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精选12篇)
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一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蓝旗营学区中心校洒河南小学
付连山
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就是说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关键是要领学生入境。
下面我就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从“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教材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四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一、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汉字3000个,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2、能力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抓住文章大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具体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3、情感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本册教材学段目标与内容标准
学段目标与内容标准包括:识字和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学习几个方面。
新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基本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学生不应如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而应该是回味无穷的震撼和感动;触动学生的不仅仅是那些优美的典范的语言,还应该有心灵的影响和滋润。
正如同我们已经用过的教材那样,本册教材继续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按照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组织单元,全册共安排了六个主题,要求会认生字116个,要求会写生字152个。共25课。每个单元主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样的组元方式关注的是语文的文化性,强调的是教材的文化构成,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观,弥补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
第一单元:流连童年
童年,是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
《槐乡的孩子》让我们感悟槐乡孩子自强自立的形象,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摘槐米…..《捅马蜂窝》多惊险,多刺激。让学生体会在捅马蜂窝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体会语言生动、表达准确,从事件中受到启发。
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愿,《颤抖的羽毛》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羽毛在颤抖,一定还有那颗质朴的童心。学习这篇课文,增强学生独立阅读兴趣,体会“我”的天真可爱及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童年时上天赐予我们的快乐时光,总能奏响天地间最朴实动听的旋律。在闰土雪地捕鸟的画面里,在看瓜刺猹的轻响中,我们都听到了这样的乐章。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体会人物特点,领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多年来,偷瓜这种游戏一直在乡间延续,偷瓜偷出了情分,不偷那才让人难受呢,老人和孩子都默守着自己的游戏规则,没有记恨,没有报复。学习课文让学生引导对比、抓住细节、体悟明理
阅读链接是《童年圣地》,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童年的圣地,而不仅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艺术之源。让我们来做一次童年之旅,共同回到我们心中的童年圣地。
第二单元:情越山水间
人与自然永远无法割舍,人的情感永远在山水间跳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放在一起确实体现了编者的匠心,同样是在写西湖,同样是宋代诗人,却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风景,别样的诗境,值得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中玩赏品味。让学生深入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松坊溪的冬天》里的那条小溪,是整个山村的眼睛,它成就了小山村的魅力。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前后呼应、对比烘托的写作技巧
与小溪带给人们的舒缓与浪漫相比,《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一幅惊人的杰作,两篇课文虽各为一课,但在教学中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学生的感悟。体会蕴含的深刻哲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除叶圣陶老先生严谨规范的语言之外,更经典的是他把山与水的结合表述的异常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学习游记的表达方法,激发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草原》依然是名家名篇,它呈现的少数民族地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一样,让人情溢其间不忍离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课文静、动态描写
阅读链接《悠悠水韵》向我们揭示了水是生命之本、文明之源。
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处事方法,听到一些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或充满智慧的话语。你的同事、你的朋友都有一个智慧行囊,他们都会开启你的智慧。
《荒芜的花园》告诉我们:再多的建议、再好的设想、在充分的讨论,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得到的依然是一所“荒芜了的花园”,而最终荒芜的不仅仅是花园。学习文章让学生感受人物心情,体会蕴含哲理。
《瘸蝉》是一篇西方版的《拔苗助长》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哲理,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让学生讲述故事、体会哲理、表达感悟、学会承受。我们要做有自强精神的“蝉”。
《四个人和一只箱子》同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失落和迷茫都可能导致自己放弃追求,只有追求有了理由之后,我们才会一路追下去,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学习课文让我们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信念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白杨》教学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理。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米芾学书》“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神领会才会学好。” 学生能讲述故事,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阅读链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穿越时空,与智者交流,智慧靠积累、靠信念、靠谦虚、靠不懈的追求与忍耐。让我们也来做智者,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不同的通向智慧的大门。
第四单元:情思满怀
人间需要真情,真情能融化冰雪,心与心之间再没有距离。人间需要真情,真情能感动天地,情与情能升华美丽。
《灯祭》中那玻璃灯是一份亲情,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学习课文理解感情充沛的句子,感悟表达方法,体会语言魅力。
《捐献天堂》中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两地永不相见,但却心心相连的最好见证。它有神奇的魔力,它能使人拥有天堂。学习课文体会童心可贵,情感受到感染,续编故事。
《天涯情思》一海之隔,一样的夜,一样的思念。课后思考题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阅读、感悟。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小抄写员》叙利奥的做法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这种细节的表达却体现了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领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心理品质的表达方法。
