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5篇)
1.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 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
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为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以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心态文化,有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烟煴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文化的特征: 1. 同一性
2. 时代性,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3. 民族性,指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同时包含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4. 地域性,指特定地域内水土气候、人文修养影响下的地域文化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1嫡长子继承制2 分封制度3宗庙制度)二,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君权高于神权
宗法制:所谓宗法,即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1)嫡长子继承制,(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2)分封制度,即天子的嫡长子时代为天子,余子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时代为诸侯,余子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世代为卿大夫,余子为士。
(3)宗庙制度,尊祖敬宗,昭孝息民,成为人们必须遵行的社会行为模式。实质是忠孝一体,服从统治。
专制制度:
专制制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君权高于神权,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区别于西方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
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 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性特色的形成。积极作用:入世精神、整体观念、自我修养、义轻利等。消极作用:排外心理、轻视科学技术、因循守旧。
2. 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性范式。
3.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统一性与延续性
(1)政治的统一。中国封建社会虽有分离,但总体上是统一多于分离,这是封建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的表现。
(2)民族的融合与凝聚。(3)文化传统的承袭 2. 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1)人文传统即非宗教性
人文精神,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基本特征是内在与超越的结合,自然人文的结合,道德与宗教的结合。
(2)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3. 重群体轻个体。(1)家族本位
在血缘文化中,因社会伦理是家族中诞生的,家族便成为中国伦理的本位。同事,因各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不独立,必须依赖家庭的共同财产,家庭命运就是个人命运。这样,就很自然地促使人民以家庭和家族为本位。家庭本位的重要表现:把家庭看得比个人更重要,从而由无数家庭形成的家族,显得特别重要。
家族史对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对家族的扩大和延伸。(2).宗法集体主义原则。
宗法集体主义指的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法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义务的法则。集中到一点就是压抑个体、张扬群体,强调个人服从群体。(3)追求社会价值。
特别强调个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个人对社会的绝对服从。
评价:有好的一面如讲道义、讲团结、讲友爱等,但它以服从为前提的,促发了家长制、王权主义乃至专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制约了个性的张扬和个人能动性的发挥。4.
重人伦轻自然 5. 崇老尚古观念
追求仁义的儒家(看看教材。理解)1. 以仁为思想核心 2. 以义为价值准绳
主张兼爱互利的墨家
·为什么在百家争鸣中,墨家是儒家最大的反对派?
墨家对儒家的批判
1、儒家不相信天帝鬼神,结果“天鬼不悦”。
2、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3、儒家“盛为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分析:第1、2、3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发点。孔子代表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社会的统治者的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第4点是属于墨家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儒家强调先尽力而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这才是“知命”。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 2 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人格理想与修养
一、儒家追求“内圣”的心性修养 1. “为己”以自我完善。
“为己”,指的是自我完善。目标在于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即“”
“成己”,重在人的社会价值。
自我完善的准则:遵循宗法伦理规范,按儒家仁道的原则塑造自己,依靠自身努力来完成。这实际上就是尽力使自我融合于社会群体。
2. 人与智双重品格的追求。儒家所说的“仁”,既体现了人道的原则,又为理想人格提供了多重规定。就外在形式而言,仁和德总是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关爱、真诚相待。
就内在形式而言,就是尽力克制自己的思想言行,以“成己”用仁来塑造自我,“克己”用仁来净化自我。3. “居敬”与“穷理”的心性涵养。居敬,指的是专心一志;
穷理,指的是深入研究。两者的共同目标就是实践一套为封建 统治服务的理论 二,道家崇尚“自然”的虚静导引
道家讲道的实质就是修养身心之道,就是修养身心之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因此,它不仅强调修炼个人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求自身修养,总体目标是为封建统治服务。
三.释家倡导“静虚”的定慧双修。释家即佛家,自西汉传入到中国后至魏晋时期发展成为中国化的一种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文化。
定和慧亦叫和观。定止就是禅定,打坐,着重于佛教思维修习。慧观就是学习佛教义理,培养佛学智慧。
佛教强调的修炼,指的是自我修养,以服从社会,服从他人,服从封建统治为终极目标 佛教能成为主体信仰的原因:给人教育,佛教高僧懂医学,能够给人治病并且能制长生不老之药为统治者服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定义
天人合一观念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先秦时代,发展于汉代。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天和人这两者,强调的主要是人,主要以人为中心,甚至把天和自然界人格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
一、自强不息的精神
1.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国文化中主体精神之一。
2. 在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指导下,中国社会和文化不断发展。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在对祖国安定局势的渴望之情,耐心等待,目标坚定不移之情。
这种精神,凝聚、增添了民族向心力,哺育着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和抗击外敌、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
二、求真务实的精神
对求真务实精神的评价:
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来就是王权高于神权,神权为王权服务。这是与中国人的务实精神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华民族性格心理中,求真务实精神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人的性格朴实无华,立身行事,讲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鄙视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些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素质中优秀的成分。求真务实精神中又包含着某些消极的因素,如注重人心和人生,却忽略了对自然地改造,忽略了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忽略了对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赚深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往往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偏重实惠和眼前功利,带有明显的小农意识。
三、平均平等的精神
平均平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上彼此一致。平均就是平等,平等必需也必然要表现为平均,也即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劳动产品在分配上的平均。统治者采用均田的政策,其目的主要是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平均平等思想在中国农民中可以说的根深蒂固的。就农民而言,大都以平均平等号召吸引人民参军参战。对平均平等思想的评价:
封建统治者实行均田、限田之类政策,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实行天下一家,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思想家们的均田主张,只是从长治久安的目光来考虑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封建统治加强。
农民起义军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统治阶级力量的强大而提出平均平等,并无能力真正实现平均平等的社会。
平均平等思想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对于均调社会,损有余而补不足,对于减轻封建剥削,防止兼并,维持农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安定社会秩序等,起过积极作用。四.重和持中的精神
重和持中指的是看重和谐,坚持中道。
主张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间,但这是以礼为中的原则的。对重和持中的评价:
中国人做事不主张走极端,全力维护整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这种思维原则对于民则精神的凝聚和张扬,对于统一多民族的凝聚和张扬,对于统一多民族政权的安定与延续,具有积极作用。
弊端:它造成了个人创造性的萎缩,抑制了竞争性观念和道德生长,并往往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主义等级秩序的工具。五.正道直行的精神
指的是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崇尚气节。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 实用性的特点 对科学实用性的评价:
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有值得肯定之处,这就是它紧密结合国计民生所需,为人民生活所需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推进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起过重要作用。
即使是在当代中国,这种实用性仍然不能加以全面抛弃。过分重视实用,一切以实用为标准,不仅容易忽视理论研究,而且会带来目光短浅、顾此失彼,甚至产生科技空白区域的后果。
2. 直观经验性特点。
表现为,无视科学技术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化,习惯于对实践经验的直接记录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所得到的知识长期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再理论上进一步提高升华。3. 整体性特征(1)学科间浑然一体(2)学科间强调统一 第五章.春秋之际的学派分力(了解)
