又是下级和幼辈的“圣旨传达人”。于是,中国人一出生,就面对一个天衣无缝的“听话”系统:在家听长辈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在岗听上级的话,全国听皇帝的话;而绝对不考虑这话是否正确。在这个系统中形成了习惯的人,确实不知道对孩子除了说“要听话”,还能说什么。
而“要听话”是人类的灾难之源。“要听话”是对人的本质的抹杀。人是个性化的动物,具有巨大的思想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就是人的本质。当专制主义抹杀了人的本质以后,必然带来两个恶果:专制主义,甚至法西斯,必然畅行无阻。汉娜·阿伦特在对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克曼的审判中发现:极权主义的邪恶之源并不深奥和神秘,用“平庸”一词最为贴切。那个在种族屠杀中杀人如麻、罪恶滔天的纳粹分子艾克曼,看上去并不青面獠牙而是彬彬有礼,他的邪恶的动机是极其平常的服从命令和尽忠职守。“服从命令”就是“要听话”。
那么,离开了“要听话”,我们的教育会是怎样的呢?“要听话”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的灌输。我决定你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听什么,不能听什么。即所谓“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非礼毋动”。被教育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这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错误的暴露也可能不十分尖锐。而在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各种传媒手段十分发达的今天,任何视与听的规定和限令,都显得无力和愚蠢。信息已经进入了无阻挡时代。被教育者可以轻易获得禁看禁听的任何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消亡。不,这恰是教育大发展的契机。
13.听话是好孩子辩论 篇十三
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性格是多变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主要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因材施教。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在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上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孩子有时候很难管教,不听父母的话,无论父母说什么他们总是不服从。
确实,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会让父母很头疼!那么,作为家长,你知道要如何教育孩子才会听话呢?今天就来看一看!
考虑是不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当发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孩子老是不听话,无论家长说什么都不管用。
很多家长反映,小孩在学校的时候是很听老师的话的,但是一旦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就是不听父母的话。其实当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是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才会导致孩子出现这样逆反的心理。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跟孩子平等相处,在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不要摆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来相处,这样孩子才会听你们的话。
孩子不听话千万不要随意打骂
在生活中,有许多家长的脾气是比较暴躁,当发现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就会随意打骂孩子,认为这样教育孩子是正确的。
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自己被人打骂,孩子更是不例外的。作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孩子是没有自尊心的,其实你们在打骂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又怎么会听你们的话呢?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冲动而去打骂自己的孩子,这样是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学会用德行去感化自己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是会模范父母的一言一行。
在生活中,家长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的脾气比较大的时候,老是容易跟自己顶嘴的时候,那么这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们就一定要先压下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自己的孩子。
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改正自己,在成长的路上不再老是叛逆。
学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
父母在教育培养孩子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认为跟孩子沟通效果是不好的,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知道,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孩子在生活中对待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与看法的。所以如果你们有事情要跟孩子说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这做那的,要记得尊重孩子他们自己的想法。
所以,作为家长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跟自己的孩子好好沟通,心平气和的沟通。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孩子就会比较听话的。
努力跟孩子打成一片
现在由于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在忙着赚钱,跟自己的孩子的相处时间是比较少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总是认为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就行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是需要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如果你们平时太忙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空出一点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努力跟孩子打成一片吧,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吧,关心爱护孩子吧!
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其实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有没有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对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说不通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14.孩子不听话的教育方法 篇十四
在和宝宝沟通时,我们很少会主动放下父母的姿态去倾听宝宝。思维之间的.差异导致家长和宝宝之间很难相互理解。既然宝宝还未能学会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家长就主动些去理解宝宝的思维吧!
