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2024-10-22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共11篇)

1.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一

县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经验汇报材

县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县邮政局县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自以来,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形势下,某某县邮政局认真履行了国家及上级赋予我们服务“三农”的职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三农”工作上来,努力贴近农民,做了一些好事、实事,为服务“三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用,现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以介绍。

一、强化认识,确立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强化认识,才能认识到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更好地履行邮政的职责,切实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做实做细。

1、服务“三农”是中央赋予邮政的光荣任务,是实施普遍服务工作的延伸,是邮政在当今时期的重要工作职责。某某邮政从三个高度充分认识了邮政服务“三农”的重要性。

首先,服务“三农”要站在政治高度。做好服务“三农”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条件下,基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判断做出的科学决策,邮政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要从大局出发,切实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农民解难。其次,服务“三农”要站在邮政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高度。邮政是社会性公用型企业,邮政企业承担着普遍服务义

务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实施普遍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服务“三农”要站在邮政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邮政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加紧拓展农村市场,在邮政服务与农村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邮政发展,以邮政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服务“三农”中拓展邮政市场,壮大企业实力,促进邮政长远可持续发展。某某邮政通过召开全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动员会,在全局上下,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和农村支局长中再一次统一了思想,把前几年对服务“三农”的表皮认识提升到真正意义上服务“三农”的内涵,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与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

2、确定了不讲规模、不讲效益的纯粹服务性目标。某某邮政把邮政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目标定位在“三近”和“三头”上,“三近”即局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和支局长从年初起中心工作要靠近农业、接近农村、贴近农民。“三头”即某某邮政必须做到把前卫的科技知识送到农民兄弟家的炕头、把最优质的涉农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优良的农资产品配送到村头。

二、准确切入,满足需求

某某邮政虽然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已有几年,但我们对农村的情况还不是十分熟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研究,找准农村市场的切入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农民需求。通过实践,我们从以下三个切入点入手,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切入点一: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服务“三农”需要我们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通过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民的需求心理,随着科技兴农的普及和推广,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农业科技种田知识和信息。由于

农民“怕假”心理比较普遍,他们希望买到保真放心的农资产品。因此,我们为满足农民需求,聘请了厂家和当地的高级农技师,组成三个培训授课小组,开展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经过20多天,共深入30个乡镇、农场,189个村屯、连队,培训3410人次,通过农技知识培训、农资产品介绍等互动交流的培训方式,得到农户的欢迎和赞赏,纷纷在讲课现场订购优质高效的化肥产品,三个培训组累计配送化肥108吨。同时,在讲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农民朋友推广宣传《农村报》,推出订《农村报》赠送种衣剂等惠农政策,共赠送种衣剂1100袋,将更多的实惠让利给农民,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真正体现到实处。

切入点二: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某某属于农业县,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的收益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某某邮政从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选择质

优价廉、新型高效的农资产品进行免费配送至各邮政支局和村屯“三农”服务站点,减少了农户购买农资产品的运输费用,节约了成本,使用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后,农作物增产10%—25%,确保了农民的利益。切入点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农民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地,每当初春时期,经济困难的农民开始为买种子、化肥款而发愁,某某邮政考虑到农民经济条件因素,从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出发,解农民朋友们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办理贷款,让农民朋友按时安心地种地。某某多宝山镇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种地大户较多,所需种地资金额较高,当地农行、信用社贷款限额,无法解决农民资金困难。邮政支局长得知后,立即帮助联系邮储银行贷款,为他们办理了贷款业务,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他们对邮政的服务表示了感谢,说邮政的的服务好,农资产品肯定差不了,并纷纷在邮政订购化肥,目前已订购20吨,预计可

订购200吨。我们还对一些困难的农户,采取先赊欠、后付款的方式,提供农资产品配送服务,为广大农民解难,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高度赞扬,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达到了成效。三、三势合一,真情服务

某某邮政坚持业务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政府优势、产品优势”三势合一作用,大力发展物流农资配送业务,真情服务“三农”,展现了邮政在服务“三农”中具有的优势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邮政农资配送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欢迎。

1、发挥自身优势。国家支持邮政服务“三农”的原因是因为邮政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信誉优势。邮政拥有百年企业的信誉优势,已经在百姓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任何一家企业相比,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网络优势。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某某地域宽广,邮政营业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农场,投递网辐射到各村屯和连队,任

