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精选9篇)
1.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 篇一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四川省剑阁县龙源中学校 陈国清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如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情境 创设探究
情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情境中构建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自由、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情境教学来说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要对学生抱有信心,相信学生的潜力无穷。与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学生谈心,发现与学生交流的乐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实践。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教师认同的一致性。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互动
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主要围绕具体语文教学活动展开,要通过充分开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互动。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有课堂问答、课堂朗读、课堂辩论几种教学活动。课堂问答。课堂问答是主要类型,教与学,都借助于课堂问答来完成,教学中应多采用以下几种问答:
1.开放性问题。答案是开放性,学生可根据理解,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也没有预设答案,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最佳回答。这类问题能够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提出的问题也个性化。学生需要进行创意性的思考才能做出比较好的回答,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推理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回答前有个分析和综合的思维加工过程,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问时会考虑不让学生找到现成答案,要求回答时进行一番思考。不同的是,推理性问题都有客观答案。教师希望学生经历思考问题的过程,(教学论文 )问答互动中,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评论性问题。教师要求回答这类问题的学生,能够对其他朗读或回答做出一定的评价。其目的不仅要学生知道自己怎么做,还要分辨出别人做得如何,由此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也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维持课堂纪律。如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就无法回答。
4.课堂朗读。课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对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如果要学生自己朗读,就要体会和理解课文意思,就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读。朗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如能有较多机会在课堂上朗读,能够评价别人的朗读,对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可以概括为“评读鉴赏”,是说课堂朗读不单“读”,还要学会“评读”,要从艺术的高度去欣赏朗读。理解课文也需朗读,不断朗读中,相互评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引入,创造出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调动我们自己的热情,从而为成功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导入时一般都不超过五分钟,受时间的限制,最简洁的引入可以尝试图片、音乐、故事、实验等情境。
四、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境
此法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例如,用主题讨论法创设情境,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
六、利用教辅媒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活”起来,从而构建优质的语文课堂。
2.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 篇二
一、结合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我们可以结合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让这些生活故事成为激发学生们课堂学习兴趣的兴奋剂,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例如,执教《我的老师》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 学开始的时候,我和学生们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的高中老师———王老师是位非常和蔼可亲的女士,她对于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至今我对她都难以忘怀。记得一次,我晚自习逃课,被她抓住,狠狠训斥了一番。于是,我乖乖地回到了教室。看我乖乖地回来之后,她笑了,关心地问我这问我那,俨然变了一个人……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深处有哪些老师会令你们难以忘怀呢?”受到这个故事的影响,学生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停的诉说着自己难以忘怀的老师。由于受到这个生活情境的影响,学生们在学习本课的时候表现得尤其认真,并且带着浓浓的情感。
生活故事来源于生活,如果能把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启示,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课文学习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出现是我们一 线教师的福音,更是我们创设生活情境的有效利器。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经常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
例如,执教《卖油翁》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多媒体视频中是我们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他正在奋力投篮,且命中率极高。由此也引发了旁观师生的热烈鼓掌。这个视频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拍摄的,没想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派上了大用场。看到视频中这名体育教师高超的投篮技能,很多学生都投以羡慕的目光。看到此种情况,我说道:“这名体育教师的投篮技能真的很棒,我曾经向他讨教过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这一问题,他告诉我没什么诀窍,只要多练就可以。”听到这里学生似有所悟,会意地点了点头。而我也顺势说道:“这个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中所呈现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卖油翁》,看看这名卖油翁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让我们生活中的情境得以再现。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方式无疑是有效的,值得推崇的,值得我们深入进行研究,并且在课堂中有效加以利用。
三、结合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
实践活动的开展非常受初中生的欢迎。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这样的生活情境更加真实,更加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例如,执教《风筝》一课之前,为了让学生们 可以更好地对课文 内容进行 体验,在一个阳 光明媚的 周日下午,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在这次活动当中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多学生都流连忘返。正式上课的时候,我说道:“学生们还记得我们上次放风筝时候的情景吗?”同学们立刻回答说:“记得,那次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我接着说:“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一定对风筝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放风筝也有了一定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风筝》,这是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鲁迅先生的眼中风筝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由于之前 有了放风筝的实践活动体验,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学生们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教学取得了理想成效。
结合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却是别的生活情境创设方式很难企及的。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情境的创设方式更加多彩。
3.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19
何谓教学情境呢?其中的“情”即是指情感,“境”即是指场景亦或是氛围。相关研究表明: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的教学情境越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就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我在课堂教学中亦非常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非常感兴趣。
例如,执教《背影》一课的时候,当讲授到父亲对作者一连串的嘱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亲对作者的那种关爱之情,我这样提问道:“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略微沉思之后,便有学生开始回答说:“每次上学之前妈妈都会嘱咐我路上要小心,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之类的,每天这样说其实心里挺烦的。现在想想那都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啊!”“爷爷奶奶每次来我家的时候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东西,关心我学习好不好,吃饭有没有吃好。临走的时候还会嘱咐我多去看看他们,而我总是会敷衍他们,真正去看他们的次数很少!”……
虽然课文中描写的是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但通过引导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他们会联想到很多人对自己的关爱。有妈妈的爱,有爷爷奶奶的爱,有外公外婆的爱等。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创设故事情境
除了创设生活情境之外,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故事情境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方式来说似乎更能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乌龟和兔子赛跑,每次都是兔子赢。一次,森林里开展动物运动会,乌龟和兔子都报名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认为兔子一定赢。而狐狸则不这样认为,它认为乌龟一定会赢。比赛开始了,兔子不停地跑,跑到中途的时候兔子累了,它想反正乌龟跑得慢,索性休息一下。这一切都被狐狸看在眼里,它迅速地跑到乌龟面前对乌龟说,兔子在休息呢,你一定要加油跑。兔子休息了很长时间,早已忘记了比赛的事情。而乌龟也到达终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时候狐狸高兴地说道:‘看,我没说错吧,乌龟赢了!你们都认为兔子一定会赢,但是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明白了吧?”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成功地进行了课堂导入,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非常感兴趣。受到这个故事情境的影响,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让我深感欣慰。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所谓的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主要是指让学生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在对课文中相关人物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课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角色扮演素材,诸如一些戏剧和小说等,对于这部分课文均可以采用创设角色扮演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孔乙己》和《变色龙》等课文我们都可以将其改编成话剧来进行角色扮演。在改编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首先必须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然后方能对课文进行改编。改编的过程以及角色扮演的过程都是学生们对于课文理解的一次升华,这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们一定的指导,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也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角色扮演情境创设可以取得最大成效。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大家进行角色扮演。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特点,从而做到对文中人物进行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话题,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除了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角色扮演情境之外,还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以及音乐情境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情境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总之,教师应不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教学 篇四
