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2024-12-06

安全区域管理规定(共15篇)(共15篇)

1.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一

行政区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刻树立安全和危机意识,保证公司安全有序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办公区域公共设施安全管理

1、电梯要建立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空调机房设备的运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做好安全维护及检查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出现故障时负责及时派人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其它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相关制度进行维护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条 单身公寓的安全管理

1、要落实单身公寓安全管理责任人,定期对单身公寓门窗、走廊栏杆、楼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综合管理部反映并尽快维修,防止高空坠物、绊倒、摔伤、偷盗等情况发生。

2、综合管理部对员工宿舍用水用电要进行监督管理,特别严查员工乱接电线、插座,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情况。同时要定期检查电线老化、水管破裂、线路漏电等隐患,经常对员工进行用电用水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要提高员工的防火防盗意识,并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严禁员工把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宿舍内,鼓励相关人员举报;严格排除宿舍各种火灾隐患,同时树立员工自身防盗观念,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严禁外来不明人员进入员工宿舍住宿或逗留,如有特殊情况,要派专人监督。

第四条 食堂的安全管理

1、要高度重视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堂的蔬菜、大米、食用油、佐料、面粉等物质采购实行定点采购,防止食品变质、腐烂、中毒等情况,严把质量关。

2、定期安排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一旦发现有相关疾病,应立即禁止其继续工作并责令进行治疗,以防传染。

3、监督管理食堂的卫生情况,检查食堂相关餐具、碗筷保持干净、定期消毒。检查食堂大厅的卫生情况,如剩饭剩菜的处理,给员工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放心的就餐环境。

第五条 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

1、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对有违章行车、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有权进行批评纠正。

2、管理公司车辆的行车安全,督促司机做好各型号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车辆故障的检查维修。要求各司机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监督他们不开疲劳车、不开酒后车、不违章、不超速冒险行车,使其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第一”的思想。

第六条 厂区人员安全管理

1、严禁小孩进入公司生产区、食堂内、宿舍楼顶、露天机器堆放处、车棚内、施工区域等场所;告诫小孩父母对孩子的看管教育以及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2、重视对单身公寓女工的安全管理,晚上定时对宿舍区进行巡视,对于夜不归宿者要进行登记并询问去处;晚上尽量不要离开厂区,如有特殊情况需得到综合管理部批准,最好要结伴而行,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发生。

3、对于厂区其他所有人员,也要重视其安全工作,经常加强安全教育,做好相关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做到有理有节,未雨绸缪。

第七条 厂区施工及维修的安全管理

1、在公司进行厂房新建、改建、扩建、迁建以及技术改造工程时,必须督促施工管理人员注意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对于施工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有危险的处所,必需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2、对于施工的民工要统一管理,禁止其进入员工宿舍、生产车间等场所,以免其带来不要的问题;同时要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检查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并对施工人员生活安排进行管理,有权对他们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3、在对公司线路维修和电器修理时要严防发生触电、高空坠落和倒杆事故,维修操作时要求有多人在场,禁止维修工单独一人操作,同时确保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真正懂维修,有经验,保证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4、在维护检查工作中,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如不能马上修护或解决,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标注危险图标及提示。

第八条 危险品的安全存放管理

1、公司严令禁止任何人员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厂区,如有发生,应立即向综合管理部反映并妥善解决,追究当事人责任。

2、对于在仓库、厂区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贮存、使用、废品处理等,安全检查监督部必须督促相关人员设置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

第九条 本规定自二O一一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2.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二

公共安全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状态,公共安全管理是对这种秩序状态的维护与保持,对打乱该秩序状态的各类事件的应对,以及对事件后果的消除、对秩序状态的恢复的全过程。在新西兰被称为“民防”(Civil Defense)或“民防紧急事态管理”(Civil Defense Management),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公共安全管理被称为“紧急事态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美国将紧急事态管理的活动、政策和项目分为4个功能区: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这就是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或四个阶段理论。澳大利亚也用四个阶段将紧急事态管理分为预防/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简称为“PPRR”。从具体内容上讲,与美国的概念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西方国家又把四个阶段简称为“PPRR”或“MPRR”。虽然称谓与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不同,但内涵相同,只是管理机构的组织和名称有所区别。

二、中国公共安全现状分析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天灾人祸频发,大众传媒、电子信息使之仿佛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2003年的波及全球的风险事件SARS,各地区煤矿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2008年以来自然灾害,食品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并且正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4)社会安全。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4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Ш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是以分领域、分部门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专业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是沿用“条块”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1. 公共安全管理主体缺失。

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灾害,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多达十几个,这些“应急中心”无论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服务内容上,彼此独立,互不隶属,自成一体。部分职能部门之间于是相互推脱、互不配合,在需多个职能部门协作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往往因为配合不默契或相互推脱而失效。

2.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中国政府综合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条块分割严重,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在危机应对方面,横向上是分散管理,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纵向上是集中管理,由中央集中统一指挥应急工作,地方予以配合。遇重大危机事件,一般是由中央政府或部门行政领导做决策,组成临时机构(即灾害应对工作组),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的应对体系。

3. 法律体系不完善而且进程缓慢。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相继颁布了多个与减灾相关的单项法规,但面对紧急状态,中国仍没有建立一整套减灾法规体系,防灾救灾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特别是涉及到灾害救助、灾后重建财政补助、灾害保险、灾民减免税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已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单一灾种法规,无法实现综合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4. 职能部门和监管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政府信息系统缺乏,信息收集渠道过窄,信息发布不力,虽然各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自成体系,难以实现灾害信息和减灾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优化配置。媒体部门作用弱化,政府部门间信息沟通严重不足的缺陷在公共危机时期暴露不已。

5. 综合危机防范技术薄弱,应急救援能力有限。

目前中国对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发生机理、识别理论和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危险源的监测监控理论及技术等公共安全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和开发,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完善,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紧急救护网,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应急救援人力少、力量分散造成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实力不强,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分隔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

6. 宣传教育不够,公众危机意识不强,缺乏自救能力。

要减少公共安全问题,除了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公众危机意识也急需提高。目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不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在这方面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四、中国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模式改进对策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己经摸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模式,比如“强总统、大协调”的美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的俄罗斯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的日本模式等。这些国家在应对公共安全时做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看来都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经验,同时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新的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以及改进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对策。

