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游子吟》教案(精选10篇)
1.大班语言《游子吟》教案 篇一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游子吟》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欣赏并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游子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欣赏并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识字图卡:妈妈
2、课件:CD朗诵、《游子吟》的故事
3、视频:妈妈的话
4、图画书《处处闻啼鸟》人手一本
5、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妈妈”引入话题,幼儿介绍“我的好妈妈”。
1、提问幼儿: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长什么样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师进行归纳:你们都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妈妈,今天我也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慈爱的妈妈。
二、通过观察画面和讲古事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
1、引入古诗,让幼儿听CD朗诵古诗。提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CD朗诵一遍,加深幼儿对古诗的印象。提问幼儿:这次你有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发现?
3、请幼儿拿出《处处闻啼鸟》,观察画面内容并跟着CD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请幼儿按照刚刚听到的内容找到《游子吟》这首诗。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画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提出问题:她在为谁缝衣服呢?为什么要缝衣服?我们读一读从这首诗,从诗中找到答案,好吗?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4、引导幼儿在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1)引导幼儿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关键字。
教师总结: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帮即将远去的孩子缝制新衣服。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来。
(2)出示图画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难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教师总结:谁能说孩子那像小草一样微小的孝心,可报答像春天的阳光般伟大的母亲呢?
(3)让幼儿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要有感情的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讲故事,经过教师总结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内容。
(1)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教师总结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这首诗就是孟郊为了感谢他伟大的妈妈而写的。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教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
四、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教师:妈妈很爱你是吗?那你们有没有话想对妈妈说?我们也把自己想说的话拍下来给妈妈看好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平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这节课中幼儿最大的兴趣点是随着视频边唱边做韵律操,真是学得有模有样!是呀,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唱唱跳跳中认识事物,这也是音乐能让人快乐、使人情感和气质得到熏陶的最大特点。
3.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4.课堂常规很重要,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课中由于我采用听录音、学做韵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次序才不显太混乱。所以今后要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5.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今后的目标是加强研读有关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书籍,加强提高普通话水平。
本文扩展阅读:《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2.大班语言《游子吟》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3.古诗《游子吟》教案 篇三
执教:重庆市 彭水县第一小学 王娇娥 教材:(选自西师版二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讲述创设意境,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3、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唐朝大诗人孟郊,他曾写下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出示课件:游子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指导书写“游”,)“游子”指的就是长期离家外出的人,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那他们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这首诗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右边的“今”写成 了“令”,请大家齐读课题:游子吟。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课文里有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你发现了吗?赶快拿出笔圈住他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看看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出示生字课件),反复拼读这些小红帽的生字娃娃,记住它的名字。
4、通过刚才的拼读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谁的发音最准确,最响亮,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三次。(学生教读,相机纠正)
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孩子们请用你们的火眼睛睛牢牢地记住它,亲亲热热地打打招呼,一起读----
5、瞧,生字娃娃可调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吗?(指读:男、女生各一个,相机纠正读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来啦,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7、刚才小伙伴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田字格家,(出示生字课件并齐读:寸、归、迟、临、密、游),注意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觉得哪一个字最不好写,老师来帮帮你。[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8、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并展台点评。[学生静息20秒 钟]
二、读文讲解,品悟诗意
通过刚才的生字学习,孩子们再来读一次古诗。[点击课件,出示古诗] 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不 信,你就试试。
1、大家读得非常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老师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吧!(相机请孩子纠正)字音读得真准确
2、[点击:播放音乐] 诗人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溧阳县,以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之前。孩子们,在这首诗里面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 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他长大,所以孟郊特别爱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也非常爱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啊缝啊!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把他的衣服缝得密些,再密些,千万别让他在外面冻着了。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的杨柳树下,妈妈用那满是皱纹像干树枝一样的手,紧紧地拥抱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点头。当他抬头看见妈妈,妈妈的头上又添了好多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需要自己在身边 照顾,可自己却不得不远行,想到这,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师:感人吗?想着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再来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从诗中又读到了怎样的画面?(妈妈正在给孟郊缝衣服的画面)你们是从哪一行诗看出妈妈在缝衣服的?(学生回答)是这样的画面吗?[点击课件,出示缝衣图] 大家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妈妈还在那干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幅画,这屋子里的光线怎么样呀?