《“诺曼底”号遇难记》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时刻都应该提醒学生热爱生命。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阅读链接的主题是沟通,而真正的沟通,恰恰是心灵的沟通,是真情的沟通,是爱的沟通。
第五单元:气贯长虹
这个单元的主题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每篇文章都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毛泽东的诗词永远透着大气与豪放,《忆秦关 娄山关》、《七律 长征》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经典就在于在困难中看到了光明,在逆境中迈着豪迈的步伐。学习课文感受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狼牙山五壮士》与《小英雄雨来》都是英雄的赞歌,它们用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这一个又一个英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传颂。这两篇文章学习揣摩表达顺序,领悟写人记事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体会表达效果,学习快速阅读。
中日两国,两个勇敢的青年,他们面对的不是风暴与危险,而是直面历史的勇气。学习《勇者的面对》理清表达顺序和线索,理解词语和句子。
在《詹天佑》身上所体现的民族气节,也许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更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课文,激发爱国情感,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领悟作用
阅读链接《冉庄印象》实际上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不仅仅是冉庄,那暴行与反抗,那战斗的创举与浩然正气,都以石刻的形式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第六单元:读一点李白
这个单元是以诗仙李白为主题的文化单元,学习内容带有综合性,选入了多篇李白的作品,以及其他有助于了解李白的资料。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教材
共设计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的介绍以三部分呈现,第一部分介绍了李白的游历生涯以及游历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了李白与文人名士及普通百姓的交往,突出了他对友情的注重。第三部分通过介绍李白的政治生活经历,突出了李白的志向和政治抱负。
第二板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阅读有关李白的短文,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板块:千秋享盛誉,瑰宝世代传。让学生了解“诗仙”李白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重大影响。通过开展有关李白的学习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宣传和纪念李白。
阅读链接《追寻李白》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更多的发表对李白的见解。
第三部分 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二、教材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三、突破传统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四、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五、创设“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两个全新栏目
第四部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
1、教材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跳出教材教教材.首先就要备好课。
2、教学观: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观:假设学生能学会,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相信学生,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识字教学应注意:
1.要充分运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高年级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教师只是检查学习效果,对难点适当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有注意纠正错别字。到了中、高年级,随着识字量的增多,读写要求的逐步提高,学生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必须认真加以纠正。
纠正错别字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在识字教学中就要注意预防。错别字的订正,可以采用个别订正、互相订正、集体订正等方式。
(三)要重视朗读的训练。
重视朗读的指导, 重视朗读指导的层次,要有目的地读文,多种形式的变换的读。激发兴趣。每次读文后学生要有发展、变化、进步。强调学生读文的入情入境,不要刻意从朗读技巧上去做文章,重视情感投入,体味。应通过减少齐读、多示范、多听读模仿等方式纠正旁边存在的唱读的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每节课都要有读书声,语文课上不书声朗朗,就不是好的语文课.(四)提倡个性化的阅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和感受要建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切忌脱离文本空发议论;既要重视生阅读的底气,又要重视读书的灵气。自己还没懂呢就小组交流。对学生超越编排初衷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和评价尺度,但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个性不能任性。要让学生置心
于课文当中去,与作者同呼吸,共交融。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学生才会有感而发。
(五)阅读和写话要紧密联系。
阅读教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主阵地。我们总讲的读写结合。我们读的目的是什么呀?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说为了写,生活中怎么体现一个人语文水平高,语言,一个能言善辩、出口成章、思维敏捷、言语犀利、一语重地的人能说他的语文水平低吗?《少年闰土》一课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刻画了一个农村少年闰土的生动形象。让学生仿照写法,细心观察,写一个自己熟悉人的外貌。本册书中有许多的小练笔,一定要注意读写结合,阅读课上有渗透。
(六)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
大阅读教学主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阅读教学的内容放到大阅读教学观下审视:教材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内容。一学期仅阅读30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资料,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拓展性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并有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感受和成果的交流
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二
一、编写体例方面差异
众所周知, 台湾书籍为右侧装订, 竖排, 自左往右翻页, 自右往左阅读, 这与中国古代典籍的装订和阅读习惯完全一致, 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
台湾版教材的基本编写体例是, 教材采用“单元组织”的方式统整编写, 以每3~4篇课文为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课文内容结束后, 以较大篇幅组织“统整活动”。其具体安排顺序有6个方面的内容, 即单元主题介绍→单元导读→问题讨论→课文3~4篇→统整活动→试一试或想一想。以第一单元为例, 其按照先后顺序编写的情况如下。
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单元导读:本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来谈论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 维护自然环境。
问题讨论:
1.我们要怎么做, 才是真正的爱护动物?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可以怎么做?
