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绩效管理分析报告

2024-11-04

地税绩效管理分析报告(精选5篇)

1.地税绩效管理分析报告 篇一

枣阳地税以绩效管理助推改革

(通讯员李小兵 赵鸿骏)近日,枣阳市地税局开展一季度绩效管理考核,对该局所属单位及全部干部职工一季度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打分。

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今年湖北地税承担的一项专项改革试点是建立税务干部数字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此项改革,枣阳市地税局通过日常考勤、工作纪实和评价评鉴等形成长期多维度的人事信息累积,为每位地税干部制作成长“档案”,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数字化、累积化和可比化,进而树立干部人事管理的正确导向,为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提供发展平台。

从该局2015年实施绩效管理考核的效果来看,它客观评价了组织和个人的工作质效,有效改进了工作作风,绩效管理“指挥棒”和“紧箍咒”作用不断显现,逐步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2.地税绩效管理分析报告 篇二

为深入推进全县地税系统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确保绩效管理9月份试运行、10月份正式运行, 绥中县地税局立足实际, 明确提出“四个到位”的工作措施, 扎实推进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与观念转变落实到位。全局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绩效办召开四次会议, 认真落实省、市局绩效管理工作部署,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把绩效管理作为统揽全县地税系统工作的主线, 作为聚焦各项工作重点的总纲。二是考评指标与岗位职责落实到位。绥中局深入研究市局印发的“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和《2014年度市局对基层局绩效考评指标》, 结合不同岗位职责, 研究制定了《绥中县地税局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全县地税系统绩效管理办法》和《县局机关绩效管理办法》以及《2014年县局对分局和各征收单位绩效考评指标》, 科学量化指标, 细化分值, 明晰工作流程, 使各岗位工作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做到将绩效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个岗位、每名干部, 实现无盲点、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三是考评标准与责任划分落实到位。按照“改革发展、依法行政、税务形象、满意服务”四项内容设置分值, 量化标准, 依托绩效管理系统科学客观实施考评, 使考评流程清晰化、操作应用数字化、考评结果公平化, 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中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在明确各分局、各科室、各征收单位作为考评主体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对各单位的日常管理, 切实把绩效管理工作与落实工作任务、提升服务质效等重要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绩效管理这一抓手, 不断推进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自检自查与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关注各项工作指标的运行情况, 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定期召开绩效管理工作分析会, 认真查摆问题, 深入分析问题成因, 及时纠偏纠错、补缺补差, 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确保绩效管理迈上更高层次, 努力推动绥中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3.A区地税局内部绩效沟通优化研究 篇三

【摘 要】行政机关内部的绩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是绩效管理各环节紧密衔接,顺利推进的基础保障。在实践中,往往存在重考核轻沟通的现象。本文通过对A区地税局内部绩效沟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税务机关;内部绩效沟通;优化对策

一、行政机关内部绩效沟通的含义、目的及内容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大家对这套体系的运行方式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且各方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到绩效管理体系带来的好处。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伯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管理者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收益的组织、管理者与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绩效沟通贯穿于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全过程。

二、A区地税局内部绩效沟通存在的问题

1.制定绩效计划缺乏沟通。A区地税局制定绩效计划的流程是将上级考核计划分解到对应的科室,科室承接上级考核的分值就是自己拥有对税务所、稽查局或其他科室考核的分值。科室基本能够独立具有相关制定绩效指标的大部分权力,只需报分管局领导审核通过即可。制定过程中,区局除了限定指标体系架构、要素构成、分值之外,没有更多的指导,科室也很少听取被考核单位的意见。待科室将指标制定好之后,由区局绩效办进行简单汇总,即成为全局的绩效考核计划。在制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各科室各自为政,在战略目标的分解上、资源的配置上、权重的协调上,缺乏与绩效办和其他科室的沟通;在绩效指标对被考核单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上,协同性不够。

2.?效考核过程缺乏沟通。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强调过程的管控。绩效考核主体相对被考核主体,对绩效指标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而且掌握着更多的与该指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当被考核主体对实现绩效目标遇到困难时,考核主体就是天然的指导老师。A区地税局的绩效考核过程较多时候只有“一头一尾”。“头”是指的计划下达,“尾”是指的结果通报。绩效管理过程的指导、督促和交流则往往被忽略。由于沟通的缺乏,考核主体和被考核主体之间常常产生较大的差异而导致对立。

