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精选14篇)
1.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篇一
五(下)数学教材介绍培训心得
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朝阳区教委骆振宏老师在北京市润丰学校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专题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教材的重要性。我个人的深思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较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而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能让学生做的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二、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会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组织与指导他们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三、学会读新教材 学会用新教材
听了骆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我感到课本资源的重要性,多想一想教材这样编的意图是什么。做到“依标靠本”不能犯主观教条主义错误。
例如“观察物体
(三)”,原教材的主要是分三个阶段循序进行教学。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2.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3.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而改变后的新教材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四年级数学下册就进行渗透了,改编教材目标: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五年级数学下册再从以下两个例题进行教学:1.例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2.例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
教材注重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本册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要做到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安民学校东八间校区:苏东
2016年2月22日
2.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篇二
1.1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 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 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基本理念 (有六个方面) 及设计思路, 为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
1.2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 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 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 《标准》是基本要求, 《标准》作为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 并不等于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做方方面面的具体限定 (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 。
1.3在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上 , 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 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更蕴涵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 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 以及活动目标。因此, 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值得注意的是, 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 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 加以改造后, 才能够合理、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教 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 ,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 核心。
“以学生为中心 , 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核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强调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中心地位, 充分认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 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中获取多方面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不能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 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研究, 比较, 建构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为主体服务,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以现实生活为载体, 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 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 不仅获得知识,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还体验学习的成功, 享受学习的快乐,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 无论是把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 还是把知识财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 都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完成。反之, 如果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就不会发挥主体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3.教师要善于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 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 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 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如动画) , 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 。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高密度地传授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教学三角形“三线合一”, 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 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 , 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 利用软件功能, 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 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 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 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 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 应注意, 计算机的演示只能帮助学生思考, 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 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 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 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 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4.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发展。 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的概念, 使“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 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4.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 尺子是什么呢? 就是评价 的标准和评价的工具。 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 肯定就会把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评下去。