妈妈的头发呢?妈妈的头发花白,行动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还是在哪儿缝着、缝着,你们是从哪几行诗看出妈妈还在哪里不定地缝啊缝啊?(指定学生读)
此时,夜深人静,月色如勾,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心,在微弱的灯光下,年老的妈妈此时是多么的艰难,为何不等到明天再缝呀?(学生交流)
噢,好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直接出示三四句)
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谁能把它找出来?(密密缝)
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学生交流)师:哪你能用读诗的方式,读出妈妈心中的那份担心吗?
谁再来读读?读出妈妈的那份牵挂。谁还可以读出妈妈对儿子的不舍?
师: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呀,想到儿子就要远离家园,妈妈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会说些什么呢?
千叮咛万嘱咐,可这位母亲什么也没说。她只是默默地缝,密密地缝,此时,她缝进的仅仅是一根长长的丝线吗?(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一起帮着妈妈把衣服缝得再密些,让我们把妈妈的担心、牵挂、不舍和爱,一起缝进衣服里吧--读![生齐读。。] 看着妈妈,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为自己缝着衣服,针尖戳破了手指,孟郊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游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接着刚才的故事讲下去„„
孟郊走了,他这一走啊,真的就是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有一次孟郊来到郊外,他看见暖烘烘的太阳出来了,看呀,路边的小草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淋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抱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一想到这儿,他就写下了[出示课件:
5、6句] 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读——
四、升华主题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吃着妈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时:我们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风雨中看到妈妈遮挡在我们头上的雨伞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生病时,看到妈妈为自己操劳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当我们走上成功的领奖台时,看着 自己年迈的妈妈,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游子吟》教案 篇四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游子吟》,属于文包诗类型。故事是诗歌的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连夜为他缝补衣裳。第二自然段写孟母把孟郊送到村外,还叮嘱他早点回来。第三自然段写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已的关怀。第四自然段,即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课文紧紧扣住母亲的恩情写,通过母亲的所作、所说、所想,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刻划非常细腻;又通过儿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进行侧面、间接描写,表达非常真挚,二者结合,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课文还注重细节,以小见大。“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是传神之笔,表明母亲的恩情远记在儿子的心中。课文配有三幅彩图,展现了诗歌的意境,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示课题:读准恩(en)音。理解“恩情”词义。
2、讨论交流: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情呢?
过渡:课文是讲谁的母亲的恩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课文每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逐段读,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1)、出示生字词卡:
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了、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多音字。(了在“报答不了”当中读“liao”)
(3)、理解词语(可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随机出示)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
注视:注意地看。
针脚:针迹。
(4)、抽读生字卡片。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出示所学生字“恩、补、针、抚摸、视”
1、这些生字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指一指各自的偏旁。
2、“恩”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不要把上半部“因”写成“田”。
3、“补、视”注意偏旁书写的区别,联系本义来理解。
4、“针”、想想还学过金字旁的字有哪些?“铁”帮助记忆。
5、“抚摸”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摸”可利用“漠”来记忆。
6、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描红,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听句训练:(开火车)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5.六年级游子吟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能背诵、默写诗句。
2.能结合注释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诗歌的大意,明确形象,把握主旨。
3. 拓展延伸,研读积累与之相关主题的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及诗人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所表达的真挚情感。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情景激励法 课前资料交流法 开放式讨论法 讲授法 比较阅读法
教学手段:本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请你们认真听,想一想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在这音乐声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儿女的心房,母爱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风吹雨打的磨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讴歌、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商定学法。
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背诵并口述诗义。
2.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的?(我们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
3.(小结):今天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同时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写母爱的诗篇,同时进行即兴创作。
三、初读诗歌,蓄积情感,了解大意。
1.试读:按同学们先读诗。请自由出声读诗,读准字音。(学生自由尝试)
2.正音,并划分五言诗的节奏。
3.再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大家喜欢这首诗吗?谁来读读。(生自评好在哪里,师指导示范)
四、研读课文,读懂游子心,感受慈母恩。
通过诵读,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内容,现在请你们结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研究,讨论。(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及所查资料,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的顺序学习本首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交流讨论。)
