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精选20篇)
1.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一
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
(一)——陈倩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ABC规律,能按ABC规律排列物体。2.能用语言表述物体的排列规律。3.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较专注地参加活动。4.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
1.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ABC规律,能按ABC规律排列物体。2.能用语言表述物体的排列规律。活动难点:
1.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较专注地参加活动。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彩色花片、彩色小正方体、彩色木珠、彩笔、操作图纸。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1、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看。
2、幼儿欣赏。
3、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啊,这些图片都是有规律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的。
二、发现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动物王国要开会了,可它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是怎样安排座位的?
(1)图片播放,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请小朋友们再说说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小结:像这样不断重复进行的排列就是规律。(3)请幼儿动手操作:
1、小动物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水果,排列规律:西瓜、葡萄、西瓜、葡萄、西瓜、葡萄)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水果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现在我想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给我们继续往下排列,谁想来,请举手。
3、请小朋友互相看看咱们的衣服上,能不能找到有规律的图案?
三、动手摆一摆。1.穿珠子,做项链。
(1)教师出示一串未穿完的项链,教师:这串项链上的珠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引导幼儿说出项链上的珠子颜色不同。
(3)教师:这串项链的珠子是按什么规律穿的呢?它还没有穿完,谁能帮我把它穿好呢?
(4)引导幼儿说出珠子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接着往下穿珠
子,把项链穿完。
2.彩色花片、彩色小正方体排一排。
(1)教师出示花片、小正方体。教师:请大家玩一玩,在桌上排出自己的规律。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了解幼儿对ABC 排列规律的掌握情况。
四、涂色与拓展
1.师分发涂色卡,请小朋友按规律涂色。仔细观察每组图案的排列规律,给空白的图形涂上正确的颜色。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师幼一起交流操作结果。
请个别幼儿介绍两个活动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说一说每组物品的排列规律。
4.拓展游戏:
(1)以游戏“动物宝宝排排队”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ABC 排列规律。游戏玩法: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每组选一名幼儿为大家分发动物头饰,并组织他们按照ABC 规律排好队,说一说都有什么动物,怎么给它们排队的。比一比哪个组排得又快又好。
请小动物们快快上车,跟大家说再见吧。结束活动。
2.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二
例1:1, 1, 2, 6, , 120……中所缺的那个数是多少.
思路分析:第二个数1是第一个数1的1倍,
第三个数2是第二个数1的2倍,
第四个数6是第三个数2的3倍……
则这组数的排列规律是:从第二个数开始, 后一个数分别是前一个数的1倍, 2倍, 3倍, 4倍, 5倍…….
所以, 第5个数应是:6的4倍=6×4=24.
例2:有一组数据:
问: (1) 是第几个分数? (2) 第4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思路分析: (1) 这组数中, 分母是1的分数有一个;
分母是2的分数有3个;
分母是3的分数有5个;
分母是4的分数有7个;
分母是5, 6, 7, 8, 9的分数分别有9个, 11个, 13个, 15个, 17个.
所以分母为1, 2, 3, 4, 5, 6, 7, 8, 9的分数共有1+3+5+……+17=81 (个) .是分母是10的分数中的第7个和第13个, 81+7=88, 81+13=94.
也就是是第88个分数和第94个分数.
(2) 分母是1, 2, 3, ……, 19的分数共有1+3+5+……+37=361 (个) , 接下去是分母是20的分数, 共有39个.361+39=400, 则第400个分数正好是分母是20的分数中的最后一个, 是.
例3:计算:.
思路分析:
例4:在数列1, 2, 3, 4, 3, 4, 5, 6, 5, 6, 7, 8, 7, 8, 9, 10, 9, 10……中, 第2003个数是 () .
思路分析:这组数可分组为: (1, 2, 3, 4) , (3, 4, 5, 6) , (5, 6, 7, 8) , (7, 8, 9, 10) , (9, 10……)
则这组数的规律是:每四个数为一组、均为连续的自然数, 并且第n组以第n个奇数即 (2n-1) 开始.
所以第2003个数是第501组的第三个数是: (2×501-1) +2=1003.
例5:x1+x2+……+xn=x1x2……xn是否一定有整数解.
思路分析:
方程x1+x2=x1x2的整数解为x1=x2=2;
方程x1+x2+x3=x1x2x3的整数解为x1=1, x2=2, x3=3;
方程x1+x2+x3+x4=x1x2x3x4的整数解为x1=x2=1, x2=2, x3=3;
方程x1+x2+x3+x4+x5=x1x2x3x4x5的整数解为x1=x2=x3=1, x4=2, x3=5;
方程x1+x2+……+xn=x1x2……xn的整数解为x1+x2+……+xn=x1x2……xn.
例6:有一个四等分转盘, 在它的上、右、下、左的位置分别挂着“众”“志”“成”“城”四个字牌, 如图1.若将位于上下位置的两个字牌对调, 同时将位于左右位置的两个字牌对调, 再将转盘顺时针旋转, 则完成一次变换.图2, 图3分别表示第1次变换和第2次变换.按上述规则完成第9次变换后, “众”字位于转盘的位置是 () .
A.上B.下C.左D.右
思路分析:“众”字在转盘上的位置变化规律是本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先来总结前几次变化后, “众”字到底在哪.
如上图规律:“众”字的位置变化规律是“左下右上, 左下右上……”, 每4次变化一个循环.因为9=2×4+1, 所以第9次变化后, “众”字应在转盘的左边.
