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

2024-09-28

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共8篇)(共8篇)

1.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 篇一

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十六字方针中,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灵魂。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基础, 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201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是推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化成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非常突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学校通过“自主管理”将学校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管理层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辅助力量。“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管理策略, 尊重了师生的个体特点, 通过方向指引、制度约束、行为塑造和监督评估, 使师生潜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也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 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该是一种自主管理。

一、自主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核心内涵

自主, 即自己作主, 不受他人支配, 是指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管理, 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以人为中心, 对组织所拥有的自愿进行组织、领导、控制, 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自主管理不是“自由管理”, 它是在组织目标下的自我控制, 是一种价值管理。行为的服从是表面的, 观念转变才能真正产生“效忠行为”。自主管理遵循“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主动管理”的原则, 通过建立组织目标、构建文化体系、完善制度体系、活动体验等实现价值引领。自主管理不是“他主管理”, 它尊重个体的主体性, 是一种人本管理。等级化带来消极应付, 平等和民主带来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强调行政授权, 将权力影响弱化, 转而靠理解与尊重树立权威关系, 靠激活人们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的向往增强凝聚力。自主管理不是线性管理, 它关注组织的多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是一种多维管理。线性管理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主管理兼顾组织的各个层面, 建立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满足个体心理需要, 提高个体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性, 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自主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特定目标导引、文化引领、完善体制保障下的自治, 是一种通过自我参与、规章制度约束、评价激励等方式实现的自我控制, 是“要我做”的被动接受到“我应做”的自觉行动转变过程, 是内化组织价值目标心底呼唤“我愿做”的过程。

二、自主管理是华西中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

华西中学, 自1908年建校以来, 深受中西文化的渲染熏陶。学校前身为“华西协和中学校”, 由美英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百年以来, 华西中学深受西方先进办学理念熏陶, 强调“民主、开放、自主”。学校自建成起, 就非常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孕育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培养优秀学生, 造就优秀教师”是华西中学百年来坚守的信仰;呵护生命成长, 构建人文校园是华西中学百年树人的根本。

近年来, 华西中学, 励精图治, 以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为学校的生命线, 逐渐形成学校“民主、多元、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归宿”的教学理念, 在传承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和吸纳先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形成了“诚、笃、严、毅”的校风, “爱、严、实、合、新”的教风和“志、勤、真、思、博”的学风。在该价值观的引领下, 华西中学依据教育规律, 构建起尊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多维自主管理模式。

一种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应包括积极的愿景、决策权威、权力下放、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激励评价机制、员工主动参与等 (de Guzman.2006) 。学校管理分为学校组织、群体和个体三个层面, 学校组织层面包括组织文化、组织效能、师生的参与, 群体层面包括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 个体层面包括工作承诺、工作挑战感、工作意义感和工作责任感 (Cheung, Cheng.1996) 。结合华西中学的具体实际, 从学校、群体 (教师和学生) 、个体三个层面, 遵循价值引领、权威决策、权力共享、激励参与的原则, 构建了包含自治、自控、自觉和自愿四个基本要素的自主管理体系。

自治, 即行政上相对独立, 有权处理自己的事物, 具体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构建、管理体制和师生的参与;自控, 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 并根据执行情况对先前制定的规划加以修正, 具体包括差异管理、责任自定、修身养性和激励评价;自觉, 即“我应该做”, 自觉行为建立在对规则内化的基础上, 即师生通过活动将规则要求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逐渐形成一种品质;自愿, 即通过自主管理中体会到的积极情绪感受, 而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教师愿意主动发展专业和学生愿意主动成长自我。

三、华西中学“四环节”自主管理的建设实践

(一) 主动管理, 自治促“真”民主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校管理包括三种基本条件:质量 (quality) 、决策 (decisionmaking) 、授权 (empowerment) (Thanomwan&Buncha.2014) , 能够满足这三种基本条件的管理为价值管理而不是传统的规则管理 (IBak?r.2013) 。

1.价值引领, 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是学校生活的灵魂。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 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实现学校自主管理的首要途径, 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华西中学自建校以来, 秉承“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 注重“过程”和“细节”, 形成了“注重学科特色教育、传承体育运动传统, 立足师生终身发展, 培育科学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学生的做人教育为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百年华西, 始终秉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教育信念, 在传承传统文化, 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形成了“多元驱动, 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体系。

和谐教育主张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 对各具个性与特长的优秀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同时, 在多元育人模式下, 积极开展分层推进教学。我们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学以致用、自信地、快乐地、健康地学习、成长和生活;期望每一个老师都能有更大的教学自主空间、乐于学习、充满关爱;期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连结成为相互支持的终身学习体系。这就是华西学人的共同愿景。这个共同愿景在现实条件下定位为“课改优先、教育优质、机制灵活、人文和谐的西部名校, 成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除了理念上的价值引导, 我们还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价值引领。

走近高一 (5) 班的教室, 教室门上张贴着“温馨家园, 进步摇篮”的班徽, 正对门墙上的名言警句, 班务公开栏中贴着“进门就静, 坐下就学”, 班规、班训、班委管理职责一览表整齐的排在旁边, 三角书橱是班级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的, 别具匠心的设计别具匠心, 书橱旁边贴着“静思”二字, 讲究的“图书角”三个字旁边, 则是激励同学们奋起读书的名言警句。

优美宜人的校园, 宽敞明亮的教室, 整洁舒适的宿舍, 干净卫生的食堂, 这一切无不会让人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人类学研究也表明, 人类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 都存在着有序和无序的感受, 这种感受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 (Koole&Vanden Berg, 2005;Baumeister, 2005) , 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而学校是人与富于文化趣味的环境积极互动的场所, 校园需通过物质文化的布置设计完成对生命的浸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学校建筑保存了百年办学的历史记忆, 蕴含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 体现了百年教育的精神品质。学校设有马识途题匾的校史陈列馆, 以图片和实物, 揭示学校百年办学的历史。在运动区两个标准足球场的断裂处, 呈现马明宇等以往校友参加足球比赛的图片, 体现学校的体育精神。此外, 学校制定了《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为建设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校园不断努力。近年来, 学校相继建立了先进的网络系统、图书系统、演播系统、广播系统, 创设了颇具特色的陶艺室、机器人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等社团活动天地。

2.校长负责, 坚持真民主的管理决策

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发展校内的人力资源, 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 是学校的核心人物, 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 引导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校长必须设法开阔学校的视野, 勇于接受挑战, 敢于面对改革, 并能预见改革需要实现什么, 会引起什么。然而, 学校目标是不断发展的、多元化的。因此, 学校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校长的领导下, 遵循“民主管理”的原则, 我校形成了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如下职权决策指挥权、机构设置权、干部聘任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招生权等校长要履行下列义务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校务公开, 引进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设施, 保证校园安全, 接受上级监督审计等义务。

