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经典诗歌

2024-10-25

思念经典诗歌(精选10篇)

1.思念经典诗歌 篇一

经典爱情思念短信 思念情人短信

在一年的每个日子,在一天每个小时,在一小时的每一分钟,在一分钟的每一秒,我都在想你。

这几天,我真正知道什么叫坠人情网,那种思念那种渴盼那种迷乱那种不安,是怎样的缠人撩人折磨人啊。

每一天醒来,你的清影就在我眼前转。不管手里干什么事,一会儿,准走神儿了,呆呆的只想你,算着你什么时候回来。

左手刻着我,右手写着你,心中充满爱,当我们掌心相对,心心相印时,所有的人都会看到--我爱你。

最难忘的是你的微笑,当它绽开在你的脸上时,我仿佛感到拂过一阵春风,暖融融的,把我的心都溶化了。

最浪漫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契合我的爱人,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祝你情人节快乐!

自己买玫瑰,算了,会被人笑的;买巧克力,算了,会胖;点上蜡烛,算了,没有情人;情人节,愿没有情人的你和我一起度过快乐情人节!

终于等到今天,我才能鼓足勇气,向你说做我一生唯一的情人吧。

长相思,晓月寒,晚风寒,情人佳节独往还,顾影自凄然。见亦难,思亦难,长夜漫漫抱恨眠,问伊怜不怜。

在这深情的季节里,我好想送你一束盛开的玫瑰和数不尽的祝福!但愿这玫瑰的清香能淡淡地散发出对你的柔柔关怀和思念的气息,情人节快乐!

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想,想你,想念你念,念你,想念你,直到把你拥进怀里

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场伤心;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声叹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虽是有缘无份,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在你的记忆中增加一份美好的回忆,能通过此生的努力,修满来世的情份

我想你,我的相思就像缠树的青藤一样,在春日的雨露中飞长,而你,就是我心中那棵常春树。

我已经不下百次梦见你,几乎每个夜晚你的身影都会入我梦来。现在,我们天各一方,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想念你。我只有祈求上苍赐给我忍耐力,并且不要把我们重逢的良辰推得太远。

想你,从嘴到心,从早到晚,无时没有,无处不在,我在想念你!一种欲望无比强烈—想要和你在一起!

为你辗转反侧,为你寝食难安。美丽的人儿,你何时能依偎在我身旁……

宝贝:最近我牙齿痛,因为常常晚上想你,那感觉太甜蜜了,会蛀牙。

好想做你的手机,揣在你怀里,捧在你手里,看在你眼里,记在你心里!

看到你,我怕触电;看不到你,我需要充电;如果没有你,我想我会断电。爱你是我的职业,想你是我的事业,抱你是我的特长,吻你是我的专业!

了与你邂逅,我来到这世上。我那么明白无误的感觉到你的存在,如果我的身边没有你,世界如何才能美丽?你是我活下去的勇气。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某年某月的这一天,一声惊雷震天响,从此,世界多了一伟人,国家多了一栋梁,社会多了一人才,家庭多了一模范,我也多了一知己,知己生日快乐!

你是我读不倦的书卷,你是我看不够的风景!亲爱的,在你生日到来之际,送上我最最贴心的祝福,有我在的日子,你永远不会伤心难过!生日快乐!

年年有今日,于我非寻常,宝贝生辰日,如何敢忘记,短信打头阵,聊表我心意,惊喜接连在,只为你开心,祝愿我的宝贝美丽时时刻刻。

苹果送与你,愿你时刻能平安;橙子送与你,愿你生活能红火;短信发给你,愿你生日能快乐,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你能平安快乐!

亲爱的:你的目光是锐利的骄阳,穿透我幽暗的生命,给予我新生的希望;你的关怀有温暖的气场,让我重新快乐的起航,不会再孤单彷徨!

不要问我在哪里,也不必担心我会把你忘记,当你想我的时候,我也正想着你......

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你的身影。那一声问候,一抹微笑,一个手势……是你照亮了你,愉悦着我,给我温馨!

