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2024-08-0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7篇)

1.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一

计算机语言类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体会

本文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为基础,给出了该类课程的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与体会.结合创新课程设计的“五大品质”的.要求和挑战,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模式,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作 者:刘世华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电子分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计算机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642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二

1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一款著名的专业制图设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已经成为国际制图设计的标准软件。CAD的应用及其广泛,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装潢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电子电路、机械设计、服装鞋帽、航空航天、轻工化工等诸多领域。传统的CAD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不合适的教材选取。CAD的应用广泛,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材也五花八门。教材是课程讲授的必要载体,选择一本好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选择教材只看教材是否配备了教案、教学大纲,而忽视了案例是否丰富、新颖,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不合理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当中,甚至很多学校大力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的声图并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盲目、不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却带来了相反的效果。不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电子板书代替手写板书,教学过程固化[2],变相的照本宣科;实行拿来主义,许多CAD教材都配备有光盘,课堂内容只是光盘内容的重复。

(3)与就业目标脱轨。课程讲授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但是讲授的很多内容在实际岗位中很少使用,有些使用较多而教学中只进行了简单讲解,时常会出现“学不能致用”的情况,忽视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存在的差距,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实际目的[3]。

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职业教育中,每一门课的讲授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将就业方向、教学目的、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联系起来,制定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2.1 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至为重要的一个载体。教材选择的质量高低、教学内容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4]。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材的选取从教学目的和就业方向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等其他要素。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相关的就业方向为装饰装潢、平面设计等,针对这一点,选择与室内装饰装潢制图相关的教材;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案例引导式的教材。综合考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选择包含一般图形及室内装饰装潢制图等相关案例的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5]。教材具有普遍使用性,为了使教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情况对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和筛选。

2.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要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将其分为讲解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对于讲解内容不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分析,寻找一种适宜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这里主要通过知识点讲解、案例讲解、问题反馈三方面来完成;对于课程实践内容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对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

(1)知识点讲解

对案例中要用到的绘图、修改等操作进行讲解。任何一种操作都可以通过工具栏、菜单栏、快捷键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知识点讲解对每一种操作的工具栏、菜单栏、快捷键三种方式都予以介绍,主要记忆相应操作的快捷键。对于绘制梅花花瓣的案例,主要用到的操作有:直线(L)、圆(C)、修剪(TR)、删除(E)、对象捕捉 (CTRL+F)、图案填充(BH)等。

(2)案例讲解

讲解案例的绘制过程。讲解过程中相应操作主要通过快捷键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初学者,快捷键的绘图速度不一定比用工具栏或菜单栏的绘图速度快,主要原因有学生记不清相应操作的快捷键,不习惯用空格键代替回车键。但是,实践证明运用快捷键的绘图速度要高于工具栏和菜单栏,且实际应用中也主要是运用快捷键来绘图。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我们对已学的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思索时间回想相应的快捷键,案例的实现操作也通过快捷键来完成,逐渐引导学生运用快捷键绘图,提高绘图的效率,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应用。

(3)问题反馈

对于一些新知识点,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学生对CAD绘图工具以及相应操作命令的不熟悉。在梅花花瓣案例的绘制过程中,对于剪切操作,一些学生不能完成,主要是因为: 不会运用CAD中的命令窗口,不能按命令窗口的提示进行操作。例如:剪切(TR),首次选择的是剪切边,即剪切的边界;回车之后要选择的才是修剪的对象,即以剪切边为界,选择剪切边侧不要的部分。一些学生,首次就选择了要修剪的对象,所以不能完成相应的操作。

2.3 教学方法的使用

(1)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把课程讲解和课程实践都安排到机房进行。运用机房里的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进行更直观的案例教学。在教师讲授完案例的实现过程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马上对该案例进行巩固学习,这要比多媒体教室的课件教学要好得多。对于学生来说,能掌握相应的绘图技巧;对于教师来说,能马上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是:讲授内容后,安排每节课的实践内容,并对每节课的实践内容以任务的方式提交。把任务的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考查方式,并提升平时成绩在该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将平时成绩作为总成绩的60%。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与没采用任务驱动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比表见表1。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虽然采用任务驱动法后,出现了为了完成任务抄袭作业的现象,但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束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

摘要: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体系。该体系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设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3.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核方式改革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培养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专门人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建模、制图、装配和注塑模向导等内容。开设本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本文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讨论,力求在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一、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期末考核有的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有的采取上机操作的形式进行。这些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成绩的考核操作过程不够科学

考勤的记录一般是从上课到下课的这一时段学生来到课堂就算是到堂,最多算是迟到,有的学生在上课几分钟后来到课堂被记录为迟到,有的学生在下课前几分钟赶到课堂的也只记录为迟到,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并且对促使学生按时赶到课堂认真学习意义不大。作业的考核一般是看作业的评分,对缺交作业和迟交作业没有相关的处理措施。并且由于本课程是软件课,对于作业应该是课堂完成现场评分还是课后完成上交后评分一般都没有进行认真思考。课堂表现的考核主要是积极回答提问和遵守课堂纪律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比较难将其量化到考核分值中。

2.期末考核不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的一般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识记能力较强即可获得高分,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但在有的地区,由于职业资格的考试需要进行应知测试,还是有些院校采取使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现在大多数是采用上机操作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但是考核的内容一般是任课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示范过的习题,学生一般按照老师所示范的进行操作即可。有的试题虽然不是平时示范过的,但一般只是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所使用的命令和操作步骤基本是相同的,这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在进行考核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严肃考核态度

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不管是平时考核还是期末考核,还是最终的综合评定,都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一方面是对学生负责,让学生感受到考核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老师要意识到考核过程的本身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老师严肃认真的态度会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它做好,最终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学生而言,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考核,平时按照要求把各项该做的事情做好,认真学习,及时关注自己被考核的情况,最终才能得到理想的考核结果。

2.将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考核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都是两小节课或四小节课连排,每小节40分钟或45分钟。可以规定,上课铃响完后还未赶到教室者为迟到,下课铃响之前离开教室者为早退,其中迟到或者早退的时间达到和超过半小时者为旷课,并且按每两小节课一次进行计算。作业不允许迟交,缺交一次等同于旷课一次,并且计算作业平均分时以实交作业总得分除以应交次数进行计算。在课堂上玩游戏、玩手机、打瞌睡等违反课堂纪律者第一次记等同于迟到一次,第二次记等同于旷课一次。迟到和早退两次等同于旷课一次。旷课次数达到学期本课程上次次数的30%者直接评定为不及格,达到60%者取消考试资格,直接重修。

3.科学设计期末考核内容

期末考核应尽量采用上机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首先,期末考核的内容不能是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所示范过的内容,否则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示范的步骤就获得好的结果。应该选取课堂上没有使用过的习题作为考核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试题要让学生有发挥创新的空间。试题不只有一种解决的方法,否则学生的答案将千篇一律,同时也可以考虑采取加分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创新。

4.采取适当形式将考核结果的有关细节向学生反馈

由于期末考核之后学生就放假休息,任课教师在下学期不一定承担同一班级的授课任务,导致学生都只知道自己的最终考核结果,而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这样使得考核对提高学生能力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采取适当形式将考核结果的有关细节向学生反馈,如通过QQ群,或在下个学期找个时间走进班级进行反馈等形式。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说明及解决方法介绍,班级整体的考核情况,并接受学生个人核查自己的考核情况。

三、结语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严肃考核态度,量化平时成绩考核,科学设计期末考核内容,及时反馈考核结果,让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吉喆.《UG模具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4(84):4-5.

