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锅炉行业分析报告

2024-07-07

中国锅炉行业分析报告(共10篇)(共10篇)

1.中国锅炉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

分析一下中国浴池锅炉市场现状

河南太康银晨锅炉技术部每日一帖。

浴池锅炉是我国锅炉市场的需求大户。所以浴池行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供暖锅炉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今天说的就是现在中国浴池供暖锅炉的使用现状。

一、使用燃气锅炉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1、环保:天然气的使用与燃煤相比其有害物质排放;二氧化碳减少58% 氮氧化硫减少99.99%;氮氧化合物减少81%;颗粒物减少95%;炉渣及废水减少100%。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使用燃气能源是实现环保政策最有效措施之一;

2、节能:集中供热当前现状:

一、管线长,而且有很多为明装管线,加上管线外保温的低质量或失修,至使热流失严重,达20%以上。并且要经常维修维护,定期换管,造成钢材、土地、人力等著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住户家里有人没人都照常供热,无效供热现象不可避免,造成国家和各人能源经济的大量浪费(虽然国家出台了分户计量政策,并在部分地区安装了热计量表,但由于收费的合理性、基础按装条件等著多方面存在争议,真正实现分户计量还需要过程);

三、由于设计院在设计散热器时增加的系数过大,造成用户在采暖季经常因室温过高而开窗调温,其能源浪费显而易见;

四、由于个别地区供暖能力不够,采暖季室内温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用户和供暖企业纠纷不断,出现的用户投诉、供暖企业收费难等问题突出。

燃气壁挂炉的诞生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弊端。

一、单户采暖不存在管网损失;

二、采暖个性化,丰俭由人。家里无人时可以关闭壁挂炉;人少时可以关闭不需要采暖的房间;有老人或小孩的可以适当提高采暖温度;可以随意延长或缩短采暖期。这样既为国家有效地节省了资源又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3、分户计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供暖面积146亿米2,其中集中供热占46.2%,基本处于无计量收费状态。为了调动用户的节能意识,热能商品化已无悬念,计量交易势在必行。燃气采暖壁挂炉作为单户供暖的产品,是最根本有效解决计量交易方式之一。

4、资源:目前我国天然气基础38万亿米3,煤层气资源基础37万亿米3,液化天然气630万吨/年(合10亿米3)。随着国家西气东输、陕气进京、川气东输、海气上岸、俄罗斯天然气引进等大型工程项目启动,各地燃气紧张的状况将逐步得到缓解。到2010年预计全国燃气消费1121亿米3,2015年1850亿米3,2020年2517亿米3。国家对燃气发展的政策也势必加快了燃气锅炉行业发展进程。

二、燃气采暖锅炉市场:目前国内外用于采暖的燃气锅炉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区集中供热的模块式燃油燃气锅炉,一种是大型卧式燃油燃气锅炉,再一种就是单户采暖用的壁挂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1、模块式燃油燃气锅炉:其优点是它可以根据居民小区的采暖面积选型,又可以按实际供热面积进行合理控制,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以前在浴池供暖锅炉中占绝对地位的燃煤锅炉正在逐步推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发展是由燃油燃气锅炉来推动的。这样既环保又节能。

本文章由河南太康银晨锅炉技术部每日一帖总结。

如还有问题可来电:400-683-9995,也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河南太康银晨锅炉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咨询。

2.中国锅炉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1.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今年以来, 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作用下, 建材行业总体表现出增速回升的积极迹象, 但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必须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度。一季度, 我国水泥制造和水泥制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38亿元和427.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3.3%, 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0.1和23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下 (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 , 水泥生产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低速增长的局面。一季度, 全国水泥产量2.8亿吨, 增长12.9%;一季度, 全国水泥熟料累计产量2亿吨, 同比增长11.4%, 其中预分解窑熟料产量1.1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水泥制品制造业中水泥混凝土压力管产量增速均达100%, 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03.4个百分点。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四川和河南继续保持水泥产量大省的地位, 而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等省份水泥产量则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二、销售增长情况

一季度, 水泥制造业总体销售情况良好。水泥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值982.05亿元, 同比增长19.4%, 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水泥制品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418.92亿元, 同比增长22.4%, 增速较上年下降24.9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分析

受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外需减少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出口数量继续减少。1~3月累计共出口水泥355万吨, 同比下降54.5%, 水泥出口金额1.52亿美元, 同比下降48.2%。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一季度, 小型水泥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实现工业总产值499.65亿元, 同比增长28.8%, 实现工业销售值478.61亿元, 同比增长26.5%, 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加快4.4和0.4个百分点。而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增速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水泥制品制造业企业中, 大型水泥制品制造业由于基数较低, 工业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同比增长较快;中型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有所减少;小型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6.8%, 增速却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大。但小型企业在水泥制品制造业中仍占有绝对优势。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一季度, 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水泥制造业企业市场供需状况较好,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的增速均超过20%。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9.21亿元, 同比增长24.2%, 实现工业销售值354.61亿元, 同比增长23.1%。

3.中国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中国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姓名:胡一丹 学号:2014333500026 班级:14工商(1)班

学年学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快递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快递业,是指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运用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对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进行处理,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运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物品运达到目标地点,但是运量相对较小,运费较高,同时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几经周折,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快递的运费一般大大高于普通运输方式,是由于其追求时效性而使得成本的增加,和满足客户对时间需求而增加的增值。

2.行业规模及发展速度

中国快递规模世界第一。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传统部门发展疲软的形势下,快递业成为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06-2015年期间,我国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达40%,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到2015年的206.7亿件,增长近20倍,并在2014年首度超过美国,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快递企业市场竞争分析及企业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了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达到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整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态。

3.行业利润

2015年,顺丰速运、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货运分别实现净利润16.2亿元、13.3亿元、7.17亿元、7.7亿元、5.33亿元。以下为2015年中国五大快递公司净利润情况:

但快递行业平均利润率逐年下降,根据2016年初数据快递业平均利润率已不足5%。

4.主要厂商

(一)顺丰速运

(二)邮政EMS

(三)跨越速运

(四)圆通快递

(五)申通快递

(六)韵达快运

(七)中通快递

(八)汇通快递

(九)天天快递

(十)宅急送

5.从业人数

根据从业者报告的数据,截至2016年初,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203.3万人。

二、行业各项数据

2015 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7 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9.6 亿 元,同比增长35.4%。

