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2024-09-25

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共10篇)

1.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一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 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速度 =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路程 =时间×速度

2.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 篇二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

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四年级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日记集锦】

3.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2例3P.53例4。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时间=路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学:

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公共汽车 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20千米 小汽车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P.54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叫速度?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2、当堂训练:让学生试着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集体讲评。(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3、讨论:从第5题可以说明速度可以是什么?

小结:“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日„„。“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要与“距离”区别开。自学指导

(二)自学P.54例3,独立解决第(1)(2)小题。思考:

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小组派代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

三、达标检测(课件出示)

1、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3时行了多少千米?

问:这个题目里面60和3分别表示什么?求的是什么?你能写出它们的关系式吗?自己试一试写出来。

2、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几时能形式180千米? 问:求的是什么?它的关系式呢?独立写出来。

四、课堂作业:

1.先独立完成书63页的试一试第1题,然后汇报。

2.完成63页的第3题,说一说你的想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64页的练一练第1题填表。

4.完成63页的第2题。仔细读题,你一定行!

4.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四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⑵综合列式解答704+604=280+240=520(米)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⑶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1304=520(米)⑷综合列式解答(70+60)4=1304=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③揭示课题。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变式练习。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①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对话实录如下: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分组合作,进行探究。①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②根据刚才捕捉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③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④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一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情况?

5.路程、速度与时间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初步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及数量关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文明的数量关系。3、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灵活应用。4、掌握速度单位读、写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会交流、合作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 用术语表达,并灵活运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刘翔跨栏比赛的录象。

师:110米跨栏——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项目!刘翔跑得怎么样? 师:下面是一次比赛中刘翔和他的队友的成绩:

名次 姓名 路程 时间 1 刘翔 110米 12秒88 2 史冬鹏 110米 13秒30 3 纪伟 110米 13秒40 师:其中110米指的是什么?(生:路程)

12秒88、13秒30、13秒40指的是什么?(生:时间)

师:在这次比赛中,什么相同?(生:路程)

师:当路程相同时,怎么比较快慢?

(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师:乌龟和兔子也来了一次赛跑。一起来看看吧!谁快? 姓名 路程 时间 乌龟 5米 8秒 兔子 60米 8秒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时间相同时,怎么比较快慢?(领会“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师:在这两次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速度,出示情景图: 现在有两辆车,大客车说:“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卡车说:“我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师:怎样比较车跑的快和慢?

(故意误导:大客车已经跑了210千米,小卡车才跑了120千米,210>120,不就说明了大客车跑得快吗?)

生:时间不一样,没法比较。师:那该怎样计算? 生:120÷2=60(千米)210÷3=70(千米)70>60 大客车比卡车跑得快。

师:为什么要算120÷2=60 210÷3=70 师:这样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生:相同时间(大家都是一个小时走了多远)。

师:观察算式:210÷3=70 120÷2=60,这个120和210指的是什么呢?2小时和3小时表示什么?

生: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强调:120千米是卡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师:60呢? 生:卡车1小时行驶了60千米。

师:象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也就是说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60千米。师:大客车的速度怎么说?

生:大客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师:速度的单位有个特定的写法。(板书:60千米/时,表示每小时行驶了60千米,读作:60千米每小时。)请生用特定的写法写出大客车的速度,一生上去板演。师:请以特定的方式写出下面的速度。(1)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40米(2)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蝴蝶飞行的速度每分钟可达500米。(4)修路队每天修路600米。

2、了解生活中的速度值,深化对速度单位的理解。(课件展示图片与数据。)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速度,会读、会写了速度单位。生活中也有一些 速度值,你想了解一下吗?

(1)蜗牛每时大约爬行8米。(2)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3)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16千米/时。(4)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5)火箭发射的速度大约为8千米/秒。(6)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7)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340米/秒。

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 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30 万千米/秒。

师:你想说点什么?你明白下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师:在速度的单位中包含了哪些单位? 生:长度单位“千米”和时间单位“小时”。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生:“小时”表示行驶的时间,“千米”表示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那说明速度跟什么有关?(路程、时间)师:读了这么多速度值,我们感受到速度真是有快有慢。根据时间相同和路程相同两种情况,分为两大类。)

(时间相同,跑的路程越远,跑的越快;路程相同,用的时间越短,跑的越快。)

3、写出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师:跟据上面的式子,你能把路程、速度与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师生一起得出:路程÷时间=速度(板书)

师:路程、速度与时间3个数量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板书)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请 同学们先欣赏一下这些有趣的图片。(展示大屏幕)我的速度只有 40千米/时。现在快多了,是()千米/时。王庄乡(指猎豹的图片)这是陆地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指箭鱼的图片)这是水里游速最快的动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趣的比较,比一比,它们谁的速度快呢?(猎豹4时跑480千米,箭鱼6时游600千米。)

2.师:相对于水中的动物来说,箭鱼的速度可真快!每小时竟达到了100千米,如果箭鱼游了900千米,大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生答略。)师:你是根据哪个式子算出来的? 3.蜗牛每时大约爬行8米,10小时能爬多少米? 师:你是根据哪个式子算出来的?