课文:
第一课:湖边漫步 (刘克襄)
第二课:带箭的花凫 (夏婉云)
第三课:珍珠光彩的蝴蝶梦 (王洛夫)
第四课:迈向低碳生活
统整活动:
1.词语的运用。 (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笼统”用语和“精确”用语的区别, 并提出问题, 要求读者“想一想”)
2.概览式阅读。 (介绍什么是“概览式”阅读方法, 最后提出问题, 要求读者“试一试”, 概读下一单元的一篇新课文, 然后自己说出课文大意)
3.凸显主题的“对比技巧”。 (介绍“对比”这一写作手法, 并要求“想一想”, 学生个人在暑假前后心理活动的不同)
4.国字 (汉字) 的由来——象形字、指事字。 (介绍汉字的两种构词方法, 并要求学生分析具体字形)
5.认识书法的字体——篆书、隶书。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7种碑刻拓本)
以上我们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台湾版课本的编写体例, 与之对应的苏教版教材在编写体例上相对简单:课本并不明确单元主题, 而主要由习作和练习进行自然而然的间隔, 虽然每个单元的文章也有主题上的相近性, 但编者没有进行概述, 课前亦不加任何提示。
二、课本编写特点与价值取向分析
从课文数量看, 台湾版教材每学期课文数量为14篇, 全年28篇。苏教版教材每学期课文数量为26篇, 全年52篇。就篇目比较, 台湾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课文数量少46%。从篇幅看, 台湾版教材篇幅在115页左右, 苏教版教材在150页左右。台湾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页数少24% 左右。由于台湾版教材篇幅和容量都小一些, 所以台湾语文课程讲解课文的进度较慢, 一篇文章要学习将近一周, 近5个课时, 教师扩展引领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有更多机会阅读与主题相关的类似文章, 而其在字词方面学习和练习的压力小于苏教版。
(一) 台湾版语文教材的优点
就语言和选编角度看, 台湾版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 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较多, 比较活泼。而苏教版课文的语言比较书面化, 语言更严肃规范。
就学习内容而言, 台湾版语文教材的主要亮点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单元主题明确, 便于教师把握并引导学生学习, 也有助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其五年级两册课本共八个单元的主题都十分明确, 且课文数量分布比较均匀, 以上册为例, 其四大单元是生态与环境 (4篇) 、文化巡礼 (3篇) 、书香园地 (4篇) 、感恩惜福 (3篇) , 每个单元的内容具体而鲜明, 同时在每个主题的后面, 直接就有需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思考的问题, 在其引领下, 教师更注重孩子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感悟上的提升, 突出了生命教育。例如新北市永吉国民小学的曾绣绢老师设计的五年级上册四个单元14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第一单元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 借此唤起学生重视生态保育, 理解人和大自然共存的关系, 共同为生态保育尽一份心力;第二单元目标是借着探索“铁道的风景戳印”的演变, 了解文化其实是随时代在演变;介绍阿里山铁路及铁道风景戳印, 引导大家体会有趣的铁路风情与文化;第三单元目标是借由欣赏中西方的文学作品, 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创作,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进而学习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第四单元是希望学生透过多元的角度, 学习默默付出与牺牲奉献的精神, 了解人性温暖的一面;期望学生能够学习感恩, 珍惜福分, 使人间充满温馨。
整体学习要求是加强阅读策略指导, 经由阅读前预测引导, 阅读中摘要指导, 以及阅读后心智图和漏字填空等练习, 提升语文能力, 奠定阅读的基础。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 曾绣绢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视野的开阔, 良好情怀的养成, 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 对语文课文的功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揭示。
二是统整活动系列化, 内容多, 实用性强, 体现大语文的要求。台湾版教材前后的脉络更清晰, 逻辑建构更完整, 对学生学习时的指导更明确。通过统整活动, 比较集中地向学生提供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实现了具体文本阅读学习和概述性知识的有机融合, 使小学生了解掌握较多的基础性语文知识, 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上文介绍的五上教材的统整活动涉及5个方面内容, 包含词语的运用、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汉字的由来、书法的演变, 涉及的内容十分全面。同时, 编者有意识地在课文之前提出思考话题, 往往紧密结合时代特点, 小处着眼, 但却是关系人生、社会、环境等的重要命题,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
(二)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主要亮点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苏教版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精当而丰富。在选编的文章中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涉猎更多一些, 在52篇文章中, 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有15篇, 达到29% 左右, 其中包括成语故事、《水浒传》节选、司马迁著《史记》等。而台湾版教材仅选取古诗两篇、关于中国结的文章一篇, 涉及传统文化的文章仅有3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文学财富取之不尽, 对小学生强化传统文学精品的熏陶十分必要。
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苏教版教材更强调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 是一课一练, 课文与练习密切相连, 课本与练习册融为一体, 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所以苏教版教材背景下的学生语文基本功相对扎实。
(三) 基于具体篇目的价值取向分析
台湾版教材的主题由编者确定, 比较集中, 两册课本的八个单元涉及的八个主题, 如下表。
而苏教版教材的单元比较明显地由练习自然界定, 课文也相应集中, 如下册的《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这一单元, 其中《爱如茉莉》的主旨是谈父母之间的爱体会在细微之处, 《月光启蒙》谈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我和祖父的园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 《谈礼貌》以事例告诉小学生如何礼貌待人和礼貌用语, 学会和谐相处。虽然涉及中外、家庭和社会, 但总的主题是集中的, 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情”字主题, 富有感染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 使学生能够得到心灵的顿悟、文学的熏陶和行为的感染。就其涉及主体看, 主要分类如下表。