1. 借鉴国外经验,健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完备的组织机构是政府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依托和组织保证,同时也是政府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决策和沟通的前提。不少发达国家纷纷设置了专门领导、协调公共危机管理的机构,对危机处置的各项事情进行统一安排。本文提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首先,在中央政府一级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综合性常设机构。其次,在地方设立“人员代替部门”的组织模式,即指在不扩大政府现有编制的前提下,在政府综合性部门中指定专门人员行使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部门的职能,可以解决因专门机构设置而带来的机构膨胀和费用增加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地方政府缺少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专门管理的职能部门的现实。

2. 建立中国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新模式。

在构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必须定位政府职能的界限,划清政府、社会和公众个人所承担的危机风险边界,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助,共担风险,共度难关的新机制。这里的社会主要是指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几十年经验积累,以及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提出中国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见图1),这一模式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为方针,在科学减灾的指导下,使灾区政府、社会和公众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明确公共安全紧急事务管理流程。

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言: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最有效的危机管理是避免危机与灾害的发生。因此,现代政府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更倾向于灾前防范。本文提出公共安全紧急事务管理流程(见图2):注重事前的预防;事后的处理和总结;构建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

4. 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法制评价制度。

在中国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措施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职能履行效果评价往往是以突发公共事件责任追究办法为载体来进行。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制评价制度,从以救助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化到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对现有应急法律规范进行系统的清理。包括修改法律、进行法律解释、废止法律或某些条文等。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征用制度、行政隔离制度、行政指导制度,以及将“公平补偿”作为目标的行政补偿制度,包括行政主导型的或积极采用市场机制(例如保险方式)的各种救济制度等。

5. 建设综合危机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提供人才保障。

应针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配合行业生产与运行安全建设,开发满足主要行业的综合灾害危机防范所需关键技术,建成若干综合灾害危机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并形成促进这些典型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体系。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应从总体上注重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应出版一些相关的培训教材,建立各种分类的培训机构,对政府的应急部门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专家库”和“资源库”的建设。

6. 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公众公共危机意识。

首先要建立危机管理教育机制,要树立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提高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机制的改善,对公众进行专门的危机管理教育。因此,有必要将危机管理教育纳入先进的教育体制之内,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和案例教学,掌握一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增强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的能力。其次是加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学习。通过积极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公共危机管理人员队伍,为公众树立学习榜样。

五、结论

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免于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为方针,在科学减灾的指导下,使灾区政府、社会和公众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仍需做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推动公共安全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促使重新评估其行为,改进政府管理缺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保成: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刍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35~38

[2]National Civil Defence Plan,Introduction,Amendment14,May2002,1:Ministry of Civil Defence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Glossary,P4

[3]EmergencyM anagementI nstitute,I ndependentS tudyI S230,P 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2003:(2):22

3.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研究 篇三

【关键词】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

一、引言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已站在确立自己作为大国和强国地位的门槛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在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20年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之后,中国需要根据新的内外条件和情况,重新检视自己的大战略,作为确保成为现代化大国的基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对于中國的发展战略,人们已有很多的讨论。但对于中国的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战略,却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源于对战略目标牵引,试图通过对经济安全环境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面向安全战略指导的经济安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有效地综合评价,从多维度反映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为经济建设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指标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重视区域经济安全之间的统筹。从“体系”出发,强调“总体性”,我国正处在经济上行的发展阶段,也是矛盾突出最激烈的阶段,健康平稳地发展是制定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础,两者需要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去追逐,顾此失彼,要以国为镜,以史为鉴,在坚定巩固各领域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统筹处理好内外安全,国民安全、传非安全等等,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本研究围绕经济安全环境内涵,进行顶层业务分解,初步建立能够覆盖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的相关领域基本要素指标体系、业务模型。

2.区域经济安全指标体系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一国保障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社会类经济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一国政府能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安全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本项目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经济主权安全状况等直接影响GF建设的几个方面及经济危机风险状况、粮食安全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安全进行评价。由于篇幅限制,各类区域经济安全问题的指标选择过程将不一一介绍,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经济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科学反映我国经济安全环境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和建立采用了重点考虑了以下情况:

(1)定性定量相结合

以上指标构建过程中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分析和评价经济安全环境状况过程中,除了采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对经济安全环境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2)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对指标设计及数据搜集过程中,针对经济安全领域调查对象与调查要求的不同,采用了全面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最为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对于占比、平均值等统计指标,多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由样本所获取的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和特征。

对于部分定量指标,需要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从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归口部门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获得。

三、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设计

1.模型选择

结合经济领域指标数据中定量数据较多,并且指标体系有较为清晰的层次结构,而实际需求为量化各层次结构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模型。

2.模型优化

建模过程会受到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属性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会在建模中对初始选择的模型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能够获取到较多的定量数据,那么,可能会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或BP模型;如果数据采集最终反馈,更多的是定性数据,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不利于量化,那么在建模过程中可能会优先考虑熵值法或模糊评价。

另外,如果研究结果希望展现出31个省(区、市)的比较值,那么,指标体系当中的部分指标会进行删除或更改,确保省级指标可以获取;如果研究结果侧重给出评价以及趋势预测,那么,在数据输入时,会使用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便保证参数可以被估计及检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仍然难于获取的情况,将使用熵值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研究目的在于估计比较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三级指标,来自全国31个省市,2006-2015年度数据。均为数值型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税务局,国土资源部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

2.模型设计

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均为不可测度指标,因此,使用SEM来解决它们的指标测度。结合指标体系设计及研究目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此之前,可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构进行挖掘,不断修正,得到合理的潜变量结构。然后,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模型识别

常用t法则判断模型是否可识别: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m+ n)个可观测变量,记t为模型中自由估计的参数个数,则模型可识别的一個必要条件是:t(m+n)(m+n+1)/2。

假设该模型中共含有35个参数,包括11个负荷、3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11个观测变量的误差方差、结构模型的8个未知参数、2个内生潜变量的误差方差。由于3513×14/2,故该模型可识别。

4.参数估计

利用R软件,计算得到结构系数矩阵以及方差矩阵。本项目采用标准化情况下的参数估计结果,分两步确立:第一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结构。并结合已有经验,不断迭代优化指标体系以及潜变量结构。第二步,运行程序。检验不显著的路径后重新拟合模型。不断迭代优化,使得所有因子载荷在95%置信度下均显著。最终结构方程可表示为:

5.模型检验

根据各种模型检验指标,如GFI(拟合优度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NFI(拟合规范指数),IFI(NFI修订指数)对模型进行检验。以上指数一般都在0-1之间,0.9以上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模型,也可结合反映误差方面的指数进行比较判断。如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AIC、CAIC进行比较选择。

6.模型分析

(1)中国经济安全评估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参数可以看出,每一项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为正向或负向。同时,通过对比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对比不同三级指标对同一二级指标及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另外,可以对比不同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识别影响各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的重要因素。

利用以上数据,逐年构建结构方程,即可得到我国经济安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中国经济安全预测

对于中国经济预测,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使用前一年构造的结构方程的系数代入方程进行计算。此前,需要逐年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以及实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套方案,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当年的评估值作为输出层,前一年的三级指标值作为输入层,进行学习,得到权重后用于预测。

五、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反映出区域经济安全在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认识自身的经济能力,找出优势与劣势,为加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科学地制定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石.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11:75-79.

