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

2025-01-04

一、编制说明(共11篇)

1.一、编制说明 篇一

编制说明

一、本工程投标预算为56537279.77元,平米造价为1728.7元/m2。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投标报价采用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1年版《山西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等定额。

2、本工程材料价差执行晋中市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第二期。

3、本工程按综合取费24%(包含规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取费基础的执行费用定额的73%计取。

三、报价说明

1、基础部分:桩基础、基坑土方开挖与运输、基坑帷幕与降水等基础部分均尚未进行报价。

2、外墙装饰:外墙装饰的干挂石材、玻璃幕墙(即图示的外饰

1、外饰

2、外饰

3、外饰4与其内的保温)均尚未报价;台阶、坡道、消防通道和残疾人通道石材面层均尚未报价。

3、室内装饰:内墙、天棚的面层(即刮腻子、涂料、乳胶漆、石膏板吊顶、瓷砖石材墙面)均尚未计价;地面、踢脚线的瓷砖、石材面层均尚未报价;内门窗尚未报价;电梯尚未报价;需二次设计项目未报价。

4、砌体部分:外墙砌体尚未报价(窗户要用落地玻璃幕墙);屋面保温及防水尚未报价。

5、暖 通:本分项工程未报价(包括预留洞、堵洞及预留套管均未报价)。

6、给排水:变频给水设备主机、热水锅炉图纸中未设计,本预算未报价;制冷机组只计安装费,主材未报价;消防系统安装未报价(包括消防预留洞、堵洞及预留套管均未报价)。

7、强电:防排烟、应急照明只配管;电力电缆、照明灯具、开关及插座、配电箱只计安装费,主材未计;电梯不在计价范围; 低压配电柜设计在A座,本预算未报价;图上设计的空气幕、风机盘管电源引至就近普通照明箱(由二次装修设计),本预算未计;电梯双电源切换箱至电梯井道的照明及插座回路未计价;电气图中部分电源引自就近照明箱,引线部分未计;

8、消防电:本预算只计配管埋盒、桥架。

9、弱电:图纸上未设计,本预算未报价。

2.一、编制说明 篇二

标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就有了规范化、统一化需求,标准应运而生。从生产工具到制造工艺,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从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的国际标准化,都体现着标准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标准不同于学术论文和教科书,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从标准的制定目的到制定程序,从标准的制定原则到归口管理都有专门的途径,标准制定工作自成系统。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重复性事物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的特殊性和标准内容的限制性,决定了标准辅助文件的出现。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文件,是标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充分理解标准技术内容的依据。

顾名思义,标准的编制说明是记录标准编制过程中需要分析论证和解释说明事项的文件。标准内容只应包括标准化对象的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资料性概述要素和资料性补充要素等四类,不应包括解释性语句和多余的资料性信息。然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为求得标准涉及诸方面的认同,达成协议性意见,为了理解标准条款的正确含义和适用条件,也为了标准修订工作的连续性,需要记录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情况和信息、阐述论证或者解释说明,这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只能写入编制说明。因此,每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制定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同时编写相应的编制说明。

2 编制说明的重要性

2.1 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负责起草单位应按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起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此项规定是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条文告知标准制定和管理人员编写标准的编制说明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地位。

是否进入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之路。标准表征了其覆盖对象在其适用范围内、编制时的最高级水准,代表着此时、此范围、该领域的社会资源,及时采用相关标准的最新版本,就是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利用社会资源,创最佳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产品标准中一项技术指标的变更往往关系着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一项工艺的变更,往往带来行业的革命。相反,将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的水平未经论证评估,列入标准,由于缺乏相应社会资源保证,无异于是企业、行业的灾难。

所以,编制说明中必须提供标准化对象的现有科技水平、标准化指标和行业水准,评估标准实施后带来的效益。

2.2 标准的唯一性保障

编制说明是标准的唯一性保障,或者说是标准的开创性保障。制定标准要求标准化对象技术成熟,科学合理,并且能够推广使用,最重要的要求是目前标准化对象还未制定标准。标准起草组经过国内外资料查找和其他途径调研,在编制说明中介绍和分析国内外情况,确保标准的唯一性,即填补空白。

2.3 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保障

标准的制 定有特定 的程序和 过程 ,G B /T 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明确规定标准制定程序分为预立项(Preliminary stage, PWI)、立项阶段(Proposal stage, NP)、起草阶段(Preparatory stage, WD)、征求意见阶段(Committee stage, CD)、审查阶段(Voting stage, DS)、批准阶段(Approval stage,FDS)和出版阶段(Publication stage, GB,GB/T,GB/Z)7个阶段,并且,分别给出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在编制说明中,通过分别记录标准制定的这些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保证标准按正常的制定程序开展,确保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

违背工作程序或简化、弱化程序中的某个环节往往对标准质量产生莫大伤害。

2.4 标准的质量保障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应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都应有严谨的,科学、合理的论证,论证内容和资料性信息纳入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技术内容的佐证,也是标准技术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保证了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是标准质量的保障。

技术指标太高、太低,参数定义不准,原理不通,公式量纲不对,单位制混乱或落后,试验方法失溯源性、可追溯性,测量不确定度和评判率评估,检验规则过简或过繁都无法实现方法编制的目的。

2.5 标准的贡献性保障

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得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最终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终极目标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标准的制定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做出多少贡献,是标准价值的体现。针对标准的技术内容,从预防事故和损害、把潜在灾难的影响最小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和贸易增长等角度阐述标准的预期经济效果,在技术转化为标准的同时,明确相关技术的贡献多少,确保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由此可见,编制说明是标准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通过阅读标准的编制说明,可以熟悉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技术成熟度和标准化状况;明确标准制定过程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清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情况及其达到的水平等;了解标准发布实施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3 编制说明的内容

199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现更名为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10部分内容。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依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针对标准的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细化,增加了“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应写明国内外有关技术状况、标准的需求程度。)”,介绍标准化对象所在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状况和标准需求分析,论述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确保标准质量。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各有原因,有的问题出现是因为编写者对编制说明的内容设置不明确,不清楚某章写哪些内容,有的问题出现是因为对编制说明的不理解或者不重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的单位交代不清。a)编制说明与标准“前言”中的表述不一致,“前言”中写明负责起草单位和几个参加起草单位,但是,编制说明中往往只写了负责起草单位;b)参加单位参与标准编写的责任不明;c)参加标准编制的人员不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代表性;d)同一单位以多个名称列入起草单位;e)有些不属标准编制工作的活动列入编制分工(如组织协调、资料收集、标准格式审查等)。

解决方法:首先,负责起草单位在收到标准立项通知后,应成立标准起草组,确定标准起草人员,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保证人员固定不变;其次,负责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人应保持清晰的头脑,知道有几个单位、多少人参加标准起草工作;第三,标准起草人在写完编制说明后应与标准对照查看,检查编写是否有误。

(2)主要工作过程记录不完整或混乱不清。

示例: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主编单位组织编写组人员对标准编写各程序的每项内容,根据国内××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和现有生产水平认真进行讨论和研究。

本标准的送审稿于2006年6月26日,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在天津召开的三项海洋行业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上获得通过。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标准制定主要工作过程不完整)

解决方法:标准制定过程分为预立项、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7个阶段。标准起草人应明确标准制定过程的阶段划分,针对每个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应有清晰思路。标准制定的各个阶段分界点非常清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相当明确,按照阶段及时记录,标准制定工作做到哪个阶段记录到哪个阶段,一步步写出来,简单明了,完整顺畅。

在编制说明中,通过分别记录标准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过程,提供可追溯、再现7个阶段的过程信息记录,推动标准按正常的制定程序逐步开展,是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保障。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一章文不对题。