2015 年,同城快递业务增速最快。全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54 亿件,同比增长52.3%;实现业务收入400.8 亿元,同比增长50.7%。异地快递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全年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148.4 亿件,同比增长47.1%;实现业务收入1512.9 亿元,同比增长33.8%。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增速加快。全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4.3 亿件,同比增长30.3%;实现业务收入369.6 亿元,同比增长17%。同城快递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比例分别为26.1%、71.8%和2.1%,业务收入占全部比例分别为14.5%、54.6%和13.3%。

分区域看,2015 年,东、中、西部地区各项快递业务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收占比稳步提升。全年东部地区完成快递业务量169.6 亿件,同比增长48.1%;实现业务收入 2270.9 亿元,同比增长 34%。中部地区完成快递业务量 23.1 亿件,同比增长56.1%;实现业务收入283.9 亿元,同比增长48.2%。西部地区完成快递业务量14亿件,同比增长35.9%;实现业务收入214.8 亿元,同比增长34.7%。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2%、11.2%和6.8%,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9%、10.3%和7.8%。

民营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2015 年,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0.4 亿件,实现业务收入303.3 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84.8 亿件,实现业实现业务收入2246 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5 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20.3 亿元。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9.9%、89.4%和 0.7%,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11%、81.1%和7.9%。

2015 年,快递业务量收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在全国占比基本相当,但比上年略有下降。快递业务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其快递业务量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到69%。快递业务收入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北京,其快递业务收入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9.6%。

2015 年,快递业务量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依次是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金华(义乌)、东莞、苏州、南京、成都、武汉、温州、泉州、宁波和台州,其快递业务量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到61.1%。

2015 年,快递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苏州、东莞、金华(义乌)、南京、成都、天津、武汉、宁波、郑州、温州,其快递业务收入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3.4%。从机构设备来看,2015 年,快递服务营业网点 18.3 万处,其中自有快递营业网点 9.8万处,合作快营业网点 8.5 万处。全行业拥有国内快递专用货机 71 架,比上年末增加 4架。全行业拥有各类汽车24.4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6.1%,其中快递服务汽车 19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7%。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41 万台,比上年末增长14.8%;手持终端76.6万台,比上年末增长34.2%。

三、行业环境pest分析

1.政治因素(political)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4年11月)《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促进物流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尤其是对快递服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划》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统一认识,出台更多支持快递行业发展的政策;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资本投向快递产业,从而进一步坚定行业从业者信心和决心,推动快递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2015年10月,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推进“互联网+”快递、构建完善服务网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等五项重点任务,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快递市场环境、健全法规规划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进快递车辆管理、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4项政策措施。国 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快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快递业的高度重视。这对我国速递物流行业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6年3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6部委共同发布《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电商物流发展,提升电子商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应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从长期发展来看,这一举措的实施,必定会加快速递物流仓储和配送需求的高速增长。

2016年4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上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正式实施,预计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加大,但是成本有所增加,海关对平台对接、海关联网等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整体趋势是个人海淘难度有所加大,灰色海淘的空间将渐渐缩小,跨境电商将逐步正规化,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推动保税仓的需求加大,跨境电商以及服务于跨境电商平台的物流等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此政策对于那些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高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成本优势的跨国速递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场机遇。

2.经济因素(economic)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市场注入新鲜跃动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于多元化,由此也充实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同时带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繁荣,这些变化都必将使快递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家与国家间的快递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带动了中国的快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物流配送需求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在强烈运输需求的推动下,快递货物运量快速增长。

此外,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必将引起在线交易成几何速度增长,配送瓶颈的解决需要大量的门到门服务,而这为快递企业的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过去主要为公司单位寄送商务快件的快递公司逐步走向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快递成为很 多年轻人的消费依赖。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网络零售额预计达到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这其中的交易完成离不开快递业的支持,这说明中国国内的快递业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成新引擎。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网购拉动消费增长,而速递物流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柱。

3.社会因素(social)

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了其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以往只是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广被接受并成为了一种潮流和风尚,订单的最后实现需要快递公司的协助,得益于此,快递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们闲暇时间增多而带来的闲暇消费效应也对快递业的发展

其次,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要求快递企业推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安全以及服务的便捷等方面。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供给不能得到保障,人员流失率高,这极大阻碍了快递业发展,民营快递的竞争本质也像许多行业一样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业务往来的信函、日常生活信件的收送都变得不方便,传统的邮寄部门效率又极低,客户强烈的时效性需要催生了一批批的快递公司。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对服务业的收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而服务质量成为他们更关注其的焦点,更加信奉品牌、权威的力量,为了接受更好的服务情愿花费更多的钱,高效率快递应运而生。

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让顾客对快递公司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他们会对快递公司的文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污染的态度、对能源的节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才觉决定是否要开展业务往来,为了获得这些利润大户,快递公司就需加大力度培养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比如说开展绿色物流,保护环境等,这对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社会的90后日益成为市场消费的主体,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00后也开始渐露头角。00后升级为未来10年消费主体。这也要求快递企业要树立品牌,标新立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及强调用户体验,达到吸引和保留客户的目的。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客户的服务期望。

WTO给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精良的的营运设施让国内快递企业望尘莫及。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快递服务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快递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快递营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和便利性,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快件追踪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提升竞争档次和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大众对绿色经济需求的日益升温、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渐重视,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快递这个运输大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规划更完善的环境保护路线,开展绿色快递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纵观行业内外,知识管理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高的礼遇,对于快递这个需要严重提升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的行业来说,打造专属于企业的高效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提升各线员工的业务素养和个人素质,将让企业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走得更快更远。

四、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容量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估算,中国物流市场的容量大概在5万亿元。快递市场的容量约占物流市场的1/5,大约1万亿元。

2.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已经连续三年增速超过4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5%。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14.6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43.3%;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25.8亿元,同比增长41.1%;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14.7%。

3.技术水平

(1)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的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物流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以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LBS(移动位置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业的应用,强化了物流服务的效率,优化了物流服务的路线,合理调配运力,可视化物流全过程,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和物流费用,提高其盈利能力。(2)运输组配技术

运输组配技术是现代物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这就需要组配,组配可以大大提高货物配送数量并降低物流成本。组配技术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预期组配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4.快递收费分类

邮局快递价格由低到高依次为普通包裹、快递包裹、中邮快货、特快专递。

其他快递公司根据自身业务设置不同的快递分类。如顺丰速运设置限时达、陆运快递和空运快递三种收费标准。

5.竞争情况及行业壁垒

(1)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排名靠前的几家民营快递公司,价格、快件量和网络规模差别并不是很大,竞争非常激烈。顺丰在民营快递公司中速度较快服务满意度较高,价格 也偏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邮政快递和中铁快运和民航快递三大国营快递公司具有人才优势、网点优势和政策优势,在行业内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垄断地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由于自身体质问题和民营快递市场占有分额的提升,国营快递公司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快递物流行业进入障碍主要体现在资质壁垒、资金及装备壁垒、专业服务能力壁垒、现有物流企业壁垒及人才壁垒等方面。但发达的全国交通网络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快递行业的进入壁垒依然不高。

