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向心力教学设计

2024-08-14

5.7向心力教学设计(精选9篇)

1.5.7向心力教学设计 篇一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教学设计

学校: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教师:杨马荣

内容简介

圆周运动是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材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火车转弯、拱形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运动等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节课所展现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圆周运动的基本研究思想,即“受力分析,供需平衡”,探究过程真正使学生体会了物理学之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目标定位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3.通过对汽车过桥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生活中与圆周运动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入手,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1.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n=v=rω2=r(2)2.rT22.向心力的公式:Fn=m an= mv=m rω2=mr(2)2.2RT从“供”“需”两方面研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达到“供需”平衡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导学案预习反馈: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视频展示,创设情境

播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视频,体验其中的乐趣。图片

【设计意图】1.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

2.埋下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伏笔。

二、身临其境,积极探索 【环节一】探究火车转弯问题

1、铁路的弯道

课件展示观察铁轨和火车车轮的形状.讨论与探究

火车转弯特点:火车转弯是一段圆周运动,圆周轨道为弯道所在的水平轨道平面.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缺点: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由于火车质量大,速度快,由公式F向=mv2/r,向心力很大,对火车和铁轨损害很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联系自行车通过弯道的情况考虑)

事实上在火车转弯处,外轨要比内轨略微高一点,形成一个斜面,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铁轨的目的.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F向= mv02/r = F合= mgtanθ v0=grtan

(1)当v= v0,F向=F合

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2)当v>v0,F向>F合时 外轨道对外侧车轮轮缘有压力.(3)当v<v0,F向<F合时 内轨道对内侧车轮轮缘有压力.要使火车转弯时损害最小,应以规定速度转弯,此时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产生对火车问题的探究欲望,明确研究火车转弯问题的必要性,为接下来的探究做铺垫;

2.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作用和价值。

3.教师顺势提出今天研究的第一个课题火车的转弯问题——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2.回归生活,深化探究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火车车轮和铁轨的基本形状,并提出下列问题:(1)圆周运动平面是哪个?圆心在哪里?(2)由谁提供向心力?

学生思考:火车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是由铁轨与车轮之间

v2的挤压力提供,并得到FMRM的结论。

R2教师用多媒体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1.如果按照多媒体展示的计算,火车车速是V时;2.根据向心力公式,要提高火车车速有三种方法,方案一:提高铁轨质量,增强铁轨的抗挤压能力;方案二:增大转弯半径;方案三:垫高外轨,使铁轨向内倾斜一定角度。

教师对三种方案进行分析:方案一:提高铁轨质量受技术制约,且成本太大,不是很理想;方案二:容易受地理环境的局限;方案三:比较合理。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对按照方案三改装的转弯火车进行受力分析,F合=F,向=MgtanvgRtan 教师用多媒体提出问题:

如果火车的车速比正常情况下大或者小,向心力还是原来的大小吗?由谁来提供?如果车速比正常情况大又如何?车速过快将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合作探究1:火车车速过慢将由内轮和铁轨的挤压力、重力以及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的合理提供向心力。车速过快则有外轮和外轨的挤压力、重力以及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车速过快,所提供的向心力不足,火车将发生脱轨翻车事故。

教师总结:向心力并不一定是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有几个力的合力提供。在研究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三部曲解题:

1.找“心脏”; 2.分析力; 3.列方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火车转弯情况,并向学生展示飞车杂技!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火车转弯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掌握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伟大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

【环节二】汽车过拱桥问题

二、拱形桥

课件视频展示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凸形桥.问题情境: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思路:在最高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mv2FN′=G

R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V大于临界速度(重力刚好满足所需向心力的速度)时,会发生生么么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2:学生讨论后由代表回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2、过凹型桥

