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工作制度

2024-09-13

icu工作制度(9篇)

1.icu工作制度 篇一

ICU工作制度

ICU护理任务紧张而繁重,对各级人员均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ICU正常、有序的运转,除严格执行普通病房的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外,还应制定与ICU相应的护理常规、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出入制度、探视制度等。

(一)护理常规

1、ICU是重症患者集中监护的场所,ICU患者均是特级护理。

2、ICU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做好24小时动态变化记录。

4、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动态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尿糖、尿相对密度的变化。

5、对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

6、对使用微量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输入速度及药物浓度。

7、保证各引流管管道通畅,观察各引流物的量及性质并准确记录。

8、落实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皮肤护理等。

9、定时(每2~3小时1次)为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对患者四肢进行被动运动和功能锻炼。

10、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持续动静脉血液过滤或心肺脑复苏时,应按其常规护理。

11、有专科特殊治疗及护理时,按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

12、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特殊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

13、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14、制订常规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

(二)消毒隔离制度

1、ICU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洗手制度、无菌技术原则、床旁隔离制度等。

2、重视各环节、各部位的感染控制,包括设施和设备的消毒、空气净化和医疗用物的消毒、床上用品的终末消毒和医用垃圾的分类与管理等。

3、加强感染监控,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管道和工作人员双手表面的微生物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抢救制度

1、明确抢救的基本原则,迅速、及时、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并有预计性地采取各项护理措施。

2、明确抢救的基本程序,即维持基本生命阶段、进一步复苏阶段和处理并发症阶段。

3、做好人员的分工,做到忙而不乱。

(四)、仪器设备的管理

1、设专人管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联系工程技术人员检查、保养和维护、保持性能良好。护士应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能设定各种常用参数。

2、监护室所有仪器、设备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定位放置,定期清点(1次/月),保证账物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

3、使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做好使用记录。

4、使用前认真检查机器性能,仔细核对各项相关参数。

5、使用后能正确调整和检查,有故障应及时检查并解决,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6、制定仪器和设备的消毒管理制度,使用后及时整理,清洁消毒后放回原处,保持备用状态。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7、建立定期检查及定期登记制度。

8、设备器材需要报废时,应有修理部门的技术鉴定、签字,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9、贵重仪器一般不外借,遇特殊情况,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借出,并办理借物登记手续。归还时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认真检验仪器功

能,验收配件是否齐全,严防配件的丢失并签上归还的日期及经手人。

10、制定仪器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五防:防尘、防潮、防腐、防高温、防震;四有:有专人保养、有操作规程、有维修保养记录、有使用记录;三定:定人使用、定位放置、定期保养;二严: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一高:高使用率。

(五)出入制度

ICU出入制度包括ICU患者的接收和转出(或出院)制度及谈话签字制度等。

1、转入制度①各专科的重症患者经主管医师申请、ICU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收入。急诊及院外转入者需先收入(或安排好)相应专科,再按上述程序进入ICU治疗。极危重者可直接人ICU。②ICU医师负责患者全身器官的支持和协调治疗,专科医师至少每日查房1次,负责对本专科的问题提出诊疗意见或直接诊治。③除特殊专科医嘱外,所有医嘱需经ICU医师与专科医师协商后开出,ICU护理人员只执行ICU医师开出的医嘱。

2、转出制度①患者在ICU的留置时间由ICU医师决定,治疗好转或放弃治疗者均应及时转回原病室,各病室不能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②ICU医师下达患者转出医嘱后,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患者原科室和家属,将患者转出,转出

时需进行出科小结。

3、谈话签字制度医疗是一个技术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具有高风险陛和责任性。患者病情变化快,并且难以预料。医疗观点和技术发展也在变化中,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治疗效果难尽善尽美。各种有创性检查治疗和手术均有一定的风险,输血亦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还有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根据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上述诊治措施均必须经医师与家属谈话,取得家属理解和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这些已签字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六)探视制度

由于ICU的特殊性,原则上取消陪护,尽量减少探视。现代化的ICU可设置成玻璃墙和外走廊相连:以方便探视,亦可采用可视对讲系统进行探视。

2.icu工作制度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 设有总床位620张, ICU床位12张, 护士14人 (包括护士长1人) , 其中主管护师4人, 护师7人, 均有大专以上学历, 收治患者以大手术后、重症颅脑外伤、多脏器衰竭、急性中毒居多。患者入室随机性大, 工作忙闲不均, 工作量分配难以预计。

1.2 方法

2009年4月前我院采用传统的三班制排班方式 (8 h工作制) , 每周工作5 d, 每天工作8小时。14名护士, 设立总务护士1名, 临床护士12名分为两组, 7 d为一个工作循环, 护士长上行政班, 见表 1。

2009 年4月后进行改革, 采用新的分组式弹性工作制, 首先每周工作以小时计, 每周工作48 h, 各班次每天工作12 h, 7 d为1个工作循环。改变传统的上、下夜班, 代以全夜班工作制。护士长和总务护士为行政班, 12名护士分为三组, 每组可设置一名组长, 按照表2中的A1-A4执行排班, X为机动班, 根据实际需要调动。

1.3 评价指标

建立护理人力成本测算, 比较两种不同的排班方式的结构及人力配置情况。在不增加护理人力投入的情况下, 分别评价实施分组式弹性排班前及实施后半年护理部6次质量检查情况, 比较两种排班方法对护理服务效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种排班方式人力配置

传统三班循环排班方法白天平均人力配置为7人, 夜间0AM~8AM 为2 人, 护理人力集中在白天, 见表1;分组式弹性排班白天平均人力配置为5~6人, 夜间3人, 夜班护士由原来的护士与患者之比 1∶6 改为2∶6, 以加强夜班护理力量, 见表2。每班设立应班护士1 名, 根据患者数及病情危重度决定是否上班, 保证工作量最大时有充足的人力, 避免人力分配不均造成的浪费, 同时也缓解了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压力。