4.3评价中应遵循 “没有最好 , 只有更好 ”的原则 。 学生只 有在这种评价的激励下, 才会不断追求, 不断探索。 这才是评 价的真正目的。
5.教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 教学反思何等重要。当然, 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反思数学教学内容, 其次要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最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总之, 对于数学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方法等都要认真总结, 扬长避短。
3.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2018年苏教版数学教材培训》。会上听了侯正海和黄为民两位教师的分析讲解教材,使我深入了解了数学课标从1963年到2012年的不断改进,至始至终都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
一、备课,以备学生为主
备课是教师一定要具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备课时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预习,听课,做笔记,课后,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辅导。
二,上课,要让课堂变得有效
教师上课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再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三、课堂上共同探讨
新课标倡导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仅仅传递、训导、教育,而是要更多的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要求教师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一人控制整个课堂。
四、让学生多说
教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数学老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的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有讲的机会。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中。数学课上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技能好。数学课上,一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时间的发言。平且还要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内化法则,而不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孩子死学,数学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以学过的知识。
五、数学老师课前做学情调查
教学数学课前数学老师有必要进行一些学情调查。特别是在讲一节新课前。讲完课以后,老师有必要把学生出错的过程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灵活运用,不出错。
4.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树苴完小
谢照丽
2014年9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永安小学举办的三到六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和永安小学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此次活动邀请了人教版教材编委李艳艳教授给我们讲课。本次教材培训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四基”,还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写从现实生活出发,图文并茂,既注重体现《课标》的要求,又从微观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要认真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在数与代数领域,新教材更注重从实物直观抽象出图形直观再抽象出数字,而后返回到生活中去理解,教学要求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生活现象。在空间与图形单元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猜测、操作、验证,试着在相似中发现差异,在不同中寻找关联。在统计与概率领域要领会例题意图,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去收集数据,使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数据的分布情况,知道数据的整体水平。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要让孩子充分地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重视“动手做”的训练。
“动手做”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听讲、阅读、解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有趣和富有数学味的操作中逐步增强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这种形式更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新教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四 新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在“比多”“比少”问题的教学时,先安排了求“相差数”的拓展,使孩子形成一定的几何直观印象。丰富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知,也使学生感知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例如,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的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分、比、说、思,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也让他经历了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5.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篇五
凉水中心校 五年级组
2015年1月5日,五年级组授课教师观看了由熊华主讲的数学教材培训视频。新教材从内容上和设计上有鲜明的特点。下面就谈一下本组在学习中的具体体会:
一、教材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和旋转)、统计、数学广角、等内容。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识,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认识和计算中去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注重提供直观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注意内容的呈现、展开尽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
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激发探求的欲望,培养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三、增添了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总之,经过培训,受益非浅,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遵循新的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网络培训的几点建议
从教材培训的形式上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培训容易流于形式,网上培训的形式不够新颖,而且时间安排是否可以安排在开学伊始,对应着教材参与培训效果会更好。
6.欢迎订购《节能减排培训教材》 篇六
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加强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了《节能减排培训教材》系列丛书, 现已出版版发行。该丛书对进一步增强公众节能环保意识, 规范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提高能源管理者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 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节能减排培训教材》共分三册。是一套内容实用、知识权威、观念先进, 具有针对性、系统性、适用性的节能培训教材。第一册为“政策法规篇”, 旨在宣传法律、法规、地方规章、标准等;第二册为“节能技术篇”, 系统介绍节能基础知识、电、热、水、新能源技术、锅炉节能、公建节能等专业知识, 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第三册
为“节能管理与新机制篇”, 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清洁生产、CDM机制、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能效标准、自愿协议、节能后评价等先进管理机制和理念, 对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节能管理能力, 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