我们大人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其实是在用大人的思维去控制孩子的。比如宝宝想要吃糖,一般我们都会说:“吃糖太多会对牙齿不好”很多时候宝宝都还是“不听话”坚持要吃。那么妈妈可以换个角度,听他的话让他吃,但是补充一句:“如果因为吃太多糖而牙齿长虫子很痛的话,到时候去医生那里拔牙,这个后果你要自己承担”像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你是站在他一方的。
2、不听话孩子的教育之做孩子的朋友
爸妈难免都会有一些家长的威严,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无论孩子怎么哭闹反抗,家长依然是板着脸孔说“不”,有时候甚至会以家长的姿态去要求孩子你必须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做。家长与宝宝之间不应是命令与听从的关系,亲子关系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家长何不放低姿态,和宝宝做朋友。
3、不听话孩子的教育之家长需做好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4、不听话孩子的教育之和孩子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解密:
1、顶嘴: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2、批评就摔门: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专家解密: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
这6类孩子万万不能打:
1、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好,越打越疏远,越打越逆反,这种无效行为宁可不做。
2、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3、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什么事都掖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
4、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如爱好、社交、友情,尊重孩子的权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5、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需要更强的自尊心,她们长成后遇到的社会压力会比男孩子大。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以为打是一种被爱和被关怀,结果会无意识地鼓励丈夫的暴力。
15.要孩子听话,从听孩子的话做起 篇十五
【关键词】亲子沟通
一、父母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解析
1.父母越界,替孩子做主,导致孩子反抗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定的界限,因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但在中国,千百年来,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同时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看看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
孩子:“今天暖和多了,我终于可以少穿一些衣服了”
妈妈听见了,如临大敌:“即使今天比前几天暖和一点,也不能一下就少穿衣服,要感冒的,来,快再加上一件毛背心。”这时候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干脆拿着毛背心就往孩子头上套。
孩子:“我吃饱了。”
妈妈:“来,多吃一点肉,有营养;再来,吃一些青菜,营养才均衡。张开嘴,乖——”
……
吃多少饭、穿什么衣,这些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做父母的却总是不放心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非得一遍遍地叮嘱:一旦看到孩子不合自己要求了,父母就开始唠叨,软硬兼施,孩子就范之前劝说不止。
2.父母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导致孩子自我感觉差
(1)面对孩子消极的情绪,父母不敢接纳,一再地否定孩子的感受。
同事遇事不开心我们知道要开导他,可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往往被否认,因为家长担心一旦接受,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消极。看看下面的例子:
孩子:“妈妈,读小学好累,我好想回到幼儿园!”(孩子表达消极情绪)
妈妈:“这是什么话,一年级的小朋友居然会说累!”(否定孩子的情绪)
孩子:“是真的好累呀!” (再次表达)
妈妈:“已经读小学了,还退回去幼儿园读书,会被人笑话的。” (不敢接纳)
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往往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教训:“就为这么点小事跟妈妈闹?你也太不懂事了。”亲子沟通研究表明: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论父母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事实上,如果我们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把孩子的感受准确表达出来。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会鼓起勇气自己去面对问题。
(2)面对孩子积极的情绪,大多数父母都能高兴地接纳,但也有例外。
孩子:“爸爸,这次考试我得了98分!”(孩子显然是开心、积极的)
爸爸:“98分?你能考98分?”(怀疑的)
孩子:“就是呀。”
爸爸:“没偷看吧,没抄别人的吧?”