[2]夏细明.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3(1):117-118.

4.大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四

课堂上,我们人手一台计算机,采用的是我讲解你操练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讲解和学员练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除讲最基本的知识外,还结合大量的实例,老师那口若悬河的语句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真是让学员大开眼界。此刻才能体会到了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新鲜,同时又是那样迷惑……你、我、他还需要更加地努力。

“一切从零开始”,默默地对自己说。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就这样制订一些学习计划: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学电脑讲究的是按程序操作,一个程序没记准,没学到就进不去出不来。要学好电脑,要过很多关,关关需认真,马虎不得。在课堂上,我要求自己认真听讲,详细地做好笔记,遇到不懂的,我就马上向老师、同学请教,只要比自己懂的人都虚心向他们学习。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练方能生巧。”为了学好电脑,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是值得的。课下一有时间,就练习,根据课堂上的笔记一一练习,做到熟能生巧。有付出就有回报……

通过学习电脑,会让你更进一步地接触计算机,对它从内到外有一定的了解。说实话,以前你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是表面的那些东西,经过学习它使你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让你们明白是网络使万里之遥的人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是网络使跨国总裁可以足不出户就掌握所有信息从而运筹帷幄;是网络使人们能够更快的掌握更多的信息;是网络……通过学习,也进认识到教师们在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有了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中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观摩图形,以便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另外,利用学到的一些信息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应用计算机资源,如何在电脑上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习题。

5.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的普及,设计领域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显而易见的,传统的手工绘图被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取代,一切变得便捷,快速,节省了以往设计师在绘图方面的时间,设计师们可以把时间更多的用在构思上,大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设计界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现在科技时代,电脑的应用基本上在每个行业都已经不能离开了,从事设计与绘画的职业中,到底思路方法与软件技术哪个更重要一些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当你有了一个好的创意,没有技术的支持,也只停留在空想当中,也就无法实现,这时,技术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样思路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必须兼得。

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设计类的软件,以前自己只是在网上学过一点Photoshop,虽然是浅浅的了解但是感觉软件挺神奇的,可以把两个或几个图片结合在一起还看不出来,但是只会这个,经过这两周的学习,对这两个软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软件功能的强大。

这两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老师主要是将以矢量图绘制软件为代表的CorelDRAW与以位图处理软件为代表的Photoshop结合起来讲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两个软件各自不同的技术特色,以及两个软件在设计领域旗鼓相当的重要地位。两个软件彼此的联系以及结合在一起的好处,不单是这两个软件其他的好多软件都是结合着用的,单独用某个软件,如果是比较的复杂的设计经常会出现好多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

短短两个周的时间我们想变成一个软件高手是不可能的,得需要大家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来达到事实证明着练习很有用。软件是个技术活,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掌握的迷津则是四个字——“熟能生巧”。不能有畏难情绪,千万不要被软件的表象——繁多的工具吓到。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采用逐个击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会每个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应用,注意触类旁通。其实,学着学着,你就会发现一些工具的用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得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兴趣。最好带上艺术家般的挑剔眼光来分析作品,总结技巧。还要适时地与同学老师朋友交流交流,发现别人出色的地方,多多学习学习;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当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CorelDRAW是目前最流行的平面矢量设计制作软件,其软件应用针对两大领域:一个用于矢量图形及页面设计,一个用于图像编辑处理。使用CorelDRAW可创作出多种富于动感的特殊效果的图像,加上高质量的输出性能,保证用户能得到专业图像的制作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制作、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和网页制作等领域;Photoshop则是位图处理软件。CorelDRAW的学习要求学生一定要精确绘制标志。因为,绘制精确的标志图形,是该矢量图软件的优势。初学者要谨记精确,后来就要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现在的电脑培训班很多,会使用此类软件的人也很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作为将来要成为设计使得我们要有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能做出一个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思想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学习那么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临摹经典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分析作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养成分析的习惯有助于自己的创作,同时也要有耐心、细心、规范与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都应有这样的态度。

对于软件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程度,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掌握必要的一些基础操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使用,那样也就不可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

在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技能之后就可以尝试制作一些小作品了,在实际操作中,一边继续学习不懂的知识,一边摸索出来的一些窍门,总结出的经验和窍门。可以说是个人的一个法宝,在实际的操作中非常的实用,可以轻松的完成所需要的任务。

一幅看似复杂的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等等,就如同一台复杂的机器,当我们掌握了零件的制造,机器的后期组装也就不难了。文字、图形就是那一个个小的零件,要掌握如何通过软件去完成设计最终效果,必须学会从小的“零件”开始画起。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主要是让我们临摹一些简单的标志设计,从简单的入手慢慢深入。通过临摹经典的标志设计,引导我们正确的审美以及艺术设计修养的逐步提高,从临摹中学习和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独立创作打基础。

6.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篇六

任务书

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2007年6月

前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在先导课和后继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系统,其中控制器的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各知识点,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充分理解数据通路,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技术,课程设计一般也侧重于控制器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现有实验环境,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该课程设计,希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加深对计算机整机概念,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关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从而提高自行设计、调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题目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

 巩固和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讲解的原理,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

 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具体流程、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取得设计与调试的实践经验。

 尝试利用编程实现微程序指令的识别和解释的工作流程

内容

按照要求设计一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具体要求

 仔细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并根据掌握的理论写出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微程序流程。指令系统至少要包括六条指令,具有上述功能和寻址方式。 根据微操作流程及给定的微指令格式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 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思路和具体程序段

 尝试用C或者Java语言实现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加载、识别和解释功能。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环境

 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相关虚拟软件。

 VC开发环境或者Java开发环境。

课程设计时间

 1.5周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后,在课程设计的最后阶段,需要总结全部设计工作,写出完整,规范的设计报告,在指定的时间内提交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有完整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等,具体如下:

一、封面

包括:课程设计题目,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二、目录

正文前必须要有目录.三、正文 正文包括的内容有: ⑴ 设计任务与要求;⑵ 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思路,采用的微指令格式,每条指令的指令流程及其微程序清单)(3)调试过程(包括实验步骤,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4)小结(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5)参考资料

成绩评定

7.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七

助设计技术的特点是专业性强, 技术进步速度快, 软件更新换代周期短。根据企业技术进步和软件更新换代的情况, 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实际, 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进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 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旨在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更有效地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技创新背景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科技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学应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目标为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就是说现在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知识与能力并重, 尤其注重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具体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 精选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内容。例如随着CAD技术的进步, 仅掌握像Auto CAD这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于是我们就将目前企业中应用较广泛的专业设计软件 (Pro/E、UG等) 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