1.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以“道”为本体的老子学说3。以“仁”为核心 ·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儒、玄、释、道的交互影响与相互合流(了解)
·道家一直反对佛教,但是,它的思想体系不如佛教那么严密,于是,在排斥佛教的同时,不得不模仿佛教来完善自己。道教原来没有像样的经典,因此,它
模仿佛经,摄取佛经的教理,编造道教经典,许多道经经典都是在佛教经典,许多道教经典都是在佛教经典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道教也把佛教的佛性说改为道性说,道教的沐浴、忌荤和寝卧之法等,也深受佛教的影响。程朱理学体系的形成(了解)二程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
一.哲学史文化的思想核心(了解)
文化具有丰富复杂的内容,是一个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统一体系。文化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由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的心态文化,形成文化的核心部分,而它们与世界观一样,历来为哲学的基本内容。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奥妙的探索,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追求,对丰富生活意义的探讨,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追求,对丰富生活意义的探讨,对理想价值信念的树立,主要都是通过中国哲学来实现的。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道德理想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辩证而系统的思维方式,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二.中国哲学的人生观 天人合一(重)
1. 大体而言,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是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认为天是人伦道德的本源,人伦道德源出于天。
2. 天人相分相胜(了解)
“天人相分”是指天道自然与人事社会各有其职分,人不可过分依赖于天,而应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完成自我价值实现。
4. 刚健宽厚
推动中国人追求积极的天人合一理想的是中国哲学所洋溢的一种刚健宽厚。这思想成熟于《易传》,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刚健宽厚的思想是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括厚德载物的系统。总而言之,《易传》认为,自然事物及人类社会,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这是天地之“生生不已”的刚见精神或常生万物之大德的体现,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理想的人生境界,即是效法天地好胜大德,自强不息化育万物,使之日新不已。以刚健驾驭宽厚,以宽厚补充刚健,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反映了中华民族积极有为而又兼容百家的“刚柔相济”的优秀性格。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刚健宽厚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道教的产生及其流布(了解)
道教的兴盛和发展(因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从隋唐到明代中叶,是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表现在创立了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5 在组织上存在全国性的管理体系体制和道观系统。唐代统治者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门第,自称是老子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到宋代,宋朝皇帝也与道教联宗。唐宋统治者这一系列的崇道措施,大大促进了道教的兴盛发展。这时道士的人数大增;道教的宫观规模日益壮观;神仙系统越来越庞大;经书数量也不断增多;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教学者,也相继涌现。自宋以后,南北天师道合流,称正一道。宋以后的 流派以 真到、净明道、正一道为主,净明道在元以后归入正一道,全真、正一两派明清以来历世相传,直到现代。
南传佛教的北传佛教
佛教的向外传播分为两条路线
以斯里兰卡为基地并向东南亚传播的,称作南传佛教。以上座部为主,逐渐形成较多地保持早期佛教特色的所谓小乘佛教。在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2.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 篇二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中学教师王常春, 根据多年来丰富的咨询经验, 以及自己辅导孩子从备受高考煎熬到战胜焦虑的体会, 本着帮助众多考生同样摆脱考试磨难的目的, 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一书。该书收集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个案咨询材料, 是各种类型考生经验的汇聚, 也是作者数年来上百场考前讲座、师生互动的宝贵心得。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一书的案例都由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 内容贴近考生、生动有趣, 所以无论学生和家长将书置于案头, 忙里偷闲地随手翻翻, 还是专门去听作者的讲座, 往往顿觉醍醐灌顶、获益匪浅。作者在重点学校做考前讲座时, 珍惜时间的学生常常怀抱各种课本和复习资料, 准备边听讲座边复习。但在阵阵开心的笑声中听完讲座时, 学生们却发现, 手中准备阅读的复习资料根本没有翻过页去, 自己已完全被幽默、生动的讲座吸引, 心里获得了难得的轻松和应考信心。
考前焦虑虽有多种, 但各类考生焦虑却有共性。作者根据在诸多省份讲座的经验和对考生准确的了解, 提出了关于焦虑的几条见解。
一、焦虑只需弱控制, 不必强排除
多数考生都深受考前焦虑所扰, 不得化解招数, 常为此遭受了至少10%以上的分数损失。家长和教师们一般会千方百计地帮助考生控制焦虑, 但该书另辟蹊径, 阐述了“焦虑只需弱控制”的根本原因。作者通过讲析汉字结构与相关的心理原理启发读者, 深入浅出地为考生开出了立竿见影地消除焦虑的“药方”。作者在解释“焦虑”二字时, 用传统的五行学说, 结合与中医对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焦虑”的来源。“焦”为“火”, 与“心”相对应;“虑 (慮) ”为
思虑过多, 心思过重;二字合为“焦虑”一词, 即心火过盛。所以, 欲消除焦虑, 作者不主张“扬汤止沸”, 而主张“釜底抽薪”。作者在“目标与焦虑”一节中给出了具体的解招:“明确目标除焦虑”“确定目标分数降焦虑”。
其后, 作者还专门谈了易产生焦虑的根源是“过度追求完美”。第二章的第四节讲了减少焦虑的办法之一是“抓住时间少焦虑”。作者从“时 (時) ”字解析, 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教会读者学会“排除打扰法”“使用闹钟法”“时间运筹法”及“整理学具法”等简便易行的破解之招, 让读者一学就会, 一试就灵。
减少焦虑的办法之二是“学法得当免焦虑”。作者从“学 (學) ”字解析中提倡学生多动手, 从“左右”两字构成揭秘脑功能, 从“看”“听 (聽) ”“读 (讀) ”字所藏的玄机启发学生什么是真正正确的学法。
二、紧张不必强对抗, 适度紧张反有益
作者主张紧张不必强对抗, 紧张是本能, 放松须锻炼。该书既对“紧张”二字本义进行了解说, 也科学地阐明了适度紧张的益处, 提出了应对之策。
三、担忧过度寻烦恼, 消除恐惧是根本
考生的担忧多数来自于对既有考试失利经历的耿耿于怀, 但失败阴影的挥之不去会直接影响考试。消除烦扰的根本办法, 就是将易产生负面影响的“过去”与“曾经”彻底放下, 专心致志地正视眼下与未来, 以积极的心态驱除“曾经”的不快, 学会接受存在。对此, 作者结合直接收集的案例, 详加阐释。
四、压力适度不可怕, 过大过小皆不宜
作者在该书第五章提出, “学会以柔克刚, 学会与之维持平衡状态”是正确的压力观。关于如何合理释放压力, 作者主张可以采用“写出来”“说出来”或者“喊出来”“唱出来”, 甚至“哭出来”的办法, 利用一些游戏手段, 将压力驱逐出心境, 让学生轻装上阵, 告别烦恼。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3.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 篇三
时间限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
A.《管子》 B.《论语》 C.《墨子》 D.《荀子》
2.在早期维新派中,提出“商战”理论的是(A.王韬 B.薛福成 C.郑观应 D.冯桂芬
3.孔子以后以荀子为代表的是什么学派()A.道德制度学派 B.道德心理学派 C.道德自由学派 D.道德哲学学派
4.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5.“理学”思想创立于
A.隋 B.唐 C.宋 D.明
6.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是(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 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7.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8.商朝最初的都城是()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A)9.清代在位最久的黄帝是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10.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1.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有关
A刘伶 B嵇康 C聂政 D阮籍
12.佛教由印度在()传入中国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13.乾嘉学者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文本的本义,不做随意的发挥和解释,故又称
A.新儒学家 B.汉学家 C.朴学家 D.实学家
14.有关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 15.乾隆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
A.第四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七位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董仲舒的思想包括()
A.“天人感应” B.“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敬鬼神而远之”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张之洞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3.下列关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句话出自《论语》
B.和而不同是指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是他有自己独立的意志,不会人云亦云 C.同而不和是指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主见,在与他人的关系上也往往矛盾百出 D.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基本精神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部丛书 B.《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晓岚
C.《四库全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 D.《四库全书》先后完成七部,历时十五年 5.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主要学派有()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法家
6.在古代,别人送的称号叫做()
A.尊号 B.雅号 C.绰号 D.自号 7.我国古代戏剧家有()
A.汤显祖 B.王实甫 C.关汉卿 D.曹雪芹
8.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包括()
A.浙江普陀山 B.安徽九华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9.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指
A.民生 B.民族 C.民权 D.民主
10.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佛教学说 D.法家学说
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不合时宜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不是对其进行批判,而是将其封存或改造 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优秀传统伦理美德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当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 D.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强调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 E.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2.老子学说辩证法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无不为。B.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D.阴胜阳,下胜上。