2.思念经典诗歌 篇二

一、推行“每天十分钟”

在学校推行“每天十分钟”是一种引导小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校门口醒目处以及各个教室的黑板报一角,开辟“诗歌角”。每周抄上一两首新诗,让学生吟诵。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诗歌诵读。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科学选文,合理安排。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认真选择适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诵读的诗词,并结合推广普通话工作,给古诗词注上汉语拼音。其次,要像语文课本的编排那样,尽量根据时令选好诗词。如:春季宜选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春晓》《春夜喜雨》《春日》等;夏天,选用描写烈日炎炎下农民辛勤劳动的《悯农》;清明节选用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春佳节过后,让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元日》,回忆体会“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景;严冬之际,可选用《梅花》,让学生欣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再次,要考虑诗词出现的前后顺序,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 感悟为主,理解为辅。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而让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推行“每周一诗”不必像正规的古诗教学那样,要求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只要对诗词大意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读、去背、去感悟上。只要学生能读得朗朗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古诗词中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

3. 注意反馈,及时检查。

“每周一诗”的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忽视反馈,疏于管理,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学生积累了几首古诗词后,就要及时检查。方式可灵活多样,如:个人背诵、师生对吟、学生竞赛等。

二、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要注重趣味性,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智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每周进行形式多样的诗歌活动,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都要进行全校诗歌诵读节目比赛。

1. 猜谜引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把猜谜语作为学古诗的引子。如:学《咏鹅》用“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学生七嘴八舌、情绪兴奋之时,转入古诗词的学习、诵读。

2. 创设情境,出游诵诗。

许多优美的古诗词,都是诗(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因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交融之境界来诵读古诗词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结合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春风拂面,柳条轻摆,姹紫嫣红的美景中,轻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天,带学生到花红叶绿的荷花池畔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讲诗词故事。

许多古诗词的诞生往往有一个或美丽动听或凄婉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产生的背景及当时诗人的情感。如:学曹植的《七步诗》,如果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不用教师解释,小学生对这首诗中“豆”“豆萁”“同根生”的喻义会自然明了,对诗意的理解也就容易、准确得多。这样,便于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更易于渐入诗的意境,步入彼时彼地诗人的情感世界,诵读起来会声情并茂,牢记于心。

三、营造浓厚的读诗氛围

如果让学生处在浓浓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悟会大大增强。因此,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也非常重要。

1. 课前吟诵。

坚持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让古诗词的朗朗诵读声充满课堂、充满校园,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2. 开展诵读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赛诗会、诗歌朗诵会。发现、表彰一批古诗词背得多、吟诵得好的学生。让学生得到启示:学校、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学生,同学们也佩服和羡慕胸有诗书的伙伴。让学生对诵读古诗词产生更高的热情。

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古诗

在古诗诵读教学中,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学《草》(离离原上草)一诗时,短短四句话,低年级学生要完全理解诗中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学校草坪上的草什么时候长得最旺盛?什么时候枯萎了?到了第二年,那些草是不是还会重新焕发生机、蓬勃生长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野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有时学生没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可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一种作客他乡,感到孤独无亲,更加思念自己亲人的感受。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尚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教师就转移对象,引导学生体验自己远离父母到亲戚家时间较长时的那种感受,让学生从间接体验中产生语感。因此,刘国正在《读诗答问》中指出“内容过深或情感过于隔膜、学生完全不理解的”作品不要选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读旧诗”(指古体诗)“固然不能要求他们都理解,却也不能像旧时私塾中读蒙书那样,完全不要求理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很好;《戏为六绝句》学生就很难理解。杜牧的《清明》很好;《秋夕》曲折地表现了孤独少女的情思,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忽略这点而使诗歌教学陷入艰难晦涩的地步。

3.徐志摩诗歌的“经典性” 篇三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经典化

中国新诗自出现之日起,便表现出迥异于中国传统诗歌的种种特征。在时间长河的涤荡下,新诗历经风雨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质。徐志摩作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对新诗在艺术上的探索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其代表诗作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更是被奉为“经典之作”长久流传、广为吟诵。

