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校本课程(共10篇)
1.太极拳校本课程 篇一
校本课程 太极拳入门知识与实践 第二课时 备课 教案
太极拳入门知识与实践 备课 第二课时 时间: ,3,8 地点: 体操房 出席情况: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了解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拳主要特点。 2. 了解什么叫站桩。 3. 初步了解拳式呼吸。 4. 学习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教学过程: 一、对30位同学进行分组。 分成4排。 二、纪律要求 1、 老师授课时要安静认真听讲,保证听课效果。 2、 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在做有关基本功练习和学习相关招式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和韧带拉伤。对于技击性的动作以自我体会为主,用意不用力,或者做到点到为止,不可肘、靠发力。 3、 穿宽松的衣裤,平跟软底运动鞋。 4、 不可无辜缺席。不得已时要提前请假。 三、主要手型介绍。 1、 掌 2、 拳 3、勾 四、主要步型介绍 1、 马步 2、 弓步 3、 仆步 五、预备式 双腿站立,平稳呼吸。 讲解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从自然呼吸慢慢过渡到到拳式逆呼吸的`过度。 1、 自然呼吸 2、 拳式逆呼吸 3、 呼吸要深、缓。不可憋气。 六、起势 1、 站立转马步 2、 马步要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虚下实,意念放松。练太极是一个求软摧僵的过程,练出似弹簧般的张力,全身精气膨胀 七、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八、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九、课后作业 回顾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利用活动课练习站桩和呼吸。 (动作详解见博客中简易太极拳英文解释部分)。
2.太极拳校本课程 篇二
关键词:太极拳,选项教学,民族传统体育
1 太极拳课程开发的背景
1.1 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熏陶”的需要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坚持“崇德瀹智”的教育理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太极拳”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体现古老的东方哲理, 既有医疗、保健的作用, 又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现代体育更有效果。
1.2 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修身养性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开发多元化的体育选项课程, 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株奇葩, 其内涵深奥, 融哲理、医学、拳术于一体, 具有强身健体、防身御敌、娱乐表演、调节精神生活和增加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 兼有锻炼身体和修养精神两个方面的功能, 在培养人和锻炼人方面较之现代体育更富有魅力。
1.3 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在多年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 本人发现传统的太极拳太繁琐, 耗时太长, 不适合现代青少年练习, 针对这种情况, 本人删繁就简, 从传统太极拳套路中精心筛选出12个典型的招式动作, 创编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业余锻炼的“十二式太极拳”, 以及适于参加竞赛的“陈氏太极拳套路”和适于课间锻炼的“定步单、双推手”的动作, 在学校体育选项活动中开展, 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太极拳课程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壮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太极拳运动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发展个性为宗旨, 以群体性活动为基础, 体现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以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等原则。我校从2005学年开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选项教学, 太极拳便走进了中学体育课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健康成长, 并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 (2)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有高强度的剧烈运动, 还有柔和的身心调节, 健康不仅表现为肌肉发达, 更要注重调节内部系统, 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更协调、更健康。 (3)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谦虚谨慎, 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德。 (4) 改进课间操单调、枯燥的模式, 优化课间操的内容和结构, 使学生乐于参与, 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 并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5)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风气。
3 太极拳课程的实施
3.1 编写教材
3.1.1 编写适于普及性教材
“十二式太极拳”是笔者把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有代表性的动作提炼出来而编成一个短小精悍的简化套路, 其主要作用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 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消除疲劳。“十二式太极拳”的主要动作有:右金刚捣碓、懒扎衣、右六封四闭、左单鞭、搬拦捶、左连珠炮、闪通背、转身双推掌、当头炮、左金刚捣碓等等。
3.1.2 编写适于竞技性的教材
包括“定步单推手 (双人) ”和“定步双推手”两种。“定步单推手 (双人) ”的主要动作有接手、黏手、内黏肘、外黏肘、钩手、削手、缠手, 形成练习有平圆单推手与立圆单推手;“定步双推手”是指朝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用棚、捋、挤、按四法周而复始做互相推揉的运动。其作用是通过练习推手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精神, 增强耐久、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 以及提高应变和自卫能力, 还能增进友谊, 在相互帮助和切磋中共同提高拳艺水平, 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
3.2 课程实施
3.2.1 利用体育课程实施课程
根据我校体育的教学特点, 高一年级是基础教学,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高二、高三年级是采用选项教学。《太极拳》校本课程分普及教学和选项教学两大部分。“十二式太极拳”内容精练、动作刚而不僵、柔而不软, 人人可练, 同时又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娱乐的优点, 易于推广, 适合高一年级学生学习。而《陈式竞赛套路》主要适合部分有兴趣并且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定步单、双推手》, 主要是对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开设的, 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之余放松身心, 同时在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中感受太极拳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3.2.2 利用大课间实施课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放松身心, 同时大课间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是张扬学生个性、创建学校特色的催化剂。笔者每天在大课间活动结束时带领学生做太极拳运动, 大约5分钟, 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品味和意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2011年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大课间活动特等奖。
3.2.3 利用选修课实施课程
针对部分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 利用课外活动和运动队训练及社团活动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培训、辅导, 让他们掌握更复杂的太极拳套路, 在每届校运会开幕式上让这些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表演, 展示太极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各种武术比赛, 为学校夺得许多荣誉。