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还是小呢?学生自主画图分析,教师巡回指导.有一载重汽车和我们一起开着,晃晃悠悠的,我一直在担心一件事情,就是怕这辆载重汽车会爆胎。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辆载重汽车以不变的速度行驶,A、B两点哪里更容易爆胎?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交流和讨论3:在B点更容易爆胎。如果在A点对汽车进行受力

mv2分析如下左图所示,再根据圆周运动公式可得:Nmg

r

如果在B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上右图所示再根据圆周运动公式可得:mv2Nmg

r教师:后来那辆载重卡车,果然如你们所预料的那样在凹的地方爆胎了。我们如果把刚才的凹凸路面理想化,建立起研究凹凸路面问题的一般模型,就完全可以把刚才研究凹凸路面的方法推广到研究整个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例如研究拱形桥问题等等。

教师提出问题:在上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对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有了初步认识,但是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研究凹凸路面的时候汽车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是否仍然适用呢?如果不成立问题可就严重了。

学生思考:不是匀速圆周运动,但是向心力公式仍然适用,因为当时在推导向心力公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具有瞬时性。

教师:这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探究了研究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并分别得到了研究的方法,接下来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研究圆周运动的一般方法。

学生思考总结:

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对象,找出圆周平面,确定圆心和半径;(2)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3)求出在半径方向的合力,即向心力;

v2(4)用牛顿第二定律Fnmm2r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列方程求

r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凹凸路面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一般研究方法,并通过感受建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模型的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对圆周运动一般研究方法的总结,使学生的总结方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面从运动的物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供小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附:关于汽车过拱桥的视频模拟实验。知能演练

例题 1:如图所示,质量m=2.0×104 kg的汽车以不变的速率先后驶过凹形桥面和凸形桥面,两桥面的圆弧半径均为20 m.如果桥面承受的压力不得超过3.0×105N,则:

(1)汽车允许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以所求速度行驶,汽车对桥面的最小压力是多少?(g取10 m/s2)

2.关于列车转弯处内轨和外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轨和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 B.因为列车在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倾倒

C.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与铁轨间的挤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当汽车驶向一凸形桥时,为了减小汽车对桥的压力,司机应()A.以尽可能小的速度通过桥顶 B.增大速度通过桥顶

C.以任意速度匀速通过桥顶

D.使通过桥顶的向心加速度尽可能小

【设计意图】

1、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板书设计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铁路的弯道

1.轨道水平:外轨对车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轨道斜面:内外轨无弹力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二、拱形桥

v2拱形桥:FN=G-m

Rv2凹形桥:FN=G+m

R设计自评

本节课重点是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关键问题是要找出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圆周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容易受到生活中的定势思维所干扰,对向心力分析不足,所以教学中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现象,并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辨析,通过师生分析、论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有所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进行猜想、思考、讨论。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验了物理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美。

2.5.7安监站周总结 篇二

一、上周主要工作情况

1、安全督查工作

对我矿属三个生产队组、川煤六个生产队组施工现场根据规程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制止各类违章,现场处理各类隐患共计 58条,复查验收C级隐患 23 条,对以下队组个人严重违章行为进行了处罚:

(1)5月1日中班,1#轨道大巷川煤三队刷帮工作面多根帮锚松动,安全员刘根伟责令当班整改,当班拒不整改,对川煤进行处罚。

(2)5月2日中班,1#回风巷川煤二队施工现场喷浆料搅拌不均匀进行喷浆,对川煤二队进行处罚。

(3)5月3日中班,安全员余记虎现场监督检查发现掘进一队工作面右帮两根帮锚不合格,螺丝松动,对验收员伊贵存验收工作不负责进行处罚。

2、安监站值班人员重点巡查川煤主斜井、宏图隧道等重点施工现场,严格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和不足逐项落实,督促其尽快整改到位,防患于未然。

3、安全培训工作

为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矿“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要求,4.30-5.6,安监站干部分别登台授课《通风措施巷巷道刷大安全技术措施》,《霍州煤电5.1事故情况通报》,每日一题等培训学习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章监督检查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本周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对井下各生产队组施工现场及运输队组运输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从安全生产大局出发,抓细节,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帮助生产队组搞好工程质量;控动态,确保运输畅通,及运输安全。二是继续加强培训学习活动,大力营造“上讲台、到现场”的活动气氛,促进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全员文明行为管理,创建文明、优美、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推进和谐文明现代化矿区建设,让文明行为规范成为一种习惯。四是做好安全宣传、教育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真真做到‘人人抓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5.7五六联动启动会快报 篇三