例7:在凸多边形中, 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 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 经过观察、探索、归纳, 你认为凸八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应该是多少条?简单扼要地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思路分析:
思考过程:因为凸n边形每个顶点都不能和它自己以及它的两个邻点作对角线, 所以可做的对角线条数是 (n-3) .同时, 凸n边形有n个顶点, 共可做n (n-3) 条.但由于对角线AB和BA是同一条对角线, 所以凸n边形共有n (n-3) 条对角线.由上可得:凸八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应该是20条.
3.“找规律”需要数学化 篇三
关键词:探索规律;模式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近期听到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找规律》,课堂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件图片,热闹的魔术表演,旨在让学生发现图形按形状或者颜色排列的规律。教师出示有规律的图片如: 学生连续不断说出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红圆绿圆红圆绿圆红圆绿圆……再如教师出示这样的排列:
学生接下去说出自己的发现:三角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三角形、正方形……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地照着图片接着说下去,并根据这种发现接着画一画或者摆一摆,到了课的结束,学生仍然在一个一个读着颜色或者图形的形状。课堂很热闹,但似乎缺少了什么。
既然学习的是《找规律》,那么我们就从课题入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确“找”的对象,在本课要“找”的对象是“规律”,那我们就要讲清“规律”是什么。规律从概念上理解要分为两方面:内涵与外延。“规律”一词的内涵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其中的“不断重复出现”是指以一组为单位的不断重复出现。规律的外延在本节课的表现为课堂上出示的有规律的图片或者物体。学生在课堂上,说规律的时候一直是在照图读,一节课下来学生理解的只是规律的外延。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奥苏伯尔在他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现》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应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样照图一个个想下去的方法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园就能说出来,那么在一年级再上这节《找规律》的课意义何在呢?弗赖登塔尔指出:与其说是學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本节课就承担了理解“规律”的内涵并将“找规律”问题“数学化”的任务。
当学生一个一个读图说规律时,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说红黄、红黄、红黄……这样停顿一下说一下。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分组的意识,再不断重复出现,触及规律的内涵。“红黄、红黄……”是学生对规律生活化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这两种描述方法在背后不同的是学生对规律内涵理解深度的不同。这种引导把学生对规律的生活化理解上升到数学化的理解。
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作为渗透函数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那么每组图形规律的特点是什么?《找规律》一课在课堂的深度上应该达到让学生提炼出每几个图形为一组,这一组中各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像的程度。如:
再接下去是什么?当学生能够说出两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怎么知道再下面就是这样的图形呢?你是怎么找出这个规律的?”规律是要靠我们发现的,那就一定要有发现的方法,对找规律的方法提炼抽象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规律内涵理解的过程。
郑毓信先生指出:学生缺数学思维,数学一定要跟生活分离,即“去情境”。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模式不是模型,模型从属于具体事物,而模式却不是……数学思维一定要高于现实,要模式化。在《找规律》的教学中,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图形为背景,突出数学化,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使数学课堂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原有水平,不至于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还是上课以前的水平,应在不断的引导化中思维层层推进,实现对规律的模式化描述,体现每一节数学课应有的价值。
4.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利用规律进行排序,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否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线绳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聪明,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座位顺序。
2.要求幼儿按已观察的小动物的顺序继续依次排列。(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教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序。
5.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
(三)结束部分
1.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教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序穿成一串项链。(.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欢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朋友既聪明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现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观察能力较弱,发现规律的能力不强,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给客人照相让幼儿观察客人座位顺序、发放水果顺序、玩具摆放顺序强化幼儿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5.一下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五
大荔县实验小学 杨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正方体、圆柱体体若干个(两人一套)。
3,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个(每人一套)。4,插接链(四人一套)。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规律)
1,师: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拉花是什么颜色的?请看拉花是一朵黄色,一朵蓝色;再一黄色一朵蓝色,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下去的。像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认
2,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哥哥姐姐们把自己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高兴的唱起歌、跳起舞来.你看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告诉我呢?(学生回答一种图案,教师课件显示一种)
师: 请看屏幕,你能说出彩花,灯笼,彩旗,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吗?
彩花的排列规律是:.„„这里该是什么颜色的花? 灯笼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灯笼? 彩旗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彩旗? 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男、女;男、女;„
二、找规律、找出立体图形的规律。
师: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这儿有一组图形,你能接着往下摆吗?(课件显示)
请看屏幕,请你按老师摆的顺序(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
接着摆,后面一个该是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正方体和圆柱体卡片,同桌互相轻声商量一下,然后回答。2,出示涂色卡,指名回答,学生独立涂色。
3、找平面图形的规律
师:我们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老师这儿还有一组图形,你能猜出它的后面该摆什么图形吗?(课件显示)
Δ○□Δ○□Δ○□Δ??
指名回答,上台板演,看看和老师摆的一样吗?(课件显示)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都想争着排第一,请看,有变化吗? 请说出它们的规律?