4 太极拳课程的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学习态度和《太极拳》套路考核。学习态度分为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 各占1 0分, 总分为3 0分, 让学生写课后反思和心得体会;《太极拳》套路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太极拳》套路的掌握情况, 占7 0%, 满分是1 0 0分。
5 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思考
5.1 授课教师要有“育人”的认知, 才能落实课程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太极拳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在修心养性、育德育人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 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1) 太极拳的形神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太极拳有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富于哲理的知识系统。因此, 太极拳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培养上, 让学生既练拳又明理。形神统一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 让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2) 太极拳的意境美能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太极拳的意境主要体现在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完全统一, 太极拳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 与中国文学、艺术、诗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太极拳是在三维的立体空间展现东方特有的人体美, 感情丰富而内向, 精神坚毅而沉着, 动作敏捷而神速, 神韵四溢而饱满。 (3) 太极拳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5.2 学生要有“修身养性”的认知, 才能体会太极拳的内在魅力
(1) 太极拳利于健脑益智。第一, 练太极拳时, 要求精神贯注, 意想小腹 (即意守丹田) , 排除杂念。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 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 起到健脑强身作用。第二, 练太极拳, 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第三, 练太极拳还有利于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2) 太极拳具有修养身心的作用。第一, 大极拳讲究动态平衡, 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 才能改变人的心灵、性情、气质和神态, 才能提高人的修养和品性。第二, 太极拳学习中的“诚为本, 敬为上”的德育观, 有助于文明的发展, 有助于理性的成长, 有助于心灵的洗涤。
5.3 把握太极拳与其他运动的关系,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太极拳促进身体健康。练拳的时候, 周身感觉舒适, 精神焕发, 伴随情绪的提高, 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能, 使人摆脱焦虑和病态心理。同时练拳时, 随着机体的运动, 加强了血液及淋巴循环, 减少了体内的瘀血现象。 (2)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太极拳练习同时要求心静体松, 顺其自然, 符合“自然”、“阴阳”的平衡规律, 以求得身心内外和谐, 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具有显著作用。
5.4 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1) 推动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执信中学于2006年在全校开展太极拳特色教育,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 太极拳教育教学已形成了规模, 成为了学生们的爱好和特长。我校在大课间活动中师生一起练太极套路拳, 已成为一种健康方式深受学生、老师的欢迎。 (2)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康辉, 王键华.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太极拳校本课程 篇三
关键词:绘画 太极拳 交互课程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56-03
古语有云:“文武交泰,书剑一家”。绘画与太极拳,同属中华文化的瑰宝,不断被国人继承与发扬。绘画是艺术自不用多说,而太极拳被称为“东方芭蕾”,早在2006年即入选第一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艺术。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一方面,绘画主要从属于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而太极拳则主要是通过体育课这一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得以传授,二者在课程性质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绘画与太极拳一文一武,一个动笔一个动身,在实训的形式上也存在差异。然而经过作者多年的绘画教学经验和对太极拳习练的浅显体会,认为绘画与太极拳在身体态势、运动方式、虚实关系、形意一体等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一、身体态势
(一)立身中正
从绘画练习来看,首先最基本的一点,专业绘画要求绘画者的身体和头要正,不论是坐着画还是支画架站着画皆需要如此。身体要基本正对写生的对象,不要完全侧对或背对对象。头应该领正,正视物体,不能形成歪头或扭头观察物体的习惯。这是对于作画者身体的基本要求,而且在画画时对画板的放置也是要求一旦确立了构图后以正面方式,而不提倡为了所谓的绘画方便经常将画板翻倒着作画。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立身中正,虚灵顶劲,下颌内收,头顶的百会穴领起,让颈椎、胸椎、脊椎在身体的背部呈一条直线。不论是做怎样的套路和动作都要做到“正”,这是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绘画与太极拳在“正”的要求上基本一致。
(二)保持适度距离
从绘画练习来看,身体离画板要有近乎一个手臂的距离,不能离得太近或太远。保持合适的身体距离,既是为了保护眼睛,便于完全施展手臂的作画半径,也是为了形成整体观察方法的需要。距离太近容易形成局部观察,而局部观察则是绘画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距离的要求对太极拳来说更是近乎苛刻。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开步的距离、两臂与腋下的距离、两臂之间的距离等处处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太极拳八法之一的“掤”劲,就是要求身体各部位能够形成一个饱满的态势,让身体舒展大方。如果在练习过程中距离控制不当,不仅会让身形局促不堪,到处受制,而且也不利于气血在身体内的微循环。
二、运动方式
(一)以圆为基
众所周知,绘画是动笔的艺术,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都必须通过手,更直观的说是手指的运动来完成。然后,画画并不完全只是靠手,也不可能只靠手的独立运动就可以做到运笔自如。绘画者在学画初期需要明白绘画的四个运动“轴心”,分别是大臂、肘部、腕部和手指。通常笔者在给零基础的学生授课的开始阶段,都会教学生通过运用铅笔,在纸面上做拉线训练。从运动轨迹来说,不论是画直线还是画曲线,手臂的动态弯曲构成了绘画的整体态势。例如在壁画创作或是画很长线条的时候,绘画者必定需要通过手臂的整体带动,一节一节地催动肘部和腕部,通过“活手腕”来完成划线;在画一般长度的线条或是绘画之初打轮廓的时候则是保持大臂不动,通过灵活肘部和腕部来催动手指作画;在画短线或细节的时候,则只是通过活动手腕和手指来进行。由此可以发现,不论是我们画什么样的线条,长线还是短线,直线抑或是曲线,是人的生理结构所形成的绘画的四个运动轴心,本身就决定了画出的线条在理论上都是一条条的“圆弧”,而且越是轻松用笔就越是在画圆弧。反过来说,即便是通过僵硬的笔法去画直线,哪怕画的再笔直,其实肘部和大臂都是在做圆弧运动。所以说绘画中,线条只是整个手臂圆弧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果,绘画的本质其实就是在画圆。
太极拳的运动同样以圆为基。陈式太极拳名家陈鑫曾有诗云:“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身备五弓,所呈现的就是一种圆弧曲线,这是对太极拳行拳走架乃至推手实战的基本要求。包括陈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不论是顺缠逆缠,还是上缠下缠,实际轨迹都是各种空间的曲线运动。再比如太极身法的进步和退步,都是以腰为轴的旋转带动下画弧形或半圆形,故而古语有云:“太极拳俱圆象”。
(二)节节贯穿
太极拳练习中,有一个关键字“催”,这个动词把太极拳劲路的运动方式表现得出奇巧妙。太极拳要求“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与腰,通过肩肘发于梢节,“以肩领肘、以肘催手”……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正是通过这样的节节贯穿把劲催发出来,这是一个强调整体的劲,而不是空转的局部的劲。正如“青龙出水”一式中最后的定式动作就是最好的映证。