7.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朱老师先对教材做总体介绍,然后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四大领域展开分析介绍,涉及全册八个单元的每一个课时,朱老师从单元设计特点、目标达成、内容安排、教学建议等多个方面逐一剖析介绍。
教材总体介绍
这真的是顺应孩子天性的一套教科书!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探究、好分享,那么,通过操作思考、实践探究,然后与大家分享交流,那么,这个过程的确是美妙的,这样的学习经历,会让我们的孩子爱思考会思考,对新知保持新鲜的兴趣,并充满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这不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吗?“如果你让孩子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愿意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思考,你就是成功的教师!”是的,不是灌输给孩子多少知识,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教会孩子思考。
本套教材正是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基于现实问题来提炼数学模型,形成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则,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展开,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从这些问题中选取能够体现重要学习目标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上好开学第一课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都至关重要,翻开每一册新的教材,编者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对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交流。教材里的几个主人翁一直陪着孩子们学习,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还有奇思、妙想、不马虎和乐乐,好热闹的呢!新学期的第一课,一定要聚在一起沟通交流哦!看哪,每一册书,智慧老人的引导语都有不同,小朋友的数学学习逐步深入,从“你知道数学是什么样子的?”开始,到“你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更加美好的数学世界。”到“关于数学,你有哪些想要思考的问题?数学有哪些奇妙的用途?”到……到“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学习数学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吗?”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的一步步的成长,数学素养在一步步提升的自豪感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翻开目录,总览本册书的全貌一定是必须的,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尝试按四大领域把每一单元的内容分分类,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居高临下的感觉,老师对每个单元简要做个介绍,打消学困生的学习顾虑,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勇敢迈入新学期,展开新的一页数学学习篇章。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今天虽然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培训,但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参与了学习,因为,我们需要整体学习和把握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安排,是的,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关于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说明》,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那个年级,以今天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为例,本册安排两个课时《折一折,做一做》和《玩一玩,做一做》,这部分内容基于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图形的认识》,后续将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和旋转》,这里,朱育红老师给我们进一步介绍,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的学习共有4次:二年级上册是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这两次学习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五年级上册平移和轴对称的再认识以及六年级下册旋转的再认识和三种运动的综合运用,则是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特点。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的这部分学习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玩中感悟”“只学不考”,体现“玩中学,玩中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新教材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了实验教材的数一数、比一比;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都删去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将半点的认识挪到了二年级上册,减少了半时对整时的干扰,这样调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注重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这次修订编委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教材。新教材提供了新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如王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解决问题》,王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读图发现问题入手,通过看(看图里有什么)、想(想怎么解答)、写(写解题过程)、检查(回过头来检查)四步,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9.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篇九
牵引电机线圈制作工艺是指把扁铜线或电磁线经过绕制、成型及绝缘包扎等工序, 使之成为成型线圈的过程。在我公司, 现有生产的主要产品已从直流牵引电机向交流牵引电机转变, 其生产的线圈也已由直流电机特有的磁极线圈、转子线圈为主导产品, 转变为以交流牵引电机定子线圈为主。至今为止, 公司生产的交流牵引电机已有几万台, 积累了大量的关于交流牵引电机线圈制作的经验。同时, 在不断的实践中, 线圈制作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1 线圈制作的培训教材现状
虽然交流牵引电机线圈制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 但是纵观国内电机制造业, 关于牵引电机线圈制作的最新培训教材是少之又少。这些培训教材中有一些是国家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这种教材针对范围广, 理论知识较多, 与实践结合较少; 一些是大中专职业院校编制的授课教材, 虽然理论知识相对少些, 但是与最新的线圈制作工艺仍有不小的差距, 无法将之直接应用到对线圈制作操作员工的实际培训中去。
2 线圈制作的培训教材存在的问题
直流牵引电机向交流牵引电机的转变过程中, 在对操作员工进行技能等培训中, 不仅需要现有的关于直流电机线圈制作的培训教材, 而且更急切需要满足现有线圈制作工艺的培训教材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在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 经常需要对线圈制作操作员工进行相应的线圈制作工艺培训。但是,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 线圈制作培训教材较少, 且主要以介绍直流电机的线圈制作工艺为主, 与现有状况不相符合。同时, 这些教材主要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 1 对象单一
很多培训教材均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编写, 那时主要以直流牵引电机为主, 因此, 这些培训教材也主要说明了直流牵引电机线圈的制作过程, 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装及操作方法, 而关于交流牵引电机线圈制作的内容基本未能涉及。
2. 2 内容陈旧
除此之外, 从培训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 这些线圈的制作工艺过程简单, 工艺装备水平较低, 同时产品生产年代久远, 不贴近实际, 教材实用性不高。在今天, 牵引电机设计水平提高很快, 其绝缘等级不断提高, 因此, 线圈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工艺装备水平、检测手段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 极大提高了线圈制作工艺水平。
2. 3 内容简单
有些培训教材的内容简单, 只简单罗列一些线圈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过程, 未能深入描述不同线圈的制作工艺, 指导性不强。