徐志摩作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他的代表作、他那轰轰烈烈的情感经历,已然让人们将他的形象勾勒成了一位民国时期风度翩翩的文艺青年。这位充满个性的文人用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清新隽永的文字为早期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局面,在他笔下新诗不再是单纯的用白话文书写的文字,内容不再单一乏味,形式不再千篇一律,他致力于新诗体制的输入与试验。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中国新诗在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他之后的诗人在诗歌格律化的开创上做出了表率。关于徐志摩在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探讨其诗歌“经典化”的相关问题。

诗歌“经典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读者的传播与接受中实现的。“诗歌文本,即使再精彩,如果在书架上任尘封鼠咬,不能与读者见面,那也不可能成为经典。经典是在读者不断地阅读和理解中产生的,通过阅读,文本的内涵与读者的心灵得以沟通,正是在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对话与融合当中,文本的精义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所把握,文本的经典意义得以显现。”[1]新诗自上个世纪初由胡适等人倡导,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的岁月变换中,新诗面临的社会境况与读者群体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民国时期、解放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后。不同的读者处于不同的社会时代语境下,受不同的政治文化形态影响,对诗歌的阅读感受会出现差异。另一方面,读者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以及价值观也会直接影响对诗歌作品的评价。由此不难看出,如何界定一首诗歌是否“经典”,实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新诗的传播方式无外乎报刊发表、集结出版、教材选编、电视广播的推介等,这些方式共同促成了新诗经典化的可能,其最终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受众的选择下产生一批“经典诗人”;另一方面则是一些新诗在历经读者的淘汰筛选后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甚至被深入分析研究,渐渐成为“经典”。

一、徐诗在民国时期崭露头角

徐志摩作为新诗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自然也历经种种考验,其诗歌在“经典化”的道路上可谓一波三折。我们现今能查阅到的徐志摩最早的诗歌是创作于1914年的《挽李幹人》,其系统的诗歌创作与发表始于1921年。在民国时期,新诗的传播方式除了发表于报刊或整合为诗集出版外,最常见的仍然是被选入当时的教材中,通过教育途径被学生熟知。重视语言文学的教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传统,“诗歌文本进入教材,尤其是进入中小学教材后,将获得几乎是全社会适龄人口的读者,这将有力地促进其‘经典化。”[2]对此,笔者粗略地考查了徐志摩诗歌在民国时期被选编入教材的情况——

《一小幅的穷乐图》被选进由沈星一编、192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第一册;《沪杭车中》入选朱文叔编、新国民图书社1929年出版的《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第二册,另一篇《五老峰》入选该教科书第四册;1933年由戴舒清编、上海文艺书局出版的《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第一册收入了《再别康桥》;1937年由蒋伯潜编、世界书局出版的《蒋氏初中新国文》第二册选入《苏苏》;《无题》则被选编进赵景深编、青光书局1946年出版的《初中混合国语》第二册;同年,由吴拯寰编、三民图书公司出版的《标准文选》第一册收入《车眺》。

从选编情况来看,徐志摩的诗歌在民国时期是较受教科书编写者青睐的。第一首入选教科书的诗《一小幅的穷乐图》创作于1923年2月6日,载于1923年2月24日的《晨报副刊》。[3]次年,该诗就被选入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中,时隔仅一年的入选证明了徐志摩在当时新诗坛虽初出茅庐却已具备一定的个人影响,同时表明他的诗在内容技巧方面被认为适合教学,除此,我们还可以猜想或许在这一年中该诗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受到读者喜爱,缘此被选入了课本。之后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徐志摩的诗歌也并未因为他的突然离世而受冷落,反倒备受关注。被编选进教材的诗歌,除了有当下熟知的抒发个人情思的《再别康桥》外,还有描写景物的如《沪杭车中》《五老峰》《车眺》,悼亡诗《苏苏》。由此可见题材之广泛,与现如今徐志摩诗歌被编选进教材的题材单一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为何一开始就广受教科书欢迎,从早期就显现出了向“经典”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徐志摩的诗歌以追求“爱、美、自由”为基本主题,风格清新,适合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传授积极的思想,在倡导个性解放的时代,他的诗歌有利于启发学生;二是徐志摩的诗歌强调“音乐美”,重视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方面的技巧,朗朗上口的诗歌便于学生背诵,以及课后的传播;三是徐志摩在当时诗坛崭露头角后,其诗歌虽遭到鲁迅等个别人的否定,但大部分文人还是对其赞赏有加。在1925年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后,朱湘就说:“徐君的第一本诗已经这样不凡,以后的更是可想而知,我们等着,心中充满了一腔希望的等候着罢。”[4]文人的推崇想必也会影响到优秀诗歌被选入教材一事;最后一点是民国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并非一种,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虽受西方影响,但在多样文化形态并存的时代环境下,其传播与普及不会受太大干扰。