孩子:“没有!我自己考的!”(积极的情绪被委屈代替,孩子开始叫喊)
爸爸:“这次考试是不是特容易?你们班平均分是多少?”(一再地不信任)
3.父母该坚持的却轻易放弃,导致孩子轻视
“儿子,把垃圾倒掉。”
“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乱得不行了。”
“乖女儿,家里的地板都看不到原样了,扫扫地吧”
……
很多时候,对孩子发出了指令的家长,见孩子半天没动静,干脆就自己包办了,原来的吩咐则自动取消。还有些时候,为了让孩子迅速按自己吩咐的去做,妈妈不自觉的会带上一两句威胁性的话语:“你要是不把这碗饭吃完,待会儿不能出去玩”,结局通常是被激怒了的孩子把碗一放,直接就出去玩了。玩够了,再回家,妈妈早把刚才的事忘了。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很快得出了规律: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二、亲子沟通的技巧
1.听从孩子身体的需要,让孩子做主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感觉”,更不晓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每个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清楚自己的“感觉”,并会以实际行动来表现内心感受。
日常琐事,如果事事、时时都要父母跟踪、催促,那会使父母、孩子都疲惫不堪。孩子的体内如果形成一个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饮食、作息等)那就一切轻松了。在生物钟尚未形成的时候,父母注意营造一定的氛围,不着痕迹的吸引孩子去做你认为在这个时间点该做的事情。而且,注意坚持。
关于吃饭,吃肉还是蔬菜,吃多吃少,孩子的口和胃知道,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以免使孩子没胃口。如果孩子表示他吃不完一碗饭的时候,那就让他不吃完好了,听从孩子身体的需要。他这顿吃少了,还没到下一顿饭的时间就饿了,下一顿自然知道要多吃一点,饥饿的滋味不好受。让孩子自己做主,既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义务,他既然做主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2.对愤怒的孩子给予关注和爱
孩子愤怒时,情绪激烈。如果对愤怒的孩子给以关注和爱,他就有机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最终摆脱它。
再看刚才的例子,我们换一种方法应答:
孩子:“妈妈,读小学好累,我好想回到幼儿园!”(孩子有情绪,注意全神贯注地聆听)
妈妈:“噢!读小学好累,宝贝想回到幼儿园。”(简要概括,表明你听懂了孩子的话)
孩子:“小学总是写作业,写作业。”(消极的情绪被妈妈接受,孩子开始倾述了)
妈妈:“嗯,小学作业多”(重复孩子的话,表示认可)
孩子:“做了数学又做语文,语文写得不快还做不完,放学要留下来补做呢。”
妈妈:“真的好多作业!如果要留下来补作业,好惨哦。”(表示理解,感同身受)
孩子:“不过,不做作业,学过的东西又忘了!”(开始自我开导了)
妈妈:“你怕忘了学过的知识。”
孩子:“还是不回幼儿园吧,我都长大了,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仅仅是得到了理解,就会使现实变得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感觉好,自然会通情达理。
3.听孩子的话,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未成年,需要父母的监管。听孩子的话,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百依百顺。卡通片是孩子的至爱,那就允许他们从早到晚地看?我想任何一对父母都不会同意。
儿子:“爸爸,我想看电视。”
爸爸:“噢,你想看电视。”(表明听懂了孩子的要求)
儿子:“我都好多天没有看电视了。”(生怕爸爸不答应,强调)
如果拒绝他,肯定要闹,那是否害怕他闹就立即满足他呢?这时候,家里关于看电视制定的规则就是执行的准则。如果现在是允许看电视的时段,那就执行规则,立即开机。如果不是,就要拒绝,不需要讲太多的道理(相信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并坚持到底。
爸爸:“是啊,好多天没看电视了。不过,现在是星期几?”(承认孩子想看电视的感受,提醒他注意规则)
儿子:“我不管,我现在就要看电视!”(预感到要被拒绝,开始闹情绪)
爸爸:“我们的规则是星期六看电视。哦,现在不行。”(根据规则,明确拒绝)
儿子充耳不闻,把电视机打开,爸爸把电视关掉。儿子再开电视,爸爸再关。一次次地,孩子终于体验到爸爸执行规则的决心,绝望了,大哭,甚至对爸爸拳打脚踢以泄愤。这时候,爸爸静静地、紧紧地抱住孩子,倾听孩子的哭声。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要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半小时以后,经过充分发泄的孩子排遣了不良情绪,他会渐渐平静下来,温顺地偎在爸爸的怀里。通过这一次,没有积压任何不良情绪,但切实体会到规则的力度。该干涉时,不用重复讲道理,行为干预最有效,并坚持到底。
【听话是好孩子辩论】推荐阅读: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09-12
听话800字作文07-20
听话的小轻轻说课稿09-28
不听话的女人更受男人喜欢07-28
跟岗日志 《喜欢你,因为你不听话》读后感06-12
承认错误是好孩子的作文10-09
初中写人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12-23
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07-13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