在绘画中,同样需要贯穿。例如在画素描起稿打轮廓时,那些纵横交错的轮廓线就是在研究不同形体之间的一种贯穿关系。又如绘画中有些形体看似孤立,实则构成了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正是绘画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整体观察方法”,只是“贯穿”和“整体”这两个词,运用在绘画中是指眼睛的观察方法而最终落笔于纸上,而在太极拳练习中则是指劲路和内气通过身体的一动全动周身运行了。
三、虚实关系
(一)虛与实
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派,都讲求虚实关系。西方绘画中的虚与实是构图处理中的一个空间概念。在素描关系中,虚可以简单理解成模糊,实为清晰。这里暂且不对中西方绘画中的虚实关系做更进一步的比较,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表现力。达芬奇曾说:“绘画显示的第一个奇迹,仍是物体从墙壁或其他平坦的表面上凸出,使得精于判断者上当。”就如同初学者画石膏几何体,如果单纯是涂上一块均匀的明暗色块,那必然不会出现空间的转折和透视感,而必须要让明部往前“走”,暗部往后“退”。前面的刻画要实在一些,后面的则需要虚画过去。无论是素描关系还是色彩关系,只有具备了虚实关系,才会产生层次感和纵深感,正所谓画面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nlc202309091405
在太极拳中也讲求虚与实,这里的虚实主要是指身体的重心。如重心在左腿,则左腿为实腿,右腿为虚腿。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虚实关系也是不断在进行转化,正如同太极双鱼图的阴阳转换之理。太极拳未动之时,阴阳未分,虚实未现。一动阴阳即分,虚实立现。然而在太极拳中,也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谓虚并不是全无力量,实也不是全然占煞。太极拳劲路的源动力就来自于两腿重心的相互倒换,重心平分则阴阳未分,自然也就不存在力之来源。这种虚实的倒换几乎与绘画中的调整虚实关系并无二致。
(二)虚实求“和”,和中有“度”
我们在绘画中要追求虚实关系,目的并不是为了突出虚与实的差异效果,恰是为了促均衡,求和谐。“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相互协调、平衡的关系,也是一种审美价值尺度。例如在绘画中强调画面中要有统一和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而这种变化的产生便是来源于虚实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虚实关系所带来的变化,譬如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对比色会对整体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色调的统一。于是这里我们就要强调一个“度”,从美学上来讲,就是既要在整体氛围中有对比突出重点,又要使这样的对比服从于整体的和谐。
太极拳也非常注重和谐的含义,太极拳的拳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之理极为契合,几乎体现在太极拳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之中。太极拳中讲求张弛有度、倒换有度。例如两腿的重心应该是四六分,还是三七分,都有明确的程度要求。重心倒过了就容易产生跪膝,而这往往会造成膝盖的酸痛,所谓“过犹不及”就是最好的总结。因此,只有在练习中体会到和中有度,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太极拳也重视对称美,对称与均衡这两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画上等号。例如在太极拳中有左式的野马分鬃,也有右式的野马分鬃,有左式的搂膝拗步,也有右式的搂膝拗步等,而这种对称与均衡之美在绘画训练要求中几乎是重中之重。
四、形意一体
(一)形与意
绘画中的形主要是指点、线、面等具象造型。形对绘画来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看画必定首先是看形,就如人的皮肤是表象,绘画及其他艺术中均讲求形式美。意主要是指绘画的立意、意识,就如同人皮肤下的经脉,是内在。以“意”作为创作主导的“意象思维”方法对绘画中的笔墨、构图、技法等影响极大,一幅画的立意如何往往决定了该绘画作品的层次和价值。其实不仅是绘画,太极拳的运动也同样包含“点、线、面”这些构成要素。例如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的起势和定势是点的静态表现,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则是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线,强调不能断劲,需要连贯。美学上认为点、线的扩展构成了面,在太极拳中,面主要体现为没有平面,没有直线,均是空间曲线运动。
就形式美而言,太极拳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因为它客观存在各种美的构成规律。形体动作姿态的优美,是一种外化的表现。而意则是一种内化,体现在思想意识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更有“形断意不断,意断神可连”的说法,可见意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二)重形更重“意”
绘画与太极拳均是重形更重意。这里的“意”包含意识和意境两个层面。
先说第一个层面,就绘画来说,绘画初期必然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铺排线条,搭配色彩,灵活运用技法进行美的提升或再现。而当绘画的水平到达了某个层次,必定会探寻更深的思想境界,进入绘画创作的阶段,也只有当具备了绘画创作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了绘画。绘画包括书法在内都应做到“意在笔前,文向思后,然后作书”。
太极拳练习也是如此,第一个阶段必然是外形的学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的反复揣摩必不可少。太极拳讲求“形、力、劲”,具备了正确的外形才谈得上发力,走内劲。太极拳同时要求用意不用力,这里的“意”是一种有意识的支配运动。太极拳作为内外兼修的内家拳,一举一动都是在人脑意识的支配和统领下,运用手、眼、身、步法,结合导引、吐纳术的有机协调运动。
例如练习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不使有分毫拙劲,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全是用意不用力。这里的放松,一方面是通过松肩沉肘坐腕松胯等身体动作来放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大脑有意识地支配身体各部位来放松,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加容易做到真正的放松。
二者除了在意识运动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外,“意”还具有意境、心境的意思。绘画的意境既体现在作品之中,也存在于绘画者作画中的心理感受。一般绘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只要想要什么的效果就可以画出想要的效果,也就是“眼到手到”,并且往往在作画时会进入某一种沉迷于画中的心境,这时非常强调人的主体性。这和练习太极拳时的感受非常相似。太极拳在运气走架的过程中极为注重内静外动,强调松沉入静,要求练拳前要平心静气,神起内敛,调整呼吸。在运动过程中“身虽动,心贵静。心为令,气为旗”。尤其是独自在琢磨拳架时,通常会使人感觉松沉入静,心无旁骛,这是练拳时候的心境。又如陈式太极拳的集大成者陈王廷的名句“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中造拳一词充分体现了其闷中求乐的心态,突出了心境的主体性。可见,“境”乃绘画与太极拳的关键所在。
当然,除了以上论述的四个方面以外,绘画与太极拳的学习方法也非常相似。二者至今都几乎沿袭着传统师徒制的传授方式,绘画与太极拳艺的提高绝不是靠自己闭门造车就可以钻研出来的,都需要“名师”的悉心指点。有了名师指导,必然会明确正确的方向,少走不少弯路。尤其是练拳若是方法不对,无异于缘木求鱼,容易让人误入歧途,为了锻炼身体而练拳结果反而把身体练坏了,而绘画也是一样的道理。
文需武功,武需文帮,文武合璧,天下无双。综上所述,绘画与太极拳二者之间有如此多的异曲同工之妙,倘若能将绘画与太极拳的课程进行有机的交互和融合,那么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的要点,提高绘画技能,同时通过习练太极拳又可以增强体质修身养性,避免浮躁。二者相互反哺,相互促进,只要恒修勤练,实在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大有裨益,使人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蒋金玲.世界·生命·艺术意境之关系———从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谈起[J].安徽文學,2009,(04).
[2]付月婷.解读中国绘画中太极因素的融入[D].沈阳:辽宁大学,2011年.
[3]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南京:东南大学,2005年.
[4]危磊.中国艺术的尚圆精神[J].文艺理论研究,2003,(05).
[5]王冬梅.“圆”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式[J].国画家,2007,(06).
[6]王岗,郭华帅.太极拳:一种典型的水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7]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8]陈正雷.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J].中华武术,2001,(03).