何企业都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本建立庞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很难长时间形成支撑,这成为邮政服务“三农”的优势关键所在。三是服务优势。邮政作为社会型公用性企业,承担着实施普遍服务义务,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为服务“三农”提供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等。

2、依靠政府优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邮政服务“三农”仅依靠邮政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确定抓手,找准支点,那就是必须依靠政府优势,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某某邮政依靠政府优势,在全县农村各村长工作会议上,得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宣传邮政服务“三农”工作,为各村长散发了邮政服务“三农”宣传手册和邮政配送农资产品简介。同时,与县农委等单位积极沟通宣传邮政服务“三农”,得到农委部门的支持,专门制定印发了正式文件,要求县内各乡、场要大力支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对邮政在服务“三农”工作中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极大地方便了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

3、依托产品优势。服务“三农”仅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邮政企业自身将服务“三农”工作做实做细,以配送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为重点,不断扩充服务“三农”产品种类。某某邮政在省公司和市局指定配送的农资产品中选择优质产品,不断增加服务“三农”产品品种。在开办农资配送业务初期,仅配送单一的喷施宝叶面肥产品,而现在已发展成拥有鲁西二铵、鲁西复合肥、江苏绿陵二铵、江苏绿陵复合肥、乐喜施、基施旺、种衣剂、喷施宝、天达2116、北大良等多种化肥和叶面肥品牌农资产品,满足了广大农民的产品需求。

通过发挥“三势合一”作用,秉承“延伸服务”理念,将某某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等结合起来,切实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真诚 的服务,我们将农资产品免费配送到各村屯邮政“三农”服务站点,方便了农户需求,保证了产品质量,杜绝了假冒伪劣和坑农害农现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为邮政服务“三农”的最直接手段。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邮政服务“三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鼎立相助,更需要全体邮政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某某邮政今后会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发挥“早、快、实、效”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农资配送工作,为促进某某农村经济、加快邮政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自以来,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央高

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形势下,某某县邮政局认真履行了国家及上级赋予我们服务“三农”的职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三农”工作上来,努力贴近农民,做了一些好事、实事,为服务“三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以介绍。

一、强化认识,确立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强化认识,才能认识到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更好地履行邮政的职责,切实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做实做细。

1、服务“三农”是中央赋予邮政的光荣任务,是实施普遍服务工作的延伸,是邮政在当今时期的重要工作职责。某某邮政从三个高度充分认识了邮政服务“三农”的重要性。

首先,服务“三农”要站在政治高度。做好服务“三农”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条件下,基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判断做出的科学决策,邮政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

政治任务,要从大局出发,切实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农民解难。其次,服务“三农”要站在邮政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高度。邮政是社会性公用型企业,邮政企业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实施普遍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服务“三农”要站在邮政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邮政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加紧拓展农村市场,在邮政服务与农村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邮政发展,以邮政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服务“三农”中拓展邮政市场,壮大企业实力,促进邮政长远可持续发展。某某邮政通过召开全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动员会,在全局上下,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和农村支局长中再一次统一

了思想,把前几年对服务“三农”的表皮认识提升到真正意义上服务“三农”的内涵,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与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

2、确定了不讲规模、不讲效益的纯粹服务性目标。某某邮政把邮政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目标定位在“三近”和“三头”上,“三近”即局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和支局长从年初起中心工作要靠近农业、接近农村、贴近农民。“三头”即某某邮政必须做到把前卫的科技知识送到农民兄弟家的炕头、把最优质的涉农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优良的农资产品配送到村头。

二、准确切入,满足需求

某某邮政虽然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已有几年,但我们对农村的情况还不是十分熟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研究,找准农村市场的切入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农民需求。通过实践,我们从以下三个切入点入手,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切入点一: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服务“三农”需要我们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通过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民的需求心理,随着科技兴农的普及和推广,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农业科技种田知识和信息。由于农民“怕假”心理比较普遍,他们希望买到保真放心的农资产品。因此,我们为满足农民需求,聘请了厂家和当地的高级农技师,组成三个培训授课小组,开展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经过20多天,共深入30个乡镇、农场,189个村屯、连队,培训3410人次,通过农技知识培训、农资产品介绍等互动交流的培训方式,得到农户的欢迎和赞赏,纷纷在讲课现场订购优质高效的化肥产品,三个培训组累计配送化肥108吨。同时,在讲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农民朋友推广宣传《农村报》,推出订《农村报》赠送种衣剂等惠农政策,共赠送种衣剂1100袋,将更多的实惠让利给农民,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真正体现到

