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2024-06-26

创业投资机制分析(精选10篇)

1.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一

【摘要】本文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作了阐述,分析了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以期促进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风险投资管理机制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因此,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由风险投资的筹资机制、投入机制、投资后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构成,形成了风险投资微观机制的循环过程。由于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任何风险投资活动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都不可能预见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包括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将来可能发生的分歧与冲突。因此,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比风险投资前评价和合同的设计更为重要。Kaplan和Stromberg认为,投资前审慎调查、签署投资协议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降低代理成本的三项主要措施。所以,在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创新之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

“机制”一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对其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机制”既可以用作描述事物构成状态,即将描述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并确定其子系统构成与相互关系;“机制”也可以用作描述事物运行规律,将描述对象的内在机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解释与分析;另外,更多的是“机制”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运行的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各种功能,这体现出人们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投资后,为了促使风险企业经营的成功,风险投资家在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植和培育。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规性管理。主要指风险投资人在风险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常规性手段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并按照合法程序与权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常规性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被投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馈,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2、决策性管理。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派出人选出任被投企业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管人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过程。由于风险企业的特点,决策管理过程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派出得合格人选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建议,便于风险投资人作出正确决策。

3、增值性服务。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贯穿于常规性管理和决策性管理全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协助组建管理团队、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等内容。因而,增值服务已成为风险投资人对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1、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创造价值增值: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机会;为风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或者如何最好地执行战略;为风险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源。

当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获得投资机会、化解企业风险以及减少不确定性和作出最佳决策时,企业就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增值。

2、防范风险的要求。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承担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商业风险,还有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承担着代理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商业风险是基于风险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商业风险无法完全预测,风险投资家只能随着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来调节他们的后续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水平与商业风险呈正相关,与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期呈负相关,但是当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强度与水平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改变初衷并撤回投资。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签约投资前的项目评估阶段,也存在于后续投资阶段。签约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逆向选择,投资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风险。因此,当代理的风险越高,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程度就越多。风险投资家通过投资后管理识别代理风险,收集信息,加强对于投资资金的监管,增加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3、人力资本充分应用的要求。在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二是风险企业家的素质,二者都极端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首先,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决定风险投资后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与风险防范成效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风险企业家素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中有特殊的重要性。与成熟企业相比,风险企业面临着极度不确定的市场,具备极少的创业资源,并面临高度的风险。风险企业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作出决策。但是,在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后监管,对风险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二

1. 1政府关注、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仍需完善

虽然现在大学生创业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鼓励政策仍有很多等待落实,大学生的创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其中也涉及很多的有关部门,例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私营企业、规模趋向于中小型企业的部分企业,还有投资、融资等部门[1]。但是这些相关部门, 特别是其中一些诸如金融行业融资领域的部门,因为追求企业效益,通常不想把资金借贷给大学生,也因此使大学生创业更加举步维艰,难以成功。

1. 2创业研究成果匮乏,没有实际操作性

我国当下的创业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创业的系统书籍,但是这些书籍往往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

1. 3受创业环境影响,学生创业积极性低下

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积极性低下,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缺少创业资金。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初期都没有什么资金,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父母家人、亲戚朋友, 以及数目不多的银行贷款,但是想要依靠这些资金进行创业,风险是很大的,毕竟创业本身风险系数就高,相对来说没有能够承担风险的资金。

第二,把创业想的理想化,有激情但是欠考虑。凡是要创业的大学生,大都有着敢闯敢干、勇于挑战的性格,但他们只看到难得的机遇,而轻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

第三,好高骛远,没有选择合适的起点。许多大学生在创业时都无视了本小利薄的服务型企业,在创业之初就认准了IT、金融、电子、软件开发等高精尖行业,认为这些行业只是以高科技为手段牟利,依靠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定可以创业成功。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与创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一般的大学生没有这样的成本可以进行高科技创业[2]。

第四,无组织纪律性,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终日停留在象牙塔里,生活上娇生惯养,衣食无忧,很多时候创业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并没有对创业的计划作长远的打算,遇到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住,最终满盘皆输。

2高校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

2. 1政府、社会、家庭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 1) 政策支持。首先,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政策鼓励。其次,对大学生在资金方面支持的政策。我国目前的创业投资市场不够完善,制度也还不成熟,国家可以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中、小型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开业贷款担保等,助大学生渡过初期的创业艰难。最后,减免税务的政策[3]。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诸如免去1年的登记注册费、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户管理费、合同签证费等的政策。

( 2) 社会各界扶持。首先,考察当地的企业分布,按照当地的企业,开发区找寻适合供大学生创业初期发展的基地,以确保大学生有创业的先决条件。其次,国家应当建立一批面向大学生创业的高层次创业培训机构,使大学生创业的风险降低。并且应号召媒体建立友善、和谐、正能量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待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持积极鼓励的状态。

( 3) 家庭辅助。有专家指出,一些家长传统的就业、成才观念和保守的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阻力。创业能促进就业,大学生父母应该抱着积极鼓励的心态去对待大学生创业的想法,要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寻找自身优势,考虑社会需求,进而开展创业活动。

2. 2学校主导,广泛开展创业教育

( 1) 设置丰富多样的创业教学课程

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它将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作调整,使高校学生不再只是去继承知识,而是有创造知识和财富观念的创业人。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理念问题,这就说明开展创业教育不是开设几门课程这么简单,它需要贯彻整个教学活动,是创业教育这个理念的具体体现。

( 2)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创业

实际的创业不会一蹴而就,首先得有正确的指导理论, 其次要有认真的实践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创业,才有可能产生应有的收获成果,产生价值[4]。

