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

2024-12-30

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共7篇)

1.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 篇一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表象:

反射:

二、选择题:

1、()的出现,开启了成人与婴儿交往的通道。

A生气B社会性微笑C恐惧D焦虑

2、在下列各种反射中,哪些是条件反射、哪些是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A.新生儿饿了就哭,奶头放在嘴里就会吸吮

B.异物入气管引起打喷囔

C.饿鼠在箱内偶然踩到一支杠杆而得食,经过多次重复后就能自动踩杆得食

D.听到身后一声巨响不由自主回头。

E.打过针的小孩子,有的看到穿白衣的售货员也会哭起来。F.触景生情G.谈虎色变H.望梅止渴

3、第二信号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反射B.语言系统C.神经系统D.分泌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2、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0——6岁幼儿主要的心理发展特点。

2.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 篇二

1. 积极心理暗示及特征

心理学认为, 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 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人的心理圈, 快捷而灵活。

2.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们的调查、访谈发现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学好物理的信心不足, 学习的心境不够好, 意志力不强, 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够好……而这些情况具体到一节课上, 会有很多学生会感觉到下课后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讲的东西自己到底是否掌握了。你问他:老师讲的你听懂了吗?他会回答听懂了。你再问他:以后碰到类似的习题能会做吗?他则回答:不知道。

所以, 我认为:高三物理的习题课教学, 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题型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已经会了。这样就可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从容面对物理学科的学习。

3.具体实施

具体到一节课上, 我们主要采取三个层次来完成, 这三个层次可以用“一中、二高、三低”来概括。

第一步:中等难度, 题型特点突出的例题

主要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例题中涉及到的题型特点、共性, 并详细讲解例题。

目的是:明确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教授处理习题的方法

第二步:难度偏高的, 题型特点比较隐晦的习题

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 学生设疑, 学生讲解, 教师总结。

目的是:消化第一步中所学习的内容, 并对将来自己处理此类习题可能会出现的障碍进行模拟, 通过思考和讨论进行头脑风暴, 并对学优生进行拔高。

第三步:低难度, 题型特点明确的习题

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思考, 独立完成

目的是:对所有学生进行“我会了”的心理暗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感”。

下面以高中物理力学习题中的“整体法”为例进行剖析:

第一步:中等难度, 题型特点突出的例题

【例1】如图, 质量为m的物体沿质量为M的斜面匀速下滑, M不动, 则 ()

A、M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 (10) m) g

B、m对M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C、地面对M的静摩擦力不为零, 方向水平向左

D、M与m间的摩擦系数为 (28) tan

(答案:AD)

教师讲解:当一道力学题目中出现两个 (或以上) 研究对象时, 一般会用整体法解决问题。

具体步骤:

1、选好要研究的整体

2、对整体做受力分析 (此时, 系统内力不要考虑)

3、正交分解, 列式

4、单独分析其中一个受力简单的物体

【例2】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 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 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 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A、有摩擦力作用, 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 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答案:B)

教师讲解:整体所受的合力为个体所受合力的矢量和:即

第二步:难度偏高的, 题型特点比较隐晦的习题

【练习1】如图所示, 台秤上有一装水容器, 容器底部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系住一个空心小球, 体积为1.2×10-3m3, 质量为1kg.这时台秤的读数为40N;剪断细线后, 在小球上升的过程中, 台秤的读数是多少? (ρ水=1×103kg/m3) .

(答案:39.6N)

【练习2】如图所示, 一木块沿斜面体匀速下滑, 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 现对木块突然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木块未离开斜面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仍匀速下滑

B、木块加速下滑

C、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

D、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零

(答案:BD)

第三步:低难度, 题型特点明确的习题

【练习3】物体A、B叠放在斜面体C上, B的上表面水平, 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 一起随斜面体向左匀速运动过程中AB相对静止, 设B给A的摩擦力为1f, 地面给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f2, 则 ()

B、1f水平向左, f2水平向右

C、1f水平向右, f2水平向左

D、1f (28) 0, f2水平向右

(答案:D)

【练习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着物体m, m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则M与m的受力情况是 ()

A、m受M向右的摩擦力

B、M受m向左的摩擦力

C、地面对M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

(答案:ABD)

4. 取得成果

经过我们近三届高三教学的实践, 实验班级和平行班级相比有很大改变:经过调查, 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普遍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很多同学由苦恼中的学习变为愉快学习;高三的同学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感觉到是过了一个快乐高三。学生心理上的良好变化, 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拉近, 与同学相处更融洽, 由压抑中的学习变为开朗中的学习。他们不再抑郁, 不再彷徨, 很多同学感觉到了心理的积极变化, 所以学习、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赵永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物理教学探讨, 2006.1.