四、趣味情境练习,思维引向纵深

师:我们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共同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60×3=180表示什么? 180÷3=60表示什么? 180÷60=3表示什么?

2、小法官,你能不用计算就直接判断吗? 小林和小红步行的速度都是60米/分,小林要走6分钟,小红上学要走8分,谁家到学校远?

3、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1、速度的含义:单位时间走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可以指1时、1分或1秒,路程可以用千米、米或分米等长度单位。

4、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速度=路程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5、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6.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被安排在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二小节,是在学习了除法的相关知识并已经接触过和路程、时间与速度有关的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本部分内容教材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数量可以称之为速度,而不需要学生知道速度的定义,知道速度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快的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路程、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也注意了算法的多样化。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现实意义及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2、在研究三者关系的过程忠,学生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幻灯片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关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1、徒步大会。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知道吗,大连还是一座国际徒步城市呢。上个周六周日就是大连市第五届国际徒步大会。淘气和笑笑也参加了这次徒步大会,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问:淘气和笑笑谁走得快些?

1)先估算一下谁走得快一些。

2)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很准确地知道谁走的快一些?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看谁的方法好还多。

3)教师巡视指导,估计会出现的正确情况如下。A、看一看谁的速度快。

140÷2=70(米/分),300÷5=60(米/分),因为70>6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B、看看在同样的时间内谁走的路程长。

140÷2=70(米/分),70×5=350(米),因为350>30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300÷5=60(米/分),60×2=120(米),因为120<15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C、看看谁在同样的时间内走的路程长(都走10分)。

140×5=700(米),300×2=600(米),因为700>60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

4)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要说清是通过什么来比较的,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5)大组交流汇报。弄清名称,如140米、300米叫什么?

2、5叫什么?(板书:路程 时间)问:140÷2求的是什么?

[介绍速度及单位:因为路程单位是米,时间单位是分,所以这个速度单位就是米/分]怎么求速度?求速度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板书公式)

3、问:看看这两个数量关系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你能根据这种联系说说如何求时间吗?(板书公式)

4、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板书课题),知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关系来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

5、练习:[学生的回答要说清楚解题的依据] 1)大连市第五届国际徒步大会,最长线路大约有30千米,仅用5时,首批人就行完全程,他们行走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谁先到达少年宫?(求时间)

淘气和笑笑同时从各自的家中出发去少年宫,谁会先到达少年宫?

笑笑家

720米 少年宫 淘气家 600米

淘气行走的速度是60米/分 笑笑行走的速度是50米/分

3)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观察70×4=280表示什么?280÷4求的是什么?等于多少?280÷70求的是什么?等于多少? 练习: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得数。50×4=200 30×70=2100 200÷4= 2100÷30= 200÷5= 2100÷70=

看到因数与积的关系,你认为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三个关系式中,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哪个数量关系式就可以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三、了解速度的实际意义。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数据,那在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和速度有关的知识?(生举例)

2、出示下面两幅图片。

问:我们知道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看了这两组数据之后,你能说说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会听到打雷吗?

[看来数学还能帮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呢]

3、出示下面三幅图片

飞机起飞的速度大约是()千米/时。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高速度

不可以超过()千米/时。

4、高速公路上的违章。

1)师:2007年5月25日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出示新闻报道题目] 宝马变“疯马”速度赛飞机

2)你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出示新闻报道] “前两天《东方早报》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湖州高速交警三大队的一辆流动电子测速车在申苏浙皖高速抓拍到1辆 “宝马”超速车,时速显示为186千米/时。不过交警认为在长兴县泗安至南

浔相距84千米的路段,这辆宝马轿车的时速远不止是电子测速所显示的186千米/时。”根据图上所给的数据,请你计算一下这辆轿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引导读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到时间时问:根据这两个时间纪录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速度。

交流计算过程。

同学们,你知道吗,2006年因超速引发交通事故而发生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呀,只有遵纪守法才能生活的更美好!不过,有个物体它的速度快得不得了,交警就管不了。神州五号飞船的运行速度就达到了8千米/秒,也就是(28800)千米/时。

四、解决实际问题。

到沈阳出差。小敏的爸爸要开车从大连到沈阳。下面是小敏搜集到她爸爸本次出行的一些数据和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从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车速为800米/分。

2、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大约为110千米/时。

3、从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开车需要10分。

4、沈大高速公路全长大约有330千米。

5、在老虎屯收费站小敏的爸爸看到了下面的标志牌。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出示。1)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口有多远?

2)小敏爸爸从大连到沈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3)小敏的爸爸看到这个标志牌后,他能在2小时内到达灯塔吗? 4)小敏的爸爸看到这个标志牌后,他只需要在3小时内达到沈阳即可,他的车速至少是多少千米/时?

7.四年级上学期作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根据题目的要求,仔细观察一处自然景观,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大胆的想象。

3、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奇特之处,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认真读题,明确要求。

1、写什么?