学生回答后,说说该涂什么颜色?这是一组含有三种颜色组成的有规律的图比上一道题加深了难度,此环节由浅入深。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涂一涂。
出示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
师:物体、图形的摆放可以有规律,涂颜色也可以有规律。
请小朋友们拿出图形卡和需要的彩色笔。,请你仔细观察,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涂得最认真,又漂亮。老师要展示最好的作业。)
学生独立涂色后,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四、拓展探究、创造规律
刚才我们认识了规律,找出了规律,同学们你们想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出自己的规律来吗?动手操作吧。(请从学具袋中拿出你们的学具摆出它们的规律来。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要求:学生2人或4人一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找生活、学习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有规律的图片。
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
如:(1)马路上的斑马线——一道白色一道黑色,(2)衣服上的图案: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再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的规律排列。
(3)教室里的桌椅,从前往后一排桌子,一排椅子„„桌子、椅子、桌子、椅子的规律排列。
(4)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吃饭,上学,中午又吃饭,上学,晚上又吃饭睡觉,这样每天重复着也是规律。对回答较好的,给予表扬。2、找动作的规律
师:今天,小朋友们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常常用掌声鼓励大家,你能找到掌声的规律吗?(老师拍,学生听)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做,快来吧!(一、二、三三三)(师生同做两次),指名学生表演。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的声音,动作也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六、总结
6.《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六
片段
1创设情境,感知“间隔排列”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
师(点击课件:一面黄旗,一面红旗……有规律的排列,最后一面是要学生猜的):猜一猜,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黄色的。
师:哇,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点击课件,出现结果。)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我看老师是一面黄色、一面红色摆的。
生2:我通过观察发现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色的下一个就应该是红色的了。
师(点击课件:一只苹果,一串葡萄,有规律的排列,中间有一个是要学生猜的):你再来猜一猜,中间的那个应该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反思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的开始就设计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有关数学知识(间隔排列),为学生下面在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找到这种间隔排列,以及发现间隔排列的事物在个数上的规律奠定基础。
但是,现在想来,也许用一个就可以了吧?毕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对这样的间隔排列还是很了解的。
片段
2情景引入,探索规律
师(多媒体呈现主题图):小朋友,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兔子、蘑菇、大树、……
(在试上的时候我是没有安排这一个环节的,因为我觉得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维,刚刚已经认识了“间隔排列”,如果直接问学生,“在这幅图上你有没有发现和刚才我们看到的这种‘间隔排列’呢?”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学生的思维会连贯一些。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学生对图上的事物的称呼是五花八门。这又给下面的教学带来了麻烦,所以,为了统一名称,我在正式上课是又加了这个环节。)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没有发现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这种“间隔排列”呢?(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
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师随即板书:兔子蘑菇)
师:你能不能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兔子、蘑菇的后面板书:87)
师:排在第一的是谁?最后是谁?那蘑菇是排在什么地方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兔子的上面写了“中间物体”,在蘑菇的上面写了“两端物体”。)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这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的学生受导入中游戏的影响,对兔子耳朵的颜色较起了真。还有的学生对兔子的耳朵的方向和穿的衣服的款式动起了脑筋。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很匆忙的说:“哦,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这样搪塞了过去。事后我又看了看我了我的课件,明白这个课件的确有问题,当然,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机智还是很不成熟的。最起码我可以让学生再仔细看看,让学生在错误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啊!可惜我没有把握住。)
(还有两个即手帕和夹子,篱笆和木桩方法上是差不多的,主要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现,参与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师:请小朋友横着观察一下每一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注意,要让他们能理解你的意思。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兔子比蘑菇多1,夹子比手帕多1,……
师:你能结合它们的位置说一说吗?
生:排在两端的兔子比排在中间的蘑菇多一个。
……
反思: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老师一条一条地呈现,更赋予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广度。
2、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观察感受到:兔子(夹子、木桩)是排在两端的,而蘑菇(手帕、)是排在中间的。因为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物体是一样的,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要比排在中间物体的个数多一个。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白个数的规律,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排列上的特点。只有具备这种特点的排列,它才具备这种数量上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就强调了两端物体是一样的。
现在我也有这样的思考:
1、这样的强调是否有用,我是不是干脆搞一个反例,如再出示一个不是两端一样的例子:兔子、蘑菇、兔子、蘑菇。让学生从直观上再次明白:原来不是所以的间隔排列都有数量上的规律,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两端的物体必须是一样的。
7.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七
所谓的找规律,其实就是对等同于推理,尽管推理的结论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对于具体的推理过程而言,学生在推理过程中从不同方面的角度和方面进行考虑和思考,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事物中不断地察觉和发现事物自身的存在规律和特点, 感受分析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目前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具体安排和设计了“找规律”的相关内容。
1.设 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找规律”的实质就是发现数及形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 ,在一些高 年级中就 开辟了单 独的单元 ,其中将“找 规律”内容作为重点内容介绍和研究,将摸索规律的教学当成是培养归纳及类比等不同方式推理能力的重要媒介。同时在一些其他学习方面的教学中, 让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不断经历知识的摸索和了解的全过程,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首先是主体单元式,对于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因此通过“找规律”的实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课本中专门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具体来看,首先是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苏教版四年级“找规律”是通过单元形式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框架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间隔排列的不同事物个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其中存在的规律特征。在对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前提下,再不断引导学生处理一些实践问题, 了解规律产生的过程及相关的实践应用。其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地研究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规律,同时加以实践应用,处理生活实践中过程碰到的难题。通常的主要规律就是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排,如果两边的物体一致,那么两边的物体数量会比另一种物体多1。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后,教师还可以提高难度,深入分析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圈,假如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那么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排,当两端的物体不一样的情况下,两种物体的数量一致。
其次就是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在教材主要安排了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搭配两种事物的过程,简单地摸索搭配现象中暗含的规律。其次是使学生经历了对一些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在摸索的同时察觉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因为在教学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和了解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摸索的经验。譬如简单数列中数的排列规律及其他相关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尽管也可能会碰到诸多类似的搭配难题,不过通常情况下学生是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总体来说,这部分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难和繁杂。在具体的教材编排过程中,其主要是从以下方面为学生引导的, 把一些选配使用符号进行表示实物进行一定的思考,在研究和讨论中发现规律。通俗地说,这就是最简单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基本上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感知特征。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探索规律的过程的感知,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搭配计算,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2]。