民国时期徐志摩的诗歌不仅走入课堂,在青年群体中得以广泛传播,造成不小的影响,其人其诗也引起了文坛的研究与讨论。1931年徐志摩去世后,悼念他的文章、对他的诗歌的评论性文字大量涌现,胡适、茅盾、沈从文等人都曾撰文纪念。无论是文人的评价,还是普通民众的讨论,都不可否认徐志摩在早期新诗诗坛的重要地位,这样一种一开始就形成的“普及性”与“流行化”趋势为徐志摩诗歌在“经典”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奠定了基础。endprint

二、徐诗去“经典化”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1980年期间,徐志摩诗歌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左倾的政治导向直接导致徐志摩的个人阶级属性与当时的主流政治形态背道而驰,在十年文革的社会环境下,曾受欧风美雨影响的徐志摩不幸被扣上了资产阶级文人的帽子,其诗歌作品被视为反映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而遭到否定。即使出现少数的研究性文章,也几乎是以批判声为主。197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谈到“徐志摩的反动诗歌”时称“他一直是作为资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革命文学相对抗的”,“徐志摩写过的许多名为爱情实则色情的诗”,“由于其思想腐朽、反动,带有一定艺术性就更能毒害人民,就更有危害作用,所以也就更应该批判。”[5]除此之外,1979年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于徐志摩和新月派的评价是称之为“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起的进攻”。[6]两种被当时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对徐志摩诗歌几乎都进行了直接而又尖锐的批判,对其诗歌内容做了全面的否定,诗歌技巧更是无从谈起。在当时社会政治体制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必然受主流政治话语主导,极端的否定态度之于徐志摩的诗歌在今天看来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是政治因素造成了他的诗歌研究被中断三十年之久,或者我们也可将这个时期徐志摩诗歌的遭遇视为它“经典化”道路上的挫折与艰辛。因为时代环境与读者群体都在改变,没有事物可以做到一尘不变、一帆风顺,文学亦是。

三、徐诗重回学界和读者视野

在经历了短暂的被遗忘、忽视、搁浅以及有失偏颇的批判后,1980年代起徐志摩的诗歌研究逐渐开始复苏。关于其诗歌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形式技巧的学术理性探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徐志摩的诗歌也开始重新回归中学教科书。其诗歌作品在中学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如下:

目前查到的建国后最早选入徐志摩作品的语文教科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三年制高中语文课本《中国现代名著选读》上册,《再别康桥》入选该书。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四年制初级中学实验课本语文》选编《再别康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情理知能连环导引初中语文》选编《为要寻一颗明星》。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94年,在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学读本》中首次选入《再别康桥》。1997年,《再别康桥》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本)。进入新世纪,《再别康桥》又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目前,全国普遍使用的五套高中语文课本中,《再别康桥》入选其中的三套课本,分别是人教版、山东版、广东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编选的是徐志摩的《黄鹂》这首诗,江苏版没有选徐志摩作品。

