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2024-09-26

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精选9篇)

1.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一

2011届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知识转换资料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1)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①弥补市场不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②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

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为何强而有力

①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既存在利益上的差别,又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②由于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因而有雄厚的实力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能有力地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1)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①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②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挑结构促协调提质量

(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有六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2)如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查,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查,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查,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查,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平等、竞争、法制、开放的特点,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越出国界,参与全球生产与配置。③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进先进科技与管理经验,不断推动现代化建设发展。

(2)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二是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三是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要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四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特别提示】跨国并购

(1)什么是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2)跨国并购的意义

跨国并购能够促使本国企业,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可以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跨国并购还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等等。

【时政热点链接】2010年下半年宏观调控主线——调结构

分析角度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如何处理好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所以我们要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的作用,依据市场合理引导资源配置。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点。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所以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角度二:2010年上半年我国是如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关键依靠科技进步,我国通过民营资本支持和新兴产业发展,高能耗产业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振兴规划,新型产业发展,现-4-

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3)促进出口、投资和消费协调发展:积极推行各类下乡政策,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4)促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高耗能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差别信贷措施,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有利于推动企业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台资源税改革,对高耗能企业调控,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分析角度三:面对出口压力的增大,我国该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2)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

(3)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4)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学会利用世界贸易规则保护自己,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更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分析角度四: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如何处理好出口、投资、消费的关系

(1)整体具有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所以我们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我们应该立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当前经济通胀预期加大,投资降低,对外贸易下滑的形势下,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内需上。

(3)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只有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才能拉动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分析角度五:2010年下半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

(1)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调结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结构调节,转变调控措施,立足经济的平稳发展。

(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半年信贷政策将凸显差别化。

(5)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上层建筑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通过出台税收政策和鼓励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二

关键词:《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突破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普遍感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比较杂乱, 体系理不清, 概念相互混淆, 如何变得有条理?如何从“杂乱”中走出一条提高做本单元主观题能力的清晰之道?

一、突破的第一条路径

把握第四单元的框架结构, 可以文化建设为主题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核心梳理两条线索。

一是把握三课之间的递进关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是讲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讲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讲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内容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思想道德建设和两个修养分立为两个课题并安排在全书的结尾, 理由至少有三:它们都是讲“怎么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们提供了国家的文化建设与个人文化生活两个不同的视角;它们凸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之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之于个人文化生活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三课都是立足于中国, 着眼于当代。在上述三课的递进关系中,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处理教材或知识点的经典的“三么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当我们懂得了隐含在教材中的“三么法”时, 也就懂得了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命题设问特点, 即不管主观题如何设问、如何表述, 都难以挥去“三么法”的身影, 而且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角度特别多。比如, 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39题第 (4) 问:根据材料三, 从文化生活角度, 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显然, 这道题的设问是从“怎么办”的角度, 也即我们经常讲的“措施类”题型。而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32题第 (1) 问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 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考查知识。其实,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和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的设问依然体现出这个特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教学启示, 面对一些新颖、陌生、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处着答的设问, 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化归为“为什么、怎么办”,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把握贯穿这三课的两个视角: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个体的文化生活。观察教材行文方式上的特点, 我们会发现, 一个是国家, 一个是个体。比如第八课, 在讲到如何面对有阳光有阴影的文化生活时, 像“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文化激荡看主导”这些表述时, 明显地感受到“国家”这个视角的影子。而第九课和第十课中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这些关键词依然逃脱不了“国家”这个视角。与此同时, 第八课中的“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的表述、第十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表述无疑是“个人”这个视角的凸显。在这里,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从开篇讲述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文化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到这里讲述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两个视角是一以贯之的。当然, 文化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这个视角我们也不能忽略, 于是, 我们再次发现了在做题 (主要是主观题) 时, “主体多样化”这个经典的范式, 无论是回答“为什么” (包括原因、意义、依据、必要性、重要性这些不同的表达词) , 还是“怎么办” (包括措施、途径、方法、建议、启示等表达词) , 只要设问中没有限定主体, 就必须具备这三个视角。

基于第一条突破路径, 可这样处理本单元知识:

在上述知识框架中, “怎样发展”中的 (1) — (5) 点同样是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这就证明了“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点睛之笔, 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与归宿。如果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 是对全书的归纳总结, 其中心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是整本教材的“浓缩精华版”, 那么,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则是“高度浓缩精华版”。