2.3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

(1)努力学习创业知识

首先,是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牢固把握。其次,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企业管理、金融投资、人事安排、 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最后,当一个大学生做创业准备的时候,不仅要学好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还要有明确的创业理念,从小处做起,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扩充人脉资源。

( 2) 积极培养创业的精神

创业不应该是一时的打算,它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一个好的创业者要智勇双全,既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去开创未来,又要有理性的思考去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大学生创业者要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不怕吃苦、敢闯敢拼的恒心和毅力,这也是创业的根基所在。

2. 4应用创业实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实训主要采用模拟公司的形式,对需要创业或者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的一种实岗培训,可以对创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了解与体会,并接受公司经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锻炼。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究其原因是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充分的结合,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5]。因此,基于创业实训理念,开展创业实训教育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业实训采用的是上课、上班与上网三种方式有效结合的实岗培训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组建自己的团队,并成立自己的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与锻炼,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也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强的锻炼。学生在刚开始的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茫然而束手无策的现象, 但随着实训的一步步开展以及反复性的实训,学生会在不断改正中成长与进步,并从整个过程中体会到苦恼与喜悦的感觉,最终学生会形成独立工作、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 1) 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

据调查显示,50% 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创业的意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创业却充满了种种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分考虑现实因素等,而出现诸多创业失败的现象。因此,各大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辅导,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市场的经济规律,帮助大学生消除畏难的情绪,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的风险性。此外,还要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创业项目,在选中合适的创业项目之后,要进入与该项目相关的运行成功的企业,深入的考察该项目的运作情况,使大学生零距离的接触母版公司的创业项目,降低因盲目选择创业带来的风险。

( 2) 从八个方面开展创业实训

创业实训 “模拟公司”的运作方式是在模拟的 “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模拟公司是按照实际公司的商业操作规范以及组织架构来进行操作以及运行的,除了产品与货币用数字化来代替之外,其余的与传统公司的模式完全一致。创业实训采用上课、上班、上网三种形式充分结合的实训方式, 弥补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之处,从八个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通过熟悉市场环境、学习商业规则等提升自身的执业能力; 二是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学习的平台,在真实的人际社会中模拟经营,提高了自身的社会适应与交际能力; 三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并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提高了其办公能力; 四是吸取了更多成功人士的优秀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五是不断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并不断进步,用虚拟的数字货币体验商业风险,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 六是通过模拟经营,在接受订单以及提供服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市场意识; 七是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与团队协作,树立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八是将师生关系变为同事关系,进行实岗互动,增强创业能力。

( 3) 采用上课、上班、上网三结合的培训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上课、上班与上网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训教育,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真正的锻炼,进而提升他们的创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一方面,利用创业实训模拟公司不同岗位的训练,让学生从中熟悉企业运作的流程、岗位的设置,并了解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执业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们亲自体验团队合作、营销策划、采购、谈判、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操作过程,培养自身的经营规划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 谈判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促使自身创业能力的提高,最终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

3结论

自2004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连年攀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且全国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因此国家颁布各种规章制度,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上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创业机制为参考,浅谈当前大学生创业现况,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中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机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静然,王岚.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80-84.

[2]张承龙.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6):116-118.

[3]初汉芳,朱燕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48-50.

[4]周可可.浅析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知识经济,2010(3):158-159.

3.风险投资之风险分析与控制机制 篇三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广义上讲,风险投资是对一切有意义的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 狭义上则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长期投资,以期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把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一、风险分析

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来自于多方面。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存和发展。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过程,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效果与寿命的不确定性。一项高科技产品即使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術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因而高科技产品往往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中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风险企业大多为创新科技企业,这些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各有特长,并对技术开发情有独钟,但他们在管理上却不是行家或对管理的细节不感兴趣。(1)决策风险。即风险企业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企业具有投资大、产品更新快的特点,这就使得风险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组织风险。风险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3)生产风险。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确测定,致使实际的生产水平与实际的市场容量不一致而产生风险,所以这种生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3.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其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此外,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都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2)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市场的接受能力和容量难以确定。由于实际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当风险企业推出所生产的新产品后,新产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市场的拒绝。同时,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如果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推出投入巨大,而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少或者短期内不能为市场所接受,那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无法实现。(2)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报出后,顾客出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持观望、怀疑态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从新产品推出到顾客完全接受之间有一个时滞,如果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收回。(3)竞争能力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风险企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或新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过高而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5.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由于投资所处的社会、政策、政治、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投资属于长期的股权投资,整个投资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5年~7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这一风险的特点就是,它对于风险投资的参与者来讲是不可控制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做为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融资机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就在于其高风险。风险投资的风险不单存在于风险投资的某个特定环节,而是遍布全过程。事实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互为依存的,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收益。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根除风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

1.风险分散的一般作法

一个首要的做法是,将风险资本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风险投资家为避免某一行业或某个项目的行业性、系统性投资风险,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投资,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对于同一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亦需要进行分散投资的依据也在于此——创建阶段和发展阶段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针对同一项目需进行投资工具的不同组合。资金从来源上可以分为资本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分散关系。此外,联合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奇同样不失为一个风险分散的好方式。

2.风险分担的机制

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风险投资公司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形式,入股者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是风险投资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有限合伙人提供股份的多数部分(最多可达99%),但只提供资金,不参与经营;普通合伙人只占有少量的股份(如1%),但负责资本的经营。由于有限合伙人不是少数的几个投资者,而是众多投资者某种形式的联合体,其资本来源相当分散,每个投资者所占的资本数额和比例都比较小,因而个人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小,这样就从资本来源上实现了风险的第一次分担。

