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自主性

2024-08-26

学习的自主性(精选7篇)

1.学习的自主性 篇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体会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我们每个教师面临的和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问题之一。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关注和研究的。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让学生探索新知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在教学“6+8”时,我没有把自认为较好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己的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算法上,我告诉学生:“小猴不会算,你能帮它想出好办法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举起了小手。我先把机会让给了性格内向的生1,他说:“我是摆小棒算出:8+1+1+1+1+1+1=14。”灵活敏捷的生2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把8凑满10,把6分成2和4,8+2=10,10+4=14。”胆小不爱说话的生3也坐不住了,他兴奋地说:“想8+6=14,所以6+8=14……”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探究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学生交流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独立探讨“6+8”的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作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式,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培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充满规律。让学生积极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中挖掘规律,总结规律,学生的认识将发生“质”的飞跃。

如在“做一做”中,每组两个加法算式,它们的加数调换了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我创设了“加法宫殿”运砖的情境,要求把写有算式的砖头运到相应的地方。学生开始兴致勃勃地一块块“运砖”,可我并不满足。“除了一块块地搬以外,你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搬得又对又快吗?”经过短暂的沉默后,课堂又恢复了生机。“我知道了,上下两块可以一起搬,因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生兴奋地嚷道。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很快就找出了上下两道题的关系,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就会“生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灵活。

2.学习的自主性 篇二

一、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台湾教授曾仕强说过:“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都是先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开始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研究模式的开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充满问题的好奇心推动着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渴望。如果长期以来,课堂都是老师问、 学生答,就会形成一种机械模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天性和能力就会慢慢被淡化掉。因此,只有自主学习的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上六年级“比的意义”一课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素养和能力,我大胆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自学后,有几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有的学生问: “什么情况下能用比表示?”有的问: “电子表中的‘∶’是表示比号吗?” 有的问:“比的前后项可以交换位置吗?”还有学生问:“在课本44页的最后写道15 ∶ 10也可以写成15/10, 这里为什么不用约分成最简分数呢?”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同样也主要是一些知识的难点。他们自主提出这些重要的问题,就会自发地进行探讨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既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锻炼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自主获取数学信息也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展现,也是反映学生数感的一项标准。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迅速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把握数学核心问题,那么可以说离解决问题已经不远了。有的学生遇到一些数学问题, 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这往往是没有获取数学相关信息的能力,或者说这项能力较弱。而这样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在上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选择材料自主搭建模型的教学环节,就是锻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操作之前选材料的汇报中,有的学生说: “我需要小棒,因为小棒相当于长方体的棱。”有的学生说:“还需要接头, 因为接头相当于顶点。”学生通过获取长方体的各部分结构,提取出数学信息一一对应,将棱具体化为小棒,将顶点具体化为接头,找到相应的材料, 为后面的搭建框架模型奠定了基础。在自主的教学课堂中,通过自主的观察、 分析、迁移、探讨和汇报,学生能够锻炼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句名言:“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可以反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归纳、列表、枚举、假设、对比、转化、 分类、建模等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就能反映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高低。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从“鱼”获得“渔”,老师就能够从“教” 到“不教”。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都要以自主学习的课堂为载体。

比如,六年级上“比的应用”一课, 我在简单复习比的意义之后,出示例题:“500m L的稀释液,按照浓缩液和水1 ∶ 4的比例配制,需要多少m L的浓缩液和水?”出示完例题,我让学生自主交流,希望能让大家都能用份数、 分率两种方法来解决,但是结果出乎意料:第一个学生“按计划”说了:“如果浓缩液是1份,水就是4份,稀释液就是5份。然后列式解决问题。”第二个学生说:“我的列式是500÷(1+1/4)。 我把1 ∶ 4看作浓缩液占水的1/4,那么,稀释液就是占水的1+1/4,求单位 ‘1’水,就用除法,将500m L的稀释液除以它所对应的率‘1+1/4’,求出水400m L。然后400×1/4=100m L就是浓缩液的。”想不到,这个孩子用前面我们分数除法的量率对应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大为高兴,因为包括我在内, 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于是我顺水推舟,问:“这种方法是将什么看作单位‘1’?” 生回答:“水。”另一个学生立即回答道:“那我还可以可以把浓缩液看作单位‘1’,这样水就是单位‘1’的4倍,稀释液就是单位 ‘1’的1+4=5倍,500÷5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量 ÷ 对应的率’。”