就上述两表可以看出, 台湾版语文教材更加关注文化、读书、生活与环境, 社会小主题多, 涉笔往往都是小事情, 比较恬淡, 并强调自我的认识和反思。即使面对深刻的生活哲理也往往通过书信、对话等途径娓娓而谈。其课文摒弃宏大的叙事和重大的主题, 基本不涉及政治军事性话题, 其追求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自然的主题, 因此很多文章就出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 强调以生活经验为重心, 特别接地气。编者追求透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去影响他们的感觉、思考, 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观照苏教版教材, 由于其课本容量大, 因此课本的涉及面相对广泛。就其价值取向看, 特别长于介绍名人典故、名人事迹, 主流价值导向明显, 例如课文《少年王冕》《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 < 史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讲述谈迁不屈不挠著述史书的故事) 以及关于邓小平、彭德怀的故事等, 都是从名人着眼, 传达自强不息, 战胜自我, 奉献社会的精神、勇气和毅力,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文章则阐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 缅怀先烈, 体现了鲜明的价值观引领。
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三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这个“独”字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所以称“孤”,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也不肯片刻停留,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而是“闲”得无聊,“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1引用——概述全貌。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给人以总体印象,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写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真是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父亲觉得,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毅然地拨打了电话,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看到“这么好的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吃,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让他为自己“捶捶背”,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与“富翁”无缘,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防止水土流失。这样,“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当成人来写)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
“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使我们赞叹不已,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在课文中,“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曲解。“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敌军官并未死心,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游击队),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这里,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故意闪烁其词,答非所问,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情趣横生,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喷涌不息的水。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既表现了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多么壮观,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冒,冒”一句,连用三个“冒”字,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活泼,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千姿百态的水。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精彩纷呈。最后,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激发联想的兴趣,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为了換零钱遭遇车祸,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层层深入地层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课文开头,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因此,“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
次拒绝他,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一句话比一句话重,使“我”觉得讨厌。但是,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感动。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满怀深仇大恨,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观。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拋”等描写,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就被萆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車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作者想“洗一洗脸”,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排比强调“可爱”。在课文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那么可爱。
4对话围绕“可爱”。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用得好,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广而野”的特点,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推向高潮。
看可爱的草塘,赞可爱的草塘,作者写的《可爱的草塘》实在可爱!