由于风险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通合伙人,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了向普通合伙人倾斜的做法:如果风险投资获得成功,普通合伙人可获得远远超过其股份比例的收益(一般达总收益的20%)。这种利益分配办法对于普通合伙人产生了很大的利益激励。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一方面,其预期获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风险投资的收益水平,这就促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管理好基金;另一方面,他们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尽管在比例上很低,但由于他们人数少,每个人投入的绝对数量在其个人资产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笔资金的损失对其影响会很大。因此,他们有风险约束的内在动力。通过利益倾斜和风险约束,在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实现了风险的第二次分担。

4.创业企业如何建立长期激励机制 篇四

作者:杨春宝律师 来自:法律桥 时间:2005-1-2 20:28:48

高科技创业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吸引、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必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长期激励机制。该机制既要发挥激励作用,又不能过多改变公司的股本结构,以至影响公司吸引风险投资和争取在主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同时满足各种人才的不同需求及期望。

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把公司的前途命运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紧密结合起来,是所有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较常见的方案有股票期权、股票升值权、员工持股、管理层收购等等,其中以股票期权计划最为普遍。近年来,我国的公司、企业也纷纷进行建立激励机制的尝试,主要是在股票期权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法律的规定以及不同公司的需要。

至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普遍适用的关于期权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法律规范。但是相关部门正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有关尝试,如财政部与科技部于2002年8月制订了《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等有关部委还正在加紧制订《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管理办法》,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上海市财政局公布了《关于对本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期股(权)激励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这些规范均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思路,如前者提出了三种股权激励的形式,即:奖励股权(企业可以按照一定的净资产增值额,以股权方式奖励给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股权出售和技术持股,对创业企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这些规范在某些方面与《公司法》相冲突,而且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相关方案的实施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如低息贷款等,因此这些规范尚不能作为创业企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法律依据。

在目前,设计合法可行的长期激励机制方案,只能在《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规章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我国现行法律中以下规定将对设计长期激励机制方案产生重大影响:

1.我国公司法限制公司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公司只能在为了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才能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因此,公司不能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进行股票储备,以供期权持有人行权时出售。而且,我国尚不允许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预留股票,因而公司亦不能以预留方式进行股票储备。

2.我国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制度,公司股本应为实收资本,且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如果以增资扩股方式解决期权持有人行权股票的来源,行权者必须全额投入行权资金,在没有低息贷款之类的金融杠杆支持的情况下,行权者很难作大的投入,而如果投入太少,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太低,则激励作用又太小,失去其本来意义,且手续繁琐,每一次变更均须作工

商登记。

3.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经理在任职期间不得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而依据有关证券法规、规章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离职后六个月内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这样,在职的期权持有人就不能在行权后转让其股份以套取差价,失去了期权激励的本来意义,而在离职后行权只是继续行使其在职期间取得的期权,股票的价值与该期权持有人对公司的贡献的关联性已大大降低。

4.我国公司只有普通股,没有优先股等其他形式的股票,完全实行同股同权,期权持有人通过行权即成为普通股股东,享有与其他股东同等的权利,大量的股东却拥有少量的股份导致公司股份的分散,不利于吸引风险投资或上市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创业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参考通行的激励机制方案,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方案。以下方案可供创业企业参考:

1.期权方案

该方案可以通行的期权计划为基础,结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而拟定。其大致的模式是:由公司的全体股东以同等出资比例出资成立一间新的公司(公司现有的关联企业亦可),通过股权转让方式由该公司持有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如10-20%,作为将来期权持有人行权的股份储备。公司确定应授予期权的对象、时间和数量,据此向特定对象授予期权,同时明确其持有期权的最短期限、行权的最长期限、分阶段行权的比例以及行权的价格。期权持有人按照公司的期权激励计划行权时,即由该公司向期权持有人转让相应比例的股份。期权持有人通过行权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的权利。当然,也可以在行权之后选择按当时的资产价值转让其股份,获取差价。

2.虚拟期权方案

5.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五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实现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应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6.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六

初次见到这个论题,个人觉得特别有意义,研究清楚,对南通大学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有实质上的作用,也以此文献给南通大学百年校庆。

何为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机制是以什么为载体的呢?或者说是通过什么形式建立,依靠什么实现的呢?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这里所谓的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具体到高校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主要是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聘用机制,二是管理机制。

聘用机制主要是指聘用合同制,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制度。聘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实行聘用合同制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了保障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聘用合同制的主要规定:

1、新聘教职工应填写《聘用手册》。

2、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校长与新聘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3、签订聘用合同后,双方还应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如受聘人不愿签订岗位聘任合同,经校务会议或聘任委员会讨论后,可以作出有利于聘用单位整体利益的决定;如受聘人仍拒绝接受安排,聘用可作出受聘人在单位内部下岗待聘的决议。

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受聘人患病、负伤在规定医院医疗期及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单位不能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

2、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要变更时,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聘用合同可以解除。

3、聘用合同期满或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时,聘用合同即自行终止。但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订聘用合同。

4、单位被撤销,聘用合同自行终止。

5、受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聘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聘用单位规章制度的;(3)故意不完成工作任务,给聘用单位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4)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5)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受聘人病愈或因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愿从事聘用单位另行安排适当工作的;(8)受聘人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9)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已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聘用合同达成协议的;(10)受聘人不履行聘用合同的。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可以通知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1)在试用期内;(2)用人单位未按照聘用合同支付工作报酬或提供条件的;

7、受聘人要求解除聘用合同,应在学期结束前30天(即5月底6月初)以书面形式通知聘用单位

违约后果经济赔偿:

1、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应根据受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给予相当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2、受聘人要求解除聘用合同的,应按规定交付由聘用单位为个人支付的培训费等。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对一般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二大机制也是管理机制的一般外在形态。