实处。

切入点二: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某某属于农业县,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的收益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某某邮政从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选择质优价廉、新型高效的农资产品进行免费配送至各邮政支局和村屯“三农”服务站点,减少了农户购买农资产品的运输费用,节约了成本,使用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后,农作物增产10%—25%,确保了农民的利益。切入点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农民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地,每当初春时期,经济困难的农民开始为买种子、化肥款而发愁,某某邮政考虑到农民经济条件因素,从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出发,解农民朋友们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办理贷款,让农民朋友按时安心地种地。某某多宝山镇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种地大户较多,所需种地资金额较高,当地农行、信用社贷款限额,无法解决农民资

金困难。邮政支局长得知后,立即帮助联系邮储银行贷款,为他们办理了贷款业务,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他们对邮政的服务表示了感谢,说邮政的的服务好,农资产品肯定差不了,并纷纷在邮政订购化肥,目前已订购20吨,预计可订购200吨。我们还对一些困难的农户,采取先赊欠、后付款的方式,提供农资产品配送服务,为广大农民解难,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高度赞扬,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达到了成效。三、三势合一,真情服务

某某邮政坚持业务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政府优势、产品优势”三势合一作用,大力发展物流农资配送业务,真情服务“三农”,展现了邮政在服务“三农”中具有的优势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邮政农资配送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欢迎。

1、发挥自身优势。国家支持邮政服务“三农”的原因是因为邮政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信誉优势。邮政拥有

百年企业的信誉优势,已经在百姓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任何一家企业相比,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网络优势。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某某地域宽广,邮政营业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农场,投递网辐射到各村屯和连队,任何企业都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本建立庞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很难长时间形成支撑,这成为邮政服务“三农”的优势关键所在。三是服务优势。邮政作为社会型公用性企业,承担着实施普遍服务义务,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为服务“三农”提供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等。

2、依靠政府优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邮政服务“三农”仅依靠邮政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确定抓手,找准支点,那就是必须依靠政府优势,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某某邮政依靠政府优势,在全县农村各村长工作会议上,得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宣传邮政服务“三农”工作,为各村长散发了邮

政服务“三农”宣传手册和邮政配送农资产品简介。同时,与县农委等单位积极沟通宣传邮政服务“三农”,得到农委部门的支持,专门制定印发了正式文件,要求县内各乡、场要大力支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对邮政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极大地方便了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

3、依托产品优势。服务“三农”仅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邮政企业自身将服务“三农”工作做实做细,以配送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为重点,不断扩充服务“三农”产品种类。某某邮政在省公司和市局指定配送的农资产品中选择优质产品,不断增加服务“三农”产品品种。在开办农资配送业务初期,仅配送单一的喷施宝叶面肥产品,而现在已发展成拥有鲁西二铵、鲁西复合肥、江苏绿陵二铵、江苏绿陵复合肥、乐喜施、基施旺、种衣剂、喷施宝、天达2116、北大良等多种化肥和叶面肥品牌农资产

品,满足了广大农民的产品需求。

通过发挥“三势合一”作用,秉承“延伸服务”理念,将某某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等结合起来,切实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真诚的服务,我们将农资产品免费配送到各村屯邮政“三农”服务站点,方便了农户需求,保证了产品质量,杜绝了假冒伪劣和坑农害农现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为邮政服务“三农”的最直接手段。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邮政服务“三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鼎立相助,更需要全体邮政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某某邮政今后会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发挥“早、快、实、效”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农资配送工作,为促进某某农村经济、加快邮政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二

1 与时俱进, 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1.1 加强编委会领导, 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对刊物的指导作用

为了加强领导, 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对《湖北农业科学》的指导作用, 刊物成立了以主办 (协办) 单位领导和知名专家为主的编辑委员会, 汇聚了全国知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2人、研究员 (包括其他正高职称) 14人, 以及知名企业家2人。编委们非常关心《湖北农业科学》的办刊质量和长远发展, 对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提出了总体要求, 同时编辑部经常向编委会领导汇报工作, 并请专家们审稿, 以保证刊物在政治上不出差错, 学术上时刻注重刊物的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前瞻性。2008年, 该刊还建立了160多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科研人员的审稿专家库, 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茶叶、畜牧兽医、贮藏加工、检测分析、生物技术及中药材等众多学科。