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

1. 问题式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时候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提出——在此可以由教师预设一些问题, 可以根据新的学习需要, 罗列一些有关新知识的问题菜单,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选取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解决——这里问题的解决是基于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此学生是主体, 是积极参与者, 教师引导其针对提出的问题, 分析和确定相关的学习要点、查找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概括直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问题的解决是问题式教学模式中的关键,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结合课程具体内容, 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对于比较明晰或比较单一的问题, 往往让学生个体先查找资料, 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整理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帮助。对于较为复杂或难度较大的问题, 往往是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交流, 共同分析和确定解决问题的相关学习要点, 然后进行人员分工, 分头查找资料, 再通过小组汇总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提升——在解决问题后, 学生往往发现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甚至很多问题有很多解决方法。教师这时帮助学生总结反思, 有助于丰富和修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 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

从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反应,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主动地获取知识, 还要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 而伴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学习是持续化的, 学习的源动力来源于他们自己, 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启发式教学模式, 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

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让学生在愉悦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效果。我们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 教师拟定好题目后, 学生以5~7人一组进行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报告, 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流, 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最后总结形成结果;此外还采用项目式教学, 结合来源于生产实际的科研课题进行项目式教学, 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工程实例的项目式教学方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进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与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有很强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存在方法单一、形式古板等弊端。因此采用了多样灵活的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由这几部分组成, 平时上课考勤和回答问题情况占10%;上机操作占40%;期末考核占50%。通过这几种考核形式鼓励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课程教学应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岚珍, 陈志军, 南新元.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能力[J].新疆大学学报.

[2]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3]安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改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 (1) :95-96.

[4]陈爱萍, 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1) :38-42.

[5]杨永富, 宋震.启发式教学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

8.《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教学探索 篇八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在保证知识目标的同时,强化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笔者对《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精选了五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来贯穿全课程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现实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产品设计加工的周期要求也越来越短,此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设计出所见即所得的三维实体产品模型,进行装配和干涉检查,可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样,可以对重要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可以进行工艺规程生成,进行数控加工,可以进行快速成型,在做模具前就可以拿到实物零件进行装配测试等。因此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辅助制造》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三维机械设计》《数控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于该课程的授课方法,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二、课程原授课方法

刚开始,对于本门课程的授课,我们采用了原始的“理论+上机”教学方法,即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按照教材章节分为绪论、平面铣、孔加工、型腔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和文字加工等六个章节,针对每一章节每一铣削方式,首先老师演示一零件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该铣削方式的创建方法和操作参数的设置;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上机完成该铣削方式的创建。最后老师再给出新的零件,让学生创建该零件的铣削方式,模拟验证。这样一学期授课下来,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计算机操作指导及不断计算机操作实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铣削方式的创建步骤。最终顺利通过课程考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我们发现了本课程授课方式只注重于学生知识目标的学习,而未注重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的培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因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三、课程新方法探索

1.课程改革主要思路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模拟企业真实产品加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能够熟练运用工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进行自动编程与加工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总的说来,是在保证知识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改革后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具有的综合能力目标是能根据零件图纸独立编制工艺,运用 UG 软件完成零件的自动编程,完成零件的模具开模,并完成凹、凸模零件的自动编程,最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来,根据加工零件的检测结果检验工艺和程序编制的正确性。学生应该掌握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具有不断接受新技术的能力,随着先进的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不断改进工艺,改进刀路。

2.课程改革后的实施方法

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思路我们精选了五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来贯穿全课程的学习。每个零件的加工都模拟企业真实产品制造过程:分析零件结构——零件CAD建模——编制工艺过程——完成加工工步创建——刀轨验证——程序输出——工件加工——质量检测。五个项目分别为个性化印章的编程与加工、壳体编程与加工、烟灰缸编程与加工、盖零件凹凸模编程与加工和手机壳凹凸模编程与加工,这五个零件的选择既考虑了产品模型是企业数控加工与模具加工的常见类型,又涵盖了常见铣削加工方法,这样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学习的同时,又紧密联系了生产实际。

在新的授课方法下,我们要求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每一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后根据老师所发图纸自主完成零件的CAD建模;然后在老师的新知识演示讲解和上机指导下,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操作完成该零件的开模设计、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其次学生到数控车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操作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最后,由老师和数控加工企业资深师傅共同对学生所完成的零件数控程序及所加工工件进行评价,分析零件所编工艺和程序的合理性,对所加工零件实物检测评分。

当然,课程改进后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项目,我们都通过表1来进行考核,五个项目的完成占期末总分的70%;学期结束后,学生还必须参加期末考核,占期末总分的30%。

四、效果与结论

课程进行改革后,能模拟生产实际,通过多个项目、任务驱动,使得学生多次实践从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分析,程序的自动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到进行质量检测,核算加工成本。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完成零件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内容,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小组共同努力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注重外语的渗透,UG软件采用中英文双语版本,数控加工时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为英文界面。

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贯穿全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进步很快,教学效果明显。

9.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篇九

题 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X年7月4日~201X年7月8日

成绩:

目录 引言..............................................................................................................................................3 2 理论基础.......................................................................................................................................3 3 设计技术.......................................................................................................................................4 4 详细实现.......................................................................................................................................7 5 实验演示.....................................................................................................................................12 6 小结............................................................................................................................................14 参考文献.........................................................................................................................................14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人们开始在网上购物,开始QQ聊天,开始在网上看电影看电视。然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不及网络的普及速度。网络市场的特点是:用的人多,会的人少,利润也很大。所以为了拓宽就业面,学习网络技术也是很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现在抓紧时间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日后走上网络行业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

路由选择协议十分重要,组建网络时会经常涉及到。常用的有静态路由选择协议和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而动态又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有RIP和OSPF,外部网关协议有BGP。如下图所示: 设计技术

1.静态路由:

实验步骤:

① 手动配置PC0的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1.1 手动配置PC1的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2.1 手动配置PC2的IP地址:192.168.3.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3.1

② 配置路由器Router0端口: Router(config)# int fa0/0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 int fa0/1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配置静态路由表:

Router(config)#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2 Router(config)# ip route 192.168.23.0 255.255.255.0 192.168.12.2 Router(config)# 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12.2

Router1和Router2配置与Router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③ 测试网络连通性:

PC0 ping PC1:通; PC0 ping PC2:通 „„(都通)

2.RIP:

RIP的实验图与静态路由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贴图。实验步骤:

① 手动配置PC0的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1.1 手动配置PC1的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2.1 手动配置PC2的IP地址:192.168.3.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3.1 ②

配置路由器Router0端口: Router(config)# int fa0/0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 int fa0/1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RIP配置: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version 2 Router(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2.0 Router1和Router2配置与Router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③ 测试网络连通性:

PC0 ping PC1:通; PC0 ping PC2:通 „„(都通)

3.OSPF:

OSPF的实验图与静态路由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贴图。实验步骤:

① 手动配置PC0的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1.1 手动配置PC1的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2.1 手动配置PC2的IP地址:192.168.3.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地址:192.168.3.1