2.2 两种排班方式工作质量比较见表

由表3可见:实行弹性工作制后病区管理质量、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抢救工作质量、患者满意率均有提高, 分别经:检验, P<0.05或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弹性排班优于传统排班。

3讨论

3.1 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针对基层医院危重患者人数不定、监护床位使用率不均衡、急诊多等特点, 改革了传统的排班制度, 以患者需要的护理时间为护士工作的时间,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需要的一种排班方式[1], 采用了弹性工作作制, 使护理人员得到了合理使用。与传统的三班循环值班制相比, 日间虽然少了人值班, 但是夜间增加了1名, 使夜间的护理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对于机动班的加班可以低峰期及时补假, 护士在岗时尽可能满负荷工作,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另外, 排班的班次单一, 简单明了, 使排班程序化、电子化, 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便于护士预测班次, 保持相对稳定性;也减少了护士长排班所占的时间, 提高了管理效率。虽然每周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40 h增加到48 h, 但是工作的时间更加集中, 减少了频繁调班带来的麻烦。

3.2 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和积极性

改革后的弹性工作制使护士在夜班休息后有2 d调整期, 减少护士频繁轮班, 减少轮班对护士身心的压力及对护士生物钟及其家庭的影响保障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另外, 分组式弹性排班主要是实施分组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 且根据个人能力、表现人人都有机会当护理组长, 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小组成员相对固定, 增加了协作精神, 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充分发挥了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高、低年资护士弹性组合排班, 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 达到了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体现了分组弹性排班模式的优越性[2,3]。

3.3 弹性工作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根据护理人员职称、业务能力, 重新分配各班的职责, 实现按职上岗的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 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并使护理班、办公班相对固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 达到了职责和责任的统一。提高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的合格率, 融洽了护患关系, 增强了科室的应急能力, 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1,4]。从表3可见, 在护理部每月的护理综合质量检查中, 实行弹性工作制后病区管理质量、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抢救工作质量、患者满意率均有提高。

分组式弹性排班是一种科学管理制度, 是一种观念的更新[5]。在医院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以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客观依据分配护士,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使患者、医院、护士3方均受益。分组工作制充分挖掘了护士的潜能,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沈金鸣, 杨海英, 夏娟英.基层医院ICU实施弹性工作制的效果评价.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4) :59-60.

[2]周涓, 刘素蓉, 杨俊芬.我院ICU实行分组式弹性排班的效果评价.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1) :39-41.

[3]田宝文, 安珍玉, 戚晓华.ICU不同护理排班方式效果比较.护理学杂志, 2010, 25 (8) :64-65.

[4]周秀敏, 高丽霞, 杨辉.ICU弹性排班法的探讨.现代护理, 2001, 7 (4) :78-79.

3.icu工作制度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7-0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需要一批高素质及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密切监测和连续的治疗与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新的护理技术和设施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在不断变化,临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现将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ICU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是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护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对护理人员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医疗干预措施多,护理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我国的护士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护理工作量随其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大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又无法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较长[2],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疗导致的医院感染、继发性疾病成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2 ICU病人意识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占较大的比例,ICU病人因有各种监护仪器及导管而不能自行活动,病人床上活动大多由护士协助。同时患者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相对较多,护理工作相对繁重。而清醒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明显低于昏迷病人。清醒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自理活动,例如刷牙,进食进水,床上活动等,有利于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复,向正常人过渡。昏迷患者的基础工作量相对较大,必须全部由护士完成,且有的操作比如协助翻身、洗头擦身,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等需2人甚至以上同时操作,更占据了护理大量的时间,与国外报道[3]一致。

3 ICU病人不同转归方式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预后不良的患者护理工作量显著多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濒死前,各种特殊治疗、抢救以及与其相关的检验、输液、处置等救治措施较多,其护理工作量亦相应增加,加之某些患者病情反复变化,抢救次数的增加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死亡病人的平均每天的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好转病人的护理工作量[5]。

4 ICU病人不同治疗方案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不仅限于发药输液等基本操作。ICU患者的治疗方案逐渐多样化,护理操作项目也逐渐增多。多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更新应用,如胸外科使用振动牌痰机进行肺部体疗,床边血滤机的使用,支气管显微镜进行深部排痰,大多需要护士来完成具体的操作、配合操作或清洁处理,使护士工作量增加。手术患者工作量低于非手术患者,其原因可能:ICU已提前获得手术患者必要的信息,因此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患者被送至ICU时,大部分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ICU医护人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病情变化有所预防和准备,随着患者清醒以及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复,出血、栓塞等各种危险因素的减少,护理工作量就会随之减少。而非手术患者转入ICU时病情多复杂,伴随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方面问题,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以及获得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支持,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伴随的药物、物品、仪器设备的准备和各种急救技术的实施,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但要完成医嘱以内的各种治疗任务,还要求护士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5 ICU病人不同住院时期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的入住ICU时间段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不同。病人入住ICU当日的护理工作量与次日和最后一日相比,有显著差异[4],这一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6]。病人入住ICU当日大多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需要较多的监护措施,如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引流装置的连接和观察等,而即将离开ICU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转需要撤去各种非必须的仪器与抢救、治疗设备,还要将病人送回其所属病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ICU的护理质量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响因素,能体现医院的救治水平[7]。国外研究显示,护理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及医院效率密切相关,护理人力的配置方法大都根据护理工作量来决定,护理工作量的计算是护士人力配置的基础[8]。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各班次护理人员,以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樱.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6-27.

[2] 郭浩然.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合理计算的探讨[J].中國医院统计,2002,9(3):167-168.

[3] Miranda DR,deRijk A,SchaufeIi w. 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rm The Tiss-28 items-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Crit Care Med,1996,24:64-73.

[4] 苏兰若,沙丽.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在ICU护理工作量调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9):2329-2331.

[5] 沙丽,苏兰若.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91-594.

[6]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15-19.

[7] 朱晓玲.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护理,2001,1(4):29-30.