6.结论: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判断

快递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也在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相对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因此快递行业现在处于行业的成长期且即将进入成熟期。

五、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快递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但是部分时候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2.竞争者数量

截至2015年,我国国营、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共计已超过11000家,其中超大快递企业约有10家。

3.各自份额

从包裹量来看,2015年中通、申通、圆通、韵达、EMS和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3%、12.4%、14.7%、10.5%、6.2%和8.2%。

营收方面,韵达在2014年和2015年营收分别为46.66亿元和50.53亿元,圆通同期营收分别为82.29亿元和120.96亿元,顺丰同期营收分别为382.5亿元和473.1亿元,申通同期营收分别为58.74亿元和77.11亿元。中通2014年营收39亿元,2015年营收61亿元。

4.各自实力分析

一、申通快递

申通快递品牌初创于1993年,总部位于申城。该公司致力于民族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终端网络、中转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三网一体的立体运行体系,立足传统快递业务,全面进入电子商务物流领域。

二、顺丰速运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于1993年成立,总部设在深圳,是一家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快递及相关业务的服务性企业。自成立以来,顺丰始终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大中华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建立了庞大的信息采集、市场开发、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业务机构,建立服务客户的全国性网络。同时,顺丰积极拓展国际件业务。

三、圆通速递

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总部位于上海。经过15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名列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

四、韵达快递

韵达快递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上海。该公司是国内知名民营快递快运品牌企业,在全国建设了70余个转运中心和近万个服务站点,服务范围覆盖国内34个省(市、自治区)。

五、天天快递

天天快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为国内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快递企业。目前,该公司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重点的快递网络布局。

六、宅急送快递

宅急送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北京。宅急送在全国共有3000多个经营网点,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分别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设有7个物流基地、40个运转中心、75000平米的配送中心。同时,拥有42个航空口岸,360条航线,近1500个航班,620条物流班车线。

七、中通快递

中通快递创建于2002年5月8日,总部位于上海。中通快递是一家集快递、物流、电商、印务于一体,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物流快递企业前列的大型集团公司。

八、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邮政集团于2010年6月联合各省邮政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有股份制公司,是中国经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网络覆盖范围最广、业务品种最丰富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

九、汇通快递

汇通快递又名百世汇通,隶属于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汇通快递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在国内率先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快递行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大型快递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快递企业前列。

5.行业集中度分析

我国快递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集中度在降低。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企业数量约为11,000 家,竞争激烈。快递市场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5 类,而快递公司参与的市场主要可以分为电商市场和商业性市场。其中,四大国际快递公司占据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主要份额,邮政、顺丰与三通一达占据了国内快递市场主要份额。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以业务量计,2009-2014 年国内快递业CR4 从77.0%下降至49.9%,CR8 从85.0%下降至77.9%,集中度持续下滑。CR4 和CR8 均呈现下降态势,但CR4 与CR8 的差距从 8%扩大至31%,即排名4-8位的快递企业市场份额从 8%增加到31%,逐步蚕食前四强的市场份额。

2010-2013年短短四年,中国邮政速递市场份额从21.4%一路降至9.8%,减少11.6%,而同时段CR4 减少约15%。所以,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主要是邮政速递市场份额下降导致的。

六、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

竞争方式主要以价格战和服务速度比拼的竞争为主,相对不重视质量和品牌。目前快递行业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达到白热化程度。

2.新进入者的威胁

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破除地区封锁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为物流企业设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便利,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并进一步规范交通、公安、环保、质检、消 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尽管如此,对于特定的行业和产品,相关物流企业仍需取得一定资质,具备专业的条件。

(2)资金及装备壁垒。除需要大量的初始资金进行网络布局、仓储建设、装卸及运输设施采购外,不同细分物流行业对物流企业在资金及装备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对车辆要求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相关企业必须具备5辆以上经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以及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配有必要的通讯工具。资金及装备要求显著地提升了行业的进入壁垒,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难以承受。

(3)专业服务能力壁垒。现代物流服务对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部分物流企业由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逐步发展到供应链物流业务。由于供应链物流业务需要根据客户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定制化提供供应链全程服务,会涉及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大量的设备投入,以及物流要素资源信息化服务,货物的实时监控等服务,这需要较高的综合专业服务能力,也提升了物流企业的进入门槛。

(4)现有物流企业的壁垒。在专业物流市场中,新进入企业往往需要面临着来自于现有企业的挑战。如在供应链物流市场,物流企业在成为客户的供应链物流提供商之前,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拓展和运营实践,经历客户较为严格的技术、服务和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并通过竞标的方式,终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会根据客户的实际生产情况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使自己的服务与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相互融合,这种合作关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客户粘度高,较难转换供应商。

(5)人才壁垒。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历史较短,缺乏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能够熟悉专业物流服务、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能对所服务的细分行业具有一定了解的人才更为稀缺。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快,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从而形成了行业的人才壁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均需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从业资格。高素质人才的稀缺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总体而言,目前进入快递业的壁垒已有所提高。

3.上游产业

快递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电商类的大型供应商,但也有小部分来自个体经营者。

4.替代产品分析

快递的替代产品是一般的交通运输。目前而言,快递业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超过40%,明显高于交通运输行业的12.5%,传统交通运输由于运输物品的速度相对较慢很难替代仍在不断发展的快递业。

七、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1.有利因素

(1)发展速度快

(2)市场空间大

(3)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巨大需求

(4)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5)全国 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国际化水平低,在国际上中国快递企业的竞争力弱

(2)服务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客户满意度总体不高

(3)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快递破损丢失频发

(4)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现象严重,陷入价格战利润率降低

(5)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3.发展建议

(1)强化快递的企业使命和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制度

(2)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3)提高信息化水平

(4)加强品牌建设,创建企业文化,完善推广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八、行业投资机会及行业风险分析

1.投资机会

快递业务高速增长主要源于电商和网购的崛起。2010-2015 年全国网络购物规模0.46 万亿增长至3.8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61%。2014 年淘宝网及淘宝商城平均每天包裹量超 过800万,占整个快递业总量的六成左右。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代表“三通一达”抓住电商高速发展机遇快速发展起来。