学生能在自主交流分析之后,运用知识的转化和迁移,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说出这样层面的分析,解决了问题,我相当满意。因为,这不仅对前面分数除法的量率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复习,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感受, 数学是相当有魅力的,即使是同一个算式,如果理解的角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四、自主给予互相评价的能力

评价,不仅可以对前一段学习进行改善和肯定,更可以对后一段学习给予强大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自主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即使学生之间互相提出疑惑,进行反驳,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 学生的能力也会获得提高。因此,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能力。

比如,六年级下“负数的认识”一课,我将一些数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一个学生上台,将有符号的数分一类,将没有符号的数分另一类。分完后,学生开始互评, 一个学生问:“你为什么这么分?”他回答:“我是按照是否有符号来分的。” 另一个学生又说:“我还有不同的标准来分这些数。”“对!我也有。”许多学生应和起来。马上,又有一个学生上台,将这些数分成正、负数两类,0在正数中。于是,学生们又开始互相评价, 用自己的理由和观点阐述对0分类的理解:“我认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因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0就不可能是正数或负数。”顿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正是在这样自主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互评使得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自主解决了0的归属问题。

当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许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开放民主的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多倾听学生的问题, 多帮助学生的困难,多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去挖掘、去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四个能力,以供同行参考。

3.自主性阅读学习的指导 篇三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更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创造性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三重境界:乐学——善学——思学。这需要教师具有科学构建自主性学习的策略。我认为,这科学性包含两方面:教师引导的科学性和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具体来说,可从下列方面开展:

一、分类定位

学生的年龄分布和家庭背景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导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条件,乃至于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都存在很大变数。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定位。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时逐个谈话,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者学习的个人偏好、兴趣和选择本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1)懒散厌学型: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的成就感。着重认读和感知。(2)基础型:侧重基础,注重知识积累,作适当的延伸阅读思考。着重理解文本内容。(3)能力提高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着重联想想象和评价。(4)思维品质开发型:着重评价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后,需要为学生确立学习发展目标和实施手段。

1、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建立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强化成就感。以四大名著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诱饵,激发其阅读名著的乐趣。如阅读《水浒传》,可从英雄好汉的绰号浑名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思想性格;以流行小说读本及网络文化名篇为诱饵,引导他们作读书笔记并在阅读课中交流。由此培养他们获取和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成就感。

2、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性培养和思维开发的基础上。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开发可从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不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受也各有千秋。为此,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注意科学性和多元化。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问题情境,展开讨论。让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比较思维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顿悟,使他们的个性化思考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他们的思维品质也日趋成熟。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l、自主学习表现能利用相关资料如文本的导言和注解,寻找进入文本的突破口,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并感悟的方法。

文本的导语是文本主要内容的提示,是一把开启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程钧在《探求自主感悟的轨迹》一文中这样说:语文新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到九年级的选文与结构,为中学生“自主感悟”提供了诸多契机。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言:

“人生,是一个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上述导言中,“追求美好的人生”感悟的目标,“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是感悟的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朗读能力——初步读出语气”是感悟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如果能自觉认真地阅读文本相关的“导言”、注释(含写作背景介绍)或课后思考练习题,就可以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

我认为,把握文本的标题并作猜想,也是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一条重要途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一般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概括,或文章内容的线索,或作者感情的浓缩。如《散步》、《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善于在阅读前对阅读的标题作一番推敲,对把握文本的中心获取相关信息是大有帮助的。

2、自主学习还表现以经验为基础,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文本,对作品中作者有意的“空白”和拐弯抹角处的含蓄作个性化体验,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苏联作家德堡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阅读想象就是读者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的活生生的画面,以便深入其境,更好地理解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如教《斑羚飞渡》第lO段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老斑羚和半大斑羚会说些什么?