形象地比喻,学校就好像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跑的汽车,动力机制就是它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料供应与储备等;约束机制就是拉制系统,包括方向盘、刹车、主(被)动安全系统、报警装置等。

根据两大机制的功能特征,进一步的分解:

A.动力机制;包括:竞争激励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积累机制、投入机制、创新机制等。

B.约束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控制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预警机制等。

竞争激励是动力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竞争本身也是一种激励,甚至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激励。其切入点是用人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从人才开发与储备机制来讲,则应着重抓好以学校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为参考的继续教育、技术培训和规划指导。控制与监督则是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财务监管、成本核算、法律规范、关键岗位制约,以及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责权配置是工作的重点。

特别要说明的是,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绝对的,而是纷繁复杂的,激励机制不仅仅是如何用人、工资奖金知何分配,它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如领导作风、内部氛围、学校文化等许多因素。因此,在机制的构建上一定要避免模式化和形而上学。

机制的构建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有不断创新的问题,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机制也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管理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而卓越的管理来源于完善的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做大做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就说过:“你可以不学其他任何法律,但只要你是海尔的员工,你就不可以违反海尔的管理办法。”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要遵循如下原则 :

一、制度的制订要科学务实

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依法管理理念。贪大求全,好高骛远、生搬硬套的制度,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过硬的制度,必须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制订时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同时,制度要富有针对性,尽可能的量化,不要奢求能涵盖所有方面、解决所有问题,应坚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二、制度的执行要以人为本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石,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使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辅相成。切实培养员工对学校的忠诚度,让每一个员工关心学校,依恋学校,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把“要我执行”变为“我要执行”,逐步形成一种敬业、责任、服从的执行文化,不断提高执行力。

三、制度的执行要职责明确

责任不明,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盲点”、“真空”。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使被管理者有章可循,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四、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

制度的权威来自刚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必须不偏不倚,不走过场,不搞下不为例,务必做到令行禁止,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制度的执行要强化督察

人的惰性往往会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打折扣,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强化考核奖惩是保障制度执行到位的关键。

六、制度的执行要持续深入

制度执行的过程,应是从“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充实、改进、提高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因此,制度的落实既要有自上而下的制订、学习、贯彻、督查等一系列行动,还要有自下而上的动态反馈;既要有上下的纵向制约,还要有执行者之间的平衡制约;既要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及直接原因,更要查找深层次根源,力求标本兼治,从而推进制度建设更上一层楼。

具体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兼职教师的管理 :

1、一经聘用,兼职教师编入相应教研室,兼职教师应参加部分教研活动。各教研室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对兼职教师提出授课要求。

2、系部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外聘兼职教师会议,明确新学期教学工作任务。

3、为帮助兼职教师尽快适应我院的教学要求,所属系(部)应积极向兼职教师提供帮助:(1)明确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逐步树立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贯彻以育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遵循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材服务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落实教书育人、管理管人、服务育人的治校理念,促进本职工作。(2)介绍任课专业的发展方向、特色、专业建设情况。(3)提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及其它教学辅助材料。(4)明确学校在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4、兼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考核由相应系(部)负责,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之中,并作为考核的重点。

5、系(部)应通过全面的综合考评,准确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写出实事求是的鉴定和评语,报教务处。考评结果要同兼职教师本人见面,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今后选聘教师的参考依据。

6、兼职教师违约处理,一旦发现兼职教师有违约行为,系部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同时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反映。

综上所述,通过聘用合同制选出优秀的兼职老师,通过合理的管理办法,规范兼职老师的行为,以期使学校,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共赢。

参考文献来源: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583276.htm

2、MBA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wiki/%E7%AE%A1%E7%90%86%E6%9C%BA%E5%88%B6

7.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七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公司内控系统的作用能够获得充分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法人治理结构, 从目前国内的整体情况上看, 绝大部分国有投资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比较为单一, 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明显, 职能交叉的情况十分严重, 除少部分上市的国有投资公司外, 其余的都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内控环境不完善, 从而引发了如下问题:一是用人机制存在问题, 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二是管理层级复杂, 机构臃肿, 极不利于经营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2.投资控制不到位

国有投资公司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投资业务, 为确保投资业务的有序进行, 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投资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不够严谨。一些国有投资公司在缺乏政策支持前提下, 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常将投资领域放在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金融、期权等方面, 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投资隐患。二是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 可行性研究是关键, 但有些国有投资公司为获取更大的项目回报, 忽视了投资存在的各种风险, 致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是决策科学性不足。预防投资决策失误最为有效的途径是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然而, 有些国有投资公司在未进行市场调研的前提下, 便盲目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有的公司在涉及公司根本利益的投资项目上, 未申请职代会的同意, 使得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影响。

3.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 由于国有投资公司的性质较为特殊, 从而使得公司各个层级的组织结构当中均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有些风险会影响到公司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会给国有投资公司带来影响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内部风险, 如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等;另一类则是外部风险, 如自然灾害、政策体制、经济环境等等, 这些风险会共同作用于公司的各个层面。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投资公司都是生存在国家的保护伞下, 经营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承担, 导致了其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风险意识, 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选择的评估方法科学性不足, 过于依赖主观判断, 无法真实反映出风险情况, 当风险发生后, 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4.约束激励机制缺失

