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管理(精选9篇)
1.赛事管理 篇一
中国象棋协会赛事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象棋比赛的管理工作,推动象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促进象棋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广大象棋爱好者的参赛需求,丰富大众业余文化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管理办法》、《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象棋赛事指在我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单项象棋比赛和各级、各类象棋比赛。
第三条 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单项象棋比赛、国际性象棋比赛的组织管理按照相应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应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举办象棋赛事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中国象棋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象协)负责对在我国举办的全国性象棋赛事的具体监管。各省(区、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象棋协会(以下简称地方象协)以及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象棋赛事的具体监管。
第二章 象棋竞赛分类
第五条 全国性象棋赛事
(一)由中国象协主办的全国象棋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或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象棋比赛。
(二)由中国象协参与主办的全国性象棋赛事。
(三)由中国象协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全国性网络赛事。第六条 地方性象棋赛事:由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地方象协或其他符合要求的办赛主体主办的象棋赛事;
第七条 我国举办的国际性象棋赛事
(一)A类赛事:由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综合性和单项象棋比赛;由中国象协(或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主办的跨省(区、市)的象棋国际赛事。
(二)B类赛事:由中国象协(或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主导,与地方共同主办或交由地方承办的象棋国际赛事。
(三)C类赛事:地方自行举办的国际象棋赛事;由地方主导,中国象协(或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参与主办、协办的象棋国际赛事。
第三章 全国性象棋赛事申办
第八条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以下简称《赛事名录》)及中国象协赛事计划中的全国象棋赛事,由中国象协确定承办单位和举办地点。
(一)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象协以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可作为此类赛事的承办单位。有承办意向单位需在上一年10月底前向中国象协递交承办下一年某项赛事的承办意向书,意向书中应包含有承办意向的赛事名称、承办单位、举办地点、场馆及周边食宿交通情况、资金来源等,申办意向书的具体要求以当通知为准。
(二)中国象协对承办地的承办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比赛场地情况、接待能力、组织水平、经费保障、交通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在满足赛事举办需求时,确定该单位获得承办权。
当同一项赛事有多家单位提出承办申请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由中国象协成立考评小组,对承办单位所提供的承办条件进行综合考评,得分高者获得承办权。场地考察以及考评等事项具体要求以当通知为准。
(三)承办权一经确定,双方即签订赛事承办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承办单位需根据赛事规格、规模等按规定缴纳赛事服务费。
(四)承办单位应根据赛事承办协议相关内容和中国象协提供的赛区要求,开展赛事筹备和组织工作。
第九条 中国象协参与主办的全国性象棋赛事
(一)各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地方象棋协会及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赛主体,可根据需求经中国象协同意共同作为主办单位,举办全国性比赛。
(二)举办此类赛事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赛事得到当地政府或体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或支持; 2.比赛场地、比赛器材设备等需满足赛事要求(中国象协可根据赛事等级提出不同于常规赛事的要求);
3.满足赛事需要的接待能力; 4.经费保障。
(三)有意向举办赛事的单位可于每年11月底前向中国象协提交在下一年举办该类赛事的协商函,中国象协将根据赛事的举办时间、地方举办象棋赛事的能力和条件予以综合考评确定,并于下一年年初在全国竞赛计划中公布。临时增加的赛事需提前3个月提出申请,比赛日期的选择不能与其他赛事活动相冲突。
(四)协商函内容应包括:比赛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举办单位、场地可容纳的参赛规模、接待条件、奖金金额、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等。同时还应在附件中提供:举办地概况、场地平面图、周边食宿、交通情况等信息资料。
(五)办赛单位向中国象协提交协商函的同时报送当地体育主管部门。
(六)赛事确定后,由中国象协(或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与办赛单位签订赛事合作举办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中国象协根据赛事规格和参赛规模按规定收取赛事服务费。
第十条 全国性网络赛事
(一)地方象棋协会或合法的办赛主体可根据需求经中国象协同意共同作为主办单位,举办全国性网络赛事。比赛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进行。
(二)网络赛事分为两种模式
1.全部赛事均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进行; 2.预赛在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决赛落地进行。
(三)举办此类赛事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网络服务平台需具有赛事公告、选手报名、在线比赛、在线裁决、成绩公示等功能。
2.由中国象协指派具备网络赛事执裁能力的国家级裁判员承担赛事的裁判工作。
3.落地赛事场地应具备合格的软硬件条件,并满足中国象协赛事运行要求。
4.经费保障。
(四)有意向举办该类赛事的合法的办赛主体应于赛前1-3个月向中国象协提交举办比赛的协商函,协商函内容应包括:比赛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单位、奖金金额、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等。
(五)赛事确定后,由中国象协(或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与办赛单位签订赛事合作举办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中国象协根据参赛规模按规定收取赛事服务费。
第十一条 地方象棋比赛
由地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象棋单项赛事和地方象协举办的象棋赛事,根据所属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商业性、群众性象棋赛事取消审批,合法的法律主体均可依法组织和举办,自行确定或协商确定举办地
点。
第四章 象棋国际赛事申办
第十三条 申办A类象棋国际赛事,需列入体育总局外事计划,按照现行规定和审批权限报体育总局或国务院审批。
第十四条 申办B类象棋国际赛事,需列入体育总局外事活动计划,原则上由承办地有外事审批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申办C类象棋国际赛事,实行报备制,由地方有外事审批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
第五章 象棋赛事名称使用
第十六条 赛事名称应当与实际内容一致。
第十七条 中国象棋协会主办或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象棋赛事,其名称可以使用“中国”、“全国”、“国家”、“中华”字样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未经中国象协确认,其他象棋赛事不得冠以“中国”、“全国”、“国家”、“中华”字样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
第十八条 未经相应的国际体育组织确认,象棋赛事不得冠以“世界”、“亚洲”字样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
第六章 全国象棋赛事组织工作规范
第十九条 执行象棋竞赛规则和赛事规程,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原则。
第二十条 执行体育总局和中国象协制定的裁判员选派监督管理规定和赛风赛纪的工作要求。
第二十一条 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象协制定的赛事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执行国家的《反兴奋剂条例》,接受和配合国家反兴奋剂机构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三条 接受赛事举办地人民政府相应主管部门的监管。
第七章 全国象棋赛事赛区工作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举办全国性象棋赛事,应当成立赛区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和裁判、技术、仲裁、安全等有关专业机构,负责竞赛的筹备、组织和安全等工作。赛区组委会应由赛事组织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成员中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当地政府或体育主管部门的代表。
第二十五条 赛区组委会应按照体育总局和中国象协制定的裁判员选派监督管理办法对参与赛事工作的裁判员、辅助工作人员、赛区工作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赛区组委会应按照象棋竞赛规则、规程规
定以及赛事需求,提供符合赛事要求的竞赛场地和竞赛器材;制订赛事筹备计划,进行前期筹备以及赛前、赛中、赛后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七条 为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赛区组委会应制定竞赛组织和安全工作等相关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