[2]李越.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第三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 篇三

关键词:习题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70-01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学理念,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是进行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知识的应用同知识的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中心位置,就是因为加强知识的应用教学是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经验,更要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认识,使学生复习巩固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还不够,还应该尽量贯穿素质教育的内容,使习题教学服务于物理教育的总目的与物理教育的整体观念相统一。就思维能力而言,初中学生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还很大程度上届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和帮助。

本文以一道课后习题为例略述已见。

题目:设计一个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分离出酒精的办法。

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出现了两种解答:(1)利用酒精的沸点不同,采用分镏的方法;(2)利用酒精和水的凝固点不同,采用降温的方法。笔者在评讲时,先念了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答案,并不表明自已的态度,学生们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二种答案均可。教师抓住机会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答案。学生们兴趣大增,思维活跃;到物理实验室做一做: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试一试……顺理成章地布置了一次课外小实验,要求辅导课报告实验结论并公布习题正确答案。

辅导课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科代表概括了三种实验结论:(1)酒精较少较多的混合液全部结成了冰(2)酒精较多水较少的混合液没有结冰;(3)分镏的方法可以把酒精和水分开。此时教师可作小结: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的正确方法是分镏法。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与成分有关,水不会先凝固,所以不能用降温的方法。学生们有的恍然大悟,有的若有所思。教师最后指出:实验胜于想象,只有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科学的真谛。

通过这种方式的习题处理。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稳定注意力,而且也能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升华。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利用习题唤醒激励,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精神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改变习题教学中只进行知识教学及个别微观的解题技巧教学,而把知识和方法作为整体教学。注意与物理教学的其他组成部分相关进行教学。加强教材、习题的前后联系,使教学更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促进信息整体运动;既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有主观能动作用,接受的可能相对的,从教学法的角度看,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通过习题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确思路,懂得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多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动方式,让学生能从习题练习中感受到乐趣,避免枯燥地为做题而做题,减轻学习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全面提高物理索质。

4.教育管理学练习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问题或成为问题的()。

A.教育管理规律B.教育管理现象

C.教育管理过程D.教育管理目的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法约尔B.泰罗

C.韦伯D.巴纳德

3.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我们称之为()。

A.知识管理B.学校知识管理

C.使命管理D.校本管理

4.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事权的分配关系,将教育管理体制分成()。

A.中央和地方合作制B.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

C.从属制和独立制D.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5.20世纪60年代,提出“组织学习”这一概念的是()。

A.彼得·圣吉B.阿吉里斯和萧恩

C.厄威克D.洛克希

6.一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时出现的“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现象现象属于(A.教育政策替换B.教育政策缺损

C.教育政策表面化D.教育政策完全偏离

7.某校以“允公允能”为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办学的()。

A.首席定位战略B.空当定位战略

C.特色战略D.一体化战略

8.领导的效率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环境有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的观点属于(A.领导特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

C.领导权变理论D.领导道德理论

9.建设“平安校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

A.生活教育B.生命教育

C.安全教育D.健康教育

10.教育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

A.公众B.教育组织

C.领导者D.学生

1.教育管理学最基本的性质是()。

A.实践性B.人文性

C. 交叉性D.科学性

2.梅奥的人际关系论认为组织必须满足个人的()。

A.生活需要B.工作需要

C.社会需要D.交际需要

3.教职工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关于教学和管理的个人化的、未被分享的知识称为()。

A.显性知识B.隐性知识

C.直接知识D.间接知识

4.下列不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的是()。

A.政治体制B.经济状况

C.国际改革潮流D.人口分布

5.根据组织的分类,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以解决生存和供应问题为目标的是()。

A.生产经营性组织B.政治团体或政府机构组织

C.法院、政党等利益团体D.文化组织

6.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D.教育单行条例

7.学校办学的物质资源中核心的是()。

A.办学经费B.硬件设施

C.课程资源D.教学资源

8.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一个培训周期原则上为(A.每两年B.每三年

C.每四年D.每五年

9.当前课堂管理策略由注重行为控制转向注重满足学生的()。。)))

A.思维发展B.知识发展

C.技能发展D.需要发展

10.教育组织形象在公众心目中一旦形成,往往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不会随时改变,这体现了教育