示例: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为GB/T 1.1-2009。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适应范围、术语、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文不对题)

解决方法:首先,编写编制说明时,明确此章要求写两部分内容,一是标准编制原则,二是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切记:不是标准的主要内容);其次,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阐述要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和论证,做到科学、合理,自圆其说。修订标准时,此章需要增加新旧标准水平对比内容。

标准编制原则是指标准制定过程中基于什么理念和思路制定标准,制定的标准达到什么水平,是制定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的保障。

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是指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的选取和确定的依据的阐述,告知制定标准技术内容的原因,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是标准的质量保障。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a)明确参数的定义,最好以物理方程定义;b)指标要证明确定依据,产品指标要介绍国内外科研、生产水平和相关主要生产厂的利害分析;环境指标要列出和需求调研分析和相关检测报告、方法指标要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公式与方法要列出出处,应是标准、工具书和权威文献;d)要列出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来源和表示依据(应来源自标准和权威机构文献,应保证试验验证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该判定评估)e)要列出新旧方法的差异和相关标准不同方法间的过渡关系;f)说明行业检测水平、列出行业习惯用非国际单位与我国法定行业单位间的换算关系;g)典型企事业单位依据本标准工作的效益。

(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一章内容缺失、论述不充分,或者文不对题。

示例:

本标准规定了××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的推广应用,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缺失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经济效果的论述不充分)。

解决方法:此章是要求针对主要技术内容的试验(或验证)分析基础上,从预防事故和损害、把潜在灾难的影响最小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和贸易增长等角度阐述标准的预期经济效果自评估该标准发布实施后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标准的贡献性保障。

试验依据应以试验单位按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以第三方公正检测报告的形式提供。所有分析结论应指向验证报告,不得将分析方法说明的意见取代验证报告。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一章内容缺失,或者表述简单。

解决方法:此章内容是在前期预研的基础上编写的,在标准立项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考察标准化对象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斟酌标准化对象是否适合制定标准,分析制定标准的可行性和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每个标准都应分析论述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确保标准合法合理,是标准的合法性和唯一性保障。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一章缺失,或者不全面。

解决方法:征求意见阶段,有的专家提出的与标准内容相矛盾的意见,乃至颠覆性意见,属于重大分歧意见,应在此章详细阐述这些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标准起草组在处理专家意见时,应充分尊重专家意见,针对每一条有分歧或矛盾的意见和建议都应给出未采纳的合理解释。

重大分歧意见应经过第三方实验验证或调研分析评价进行技术仲裁,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并在编制说明中说明,作为标准实施情况和以后修订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7)编制说明一次完成,不再修改。

解决方法:标准起草组在制定标准时,应指定一个起草人负责编制说明的起草和修改,保证编制说明根据标准制定进度即时编写或修改相应内容。

5 结语

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从标准草案的起草到标准出版各个阶段都应有对应的编制说明。编制说明是标准技术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知其所以然的保障。

3.一、编制说明 篇三

关键词 热带作物 ;橡胶树 ;品种 ;审定规范

分类号 S794.1

Abstract The backgrounds and principles of compil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andard NY/T 2667.1-2014-Registration Rules for Variety of Tropical Crops Part 1: Rubber Tree,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Also,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major contents and their bases of this standard were explained. Especially, the bases of compiling approving requirements for high-yielding, cold tolerant, wind resistan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t, anthracnose resistant, and fast-growing rubber clones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 This article could help us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NY/T 2667.1-2014.

Keywords tropical crop ; rubber tree ; variety ; registration rule

中国橡胶树选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共选育出50多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特别是引进选育了RRI600、PR107、GT1等国外优良无性系,自主选育了热研7-33-97、热研918、云研77-2、云研77-4、大丰95等优良品种,使中国天然橡胶生产实现了良种化[1]。截止2013年,中国橡胶树新品种评定或审定的方式主要有3种:①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如文昌11(国审热作20000001)、热研917(国审热作20000005)、热研9188-79(国审热作2001001)、文昌217(国审热作2001002)等;②各植胶省(区)或全国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汇评,核对相关资料,评定品种的推广等级,然后进行推广,如热研7-33-97、热研918、海垦1等。这一方式在橡胶树选育种工作的前期应用较为广泛;③通过省、部及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定或鉴定,如热垦525、热垦523等。中国植胶区位于热带北缘,属于非传统植胶区,植胶环境复杂,多种品种审定方式并行的模式虽然符合中国橡胶树新品种因地制宜、合理推广的实际,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可循,导致品种管理混乱,影响了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为合理开发利用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培育和良种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1年成立了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热带作物新品种审定工作。今后,橡胶树新品种的审定工作将由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因此,亟需制定一套科学、统一、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橡胶树品种审定规范,以指导和规范橡胶树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13]91号)文件要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共同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T 2667.1-2014《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1部分:橡胶树》。 本标准已于2015年1月1日颁布实施,本文对其编制原则、适用范围、主要内容以及确定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进行详细说明,旨在帮助标准使用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执行本标准。

1 标准的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给出的规则起草。

2 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橡胶树品种审定,主要内容包括品种审定要求、判定规则和审定程序。

3 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3.1 关于审定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树品种审定要求、判定规则和审定程序。其中,审定要求中目标性状要求包括以高产、抗寒、抗风、抗白粉病、抗炭疽病、速生为育种目标的品种等6项。而且,所规定的6项目标性状均列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可操作性强。

3.1.1 以高产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规定了橡胶树高产品种的技术指标,其中,推广(含扩大试种)级高产无性系品种的技术指标是:“产量超过对照15%”。课题组统计了不同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9个主栽品种基本试验区(高级系比区)1~5割年的产量数据(表1),从表1可以看出,9个高产品种第1~5割年的平均年产量至少比对照增产13.72%(云研277-5),最高达到89.41%。今后,在以高产为目标的品种试验中,我们拟增加两个对照品种,即目前生产上主栽的高产品种:热研7-33-97(前5割年相对RRIM600增产87.57%)和云研77-4(前5割年相对GT 1增产48.26%),该两个品种产量水平已经很高,因此结合NY/T 688-2003中增产15%的设定,我们认为本标准以10%作为增产下限的界定是合适的,这也符合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的实际情况。

nlc202309020721

3.1.2 以抗寒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对推广级抗寒高产品种抗寒性的技术指标仅规定为:“寒害级别小于对照”,未提及具体量化标准。经鉴定,IAN 873是一个抗寒性较好的品种,其抗寒力与抗寒性对照品种GT 1的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IAN 873寒害平均级比GT 1低13.79%~87.50%。在今后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抗寒性对照品种拟增加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抗寒品种云研77-4,而云研77-4的抗寒性比GT1有大幅提高(寒害平均级平均比GT1低76.14%~100.00%,见表3),因此,本标准规定“以抗寒为育种目标的品种”的性状要求为:“寒害平均级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降低≥10%”,这一指标对于选育抗寒性过硬的品种是合适的。

3.1.3 以抗风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对推广级抗风高产品种抗风性的技术指标仅规定为:“风害断倒率小于对照,存树率大于等于对照”,未提及具体量化标准。目前,品种试验中抗风性对照品种一般为PR 107,经鉴定,热研7-20-59是一个抗风能力较强的品种,从表4可以看出,3个试验区合计,热研7-20-59的风害累计断倒率比对照品种PR 107低12.27%。因此,本标准规定“以抗风为育种目标的品种”的性状要求为:“风害累计断倒率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降低≥10%”。