二、突破的第二条路径

淡化概念。本单元出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概念, 概念的众多与相似也是导致该单元感觉比较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如此, 就可以把上述概念等同, 不苛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淡化概念。此路径也能够在教材的表述中找到依据, 比如教材的综合探究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什么样的先进文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这样的表述:“让我们聚拢思绪, 共同感悟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又比如, 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框题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另外, 从必修三教参中也能找到这样的依据, 如:“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们认为, 产生这类难点的一个重要根源, 就是那种把‘概念’奉为神圣的思维定势, 通过教学, 要帮助学生认识的真正对象, 不是概念, 而是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引自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 若能这样, 针对上述概念的设问, 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 这些答案都可以迁移, 形成一种“万花油”的感觉, 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从而减轻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负担。

三、突破的第三条路径

综合这几年一些省市在涉及这一单元的模拟题、高考题的主观题答案中, 我们发现, 不管是问为什么, 还是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问题的设计都是在这两个“么”上做文章) , 都能看到这几个关键词高频率地出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文化、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比如: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 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 请你参与探究。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 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 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 回应“网友心声”。

参考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在本题设问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显然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题型为“措施类题型”, 也即“三么法”中的“怎么办”。在答案中, 我们不难看到上述的“高频词”, 剩下的只需在这些词前加上适当的动词。再看一道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考查本单元知识点的一道高考题:

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 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 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 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 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 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开展学雷锋活动, 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在本题的答案中, 这些高频词再次“高频”, 只是在这些高频词前面换上了通常用于“意义类”主观题表述的“有利于”这样的词。

由此, 要提高学生本单元主观题能力 (学生解主观题能力薄弱一直是老师绞尽脑汁要攻克的难关) , 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只要是与本单元有关的主观题, 就都对上述关键词有一个强烈的条件反射。高考评卷给我们的启示是:你至少要有这个点, 剩下的问题是组织语言和结合材料了。当然, 此模板或此条突破路径只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技巧, 让你在苦思冥想解题的切入点时而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苦思冥想”, 也能提高学生对答案的命中率。在此前提下, 我们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发散思维”能力,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述几个高频词。

3.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三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四

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

答案: C 2.(2016·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

C.晚清政府的改革

B.西方列强的入侵 D.近代的民主革命

解析: 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项;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项;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

答案: B 3.(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C.淞沪会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枣宜会战

解析: 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兰州高一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千,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这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紧扣圣库制度具有空想色彩的绝对平均主义,故选C项。

答案: C 5.(2016·上饶高一检测)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解析: 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因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答案: D 6.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年”,可排除A、B、D三项。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但和会在英、美等国操纵下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决定,这引起了中国外交官的极度愤慨,答案为C项。

答案: C 7.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A.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首次提出武装斗争 C.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建立起来了 D.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解析: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中共“一大”纲领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A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提出过武装斗争的方式;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C、D三项所述均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答案: A 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坚持“城市中心论”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项八七会议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错误,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9.(2016·南宁高一检测)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A.城市中心道路 C.统一战线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B项。

答案: B 10.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B.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解析: 秋收起义不能体现战略转移,故A项错误;井冈山会师只是开辟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伟大传奇”不符,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战略转移,和“伟大传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 试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这段歌词描述的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答案: C 12.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选C项。A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10分)(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8分)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问,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第(2)问,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第(3)问,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

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2)努力: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0分)(3)特点:①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分)14.(2016·黑龙江哈尔滨市32中高一上考试)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4分)(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6分)(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材料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 中得出这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第(2)问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3)问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长征》”可知,该诗歌是描写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第(4)问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则是指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此被推翻。

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6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6分)(4)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战役:渡江战役。

5.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五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囊(náng):像口袋的东西。克隆(ka lóng)... 繁衍(fán yǎn):繁殖衍生;逐渐增多。胚胎(pēi tāi):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 体。

蟾蜍(chán chú):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鳞片(lín piàn):一般多指长在生物体表面的鳞状构造。.. 脊椎(jǐ zhuī):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 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kuān)骨组成骨盆。两栖(liǎng qī):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成年可以在水中生活,.. 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相安无事(xiāng ān wú shì):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谈家桢(1909.9—2008.11),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70多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2、人物语录