4.ICU制度 篇四

注射

输液

处置查对制度

1..在各种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及操作前 中 后查,对床号,姓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药瓶,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静脉注射液药注意有无混悬物和沉淀物,如不符合要求惠标签不清者,不的使用,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药钱要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药瓶,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腰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八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接手术患者时,应认真查对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等,并在科室病人转运交接本上签全名。

3.实施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清点器械,纱布,纱垫,棉片,缝针线轴等物品,防止物品遗留体内。

4.留取病理组织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登记,按时送检,防止遗失。

5.执行口头医嘱是,在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到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麻醉及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及精神药品设立固定基数。

2.实行专人管理,专柜放置,专人登记本,双人双锁保管。

3.班班交接清点,并进行质量检查,片剂无发霉,变色,裂片现象,针剂澄明度合格,标签印刷清楚,字迹清晰,严格核对有效期,并注明签字。

4.病房麻醉药品只能供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原不得私自取用,借用。5.应用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时,要由有处方权的医生开具医嘱和专用处方,处方内容应按照项目要求填写齐全,字迹清晰,医生签署全名,护士按医嘱正确执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登记时字迹清晰,将处方和原药瓶一起保存。

6.清点药品发现与基数不符时,应及时汇报护士长,失窃,应保留现场,迅速报告。

7.麻醉药品不得转借。

8.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药品的保管,交接,使用登记记录,并在交接本上签名。9.麻醉及精神药品的管理范围

(1)阿片类,阿片酊,复方桔梗片。(2)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3)可待因片,可待因注射液(4)盐酸阿布吗啡和丙烯吗啡

(5)杜冷丁,安侬痛,芬太尼,美散痛,(6)罂粟碱

(7)肌肉松弛剂,得普利麻

(8)安定类

危重患者抢救配合制度

1.对危重患者需抢救者,应立即通知相关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士不可以离开患者,应立即予以急救处理:吸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痰、止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等。(注:静脉通路尽量建立在上肢。)

2.与医生一起根据病情将患者移入抢救室或安置在监护室,并订出特别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措施。抢救车内各种药品要按有效期由远到近,由左到右的顺序摆放,使用药品时按照有效期限顺序从右到左使用,3.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并将抢救物品、药品放置床旁,以便随时急用。

4.及时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通畅,及时准确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凡因抢救未进行记录者,要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填写要求认真、及时、准确,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5.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认真、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记录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

6.特护患者需做辅助检查时,必须由医生、护士陪同。

7.认真为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做到六洁:面部、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躁动患者加床档及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药品管理制度

1.基数药:只科内常备口服药,各类针剂及外用药物等。

(1)与药剂科核对无误后,建登记本。

(2)登记本前贴有药品明细单:品名,剂量,浓度,数量。

(3)各班次交接签全名,其中白班用蓝色笔,夜班用红色笔,使用后及时在使用情况注明,在24小时内补齐药品,遇周末,节假日顺延。

(4)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在交接本上签名。2.急救药:是指抢救车内备用药

(1)与药剂科核对无误后,建登记本。

(2)登记本前贴有药品明细单,品名,剂量,浓度,数量。

(3)各班次交接签全名,其中白班用蓝色笔,夜班用红色笔,使用后及时在使用情况注明,在24小时内补齐药品,遇周末,节假日顺延。

(4)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在药品交接本上签名。3.麻醉剂精神类药:按“麻醉剂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管理。

4.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氯化钠)肌松剂与细胞毒性等药品不得混放,必须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志。(1)高浓度氯化钠置于小绿筐内,并标识。(2)15%氯化钾置于小红筐内,并标识。

(3)胰岛素:冰箱内冷藏保存,第一次使用时在瓶身注明开启时间,每次使用前检查药液,普通胰岛素出现混浊时应停止使用,各类胰岛素混悬液有效期严格按药物说明执行,5.自备药 :是指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从院外带入病区的药品。

(1)原则上不予保管,每日治疗前与家属或患者本人核对无误后,登记床号,姓名,数量,剂量及药品批号,双方确认签字。

(2)确需置于冰箱内保存的药品,在收药时,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放入冰箱内代为保存,登记使用情况并与家属或患者本人确定签字,6.出院带药: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并保存原始底方三个月。7.药品管理的其他要求

(1)病区内所有药品,只供住院病人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2)药品标签明显清晰,标签有药名,浓度,剂量。凡药品标签不清,疑过期。破损,变色,混浊。沉淀等均不能使用,需及时更换。

(3)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每日检查,避免过期。

(4)易被光线破坏的药物应避光保存,如维生素,氨茶碱,硝普钠,肾上腺素等。

(5)易燃易爆的药品放置阴凉处,远离明火,如过氧乙酸,乙醇,甲醛等。(6)患者个人专用的特殊药物,应单独存放,并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数量等,并有使用记录。

(7)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各种药品要按有效期由远到近,由左到右的顺序摆放,使用药品是按有效期限顺序从右到左使用,(8)患者未使用的药物,遵医嘱提要后及时退回。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抢救是指紧急危险情况下进行的医疗行为,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中要器官或者重要生命指标急剧恶化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在此情况下医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

2.危重症抢救除一线医师外,应有2线医师在场指挥抢救,必要时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场,直至患者死亡均应有医师在场并详细记录,填写为重患者评价表,抢救时患者家属不应在场,但应随时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病情并记录在案,签字。

3.对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死亡患者应有详细抢救记录,注明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参加抢救人员,死亡患者应注明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死亡患者应立即书写抢救记录。

4.拒绝抢救的患者,应有患者的直系亲属签字证明。5.抢救室如实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完成告知义务。

6.抢救过程应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包括检查和治疗的时间,病情变化经过,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参加抢救人员等。

7.抢救过程中需要其他科室参加的,应立即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被请可是在接到邀请后,需立即派出福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抢救,无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在场时,科内最高职称医师应参加抢救,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拒绝抢救的医师将对其行为引起的相关后果承担责任,(最高职称指专业技术职称,职称相同时,已获得职称时间排序)

8.抢救过程中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行政主管部门报告。9.抢救过程中遇特殊情况