我们分别调查了2005年“达维”(表5)和2011年“纳沙”(表6)两次台风后,海南儋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红城队橡胶树无性系高级系比试验区的风害情况。以“风害累计断倒率比对照品种低10%或以上”来衡量,从表5可以看出,19个“热试”品系中,仅有热试17符合这一标准;从表6可以看出,16个“热试”品系中,仅有热试11符合这一标准。由此说明本标准所规定的“以抗风为育种目标的品种”的性状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考虑到风害对植胶的严重影响,制定严格的抗风性状要求是必要的。

3.1.4 以抗白粉病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目前,以抗白粉病为目标的橡胶树选育种工作仍然非常薄弱。白粉病抗性鉴定的对照品种通常选择RRIC 52等,但是由于该品种产量等经济性状较差,生产上几乎没有种植,以往的品种试验中也很少布置,由此导致橡胶树品种抗病性数据缺乏与RRIC 52等抗白粉病品种的比较。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对推广级抗病高产品种抗病性技术指标的规定也仅为:“抗病性很好”,考虑到目前生产上抗病性品种相对匮乏,结合以往育种经验,并广泛征求个植胶区橡胶树育种、生产单位专家意见,本标准规定“以抗白粉病为目标的品种” 的性状要求为:“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降低≥10”。

3.1.5 以抗炭疽病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目前,抗炭疽病育种存在着与抗白粉病育种相同的问题,基于同样的考虑,本标准规定“以抗炭疽病为目标的品种” 的性状要求为:“炭疽病病情指数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降低≥10”。

3.1.6 以速生为育种目标的品种

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对胶木兼优品种生长性状的规定为:“开割前树围平均增长量≥8.0 cm/a,头5割年树围平均增长量≥2.5 cm/a”,仍然缺乏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量化指标。我们分别统计了热垦525、IAN 873、热研7-18-55、热研7-20-59、热垦628等速生品种非生产期(表7)和开割后(表8)的平均茎围年增粗。从表7可以看出,5个速生品种非生产期平均茎围年增粗比对照高10.51%~23.46%;从表8可以看出,4个速生品种开割后平均茎围年增粗比对照高20.38%~67.52%。开割后平均茎围年增粗的变异范围远大于非生产期平均茎围年增粗,可能与各试验点割胶制度、胶工割胶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有关。综合考虑,本标准规定“以速生为育种目标的品种”的性状要求为:“平均茎围年增粗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10%”。

3.2 关于判定规则的说明

与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3]等以往的规定不同,本标准不再针对综合性状的判定进行单独规定,而是要求申请品种首先满足本标准3.1的全部基本条件,同时若满足本标准3.2中的任意一项或以上,即判定为符合品种审定要求。

3.3 关于附录的说明

本标准包括2个规范性附录,即附录A:橡胶树品种审定现场鉴评观测项目与方法,以及附录B:橡胶树品种审定现场鉴评记录表。现场鉴评是品种审定的重要程序,也是申请品种初审和终审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标准以附录的形式,规定了现场鉴评的观测项目、观测方法以及数据记录表格式,以利于其规范化操作。由于橡胶树为多年生林木,考虑到现场鉴评的即时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观测项目限于申请品种的主要植物学特征,以及生长量(茎围)、丰产性(平均株次胶乳、平均株次产干胶等)等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见本标准附录A、表A.1)。

4 结语

本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吸收以往实践经验,整理分析国内橡胶树育种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充分考虑了中国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的实际情况,可以满足当前橡胶树品种审定的迫切需求。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增产增效的内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以来,作物品种管理工作日益加强,新品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预期本标准实施后,可以结束我国长期以来橡胶树品种审定无统一、规范标准可循的历史,使审定依据科学化、审定程序标准化,提升审定品种的权威性,提高生产单位应用新品种的积极性,加速新品种推广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加胶农收入。

参考文献

[1] 黄华孙. 中国橡胶树育种五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nlc202309020721

[2]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

[3] NY/T 688-2003,橡胶树品种[S].

[4] 黄华孙,张伟算,李维国,等. 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8-333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1-4.

[5] 黄华孙,梁茂寰,吴云通,等. 中规模推广级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7-33-97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1994,15(2):1-6.

[6] 李维国,高新生,张伟算,等. 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8-79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 389-1 393.

[7] 杨立青. 橡胶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选出与早期研究[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1):1-4.

[8] 黄华孙,方家林,卓书蝉,等. 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7-20-59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2):1-6.

[9]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橡胶栽培研究所. 橡胶优良品种热研88-13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1990,11(2):9-15.

[10] 刘作基,马 伟,谭振强,等. 橡胶树大规模推广级无性系大丰95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96,17(2):19-24.

[11] 遗传育种研究室. 大规模推广级品种云研277-5选育研究[J]. 云南热作科技,1996,19(3):8-12.

[12] 庞廷祥,郭森元,谢善昌,等. 橡胶无性系IAN 873引种与利用的研究[J]. 热带作物研究,1991,(4):4-10.

[13] 高新生,李维国,黄华孙,等.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寒害适应性调研初报[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5-10.

[14] 吴春太,黄华孙,高新生,等. 21个橡胶树无性系抗风性比较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32(3):257-262.

[15] 谢贵水,蒋菊生,林位夫,等. 橡胶树中规模推广级无性系热研7-18-55试种总结[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8(2):1-7.

[16] 李维国,高新生,张伟算,等. 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适应性试种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793-179.

[17] 窦美安,郭森元,叶应福. 中规模推广级橡胶树抗寒高产品种IAN 873的引种利用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02,23(3):21-26.

4.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篇四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含“标准名称及编号”、“产品介绍”、“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的目的和依据”、“试验方法和和检验规则说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简单说明”、“主要参考的资料”、“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和“标准主要起草人”等九个部分的内容,各个部分内容的编写要求或示例如下:

一、标准名称及编号

示例1:YBB 0021-2004《药品包装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根据一个品种一个名称的原则,适用于本标准的产品是以不同材质的铝塑复合膜与纸板黏结而成的封口垫片类产品,所以本标准的名称拟定为药品包装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

二、产品介绍(产品的主原材料/零部件,制作工艺/工序,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用途/功能/适用范围、分几种类型)

示例1:由少量改性羟基树脂或自交联乳液、溶剂、水、色料及少量助剂组成的,为木质或贴纸底材在涂装前作预处理用产品。

示例2:电压力锅是兼具传统电饭锅和压力锅双重功能的产品,与后两者相比具有更佳的烹饪性能,同时,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也更高。适用范围定为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工作压力为4kPa~140kPa,额定容量不大于10L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压力锅。

示例3:用于封口垫片产品主要是在药物贮藏期内依靠其热合在瓶口上的复合膜的良好的阻隔性能对药物起到保护作用,且其与药品直接接触,所以要求用于生产封口垫片的复合膜必须复合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32002)的各项规定。

三、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示例1:……产品无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示例2:……产品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宽/窄,…..示例3:……增加品种/功能/,配方/原材料改变,修订原企业标准……

示例4:…….原企业标准到期复审……

四、确定主要技术指标的目的和依据(新订标准:与最接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产品标准比较,哪些指标一致,为什么增加或减少某项指标,与上述标准相比某指标为什么降低或提高要求,各指标的最好与最差的实测值及选取的标准值)(修订/复审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为什么增加或减少某项指标,与原标准相比某指标为什么降低或提高要求)

示例1:热合强度模拟封口垫片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配套使用的塑料瓶与垫片热合,测定法参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指标根据实验验证情况,制定为不得低于7.0N/15mm。

示例2:砷用于封口垫片的纸板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接触药品,为加强开封使用后对纸板的控制,对其砷含量进行控制,指标采用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 11680-89)中的规定,样品预处理方法均采用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8-2003)项下的规定,测定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Ⅷ J项下的规定。