虽然我国快递每年仍以50%的速度飞速增长,但行业利润越来越低,微利化、无利化,甚至亏损化已是公认的事实。在我国快递市场,EMS属于“国家队”,民营快递企业顺丰更多地占领高端市场,而同样是民营快递企业的“三通一达”等则长期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其中电商件的比重达到六七成甚至更高。与EMS、顺丰的直营模式相比,“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的模式极为雷同,虽然都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大多为加盟网点。多数快递企业呈现“微利化、无利化、亏损化”的趋势,特别是加盟民营快递企业的部分加盟商将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中型快递企业总部亏损依然持续。

从行业属性来看,目前国内民营快递行业绝对属于低端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其竞争力来源一是淘宝开辟了一个蓝海,中国国内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未来5年仍将保持20-30%的强烈增长;二是对于低端劳动力的疯狂压榨,包括一般的快递员、分拣及大多数员工工资很低,甚至没有社保,尤其是广大加盟商所属员工,工资水平较低;三是管理水平较差,素质较低,三通一达在内的主要民营快递,主要是浙江桐庐系,占了电商行业发展的大风口机会。四是同质化竞争,尤其是三通一达,基本无差异。

从市值来看,三通一达的市值基本都达到了500亿元以上,顺丰已经2000亿元以上。

从国外行业来看,UPS、联邦快递等PE估值基本在20-25倍之间。从未来发展来看,行业发展主要方向是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等方向,但随着电商淘宝行业增速的下降和公司人工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快递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将逐步降低,估计到2020年回落到正常的10%-20%左右。

整体来看,快递公司PE估值倍数为30-40倍,而目前的快递公司估计已经大大高于其合理预期。因此,目前只能耐心等待。

快递行业投资潜力仍有,但相比过去已有所降低。

2.行业风险

(1)企业融资较困难受资本市场冲击较大

我国快递企业数目众多,行业集中度高,除部分大型企业外,其余均为中小企业,且多为民营。中小快递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是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由于快递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取得抵押贷款较难。同时,由于我国快递企业自身的积累和信用问题,以及我国目前的融资政策对物流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快递企业条件比较苛刻,导致快递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难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行业,由于存在行业资本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收益难以独立核算等现实问题,民间资本进入存在障碍,资金不足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受资本市场冲击较大

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风险资本、制造业资本开始大量进入物流行业,发展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存在“炒地皮”、抬高土地价格等非真实性物流投资现象,导致市场上实际有效供给不足和物流园区“虚增”、“虚热”并存的矛盾,对已有中小快递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3)恶性同质化竞争,利润率降低

快递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国内各大快递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竞相压价,快递行业的利润已降至0.5元—1元/件,出现了无序竞争的乱象,有大约一半的快递企业目前处于亏损的状态。2013年至今快递行业的成本逐年上升,利润率不断下降已不足5%。

(4)人工分拣技术含量低,运转效率不高

人工分拣对于国内快递业而言仍是最基本的运作模式。人工分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工作,但在快递业的高峰期(如双11)即使加班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可见其运转效率不高。

(5)运输成本上升,员工工资增加,行业成本增加

快递行业的运输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将会上升,快递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工资也将逐年上升。快递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必然会给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九、行业前景预测

从全国经济发展规划看,未来的几年,GDP 的增长将保持在7%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快递市场规模在今后的几年中将继续保持至少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将会进一步促进快递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就市场需求而言,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网购需求仍将不断上升,需求的上升将对快递业的各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促进快递业规模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快递行业内部竞争的角度看,未来的几年,快递行业内部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行业的利润会不断降低降至5%以下,届时许多中小快递企业因持续亏损无法生存。快递行业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从快递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分析,由于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快递行业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将会有所提升,快递业的行业面貌将会有所改善。从人才和劳动力的角度分析,将会有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快递行业,推动快递行业的发展;劳动力的素质将有所提升但价格也相应提高,这对快递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因此,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内快递行业整体仍将高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快递企业将由于竞争压力增大、运输和工资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被行业淘汰。未来快递行业的无序竞争将减少,会渐渐形成有支配地位的龙头企业和渐趋统一的行业标准,并推动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附:参考文献资料

4.中国十大行业人才报告-IT行业 篇四

IT行业

2002年:一场虚火

2001年是网络泡沫破灭的一年,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2002年。低迷、不景气等词汇就像幽灵一样缠绕着IT公司。就整个2002年的才市来看,可以说是迷茫、动荡和虚热。据了解,2000年,IT业招用员工人数达到高峰,2001年,下滑始露端倪,2002年,各大公司更是普遍压缩用人计划。IDC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IT业呈现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滑坡,增长率下跌2.3%。虽然中国IT业仍然保持了18.1%的增长势头,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却远不如前。此前的一些人才大户,如“巨大中华”四大公司,都大幅缩减了招人计划。

据各公司的数据调查显示,2002年IT人才需求一直是惨淡经营,甚至连IT高级人才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内外一些著名IT企业2002年年尾都传出了裁员消息。

虽然摩托罗拉、中国联通、TCL等都打出了招贤纳士的大旗,总体需求量也很大,但学生们却普遍感觉他们所提供的就业环境不比往昔。比如联通计划在全国招收2000名毕业生,TCL计划招收800多名毕业生,但就业地点多在西北、西南、东北。

虽然一些新成长起来的公司偶露峥嵘,像UT斯达康宣布月进一批优秀人才,让人眼前一亮。但更多的却是反映整个行业不成熟的浮躁。

9月,托普曾宣称要在全国招收5000名技术人才,似乎让人一下感觉IT的春天来了。但业内人士纷纷提出质疑,一阵热炒过后,这事儿也就没了下文,炒作的痕迹十分重。而“软件蓝领”的概念,从年初炒到年尾,让想跻身IT业的人们兴奋不已,但据调查,国内对软件蓝领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媒体所说的那么多,相当多的软件公司明确表示,他们不需要软件蓝领,此举大概是培训公司们出的损招。

但总的来说,信息产业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预计2003年会有一些亮点。

一、金融、零售、电子、房地产等行业为IT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

IT业的全面复苏还需时日,但在其他行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开始抬头。据统计,最渴慕IT人才的是一些大型的股份制企业,和新兴的民营企业。

根据报告,金融服务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在明年可能成为雇佣IT人才的热门。与此同时,批发和商业服务行业预计在雇佣新IT职位上有所增长。零售行业的信息部门也可望再增加IT职工。