组织的形象具有()。

A.相对性B.整体性

C.客观性D.不变性

二、填空题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问题或成为问题的___________现象。

2.法约尔将管理工作分为五个历程:计划、___________、指挥、___________和控制。

3.危机管理的校内对策是,一要建立和健全___________,二要及时处置___________。

4.我国的教育体制自___________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至___________末期,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管理系统。

5.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___________,而一般学校里的学习则是___________。在学习型学校里,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团队或学校本身。

6.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

7.学校的规划可以分为___________规划和___________规划两类。

8.在国内,通常把学校教师的报酬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论证课题的价值,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课题研究的___________;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课题研究的___________。

10.衡量一个教育组织形象的状况有两个基本标志,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学问题为___________,以管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___________。

2.管理教育的重点就是使人们理解管理的基本___________和基本___________。

3.关于学校管理技术,有研究者提出了“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包括“学校管理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夏商时期,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以官为师和___________。

5.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

6.教育政策规范校长的___________,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___________。

7.品牌学校的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二是教师品牌,三是___________。

8.教育领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的领导,另一类是以___________领导者。

9.创建“人文校园”,应倡导两种理念:一是___________和谐相处。二是___________相辅相成。

10.教育公共关系是___________和构成其生存环境的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2.简述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述教育政策制定程序。

4.简述教育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简述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2.简述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具有的特征。

3.学校发展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战略选择?

4.简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小学品牌管理的七步互动模式?

2.试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试述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情形。

2.我们应怎样塑造良好的学校组织形象?

五、案例分析题

1.福来得学校是1998年创立的职业培训机构,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外语和商务培训基地。该校领导层崇尚学术成就,重视前沿管理理论研究。认为现代企业的领导权必须由知识分子承担,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作为知识资本的核心参与智力资本运营。福来得是传播和直接经营知识的组织,知识在学校活动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视学习为工作的内容,学习形式为工作的组织形式。协作是福来得工作的主旋律,团队精神是福来得的生命力。福来得在知识资本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知识管理体系。如个人学习制度、小组讨论制度以及课题导师制度等等。

请根据“教育组织机构变革”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并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感想。

2.当前一些学校对教师管理流行一种观点——“压力管理”。其要义就是“教师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压力就是动力,让教师有动力就要施加压力”。如,为了增加教师的紧迫感、危机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地方的校长张口“下岗”,闭口“下岗”,把“下岗”当作启动学校活力的灵丹妙药。

请结合“教育领导者与教师的管理”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1.(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2)人际关系行为学派;(3)群体行为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5)沟通(信息)学派。

2.(1)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该体制下,校长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应当拥有以下五项权力:第一,决策指挥权;第二,人事权;第三,改革权;第四,奖惩权;第五,财务权;

(2)确立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3)实行民主管理。

3.(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订教育政策方案;(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4.(1)行为主体是教育组织;(2)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以传播、沟通为手段;(4)以互利为原则;

(5)以长远发展为方针;(6)以塑造良好形象为目标。

1.(1)学校本位;

(2)学校教育目标多元;

(3)自我管理;

(4)决策参与;

(5)系统的开放性;

(6)综合管理模式。

2.(1)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特征之一:学校组织网络化;

(2)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的人文特征:以人为本,强调“组织协作”;

(3)新世纪学校组织结构的发展特征:以学习、研究型为特征的学校组织机构。

3.(1)特色战略;

(2)空当定位战略 ;

(3)首席定位策略;

(4)一体化战略;

(5)集团化发展战略;

(6)国际化发展战略。

4.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来看,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三个主要特点:

(1)教育就是服务;

(2)以人为本;

(3)全面、全员、全程管理。

四、论述题

1.(1)认清品牌环境;(2)选择学校品牌策略;

(3)塑造学校品牌文化;(4)定位学校品牌设计;

(5)维护学校品牌权益;(6)推广学校品牌形象;

(7)测控学校品牌态势。

2.(1)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的方向;(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3)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4)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5)建立规范的备课和听课评课制度;(6)建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

1.(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3)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6)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7)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8)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9)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10)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11)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12)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2.(1)质量取胜,实事求是宣传;

(2)扩大组织知名度,不断创新;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树立组织观念;

(4)把握有利的公共时机。

五、案例分析题

1、(1)相关理论知识

学校虽然是学习机构,但却不一定是学习型组织,福来得学校是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中的学习,是全员学习,学校的每个个体都是学习者,都将持续地学习,学习是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全程学习,学习要贯穿于学校运行的全过程和师生员工生活的始终,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团队学习,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学习,赋予学习以群体意义和团队形式,使师生员工处于一种相互交往的状态;是组织学习,学校本身被当作一种学习系统,具备一套能够推动学校创新、设计发展愿望、诊断教学效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校本学习,学习注重联系学校实际,强调学习与学校改进与发展的联系;是终身学习,成员和组织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具有持久的学习信念,同时要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基。