2.设计特点
“找规律”逐渐开始纳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 , 其从一个方面表现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要求, 因此苏教版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重点的安排和设置。具体来看,首先内容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相关的信息资源,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工具。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考虑的, 安排了大量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教材变得具有生动性及趣味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及推理等方面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真正意义上感觉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其次是情境设计得更具有趣味性, 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于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来看,其中设计了大量这样的类似情境。譬如提出问题,问小学生自己的想法,问小学生发现了什么,等等。对于任何事物的学习而言,兴趣都是首要的。苏教版教材具体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给予小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但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积极的心理预期,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3]。
最后是表现方式的丰富化, 从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其中就有非常多的表现方式,譬如图形、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学生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从题目、表格等中找寻线索,但是受限于信息资源的匮乏,需要学生自身经过不断努力研究才能获取。在教学内容中不但设计了相关例题,还安排了复习、练习等板块。这样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摸索和交流空间, 而且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随机应变,发挥才能。
3.教材编写的建议和措施
尽管苏教版“找规律”的相关内容设计得非常具有创新性,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具体来说,首先是设计“找规律”主题单元的前置性,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非常形象,所以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可以专门安排和开辟单独的单元,这样让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律;其次是加强对“找规律”过程的探索性,按照新课标的具体实践, 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在加强实践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经验。
结语
8.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八
一、实践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一种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而找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极强且带有浓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当中开展找规律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的活动当中,通过总结数学规律,了解找规律的概念,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知识。
如在五年级的找规律教学当中,可以与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列学生是按照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进行排列的,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这一列同学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很快就能够发现,这一列同时是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来进行排列的,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之后若是再有同学落座,必定也是按照这一男一女的方式进行排列。
通过这种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并寻找规律的小活动,可以迅速让学生们对找规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种自发的规律寻找活动,以深化他们对找规律的认识。如让学生们对全班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些类似的规律,然后大家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如此便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建立找规律学习的自信心。
二、深入探索
在学生们对找规律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一些简单关系进行仔细比较、深入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通过这种系统的找规律练习,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技巧,深化他们对规律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形成一种规律有序的思维建构。
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习题之中,有这样一个找规律的题目,依照规律于每组的括号之内填入第32个图形:
(1)△○□△○□△○□……( )……
(2)○○○□○○○□……( )……
(3)△△△○○△△△○○……( )……
在这个题目当中,因为图形显示的比较少,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要让他们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对图形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因为省略号并不能够被用来进行寻找规律,所以对题目中的各个图形都要仔细进行对照,把其中三角形或圆形或正方形作为参照基准,而后通过分段比较,仔细甄别图片段的相似度,从而寻找出规律。最后在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第32个图形究竟该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种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比较,最终学生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是依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一组的规律进行依次排列,直到第31个,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1个就是三角形,而第32个自然就是圆形。而第二组的规律则是依照三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为一组的顺序进行排列,直到第32个图形刚好是一组图形的末尾,也即是正方形。而第三组则是以三个三角形和两个圆形为一组的规律进行顺序排列,如第一组一样,到第31个图形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2个图形就是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们找出规律,而在于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找出规律,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授他们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法、解题的策略让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思路。就找规律的教学来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对规律的概念进行认知,而后进行理解,然后进行运用,最后形成一种规律的、有序的、逻辑的思维习惯。然后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让学生们自行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从而切实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找规律问题,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如选火车票的问题,一行三人,1到10号座,选择连号有多少种选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分析推断,得出有8种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中有同学说:10-3+1=8。因为从1号开始选,第一次就有3张票被选中,而后从4开始,每一张都是一种选择,所以是10-3,再加上第一次,便就是8种了,而另一同学受此启发,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思路,那就是从3号开始数,后移一号便是一种选择,数到十号便有8种选择。如此,这一整个解题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
9.找规律教案2 篇九
向阳镇中心小学 陈丽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这节课学生找的多是一些直观的图形和事物颜色的变化规律,还没有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并制作一系列的学具,让学生动手参与、亲身感受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让学生自我介绍自己,从排列队形上初步感知规律,接着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感受运用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达到让学生不仅学数学、找数学、还能用数学的目的。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我虽然注重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但在语言的表述方面却不够精准。例如:一颗星星不能说成一个星星,还有花的量词是朵,这是我没有注意的细节,因为数学课堂中也有语文教学。
2、我没有注意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由于我在课前准备的疏忽,在学具一当中给学生发的学具不应该是3个太阳、3个月亮的排列规律。如果我能联系生活实际,就会发现大自然是只有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所以如果下次我再讲这课时,我一定会注意到这点的,一定要在举例上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3、在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的图片的时候,我们学校的那副图片,学生观察了很久都没有说出规律,这也是我的疏忽。课后我反复思考了一下,发现这两个小孩子的衣服不是很有规律,衣服的条纹有的粗、有的细,学生不利于发现,其次我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导致在讲课过程中出现了小小的失误。
4、在课堂的最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小组合作创造一副有规律的美丽图案后,如果再补充一点,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长大要做一个会发现有规律的美、会创造有规律的美的好孩子。这样也许会更好一些。
5、最后应引导学生说出有规律的特点是反复出现,来巩固本课的知识。