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这次习作,你要写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

2、怎么写?

题目中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哪两点要求?(突出奇特之处;按怎样的顺序写。)

二、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1、出示范文:《我爱鼓岭》

2、学生自由读文。

3、想想作者写出了“鼓岭”的哪些奇特之处。

4、说说你要写的是哪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

三、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1、请你按课文的记叙顺序,选择词语填空。(1)《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篇课文先写_____的情景,再写_____的壮观景象,最后写_____的情形。

(2)《火烧云》

上来

下去

这篇课文先写火烧云_____时绚丽多姿的景色,然后写火烧云____时的情形。

(3)《鸟的天堂》

早晨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傍晚 活泼可爱的群鸟

这篇课文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时间是在 _____,着重写的是__________;第二次,时间是在_____,着重写的是__________。

2、这次习作,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一处自然景观?(请学生自由说说。)

第二、三课时

第四课时

学生习作

习作讲评

第二单元 观察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不仅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还要动脑思考。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写清楚。

3、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定题目。

4、如果写的是观察日记,要做到格式正确。[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导入:

师语: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

a、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

b、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指导把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

1、出示一个片段: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只要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可是虫子如果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2、学生自由读,想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小结:

这段话先总说“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这一新发现,接着具体说明青蛙看动的东西怎样敏锐,看静的东西怎样迟钝。这样写,就把自己的“发现”写清楚了。

六、注意日记的格式。

这次习作,如果你写的是“观察日记”,就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1、请学生回忆一下日记的格式。

2、汇报、小结:

(1)每一则日记的第一行都要居中写上日期(月、日、星期)和天气。(2)从第二行开始,写日记的内容,每个自然段开头都要空两格。(3)日记一般记的是当天的事情,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的词语。

第二、三课时

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第三单元 给事物编故事(写童话)

[教学目标]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弄明白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根据事物的特点及事物间的联系,展开想象,编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3、能把跟所要说明的道理关系密切的内容作为重点,写得具体些。[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题目的要求。

1、可以自编一个童话故事,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2、如果你选的是自编童话故事,要注意哪些具体要求?(学生自由读题目,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3、如果你要自编童话故事,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学生自由说)

二、想清楚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1、出示一篇范文——《铅笔,橡皮和转笔刀》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

小红的文具盒里,住着三个小伙伴——铅笔、橡皮和转笔刀。它们齐心协力为小主人服务,日子过得很舒心。

有一天,小主人参加书画大赛,铅笔当然是大显身手了。它在纸上挥几下,一幅美丽的画就画好了。小主人还得了第一名呢!比赛结束后,它们回到文具盒里,铅笔还在回忆刚才那紧张的比赛。橡皮在一旁看着它那得意的样子,一股无名之火油然升起。它轻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有什么本事?”铅笔一听愤怒了,大声说:“谁?谁在说我没本事?”“我,橡皮。没有我,你写错画错了谁来擦?可是每次比赛总是让你当代表,太不公平了。”“什么?不公平?没有我,主人能得奖吗?还是我的功劳大!”„„正当它们吵得不可开交时,躺在一旁的转笔刀冷笑了一声说:“你们别吵了,还是我的功劳最大!没有我,铅笔用钝了或者断了不能削尖,写不出字来,你橡皮也没什么可擦的。”铅笔和橡皮当然不服气了,它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越说越气。最后,铅笔说“以后,没有你们,我照样能替主人做事!”橡皮不甘示弱地说:“离开你们,我能为主人服务得更好。” 转笔刀也说:“等着瞧吧,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心服口服!”就这样,它们谁也不理睬谁了。

第二天,小主人写作业,铅笔一不小心写错了字,橡皮不肯帮忙,主人只好把错字搁在一旁。过了不久,铅笔钝了,转笔刀还在睡懒觉,不愿意出来,小主人只好用钝铅笔写作业。

第三天,小主人因为作业里的错字太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就把这一切发泄到铅笔身上,铅笔委屈极了。文具盒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它和蔼可亲地说:“孩子们,以前你们和睦相处时,小主人总是受表扬;现在你们闹别扭,小主人就挨批评。你们缺一不可啊!为了小主人你们还是和好吧!”它们听了,惭愧极了,再也不生气了。从此,文具盒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小主人又开始受到老师的表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大家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取长补短,才能把事情做好。

1、学生自由读文,回答下列问题:(1)是什么事情使铅笔、橡皮、转笔刀争吵呢?(2)铅笔和橡皮之间有什么关系?(3)铅笔和转笔刀之间有什么关系?(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学会把有关细节交代好。

四、叙述要清楚。

要想叙述得清楚,就要弄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事情在前的要先说,事情在后的要后说。

第二、三课时

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第四单元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喜欢动物,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2、能把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写完后要多读几遍,学会在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认真修改。[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出示语段:

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注:画线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学生自由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呢?)