不难发现,在1990年代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徐志摩的诗歌不断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不论在哪个地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几乎都会接触到徐志摩的诗歌。而这其中受到各个版本教科书共同青睐的作品非《再别康桥》莫属。一首《再别康桥》让大部分学生对徐志摩这个名字不再陌生,甚至由这首诗引发了大家对其人感情生活的好奇与关注。2000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热播便很好得证明了这一现象。《人间四月天》讲述了徐志摩短暂一生的复杂情感经历,他的剑桥学习生活经历、他与三名女性的感情纠葛,让观众从多个角度认识了这位温文尔雅、拥有浪漫气质的民国文人,看到这里观众也便会慢慢体会、懂得徐志摩诗歌里抒发的“爱”“美”“自由”。《人间四月天》的播出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徐志摩热”,这也为徐志摩诗歌开拓了更广泛的读者群。尤其是生活在当代的青年人,或多或少会被这个上世纪初期勇敢追求真爱、自由的徐志摩所感染。电视剧中的很多配乐都是源自徐志摩的诗歌,如《再别康桥》等作为歌词,谱曲后改编而成的。这一处理也有助于徐志摩诗歌的传播。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再别康桥》在当代不仅屡次被选入中学教材,同时被谱曲改编为流行歌曲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它在“出镜率”方面超过了徐志摩其它诗歌作品,成为当代人最为熟知的徐志摩诗歌“代表作”以及白话文学的经典。《再别康桥》极高的传颂度对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开始解放,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选取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一化,而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达个人情感,赞美大自然和对自由的美好追求正好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起到了对学生正面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已是1928年,这时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已经很成熟,《再别康桥》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的技巧都达到了极高水平,闻一多倡导的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都在《再别康桥》中完美实现。仅从艺术技巧方面来评判,《再别康桥》的脱颖而出全在情理之中,被奉为“经典”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个令我们感到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上文中提到过的徐志摩的诗歌被谱曲后改编为流行歌曲,丝毫没有“落伍”之感。笔者认为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经典”的表现形式之一。新诗被谱曲改编为流行歌曲的情况并不常见,而徐志摩的诗歌被改编的却远不止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偶然》等。从诗歌到歌词丝毫看不出因时代变迁而带来的隔膜,这正是徐诗语言的魅力所在。徐志摩是新诗诗人中驾驭和运用语言的佼佼者,我们从未听到评论家和读者群称其语言晦涩难懂的声音,大多数评论都是称其语言优美清新等。这样的语言风格基本扫清了他的诗歌在“经典”道路上,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遭遇读者难以接受的种种障碍;直接将其诗歌拿来当作歌词也显得轻松自如、水到渠成。此外,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成为经典,还因为其诗歌汲取了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元素,除了比兴手法的运用,还包括对一些传统意象的使用。《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夏夜鸣蝉”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吹箫吹笙”也是古代文人雅士惯用的派遣内心孤独悲情的方式之一。意象与情感的巧妙融合使徐志摩的诗歌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氛围,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与“婉约派”气质相近。这与当下流行音乐中盛行的“中国风”达到了某种内质上的契合,因此,将徐志摩的诗歌直接拿来作为歌词传播不会令人感到突兀与不和谐,反而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和文化传播趋向。

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具有特殊性和曲折性。“教科书”对其诗歌“经典性”的确立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在当代诗人中,如海子、舒婷等人身上较为显著,而对于现代诗人徐志摩实为特例。徐志摩诗歌直接作为歌词谱曲传颂,创新了传播方式和途径,它将在提高个人文化涵养和陶冶情操方面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郭沫若、闻一多等人在新诗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诗歌在当今青少年群体中的传诵度显然无法与徐志摩相提并论。徐志摩诗歌中那些有关爱的力量和对美的追求是不会过时的。他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的形象也将会同他的经典作品一起留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注释:

[1][2]参见《新诗经典化的过程崎岖而漫长——吴思敬访谈录》,《吴思敬诗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增补部分),2012年,第121页。

[3]韩石山:《徐志摩全集》(第四卷·诗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4]朱湘:《评徐君<志摩的诗>》,见邵华强编:《徐志摩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页。

[5]《徐志摩的反动诗歌》,选自一九七八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编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第二编第二章,见邵华强编:《徐志摩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308页,第309页,第310页。

[6]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1页。

4.思念的味道诗歌 篇四

我时常的在蓝天下,静静远眺着!