② 配置路由器Router0端口: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1 Router(config-ospf)# network 192.168.1.1 0.0.0.0 area 0 Router(config-ospf)# network 192.168.12.1 0.0.0.0 area 0

③ 测试网络连通性:

PC0 ping PC1:通; P C0 ping PC2:通 „„(都通)详细实现

试验需求如下:

1)根据图中所示完成ip地址

其中vlan5,vlan6的客户ip地址自动获得

10.《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篇十

【摘 要】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如今进入到深化和提高阶段。笔者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体会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被逐步纳入学校基础课的范畴来进行管理和建设,今天进入到21世纪的深化,提高阶段。20多年来,经过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这就给我们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教育的差异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面对与中学相差较大的计算机基础全新的课程,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课堂上老师还是喋喋不休地讲授他们早已掌握的知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马上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随着后面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许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内容也相对枯燥些,学习的难度在加大,虽然教师讲课比较有耐心和细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听课感到吃力,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好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本人认为可以采用入学摸底考试的方式,按照成绩或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班,把基础好的集中在一起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把基础差的集合在一起进行一些基础层次的教学,以便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提高。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设置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的课时比例是1:1,但是国外高校上机实验学时比理论教学学时多,也就是说,国外学校更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环节。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消化课堂上的知识,那么所学的知识不能真正被接受和消化。由于如今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合班上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上机课一个教师带百号人的情况出现,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不够,影响上机实验课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将合班分成小班进行上机实验的方法,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的辅导,或者在班级中选出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作为学习组长,负责回答学生上机时碰见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的目的,养成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的学习氛围。

(3)教学内容的更新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技术的应用

更是层出不穷,而在一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内容单调,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最新知识。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较新知识的教材,在理论课上尽力哪个保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还应该经常做些知识讲座,将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计算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并且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交流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列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教学体会

(1)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教学中寻找对策和办法

首先应树立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也就是使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我们的计算机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将来不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但也应当懂得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计算机意识”是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前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一般在第一个学期中安排学习。作为任课老师,应该了解学校新生的心理状况,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提起学习兴趣,为本门课的学习打好心理基础。刚入学的新生处于心理上的放松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于新生而言,最难适应的是学校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学校里的课程知识含量大,节奏快,并且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地研究性学习,对于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开始很难适应,对老师的要求无所适从,容易对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产生怀疑,特别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有的甚至有放弃该门课学习的念头;而有些学生在中学时已学过相关的知识,对这门课程开始就有厌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积极性。针对新生的心理状况,作为授课教师要认真思考,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和办法,来解决给同一个班不同层次学生讲课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就重申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这门课的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和考核要求,让学生们对这门课有个整体认识,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醒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门课程。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个部分。在上机课时,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同学差开排座,一方面增加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学生在进行互助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整体的学习成绩也容易得到提高。

(2)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中教授的知识与应用脱节,一味地灌输知识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先讲知识点,然后再引入例子,但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辅导,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所谓案例,就是实际化的例子,由教师根据案例设计任务及思考题,用规定的任务把案例问题化,每个问题包含了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有前面讲过的知识又有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学生普遍觉得难学的Word排版部分,采用案例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把难学的知识点用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展现给大家,在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与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了。对于同一个任务,提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既把以前学的知识点复习了一下,又

把新的知识点引入,实现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片面的,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总评成绩=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其中期末考试分值分布情况为理论题占20分(20道单选题),操作题占80分,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2000操作系统,office xp,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及多媒体等内容。采用的是网上考试系统,老师将考试的题目录入题库,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考试时随即抽题组卷,提交试卷后,大部分题目是系统自动评分,每个考生的题目不同,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也缩短了教师阅卷的时间。平时成绩是由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word大作业,网页制作,powerpoint大作业,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几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评学生懂得素质水平。其中老师通过批改平时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针对一些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阶段性测试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起了一定的督促和鞭策作用,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们学习掌握的情况。大作业则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通过以上考核办法,已经满足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全面考核。结束语

11.《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研究 篇十一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作为培养译者职业能力的实践课程正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课程本身特殊性,其教学与翻译课程有很大区别。本文从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教学改革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方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向应用型转向。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作为翻译工作者核心能力之一,越来越受到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视。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翻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翻译专业必修课程。此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课程,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以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和语言资产管理、翻译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

课程为翻译方向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较高的机辅翻译软件为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翻译项目管理知识,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和语言产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课程应秉承培养应用型语言服务产业人才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课程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课程教学思路设计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教学、项目模拟等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大部分学校将本课程设计在大三或大四完成。但笔者认为,作为翻译实践的重要辅助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学生在日后翻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促进语言学习、提高翻译效率、养成良好翻译习惯、丰富翻译手段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应在学生开始大量翻译练习之前翻译实践课程同学期开设。

以河北民族师范为例,根据2013年培养方案,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的翻译实践课程,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少有机会继续实践。在第七学期之前,学生们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知之甚少,以为在线翻译、机器翻译等就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过于依赖机器翻译或完全不相信计算机辅助翻译,信息检索水平差,不能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及在线词典、搜索引擎等工具。2015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校,要求各系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修订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翻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以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版)修订指导意见》修订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学生已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基本能力。而与本课程同学期开设的还有第二到七学期开设的《专题翻译》课程,保证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有足够的实践课程巩固技能。

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翻译能力,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应区别于计算机课程和一般翻译课程。笔者认为,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微课视频库,采用翻转课堂、翻译工作坊等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采用翻译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等。

1.翻转课堂。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且学生理解能力不同,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课后任务”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为此,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课后学习—完成任务—课上展示”的模式进行软件操作教学,课下利用视频、教材、软件使用帮助等资源进行学习后,独立完成安排的翻译任务并在课上展示翻译软件的使用过程、遇到的问题等。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习进度难以统一的问题。

2.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料库。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本课程应收集丰富的课程资源。《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辅助翻译软件占了课程大部分内容,而这些软件的相关视频也是非常丰富。

3.翻译工作坊+项目驱动。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前了解和适应翻译公司基本工作流程,课程可以选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以翻译项目为驱动,根据翻译公司完成翻译项目的基本分工,模拟翻译项目流程和分工办法,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翻译项目。这个教学方法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适应翻译项目中各种角色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以翻译软件为依拖进行翻译项目管理。

4.形成性评价方式。翻译软件应用的考核困难较大,翻译软件翻译过程难以控制,翻译形成的记忆库、术语库等内容难以快速查看,且两小时的考试很难涉及多个软件的考核,因此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和三次测试的成绩构成,反映学生学期内各阶段翻译技能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果,综合考量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的掌握,此种方法极大的增加了考试的信度。

《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课程,其重要性正逐步受到认可,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其教学理念、方法、考评方法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俊博.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

1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十二

Auto CAD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我校的《装潢设计》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均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这本课程已经开设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不少学生反映强烈,其一对计算机熟悉程度不同导致学生接收知识点相差大,其二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反而没有了自信。这是为什么呢?