[2] 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杜旭宇.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 1999,16:31-32.

[4] 余根钱.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统计. 2004,9:14-15.

[5] 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4:93-98.

作者简介:

4.租赁区域安全管理协议书 篇四

出租方(以下称甲方):北京建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 标的物名称: 北京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1幢 标的物地址:北京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1幢 用途: ; 面积:1178平方米; 租期:3年

根据国家、北京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北京建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甲乙双方就租赁期间租赁区域内有关安全管理责任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督促、指导乙方落实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有权对乙方承租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中,发现一般安全隐患立即告知乙方,对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乙方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

2、督促、指导乙方对承租区域内消防设施、生产设备、用配电设备和防雷设施等按规定进行检测。

3、协助乙方做好承租区域内与租赁合同规定内容相符的或经甲方同意的装饰装修等工程项目的消防送审报验工作。

4、对乙方承租区域内存在的重大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隐患,在甲方《隐患整改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未作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双方的租赁合同(即本协议的主合同),由此所造成的全部损失由乙方承担。租赁合同自甲方向乙方送达书面通知之时即行终止。

5、负责将租赁相关材料和本协议书备案留存,随时提供给公安、消防、交通、安全生产和环保等监督管理部门或甲方上级单位查验。

二、乙方责任

1、房屋、场地租赁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租赁区域各项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承租区域内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和环保 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北京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及甲方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接受甲方及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检查,并负责按甲方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或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部门发出的监督法律文书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工作。

2、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维护内部稳定,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参与黄、赌、毒及法轮功邪教组织人员;无盗窃案件;不发生其他重大灾害事故;做好防盗抢、爆炸、中毒、溺水、触电、火灾等安全工作。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安全管理,财务室要按照公安机关规定,安装防盗、防抢装置和报警设施,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按要求对现金及有效票证进行提取、保管。

4、所属员工必须持有效身份证件,并登记造册送甲方安保部门备案,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通知甲方安保部门变更信息。

5、不得在承租区域内从事超出租赁合同约定范围的其他业务。凡从事安全生产许可的经营项目,必须依照法定条件、程序,向特种经营许可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经营活动。

6、承租期间对承租区域内建筑物、场地、设施进行施工改造、装修等,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并按甲方规定申报各项手续及申请各项审核验收。

7、承租区域内按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负责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管理。承租区域内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埋压、擅自移动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得占用、堵塞消防疏散通道。

8、严格执行国家、北京市以及甲方安全用气、安全用电、用水管理规定,严禁私自接气、表外接水、接电和未经甲方批准乱拉临时用电线路。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安全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甲方有权加倍追加罚款,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9、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事故。

10、教育员工和员工家属,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交通安全。

11、承租期间由于乙方疏于安全管理或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未按甲方安全检查要求整改隐患,致使乙方承租区域内发生治安、交通、火灾和生产安全以及溺水、触电等一切事故,均由乙方承担一切(含法律、行政、经济等)责任及损失。由此给甲方或第三方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由乙方负责赔偿并做好善后工作。

12、贯彻落实各项环保政策、法规、标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杜绝污染事故发生。搞好“门前三包”,及时清扫承租区域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自行消纳生活垃圾及经营废弃物,保持承租区域及周边的环境整洁。

三、本协议作为租赁合同附件与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应共同遵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四、本协议书正本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

甲方: 乙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5.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五

为进一步确保兼并重组煤矿供电安全,确保矿井安全度汛,针对未实现专用双回路供电的区域公司兼并重组煤矿提出以下要求,望各区域公司认真贯彻执行。

1、不关闭的兼并重组煤矿要严格按照河南煤化集团和鹤煤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各区域公司要做到:

⑴ 制定恶劣天气停产撤人管理措施;

⑵ 制定备用发电机组定期试运行制度,备用发电机组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每10天至少进行一次启动和运行试验,确保备用电源能够起到备用;

⑶ 建立防雨水倒灌、防淹井措施;

⑷ 建立区域公司及矿井二级应急排水物资储备;

⑸ 建立区域公司应急救援机制;

⑹ 各区域公司要逐矿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并认真落实,严格监督;

⑺ 各区域公司要制定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并演练和贯彻学习。同时各矿也要根据实际制定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区域公司审批后贯彻执行,各区域公司要督促各矿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演练。

⑻ 雨季期间,各区域公司机电副总经理、机电负责人和各矿机电矿长、机运科长、机电队长要加强值班,一旦遇到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要全部驻单位。

6.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六

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

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根据国家电监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西北电监局《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

第三条西北电监局和甘肃电监办(以下简称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对参与所在辖区内发电机组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督考核及管理。

第四条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审查和公布所在辖区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名单。甘肃电监办应当将甘肃省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名单抄送西北电监局。

第五条中介机构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申请参与西北区域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原则,填报《西北区域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申报表》(附件),并提供有关其资质、能力、业绩、组织机构等文件资料,以书面形式向电力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经所在辖区电力监管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在该内开展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第六条参与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遵守《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自觉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的经验和能力,设有健全的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熟悉本区域电力安全运行情况和技术特点,能够严格按照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独立开展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三)严格遵守并履行与发电厂签定的服务合同,按照委托工作范围从事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四)能够按照《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出具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评价结论做到公正、客观、真实、完整和准确;

(五)能够协助配合电力监管机构做好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的辅助工作,服务周到,收费合理。

第七条中介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理解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对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建立并妥善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第八条中介机构应当对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的独立、公正、客观、真实、完整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对于在并网安

全性评价活动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电力监管机构将其从各省区符合并网安全性评价要求的中介机构名单中撤销,并进行相应经济处罚,有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

7.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七

1.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保障我国及新疆地区粮食安全既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核心, 也是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局势、保持我国及新疆地区综合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战略。实现新疆全区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做好新疆粮食安全工作, 事关全局、意义深远[1]。

1.2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人要把粮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若对国内的粮食生产放松警惕、置之不理, 任由市场调配, 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依靠, 此举必将使自己的温饱任由他人主导, 在政治层面的战略上非常容易受人节制,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从而影响国家的正常生产发展。