当今科技界对量子生命科学的研究竞争很激烈,惟有人才的优势,才能使中国取胜。——谈家桢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和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了解文学常识,导入新课。

《奇妙的克隆》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谈家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他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6.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六

学会感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同学们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老的好孩子。活动准备:

歌曲《感恩的心》视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父母的爱。父母的爱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今天的知行学堂老师想为大家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师:父母的爱是世间最无私的感情,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现在我们来做个测试。

8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有5个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个平凡女孩,她叫孟佩杰,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故事吧。——观看视频——谈感受

年少的她,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在贫困中,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三、真情流露:

同学们,与孟佩杰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早晨,妈妈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早餐,爸爸迎着朝阳的金波把我们送到学校,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

1、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呢?学生交流——(接受爸爸妈妈正确的意见,不乱发脾气,不顶撞父母。不乱花钱,不提过分要求。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多陪父母,老人聊天,给他们唱歌,跳舞,做家人的开心果。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2、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古人早已为我们的孝亲敬老做出了回答——还记得我们诵读的弟子规吗?诵读经典《弟子规》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去给妈妈一个暖暖的拥抱吧,让妈妈感受到你感恩的心)

四、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日日夜夜中,我们有多少次去静静地感知过亲人给予我们的爱,有多少次向亲人诉说过我们对他们的爱,又有多少次用语言和行动去报答过对亲人的爱呢?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吧!

五、作业:

一、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二、给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孝亲敬老

学会感恩>> 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我班同学感恩情怀;使同学懂得父爱、母爱的伟大;提高班级的学习态度,加强对父母的关心;从而提升班级的综合能力,打创优秀班级体。

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像高山似大海,包容着一切。他的名字叫父爱。在这次班会的最后最后同学重新反思了这么多年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在纸上,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7.201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二轮 篇七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懂得责任对于人的意义,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能懂得责任对于人的意义,学会培养责任感,增强自己负责任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懂得青少年阶段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重点难点】

重点:增强责任意识,学会积极承担责任。

难点: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探究活动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准备:把学生课前分成四个教学小组,以便进行讨论;选一名同学准备演讲片段:一位台湾学校校长的演讲。【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教育与生活经验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或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等),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愿与人合作。他们对“责任”这个词有感性体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未能深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深刻体会到责任是不可逃避,不可推卸的,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面对一些责任问题常常无从选择。随着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他们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进行必要的责任意识教育。【教学过程】 1.实话实说

(多媒体显示资料)班级卫生委员要小明把他附近地面上的废纸拾起来,小明坚决不做,原因有二:首先,这纸不是他扔的,为什么要他捡?他认为这是荣誉问题。其次,班级卫生没打扫到位,地上有纸应由值日生来收,否则就是纵容大家不好好做值日。

讨论:(1)你怎样看待小明的做法?为什么?(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3)遇到问题时,你先从哪里找原因?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热烈,表面上看小明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态度。问题发生后,首先要想到怎样补救,并积极去做,而不是讨论所谓的“荣誉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相信大家听了下面的演讲会对怎样勇于负责有新的认识。2.我思我悟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约二百人左右。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在台湾享誉30年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以下是校长高震东的讲演节选:

一位台湾学校校长的演讲(节选)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有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学生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一一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是要被开除的!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人,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干部,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国家的水,不是我自己的!”一一浪费国家的,就是“汉奸”!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每天洗脸都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我们学校六千多学生,每人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爱国可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 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

讨论:谈谈你对勇于负责的理解。(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有的人把“负责”只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似乎与儿童、青少年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而且,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负责的公民,民主管理、众多类型的“自治”都是以负责为道德基础的。在社会生产和各种职业领域中,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分工层次或环节越多,越需要多方合作,越需要个体具有负责的精神,以此作为保证行事或产品质量的道德支持条件。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可见,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是行事能否成功的基础性条件,它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能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也正是在这种负责行事的过程中,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以提升。

但在生活中仅仅勇于负责还不够,因为生活中的责任是复杂的,我们还要运用智慧,学会善于负责。3.自主探究 海因茨偷药

在欧洲,一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濒,临死亡。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可以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是本城一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这种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药剂师花200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2000美元。病人的丈夫叫海因茨,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他只能筹集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茨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就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允许他以后再付钱。可是,这位药剂师却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海因茨绝望了,想闯入那人的药店为他的妻子偷药。