第八章 全国象棋比赛信用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中国象协对于参与全国性象棋赛事的参赛主体(包括个人和队伍),有违反《象棋比赛赛风赛纪管理办法》的,除将按照规定进行处分外,中国象协还将根据情节轻重将其列入参赛主体黑名单,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 中国象协对承办全国性象棋赛事活动的赛区主体实施信用管理制度,对于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诚信典型,中国象协将适时采取奖励和表彰措施;对于组织水平低、社会效益差、有明显安全隐患的赛区主体,且经过整改仍不能达到相应标准的,中国象协将其列入赛区主体黑名单,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 对违规赛区的处分分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取消申办、承办全国性象棋赛事2-3年的资格。
第三十一条 发生以下情节,中国象协对赛区作出警告处分:未能提供符合竞赛规则规定的场馆、器材的;赛区组委会和有关专业机构不健全的;赛事组织和安全工作方案不完善的;未经允许擅自更改比赛名称、举办单位、参赛规模的。
第三十二条 发生以下情节,中国象协对赛区作出通报批评处分:受到警告处分,拒绝整改或未能进行整改的;竞赛组织工作违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原则,存在虚假比赛和违背体育精神的行为的;发生影响社会和公共安全以及体育赛事安全事件,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三条 发生以下情节,中国象协对赛区作出取消申办、承办全国性象棋比赛2-3年资格的处分:因赛事组织和安全等工作疏漏,导致赛场比赛秩序严重混乱不能正常比赛的;发生危害社会和公共安全及体育赛事安全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签订比赛协议后,未能如期举办比赛的。
第三十四条 受到以上处罚的,将视情节按规定处以罚款。
第三十五条 中国象协对赛区做出的处理决定将抄送所属地的地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象棋协会。
第三十六条 中国象协在象棋赛事的竞赛组织和赛区管理工作中发生以上问题的,将按照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接受体育总局的处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级象协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参照本办法,制定所辖地的象棋赛事管理办法,以及商业性、群众性象棋赛事监管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2.赛事管理 篇二
本文研究的大型体育赛事是主要指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各类国际性或全国性综合大型赛事活动,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以及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洲际体育协会主办的各种锦标赛、冠军杯等体育赛事。
1大型体育赛事风险概念的界定
关于风险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比如危机论和不确定性论。简而言之,就是将风险一词与危机或不确定性相关联。如果不加以深入区别,都是将风险解释为一段时间内的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财产或人身损失。对风险的含义界定,就是为了提出风险管理,它作为一门管理学科而存在,意义是人们通过风险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
因此,大型体育风险管理是指赛事筹办主体对整个赛事活动前后过程周全考虑到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通过对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两大方面风险的深入探讨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将不可避免的赛事风险降到最低,获得最低成本最安全有效的结果。
2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因素分析
任何一项大型体育赛事都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主客观方面,在风险事件中会引发不同的风险结果出现。主观因素是指赛事活动组织方的主观认识和对各种信息收集、判断的掌控上的局限性而产生的风险性。客观因素是指大型赛事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举办地的环境、政治、经济、人文、法律制度等因素,赛事举办前和过程中都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到管理范围内。
有风险因素必然会导致风险类型或者结果。大型体育赛事在赛事筹办方的组织、营销过程中,由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不同的风险后果。比如人身损伤,包括运动员的运动伤害以及其他参与赛事活动的人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财物损失,包括筹办方的利益得失,赛事过程中各方的物质损坏等;参赛主体包括著名运动员、商家等在业界的声誉的损失;以及因违反法地法律制度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结果。
3大型体育赛事中组织管理风险探析
在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过程中,筹办方主要面临人员、财务、场地实物、时间、信息等五大风险管理因素。下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探讨分析赛事风险的产生及管理。
3 . 1大型赛事人员风险
赛事参与人员一般包括三类人。(1)参赛主体:运动员、教练、裁判。(2)赛事组织方:承办官员、承办组织管理者、商业中介人员。(3)其他人员:社会观众及大众媒体等。
在任何管理活动中,人这一因素通常都是最活跃、最难掌控的因素。而大型赛事涉及的人员众多,身份类型也非常复杂,往往一项大型竞赛活动参与人员可达几十万人。如何组织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特点不同身份的参与人员,尽量避免人员风险的发生,将其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是首要考量的因素。针对上述三类人员,分别可以从合同事先约定以及购买保险的方法;利益与责任制度的确定;限购票以及出入场查验制度等的确立来控制人员风险。
3 . 2大型赛事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在大型赛事中从事的和货币有关的或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2]。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包括筹资方面、资金回收及外汇方面等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实际筹资结果和资金结构与赛事举办前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偏离的可能性,会影响到具体赛事举办计划和进程。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前期筹资所得运用到赛事活动后的资金报酬的回收时间和总额与约定的不符,可能存在时间上的拖延或分期收款额度“缩水”等结果。另外,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涉及外汇结算,有时受到国际汇率的限制。
3 . 3大型赛事场地器材风险
场地器械是举办大型体育竞赛的必备物质条件,通常包括器材合理损失和因不合理的设计、使用等原因造成的人的损伤两大风险。一般体育器材的管理由赛事组委会负责,在场地器材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害情况,由组委会内部承担或向器材出租方承担财物损失责任。另外,如果场地设计的不合理或者器材摆放、质量不过关等原因造成场内观众以及参赛选手的意外伤害,赛事组委会也承担责任或向各相关责任人提出追偿。
3 . 4大型赛事时间风险
大型体育赛事时间风险通常包括两方面的考量:赛事时机安排与具体参赛时间安排。时机因素要求排除一定的政治活动干扰的可能,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媒体广泛宣传的力度是否达标等方面。赛事时间安排则要求考虑到各地区参赛人员的实际作息习惯,健康循环的竞赛节奏,避免过度频繁密集的活动安排等等可能影响到运动员们正常发挥的可能性因素。
3 . 5大型赛事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主要是指在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中,由于接收传播方层级复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失真,从而影响到高层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判断。结合不同的赛事种类,需要收集的信息种类也各有不同,但通常包括环境、天气、场地、器材以及外界人员的相关资讯,有时因为传递工具的意外故障或人为阻断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信息风险的扩大。赛事承办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信息传播工具和人为信息收集判断的管理,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及时、精确。
4大型体育赛事中市场营销风险探析
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市场营销是指赛事承办主体以及各方投资商通过赛事活动衍生出的商品利用营销方式获得盈利报酬的需要。而任何一种投资回报都是有风险的,不同赛事衍生产品的销售利益的不确定性都是赛事市场营销的风险范围。
4 . 1大型赛事门票营销风险
门票的销售是很讲究定价策略的,一般需要考虑到价格差异的安排及消费心理等的预期。门票价格受到场次、座位以及观众对比赛质量的预期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单纯的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赛事举办方应根据观众对比赛质量的期待、票价的承受能力以及比赛场地的客观限制等综合考量定价。
4 . 2大型赛事赞助权营销风险
一般在观看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时,很常见到一些赞助商的广告。目前体育赛事赞助权,尤其是国际性大型赛事的赞助权都是一些著名商家争相抢夺的焦点。赞助商可以通过支付费用的方式获得在赛事宣传自身的途径和效果。当然赞助权从价格支付和可收获的预期宣传利益的不同也是分等级的,如果这类的权益等级安排不够妥当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难引起商家兴趣,或者商家赞助后感觉权益过小等。
4 . 3大型赛事特许标志使用权营销的法律风险
特许标志使用权包括各单位组织经赛会授权特许,可以使用与赛事相关的特殊标志,比如吉祥物、会徽等,用作商业产品进行促销。要注意的是,权利特许是法定制度,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程序,签订授权合同时必须明确权利和义务范围,防止事后产生侵权或授权无效等结果。
4 . 4大型赛事转播特权营销的法律风险
赛事转播权是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上再现体育竞赛活动的权利。这类权利在各国都有详细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我国赛事转播权相对其他国家较“保守”。也就是说我国的赛事转播行为国家公益性较深厚,商业转播权限制较多,所以在我国对赛事转播权的授让要严格按法定程序使用,以防在一般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