在美国,调查公司有同样的结论。在IT公司普遍缩减用人计划的情况下,西北地区以及南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金融服务和医疗企业都显示出对IT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其他可能增加IT员工的部门主要是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部门。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如国际金融公司、美林、花旗、汇丰银行、纽约人寿、友邦、太平保险公司等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灵活的策略对国内的金融界发起挑战。他们用“网上银行”掠取中国的优质客户,同时以“人才优势”来换取竞争优势。虽然我国国有商业机构已经大幅度提高了“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但股份制金融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高达数十倍的年薪最终将“热门人才”挖走。

由于我国金融硬件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因此以“金融科技人才”为根本的软件水平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为此,金融公司势必会鼓励在职人员的在职培训;并且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人才的待遇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IT界人才投身金融。

据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制定出了金融信息人才的培养战略方针,已指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作为金融信息人才的专门培训基地,以期培养能适应国际规范的、信息技术与

经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二、国家对软件业的重视,软件人才需求会增加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纲要称,到2005年,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市场目标,在从业人员规模上要形成80万人开发人员队伍。然而现有的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国内企业现有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大约20万人,达到2005年80万人的规模,每年至少需要补充60万的人才缺口。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IT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IT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目前,软件开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通用软件开发;另一类是软件定制服务。未来国内IT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同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IT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的软件。

在未来的2到3年内,信息产业部将在全国设立百所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面对这一巨大蛋糕,国内外培训机构跃跃欲试,争先下手。据了解,仅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在全国就已建立和发展培训中心76家,形成了22000多人的培训规模。而且,培训出的人才在人才市场非常走俏。

2003年是《行动纲要》全面开展的重要一年,可以想像,软件人才前景乐观。

三、大公司需求旺盛

微软和IBM在2002年都宣称要推出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IBM的“天才孵化计划”主要是与中国最顶尖的一些大学如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每年挑选10多名软件和MBA方面的顶尖学生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做项目开发,费用和设备均由IBM提供。此计划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行,合作的院校将从北大、清华拓展到其他重点高校。微软也宣布在中国启动一项“长城计划”,跟IBM非常相似的是,微软选择的合作院校主要也是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微软承诺,在未来3年内,微软至少将投资两亿元与上述院校共同培养软件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还将在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出每年至少150场学术讲座。

微软中国宣称,要从2003年开始就保持50%的增长,为此目标,比尔.盖茨在上海透露微软亚洲研究院将在中国网罗2000名顶尖程序员。可见,能否得到一流人才对于微软意义同样巨大。

四、培训和安全市场

值得重视

IT市场虽然不如前几年红火,但IT培训业在短暂的几年中迅猛发展壮大起来了。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的IT培训市场每年有20亿元的规模,这促使大量机构跟进。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培训机构都将IT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还出现了许多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学校,它们采取各种优惠措施争夺生源,在IT培训业进行着一场混战。这样,对培训师资的争夺势必会更加激烈。

另外,从目前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IT技术人员需求来看,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十分匮乏。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反病毒工程师必将成为国内IT技术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5.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篇五

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导致很多行业存在不确定性,特别例如汽车行业的我国支柱行业,美国优先原则会导致美国迫使我国开放汽车市场,这势必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某些汽车公司会遭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经济压力增大,压缩汽车消费空间

目前我国房价高企,很多90后都背负较重的负债压力。汽车消费是一种消耗性的消费,在一定压力情况下,会导致消费者压缩或者滞后汽车消费。

关注的汽车公司

6.中国船舶行业运行报告 篇六

2009年1~7月份我国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但增幅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 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继续减少, 手持船舶订单出现连续10个月下降, 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经营形势未见明显好转。

1.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2009年1~7月,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3006亿元, 同比增长33.7%。其中船舶制造业2290亿元, 同比增长39.4%, 增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330亿元, 同比增长39.3%, 增幅下降46.6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80亿元, 同比增长4.6%, 增幅下降65.5个百分点。船舶工业当月工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下降趋势。7月份, 船舶工业当月增加18.1%, 低于6月份增加13个百分点, 7月份工业总产值环比下降13.7%。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交船难”造成生产放缓, 是影响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传统船型的建造到进军高新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的海洋工程装备、LNG等领域, 已成为金融危机下中国造船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去年以来, 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国内船企业分别获得了中海油第一批海洋工程装备订单, 包括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3000米深水半自动式钻井平台、深水物探船、深水地质勘察船以及大功率三用工作船, 其中熔盛重工签约的第一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去年上半年已开工建造。振华重工一举揽下了西班牙ADHK公司总价值为22亿美元的海工产品订单, 共包括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7台陆上钻机和2艘浮吊等, 成为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获得国外海工装备项目的第一大单。

2. 产量分析

2009年1~7月份, 我国造船完工量累计1878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78%;新承接船舶订单累计787万载重吨, 同比下降78%;截止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 比年初下降6%, 比6月底下降0.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9年7月份, 我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生产民用钢质船舶377万总吨, 1~7月累计产量达2188.8万总吨, 同比增长35.39%。

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 去年7月份, 我国船舶企业撤单情况有所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 去年1~7月全国共撤消船舶订单75艘、388万载重吨, 约占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2%。其中7月份取消订单6艘, 34.2万载重吨。由于航运市场萧条, 运力严重过剩, 船舶企业交船的压力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 7月份, 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称有三分之一的船舶由于船东的原因不能按计划交船。受船舶延期交付和撤单等影响, 以及韩国船舶配套企业为消化库存对我国的价格倾销, 我国船舶配套设备企业所面临的交货困难和撤单等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二、销售增长情况

在一片经济的担忧声中, 中国船舶制造业出人意料地开始迎来了复苏的“曙光”。统计数据显示, 在去年6月份全球新增订单再次上升到100万载重吨 (新接订单185万载重吨, 其中八成订单为中国企业拿到) 的基础上, 刚刚过去的7月份, 全球新增造船订单达到了634万载重吨, 相当于前六月新增订单的总和, 船舶制造加工回暖趋势明显。而在7月份新增的订单中, 中国企业再次拿到了近七成的份额。

船舶业一直以来是国际经济的指针, 船舶制造业的加工回暖, 意味着世界经济被广泛看好, 而中国船舶制造业在目前出现一枝独秀的状况, 也似乎显示出中国船舶制造重工业正在加走出底部。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7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业共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888.5亿元, 同比增长33.26%。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7月份全球造船市场累计新增订单达634万载重吨, 高于上年前6个月339万载重吨的订单总和。其中, 中国造船业的表现更是抢人眼球, 近七成的新订单落户中国, 仅金海湾与大新华的订单就高达414万载重吨, 占订单总量的65%。此次7月份全球新增订单出现“爆发式”增长, 让陷入困境的中国造船业仿佛看到了复苏的曙光。