(1)解诗题:
吟:就是吟诵,吟咏的意思
教师补充并出示课件: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有:《暮江吟》《石灰吟》等诗。(学生汇报:游子吟---就是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吟咏。)
(2)知诗人:(学习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
教师补充: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对理解本诗有一定的帮助。(3)明诗义:
(一)读写临行前的诗句:当你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头脑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教师范读,同学们想象。)
1.读一读,想一想,以远离故乡的`游子在轻轻的吟唱什么呢?这个问题为主线,读写临行前的诗句。这几句再现了临行前的什么情景?请结和注释,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诗的第一句用“线”与“衣”两种极其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会母子相依为命的情感。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二)交流临行前的情景:师创设情景,学生质疑:母亲为何不等明天在缝?针对这一问题师生研究讨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临行前的情景?并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1.从“密密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缝进的只是一丝一线吗?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到的意境先说一说,有感情的读出来。
2.在古代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子缝织衣服,缝的越密,儿子就会回来的越早。所以母亲“密密缝”,“ 意恐”是什么意思?母亲“恐”什么?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临行前母亲会对儿子叮嘱什么?(出示多媒体: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音乐)
(三)读作者感慨的诗句:
1.“母爱难以回报,母爱不求回报”,临行前儿子也一定会有千言万语,这位游子会对母亲说什么?(多媒体播放:《游子吟》)
2.母爱之厚难以回报,儿子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2)把你的理解在诗中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用这个反问句式,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心感慨? 为什么儿子的“寸草心”不能报答母亲的“三春晖”呢?讨论、理解这个比喻句。(结合背景,诗句,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儿子永远无法报答母亲的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深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个性朗读,背诵这首诗。(满怀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朗读、背诵。把母爱的无私、伟大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悟诗情:
配乐吟咏古诗,听flash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感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再次吟咏本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一)我欣赏: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了许多古今中外吟咏母爱的诗歌,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这些诗歌,包括《献给母亲的诗》《母爱,震撼人心》《致母亲》《母爱》《怀念您》等诗)指名同学朗诵,比较《游子吟》与这些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游子吟》这首诗语言非常精炼,读来上口、容易背会
②《游子吟》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这个细节,从这一细节中流露出母亲与游子之间那份纯真的感情。
③ 这首诗不像其它的现代诗歌那样;不断的抒发感情,而只以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道出了母爱的无法回报。
(二)我创作:
播放《懂你》的flash音乐,同学们看着课本的插图写下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可选用古体诗的形式,也可以用现代诗的形式进行创作。
六、总结收获谈体会。
用自己的话赞美妈妈,对自己的妈妈说几句发自肺腑的话。(多媒体播放:《母亲》)
七、布置作业。
通过想象把你观察到的“母亲深夜缝衣”图的情景写下来
本课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音乐可以激发灵感,在感人的音乐中更有利于学生感悟诗情并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创作,进一步升华那份朴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爱——母爱。
6.古诗《游子吟》教案及反思2 篇六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
3、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初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挂图《游子吟》,录音磁带《游子吟》。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主题,老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然后体温这首歌唱谁最好。
二、揭示主题《游子吟》。
三、听故事《游子吟》。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慈爱永远铭记在心里,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四、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放两遍,幼儿边听边看图文结合幼儿用书《游子吟》。
2、讨论:这首古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什么意思。
五、欣赏古诗《游子吟》。
1、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这首诗说的是儿子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的妈妈舍不得他走,生怕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够,临走前为他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希望他一路平安,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儿子很受感动,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为妈妈做些事情,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
2、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师幼互动,让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
4、读古诗《游子吟》。
六、活动延伸:图文结合感受《游子吟》诗中母爱的伟大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
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7.幼儿园的古诗游子吟教案 篇七
幼儿园古诗游子吟教案
教学活动:
游子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感受故事的凝练,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8.《游子吟》说课稿 篇八
《游子吟》说课稿1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 “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游子吟》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游子吟》说课稿3
一、设计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文本《游子吟》的示范功能,彰显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为了鼓励孩子们大胆进行诗歌创作,我设计了这样一节《仿写诗歌》的读写结合课。