4.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雪顿节上看赛牛》和略读课文《东郭先生和狼》《快乐过奇遇记》。课文从清明节的传说。藏族风情、中国的寓言故事、国外的童话故事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世界文化”这一主题。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孩子受到中外文化的熏陶,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感受到藏族的风俗、民族风情;懂得对待一些本性难移的恶人,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有怜悯之心,做事不能没有主见,没有恒心,并且要知错就改;让学生积累词语、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飙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29个认写生字,认识27个会认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边读边思考,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去查找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把故事将给别人听。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能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让学生积累词语,在积累句子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收集有关资料。
2、指导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把故事将给别人听。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量,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
2、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充分自由朗读,尽量带着感情来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爱国情怀”为主线,一共选入三篇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几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感受、学习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不能忘记祖国》这篇课文讲的是宋庆龄15岁被父母送到美国读书时,被班上的同学“侮辱”,仍温文尔雅的介绍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最后博得班上同学的激烈掌声。
《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科学设计、优美造型,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古诗两首》两首古诗《从军行》和《塞下曲》体现了古代人民为了捍卫边疆而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的品质。
《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努力组织军队,训练军队,培养军队,誓死不屈的抗击倭寇的品质值得同学们学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单元会认的字,牢记本单元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会被一些指定的段落课文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单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牢记生字、书写生字、将学到的生字运用于学习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爱国意识。
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这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放飞蜻蜓》《在金色的海滩上》《和时间赛跑》和略读课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大都与儿童生活有关,有一定的童趣,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禁方 面的美好品质。《放飞蜻蜒》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通过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寻觅群孩子在捉蜻蜒时引导他们认识到蜡蜒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教育孩子放飞蜻蜒的故事,表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下一荤的关心爱护。《在金色的沙滩上》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通过记述在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时间赛跑》也是-藤记叙文,写童年的“我”因外祖母去世丽悲伤不己,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林鸟飞行中,“我”明白一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比赛的过程中,获得了无限乐趣,这种和时间赛跑的习惯,使“我,一生受益无穷,说明了假如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的道理。略读课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讲述了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铃小时候思维独特,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带着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成年之后,他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语文百花园六由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五部分组成。主要是诵读成语、写字练习、读背三句关于时间的名言、阅读~篇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运用语言的习惯;强化写字训练,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进行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35个生字,认识27个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跟同学讨论。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4、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5、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养成主动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进一步强化写字训练: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ktrl.文中人 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跟同学讨论。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难点: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人物的认识,用心领悟人物特点,陶冶他们的情操,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放飞蜻蜒》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陶行知教育孩子们的几次对话,从陶行知的神情、动作、说话的态度和语气等儿方面的描写,以及插图内容的观察,来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与循循善诱。其中四次是以问句的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陶行知与孩予们的平等和对他们的尊重。
《在金色的海滩上》本文故事虽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清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简单了解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接着深入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明这位小姑娘的好晶质。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小姑娘的好品质写具体的。最后赏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美,海边风景的荧,小姑娘心灵的美。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由于学生受年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对珍惜时间的意义惑受不深。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我”的感情变化,在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结合实践懂得“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你就跑在别人的前面,跑在时间的前面。
三、拓展延伸感悟。从收集的名人珍惜时间的事例中汲取营养。
在教学《“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做切入口,展开教学。
五、教学准备:
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 篇五
1、口语交际
学校通知我们明天上午七时半
2、写作
一单元:编写故事
二单元:观察日记(物)三单元:写人(自己)四单元:记事(我和XXX)
五单元:话题作文(我喜欢的一则格言)六单元:读后感
3、阅读
一单元:节日 二单元:状物 三单元:写人 四单元:写人
五单元:古代名人的事情(机智、勇敢等)六单元:名著
4、语法知识
二单元:改写句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三单元:改写句子——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的呼唤