再创新高

---某区部五六联动启动大会

2012年5月7日上午9点18分,某区本部在分公司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实力绽放 再创新高”五六联动启动大会。到会嘉宾130余人。整个会议在分公司领导的协助下,在本部个险管理人员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启动大会设有:动感晨操,敬业时间,形势分析,2012版新康宁学习,福禄双喜至尊版学习,方案学习,职场经理通关7个环节。首先,大家在一片激情洋溢的音乐声中,进行了动感晨操以及敬业时间的风采展示。带着高昂的情绪进入了由梁峰老师带来的“五六联动 形势分析”的专题讲座,这次专题讲座以“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经典形势分析,引出了五六联动期间“公司,市场,伙伴”三个方面的行业形势,这既是保险营销的三个核心点,也是五六联动大获全胜的三大前提。梁老师的生动讲座,为大家取得五六联动战役的大捷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随后,由陈老师以及廖老师分别带来的“2012版新康宁”和“福禄双喜至尊版”新产品学习。两位老师详细的介绍了这两款产品的新特性,大家也非常认真的学习、仔细的记录。伙伴们都相信这两款产品将是大家打响五六联动战役的两把锋利宝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下午,彭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实施方案的学习以及职场经理的新业务通关。

本次启动大会整体进行有序,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营造了慷慨激昂的战斗气氛,吹响了五六联动的进攻号角,为本次战役大获全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的积极主动,坚定信心,为五六联动添砖加瓦!

记录人:盛超 时

4.数学5.7能不能追上小明的试题 篇四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5.7能追上小明吗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5.7能追上小明吗

学习目标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的转换的能力.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_米.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自主学习:

1.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分钟.

2、甲乙两地相距a千米,小明以每小时b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则经小时到达乙地。

3、甲在乙前方a千米,甲与乙分别以10千米/小时和15千米/小时的速度出发,经2时后乙追上甲,则甲共走了千米,乙共走了千米,乙比甲多走千米。

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191例题,然后和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讨论:P192议一议。

归纳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与同伴交流并总结。

例题解析:

列方程:

(1)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每秒跑8米,乙每秒跑6米,若两人从相距700米的地方,同时相向起跑,几秒钟后相遇?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相同。设x秒后两人相遇

速度时间路程

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2)若改为乙先跑5秒,其他条件不变,甲起跑x秒两人相遇,

速度时间路程

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当堂训练:

1.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分钟.

2、甲乙两地相距a千米,小明以每小时b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则经小时到达乙地

学习笔记:

1.我掌握的知识2.我不明白的问题

中考真题:

1(杭州中考试题)蜗牛前进的速度每秒只有1.5毫米,恰好是某人步行速度的千分之一,那么此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

A9千米B5.4千米C900米D540米

5.5.7向心力教学设计 篇五

四川公务员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形式,公务员考试面试阶段需了解面试综合分析、言语表达、组织管理、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岗位匹配、举止仪表等考核要素。

四川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涉及与领导、同事、群众、亲友之间的情感纠葛、工作矛盾、争议分歧等,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这些矛盾,即人际交往的意识,另外考查考生能够妥善的解决题目中的矛盾,即人际交往的技巧。

[省考面试题及答案] 1.工作中,小王认真努力,积极承担工作,但是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表扬,因此小王常常抱怨自己的努力领导看不到。

如果你是小王,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

人如硬币,存在两面,优点、缺点总会相对而生。于优点而言,我们应保持发扬,于缺点而言,我们应纠正完善。故此,若我是小王,面对题中情况,我会这样做:

首先,调整心态,正确看待。

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良好的工作能力是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二者缺一不可。认真努力、积极承担工作,说明自己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此项优点需继续发扬。但工作做好还需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领导未对自己进行表扬,说明自己在此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所以,我会调整心态,及时提醒自己还有不足需要完善。

其次,自我反省,寻找不足。

领导未能对自己提出表扬,说明自身工作尚存在不足。可能是工作能力尚未达到领导要求,导致工作没有做好;可能是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于此,自己需清晰认知。