10.找规律教案 篇十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11.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规律;逻辑性;观察能力
数学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的眼光看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找规律的做法来教学生学习数学,这样的做法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好玩的科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同时找规律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的学习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理性的性格,因为数学中包括各种的论证和推理,极大地帮助学生的理性思维开拓,结合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一、在小学数学中使用找规律教学的原因和必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最考验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学科。数学学习中规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用理性思维去解决,不盲目。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从问题中找规律,从规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找规律教学的具体途径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都不完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全面,不能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仅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也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感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由教师引导大家进行学习。学生在对数学学习中的规律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后,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开始接触找规律时会感觉比较难,不容易接受,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在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后,更加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往更高、更深的数学规律发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比如,从简单的开始找规律,猫,猫,狗,狗等,这样的规律排序,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很快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对数学学习中的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找规律的这种题目阅读题意审题非常重要。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如果题意把握不准确,这其中的规律很难找到,解题就成为难点。审题就是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怎样审题,通过练习来学会寻找规律的方法,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教师的教授能够使自己获得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开始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去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技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学习习惯。
3.把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课堂学习掌握学习规律,找寻数学学习中的规律。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规律学习更加透彻。找规律的学习内容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课程活动,教师应该设计多种多样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去参加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发现规律。最后,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作出总结,对大家的参与给予表扬,鼓励大家以后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运用数学规律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学习要求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有非常好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有规律可循,生活同样有规律。把这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根据树林的面积和树木的数量,计算树木间的距离,或者计算家里的水费、电费。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塑造完整人格的关键时期,让他们自主、乐意地去学习,能够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更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切的学问都不能只是空谈,必须得到运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数学的找规律教学也是一样,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找规律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懂得看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看问题懂得去分析,用观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更加充满兴趣,从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规律,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耀.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2(01):99.
[2]徐文静.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5(08):54.
[3]孔祥花.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50.
12.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十二
一、试一试、移一移, 建立规律的初步表象
1.框数活动
多媒体出示下图, 在表中每次框住两个数, 移动这个框, 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2.选择有代表性的解法交流反馈
1+2=32+3=53+4=74+5=9……9+10=19。
师:这样思考要注意什么呢? (从左往右, 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学生用框框9次, 得到9个不同的和。一个学生演示自己的做法。
二、想一想、议一议, 促进规律的自然生长
1.框数活动
多媒体出示, 如果每次框3个数, 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如果框4个、5个呢?先试一试再填表。
2.交流规律
(1) 揭示规律
生1:我发现了规律, 第一列数-第二列数+1=第三列数。
生2:我发现用第一列数- (第二列数-1) =第三列数。
生3:我发现用第一列数+1-第二列数=第三列数。
生4:我们还可以竖着看, 从上往下, 第三列的数依次减1。照这样下去, 如果每次框6个数, 就能得到5个不同的和;每次框7个数, 就能得到4个不同的和。
师: (板书上述规律) 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分析, 逐步尝试解决复杂问题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如果每次框8、9、10个数, 结果会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发现的规律试一试。 (学生交流)
(2) 注入意义
师:让我们来看看刚才几个同学发现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形成一定有着充足的理由。谁来尝试解释解释?
生:生1说的规律可以这样理解, 10个数, 如果每次框4个, 有多少个不同的和?关键是要看每次框中的第一个数可以是哪些数?我们可以先不考虑最后框中的4个数是7、8、9、10, 其余的1到6, 6个数都可以做框中的第一个数, 再加上最后一组4个数, 10-4+1=7, 一共有7组和。
生:我想解释一下生2说的规律。10个数, 每次框3个的话, 要看有几组符合要求的和, 每次框中的3个数中, 第一个数不可能是总数中的最后2个 (9、10) ;如果每次框5个数的话, 每次框中的5个数中, 第一个数不可能是总数中的最后4个 (7、8、9、10) 。10- (3-1) =8, 10- (5-1) =6。
生:生3说的规律可以这样理解。10个数, 如果每次框中5个, 我们可以先在10个数后再添一个数x, 总数就是11个, 每次框中的5个数中, 第一个数不能出现在末尾的5个中 (7、8、9、10、x) , 也就是和刚才的“规律一”道理是一致的。其中的7、8、9、10四个数不能做框中的第一个数, 其余的6个数可以做框中的第一个数, 因此就对应着6个不同的和。10+1-5=6。
生4总结的规律大家都觉得不太好解释, 在老师的建议下, 有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4说的规律好像不可以像刚才的三个规律那样解释。如果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需要我们从简单的开始试一试。
生:生4说的规律显得简洁实用, 其中的道理不容易被理解。
生:可以这样想, 如果每次框2个数, 有9个不同的和 (框中的第一个数不能是10) 。如果每次框3个数, 和当然就少了1个, 只有8个 (框中的第一个数不能是9、10) 。每次多框1个数, 那么框中的第一个数出现的可能性就少1个。因此, 框中的数依次多1个, 和的个数就依次少1个。
三、赏析
首先, 《找规律》教学要让“找”的气氛浓厚, 彰显“找”的价值。上述教学, “找”的目的明确, 既有凭借直接经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 也有在初步发现规律后的应用性活动, 还安排了为规律找理由活动;“找”的过程丰富多样, 算一算、框一框、借助初步规律试一试;“找”的结果灵活自由, 每个人根据自我体验发表看法, 从不同的侧面对规律进行归纳, 丰富了规律的内涵。
13.找规律复习课教案 篇十三
一、复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实物,从最常见的规律(颜色)引入,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等方式,理解规律的含义。通过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本单元为以后的第二学段的找规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复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和数组中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3.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4.在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难点: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四、课堂设计
师: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只是你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好,那么老师今天出了三关,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好,我们开始第一关!(板书:第一关:圈一圈)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有什么规律?星星后面藏着什么图形? 生:它的规律是正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所以星星后面藏的是三角形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好,那三角形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它的颜色规律是:红绿黄,红绿黄,红绿黄,所以是黄色的三角形 师:回答的真完整,哪位同学再说一遍。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题,这里有什么规律?星星后面藏着什么图形?