护理报告制度

1.特殊病人报告制度

1.1特殊病人是指有医疗争议的病人,突发猝死的病人及有特殊背景的人群;

1.2发生医疗争议或病人突发猝死,科室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护理部,连续3个班次的值班护士均应将患者病情观察、病情变化经过、治疗、抢救、护理经过、并有护士签名写成书面材料,护士长将完整事情经过汇总上交护理部。

1.3护理部根据情节轻重到科室了解事情经过,并组织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2.不可避免褥疮报告制度

2.1住院期间卧床患者,存在褥疮潜在发生因素如:因病情需要禁翻身、严重缺氧、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血液循环差的病人,护士长必须填写不可避免褥疮报告单,于24小时之内送至护理部; 2.2科室要填写护理记录单和具体的褥疮护理措施; 2.3护理部接到报告单后,到所在病房了解病人情况,评估皮肤护理效果与措施是否完善。

3.护理新技术、新用品使用报告制度

3.1科室开展新技术、使用新的护理用品,应向护理部提出申请使用报告并附使用说明书。

3.2护理部同意后,使用、试用护理用品科室,应认真观察使用效果,并对护理用品做出客观评价和提供抽样检测结果,确定临床使用时,须通过物资供应中心、感染办、护理部等组成的采购小组讨论决定。

事故、差错、缺陷登记和报告制度

1.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护士长及时书写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每日讨论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

2.发生事故差错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3.发生事故差错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事故差错责任者,应在3天内提交书面检查材料,护士长在一周内提交书面讨论结果及改进措施。

4.事故差错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5.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一辈鉴定研究之用。

6.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7.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已达到帮助目的。

8.护理部每季度或半年组织护士长分析事故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而发生的护理工作缺陷,引起的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2.护理部接待护理投诉时,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使患者有机会陈诉自己的观点,耐心安抚投诉者,并做好投诉记录。3.接待投诉人员要做到耐心细致,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

4.护理部设有护理投诉专项记录本,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几整理措施。

5.护理部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反馈,并调查核实,告之有关部门的护士长。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6.投诉经核实后,护理部可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1)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

(2)当事人认真做书面检查,并在科护士长处备案。(3)向投诉患者诚意道歉,取得患者的谅解。(4)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扣发岗位津贴及奖金。

7.护理部每月在全院护士长会上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对全年无护理投诉的科室给予表扬及一定的奖励。

护理查房制度

1.围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促进急、危、重病人抢救技能和护理业务知识提高,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科室进行一次全院护理查房,各科室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

2.进行护理查房时,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准备,通过查房提出护理问题及实施计划,以提高护理质量。3.护理查房可采取教学查房、个案护理查房、危重疑难病人观摩查房。通过查房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全过程,并针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心里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护理会诊和讨论,相互学习提高,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4.护理查房可采用多媒体、图片、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模型等。

5.查房科室在进行护理查房前三天必须将查房资料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将查房提纲提前下发到参与护理查房的科室。

6.各科室护理人员参加查房时应查阅各种文献,积极参与讨论。

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抢救制度

一、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材的供应

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力求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位储存,用后随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使用。

二、严格执行抢救制度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如心脏胸外按压、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2.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不可随意移动。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护理,对病情变化、抢救过程、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详细交待,所有药品的空安瓶须经第二个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4.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

5.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并须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执行医嘱制度

一、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护士要严格认真执行医嘱单上的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如果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后应立即将医嘱补下处理。

二、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护士原则上要执行ICU医生的医嘱,如遇其他科室医生下达医嘱要与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医生协商后下达通知值班护士执行。

三、对所开医嘱有疑问或建议时,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护士应随时向值班医生提出,但不能擅自修改医嘱。

四、危重症病人监护病室(ICU)护士依照专业理论及实践经验对医生的治疗处理有监督或提出建议的义务和权力。

五、护士长每天坚持医嘱执行情况。

病房安全制度

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患者行动安全。

2.病房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3.加强病区内医疗仪器及设备的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5.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

6.每晚19时应及时清理病房内探视人员,劝导其按时离开病区。7.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处(电话)。8.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9.按要求畅通安全通道,不堆、堵杂物。

10.消防设施完好、齐全,周围无杂物。

5.ICU制度 篇五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

第一节

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准入制度

(一)护士准入条件(新上岗)

1、具有护士职业资格。

2、有2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3、通过3个月以上的危重症护理在职培训。

4、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ICU临床护理。

(二)护士独立工作准入资格

1、实行一对一带教,直至其能独立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2、带教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3、带教期间,每月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对其进行ICU临床技能考核。

4、带教期结束后,能熟练掌握ICU各种规章制度、规程、岗位职责,并通过严格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

二、护士紧急替代制度

1科内备好护理人员联络网,每名护士休息期间做好随时备班准备。

2科内护理人员因疾病等原因须休假时,应提前与护士长联系,以便进行班次调整。3如遇重大抢救,护理人员需求超出科内人员安排范围时,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并请求人员支援。

4护理部及科内应有紧急人员替代预案。

三、护士排班原则及要求

1.满足患者需要,均衡各班工作量,配备不同数量的护士。

2.保证护理质量,适当搭配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发挥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

3.公平的原则,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学习时间及特殊需要。

4.节约人力,排班具有弹性,紧急情况时适当调整。

四、护士培训制度

(一)培训内容

1基本技能:危重病人监护基本理论和技术,心电图基本知识,心肺脑复苏技术,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技术,全麻术后病人的监护,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护,危重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的监护,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护理,危重病人的院内感染防治,ICU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应用等。

2专业技术:机械通气的使用和管理,除颤器的使用,微量泵的使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护理,床旁血糖和血气分析仪的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消毒和保养。

3常见危重病及并发症监护:多器官衰竭、心律失常、心衰、休克、重症颅脑损伤、心肌梗塞、多发创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

(二)培训方法

1岗前培训合格后进入ICU工作

2院内进修:通过进修相关的科室,掌握各科技能,扩大业务知识面 3继续教育:坚持岗位在职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和相对空闲时间安排学习,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培养和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节