[9]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的诠释——解读太极拳健身文化之“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4.校本儿童画校本课程纲要 篇四
课程名称:儿童画 教
师:姜平
授课对象:2—4年级部分学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选修课
学习背景:低中年级儿童的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儿童又喜欢用鲜艳色彩涂抹,同时他们又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象超出成人,学习儿童画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因此本学期我决定在校开设《儿童画》课程。课程目标:
(1)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儿童画》最基础的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及审美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儿童画经过学段训练,逐步能掌握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油画棒技法的运用,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
课程内容:
儿童画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线描、油画棒、水彩笔、水墨画等等。在课程内容上,我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油画棒学习,油画棒是一种在颜料中加入蜡质材料中介物质后所做成的,具有油画的效果,材质柔软,遮盖力强,色泽鲜艳浓厚,能够随意的大面积涂抹,还具有能调合颜色特点,让孩子能很快、很好的学习色彩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儿童喜欢用丰富色彩涂抹,运用油画棒创作儿童画正符合儿童作画大胆,敢做、敢画的纯真稚朴的天性。
学习内容如下:
1、学段一:工具材料介绍,色彩知识学习,油画棒技法训练。
2、学段二:临习范作
3、学段三:想象创作(重点阶段)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
课程实施建议:
(1)组织形式:小组学习(2)课时安排:每周2小时(3)场地:三楼美术器材室
(4)用具:绘画工具材料学生自备,(5)方式: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6)原则:灵活自主性原则
课堂教学:
1、主要手段:
(1)教师多收集名人作品,精心绘制范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为创作打下基础。(3)总结教学方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
(4)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
2、过程及授课方法: 临习阶段: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有意识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是能够运用于实践的。
(2)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儿童画学习,适当临习范作,也是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要做到熟练的示范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详细的分步引导。毕竟是低中年级儿童,如动物造型分解图,色彩调和和过渡分步示意图,并以图形概括所画主体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表现的内容。教学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获得直观感悟,清晰明了作画步骤,集中注意力,发展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创作阶段:
(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构图是个很重要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时,把握物象的主次,把主要物象画在中间合适位置,之后在它旁边空间进行添画组合,在背景绘画方面多进行指导,通过点画背景、背景涂色、装饰背景等多种形式让画面更完整,让空间组合更到位。(4)尊重儿童的意愿,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导儿童多练习,从中自己探究,自己从练习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美术技法,促其不断发展。课程评价建议:(1)评建内容:
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习对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多元化,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2)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除了观察、调查、考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重视形成性评价,定期展示孩子的作品,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3)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多加鼓励,多赞扬,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培养创作能力,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适当评价。
5.校本课程 口风琴课程纲要 篇五
口风琴属于“键盘簧片乐器”,它具备口琴和竖笛的演奏特点。口风琴师五十年代中期由日本东京大学音乐教育家大厂善一在吸收,借鉴簧片乐器与键盘乐器结合的基础上研制的,它可以吹奏旋律,也可以进行多声部演奏。口风琴是适合在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堂中推广的,它有利于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成本也较为低廉,在农村学校的经济范围内。
农村学校口风琴的普及与推广具有实际提高音乐素养的优势。1 口风琴易于提供良好的音乐,音色和音准,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音感基础。口风琴简单易学,表现力丰富,利于集体教学。口风琴即可独奏又可合奏,组合灵活,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单独组成乐队,也可以配合其他乐器演奏。口风琴教学促进对键盘的认识,对于乐理的教授起到直观作用。5 口风琴教学有助于学生尝试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口风琴学习可以使用五线谱也可以使用简谱,助于识谱的学习也有助于学习转调,即兴旋律演奏。口风琴在使用中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卫生,自备“吹嘴”,吹奏前漱口,保证口腔卫生,在吹奏完毕口进行琴体排水。上册
横奏 初次见面,我叫“口风琴” 2 手指热身操high起来 爬一爬五线谱,彩色键盘真可爱 4 气息开车练习5 摇啊摇 6 小宝宝要睡觉 7 玛丽有只小羔羊 8 划船歌 9 小小鸭子 10 音乐台阶 11 乘音乐列车去旅游 12 小蜜蜂 13 小猫圆舞曲 14 穿越大拇指 15 转圈 16 祝你生日快乐 17 鹰 扩指缩指真灵活 19 小摇篮 20 三个魔法师 21 欢乐颂 22 DO RE MI 23 踏级石
下册
6.校本课程《象棋进课堂》课程纲要 篇六
学校名称:荥阳六小 课程名称:中国象棋进课堂 课程类型:体艺推广普及型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以《乡土教材—象棋》等内容为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二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1、我国的象棋文化特别悠久,而我们荥阳又是象棋游戏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级领导又特别重视象棋文化的发展,成立了象棋中心、象棋广场等。在广大群众中,象棋也特别受大家的喜爱,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象棋的兴趣非常大,因此我校决定将象棋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象棋是一项集益智、娱乐、德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竞技活动。他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智力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象棋进课堂,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另外,象棋活动还具有娱乐性,有助于寓教于乐,减轻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学校开展象棋教育,把象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下棋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说,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特色的体现:“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
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提出了“以棋培德、以棋促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建设构想,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学会做人教育等相结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六小办学品位。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象棋,了解中国象棋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象棋的技巧,提高棋艺水平。
三、开发宗旨:以棋育人 以棋修身 以棋养德
四、课程组织
(一)开设时间:利用学校体育课,每两周安排一课时。
(二)本课程分为: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象棋入门、战略战术等三部分。
五、课程实施建议
教师方面:
注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适当调整。学生方面:
多留心揣摩,注意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经常与社区爱好者切磋,提高棋艺,适应不同风格的各种棋手。家长方面:
有能力的家庭可为孩子配置棋盘,购买一些象棋方面的书籍以便让孩子进一步提高。积极配合学校有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实施。
六、课程内容:
1、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预计3课时
通过向学生介始中国象棋的历史发展以及“棋人棋事”,让学生初步感悟中国象棋的文化魅力。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2、象棋入门——————预计10课时
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象棋,掌握基本方法,结合实战训练加深认识,提高水平。
3、简单的战略战术————预计10课时
本部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悟,提高棋艺,开发智力。同时,通过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在训练中,渗透贯穿育人思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六、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以愉悦身心和激励表彰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7.微型课程:破解校本课程实施困境 篇七
作为现代课程的一种形态,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在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微型之“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成系统,但具有专题性质;二是周期短,一门课程可在一个学期完成,也可在几周,甚至几个课时内完成。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课程”,微型课程专题涉及面较窄,搜集资料的难度较小,更容易驾驭,一般教师都能胜任课程的编制和教学。这种介于活动和课程之间的形式自由而开放,教师可立足学科尽展其能,学生也更加乐于参与。
一、学科·影视“微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影视资源这种超文本载体具有题材丰富、形象、直观等特性,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使用教材文本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整合超文本方式与纯文本教学,发挥影视资源丰富的表现功能,能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立体生动。同时,教学从静止的展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动态画面,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教学境界。
基于这一思考,在研究初期,学校发动各学科组根据教材内容,尝试列出“教材与影视结合教学安排表”,选取相应的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做到“手中有书,心中有片”。借此,希望让教师感受影视资源的价值,主动思考课程开发策略。例如,语文学科组立足单元主题,尝试将影视资源融入写作教学(见表1)。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往往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课上,借助影视艺术,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创作背景;品德课上,蕴含着浅近哲理的影视故事,常常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数学课上,直观、形象的影视素材则快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音乐课上,影视更成为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助力,帮助学生把握情感主线……运用优秀影视作品辅助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二、同一主题“微选择”,激发探究热情
各学科与影视资源“微结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极大鼓舞了老师们深入开发影视教育课程资源的信心和兴趣。影视是集文学、艺术、科技为一体的活教材,优秀的影视作品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着生活,更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极富教育意义。其中,许多影视作品表现形式各异,却指向同一题材。为此,老师们着手整理众多影视作品,形成了同一主题的课例资源。