五、试验方法和和检验规则说明(原则上选定国家/行业已有的试验方法,如果自订试验方法,要说明从什么标准中选取,不同之处用及需检测设备和精度)(检验规则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六、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简单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所依据的标准、规定,特殊包装,运输贮存的特别要求)

七、主要参考的资料:

——类似产品标准

示例1:GB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示例2:DB 44/ 579-2009电压力锅安全及性能 特殊要求

示例3:HG/T2454-2006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原材料/零部件标准

示例1:GB/T 19164-2003鱼粉

示例2:GB/T 5171-2002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试验方法标准

示例1: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

示例2:GB/T 6434-2006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有关强制执行的标准

示例1: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示例2:GB 5296.3-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

示例3: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其他参考资料

示例1:CECS 165-2004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示例2: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

八、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有利于了解产品、理解标准的说明)

示例:初始想定电压力锅的节能率,由于没有可参比的对象,节能一词难以确定;如果以电饭锅作为参比对象,如果仅比较煮饭的电能损耗之比,电压力锅的节能效果不显著;为此本标准选择定义热效率。

5.进度计划编制说明(最终版) 篇五

进度计划编制说明

中国包装印刷基地火车站连接线工程第二标段,为配合业主对该项目进度要求,我项目部根据该标段的工程量、工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标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排了我标段的总体施工进度。

总工期:10个月:2011年11月12日开工,2011年8月12日竣工。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说明:

(1)施工准备、本标段计划在2011年11月中旬开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根据工地目前实际情况,我部按照计划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及业主展开征迁工作以及清表施工,预计在12月15日之前完成所有征迁工作及前期准备工作和清表施工工作。

(2)路基工程、根据工程量清单,本工程路基挖方约13418m³,挖方量较少,计划于2011年12月15日开工,2011年12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挖方量。

本工程路基填方约290272 m³,除利用于挖方剩方量,其余填方均需外运借土,且涉及到超挖及清淤换填及回填,工程量较大,计划预计在2011年12月15日开工,2012年3月5日之前完成所有填方。

路基排水工程、7.5浆砌片石3470.420 m³,计划于2011年3月5日开工,2012年3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方量,计划在2012年4月5日之前完成所有路基工程。

(3)涵洞工程、本标段1×1.50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共4道,按照施工实际情况,计划于2011年12月15日开工与路基挖方同步进行,2012年2月20日之前完成所有涵洞施工。

(4)雨污水管道工程、本标段雨污水管道共有8078米,计划于2012年2月30日开工,2012年5月5日完成所有雨污管道工程。

(5)路面工程、根据工程量清单,本标段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包括级配碎石低基层、5%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砼路面数量约、215551 m²,计划于2012年5月10日开工,2012年7月20日完成所有路面工程。

(6)路缘石安装、本标段共有路缘石长度15539.88米,计划于2012年7月5日开工,2012年8月5日完成所有路缘石安装工程。因此完工日期与路缘石安装工程完工日期同步在开工后10个月完工,即2012年8月12日完成。

6.一、编制说明 篇六

1.1 立项背景

建材行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与建材行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是相适应的, 经历了起步阶段、形成阶段、停滞阶段和恢复阶段。200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建设领域标准规范工作的批示精神, 结合我国工业建设领域标准规范工作发展的需要, 原建设部发布了《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从此, 工业领域的工程建设标准得以恢复性地制订与修订, 建材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也在建设部的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 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截止到2011年, 建材行业立项的国家标准有22项, 行业标准5项, 涵盖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石材等专业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等各个领域。

烧结砖瓦是我国目前墙体屋面材料的主要品种, 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广泛应用于城乡建设和人民安居工程。砖瓦工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量大面广,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0年, 我国砖瓦生产企业有近7万家, 年产总量约10 000亿多块 (折普通砖) 。

传统的“秦砖汉瓦”历史悠久, 以黏土为原料, 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规模小。随着国家禁黏政策的推进, 传统的制砖工艺已不再适用, 砖瓦工业开发了以工业、农业废渣、建筑垃圾、淤泥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

目前我国砖瓦工业生产呈现两极化趋势, 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 管理先进。近年来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的烧结砖生产线已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相反占全国产量绝大部分的小型企业, 还处在落后状态, 干燥烧成以自然干燥、轮窑焙烧为主, 能耗大, 生产环境恶劣。截止2010年, 全国砖瓦企业中生产规模在6 000万块/年以上的占1%, 5 000万块/年~6 000万块/年的占3%, 3 000万块/年~5 000万块/年的占30%, 1 000万块/年~3 000万块/年的占21%, 而1 000万块/年以下的小型企业占到45%。

顺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基本国策, 砖瓦工业需要大力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近年来砖瓦企业总体发展趋势是年产6 000万块以上的中大型新型企业在逐年增加, 年产3 000万以下的小企业呈下降趋势。大规模、高水平的新型墙材生产线迫切要求墙材建设市场的标准化, 同时, 投资规模与投资主体随之发生变化, 对砖瓦工厂设计的标准化提出了要求。作为一个传统的基础行业, 烧结砖瓦行业急需出台一套具有约束、指导意义的标准规范, 以统一砖瓦工厂的设计技术要求, 提高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水平, 推动节能减排和相关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 随着建设市场标准化的全面推进, 相关的专业领域的工程建设标准逐步完善, 使制定砖瓦工业的标准规范有了依据。

因此, 为了在烧结砖瓦工厂的设计过程中, 促进行业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 提高设计水平, 规范设计内容, 重点控制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安全卫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2009年末,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的《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09]88号) 的要求, 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组织, 正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提出立项申请, 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1.2 编制过程

自2009年末, “规范”编制经过了工作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各阶段的工作, 先后三次广泛邀请建设部各领域资深专家和砖瓦行业内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对工作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的审核, 并发布于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广泛征求意见, 先后征集意见100余条, 按照征集的意见和建议, 编制组对规范逐条完善, 最终形成报批稿, 现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将于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2“规范”编制的基本原则

工程建设标准是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 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为核心, 以获得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佳效率为目的,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它也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规范建筑市场, 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编制中立足于行业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产品、原料、地域、气候条件等因素, 力求全面体现各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同时放眼国际市场, 积极推荐和鼓励国内外科学实用的先进技术, 并充分体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安全的生产理念。“规范”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1) 适应国家的相关政策, 有利于推进砖瓦行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进程, 指导行业发展, 促进行业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

(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促进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和采用,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3) 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贯彻国家有关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 使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4) 力求语言严谨明了, 具有专业性和精准性, 使《规范》具有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3“规范”主要内容

3.1 适用范围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采用烧结工艺生产各类墙体、屋面、道路材料的生产线的工程设计。

3.2 主要内容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包含条文和条文说明两部分, 共分16章和9个附录, 较全面地涵盖了烧结砖瓦工厂设计的内容。其中强制性条文6条。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 包括编制本“规范”的目的, “规范”的适用范围, 以及烧结砖瓦工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1.0.5“设计烧结砖瓦工厂严禁采用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 严禁生产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产品。”为强制性条文, 强调为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行业技术装备的进步, 新建、扩建和改造的烧结砖瓦工厂应选用可靠、成熟、先进的技术装备, 严禁选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列出的淘汰类的落后工艺装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列出的淘汰类产品不得作为设计产品。

术语, 对砖瓦工业生产中的常用术语进行了定义, 用以明确规范中出现的术语含义。

设计规模及依据, 对烧结砖瓦工厂设计中产品方案与设计规模的确定原则作出了规定, 列举了设计应依据的基础资料。

厂址选择与总体规划, 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基础上, 对烧结砖瓦工厂的厂址选择和总体规划原则作出了规定。