E.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
A.浙江普陀山 B.安徽九华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E.山西五台山
4.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出现的口号或主张有(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E.民主与科学 5.乾嘉学术又被称为
A.新儒学 B.新理学 C.汉学 D.朴学 E.考据学
6.科举制创立于(),完善于()
A.秦 B.汉 C.隋 D.唐 E.元
7.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B.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C.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D.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E.秦始皇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8.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不包括()
A.仁 B.礼 C.勇 D.忠 E.信
9.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E.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0.我们现在讲的文明形态包括()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 E.生态文明
四、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董仲舒对汉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对 错
2.李斯曾经在朝廷中指鹿为马陷害大臣
对 错
3.互相学习、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
对 错 许多学者以接续汉学为学术宗旨,故称乾嘉汉学家,他们言必称汉学 对 错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对 错
6.“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孔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文化的主体
对 错
7.“西学”指的是近代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中体”指的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对 错
8.法家是春秋时期以法治为核心的重要学派
对 错
9.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
对 错
10.中国化佛教的典型是禅宗
对 错
11.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区域、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的习惯也很不相同
对 错
12.古文经学主张文化创新和社会改革
对 错
13.后期乾隆后大喜功,使清朝腐败之风滋长,清王朝由盛转衰,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转衰的起点
对 错
14.西汉时,董仲舒因向朝廷进呈“天人三策”而有功于汉
对 错 15.《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文史百科典籍
4.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 篇四
对于“采薇”解释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A、表达一种隐居的状态
B、渴望人理解
C、找到人生伴侣的期盼
D、追求仕途的心理
我的答案:A 2
高适在()时仕途开始起步(1.0分)
1.0 分
A、
B、 C、 D、我的答案:A 3
滕王阁是谁建的(1.0分)
1.0 分
A、李元霸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李元婴 D、我的答案:D 4
《唐韵》比较复杂,在什么时候人们把它简化了(1.0分)
1.0 分
明末 A、
清初 B、
宋代 C、
汉代 D、我的答案:C 5
王之涣《凉州词》的妙处在于(1.0分)
0.0 分
A、写出了守边者的一个心理
B、突出了一种社会意识
C、风景描写的好
D、对比强烈
我的答案:A错,选C 6
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怎样的结果(1.0分)
1.0 分
A、继承过去文学
B、文学自身演变
C、传承过去文学
D、改变过去文学
我的答案:B 7
武后是用什么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的(1.0分)
1.0 分
佛教 A、
道教 B、
儒教 C、
喇嘛教 D、我的答案:A 8
现存唐诗的数量,今天知名的有多少人?(1.0分)
1.0 分 A、四万八千九百多
B、二千三百多
五万多 C、
七十二 D、我的答案:B 9
最早运用四声来写作诗歌的是在哪个时代(1.0分)
1.0 分
南史 A、
陆厥 B、
胡永明 C、
沈约 D、我的答案:D 10
“山雨初含霁”的“霁”指的是(1.0分)
1.0 分
雾霾 A、
彩虹 B、
泥泞 C、
雨后雾气 D、我的答案:D 11
人们用什么来概括唐代独有的时代气质(1.0分)
1.0 分
疆域辽阔 A、 B、物质资源丰富
C、精神文明建设
盛唐精神 D、我的答案:D 12
杨炯几岁的时候被推举为神童(1.0分)
1.0 分
A、 B、 C、 D、我的答案:B 13
天宝元年,由于谁的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召其进宫(1.0分)
1.0 分
玉真公主 A、
贺知章 B、
A和B C、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14
在安史之乱中,王昌龄被谁扣押了(1.0分)
1.0 分
张镐 A、
徐远 B、
张逊 C、
闾丘晓 D、我的答案:D 15
沈宋做考官时,把当时流行的调声法作为试帖判卷规则,并把这种调声的新体诗定名为(1.0分)
1.0 分
律诗 A、
绝句 B、
八股文 C、
小史 D、我的答案:A 16
唐代人最高的精神理想是(1.0分)
1.0 分
长生不老 A、
得道成仙 B、
容颜依旧 C、
仕途通畅 D、我的答案:B 17
在行为方式上,李白更崇拜的是(1.0分)
1.0 分
远古时期 A、
百家争鸣 B、
李汉王朝 C、
魏晋风度 D、我的答案:D 18
《将进酒》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的“陈王”指的是(1.0分)
1.0 分
曹丕 A、
曹植 B、
曹操 C、
曹逵 D、我的答案:B 19
初唐四杰之首是(1.0分)
1.0 分
王玄之 A、
王勃 B、
王绩 C、
王通 D、我的答案:B 20
陈子昂讲的寓意指的是(1.0分)
1.0 分
A、道家文化上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
B、唐朝文化上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
C、佛家文化上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 D、儒家文化上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
我的答案:D 21
执政指的是(1.0分)
1.0 分
皇上 A、 B、更高级的官员
官吏 C、
李权 D、我的答案:B 22
陈子昂提出了什么样的传统(1.0分)
1.0 分
咏物咏志 A、
兴寄风雅 B、
托物言志 C、
歌行体 D、我的答案:B 23
对四杰风格的定性是(1.0分)
1.0 分
少年 A、
晚年 B、
壮年 C、
青年 D、我的答案:D 24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为(1.0分)
1.0 分
古体诗 A、
近体诗 B、
现代诗 C、
五言诗 D、我的答案:B 25
唐中宗复位后奉召搜访骆宾王诗文的朝廷官员是(1.0分)
1.0 分
徐敬业 A、
许敬宗 B、
郗云卿 C、
富嘉谟 D、我的答案:C 26
在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1.0分)
1.0 分
三 A、
九 B、
六 C、
八 D、我的答案:B 27
李白24岁之前主要是在哪里(1.0分)
1.0 分
蜀中 A、
汉中 B、
吴中 C、
长安 D、我的答案:A 28
武则天时,经谁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完成的地步(1.0分)
1.0 分 A、沈佺期、宋之问
骆宾王 B、
卢照邻 C、
张涧之 D、我的答案:A 29
李北海指的是(1.0分)
1.0 分
李邕 A、
李逸 B、
李奕 C、
李煜 D、我的答案:A 30
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的是(1.0分)
1.0 分
张说 A、
方昌龄 B、
褚遂良 C、
姚崇 D、我的答案:D 31
在《河岳英灵集》里面排名第一的诗人是(1.0分)
1.0 分
常建 A、
王维 B、
祖咏 C、
孟浩然 D、我的答案:A 32
四杰中谁的年龄最大(1.0分)
1.0 分
杨炯 A、
骆宾王 B、
卢照邻 C、
王勃 D、我的答案:B 33
王昌龄被后人誉为(1.0分)
1.0 分
诗鬼 A、
七绝圣手 B、
诗仙 C、
诗圣 D、我的答案:B 34
五乱中华的民族不包括(1.0分)
1.0 分
匈奴 A、
鲜卑 B、
氐 C、
姜 D、我的答案:D 35
王维在《秋夜独坐》中提到,要想解决人老这个问题,只有进入到什么样的体悟里(1.0分)
1.0 分
名士 A、
自然界 B、
哲学 C、
人文 D、我的答案:C 36
《酒经》的第一篇是(1.0分)
1.0 分
桃花源记 A、
爱酒歌 B、
醉乡记 C、
野望 D、我的答案:C 37
《春江花月夜》表现的生命的意义在于(1.0分)
1.0 分
男女之情 A、
自然之美 B、
当下事实 C、
哭哭啼啼 D、我的答案:C 38
开元中诗人,下面哪一个不与其他三个齐名(1.0分)
1.0 分
岑参 A、
王昌龄 B、
高适 C、
王之涣 D、我的答案:A 39
在诗歌的感情基础上,四杰的诗歌(1.0分)
1.0 分
华而不实 A、
细腻柔弱 B、
非常充实 C、
虚情假意 D、我的答案:C 40
唐代文学辉煌的起点是以什么为标志的(1.0分)
1.0 分
A、李白的出现
B、四杰的成名
C、杜甫的出现 D、王勃的出现
我的答案:B 41
高棅把诗人分成了几等(1.0分)
1.0 分
三 A、
六 B、
九 C、
十二 D、我的答案:C 42
后人用下面哪个词概括李白诗歌的风格(1.0分)
1.0 分
咸淡皆宜 A、
风流倜傥 B、
豪放飘逸 C、
忧国忧民 D、我的答案:C 43
咏蝉三绝不包括(1.0分)
1.0 分 A、虞世南的《蝉》
B、骆宾王的《咏蝉》
C、杜牧的《咏蝉》
D、李商隐的《蝉》
我的答案:C 44
唐代考生考之前要做的一个工作是(1.0分)
1.0 分
推举 A、
推荐 B、
背书 C、
行卷 D、我的答案:D 45
李白立足道家的超然独立的人生趣味,表现了他对()的热爱(1.0分)
1.0 分
仙境 A、
现实 B、
圣贤 C、
自然 D、我的答案:D 46
盛唐诗人中官做的最大的是(1.0分)
1.0 分
李白 A、
杜甫 B、
岑参 C、
高适 D、我的答案:D 47
岑参从兵最开始是做了谁的掌书记(1.0分)
1.0 分
高仙芝 A、
李林甫 B、
哥舒翰 C、
封常清 D、我的答案:A 48
《襄阳歌》写于李白居住在()的期间。(1.0分)
1.0 分
洛阳 A、
西安 B、
安落 C、
开封 D、我的答案:C 49
名士文化传统在弘扬个性价值的同时也逐渐淡化了那个学派的社会意识(1.0分)
1.0 分
道家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我的答案:B 50
鸿雁传书用的是谁的典故(1.0分)
1.0 分
匈奴人 A、
苏武 B、
李卫 C、