1 传统的CAD教学模式

要知道首先Auto CAD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一般专科层次的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见解、想法一般不与其他人分享,不会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样的话,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学习起来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不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影响了CAD的学习效果。

在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之前笔者查阅了许多的资料;发现有趣的现象,很多学者对于设计技术、设计的理论、设计的方法交叉学习上面很有研究,他们取得了很多的丰硕成果。这些学者在CAD与CAM方面结合较为紧密,大多学者的研究结果都是针对本科教学,理论性较强。而专科学校的学生除上述因素之外,本身学习理论性东西,以及逻辑思维方面较欠缺;这种大而全,辐射面太广的教学方式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2 专科学生教学模式

2.1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动手动力要求较强的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由为重要。首先是制订教学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它作为很多专业都要求掌握的技能,其具有普式教育的含意,培养学生基本的绘图及读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是针对性极强的,比如机械制造方面对精度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点才能得心应手;但是像装璜设计这些专业对精度要求又不高,反而是追求一定的美观效果。所以,我们在选择实例图的时候必须循序渐进。

2.2阶段教学

2.2.1第一阶段 二维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所有不同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阶段;主要使用发散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老师讲授的大而全面,也非常的精细,学生要逐步适应教师的节奏;课堂外必须把没有掌握的东西消化吸收。

例如:笔者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课讲解实例如下:请使用5种以上的方式绘制下图!

1“)极轴”法。默认情况下此命已经打开,选择“直线”命令——选择直线的任意左端点——水平轻移鼠标(显示出极轴即虚线)——键入50回车确定。这是最基本最直观的方法,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

2)“正交”法。按下“F8”,此时只能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作图。

3)“栅格”法。按下“捕捉”和“栅格”两个按钮。

4)“直角坐标”法。输入“Line”命令以后,第一个坐标点输入“0,0”,第二个坐标点输入“80,0”。

5)“极坐标”法。输入“Line”命令以后,第一个坐标点输入“0,0”,第二个坐标点输入“80<0”。

在上述五种方法的后面两种中,可以演变另外两种方法即:相对直角坐标法、相对极坐标法;在课堂中,先提出来下次课讲解。大家可以看出虽然绘制直线非常简单,但其辐射面很广;涉及的知识占很多,通过这样全面的讲解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应用,但距离灵活使用还需要大量的练习。

2.2.2第二阶段:二维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的阶段;主要使用实例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老师讲授的小而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技能。

例如:绘制下图!

在此阶段,通过各种实例的讲解除了让同学们掌握制图的方法外,还让同学掌握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精度要求、装璜设计方面的美观要求、园林设计方面的局部缩放、相关的ISO标准等。

2.2.3第三阶段:二维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对CAD二维制图命令的使用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设计的思想、设计的具体经过、图层和图块的使用、CAD出图。一般而言,类型于“小区平面图”、“小区楼层平面图”这些工程量适中的实例适合在这一过程中使用。

2.2.4第三阶段:3D阶段

三维阶段为机械制造等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其他诸如“服装设计”、“装璜设计”等是选学内容;但是作为设计师或者设计工作人员,如果读不懂3D图,那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本课程主要就是要求大家会使用基本的三维命令来建模,能够读懂“三视图”;例如下图就是给出工程方面的“立面图”、“左视图”、“平面图”,要求完成右下角如图的建模。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三视图”有所了解,形成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对于以后给出的图形能够大致想像出它的效果。最后通过其他实例来练习“剖切”、“放样”等命令,使学生对Auto CAD三维建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有众多的用户群;其发展潜力巨大。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命令的用法,完成一些简单的例子,而要使学生能将知识点烂熟;在使用时才能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我们的步骤,要学会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专科学校设计类专业全面开展,AutoCAD软件的使用普及率高。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为讲知识点而讲,学生听课显得枯燥无味,知识点散乱;到使用时无从下手。针对此,该文提出分四个阶段来教学的方式,从易到难,由实例贯穿整个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更容易入门。

1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篇十三

目:简单企业网的设计与实现 专

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姓

名:黄贤菊 班

级:1340301 学

号:201340030119 指导老师:魏树权

完成时间:2015年6月25日 目录

一、··········概

述··········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四、··········实现过程···········

(1)开发工具

五、·········网络拓扑图··········

六、··········设备清单···········

七、··········IP地址划分·········

八、···········配

置··········

九、··········测试结果···········

十、··········心得体会··········· 概

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设计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及相关命令。根据网络案例设计出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IP分配及规划、特殊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络测试及协议分析。提高学生对网络设计方案的分析、设计、论证、实现及文档规范书写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内容及要求:

某企业有办公室、财务部、销售部、设计部、生产部5个部门,每个部门配置8台计算机,现在需要设计并实现一个网络,要求如下:(1)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私有IP

地址,地址范围为:192.168.0.0/24。为保证部门间的访问隔离,每个部门单独划分一个子网,子网间通过路由器互联;(2)企业已从电信申请4个公网IP地址210.88.55.11~210.88.55.14,为了能够使所有与主机访问Internet,需要在路由器中使用PAT技术;(3)内、外网用户均需要访问企业内

部的一台Web服务器,可以在路由器中使用Static NAT技术来解决之一问题。

实现过程: 此次课程设计,采用了单臂路由的设计方法。

单臂路由:指在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上通过配置子接口(或“逻辑接口”,并不存在真正物理接口)的方式,实现原来相互隔离 的不同VLAN(虚拟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由于从拓扑结构图上看,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数据从一条线路进去,又从一个线路出来,两条线路重合,故形象的称之为“单臂路由”。

(1)开发工具:

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

(Cisco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发布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网络拓扑图:

为了实现访问隔离,将五个部门划分为5个VLAN,每个部门8台计算机(为了方便设计及效果美观,本次设计选用两台计算机作为代表)。其中办公室属于VLAN10,财务部属于VLAN20,销售部属于VLAN30,设计部属于VLAN40,生产部属于VLAN50。而服 务器则属于VLAN60。网络拓扑图所示。

网络拓扑图

设备清单:

设备 电脑 交换机 路由器 服务器 网线

数量 40/台 4/台 2/台 1/台 若干 IP地址划分: 公司使用一个C类网络地址192.168.0.0/24,分为五个子网,则占用主机号3位即可,还剩5位主机号,可为32台主机服务,而每个部门只有8台主机,所以完全够用。

以下是完整的IP划分方案:

部门 IP段

192.168.0.2/24——办公室

192.168.0.9/24 192.168.1.2/24——财务部

192.168.1.9/24 192.168.2.2/24——销售部

192.168.2.9/24 192.168.3.2/24——设计部

192.168.3.9/24 192.168.4.2/24——生产部

192.168.4.9/24 配置:

(1)交换机配置: 每个子网中的交换机只需将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即可,以办公室的交换机为例,端口1—8与主机1—8相连,划分到VLAN10中,而与上层交换机的端口24则设置为trunk模式,如图所示。

底层交换机配置

(注:而在底层交换机的上层的交换机,则将端口全部设为trunk模式,其配置方式与底层交换机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路由器配置: 起局域网内部路由功能的路由器需划分子端口,对各个VLAN起到路由作用。其配置过程如图所示。