魏惠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使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可视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sh趣,发挥自主性,体验情感,实践性贯穿全程,注重发展性。情境教学法符合语言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社会情境理解和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
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交往的需要更加速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进行外语教学的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1.模拟表演,创设语境。小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小诶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优化教学过程,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的使用语言,但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学习同学间自我介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和询问一些有关他的问题,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让学生来回答,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逼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学习效率是很高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教学,并适当的借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针对小学生喜欢唱歌,跳舞,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的改编成歌曲,例如:hello teacher,hello teacher how are you?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两只老虎的旋律来教学)让学生在哼一哼,唱一唱、跳一跳的活动中记单词和套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
3.把游戏引入课堂。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知识寓于游戏中,游戏的种类很多,须教师运用得当。
4.改善外语学习环境。让教学活动的内容范围向课堂和课本外延伸,例如:教师在教授go shopping时,让学生进行实地的买卖;在教学telephone时让学生亲自打电话,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相关的情景,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5.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篇五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孔子说: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 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 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 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但也不乏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那么, 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效性, 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 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 而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 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分地关注了情境的创设, 过度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和课堂上热闹的气氛, 以至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受到了太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的干扰, 导致难以把握学习的目标。有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老师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以这场动物比赛来串联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可是老师在执教中却只注重了这种形式, 而将课文中的儿歌进行了肢解, 先引导学生了解是哪些动物参加比赛, 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六个问句, 了解比赛的具体项目, 最后出示六个回答的句子, 了解比赛的结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下来, 兜了大半圈还未进入正题, 学生的兴趣早已被转移, 而到读书时是将课文生硬地分成问句和回答两个独立的内容读, 缺乏整体感。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 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在课堂上, 将形式和内容分裂开来的教学情境, 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反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和无效。因此,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 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这样, 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 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 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精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 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练, 选出各组的小导演, 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 创造性地自编动作, 自备道具, 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 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 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 而这一次却完全是自己的创作, 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 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先是共同续编故事, 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 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 它要回了自己的包, 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 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 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 然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 让学生续演故事,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 使他们乐学爱学,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能推动孩子不知不觉地、深入地进入到教学的进程中。因为情感的作用, 语文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通过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 那些声情并茂的场景, 那些震撼人心的氛围, 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但是,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 却忽视了一些小细节的处理, 如背景音乐的选择问题, 一篇介绍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典建筑的文章, 却配上了一段抒情的钢琴曲, 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针对故事情节设计的模拟主人公对话, 本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但是由于教师自己情感不够投入, 语言缺乏感染力, 使得学生情感体验不够;一段非常美的写景的片段, 老师想通过自己配乐朗读创设情境的方式,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 想象美妙的画面, 可是却忽视了自己课前的朗读训练, 读时语调生硬,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
6.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篇六
每个学科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情境的创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下面笔者将谈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引导达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是指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悱”,是指想说,但又不知道怎样表达的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吃”透教材,针对重点和难点设置导向性信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营造“愤悱”的情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把知识融入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来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然后精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不过,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实践形成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摸索与探究知识,领悟道理,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眼看、动耳听、动情朗读、动口议论、动笔写、动脑筋思考。这七个“动”,不是分开来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进行。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情地朗读、自主地领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如鉴赏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交流性阅读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迪,并将之流于笔端。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激情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综合利用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等元素,变抽象为具体,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但是,教师必须注意一点,语文教学终究是文本上的阅读,且不可以用视频和图片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众人合作产生的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1951年,一个著名的“名次实验”告诉我们:只有合作型的学生关系,才能在学生的共同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
如在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此外,在学习评价方面,教师也要注意从整体上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发展。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固定教条的,素质教育呼唤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 篇七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利于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有的老师忽视了情境的创设,有的老师过于重视情境的创设,认为一节课没有创设情境,就脱离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忽视了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一些脱离了学生生活的情境,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呢?