5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大型体育赛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对风险进行管理逃不开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两大方面。组织管理风险基本属于客观上的风险,任一大型体育赛事都会发生的风险可能,而组织管理者无论在前期采取何种对策和经验分析,都只是尽可能缩小风险程度,只是被动性地承担后果。所以,针对组织管理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造成的损失后果。赛事中常见的保险种类有财务险、责任险、环境险等等,而具体实施还需要组织管理者根据各国国情和赛事实际情况来揣度动作。
市场营销风险,相对来说则偏主观,属于各投资方的主观意愿造成的投资风险,这是不可能通过保险来解决的。那么从市场投资角度出发,投资意愿风险也可以主动回避,比如转移、分散风险,通过合理机制将风险分层弱化等等方式。这需要赛事主办方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力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摘要:随着国际化体育赛事的不断扩增,整个赛事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加复杂化,而大型体育赛事运作模式也不断倾向于商业化和主体利益化发展,所以赛事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成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研究仍较单一化,本文根据对大型体育赛事及风险管理的内涵界定,深入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中各类型风险可能性及建议。为今后的大型赛事的举行建言献策,研究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
3.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探析 篇三
关键词:作用管理 体育赛事 项目研发 理念探析
中图分类号:G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0-01
谈到体育赛事,不可不提到2008年由我国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它对那时从未有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国人们深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刻哲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届奥运会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我们把握住了这次机遇,也借这次机遇,我国更好地踏上了国际大舞台。现在近在眼前的世界杯也同样具有这样一种重大的功效,就看人们是否能正确把握。但是,要想真正发挥体育赛事的商业功能,人们首先要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并能成功地将它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1 运作管理简析
国际上关于运作管理的概念有很多,但比较流行的是Jay Heizer和Barry Render的观点。他们对运作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生产就是创造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而运作管理就是通过输入再转换成输出的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活动。这种发生在组织内部,并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就是理论意义上的运作管理。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则认为将运作管理的概念定义为:运作管理是一种将劳动力或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并将之销售给消费者的这样一种过程的设计、控制和运作管理。他们认为这种定义更为合理、定义也更为准确。
通过对多个学者关于运作管理不同概念的研究探讨,再经过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整合,最后综合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运作管理有了自己新的认识,运作管理是在输入过程中就对产品进行整体规划、有机组合和高效的控制,直到最后转化过的产品的输出。而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概述体育赛事运作管理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其本质也是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一种简单过程,但是不同的是这个转换过程伴随着管理活动,这个对运作过程的管理就是运作管理。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可以简单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总结为:通过体育赛事的主办主体行使其对赛事的管理职能,不仅是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详尽细致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创造出有关体育赛事的衍生产品,并最终实现体育赛事的目的。体育赛事由单纯的体育经过一系列的规划,最终转换出各种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管理,对这种转换过程的管理也就体现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本质。
任何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或是实现高效率的生产。管理不仅要圆满地达成目标,还要高效率地达成,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也不例外。
3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
《辞海》中对理念的解释非常简单,是思想或观念的含义,有时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同样,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也比较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对体育赛事运作过程的管理活动的本质认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管理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其涉及的范围也极其广阔,这也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题。
4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了理念的主要内容
4.1 体育赛事营销理念
由于我国对体育赛事的营销理念认识不清,所以在以前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并没有营销的出现,这可谓是一大损失。但是,体育赛事营销首先要搞清的一点是体育赛事营销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它着重的是体育赛事创造的无形产品及对观众提供的服务消费。在今天,体育赛事营销已经成了体育赛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营销,体育赛事将的更加圆满。
4.2 赛事产品服务理念
赛事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前提下,实现营销获利的最终目标。体育赛事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产品,在体育赛事的推动下,体育赛事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服务,它实质上是通过对消费者的服务来实现其价值的。参赛运动员和现场观赛观众是体育赛事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所以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则是赛事产品营销的核心策略。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所以一定要保证赛事产品的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 赛事产品开发理念
一切有形、无形的产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赛事产品的开发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在确定产品的开发理念时,一定根据赛事情况了解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并通过门票、转播和赞助等手段来实现对赛事的推广,并促使其他方面的营销也取得成功。
4.4 法律风险理念
体育赛事涉及的范围及其广阔,其本身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法律也就成了体育赛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约束体育赛事的各参与体,法律的强制性正好派上用场。为了更好地达成各参赛体之间的目标,必须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对赛事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期能减少赛事过程中冲突的产生。
5 结语
经过上文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的一些解释,相信我们已经对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有关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的介绍还有很多没有涉及到,上面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体育赛事的重要功能大家也能感受得到。所以,为了体育赛事的更好开展。也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叶庆辉.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9,12.
[2]黄璐,付小春.儒家“和谐观”下的中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念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13,17.
4.体育舞蹈赛事策划 篇四
体育学院体育舞蹈比赛
策
划
书
承办:体育学院体育部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协办: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舞蹈协会
时间:2013年12月22日
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比赛策划书
淡烟轻拢暮霭浓的白露远去,寒草萋迷霜叶凉的深秋远去,略带寒意的面纱谱出冬的序曲冰湖秋月林瑟瑟,残照一鞭水泠泠。当夕阳左道为尘雪覆盖,当社燕点过那如笋千峰,当万树松萝秀出冬岭寒松。我们相聚今朝鸣笙而舞,用青春的热情炫出生命的乐章!