生:它的规律是836,836,836,836,所以星星后面藏的是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重复排列的规律,找准一组就行了。(板书)
师:第一关太简单了,大家这么容易就答出来了,现在我们来闯第二关,难度加强!你会吗?(板书:算一算)
师:一起读题,找一找这里有什么规律?
生:有,+2,+3,+4,+5的规律,最后应该填15
师:同意她的说法吗?那位同学再说一下(重复答案)小结:先看数字是变大还是变小,利用箭头找出规律。师: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题,找规律,填数
生:4+8=12,10+2=12,3+(9)=12,所以括号里得12,()+()=12,可以填1和11。
师:真棒,说出了方法和结果,那老师有个问题,最后2隔空还可以填什么?
生1:2和10 生2:5和7 生3:6和6 ……
师:这一道题,可以做出很多答案,大家真聪明,第二关也闯过了,老师给大家点赞!现在我们来闯第三关:想一想(板书)
师: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的珠子,现在我们小组讨论,看看哪组的答案全都正确!开始!
(小组讨论,最后汇总答案,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找规律整个单元的内容,你的知识是不是更加的夯实了呢?接下来老师当堂测试8分钟,3道题。
14.幼儿大班找规律教案 篇十四
单位:吴家中心幼儿园 教师: 杜 希 影
幼儿大班<<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能力目标: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能结合自己对规律的理解,运用规律的特点,动手制作花环。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充分引导幼儿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并用各种方式表现出规律。
三、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
四、活动准备:
辅助本课的教学课件、头饰、彩色纸条、胶水。
五、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知规律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特别好,老师准备带小朋友们到公园玩一玩,1.发现规律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公园的门口了,你们看,公园漂亮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排列的?(幼儿举手自由回答)小旗(按颜色的规律摆放)AB 汽球(按颜色的规律摆放)ABC 花(按颜色的规律摆放)AAB 形状的规律AB 2.运用规律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排列的规律,公园里有很多好玩的,你们想不想快点进去看一看呢?要想进入公园,得完成公园检票员为我们准备的答题卡,只要我们答对了,就可以进入到公园了.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展示答题卡,按规律补充图形.(这是什么?这里应该是什么?)(二)角色游戏,巩固规律
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去动物区去玩玩吧(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你们发现了吗,小动物们坐火车也是按一定的规律的,是什么规律呢?小朋友们,那你们想不想坐上小火车一起去玩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头饰,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坐火车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老师先来提一个小要求,小朋友们带上头饰,扮演小动物.要像它们那样,按照规律接着排好队站成一排.(音乐中小朋友带头饰站排。)
(三)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小朋友们,我们在玩中又感受到了有趣的规律。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和规律有关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课件展示)边看边找一找。
(四)、动手制造规律
小朋友们,有规律的排列,在生活中应用很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也能做出漂亮的东西,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彩色的纸条,我想请小朋友们,自己想出一个规律,制作一条漂亮的彩环。(音乐声中制作)
(五)、结束课堂
15.“找规律”教学比较与反思 篇十五
【案例1】
1.教师出示例题:1、2、4、8、____、____, 并提出问题:这组数据的规律是怎样的?接着往下写应该是多少呢?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 得出结论:“这组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 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接着学生运用规律, 得出紧接着往后的两个数分别是16、32。
2.出示习题:1、3、6、10、15、____、____, 并提出问题:这组数据的规律是怎样的?接着往下写应该是多少呢?
由于此题与例题的规律完全不同, 学生一开始难以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每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多少。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得出本组数列的规律。
纵观本节课, 学生虽然顺利得出了两个数列的规律, 但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 没能见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 虽然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 但显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方面显得不足。
【案例2】
教师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规律的图片 (如△▲◆☆△▲◆☆△▲) , 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图片的规律, 并说一说接下来出现的应该是什么图片。
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 教师板书一个“1”, 提出问题:“老师准备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组数, 现在已经写了一个, 你们能猜出接下来老师会写出什么数吗?”
由于只有一个数, 学生不知道教师接下来会写什么数。教师接着在1的后面写了2, 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教师会写什么。
生:应该写3、4、5、6、7……后面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师 (完成第一个数列的板书1、2、3、4、5、6、7) :说得有一定道理, 完全可能会是这样的, 但老师想写的却不是这样, 可能会是怎样呢?
生:4、8、16, 每个数是它前面数的2倍。
师 (完成第二个数列的板书1、2、4、8、16) :说得有一定道理, 完全可能会是这样的, 但老师想写的却不是这样, 可能会是怎样呢?