3.缺乏对绩效评价的沟通。A区地税局的绩效评价含有上级(领导)评价和内部评价。一般分数30―80分,占总分数1000分的3%~8%。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被评价者打分,其分差往往对绩效排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A区地税局监察室,近3年,如不考虑评价分数,排名前列,加入评价扣分,其名次往往降到了倒数二三名的位置。由于采取的是匿名评价的方式,评分较低的被评价者迫切地想要了解为什么会被评较低的分数,但是缺少这方面的沟通。

4.绩效沟通的内容不清目标不明。如前所述,绩效沟通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目的。而在A区地税局绩效沟通信息的传递之中,传递本身就是工作的目的,并不关心其所承载的功能或价值。A区地税局与上级地税局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公文形式。只是在固定的时间节点以公文的形式向上报告和向下布置工作。而A区地税局和内设、下设的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机械性、形式性更加突出。往往类似于“办了――知道了”这种模式。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的沟通,都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即使涉及到部分实质性内容,也往往被对方所忽略,而缺少必要的反馈。

三、A区地税局内部绩效沟通优化对策

1.建立内部绩效沟通的价值取向。和任何努力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样,绩效沟通也应当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具备明确的价值取向。绩效沟通最大的价值在于提高组织的绩效。但这过于笼统,不足于激发人们沟通的动机。因此,在不同的层次,其重视的价值亦不同。最高层着眼于整体绩效的提升,中层着眼于考核过程中消除差异,基层着眼于明白要求、指导工作。各个层次都需要通过沟通反馈改进。

2.建立绩效沟通制度,明确沟通内容。行政机关最大的执行力是内部行政命令。而实现这种命令的有效载体就是各类制度。将绩效沟通形成制度,需要明确绩效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客体、方式、环节、渠道、沟通方向等。通过制度让人们养成沟通习惯,认识沟通的价值,从而主动沟通、全程沟通。

3.改善绩效评价的沟通。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主观性、不可量化性也使评价的弊端非常明显。可以通过详细的调查问卷方式,细化和增加评价的项目,减少单项评价的分值。将评价问卷反馈给被评价者,使之从结果中反思自身工作。还可以考察评价者的一致性,是否对某个被评价者始终具有偏颇的评价,如有,则避免让其参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绩效管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58.[2]包国宪,保海旭.范式演进视域下的政府绩效沟通 [J].行政论坛,2015,(2): 59-64.[3]于魏华.税务机关绩效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159-162.作者简介:

4.沾化县地税局数据管理工作报告 篇四

按照市局要求,沾化县地税局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1、征管数据采集不够规范严谨。一是在数据采集环节。由于纳税人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等数据信息采集表格填报口径不一致,不能正确填写纳税基础信息,加之一些税务管理人员对数据采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纳税人填报的采集数据没有实地调查、审核不严、更正不够等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形成了垃圾数据。二是征管数据录入环节。由于征管数据是通过手工输入微机的,一些纳税户递交申报的原始资料原本就不够完整、准确,在手工输入微机时又发生一些错误,由此导致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或不全的情况。再者,税务机关数据录入人员往往只注意数据采集表中的数据和信息,而忽视各种数据指标的逻辑关系审核。在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为纳税户办理税务登记、征收期受理纳税申报和发票销售及核销环节,这些繁锁的手工操作过程,不仅要求数据录入人员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如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出现下列情况:发现纳税人填写的数据错 1

误或填写不清,却嫌数据采集表退回登记流程的手续繁琐,大都采用猜测代填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了省事,只录入系统数据保存时必要的项目,对纳税人填写的附表或其他指标,许多没有录入;对纳税人减免税不按规范要求录入减免税额,而是直接抵减申报额,造成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等。三是初始数据核定环节。初始数据核定管理薄弱,每天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新的数据,由于负责初始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的核定人员对业务标准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新办税务登记、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纳税户所属行业、应纳税种和预算科目核定的随意性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征管信息系统。