建构学习型学校的策略是:①构筑共同愿景;②创设支持性组织环境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氛围;③建构学习共享系统,形成教学共同体;④建立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⑤组织结构和教育制度改革。

(2)个人的认识或感想(略)

2、(1)办学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建设教师这支队伍。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当代教师管理应以“心”为本。实行柔性管理,应是教师管理的根本。

5.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 篇五

一、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9世纪中叶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18世纪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习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教学心理规律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A.布鲁纳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马斯洛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D实验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研究原则。

A.客观性B.系统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

二、6.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 7.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 8.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 9.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0.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

11.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是()。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

1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最新获得的能力

三、13.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

A.学解算术题B.手碰到火后马上缩回C.学习游泳 D.小孩害怕打针

14.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属于()的观点。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尝试错误说D认知学习理论

15.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被托尔曼称为()。

A.操作性学习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

16.如果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之为()。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17.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它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四、18.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B.韦纳 C.班杜拉D.阿特金森

19.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

20.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需要层次理论D.强化理论

2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自尊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 2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B.倒“U”形关系C.正“U”形关系D.平行关系

五、23.奥苏伯尔接受了布鲁纳有关迁移的思想提出了()迁移理论。

A.概括说B.认知结构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24.根据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是否相似的情境中时产生的迁移主要是()。

A.远迁移与近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5.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消极作用B.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C.没有作用D.积极作用

2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的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六、28.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A.时间序列B.表象C.命题D产生式 29.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了空间联系的信息()。

A表象B时间序列C产生式D命题 30.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A表象B时间序列C产生式D命题 31.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

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32.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33.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后,再学习“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34.知识遗忘的发展进程是()。

A.先慢后快B均衡递减C先快后慢D逐渐加快

35.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A.7±2个组块B.5±3个组块C.9±4个组块D.6±3个组块

七、3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行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37.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是()。

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C态度D认识 38.动作缓慢、动作形式的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较差;在行动方式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之间不够协调,不善于把分解动作连成整体;在动作的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点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动作的整合阶段

39.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意志D情绪 40.依据心智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属于心智技能的()。A.原型定向阶段B.原型操作阶段C.原型内化阶段D.动作的认知阶段

八、4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动作技能B.具体方法C.复杂的方案D.学习的工具 42.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43.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 44.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谐音联想法B.举例C.解释意义D.列提纲

45.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一样,都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组织策略重在()之间的联系。

A.新知识与新知识B.新知识与旧知识C.旧知识与旧知识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

九、46.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形象思维B.求异思维C.求同思维D.直觉思维 47.“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集中性 48.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49.“头脑风暴训练”的提出者是()。A.奥斯本B.布鲁纳C.吉尔福特D.奥苏伯尔

50.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是()。A.问题 B问题解决C功能固着D变式

十、51.由某种直接的情境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从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划分,是一种()。A.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52.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与自律两大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布鲁纳D.奥苏伯尔

53.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种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内部强化 54.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说明道德发展水平达到了()。

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D.他律发展阶段

十一、55.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行为画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

56.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学校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

57.人的年龄也会造成沟通障碍,所谓“代沟”是指()。

A.心理障碍B个性障碍C地位障碍D文化障碍 58.“酒逢知己知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

A.相似吸引B互补吸引C邻近吸引D外表吸引

十二、59.下面哪一条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B自我调控能力C智力超常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33.心智技能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

处罚法 言,具有(观念性)、(内隐性)、(简缩)61.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性。是()。

八、34.所谓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A焦虑症B强近症C抑郁症D恐怖症的认知。元认知之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具62.艾里斯的ABC理论中“B”指的是()。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它的意识性功能外,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还在于它的(调控)功能。

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35.一般说来,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结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63.一个学生曾因车祸对汽车产生了恐略)三大类。

惧心理,不敢坐汽车。我们可以一次次36.资源管理策略除了学习工具和人力地让他看有关汽车的图片;与他谈汽车;资源的利用,还有(时间管理)、(学习让他远远地看马路上的汽车;让他摸汽环境管理)、(努力管理)。

车;最后让他坐汽车等,逐步消除他对37.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括汽车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行为改变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方法,属于()。知监控)三种成分。