总图运输, 对厂区总图、运输的设计作出了规定, 包括总平面布置、交通运输、竖向设计、土 (石) 方工程、雨水排除、防洪工程、厂区管线综合布置, 以及绿化工程等, 其中5.2.1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为强制性条文, 是依据国土资源部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24号) 中的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并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制定的, 旨在提高厂区生产用地的有效利用率。

原料, 原料是保证生产正常的基础, 烧结砖瓦工厂原料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且地域性强、品质波动大, 为此规定了原料与生产线设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处理原则, 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其中6.1.5“烧结砖瓦工厂严禁占用和利用农用地取土生产烧结砖瓦。”为强制性条文,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燃料, 规定了烧结砖瓦工厂燃料选用与设计原则, 强调采用内燃烧砖技术。其中7.3.2第6款“严禁将污油排入下水道。”为强制性条文, 这是根据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制定的, 污油排入下水道, 不但会污染环境, 还会使下水道充满油气, 一旦遇到火花或明火就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生产工艺, 对烧结砖瓦工厂的工艺设计、方案确定、设备选型的原则以及各工序设计做出了规定。

供配电, 对厂区供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车间配电、照明、电气系统接地、生产过程自动化以及通信系统的设计做出了规定。

建筑结构, 在现行的建筑工程类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烧结砖瓦工厂的各类建筑的设计进行了规定, 其中10.5.2第1款“框架填充墙严禁使用实心黏土砖;”强制性条文, 是根据建筑节能的政策制定的, 非承重的框架填充墙应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砌筑, 新型墙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孔洞率, 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优于传统的实心砖, 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

给水与排水, 对厂区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用水的设计做出了规定。

采暖、通风与除尘, 对厂房采暖、通风、除尘的设计做出了规定。

其他生产设施, 对其他生产设施如实验室、机电设备维修、地磅、压缩空气站、工艺计量设施等做出了规定。

节能, 对烧结砖瓦工厂的能耗指标及节能、节电设计做出了规定, 其中14.3.1“烧结砖瓦工厂焙烧窑炉必须设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为强制性条文, 是根据生产节能的政策制定的。焙烧窑炉余热利用是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的重点之一, 利用焙烧窑炉的余热干燥湿坯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艺, 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烧结砖生产线中。

环境保护, 对生产线的气体排放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做出了规定。

职业安全卫生, 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的基础上对烧结砖瓦工厂的防火防爆、防机械伤害、防雷保护、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的设计原则做出了规定。

4“规范”引用标准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是首个砖瓦设计国家标准, 有些内容已在相关标准中有所涉及和规定, 编制中引用现行国家标准56项, 涉及总平面设计、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自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等专业领域。由于烧结砖瓦产品品种多、原料品种多且品质波动大, 工艺设计要适应原料品质和产品性能。“规范”以目前常用的资源类和国家节能环保政策鼓励的工业废渣类如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原料为重点, 其他如淤泥等原料的生产线目前尚少, 本“规范”中对其工艺设计虽然没有涉及, 但可以参照相关条款的原则要求进行设计。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中没有包括烧结墙板类产品的有关内容。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产品技术资料, 在以后的修订时予以补充。

5 结束语

《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 的内容力求体现先进性、适用性和前瞻性, 充分考虑了我国烧结砖瓦工厂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体现了“规范”来自于工程实践、为工程实践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高水平发展的宗旨。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日益法制化和国际化, 本“规范”的实施对烧结砖瓦工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烧结砖瓦工厂设计、促进技术进步和标准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安装工程预算编制说明 篇七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有关说明:

1、暖通工程

室内管道系统计算至热力入口装置处,热力入口装置暂不计入预算。

2、智能化工程

弱电部分仅计算弱电桥架、预埋线管、接线盒及套管,其余穿线、面板、终端设备按由专业公司施工暂不计入。

3、给排水工程

室内给水系统计算至水表井或第一个室外阀门井处,无水表井或阀门井计算至外墙皮1.5米处。室内排水系统统一计算至外墙皮1.5米处。

卫生器具按图纸计入预算,淋浴器暂不计入。

户内太阳能热媒水系统,自管井墙内皮算至到卫生间墙内皮,每根热水管两端各按0.3米登高管计算。水暖设备给水点的位置安装高度统一按16#楼图纸大样图标注为准。

4、电气工程

室内电气系统导管算至外墙皮1.5m或穿外墙电缆套管处.入户线缆不计入。

空调穿墙预埋管,按图纸设计KDG及KDD分开按个计入。

5、其他

电表箱、配电箱及水泵设备为甲供设备,预算只计入安装费用。

四、图纸有关问题汇总:

汇总问题

(一)一、给排水工程1、20#楼一层卫生间内给水管敷设平面图中未画,大样图中未见?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2、阳台中敷设的雨水管是否要设置阻火圈?

答:不用设置阻火圈。

3、洁具是否要计取?如不计取卫生间内、厨房间水龙头是否安装?

答:卫生间洁具要计取,淋浴器不计取。

4、太阳能热媒水入户管是否井道内干管不用计取(因无干管图),只计水管井至户内卫生间至? 答:请按照图纸设计内容的有无决定是否计取。

5、压力排水管上是否需安装压力表?(因有几幢楼有画,有几幢没画)

答:计入压力表。

6、20#楼电梯坑排水管未画?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7、卫生间内地漏规格是否全部为DN50,还是管径多大地漏就多大?

答:详见水施卫生间大样图。

8、6号楼压力排水:排水沟至潜废8集水井P的排水管规格型号?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9、6#楼雨水系统图注明中有相同型号管号?商铺部份雨水管没注明对称管号?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10、8#楼、20#楼排水泵型号未标?

答:参8#楼图纸。

二、采暖工程

1、是否所有户内管环管全部为PP-R25管子(DN20),进散热器阀门规格是否为DN20(公称直径)? 答:是的2、热力入口装置是否做?

答:暂不考虑。

3、机房里的轴流风机是否要计入预算?

答:已计入消防安装工程,此次预算不计入。

三、电气工程

1、消防电梯双电源箱至电梯(控制柜)电源是否计入(控制柜具体位置图中无)?

答:图纸未明确,暂不计入。

2、电梯井内照明是否隔层安装一套壁灯?

答:图纸无说明暂时不计入

3、电梯井内插座是否距基坑0.5m安装1只,离顶0.5m安装1只?

答:图纸无说明暂时不计入

4、楼层电表箱是否安装在电井内(位置平面图中无画)?

答:安装在电井内

5、配电柜及电表箱接线调试是否计入?

答:不计入。

四、其他

1、空调套管计算。

答:在水电工程量中计算。

汇总问题

(二)1、室内卫生洁具所需给水立管标高。暂按洗脸盆0.45m,座便器0.45米,洗衣机水嘴1.0m,厨房洗涤槽

0.5m,淋浴器1.2m,计算。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2、户内太阳能热水管是否敷设?(详图无卫生间内热水管布置)。暂只计算卫生间至管井部分工程量。答:请按照图纸设计内容的有无决定是否计取。

3、去厨房洗菜池管统一按dn20?暂按dn20计算。

答:5#、8#、9#、12#、13#,S1商铺、S2商铺、2#地下车库水施图纸为标准模板图纸。请参照上述楼号图纸内容。

4、3#卫生间地漏1系统图与平面图不一致,暂按平面图计算。

答:可以

5、.弱电部分仅计算预埋管。

8.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篇八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010-2020)

一、编制规划背景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的立足之本和根基,也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林业长远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遏制乱垦滥占林地及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为林地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国土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林地面积相对较少,森林资源总量有限。林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12%,其中南北山区仍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缺水少土、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林地保护与林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林业资源相对匮乏,林业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轻,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建设用地等与林地用地矛盾十分明显。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提出的“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合理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市林业局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现已完成《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工作过程