2、征管数据质量监督环节缺漏。征管数据质量缺乏系统、持续的监督控制措施,导致数据质量的监督控制往往是意识上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又极易被疏忽。在征管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及核定的流程中,普遍采取办税厅岗位审核或一次性交叉审核方法,没有建立后续必要的数据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各个环节出现错误的数据因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其数据信息质量就更加无法得到保证。

3、干部整体素质和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系统既精通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一些干部由于掌握的业务知识不尽合理、信息化基础知识缺乏,计算机操作中经常出现失误,致使错误数据产生频

率偏高。一些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缺乏耐心,致使错误数据屡屡出现,如不能正确设置税务登记岗位的税种、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和税款缴纳期限等,给受理税款申报、征收、入库岗位或环节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混淆入库级次和积压税款等错误。

4、数据收集手段落后,采集纳税人涉税数据缺乏主动、全面。只有综合、多维的涉税数据信息才能真实、准确反映税收活动的过程。电子数据采集是信息管理和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但在当前的工作中,数据采集不全问题比较突出。当前的现状是:大多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途径采集涉税信息据以实施征收管理行为,数据信息来源面狭窄,获取信息手段落后,致使数据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在综合征管软件等系统中,目前普遍重视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等数据的收集,但对纳税人经营规模、收入变化、普通发票使用等动态数据采集不全,这是不能真实、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实际经营状况和应纳税额的重要原因所在。

5、涉税数据信息共享度低。目前,税收管理信息化还是一个单个信息系统,单个信息系统难免造成各单项征管软件之间数据结构的不一致,形成影响数据信息顺利交换的信息“孤岛”,致使数据信息共享度差,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地税、国税、工商、银行等部门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加上

缺乏强有力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作用的发挥,地税与其不能实现更加有效、广泛的电子信息交流共享,影响了对纳税人信息的全面掌握和涉税信息的高效利用。

二、提升地税征管数据质量的措施建议

1、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规范操作。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型的培训活动,抓好岗前培训,确保每个操作信息系统的人员上岗前都能熟练地掌握自己岗位的技能。提高地税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一批精一岗、通两岗、会多岗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提高征管数据质量的治本措施之一。

2、规范数据指标口径,调整统一数据结构,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结构、数据指标口径统一是地税征管数据集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否则无法真正实现征管数据的集中;或者即使实现了集中,也无法顺利开展和实现数据的分析利用。

3、完善核心征管系统数据采集校验和核对功能,从技术上保障征管数据采集的完整、准确。一是增加数据录入效验功能,把好数据的“入口关”。在地税信息系统所有的户籍录入和申报征收功能中增加数据效验功能。在录入的数据提交到数据库之前对数据的标准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将错误数据阻挡在数据库大门之外,把好数据的“入口关”。二是增加操作员日结功能,实现对数据的“初审”。针对前台

操作人员每天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日结,达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数据的要求,开发了系统的操作员日结功能。日结功能是指操作员在系统中有过数据插入、更新操作后,在退出信息系统时将自动弹出日结界面,要求操作员进行日结操作,并记录日结时间。日结内容包括:应征数检查、申报异常检查、财税库流水检查、票证盘点、未发送财税库流水检查等检查项目。

三、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为全面加强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1、明确数据操作规范,搭建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人员的数据操作,明确数据操作的要求和流程,规范数据的录入、接收、加工、处理、使用、维护、调整、传输和存储,提升数据质量,制定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建立数据管理安全体系,加强数据管理,防止数据篡改和丢失。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建立数据操作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操作权限和安全级别,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对数据库的用户权限进行严格控制,限制修改数据的权限,并对修改的内容进行记录,以利确保数据安全。

5.地税绩效管理分析报告 篇五

近年来,我局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夯实管理基础,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地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尽管分局面临任务重、税源紧,减收因素明显增多等前所未有的困难与

挑战,但立足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正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树立一个理念,采取多项措施,朝着一个目标,大力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就能显著地提升地税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勤、新、实、快、好”的良好局面。分局在推行行政效能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现分述如下。