生:1、2、1、2、1、2……反复地写1、2。
……
学生每创造出一种规律, 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就这样, 学生猜教师想法的潜能被激发, 创造出了如下规律:
(1) 1、2、3、4、5、6、7、8、……
(2) 1、2、4、8、16、32、……
(3) 1、2、1、2、1、2、1、……
(4) 1、2、1、3、1、4、1、5、……
(5) 1、2、2、2、3、2、4、2、5、2……
(6) 1、2、4、7、11、16、22、……
(7) 1、2、3、5、8、13、21、34、……
(8) 1、2、3、6、12、24、48、……
16.“找规律”要在“找”字上下工夫 篇十六
一、 第一层次的“找”
师生谈话后,电脑出示P48例题,要求学生观察例题中的具体场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情境图中都有哪些物体。生汇报: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也有个别学生说出大树。师接着问:看到这些物体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知道各有多少。)
情境图中整齐地排列了三行物体,一目了然,这是第一次“找”,绝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属于较浅层次的“找”。
二、 第二层次的“找”
学生汇报说出各有多少后,引导学生找出哪些是两端的物体,哪些是中间的物体,并板书如下:
两端的物体 数量 中间的物体 数量
夹子 9 手帕 10
兔子 8 蘑菇 7
木桩 13 篱笆 12
引导学生观察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它们有什么规律?最后师生总结得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的物体相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个。
这一层次的“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规律的三要素: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只有经历了这种较深层次“找”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规律,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灵活地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 第三层次的“找”
第二层次的“找”结束后,不少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笔者以为不妥,只要求学生停留在找到并理解规律这个层次上还很不够,还应该把找到的规律进行总结和提升。
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原理实质是简单的周期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出规律的本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教师在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假设夹子数量是10个、15个、20个、100个,手帕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要求学生画图探究,10个、15个、20个……有很多学生会去画图。100个呢?绝大部分学生就不画图了,因为数量很大,这就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会借助于形象思维发现蕴含在规律中的思想方法。学生大脑里形成了 “夹子”与“手帕”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自然为一一间隔排列问题找到了一个形象化的数学思维的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动地球。那笔者要说,橇动“一一间隔问题”的这个支点就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17.找规律公开课教案 篇十七
建设中心小学
肖燕萍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指名接龙)
师:其他同学会接吗?全班一起接一次吧!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 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彩旗、小花、灯笼。
师:那么彩旗,小花,灯笼的排列有规律吗? 2.引导探究:(彩旗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彩旗排列的规律。(点击彩旗图)师: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组彩旗,想一想这组彩旗是怎么排列的。生:红黄红黄红黄
师:那一红一黄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出现了4次呢?(课件演示一组一组圈起来边演示边说:一次,两次……)
师:像彩旗这样按照一红一黄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了3次或者3次以上,我们就说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课件出示、全班读一读)
师:(课件出示彩旗是按照……)现在全班一起说一说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是按照一红一黄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师引导学生看板书。
师:彩旗排列的规律找到了,那彩花、灯笼又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花和灯笼的规律。
师:接下来请1、2两组的同学寻找彩花排列的规律,3、4两组的同学寻找灯笼排列的规律。
师: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投影)小组合作要求:(教师读)
(1)给彩花或灯笼分一分圈一圈。
(2)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好!小组合作开始。(3).交流反馈:(切换投影仪)
师:谁能说说彩花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师:好!请你代表你们小组上来说说彩花排列的规律。生:彩花是按照一红一紫的规律排列的。师:哪个小组再来说一说?
生:彩花是按照一红一紫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师:嗯!你说的真好。请坐。你们听清楚他的回答了吗?谁能再说一遍彩花排列的规律。生:彩花是按照一红一紫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师:你真棒!会倾听还能重复别人的回答。请坐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彩花是按照一红一紫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那灯笼的规律是什么呢?
师:哪个小组的来说一说?另外两组的同学也要注意听哦!
生:灯笼是按照红蓝蓝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再来说一说?
师: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灯笼排列的规律吗? 生:灯笼是按照红蓝蓝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师 :(切换电脑)灯笼排列的规律也被我们找出来了,那请同学们想一想,第4组的第一个灯笼该怎么摆?
生: 红色的。
师:那第9组的第一个灯笼是什么形状的? 生:红色的。
师:那第99组的第二个灯笼是什么形状的? 师:蓝色的。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每组灯笼的排列都是一样的。师小结:你们觉得他说的好嘛?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4、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 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5、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四|欣赏规律,感受美感(切换电脑)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生活中的规律)
五、课堂小结
18.大班数学:找规律 篇十八
大班数学: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学会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判断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鸟、小燕子、小鱼、小花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 感知规律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的这些动作有什么规律?
师:做动作
幼:回答发现的规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幼:随师齐做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不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更将教学主题从师幼的互动游戏中导了出来。)
二、情景导入 发现规律
1.导语: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熊家的新房子盖好了,他今天特意邀请了大一和大二班的小朋友去参观。(出示房子)哇!好漂亮呀!
2.谁愿意告诉老师,这座房子有什么排列规律?
小狗: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小猫:一颗星星,一个月亮,一个太阳
小兔:一个大圆形,两个小圆形
3.游戏:排长龙
(1)给小鱼排长龙。鱼爸爸 鱼妈妈 鱼宝宝
(2)小花排长龙。一朵红花 一朵黄花 两只粉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注重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游戏活动,我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进而提高的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观看课件 体验规律美
1.导语:小熊的新家让我们看到了规律美,因为规律美既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又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下面就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四、幼儿游戏:排队坐火车
导语:规律美真是美在我们身边,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美在乡村的大街小巷,美在繁华的大都市。一会儿,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坐上轻轨一号去北京天安门前寻找规律美。
师:发给每一个幼儿一张“儿童车票”,让幼儿完成涂一涂。
19.运用函数巧解“找规律”题 篇十九
一、运用一次函数解题
1. (丹东) 如图, 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案,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 第100个图案需棋子____枚.