1.3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粮食有保障, 人们才会谋求安居乐业。故此, 粮食又是长治久安的基础。并且, 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口粮供给, 这部分人群口粮供给的不确定性, 不但会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而且会逐步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问题。因此,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全面推行低收入人群粮食救济制度, 用于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

1.4 确保粮食安全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国近14亿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至关重要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建国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素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2015年1月《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 又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安全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地方各级政府需要认真加以落实, 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2]。

2“十二五”期间新疆粮食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 新疆粮食安全工作整体规划进展有效, 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已经实现, 重点任务也大体完成效果较好。

2.1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粮食购销量稳步增加, 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新增25万t, 重点向南疆喀什等地倾斜, 储备粮布局更加合理, 管理更加规范, 区内各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全区共建立粮食应急网点933个, 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序推进, 已进行改制75家, 占企业总规模的66%。

2.2 粮食仓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据统计, 近5 a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设仓容160万t, 完成“十二五”规划130万t的123%;维修仓容80万t, 完成“十二五”规划50万t的160%。预计到2020年,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仓容560万t, 其中完好仓容500万t。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器具效果明显。

2.3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乌鲁木齐北站国家粮食储备库和阿克苏地区金谷粮油购销公司2个项目基本完成规划的建设任务。

2.4 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平稳起步

各地结合农副产品贸易积极推进区域性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建设, 粮食收购、零售市场运行平稳。

2.5 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区通过投资近70亿元实施200余个项目, 有效地推进新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超出“十二五”规划投资40亿元的65%。省区级以上的粮食产业化重点粮油企业由2010年的66个, 增加到87个。全区“合格优质粮油”生产企业达到136个, 示范销售店1 032个, 配送中心14个。示范企业指导种植基地27.47万hm2。粮油企业研发机构已达到14个, 超过了“十二五”规划机构数量。

2.6 粮食流通执法监督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截至2015年底, 已有815家各类涉及粮食销售加工企业取得粮食收购经营许可证, 新疆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实现了升级改造, 全区14个地州市已挂牌8个地州级质监站, 全区粮油检测质量监督体系大体完成。

3 粮食区域安全存在问题

3.1 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粮食消费需求不足, 价格持续下跌。同时, 国际能源价格、金融投机行为、资源环境、极端气候等因素始终影响着粮食市场, 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 粮价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2 流通环节不协调问题突出

从国内看, 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三高”矛盾突出, 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 一些低端品种销路不畅, 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3]。我国国内粮食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高位, 远超国际粮食市场价格, 并且粮食进口数量逐年递增。同时, 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 造成了粮食库存的数量巨大, 当前各级粮食企业去库存任务艰巨, 粮食市场流通各环节问题仍然较多, 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3.3 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粮食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含量不高, 绿色储粮数量偏少, 与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不全、队伍不强、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滞后。今后一段时期, 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保障全区粮食安全, 面临形势复杂, 任务艰巨。

4 提高新疆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4.1 调优粮食播种面积

一是加大粮食种植面积的保护力度, 发挥粮食种植的比较优势;二是做好农业“三个千万亩”, 对适宜生产品质较好的粮食, 发挥优质优价作用;三是对土地较为紧张、自然条件及粮食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适度调减耕地面积, 相应地增加经济效益好、适宜销售的蔬菜、林果业种植面积[4]。

4.2 积极争取和加大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是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有限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二是将耕地集中到条件较好、技术较高的种粮大户;三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 将粮食销区的收入提出一部分补贴到粮食主产区, 实现种粮与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利益均衡;四是鼓励国有农林牧场等其他经济组织发展粮食生产, 使其享受国家粮食补贴等政策;五是简化粮食收购程序, 方便农民售粮[5]。

4.3 完善粮食保护制度

现行0.30元/kg的小麦直补标准偏低, 加之受农资涨价等因素的影响, 基本抵消了直补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因此, 建议小麦直补提高到0.40元/kg, 除自治区拨付的0.30元/kg外, 地、县财政各配套0.05元/kg。

4.4 认真做好粮食购销工作

争取在“十三五”末期, 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总量达到600万t, 其中小麦收购量400万t;粮食销售数量达到570万t, 其中小麦销售量370万t。同时, 要重点做好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工作。级政府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本地粮食供求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问题, 从现在起应及早动手, 积极组织外出寻购粮源。

4.5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2015年, 国家接连出台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 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粮食工作实际, 建立当地的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把粮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政府推动, 部门指导, 企业运作和总量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5 结语

保障小麦安全是保障新疆粮食安全的中心任务。当前, 各级政府及粮食部门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 发展粮食产业, 促进当地加工产业升级改造, 进一步提升粮食流通能力和仓储物流建设水平。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迎来了新疆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 理应抓紧项目规划, 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粮食“十三五”规划重点投资项目, 对新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通过打造跨区域的粮食物流通道, 提高全区粮食物流能力, 来保障新疆的粮食安全。

摘要:区域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的温饱息息相关, 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十二五”以来, 新疆粮食安全和流通体制改革总体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继续坚持粮食“区内平衡, 略有结余”原则不动摇, 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政策措施, 坚持精准调控。

关键词:粮食安全,基础战略,社会稳定,流通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崔亚平.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 2011 (3) :20-21.

[2]傅泽强, 蔡运龙.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4) :313-319.

[3]尹成杰.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1) :6-8.

[4]陈百明, 周小萍.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J].经济地理, 2005 (2) :145-148.

8.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八

关键词:火灾;消防安全;解决对策

1目前现状

纵观漳州市近三年以来的火灾形势,消防安全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三年来(2011年-2013年),漳州市共发生火灾846起、死亡8人、受伤4人、直接财产损失1913万余元。从火灾发生的原因上看,电气火灾占总量的50.36%,生活用火不慎引發的火灾占总量的11.64%,成为最为主要的两类致灾原因从火灾发生的区域上看,城区、城乡结合部、镇村火灾共540起,是火灾多发高发区域,特别是发生亡人火灾的单位场所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小作坊、小商店。

2原因分析

2.1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是当前火灾高发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建筑相互毗连,有的是木屋毗连区,耐火等级低,通道狭窄,乱搭乱建现象普遍,消防车无法或难以通行,消防给水设施严重匮乏,消防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面积连片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初步摸底发现,漳州市存在上述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木屋毗连区26个。