1、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2、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3、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4、请看看下面列出的几条,想想哪几条讲的是外形特点,哪几条讲的是生活习性,并分别写在括号里。

(1)猫头鹰习惯于在夜间活动。

()(2)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3)青蛙喜欢吃昆虫。

()(4)翠鸟的眼睛小而灵活。

()(5)蟋蟀喜欢自己挖掘的住宅。

()

五、总结。

第二、三课时

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第五单元 学写导游词

[教学目标]

1、关心我国的“世界遗产”,感受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会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来讲,讲景点风光,也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

3、能适当提示注意事项,要用好礼貌用语。[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1

师:同学们,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漳州旅游,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问:说说你想带他们到漳州什么有名的地方玩?

(学生自由回答。说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如:云洞岩、南山寺等)

二、大组反馈,师生平等对话 如:南山寺

师:你为什么要带外国游客去南山寺呢?

生:因为那里有我们国家少有的一尊大玉佛,还有用石柱打成的大佛像,全国少有。

师:你说的真好!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带外国游客怎样参观呢?旅游线路想好了吗?

提示: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让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计划。指名说说

四、独立试写,交流互评

1、试写。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把其中最精彩的写写,写不完的暂时用省略号表示。)

2、互相交流,点评。

五、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六、回应开头 师:老师代表那些外国朋友谢谢你们了,因为你们都是出色的小导游。

七、布置作业:

自主完成习作

第二、三课时

第四课时

学生习作

习作讲评

第六单元

[习作题目]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自拟题目。[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2、条理要清晰,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生动活泼,渗透出真情实感来。

3、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图习作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出示习作要求: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自拟题目。

二、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胜似亲人”说明什么?

三、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像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盒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

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服?

4、引导思考: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不同?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的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

把老奶奶和小姑娘的表现分别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五、学生试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第二、三课时

第四课时

学生习作

习作讲评

第七单元 学写书信

[教学目标]

1、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锻炼自立的能力,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2、学会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3、能从来信中看出对方关心的问题,在回信中作出回答,注意书信和信封的写法,做到格式正确。[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话题二:“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第二、三课时

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能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能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合理,有自己的特色,想象的内容突出一个特点。[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二、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三、明确习作要求:

1、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2、2、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3、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是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4、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四、习作方法指导:

1、你认为在写作过程还要注意什么。生根据经验小结。

2、师归纳、指导:

(1)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2)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3)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五、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写出一篇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作文,给大家展示一个奇妙的未来世界。

六、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二、三课时

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8.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上学期) 篇八

(四年级全册)

南京市天正小学

教案目录

1、保护鼻子

2、预防近视

3、我们的运动系统

4、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

5、饮水的学问

6、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保健

四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所以说,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卫生健康知识。但也有部分同学有一定的问题,如不讲究个人卫生、缺乏防病知识、挑食偏食、自立自理能力差、不懂生活中的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等。为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生理卫生和预防保健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简单的疾病预防知识。

4、学会一些生活中的医护常识,增强对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5、掌握简单的安全常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2、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5、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7、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活动,及时鼓励学生,帮助树立信心。

8、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保护鼻子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鼻子,初步认识鼻子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鼻子、鼻黏膜的作用。

3、提倡科学用鼻、护鼻,教会学生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养成正确用鼻、护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鼻子的作用,学会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鼻腔及口腔挂图(或投影)、一小瓶醋、一小瓶酒精。学生准备:一面镜子、一根棉签、一小瓶醋。五:教学过程:

1、指导认识鼻子外观,引导新课 ①认识鼻子外观。

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出鼻子的外观或画好帖出)它是什么?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

②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鼻子的作用,学习保护鼻子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鼻子的外部构造,体会其作用 ①引导学生了解鼻孔和鼻毛。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鼻孔,请大家相互看看孔有几个,里面有什么?

(学生相互观察,汇报观察结果。如有学生回答鼻孔内有黏液、鼻屎等,教师应追问:你知道黏液、鼻屎怎么来的吗?)

师:大家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及鼻孔,看看自己的鼻子里是不是也有这些东西?(出示鼻腔、口腔挂图或投影)

师:大家看图,指出鼻孔及鼻孔内物体所在的位置。②指导学生认识鼻子及鼻毛的作用。

师:人和许多动物都有鼻子,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长鼻子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怎么知道呼吸需要鼻子的?怎样加以说明?(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实验方法,学生捏住鼻孔做实验,到不能忍受时松开)师:刚才实验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认为鼻子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师:鼻子是呼吸器官,鼻孔是呼吸的主要通道。

有的同学在观察鼻孔时发现鼻孔里有鼻毛(黏液、鼻屎),你们知道鼻毛有什么作用吗?鼻黏膜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如讨论不出结果,可启发学生观察鼻毛上有什么,思考鼻毛上的脏物是怎么来的)

师:(指鼻腔、口腔图,小结)鼻子是重要的呼吸器官,鼻毛、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所以用鼻呼吸要比口呼吸科学且卫生。

师:鼻子还有哪些作用?假如这里有一瓶醋和一瓶酒,在不用嘴尝的情况下,怎样区分?(学生讨论、回答)