汉武帝 D、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就是唐朝达官贵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如今留下的关于四杰的文章都是赞扬他们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折杨黄华都是雅俗同赏的曲子(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春江花月夜》作者沿用了游子诗赋的题材,但是使用了全新的格调,以洗怨趣的浅俗(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隋唐前的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沈佺期在诗上更多的是划用古人的乐府(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真正的《唐韵》一直在读书人的视野里(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朝取代隋朝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崔颢不属于边塞诗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山中》是王勃的早年之作(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虞世南是陈朝后裔(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武后朝没有战乱(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的文化是比较开放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卢照邻诗中的批判应该也是一种求而不得的不平与怨愤(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四杰在学习宫体诗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其改造(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杜甫的家里非常穷(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在艺术上,李白极其复古(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是现代的乐府歌题(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李白傲岸独立的人格意志对世俗社会并没有冲撞力(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流行的边塞诗大多是为了表现功名只向马上取的一种报国心态(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王昌龄的身世非常的坎坷(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陈子昂在监狱里被迫害致死(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岑参在15岁的时候就上书皇上的事迹(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四杰的一夜成名方式在当时具有偶像效应(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是627年开国(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盛唐是从712年开始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交错率指的就是每一句之中平仄要错开(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四声是中国借鉴的外国的学问(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复值接舆醉”中的“接舆”本来是指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遇到的一个狂人(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盛世的到来,都是用鲜血换来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边塞诗在整体上带有一种浪漫的情怀(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李世民20岁开始跟着太祖打江山(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王翰载入《全唐诗》的诗作有140首(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李白的诗歌以佛家为中心(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高适一生都在写边塞诗(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四杰命运都特别悲惨,都没有得到善终(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盛世里面影响最大的诗人是李白(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刘生》是杨炯写给自己的诗作(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贞观的诗风和开元的诗风一样(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生根发芽(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沈宋是以精致的内容确定了唐诗的繁荣(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四杰的诗歌里面并没有行使年轻人那种宣泄的权力(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朝的诗可以对当朝的事情直接批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盛唐气象是中国现代诗学对于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记忆(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朝努力以南朝的“文”来充实北朝的“质”(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伯夷叔齐不满意商纣王的暴政,建议周朝用暴力灭了它(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诗发展到唐诗为现代诗歌之最盛(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唐代人评价诗歌主要是看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本领(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格律的定型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1.0分)
1.0 分
5.政治经济学教程期末考试考点 篇五
(二)重点及课后答案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重点: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变革官僚资本是采取没收的方法实现的。官僚资本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控制着旧社会的国民经济命脉。
改变民族资本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赎买的方法实现的。
和平赎买:不是有国家拿出一笔钱作为赎金付给资本家,而是采取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是资本家取得一部分利润的方式实现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2)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3)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4)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和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实现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伟大的历史性创造。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课后思考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为什么必须经历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为何是长期的? 答:(1)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一个初级发展阶段的必然性
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个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商品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首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进行现代化建设。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来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期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初级发展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初级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数多、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有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有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质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可见,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是人们在财产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关系。
我国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产权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
(1)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2)它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设。(3)它有助于保持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建设。
(4)它有利于通过多种渠道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在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科技及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更好的利用国内经济两方面资源等方面,都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5)它有利于我国面向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及相应的政府职能的转变。4.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必须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断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必须使国有经济掌握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4)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5.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势,它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6.集体经济的作用:
(1)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往往能够适应和容纳手工生产、半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等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对市场的适应性比较强,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创新精神。(2)坚持并不断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速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我国城镇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8.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出现了多种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制等。9.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迅速发展生产力是有利的。这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力量。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因素,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监督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重点:
1.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的和唯一的目的。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已不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那样,体现着资本主义家剥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磨削的和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商品经济。
4.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只有商品经济大大地发展了,才能使各个企业、各个地区的经济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有力地促进各个企业和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品种全和价格便宜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价值为基础。
6.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要以其价值为轴心而上下波动。
7.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2)可以调节社会生产。(3)可以调节商品流通。
(4)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资源配置