2.2商场、集贸市场火灾隐患较为突出

这类场所具有建筑面积大,可燃易燃物多,摊点业主多,人流密集,违章搭盖住人等特点。这些场所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形成,大部分建筑主体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电气线路老化,电线乱拉乱接,占道经营堵塞消防通道,摊点业主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物业管理单位重收费轻管理,有的场所没有管理单位,导致这类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2.3经营性“三合一”现象普遍

如芗城区闽南批发市场、芗城区佳苑花园阁楼等。这些经营店面往往堆放大量可燃物,楼上住人且未与店面进行防火分隔,窗户安装防盗网,一旦发生火灾烟火迅速蔓延上窜,店内人员几乎无法逃生。

2.4变更建筑使用性质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历史因素,从城区到镇村,擅自改变建筑主体使用性质作为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的现象非常普遍,且大部分建筑为村(居)民自建房。这些建筑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缺斤短两”,消防安全条件先天不足,很多火灾都是发生在这类小单位、小场所。如漳州台商投资区朝阳钢材市场、渤海家具城等,都是此类问题的典型例子。

2.5“三边”工程现象大量涌现

漳州市经济建设正处发展阶段,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时间要求紧,许多项目以此为借口未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计、报审,致使“三边”工程(边设计、边审核、边施工的工程)大量存在。漳州古雷石化项目就是典型的“三边”工程,在设计、施工上一旦存在缺陷,就会产生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且难以整改。

2.6多产权建筑主体责任不明确

多产权建筑一直是消防管理的难点问题,主体责任不清,消防管理相互推诿扯皮,公共部位、公共设施无人管理,导致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瘫痪的现象十分突出,仅靠消防部门难以监管到位。如漳州市中旅商厦地上1至5层为KTV、酒店、商场、健身房等,5层以上为住宅,大楼没有物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十分混乱。

2.7公共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大火均暴露出市政消火栓建设不足和维护保养不到位的问题。据调查统计,2013年漳州各地建成区按照规划应设市政消火栓3964具、实有2704具,欠账率31.8%,其中龙海市、南靖县、漳浦县市政消火栓配备率分别为26%,59%,69%,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标准。特别是旧城区、旧街道欠账现象更为突出;现有的2704具市政消火栓,损坏数达532具,完好率仅80.3%。还有相当部分市政消火栓采用枝状管网供水,存在水压不足、维护保养职责不清等问题。

3解决对策

以上“八个方面”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解决,随时都有可能酿成大灾。笔者结合岗位实际,谈谈几点工作建议。

3.1对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问题

在短期内无法重新规划安置的情况下,党委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三级“网格”的作用,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进行防范。政府出资或筹资设置简易喷淋、火灾报警、改造电气线路、增设消防设施等;乡镇(街道)三级“网格”要落实好防火巡查检查,灭火疏散演练,消防宣传教育等措施;消防部门做好业务指导,开展“六熟悉”和灭火救援演练。

3.2对于商场、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突出问题

属于国有资产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的,由财政或主管部门安排专项经费进行整改,并由主管部门督促物业单位落实好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对个体私营或民营没有统一物业管理单位的,由主管部门组织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并督促物业单位和业主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公约,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并落实经费保障。对于确实会影响国计民生、产生社会重大影响的,要死看死守,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严防发生火灾。

3.3对于经营性“三合一”问题

由于此类场所点多面广,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组、楼院)三级“网格”的作用,逐家逐户开展排查整治,将人员搬迁至安全区域,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行业主管部门也要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执法,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要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晓以利弊,提高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整改隐患的自觉性。

3.4对于因改变建筑使用性质产生的消防安全问题

此类问题也是点多面广,数量庞大,若采取关停等强硬措施必然引起社会的强烈抵触。建议按照“绝不再添新帐,逐渐减少旧帐”的原则,由政府牵头研究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对于改变建筑使用性质未经建设、规划部门变更审批同意的,一律不予审批。对于历史上已经形成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许可的,要明确具体的办法措施并符合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对不符合要求且未按要求整改的,要一律予以关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动员场所业主进行搬迁至满足消防安全条件的建筑,逐步减少历史存量。

3.5对于“三边”工程问题

吉林德惠“6.3”“三边”工程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极为深刻,公安部明令要求:“今后,凡发现审批中存在边建边审批,边验收边投入使用的,相关责任人一律免职,并视情追究责任”。因此,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得违法降低消防安全要求、取消消防安全审批手续,要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审核、竣工验收,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发生。

3.6对于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是一大难点,党政系统、国家机关使用的多单位、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导致消防法规对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难以落实。对于漳州市中旅商厦等无统一管理建筑的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协调,指定统一的消防管理单位,明确各单位之间的消防安全职责,解决公共部位、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和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及经费保障等问题。

3.7对于市政消火栓欠账和损坏问题

9.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篇九

本节主要介绍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原则、内容、范围、流程以及评估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城火灾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一、评估目的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估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全面地反映所需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为此应按照安全系统原理来建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几个子系统构成,且呈一定的层次结构,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力求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所包含的内容力求广泛,应能涉及到影响区域火灾的各个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还包括管理因素。

(二)实用性原则 评估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开展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用于指导防火实践,是为实践需求服务的。因此,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必需时刻把握其实用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要充分收集资料,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子指标体系应相对独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需注意风险分级的明确性,以便于操作。

三、评估内容

(一)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四、评估范围

整个区域范围内存在火灾危险的社会面、建筑群和交通路网。

五、评估流程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采集

在明确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基础上,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区域安全相关的信息,可包括:评估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概况、区域内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市政消防设施相关资料、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

(二)风险识别

火灾风险源是指能够对目标对象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查找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来源,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分析与区域火灾风险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火灾风险源一般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1.客观因素

1)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火灾的起数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大风、降水、高温以及雷击。

(1)大风。大风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风不但可能吹倒建筑物、刮倒电线杆或者吹断电线,引起火灾,而且它还可作为火的传播媒介,导致火场扩大,或产生新的火源,造成异地火灾。此外,大风也是助长火势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2)降水。降水对火灾的影响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降水增加了可燃物的含水量,潮湿的可燃物遇火不易燃烧,火势也不易蔓延,所以降水是火灾发生、蔓延的抑制因素。另一方面,降水大小对自燃物质也有显著的影响。由于降水增加了空气湿度,使自燃物质的湿度加大,一定的水分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加速自燃物质的氧化而引发自燃。同时,如果出现暴雨,由于暴雨具有突发性、来势猛、强度大及局地性强的特点,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雨水,在排水不畅时,可能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局部洪涝,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短路,引起火灾。