国有投资公司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尚未将管理业绩与经营者薪酬挂钩, 无法调动起内部控制主体的积极性。国有投资公司的董事、监事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 而不具有剩余索取权, 在缺乏约束激励机制的情况下, 他们缺乏主动了解企业运作状况的积极性, 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力严重弱化。大部分国有投资公司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做法, 不论公司盈利还是亏损, 经营者的薪酬都不受到影响。同时, 即使有部分国有投资公司采取了激励措施, 但是其激励手段过于简单, 仅限于薪酬激励, 没有充分考虑到经营者的动机, 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二、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投资公司想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鉴于此, 公司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内部控制环境加以完善:一是要改变一股独大的情况, 这有助于解决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合并重组。公司可在现有的基础上, 联合行业内实力雄厚、投资规模大的国有企业进行合并重组, 将公司改为国有投资集团, 由此不但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投资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三是取消行政级别。政企不分的局面影响了国有投资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 为此, 公司应当加快废除高管层的行政待遇, 这样可以推动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有利于促进公司持续发展。四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针对当前的情况, 国有投资公司应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 对自身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 如公司可组成由股东推荐代表、职工代表共同参与的监事会, 并在股权多元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对内外部监事进行整合。

2.强化投资控制

在国有投资公司的经济活动中, 投资控制涉及三个环节, 即决策、管理和退出, 为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应当加大上述三个环节的执行控制力度。首先, 在决策环节, 公司应当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 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 这样能够规避决策失误引起的风险, 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决策是否合理可行, 与投资效果密切相关, 好的决策必须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要求, 股东大会对投资计划具有决定权, 董事长可对投资方案进行决定, 并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监事会则主要负责对投资过程相关事宜的监督。对于重大的投资计划, 公司应当向国资委上报, 由国资委负责对项目进行监督。其次, 在管理环节上, 公司要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管, 制定完善的对外投资政策, 避免盲目投资行为, 确保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有计划, 并能达到预期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 投资规模必须始终保持在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再次, 在退出环节中, 公司应当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保证投资退出的公开性、透明性, 避免因程序缺失而引起经营风险。

3.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对于国有投资公司而言, 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能够有效防控各类经营风险, 鉴于此, 公司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 对本公司现存的风险进行评估, 依据评估结构, 构建科学的风险模型, 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且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同时, 公司可以季度为单位, 并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要求下属子公司主动对现存的风险进行揭示, 据此制定应对策略。此外, 公司可按照如下步骤建立风险管控防线, 对各类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预防、控制:一是确立风险权限, 保证公司内部全部执行人员的所有经济活动均能在风险权限范围之内;二是采取问责机制, 对负责人在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应承担的风险管理责任进行明确;三是构建预警机制, 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对风险进行预先警示, 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四是风险识别, 要求公司的管理层应当对风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重大风险的预防、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五是建立评估模型, 可按照具体的投资项目, 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标准, 特别是一些资金量较大的项目, 在投资前要进行风险价值评估;六是报告制度,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交风险报告, 给出意见和建议。

4.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以委托——代理关系为特点的内部管理环境下, 国有投资公司的股东与经营层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代理人以实现自我利益为驱动力, 潜藏着滥用权力的风险, 所以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约束和激励经营者的行为。首先, 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监督和检查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项费用支出和成本耗费的情况, 将财务预算数据与人事激励制度结合起来, 促进经营管理人员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其次,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对内部控制使用的准则和方法, 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再次, 落实责任追究制, 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定, 严厉治理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行为,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 约束经营者的管理行为。最后, 完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国有投资公司可通过年薪制和期权制激励经营者, 以高薪和剩余分红的形式促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符合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避免经营者出现短期化经营行为。除了货币激励措施外, 公司还可通过控制权激励、职位激励、名誉激励等非货币激励措施, 满足经营者的高层次需求。

总而言之, 国有投资公司要认清自身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不足,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从内部控制环境、投资控制、风险评估、约束激励机制等不同层面入手, 积极推动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在不断完善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 才能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的作用, 从而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国有投资公司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逐步成为公司转型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 对公司投资效益目标的实现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李凤鸣, 韩晓梅.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12) :88-89.

[2]宋立, 肖金成.国有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化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 2013, (4) :57-59.

[3]王会生.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发展, 实现投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投资协会, 2014, (6) :122-124.

[4]朱荣恩, 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会计研究, 2012, (11) :149-51.

8.论创业机制及其基本架构 篇八

【关键词】:创业创业机制理论架构

创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创业机制促进个人创业和企业内创业也已经达成比较广泛的共识。

一创业机制及其构建的理论基础

创业机制是指为推进创业而建立的机构、系统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创业机制的形成涉及到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运行及文化教育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机制呢?赫维茨、罗杰迈尔森、埃里克马斯金等人在1960至1970年代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订什么样的法律、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时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

经济机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并用经挤模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成本问题,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娩二是机制的激励问题,即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

机制设计理论为我们提供机制的设计思路是;一是找出设计机制所追求的目标,二是围绕目标设计制度;三是检验设计机制是否符合信息成本较小和激励相容原则。循着这—思路,我们认为找出进行创业机制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人们创业,而创业的搀么要素是创业动机、创业技能和创业机会。创业机制的设计必须围绕这三个具体目标来进行,与此相对应,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创业机制必须包括创业文化培育机制、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扶持机制。

二创业机制的基本架构

由于创业文化培育机制、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扶持机制是创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业机制的构建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创业文化培育机制

培育创业文化主要是使潜在创业者具有创业的动机。进行创业文化培育主要从创业认知文化、创业物质文化、创业标准文化三方面着力。

1大力加强创业认知文化建设

(1)确立正确的财富观。要通过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要营造一种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2)提高创业者的社会地位。应对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表彰,对成功创业者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对一些发挥带动作用、解决就业、创造新兴行业等有特殊贡献的创业者,有关部门应予以奖励,并给以一定的名誉和政策优惠。

(3)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弘扬创业精神。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大力弘扬自尊自立、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坚决破除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大力弘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大力弘扬勇创一流、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坚决破除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漂浮思想,大力弘扬勇于实践、讲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坚决破除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大力弘扬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企业家精神。