一、活动意义:
进一步丰富我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展示当今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繁荣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凸显张扬的个性,培养校园舞蹈新势力,提高上课质量。
二、活动宗旨: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
三、活动主题: 舞动青春舞动活力舞动风采舞动自信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承办单位:体育学院体育部
协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舞蹈协会
五、组委会
指 导 :XX
策 划 :XX XXX
成 员 :XX XX XXX XXX等等
六、参赛内容及规定
1、舞种内容可选择一种或多舞种组合,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根据各队优势情况自选表演内容。
2、参赛形式为团体舞,队形变化要求4次以上。
3、音乐自选,时间为2分30秒至3分10之间,题材不限。
七、比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4年1月11日下午2:00
地点: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馆
八、参赛办法
1、参赛人数为12—20人左右
2、各团队需自命队名,可报领队1名、教练1名(可兼队员)
3、以班为单位向各自班长报名,由班长上报体育学院体育部。
4、报名时请注明参赛成员的专业班级、人数和队长姓名,截止日期为12月28日。
5、领队负责各团队的组织、赛事常务工作;教练负责舞蹈编排、训练等技术指导。
6、联系人: XX联系方式:。。。
XX联系方式:。。。
九、名次与奖项
1、名次:按评分取团队前六名(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
2、设奖:最佳团队奖一名,最佳编排奖一名,最佳表演奖一名,最佳人气奖一名,优秀组织奖一名、最佳鼓励奖十二名、优秀工作组一名、最佳主持人奖三名。
十、活动经费预算:
1、横幅:120元
2、奖品(荣誉证书,奖状):300 元
3、策划与宣传经费:80元
4、活动开销:100元
共计:600 元
十一、活动整体进度:
组队报名阶段:12月23日至28日
训练彩排阶段:即日至赛前
比赛表演阶段:次年1月11日
5.高尔夫赛事 篇五
团体赛: 世界杯赛、莱德杯欧美对抗赛、总统杯沃克杯美英
爱尔兰系列赛
2高尔夫赛事职业素质:
1、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高尔夫赛事充满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特征,没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而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2、能够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高尔夫赛事通常都有十分明确的时限性,赛事运作管理者必须在时间底限的压力下完成相当大的工作量,需要超时超量的工作,并且在动作过程中常常有突发性事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赛事并非复制品或者标准化产品,任何
一场赛事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不囿于常规,富有创造性。
5、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参与赛事的人员来自全国甚至世
界各地,必须善于与人交往,尤其是要具备与各层次的人共事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7、具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8、具有竞争意识:具有与同类比赛对手较量、提供运作
3、高尔夫赛事管理是由运作管理机构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 织、协调和控制,向社会提供精彩的赛事及相关服务的全过程。高尔夫的赛事运作管理如同其他运作管理一样,都是输入向输出的转换过程。其中“投入”是指赛事所拥有的资源,是赛事运作管理的约束条件,“产出”则是赛事运作管理所在达到的目标,而“价值转化过程”正是赛事运作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决定能否有效配置、整合赛事资源,实现赛事资源增值,创造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6.赛事策划 篇六
一、活动的宗旨和意义
我院结合体育专业特色,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学生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给我校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热烈、活沷、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在新生报到之际,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本次体育节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为达成活动的效果,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让体育节为大家带来健康快乐。
二、赛事的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团委
2、承办单位:各系团总支
3、活动对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全体学生
4、活动时间:9月20日—9月25日
5、活动地点:综合训练馆
6、裁判员:有丰富经验的裁判人员
三、赛事组织情况 前期准备
1.学生会策划部写好活动策划书,体育部根据策划与各班联系相关事宜,办公室(财务处)准备好活动相关物品
2.各部门统计各部不参加运动会项目的干事,周日晚上之前将人员信息报到体育部,体育部进行分组(后勤组,协调组,机动组,新闻摄影组,后勤保障组);
3.宣传部:需要在9月15日准备好宣传宣传版面放于教学楼下;及活动期间的会议通知!4.生活部:负责当天活动的茶水分发及保管;负责活动当天所需物资的搬运,及收回工作 5.组织部:负责运动员的召集;通知;和活动当天的联络
6.文娱部:组织拉拉队及志愿者(志愿者负责运动员的赛后搀扶)7.办公室:对物资,器材进行统计、保管
8.新闻通讯社:负责对活动过程进行拍照,并写简讯 9.体育部:整个活动的统筹安排及相关细节统筹解决
10.各部的工作人员均要责任到人,在比赛之前定好,并开会通知大家各人的职责、选手名单和注意事项,确认所需物资等是否到位。活动分组:
男子单打组 女子单打组 团体组(3男2女)比赛活动流程 1.比赛方式:形式设定为男单(2名),女单(1名),团体。比赛采取循环赛制,抽签分组。2.比赛流程:
单打项目:单打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一局11个球,记11分)比赛通过多轮淘汰赛,决出最后的冠,亚军。
团体项目:团体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人一局,每局11球,记11分)比赛通过多轮淘汰赛,决出最后的冠,亚军。活动奖品设置 最佳组织奖:
男子单打组、女子单打组、团体组。分别 一等奖1名,奖品+奖状;
二等奖1名,奖品+奖状; 三等奖1名,奖品+奖状;
四、媒体推广情况
1、广播媒体: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电视媒体中心将对每场比赛进行录制以及采访,针对赞助商进行专栏采访及感谢
2、平面媒体
将赞助商进行学校海报宣传、横幅宣传,学校负责悬挂张贴进行大强度宣传 将赞助商在我校的校报上进行刊登宣传 对赞助商进行本次校刊杂志宣传
颁发给参赛者的纪念品印发赞助商产品宣传
3、网络媒体
在我校校园网上制作本次活动及赞助商的专刊网页并对赞助商进行感谢及宣传
4、现场广告
活动决赛现场幕布写明赞助商的赞助支持 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当场鸣谢
五、赞助回报权益 1.传单宣传
传单上公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或同时派发公司的传单 2.小册子宣传
如公司有自新的宣传册子可协助派发,由商家自己提供 3.海报宣传
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公司标志物商家自行设计也可 4.展板宣传
展板上可贴部分赞助商自身的海报,本板不受其他组织宣传影响 5.宣传栏宣传
赞助商的传单和海报我协包办在校内和公寓宣传栏内张贴两三天会更新一次的 6.横幅宣传
在公寓和学校过道可悬挂带有商家特色的横幅不可太商业化 7.广播台宣传
公司资料信息可以在校广播台专栏播出要另收一些宣传资金 8.现场show 可以现场介绍赞助商 需商家提供一些实物和资料 9.奖品宣传
奖品由公司赞助或可印有商家图案 10.产品宣传
公司产品可作为该活动的唯一指定用品 赞助产品必须满足现场需要方可 11,工作人员用品宣传
工作人员可穿上印有商家标志的服装工作,现场的道具等 12.咨询点宣传
活动前两天和活动当天可设点接受学生咨询,从而介绍贵公司最好可给咨询人员一点金钱回报
13.促销点宣传 活动当天可在现场搞促销要另收一些场地费 14.嘉宾发言
贵公司可派代表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可在活动期间以嘉宾的身份上台发言最好在开始或中间
六、赞助费用 ⒈赞助条件:
①合作伙伴:与体育有关的企业,只要1家,赞助费用不低于1000元。②赞助商:3家左右赞助商,费用不低于500元。③供应商(独家):费用不低于300元。⒉赞助内容:
①财力赞助,即资金的赞助。
②体育装备赞助,即运动服、鞋,乒乓球,乒乓球拍等比赛装备。
③其他物资赞助,如运动员的餐饮,志愿者餐饮,急救物质,奖品,礼品,宣传费用等。
7.赛事管理 篇七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 到现在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 现已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武术起源于中国, 走向世界。让很多武术赛事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世界性比赛项目, 将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化和体育奋斗目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的国家体委就已经提出了将武术推广到世界的战略决策, 由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始, 在全部的29个比赛项目中, 武术就是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非奥运会赛事项目。
闭幕式之后, 武术赛事即将结束, 作为赛事核心产品的比赛降下帷幕, 也就表示赛事活动的主体已经完成, 但是对于整个赛事来讲, 还没有完全结束, 只是进入了体育赛事的收尾阶段, 进行一些赛事完全结束的相关工作, 结束工作完成的好坏, 通常也是评价一场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相关工作, 整个体育赛事才告全部结束。但由于体育赛事管理机构对赛事结束相关工作重视不够, 国内一些赛事出现不规范、不全面、不系统等运作现象, 大大降低了赛事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也限制了一些赛事的国际化进程。