师:(让几个学生闻一下醋瓶、酒瓶)哪瓶是醋,哪瓶是酒?(学生回答)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鼻子和鼻毛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3、介绍怎样保护鼻子

师:鼻子是我们重要的呼吸和嗅觉器官,人人都离不开它。如果它生了病,会怎样?(学生回答)

师:鼻子生了病,除了破坏个人卫生外,还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嗅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成为许多疾病的前兆,所以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大家以前一定听说过保护鼻子的方法,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应怎样保护鼻子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针对不足处给予补充)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

(教师补充介绍学生未说出的方法和原因)

(注:对课文中所列举的3、5、6、8、9点,还需开展一些讨论、介绍、训练,详见“课文说明”第3点)

4、结束语

师:(总结全课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保护鼻子就是维护自身的健康,我们必须养成 科学用鼻的好习惯。

六、反馈检测:

1、问答:

①鼻孔里有了脏东西怎么办? ②怎样正确擤鼻涕? ③剧烈运动时怎样呼吸?

2、练习:闻化学物品的方法。

3、阅读保护鼻子的注意事项。

2、预防近视

一、教学要求:

1、说明眼睛的作用,介绍晶状体的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危害。

2、介绍怎样正确用眼,指导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

3、教育并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眼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知道晶状体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

人的眼球模型、眼球成像示意图、眼球内远近成像示意图(或相应的录像、投影、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强调预防近视的重要性

师:眼睛被大家称为心灵的窗户。假如眼睛坏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师:大家说得对,眼睛担负着重要的观察任务,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工具。我们一定要爱护它。(指一位戴近视眼镜的学生)你们看,他(她)戴了一副眼镜,一定是在保护眼睛。

(学生反对,分别发表观点)(学生回答)

(教师请该学生确认,并请该生说一说近视对看物体有什么影响,戴眼镜有哪些不方便)(该学生发言)

师:为了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必须重视预防近视。

2、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 ①指导学生认识晶状体的成像原理。

师:预防近视首先要了解人的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出示眼球模型,或放录像、投影)人的眼睛像个球,既能看清远的物体,又能看清近的物体,这是因为眼球中有一块叫晶状体的物体在起调节作用,它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

(学生观察眼球模型或录像、投影上的画面。教师取出眼球模型中的晶状体或指出录像、投影中的相应部位,介绍晶状体上长有肌肉)(学生观察)

师:(出示眼球近、远成像示意图或放相应的录像、投影)晶状体上肌肉收缩时,晶状体凸起程度变大、变厚,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东西;反过来,肌肉放松,晶状体凸起程度变小、变薄,眼睛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学生复述晶状体变化与看清远、近物体之间的关系)

师:晶状体的厚、薄由晶状体上的肌肉控制,人的眼睛就是在晶状体上肌肉的调节下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的。

②引导学生了解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师: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对晶状体上的肌肉有什么影响?长此以往,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讨论不出时,教师适当启发、补充)

师:(出示假性近视成像示意图或放录像、投影)如果眼睛由于长时间疲劳而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这种现象我们就称它为假性近视。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第二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师:真性近视是在假性近视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注重假性近视的治疗。如果得了真性近视,就只有戴眼镜了。不戴眼镜,近视会更加厉害。

3、指导学生预防近视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眼睛近视很不方便,我们应该积极预防近视。你们认为应该怎样预防近视?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归纳,并进行相应训练、介绍。指导学生阅读、记忆、背诵“二要”和“六不要”;指导学生进行纸张的颜色、墨水、字体大小、字迹端正清楚等方面的对比,说明书写材料、颜色、字迹、字体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指导学生做一遍眼保健操,纠正穴位,强调看电视要注意保护眼睛;介绍如何合理安排生活,预防近视;强调发生假性近视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切不可轻信传言与广告)

4、结束语

(学生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预防近视,知道了近视是由于晶状体上的肌肉疲劳造成的,但是预防近视的关键不在于晶状体上的肌肉,而在于我们自己。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预防近视。

六、反馈检测:

1、背诵或默写预防近视的“二要”、“六不要”。

2、回答: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判断对错:

①小学生得了近视没关系,只要配戴隐形眼镜就行了。()②父母不近视,子女就不会近视。()

3、我们的运动系统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组成,了解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骨骼完成,骨骼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2、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骨折,简单了解骨折后的应急办法。

3、传授给学生运动保健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保健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应急方法(如骨折、脱臼后的注意事项)。

三、课前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夹板、绷带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由日常平时会做哪些运动?(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说的运动,是我们身体的运动系统在发挥作用。

2、介绍运动系统及其作用 ①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师:你们知道人的运动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吗? 生:包括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对!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指示图上的关节处)运动系统中的骨连结主要是关节。(请学生分别触摸各自的肘关节、膝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骨)②说明运动系统的作用。

师:吃饭、走路、弯腰时,各有哪些骨、肌肉、关节在运动?(学生回答)