牵动全局贯穿始终——行政效能管理的理念

管理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牵动全局、贯穿始终的大事,它可以把具有某种联系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协调的运动。而这种协调和运动往往是随着一系列指令、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成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能发挥,则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举止文明,效率大增。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有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也不会有人员的高素质。同样道理,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制度,并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努力提高税干整体素质,营造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环境,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就会使管理水平、整体效能明显提高,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纳税服务指南,构建公开的纳税服务体系。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纳税服务作为新征管模式的基础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前一个阶段,分局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税收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内部行政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当前管理理念正在从人治型向法制型转变,应对税收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靠过去老一套的办法已经很不适应了。而我们少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前,转瞬即到。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在征管中不注意摸索规律,凭老经验应付,创新的欲望和要求还不够强烈。另外,纳税服务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得到根本落实,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没有应用到税收征管工作中。与纳税服务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等未与纳税服务岗位挂钩,形成有机的整体。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也没有规范,征管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优化服务也是口号化,抽象化,不具体,不明确,没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切实解决纳税服务手段的问题等。由于没有建立起集纳税申报、催报催缴、法规公告、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信息查询、服务投诉等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对现有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加工、分析、再应用的管理制度多元化,纳税申报范围小、层次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观念在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以至税收征管业务还不够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征管行为。而有关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行政效率的投诉和处理等也相对滞后。

对于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感自豪,正因为大家认清了形势,明确的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有了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我加压,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去实现地税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采取措施注重服务——行政效能管理的手段

今年是省局确定的“规范管理年”,分局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时间,采取过硬措施,抓好“规范管理年”活动,推动分局地税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行政管理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年省局“规范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抓好行政管理,分局采取的措施围绕“服务”二字做文章,以落实加强征管,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工作方针。内容包括:

——健全执法机制。首先是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行政许可法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组织和推动,要求政府和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立足发展、营造环境、创新进取、勤政为民、廉洁高效、公正透明、依法诚信、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具体管理到宏观管理,从行政隶属管理到依法职能管理的转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法,以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条不紊。行政许可法以构建民主、廉洁、高效的法制化政府为目标,克服滥用行政权力的弊端。为依法行政,我们一是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将税收从登记管理、纳税入库到

税收稽查全过程均纳入各项制度管理之中,按要求操作,按制度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和执法的随意性,从细节上严加防范,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二是严格执法。地税机关的一切税收征管行为均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一切涉税行政行为均要有法律依据。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主体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到位、引用法律准确,严把执法关,提高执法质量。

三是开展执法责任追究。一切执法行为要合法有效,否则,对无效的行政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每个税务人员均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依法行政,正确执法,热情服务,力求公正无误。对执法过错实行责任追究,有错必究,究错必严。

——增强服务功能。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努力收好税,壮大地方税收规模,努力执行好税收政策,这是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优化纳税服务,把纳税人摆在税收工作的中心位置,为纳税人提供文明、周到、高效的服务。针对有的人不太关心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存在高人一等的思想,我们把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税收工作者真正转换角色定位,由“执法 管理”的强势角色向“平等 服务”的平等角色转变。始终把纳税人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把纳税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纳税人的需求作为第一追求,把服务理念融入税收工作的过程之中,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形成诚信纳税氛围。为突出税收服务的效率,力求高效快捷,分局办税服务厅集中税务登记、表票供应、纳税申报、咨询宣传等涉税事宜,在办税服务上有“八公开”,限时服务及首问责任制,大力提升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服务水平,分局努力做到:一是完善征管稽查。应用征管软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建立科学使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式,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状况,堵塞管理漏洞,改进完善稽查工作规程和检查管理手段,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二是改进管理手段。巩固完善提高纳税申报,实行纳税一窗式管理,按时完成一窗一人一机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监督管理由征管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稽查由数量收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信息化建设由简单操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干部人事工作由日常事务型向整体人才型转变。三是密切加强协作。做好地税工作,光靠分局自身还不行,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工商、银行、海关、公检法等部门的支持,需要新闻媒体的支持,特别需要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各部门协作作为行政职能,重点抓好信息数据交换工作,及时交换纳税人户籍信息、相关税种收入数据等,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提升工作效能。以提升行政能力为前提,严格管理为基础,完善监督为手段,在征管查、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并抓好落实。对于行政管理,分局党组针对实际制定和修订了14项制度,包括经费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招待制度、集体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使分局行政事务的管理有了依据。并将工作任务分科、室、所将全年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具体的工作思路,具体工作措施;目标分解到岗位,界定到个人,落实到实处。认真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责任制,督查考评考核奖励等。由于分局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活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发掘干部潜能。前段,税务行政管理工作有些滞后,吃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问题,使部分干部感受不到工作竞争压力,行政效率低下,为此,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依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部门组织,合理设置机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高效运转的政务服务体系;并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分局首先着重抓好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明确了抓队伍管理方面的思路,对一些管理环节建立了8项制度。比如“六好科所评比制度”,“六好”的内容,就包括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信息技术实力、执法服务、完成任务、廉政勤政等;“队伍建设”的内容,又包括规范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运用,执法服务,完成任务,廉政勤政形象好。对于这8项制度的落实,经过召开行政民主生活会,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声,经过归纳整理为117条。通过抓紧队伍管理,使全分局系统干部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符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及科学管理制度,服务优良的地税干部队伍,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