体育赛事管理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 当前项目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是管理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理论, 该观点是由20世纪90年代,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 (Michael Hammer) 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 (James Champy) 提出的, 这一观点引领了继科学管理和全民质量管理之后的第三次管理革命。管理再造理论的核心是面向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流程, 而主导思想是要坚决打破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 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 重新设计管理过程, 从整体上确认作业流程, 追求全局最优, 而不是个别最优, 将管理再造的理论运用到体育赛事管理的结束工作中去, 就是要以赛事各相关者利益为管理的中心内容, 开展各项具体的结束工作, 体育赛事具有明显的项目管理的典型特征, 将相关项目管理理论运用到体育赛事管理领域, 引进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知识与技术, 对提高体育赛事的质量与水平, 产生更大的体育赛事综合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运用管理再造理论, 对这项赛事的运作进行分析研究, 对国内体育赛事管理模式中的结束环节进行了分析, 提出体育赛事结束工作的管理流程, 为今后办出更高质量的赛事, 最大限度地提高赛事的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也为我国武术赛事社会化, 市场化提供借鉴。
2 问题的提出
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有关体育赛事结束工作的相关论文文献在期刊数据库中未能找到, 可以看出, 虽然体育赛事结束工作是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对其研究还是相对缺乏, 因此本文只对选取部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方面的专著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关于体育赛事中结束工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999年版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管理学》《体育竞赛管理》一章中, 相关赛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例会手续, 人员与财物处置, 移交文件资料, 工作总结等部分。
(2) 由张瑞林、秦椿林撰写,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管理学》中关于体育赛事活动划分为竞赛的筹备、规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等, 在收尾工作中较为关注的问题是体育场馆和设施的赛后使用以及赛后使用者和体育赛事的长期评估。
(3) 由秦椿林主编,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项目管理》一书中, 关于“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中, 将体育赛事的结束工作归结到“体育赛事的评价”一章, 主要关注的是绩效评价的问题。
(4) 由刘清早所著, 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一书中将相关工作划归到“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结束”一篇, 称为“体育赛事的评估与收尾”, 具体工作包括人员致谢语表彰、文件归档、财务处置和财务报告等。
(5) 由孙康林, 樊智军主编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包含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章节中, 主要包括总结评价, 表彰工作, 办公用品及财务的归还和清点工作,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6) 由黄海燕主编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赛事管理、理论与实践》没有结束工作相关系统章节, 有关内容收录在“体育赛事的事后评估”部分中。
(7) 由肖林鵬编著的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一书中有“体育赛事的收尾”部分内容, 主要关注的是体育赛事的评估和其他收尾工作。
综上所述, 国内关于体育赛事管理的研究不少, 但是关于结束工作的系统研究较少, 大部分研究以其中的赛后评价为重点, 有的专著甚至以赛后评估来代替赛事结束工作, 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另外, 在各种相关研究中, 赛事管理大都以职能管理为核心, 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这与当前管理的主流模式管理再造是相违背的, 不利于体育赛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健康有序的发展, 应该采用管理再造的理论武装相关赛事理论体系, 为体育赛事管理实践活动达到绩效的飞跃提供理论参考。
3 体育赛事结束工作管理流程建构
3.1 体育赛事结束工作的实施要点
完成财务后, 紧接着需要进行的是体育赛事评估和致谢表彰部分, 最后进行工作的总结和相关文档的归类汇总工作, 完成的标志是向赛事组织者和相关利益方交出总结报告和财务报告为止。
3.2 设计体育赛事结束工作甘特图
根据管理再造的原理, 在体育赛事结束工作这样重要、短期的项目中, 为了提高赛事的综合效益, 更好地服务赛事, 明确各个职能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可以通过绘制甘特图来进行工作流程指导。因为甘特图可以描绘出项目活动的内在关系, 关注过程, 清晰明了地标注出各项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工期以及结束时间, 只要各项活动按序进行, 就可以确保结束工作按计划开展。强化时间管理, 根据赛事需要设计赛事结束工作环节甘特图是一个高效、便捷的方法, 应得到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者的高度重视。
3.3 具体工作
3.3.1 体育赛事结束工作评估机制体系框架———评估实施依据
对于体育赛事来讲, 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 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体, 对于不同的价值主体有着不同的需要, 不仅仅有政治述求, 还有社会经济的述求,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 其中很多产品都是无形的, 要想获得较为客观、科学、公平的结果, 必须以定量评估为主, 并且要有扎实的研究作为评估依据。
目前, 我国的体育赛事评估仍缺乏较为完善的公认的科学评价体系, 大部分评估都是从总体的角度进行一些较为模糊的定性评价。
对体育赛事进行评估,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职能部门为相关利益者服务的整个过程, 为此, 绘制了体育赛事结束工作流程图。
图2所示的是体育赛事评估的一般指标, 当然根据赛事规模不同, 不需要求全责备, 面面俱到, 实践活动中, 取舍和评估重点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来定, 不同角度, 各有结果;不同需求, 各有侧重。例如, 主办单位、各参赛队伍、赛事赞助商重点关注的分别是赛事自身发展问题、竞技水平是否提高和与商业赞助紧密相关的内容, 因此, 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评估的服务, 进行评估时, 要事先了解其评估需求, 要有的放矢, 这样为其提供有用的匹配的评估报告。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赛事评估不光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是太成熟, 也没能形成科学化体系, 但是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的运作管理经验会促进这一现状的改观, 加之现在的网络技术和考察学习手段的辅助, 我们与国外同类工作会不断接轨, 并建立起有中国体育特色的体育赛事评估体系。
3.3.2 具体工作———财务处置与财务工作报告
财务报告是一种形式, 主要通过会计语言来反应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的运营状况和运营业绩, 将会计的专业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 为相关组织个人提供数据支持, 从而进行管理、决策和投资。另外还可以祈祷监督和控制得作用, 使赛事运作”合理合法”, 依据的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还学要遵循行业公认的会计原则。
以《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宜春市筹委会财务会计报告》为例, 一份正式的会计财务报告包含内容主要有财务报表、三年来的主要工作以及以及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其中主要财务报表包括总收入、总支出以及净结余等项目, 恶而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专有和专用名词的解释。
财务报告编制完后, 需要同级审计部门进行审核, 再报主办单位、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及举办地政府备案。
在全国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结束后, 还需责派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之后向举办地政府及人大常委会递交审计报告。
3.3.3 致谢与表彰
当赛事结束, 赛事组织方要感谢参与赛事运作管理的外部机构和人员和内部机构及志愿者等相关人员, 肯定所有参与人员的通力合作, 感谢参与者为赛事服务的努力和艰辛, 并进行表彰。
构与个人, 例如在第九届全运会中, 收尾阶段表彰单位主要包括:中共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公安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公安局等几十个单位和参加人员。
致谢和表彰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采用物质奖励, 也可以当然根据赛事的规模和规格、经费与预算等因素, 经过考虑和权衡, 共同来确定致谢及表彰的范围、数量和形式。例如, 对赛事赞助商来讲, 除了提供一份满意的赞助收益报告之外, 还可以举办一场酒会或者宴会, 而对于志愿者等可侧重于精神奖励, 例如颁发一封制作精美加盖赛事公章和赛事主办方高层领导签名的致谢信, 不管采用什么形式, 不一定要所费不赀, 只要让致谢和表彰对象感觉到自身价值的肯定, 就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3.4 文件归档
赛事举办完后, 在赛事运作中使用的工具和管理经验, 对于今后要举办的同类的比赛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能够总结和指导以后的管理活动, 而用来保存这些宝贵经验的档案在赛事后期的结束工作中也就成为一个重要部分, 归档工作能传递、承载信息, 积淀管理文化, 文件的归档是历史的需要, 也是体育赛事的需要。因此, 无论赛事规格如何, 都要进行相关的赛事文档的整理、归类、保存工作。范围包括文字、相关图表、账册、照片、视频资料、电子文件还有实物等等。
关于体育赛事的归档工作, 其主要依据是国家体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所制定的《体育档案工作管理试行办法》, 还有相关赛事归类的方法可供借鉴, 并依据赛事特点进行修正和完善。
文件归档工作中主要注意文档的完整性、完备性、真实性、方便保存、同时性、上交匹配性。
3.3.5 工作总结
总体来讲, 体育赛事总结主要是纵览全局, 总结经验教训, 评价赛事以及体育赛事的各项目标的达成率, 还有对今后同类赛事的建议。
对于体育赛事总结工作来讲, 形式通常为自上而下, 依据赛事总结负责部门,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顺序依次进行。
个人及各部门工作总结 (包括综合赛事中个单项竞委会的工作总结) 。各总结内容和负责部门如图3所示。
另外, 在体育赛事总结过程中, 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尽量用数据说胡搜, 以定量为主。能量化尽量要量化, 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避免流于形式。
4 结语