答:资源配置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生产之所以有必要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首先,是因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公有制形式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公有制所组成的各种经济组织,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互通有无,不可能是无偿的,而只能通过产品的买卖,实行等价交换;否则,就否定了它们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这就是说,在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形式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就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其次,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条件下,一方面,劳动者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人,劳动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因而劳动仍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要求。这种物质利益要求是通过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来实现的,因而由若干劳动者组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必然有物质利益要求,否则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要求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正是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其独立经济利益这一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计划方式特别是指令性计划要求有一整套执行计划职能的组织和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系,对生产计划、物资分配、投资决策和人事工资安排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集权式管理。而市场方式则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模式,尽管运行的机制有质的区别,但由于两者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因此在某种具体的经济体制中,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可以以不同形式结合起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使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正确地相互结合,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以上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有限责任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由2个以上、50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
答:股份有限公司是采取发起人发起设立的方式和发起人募集设立的方式设立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答: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授权经营
答:授权经营是指国有资产出资人将由其行使的部分权利授予其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行使。
课后思考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企业制度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产权清晰。这里讲的产权清晰,是指出资者与作为法人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清晰。出资者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拥有出资者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
(二)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出资者的权责和企业的权责之间应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出资者的权利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和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政企分开。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管理科学。企业管理的好坏,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果,以及企业的盈利或亏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答: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积累基金
答:积累基金是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用来追加生产资金的那部分国民收入。
消费基金
答:消费基金是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另一部分国民收入,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及社会公共的消费需要。
按劳分配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
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各种社会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且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买卖,才能进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因而各种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收益的分配,形成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工资
答:社会主义工资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它所反映的已经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而是没有剥削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奖金
答:奖金作为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的报酬,能够比较准确而及时地反映劳动者在不同时期内所提供的劳动量。
津贴
答:津贴是一种贯彻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它是对在特定条件下从事劳动的职工以及处在比正常劳动担负更多更大责任岗位职工的额外劳动支付的报酬。效率
答:效率是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简称。
收入分配公平
答:从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来看,既包括人们的投入与收入公平,又包括分配结果公平和分配机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旨在对社会成员因生病、生育、年老或暂时失去谋生机会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提供必要社会帮助的各种制度规定的总称。
社会保障体系
答: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消费水平
答: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里人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它反映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已达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方式
答: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消费结构
答:构消费结构是指一定时期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组成和比例关系。
恩格尔系数
答: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课后思考题:
2.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除了生产领域外,还有非生产领域,如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国家行政与国防部门、社会团体等。
第二,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能较高速度地又能平衡协调地发展。
第三,社会上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务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的,因而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四,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立社会后备基金,这也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
第五,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疾者的生活需要等,国家必须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也主要是借助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和形式来进行:
第一,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二,劳务费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非生产性劳务提供服务性劳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享受这种服务的人们要以自己初次分配或再分配取得的收入支付劳务费用,从而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向这些非生产性劳务部门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三,价格杠杆。商品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有关当事人的收入分配。
第四,银行信贷。银行等信贷机构通过存款吸收社会闲置资金,通过贷款把资金借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这就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资金再分配的作用。同时,银行的存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也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银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何特点? 答:(1)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而是在公有制的集体和企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按劳分配,因而只是在集体或企业范围内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同一劳动在不同的集体和企业所领取的报酬是不同的。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而是集体或企业,由集体或企业向劳动者分配。(2)对劳动者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不是采用劳动凭证、由劳动者直接向社会领取消费品,而是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向劳动者发放货币,再由劳动者用货币到市场上购买消费品。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他的个别劳动是否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能转化为多少社会劳动,取决于劳动者所生产的商品是否能在市场上卖出去实现其价值,在存在着个别劳动同社会必要劳动差别的情况下,通过商品的市场销售,有的劳动者的个别劳动不能完全实现为社会价值,有的劳动者个别劳动可实现为较多的社会价值,从而会导致按劳分配水平的降低或提高。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也影响到按劳分配水平的高低。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市场要素,都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劳动者的按劳分配。