因此, 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 不断出新, 把牵引电机线圈制作领域的新科技、新技能、新工艺方法及新工艺装备等内容增加到线圈制作培训教材中, 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使培训教材更好地服务于线圈制作相关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 才能满足培训发展的需要。
3 如何开发合适的培训教材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 牵引电机线圈制作培训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现有线圈操作员工提高操作技能, 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 同时满足新项目开发及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现有培训教材主要存在对象单一, 内容陈旧等问题, 无法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 因此, 迫切需要对线圈制作教材进行编写, 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编写适合线圈制作的培训教材, 确定培训内容是编写该培训教材的关键所在, 为了更好收集掌握线圈制作最新工艺技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1 结合实际, 搜集培训素材
3. 1. 1 确定教材包含的对象范围
现有生产的直流牵引电机产品主要有各类ZD编号的, 同时, 最多生产的则是交流牵引电机的HXD1B, HXD1C, 各类动车及高铁牵引电机, 同时, 还包括十几种型号的城轨地铁产品, 因此, 线圈制作培训教材不仅需要包括直流牵引电机线圈制作, 更多的内容则是交流电机线圈制作内容, 这样, 培训教材的内容则会更加饱满、全面。
3. 1. 2 收集每一种产品的工艺技术状况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制作工艺, 现有产品所分的两大类型, 即直流牵引电机和交流牵引电机, 其中直流牵引电机线圈包括定子类的线圈, 主要有主极线圈、换向极线圈及补偿线圈, 再有就是转子线圈, 主要有电枢线圈及均压线, 而交流牵引电机主要有定子线圈。这几种线圈的结构特点不同, 其制作工艺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直流牵引电机多用到扁铜线, 而交流牵引电机多用到电磁线, 在直流牵引电机用到的电磁线中, 较多用到的是玻璃丝包薄膜绕包铜扁线, 交流牵引电机线圈用的电磁线则为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因此, 把每一种线圈的结构特点、工艺技术状况等各方面进行汇总、分析, 确定最主要的培训素材。
3. 1. 3 加入与线圈制作相关内容, 避免单一
1) 电磁方面知识。对牵引电机线圈来说, 其作用是通入直流或交流电流, 在线圈中产生不同的感应磁场, 如主极线圈是产生主磁场, 电枢线圈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 实现电能向动能的转变。因此, 电机原理, 电机学中的电路及磁路等知识就显得不可缺少, 掌握一些电机原理及电磁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 绝缘方面知识。线圈制作中有一道工序为绝缘包扎, 需要把一种或几种绝缘材料按一定的规范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过程, 因此线圈是与不同的绝缘材料紧密相关的, 只有通过绝缘材料, 才能把线圈的铜导体与机座等带电体隔开。不同的绝缘材料有不同的耐热等级, 其代表性材料也不同。绝缘材料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其寿命决定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 必须加入绝缘方面的知识。
3) 金属方面知识。在电机制造中, 普遍用到的金属是铜。线圈制作一般用到的为含铜量在99. 99% 的纯铜。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 居所有工程金属材料之冠, 这是它在当前电气化和电子信息社会中产生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依据。铜还有许多优异的综合性能: 它对大气、海水、土壤以及许多化学介质有很强的耐蚀性; 它在结构上刚柔并济, 富有弹性, 耐摩擦, 抗磨损; 除了上述众多的使用性能外, 它还有一系列良好的加工、铸造、焊接、易切削等工艺性能, 从而使它获得了经济和广泛的应用。铜的优良性能决定了线圈制作中的不可或缺性, 因此, 也是线圈制作需要掌握的知识之一。
4) 焊接及检查试验知识。牵引电机线圈需要连接, 一般采用焊接方式。需要焊接的接头尺寸小, 数量多, 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大多数接头都是在空间狭窄、邻近绝缘物的条件下进行焊接的, 因此, 如何保证焊接质量, 也是线圈制作中的一项重要知识。同时, 线圈制作需进行一些检查试验项点, 也是保证线圈制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5) 加入线圈制作中出现的质量案例, 强化线圈制作质量意识。线圈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匝间、相间短路及对地击穿,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在培训教材中加入不同的质量案例, 有助于在线圈制作中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3. 2 确定培训教材的存储和输出形式, 开发相应教材
牵引电机线圈制作工艺, 既与理论知识有紧密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与实际操作息息相关, 可以说操作员工的操作技能决定了线圈制作工艺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线圈质量的好坏。
因此, 线圈制作培训教材的存储和输出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书本教材, 这样有助于操作员工随时进行学习、记忆和背诵。同时, 在此基础上, 对一些线圈的制作工艺过程, 可以开发设计视频方式, 有助于形象地展示线圈制作工艺过程所需的设备、工模量具、仪器仪表、材料或配件, 在视频中, 不仅有操作员工在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加以声音辅助说明, 形象且完整地记录该产品的制作工艺过程。
4 结语
本文从线圈制作的培训教材现状出发, 详细说明了现有培训教材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开发线圈制作培训教材的几个步骤, 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步骤开发的培训教材, 不仅可以完善线圈制作培训教材内容, 而且可以进一步解决线圈制作存在的质量问题, 为培养线圈制作的高级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以牵引电机线圈制作为出发点, 指出了目前牵引电机线圈制作方面存在的培训教材对象单一, 内容陈旧、不全面, 无法满足现有牵引电机线圈制作工艺的培训需求。通过分析, 提出了开发牵引电机线圈制作培训教材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牵引电机,线圈,工艺,步骤
参考文献
[1]孙克军, 赫苏敏, 高玉奎.中小型交流电机绕组制造工艺与试验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0.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李秀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多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培训,使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新学期我又将担任新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使用新教材,在教体局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如:第一册教材中新增的"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就是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存在的实际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例如:在《位置与顺序》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教材中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x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x8
其实用8x5来想更好;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x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新教材还力求凸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11.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3月13日,我校五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几位一年级老师一致反映,很喜欢这种听课和讲座想结合的培训方式,感谢领导为我们安排这次培训。在听两节课的过程中,我们边听边思考,从这两节课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从两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两节课中我们能体会到两位老师为本次活动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无论是整节课的环节的设计还是语言的组织乃至教具的准备,她们都很花费心思去琢磨。现重点将第二节课的听课体会总结如下:
一、xx老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这节课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能有多少收获。王丽霞老师的这节课从上课前的小活动开始就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吸引听课老师们的眼球。这堂课老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活动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数学知识变得更有乐趣,让学生主动、心情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二、王老师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从最开始的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再拼成其它的图形,到后面的用两个、四个、六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的过程,王老师都给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图形拼组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一点想法:
12.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心得 篇十二
几年以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在思考着语文教学究竟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贴近实际的语文知识, 让他们能在踏入社会后的工作中有更广泛作用的问题。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以积极健康的思想为原则, 以弘扬传统, 继承民族文化精华为指针, 以情、趣、理为内容编选一些能补教材之缺而学生有必要了解的知识编成课外教材 (姑且称为校本教材) 印发给学生,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把语文校本教材的编选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 但又有联系。
第一阶段以《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为内容, 对《百家姓》只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基本姓氏即可, 时间用得不多。《三字经》的篇幅虽然有限, 全篇614句, 1700多字, 内容却包罗万象, 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 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言简意赅, 气度恢弘, 绽放出传统文化耀眼的光芒。章太炎先生曾说《三字经》能“启人知识”,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文化的符号, 它宣扬的刻苦、尊老、礼让等品质是超越民族和时代的。如其中在讲到教育时, 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 因为学习环境好, 能使人向好的方面发展, 这就是“昔孟母, 择邻处”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专心一意, 爱岗敬业, 要善始善终, 不能半途而废, 这就是“教之道, 贵以专”的含义。除了师教, 《三字经》还强调了家教“养不教, 父之过”, 这是现在许多家长必须正视的问题。“有养无教”就是罪过。
《三字经》同时是一部最简明的通史, 它清晰简洁, 对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因此, 我极力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学生在记诵的过程中, 就会真正体会到我们国家历史悠久,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爱国情感。学习《三字经》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
韩寒在《三重门》里有一段很典型的话“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 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 助人为乐的是雷锋, 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 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 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 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 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韩寒在这里讽刺了学生作文时论据陈旧的现象, 教学生读《三字经》可以让学生在作文时解决“无米下锅”的困难, 当然, 要强调引用时要有创意, 旧瓶子要装新酒。
有人说:我们需要回归自己先天最纯正的文化, 在思想的净化中, 去接受一种伟大心灵的呼唤。《三字经》里面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它以最简洁易懂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编蒲”抄书的路温舒, 悬梁刺股的苏秦, 囊萤的车胤, 映雪的孙康, 这些人物的刻苦精神无不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作用;亲、孝、悌、友、恭;仁、义、礼、智、信, 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 无不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起到积极作用。人类的智慧要靠文化的传承;人类的伟大是因为有伟大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有伟大智慧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将这些优秀的东西传教给下一代, 这是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第二阶段的校本教材以生活中的惯用谚语为内容。我国地域广大, 民俗丰赡, 在物产、习俗、生活生产、道德观念、人生价值等方面都流传着大量的惯用语, 我从中选编一些健康而通用的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学到课文中很少学到的知识, 并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内容上力求丰富, 有文教类如:“一时劝人以口, 百世劝人以书”“不学无术目光短, 勤奋好学前程远”;有生产类如“阳春三月不出工, 十冬腊月喝北风”“一棵果树三分田, 百棵果树十亩园”;有事理类如“海水无风浪不高, 树上无风枝不摇”“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什么树开什么花, 什么藤结什么瓜”;等等。惯用俗语让学生在情、趣、理中获得受益无穷的知识并培养了他们高雅的道德情操。
13.一年级数学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刚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一年级的孩子,我有许多的不适应:话说的多了,嗓子疼是常事;什么活都亲历亲为,增添了许多疲惫。更不适应的是上课,教材上就那么一点点内容,却要讲一节课,还要让孩子都会,我该怎么办呢?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特别是一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课堂实践。比如:如何把握教材,是意义重要还是算法重要,本节课侧重于哪一方面,这是我从来都没想过的,这些知识开启了我对教材把握的新方向。还有一年级孩子的经验操作的直观模型(小棒、数线、计数器)这些操作对孩子非常重要,不能忽视。而我在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比如:《买铅笔》一节,我特别重视15-9的分成算法,忽略了摆小棒、竖线、计数器这些操作环节。
回来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在上《开会了》我就做了调整,上课前我带孩子们做了一个“抢凳子”的游戏,然后引入新课小朋友们要开会,凳子够不够的问题。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小朋友的个数,凳子的个数,再上下对齐来比较。孩子的想法都很特别,有用月亮的,圆形的,心形的,太阳的,星星的……自己边操作边说自己的想法。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开心极了,我也少了组织课堂纪律这一环节,心里也有了别样的体会。
这节课上完使我认识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探索,做个用心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刘贤芬)
XX年3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师校组织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此次培训的形式为视频培训,由教材编写组成员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问题解答,培训结束后我感想很多,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第一次教一年级,还正赶上教材改版,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通过上半年的教学情况,面对新教材,我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本身就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这次教材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为我明确了教学的方向。
培训过程中,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向大家介绍了编写教材的意图和主旨,这样一来,我们就弄明白了教材中隐藏的一条主线,这样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有效的穿插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这些,让收获最大的是,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我已经有了答案,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材中是借助于应用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就涉及到列算式并且解答,既然这样,那么到底是把让学生列出算式为重点呢,还是以计算为重点呢?现在听了专家们的指导,我已经找到答案了;还有在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对于单位名称和答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如果有要求,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现在我知道,现在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初级阶段,对于单位名称和答只需要学生了解即可。