二、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小语11册第五组教材《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堪称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诗人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服这个细节,传达出母亲对儿子那份纯真的感情;这首诗不像一些现代诗那样不断地抒情,只以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母爱的伟大。全诗语言凝练、平实,却感情真挚,读来朗朗上口,又让人回味无穷,既是激发爱母之情的佳作,更是初学诗歌创作的优秀例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1、感悟《游子吟》这首诗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初步了解一些古体诗和现代诗的不同之处。
2、经历课前搜集诗歌、课上交流、感悟写法、仿写创作、欣赏评议、课后拓展的过程,从中学到作诗的一些方法。
3、激发学生爱诗、赏诗、作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感悟写法,指导写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游子吟》的写法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法。
1、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背诗歌、老师配乐朗诵诗歌,营造一种诗文化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会与诗歌结下缘;欣赏歌曲《母亲》,当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萦绕在耳畔,学生很容易被感染,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生发出作诗的欲望。
2、谈话激趣
教学中,老师巧妙的导语、过渡语、适时的激励评价以及精彩的结语,在课堂上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创作的兴趣。
3、引导点拨
在感悟写法、回顾生活中母爱的平凡小事以及用口头语言赞美母亲等环节,教师适时的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维及情感引向深入。
四、学法
1、收集信息
自主收集、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了这节课的需要,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诗歌、自主选择并背诵喜欢的诗歌,这显然是收集、获取信息的过程。
2、自主感悟
对于《游子吟》的写法,学生在与文本的再度对话与生生交流中,体会到先叙事后抒情的表达方法。
3、实践创作
本节课的突出环节就是学生运用学到的写法动手创作,学生创作的时间是充足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实践是他们收获知识、收获快乐的主要途径。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里以读诗、背诗为先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游子吟》的喜爱。让诗歌的醇香包围着学生,让母爱的真情陶冶着学生,这正是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
(二)感悟写法
1、感悟《游子吟》的写法,以“诗人是怎样写出母爱的伟大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再度对话,自主悟出全诗前四句叙事,后两句用比喻的形式抒写真情的写作特点。
2、回顾生活中的母爱,为作诗找素材:用歌曲《母亲》抛砖引玉,歌中既有情的感染,又有母爱的平凡小事,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点燃了学生胸中的诗情,这时候再让学生述说自己母亲疼爱自己的小事,便会水到渠成,真情喷涌。这里的说为写好诗的前一部分奠定了基础。
3、引导学生用多彩的语言赞美母亲,为写好诗的后一部分作铺垫,先说后写,降低了动手写诗的难度。
(三)仿写诗歌
1、作诗前,老师对照板书再次概括了《游子吟》的写法,其实也就是告诉学生循此法创作,又提示了古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诗的体裁进行仿写,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创作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四)欣赏诗作
第一步,首先利用视频展台展示诗作,师生共同评议,评议以“先叙事后抒情”为基本尺度,也可以赏诗作中的语言亮点,或指出瑕疵,使诗趋于完美。
第二步,配乐诵读自己的诗歌,老师相机予以评价,这里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
下课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余时间再作一首诗,送给关心、疼爱自己的人。这一环节目的是把诗歌创作延伸到生活中。
《游子吟》说课稿4
设计意图:
《游子吟》选自大班下册教材主题一《爱心对对碰》。《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古诗教学,是我班班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三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讲述故事法
2、图示、图文结合法
3、动作表演法
4、欣赏吟唱法
5、预知学习法
6、复习巩固法
古诗内容分析: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这种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考虑到既要把这种醇美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又能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三个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歌曲
古筝轻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提前让孩子在母亲指导下练习缝衣服,体会母亲缝衣的辛苦。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让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听由古诗内容改编的感人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老师第一遍感情朗诵古诗《游子吟》,使幼儿简单理解古诗的题目及作者,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也为幼儿后面的朗读做了示范。
3、老师教幼儿朗诵古诗。
4、让幼儿边欣赏三幅插图边听老师朗诵第二遍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临行”、“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炽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带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心情朗读古诗。
5、指导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要求逐步提高。
首先,请幼儿尝试朗诵,读出感情。
接着,配乐朗读,读出重音、停顿和节奏美,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
最后,表演朗诵。
6、感恩教育:
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麽?做些什麽?教育孩子从小替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做个孝顺的好孩子。记住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母亲节。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古诗不仅可以朗诵、歌唱,还可以配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古诗文化。希望孩子们多诵读一些古诗,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游子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游子吟》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
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
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
(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5、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的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孩子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 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分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并且还化为了一个成语:寸草春晖。
2、交流名句的运用:今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将内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化作这甜美的字眼,这最深情的呼唤(生:母亲!妈妈!)