再次,对症下药,完善提高。

无论原因为何,日后工作中,一方面自己要勤加学习,通过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向书本求知等方法,不断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自己要善于自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及时发现不足,加以改正。

最后,引以为鉴,改善提高。

日后工作中,自己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发扬勤奋认真踏实的优点,同时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提高工作能力,以获得领导认同。

(来源于网络整理)

2.领导安排你的同事负责一项工作,没有做好,之后领导安排你去负责这项工作,但之前负责该项工作的同事不配合你,你会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参考答案】

同事间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将日常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予以完成。在面对题目中所述问题,我定将认真反思自身的不足,查找同事不配合我工作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与该名同事之间的误解,共同努力将该项工作做好。

具体我将这么做:

首先,端正态度,理性看待同事不配合我工作这件事。毕竟同事之前作为该项工作的负责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并撤销其负责人的职务,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因而工作上有些消极,也可以理解。因此,我会以一颗平和的心态看待此事,绝不会因为同事不配合我,而心存抱怨或是怨恨。

其次,我会认真反思自己在接受该项工作之后的不足,是否行为方式过于高调,趾高气昂,存在盲目自大的情况,或者与同事沟通之时言语措辞不当,沟通方式方法有问题等,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积极自查自纠。

再次,积极主动找到该名同事予以沟通,化解与其之间的矛盾误会。对于之前沟通态度及方式上的不妥当之处,诚挚的向其表达歉意,请求其原谅。此外,向其表明,领导之所以撤销其职务,也是对其的保护,毕竟工作没有做好,如若继续由他担任负责人,难免让人感觉存在包庇之嫌,也不利于其在同事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领导安排我和他一起完成该项工作,也是给我一次向其学习的机会,还希望其能够不吝赐教,我一定会虚心接受。

最后,将本着谦虚低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向该名同事了解这项工作的进程,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内容,做好交接工作;并合理分工,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精诚协作将这项工作做好,并向领导汇报。

(来源于网络整理)

3.你认为与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相处会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和他们相处? 【参考答案】

外向与内向是性格的两个维度,没有好坏之分,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我认为他们的不同之处如下:

外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对客观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常将自己的想法不加考虑地说出来。交流的时候,性格外向的人会更沉浸在聊天之中,也会更多的创造出新的聊天话题,感觉就像有说不完的话一样。

内向性格的人感情及思维活动倾向于内,感情比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在聊天中,他们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不善交谈,不爱说话,有时尽管他们对某一事情特别关心,也不愿主动开口,很少主动找话题聊天。

根据以上特点,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我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处方式。

一方面,和性格外向的人相处,我们要不自负,不傲慢,谦虚并学会倾听。不要因为对方健谈而害怕和紧张,要正常交往,不卑不亢,冷静地对待。还要向对方学习,逐渐地在与对方交往过程中放开自己,勇于表达,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热情的真诚回应。这样一来,可以慢慢地增长沟通能力,从而可以很好地与性格外向的人相处。

另一方面,和性格内向的人相处,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学会“角色互换”,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通情达理地理解和容纳,切忌简单粗暴。尽量熟悉了解对方的经历和想法,缩短相互间距离。用热情、关切和亲密的态度,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回避倾向,以主动的启发、诱导,对其言行多作肯定评价,特别是注意多引导他们参加集体的一些文娱活动,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欢乐。

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我可以顺利地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在工作中更好地相互配合,在生活中愉快地享受友情。

6.5.7向心力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司南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力的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能运用向心力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向心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的应用作必要准备。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F=mrω2或 F=mv2/r,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rω2或a=v2/r,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在传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只是表面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更深一步来分析,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将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设置情景

教师做“水流星”实验,并设下疑问:为什么盛水的杯子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水不从杯里洒出,甚至杯子在竖直面内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已经朝下,水也不会从杯里洒出来?