1.2 拓宽联合办刊渠道, 争取社会广泛支持

《湖北农业科学》长期以来一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合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该刊学术水平以及知名度的提高, 近几年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也加入了联合办刊行列。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刊的服务功能, 延伸服务范围, 《湖北农业科学》积极与农业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 探索新的办刊渠道,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继2002年湖北省境内最具实力的种业公司———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种业五十强) 加盟协办本刊后, 接着又有荆州农业科学院、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院、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等10家单位加入协办行列。刊物触角涉及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教学普及、行政管理、企业生产的各个层面, 使刊物内容更能充分、全面地反映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 使刊物编辑出版工作得到涉农各界的大力支持, 刊物知名度更高, 更具权威性, 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 立足创新, 全面提高刊物学术水平

2.1 封面实行创意设计, 力求印装精美

在主管单位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湖北农业科学》于2007年对刊物的封面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即封面实行创意设计, 保持全年同一个风格, 但每期又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设计不同的作物, 不仅使其突出行业特点, 典雅大方, 而且又有创意, 显示自身风格。四封坚持用210g铜版纸印刷, 覆哑膜, 内芯坚持用薄型铜版纸, 大大提高了刊物的可读性, 特别是图表更清晰, 使一些反映高新技术的文章插图表达得十分清晰, 明显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许多读者赞誉该刊为同类期刊中的“一枝独秀”。2008年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湖北省出版物印刷优质产品便是明证。

2.2 栏目设置创新, 彰显个性和特色

《湖北农业科学》要求文章内容应具有新论点、新认识、新发现、新发明、新方法或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新问题, 为此, 该刊专门开辟了一个“生物技术”栏目, 主要刊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小麦、旱粮等大宗作物的育种、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以及现代技术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上的应用等文章, 对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引导作用。近几年, 逐步增加了水产研究、检测分析、农业工程、药用植物等新栏目, 主要是针对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宏观决策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 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属国家“863”、“973”计划、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其他重点课题产生的论文418篇, 占刊登论文的86% (表1) 。

2.3 增加英文标题和英文摘要, 不断拓宽交流渠道

为了提高刊物质量, 满足作者和境外读者需求, 适应相关外文数据库的需要, 以扩大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近几年《湖北农业科学》所有文章均翻译了英文标题, 绝大部分论文附有英文摘要。由于英文摘要不断规范, 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因此, 《AGRIS》、《AGRICOLA》、《RICE LITERATURE UPDATE》等英文数据库和英文文摘期刊大量收录了本刊的英文题录和摘要。目前, 该刊除专职编辑外, 还专门聘请了3名研究员和1名博士担任英文审校, 以确把质量关。

2.4 力争加入各种重要数据库, 逐步扩大影响力

《湖北农业科学》在同类期刊中最早被确定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即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农业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期刊网》、《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该刊的很多论文被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例如收录该刊的文摘刊物有《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园艺文摘》等等。

3 注重实用性,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1 积极组稿, 跟踪报道重大科研项目

《湖北农业科学》编辑人员多年来与省内的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长期保持联系, 主动了解科研第一线科技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 对重大科研项目实行跟踪报道, 有阶段性成果即组织稿件, 优先发表。从而使该刊发表的具有创新性成果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确保了刊物的学术质量。近年发表的论文中, 属国际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等项目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些论文的发表大大促进了相关项目成果的获奖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3.2 突出创新, 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服务

《湖北农业科学》刊载的文章, 必须是针对当地生产和科研实际, 通过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 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能解决农业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能反映出在国内起码是湖北省内的科研和生产的先进水平。很多论文以其最新科技成果, 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从而成为这些成果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技术材料。例如2005?2007年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的项目产生的创新性论文有63篇在《湖北农业科学》发表, 其中一等奖14篇, 二等奖13篇, 三等奖及其他成果奖36篇。

4 改进编辑方法, 提高出版节奏

4.1 提高出版效率, 切实为“三农”服务

为了缩短报道时差, 《湖北农业科学》于2008年第一期正式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这为缩短出版周期、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文章的首发率和杂志的首报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编辑部在仔细分析该刊特性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前提下, 认真制定报道计划, 巧妙安排审、编、校、排、印时间, 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滞留时间。同时要求作者全部以E-mail形式投稿, 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 尽快发出采稿通知, 同时加强电话联系, 特别是对季节性、实效性强的稿件做到随到随发, 切实为“三农”服务。