综上, 随着体育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体育赛事无论从规格还是频率也发展迅速, 规模越来越大, 级别越来越高, 次数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更为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体育赛事是一个传统的典型的项目管理, 当前的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是管理再造理论, 而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还停留在科学管理或职能管理的层面, 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体育赛事管理实践需求, 加上赛事结束工作又是体育赛事管理工作中的弱势项目, 需要后来居上, 适应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本文首先绘制甘特图来描述结束工作中各项具体工作的流程, 其次, 绘制PERT图将结束工作的重点赛后评估进行细化的程序式分析, 最后利用赛事总结工作流程图来说明赛事总结的重要性, 并且使其可以操作, 依此, 我们建立了以赛事相关利益者为核心所进行的流程式管理模式, 高效的完成结束工作项目, 为精彩激烈的赛事管理工作画上句号。武术赛事的运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 应从建立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形象, 构建统一运作模式入手, 使各种武术赛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摘要:文章通过对奥运会、第五届农运会、第十二届全运会和部分职业赛事的调查研究,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 运用管理再造理论, 依据其以赛事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绘制相关工作流程图, 旨在弄清武术赛事结束工作的主要主要具体工作和流程, 实现对体育赛事的流程式管理。
关键词:结束工作,管理再造,流程式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守恒, 叶庆辉.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刘清早.体育赛事运作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3]布彻尔 (Bucher, C.A) , 克洛迪 (krotee, M.L) .体育运动管理 (第十二版) [M].茹秀英等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蒋钢强, 高晓波.我国体育赛事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0) :13.
8.赛事管理 篇八
关键词:体育赛事管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式员工;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80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5-0008-04
A Stud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port Events M 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China
——Taking Commercial Sport Event Organizing as a Target
LI Le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uaiyin Normal College, Huaian 223002, Jiangsu China)
Abstract: Contemporary business challenges and globalization pressures have had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port organiz a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sport ev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ur study in 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pressures above become more strategic in the human res 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only a minority of these sport organizations has form al HRM systems that can handle HRM practices for both paid staff and volunteers.We als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RM practices used to deal with pa id staff and volunteers, particularly in organizations with formal HR policies,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paid staff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and volunteers' t raining; finally, the sizes of the sports ev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re notrelated to the level of formalization of their HR practices.
Key words: sport ev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 t practices; paid staff; volunteer
随着体育赛事的增多,以及各国、各地区赛事申办热潮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体育赛事管理组 织所面临的压力和环境日益严峻,他们必须采用合适的管理体系,来适应现今激烈的竞争环 境。事实上,体育组织中由正式员工所担任的角色正越来越多地被志愿者所取代。组织的管 理对象由最初单纯的正式员工管理逐渐变为正式员工和志愿者混合管理,造成了体育组织管 理重点和形势的改变。在我国体育组织转型的过程中,许多组织当前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如何才能对组织中的正式员工和志愿者都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这一 点就突显出我国的体育赛事管理组织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迫切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承办和策划各专业体育赛事的管理组织,包括公司、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比如中 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北京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上海久事赛事管理有限公司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翻阅了国外人力资源专业杂志、国内的经济学报、核心类体育期刊等诸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以及体育赛事管理组织管理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体育总局数据库所提供的联系信息,向我国的各专业体育赛事经营组织的管理层发出了 总计76份调查问卷,回收了54份问卷。尽管少于预期的数量,但考虑到现在很多这类的体育 组织正式员工不多,或是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回收率(81%)完全在可接 受范围内。
1.2.3 统计分析法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5.0软件进 行各类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来的数据通过逻辑分析,进行分类整 理,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此次研究结论。
1.2.5 研究过程
首先,要确定一个体育组织对待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招聘和培训是否有不同,就得进行配对 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区别。但因为对正式员工 和志愿者的报酬和奖励 是有区别的,要是直接给两者做比较不科学。因此,要将其分开进行单独分析。
按照组织是否有规范化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组,分为正式员工和志愿者两类 ,并将所有的回复数据视为独立变量,运用人力资源的规定程序来进行比较。
为了确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是不是组织规模的产物,用不同的衡量规模的标准来进行相关分 析。一旦所有员工(全职和兼职),甚至是会员(尽管会员数据不在这个分析中用)都能为 组织规模的界定提供帮助,组织规模便成了一个复杂的构成。
在整个索引里,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志愿者所对应的值分别是1.0、0.5、0.1。接下来, 对它们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组成此索引的三个变量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规范 程度的相关影响。
其次便是对人力资源的规范化与组织有效性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里面包括了全职和兼 职的职员。以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作为唯一的协变量,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这些变量 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以此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规范化。
最后,通过定性分析对本研究关注的第五和第六个问题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赛事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背景
目前所有的体育赛事管理组织都拥有着为数众多的志愿者。比如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北京奥 运会上,就招募了超过10万名赛事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如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网球 公开赛以及各类大中型体育赛事的举行,每次都需要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在体育赛事组 织内正式员工的数量有明显增加,对志愿者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稳定增长,增长幅度已经超 过了正式员工。这说明,志愿者还将会是组织工作运作时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我国体育组 织对于志愿者这类临时人员的管理基本都是以随性管理为主,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这一点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奥运会的举行给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 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以下因素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逐步走 向规范化:1) 对赛事高质量的不断追求要求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必须完善起来 ;2) 志愿者的不断增加带给组织的管理压力也日益增大;3) 贯彻好国家政策和各项目 的国际体育组织的要求。