四单元:关联词(条件、选择、并列关系,造句)例:
只有……才…… 不是……而是…… 既……又……
五单元: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六单元:改写句子——扩句
5、识记知识 A文学常识 《猫》:老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少年闰土》: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收入《鲁迅全集》,还被译成英、日、俄、法等五十多种文字。《凡卡》:契诃夫(俄)《孔明借箭》:罗贯中《三国演义》
B积累
语文百花园一:
粗枝大叶、无济于事、杳无音信、冥思苦想、疾恶如仇 为非作歹、恼羞成怒、照本宣科、如虎添翼、如坐针毡 少数民族谚语: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蒙古族)●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鄂温克族)
●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纳西族)●功夫到家,石头开花。(朝鲜族)●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塔吉克族)● 上梁不正下梁歪。(满族)
语文百花园三: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
语文百花园四:
有关树立勇气的名言:
●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古罗马]西塞罗)●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古罗马]赛涅卡)●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西班牙]塞万提斯)
语文百花园五:
慷慨激昂、气急败坏、宁死不屈、垂死挣扎、乐善好施、为非作歹、满腔义愤、恼羞成怒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宋)陆游
语文百花园六:
鲁迅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C课文
6.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冬不拉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教学重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以“冬不拉”谈话导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冬不拉”指的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以自读、赛读、指名读等方式读课文。
1.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①瞎熊伤害人畜②王子除害牺牲③琴声讲述故事。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试给课文分成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①)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第二段:(②——⑩)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乐器“冬不拉”的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为人民除掉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告诉了国王。为纪念王子,人们把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了解哈萨克族。2.体会瞎熊的凶残。
“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伤害人和牲畜”,“不得安宁”。3.讲解多音字“没”。
四、拓展。
结合“301”昆明杀人事件与老师介绍的新疆,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成语。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 经过 王子除害牺牲
结果 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明白课文的主主题思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谈话:同学们,谁来给老师讲讲课文内容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②“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③为什么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中隐藏起来。提问:这里体现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猛砸。提问:这里体现了瞎熊的什么特性?
4.学习第七段。
(1)学习多音字“颈”。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5.讲解“匕”的笔顺。
6.结合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的意思和它体现的感情。
7.体会为什么人们将瞎熊“剁成肉酱”?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人们是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想出什么办法?(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义: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知于是他过于悲痛呢?)
3.指名读16与7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16段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再次体会王子的英勇。
(1)琴声雄浑季激昂描述的是王子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2)琴声低回婉转描述的是伪装被熊瞎识破,危机到来,王子与瞎熊的战斗就要开始。
(3)琴声音韵铿锵描述的是王子和熊瞎进行激烈的搏斗。
(4)琴声如泣如诉描述的是战斗结束了,熊瞎被杀死了,王子也牺牲了,人们把王子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5.讲解“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等词语。6.带着想象,配乐朗读16自然段。
7.讲解16段中排比句的用法,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国王为什么“泪如雨下”?他罚了阿肯吗? 体会国王的悲痛与善良。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
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五、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2、本文写作手法:民间故事的一般模式(相传„„从此„„)
3、结合当今社会,谈谈现在能不能杀死黑熊?
六、板书设计
冬不拉
琴声
故事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搏斗 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在日记中写写你的读后感。(可以写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7.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七
1.《神鸟》本文讲述了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故事,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动物形象,同时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2.《格萨尔王的故事》本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后来又让岭地部落迁移到玉隆,使百姓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故事,塑造了格萨尔王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3.<冬不拉>这篇课文讲了乐器冬不拉名字的由来,赞扬了冬不拉王子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体现出人民对王子地怀念。
4.《火把节》本文描写了彝族人庆祝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扬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刘三姐》本文通过讲述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她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机智勇敢和爱憎分明的品质。
6.《猫》本文真实、具体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7.《珍珠鸟》本文生动的描述了珍珠鸟在作者的悉心照料、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以此说明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之间,只要相互信赖,就能和谐相处。
8.《海豚救人》本文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的原因,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9.《老人与海鸥》本文通过描写每逢冬季来临,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多里路去喂海鸥、呼唤海鸥、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的故事,以及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爱,同时也表达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
10.《虫草的村落》本文作者怀着奇特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村落中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生动地表达了对小生物、对大自然的深深爱恋之情。