4.2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注重使用新方法

《湖北农业科学》认真执行《汉语语法》、《标点符号用法》、《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汉语拼音方案》等有关规定, 努力实现规范化, 降低差错率。同时, 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技术规范》 (CAJ-CD规范) 的所有规范, 并按照“增订补充说明”的要求从2005年第1期起增加了新的规范内容。该规范不仅标准严谨, 而且有利于计算机识别。编辑部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在作者简介中增加了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信息。

4.3 实行编校责任制, 确保出版质量

为了提高出版质量, 编辑部参考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了详细的内部质量管理办法, 以保证不出政治性、技术性差错。如在1万多字的“《湖北农业科学》编校须知”中对组稿、来稿的初审与处理、稿件的编辑加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特别是对一些符号、量和单位、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等都用举例的方式加以说明, 尤其是对年轻编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再如实行责任编校制, 也为刊物提供了质量保证。责任编辑对责编和校对的稿件负均有责任, 并在文末署上其名, 即实行编校合一, 从而强化了责任和质量意识。

5 明确发展方向, 改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农业科学》这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 但该刊离一个真正的名牌期刊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出版周期还不能满足作者的要求, 还存在少数稿件积压现象, 不能及时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 稿件采用率仍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期刊改革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确保核心期刊地位不动摇和核心期刊位次的提升, 《湖北农业科学》还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 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基金论文比等重要指标, 努力争创一流的“双高”期刊。

摘要:《湖北农业科学》杂志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日积月累, 逐渐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该刊与时俱进, 服务“三农”工作求真务实, 在创建“双高”期刊方面锐意进取、创新思路,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湖北农业科学,办刊经验,服务“三农”,创建“双高”期刊

参考文献

[1]肖兴安, 肖建洲, 易难.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做好选题策划[J].编辑学报, 2009 (2) :163-165.

[2]杨兵, 彭超群, 李向群等.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20 (3) :516-518.

3.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三

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在峰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承担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时期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徐如俊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农村金融多样化服务功能大幅提高,普惠式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差异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本次峰会针对国内涉农领域的各家机构过去所做得服务、产品等进行对比和综合测试,评出了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服务“三农”特别贡献奖等多个奖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荣获相关奖项。

本次峰会的召开,给服务农村金融领域的各类组织、机构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与会者认为,本次峰会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农村金融的关注,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反映出了一些农村金融领域依旧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给整个农村金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意义重大。

与会者指出,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各家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林跃然在为峰会做总结发言时表示,农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农民发家致富需要信贷的帮助,农村经济活动需要更加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工作就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需求的基础上,拉近了金融与农村、农业、农民的距离。在新闻系统今年下半年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记者们深入广大农村,亲身体会到农村金融给“三农”带来的巨大支持,给农业、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令人欣喜。

记者了解到,《农村金融时报》是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以农村金融领域新闻报道为主的权威性报刊,旨在及时、准确、全面报道金融监管部门有关农村金融的各项政策,传播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新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为农村金融领域提供了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交流平台。创刊一年来,该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对农村金融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系列报道,这些重头报道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有关省市领导的重视,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4.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四

真情倾心服务三农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2008年以来,农行**分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主动适应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主动契合全市“三农”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坚持“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一企一对策”,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贷款增量、服务覆盖面、服务能力、助推效应大幅提升。

截至2010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25亿元,较2007年末增长17.45亿元,增幅为44.63%。重点支持了56户产业配套型、科技创新型、经济环保型、特色服务型县域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实现年产值 70.29亿元,吸纳 4.6万多群众就业。如重点支持的**美青氰胺公司,年产量达125127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3448 万元,就近解决农民工就业岗位860多个。年末,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9亿元,缓解了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成功培育天齐锂业、高金食品上市。

三、加大重点区域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加大县域网点改造投入力度,着力改善金融服务渠道。

五、加大惠农卡和农户贷款整体推进力度,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三农工作词语集锦 篇五

1、三个起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

2、领导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领导干部要到难度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3、三农梦: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4、“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5、习近平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6、“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7、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民族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

8、三权分置: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9、“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10、“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

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1、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12、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1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4、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15、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16、三个不能”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17、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尽管农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

尽管农民大量转移就业,但农民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没有变;尽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始终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裕,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