三、进出口情况分析

去年1~7月,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03亿元, 同比增长21.3%, 增幅下降40.8个百分点。其中, 船舶制造业1161亿元, 同比增长30.9%, 增幅下降24.1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43.9亿元, 同比增长0.8%, 增幅下降58.6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97.6亿元, 同比下降12%, 增幅下降98个百分点。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自前年9月份以来, 全球造船市场一路下跌, 到去年5月份我国造船市场几乎没有新船成交, 从6月份开始, 我国市场新船成交量开始放大。7月当月新承接订单199.9万载重吨, 其中江苏融盛造船有限公司承接160万载重吨, 浙江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新承接28.5万载重吨, 厦门船厂新承接11.4万载重吨。但是由于7月份造船完工量继续大于新承接量, 加上部分船厂仍然有船舶订单被撤销, 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降。加之目前航运市场依旧处于历史低位, 造船市场面临的市场环境依然严峻。

四、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2009年1~5月累计,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呈现利润总额121.1亿元, 同比下降2.7%。其中船舶制造90.4亿元, 同比增长10.8%, 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业10.4亿元, 同比增长6%, 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0.3亿元, 同比下降38.6%。去年1~7月份船舶行业7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5亿元, 同比增长22.64%;出现利润105亿元, 同比下降18.19%。分行业看, 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利润同比出现增长, 修理企业出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 去年6月份我国船板产量为110.58万吨, 比上年同期下降32.8%, 1~7月份累计生产船板608.56万吨, 同比减少418.1万吨, 下降40.7%。受铁矿石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7月份, 国内各钢厂纷纷上调了7月、8月及9月交货的船板出厂价格。统计数据显示, 7月当月全国9个重点城市20mmCCSB船板平均价格约为4050元/吨, 环比上涨约150元/吨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钢材价格的上涨, 企业亏损程度有所加重, 亏损面继续扩大。2009年1~5月累计, 船舶工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21亿元, 同比增长30.32%, 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

五、发展预测

去年7月份, 全球造船市场依然不容乐观。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 1~7月份, 全球造船产量累计达6521.7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27.7%;新船累计成交1074.2万载重吨, 同比下降91.4%;截止7月底, 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2557.7万载重吨, 比6月底下降了1.8%, 比上年峰值 (最高值) 下降15.3%, 已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与此同时, 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继续回落, 7月底报于149点, 比6月下降3点, 较上年峰值 (最高值) 下调41点。

尽管近两个月国际造船市场新船成交量有所回升, 但这并不代表造船行业已经步入触底后的复苏之路, 况且在去年6月、7月成交量有所放大的同时船价指数却继续出现回调。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国际航运市场依旧处于历史低位, 造船市场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仅凭一两个月的部分企业成交数据, 并不足以支撑造船市场回暖的判断, 市场未来走势尚需进一步观察。

7.中国纺织行业前景分析 篇七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48.9亿元,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达到3506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9140.3亿元,同比增长17.3%。

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高度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是我国纺织生产力布局的主体区域;二是生产力布局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显著;三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突出,目前纺织工业共有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成熟产业集群170多个。

8.中国铁路行业形势分析 篇八

铁路建设投资是我国经济刺激措施的重要一环。2009年全年我国铁路建设完成投资6000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按照此轮铁路建设的计划,2010-2012年我国平均每年的投资额高达7000亿元以上。

铁路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将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铁路产业链涵盖土建、铺轨、车辆购置和运营四大阶段。按照行业受益顺序,本轮大规模铁路建设将首先惠及铁路基建行业;铁路机车设备行业将随后进入高增长期;铁路运营行业则最后获益。目前来看,铁路基建和铁路设备行业正在进入高景气周期,发展前景看好。

同时,铁路相较公路和航空,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优势,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有望享受政策倾斜。另外,目前各国都开始掀起高铁修建高潮,我国铁路企业有望凭借成熟的技术开拓国外市场。

铁路基建行业2009年已经开始步入高增长,预计2010年和2011年将达到增速高峰。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两大铁路基建巨头,均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建设任务饱满,为业绩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机车的配置是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因此铁路机车制造业受铁路修建热潮拉动的持续时间更长,有望延续到2015年。2010年上半年,四方机车有450亿元的合同交付,中国南车的动车组业务提前进入高速增长期,2012年业绩将呈现 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以及其它技术延伸产品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并成为未来几年高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因此,铁路是较为节能的运输方式。另外,铁路也是环保的运输方式,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50%,是短途航空的25%;并且,在过去的15年间,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2%,公路运输下降了8%,而短途航空运输则上升了5%。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铁路相对于卡车的长途运输成本优势将变得越发突出。目前全球同时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长期来看石油价格呈上涨趋势,铁路运输热度有望持续升级。在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选择铁路这一清洁、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正在被认可;同时,铁路的节能环保优势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整个产业链有望享受政策的大力扶持。

虽然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仍是公路,但是大规模的铁路网建设以及铁路客货运的高速化,将使铁路对公路和航空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在经济迈入低碳模式的大趋势下,政府可能会陆续出台措施来引导交通运输模式的改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节约能源。铁路运输和铁路设备制造行业都将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铁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2009年以来,美、英等国纷纷提出了高速铁路的建设规划。其中,美国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太平洋西北地区、美国南部,以及墨西哥湾等地区兴建10条总长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英国将推出连接首都伦敦与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高速铁路工程计划。未来5-10年内将展开一轮全球性的铁路投资热潮,铁路产业链高增长的预期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在此背景下,我国铁路企业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

我国铁路技术用5年时间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进入世界先进行业,在海外市场具有一定优势。以高铁技术为例,我国高铁通车里程及在建里程领先,从而形成从工务工程、通信讯号、牵引供电到客车制造完整的经验积累;其次,技术层次丰富,适用性广,既可以进行时速250公里的既有线改造,也可以新建时速350公里的新线路;再次,建造成本较低,比其它国

家低20%左右。目前美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纷纷表示对我国高铁技术的兴趣,未来我国铁路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拓展空间广阔。

2009年9月11日,中国北车已经与新西兰KIWIRAIL公司签署合约向新西兰出口20台内燃机车,迈出了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机车的第一步;中国建筑也于日前在美国纽约EAST SIDE ACCESS地铁工程之曼哈顿东50街地铁通风设施项目竞标中,以近亿美元获得项目第一标。随着全球铁路投资热潮的展开,预计将会有更多的铁路行业龙头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并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资金的关注和认同。