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职权, 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设立教职工、学生申诉制度, 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设立群众性调节组织学校教职工采用聘任聘用制, 依据竞争择优原则、平等原则、积极稳妥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决定教职工的录用与否。学校实行节构工资制, 在编在岗教职工校内工资由国拨工资、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奖励工资组成。学校设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办公室。分管学校的教学、德育、总务、行政协调和内务管理等具体工作, 与校长共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 促进学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华西中学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临时讨论小组、教师专业委员会等负责学校各项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大事务, 并实行表决通过议案的方式, 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教职工代表大会, 其中一线教职工占总代表人数70%。遇到紧急情况, 会随机抽取一定人数的教师组成临时讨论小组, 商讨和决策。华西中学有一批成熟的教师, 他们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风格与特色, 完全具备引领和指导年轻教师和未成熟教师, 为了发挥他们的优势成立校教师专业委员会。

3.师生参与, 实现高授权的主动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本源。现代教育不是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驯化,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道德共进的过程。学生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使学生管理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事务, 将外在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自治包括制定广泛性、系统性、时效性、民主性、制约性、可执行性的班规;完善班干部的选拨与使用制度, 包括候选人的确定、选举方式、任用和使用方式;健全班级日志;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建立化解学生间、师生间冲突的机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健全评价监督体系 (吴亚萍.2011)

华西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民主选举选举班委会、值日班长制、建立班级公约、班规、班训、班级格言、代理班主任制度、小老师制度, 成立班级文化建设小组, 举办多种多样的主体活动, 比如“美丽山川”、“可爱家乡”、“饮食文化”、“四季书香”、“艺体佳苑”等, 此外设立国旗班和主持人制度、值周班制度和学生干部执勤自主管理常规, 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实现学生的自治。

我校在管理机构及管理要求上作出了改革:淡化学部、突出年级、强化班级, 减少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 扩大了年级和班级的自主权, 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订和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法。华西中学各班级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方式, 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中, 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 “心灵”的管理, 自控培养意志

自控, 即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与个体的个性品质和文化修养密切关联。在管理中, 自控是指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行为是受思想和意志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常以言语、行动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意志支配行为, 行为是意志的外在表现, 意志在反复的行为中得以强化和发展。规章制度, 作为一种理性管理措施, 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的作用 (是一种外控) , 但是, 外在的约束只有通过内在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对行为的自控。真正实现对人的管理, 必须是对“心”的管理, 对“情”的把控。

1.尊重差异, 社团文化熏染独立

Gillbert将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个体的智能水平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不同智能水平也存在差异。尊重个体差异, 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换句话说, 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以个体的差异为基点, “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通过教育手段, 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造性, 使每个个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

基于此, 华西中学在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陶艺社、书法社、美术社、话剧社、足球社团、电脑社团等社团。社团由学校德育部门统一管理, 指导教师牵头组建并进行监督指导,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参加, 民主公开竞选, 组建管理团队, 社团协商决定举办活动。此外, 学校制定《华西中学社团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社团的管理体制构建、社团运行模式、社团评价奖励机制等, 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团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使得个体的天性得到解放和发展, 有助于增加个体的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效能感。社团活动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组织, 同学们因兴趣而聚,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发挥。总之, 社团文化因为“差异”而生, 促使“差异”发展, 培养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强调责任, 契约精神促进自制

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 是人的自主理性。规则若无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 则违背了“理性为自己立法”的准则。然而, 自由意味着责任 (马志尼, 1995) 。黑格尔说“人的决心是他自己的活动, 是本于他的自由作出的, 并且是他的责任” (黑格尔, 1979) 。因此, 活动是自由与责任的落脚点。活动是自由的活动, 然而从加入活动起需承担活动规则带来的约束和活动角色带来的责任。“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原则, 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它秉持宽容理念、和谐理念, 强调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 提倡平等和自由的观念, 坚持民主思想和法治思想。

华西中学以“契约精神”为引导, 在住宿生公寓, 施行公寓楼层通道、楼梯实行值周制度, 公寓大门口, 设风纪督察值日。班级管理中倡导“班级的事大家管, 自己的事自己管”, “人人当干部, 事事有人管”和班级承诺制, 践行“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

“契约精神”为引导的活动, 没有强制措施, 让同学们在为他人服务和被服务中体会权利、义务、责任的意义和关系, 从而更好的调整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提高自制性。

3.美育怡情, 精神养料助长坚韧

幸福的根本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美育是一种深入人类心灵的教育, 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为目的。美育是对精神熏陶、人格锤炼的过程。美育可以发生在生活中, 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上, 发生在人们的活动中。学校美育的根本特点是“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其根本途径是课堂审美赏析和艺术活动教育。

华西中学以“以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和谐心灵”为目标, 注重发挥教师特长, 展开以“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的艺术活动为核心, 以课堂美育为辅助的美育体系。“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艺术活动教育活动由德育副校长统筹管理, 学校教务处负责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德育处负责的艺术教育的课内外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 年级组负责艺术教育的协调落实工作, 艺术组负责艺术教学和课内外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此行政管理架构下, 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条例或制度。课堂美育,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例如, 张文嘉老师曾是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 任教以来, 她一直践行大语文观、大美育观, 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教室里的书架上总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还有每期必看的《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她给孩子们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看梵高的《向日葵》, 听朴树的《白桦林》, 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 还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此外, 她每两天让一个孩子写一个小故事, 全班轮流, 故事接龙, 一学期下来, 一本全班共同完成的魔幻悬疑情感故事书正式出炉, 紧接着, 又是诗集, 又是杂文集……学科教学对美育的渗透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使他们积极控制不良自我, 展示积极自我。

当人们通过长期对美的欣赏实践之后, 心灵将会不断地得到净化, 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遇到困难时才会百折不饶, 坚定不移直到实现最终目的, 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4.以情化人, 积极情感滋养果断

我校张文嘉老师在她的教学叙事中写道:

时至今日, 我回想当初的自己, 我其实是在按着自己从小渴望的老师标准来塑造自己, 我把自己喜爱的文字、崇尚的人生传递给了孩子们, 从某种意义来讲, 他们是我个人舞台的观众, 有了他们, 我才有了一个尽情展示我喜怒哀乐的舞台, 我应该感谢他们的观赏。而我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恣意演出, 这难道不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吗?