(一)规划前期准备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1、组织准备

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张市长任组长,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审查规划成果。

2、技术准备

积极与技术协作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配合,成立技术组与专家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依据、规划任务、规划内容、预期成果等;组织技术培训,对技术协作单位、编制人员等进行培训学习,系统学习省林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织技术操作细则》等技术标准,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规划编制要求和方法。

3、资料收集 一是图文材料

(1)地形图。包括汝州市1︰10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2)数字正射影像图。收集覆盖市域的近期高分辨率(SPOT5、ALOS等)遥感资料,处理生成的卫星遥感DOM。

(3)境界线。包括市级、乡镇级和村级行政区域界线。

(4)2009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资料,包括小班基本图与数据库。小班空间数据库坐标系由北京54转为西安80。

(5)落界底图制作。采用近期(200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正射校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后,生成满足于精度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DOM)。DOM按1:10000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叠加最新行政界线、森林资源档案小班界线、相关注记等有关信息,按《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进行图廓整饰,形成林地落界底图。

二是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1)最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益林的区划界定资料。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2)汝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和报告。

(3)历年林地统计资料和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4、专业调查资料

包括林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和立地等级数量化表)、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林业专项调查资料,森林采伐和造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林业经营资料,占用征收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成果,及其他专项调查资料等。

5、相关规划材料

包括汝州市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及交通、水利等各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6、其他基础资料

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林业及其它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市域历史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落实

1、规划基数是在二类清查的基础上,2009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技术人员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对现状林地小班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是(2009年):林业用地42682.23公顷,有林地21279.34公顷,疏林地3797.15公顷,灌木林地972.5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870.81公顷,无立木林地6.23公顷,宜林地15719.43公顷。

2、从上述落实出的规划基础数据可以明确反应出汝州市的现有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946.96公顷,集体林地面积41735.27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21279.34公顷,森林覆盖率13.53%,活立木蓄积量1120782.83立方米,林地生产力每公顷52.67立方米。

(三)规划成果编制

1、规划文本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在编制好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编写规划文本,进行林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规划统计表

主要包括林地现状统计表、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3、规划图件

规划图件主要包括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图、林地保护分级图、林地质量等级图、林地规划图等,所有图全由省规划院制作。

4、规划数据库

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用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影像数据。

(四)规划论证协调及报批

规划成果编制结束后,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现组织市发改委、财政、国土、环保、住建局、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对市域内规划目标及林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相关政策提出意见。然后形成正式规划成果,由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规划目标及措施

根据汝州市“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及2010年编制的中期调整规划中的建设任务,通过科学分析测算至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不变,仍为42682.23公顷。

(一)主要指标

1、县域内森林保有量分解。我市现森林面积21279.34公顷,规划至2020年森林面积23476.34公顷。

2、征占用林地指标。根据规划期内林地增长潜力和建设项目对林地的需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求分析,确定规划期内至2020年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年均使用林地面积约为60公顷。

3、林地保有量指标。我市现有林地面积42682.23公顷,规划至2020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风穴林场林地保有量目标42682.23公顷,保持不变。期间因征占用林地而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应从本辖区内非林地中补充,达到占补平衡的目的,林地保有量保持不变。

4、森林覆盖率保有量。规划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有量为14.95%。

5、林地生产力保有量。据2009年林地补充调查汝州市林地生产力现状为平均每公顷蓄积量52.67立方米,规划至2015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63.50立方米,规划至2020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3.77立方米。

(二)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

1、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各项建设工程,应以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为原则,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每5年编制或修订一次征占用林地总额,并将总额指标按分解到乡镇场。2011~2020年,征占用林地总额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其中2011~2015年控制在300公顷以内。

2、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由于近两年部分林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国家对林业投入的相对较少,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比,林农的收入出现滑坡,对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所打击,个别乡镇出现了退林还耕、复耕的现象。

以上原因也是近期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此具体情况特制定出以下措施对林地进行加强保护:

——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增加林农收入。

——积极申请林业项目,扶持林农进行第三产业开发,拓宽林农收入渠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道。

——加大林政、林业公安执法、执罚力度,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对集体林地已经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的要限期还林;严厉查处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破坏林地行为。

3、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全市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林地和商品林林地两大体系,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确定管理体制。对于生态林林地实行如下用途管制措施:

——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之用,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如确需改变林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必须按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补划公益林的地块要落实到具体的小班和位置。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年6月8日)精神,对于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和养殖,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同时设定两个条件,一是不破坏生态功能,也就是不同类型的公益林,其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不因经营活动而受到破坏;二是依法,也就是经营活动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违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理。

4、控制逆转林地保护等级或质量等级。严禁随意调整林地范围及有可能 6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行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所制定的远期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及所划定的林地范围、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等一经政府下文认可,即可立即投入实施。并且依照《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即可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具有严肃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如有有关个人和单位随意改变林地范围及有可能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者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即视为违法,林业监督监管部门应依照林地利用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监管,随时予以纠正,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保证林地的完整性、保证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不被无缘无故的变更。

9.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篇九

一、部门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责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是负责本区住房和城市建设行政管理的区政府工作部门,内设11个行政科室。所属事业单位4个,为财政拨款预算单位。

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研究本区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

2.负责综合管理全区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危旧房改造、建筑业、房地产业。

3.负责研究全区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综合协调、指导城建系统业务工作;负责全区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和定向安置房的建设管理工作。

4.负责本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推进危旧房改造、重点功能街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实施;负责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调度和监管以及征地拆迁的协调工作;负责本区基本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节能墙改工作。

5.负责研究全区危旧房改造布局,加强危改调研工作;负责检查落实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进度,协调开发企业解决有关问题;负责区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管理工作。

6.负责本区建筑市场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本区职权范围内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施工许可受理;负责区域内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和监督;负责夜间施工审批工作。

7.承办区政府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人员构成情况

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行政编制47人;事业编制102人;工勤编制6名;实际129人;长期聘用临时工0人。

离退休人员73人,其中:离休2人,退休71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做好重点工程服务保障。全面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工作要求,积极研究制定符合我区特点的对接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保护机制,停止市场化商业开发模式,逐步启动登记式疏解,积极开展自愿腾退,稳步实施传统院落恢复性修建,分类推进危改遗留项目处理。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建设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和监督作用,争取市区各部门对我区道路建设的支持,加快新启动项目的征收推进和已进入征收程序项目的手续办理,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推进续建40个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和房源筹集,继续争取市级部门和兄弟区的支持,督促实施主体按计划推进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确保年度竣工3381套保障房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不断强化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全面推行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努力提升招投标监管服务质量和效率,坚决遏制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依法规范行政审批管理,严格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推进 “一科制”行政审批改革,整合审批资源,理顺运行机制,规范办理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承担起行业管理职责,加强与市住建委即将和已经下放审批事项的对接,做好新承接及取消事项的后续监管工作,推进常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充分挖掘监管资源,进一步整合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力量,以质量促安全、以市场保安全,实现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常态化的有效监管。巩固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成果,推动落实五方质量终身责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坚持常态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和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事故发生。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督促企业加大扬尘治理费用投入,实现远程视频系统监控闭合管理,推行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推广扬尘污染防治新技术,努力减少施工扬尘污染,及时启动和响应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措施,确保应对工作到边到位。提升施工现场围挡的品质和规格,丰富和规范施工围挡的设置内容,把施工围挡打造成为社会公益宣传的阵地、区域环境优化的亮点、展示建筑企业文化的窗口。