——督查强化调控。再严格的制度如果没有贯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达不到管理的效果。税收执法监督是促进税收规范执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途径,外部监督和内部督查要坚持双管齐下,多头防范,外部监督主要是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对税务机关贯彻执行国家法规的情况检查,调查或评议,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社会调查、审计、制约、监督和督导,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创新监督渠道,优化监督手段,增强监督效果,铺就绿色通道。使税务机关改进税法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内部监督,构筑严密的内部执法防线,完善监督机制,设立内部监督机构,赋予相应的监督权力,做到监督内容清楚,目的明确,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加大税收执法公开力度,全面实施税收阳光工程。为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考核,达到行政效能的均衡发挥,分局建立督促考核体系,成立以副局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规范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活动小组”,对分局各科、所督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督查表明,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分局工作逐步走上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轨道。各科、所和干部的工作都讲原则依程序,增强了计划性,减少了随意性。在落实制度方面改变了以往工作中“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失之于散”的状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分局督查小组还下达“督查通报”与“整改通知”,如8月23日,分别下达到天顶所、望岳所、望城坡所、岳麓所、银盆岭所的整改通知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内提素质外树形象——行政效能管理的目标

推行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内提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地税管理水平。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分局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税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可借鉴企业的做法,对业务类税干实行持证上岗,对政务类税干加大民主选举力度,对确实难以胜任工作者实行下岗分流,从总体上提高税务队伍的素质。要全面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培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全面提高税干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本领。

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理念要渗透到税法执法工作之中,税收执法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税务部门的形象。我们要从维护国家税法权威,及时足额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税收负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出发,树立税务部门的形象。

要坚决维护国家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解决执法不严,税收征管秩序较乱的问题。这主要表现是一些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比较松驰,对纳税人的违章行为没有采取税法所规定的措施,纳税申报率、税款入库率比较低。这种状况会严重损害税收征收秩序和税法的严肃性,导致税收流失,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税务队伍形象。因此,在行政管理上,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税收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计划,使税收计划与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税源的变化相适应,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速度、高增长比例,以严格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不严格依法纳税的倾向,做到各项税收应收尽收。要严肃税收执法程序。程序是对权力的制约,是法律公平正义的保证。做到程序正义,才能确保实体正义,才有可能防止发生的对征税权力的滥用,才能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就要求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执法程序到位,实现税收执法的公平与正义。

要全面建设服务型的税务机关,坚持为企业提供规范、诚信、文明、高效的纳税服务。在创新服务模式上,要着眼于方便纳税人,讲求公开、公平、效率、拓展服务方式,构筑深层次、立体式、多元化的纳税服务新体系。要在完成“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提醒式服务、分类式服务、沟通式服务、移动式服务和评估式服务等特色服务。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针,把纳税服务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推行“微机控税”和电子税控装置,提高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减少执法弹性,规范执法行为。好范文版权所有

上一篇:九年级下期化学教学计划下一篇:赣榆小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