不论是在哪个季节,蓝天下的白云,都会走进我的思绪!

那飘逸的云影,有时如同开着的花,散发着花香,把我思念静静带走!

这思念的味道,唯有思念人会品尝!

思念的味道,有时酒像一杯清茶,缠绵的香味,伴随着静月的孤独,如湖水里的莲花,栽着这湖水的涟漪,一次次走来。

在轻风摇曳的人影,和着月儿的梦,在静静的暮色轻走,踏入思人的夜。

好想去做一只轻舟,走在这夜色里,把湖水的涟漪拾起,收藏在心里,去静静的品尝思念!

阅读着思念,每一次都是在静读,一个人的孤独。

5.牵手与思念诗歌 篇五

今夜无眠  彻夜的想你

彻夜的想牵手的我们

彻夜的想我们的牵手

有你我的`生活才完整、美丽

没有你的日子已经不习惯

思绪总是不听话的紊乱

我已经离不开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你已经悄悄地停留在我的心里

一种甜蜜 一份惊喜

我努力装作不在乎你

只把你偷偷地埋藏在我的心底

但我还是办不到

还是告诉了你

我很想你很想你——

距离让我们思念

这种思念

有一分苦涩  有九分甜蜜

更是十分美丽

爱你 ——想你 到痴迷

思你—— 念你 直到流下泪滴

疼你 惜你 在梦里

不知你是否也这样

愿君同我彼此

我把你轻轻放在心里

很隐蔽 很隐蔽

无所欲求

坦坦荡荡

独自思念你牵手的暧昧……

6.思念的爱情诗歌 篇六

思念还没来得及酝酿,就在风雪中冷淡

那次,湖边雾蒙蒙,深呼吸的气,幻化成一圈一圈的过去

我踱步,遥望着远方,摇摇晃晃的泛舟,在飘荡

柳条含霜,在寂寞中脆弱,又在脆弱中折断

我想象萦绕的茶香能代替我去看望你,可茶汤却冻住了云烟,只有淡淡的还残存于鼻翼

终是无缘再相对

昔时的晕胧,画着宁静,描绘着惬意,我欣然着这一幕

你熬着茶汤,红酥手点缀着暖暖的茶叶,明亮的眼眸装着暖暖的笑意

慢慢的,却是如此优雅的,你微微的唇齿,若隐若现,在暖暖的茶韵中绽放

好似墨梅,但涵蕴着暖暖的香怡,悠悠洒洒着暖暖的步伐

捧着你熬的茶汤,掌心都是暖暖的欢喜,透着的都是暖暖的满足

我凝对着,暖暖的都是你的影子,在心底蕴藏着暖暖的安逸

走在冷峻的路上也不觉得寒煞,只有心里暖暖的茶汤

已经很久没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想着自己熬茶汤,可是太苦涩

去喝别人熬的,又觉得不尽其意,索然无味,仅仅只是暖着掌心,却无法暖入心里

我多想再见你熬着茶汤,喝着你暖暖的馨雅

我多想你来喝我熬的茶汤,我已经不是那个只知道熬制苦涩的茶汤的昔人,可你却不知道

我一个人安静的品悟着往日的暖暖,一个人熬着我的思念,成一部丹青

我描着茶汤上的白云,篆刻下思念的记忆,又默默消失在半空中,不知你能不能看到

曾经寄出去的`信封,是不是已经枯黄腐落,留下一地碎了的心镜成过去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在那个春天飞翔着鹊桥而牵手踩着绿意

我曾言,春天如果不来就好了,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喝你熬的茶汤,而不用等待下一个冬

而你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可我不知这是最后一个冬喝你熬的茶汤,却以为你是默认了,诗人的错,就错在自以为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有许多话不曾当着你的面说过