三是扎实推进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践行“红墙”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用教育成果更好推动工作落实。深化拓展“一增强两提升”活动,加强重点工程服务保障,继续做好政府投资、国有资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监管和各项服务工作,推动道路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事项尽早开工。强化法治思维,加大信息公开,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法程序,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好行政处罚审查,完善行政裁量权制度,着力解决执法任性、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进一步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实行更加严格的执纪问责制度,充分发挥“服务对象投诉卡”作用,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和懒政怠政,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8年收入预算551266982.25元。其中: 1.财政拨款549178082.25元:

(1)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本级)财政拨款收入525396552.22元;

(2)北京市西城区城市房屋改造发展中心财政拨款收入4345070.69元;

(3)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财政拨款收入7671705.97元;

(4)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公室财政拨款收入5501936.58元;

(5)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财政拨款收入6262816.79元。

2.市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预算2088900元:(1)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预算1709100元;

(2)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公室市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预算379800元。

3.2018年收入预算比2017年预算收入1521875316.8元减少970608334.55元,主要原因是减少市政道路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资金。

三、支出预算说明

(一)2018年支出预算按用途划分:(1)基本支出预算37948920.5元:

①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基本支出16412788.24元;

②北京市西城区城市房屋改造发展中心基本支出4285495.18元;

③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基本支出6331492.14元;

④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公室基本支出5350529.62元;

⑤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基本支出5568615.32元。

上述五个单位2018年基本支出预算比2017年基本支出预算37054886.57元增加894033.93元,增加部分为人员经费。其中,公用支出3322262.6元,比2017年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员调整。

(2)项目支出预算513318061.75元。主要项目是①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经费②市政道路经费③建筑行业综合管理工作经费等,具体是:

①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项目支出508983763.98元;

②北京市西城区城市房屋改造发展中心项目支出59575.51元;

③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项目支出3049313.83元;

④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公室项目支出531206.96元;

⑤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项目支出694201.47元。

上述五个单位2018年项目支出预算比2017年1484820430.23元减少971502368.48元,主要原因是减少市政道路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资金。

市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2088900元,为施工现场监督协管员经费。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均为0元,与上年比较无变化。

(二)2018年涉及政府采购项目4个,预算资金61000元。

(三)2018年涉及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个,预算资金1034280元。

(四)2018年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情况

2018年本部门(含下属单位)履行一般行政事业管理职能、维持机关运行,用于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行政运行经费,合计3810312.34元。

行政运行经费是指为保障单位正常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网络运行维护费、办公用房租赁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以及其他费用。

四、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委及所属事业单位占用固定资产总额30887332.49元。

五、重点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 无。

10.污水处理厂工程编制说明 篇十

一、工程概况及预算总价值

1.工程名称: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年产6吨米非司铜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

2.工程总造价:5172924元

3.单方造价:

二、编制依据:

1.河北省市政工程预算综合基价(2003年)、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

价(2003年)。

2.材料价格采用2008年第二期造价信息及同期市场实际价格。

三、其它:

1.基坑开挖为软风化岩按坚硬土计算,结算按实调整。

11.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说明 篇十一

1.编制原则

⑴项目控制性工期的要求;

⑵以本投标人工期目标和控制性工程节点为准则,以关键性工程的施工分期和施工程序为主导,协调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选择最优方案;

⑶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施工同时,做到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当施工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和落实施工总进度;

⑷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保证措施;

2.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另附

3.进度保证措施

3.1

组织保证措施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依据制定的《项目法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落实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是对项目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配套实施有关的进度计划目标保证措施和奖励政策。项目部各级主要管理负责人,按其职责划分,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项目部各级人员的进度控制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组织和管理制度上来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实施完成。

(1)项目经理负责定期组织召开施工进度会议,按照施工进度对会议的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每旬召开一次旬施工进度协调会,每月召开一次月进度施工协调会,根据阶段性施工计划的完成情况召开阶段性施工进度会议。根据施工进度出现的特殊情况不定期召开施工进度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施工进度专项计划措施。计划相关人员负责进度计划纠偏措施的编制,负责进度计划执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工作流程向主管人员提交上述文件,根据上级批示和指导意见对成果进行修正。记录和整理施工进度计划协调会议的内容,负责有关施工进度计划资料、文件的分发、存档、记录和上报。负责向本投标人主管部门上报本项目的施工进度完成情况和有关资料。

(2)坚持项目部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施工值班制度,及时协调、处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副经理每月驻守工地不少于21天,且两人不得同时离开工地。

3.2

管理保证措施

⑴首先确定施工进度总体目标,编制系统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为确保施工进度计划实现的其他专业进度计划和措施,如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将年、月、旬施工进度计划和单项工程施工计划所构成的一个进度计划系统与以材料、人员、机械设备和技术所构成的资源计划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以总进度计划目标为控制依据,对各计划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调整和实施。

⑵对计划系统实行动态控制,目前在本投标人承建的所有施工项目中,计算机技术辅助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和管理已全面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快捷的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和数据处理,并在施工进度计划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度信息的处理效率和透明度较高,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⑶着眼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多方案比较,把该环节作为施工进度的计划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对施工计划编制完成质量的重要评价依据。对于拟实施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提交相关的方案比较说明或论述。以便于项目部就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决策和督导。选择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便于施工作业面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比较合理的缩短施工周期的施工方案。

⑷严格现场管理,保证施工道路、施工供水、供电设施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机械设备的出勤率和利用率。及时排除影响施工进度的现场其他干扰因素。

⑸积极参加发包人、监理人组织的各种协调会,积极配合发包人和监理人。协调与各参建单位及地方有关部门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外围环境,以确保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

⑹注意对影响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管理措施,以减少进度失控的风险损失。在工程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重大原因造成原目标工程不可能实现或施工方案的重大改变,导致较多的作业增减,施工关系改变时,计划目标与可能目标已不能做出比较,在保证主要控制目标的前提下,需将进度目标进行调整和更新。在与建设各方协调一致认可后,按更新后的进度目标进行实施。

3.3

经济保证措施

⑴为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部财务管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物资供应计划编制资金需求计划和资金供应计划,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上述计划进行资金需求---供应分析,论证资金需求和供应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及落实措施。

⑵确定资金供应的条件,包括资金总的供应量,资金来源和资金供应时间。项目部单独在施工所在地银行开设资金账户,由项目部自行管理,确保发包人拨付的工程款专款专用,必要时可由本投标人资金结算中心按有关制度协调流动资金,保证项目部的资金供应。

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奖罚措施,对于已确定的施工进度计划,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设置工期完成奖励专项资金,对于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于不能按期完成施工计划任务的且无特殊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经济处罚。

⑷根据施工进度总体目标的要求,在施工成本计划中列出:需要加快施工进度的赶工增加费用(包括工期完成奖励专项资金)和特殊施工措施增加费等。

3.4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我们将按ISO9001/2008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建立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为核心,工程计划合同部、质量管理部为指导,现场试验室、测量队、施工队技术员为主体的三级技术管理体系,负责承担与发包人、监理人、设计人的联系,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拟采取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包括:

⑴编制合理详细的进度计划,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根据监理人批准的施工计划,建立目标工期计划,重点对本工程进度计划关键线路上的单项工程进行控制。根据每天完成的工程项目及工程量,通过比较分析,确定按当前施工进度继续施工将对目标工期造成的影响,从而及时对现行计划及资源投入进行调整,达到全工程按动态管理来进行控制,最终实现预期的工程进度计划。

⑵根据施工方案的作业面布置和施工班组的配置,将工程进度计划按作业面分解,制定各施工班组的作业进度计划,使各施工班组都有明确的进度计划目标。

⑶在选择施工技术、措施时考虑有利于实现施工进度目标的技术措施,能够充分发挥现有施工设备、人员的生产能力和积极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用新设备和新机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施工进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⑷合理确定施工方案,正确划分工艺流程和作业面,对于影响施工进度的瓶颈因素,进行改进和创新。采用价值工程的管理方法,对工程流程上的人员、设备和机械进行优化组合,为其它施工项目提供资源。采用流水作业技术,灵活调配施工资源。