2加强创业物质文化建设

(1)建立“创业孵化器”。在为创业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中介组织较少的情况下,先由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扶助中小创业者创业的组织。它围绕创业提供咨询与服务,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包括创业初期的创业政策咨询、创业资金与技术、人才的筹措和招聘、创业前期调研、创业方案实施和创业中期的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员培训、法律咨询、场地设施乃至后期的企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还可通过这一组织传播企业的成功经验,扶植推动与此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

(2)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目前,项目信息的大部分资源都由政府掌握,因此,政府要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向社会大力宣传和推介项目,定期发布项目信息,引导创业者选择自主创业适用的项目信息。

(3)开辟创业特区。在每个社区为低保户、下岗职工、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辟一个创业特区,在这里创业者可享受零税负,从而激发这部分人的创业热情,带动创业的热潮,还可以将部分区域划定为创业园区,在园区内实行低税负、零负担等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的热情。

(4)为创业者提供失败退出的平台。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如企业和个人破产机制,—旦创业失败,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性的退出机制。

3扎实推进创业标准文化建设

(1)政府切实转变观念。政府要明确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平等观念。政府要改变扶持国有经济的偏好,遵循非歧视原则和国退民进原则,在制定政策、行政审批、税收征管、治安管理等备方面要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树立信用观念。如果政府无信,市场主体会加以效仿,无信行为将受到鼓励,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滑坡。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增加市场化成分,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逐步实现政策透明化、决策科学化、办公信息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3)深化所有制改革,塑造产权明晰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方面,要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另—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最大限度地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样的平等待遇。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激发所有社会主体的创业活力,尤其是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业活力。

(二)创业教育机制

建立创业教育机制主要是使潜在创业者具有创业的技能和素质。创业教育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如下几方面的建设:

1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一是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入以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原有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要加强相关调研,获取国内外有关信息,总结成功的创业教育工作经验,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支撑,组织专门人员编写创业教育有关教材。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设置。实施创业教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满足学生求职的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

2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确立强调素质教育并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立体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学籍管理体制上,应由管理型、封闭型向服务型、开放型转变。在教学管理上,要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关键是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要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提高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并通过教师将创业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渗透科学态度、敬业精神、人际合作,守职尽责、动手能力、组织管理、创造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创建创业型师资队伍

高校要开展创业教育,真正将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还必须造就一支敬业的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真正行使名副其实的主导作用,除了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之外,还应具有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业性素质,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同时,还应当积极引进人才,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4进行创业指导 一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已有创业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规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除科研功能外,还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兼有教学功能和其他功能。二是开展创业组织活动,重视大学生创业体验。在实验教学方面,高校可将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可实施“科技英才计划”,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三是重视和发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企业联系网络。重视小企业创业教育,既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又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四是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三)创业扶持机制

创业扶持机制是指政府在创业者正式进入创业过程中,即在创业者开业前和开业后的扶持措施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制度安排。一般而言,创业扶持机制涵盖了创业准入,登记、入住、开业指导与培训、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内容。

1开放新市场机会,降低进入门槛。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有前置审批项目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筹建登记的营业执照,在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

2简化立法、行政规定,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强化效能监察,严格绩效考核,组织企业,市民对政府服务进行评议,治理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在立法过程中重视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倾听来自企业的意见。创造条件,提供帮助,重视提高企业自身能力建设。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开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回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初次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教育、科研、经济等部门对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各类社区创业项目,各社区要统筹规划,在经营场地安排、优惠政策落实、创业资金等方面,为创业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4进行融资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建立和完善银政、银企联系制度,争取银行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支持。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创业者提供积极主动的融资服务。将创业活动纳入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资金的扶持范围,认真落实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促进创业政策。

5加强创业辅导、实施创业培训服务。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搭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创业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资讯服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孵化器以及各类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为有意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辅导服务。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创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9.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九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将创新创业理念核心知识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向相吻合,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为依据,提高人才培养综合实力,进而打破传统教育弊端,实现切入点准确,突破点明确的三点教育模式,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实践扶持的核心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协同机制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模式;协同机制;社会需求;培养目标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协同学”的概念,认为世界的统一既在于它们微观构成的单一性,也遵从其宏观结构规律的普适性。1987年,哈肯经过不断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学”的双重含义。他认为,物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着‘协同工作’机制,即‘自组织’的协作运行机制。此理论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既要充分的发挥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加强校企合作,借助政府的引导扶持四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合作,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二、协同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政府引导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从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到全面小康社会于全面建成,是我国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各个环节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因此政府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发展的过程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作为协同机制的引导者,充分履行其公共职能,通过政府统筹———项目推进———创业指导三个环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融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行业、部门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关注;通过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完备的工作机制、创业机会、创业培训与服务完善服务体系。

(二)企业加强人才招纳环节,保障创新工作的需求

企业作为协同机制的重要环节,在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支持与保障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驱动大学生创业发展,以任务型项目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就业环境中来,既可以采取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方式将企业项目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两者之间共享资金与技术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的速度;又可以开设校企孵化基地,吸引有志之士参与到项目发展中来,逐步完善上游、中游、下游三维一体的孵化体系的构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活率,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

(三)学校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核心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创业培训、资金提供等多项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正确的认识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教育与实践中体现出来。首先,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做出完整规划,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放在同等地位,通过对两者的优化整合,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可行性;其次,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将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与学校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的构建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最后在课程设置上创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引进或培养一批高素质道德师资队伍,就业指导专家,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在课外实践中搭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既可以采取创业竞赛制度推动学生参与,也可以打造创业导师系统,将成功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引进到导师体统中,通过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度,为创业项目找到合适的创业者,为创业者找到合适的引导者和创业项目、创业团队。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创建双导师计划,将校内创业导师与校外企业家导师结合的制度,实现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四)学生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积极参与创业活动