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和优点,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又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而引发过度的分配不公,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既要效率又要公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来修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实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者给予补贴等。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如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实现尽可能的机会平等;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收入单一货币化进程,严格执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向低收入居民的补助制度。
(2)在处理工农城乡收入关系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通过财政、金融和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向农村注入资金,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购买能力弱而不能为工业提供市场支持,以及城乡市场脱节、消费严重断层的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要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被拉大,既是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革不够彻底造成的。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就业市场、资本市场都不完善,许多领域存在着垄断问题,这造成了许多不公平的收入。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加快改革来解决,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为居民的生产提供稳定的安全网。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旨在对社会成员因生病、生育、年老或暂时失去谋生机会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提供必要社会帮助的各种制度规定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由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组成社会保障体系来体现,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社会保障的项目、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民族文化传统等等。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离开了社会物质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各项社会保障的支出,归根到底是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的扣除,是属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再分配。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货币金融和财政
重点:
1.实行分税制,就是把各项税种按一定原则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制度。2.实行分税制的原则是,维护国家权益和事实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列为中央税,如关税、消费税等;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只要税种列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乡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市场体系:
答: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市场整体。
利率市场化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让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资金使用和供给的价格。
复式预算制
答:复式预算制度,是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的需要,在预算收入和支出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避免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相互挤占。分税制
答:分税制,就是把各项税种按一定原则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制度。课后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
统一是指我们的市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统一的。一是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市场,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才能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之间按最合理方式自由流动,达到节约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效率的目的。为此就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二是只有商品交换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全国市场按照统一的制度运作,政府监管机构才能够运用市场调节工具和监管手段,克服不同经济主体由于利益不一致而给商品流通和资源流动造成的障碍,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开放是指一地对其他地区、一国对他国商品和劳务的市场准入。开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开拓和扩大市场以及地区、国家间的交流,客观上要求市场体系不仅对内开放,而且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只有开放,才能突破对市场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市场体系的统一。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运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实现机制和必然产物。没有竞争,价值规律将失去其活动舞台。有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功能,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而竞争要求开放,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才能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分割、封锁和垄断必然阻碍竞争。
有序是指市场体系要有一定规则来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来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者的行为,反对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欺诈,以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2.现阶段怎样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答:第一,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完善银行内控机制,加强信贷管理,改进经营,强化财务监督,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推进和深化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培育外汇市场。
第三,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监管上来,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第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市场优化、高效配置各类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要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决定商业性金融产品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即把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只确定基准利率,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第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放宽境内企业、个人使用和持有外汇的限制。
3.当前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答: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1.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尽合理,不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公共财政体系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尤其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这些地区的人民能够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
(三)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4.税收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答:税收三大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无偿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具体纳税人是无偿的,但对全体纳税人而言是有偿的;二是虽不能直接偿还,但还是要间接地偿还给纳税人。
(2)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就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上的限度性。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发展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
答: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文化卫生、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谋求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目前利益,而且要保证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
答:谓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再利用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技术水平不变的机器设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等。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如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
产业结构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部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课后思考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再利用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对“大量消耗资源—产品—大量排废”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谋求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目前利益,而且要保证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使经济得到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
