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语种以及小语种就业方向

2024-08-24

什么是小语种以及小语种就业方向(精选3篇)

1.什么是小语种以及小语种就业方向 篇一

最好的小语种是什么

就北外的就业率排名看,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都非常不错,其他的小语种也有优势。一般来说小的语种国内人才缺口很大,学出来不愁没工作。

如果希望入门快点,又不要求太高水平的话,学朝鲜语和日语,它们也与中国邻近。但实话说朝鲜语饱和也比较严重;而日本比较有钱,学了可以去日本研修,回来工资可以翻几番呢!日企在世界500强里面也比较多,但是日企对员工的待遇不是很好,很苛刻,也比较会扣工资。日语虽是入门简单但却越学越难,只有那些对日语不熟悉的人才会认为日语很好学,以为日语很容易看懂。由于日语有很多汉字,元音简单,清脆好听,对日剧和日本动画片的喜欢,是很多人学日语的兴趣来源。很多人通过看片子和漫画等,发现自己好像能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能很快学会。但是汉字表达只是日语几种同义表达中的一种而已,一旦全部用假名夹杂罗马字表达,中国人就无可奈何了。单词很多与中文有关,可你会慢慢发现这也是一个难点与阻碍。要达到相同的阅读水平,要比其它语言多背更多单词。更重要的是,日语的语法越学越难,助词用法千变万化,因此日语是一种由浅入深的语言。我们专业内的人都知道“日语是笑着进门,哭着出门”。在我们以前念外语学院的时候,二外是日语的同学只能考70分,而同样努力的同学考法语可以80分,考德语可以90分! 原因在于日语在中国相对普及,于是难度也随着学习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各种考核也是小语种中最难的。

同样道理,由于日语在中国的的毕业生数量较多,日语的掌握人数仅次于英语,大大多于其他小语种,那么竞争对手太多了,竞争就相对残酷,也造成你在其中出类拔萃的难度大为提高,那么就较难有表现的机会,在就业上经常不如其他小语种。

要想突出重围,可以选择稍微更小一些的语种,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

小语种学什么好

纵览九大小语种专业,葡语最吃香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是除英语之外在中国最受众的九大外语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语种”。

小语种在就业形势上的相近源于在就业渠道上的类似,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政府公务员;2.高校教师;3.新闻传媒机构;4.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5.各省市外办;

6.外贸公司;7.旅游公司;8.留学培训机构;9.文化传播公司; 10.自由职业者。

总的来说,小语种的就业形势的差异,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数、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2.小语种就业前景 篇二

法语:是除英语之外,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种。法语专业主要是为非洲源源不断的输送翻译人才。去非洲会有不错的薪水待遇,但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也使很多毕业生望而生畏,特别是女生更是如此。

葡萄牙语:学葡语的主要去非洲、南美和欧洲。非洲起薪较高;巴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葡语毕业生需求旺盛;葡萄牙有少量需求。

日语:日本科技领先,名企众多,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日本一直稳居第二,同时由于地缘关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国投资建厂。日语需求量大,但毕业生也多,所以日语的想找份工作不难,想找份好工作不简单,很多都是在日企做文员。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升温最快,一方面是由于美洲国家留学市场的开放,另一个方面也是市场对西语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西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拉丁美洲,受西方影响较大,对中国经济依赖性并不强,因而西语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

俄语:除了俄罗斯,俄语在前苏联的其他几个国家都不是唯一通用的语言,乌克兰等几个“斯坦”国家都有“去俄罗斯化”的趋势,俄语的地位似乎在削弱。但俄罗斯经济近几年复苏得很快,在东三省,甚至北京地区,中俄贸易都较为活跃,因而近几年俄语就业整体上处于一个回暖的状态。