让我们向在座的母亲们,向全天下的母亲们一起深情地呼唤(生:母亲!妈妈!)
5、在《游子吟》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七: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游子吟》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出示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游子吟
描写抒情
慈母手中线春晖慈爱的心
爱
游子身上衣寸草感恩的心
六、说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游子吟》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附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9.《游子吟》说课稿 篇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子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子吟》说课稿1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出示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游子吟
描写抒情
慈母手中线春晖慈爱的心
爱
游子身上衣寸草感恩的心
六、说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游子吟》说课稿2设计意图:
《游子吟》选自大班下册教材主题一《爱心对对碰》。《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古诗教学,是我班班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三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讲述故事法
2、图示、图文结合法
3、动作表演法
4、欣赏吟唱法
5、预知学习法
6、复习巩固法
古诗内容分析: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这种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考虑到既要把这种醇美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又能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三个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歌曲
古筝轻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提前让孩子在母亲指导下练习缝衣服,体会母亲缝衣的辛苦。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让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听由古诗内容改编的感人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老师第一遍感情朗诵古诗《游子吟》,使幼儿简单理解古诗的题目及作者,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也为幼儿后面的朗读做了示范。
3、老师教幼儿朗诵古诗。
4、让幼儿边欣赏三幅插图边听老师朗诵第二遍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临行”、“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炽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带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心情朗读古诗。
5、指导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要求逐步提高。
首先,请幼儿尝试朗诵,读出感情。
接着,配乐朗读,读出重音、停顿和节奏美,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
最后,表演朗诵。
6、感恩教育:
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麽?做些什麽?教育孩子从小替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做个孝顺的好孩子。记住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母亲节。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古诗不仅可以朗诵、歌唱,还可以配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古诗文化。希望孩子们多诵读一些古诗,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游子吟》说课稿3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游子吟》说课稿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
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
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
(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5、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的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孩子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分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并且还化为了一个成语:寸草春晖。
2、交流名句的运用:今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将内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化作这甜美的字眼,这最深情的呼唤(生:母亲!妈妈!)
让我们向在座的母亲们,向全天下的母亲们一起深情地呼唤(生:母亲!妈妈!)
5、在《游子吟》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七: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游子吟》说课稿5一、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附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说课稿6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10.游子吟 晨诵教案 篇十
一、开启诗。
师:全体起立。一(1)班的孩子们,10月的晨诵为我们带来秋的芬芳,从本周起,让我们心怀感恩,细数长辈的关爱,体会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情吧!
请同学们调整呼吸,面带微笑。
1.开启诗
早安,孩子们 早安,樊老师 整个早晨,我一直 看着你们,整个早晨,我们一直 看着你 怎样 把每一寸 玲珑的晨光,变作 七彩的朗诵,嚼成 书本的芬芳。
怎样 把每一寸 玲珑的晨光,变作 粉笔的舞蹈,嚼出 知识的芳香。
二、复习诗
师:孩子们,让我们伴着凉爽的秋风,一起用最动听的声音来诵读《秋天的信》。
三、诵读新诗
听老师读《游子吟》,老师读的时候,请大家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老师配乐范读诗歌。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
1、完整朗读古诗,帮助一年级孩子理解古诗的意思。
将学生认识的字结合古诗连贯地朗诵,并讲解其中的含义,着重讲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帮助学生理解意境。
2、学习朗诵古诗
(1)跟随老师有感情地朗诵;(2)变换形式练习朗诵;
3、情感迁移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1)来自动物界的母爱。
(2)自己的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想对妈妈说写什么。
4、“小诗人朗诵会”,让学生大胆到集体前朗诵古诗。
【大班语言《游子吟》教案】推荐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 神奇的语言10-05
大班语言教案206-13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08-19
大班语言量词教案08-30
落叶大班语言教案12-1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08-05
大班语言一边一边教案08-24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12-14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06-10
大班语言教案--小水滴旅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