2.怎样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答: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主要是建设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方面的任务包括: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3.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第一,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我国可以避开发达国家所曾走过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是以信息化作为我国高起点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所起的催化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现在面临着既要发展传统产业,又要迎头赶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只有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改变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的状况。我国应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第三,正确处理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必须积极发展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劳动生产率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适当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产业结构要建立在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以及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基础上,以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四,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宏观经济
答: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或GNP、GDP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等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调控
答: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赤字财政政策
答:赤字财政政策又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需求,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扩张性货币政策
答: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
答: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课后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
(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是如此。由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固然可以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资源,但要选择最优生产结构,实现各产业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按比例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宏观经济调控是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实践表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有效管理和调节,就可能发生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企业可能蜕变为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集团所有制,从而损害公有制经济。所以,为确保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
(三)宏观经济调控是克服市场缺陷,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的需要。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为了克服市场缺陷、纠正市场机制调节的不足,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搞好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独立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
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国家是政治统治机关,国家又是社会管理机构。政府承担起对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在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前提。这种社会经济职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维护其经济基础的职能。
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承担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为了克服市场机制所具有的自发生、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内在缺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国家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计划调节,这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职能。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是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资产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具有了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经济职能。
我国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地将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混同于各级政府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并且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没有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严重地存在着政企不分问题,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是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行政机构包揽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情的同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却没能很好履行。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
(一)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经济总量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运转是否正常的重要表现。供需总量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发展的最基本的平衡。(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就是在各产业部门、各行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和充分发挥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互相协调,并形成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互惠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不仅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而且要保持经济结构优化,这样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保持正常状态,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调节社会供需总量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在宏观调控中,应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同对比状态来选择适宜的财政政策,以求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是指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所能容许的范围内,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发展经济是指通过合理分配货币资金,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用来指导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对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四)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又称收入分配政策,它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
第四篇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第十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经济全球化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资源配置从一国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各国经济通过跨国生产、国际贸易、资本国际运动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经济纽带而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趋势。
区域经济集团化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以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实力,对外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由地域相邻近的一些国家签订文件或条约,在不同程度上将所有缔约国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地区性经济组织的现象。
国际经济协调
答:国际经济协调,是指在多边或者双边体制范围内,以各国政府为主体,对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和协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妥协协议,以便实现对国家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联合干预与调节,从而使世界经济得以正常运行。课后思考题: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答:就具体动因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同下列因素有关:
(一)科技进步与相应的生产力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使社会生产力跃上一个新台阶,而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步跃升,经济国际化程度都会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与规模都会不断扩大。
(二)世界性的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障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是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这一点,必须依靠市场来实现。因此,市场化既是各民族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经济全球化。
(三)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导向,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各个方面,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所奉行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重点强调放松管制、对外开放本国市场,一般是与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保护相对应。经济自由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无障碍地自由流动,因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生产全球化,即物质生产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和进行。生产全球化的基础是生产国际化,而生产国际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
(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主要指商品和服务在全球的自由流通