教学工作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带来的满足感使张老师开始感恩这份工作。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它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 并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积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消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阻碍作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需求, 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华西中学在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学校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教研组长学期考核制度、先进教研组评估细则、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教职工年度考核、各级优秀的考评制度等, 还允许各部门的负责人、教研室的负责人、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行授课, 并设立形成性的评价体制, 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绩效的标准。学生管理中, 华西中学推行“自我教育”。学生化身班级主人, 教师成为班级管理和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自定班规、强化纪律, 自主设岗、主动服务, 民主选举值周班长并由其组阁值周班委。

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以人为核心, 以情绪为动力,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良性情感体验, 进而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 最快速度的提出解决方案, 并坚定的执行自己的决定, 形成果断的意志品质。

(三) 主体发展, 自觉内化制度

自觉, 即“我应该做”。对学生来讲, 即内化学生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由此追求自我发展。对教师来讲, 即内化教师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由此增强内驱力, 热爱、追求教育事业。所有自觉的行为都依赖于对制度的内化, 这个内化的过程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才能完成, 因为活动是自觉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1.学生德育主体化, 以活动内化制度

基础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方可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主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所进行的转化、调整, 是以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本领。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参与、合作、发展”三个层面, 其中参与是前提, 合作是核心, 发展是目的。

华西中学遵循由“学生养成教育”到“主体内化自律”的教育规律, 提出德育主体化, 以学生的自主教育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德育活动内化学校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管理中, 我们重视学生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 尊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在晨会、班会、夕会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各种社会实践和活动中,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 以社团为依托, 以优秀学生为榜样, 把德育阵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 不断地拓展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进而使自己在人格构建、道德沉淀、情操培养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

我校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如:安全礼仪课程、军校管理课程、诚信教育课程等。编印了《阿甘正传和羊皮卷》、《爱的教育》、《学生礼仪》等德育校本读物, 将德育管理制度课程化。

在自主创新的模式下我们还开展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活动系列。如:每学年开学的学生军训;学生会、团委的换届竞选;田径运动会;五四表彰;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夕会达标;业余党校团校;科技艺术节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志愿者社会活动;读书读报活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十佳”及示范班级达标评比表彰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此外, 每年举办住校生“中秋晚会”、“感恩晚会”, 爱心教育、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组织、实施的自主德育活动, 学生不仅内化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2.教师发展专业化, 以成长内化制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了培养一支有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教师队伍, 华西中学通过“青蓝工程”、培训交流、自我反思、教育科研等途径加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自主管理过程,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内化学校的自主管理制度。

在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上, 我们有《新教师成长制度》、《教师反思学习制度》、《教师培训交流制度》、《科研创新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都依赖于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和教师的自主管理。

(1) 青蓝工程, 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使每一位新教师都成为“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教师, 学校推行“青蓝结对工程。”青蓝工程旨在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调动老教师思考教师成长的过程、发现问题, 积极指导。在老教师的指导下, 新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反思快速成长。

由于校长是我教学上的师父, 开始我的压力很大。前3月我都先听其他老师讲, 自己再模仿上, 但总是很难达到先前上课老师的效果。这时候师父给我指出, “在学习别人的同时, 不能完全照搬, 同一个教案, 不同老师上, 最后的效果都不一样, 要思考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师父的鼓励下, 我开始思考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 首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优等生、中等生、中下生, 每个层次的同学再次分成小组, 采取组长负责制, 每个层次布置不一样的任务, 不一样的作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各学习环节 (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考试) 都做不同的学习指导, 辅以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 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注意数学教学的铺垫, 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适时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 培训交流, 拓阔教师视野

华西中学有明确的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也依赖于积极的活动建设和自主管理。例如, 学校每学期推出一批师德标兵、举行一次师德演讲报告会, 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培训学习或经验交流, 全体教师每周必须有不少于半天的法定学习时间。此外, 派遣教师赴海南、上海、天津、山西等多地参加四级课程培训, 这些培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开拓教师授课思维, 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话剧开始用在语文课中;历史课中互动增多, 学生在感悟中掌握教学灵魂和教学主题。赴英交流, 老师们发现英国基础教育的实用性有些老师从“中西百年名校的角度”总结出英国百年名校历史厚重, 校风严谨, 因材施教的特点。此外, 我校与北京四中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开办“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重自学”的“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实验班”, 学生可享受“双师”“双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尽快实现国际化, 2011年设立国际部, 与牛津公学合作创办了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

(3) 提倡教师反思, 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 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教师的反思是自主管理的深化, 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核心。

教师成长=学习+反思。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不断积累正确经验;另一方面又是专门找自己的“茬儿”。

我校杨家学老师经常跟一些新老师讲述他上第一堂课的情景。那是一堂语文课——《使至塞上》, 课前他精心做的教学流程, 条理清晰、由浅入深, 以为学生们会在他的引导下侃侃而谈。事实恰好相反, 整堂课上, 没有一个同学回应他, 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自己唱完了这场独角戏。之后, 杨老师自己反思。常听到这句话:老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在这节课上, 我“导”了吗?“导”得如何?学生成主体了吗?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我细细回顾上课的情景, 最后不得不承认——是我的问题。

杨老师正是在“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学习”的循环而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也一样, “教而不思亦罔”。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主要有:书写教育日志、记录生活故事、建立个人文件夹、微格教学等。在反思过程中,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 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旁观者。通过反思, 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地提高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走向教育自觉。

(4) 科研攻坚,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提升, 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我校的科研教师李凌霄在其教育叙事中写道:

2008年在英国学习的时候, 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思维导图, 虽然这个工具当时主要在大学和商业中使用, 但我意识到思维导图和英语学习结合, 必将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于是, 我开始研究思维导图。首先, 我学习了解并实践使用思维导图的几种著名软件。其次, 我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终于, 我用思维导图成功解决了高考英语语法中学生最困惑的几大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语法学习的高效。我的实践论文《巧用思维导图“激活”高中英语阅读课》也获得了成都市二等奖。我的主题发言《画出好课堂》在成都市教育学会“追寻好课堂”主题沙龙活动中交流, 主题发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在全区教研活动中交流。当然,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掌握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件终身学习的过程, 而且, 对于教师而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更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话题。希望我能在以后继续饱含创新意识, 以一颗执着的心,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

华西中学非常注重在科研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发展教师的自主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率”的研究为例, 华西中学的教师主动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并依托这个平台所形成的具有稳定人际关系的学习组织开展教师课堂实践和业务进修活动, 提高了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创新能力。在专家指导下, 学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 (communitics-of-practice简称cop) , 建起了“COP专业网站”“华西中学COP合作组”等网上交流平台。相继完成了“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及“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教育研究”。

(四) 积极情绪, 自愿塑造品质

自愿, 即“我愿做”, 是师生在体会积极情感后主动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接纳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当师生自愿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 它就成为师生的一种品质。主要指人的行为所显示的思想、品性、和价值追求。对教师来讲, 将教育事业与自我实现结合起来, 追求职业幸福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对学生来讲, 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起来, 追求发展的成就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

1.体会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自主发展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教师只有在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前提下, 让自主成为一种品质, 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们说:他们的幸福感从理解与尊重中来, 从仁爱与豁达中来, 从沟通与合作中来, 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在教师自主管理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 体现其主人翁的地位。民主给了教师更多的主人感、公正感, 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教师在理解与尊重中获得存在感。在学生自主管理中, 教师接纳、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 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从自己的仁爱与豁达中体会到价值感。学校搭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开展科研沙龙、推行青蓝结对工程等一系列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学习与合作, 获得幸福感。例如我校廖云副校长说:

玩转语文, 就是坚守语文。我这些年琢磨出了一点语文的味道:好玩、有趣、有内涵。带领学生朗诵诗歌, 好玩;带领学生表演话剧, 有趣;带领学生品味名著, 好玩;带领学生演讲辩论, 有趣;组织学生开设百家讲坛, 好玩;当面批改学生作文, 有趣。一切语文的学生活动, 都是那么好玩、有趣、有内涵。从高2003级开始, 每一届我都带领学生排演《雷雨》, 2011年排演《雷雨》第四幕, 可以说好评如潮, 优酷上至今还找得到视频。最近学校召开2013年教育教学年会, 魏老交给我上公开课的任务, 我一点都没有犹豫, 满口答应。我在华西中学获得了一些头衔, 自然应该带头上研究课。从12月11日到12月20日, 连上四堂研究课, 后面还要结合学校课题做教学集体反思。有人说, 你都副校长了, 09年又评上了市特, 你还折腾干什么呀?我的回答是:我愿意, 因为语文好玩。

除此之外, 幸福感还需要从自我寻求中来。教师的幸福应该努力去寻求。长期以来, 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差, 工作量大, 教师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 重复着某一学科或某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是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自寻幸福。因此, 教师应学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幸福。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3年时间里, 自己共参加了成都片区11次的面授培训;在COP平台上上传课堂实录与反思5节;COP在线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篇;在COP第一次深圳年会上作“同课异构”展示;在COP第三次山东淄博年会上作课题成长交流发言;自己也被评为COP“十大名师”之一, 总之, 这个课题组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不仅仅是一些个人荣誉, 也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什么是同侪互助, 什么是DST反思, 什么是授与导, 什么是教学策略, 什么是实践理论化、理论专业化……, 而是打响了一个提升自我, 从此改变自己教学生涯的起跑枪声, 从此学习的路上我们不再孤独、不再迷茫。麻雀与红金鸟的故事, 使我明白群居的优势。

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一角

教师在自主管理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职业幸福感, 逐渐形成自主的品质, 然而, 这种品质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体会发展的成就感, 学生自主管理

成就感, 是指一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 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过程中, 经过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几个环节, 参与自治, 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主人翁意识得到体现。自控环节强调责任、自我约定, 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责任感, 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觉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制度, 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

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哪里?学生认为, 他们的成就感来源于个性的张扬、学习、管理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自主管理强调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发展学生特长, 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师、同学的尊重与欣赏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发展, 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中获得成就感。积极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感, 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往、交流, 满足自己的交往需要, 同伴也是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 学生在与他人发展积极关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在自主管理中, 学生得到尊重, 参与各种活动, 能力得到提升, 获得成就感、价值感。成就感的获得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管理, 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 (independenceability) , 是指做任何决定、事情、遇到各种困难都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解决, 而不依赖他人。具备自主能力, 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谢弗勒指出, 自主就意味着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 即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具备自主能力是个体发展潜能的前提, 是行动成功的关键。所以, 自主管理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获得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又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是我们自己的学校, 是师生员工的共同家园!自主管理就是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 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格局!我们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 通过实践“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四个环节的自主管理模式, 实现了师生的自主发展, 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自主发展。这样的制度建设, 不仅唤醒了全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内在需求, 提供了共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师生员工自我管理与主动发展的权力, 培育了师生员工积极发展与主动进步的愿望, 提高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日志管理制度 篇二

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协助员工及部门开展日工作总结,本着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高效执行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体员工。

三、原则

1、填写人需要真实、客观的填写《工作日志》相关内容。

2、合理分配工作权重,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3、强化层级管理,加强工作连续性。

四、操作细则

(一)执行方法

1、每日下班前20分钟,将工作完成情况及重点工作阶段性完成情况填入表内。

2、工作内容排序:按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将工作编排好,并将权重列入表中。

3、工作内容描述:每日工作内容及完成情况,包括重点工作、日常工作、临时交办工作的记录,疑难问题的处理。在工作完成情况中要对工作节点完成结果如何,未完成原因进行详细描述,并将需要资源支持,外部关系等内容如实填写。

4、对于未完成的工作,要对当前完成的程度进行描述,并继续列入次日工作中,以便保证工作的连贯性。

5、项目相关人员《工作日志表》应与工程日志内容吻合。

6、《工作日志表》填写要字迹清楚、语言简练、重点突出。

(二)管理要求

1、部门管理:直属上级必须每日下班前检查员工《工作日志表》的填写情况,并签字,如不能当日检查,则应于次日上班第一时间检查,并签字;人力资源部、集团办公室负责定期抽查,并对检查结果负责。

2、上报时间:每月1日15:00前,各部门将部门所有人员月度工作日志收集报人力资源部,如遇节假日以人力资源部通知时间为准。

3、人力资源部不定期抽查工作日志填写情况,发现未按时填写,或填写虚假内容将予以处罚(详见罚则)。

4、《工作日志表》将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及员工离职交接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附则

1、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并负责解释;

3.研修日志-学校安全之我见 篇三

学校安全之我见

今天学习了《校园生命安全》这门课程,我明白了安全工作对学校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6年3月,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呢?我认为作为老师,每个人都应该负责,不要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不是学校领导,就置之身外或置之不理。那样做,最起码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基本的原则。因为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塑造一个无论在知识储备、身体健康还是心里健康都齐备的人,所以,安全也是我们教师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其次,从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知道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们老师在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能一心一意为了学生,结果却吃了官司。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4.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 篇四

为规范公司各类工艺记录、报表及交接班日志特制定本制度。2 引用文件

公司质量手册《记录控制程序》 3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4 职责

4.1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车间工艺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2车间技术员每天(节假日除外)对工艺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4.3 调度中心、设备部、安环消防部、人企部负责对交接班日志中涉及到的生产、设备、安全、环保、质量、互供、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 工艺记录管理

5.1 原始记录要有专人进行填写。岗位操作记录、运行参数记录和交接班日志分别由规定的岗位操作人员和班长填写,或由班长指定专人填写,日常管理由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负责。

5.2 采用DCS控制的车间,有条件的部分(如:操作数据部分)可用计算机进行打印,作为存档保存。生产技术部每月对车间工艺记录的记录、收集、保存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5.3 不管是否采用DCS控制,操作人员必须按时手工填写工艺记录。

5.4 交接班日志中涉及的指标合格率、报表记录的差错率,当班填写的应是本班检查上班的真实情况,本班的真实情况由下一班检查后填写清楚。

5.5班组接班前或接班后对上一班的工艺参数进行检查,接班后第一个点参数值与上班最后一点参数值差如果大于10%,应该检查原因并在岗位生产记录上做出说明。5.6 车间制订工艺参数记录分级检查制度与考核细则,并根据车间实际情况建立值班长、技术人员、生产副主任检查表。值班长负责检查、督促监屏情况,并对本班各类报表数据每两小时检查一次,同时将检查结果填入检查表。车间每天对中控报表至少检查一次,通过趋势记录确认中控记录数据的真实性;每天对现场报表的数据至少检查一次,对照现场实际显示值检查数据的真实性并将检查结果填入检查表 5.7 车间监督工艺技术人员的检查情况,每周对记录报表及值班长、技术人员的检查表至少检查两次。并将检查结果填入检查表。