如果说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分主客体的话,那么学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说大学生作为系统机制中的核心子系统,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都是在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归根结底需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在协同机制中,大学生必须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道德教育、创新教育中去,树立起科学的可持续的创业观,为未来创业或就业道路坚定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保证自身的实践意识与能力,不能将所有的知识构建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积极的参与各类适合自己的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未来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项目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享受协同机制为自己提供的各项便利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从高校三点教育模式分析协同机制

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下面就学校在协同机制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平台的搭建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

(一)找准切入点,抓住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都去开公司,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教学考察学生是否真的适合创业,适合什么类型的创业,明确切入点,抓住契机才是关键。其中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在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充分扎实的创业知识、专业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面向本科生提供创业教育、BAB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将基本课程、专业教育的内容组成选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沙盘培训为主要途径,培养不断夯实自身的创业理论基础;其次,强化科研训练,学校通过国家产业布局和学校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甚至可以覆盖名校实现科研考核的规定动作;最后,强化实践体验,高校以合理的手段与途径,加强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感受或喜悦度,增强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粘性,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开展小型微型创业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从而使广大学生群体获得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稳定着力点,整合资源构建良好创业环境

其实学校作为政府、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真正能够将四个子系统整合起来的部分,是黏合四个系统之间关系的强力胶。由此可见,学校在整个协同机制中,要从高处着眼,把握全局,有效的整合校内优质资源,把握好各级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格局,关注各大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合适的创业方向。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直接拿到投资的属于小众群体,更多的人仍然是处于缺资金、缺资源的尴尬境地,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提供的创业政策,将资金扶持和专业服务,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分担,整合政府与企业的扶持机制,在校内外实施项目考核和项目管理,帮助大学生团队进行项目运营。加大校企联合的力度,打破常规,鼓励教师带动大学生尝试通过项目转化、专利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

(三)抓住突破点,切实推动大学生实践工作的进行

大学生创业其实是一种市场环境需求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相互作用过程,学校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地,更应该注重项目实施主体的情况,提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政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大学生科技节、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展示大学生创业已然完成理论储备、实践储备的过程。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注重孵化、转化、加速三者之间的匹配,通过构建创业孵化园、南理工大学生创业园、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三位一体的时间平台,三者之间层层推动,层层结合完成多个项目孵化、企业创立,抓住创业突破点,切实推动了大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推动校政协同、校企协同、产学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企业的创业指导、孵化器建立,学校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稳定、有效、长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03).

[2]赵良君,孟赵,郑铮.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5(16).

[3]刘兴隆,张术茂.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10.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篇十

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中共中方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蔡教明

当前,中方正处于爬坡越坎、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县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中方创业型高地,培养中方创业型干部”的工作思路,我们必须大力实施“1234”工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一批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切实为中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注重“一培”,即干部培养锻炼,完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

干部培养是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缺什么人才,育什么人才”的要求,着力将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岗位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中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

1、创新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干部培训观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为干部“充电补能”、“更新血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一要创新培训观念。要树立提高能力的观念,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的创新与发展能力。要树立人才资本的观念,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管理型”转变。二要创新培训内容。要以干部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眼急需,重在管用,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分层次划类别确定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突出不同的培训重点,让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层次相一致,使干部培训由简单的知识技能培训向综合素质培训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加强现代科技与经济管理等知识培训。三要创新培训方式。要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考察结合起来,把区域内培训与区域外培训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培训转变,积极拓展与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培训的渠道,有计划、多渠道地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内外考察,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要由灌输式向案例式培训转变,通过为学员量身订做典型案例,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技能,转换成一种工作能力。要由单一型向多样性转变,根据干部级别、工作岗位、业务性质的不同,拓展教学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突出实践锻炼,增强干部实际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要在提高干部知识素养的同时,积极采取多种实践锻炼形式,不断丰富干部的工作经验,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是下派任职锻炼。对德才素质较好、比较成熟的副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选派到重点乡镇和困难乡镇担任党政正职或副职,对相对比较成熟的机关中层干部、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选派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或乡镇长助理。从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兼任第一支书或村主任助理,直接从事建整扶贫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干部要硬性规定,都要到基层锻炼二年以上。二是外派挂职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市党政机关跟班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三是铺阶压担锻炼。在县直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助理制,助理参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和重大决策,对分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四是参与中心工作锻炼。围绕旺市融城、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重点工程、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抽调干部参与专项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3、加大干部交流,激发干部创造活力。要通过岗位交流永葆干部的工作活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达到一岗多专,一岗多能,实现岗位成才。一要着眼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调整性交流,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着眼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推行培养性交流,有计划地解决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让他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增长才干,逐步成熟。三要着眼于改善干部的工作环境,推行换岗性交流,为干部创造新的环境和岗位,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四要着眼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推行回避性交流,促使领导干部减少社会关系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要加强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部门与部门、站所与站所、股室与股室之间的交流,对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促使干部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狠抓“两考”,即实绩考核、作风考评,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是干部的风向标,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造就优秀的干部队伍。要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在考核评价中突出实绩考核和作风考评,以发展论英雄,凭表现识干部,真正将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

1、突出实绩考核,以发展论英雄。要把实干作为衡量干部的主要标准,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干部,引导广大干部潜心谋事、扎实干事、努力成事。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要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战略目标,提高旺市融城、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在考核中的比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反映改善民生、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指标的设置。目标考核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二是强化经常性考核。由静态考核向经常与定期相结合的动态考核转变,实行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由公开考核向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复合考核转变,通过选派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的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干部实绩考核巡视员,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对领导干部实绩的反映。由组织部门专项考核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方位考核转变,委托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强化实绩联审。实行“四会一审”实绩考核制度,即召开述职报告征求意见会,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报告中反映的政绩实不实;召开民主测评会,看述职报告通不通得过;召开干部群众恳谈会,看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准不准;召开由组织、纪检监察、政法、计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实绩联审会,看有无“一票否决”的情况。同时,大力推行政绩“阳光工程”,对实绩考核结果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文件、公开栏、网络等途径面向社会公示。