(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预测

2010年,铁道部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823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计划新线铺轨3690公里,复线铺轨3150公里,新线投产4613公里,复线投产3438公里,电气化投产6401公里。到“十一五”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超过9万公里。

自2003年以来,我国铁路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时期,一大批重点工程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全面展开。未来3年,我国铁路建设客运专线网、大能力区际干线网将基本形成,西部地区铁路网密度将大幅度增加,一大批现代化客站和路网性枢纽将投入使用,铁路“瓶颈”制约的状况将基本消除。截至2009年底,国家批准的铁路新线建设里程为3.3万公里,投资规模2万多亿元。

从2010年到2012年,铁路建设将处于加速推进时期,特点是时间紧、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以“四纵四横”为重点,规划中的客运专线已经开工建设1.5万公里。根据工期安排和工程进度,到2012年底,“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将基本建成,每年投资需求7000多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将基本消除,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到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其中:

——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里程达到1.3万公里,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区际干线网基本形成,新增规模达到1.5万公里,区域间货物运输实现大出大入;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及其他城市密集地区的城际铁路系统基本建成,实现公交化运输;

——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国土开发性铁路达到4万公里以上,为城乡和区域

协调发展提供可靠运输保障;

——建成800多座铁路新客站,一大批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

因此,未来3年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将面临三个“最高峰期”。

第一,现阶段是大规模铁路建设最高峰的时期。到2009年底,我国铁路在建新线里程达3.3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5万公里;在建项目投资规模2.1万亿元。今后3年,还将开工建设一批新线,投资规模也将大幅度增加。

第二,现阶段是大量新线投入运营最高峰的时期。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已经进入收获季节。预计2010年至2012年,新线投产达到2.6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200公里。到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建成新客站800多座。

按照建设进度,2010年将有4613公里新线建成投产,其中客运专线1669公里。加上2009年投产的新线,两年中投入运营的新线达到1017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3988公里。

第三,现阶段是新技术装备制造和运用最高峰的时期。适应大量新线建成投产和机车车辆更新换代的需要,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大型养路机械等新技术装备将进入密集生产、密集运用的周期。2010年至2012年,投入运用的动车组将达到800组以上,大功率机车将达到7900台以上,空调客车将占保有量的66%以上。另外,根据客货运输需要和新建铁路投产情况,未来4年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5000亿元。

这样大规模铁路建设、新线投入运营、新技术装备制造运用,不仅在中国铁路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未来3年铁路投资每年至少7000亿

今后3年铁路还将争取批准新建铁路2万公里左右,投资2万亿元以上平均每年投资资金都将在7000亿以上,未来3年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表已经敲定。近期以及未来几年如此多的铁路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今后几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推进快,但是准备工作以及建设资金都完全有保障。

9.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篇九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煤炭行业已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煤炭行业的专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 随着许多大型专业煤炭企业的林立, 这改变了煤炭行业从前一成不变的形式。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近几年里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供需不等, 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煤炭行业供应不足的问题;产出与消费不平衡, 中国的煤炭消费情况通常是西多东少和北多南少, 而煤炭的产出情况却与消费截然相反。煤炭企业生产水平不等, 虽然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水准已经符合国际先进水准, 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呈现较低的现状, 尤其是小型煤炭企业。

二、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 内部竞争力量

1.量能惯性增加, 减产动能不足

即使我国加强了淘汰落后煤炭企业的力度, 但是与煤炭产能相比, 削减产能的实际效果不太明显。未来我国仍然将面临较大的产能释放压力, 国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之内将难以缓解。通过分析国家安监局的统计, 目前全国仍有14 亿吨产能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 预计每年将新增产能2 亿吨左右。

2.库存仍居高位, 去库存压力大

由于下游产业的需求没有得到明显回暖, 且受困于化解产能过剩, 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的压力耗煤量有所下降。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的库存总体位居高位, 体现在以下几点:煤炭企业的库存较高, 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 港口煤炭的库存较高, 发电企业煤炭的库存较高。

3.成本控制不力, 财务费用居首

由于煤炭的主要运输途径为铁路, 所以煤炭的价格与运输费用也是密不可分。因此, 我国铁路运输费用的上调, 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然而各类生产物资的采购成本, 折旧摊销以及人工成本等费用的不断增加, 进一步提高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 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主要是通过提高原材料价格和降低原材料质量的方式, 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供应商潜在议价能力的强弱与其提供给买主的原材料相关, 所以当原材料占买主生产主导地位时,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会明显增强。通常, 议价能力强的供应商会具有以下优势:供应商在其行业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所拥有的买主相对较多且稳定, 相对于需求量不大的来住来说很难与其进行议价。供应商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特色, 比如质量优价格低、专利技术的融入等, 这样买主的选择范围将会进一步减小, 且一旦选择购买使用后将形成较高的转换壁垒。

在煤炭的价格方面, 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执行省政府协调价格, 而省外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的变化协商。近年来, 随着国内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 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 受地方政府定价影响, 目前煤炭企业省内销售价格依然偏低。未来, 随着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陕西省运力的增强, 预计公司煤炭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三) 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煤炭下游用户的总体需求量下降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联合国呼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下,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可持续的。然而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历程中, 企业的生产结构、人们的能源消费情况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高碳行业将要面临紧缩型政策调控, 这将会导致能源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1.传统的火力发电将会受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影响。考虑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将起到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 降低石化能源, 提高新能源比重是大势所趋,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会受到更大的支持。

2.钢铁行业出现全面过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钢铁业正步入峰值, 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况且, 自2012 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趋严重, 导致我国的钢铁价格日益降低。

3.建材行业主要产品已出现全国性过剩。首先, 水泥产量面临全国性过剩。目前, 我国水泥供大于求的形式较严峻, 然而, 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仍然是水泥,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建材, 水泥等产量显著回落, 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煤炭的市场需求。

(四) 替代品威胁分析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因此, 我国首选能源是煤炭。近几年以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 政府对此大力支持, 所以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作为替代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分析,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的使用情况相对其他新能源的使用情况占很大优势, 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可再生能源 (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 的开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三峡工程”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 将会进一步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