具体来讲,即以同一主题为核心,汇集相关电影,组成“自助餐”系列电影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检索资源库,从中选择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则利用资源库介绍电影故事梗概,收集主题电影参考资料,并设计电影赏析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每学期初,各年级组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针对本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影片主题。围绕每一个主题,教师从资源库中选择三至五部相关影片,并分为必看和选看影片。必看影片安排在学校统一设置的影视教育课中,集中观看(同一年级安排同一时间段观影);在集中观影前,教师会进行导看教学,介绍其拍摄背景、影片梗概等。选看影片则让孩子自由选择,至少选一部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个主题系列一般历时一个月。
例如,在众多优秀影片中,有不少以科学家、发明家为主角,如《少年爱迪生》《伟人爱迪生》《居里夫人》《莱特兄弟》等。我们汇总这些影片,组成“发明家”主题资源库,并形成了主题课例,开展影视教育活动。在导看环节中,教师介绍发明家的生平事迹,而后组织影片赏析,课末则推荐一些同一主题影片,并将其内容发送至学校微信公众号,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选看。同时,布置相应的探究延伸活动,如搜集这些发明家的相关资料,或写观后感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报《我心中的发明家》等。在每月最后一节影视教育课上,孩子们争相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孩子们收获良多,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感言:
一部部影片把这些发明家的真实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觉到伟人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敢于付出,敢于拼搏,说不定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我们。
通过影片,我了解了居里夫人充实、不朽的人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惊叹于她获得的荣誉,而是应该学习她执着、坚毅、勤奋的精神,学习她的伟大抱负,为“手持知识的火炬,创建崇高的殿堂”而努力奋斗。
三、分段开发“微价值”,促进个性表达
在梳理同一主题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同一部影视作品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无法充分激活这些教育价值。同时,孩子们个性不同,对同一影视作品的感悟各不相同。唯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发影视资源的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其情感活动,满足儿童不同的表达需要。
影视作品题材多样,有童话、故事、科幻,它们或重现战争场景,或展现人物生平,或畅想未来世界……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受此启发,老师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多种作文练习形式,如利用影片学习表达,讲影视故事,写影视片段等。例如,《海底总动员》是经典的美国动画大片,作为影视作文资源,不同年段对其内容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迥然不同(见表2)。
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表达作品拍成影片,制作了DV儿童作品,孩子们热情极高,踊跃报名为电影配音。孩子们喜欢影视人物、故事和画面,自然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激发起极大的写作热情。优秀的影视作品情节丰富,人物刻画生动,环境渲染到位,事件描述详尽,这些都值得作文教学借鉴。观看《海底总动员》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表达特点,选择不同的写作点及表达形式,拓宽了习作天地,创设了儿童自由表达,展现生命灵性的平台。
四、分科提炼“微应用”,满足学习需求
随着微型课程资源的累积,学校教师对于影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逐步加深。在主题课例的开发中,老师们发现,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涉及自然、社会等多领域,内容丰富,极具人文价值,更容易吸引和感染学生。据此,可以立足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同一部电影的教育内涵,“吃透”一部电影,从而将影片效能最大化。基于此,各学科组开展合作研究,挖掘同一部影视作品与不同学科的结合点,从中提炼学习点、训练点,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
同样以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为例,各学科组开发了不同的应用方式:
影视语文——沿着影片主题,创编动画故事;影视美术:抓住鱼的形态特征,运用点线面创造鱼的纹样;
影视音乐——依托影片中的音乐,听辨声音的强弱;影视科技:观察、了解海底生物的多样性;
影视信息技术——用金山画王描绘海底世界;
影视英语——表演影片中Nemo和Dory的对话,并有感情地配音;
影视体育——鱼的游姿在加速跑中的练习与运用。
实践证明,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组合、剪接后,影视资源营造了特有的情境场,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影视写作课上,孩子们尽情续写父亲玛琳在营救儿子尼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影视美术课中,孩子们有滋有味地欣赏着各类鱼的纹样;影视音乐课上,孩子们则静静地感受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影视科技课上,孩子们又饶有兴致地探究海底生物的多样性……一部影片,表面看素材单一,实质上内涵丰厚。我们借助这一“材”,做足文章,变出了精彩。同一部影片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实现了影视资源更深度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主题课例为呈现方式的微型课程开发,让学校走出了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困境。教师对于影视资源的教育功能有了深刻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也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影视学习模式,开始用自主探究、个性表达和创新行动,实现着生动而有个性的成长。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3068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8.校本课程声乐班_课程介绍专题 篇八
紫凤小学
夏丽珍 一,课程目标
声乐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科都是具有高度文化育人功能的学科,除知识性的传授外,声乐课程的开设能够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层次性,差异性。既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二,课程简介
1,课程主要内容有发声训练,视唱练习,声乐曲联系三种形式。
2,本学期声乐班将学习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戏曲等,拓展学生的喜好。三,评价方式:汇报表演
(一、课程开发背景:
我们通过多次学习和研讨深刻地领会到,音乐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平台,它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同时,它对促进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正为我们的才艺提供了用武之地,它能很好地我们享用教学的成功感和价值感。同时也为教学资源开发出另一片艳阳天。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同时也为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与情操,我们将以美育为途径,以声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构建以声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进一步发挥我校文化教育与音乐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彰显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声乐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科都是具有高度文化育人功能的学科,除知识性的传授外,声乐课程的开设能够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层次性,差异性。既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目标准确-清晰的原则。
课程的开发不是强化新课程标准,而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深刻地理解透新的音乐课程中声乐教学的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坚持准确、清晰的原则。(1)丰富学校的音乐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音乐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是生活中的五彩缎”意识;(3)传播地方音乐特色,享受世界各国音乐的精髓。
2、内容优秀-贴切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在目标明确后教材的选用和组织,是开展教学的泉源。我们对可能开发的音乐空间要明确的把握,对音乐教学的资源来源要有充分的估计,也就是说,老师自己对选用的音乐作品事先就要有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内容的选用和组织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它必须是在我们老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总之,要选用经典的、学生喜爱的、有学习价值的音乐作品,内容的整合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年龄特点需要,遵循小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规律。
3、途径有效-创新的原则。
途径是课堂教学时生动展现校本课程内容,达成校本课程目标的操作过程。只有有效的途径才能很好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内涵,只有创新、有创意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目标的达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评价规范-灵活的原则。
建立规范、灵活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实施小学声乐校本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的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老师的决策为主体的,课程的目标、内容都是由我们自己制定、安排而确定,在整个过程中肯定隐含着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实施中必须多次地进行规范的自我评价,课后及时反思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等研讨,从而休整课程,促进我们声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发展。
四、课程简介
1.开设声乐基础课程及乐理课,普及“声乐”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2.开设声乐校本课程及音乐欣赏课程。同时继续开设基础乐理课程。开始逐步深入“声乐”校本课程的学习。
3.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乐团:、合唱团、清唱团。
课程主要内容有发声训练,视唱,声乐曲练习三种形式。隔周安排两课时声乐课,一学期各16课时,一学年各32课时。
本学期声乐班将学习儿童歌曲,古诗新唱,戏曲改编等,拓展学生的喜好。
五、课程评价
1.随堂评价:由校领导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
2.问卷评价:向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针对调查中的建议适时调控教学方法。
9.校本课程备课 篇九
儿童画活动计划
儿童画班从我校一——三年级吸收热爱绘画的同学加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活动班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活动计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儿童画创作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活动室。
3、每位同学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在活动室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爱护活动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认识了解儿童画的一些特点。
2、学习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的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3、以儿童画为主,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4、学会基本的线条构图,均匀涂色,色彩的搭配等。
5、能在画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活动。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本活动小组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活动安排:
第一周:自画像 第二周:大树的故事
第三周:校园一角
第四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五周:假如我是巨人
第六周:我像大师一样画
第七周:我们都会做家务
第八周:游太空
第九周:画画古诗大意
第十周:我的生日
第十一周:小精灵王国
第十二周:夏天什么样 第十三周:复活的恐龙
第十四周:中国龙
第十五周:我的梦
第十六周:画成语
一 《自画像》
活动目标:
1、人物头部的造型训练。
2、创作头像作品《自画像》。
活动过程:
由欣赏人物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造型元素?