(3)高温。在高温环境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将增大,使电气线路处于满负载状态,加速了电气线路的老化。同时,对于存在自燃起火危险的物品,高温环境将有利于其自然氧化。气象上把最气温高于35℃定义为高温天气;把日平均气温高于30℃(或日最低气温高于25℃)定义为高温闷热天气。

(4)雷电。在雷雨天气中,如果建筑物防雷击设施不够齐备,在受到雷击时,电气线路容易发生故障、出现燃烧,或者建筑物内部电器设备受到雷的直击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严重时可能直接击中人体,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引起火灾 在全国的火灾统计中,由各种诱因引发的电气火灾,一直居于各类火灾原因的首位。根据以往对电气火灾成因的分析,电气火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2)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

(3)高压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

(4)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5)使用电加热装置时,不慎放入高温时易爆物品导致爆炸起火;

(6)机械撞击损坏线路导致漏电起火;

(7)设备过载导致线路温度升高,在线路散热条件不好时,经过长时间的过热,导致电缆起火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8)照明灯具的内部漏电或发热引起燃烧或引燃周围可燃物。3)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爆炸一般是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柴油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其闪点为60-120℃,爆炸极限为1.5%~6.5%。柴油的电阻率较大,易于积聚静电。柴油的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果存放柴油的油箱过满,没有预留一定的空间,则在高温环境下,柴油受热鼓胀发生爆炸。另外,如果油箱密封不严,造成存放的柴油泄漏挥发,或油箱内的柴油蒸气向外挥发,在储油间内的柴油蒸气达到其爆炸极限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静电或金属撞击形成的火花时,都会产生爆炸。

2.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用火不慎主要发生在居民住宅中,主要表现为:用易燃液体引火;用液化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气体泄漏,在房内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产生爆炸起火;家庭炒菜时油锅过热起火;未完全熄灭的燃料灰随意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夏季驱蚊,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看管;停电使用明火照明,不慎靠近可燃物,引起火灾;烟囱积油高温起火。

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 吸烟人员常常会出现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一部分可能会导致火灾。由香烟引起的火灾,以引燃固体可燃物,尤其是引燃床上用品、衣服织物、室内装璜、家具摆设等居多。据美国加利福尼亚消防部门试验,烧着的烟头的温度范围从288℃(不吸时香烟表面的温度)到732℃(吸烟时香烟中心的温度)。有的资料还介绍,一支香烟停放在一个平面上可连续点燃24分钟。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燃大多数可燃固体以及易燃液体和气体。

3)人为纵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在火灾风险源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然后对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可能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选择以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1.一级指标

一般包括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消防力水平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2.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3.三级指标

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气管网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温度、湿度、风力、雷电、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消防车通行能力、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能力、消防装备配置水平、消防员万人比、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社会消防宣传力度、消防培训普及程度、多警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相关内容。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根据不同层次评估指标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按照不同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概率,根据各风险因素对评估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1.风险因素量化及处理

考虑到人的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的认识差异,评分值的设计采用一个分值范围,由参加评估的团队人员,运用集体决策的思想,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按照对安全有利的情况,越有利得分越高,进行了评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认识差异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模糊集值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2.模糊集值统计

对于指标,专家 依据其评估标准和对该指标有关情况的了解给出一个特征值区间[ ],由此构成一集值统计系列:[ ],[ ],„,[ ],„,[ ]表示。

3.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模糊集值统计法。本课题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这种方法是分别向若干专家(一般以10~15名为宜)咨询并征求意见,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设第 个专家给出的权重系数为: 若其平方和误差在其允许误差 范围内,即(4-1-2)则(4-1-3)

为满意的权重系数集,否则,对一些偏差大的 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4.风险等级判断

根据基本指标的分值范围,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上层指标的风险分值。

(4-1-4)

式中 =1,2,„,; =1,2,„。最终应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火灾风险度: R=(4-1-5)

式中:R—上层指标火灾风险; Wi—下层指标权重; Fi—下层指标评估得分。

根据R值的大小可以确定评估目标所处的风险等级。5.风险分级

根据区域火灾防控实际,在设定量化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中的火灾事故等级分级标准,将火灾风险分为四级。如下表所示:

表4-1-2 风险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

风险等级 名称 量化范围 风险等级特征描述

Ⅰ 级 低风险 [85,100] 几乎不可能发生火灾,火灾风险性低,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在维护和管理。

Ⅱ 级 中风险 [65,85] 可能发生一般火灾,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

Ⅲ 级 高风险 [25,65] 可能发生较大火灾,火灾风险性较高,火灾风险处于较难控制的水平,应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消防管理水平。

Ⅳ 级 极高风险 [0,25] 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火灾,火灾风险性极高,火灾风险处于很难控制的水平,应当采取全面的措施对建筑的设计、主动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增强消防管理和救援力量。火灾风险分级和火灾等级的对应关系为:

1)极高风险 / 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高风险 / 较大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中风险 / 一般火灾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五)确定评估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明确指出建筑设计或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状态,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意见。

(六)风险控制

根据火灾风险分析与计算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按照当前通行的风险归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等四种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当前经济、技术、资源等条件下所能采用的控制措施,提出消除或降低火灾风险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六、注意事项

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应注意收集相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如消防站、市政消防水源等。

根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标准的要求,消防站建设“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m2。也可针对城市的火灾风险,通过评估方法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为确保城市服务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功能实现,新建消防站应重点布局在人口稠密区、产业功能区、新城和副中心以及消防设施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随着消防部门职能的拓展,还应加强消防站对于高层救援、交通事故救援、化学灾害抢险、危险品事故处理、地震和建筑物倒塌等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因此,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时,及时了解消防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既有助于合理安排消防站布局,又可通过评估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有利于推进消防站的建设。

10.区域经济安全式发展系统 篇十

因此,研究经济安全式发展系统,是值得关注的,特别是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是联接世界东南海区域的出边境港口;因此安全式经济发展系统需要研究。

一、经济安全式发展系统战略研究

经济安全式发展系统战略研究包括:东南亚经济安全模式、中国引领东南亚经济安全发展系统与动态变量系系研究,调控东南亚海域经济安全式发展系统、东南亚市场化经济安全系统等多方面。

11.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十一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以及本校的资源优势,由学校自己确定,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以解决学校及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区域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属校本课程的一种,其开发的立足点基于区域农村中小学对学校学生的安全的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区域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现学校安全教育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通过多年对区域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效性的研究,2013年,研究课题获得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校安全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编号:JGZXAN1327)。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当前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在以下几项研究内容方面获得有价值的成果。通过实验证明在这几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可行的。