让读者依据作品中潜伏的信息对作品中空白或所蕴含的意境去想象创造,达到一种艺术境界。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到故乡,见到幼年时的朋友闰土,想问问他的景况,闰土断断续续说了几句,便“只是摇头……沉默了片刻。”在“沉默了片刻”之后,本来可以让闰土倾诉他的不幸,但作者却让他“默默地吸烟”,欲言又止,留下了一个空白。其目的就是让读者去想象闰土的艰难、凄苦和不幸,以及造成这一切的社会的黑暗,引起读者对闰土那样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这不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么?

文学作品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要深入理解文本,必须抓住这些体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学生诵读品味“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这一片段,找出最能体现其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并体验从悲剧角度写悲和从喜剧角度写悲的艺术效果。

三、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1、自主学习还表现为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多向思维手段,对文本进行主动探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入文本,挖掘文本隐含的深刻含义。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有阅读批判的心理准备,消除学生迷信权威的心理,鼓励他们大胆怀疑。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其着眼点在于与作者对话的同时,能够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之不同的见解。在阅读中多问自己:“何者为假,何处有阙?”我的疑问有根据吗?经常性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的结局”这一片段,要引导学生敢于求异,作品以喜剧结局,我们可否设想以悲剧结局?

我们也可用反向思维探讨:范进中举喜极竟然发疯,合乎情理吗?可否描写成“范进中举喜极竟然大哭起来”?试比较两者的艺术效果。

从表面上,情节很荒诞。但仔细分析,范进醉心于科举,虽屡试不中(考了20多次),但仍苦苦挣扎至老(54岁)。范进中举前贫穷至极,受尽冷言冷语和鄙视,年老中举,惊喜过望,这一故事情节合乎情理。作者采用夸张手法,写主人公的昏倒、疯跑、跌倒的丑态,极具讽刺效果。

2、用多向思维评析人物的命运(结合时代背景),构造人物对话,也是对小说精彩人物形象的一次再创造。如阅读小说《范进中举》,小说通过鲜明、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认识了范进、胡屠户、张静斋等人物后,你想对哪个人物说话?说些什么?

3、要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析理解。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察作者因时代或阶级不同而产生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对课后练习题提供的选项产生质疑: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认为菲利普夫妇家境贫穷,躲避穷水手于勒情有可原。

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成功者的心态,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开发。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科学引导。

4.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四

作者:陈静单位:江苏射阳县解放路小学手机:***邮编:2243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三、搭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四、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五、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兴趣方法平台习惯合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

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下面就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对一年级同学上好第一节导言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好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他们正式开始学之前,很有必要跟他们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语文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

其次,增强教者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教者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舵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应变能力,让学生有所依靠和信任;同时教者还要强化语言的组织能力,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整洁大方的外表、光明磊落的言行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争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再次,努力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印刷精美、形式多变、内容新颖、接近生活、想象丰富的任何读物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中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以及许多国内外最新的词汇和知识信息,同时我们教学中对话也都采用学生通俗易懂的适宜操练的句型,这些无疑都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

最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一堂好课正如一台好戏,要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会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条件:完整、严密的教学步骤;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自然巧妙地导入;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我教给小学生预习符号,并授其“读、画、标、思”四字预习法:读即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子;画即画出生字和新词,看看字形,想想意思;标即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思即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主要指思考题。在交流时谈谈自己的预习所获,让小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搭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平台和空间,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小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和展交的平台,放手让小学生去自主性学习、交流展示,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爷爷和小树》一课的预习展示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机的评价。在学习新字时,我总是让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多角度识字,对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及时鼓励。

动手操作是自主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每课的新字都让小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

四、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业成绩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我认为,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3、培养坚持阅读、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

4、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五、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热爱语文并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动力。让小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困.《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67,68,69页

[2] 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月

第25卷第1期,第18页

[3]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98-107页

[4]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第三,五,六,七章

[5]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98-107页

[6]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 学科教育, 1995,(6)

[7]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第102-104页

5.学习的自主性 篇五

包头市第五中学王晓娟

美国教育家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初中学生特点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育”为“自主性教育”;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真正将“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变“课堂”为“学堂”,变重知识为重能力,知能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

1方式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教师由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出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教材,感知教材,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性学习兴趣。