而现在这些话已经埋葬在那些老姜的心底,被熬成一碗茶汤,我一个人静静地尝着

一个人,看着茶汤里浮浮沉沉的思念

7.《思念》诗歌 篇七

你闯进了我的生活

来得那么轻 那么突然

乱了我年少平静的心

尴尬了这么多年

因为

因为

因为着我说不清楚的原因

我放弃去触碰你的心意

却开始了一整个冬天的思念

每一次回头

总期望你在眼眸深处

暗黑的夜晚什么都没有

而我却想象着

你躲在某个角落

偷偷地看我

当我亮起灯光

会想象你在楼下观望

想你的时候

我会去阳台看月亮

祈求他赐给我们一段完美的姻缘,一个完美的结局

想象着你我重逢

想象着你我爱恋

想象着你我结婚生子

想象着你我相伴,慢慢变老

想象着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份温暖

暖暖的欣喜

甜甜的爱恋

满满地充盈着这个不曾远去的冬天

可我依然没有你的消息

虽然我时刻感觉到你在身边

某个角落

悄悄地陪着我

然而

岁月最终 还是

辜负了那

一整个冬天的思念

如今

已不能像那个冬天想得那样

牵你的手漫步在大街小巷

偶尔

想起那一整个冬天的思念

8.难忘更思念-诗歌 篇八

躲藏在悲怆身影里

眼角流露长长的泪线

剪不断被你的丝线缠绕

快乐并疼痛挣扎着

假如落叶抛弃母亲的`怀抱

想要自己渴望的归宿

只能哀叹世俗太过陈旧

放下流传里的迂腐条文

学会背叛人们的方向

假如彼岸之间坍塌了桥梁

两岸心爱之人,隔江相叹

是否也能继续下一个牛郎织女的幽怨情怀

是否能够无视眼前阻挠

破碎这大大的玩笑

假如空气里凝聚了甜蜜微笑

勾起回忆珍藏的地方

那地方还会让我短暂留恋

却难以牵动往日思绪

帘遮的窗没有一丝起伏

孤独地向着远方

假如奔流的苦水

决堤冲向每个痛苦的人

感染失意苦爱之人

被天空笼罩在这片土地

摆脱不了凡世纠缠

留下牵挂的身影徘徊眼前

假如恋歌,假如时间

共同带领勇敢爱

等待着

沉淀了无数的期盼

送给心爱的姑娘带走

细细品味你拾来的忆

9.诗歌:夜的思念 篇九

寂静,能清晰的听到心跳的声音。

我在如墨的夜色里倘徉,任忧伤爬上眉梢,任寂寞敲打心房。

时光辗转流年,勾起无尽的思念在空中回旋。

当繁华散尽,徒留落寞。

在你清澈的眼眸里,我读懂了空间。

今夜无眠,寂寞如烟。

彼岸花开,生生相惜,不相见。

谁把前生的誓言遗忘在风中,

谁为谁在空旷的轮回里守候百年。

谁让谁今生的爱恋如梦般迷幻,

谁为来生的一次相遇,在佛前苦苦哀求千遍。

滚滚红尘里,相看两不厌。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擦肩,

于是思念便夜夜流连,如微风拂面,闯进心间。

寂寞纠缠着思念在心中升腾,蔓延。

若来生轮回中,任由我选择,

10.《思念》诗歌 篇十

可只是,纷飞的落叶遮挡了我眺望你的目光

你去往远方,那烟花三月冷月无声的江都之地

我留在这里,这枕着千年古运河的梁溪之滨

我住江南,君住江北,江水悠悠,惟望君安

相思的愁绪化作月光,包一片荷叶付诸流水寄给你

你若打开,那扁扁的月光是我清澈的目光

相思的风铃,摇曳在彼此的窗前

那风中的轻语是我思念你的呢喃

因为喜欢,你在我的目光中是那我水中的莲花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因为喜欢,你在我的目光中是那桥上的女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此去经年,奈何良辰美景,不知何日相见

呓语梦中,却是情浓如水,笑醉满树秋枫

在这个落叶纷飞的秋天

我将所有的心事点燃

闭上眼,在灼痛的眩晕中

我仿佛听到你呼唤我的名字

睁开双眼,在狂热的欣喜中

我一步一步向你走来

上一篇:钳工复习内容下一篇:关于我爱祖国的小学作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