据有关专家预测, 煤炭的使用率将会在未来30 年内降低10%。众所周知, 煤炭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加之当今社会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人们将会更青睐绿色环保的可持续能源, 如水电、风电、天然气等。因此,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新能源作为替代品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点:一、因使用能源而产生的成本;二、能源自身是否可存储;三、能源是否可再生。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会在2020 年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6%。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和预测, 2020 年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将至60%左右, 从而煤炭资源多年以来的主要能源地位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 潜在进入者分析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新产品形式进入。2.以产品优势进入。3.以低价格进入。4.以新理念进入, 如环保。5.以政府的干预进入。6.以其他形式进入。7.试探性进入。8.以恶意竞争的目的进入。9.实力扩张型进入等。

从进入壁垒来分析, 煤炭行业属于资源型行业, 煤炭资源所分布的区域通常与其运输条件不能形成统一, 这样就会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一道壁垒———交通壁垒。建设煤炭企业的初期的投入一般在20~150 亿元, 如此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 势必对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形成第二道壁垒——资本壁垒。此外, 兴办煤炭企业, 还需有一定的审批手续, 虽然目前煤炭行业的行政审批手续有一定程度的放宽, 为潜在进入者进入煤炭行业减缓了些许压力。不过, 高额的固定资产初期投入在形成资本壁垒的同时也形成了煤炭企业退出的巨大障碍。况且,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行业, 这一点也为煤炭企业的转型增加难度。

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可见, 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资本壁垒、退出壁垒均较高。因此, 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煤炭行业的进入成本较高。综上所述, 煤炭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三、总结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缓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 应进一步淘汰产能落后的小型煤炭企业、减缓库存压力、减少财务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降低煤炭行业的发展压力。其次, 煤炭企业现在应注重提升产品自身的品质, 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 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所产生的成本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且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应及时发现并分析替代产品的优缺点, 结合自身情况对生产和销售加以调整, 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 煤炭企业在营销方面, 也应注重宣传企业自身为低碳环保做出的贡献, 比如,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自身形象, 有利于企业宣传、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采购, 从而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煤炭行业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垄断。打破垄断的手段就是能够将煤炭资源市场化, 让更多的投资者通过竞争进入煤炭行业, 从而迫使煤炭企业提高全员效率、技术与管理水平。使得煤炭企业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化,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稳健地推进煤炭行业的改革。

依靠国家的政策性支持, 主动谋求转型发展, 双管齐下, 做到在积极发展煤炭行业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 开拓新能源产业, 做好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工作, 相信我国的煤炭行业将会迎来崭新的一天。

摘要:我国的煤炭行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 该行业已逐渐步入了市场饱和状态。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础, 分析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发现煤炭行业目前的不足, 并加以总结, 希望能为广大煤炭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从而改善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徐顺利.煤炭行业竞争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J].西部资源, 2015, (05) :76-77.

[2]安雪芳.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5.

10.中国铝箔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篇十

中国铝箔行业市场研究预测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铝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铝产业概况

一、行业特征

二、产业链分析

三、行业周期判断

第二节 宏观政策分析

一、解读铝业政策

二、铝行业:“两头膨胀”情形堪忧

三、税收调整对国内铝行业及价格影响

四、首批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标准

五、电解铝政策措施建议

第三节 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氧化铝在我国铝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电解铝产业增长能否带动氧化铝价格

第二章 铝工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世界铝工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概况

二、近期世界原铝供需状况分析

三、国际铝市场主要特点分析

四、世界主要铝进出口国分析

五、世界铝工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铝工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的问题

更多资料.cn威海律师事务所http://

三、中国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主要途径

四、我国铝工业发展前景

五、氧化铝市场回顾和预测

第三节 中国铝工业与世界铝工业发展及差距

一、铝生产工艺过程及发展

二、铝消耗比较

三、各国铝业发展

四、铝的成本和价格

五、影响铝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六、我国铝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铝箔市场需求预测

第一节 市场需求量的发展

第二节 各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

第三节 重点产品的市场分析

一、需求量大的主要产品

(一)空调箔

(二)卷烟包装箔

(三)装饰用箔

(四)电缆箔

二、需求量增长速度较快的重要产品

(一)汽车用复合箔

(二)药箔

(三)软包装铝箔

(四)电解电容器用铝箔

三、新兴市场产品

(一)复合软管用铝箔

(二)家用铝箔

第四节 铝箔与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第四章 中国铝箔生产状况分析

第一节 铝箔加工业行业现状

一、铝板带行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热连轧生产线投资动态

三、铝箔行业产销分析

第二节 中国铝箔生产现状

一、整体装机水平

二、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水平

第三节 冷轧生产线情况

一、生产线的投资情况

二、竞争力分析

三、生产技术水平

第四节 中国铝箔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问题

二、铝箔坯料问题

(一)热轧坯料

(二)连续铸轧坯料

三、产品结构问题

四、生产技术问题

第五章 中国铝箔市场的供求形势分析

第一节 市场供需基本情况

第二节 铝箔市场竞争分析

一、直接竞争

二、间接竞争

第三节 进口产品分析

一、高档铝箔

二、特殊用途铝箔

第六章铝箔产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一节 四大铝箔应用领域概况

一、软包装铝箔

二、药箔

三、汽车用复合箔

四、电解电容器用铝箔

第二节 包装用铝箔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 药用铝箔市场现状分析

第四节 净化空调行业铝箔应用之现状分析

第五节 户式空调铝箔产品及市场分析

第七章 业内部分重点生产企业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节 渤海铝业有限公司

第二节 西南铝业(集团)

第三节 厦门厦顺铝箔

第四节 江苏大亚铝业

第五节 云南新美铝铝箔

第六节 华北铝业

第七节 万方铝业

第八节 南山实业

第九节 江苏常铝

第十节 焦作万方

第十一节 南山实业

第八章 中国铝箔加工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铝箔行业现状

第二节 国外产品和企业的进入

一、国外产品对铝箔市场占有率的冲击

二、国外热轧铝箔毛料的挑战

三、国外高精铝箔产品的挑战

四、国外大企业加快在中国的投资

第三节 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情况

第四节 行业内对手的竞争

第五节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市场竞争格局

二、市场潜力分析

三、区域市场研究

四、国际市场分析

第九章 中国铝箔市场潜力分析

第一节 铝箔应用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铝箔需求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消费用箔的发展

二、工业用铝箔的发展

第三节 生产发展情况

一、生产技术的发展潜力

二、中国铝箔生产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 中国铝箔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发展前景及展望

一、展望综述

二、对中国铝箔企业的SWOT分析

三、中国铝箔行业的对策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一、南山实业的运营和竞争力分析

二、铝箔投资建议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铝箔投资关键因素及重点问题分析

第三节 投资建议分析

第四节 投资风险分析

上一篇: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应注意三个关键点下一篇:电子银行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