1.防性侵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1)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水上交通安全常识;(3)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3.用电安全教育

(1)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2)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4.消防安全教育

(1)基本知识;(2)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3)山林防火;(4)家庭防火;(5)灭火基本知识;(6)报警;(7)自救与逃生。

5.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1)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2)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3)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4)被歹徒盯上怎么办;(5)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防范措施。

6.网络安全常识

7.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1)校内参加各项活动应注意的事宜;(2)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3)参加集体劳动社会实践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8.饮食卫生常识

9.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预防与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2)中小学生吸烟对身体的害处;(3)预防毒品的侵害。

10.农村中小学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但愿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校园安全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实践性成果资源。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校安全专项课题(课题编号:JGZXAN132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辽宁省建平县哈拉道口镇中学)

12.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十二

近年来, 我县教育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思想,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通过“一种理念”、“一套班子”、“一种元素”、“一个工程”、“两种制度”、“两项投入”等“111122”举措, 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推动, 公安、教育互动, 学校、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和中小学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真正让安全管理工作为我县教育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确立一种理念:安全教育怎么抓都不过分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崇山峻岭, 溪河密布, 学校布局“点多面广”, 各个学校安全状况各不相同。孩子上学, 不仅线路漫长, 而且多数需要爬山涉水, 大量的劳务输出带来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给学校的安全监管带来巨大难题。面对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 我们清醒认识到, 安全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校园安全稳定是优质教育、快乐教育和幸福教育的前提, 必须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安全教育, 给师生一个和谐安稳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于是乎, 领导一班人把校园安全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确立一种理念, 并达成广泛、深度共识:校园安全教育怎么抓都不过分!

二、建立一套班子:形成三级联导班子

教委——安监科——学校, 形成三级联动联导, 齐抓共管。教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安全, 教委副主任中有一人分管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有具体抓安全的副校长。教委设立“安全监察保卫科”, 简称“安监科”, 并积极向县“编办”争取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和中层干部编制, 在各建制学校成立了“安全稳定办公室”, 简称“安稳办”, 并设置安稳办主任一名。目前, 全县共有安稳办主任125名。强有力的联导班子, 实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安监科和学校具体抓安全工作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三、植入一种元素:在安全教育中植入“快乐”元素

云阳县教委统一要求各中小学校让“安全教育课”上课表,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 每班每周至少一节安全教育课。与此同时, 通过申报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生命教育征文活动和传播安全教育箴言, 从理论到实践指导校园安全工作。我们动员校长根据地域特征和季节特点, 发挥管理智慧, 创新管理举措, 标本兼治, 内外结合, 实现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确保校园安全工作不留死角。譬如, 有的学校在班级安排安全信息员, 当班主任的“眼睛”, 关注班级安全情况;有的学校延伸管理范畴, 根据上学、放学路途遥远的问题, 实行集体护送, 安排路队监护员;有的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大课间活动、疏散演练和集中清剿活动, 强化安全教育;有的学校请法制副校长做安全法制讲座, 定期各班开展按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有的学校让安全教育进入校园板报, 编成顺口溜或三句半, 在同学间广泛快乐传诵。

四、创建一个工程:“平安校园”评估验收工程

不抓安全教育的校长不是优秀校长, 不重视安全教育的学校不评优秀学校。在年度督导评估“1+X”模式和评优选先工作中, 安全工作成为评估工作的重要单项列入, 而且在学校行政效能考核中, 实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教委要求, 申报创建“平安校园”, 是各级各类学校年度的必需工作, 创建“平安校园”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评估“平安校园”是督导室的重心工作。创建不是目的和终结, 而是学校工作的动力和跟进, 旨在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评估不是数据计算和案例分析, 而是安全教育的探讨和研判, 旨在总结学校年度安稳情状和发现各校创新举措。教委还特别说明, “平安校园”牌子不具有持续性, 只在当年有效。就这样, 通过全县各中小学每年创建“平安校园”, 推动安全工作上档升位;通过建立激励措施和责任倒察制, 考核和督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每年度, 全县有90%以上的学校均成功创建“平安校园”, 教委及时予以表彰和嘉奖。

五、完善两种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和校园安全预警制度

教委建立了安全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在年度的教育工作会上, 我们认真分析全县校园安全形势, 落实校园安全责任, 形成安全工作方案, 签订安全责任书, 完善部门和个人“一岗双责”考核机制和责任事故倒察制度;在每年的全县校园安全工作会上, 教委领导和公安局领导, 根据各自的工作侧面, 聚焦校园安全工作, 加大违法犯罪人员和危重精神病人管护力度, 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和校园内部隐患排查密度, 建立学校安全台账手册。总之, 防微杜渐, 将一切影响教育稳定和校园和谐的隐患因素, 彻底根除和消解, 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我们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管理平台, 以不定时大排查、大整治和大化解为工作常态, 还完善校园安全预警制度。要求各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完善安稳办主任为牵头人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校长和安稳办主任24小时手机开机状态, 节假日要有领导、校警和保安组成的校园安全轮流值班安排。教委对学校警务室值班情况不定期明察暗访, 并将检查结果全县系统内通报, 载入学校效能考核。

六、加大两项投入:致力提高校园安全系数

13.大班区域活动设计:安全在我心 篇十三

1、在阅读区中:老师准备了一些安全标志图片一套,安全故事书,安全事故的图片。小朋友们可以在区角中进行阅读这些图片。看看那些图片是你认识的,不同的图片标志代表了什么意思。

2、在手工区中:老师准备了各种的卡纸、画笔,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设计“安全图片展览”、“安全简报”的制作。

3、在美工区中:老师准备了蜡笔、画纸、卡纸,小朋友们可以为我们幼儿园和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进行设计各种安全的标志图片,然后在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位置。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四、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六、交流、分享、评价环节

1、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设计了那些安全标志图片,我们在平时的时候看到这些标志也要铭记在心。

14.安全区域管理规定 篇十四

Windows 2003的安全性比微软以往的操作系统有了大幅提高,内置的IE 6.0的安全设置的默认值也被提到了“高”,这无疑是比较保险的办法,但每次浏览不同的网页都会弹出确 认窗口,实在有些大煞风景。有些朋友在IE的“工具→安全→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中把安全等级降为“中”或者“中低”来解决。但这必须具有系统管理员级别的用户才能修改,其他用户不能修改,只能忍受微软不厌其烦的安全警告提示,