体育赛事管理组织必须根据我国法律的要求,给所有员工提供关于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政策引 导;在待遇和福利上对待正式员工和志愿者要做到有法可依。体育赛事管理组织既要尽量聘 用具有专业技能的正式员工或志愿者,又得提供给组织中的员工相关的技能培训,而这类行 为最好是在一个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进程中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力资源的运用和人力资源的规范程度实际上受到了政策、人力、经济 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过以往的研究在认清了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并不 规范完善的本质的同时,却没有说明人力资源方法使用的标准,以及这些方法是怎么被用来 管理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
每个组织或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或政策代表着其人力资源项目、进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蓝 图。[2]一个组织所采取的人力资源实践要受到所处行业、战略导向、发展阶段、 业务类型 和人力资源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应由实际的计划项目、进程和技术 操作所组成,通过已有的政策和条例法规,将人力资源方法系统化、书面化以及制度化,并 对雇佣关系做出解释。
我们研究以下六个问题:1) 体育组织中,什么是规范化的人力资源?2) 在管理正式员 工和志愿者时,体育组织所使用的人力资源实践是什么?3) 管理正式员工和志愿工作者 的人力资源实践有什么区别吗?4) 人力资源战略的规范化与组织的规模有关吗?5) 正 式的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的人员管理实际成效有很大相关吗?6) 什么挑战驱使着组织要 对正式职员和志愿者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2 评价标准与内容
我们利用人力资源测量方法来测量4组相关的人力资源结构,选拔、培训和考绩等方面的测 量量表改编自Wan,Kok和Ong的理论文献[4]。选择这些量表是因为它们简明,且足 够扣紧一 个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的关键范围。这些标准直接涵盖了许多人力资源的衡量标准 ,并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范围从α=0.77到α=0.94。
培训方面,其内容包含“培训的开支”,“可进行的培训种类”,“培训的机会”,“ 培训的优先权”,“系统的培训过程” 和“一般技能的培训”。适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正式员工,α=0.948;志愿者方面,α=0.932。
衡量选拔环节的标准有6条:“详细的选拔准则”,“实质的表现评估”,“花费很大 的努力选拔合适的人才”,“重视员工”,“选拔过程和程序很严格”,“在选拔环节上投 入大量的钱”。其内部一致性也是可接受的:正式员工,α=0.842,志愿者,α=0.872。
正式员工的考绩和薪酬体系的考察标准有4条,包括“工资增长、职位晋升与工作绩效 挂钩”,“薪水与团队绩效挂钩”,“考绩与个人发展挂钩”和“我们有以绩效为基础的薪 酬激励”。其内部一致性是α=0.780。
志愿者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的考察标准是3条,包括“根据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而奖励”,“志 愿者理解自己的付出”和“志愿者表现达不到要求”。其内部一致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α =0.775。
2.3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展的促进因素
在调查中,所有的受访者都被要求排出他们认为的最能促使体育组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的三大因素。表上列出的可供选择的选项共有九个:(1)组织提高商业成果的愿望;(2) 组织现任领导的退休;(3)组织领导层的变动 ;(4)未来领导人技能的预先改变;(5) 组织规模的增长或扩张;(6)多样性的需求;(7)增强组织的自我保持能力;(8)填补 离任者空缺;(9)组织创造新技能的需要。
调查员工正式人力资源实践的先决条件时,发现组织规模的增长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新 技能要求和商业成果提高的意愿[3]。而在志愿者人力资源方面,驱动力排第一位 ,其次便 是填补离职者的空缺。在有正式人力资源流程的体育组织里,对于针对正式员工的人力资源 的发展来说,商业成果的提高和组织规模增长这两要素被认为是同等重要;而组织的增长则 是从事面向志愿者的正式人力资源的首要原因。在没有正式人力资源实践的体育组织中,组 织增长同样被认为将正式员工人力资源规范化的主要理由,而对多样性的需求则是被认为是 规范志愿者人力资源最普遍的理由[5]。
2.4 数据分析
表1显示研究样本的培训和挑选标准的反馈分数。高分表示的是更积极、更成熟的人力资源 程序和实践。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平均分数聚集在中间层次,显示了受访组织的人力资源实 践水平较低。两者比较单个的人力资源项目,其平均分数显示出双方的差别极小。正如表1 所示,只有以下三项才有明显的差异:系统的培训过程、详细的选拔标准和详尽的选拔步骤 。
表1中,志愿者有6项分数值比正式员工的要高些,另6项分数值要低些,从数据里可以看出 来 ,人力资源实践项目并没有很明显的方向性特征。组织在挑选员工时,总是会优先考虑招聘 正式员工,而在员工培训方面,则是优先选择志愿者参加。在对比整个上表的数值后就发现 ,以上趋势更得到证明。显而易见,培训和选择的标准就显示了组织的人力资源模式对待正 式员工和志愿者的差异性。正式员工培训的反馈平均分数(M=2.57,S.D=1.48)明显的比 志愿者的平均分数要低(M=3.07,SD=1.57)。不过,从员工实践项目看,情况则相反,正式 员工的平均分数(M=3.18,SD=1.69)要比志愿者的高(M=2.74,SD=1.71)。独立样本的T值 检验表明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我们再将规范化作为独立变量,对单个的人力资源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正式员工 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着明显差别(表2)。
通过T检验,我们对有规范人力资源规划和不规范人力资源规划的这两类组织的人力资源 项 目进行了比较。在被测试的24个项目里,人力资源政策完善的组织有12项的水平高于人力资 源政策不完善的组织(2.02 以上的说明就引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即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是否会与组织的规模 有关?我们用第一种衡量体育赛事组织规模(只计算正式员工的人数,包括全职和兼职)和 人力资源体系完善程度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表明,二者并没有很大的相互联系(r=-0.178 ,p =0.272)。用第二种方法(包括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人数)所得到的结果也没有显示出两者 有 很大的相互联系(p=0.475)。所以,再建立一个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规范的人力资 源管理实践下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实际数量的影响(表3)。 如表3所表现出来的,全职员工的数量是判断组织是否有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唯一因素。 特别是全职雇员的负系数(-0.280)更表明:体育组织的全职员工数量越庞大,其拥有规范 的人力管理系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关系呈现出边际显著性(p=0.047)。 而由兼职员工(p=0.505)和志愿者(p=0.405)人数所得到的庞大P值表明,他们数量的多 寡 与人力资源的规范程度并无重大联系。此外,在使用了范围更大的检测组织规模的复合方法 后发现:组织规模的大小与人力资源的规范程度是没有联系的。基于此分析结果,我们有理 由做出这样的结论:在组织规模方面,唯一能够影响到组织人力资源正式规范程度的变量就 是该组织的全职雇员的人数。 此外,通过运用皮尔森的积差相关分析检验现有的正规人力资源政策与组织管理员工的成效 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显示,正规的人力资源流程和对全职员工的有效管理这两者之间并 无联系(r=-0.177,p=0.275)。同样的,兼职员工也与前者没有任何联系(r=0.236,p=0 .1 33)。为了进一步地分析,我们建立一个将“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唯一斜变量的二元logi stic衰减模型,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完善程度。结果显示,“成效”的指标变量并不显 著。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拥有正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和体育组织现有的针 对全职雇员的人力资源并无明显联系。 此方法还被用来检验针对兼职员工的正规人力资源流程与人力资源系统的成效之间的关系。 与全职员工比较后所做的结果一样,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在我国体育组织里,针对兼职员工 的人力资源成效与人力资源规范程度没有关系。 3 结 论 1) 调查表明,只有大约1/4的体育组织有在规范自己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系统。我国的体育 赛事管理组织在正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的发展上滞后于主流商业组织。在管理正式员工和 志愿者的各类方法和区别性特征方面。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涉及到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的12个 人力资源实践项目只有3个带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现有的体育赛事管理组织里,人力资源 操作项目整体组成的层次不高。人力资源实践的执行情况普遍处于低层次,建议体育组织最 好为正式员工和志愿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 我国的体育赛事管理组织只强调正式员工的招聘和选拔环节,而不注重对他们的培训 和发展。规范化的培训系统可以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这一观念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体育组织认为,与其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还不如去招聘能适应新形势下体育管理要求的 人才更符合实际;此外,组织愿意为招聘和挑选正式员工投入资源和开销表明,体育组织都 坚信,雇用合适的人能使组织最终获得盈利。 3) 我国的体育赛事管理组织只强调志愿者的培训环节,而对他们的招聘和选拔环节的关 注则相对较少。