围绕上述故事,讨论以下问题:(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2)如果海因茨不爱他的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3)假定要死的人不是海因茨的妻子而是个陌生人,海因茨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4)(如果你赞成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茨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5)为什么人们应当尽一切努力去搭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行吗?(6)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是错的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7)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无论什么情况都该如此?(8)怎样把这一点与海因茨的事件联系起来? 教师总结:以苦乐善恶标准(即:恶毒是指造成生命痛苦,剥夺生命快乐;善良是指解除生命痛苦,带给生命快乐)去对“偷药”进行善恶评价:

第一,海因茨不偷药,造成妻子痛苦的死亡,以及亲人朋友的痛苦,因此不偷是恶毒的。

第二,海因茨偷药,造成了药剂师的痛苦,因此偷是恶毒的。

小总结:不偷药,造成生命的痛苦是大的;偷药,造成生命的痛苦是小的。因此,海因茨应该偷药。偷药善大恶小,不偷恶大善小。

第一,海因茨偷药,在道德上不应受到谴责。因为,谴责海因茨偷药,也相当于谴责海因茨救人。假若,道德否定海因茨,道德必存错误。在道德上应承认海因茨偷药是正确的。

第二,海因茨偷药,在法律上是错误的。为了不破坏法制建设,造成社会性伤害,法律必须否定海因茨。否则,法律必存错误。

中总结:海因茨应该偷药,但偷药用药之后应当自首,接受法律的惩罚。

第一,海因茨为什么要偷药?是因为没钱。为什么没钱?一是自己不勤劳工作。二是社会问题,社会无能力保证让所有勤劳工作的人都富裕。

第二,海因茨为什么要偷药?是因为钱不够。为什么钱不够?一是药师没良心,利用法律空隙,高价牟取暴利。二是社会大众没对海因茨实施救济;没救济的原因是社会众人缺德或办事不力,虽有许多好心人,但因为不知道海因茨需要帮助而未能帮助海因茨。

大总结:在海因茨自首后,法律应考虑到社会问题,从而减轻其刑罚。同时,若查明药剂师高价牟取暴利的事属实,法律应对药剂师进行惩罚。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法律应被完善,应设立一种法律法规对这些人进行惩罚。建议以“破坏社会道德形象罪”去惩罚他。为什么说药剂师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形象?药剂师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这是典型的“逼良为贼”;他这种行为让人觉得社会道德败坏、人心冷酷,从而让人悲观厌世,甚至对社会充满仇恨。

在道德上,不应把焦点放在海因茨的身上;道德要谴责的,反而是恶毒的药剂师和缺德的社会众人。什么都是相对的,问题不会单单出现在某一方。

终总结:偷则违法、违背道德;不偷,则放弃了妻子唯一生存的希望;海因茨的两难,是基于道德与法律的混乱一·面。道德与法律不能活化的分工协作,致使道德与法律不处于同一战线。应该是法律上否定的,道德也跟着否定;法律上肯定的,道德也跟着肯定。二者不统一导致道德不能给海因茨明确的指示。4.收获共享

我们应怎样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做到善于负责呢?(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观,形成明确的责任意识。

(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板书设计】

勇于负责

积极承担责任

善于负责

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观,形成明确的责任意识。

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注意事项】

1.本节课内容较多,要控制好课堂节奏,注意引导。

2.本节课所选案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3.要以学生为主,对学生讨论中的困惑给予适当点拨和升华。【课后作业】

8.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篇八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提高新闻节目播出比例,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B.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支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

2.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3.“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在目前一些媒体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不良心态,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

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弱点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

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右图是“山西省的山寨白宫”,近几年因众多的山寨建筑兴起而饱受质疑,并成为舆论焦点。“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但其盗版、侵权行为和低级粗俗作风却使人不敢恭维。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们应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普及是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就是要求人们形成相同的价值观

②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③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大衣哥”朱之文,一夜成名,爆红网络。成为典型的“草根明星”,中国版的“苏珊大叔”。众多的粉丝纷纷关注这颗耀眼的“草根明星”。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的实践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8.《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人们顿时议论纷至沓来,有的赞同,有的批评,原因不尽相同。这一现象表明()A.大众文化以流行为主要特点