师;人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而完成的。③解说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

师:运动系统的作用不只是运动,比如说,人的骨骼把整个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支撑、悬挂起来,如果没有骨骼会怎样?骨骼还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确认骨骼有支撑作用)师:人脑外部包裹着头骨,这时的骨骼又起了什么作用? 生: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师:综合来看,人的运动系统除了能使人运动外,还有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 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3、引导学生了解

①教育学生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师:你们见过驼背、斜肩、罗圈腿、鸡胸的人吗?他们是怎样的?你觉得这样对他们的身体、行动有利吗?(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作补充)

师:这些都是由于运动系统没有得到正常发育造成的。小学生正处在运动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不注意,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②介绍运动系统的健康发育,你们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启发、补充、纠正、提醒)师:请你们在课文中找出讨论中涉及到的内容。(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检查学生坐、立等姿势,指出错误,提醒改正,并进行适当练习)

4、介绍骨折的成因和临时固定方法

师:如果在运动中不小心相撞或是摔倒在坚硬的地上,便容易造成运动系统受伤,你们以前受过伤吗?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师:你们听说过骨折吗?你们知道骨折是怎么回事吗? 生:骨折就是骨头断了。

师:骨折不仅指骨断,也指骨裂。科学上把骨头的断、裂均称为骨折。(请有骨折经历或家人曾骨折过的学生回答)骨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有什么表现?(学生介绍)

师:骨折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意外事件中。骨折时,一般都疼痛难忍,骨折的地方不能用劲,有时断骨还会刺破皮肤,引起出血,同学们应尽量避免骨折。你们想想看,该怎样避免骨折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骨折使人极为痛苦,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加重病人的痛苦,甚至导致残疾。(举例说明)如果发生骨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急救不是乱救,必须讲科学。假如有人从房顶上摔下,头上淌血,上臂骨折断,断骨刺破皮肤,伤口流血,病人昏迷。这种情况 下,你们认为急救该怎样进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启发,梳理出急救顺序,指出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急救措施介绍,教师出示简易包扎的挂图,或请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教师示范方法,讲解难点。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出错误)

5、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师:今天我们了解人的运动系统,通过学习,你觉得要改变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回答)

师:假如你的同学在运动中受了伤,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讨论、交流)

六、反馈检测:

1、检查学生坐、立、走的姿势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予以纠正。

2、调查学生的挑食、偏食情况,及时教育并做跟踪调查。

3、问答:怎样保证运动系统的正常发育?

4、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染病。

2、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传染病传染的四条途径。

3、教育学生注意预防传染病,加强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四种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中寻找出预防传染病的一些方法。

三、课前准备:

有关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挂图或相应的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个案调查,导入教学内容

(请1至3名得过传染病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当时得的是什么病,怎么会生这种病的,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些的共同点)师:这些病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

师:这些因传染而生的病叫传染病。

2、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传染病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你们觉得传染病是由什么传染的?(学生回答,教师可补充或确认)师:传染病的病毒、病毒传给了谁?(学生回答)

师:如果病菌、病毒没有从病人身上达到健康人身上,能引起传染吗? 师:被传染上了病菌、病毒而没有发病,能说是得了传染病吗?(学生回答)

师:传染病包含传染病病人、传播途径、健康人、健康人发病四个要素。请大家看课文,找出什么是传染,画出传染病的四个要素。(学生勾画后,读出勾画出的内容)

3、介绍传染病的四条传播途径

师:(出示传播途径的挂图或投影,引发讨论)传染病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你们知道有哪四条途径吗?(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阅读有关课文内容)

4、引导分析、讨论怎样预防传染病

师:传染病的传播主要有动物传播、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四条途径,只要阻断传播途径,健康人就不会被传染。你们知道怎样阻断传播途径吗?(学生回答)

师:除此以外,还可以怎样预防传染病?(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5、号召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师:在传染病流行的时间里,我们还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同样接触病菌的人,有的人得了病,有人却没事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现在,我们还知道了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那就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抵抗病菌。

6、结束语

师:(总结本课内容)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阻断传播途径,增强体质,讲究卫生,大家就可以少得病甚至不得传染病。

六、反馈检测:

1、传染病有哪四条传播途径?

2、说说怎样预防传染病?

5、饮水的学问

一、教学要求:

1、指出饮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介绍常见饮用水的类型,说明各种可饮用水的优缺点。

3、倡导因地制宜,喝健康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各种饮用水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喝什么水最健康。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并比较各种饮用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一朵长期插在纯净水中的花、一朵长期插在自来水中的花、一杯自来水、玻璃片、木夹、酒精杯、吸管。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喝水的问题。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想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

师:(针对学生回答小结)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喝水的科学才能维护健康,保持活力。

2、介绍可饮用水的基本标准,指出本课研讨的中心问题

师:喝水必须喝卫生的水,喝清洁的水。你们知道我们可以喝哪些水吗?(学生回答)

师:面对这么多种类的水,我们应该喝什么水好呢?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介绍四种饮用水的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喝什么水最有利于健康(1)调查学生家庭中选择饮用水的情况和想法。