18、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19、“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20、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21、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总量有增、结构有调”

2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3、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得以顺利开展。让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

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方位、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动力,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谱写新篇章。

24、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三五”时期,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多重挤压下,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5、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统筹考虑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决不能一头是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城市,另一头是凋敝的农业和荒芜的农村。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既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又作出合理制度安排,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尽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26、在“四化同步”中,农业是短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农业农村是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探索中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任务还很艰巨。

27、“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28、“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没有脱贫的能力及积极性、主动性,任凭外人再努力、资金再多、项目再好也拔不了穷根。

29、六期同至”(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的历史时期,必须补好农业作为“四化同步”的短板。30、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31、总量做大,均量提高,质量提升

6.如何做好乡镇三农工作 篇六

①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②处理好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之间的有关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有效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③创造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条件,国家要在政策上,制度上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比如减免农业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引导农民向城市合理流动,保证农民工的工资不被拖欠,倡导“三下乡”等等。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作总结《如何做好乡镇三农工作》。

①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③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④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⑤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实施种子、植保、沃土、地膜覆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粮食总产量。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实际,结合优势产业,重点在建基地、兴产业、育龙头、促营销上下功夫,走规范化、精品化、市场化和营销化的道路,做大做强烤烟、生态畜牧养殖、绿色果蔬种植等基地,培育种草养羊产业,新建蔬菜基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

三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要素支撑,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土地、人力保障。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灌溉、土地整理、整村推进等项目。

7.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七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作会议总结讲话。在应对国际经济复杂严峻形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 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深刻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 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 全面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对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 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总产达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 预计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农村面貌加快改善, 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 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 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 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这些年来, 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 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 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 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销, 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 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年来, 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 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 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 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 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 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 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 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 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 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 供求关系仍然偏紧, 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 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 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 事关农业长远发展, 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 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 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 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 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 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 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 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 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 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 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 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 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 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 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 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 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 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 加快开展相关工作, 2012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 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在农村做任何事情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

这几年, 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2012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 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2012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 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 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 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 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 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 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 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 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 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 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 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 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 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 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 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 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求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 (市旗)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 要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大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突出抓农业科技, 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背景资料:

八连增八连快凸显“三农”发展黄金期

“三农”发展“黄金期”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是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 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 年均增产350亿斤,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 年均提高7公斤,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特别是,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 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 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 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纵向看, 这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横向看, 也高于同期世界粮食平均增产水平。2004年至2011年, 我国三大粮食品种 (稻谷、小麦、玉米) 增产幅度年均3.12%, 超过1978年到新世纪初的年均增产幅度2.28%的水平, 比同期世界同类品种生产年均增幅2.12%高出1个百分点;我国三大品种单产年均增长1.69%, 而世界同类品种同期单产年均增长1.13%。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 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尤其是2011年,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00多元, 实际增长10%以上, 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8.关于“三农”工作思路及建议 篇八

一、抓思路创新,确立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的观点

我街是农业大街,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近年来,我街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根本上看,与建设农业强街、经济强街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就是要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街农业努力的一个大方向。

二、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农村工业化打造强势主体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近几年,我街已引进了味来调料、天牧种禽、中排粮油、思维特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明年,我们要在着力提升壮大、培育发展这批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今年,我街为味来调料公司配套建立了500亩蔬菜原料基地,明年力争扩大到1000亩,以天牧种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支持引导发展养鸡业,重点发展专业喂养大户。做好中排粮油和思维特食品引进后的基建协调工作,促其早日投产。除提升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外,还要着力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利用我街现有农业资源,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兴办农字型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根据我街自然资源实际,着力在特色、品牌、规模、效益上下功夫。区域布局上,南部和东部濒湖地区以发展水产养殖为主,逐步形成以螃蟹、甲鱼、鲫鱼、才鱼为特色的武汉近郊高精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结构上,在稳定发展粮油种植的基础上,利用东部油砂土壤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农户有种植蔬菜习惯及种植技术的优势,突出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结构上,除狠抓水产业发展外,要着力发展畜禽业和养蜂业,目前,全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鹌鹑等专业养殖大户达50多家,已成为我街新兴农业产业,我们将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促进畜禽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思维特食品公司为龙头,整合现有养蜂资源,成立养蜂协会,扩大养蜂规模。依托味来调料、中排粮油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乡一特的优势产业带,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