护理人员工作制度

1、坚守岗位,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做到无归原处。

3、仪器及物品不能随便外借,必须经护士长和主任同意。

4、按规定时间探视,不能会客、大声喧哗、闲谈、打私人电话,保持安静。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除抢救外不执行口头医嘱。

6、工作有条不紊,分轻重缓急。

7、严格执行保护行医疗制度。

8、患者转入后要耐心解释各项检测目的、治疗、监测的必要性。

9、转出时要说明目的及注意事项,护送患者转回相关科室。

第三节

查对制度

一、查对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一注意及五不执行。

1、三查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2、七对

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一注意

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4、五不执行

口头医嘱不执行(除抢救外)、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楚不执行、自备药无医嘱不执行。

二、护理查对制度

1、所有ICU患者均佩戴腕带作为识别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并亲视佩戴,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2、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查对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4、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本科室医嘱查对时间就人员要求。

5、抢救患者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由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查对。

三、医嘱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医嘱做到班班查对,建立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日查对登记本,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都必须签名。

3、临时医嘱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方可执行。

4、抢救危重患者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必须经过两人核对无误后再弃去。

5、护士长每周对医嘱进行大查对一次。

四、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液体瓶口有无松动,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所摆的药物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在床头做明显的标记。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以备检查。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果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五、输血查对制度

1、医生下达医嘱后,认真核对姓名、床号、化验单。

2、采集血样前,两人再次核对姓名、床号、年龄 性别、住院号、血型。

3、采集血样时,如同时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血样,应分别分次采集。

4、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同时送至血库并与对方逐项核对。并做好记录。

5、去血库取血与发血者共同核对,内容为:

①交叉配血试验单:受血者姓名、科别、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住院号。②检查血袋标签: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③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或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或凝块,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

6、输血前由两人核对无误后再执行。

①受血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②再次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渗漏,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③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两袋血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六、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按饮食要求核对患者床前饮食卡,核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2、患者饮食前,再次核对饮食卡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七、病历查对制度

1、责任护士查对当班执行的所有医嘱并签名,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做记录并交班。

2、对转科患者,白班负责查对医嘱单、体温单、特护记录单等,查对无误后方可转出。

3、对出院、死亡患者,白班负责将病历排序,全面查对体温单、医嘱单、特护单,病历有缺陷者及时通知相关医生。

4、患者出院或转科前,白班将病历再查对一次,全部整理好后转出。

第四节

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基本要求

1、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严格床旁交接班,交班中发现疑问,应立即查证。

3、交班内容及要求,交班内容突出患者病情变化、诊疗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管路及皮肤状况等。

4、以下五种情况不交接:本班工作未完成不交接;患者、床单元、治疗车、床尾桌不整洁不交接;危重患者未及时处置不交接;物品未点清不交接;患者大小便未处置不交接。

5、特殊情况(如仪器故障等)需当面交接清楚。

6、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讲评、提问及讲课,不值当日工作重点及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二、病房内交接班

1、床边护士认真床头交接班,特殊需要观察的内容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要书面交接(写在特护单或交接本上)。

2、组长进行书面交班。

3、交班过程中如有疑问必须弄清楚后交班者方可离去,交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4、交班过程中要求做到“二轻”即说话轻、操作轻。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治疗车、床位桌清洁干净,保持病区安静,全部患者均交完班后,交班人方可离开。

5、外借药品或物品有记录可查,交班时认真查对,所借药品、物品及时催换。

三、与手术室手术患者的交接

1、根据约床信息准备好床单元及相关仪器。

2、根据病情需要,先接好呼吸机、监护仪(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查引流管并妥善固定,从头到脚细致检查患者皮肤。

3、向麻醉师及手术医生了解术中情况及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体位、引流管、病情观察等)。

4、同手术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用物交接(患者衣服、药品、血袋等)、病情交接、输注液体交接、各类管路识别交接(如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针、各类引流管等)、患者皮肤交接,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请手术室护士填写交接本并签字。

5、遇有假牙或其他贵重的私人物品,及时交给家属保管。

6、安置好患者,记录特护记录单,处理临时医嘱,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四、接急症入院或病房内转入患者交接

1、平稳搬运患者至病床上,立即接心电监护仪或呼吸机等,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组织抢救。

2、认真检查患者皮肤,向交班人员或家属询问病情,与急诊科或病房护士交接液体、物品等,请交班人员填写“ICU患者交接登记本”并签名。

3、安置好患者,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陪护人员并在交接班本上签字,记录特护记录单,处理临时医嘱,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五、转出患者交接

1、医生下达转科医嘱后,通知相关科室转出患者的姓名、大约转出时间、是否备微量泵等,并通知家属等候。

2、整理患者,查看交接登记本,携带好患者的物品及病历护送患者到病房,根据病情携带氧气袋或便携监护仪。

3、将患者主要的病情变化和相关治疗、物品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4、将患者的私人物品交给其家属,向患者表示问候后离开。

5、病历交到病房主管护士手中,点清好平车上物品返回ICU病房。

第五节

抢救工作制度

一、抢救制度

1、抢救的基本原则是,立即进行抢救,从维持患者生命的角度来考虑具体处理措施,估计病情可能发生突然变化的,要先有所准备。

2、抢救时做好组织工作,合理安排人力,做到忙而不乱。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应维持气管插管、胃管、静脉输液管路畅通,防止脱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应用。

3、由分管护士记录抢救有关资料,如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复苏过程,记录要详细,具体到分钟。

4、一人机动,以便随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5、安排好其他患者的监护,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6、抢救车做到“五定”(定位置、定品种、定数量、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每班认真检查登记,使用后及时补充药品、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7、抢救完毕护理记录单上要记录参加抢救人员,提醒医生及时补齐医嘱,与特护单核对无误后签名。

8、抢救过程中在保证抢救过程不间断的情况下,主管医生要随时通知患者家属,遇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定期清点并登记。