如果让你表现一张头像,你要注意什么问题:构图饱满,注意抓住自己的个人特点,比如说眼睛很大或者头发很长等等,着重表现。画面要疏密结合,表现的有层次。
说一说头像各个部分可以由哪些线条和图形组成?
创作作品《自画像》。作品欣赏及评价。
小结:自画像让我们发现了头像也是由各种造型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组合可以表现不同的效果。点、线、面的用处太大了,组合好他们并不容易,需要多练习。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活动效果与反思:自画像这个题材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点,知道绘画需要着重表现有特点的方面,这样的画看起来才有趣。
二 大树的故事
活动目的: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彩笔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森林中住着一棵快乐的大树,大树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因为大树有很多好朋友,有可爱的小鸟,有小松鼠,有小熊等很多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快乐的和大树一起生活,大树便成了小动物们的游乐园,我想它们和大树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们就展开想象来讲讲,画画《大树的故事》。
二、赏析探究。
师: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来编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
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刚才我们听了很多动听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森林呢?
师: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回答
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它们生活的地方不同,瞧,树根成了小蚂蚁的家,树干,树枝成了小动物的游乐园,通过这些图片给你哪些启示呢!
三、创作表现。
师:通过刚才我们参观快乐森林认识很多大树朋友,对大树朋友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呀?
师:那你想想怎样才能使你的画面更生动,更漂亮呢?
1漂亮的颜色 2造型 3画面的构图
观看图片,两幅进行比较,比较他们俩副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再来看看,我们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大树的故事的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五、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三茂密的花
活动目的:
要求学生将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校园图画好,并且提示可以参考纸上的草稿。这不仅大大节约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也符合一般的创作规律。活动准备:
范画、示范用具、多媒体、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校园风景照片,让学生自由介绍校园。
二、设计蓝图、成竹于胸
1、展示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的校园草图,介绍各自的设计意图。
2、如果要用画图来画这幅图的时候,你觉得最难的是哪部份?
请同学们注意自已的草图,你有没有不会画的地方?
请学生互相讨论探究。
三、自主作画、付诸实践
1、把各自的校园草图“画”在稿纸上。
2、交流展示。
四、学生创作。
五、评价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表扬优秀作品,鼓励进步者,倡议保护我们校园环境。
四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活动目的:
1、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设计汽车造型。
活动准备:
学生:几何图形纸片、各种纸盒、胶水、剪刀、小贴画。
教师:美术教学课件、各种汽车模型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会唱的也可以跟着电视一起唱!
播放《小汽车真漂亮》歌曲动画
师:在刚才的动画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汽车呢?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汽车是动画片里没有的呢?学生欣赏歌曲,认真观察。
学生:客车、货车、面包车、吊车、救护车、警车等等。
通过欣赏歌曲,进入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
启发学生回忆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汽车。
师:马路上的汽车有很多,它们的品牌不同,样式不同,颜色不同,非常漂亮。我这里有一张在停车场拍来的照片,有很多漂亮的车,同学们想参观一下吗?
学生欣赏
师:这么多漂亮的汽车,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那位同学了解这些汽车,请你给大家做一名讲解员,讲一讲它们的功能和特征好吗?
师:还有哪位同学知道其他功能的汽车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在介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汽车时,会加进自己对汽车的情感,能介绍的更全面,更生动。从而对画汽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汽车构造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种类和不同功能的汽车,使我了解到了很多汽车的知识,现在老师也想考考你们,你们能找出这些汽车身上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吗?
(出示4幅不同类型的汽车图片)引导学生从众多不同的汽车中找到共性,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寻找图片中汽车的共同点:轮子、方向盘、驾驶室、车灯等。
教师总结:汽车的造型虽然千奇百怪但是都有发动机、轮子、方向盘、驾驶室、车灯等必要的设施,所以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汽车时不可缺少的元素。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做一会汽车设计师,体验一下亲手设计一辆自己喜爱的汽车得快了吧!
三、分析汽车的设计方法
师:假如你是汽车设计师,你设计的汽车将有哪些设施和功能呢?学生思考......师:在设计图纸上怎样把这些功能表现出来呢?
教师讲解消防车的设计过程:
比如,消防车救火需要很多水,设计师就设计了一个很大的水箱来满足它的需要。车身的红颜色,使它与其他车辆相比起来既独特又醒目。
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想法。
四、学生设计
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一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对人们有利而无弊吧!
提示:
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评价组织作品展评
五假如我是巨人
活动目的: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创新的能力。
2、引领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想象中培养个性,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
活动准备:
课件《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和小矮人图片、范画(1)(2)、画框、录音机、磁带(春天在哪里)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人物:
1、格列佛
2、西西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看!
师:看看他们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生:格列佛大,西西里小。
师: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外形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呢?
生:格列佛叫巨人,西西里叫小矮人。
师:猜一猜巨人会有多大?(教师把巨人图贴在黑板上,小矮人站在巨人胳膊上)
总结归纳: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二、讲故事
师:小矮人和巨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你听过吗?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师:一天,格列佛乘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格列佛和船员纷纷跳海。当格列佛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被绳索绑着,身边还站着一些小矮人,他们有的还往格列佛的身上射箭呢!但是格列佛宽厚的原谅了他们。渐渐地,格列佛和小矮人成了好朋友。看,小矮人还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呢!不久,小人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格列佛制止了战争并劝说国王不要攻打别的国家。后来,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师:你们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勇敢、善良、爱和平、威力大„„
师小结:对!格列佛是一个勇敢、善良、威力无比的巨人,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巨人朋友,看看他做了什么?
师:老师也想画一个站立的巨人,放在画框里,怎么摆放好呢?谁来帮帮我?(出示画框,学生板演)
师:看看这幅画面完整吗?
生:不完整。
师:你认为添点什么能使画面更丰富呢?
生:大树、太阳、小草、小花„„
三、学生创编想象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巨人,你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现在你就想一想,想好后讲给你身边的同桌听听。
四、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讲得可真精彩,那能不能把你想的故事用画笔画出来呢?