四、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我街农业农村实际,在现阶段,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达到加快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民收入正逐步以依靠非农收入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因此,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发展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发挥现有成人教育机构的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公共财政支出,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成本;四是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适时举办劳务输出供需洽谈会,定期发布劳务供求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要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的安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五、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奠定基础

9.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 篇九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从吉林实际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一主线,牢牢把握以农民为本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才能为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农民为本,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坚持在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以人为本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各方面工作中去。

以农民为本,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30多年来最重要的制度成果。这项制度之所以能够有力支撑和推动“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符合农民群众愿望。只有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才能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农村长治久安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只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给广大农民一颗“长效定心丸”,才能更好地稳定农民经营土地的预期、提高农民经营土地的水平。当前,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有权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始终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统一经营应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践证明,无论农户间合作,还是农户与企业合作,前提是农民自愿,纽带是农民利益,根本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不能坚持这一点,合作就难以持久。必须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农民要求、体现农民利益的统一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既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也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机遇。要坚持农民得实惠和生态受保护两个基本准则,牢牢把握明晰产权和农民决策两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以农民为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关键是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励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保护资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在不断加大直接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是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支持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流通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出台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根本标准,确保农民真正受益、真正满意。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以农民为本,在统筹推进“三化”中解决“三农”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三化”促“三农”。突出以农民为本,更多地从减少农民、提升农民、善待农民、富裕农民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推动“三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内部增收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城镇化与“工”一体、与“农”相连,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战略基点,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篇大文章。从维护农民权益的角度讲,当前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民转为市民后的权益保障。着力解决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劳动报酬、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他们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应当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二是暂未落户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从制度层面入手,逐步把他们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付出得到合理回报。三是完善征地制度。在坚决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基础上,严格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违法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现象,征地补偿要及时足额交给农民。四是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把留在农村的人群安置好、照顾好,同时采取措施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和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切实提高他们在城市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使走出去的有较强务工技能,留下来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为统筹推进“三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以农民为本,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根据农民意愿推进、依靠农民实施,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幸福生活。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饮水、能源、生态、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各类基础设施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更加注重扩大覆盖面,更加注重提升统筹层次,更加注重提高保障标准,更加注重各类保险以及城乡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深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提高做新形势下农民工作的能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基础,实行群防群治,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以农民为本,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当家作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做到农村的事务由农民作主、以农民为主体管理、按农民的意愿办。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构建党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三权明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他们依照法律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10.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篇十

本刊节选了有关“三农”方面的内容予以特别报道。希望广大农业农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报告》精神, 开拓创新, 团结奋进, 为建设现代农业作出贡献。

●“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这一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有7 253亿元, 增长21.8%。而且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 (500亿kg)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 069万农民受益, 新增510万沼气用户,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km、农村电网线路26.6万km, 又有80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 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 扩大油料种植面积, 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 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 335亿元, 比上年增加60.4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50 kg分别提高3元、5元和10元, 小麦每50 kg提高3元, 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 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 183亿元, 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主产区为重点, 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 (500亿kg)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为重点,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建设高标准农田, 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良种培育为重点,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 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 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 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 今年再解决6 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 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1.乡三农工作总结汇报 篇十一

今年我们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提产量,带头建设产粮大场”为中心的前提下,用心开展了农业生产工作。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带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高产作物面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主要运用推广种子公司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______等。

2、带头推广农艺措施,严格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今年年初我们带领广大水稻种植户早动争主动,早扣棚提高地温,早播种提高秧龄,早插秧提高标准,并带领农户出去参观学习,取长补短。

3、带头应用新技术,运用新机械,今年采取沿线地块宽窄行插秧,水田航化面积90%以上。

4、推广新品种,在高产攻关上做示范,切实起到优农业领头人的作用。今年主要做的试验项目有:3414肥料应用试验、水稻渠首综合增温技术试验等,以点带面,实现高产攻关目标。

5、用心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疾苦作为工作的方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共同富裕。以资金、机车、人力、科技帮扶,解决生产季节实际生产困难。并且在日常生活和节假日期间,慰问走访困难职工,帮忙解决生活困难。

在总结过程中查找不足

政治理论知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根基。继续加强新时期_员礼貌礼仪新形象,从我做起。继续加大,加深科技服务实践,帮扶广大职工共同富裕。

上一篇:决心书垃圾不落地下一篇:2021年儿童的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