单臂路由器配置

而另一个路由器则是起网络地址翻译功能。由于公司有40台主机,但是只有四个共用IP可以使用,其中,210.88.55.14/24分配给服务器使用,所以共用IP满足不了公司内部主机的使用,因此需要用到NAT来建立动态IP池,给主机动态分配IP,以解决IP短缺问题。其配置过程如图4.4.2.2与图4.4.2.3所示。其中上图为静态NAT配置,下图为动态NAT配置。

.静态NAT配置

.动态NAT配置

测试结果:

不同VLAN之间

由于在单臂路由之中,所以不同VLAN之间可以ping通,现以办公室与财务部之间的主机为例进行测试,如图所示。

不同VLAN间的测试 本地主机访问本地服务器:

以办公室主机为例,访问本地服务器,如图所示:

访问本地服务器

访问外部网络:

访问本地服务器,如图所示:

访问外部网络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网络课程设计,完成了简单的企业网络设计及前期调试验证,学会了对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方法。课程设计是要把每个知识点掌握牢固而且融会贯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掌握知识的主要方法,学习书本知识时感觉很盲目,通过课程设计我更好的理解了书本上的某些抽象的知识。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 初步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该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更加全面、正确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学会了网络的基本分配,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格式和怎样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建立一定的方案,并且实现自己的方案。网络是计算机专业一个前景非常广阔、应用极其广泛的领域,努力掌握基本的网络原理和设计网络方案是计算机系学生应该具备的本领。

14.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集中 篇十四

学 生: XXX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网络工程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3年12月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

一、选题题目:企业内部DNS构建..........................................................................3

二、摘要、关键字、绪论............................................................................................3

三、设计内容................................................................................................................2 3.1需求分析...........................................................................................................3 3.2网络拓扑结构图...............................................................................................4 3.3网络具体配置步骤...........................................................................................4 3.4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8

四、心得结论................................................................................................................9

五、参考文献及网站..................................................................................................10

企业内部的DNS服务器构建

摘要:

通过给某企业建立DNS服务器,把理论知识实践了一下。期间分析了项目设计目的和意义,具体建立DNS服务器时进行了需求分析,建立了网络拓扑结构图,实践了网络具体配置步骤,解决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还总结了设计成果以及心得。

关键字:DNS服务器,需求,网络拓扑结构图,配置步骤,问题,设计成果心得。绪论:DNS服务器是计算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域名服务器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转发服务器。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能熟悉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及相关命令。根据网络案例设计出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IP分配及规划、特殊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络测试及协议分析。从而提高设计方案的分析、设计、论证、实现及文档规范书写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需求分析

15.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篇十五

该文从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内容与标准、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估方式设计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总体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的原则和课程定位。

1.1 课程设计的原则

高职院校提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因此, 我们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行业规范标准为牵引, 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

1.2 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其他专业课的一门前续课程, 该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该课程的定位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为其以后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信息化平台和使用工具, 使这门课成为一门结构优化、内容先进、与职业能力直接接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2 课程内容与标准

过去这门课的课程目标设置为一般技术目标, 即简单传授课本知识。现在, 我们的课程目标直接体现了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我们的课程内容也从之前的知识本位转向就业能力本位。

2.1 课程目标

1) 职业素质目标:

能够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其它专业及课程的学习服务, 能够获得学习新的软件、使用新的软件的能力。

本课程是继续学习计算机其它课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2) 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和处理的技术, 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表格处理的技术, 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演示文稿处理的技术,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Internet的应用技术, 为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应用范围及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并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资格证书。

2.2 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 我们对课程内容做了如表1所示的设置。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这一章, 我们根据要求学生应能运用Word 2003软件进行文字录入及图文混排功能的这一能力目标, 明确了其知识要点为Word文档的文字编辑和格式、查找替换、文字与段落格式设置;美化文档、打印文档等。

2.3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

如图2所示: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中练、练中学。

主讲教师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演示, 学生人手一机实际操作训练, 遇有有问题现场就解决。

2) 全程采用项目化教学,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项目单元任务, 将信息及时反馈, 提高教学质量。

3) 分析学情, 教学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3 课程教学资源组织

3.1 教材分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 (2009年版)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 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指导下由有关专家按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 (2007年版) 》的要求而编写, 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的使用、Excel 2003的使用、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等。

教材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 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理念, 包括了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知识点和实习教学内容。在体系结构上突出了基本性、典型性、简约性、逻辑性、实践性;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从建立模型、寻找方法, 直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得到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3.2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网络资源。

信息学院建设有五个大型机房, 每个机房配备教学用计算机能同时满足80人次的实训。每台机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 有良好的网络链接能力。

教师会根据教学需求收集各类网络资源, 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信息学院建设了相关的网站, 提供与此门课程相关的文字资料及视频, 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教学对象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 他们在知识储备、性格因素和技能现状上具备以下特点:有一定的英语识读能力, 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 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性格因素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计算机操作仅限简单系统操作, 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技能不熟悉。

4.2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我们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1) 教学的组织:典型工作任务贯穿,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推进, 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包括:分组、讨论、审核、实施和评估。

分组, 即任务下达, 以5人为小组, 明确人员职责, 按照项目要求各自独立开展工作;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讨论, 即明确分组以后各组围绕主题、重点和工作步骤开展讨论。根据讨论结果拿出各组的方案、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审核, 即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方案审核方案是否完整及具体可操作性、是否需要技术支持等, 给出建议;实施, 即各小组按照审核通过的方案组织实施, 进行实际训练操作。教师巡查协助指导;评估, 即各组完成方案, 由老师验收任务, 同时提出建议。

2) 教学计划学时分配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 课时为64。

3)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我们所关心和研究的, 以下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已经融合到课程中。

参观认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讲解, 可以采用参观认知法。如:介绍计算机硬件, 可以准备一些硬件实物 (硬盘、软盘、U盘、主板、显卡、网卡、声卡等) , 通过实物的感观认识来进一步认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

现场教学:对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Excel软件的教学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如: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内容, 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 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将课本的枯燥知识提升为动感的感观认识。

案例教学:对计算机安全知识的教授可以采用此方法, 如: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可以举出一些实际案例, 像“熊猫烧香”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等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病毒的危害, 加深理解。

情境模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模拟, 如:介绍局域网的共享内容, 可以采用教学用机来设定共享, 让学生通过网络邻居在局域网中查找和共享教学内容;介绍广域网的使用, 可以通过聊天室的建立来进行互动。

4) 教学手段

采用项目化教学, 将课程搬移到计算机实训中心, 使教与学同步进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授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吸引学生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软件, 实时与学生交流。

5 学习效果评估方式设计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采用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并实行平时实践考核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的无纸化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考察主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考察, 阶段性网络测验和期末考试为职业能力考察。

6 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将以知识目标本位转化为以能力目标本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课程设计采用以岗位需求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创新是由过去的纸质试卷测评转化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参考文献

[1]陈樱之.职业教育适时而行服务浙江转型升级[N].浙江日报:求学求职.高职特刊, 2008-12-10.

[2]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调研结果[Z].

[3]赵智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一) [J].职教论坛, 2008 (1) .