[在课堂上创设真实可见的物理情景,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把生活与物理联系一起的习惯。]

2、复习提问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匀速”的含义是什么?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得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那么物体所受的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怎样呢?指出:这两个问题即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即可自行解释前面小实验的因果。

[采用这样的导入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讲授的新内容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知识的整体感。]

二、向心力

1、实验探究“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做圆周运动”。

(1)、步骤

①一个小球,拴在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②用手轻击小球,观察绳绷直前后小球的运动情况。

(2)、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①绳绷紧前,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②绳绷紧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3)、通过讨论得到:

①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②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是变力。

③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这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通过亲身感受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讨论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课件展示动画:(1)圆锥摆(2)物体相对转盘静止,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3)汽车转弯(4)卫星绕地球运行

3、向心力的来源:通过对以上四个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得出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某一个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4、应用:学生尝试解释“水流星”的实验现象。

[向心力的来源是学生在本章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用多媒体呈现直观刺激材料,易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圆锥摆等现象中,物体都做圆周运动,具有运动方面的共性,由此启发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寻找受力方面的共性,使学生经历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可能将向心力当成独立的一个力,教师此时应特别指出:受力分析时, 不能多出一个向心力。且①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②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物体并非是所受到的合外力。]

三、向心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感受向心的大小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钥匙串、橡皮擦、笔、细绳等动手实验并感受向心的大小。

(1)让学生用细线联结钥匙串、橡皮擦、笔等,然后拉住绳的`一端,让钥匙串、橡皮擦、笔等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2)引导学生猜想: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角速度、半径有关。因此在探究向心力大小实验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一问题。

[该小实验在此做了改动,与课本上的不尽相同。做该实验时学生的感受更直接,更易操作。提醒学生实验时应使物体尽可能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这样绳的拉力近似等于向心力。]

课件展示:

2、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介绍向心力演示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

①质量不同的钢球和铝球,当它们运动的半径r和角速度ω相同时,比较向心力的大小

②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运动半径相同,观察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③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小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

(4)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质量比值(m1:m2)半径比值(r1:r2)角速度比值(ω1:ω2)向心力近似比值(F1:F2)123

(5)实验结论:

①实验表明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大小为:

F=mω2r(式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ω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r是所做圆周运动的圆周半径。)

②应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上述公式可变形为:

F=mv2/r(式中v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对于控制变量法学生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并提出猜想后通过演示实验师生一起探究最后得出向心力大小的关系式。在介绍向心力演示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时教师可结合传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传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思考怎样控制角速度不变。当学生明白这一问题后,教师的演示也可换成学生的演示。不然,台上的忙得不亦乐乎,台下的却不知所以然,纯看热闹。]

四、向心加速度:

⒈ 定义: 由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2、物理意义: 它是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1)引导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的表达式----a=ω2r.向心力的大小还可以用F=mν2/r来表达,同样向心加速度也可表示为--a=ν2/r.(2)方向:与向心力的的方向一致。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4、动动脑:a=ω2r、a=ν2/r,a与r究竟是成正比呢,还是成反比?

指出:当w一定时,a∝r

当v一定时,a∝1/r5、课本例题:在航空竞赛场里,由一系列路标塔指示飞机的飞行路径。在飞机转弯时,飞行员能承受的最大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6g(g为重力加速度)。设一飞机以150 m/s的速度飞行,当加速度为6g时,其路标塔转弯半径应该为多少?

六、小结[在小结中需给学生指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虽然是从匀速圆周运动中推导出来的,但这些公式对变速圆周运动中求某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也适用.]

七、作业:P72 3、4、5小题

设计思路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内容,学生对于向心力一直很难理解。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本节课本节首先通过创设真实可见的物理情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来感受向心力。当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进一步提出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再让学生动手完成感受向心力大小的小实验后做出猜想,然后借助了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了向心力公式。接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

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都落实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导学”的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活跃学生思维,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结合演示实验,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辅助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是一节科学的、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物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2.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评课稿

3.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4.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范文

5.高二物理教学设计

6.高二物理《电源和电流》练习题

7.向心力说课课件

8.向心力的同义词

7.《向心力》教学反思 篇七

因此,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复习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紧接着出一道思考题,即上一节的第四题,情景引出:两艘游艇的向心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就来学习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的知识—向心力;展开新课,向心力概念→矢量性(大小和方向)→向心力来源→用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

本来还设计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讲解,但考虑到学生对向心力是效果力这一难点的透彻理解,这点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就没有把设计的都讲完。从第二节课的情况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