A.肯定性训练B.自我控制法C.示范3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法D.系统脱敏法 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十三、64.一名学生地某次测验后发现

九、39.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自己成绩优异,从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科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这表现了测验的()。目的状态的过程。

A.诊断作用B激励作用C调节作用D40.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结教学作用构不良的问题)。65.要了解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态度,41.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发散)思维。最好使用()。4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A.标准化成就测验B.教师自编的测验(变通性)和(独创性)。C.心理测验D.观察法43.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发现问题)、(理66.教师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料,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属于44.问题解决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A.正式评价B.非正式评价 C.总结性

十、4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评价D.配置性评价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67.某教师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46.根据柯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出一个作文题测验学生的语文成绩。从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水平: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做法难以保(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证测验的()。和(后习俗道德水平)。

A.区分度B.效度C.难度D.信度47.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

二、填空题: 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注意过程)、(保

一、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程)。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十一、48.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等三种活动过程。程。

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49.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关系),即(心理距离)。

二、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50.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吸引力)。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4个基51.信息沟通过程基本要素有(信息源)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接受者)(信息通道)和(信息)。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十二、5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5.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熟)和(学习)。等方面。6.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5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方面,一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是(学会调试),二是(寻求发展)。程。54.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7.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理性情绪辅导方(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法)。殖期)5个阶段。55.团体辅导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两方面:8.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一是(团体领导技巧),二是(团体互动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掌握型技巧)。学习者)、(感官-感受型:人际型学习

十三、56.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者)、(直觉-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和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三、9.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过程。

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57.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10.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基本规律分别为西的程度。(效果率)(练习率)和(准备率)。58.教师自编测验有两种类型:即(客11.苛勒指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观题)和(主观题)。实现的。59.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1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分组成。化)和(评价)三个过程。60.一个有效的自编测验应该具有良好

四、1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并且要具有(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一定的(区分度)。14.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三、判断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

五、1.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现)5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统称为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正确)(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以称为(生2.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长需要)。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分,但15.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迁移不能自动发生。(正确)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七、3.操作技能的每个动作并不一定要16.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三个维度必须执行,可以合并、省略。(错误)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理由:操作技能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控性归因)。作技能的每个动作都必须切实执行,只17.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能加快速度,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所倡导的。构上具有展开性。

1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4.应用心智技能时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际作出,也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判断。不能省略,也不能简缩。(错误)

1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理由:心智技能就动作的结构而言,由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于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这20.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有(学习需要)就决定了心智技能不像操作技能那样必和(学习期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际作出,也不必用外2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部言语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人们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的内部言语可以省略、简缩,所以心智

五、22.贾德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省略,具有简缩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性。23.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对情境(事

十、5.品德与道德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物间关系)的理解。叫法不同,两者没有区别。(错误)2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理由: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势)。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

六、25.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知向。品德与道德密切相关,但两者不同。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品德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指由社会知识。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的行26.陈述性知识的组块类型有(时间序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列)、(表象)和(命题)三种类型。规范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27.感觉登记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注要求和评价他人的言行。它们的区别有意)和(知觉)。三:一是所属范畴不同,二是反映的内28.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内容与学习者容不同,三是产生的需要不同。联系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下有三: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二,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习)。展,三,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

七、29.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的反作用。

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6.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式变成观念的、内隐的、简缩的形式的展阶段论,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过程属于(原型内化)阶段。功利取向阶段属于后习俗道德水平。(错30.操作技能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操误)作定向)。理由: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31.操作技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对取向阶段属于前习俗道德水平。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7.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32.复杂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练习成绩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

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

8.良好品德的培养关键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只掌握了道德知识,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品德。(错误)

理由:良好品德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而且只有这些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时,品德才能形成和较为完好。

十一、9.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只有消极作用。(错误)理由: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如果学生结成的非正式群体所产生的作用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其活动内容及结果对学生学业成就及个人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10.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竞争总是比合作更有效。(错误)

理由:社会心理学家约翰逊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班级中与他人合作的人比彼此竞争的人和自己单独学习的人学得好。合作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形成相互支持、喜爱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自尊心,形成对同伴、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态度,保证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四、简答题:

一、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0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教与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0(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3.什么是关键期?