2、突出作风考评,凭表现识干部。要把作风作为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尺,不断完善作风考评机制和考评方法,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在全县形成风正气清、心齐气顺的良好风气。一是建立作风记分制度。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特点,建立“荣辱簿”和“公示榜”,及时把每个干部的工作得失和加扣分情况记录在档,公示上墙,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公示,并将记分结果作为干部作风考评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作风评议制度。在调整充实县作风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干部作风评议团,评议团由各界代表组成,包括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村干部,以及企业、社团和社区的代表,定期开展干部作风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并对评议情况建档立案,督促相关单位和干部限期整改。三是健全作风监督制度。由纪检、组织部门牵头,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和党性观念强的老干部组建干部作风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走访座谈、跟踪问效、专项效能监察等形式,对干部“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举报网站,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三选”,即组织推荐选人、公开考试选人、竞争上岗选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用什么方式选人是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关键环节。要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由“相对封闭”向“公开竞争”转变,由“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注重群众公认,坚持组织推荐选人。在干部选用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评价作为识别干部的主要途径,把群众公认作为推荐干部的主要依据。一是要完善干部提名推荐制度。要规范群众民主推荐干部制度,坚持民主推荐在先、确定考察对象在后的原则,真正把道德品质端正、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纳入组织推荐视野。畅通群众推荐渠道,开展网上推荐、热线电话推荐、书面推荐等工作,确保考察对象得到群众公认。要规范领导干部推荐干部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以署名方式向组织部门书面推荐的原则,增强领导推荐干部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二是要完善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要在干部所在单位和服务对象中同时发布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并留足时间,让更多群众了解干部工作程序、拟任职位要求、人选基本情况和意见反映渠道,确保群众有足够的时间获知考察、任用信息和酝酿要反映的问题。要建立群众意见回复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书面回复相关群众,提高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完善会议决定干部任用制度。要坚持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充分尊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情况,合理选人用人。要完善干部任免票决制度,率先在乡镇党委书记选任中推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度,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务实、群众公认的干部推荐到领导岗位上来。

2、拓宽选人视野,坚持公开考试选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合理确定公选职数,提高公选职位吸引力,尽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一要扩大公选范围。要跳出政府部门选经济类人才、党务部门选党务干部的思维定势,更多地从经济部门中物色党务干部,从党务部门中物色经济人才,从基层中选任机关人才。要把更多的区域外和体制外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纳入公开考试范围,以解决我县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二要突出公选重点。要结合我县旺市融城、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践,公开招考城市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业务部门副职原则上通过公选产生。三要提高公选质量。进一步规范公选操作程序,完善选拔方式方法,全面准确地衡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才能及工作作风、协调能力、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要针对不同职位、不同层次的干部,科学合理的确定考题,增强考题的针对性,做到既高分又高能,切实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突出公平公正,坚持竞争上岗选人。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竞选程序,提高竞选透明度,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中层干部中广泛推行竞争上岗。一是放宽竞争门槛。实行“无差别”报名办法,对报名人员坚持做到“四个不唯”,即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二是注重综合评价。对竞岗者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1+3”的综合评价法,即在认真对个人竞争上岗演讲打分的基础上,分别组织单位领导干部、现任中层股级干部、一般干部群众对竞岗人员进行测评打分,然后将个人演讲得分和三项测评得分相加,根据综合总分情况研究决定干部的使用。三是坚持全程民主。实行“四公开”,即岗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要按绩定人,按照得分高低,分别取足正职和副职所需岗位名额。要民主定岗,对拟任正职岗位人员,由单位职工无记名投票进行定岗定位民意测评,并按照测评结果到岗到位;对拟任副职岗位人员,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具体岗位。同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建立试用期目标考核办法,针对不同的职位,进行量化管理,实行绩效考评,试用期满后,对不适合现有岗位的要通过组织手段或再次通过竞争上岗予以调整。

四、落实“四用”,即重用有贡献、有业绩、有本事、有功劳的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关系事业成败。立足中方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明晰用人标准,打破用人旧格局,创新用人新思路,努力在落实“四用”上下功夫,在全县形成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重用坚持科学发展、好中求快有贡献的人。要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使用的重要标准。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真正把那些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积极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对谋划长远大局、从事基础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真正让想干事的以机会、能干事的以舞台、干成事的以地位。今后,每年在全县办事处、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中评选“十佳领导干部”,并把评选结果作为继续留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2、重用立足本职岗位、扎实苦干有业绩的人。要重用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干部。要重用不图虚名、默默无闻、踏实干事的干部。要重用吃得起苦,受得住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干部。要重用工作专心,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干部。今后每年在县直机关干部中评选“十佳机关干部”,并优先把“十佳机关干部”提拔到本单位领导岗位,或交流到其他县直单位和处、乡(镇)任职。

3、重用勇于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有本事的人。要大胆使用开拓创新型干部,把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备改革创新能力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要重用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勇于攻坚,长期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工作的干部。要勇于打破级别、资历界限,破格重用那些在处置复杂事件、解决重大问题、破解疑难问题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重用那些在旺市融城、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今后每年从从事中心工作特别是从事急难险重工作的干部中评选“十佳创新干部”,并将他们破格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师晋升中教一级评审资料下一篇: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