11.《黄道婆》本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敢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12.《提灯女神》本文通过讲述“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里人的反对,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13.《香玉剧社号》本文通过讲述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壮举,讴歌了这位了这位著名豫剧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本文通过讲述 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故事,赞扬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全人类做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的品格
15.《花木兰》本文通过讲述一个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战功卓著并晋升为将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赞扬了好,花木兰孝敬父母、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16.《范仲淹的故事》课文通过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刻苦学习、胸怀大志的故事。颂扬他 刻苦学习,胸有大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17.《体育课》本文讲述了在一堂体育课上,瘦弱的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端的事。表现了涅利自强、自立、自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18。《虎口藏宝》本文通过讲述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虎口里藏的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赞扬了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美好品质。
19.《顶碗少年》本文记述了作者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一位少年在表演顶碗过程中两次失败仍不气馁,镇静下来重新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20.《失去的一天》本文通过讲述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妈妈领他看了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劳动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他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1.《古诗三首》<出塞》描写的是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题临安邸》描写的是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22.《左公柳》本文记述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讲述的左宗棠收复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赞颂了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
23.《郑成功收复台湾》本文记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历史功绩,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表达了人们对郑成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24.《隐姓埋名三十年》本文记述了我国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赞美了她崇高的爱国精神,热情地讴歌了她不为名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25.《海上英魂》本文讲述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军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士兵们把生死置之度外、顽强迎战的悲壮事迹,赞颂了英雄们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精神。
26.《少年闰土》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27.《凡卡》这篇课文主要写九岁的凡卡在城里学徒,忍受不了“连狗不如”的生活,写信给爷爷,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故事,说明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揭露了在沙皇统治下白俄时代的孩子的悲惨命运,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28.《孔明借箭》本文记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而诸葛亮将计就计,神机妙算,只用三天时间就从曹营“借”来十万多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29.《战风车》本文通过讲述西班牙穷绅士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想入非非,把风车当成巨人,与之战斗,最后被刮倒在地的故事。刻画了他一心行侠仗义、行动盲目可笑的形象。
8.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八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执教:江油市新春小学
郭良勇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诸葛亮,做一个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的人。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孔明借箭”的故事。重点难点
1.重点: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具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孔明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诸葛亮。那么结果怎样呢?(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教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3.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选择性板书问题
4.根据所提的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台作探究(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三、品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反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教学建议:⑴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说根据。⑵教师根据下面的要点,引导学生探入体会。⑶适当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中加深感悟。
⑴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①分析: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②追问: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指名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⑵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⑶“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士擂鼓呐贼,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⑷鲁肃惊日:“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①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②“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③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⑸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这样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
⑹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风向。
2.教师导读: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4.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集体反馈。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请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5.再问:“只要出现哪一种情况,草船借箭就不能成功?”。(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6.教师小结: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妙计向曹操“借箭”,课文题目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偏用“借”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这不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暗示了这些“箭”在以后的对曹作战中是要“还”的。)后人借这件事创作了一首小诗赞美诸葛亮: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仲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2.教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这一歇后语讲的就是《孔明借箭》的故事。其实,有关诸葛亮的歇后浯还有很多呢!