其实大家只要在组策略中把相关的安全设置功能打开就能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利用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在运行框中输入“gpedit.msc”,回车后进入组策略编辑器,找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块→Windows组件→Internet Explorer”。选定该项,把右边的“安全区域:仅是计算机设置”的默认值“未配置”改为“已启用”即可。这样系统管理员设置安全区域为“中”后,其他的用户也能享受“清静”了。

15.富水区域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篇十五

1 赚宝隧道概况

赚宝隧道为双向行驶隧道,全长1 255 m(K31+910~K33+165),属长隧道。隧道进口和洞身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R=550.36 m,Ls=170 m的圆曲线上,隧道设计纵坡为单向坡(+2.86%/1 255 m)。

1.1 地质构造

隧址位于丰盛出场背斜西翼近轴部,属复式背斜,背斜西翼筋轴部,有小的扭曲倒转现象,该扭曲发生在须家河和雷口坡岩层段,隧道进口处岩层产状108~115∠65~75;出口岩层产状279~297∠72~65。

1.2 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基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四段。

1.3 隧道病害情况及整治措施

赚宝隧道加固施工工期非常紧张,且紧邻春节,在不违背安全和加固效应的原则下,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安全风险。根据病害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在隐患,针对具体病害成因,立足于彻底整治、不留后患、不得降低隧道结构的安全度、设计标准和使用功能的前提,进行有效地整治措施。

该隧道在建设使用后出现大量的病害现象,主要表现在二次衬砌裂缝和路面错台,其中二衬裂缝尤为突出。在隧道K32+662.7~K32+682.7段落中,出现路面错台现象,并且这段单侧电缆沟有较小范围的错台,经考察分析主要原因是水荷载作用下,对隧道周边围岩造成水压力,又因拱脚基础较弱,引起路面的错台现象出现,并出现部分二衬开裂(但不严重),故采取重做拱脚基础并注浆+增加仰拱+增设套供予以加固。在隧道其他段落均出现不同的二衬裂缝,对于二衬开裂并不严重的,对开裂情况进行钻孔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决定是否拆除二衬。若不拆除二衬,针对渗水区段采取局部开槽引水,做好放排水措施,进行裂缝处置,并增设套供+增加仰拱的措施予以加固(加强配筋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开裂特别严重的区段,采取重做二衬和增加仰拱的改造措施,遵循有关重做二衬和增加仰拱施工图的相关要求,并采用自进式锚杆双液注浆加速加固;其他不需要拆除二衬的区段,采取先对二衬裂缝处置,在增设套供、增加仰拱的措施予以加固。

在整个隧道病害情况及整治措施可以看出,整个隧道病害的罪魁祸首就是来自地下水的荷载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所造成的影响估计不足。

2 隧道病害原因分析

2.1 施工方面

就赚宝隧道病害而言,根据相关资料发现,在隧道建设过程中,K32+670~K32+673围岩较破碎,有小股水涌出,其地下水也较丰富,处在一个地下水较丰富的地层中,对隧道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难题。而在K32+940~K32+943施工过程中有一溶洞,长5 m,宽5.3 m,高4.8 m,从目前来看该溶洞为季节性溶洞,雨季时有水,或由于隧道修建后改变了地下水通道,从目前该溶洞排泄,进而地下水的水荷载作用造成了围岩的压力,产生相应隧道病害。还有就是在原施工时,在K32+985~K32+988左侧上方有一溶洞,并发生过突水、突泥等事故,并在当时采取了二次衬砌,但成果表明二衬基本失效。综合以上情况,赚宝隧道的施工过程由于处在一个富水区域中,其中地下水的影响造成了多次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发生涌水、突水等灾害现象,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2.2 考察研究方面

就赚宝隧道病害而言,在赚宝隧道中出现多处二衬裂缝及路面错台现象,经现场考察及研究分析发现,在K32+960~K32+990该段区间为富水区域,该段落衬砌背后的地下水相当丰富,但又因该隧道的排水系统受阻造成排水不通畅,该段衬砌最大埋深为67.9 m,水压力不至于击破二次衬砌,但造成了二次衬砌的开裂,不仅如此,该段落的富于水因衬砌背后排水系统受阻后流向其他薄弱区域(大部分为Ⅲ级围岩洞身段衬砌,无仰拱),造成其他区域产生二衬开裂及路面错台等现象。在一段处在富水区域的隧道,排水项目一定要满足该区域水流影响的要求,就赚宝隧道而言,就是对地下水估计的严重不足,导致病害的产生。

在修建隧道的过程中,应严谨地考察在修隧道所处地层的地下水情况,并充分考虑其产生的影响,在富水区域地段,还必须做到能清楚富于的地下水能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隧道结构安全性产生危害的一切不利因素。地下水与隧道的建设有着紧密联系,是相互制约影响的;一方面地下水的渗流对隧道的影响,如果是少量的涌水对隧道建设影响不大,但大量的涌水、突水就会对隧道建设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坍塌事故,然而对建设完成的隧道,地下水的渗流也会对隧道的稳定及安全性产生影响,包括裂缝、错台等病害很多都是因为地下水渗流而引起的,这就对隧道的使用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另一方面地下水在对隧道产生影响的同时,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地下水的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特别在富水地层中,常常会发生地面沉降、塌方及形成严重的灾害。

3 结束语

在富水区域的隧道,地下水是影响隧道病害发生及隧道结构稳定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由于富于水流所产生的效应,水荷载直接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也直接降低及损害了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在水的长期活动下,导致隧道衬砌的混凝土被水饱和软化及降低其强度参数,也就是降低隧道周边围岩的稳定性。就现状而言,如何处理好富水区域中的地下水,这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在富水区域中,就是周边水压力较高的区段,应进行专业的抗水压衬砌的设计,要确保隧道衬砌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不开裂不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对于富水区域的隧道设计应当摒弃“以排为主”的设计思路,建立起“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设计思路。并且应该结合隧址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施工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控制隧道的涌水量,保持地下水环境的相对平衡。总的来说,在处于富水区域的隧道建设中,应该要从一套严谨的思路去思考地下水带来的各种影响,并且要有着充分地准备去面对各种难题,也应该不断在这方面的去研究及总结。

参考文献

[1]黄界颍.地下水中硫及其对土壤和作物硫效应的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1.

[4]郑立煌.公路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隧道病害管理系统开发[D].上海:同济大学,2005.

[5]周书明.浅谈隧道工程地下水的计算[J].铁道工程学报,2000(2):69-72.

[6]白峰青,姜兴阁.地下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决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3):237-239.

[7]柴军瑞,仵彦卿.作用在裂隙中的渗透力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1):29-31.

上一篇:中国梦广播稿下一篇:呼啸山庄中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