韩语:在华投资的韩企像三星、LG这样的大公司少,更多的则是一些小公司。韩企在华分布主要是东南部沿海的二线三线城市,工资水平较低,因韩企在华设厂,图的就是人力成本低。因而韩语专业的含金量偏低,它是最不注重学历而看重实际水平的一个专业,很多企业只要去大专甚至高中以上学历就成。这是因为一来韩语相对容易掌握,二来本身中国很多朝鲜族的人天生就是中韩双语人才,再一个,现在在华的韩国留学生和职员众多,汉语好的也不少,而且有聚居的态势,对韩语翻译的依赖性很小。

3.什么是小语种以及小语种就业方向 篇三

其实,普什图语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部分地区居民所讲的一种语言,它和希伯莱语、波斯语、印地语等约30种语言一起被称为“熊猫语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小语种”或“非通用语种”。这些语言虽不像英语那样在中国拥有众多的“追捧者”,但在我国对外交流、经贸往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愈趋重要的作用。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参加研讨的语种就达到了22种之多。

那么,这些听起来稀奇古怪的语言到底哪里有学,中国各个地区对这些语言的需求状况怎样,学生的就业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蔡伟良教授,得以窥见小语种的神秘面目,也为有志报考者拨开迷雾。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据蔡伟良介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据了解,由于教学条件差、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小语种几年来在中国不断面临“绝种”的危险。蔡伟良认为,其中教师流失、招不到学生是导致这些小语种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类英语培训班铺天盖地,法语、德语等语言的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相关的培训机构和教师收入不菲,而有些小语种的教师却因所教语言的市场需求少而无法办班,收入的减少使部分教师纷纷转行。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小语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就业面狭窄,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愿填报小语种专业,相关高校不得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据教师反映,即便进入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有部分不专心学习小语种,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英语。

种种原因导致小语种3年多前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专家呼吁:再不挽救小语种就来不及了。所幸,教育部于2月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和方式、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事项,并把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经过5到的努力,基地必须达到: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质量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体系;教学工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能够成为全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等四大目标。《通知》对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举办非通用语种专业时间较长,具有4个以上(含4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点,或具有2个以上(含2个)非通用语种硕士点;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造诣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等,充分保证了基地的质量。

1月,经过有关专家对申请建立基地的学校的初审,及非通用语种评审组对初审入围学校的实地考查评估,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学院4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群及部分非通用语种为正式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为试办基地(这2所现已成为正式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国包括属部队管辖的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8个。

正是通过基地建设,20多年来第一次对小语种有了大投入,使得目前全国的小语种发展趋势较好。而在建设基地的同时,对小语种教材的建设也紧跟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缅甸语、越南语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据蔡伟良介绍,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三次共筹集到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国专业外语的建设。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如泰国语、罗马尼亚语等),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而据蔡伟良介绍,由于中国市场发展极不均衡,部分语种在上海鲜有市场,而毕业生又都普遍倾向在上海就业,因此,虽然目前上外任何语种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是如能放眼全国,其就业前景必将更为广阔。专家建议,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不要拘泥于上海,一条路走到底只会越走越窄,形成就业瓶颈,学生应该放眼全国,学有所用、学有所展。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反观日本,弹丸之地,却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

各地区对小语种的需求: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更大。 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但这类语种在上海却少有人问津,成不了气候。

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则没有设立。

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以法语为例,据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西班牙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上海培训市场中的“潜力股”。而朝鲜语,据有关人士预测,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亮色。

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小语种里的小小语种,如乌尔都语、缅甸语等,它们到底路在何方呢?

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蔡伟良时,他认为,对进入小语种学习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愿意来学。他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连续十几年一直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即双语甚至多语种的复合人才模式,这与市政府对小语种的培养要求是相契合的。实践表明,小语种与英语、经贸的复合对学生就业是有所助益的,因此,上外一直倡导小语种与英语相复合的培养模式。具体操作上,就是进入上外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除了本专业语种达到一定水平外,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专业四级。在课程设置上,使英语教学做到四年不断线,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小语种和英语“双枪”,让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应聘成功,虽然毕业生一时可能用不上本专业所学的小语种,但这一语种可以作为他的秘密武器,被储备起来,成为他潜在的优势。

上一篇:听陈浩演讲报告反思下一篇:青少年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