[4]席先杰.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

16.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项目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69-02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都要开设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面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专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面向或就业的建筑设备类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为适应专业的最新发展,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教育特色,经过重新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改进、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课程改革和整体开发的主要内容

1.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为广东的建筑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全面实施“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体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依据建筑设备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经过整合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介绍AutoCAD 、天正建筑以及天正电气的使用方法。这三款软件都是目前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建筑设备类专业技术人员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既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工作条件接轨,也与专业软件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2.编写特色鲜明的“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实训教材

国内现有同类教材建设早已跟不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一,目前国内建设类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数停留在AutoCAD建筑制图入门操作级的“基础”、“教程”层次上,编写内容基本上仅局限于对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命令的分析讲解,满足于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建筑构件的绘制和编辑修改,脱离工作实际,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即使有按项目来划分教材章节的,各项目也是“各自为政”,项目之间没有关联,不利于命令的反复应用和知识的连贯。按照这种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能很好地掌握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特点及基本操作方法,不能迅速准确地绘制一张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图纸上,往往连最基本的线型表达都是错误的,根本无法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其二,一些专门介绍AutoCAD建筑专业制图的书籍,往往又过于专业和繁杂,讲解重点放在专业图纸的绘制上,对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往往省略或简略地介绍,不适合作为教材提供给初学者学习使用。其三,介绍天正建筑和天正电气软件的书籍少之又少,很难选择到适合作为教材的版本。而且,让学生买两本教材上一门课程也是不合适的。其四,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以笔者所任教的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技能鉴定考证之前一个月,学校还要专门组织辅导班,对报考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培训,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绘制典型的建筑图纸为线索来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编写体例编写了一本《AutoCAD 2012与天正设计》教材,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体现了广东地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以及近几年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结晶,还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考试的内容,满足学生参加技能鉴定考证的需要,是一本体现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工学结合实践指导教材,填补了国内教材的空白。

3.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开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在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以及图像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要努力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排列,学习性项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序化,实践性项目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培养能力。

项目设计以绘制一张建筑施工图为线索来进行,可操作性强,符合本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职业能力。例如在介绍使用AutoCAD 2012软件的使用方法时,不是从理论上大量介绍绘图软件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而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基于典型实际设计工作任务和设计工作过程导向,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的主线主要是按照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案例,绘制一张典型建筑施工图纸的实际工作任务先后顺序展开(如图1所示),通过对绘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纸典型实例的讲解,将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操作命令融入到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典型任务实例的分析讲解中,做到内容真实丰富、步骤详细,能够让初学者摆脱枯燥无味的操作命令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建筑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绘图技巧。

4.实现“学考融合”

课程考核采取项目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 实际设计工作任务顺序

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终结性考核,突出过程和阶段性考核和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系统研究近几年广东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技能鉴定考证的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接受了考证前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学生在绘图方面“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

5.建立并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笔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的包含有教学图纸、考证图纸、练习图纸、专业图库、电子图块、电子图例等的教学资源库,并建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院级精品网络课程,方便学生远程学习。

6.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过程全部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机房内,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完成。建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内拥有学生机60台,教师机1台,学生机为联想启天M2682电脑,教师机为方正电脑。所有电脑都预装AutoCAD、天正建筑以及天正电气等软件的最新版本,全面反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机房内的电脑使用交换机连接成局域网,通过校园网光纤接入校园网并进入Internet网。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教师机控制全部学生机进行教学演示及信息传送。

三、实践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目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的示范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建筑设备类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及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和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參考文献:

17.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范文 篇十七

要求:共500台计算机,可以实现网络访问

需求一:在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分割广播域;

分析一:在接入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可以实现对广播域的隔离,划分一机房为Vlan 10,二机房为Vlan 20,三机房为Vlan 30,四机房为Vlan 40,五机房为Vlan 50;

需求二:核心交换机采用高性能三层交换机,都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之间的路由;

分析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配置为Trunk链路,三层交换机上采用SVI(switch virtual interface)方式实现Vlan之间的路由。

知识点:Vlan划分,Vlan间通信

代码: 1916-1: 1916-1>enable 14

!进入特权模式 Password:student

1916-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1916-1(config)#vlan 10

!创建vlan 10 1916-1(config-vlan)#name test10

!将vlan 10命名为test10 1916-1(config-vlan)#exit 1916-1(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1-16

!进入交换机接口模式 1916-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1916-1(config-if-range)#exit

!返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1916-1(config)#interface f0/1 1916-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1916-1(config-if)#exit

1916-1#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交换机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 1916-4:

1916-4>enable 14

Password:student

1916-4#configure terminal 1916-4(config)#vlan 40

!创建vlan 40 1916-4(config-vlan)#name test40

!将vlan 40命名为test40 1916-4(config-vlan)#exit 1916-4(config)#exit 1916-4#show vlan

!查看已配置的vlan信息 1916-4#configure terminal 1916-4(config)#interface range f 0/1-16

1916-4(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

!将F 0/1-16端口加入vlan 40中 1916-4(config-if-range)#exit 1916-1(config)#interface f0/4 1916-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1916-1(config-if)#exit

1916-4#show running-config 3760: 3760-2>enable 14

Password:student 3760-2#configure terminal

3760-2(config)#vlan 10

!创建vlan 10 3760-2(config-vlan)#name test10

!将vlan 10命名为test10 3760-2(config-vlan)#exit

3760-2(config)#vlan 20

!创建vlan 20 3760-2(config-vlan)#name test20

!将vlan 20命名为test20 3760-2(config-vlan)#exit

3760-2(config)#vlan 30

!创建vlan 30 3760-2(config-vlan)#name test30

!将vlan 30命名为test30 3760-2(config-vlan)#exit

3760-2(config)#vlan 40

!创建vlan 40 3760-2(config-vlan)#name test40

!将vlan 40命名为test40 3760-2(config-vlan)#exit

3760-2(config)#vlan 50

!创建vlan 50 3760-2(config-vlan)#name test50

!将vlan 50命名为test50 3760-2(config-vlan)#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10

!进入vlan 10 端口模式

3760-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0.0

!为vlan 10 端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760-2(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路由功能 3760-2(config-if)#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20 3760-2(config-if)#ip address 172.17.10.1 255.255.0.0

3760-2(config-if)#no shutdown 3760-2(config-if)#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30

3760-2(config-if)#ip address 172.18.10.1 255.255.0.0

3760-2(config-if)#no shutdown 3760-2(config-if)#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40

3760-2(config-if)#ip address 172.19.10.1 255.255.0.0

3760-2(config-if)#no shutdown 3760-2(config-if)#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vlan 50

3760-2(config-if)#ip address 172.20.10.1 255.255.0.0

3760-2(config-if)#no shutdown 3760-2(config)#interface f0/1 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3760-2(config-if)#exit 3760-2(config)#interface f0/4 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3760-2(config-if)#exit

3760-2#show running-config

2、中小型企业内部网络访问控制解决方案

要求:某单位的办公室、人事处和财务处分别属于不同的网段,这3个部门之间通过路由器实现数据的交换,但处于安全考虑,单位要求办公室的网络可以访问财务处的网络,而人事处无法访问财物处的网络,其他网络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访。