B.传统的革命歌曲已不受大众欢迎

C.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

D.文化市场发展的多样性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食粮 9.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下列选项中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愚昧、庸俗的文化

②殖民文化

③黄赌毒文化

④民俗文化

10.据悉,重庆出现豪华活人墓,占地60平方米,耗资20万。其墓主人曾是全国人大代表,退休前担任重庆某县区人大主席团主席。墓碑上不仅刻有本人人大代表身份、进京开会经历,还有“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清”的功德颂。据说这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而建的。此种行为()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错误。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不可以这样做,但其他人可以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D.正确。这是他自己的事,别人无权指责

1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1年,某地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宗旨举行国际艺术节。艺术节的宗旨说明

()

①文化不存在地域性和多样性,全世界的文化在走向一体化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发展文化产业,以谋求更大的国家经济利益

④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长沙市图书馆率先于2011年4月1日起实行免费开放,向广大读者提供无障碍的绿色借阅通道,零门槛开放。“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

A.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B.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4.近年来,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上先行一步的广州,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广州”的目标。这说明()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

D.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 样抓教育”。这是因为()15.西部某省提出:“教育落后最令人揪心、焦虑”,“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把手工程,务必要像抓经济那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五爱”

17.对于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用灿烂历史和伟大成就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更需要引导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地沉下去,触摸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表明,要加强自身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

()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18.“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下列关于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 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③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A.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家领导人胡锦涛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颁奖,一大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也同时受到表彰。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40分。

21、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8分)

20.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党和国

22、据报载,某市在一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进行摸底抽查中,得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据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而广大青少年对于黑势力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一些不良图书和音像制品。

联系所学内容,谈一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现象。(10分)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探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一些合理性建议。(10分)

24、材料一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看手相、相面、测字、看风水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开起了门店。更有甚者,长期以来,一些不法网站大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危害。

材料二

2012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在多个方面深入推进,同时继续依法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的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以更加隐蔽的手段继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泛滥,不仅阻碍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文化?(2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原因。(10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试卷答案

1-5 CBDDC 6-10 BCCCC 11-15 DDDBB 16-20 CDCDC

21、答案: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不可否认也会对先进文化带来冲击。④我们应该剔除“草根文化”中的糟粕,倡导和发展那些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化”。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分析时应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到“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然后再分析怎么办。

22、①作为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分)②文化生产单位,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生产、不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4分)

③青少年应当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危害性,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其影响的能力。(5分)

23、(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9.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共) 篇九

1、材料一: 2012年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封了被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生产场所,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并销毁不合格批次药品,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铬含量超标胶囊生产药品的企业依法严厉查处。材料三:近年来毒胶囊、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屡屡被曝光。我们应该感谢媒体,为我们揭开真相,通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不过,有些记者在曝光过程中为了吸引眼球进行不实报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角度,分析食品业药业和明星们应怎样用“良心”不断战胜“黑心”,经受住“良心的拷问”?

①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增强诚信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③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④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情、党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为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8分)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分)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分)③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分)④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

3、材料一:《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自2002年开始,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材料二:《感动中国》中不少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次次被感动。让我们在传播他们感人事迹的同时,也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汇聚成无穷的道德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角度,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央视的这一做法。(8分)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央视《感动中国》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感动着每一个观众,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②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从央视这一做法获得的社会认可看,已经起到了为社会成员提供行为得失评判准则的作用。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来自不同行业、职业,但他们的事迹无不展现着传统的美德、时代的精神,引领着同时代的人们。

4、所谓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新兴的开放的互联网服务。2011年微博在中国快速发展,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微博具有媒体性,大众化,真实、自由、类群等特点;微博问政、双向互动,通过微博这一渠道,政府能更广泛、更直接地听到广大网民的“同期声”、真心话;微博是把“双刃剑”,既可畅快进行网络监督,也可传播失实、低俗的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文化建设应如何正确发挥微博的作用。(12分)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使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具有媒体性,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并利用微博这一载体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要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微博具有大众化,真实、自由等特点,要利用微博,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虎