(教师请家里平时喝煮沸的自来水、净化水、矿泉水、纯净水的同学分别举手,统计人数)

(分别请认为喝自来水、净化水、矿泉水、纯净水最有利于健康的同学,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2)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师:大家讲的好像都有道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都看不见水中是不是有矿物质,无法最后得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结论,我们怎样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呢?(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设计思路)

师:让我们先来检验这些水样中是不是含有或含有多少矿物质以及杂质。

(教师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法:分别取各种水样中的一滴水,放到檫干净的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或让水滴自然蒸发掉,看水滴消失后留下多少残留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或观看教师的实验结果)师:你们发现什么?这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4、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了解各种饮用水的特点

师:刚才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各种饮用水中含有的矿物质以及杂质的多少有差别。那么是喝有矿物质的水好,还是喝没有矿物质的水好呢?(学生发言)

师:怎样才能说明你的想法正确呢?(学生思考、交流,提出建议)

(教师借用学生的建议或提出自己的想法,出示水培花的对比实验结果,即两朵分别长期插在纯净水、自来水中的花)(教师介绍花实验的操作过程)

师:它们的生长状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的一样。(学生阅读课文2、3、4、5自然段和插图)师:这四种可饮用水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讨论,记录,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记录)

5、强调因条件而宜,因地而宜

师:现在你们知道,喝什么水最有利于健康了吗?(学生回答)

师:我们小学生应该喝没有污染的、能满足人体需要的水。具体喝什么水还要根据家庭的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尽量喝健康水。

六、反馈检测:

1、为什么说天然矿泉水是健康水?

2、为什么说自来水不能生吃?

3、可饮用水的主要差别在什么方面?

6、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保健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由哪些重要器官构成,初步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基本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消化器官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知道人必须注重消化器官的保健。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保护消化系统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作用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并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以及重要意义。

三、课前准备:

消化系统的解剖挂图(或相应的电教媒体)。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谈作用,引入课题

师: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吗?你们知道人是怎样消化食物、获得营养的吗?(学生回答)

师: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人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我们把一整套负责消化、吸收的器官称为消化系统。

2、指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其部位、作用(1)引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各器官。

师:(出示消化系统挂图或利用相应媒体)你们知道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吗?你们能说出它们各在什位置吗?

(学生回答,指出各器官的相应的位置)(教师对照挂图,结合身体加以补充或确认)(2)指导学生了解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师:这七大消化器官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你们了解哪些消化器官的作用?(学生发言,可查阅相应资料)(教师补充学生发言中的遗漏部分,并将学生的零散发言,按消化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消化过程)

(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消化系统工作示意图)师:在整个消化过程中,消化液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看五种消化液的作用表,说一说它们在消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师:请大家说一说人是怎样消化食物的。(学生述说人的消化过程)

师:正如课文上所说,消化系统是一个整体,各器官共同完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任务,消化过程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

3、引导学生掌握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1)说明消化器官缺一不可。

师:假如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少了或损坏了一样器官,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

师:在消化过程中,消化器官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注重保护好每一个消化器官。(2)指导学生学习维护消化器官健康的方法。

师:谁能说说应该怎样保护消化器官?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归纳保护方法)(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你们平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对照自己的习惯,你觉得以后还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学生回答)

4、结束语

师:每个人一生只长一套消化系统,一旦损伤,每法再生。每个同学都要改掉不良的饮食卫生,注重消化统的保健,使自己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六、反馈检测:

1、指出各消化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并说出它们各自的作用。

2、讨论:我们应该改掉哪些不利于消化系统的坏习惯?

9.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篇九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体验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精彩,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难点】

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卷尺、线绳、图片、树叶、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观看蚂蚁比赛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瞧!这是队员红红、黄黄和蓝蓝。比赛规定:谁最先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周,谁就是比赛的冠军。今天请同学们为小蚂蚁们当一回啦啦队员好不好?你支持哪一只小蚂蚁?大声地告诉老师!比赛时大声为你支持的小蚂蚁喊加油好吗?准备好了,比赛开始!(课件演示比赛动画)比赛结束了,请同学们来评一评,谁是比赛的冠军呢?

生:蓝蓝,因为红红没有跑到终点

师:红红是怎么跑的?

生:沿着树叶边缘跑的,但是没跑完。

生:黄黄不是沿着树叶的边缘跑的,只有蓝蓝跑完了一圈。

生:黄黄跑的不规范?

师:怎么不规范?

生:他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

师:还有想说的吗?