当然,还有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过高评价学生。设计教学环节时,有些我预设认为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看来,不能很快到位的理解,这也是这堂课没按设计讲完的一个原因。

2、关于向心力是效果力。为了降低难度,我先引用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动力和阻力是效果力,粉笔头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重力是阻力;粉笔头竖直下落时,重力是动力。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想要实现这种效果,要有指向圆心的力。其它力的合力提供这种效果,那么这些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因此向心力是效果力;这点处理我个人比较满意。当然也许存在不妥之处,愿与大家共同讨论。

8.《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篇八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欣赏:2009年2月22日进行的大冬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毫无悬念,我国名将张丹、张昊以195.32分夺得冠军,在家门口收获了他们的大冬会三连冠。

2.提出问题:视频中张丹、张昊的运动做什么运动?

4.展示视频1──链球的运动;视频2──播放一段汽车拐弯的视频。

5.根据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提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链球离手后会沿直线(切线)飞出,运动员如何控制它飞出的方向?

②离手后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吗?

③汽车转弯处路面要做成倾斜的?路面倾斜直接影响到什么力?转弯则表明了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6.教师在每个问题提出后及时组织同学们做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归纳: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问题!我们知道圆周运动也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力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但链球出手后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是抛物线运动,而离手前就能做圆周运动,可见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与抛体受力还有不同的地方。本节课要研究的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助于加速度问题的解决。

8.我们已经知道,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来确定呢?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1.仔细观察后回答:张丹、张昊的运动做圆周运动。

2.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联系实际积极思考。

3.认真思考,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表见解。

①由于惯性,球离手后失去手的拉力,将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飞出时沿切线。②球离手后靠重力做抛体运动。球离手后也受力,做的是斜抛运动,离手前则做圆周运动。可见手的拉力与圆周运动之间有关联。链球转得越快,人就越站立不稳。可见手的拉力大小与圆周运动的快慢有关。

③转弯是曲线运动(其他学生补充:在这里就是圆周运动,不是平抛)使支持力的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支持力的方向与圆周运动有关;而且转得越厉害,坡度就越大。

进行新课

感知加速度的方向

1.投影图5.6-1和图5.6-2以及对应的问题。图2中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图2中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3.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上面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为什么呢?

4.指导学生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分组用细线拉小钢球、小木球让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转速、细线的长度多做几次。

5.提出问题: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6.指出:暂时不能,因为上面只研究了有限的实例,还难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研究十分有益,因为它强烈地向我们提示了问题的答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但是我们具体研究时仍要从加速度的定义来进行()。下面我们将对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作一般性的讨论。

1.认真观看交流后回答:图1中地球受到指向太阳的引力作用。图2中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其合力即为绳子的拉力,方向指向圆心。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知道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加速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吧。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这个关系不仅对直线运动正确,对曲线运动也同样正确。所以先通过研究力来感知加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

3.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速度的变化量

1.出示例题:向东做加速运动,初速度5m/s,末速度8m/s,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某物体向东做减速运动,初速度8m/s,末速度5m/s,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第一步:分别在a点和b点作出速度矢量va和vb,由于是匀速圆周运动,va和vb的长度是一样的。

第二步:将va的起点移到vb 的起点;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第三步:在图上画出速度改变量△v。

3.问: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还是标量?从以上两例我们知道速度改变量可以怎样画法?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

4.引导学生分析并在黑板上板演画出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5.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6.倾听学生回答,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并点评。同时引出下一课题。

1.分组讨论认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并回答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向心加速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投影图5.6-3,引导学生思考:①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②va将的起点移到vb点时要注意什么?③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④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⑤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5..师生互动,共同这样来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图1

如图1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ω,轨迹半径为r。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t,位移为s。可以将位移分解为沿切线方向的位移s1和沿半径方向的位移s2。当时间t很小很小时,可以认为物体在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半径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即s1=vt 于是

其方向沿半径方向,即为向心加速度。

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

指出:上面的推导不涉及“地球公转”、“小球绕图钉转动”等具体的运动,结论具有一般性: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1.按照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回答。