5.8 操作记录、运行参数记录和交接班日记的填写规范:

5.8.1操作记录、运行参数记录和交接班日记要真实记录生产实际状况,所列的项目不能有空白。若数据填写项目有空白一律用“⁄”代替,若记事栏、文字叙述栏或备注栏内容空白的项目一律填“无”;

5.8.2操作记录要按时,专人填写,非工作人员不得代记;

5.8.3交接班日志、运行参数记录和操作记录不得涂改和刮改,若出现笔误,应用“=”双横线覆盖,在旁边空白处(或记事栏)标明更改内容并签名;5.8.4交接班日志、运行参数记录和操作记录必须用蓝黑或黑色笔书写,字体、数字应工整认真,使用仿宋体,上下对齐,大小一样; 5.8.5工艺记录必须清洁,无污点,不得损坏、撕页; 5.8.6工艺记录要按时签名,且不得代签;

5.8.7操作记录(交接班日记)必须把当班所做的主要操作、调整及当班本岗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向下班交待清楚,不得故意隐瞒实情;

5.8.8交接班时接班者必须在交接班日志上签名(不得代签),并记录接班时本岗位情况;

5.8.9因仪表损坏使报表数据无法记录的,必须在报表备注栏或交接班日志上记录原因,直至仪表修复;

5.8.10工艺指标超出控制范围,应在报表备注栏或交接班日志上记录,写明超出控制范围原因并调整记录;

5.8.11工艺指标如有变更,必须留有变更记录; 5.9工艺记录内容

5.9.1车间主要操作条件数据记录;

5.9.2分析记录:原料、半成品和产品质量分析;车间外排污水分析; 5.9.3车间根据情况可增加锅炉水质分析、机组润滑油分析等补充项; 5.9.4车间物料平衡记录; 5.9.5主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记录; 5.9.6主要化工原材料分析与使用记录;

5.9.7车间长周期运行关键控制数据、车间隐患部位监控数据。5.10交接班记录内容 各岗位交接班内容,车间可根据各岗位特点确定,当班时间内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必须交接清楚。

班长交接班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5.10.1接班情况,主要包括重点部位预检情况;

5.10.2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分析;产品、半成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5.10.3车间工艺方案执行情况、操作调整情况、操作变动确认情况;本班工艺卡片执行情况;操作平稳率统计及分析。5.10.4车间的能源消耗情况;

5.10.5车间运行情况简述、本班运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原料切换、生产方案变化情况;

5.10.6重点部位、隐患部位监控情况; 5.10.7上级指令执行情况;

5.10.8设备运行情况,包括动设备、静设备、控制仪表;

5.10.9安全、消防设施及现场安全状况;环保及现场环境卫生情况;

5.10.10劳动纪律及班组成员出勤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工器具交接等。5.10.11交班时存在的技术问题。5.11工艺纪录保存

5.11.1 车间指定专人应定期、及时收集记录,防止遗漏、积攒,并按日期顺序整理好,在安全场所分类放置并加以标识,以便检索、存取;工艺纪录样式审核签字表车间保存备查;

5.11.2各车间每月底将已用完的工艺纪录回收保管,一类生产车间岗位操作运行记录保存五年,二类生产车间岗位操作运行记录保存三年,所有交接班日志保存二年,一类生产车间岗位控制点仪表记录纸保存一年。原始试车记录要永久性保存;

5.11.3工艺纪录一般不外借,如遇特殊情况应办理借阅手续,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及申请借阅手续,限期归还。5.12车间工艺记录审批管理

因生产需要,新增加或新修订的车间工艺记录,需由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技术部及其他部室对相关专业内容审核、会签、审批,并进行编号后方可印制下发。任何部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发。如需停用某一车间工艺记录,需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停止使用。

6、工艺技术报表管理 车间技术报表由车间工艺技术员编写,每月对车间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每月车间技术月报中做出专题评述。经车间主任批准签字后报生产技术部。6.1技术月报内容

6.1.1车间生产数据(报表形式)

6.1.1.1当月及累计生产计划完成数据(包括原料消耗、产品收率、产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1.2操作平稳率;

6.1.1.3主要化工原材料消耗数据; 6.1.1.4主要燃料、动力消耗、能耗数据; 6.1.1.5环境保护及有关监测数据; 6.1.1.6达标数据;

6.1.2工艺技术分析(为技术月报的重要内容); 6.1.2.1当月及累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6.1.2.2产品质量情况分析;

6.1.2.3操作平稳率(包括生产操作异常波动)分析; 6.1.2.4主要化工原材料消耗对比分析;

6.1.2.5主要燃料、动力消耗、能耗对比分析情况; 6.1.2.6非计划停工次数及原因综述; 6.1.2.7影响指标的因素分析; 6.1.2.8环境保护及有关监测数据分析; 6.1.2.9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情况;

6.1.2.10车间检修及改造前后开、停工情况分析。6.1.2.11对车间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及建议。6.2技术季报、年报的内容 6.2.1本季、本年生产概况;

6.2.1.2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原材料消耗、产品收率、产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2.1.3车间生产的操作技术分析; 6.2.1.4产品质量情况及原因分析;

6.2.1.5主要原材料消耗及变更情况进行分析; 6.2.1.6科技成果及项目完成进度,新产品开发情况; 6.2.1.7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实施情况总结(重大成果应有专题总结); 6.2.1.8工艺各职能改进和工艺纪律情况; 6.2.1.9能源、动力消耗情况及分析;

6.2.1.10车间生产非计划停工、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6.2.1.11车间达标数据统计及情况分析。6.3 填写规范

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的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统一的计算方法,原始记录和报表要有填写人和负责人签字要使用钢笔或中性笔,不得随意涂改,且不能代签。6.4 填报及时

6.4.1生产记录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记录,班组记录班次不能拖欠或补记,其它生产经营记录一事一记;

6.4.2各种台账的登记应按规定期限完成;

6.4.3技术月报的报送时间,每月23日前上报生产技术部。6.5填报准确

6.5.1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一系列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采取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6.5.2各种台账、报表的填报要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同一指标的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数字必须一致;各单位统计数字必须与专业统计上报数字一致。对已上报资料发现不实,应及时更正。

6.6 任何报表、汇报材料不得向非发送单位、部室提供,也不准向无业务关系或无正式文件的单位及个人提供,如上级机关确定需要,需经主管经理签字后方可提供。6.7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能将本企业的各种技术资料用于对外咨询、技术介绍等私人活动。

6.8 各类技术资料(原始记录、工艺技术台账、报表)在规定时间内要按有关规定收集并妥善保管。有电子文档的技术资料,可以用电子文档做备份保存。7 检查与考核

生产技术部定期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不符合者按《生产技术部考核细则》执行。考核内容:

班长交接班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接班情况,主要包括重点部位预检情况; B、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分析;产品、半成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C、车间工艺方案执行情况、操作调整情况、操作变动确认情况;本班工艺卡片执行情况;操作平稳率统计及分析。D、车间的能源消耗情况;

E、车间运行情况简述、本班运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原料切换、生产方案变化情况;

F、重点部位、隐患部位监控情况; G、上级指令执行情况;

H、设备运行情况,包括动设备、静设备、控制仪表;

I、安全、消防设施及现场安全状况;环保及现场环境卫生情况;

J、劳动纪律及班组成员出勤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工器具交接等。K、交班时存在的技术问题。操作记录和交接班日记的填写规范:

A、操作记录和交接班日记要真实记录生产实际状况,违反一次扣100元。B、操作记录要按时,专人填写,他人不得代记,违反一次扣100元。

C、交接班日记和操作记录不得涂改和刮改,若出现笔误,应用“=”双横线覆盖,在旁边空白处(或记事栏)标明更改内容并签名,违反一次扣100元。

D、交接班日记和操作记录必须用蓝黑或黑色笔书写,数字应工整认真,使用仿宋体,上下对齐,大小一样,违反一次扣50元。

E、操作记录必须清洁,无污点,不得损坏,违反一次扣50元。F、操作记录要按时签名,违反一次扣100元。

G、交接班日志必须把当班本岗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向下班交待清楚,不得故意隐瞒实情,违反一次扣200元。

5.学校管理制度应具有生命力 篇五

笔者日前参加了某校的一次教研活动, 在活动的闲暇时间走遍了该校的每一个角落。说实话, 该校不仅大, 而且美, 高楼矗立, 人工绿化带及假山、喷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颇多, 徜徉其间, 真让人心旷神怡。但笔者在参观的过程中却发现: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中, 都有一两位教导处的工作人员拿着一张记录表对各执教老师进行巡视 (看其是否有课堂教学违规行为, 如坐着上课、打手机等) , 到了课间的时候, 学校中所有的值日教师都得准时到岗 (如各个楼梯口、学生活动区域、走廊过道等) , 与此同时, 校园内还有一位老师 (估计是德育处的) , 目光如炬, 一边在巡视, 一边对教师值日情况进行记录;办公室, 教师们会经常性整理自己的办公桌, 因为校长办公室的老师经常会“虎视眈眈”地巡视……白墙黄瓦, 红花绿草, 青藤古树, 在这样的校园中, 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充满愉悦的, 脸上应该是露出笑容的, 而笔者眼前却是一片寂静, 教师紧张兮兮, 连我这个局外人都产生了一种压抑的感觉。

随着管理体制的日益完善, “精细化管理”几乎成为每个学校长的管理理念。但是细到什么程度呢?不少学校都采取了考核制度, 如学校行政人员除做好相关处室的规定工作外, 每周必须填写“校园巡视记录”, 内容包括发现的异常情况 (如学生课堂缺席情况、教师课堂情况) 、解决对策或处理措施, 并对相关教师或班级进行扣分;每位班主任每周要有一定次数的家访, 而且要有谈话记录;每位教师每天批改作业要有批改记录;教研组长每周分学科记载未交作业者姓名、教师的作业布置及批改讲评情况, 每个项目下又有若干细目, 并且此表每周总结后交教导处, 再由教导处统计相关情况, 上报给分管副校长, 然后得出每位教师的考核分数, 并与当月奖金及活工资挂钩。

笔者认为, 管理精细自然有理, 然而, 凡事有度, 过与不及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如果说原来的管理不够精细, 那么, 现在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则是过犹不及:首先教师的压力加大了, 教师被紧紧捆绑于学校的各种制度中, 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活动线路为“办公室———教室———食堂———卫生间———办公室”, 不断处于工作进行时状态;行政人员没有了自主时间, 从早到晚, 除了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之外, 还得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运用于“管理” (填写各种检查考核表、统计各种相关数据等) , 无形之中异化为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更重要的是, 如此“密不透风”的管理制度弄得本已压力沉重的教师雪上加霜, 草木皆兵, 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与学校管理人员的对立情绪, 从而使得学校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于是, “精细化管理”“管细”的良好愿望, 变成现实操作中效果截然相反的“管死”后果。

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生命力!笔者不由地想起下面的这个关于制度的故事。

18世纪末, 澳洲成为英国的领地。为了开发澳洲, 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这样既节省了英国的监狱, 又为澳洲的开发输送了廉价的劳动力。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输工作。开始, 英国政府按上船的人数支付运费, 至于到了澳洲上岸时还有多少人活着则与船主无关。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而成, 船上的设施极其简陋, 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和药品, 更没有医生, 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而船主为了牟取暴利, 尽可能地多载人, 又把生活的标准降到最低限度。一旦船只离了岸, 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 对于这些人是否能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 甚至故意断水断食。那时从英国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百分之十二, 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 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七, 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三年以后, 英国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 便往每艘船上都派了一名政府官员监督, 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在船上的医疗卫生, 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作了硬性规定。但是, 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低, 有些船上的监督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原来, 一些船主贪图暴利, 试图行贿官员, 让他们不闻不问, 如果官员不听从他们的话, 干脆扔到大洋里喂鱼了。结果政府派人到船上, 多花费了钱, 照样死人。后来政府还想过对船主进行教育培训的方法, 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 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英国政府最后想到了制度, 领悟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仅按上船人数支付运费。于是政府决定改革制度, 按到澳洲上岸的人数计算运费。改革后,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 在船上准备药品, 改善生活, 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的到达澳洲。从此, 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以下, 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相同的工作任务, 在不同的制度下, 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工作绩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制度只有内化为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共同价值取向时, 才能积极导向与规约而成为有效的制度, 否则, 必然产生制度的实质性缺失, 导致管理失效。

笔者认为,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有助于增强广大教师的凝聚力, 但是, 如果管得太死、太宽、太多、太细等, 单纯追求规范化、统一化, 那只会适得其反。在学校管理中, 我们应当以人为本, 努力建立一种服务性质的、具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制度呢?