小结:小蚂蚁红红没有跑一周,黄黄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只有蓝蓝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了一周,那么,这次比赛的冠军就应该是?同学们都是公平的小裁判,像蓝蓝这样从树叶的这一点开始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再回到这点,蓝蓝跑了树叶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体会领悟

1、摸一摸

蓝蓝跑完了树叶的一周,那同学们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拿出树叶,咱们都来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

生:我是从这儿开始指的,这样再回到这一点

师:只要从任意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其实不仅树叶有周长,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也都有周长,你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指出课桌面的周长(让学生都来指一指。同时,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指的对不对。)

2、描一描同学们都会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了,如果给你图形你能用彩笔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试一试,看谁描得好!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生展示)

师:听明白他是怎么描的吗?无论哪个图形都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图形的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猜一猜看到同学们描得这么好,红红和蓝蓝又来凑热闹,它们在两个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仔细观察它们谁跑的比较长呢?

师:红红绕着圆形跑道跑了一周,蓝蓝绕着正方形跑道跑了一周,你看它们谁跑的一周比较长?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红红跑的长,因为圆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就长。

生:我认为蓝蓝跑的长,因为正方形跑道的表面大,它的一圈长。

师:虽然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要想知道谁跑的长,我们就要知道圆形一周的长度和正方形一周的长度,我们要借助尺子来测量A(课件出示圆形跑道上的红色痕迹逐渐变直,移动过来一把直尺测量是30厘米)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圆形的周长是30厘米)

30厘米是这个圆形跑道一周的长度我们就可以说圆形跑道的周长是30厘米。

B(课件演示正方形的一条边线变成蓝色,出示数据7厘米)

再仔细观察正方形跑道,你又能发现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正方形的一边是7厘米

生:正方形的周长就是28厘米

师:虽然它们同时到达终点,但是红红跑的一周比蓝蓝要长,看来物体的周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

生:一周的长度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周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它们的周长)师接着出示图形“角”

师: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

生:没有(说错的学生演示:回不到起点,线断开了)

生:有,到前面来指一指(边指边说)

师:像角这样的有缺口的图形叫不封闭图形,像刚才描的图形和正方形、圆叫封闭图形,那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们的周长)。师擦去角

4、量一量

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呢?

(1、)先指,这个是长方形,哪那个同学能上前面来指一指,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那现在你能用你的两只手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吗?

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找学生前面比划),从长方形上把绳子拿下来,看,这根绳子的长度56厘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你能像他一样先估一估,再动手测量出我们手中图形的周长吗?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直尺、线绳、卷尺来测量它的周长,测量时要取整厘米数。(学生测量)学生动手实践,全班交流汇报。(重点演示“圆形”的测量方法。)

师小结: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不好测量,但是同学们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有的同学先在圆上做个标记沿着尺子滚一周;还有的同学用绳子把圆围起,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课件展示)我发现同学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其实,化曲为直就是数学上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我们给名画和照片镶边框时,需要先量出它的周长,我们给小花园围上栅栏,栅栏的长度就是小花园的周长,买裤子的时候,售货员总要问你的腰围是多少,这也是周长知识的应用。

课件出示名画镶边框、小花园围栅栏、买裤子图片。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腰围吗?腰围就是一个人腰的一周的长度,请同学们来指一指哪是你的腰围?想知道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怎么才能知道呢?用什么量呢?(卷尺)(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工具)谁来给老师量一下(指名到前面给老师量腰围)把尺子的一点固定在腰上,然后让尺子绕着腰一周注意一定要把尺子拉紧,再回到这个起点,看看尺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厘米。

想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吗?请同桌两人互相帮助给对方量一量腰围。我们都能量出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那么,你还可以量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回答。

三、设置悬念,拓展延伸

同学们可以量出这么多物体面的周长,那么你能量出地球的周长吗?从同学们惊讶的神情中老师知道量地球的周长对同学们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有人却量出了地球的周长,想认识这位伟人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同学们看到这则信息有什么感受吗?

第一个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埃拉托斯特尼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08千米相差无几。

10.路程、设计与速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十

一、填空题.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 ).

2.90°的角是( )角,180°的角是( )角.

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边是( ).

①射线②线段③直线

2.画一条射线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3.如果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 ).

①互相垂直②互相平行③不平行也不垂直

4.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4个角②4条边③对边

5.长方形是特殊的( ).

①正方形 ②平行四边形③梯形

6.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梯形的高.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④垂线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2.角的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 )

3.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 )

6.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7.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两个角相等.( )

8.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只有一条高.( )

四、作图题.

1.用量角器和直尺作一个75°的角.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过B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写出图形名称,并从A点向对边作高.

五、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指出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

六、下图中,不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是(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线段,射线  2.直,平  3.2

二、选择题.

1.① 2.③ 3.② 4.③ 5.② 6.④③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作图题.

1.

2. 3.

4.

三角形 平行四边行 梯形

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六、⑤

单元测试二

一、填空题.

1.一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一个周角的一半的一半是( )角.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度.

3.通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通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

5.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它们的交点叫做( ).

6.∠1+115°组成一个平角,∠1=( ).

7.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 )度.

8.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有( )个锐角.

9.三角形具有( )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0.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 )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2.一条直线长10米.( )

3.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4.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3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300°.(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6.两条直线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

7.有两个内角度数和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8.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9.梯形的内角和是360°.( )

10.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0分)

上一篇:学校秋季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政协研讨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