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很多情况下,组织往往不需要志愿者们有高 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志愿者得接受最基本的职业培训;第二,录取后 的志愿者本身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体育组织而言,想招聘到合格的志愿者,困难比较大, 因而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后续培训;第三,较少的相关法规也要求组织得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 训,以便让志愿者更好地适应组织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4) 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的规模与其人力资源规范和完善程度无相关性。这与我国其它 产业组织的情况恰好相反。此外,组织对其正式员工和志愿者管理的有效性与该组织是否具 有完备的人力资源策略也没有任何关系。再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战略性的 人力资源管理同其目标都没有付诸于实践中去。从表面上来看,有必要委以一些最基本的人 力资源实践,推动一下这些组织中还未开化的人力资源程序的发展。本文所调查的体育组织 就都有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有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招聘正式员工,但是招聘志愿者时大体上 就仅仅采用一些简单问答的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体育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并不够规范。 5) 所有组织被要求明确自己所面临的一些特殊的因素,这些因素能迫使组织采取那些有 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公认的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组织规模的扩大,不过这点还不能被 视为是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人力资源规范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排在第二位的挑战是对新技 能的需求,该因素能够提高组织效能,不断吸引包括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在内的优秀人才,促 进组织成员新老交替的进行。 6)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并没有直接衡量出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的表现如何,因 而便 不能对组织管理有效性与规范的人力资源运用之间的联系做出最终的评价;第二点,我们的 结论依据仅仅来自于被调查者的回答,也就说只可能总结出一种或者说是一方的观点和看法 ,并不够全面,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想更完全地找出关键性的构成因素,除了传统的访谈调 查和观察方法以外,还要很好地利用、结合这些组织的自我报告和各类调查报告。第三,由 于各个组织的情况、组成背景各异,因而不能提出直接的解决方法,还需以后他们通过不断 的研究和探索,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组织的专门的人力资源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艳平,徐济超.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实践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2008(8). [2] 刘善仕,刘学.中国企业的最佳人力资源实践.科技管理研究,2008(5). [3] 陈同杨.不同组织文化中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对组织承诺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 技术管理,2005(10). [4] Auld, C. Profess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sport: The effects on organizat i onal decision making. 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Management,1997,4(2):17-39. [5]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Involvement in organized sport and physica l activity, Australia.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4. [6] Boxall, P., & Purcell, J.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ere havewecome from and where should we be go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 iews,2000,2(2):183-203. [7] Taylor, T., & McGraw, P. Success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ustralian Org 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4,25:741-758. [8] Thibault, L., Slack, T., & Hinings, B. Professionalism, structures and sys te ms: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staff on voluntary sport organizations. Internati 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91,26:83-97. [9] Wan, D., Kok, V., & Ong, C.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 z ational performance in Singapo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2,34(4),33-42. [10] Nguyen, T., & Bryant, S. A study of the formalit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 em ent practic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in Vietnam. International Sma ll Business Journal,2004,22:595-618. [11] Metzer, J.The psychology of volunteering: External or internal rewards? A ustralian Journal of Volunteering,1996,1(2):20-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466791 2016-11-02 14:25:06 致第六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获奖单位及团队: 月30日,“顶点软件”杯第六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十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简称“2016海峡信息赛”)决赛暨颁奖大会圆满举行。 现根据奖项设置对2016海峡信息赛获奖单位及团队,领取奖杯、证书、奖金、奖状的办法,通知如下: 一、领奖需提交的资料 (一)“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领取凭证 各获奖单位及团队根据相应获奖奖项: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的奖金,需扣除个人所得税20%),选择对应的“奖项领取凭证”(模版请下载附件一)正确填写,并提交电子版文件与扫描件。 (二) 奖金转账账号凭证 各获奖单位及团队请认真填写【奖金转账凭证】(模版请下载附件二)并确保填写信息无误,届时奖金将通过转账方式汇至凭证账号中,并提交电子版文件与扫描件。 注意:1、必须是银行卡(储蓄卡)账号,不能提交存折账号,不能提交信用卡账号。 2、所提交的银行卡账号必须是在福建省内开户的建设银行卡。 3、请务必检查所提交的银行卡卡号,以及开卡人姓名是否出错。 4、附件二请务必留有一份word版本(有完整的银行卡账号) (三) 获奖团队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凭证 各获奖单位及团队,请根据海峡信息赛官网公示的获奖团队名单,提供单位及团队所有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凭证,根据【获奖团队所有成员身份证复印凭证模板】(模版请下载附件三)正确填写,并提交电子版文件与扫描件。 二、领奖资料提交方式 (一)各获奖单位及团队将领奖需提交(电子文档+扫描或拍摄成图片)的资料(1、“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领取凭证;2、奖金转账账号凭证;3、获奖团队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凭证。)全部压缩成一个文件,发送到168585766@qq.com邮箱,执委会通过邮箱或电话给予确认。 压缩文件命名格式:获奖编号_获奖名次_作品名称.rar 如:IAPP1-10_一等奖_《增强现实(AR)产品展示APP》.rar 三、领奖资料提交时间 2016年11月7日9点至2016年11月18日23点59分截止。 四、领奖方式 根据各获奖单位及团队提交的领奖资料,经核对无误,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将在2016海峡信息赛获奖表彰文件发布之后统一发放(届时将电话通知)。发放方式如下: (一) 上门领取(领取时间待通知) 1. 领取地点:(福州软件园)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软件大道D区1号楼301; 2. 获奖团队成员亲自领取,需备以下证件: 1) 携带领奖资料(1、“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领取凭证;2、奖金转账账号凭证;3、获奖团队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凭证。)上门提交。 2) 获奖团队领奖人身份证原件,以及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原件。 3. 若由其他人员代领的,需备以下证件: 1) 出示代领人身份证原件,并提交代领人身份证复印件; 2) 提交获奖团队的委托书,提交领奖资料(1、“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领取凭证;2、奖金转账账号凭证;3、获奖团队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凭证);委托书上须说明代领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且在委托书上获奖团队所有成员签字盖单位公章。 (二) 到付邮寄: 1. 在2016年11月24日23点59分,提交“奖项寄送地址、接收人、电话凭证”(模板请下载附件四)。 2. 统一通过EMS邮寄至凭证中指定地址,费用到付。 请各获奖团队及单位在2016年12月30日前,联系大赛客服领取奖品。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奖品(包含证书、奖状、奖杯、奖金、奖品)。 客服电话:0591-87860156-832/833。 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 暨福建省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办公室 【赛事管理】推荐阅读: 体育赛事鉴赏09-28 辩论赛赛事流程06-18 汽车赛事活动策划06-18 体育赛事广告合同09-16 体育赛事安全预案10-01 大型赛事活动策划方案08-07 承办篮球赛事申请书09-10 小学体育赛事策划书09-28 田径赛事组织工作总结10-03 自行车赛事稿件模板10-059.赛事通告 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