(三)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资本在全球的大规模扩张和自由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全球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与整合。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2)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都面向世界市场,因而摆脱了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限制,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在促进全球竞争的同时,推动了全球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扩展到了世界范围。经济全球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1)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这就决定了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方面,这些国家占据绝对优势。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南北差距日益扩大。
(2)世界性的经济风险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性明显增强。当一切运转良好时,这种互动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增长,可是当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出现问题时,这种互动就很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性经济风险的发生概率大为增加。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形成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可分为六种类型。
(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的特点在于,成员国之间在进出口商品方面,相互给予关税减让优惠,这种优惠,任何非成员国都不能享受。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各成员国相互取消彼此之间的商品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但各成员国仍然按照各自的标准,维持其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贸易政策。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的特点是,在成员国之间削减或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采取共同的贸易壁垒,实行统一关税和统一贸易政策。
(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括关税同盟的内容,即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且还要取消成员国之间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共同市场内自由流动。
(5)经济货币同盟。经济货币同盟除了包括共同市场的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在社会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
(6)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是层次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形式。它不仅要求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取消国界,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而且还要求各成员国在政治上拥有共同的权力机构,即拥有各成员国政府授予全权的中央议会及其执行机构,军事上要求建立共同防务。
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全球经济合作目前尚存在局限性和松散性,因而促使某些国家先寻求区域经济合作。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参与世界竞争,需要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实力。除上述原因外,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了扩大本国市场,达到主导地区经济、利用地区资源的目的,也会倾向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作用包括:
第一,扩大了市场容量,推动了贸易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打破贸易壁垒,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扩大市场容量。贸易壁垒的削弱与打破,使市场不再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的疆界范围,因而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集团化组织内部各成员国贸易的发展。
第二,通过内部竞争与合作,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由于取消或减少了内部贸易关税等限制,使各成员国企业不再享受贸易壁垒的保护,因而内部市场竞争有所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成员国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竭力扩大固定资本投资,竞相改进技术、提高效率。
第三,使投资大量增加,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际经济地位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对外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有利于促进区内投资的增长。
不可否认,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存在某些消极影响:
第一,它对区域外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排他性,不免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和行为,这对世界贸易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和损害;
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无法有效消除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在一体化进程中,有可能加剧内部矛盾;
第三,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更不可能完全消除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矛盾,甚至会加剧集团成员国与集团外国家之间的矛盾,使国际经济关系受到不利影响。
第十九章 生产资料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跨国公司
答: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课后思考题:
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
(一)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总是把生产基地设置在最有利可图的地区和国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地区结构的调整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变化。
2.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决定权跨国公司既是世界商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的最大需求者。因此,跨国公司对供给和需求的任务变化都会影响世界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仅如此,当今世界商品期货市场十分发达,跨国公司拥有巨额资金,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炒作,影响着商品国际价格的变动。
3.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动的影响随着科技革命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世界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制成品的比重显著上升;货物贸易比重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而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在不断上升。
4.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的制定是发达国家操纵的。而发达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则时又主要受跨国公司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在全球资本流动中,90%以上是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增加或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就会影响到全球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跨国公司改变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到世界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
(三)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取决于一国产业、产品、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强弱与否,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十章 商品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贸易
重点:
国际贸易失衡的协调机制:
(1)国际贸易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自动汇率调整机制、自动收入调整机制、自动货币调整机制
(2)国际贸易失衡的主动调节方法:弹性法、吸收法、货币调节法。(3)其他调节方法:外汇管制、进出口严格审批制度、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自由贸易政策
答:自由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取消或减少对进出口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以及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使商品、服务和有关生产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尽量公平、自由地竞争。保护贸易政策
答:谓保护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课后思考题:
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1.临时性失衡。指的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一国贸易处于顺差或逆差的状况。
2.周期性贸易失衡。指的是由于一国经济周期变化引起的对外贸易失衡,往往在经济萧条时一国的生产力下降,出口产品减少导致贸易逆差,而在经济高涨时出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顺差。
3.收入性贸易失衡。指的是由于一国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提高或下降,使人们的购买力和进出口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的贸易失衡。
4.货币性贸易失衡。指的是当一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一国的货币对外汇率发生变化,导致一国的进出口发生变化产生的贸易失衡,其实质是进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需求的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考试】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11-16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网上考试(2013年3月25至27日)11-05
中国传统学术07-03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06-21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07-01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报告07-04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总结07-17
日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07-23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汇总》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