2.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中的内容和同学一起讨论并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5步)

①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

②将va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

③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δv。

④δv/δt 是质点由a到b的平均加速度,δ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

⑤当δt 很小很小时,ab非常接近,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接近直角,δv 的方向跟va(或vb)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

3.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典型例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解析:p点和s点在同一个转动轮子上,其角速度相等,即ωp=ωs.由向心加速度公式

a=rω2可知:as/ap=rs/rp,∴as=rs/rp·ap=1/3×0.12m/s2=0.04m/s2。

由于皮带传动时不打滑,q点和p点都在由皮带传动的两个轮子边缘,这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即vq=vp。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可知:аq/аp=rp/rq,∴aq=rp/rq×ap=2/1×0.12m/s2=0.24 m/s2。

(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相同量,找出已知量、待求量和相同量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问题讨论:①在已知ap的情况下,为什么求解a q时要用公式a=rω2

而求解aq时,要用公式a=v2/r?

②回忆一下初中电学中学过的导体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式:p=i2r和p=u2/r,你能找出电学中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及这里的向心加速度a与圆周半径r的关系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课堂练习。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3.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5.指出:①掌握怎样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

③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式an= =rω2=vω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9.《向心力》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材: 1.新老教材比较

老教材是从日常现象观察、猜测向心力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运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向心力演示仪)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再根据牛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对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n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总体思路是由向心力这个本质到向心加速度这个现象。

新教材的设计思路正好相反,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得出速度方向变化必须要有加速度,在通过数学推导(体现极限思想)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教材到这儿本可以结束,但是新教材,通过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以前是向心力演示仪),这个验证实验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①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的正确性 ②验证了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正确性 ③验证了匀速圆周运动是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不是具体的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甚至是每个力的分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的曲线运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处理一般曲线运动时也采用微分思想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都是很重要的曲线运动,为了学习《向心力》前面已有很多知识铺垫,如:曲线运动的方向、条件、描述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物理量,包括向心加速度。这是前,那么后呢?学好本节可以为本章应用部分及万有引力知识做必要准备,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要内容。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效果力;

2.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会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

①圆锥摆实验的探究过程。②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在前面学习抛体运动的基础上,有学习圆周运动,让学生了解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让学生体会牛顿力学的魅力。③明确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向心力的确定方法与公式。2.教学难点:

①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难就难在你不敢去尝试,我准备了这个演示实验,预先我也测了一下,结果还可以,误差很小,我觉得即使误差大,也要去尝试,做比不做好,让学生体会验证实验过程)。麻烦可能会出在⑴怎样点悬 ⑵怎样保证做圆周运动 ⑶怎样测高度

②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圆锥摆实验及相关物理量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2/5。课堂气氛将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时间安排贯穿其中)1.导入新课(3分钟)创造学习圆周运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入新课的知道思想。举例和展示生活、生产中、体育比赛中的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我在课件里就安排了几段动画。如:①双人滑冰的动画 ②轻绳牵好小球在光滑冰面上做圆周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迹。2.新课教学(30分钟)

(1)受力分析及规律总结向心力(8分钟)

课件展示几个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力命名的,再引导根据牛二定律及所学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到这儿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数学推导得出,再推出向心力这两个公式可靠吗?有没有办法验证?

(2)进入圆锥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及实验验证(本部分既重也难,时间15-18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课件展示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时间2-3分钟可以讨论,好了以后学生汇报(照阅读提纲)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m(通过投影片)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测长度、可以老师测,学生帮助,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行计算。改变高度,再做一次,学生讨论评估实验误差。有无改进办法。

再介绍几个典型的圆周运动,如物理跟转盘一起转动,(3)解决问题及课堂拓展(8-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及规律,得出向心力的公式,通过课本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所学知识点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3)课堂小结(2分钟)

(4)本--和教学实施都落实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导学”的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活跃学生思维,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结合演示实验,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教学课件,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5)作业布置 P22 1-5。(b)尝试 课本P22“做一做”实验,可以当场尝试,如就地取材,塑料胶带或线牵小球做圆周运动。

上一篇:送礼的几种方式分析下一篇:《山村》教学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