五、评价小结
六 我像大师一样画
活动目的:
1、体验创造乐趣,学习大师布局画面的规律。
2、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有创意地制作新的画面。
3、能欣赏评价大师、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4、根据大师的创造性,描绘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范画、彩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画
听话方式画一个坐着的人和一把椅子。
1、学生听画,请画一个坐着的人,什么人?什么装束?我不知道,你知道。发挥想象,画出你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物。
2、请画一张给这个人坐的椅子。什么式样,你最有发言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不同的人、椅子。
3、把这些图片组合起来。
出示多幅图片和马蒂斯作品结构进行比较。说说他们最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教师总结得出:位置不变,形象变了。(即主要结构相同:物体的大小、前后关系)
二、欣赏马蒂斯作品,感受大师作品
1、学生欣赏、感受,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马蒂斯画中的内容。
2、教师介绍有关的作品和马蒂斯的风格,让学生对马蒂斯有进一步地了解。
3、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
根据组合的画面,进行再创造。(说说你的这两个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干什么?周围有些什么人?)
三、学生练习作画
可同桌合作,组合两组人物,作适当添加。
四、评价小结
1、请学生介绍。
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画。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请学生谈谈作画体会、收获。
七 我们都会做家务
活动目的:
1、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感受劳动动态美。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
3、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中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吗?爱劳动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具备的美德,今天就请同学们画幅“做家务”的创作画。
二、欣赏:
图1:这是一幅反映军民生活的画面,一个小红军正在帮老奶奶挑水,小红军由于个子太小,挑着满满的一桶水过门坎很吃力,老奶奶过来帮忙。作者选取了老奶奶和小解放军来重点刻画,舍弃了其它的劳动场面,重点突出,表现出军民亲密无间,血浓于水的感情。
图2:这是一幅题为桃李情的画,画面表现的是三个小学生冒雨去探望病中的老师的情景,探望病人的场面很多,而作者唯独选取了一个雨天,三个小学生在门外紧张地向病房里探望的场面,更能深刻地表现师生间深厚的感情。
二、创作提示:
(1)选材
(2)勾画人物
(3)添画背景
(4)涂色。
(5)整理完成。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先画人物,再添加背景。
2、主体人物要突出,不能画得太小。
3、动态特征要明显。
四、评价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八
游太空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创作游太空后的想象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鼓励学生立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宏愿,为人类多作贡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太空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太空中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有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海王、天王、冥王、地球、慧星、卫星、月亮......)你们想去游览吗?好!这节课张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出示课题)
二、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那么,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出示西昌航天中心图片)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
3、了解各种卫星、探测器。
4、播放配乐游太空录像(老师简单介绍)
三、学生讨论怎样游太空。
问:太空景色很美,你准备怎样游太空?请突出“游”的方法。
1、坐上各种飞行器。
2、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飘来飘去)。
四、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在太空见到什么?
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2、看一些作品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想的?
(1)太空植物研究所,想美化太空世界。
(2)小朋友坐飞行器登上太空。(最主要的是哪个?)
(3)穿上太空服上太空,有各种星球、探测器、太空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世界。
五、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九画画古诗大意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并讲授新课:
1、找同学起来背学过的古诗。
2、找同学解释上一位同学背的诗的大意。
3、教师补充同学解释不足的地方。并写出诗中所描述的景物:花,小路,蝴蝶,黄莺。还可能有的景物:树,房子,诗人,篱笆等。并总结: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历史宝库中的瑰宝,诗人们往往用短短的几句诗就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果让你画下来,你会怎样画呢?
4、让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如何构图。
5、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画画自己的大体构图。底下同学从一数到十,讲台上的同学必须画完。
6、让同学讲解自己画的构图,请在座同学评一评:谁画得最好,然后每位画构图的同学奖以不同的分数。
7、谁能再上来画一画自己的构思?
8、教师总结:因为每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表现这首诗。
9、欣赏范作:
《寻隐者不遇》,《春夜喜雨》,《小池》,《宿建德江》等。
讲解如何在画面上配诗:诗的位置、书写方向、格式等。
三、布置作业:根据你学过的古诗,选取一首画一画诗的大意。
要求:1)先读懂诗意。2)构思。3)绘画。
四、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十 我的生日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记忆的形式表现生日场面(情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能力。
3、锻炼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祝你生日快乐》歌曲,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要过生日,每过一个生日就意味着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同时我们在欢庆生日的时候也要想到:为了我们的诞生、成长,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快乐,还要多想想母亲的辛苦。
问:你的生日是怎样度过的?都有谁和你一起过生日?什么地方?
二、欣赏:
分析同学的作品:
1)过生日的场面(景)。
2)人物活动动态。
三、探讨绘画步骤:
1)构思
2)先画人物后画背景,也可以先画背景后画人物(提倡用彩笔直接画)
3)上色。
4)调整完成。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五、小结:
评价作品。
十一 小精灵的王国
__蔬果想象
活动目标:
1、观察和了解各种蔬果的造型的色彩。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讨论:
你能说出平时吃的蔬菜和水果吗?西红柿、大白菜、青椒、苹果、西瓜、„„这些蔬果外形有哪些特点和漂亮的颜色呢?
二、启发想象:
现在让我们来变魔术,让这些蔬果变成小精灵,有眼睛、嘴巴、手、脚„„而且会哈哈大笑,会生气,跟小朋友一样。它们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比如,西瓜国王爱漂亮的苹果皇后呀。总之,小朋友可以充分的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张蔬果小精灵王国的故事。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加强画面的丰富性:当画面的主角画完后,小朋友可以在画面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空余的地方添加各种小精灵和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还可以用各种鲜艳的颜色让画面漂亮起来,使蔬果王国里的故事更有趣味。
四、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十二 夏天什么样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夏天的印象与同伴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哪个同学来夸夸夏天呢?
采用多种形式:儿歌、诗歌、图片、录像等。(学生展示活动前收集的关于夏天的资料。)
二、作品欣赏:
夏天的感觉真好,那么美丽!有人是这样表现的„„(出示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别人在表现夏天时采用的方法。)让我们也试着画画夏天的样子吧!
三、交流想法:
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表现夏天的印象。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来画“夏天什么样”。
五、作业评价:
1、展示作业。小组内先自评,再互评。
2、师点评,总结。
十三 复活的恐龙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思想,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进行“异”的创新。
3、运用色彩关系装饰画面。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群巨大的动物,那就是恐龙,它们和自然朝夕相处,快乐地生活着。由于地壳的变化,亿万年后,人们见到的只有博物馆陈列的恐龙化石了。虽然这样,恐龙却被我们小同学所宠爱,许多同学都有恐龙的玩具、书籍、动画片„„
可是有一天,如果所的的恐龙又都复活了,人们会怎样对待真的恐龙呢?你还会和它们做朋友吗?你还会喜欢它们吗?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将脑海中对恐龙时代印象的积累,转化为语言形象的描述,开动头脑中存储的图形,情节性组合构图。
二、作品欣赏:
通过点、线、面及色彩的组合装饰画面,可采用细密的装饰线进行描绘,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和装饰效果。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一味模仿别人的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小结。
1、展示作业。
2、师点评,总结。
十四 中国龙
活动目的:
1、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欣赏有关的龙的艺术品,并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创造一条龙的形象。
2、收集,认识,理解,欣赏,交流,体会,感悟,创造。掌握一系列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
3、走进中国龙文化,体会中国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传说、生活用品、艺术品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巨龙巨龙你擦亮眼》,理解中国与龙的关系。
1、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跟MTV一起唱并表演。
2、谈话:巨龙指的是什么?擦亮眼又表示什么?