一、巧用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演绎直观、巧妙引导、体验成功的方法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样,既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也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在教《夏》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蝉儿长鸣图、成熟小麦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麦收景象图,使学生在景美、人勤的画面中,了解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从而产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在教《西游记》时,我播放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些经典片段,孙悟空嫉恶如仇、勇于反抗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多媒体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一般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
二、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己之感,悟彼之情,我们就一定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在教《繁星》时,我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观星感受,有的学生说,天上的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有的学生说,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有的学生说,月亮皎洁的晚上,星星很稀疏;有的学生说,心情好的时候看星星,就会觉得星星在笑,心情不好的时候看星星,就会觉得星星好像要掉下来,砸向自己……在教《幼时记趣》时,我让学生谈谈小时候的趣事,有的学生说,小时候把盐当作米来淘,结果都融化了;有的学生说,小时候和伙伴一起捉蟋蟀;有的学生说,小时候因为做饭引起了火灾……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有感而发。其实,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環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语文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在教《十三岁的际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说她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她感到自豪。有人认为作者这样说有些狂妄,有人认为这是作者自信的表现,还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作者入学之初的幼稚无知,你怎样看?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要给谁“献鲜花”,我想和谁“握个手”,我想向谁“砸鸡蛋”。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引起注意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在戏剧和小说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表演剧来创设情境,由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自编自导了一场课本剧,学生们把课本中的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愚蠢的皇帝、势利的大臣、狡猾的骗子、天真的小孩,精彩的表演迎来了学生阵阵掌声。其实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而在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课本剧的表演使“表演者”和“观众”,都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孔乙已》时,我先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分组表演,这样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就使平谈的分析讲解变成有形、有色、有声的生活画面。这样的情景会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具体地感悟人物形象,同时又可进行面对面的感情交流。这样,学生参与意识有了,课堂活跃了,课堂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8.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教材;问题;兴趣;生活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新课程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其必要的教学情景,合理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也可以使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笔者认为:
一、从教材出发创设情境
新的数学教材不仅内容非常贴切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在编排的形式上变得活泼新奇,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因此,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数学文本,引导学生自觉而有兴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材上题目的背景选的非常好,学生感兴趣,有这样一道题:“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天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题中的要害词句有;你读懂的数量关系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你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阅读你的感受是。然后安排阅读,要求阅读三遍以上,并把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写在训练本上,最后四人小组交流与评价。
通过以上活动的展开,学生收获大。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从不会学走向会学的一把“钥匙”。
二、从问题出发创设情境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更重要。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每节课一开始,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新的问题,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好有效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思维活动调动到积极状态。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其实学生对三角形有关性质不是那么有兴趣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老师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构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时,为有这一不变的规律既兴奋又惊奇,学生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而这时,教师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能够把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最佳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从兴趣出发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诚然,教师的讲解是课堂教学中必须的也是重要的形式,课堂教学要进行开放式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九年级有这样一道例题“学生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这个例题我在实际教学时,学生不会用平移道路到旁边,这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通过对不同方法进行讨论,由老师引导学生比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事实上,一堂数学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正确处理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中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题目,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有生活意义的题目背景材料中,通过熟悉的背景来学习与体会知识的产生、演变等过程,是数学学习方式改变的必然途径。例如:七年级数学的“绝对值”这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学习背景,也可以自己根据学生生活的日常经验自己创设,让学生可以获得本节知识的其它背景材料。
上课开始时,我给出一个例子:星期天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河边,下午她又向西行25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河边、家在同一直线上),假如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学生思考后,我作了如下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详细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9.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篇九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王增利】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08-13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09-28
创设教学情景 彰显语文活力08-26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6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07-22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09-19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11-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09-16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议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