首先, 管理制度应该是主动的。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 而是强加给他们, 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 这些制度就会成为被动的制度, 当然就会束缚我们的管理工作。因此,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要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棒, 依靠每一个教师管理好校园”为信条, 充分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校长决不能把它当作个人意志的体现, 而是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质疑以及修改。也正是如此, 在学校管理制度的讨论、制定的整个过程, 同时也就成了教师主动参与制定制度的过程, 也符合了他们的发展需要, 因而这样的管理制度也便成了教师们的一种主动追求, 也就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其次, 制度应该是内化的。制度如果永远都停留在“写在小册子上、贴在墙面上、说在嘴上”的层次, 那么制度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 就一定要将制度内化。学校管理制度应该直接服务于教师的人性发展, 不能将教师当成它的奴隶, 否则就会异化为扼杀教师主动发展的“刽子手”。因此, 校长在指定管理制度时, 应当从教师的发展出发,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最大限度方便和满足教师的发展, 如各种奖金激励制度、人性化管理制度 (教师生病探望制度、教师生日祝福制度) 等, 从而激励教师产生归属感, 形成凝聚力, 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再次, 制度也应该是持久的。学校管理制度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工作而作出的短期的外在的行为。学校是教师成就道德、自身发展的乐园, 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管理不是一种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 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不仅要把教师看成是“被管理者”, 同时也要努力使他们成为“管理者”, 变“制度要我这样做”为“我应当这样做”, 使制度对教师的内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有持久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因此, 学校管理制度即使制定好了之后, 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圣经, 因为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 如果发现其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继续修改, 也就是说,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与教师的主动发展同步, 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6.工作日志制度 篇六

一、各部门应妥善安排好每日工作,按照行政管理部统一制发的工作日志格式,认真记录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二、正常工作期间,每工作日由各部门负责人记录工作日志,双休日和节假日时,带班领导和值班人记录工作日志。

三、记录人因故缺勤时,各部门负责人可指派其他人代为记录。

四、工作日志记录要清晰、简洁、有条理,真实反映本部门当天所有人员工作情况,最后由部门负责人签字。

五、工作日志实行定期检查。各部门每周一中层干部会时将工作日志送交行政管理部,由行政管理部统一汇总后交分管领导审阅。因故未交工作日志者要出具书面说明材料,无故不交工作日志者一律通报批评。

六、工作日志由行政管理部统一发放、管理。工作日志记录用完后到行政管理部领取新日志本,各部门妥善存放本部门旧工作日志,年终统一送档案室存档。

1.工作日志制度的目的是形成严格的工作跟踪和积累习惯,要求部门中项目负责人以下人员按要求每日记录。

2.工作日志是部门员工的工作记录载体,起到部分绩效考核和浮动工资的确定依据的作用。

3.工作日志包含每日计划和完成情况,每日工作始终时间,每日工作饱和度(5 为最高,1 为最低,如为请假,请注明“事假”或“病假”),次周计划,以及问题、意见和建议。

4.工作日志严格要求每日填写,绝不允许在上交前统一填写。

5.填写时注意清空原有内容。如发现某些栏目多周雷同的情况,将进行警告。

6.每日工作内容如无特殊情况,至少需要写3 条以上。叙述工作内容要求尽可能说明清楚。不允许简单的如“修改错误”的描述。

7.工作日志严格要求在次周上午10:00 前提交。不提交工作周报将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罚:N 从0 开始累计,每少提交一次,则N 增加1,当月的浮动工资扣除“浮动工资额×10%×N”(元)。当月N 不清零,转月后N 方清零。对于未提交日志的人员,部门经理保证当周内口头通知。

8.工作日志以Email 形式提交给部门或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收到后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并依此进行考核。

7.小学校长工作日志 篇七

2012年11月23日 天气晴 1、8点钟到校检查各项工作准备情况:各项工作已全面就绪。

2、检查学生到校情况,除一年级2名学生外,其他各班学生均到校。

3、检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校外有买零食的摊点,二是教室门锁扣设计太低。

4、联系上级校长,沟通学校取暖问题。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前言里写到:“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作为校长,不仅要思考宏观的办学思想,中观的办学策略,更要确定微观的具体做法。把小事做细,追求精细化管理。

一、每天必做的事

1.总结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2.考虑明天应该做的主要工作。3.至少了解一个局部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4.考虑一个局部不足之处,并想出改善方法、步骤。5.查看每天必须看的报表、文件、方案。6.考虑自己一天工作失误的地方。7.检查自己一天工作完成的质量,效率是否有所提高。

二、每周必做的事

1.召开一次例会。2.与一名教师进行一次座谈。3.与一个你认为现在或将来是学校业务骨干的人交流或沟通一次。4.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一次工作。5.召开一次与质量有关的办公会议。6.纠正内部一个细节上不正确的做法。7.检查上周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8进行一次自我总结(非正式)。9.熟悉教育教学的一个环节。10.整理自己的文件、书柜。11.与一个非本校朋友交流。12.与一个学生家长联络。13.表扬一个教学骨干。

三、每月必做的事

1.对教学进行一次考核。2.拜会一个学生家长。3.自我考核一次。4.月质量分析表。5.下月计划。6.读一本书。7.了解教职工生活。8.安排一次培训。9.检查投诉,处理纠纷。10.与上级汇报一次。

四、每季必做的事

1.组织一次文体比赛活动。2.收集员工建议。3.考核德育、教学常规、后勤管理、行政事务。

五、每半年必做的事

1.半年工作总结。2.适当奖励一批入。3.对领导有效性、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考评。

六、每年必做的事

8.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 篇八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内, 变革并提升学校制度的德性, 通过德性的学校制度来匡正教学管理, 以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此,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其一, 在理论层面上, 认识学校是制度性存在, 教学管理是一种制度性的活动, 确认学校制度对于教学管理的价值。

其二, 在事实层面上, 明确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由科层体制下学校制度的德性缺陷所致。

其三, 在实践层面上, 探索变革与提升学校制度德性之途径, 以使教学管理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管理:学校制度性的活动

自教育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学校是一种制度性存在”[1]。也就是说, 学校教育无不处于制度的规范之中。在此, “制度”是指正式的规则体系。由此而言, 学校制度是指引导与约束学校的行为和学校有关组织、机构、人员等行为的法律、规章等成文的正式规则体系。在静态上, 学校制度以文本的形式而存在;在动态上, 学校制度以制定者、实施者、执行者对制度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来表现。教学管理之所以为制度性的活动, 原因是:

首先, 学校作为制度性的存在, 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环境, 影响着学校的一切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其组织、运作等管理活动, 无不受到学校制度的规约。由此而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制度性的活动。

其次, 学校制度作为规约学校成员及其利益关系的规则体系, 形成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教学管理之为学校制度所规约, 在一定意义上是规范教学工作的需要。因为, 教学管理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等, 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 利益关系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为协调教学工作中的人际和利益关系, 教学管理成为必要。教学管理要做到有序化、规范化, 就需要学校制度予以规约, 因此, 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内生”于教学活动之中。

虽然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制度性的活动, 但与学校制度的关系存在着同质性和异质性。

教学管理与学校制度存在着同质性, 主要因为:其一, 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学校工作的目标与教学管理的目标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因而, 围绕学校工作目标而开展的学校成员的互动有利于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其二, 制度内含着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 同样, 学校制度亦必然体现社会的道德要求, 规范教学管理, 引导与约束教学活动中的各层级主体, 以使教学工作按照预期的目标开展。