3、讨论。
4、小结: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多少年来,由于政府的无能,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备受欺凌,甚至于成了“东亚病夫”。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国人,经过自己的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终于站起来了。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落后就会受欺负,所以必须时刻擦亮眼睛,一代一代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成为真正的东方巨龙。
二、认识龙,理解龙的造型寓意
1、谈话:你见过真正的龙吗?能用语言说说龙的造型特点吗?
2、出示龙的图片。龙是中国的劳动人民想象中的神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美好希望。仔细观察龙的造型,你发现了什么?
3、检查课前准备工作。你知道哪些龙的造型知识?具体说说。
4、讨论交流:劳动人民这样创造龙有什么寓意吗?――集中众多动物的特点与精华,赋予龙以神性,以寄托他们的厚望。
三、欣赏有关艺术品,了解龙的图案的运用。
1、你去过北京故宫吗?知道故宫是谁住的?一起去走一走?
2、播放录象资料:《故宫中的龙》
3、讨论交流:为什么在皇帝住的地方会有这么多的龙的图案?几乎遍地是龙?
(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在劳动人民眼里,惟有龙的形象才能显示皇帝身份的尊贵与显赫)
4、在民间,也有很多龙的图案。欣赏:云龙纹葵花镜(唐)汉代的瓦当、赵洲桥的石栏板等一些室内工艺。
5、、你还在那里见到过龙的图案?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帝王时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龙的图案出现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6、欣赏众多龙的图案。感受多种形式表现下的龙的造型之美。
四、尝试创造表现,过“龙节”,增强感受与记忆。
1、观看影视资料《舞龙灯》:觉得有趣吗?你见过真的舞龙灯吗?说说你的感受?你对龙灯了解多少?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或与龙有关的节目与活动?赛龙舟等。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今天我们也来过一个龙的节日好吗?
4、怎样创造一个龙或者与龙有关的形象?用什么做?怎么做?
5、交流
6、学生创造实践,指导。
7、要求:抓住龙的特征,尽可能的美化形象
五、表演展示
十五 我的梦
活动目标:
1、通过画“梦”,加深学生对生活情景的美好回忆,提高独立思考和组织创作情趣。
2、强化学生记忆和鼓励想象力,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能力及初步的向往启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做过什么样的梦?谁能为大家讲讲梦中的事情?
请学生谈谈。
二、欣赏作品。
1、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我的我的村庄》。
2、小朋友的作品。
三、启发谈话:
梦的世界千奇百怪,你的梦是什么?是飞跃彩虹,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还是梦到怪兽,吓出一身冷汗?每个人都做过梦,更有着自己的梦想。你能回忆起你做过的最有意思的梦来吗?用你的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创作提示:
1、你梦见或你梦想的地方是哪里?
2、你梦里遇到的人和事与日常生活的有什么有一样?
3、描绘梦的色彩可以很不一般。
五、作业评价。
十六
画成语
活动目标:
1、通过画成语,让学生熟知一些成语故事,了解绘画创作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了解历史,加深学生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汉语成语和语言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成语故事和语言故事不但风趣易懂,而且让人回味无穷。你喜欢哪个成语或语言。
三、学习新课
1、找学生选一个成语故事,把它讲给同学们听。
2、根据故事情节,讲讲作业步骤:
以“拔苗助长”为例:
(1)构思(选主要的故事起因、发展、结果等情节)
(2)画稿
(3)上颜色
可采用没彩的形式。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自选一成语故事,按其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按其先后,画成小连环画。
五、小结
1、展示作业。
10.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篇十
一、基于“三重标准”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整体综合式思维”的课程设置
“整体综合式思维”是相对于片面的“点状式分析思维”而言的。整体综合式思维强调整体的视角,它主张把某一部分置于整体的背景框架中进行思考。我开设《论语》这门校本课程,就是将之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这个整体的背景框架之中。学校新开了《以传统文化为通道,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那么在这个大课题的带领之下,我们语文科的校本课程也都与之有关,除了《论语》,还有《唐诗鉴赏》、《对联文化》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基于主流价值的课程设置
中华文明绵延流长,积淀深厚;传统经典言近旨远,内涵丰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在《论语》当中有诸多体现。学习《论语》,也是对我们当代社会主流价值的一次探源。此外,作为校本课程,自然也要体现自己学校的主流价值。我校的校训是“爱、诚、笃、美”,跟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契合。
(三)基于学生立场的课程设置
校本课程研究的魂魄在于学生立场,所谓学生立场,并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并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或发展需要”。在确定这门课程的达成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时候,我先是对报读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共问了五个问题:1. 你为什么要选《论语》?2. 你想在这个课堂上学到些什么?3. 你印象中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你知道他哪些弟子?你了解他们的性格吗?5. 你最喜欢《论语》中的格言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我基本摸清了学生选这门课的目的。针对这些实际状况,我制定了自己的授课方向和内容,这种站在学生立场上形成的教学之思和教学之行,正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最终意义。
二、“古字·人物·思想·句读”的课程实施
在尊重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古字·人物·思想·句读”的实施方案,四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简单有效却充实轻松的课堂。“古字”是我在导入时经常用的一个环节,我会从当天讲的内容中抽出一个最核心的字或者是在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用甲骨文或者金文、篆文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是什么字或者哪一个成语,这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的。不仅如此,学生也会对用来导入的字词本义产生深刻的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内容上我以“人物”为经、以“思想”为纬。至于“句读”,则是增强学生文言文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即将当天学习的几则论语投影出来,只是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所谓的“白文”,让学生试着在下面朗读,并且试着加标点,然后提问。谁有不同意见均可以发表,最后由我引导出正确答案。
三、无用就是大用的课程效用
国学不像实实在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带来现实的利益,但是却起着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作用。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如是说:“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现在看似无用的由《论语》这些国学经典所浸润出来的文化,将来就会发现它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指导我们去洞察宇宙天地,品味生活真谛,享受人间温情。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活着的要义吗?此即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太极拳校本课程】推荐阅读:
太极拳协会总结07-18
太极拳实施计划08-29
社区太极拳简报11-24
太极拳大赛主持词06-27
修炼太极拳的思想10-03
学习太极拳生活随笔11-28
太极拳基本功练习10-10
太极拳协会年度计划12-11
太极拳协会年度工作总结07-02
太极拳舞台化发展模式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