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探索构建语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交流反馈的能力,逐步养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深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奇及交互式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学习习惯、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真正地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最佳自主学习方法和最佳自主学习效果。

(三)优化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特色,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新途径,让学生独立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自主学习课后延伸的研究。

自主学习可以扩展、延伸。提高教学效率只在课堂上打主意是不够的。由于课堂的学习有限,课外的时间相对充裕,要引导学生把功夫用于课外,一边巩固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边预习新课或寻找更多阅读的机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但这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家庭作业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我们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家庭作业也不能忽视。但作业的难易度要适中,大部分题目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做出了,课上老师进行重点点拨、升华。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评价在活动中的机智性。

由于经过小学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无论是何种方式,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都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层次差异,保证每一组都

能有擅长者,以便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先做好解释和说明,或者请同学帮助先示范一下,这样学生们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不断的在教室中巡视,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一定要给予展示和评价,可以邀请几个小组或是所有的小组到教室前面来进行演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的主动,教师也教的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6.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性素质培养 篇六

一、提倡“尊重”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二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个性特征, 比如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这些素质特征。三是指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四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主要指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 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我们的学生尊重, 尊重他们的生活、心里思想、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及其自主选择, 就像对我们平等地位那样, 而且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以及权力, 并且要给他们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自我。这也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应该做的, 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平等了, 才会有真正的尊重, 才可以产生信任, 才能营造一种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正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 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 才能营造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尊重学生, 学生方可“亲其师, 信其道”并“乐其道”。

二、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就是自我相信自己, 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 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我能力、思想、理念的一种正确估计、积极肯定和激励的内驱动力, 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主要特征:实诚、开放、虚心、幽默、坚韧果断、活泼、言行举止的内在和谐。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欣赏学生。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 一种馨香, 一种沟通与理解, 一种信赖与祝福。人类的本质都渴望被肯定, 学生也是如此, 欣赏是阳光、空气和水分, 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要充分发挥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来欣赏学生, 也就是鼓励、激励加以肯定学生自我的发展, 激发学生自我创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努力的欣赏和肯定:用你的眼神鼓励、赞扬给他动力, 默默关注, 给他以信心, 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 这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欣赏不同于阿谀, 它是出于真诚, 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天才往往在教师的欣赏中诞生。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 欣赏者必巨有愉悦之心, 仁爱之心, 成人之美之善念, 只有真诚的欣赏, 才能使被欣赏者产生自尊之心, 奋进之力, 向上之志。

2. 提升学生的自我欣赏意识。

不敢说, 不敢做, 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的根源。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专题讲座、专项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大声喊:“我很棒!”“我能行!”“试试就能行, 争争就能赢!”等口号, 让学生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挫折和失败要多鼓励以激发其自信心, 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师要鼓足学生士气, 确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有不同感受才会觉得特殊, 觉得特殊才有动力, 而内在动力是开拓的源泉, 从而产生对自我向往的凝聚力。

3.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 生发疑问, 引起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 总想表现自己的不同, 或者说是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别以为一件小事, 其实学生很重视, 你总是要恰当的及时予以肯定, 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再续动力。

4. 成功的体验对于学困生是十分珍贵的。

从成功里获得自信, 从失败里增加自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给学困生创造这种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旨在启发学生内部的原动力, 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 能动地去获取成功, 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实施的基本过程: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创造能力的机会, 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热情参与, 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 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 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 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在学习中体会成功, 在过程中展现精彩。

5.“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师的激励的言语要贯穿整个课堂,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作者在听一些致力于自主教学探究的教师们的课中, 深深感受到他们语言的感染力, 鼓动性。在教学中,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 多表扬鼓励,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 要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你说得真好!”、“你的进步真大!”、“老师相信你还会进步的!”、“你真了不起, 知道得这么多!”……这些热情洋溢并带有鼓励性的语言,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人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造了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点滴进步, 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赞扬、赏识, 他就会受到教舞, 学习的兴趣、热情也随之高涨。当教师一次又一次赏识后, 就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构建小竞争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个人整体素质也是对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因子挺多, 总体可为身体状况、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潜在优势领域六个方面。