(教师课件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读一读)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周瑜打黄盖 —两厢情愿 曹操下江南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尽是计谋 周瑜讨荆州 —费力不讨好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2.搜集诸葛亮的故事,和伙伴们交流。
六、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如期交箭
有计谋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9.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九
记得,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奶奶每天都坐在大门口,等她的只有前方空无一人的马路。我总不会按时回家,顽皮的玩到天黑,完全不顾奶奶,奶奶一直在门口苦等,等来了满头大汗,灰头土脸的我,我愧疚的低下了头,而奶奶却总笑着说:“没事,知道错了就是好孩子,快洗洗手吃饭吧!”我一听这话,便一蹦一跳地跑进了家里,看到桌子上的美味,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吃饱了,并没有注意到奶奶一直看着我,没有吃饭,我又跑出去玩了。
回到家,我像小皇帝一样的用脚踏开了门,鞋也不脱,站到沙发上大声的说:“奶奶,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的。”奶奶连忙赶来,说:“我的小祖宗呀,赶快下来,不要摔一下,快下来,我给你做吃的去。”我一听,立即停下来,跑到厨房,一看什么也没有,我便大哭起来:“奶奶骗我,奶奶骗我,我要吃的`,吃的!”奶奶赶忙过来,从柜子里拿出我最喜欢吃的花生米来,我立马不哭了,反而笑了起来:“奶奶真好,奶奶是天下最好的奶奶了。”我抬起头,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线的奶奶,感觉我是最幸福的。
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往往要醒好几回,抄的奶奶也睡不好。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我渐渐长高了,懂事了,而我最爱的奶奶却累弯了腰,驼了背。奶奶生了一场大病,倒下了,同时,我的精神支柱也到了,在奶奶住院期间,我天真的认为医院什么病都能治好,是无所不能的,然而,我的天真并没有还来奶奶的康复,换来的却是奶奶的死讯,我崩溃了,在此后的几天里,我脑海里一直出现我和奶奶走在一起的画面,连饭都吃不下。小小年纪,我竟然开始失眠。
10.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的故事,感受其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地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
三、理解感悟,体会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
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1、学生朗读唱词,
2、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3、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五、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读读。
六、作业
1、复习本课词语。
11.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篇十一
一、试卷分析
这次小学语文五年级期中试卷共五大题,总分为100分。分为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和习作。
二、综合情况
学生试卷成绩如下:总分:1581.5分 ;平均分:71.9 分; 优秀人数:13 人,优秀率:59 %;及格人数:18 人,及格率: 81%;最高分:93分;最低分: 4 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拼音
1、多音字组词: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1.看拼音词语: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二)、字词
1、形进字组词:完成得较好。
2.把词语补充完整: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3、根据意思写词语: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4、选词填空:完成得较好。
(三)、句子
1、修改病句:完成得较好。
2、缩句: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3、按要求写句子:做得只有个别错的。
4、把句子补充完整:完成得较好。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
四、读短文,答问题:有个别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大好。
五、作文:有个别学生事例欠具体,语句欠通顺。六、整改措施:针对本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极个别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阶段检测。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3、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多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积累名言,谚语,成语,背诵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认真思考,弄清要求,先口述再动笔,尽量地把语言写通顺。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重平时的教学,功夫下在平时。让学生在教学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争取下次有更大的进步!
1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这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放飞蜻蜓》《在金色的海滩上》《和时间赛跑》和略读课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大都与儿童生活有关,有一定的童趣,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禁方 面的美好品质。《放飞蜻蜒》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通过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寻觅群孩子在捉蜻蜒时引导他们认识到蜡蜒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教育孩子放飞蜻蜒的故事,表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下一荤的关心爱护。《在金色的沙滩上》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通过记述在沙滩上,一位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却不肯收画家送给她的贝壳,并把画家故意丢在海滩上让她捡的贝壳还给了画家。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时间赛跑》也是-藤记叙文,写童年的“我”因外祖母去世丽悲伤不己,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林鸟飞行中,“我”明白一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比赛的过程中,获得了无限乐趣,这种和时间赛跑的习惯,使“我,一生受益无穷,说明了假如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的道理。略读课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讲述了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铃小时候思维独特,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带着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成年之后,他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语文百花园六由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五部分组成。主要是诵读成语、写字练习、读背三句关于时间的名言、阅读~篇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运用语言的习惯;强化写字训练,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进行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的35个生字,认识27个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跟同学讨论。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4、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5、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养成主动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进一步强化写字训练: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ktrl.文中人 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跟同学讨论。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难点: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人物的认识,用心领悟人物特点,陶冶他们的情操,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放飞蜻蜒》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陶行知教育孩子们的几次对话,从陶行知的神情、动作、说话的态度和语气等儿方面的描写,以及插图内容的观察,来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与循循善诱。其中四次是以问句的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陶行知与孩予们的平等和对他们的尊重。
《在金色的海滩上》本文故事虽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清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简单了解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接着深入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明这位小姑娘的好品质。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小姑娘的好品质写具体的。最后赏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美,海边风景的美,小姑娘心灵的美。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由于学生受年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对珍惜时间的意义惑受不深。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我”的感情变化,在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结合实践懂得“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你就跑在别人的前面,跑在时间的前面。
三、拓展延伸感悟。从收集的名人珍惜时间的事例中汲取营养。
在教学《“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做切入口,展开教学。
五、教学准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语文s版五年级上复习10-06
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07-27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07-15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10-19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07-30
S版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08-10
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