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微博是把“双刃剑”,因此,文化建设要加强对微博的管理、正确引导.(3分)④公民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微博正确参与文化交流,不传播失实、低俗信量。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分)

5、当一些人目睹“小悦悦”却无动于衷、熟视无睹时,当一些人面对倒下的老人纠结于“扶还是不扶”而踌躇不前时。当一些人面对金钱名利而心慌意乱、甚至不顾一切时……今天,我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再一次回味雷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因为“雷锋精神”依然值得纪念和学习。更是因为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吁求着“雷锋精神”。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9分)答案: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提供了宝贵的道德资源,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匡正道德失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3分)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分)

6、材料: “没有文化的城市,将最终落后。”经历30年高速发展的广东,正经历着思维模式的转变,下一步要“富而崇文”。在文化建设中,要牢固树立“文化民生”意识,倡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正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持。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文化工作者应如何践行“文化民生”意识。(9分)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产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3分)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文化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向(3分)③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文化创新。(3分)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提供形式多样的丰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7、2012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长沙是雷锋的故乡。长沙见证了雷锋平凡的人 生,也培育了雷锋伟大的精神。半个世界以来,我们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 活动,让雷锋精神深深铭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活 雷锋,就生活在你我中间。其实,雷锋从未走远。我们要把长沙打造为弘扬雷 锋精神的道德名片,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高地。

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光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把长沙打造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道德名片,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高地?(6分)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融入时代精神。注重挖掘雷锋精神的道德内涵,把握时代特点,不断传颂雷锋的故事、传唱雷锋的赞歌、传承雷锋的精神

②注重拓展道德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道德实践载体、拓展道德实践途径,坚持在点滴中积累、坚持在参与中养成、坚持在实践中升华。

③注重培育道德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感染力。在学雷锋活动中注重挖掘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学雷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来自群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模范人物,极大地激发广大群众的道德荣誉感。

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l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中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出新部署,并提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强调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 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8分)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健康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2分)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分)③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2分)④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分)

9、中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3年春节继续实行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交通部将加强出行信息服务工作,以保障顺利通行。针对今冬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天气,以及违规驾驶造成的人为拥堵,交通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做好预警预判。

为了更好地实行免费通行政策,使得道路更加畅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6分)

①国家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性、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②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文明出行

10、材料二 自从7月13日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就一路飘红,8月3日,仅仅播出第三期节目后的电视收视率已经飙升到3.1%,而同期爱奇艺的网络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截止8月23日第8期节目,《中国好声音》在优酷和土豆网便收获了合计1.7亿次的播放点击。在9月21日最近的一期《中国好声音》中,更是创下峰值5.036%的电视收视率,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几大视频媒体在播出两天即纷纷创下过千万的播放量。而《中国好声音》在爱奇艺平台的累积播放量超过4亿,位居视频网站之首。

有网友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要大力发展 《中国好声音》这种流行的大众文化。请评析这种观点。(6分)

答案: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中国好声音》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形式之一,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2分)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仅发展 《中国好声音》这种流行的大众文化,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2分)

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和通俗的,严肃和娱乐的,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2分)

11、材料:看电视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活动,但近些年来一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谋取最大商业利益使过多过滥、形式雷同的婚恋交友等节目充斥荧屏。对此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指出上星综合频道(卫视)应以新闻为宣传为主,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开办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求。与此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广电总局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①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加强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调控电视节目播,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扩大新闻等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开办思想道德建设栏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

③人们对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发展面向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求、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12、同学乙说:从上世纪6 0年代到现在,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哪都能找到雷锋的痕迹,雷锋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巨大。不管学习雷锋的载体与形式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始终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精神坐标。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粮神的鼓舞下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焕发出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12分)

①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始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分)

②主流价值:传承雷锋精神,奏响主旋律,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3分)

③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雷锋作为道德典范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社会。(3分)

④民族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传承雷锋精神,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3分)

13、材料:在新广东精神产生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等通过网络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不是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某些网络民意表达,显得盲从和极端化,甚至扩散“不信任政治”的言论,以至于误导社会大众。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广东精神的理解。(8分)(8分)答案:① 广东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东的具体化。② 广东精神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发扬。③广东精神体现了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④广东精神体现了广东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博采众长,敢为人先,不断促进广东发展。

上一篇:四项重点下一篇:在全局开展“两评一树”活动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