2、抢救用品应保持随时备用状态,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并有记录。

3、抢救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清点、补充、检测、消毒,处理完毕后放回固定存放处。

4、抢救用品出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及时领取。

5、严格规范管理毒、麻、剧药品,对高危药品要单独存放、标识明确,使用的剂量及途径要规范。

三、抢救车管理制度

1、由专职人员负责抢救车的管理。

2、每日清点药品及物品的数量、质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3、每月检查药品的质量、规格、批号及有效期。

4、每日检查抢救车的急救设备的性能,保持性能良好,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5、抢救车保持清洁整齐,药品一目了然,放置合理,便于使用。

6、药品及设备出现短缺或不合格时应及时维修更换,及时补足。

7、抢救物品登记本与实物必须相对应,不应有缺损、多项。

8、每周定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抢救车内外,如有特殊患者或疫情发生时浓度升为1000mg/L。

9、抢救过程中如有质疑情况发生,应保留要药后的空瓶以便提供抢救的客观依据。

10、护士长定期抽查抢救车内的物品准备情况,发生问题及时解决。

11、抢救药品及物品,因抢救患者消耗后,应及时清点补充,以处于备用状态。

12、不得挪用抢救车上的药品及器材。

第六节

仪器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应分类妥善放置,专人管理,正确使用。

2、保证各种仪器能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清点、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3、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清洁,备用设备必须处于消毒后状态,有备用标识。

4、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随意外借,遇有特殊情况由医院行政部门协调调配。

5、科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仪器应用培训,包括消毒操作与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做到熟练掌握。

6、医院器械科对ICU抢救主要仪器应及时维修、定期检测并有相关记录。

第七节

患者告知制度

一、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及护士应将自己的姓名主动告知患者。

2、特殊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均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未经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义务人员不得私自进行相关特殊诊治。

3、有关诊断、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副作用,可能发生的意外、合并症及预后等,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

4、从医疗角度不宜相告或当时尚未明确诊断的,应向其家属解释。

二、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告知制度

1、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如有创通气,各类插管、引流管,有精神、神志障碍,治疗不配合等。

2、通知家属,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对清醒患者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4、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先向家属讲清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实施强制性约束,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5、注意做好约束处皮肤的护理,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6、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若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则需要签字注明,由此发生的意外后果家属自负。

三、压疮评估报告制度

1、借助压疮评分量表对ICU内危重患者进行评估,评分≤14分时有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护士长填写压疮预报表对家属进行告知和签字,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视患者皮肤情况定期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转归情况,根据患者最新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修改压疮预防措施,再次进一步落实。

2、发生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及时登记,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报表填写要详细,措施要有针对性。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皮肤相关情况,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4、当患者转科时,要详细进行皮肤交接,并将科室评估表带至所转科室。

5、患者出院或死亡时,评估表随病历送病案室,出院患者有压疮者要与家属交接皮肤,交代注意事项并请家属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

第八节

陪护及探视管理制度

一、陪护管理制度

1、ICU的患者均要求留一名家属在外等候,无关人员不允许在等候区停留,家属有事要离开时应与护士长或监护护士联系并留下联系电话。

2、家属在等候区期间,应服从医院管理,爱护公共设施。

3、等候区内不允许使用酒精炉、电饭锅等电器,家属应自觉遵守并相互监督。

4、家属在等候区期间,应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二、探视管理制度

1、为保证危重患者的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ICU患者禁止陪护,除规定时间外,谢绝探视。

2、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16:00至16:30,其他时间一律谢绝探视。

3、住院患者每次允许两位家属或亲友探视,入室要洗手、换鞋或穿鞋套、穿隔离衣,其余探视者在室外等候替换。

4、探视期间不能触摸患者的伤口、各种管道及仪器。

5、未经允许不能给患者喂送任何食物。

6、保持病房清洁及安静,室内禁止吸烟。

7、在室内不能使用手机,以免干扰仪器正常运行。

8、危重患者在抢救期间,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探视患者,以免影响抢救。

第九节

意外事件上报制度

1、科室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如坠床、跌倒、气管插管脱出或其他各种引流管脱出等,当班护士马上报告小组长及值班医生,针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抢救或紧急处理,防止出现严重后果。

2、情况严重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做好抢救工作。

3、当班护士做好记录。

4、及时填报患者发生意外报表,逐级上报。

5、当事人及科室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第十节

患者转科(院)制度

1、患者需要转回原临床科(院)继续治疗原发病时,由主治医生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患者评估及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受科室的主班护士。①检查患者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

②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转出时患者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是否清洁,有无褥疮。③检查各种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应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④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识清楚。

⑤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患者物品,准备移交。

⑥向接受科室护士介绍患者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

3、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生护士陪同。

4、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及用物。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5、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第十一节 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ICU消毒隔离是减少科内及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每位员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1、进入监护室必须穿工作服,更换拖鞋,外出必须更换外出鞋,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严格执行洗手制度,要求在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认真洗手。每做完一个患者的检查、治疗、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手或洗手,再为第二个患者进行操作。

二物品的消毒处理

1、呼吸机加温湿化器、氧气湿化瓶每患者用后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患者用后更换,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者每周更换一次;

2、雾化吸入器接触患者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使用后用0.1%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

3、药物及治疗用过的器具用0.1%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入供应室处理;

4、特异性感染者用过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或作特殊处理;

5、用过的换药器皿、持针器等,用0.1%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回供应室处理;

6、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使用后放入专用容器内进行处理;

7、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医疗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

8、换下的污染衣物、被服一律放于护理车下层统一处理;

9、病人自己的物品(餐具、毛巾、脸盆、纸、大小便用物)专用;

10、患者转出ICU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三环境的消毒处理

1、非ICU人员未经允许不能进入ICU

2、室内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非探视时间内不能探视;

3、室内地面采取湿式清扫,门、窗、桌、椅、床、柜、治疗车、仪器的表面采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4、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微生物、医务人员、物品表面、消毒液等细菌学监测。四隔离技术

目的:

1、保护患者不被其他传染病人感染

2、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之间互相传播 方法:

1、请注意保留病室或病床前的隔离标志

2、告知患者为保护自己和他人请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要在病房间互相走动;不要与病友互换物品

3、告知患者与其相关的隔离方法以及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

4、告知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公共下水道

第十二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制度

一、预防:

1、在诊疗过程中应采取标准预防,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品,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品,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在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气刺伤或者划伤。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等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使用后的锐气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内,或者利用枕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气,以防刺伤。

6、要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别人,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气。

7、操作完毕后必须认真洗手,工作中手被体液、血液污染时,应及时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并确保用流动水洗手,接触过血液或体液的非一次性使用医疗仪器或医疗卫生用品要先消毒再清洗,最后高压灭菌或消毒剂再次消毒,清洁处理时要戴手套和围裙

8、物表、地面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就地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9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医务人员发生HIV等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注意保密不得向更多的人传播。

5、主管领导或总值班应尽快电话与县市CDC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取得联系,由被暴露人直接向专家讲述暴露的具体细节,由专家根据其暴露的程度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二)监测、登记和报告

1、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健科应当对HIV等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HIV等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HIV等情况;处理方式和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6.ICU工作总结 篇六

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在院领导鼎立支持及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努力筹备下,于10月11日开始正式收治病患。ICU实施24小时无家属陪护,护理人员全程提供生活及医疗护理,使危重症患者得到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度过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逐渐走向康复,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强有力的生命支持。现病区内共开设6张病床,均配备多功能电动床及防褥疮气垫、微量泵、输液泵、快速血糖仪等现代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如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快速血气分析仪、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术、动脉置管术等有创治疗及监测技术。我科护理人员均为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出的优秀护理人才,共计16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13人,护士1人,护理员1人;其中具备ICU资质证书的3人,曾赴三级医院 ICU进修过的3人;目前仍有5人在上级医院ICU进修取证。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于十月底又从全院其他兄弟科室借调4名护士来缓解目前护士人员的紧缺,使ICU目前床护比达到1;2.5~3 的三级医院标准。

建科初期我们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制定了“ICU护理常规”、“ICU应急预案”、“ICU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制度”、“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等,并进行了相 关制度的培训及ICU所有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的培训。我科根据“三基三严”要求制定出了每月培训计划并逐一落实,每月有一次操作及理论考核,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职工绩效考核一部分,对成绩不理想的护士给予分析原因,帮助辅导,持续改进。

现在我们是建科初期,护理工作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 1.基础护理中对病患胡须、指甲、身体清洁等方面不及时; 2.收病人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经常在术后转入时才发现缺少东西;

3.收治病人流程不娴熟,没有做到合理分工,显得时间长效率慢;

但我们相信在院领导、护理部、科主任的支持、指导下全科医护人员会抓紧业务学习,积累护理经验,化压力为动力,迅速适应角色,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向上级医院看齐,尽快达到三级医院ICU的护理标准。ICU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一定会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实施,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13项基本护理技能,力争考核100%过关。与此同时要继续学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潘蛟

7.icu工作制度 篇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共收治222例患者, 其中有64例病人转运至CT及磁共振室进行检查, 12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自ICU转入普通病房治疗。189例转运患者中男110例, 女79例, 年龄 (65.03±11.02) 岁。其中心肺复苏术后5例, 脑出血7例, 颅脑外伤9例,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4例, 肠梗阻7例, 脑梗死25例, 多发伤7例, 呼吸衰竭70例, 骨科截肢、关节置换22例, 冠心病8例, 食管癌7例, 肛肠手术18例。

1.2 方法

1.2.1 病情的评估分级

转运前对病人综合情况进行评估是安全转运的基础[2], 盲目转运或不合适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3]。我科根据病人病情分3级转运标准:1级为病情稳定转出ICU至普通病区的病人;2级为需要密切监护治疗的病人, 包括大手术后病人和单器官功能衰竭病人;3级为需要进一步呼吸支持和多器官系统支持的病人, 包括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镇静剂的患者等。本资料189例需要转运的患者中, 外科手术、呼吸衰竭、冠心病等各类疾病稳定后的125例患者为1级转运, 重症胰腺炎、多发伤、肠梗阻、脑梗死等43例患者为2级转运, 脑出血、颅脑外伤、心肺复苏术后等21例患者为3级转运。

1.2.2 人员配备

1级病人病情稳定, 由ICU管床护士及实习或进修医生负责转运;2级病人由ICU管床护士及医生各1名负责转运;3级病人转运前由熟悉病人病情的医生对病人能否转运进行分析, 并汇报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 确定转运后由护士长根据病情确定转运人员, 由具备至少6个月危重病工作经验的医生1名、管床护士1名, 加上有5年以上危重病护理工作经验, 熟练使用除颤仪、侵入性监测、简易呼吸器等仪器的高年资护士1名共同负责转运。

1.2.3 设备及药物的配备

1级病人配备氧气枕, 必要时备简易呼吸囊;2级病人配备多功能电动床、飞利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转运箱 (内有带贮气囊的简易呼吸囊、吸痰管数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盐酸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品) 、氧气枕;3级 病人除配备2级病人所带设备外, 需配有带PEEP的便携式呼吸机、小氧气筒、带有蓄电池的百特微量泵。

所有转运病人按转运流程做好转运前的处理、转运途中的监测及转运后的护理。

1.3 结果

64例重症患者按2、3级转运标准在医护人员陪同下携带急救药品、器械转运去检查, 均安全返回ICU。125例病情稳定患者按1级转运标准由护士陪同转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 均安全到达, 无意外事件发生。