⑸加强技术管理,做好施工测量服务、技术指导、现场检测工作。及时进行测量放样、检测和中间验收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加强技术人员现场值班,质量检测人员要全过程跟踪、检查,尽早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处理措施。对于需要现场试验检测项目,及时进行检测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指导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5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本标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种机械的最佳效益。

⑴项目部物资机械部全面负责组织本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供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供应计划和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调整。机械设备进场计划比机械设备需求计划相应提前5-10天。同时根据需要,计划新购进的小型设备、机具,由物资机械部提前购置进场。

⑵工程机械、设备进场之前由本投标人机械设备部负责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由项目部物资机械部统一负责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接收、管理和施工期间的保养和修理。

⑶抽调熟练技术工人操作机械,加强对进场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生产纪律教育。确保施工机械设备效率,精心操作,防止机械故障。严禁强行作业,带病作业,保证机械设备的机械状况和性能。

⑷配备数量足够、技术全面、工种齐全的修理力量,加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各类机械设备均实行机长负责制,并制定奖惩措施,以保证机械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

⑸机械设备配件由物资机械部负责采购供应。对施工机械的常用配件,仓库保持有一定备量。

3.6

物资供应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外购量大,要求供应强度高。因此,各种施工材料的供应,也是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⑴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技术部协同物资机械部编制各类施工材料的年、季、月、旬需求计划,由物资机械部负责物资供应计划的落实。在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时,物资供应计划同步调整。物资供应进场计划相比物资需求计划提前5-10日。

⑵进场后,项目部物资机械部采购人员到各种材料的生产地(厂)做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各类材料的质量情况、生产能力、运输供应能力等。对材料进场道路进行反复察勘,在供应过程中,充分掌握路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确保进场道路畅通。

⑶物资机械部采购人员根据设备、材料采购计划及时与生产商、供应商签订生产、供货合同,严格按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订货,严格执行合同管理,确保工程设备、材料供应不影响施工进度。

⑷对于大宗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碎石等,项目部物资机械部必须指派专人在料场监督装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的同时确保采购量充足。

⑸物资机械部仓储管理人员将长期驻守工地现场,保证材料仓库管理做到:堆放整齐,便于管理;记录准确,规范明晰;储备充分,满足需要。

3.7

人力资源保证措施

⑴本投标人计划抽调精干的管理人员,业务熟练的技术骨干和有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作业队伍来组建施工项目部。配足各专业、各工种的技术工人数量,以使项目部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精良。

⑵根据进度计划的安排,合理组织劳动力进场,确保施工高峰期有足够数量的劳动力投入本工程施工。

⑶投入本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持有相应的上岗作业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从人员素质上来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

4.资金利用计划

⑴为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部财务管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物资供应计划编制资金需求计划和资金供应计划,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上述计划进行资金需求---供应分析,论证资金需求和供应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及落实措施。

⑵确定资金供应的条件,包括资金总的供应量,资金来源和资金供应时间。项目部单独在施工所在地银行开设资金账户,由项目部自行管理,确保发包人拨付的工程款专款专用,必要时可由本投标人资金结算中心按有关制度协调流动资金,保证项目部的资金供应。

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奖罚措施,对于已确定的施工进度计划,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设置工期完成奖励专项资金,对于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于不能按期完成施工计划任务的且无特殊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经济处罚。

⑷根据施工进度总体目标的要求,在施工成本计划中列出:需要加快施工进度的赶工增加费用(包括工期完成奖励专项资金)和特殊施工措施增加费等。

5.原材料检测计划

5.1原材料检测计划

本工程用于工程建设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料、掺合料等。原材料在产地购买合格料,原材料进场时按照相关规定对水泥、砂石料、掺合料等按照不同的材料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牌号、炉号)以及现行规范规程要求的批次进行检测工作,材料检测要注意施工材料投入使用前的检测和使用过程中的跟踪检测。

5.2材料试验的依据

原材料的检测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其中砂石料检验标准:JGJ52-2006,混凝土骨料遵守DL/T5144-2001,泵送混凝土骨料遵守JGJ/T10-1995;混凝土水泥遵守GB175-2007,泵送混凝土水泥遵守JGJ/T10-1995;混凝土掺合料遵守DL/T5144-2001,泵送混凝土掺合料遵守JGJ/T10-1995等规范进行检测;另外还需遵照本工程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监理人签发的施工图纸、发包人、监理人的有关指示等。

5.3材料检测的基本要求

5.3.1水泥

⑴选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要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且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水泥质量应满足GB175-2007的各项指标要求,氧化镁含量应在≤5.0%范围内,水泥中碱含量不应超过0.6%,SO3含量控制在≤3.5%范围内。同时混凝土中总碱含量应小于2.5kg/m3。

⑵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试验室均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并向发包人(监理人)提供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试验报告,水泥按照每200~400t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为一取样单位,如果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采用机械连续取样,或从20个不同部位的水泥中等量取样,混合均匀后作为样品。其总量至少10kg。

⑶水泥品质的检测试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执行。

⑷水泥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比表面积)等。

5.3.2骨料

⑴粗骨料的贮存要不使其破碎、污染和离析,堆存骨料的场地要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同粒径级的骨料必须分别堆存并设置隔离设施,严禁相互混杂,不允许任何设备在骨料堆上操作。

⑵粗骨料要清洁、坚硬、坚韧、耐久、无外包层、匀质,并不含结块、软弱或片状颗粒。

⑶不同来源的骨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

⑷细骨料要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含水率保持稳定。

⑸细骨料的级配范围、坚固性、杂质的最大含量要符合有关要求。

⑹骨料检测试验的代表批量以同一料源、同一规格的500m3为一批量,不足500m3也作为一个代表批量。

⑺粗骨料的主要检测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一般检测项目:压碎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超径、逊径等。

⑻细骨料的主要检测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含量、云母含量,一般检查项目:表观密度、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细度模数、轻物质含量、坚固性等。

6.中间产品检验

中间产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抽样送检,送检数量和样品抽检方法由监理工程师确定并见证送样。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资质,出具的报告确保符合事实。本工程中的中间产品主要有混凝土拌和物、砂浆拌和物、砂、骨料、砂浆和混凝土试块等。

(1)混凝土拌和物

1)混凝土配合比由具有CMA资质试验室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遵循混凝土的相关规范,控制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职质检员、试验员值班,严格遵循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施工。

2)质量检验:包括拌合物的稠度、均匀性、水灰比、水泥含量以及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

3)坍落度控制试验根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有关要求进行,稠度的测定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2002)的规定进行。

4)混凝土强度检验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每一浇筑块内混凝土试件的数量为:混凝土28天龄期试件每100m3混凝土成型3个;每一浇筑块混凝土量不足100m3时,也应取样成型一组试件。对于抗拉强度,28天龄期混凝土成型3个试件,3个试件取自同一盘混凝土。试件必须在搅拌机口随机取样成型。必须在浇筑地点取一定数量的试件,以供比较。

对混凝土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资料,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成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对原始资料的统计方法及其质量评定标准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的规定执行。

(2)砂浆拌和物

1)取样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2)试件制作

①试模内壁涂刷薄层机油或其他脱模剂。

②向试模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然后在四侧用刮刀沿试模壁插捣数次,砂浆应高出试模顶面6mm~8mm。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约15min~30min),将高出模口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3)养护

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24h±2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48h。然后将试件编号、折模,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至28d±3d,然后进行试压。

4)强度测定

每组砂浆抗压强度试验值按下面方式判定:

上一篇:专职教师下一篇:教师跟岗学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