然而, 事实上, 在现行的学校制度下, 教学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实现, 表现出学校制度与教学管理之间关系的异质性:其一,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在制度的价值取向上更多地体现社会的需要, 比如,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的设计上体现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疏离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其二, 当前施行的学校科层制直接造成学校的分层, 由此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学校成员在权利分配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 教学管理中的各层次主体在权利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其教学管理行为会偏离学校制度的价值和目标。

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制度性的工作, 受到学校制度的规约, 在理据上学校制度对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学校制度与教学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偏离性。然而, 不论是学校制度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存在着正面性还是负面性, 教学管理终究是一种制度性的活动。认识学校制度与教学管理的内外在关系, 对于通过学校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仍然是有意义的。

二、德性缺陷:科层制下的学校制度与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制度性的活动。对这一论题,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 我们更多的是把学校制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命题来理解, 很少去反思作为教学管理前提性条件的学校制度的德性问题以及对教学管理可能产生的影响。欠缺对学校制度德性的认识和对变革学校制度德性的能力不足, 是教学管理存在困境的原因之一。对此, 要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对当前学校制度的德性问题进行恰当的认识。

学校制度德性的含义有二:一是学校制度体现着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 内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与功能;二是学校制度的道德性, 对学校制度的道德价值评判。

“每一制度的具体安排都要受一定的伦理观念的支配, 制度不过是一定伦理观念的实体化和具体化, 是结构化、程序化了的伦理精神。”[2]同样如此, 学校制度内含着一定时代的社会伦理道德精神。当前学校制度的存在形态是现代工业社会科层体制的产物, 具体表现为学校组织的科层化, 其制度性的存在则表现为学校科层制。当今学校制度的价值理性移用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工具理性, 这已成为教育理论界对学校制度德性问题进行批评的焦点。以下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制度为例, 对当前科层体制下学校制度的德性以及对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 在学校科层体制下学校制度强化了教学管理目标, 力求高效率, 但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被其功能的合理性所取代, “它需要付出精神或情感方面的沉重代价。过去那种有助于赋予生活以目的和意义的个人之间的忠诚的联系被科层制的非私人关系破坏了”[3]。在现实教育工作中, 地方本科院校科层制下的教学管理表现出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 这与理性型的科层体制所追求的机构精简、职能分明、对事不对人、高效率等形成鲜明的对照。当前, 我国“学校所寄居的单位制度不是纯粹的科层制度, 而是科层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同时也是行政制度、企业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结合, 是计划时代的产物”[4]。在这种并不现代性的学校科层制下, “官本位”和人身依附关系使得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个人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很难自主独立地开展工作, 教学管理难以到位。

其次, 在科层体制下学校按照一定的等级性程序进行运作, 学校制度规范下的教学管理按照机构的层次性指令开展活动, 而对学生和社会的教学要求则反应迟缓, 或置之不理。在地方本科院校, 教学是中心工作, 以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走向社会, 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都有相应的要求。因此, 学生和社会对教学和教学管理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 在科层化体制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制度在某些方面阻拒了学生、社会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需要, 这在事实上切断了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影响, 从而也就不利于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三, 在学校科层制下, 学校制度多由学校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制定, 较少反映教师、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这种欠缺公正性的学校制度条件下, 教师和学生往往被动地执行学校制度, 成为教学管理中的客体性对象, 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肯定和体现, 甚或教学中的正当权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在这样的学校制度中,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心理具有压抑感, 往往会将教学管理置于身外, 漠视教学管理的要求, 甚或抵制来自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 (系) 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看, 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德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使教学中的师生和教学管理成员处于等级性关系之中, 权利的分层性和不平等性使他们处于压抑状态, 从而使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二是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使层级管理具有专断性, 往往会阻隔来自教学管理体系外的意见和要求, 这不利于改进与完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可以认为, 学校科层制下学校制度表现出来的等级性与专断性, 其实质是制度的不公正性。学校制度德性的不公正不利于教学管理中个体的主体性发挥, 也不利于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效益的提高。对此, 笔者认为, 变革学校制度的德性为教学管理改革所必需。

三、公正性:学校制度德性变革为教学管理所必需

教学管理是在学校制度条件下主体人的活动。主体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无不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成效。在广义上, 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在社会制度中, 社会制度的德性则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 而个体的道德是社会道德风貌的体现, 也可以说, 社会制度的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道德的生成。相对于社会而言, 学校作为一个小型“社会”, 学校制度的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个体道德养成。

“公正”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道德”[5], 是制度的根本德性。同理, 公正是现代学校制度应有的价值理念。公正的学校制度应该是对全体学校成员共同意志的表达, 也是对平等权利的体现。公正的学校制度因内含现代社会民主平等的价值理念和现代教育的道德意志而为人们所认同。教学管理是教学中的主体人的活动, 无不渗入主体人的德性, 从而影响着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因而, 规约学校成员的学校制度的德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成效。依循公正的价值理念, 学校制度的德性变革, 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切实路径。为此, 笔者就变革学校制度德性以促进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一些原则性的看法。

首先, 学校制度应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促进教学管理的主体性发挥。在现代意义上, 制度以协调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旨趣, 不仅具有规约功能, 更重要的是赋予人以社会活动之自觉自为性。教学管理是人的管理, 以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 教学管理只有发挥人的主体性, 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度以人的存在而存在, 学校制度亦然, 对教学管理的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存在。在制度的德性上, 学校制度的公正性应该以人的存在为指针, 确立教学管理中人的主体价值。在学校制度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及其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性, 规避那种教学管理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人际层级的压抑性, 充分发挥在教学管理中人的主体作用。

其次, 学校制度应由重义务向重权利转向, 保障教学及其管理活动中人的权利。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制度注重对学校成员的义务要求, 轻视对权利的规范。比如, 在科层体制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制度注重由上级对下级的规制, 缺少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中一般人员的权利的确认。这在实质上是传统文化理念和计划体制下学校制度专制性的表现。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教育已确立了人的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如果现代学校制度只注重对义务的规定, 缺乏对权利的确认, 那就难以唤起教学管理中人的行动自觉性, 更难以激发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创造性。对此, 教学管理需要学校制度确认和保障教学及其活动中的人的权利, 尤其需要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权利, 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权益, 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最后, 学校制度应内含现时代的道德精神, 以促成教学及其管理中人的职业道德的提升。“社会制度一般说来有助于个人思想意识和道德特征的形成, 这点首先被希腊人发现, 在现代又被黑格尔和马克思发现。”[6]好的制度应该体现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反映一定时代先进的道德精神的制度, 不仅能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 而且能引导人们养成或完善好的道德素质。在当今时代人文精神的关照下, 学校制度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 不仅要体现工具价值的规范性功能, 同时也应赋予人性化的道德价值, 关照教学管理中人的精神世界, 以提升与完善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为人才培养提供丰腴的道德营养。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223.

[2]杨清荣.制度的伦理与伦理的制度——兼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4) .

[3][美]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292.

[4]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342.

[5]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348.

上一篇:美丽在于发现作文750字下一篇:女职工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