2 讨论

近年来, 病人的安全问题正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保护病人安全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 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4]。转科的病人大多数病情稳定, 而外出检查的重症患者多为单个或多个脏器功能衰竭、昏迷、机械通气, 转运途中存在较大风险,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危险事件发生率在6%~71.1%[5]。 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 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Harold等报道由特殊训练的ICU护士负责重症病人的转运, 其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由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转运人员陪同者[6]。我科制订了按病情分级及处理的转运流程, 合理配备具有相应技能的转运陪同人员及相关仪器设备, 有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充分考虑患者的原发疾病, 对转运当时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 对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的承受能力, 对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均进行充分评估, 而且由拥有危重症专科护士及美国心脏学会认证的基础生命支持证书的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科内备有心肺复苏考核用模拟人, 做到护士人人熟练掌握;制订各类转运中使用设备的操作流程, 要求人人过关。3级病人在转运时由主班护士 (有5年 以上危重病护理工作经验) 协助转运, 组织主班护士对转运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意外事件进行情景模拟及演练, 以保证重症患者的转运质量, 规避潜在风险, 杜绝安全隐患。

对危险的2、3级危重病人转运前进行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中心静脉置管要妥善固定、衔接紧密, 检查补液剩余量维持时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剂持续微量泵泵入者准备好备用药物;病人转运前充分给氧及吸痰, 各引流管妥善放置;做好动脉血气分析, 提前10 min更换便携式呼吸机, 呼吸机参数尽量与转运前相同, 并观测病人呼吸情况。

总之, ICU病人在院内转运时, 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病情, 做好病情分级及转运人员的确定。ICU护理人员加强急、危、重疾病抢救临床护理路径的学习, 人人掌握CPR技术, 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观察与处理能力及急救护理水平, 才能确保病人在院内的安全转运。

参考文献

[1]庄一渝, 虞雪琴.ICU患者的院内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7-8.

[2]李绮慈.院内病人转运的安全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0, 10 (4) :369-371.

[3]魏自强, 崔云安, 张捍卫, 等.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经验与探讨[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5, 4 (12) :43.

[4]陆启琳, 朱玉霞.实施《病人安全目标》构建安全护理系统[J].全科护理, 2009, 7 (11A) :2885-2886.

[5]LW M, JASCHINSKI U.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patients[J].Anaesthesist, 2009, 58 (1) :95-105.

8.icu工作制度 篇八

【关键词】品管圈工作模式;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01-02

ICU患者的病情较重,大部分都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这样才能有效连通生理气道与空气或者另外一些气源,进而为相关的临床诊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人工气道的建立也是临床急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1]。人工气道的建立是一项入侵性操作,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创伤,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监测,从而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在ICU人工气道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同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50.1±6.4)岁,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为48-197小时,平均(95±6.8)小时。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脑外伤17例,重症肺炎32例,呼吸衰竭14例,脑出血26例,其他11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疾病进行对症护理的同时,在ICU人工气道方面的护理主要有气道、吸痰、口腔和其他方面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要对患者的通气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让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得到有效保证[2]。

实验组患者给予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护理人员要组织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时评估护理人员的综合情况,评估的内容主要有护理目标的制定情况、护理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相关解决措施的制定情况。另外针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细节,全部护理人员都应该要提出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并一起对其可能性进行评估,同时对相关措施进行有效优化,进而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3]。针对人工气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护理项目,应该要对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实施程序,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每天的吸痰次数以及意外脱管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另外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小项,患者的满意率包括满意和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脱管和每天吸痰次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呛咳、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另外实验组患者中出现2例意外脱管,对照组患者中出现8例意外脱管,实验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为(5.42±0.98)次,对照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为(7.22±1.24)次,实验组患者的意外脱管率和每天吸痰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呛咳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實验组 501(2.0)2(4.0)1(2.0)对照组506(12.0)8(16.0)7(14.0)x2 7.68058.00009.7826P P<0.05P<0.05P<0.05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要想让ICU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就是建立人工气道,但是因为建立人工气道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所以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比如建立人工气道会让患者接触致病菌的几率增加,这样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来讲,在对开放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品管圈工作模式是由相近、相同或者互补工作场合的人员自发自动组成一个小团体,全部团体成员相互合作,同时集思广益,并结合有效的活动程序来控制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可以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准确和及时的进行有效地评估,同时对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另外还可以结合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建议或者意见来合理调整护理方式,从而来护理细节进行完善,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让护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脱管、每天吸痰次数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ICU人工气道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能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06:94-96.

[2] 丁昊.医院“品管圈”管理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icu护士 工作心得 篇九

icu护士 工作心得

icu护士工作心得有人说,ICU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科室,可以亲身鉴证生命的奇迹;有人说,ICU是一个又脏又臭,死气沉沉的科室,肩上的压力比任何一个科室重;又有人说,ICU是个精英部队,医务人员的素质非比寻常……

5月11号是调到ICU工作的第一天,跟着晓勤老师上护理班。从最基础的护理做起,学会看呼吸机参数,记病人生命体征,做一些简单的治疗。观察ICU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是十分严格的,而这些动态变化都在监护单上体现出来,所以监护单的书写规范也非常严格,下笔需十分谨慎,一写错就要好多人一起重新写过。在ICU的.第一天我体会到了细心谨慎的重要性。

五月中旬,ICU很忙,最多的一次加床加到10床。晓勤老师带我的第一个前夜班让我记忆犹新。那晚八点多一下子来了3个病人,其中一个是10楼转下来的,心律失常,另外两个是车祸病人。科室忙的一团糟,护士长叫来了秋仙一起帮忙。安置、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地进行着,病情维持稳定状态后正点抄生命体征,发现2床病人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无。立即汇报值班医生,联系麻醉科插管,上呼吸机。病人生命体征渐渐稳定下来,大家终于可以歇下缓口气时,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2床自发抽搐,监护仪心律显示室颤,马上准备除颤,选择能量,充电,放电一气喝成,胸外持续心脏按压,病人虽然短暂恢复窦性心律,但仍反复出现室颤,昏迷程度逐渐加重,频繁抽搐,尿便失禁,瞳孔散大,潮式呼吸,在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抢救药品,同时先后进行了2个电击复律,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生命很脆弱,病人的病情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平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巡视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处理,绝不允许抢救的最佳时机从我们手中流失,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上一篇: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下一篇:【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安全生产月”活动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