解 设第n个图案的棋子为s枚, 得s=an+b.
由第一个图案得, n=1时, s=5.由第二个图案得, n=2时, s=8.
代入s=an+b中, 得
undefined
解得
undefined
所以, s=3n+2 (n为正整数) .
那么此题就是当n=100时, s=302.即第100个图案需棋子302枚.
2.用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 则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cm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
解 设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C cm, 得C=an+b.
由第一个图案得, n=1时, C=4.由第二个图案得, n=2时, C=8.
代入C=an+b中, 得
undefined
解得
undefined
所以, C=4n (n为正整数) .
即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4n cm.
小结 运用一次函数求解的“找规律”题, 我们发现相邻之间的数据差相等.
二、运用二次函数解题
3.如下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 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 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____块石子.
解 设第n个小房子用了s块石子, 得s=an2+bn+c.
由第一个图案得, n=1时, s=5.由第二个图案得, n=2时, s=12.由第三个图案得, n=3时, s=21.
代入s=an2+bn+C中, 得
undefined
解得
undefined
所以, s=n2+4n (n为正整数) .
即第n个小房子用了n2+4n块石子.
4.图1是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 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 由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 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解答下列问题:
解 设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 得s=an2+bn+c.
由第一个图案得, n=1时, s=1.由第二个图案得, n=2时, s=3.由第三个图案得, n=3时, s=6.
代入s=an2+bn+c中, 得
undefined
解得
undefined
所以, s=0.5n2+0.5n (n为正整数) .
即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0.5n2+0.5n.
小结:运用二次函数求解的“找规律”题, 我们发现相邻之间的数据差等差.
三、运用an类型函数解题
5. (抚顺) 观察下列图形 (每幅图中最小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 请写出第n个图中最小的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个.
解 第n个图中最小的三角形的个数有s个.
得s=2an-b.
由第一个图案得, n=1时, s=1.由第二个图案得, n=2时, s=4.
代入s=2an-b中, 得
undefined
解得
undefined
所以, s=22n-2 (n为正整数) .
即第n个图中最小的三角形的个数有22n-2个.
小结 一般的运用an类型函数求解的“找规律”题, 我们发现相邻之间的数据商相等.
四、综合运用
6.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 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那么, 当输入数据是8时, 输出的数据是 ( ) .
undefined
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 分子是一次函数规律, 分母是二次函数规律.
所以, 输出的数据undefined为输入数据) .
20.“重演”中找规律 篇二十
竺可桢坚持观察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能够在气象学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与他坚持考察重演现象是分不开的。
竺可桢从青年时代起,就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观测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从杭州搬到北京后,他还进行物候观察,并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进行观察的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古籍,将有关气候和物候的记载一页一页地摘抄下来。
在掌握了大量观察资料的基础上,竺可桢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精心研究,发现了世界气候存在波动的重演现象,并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一文。文中,他批驳了那种认为“气候一成不变”的观点,有理有据地指出,世界各国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普遍性的,而且存在一定规律的波动,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直线下降或上升。
1972年,他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对中国气候变化作了定量分析。这篇论文震惊了国内外气象学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摆动有规律
就读于比萨大学时,伽利略每周都要到比萨教堂参加祈祷仪式。一天,教堂工作人员为一盏从天花板垂下来的吊灯添完油后,吊灯就在空中轻轻地摆动。伽利略被摆动的吊灯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吊灯,看得出了神。突然,他发现吊灯来回摆动是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短,但每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差不多。
这个推断正确吗?伽利略立刻回到宿舍做实验。他找来两根一样长的绳子,各坠一块相同重量的铅块,然后将两根绳头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把两块铅块拉到不同的高度同时放手。
实验表明,尽管两个铅摆一开始摆动的幅度不同,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一样。由此,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单摆等时性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他设计了摆钟。后来,荷兰人惠更斯在伽利略设计的摆钟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摆钟,实现了人类计时史上的一次飞跃。
救生衣选橙黄色
海滩、游泳场经常发生鲨鱼伤人事件,这种不断重演的事件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呢?
人们发现被害者大多身着红、绿、蓝色泳装,而身着橙黄色泳装的人常常幸免于难。有人还特意做了实验:把一条饿了几天的鲨鱼放在池中,轮流把涂有不同颜色的板块投入池里。结果,饥肠辘辘的鲨鱼每次见到板块就咬,唯独看到橙黄色的板块立即逃之夭夭。接着,实验者用黄色光照射水面,鲨鱼则躺在池底不动。
根据这种规律,人们发明了安全救生衣,这种救生衣的显著特点就是颜色是橙黄色的。
重演的奥秘
考察重演现象有助于发明创造,那什么是重演现象呢?它指同一事物或同类事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以同一形式或相似的形式反复地演示。重演现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性显示的重演,另一种是离散性显示的重演。
无论哪种重演现象,都潜藏着某种客观规律,考察重演现象,就意味着摸到了某种规律的触角。只要认真考察,进行实验探索,就有可能发现某些科学现象或做出发明作品。这就是考察重演法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我们运用考察重演法进行发明创造时,仍需将重点放在观察实践上,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发现重演现象——揭示重演规律——思考规律”的步骤进行。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推荐阅读:
中班找规律教案范文06-16
中班数学找相应的物体07-05
中班数学活动:瓶子娃娃找帽子11-05
幼儿园中班数学详案教案《找图形》含反思12-02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06-09
二年级数学案例找规律11-08
一年级下数学《找规律》12-07
趣味数学之找规律游戏11-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12-03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