知识点: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

代码:

(1)路由器Router-A的基本配置。

Router-A(config)#interface s 2/0!进入路由器S 2/0端口的配置模式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252!将路由器S 2/0端口的地址配置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本网段只有两个合法的IP地址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路由器的S 2/0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0!进入路由器F 0/0端口的配置模式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将路由器F 0/0端口的地址配置为172.16.2.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路由器的F 0/0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2)路由器Router-B的基本配置。

Router-B(config)#interface s 2/0!进入路由器S 2/0端口的配置模式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252!将路由器S 2/0端口的地址配置为192.168.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本网段只有两个合法的IP地址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路由器的S 2/0端口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1!进入路由器F 0/1端口的配置模式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1 255.255.255.0!将路由器F 0/1端口的地址配置为172.16.3.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路由器的F 0/1端口 Router-B(config-if)#exit(3)路由器Router-A和路由器Router-B上静态路由的配置。Router-A(config)#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92.168.0.2 或:Router-A(config)#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s 2/0 Router-B(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92.168.0.1 或:Router-B(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s 2/0 Router-B(config)#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92.168.0.1 或:Router-B(config)#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s 2/0(4)在没有配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之前,分别从办公室PC1和人事处PC2用ping命令测试财务处PC3是连通的。

(5)在路由器Router-B上配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名称为access-list 10。Router-B(config)#access-list 10 deny 172.16.2.0 0.0.0.255!拒绝来自172.16.2.0/24网段的流量通过

Router-B(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72.16.1.0 0.0.0.255!允许来自172.16.1.0/24网段的流量通过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B(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out!在F 0/1的出站端口上调用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B(config-if)#end 【结果验证】

(1)在办公室所属的PC1上ping财务处的PC3,应该是连通的;而在人事处所属的PC2上ping财务处的PC3,则不通。说明路由器Router-B允许172.16.1.0/24网段的数据通过,而拒绝172.16.2.0/24网段的数据。

(2)在路由器Router-B上利用show access-list 10命令查看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 10的配置情况。

Router-B# show access-list 10(3)在路由器Router-B上运行show configure命令,查看生效配置。

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是对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进行过滤。在配置时,一般应利用到靠近目标端的路由器(本实验为Router-B)上,一般对出站流量进行过滤操作。

【注意事项】

● PC主机网关一定要指向直连接口IP地址。

3、大型网吧组网设计方案

要求: 局域网内实现资源共享(访问视频服务器、游戏服务器),可以访问Internet 知识点:地址转换PAT

代码:

(1)路由器Router-A的基本配置。RSR10-3(config)#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2 255.255.255.252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 0/1!该默认路由将内部的所有IP地址全部通过F 0/1端口进行转发 Router-A(config)#end(2)路由器Router-B的基本配置。RSR10-4(config)#hostname Router-B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35.128.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1 255.255.255.252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nd(3)在路由器Router-A上配置静态PAT。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A(config-if)#ip nat inside!将f 0/0端口定义为内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A(config-if)#ip nat outside!将f 0/1端口定义为外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p nat pool jspi-nj 210.28.1.2 210.28.1.2 prefix-length 30!定义地址池的名称为jspi-nj,内部全局IP地址是210.28.1.2,子网位为30 或:

Router-A(config)#ip nat pool jspi-nj 210.28.1.2 210.28.1.2 netmask 255.255.255.252!直接用子网掩码标明地址池中IP地址的子网位数

Route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72.16.1.0 0.0.0.255!用访问控制列表10允许内部本地地址172.16.1.0/24访问

Route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jspi-nj overload!实现内部本地IP地址与本地全局IP地址之间的转换

【结果验证】

(1)在路由器Router-B的FastEthernet 0/0端口上接入一台PC,IP地址设置为135.128.1.2,网关为135.128.1.1。在局域网内部,将PC的IP地址设置为172.16.1.0/24地址内,然后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分别用Ping命令测试135.128.1.2,应该是连通的,这说明路由器Router-A已经进行了动态地址转换。另外,如果PC1上已开放了Web服务,也可以输入http:// 135.128.1.2来打开其网页。

如果在192.168.1.2的PC上使用Ping命令分别测试172.16.1.10和172.16.1.11两台主机,也会发现是连通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2)在路由器Router-A上查看NAT的转换情况。Router-A#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从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内部网络的三个主机都使用相同的内部全局地址210.28.1.2对外网进行访问,路由器Router-A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辨别不同内部主机的会话。

【注意事项】● PC主机网关一定要指向直连接口IP地址。

4、学生公寓组网方案

要求: 局域网内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访问Internet 知识点:地址转换PAT

代码:

(1)路由器Router-A的基本配置。RSR10-3(config)#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2 255.255.255.252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 0/1!该默认路由将内部的所有IP地址全部通过F 0/1端口进行转发 Router-A(config)#end(2)路由器Router-B的基本配置。RSR10-4(config)#hostname Router-B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35.128.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1 255.255.255.252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nd(3)在路由器Router-A上配置静态PAT。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0 Router-A(config-if)#ip nat inside!将f 0/0端口定义为内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 0/1 Router-A(config-if)#ip nat outside!将f 0/1端口定义为外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p nat pool jspi-nj 210.28.1.2 210.28.1.2 prefix-length 30!定义地址池的名称为jspi-nj,内部全局IP地址是210.28.1.2,子网位为30 或:

Router-A(config)#ip nat pool jspi-nj 210.28.1.2 210.28.1.2 netmask 255.255.255.252!直接用子网掩码标明地址池中IP地址的子网位数

Route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72.16.1.0 0.0.0.255!用访问控制列表10允许内部本地地址172.16.1.0/24访问

Route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jspi-nj overload!实现内部本地IP地址与本地全局IP地址之间的转换

【结果验证】

(1)在路由器Router-B的FastEthernet 0/0端口上接入一台PC,IP地址设置为135.128.1.2,网关为135.128.1.1。在局域网内部,将PC的IP地址设置为172.16.1.0/24地址内,然后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分别用Ping命令测试135.128.1.2,应该是连通的,这说明路由器Router-A已经进行了动态地址转换。另外,如果PC1上已开放了Web服务,也可以输入http:// 135.128.1.2来打开其网页。

如果在192.168.1.2的PC上使用Ping命令分别测试172.16.1.10和172.16.1.11两台主机,也会发现是连通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2)在路由器Router-A上查看NAT的转换情况。Router-A#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从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内部网络的三个主机都使用相同的内部全局地址210.28.1.2对外网进行访问,路由器Router-A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辨别不同内部主机的会话。

【注意事项】

● PC主机网关一定要指向直连接口IP地址。

http://itlab.idcquan.com/cisco/configure/954589.html 交换机在接口模式下输入switchport mode trunk 提示:

Command rejected: An interface whose trunk encapsulation is “Auto” can not be co

nfigured to “trunk” mode.解决方法: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Command rejected: An interface whose trunk encapsulation is “Auto” can not be configured to “trunk” mode.(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上一篇:药物分析实验室设计下一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