例如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 一些学生多于采用求异思维方式, 而另一些学生多于采用求同思维方式, 然而不难理解前者比后者要好些, 这也是由于思维方式不同, 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再如:对于问题而言, 一些学生或冲动或谨慎;一些是自己比较有主见, 一些却是参考旁人的建议指导;一些学习是通过视觉系统, 然而另一些确是通过听觉系统, 同样一些学生喜欢通过做或模仿来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 而有些学生喜欢在小组中学习;等等。然而相关实验测试说明, 通过对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方法加之教师的一些适合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也会提升, 对学校或者学生、老师而言都会有相对明显的改善。

1. 要注意区分上述个体差异变量在性质上的不同, 要个别对待处理。

就性质角度来说, 这些个体差异变量有单一维度和多维度。多元之分, 单一维度有高低强弱好坏之分, 老师通过了解, 对学生在心理上的质及量的差异中, 去了解他们的优点优势和不足, 从教育、职业、社交等不同方面来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 致使他们不断的提高自己, 并且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考核及评价, 使他们了解自己对学习的自主能力, 进而完善个人发展目标及需求。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不断的调查评估来不断地调整教学对象、内容和方法。

2. 要处理好个体差异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个体差异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然而前者是相对的, 其自身就包含着量的渐变;后者是绝对的。在学习风格以及潜在优势领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因此对于其他四个变量的稳定性相对差些, 而然这点也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来调节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的健康学习理念。所以,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提倡无错原则和没有先知原则。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教师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热情及时地给予表扬, 使每个学生都深切地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希冀, 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 上述个体差异变量不是都可以清晰明了的显现出来, 加以了解的。

现在的教学中虽然很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以及了解他们的差异, 却不是说片面单独的完全掌握。只是说抓住了他的一些突出特点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了解传教。所以一位老师, 应该要做到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了解尊重, 与此同时在对不同的差异中寻求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一些问题、交流以及总结, 可以引领学生都有一个自信自主的学习效应。

四、倡导合作探究

1.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采用这种理念不仅是可以提高团队意识和集体概念, 对于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力有相对有所提高, 况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老师、学生、课堂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学习,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讲可以让同学们集思广益、各抒其见。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看法交融在一起, 经过碰撞和讨论, 可以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更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角度看, 讨论式教学是通过相互论辩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的, 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来关注学生;它要求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 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健全人格,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 合作动机以及责任感, 对合作学习能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很重要。

合作学习通过把个人竟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竟争有利于对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竟争意识的提高;同时助于因材施教, 很好的改善对于不同差异的学生中的教学不足, 以便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好树立发展及目标。

3. 教师也是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

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应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友好。作为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参与小组学习,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有了成绩善于肯定, 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 合作交流, 体验成功。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平等了, 才会有真正的尊重, 才能营造一种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 要会欣赏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构建小竞争环境;倡导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关键词:提倡“尊重”,自信心,小竞争环境,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走向“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谈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 2002-01-04 (3) .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248.

[3]曾继耘.学生个体差异: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J].人教期刊, 2006, (3) .

7.浅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篇七

【关键词】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

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学习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随着我国对自主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下面我谈一下对自主学习的几点感受:

一、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规律,倡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者本身学习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手段是为了人,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成人”,教育是人性的放飞,教育是人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强烈激发,教育必须以人对人心灵交融的方法来完成“人”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师独占讲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自主学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但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如计算机和网络等)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拓展到课前及课后。

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还体现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知识的要点。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问题,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自己解决,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习的开放性

封闭性的组织方式存在许多缺憾,它阻碍了理论学习向纵深发展。要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就学习的组织方式来说,必须提高开放度,增加互动性,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去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四、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更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能力,在合作中能够深刻的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等于个人封闭的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自主学习模式重视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围,这不仅需要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和帮助。

五、学习贵在创新

自主学习的目的不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活动的学习动机,所以创造型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有其独持的地方。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

总之,任何新的事物从诞生到成熟必然需要经历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路程,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也同样如此。它不仅取决于社会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教育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校制度的保障。我们应努力在以上几个方面下功夫,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烨.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法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2]郑筱静.略谈高中英语“合作探究式”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1.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学习资料下一篇:成长因为有你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