在培训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用,那就是专家们会解答同行们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的有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到疑惑的,专家们的解答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无论是从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解决上,都给我指明了方向,我感谢这次培训,今后我会将所领悟到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东官营乡巴沟小学 徐艳丽)
新学期开始,我由教高年级一下转为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当看到学生与教材的一刹那,可以用“蒙”字来形容当时的我,真是有些不知所措。正当我迷茫之际,数学培训就如同及时雨来到我身边。通过这次培训,不禁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心里有了教学的思路。
在这次培训中,不仅有专家讲座,教研员讲解分析教材,还有现场互动讨论答疑。在培训中令我受益匪浅,颇有心得。
刘坚老师的讲座,令人深省。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强国,在世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名列前茅,可我们的科技却远远落后于有些发达国家。我不禁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数学天才、能人,可为什么技术却赶不上有些国家?在问自己的同时,我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得教会学生倾听、独立思考、学会与人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信,有责任感和创造感。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赋予孩子们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
在听取了教研员张丹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后,让我明确了如何使用新教材,明确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我初读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我想有什么好讲的,学生早就会数数啦!可当我听完张丹老师的讲解后,恍然大悟。原来这部分应当如此教学,让我心里不禁有了对数数的正确认识,也有了教学思路。
总之,这次培训如同春风,吹走了我的不知所措,送来了对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认识与体会。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教学。
(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张春杰)
3月6日下午,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号召各乡一年级数学教师参加北师大小学数学新教材网络培训,而我校应上级要求,一年级数学全体人员积极参加。
网络培训会上,教材编写专家张丹、张红两位特级教师详细说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本册教材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编写教材时的学情调研对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深入指导。在逐单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数学教研员胡培进老师组织与会教师针对教学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胡老师建议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抓本质、寻手段、讲道理。
期间,刘坚教授指出:有调查显示,92%的小学生喜欢数学,让我们感到欣慰。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三点,一是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要密切联系;二是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一一建立数学模型一一解释应用的全过程;三是主动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我认为这些都为数学教师日常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很贴近现在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张丹教授一边讲解一边和现场教师的互动,特别是提出的三个问题很有针对性:运算包括哪些方面?学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怎么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大家就这三个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通过培训,使我们对新教材内容架构编排更加熟悉,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更加理解。会后教师们纷纷表示:专家引领让自己获益匪浅,以往使用教材中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东官营乡三家小学 徐桂云)
3月6日下午,我们在师校进行了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就这次网上培训,我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主题图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数学信息进行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化素材,结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有必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进行教学,使学生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东官营乡黄古屯小学 吕绘玲)
这次课标学习给我体会最深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增加了描述的活动,画一画的活动。在“有趣的图形’中由教师领着折让学生感受中心点。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材注重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熟悉儿童的语言。
14.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老师的讲解,我总结了三点,在教学中我必须把握的。
一、结合实际生活,让数学更加“接地气”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位置与方位》,学到这一点我立马想到了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前几天我有一个快递被寄到了张庄镇,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地址,我就问了班里的一个小姑娘,实际上她知道怎么去,但是她就是描述不清楚,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左转右转,所以她对与我的求助也是爱莫能助。这说明,我们所学的数学,很多时候都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把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题目紧密相连,把知识简洁化,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采用“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我看到了有老师把很多辆自行车搬到了教室,让学生自主研究自行车的脚踏转动一周车轮走的长度是否一样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会经常把庞大的教具领进教室,但是我们应该想法设法的让学生自主探讨问题。例如在我们很快要学习的《面积》问题中,培训老师说在新教材中把对面积概念的话删掉了。我想起来我们在上册学习周长的时候,课本上确实也没有了对周长的定义概括,而是让学生描出红旗、树叶、纸张等一周的长度来让学生感知周长,针对面积,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处处来感知面积,但是探索面积的求法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自主研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时常回顾总结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参加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12-25
小学数学人教高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11-15
数学教材试题07-17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12-02
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07-26
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09-26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材11-04
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11-27
四川高中数学教材顺序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