“关键期”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在某个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和形成,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阶段就是所谓的关键期。这一现象最早是由生态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提出的。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1)由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2)最近发展区概念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教学首先必须建立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积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6.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0-3岁)到社会自我(3岁到青春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之后)的过程。

7.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

(4)立法型、执法型、司法型 8.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来的。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三、9.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伯尔提出来的。

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10.简述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亦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里所说的逻辑意义是用心理学标准来衡量的,它是针对学习者能否理解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亦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11.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的。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四、1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1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09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以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形曲线。14.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前四个层次可以统称为缺失需要,第五个层次可定义为生长需要。

1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08 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或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1)成败经验:

(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16.简述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内部条件: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④学生的抱负水准: ⑤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

①家庭条件与社会条件: 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17.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2)但有时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3)这是由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说明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其它因素。

五、18.什么是学习迁移?举例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各种迁移的现象。“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根据迁移的性质来划分,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划分,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把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

19.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有哪些?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启发意义?

(1)形式训练说:德国-沃尔夫(2)相同要素说:美国-詹姆士(3)概括说:美国-贾德(4)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美国-奥苏伯尔

六、20.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1)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2)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太多;(3)教授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工作记忆效能。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07(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1.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无意义材料的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图,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特点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22.简述概念学习的过程。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一般说来,概念学习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进行的,但概念同化是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奥苏伯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某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概念学习一般说来要经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名称学习,但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来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同化。

七、23.操作技能有哪些特点?(1)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2)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3)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24.心智技能有哪些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对象的内隐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25.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的动作特点。

(1)操作定向阶段:(2)操作模仿阶段:用。(3)操作整合阶段(4)操作熟练阶段:(3)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动作品质方面:动作缓慢程序及,正的关系。确性、稳定性、灵活性; 39.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在动作结构方面:动作要素之间是否相阶段理论。互干扰。(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在动作控制方面:视、动觉控制作用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在在动作效能方面:是否感到紧张,是阶段: 否容易疲劳。在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26.简述心智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的教学要求。他律道德;(1)原型定向:在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①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活动程序); 自律道德。

②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他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得到清晰的反映。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③教师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指令要明确; ②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 ④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③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段(2)原型操作:④公正阶段(10-12岁):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完全展开(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方式出现; ①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②要让学生学会概括;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③注意活动方式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下一阶段转化。②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④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结合,边说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边练。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原型内化: ③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序。40.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7.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1)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在20世纪(1)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60年代提出来的。①活动对象不同;②活动结构不同;(2)“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是人们③活动要求不同。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联系: 接产生的学习。简言之,“通过观察榜样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示范而进行的学习”。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3)社会学习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的过程。在一个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中,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动作再现需要两种技能协同活动。过程:④动机过程:

一方面,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学习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自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我强化。

外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4)班杜拉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班杜接把示范分成如下几类:行为示范、另一方面,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言语示范、象征示范、抽象示范、参照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操作技能的获示范。

得和表现需要心智技能的指导,复杂的41.简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①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度到抽28.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象,从片面逐渐过度到全面;(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②道德行为表现出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惯,从依附逐渐过度到自觉;(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③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协调性。(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八、29.简述学习策略的种类。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 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3)资源管理策略: 4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07 30.学生常用的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1)外部因素:(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 ①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3)组织策略: 家庭的气氛;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的31.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内容。09 态度和教养方式。(1)学习时间的管理: ②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2)学习环境的管理: ③社会因素的影响:(3)努力资源的管理: ④同伴群体:(4)学习工具的利用:(2)内部因素:(5)人力资源的利用: ①认知失调: 32.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②态度定势:(1)程序化训练模式:③道德认知:遵循先他律而后自律、循(2)完形训练模式: 序渐进的原则。(3)交互训练模式:

十一、43简述群体规范的功能和意义(4)合作学习模式:(1)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33.简述合作学习模式。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合作学习一般采用两个学生一组,各自为,这就是从众。

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2)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两者轮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换角色。实施步骤如下: 行为的指南。第一步,学习者互相配对,确定学习任(3)教师要尽量利用规范的力量来进行务,建立合作学习情境,引发积极学习管理,调动班集体的力量,用群体意识、态度; 群体舆论来约束学生个体的行为。在教第二步,选择确定学习的具体内容。育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帮助学生形成第三步,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其思维过良好的规范。程和结果; 44.简述印象形成的效应。第四步,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 印象形成的效应,指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第五步,交换角色,继续学习,重复第规律的作用,人们在形成印象的过程中,三、四步。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的一些特殊反应效

九、3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果。主要有以下几种:(1)问题的呈现特征: 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已有的知识经验; ②晕轮效应:又称作光圈作用,(3)反应定势:③刻板印象:又称定型(4)功能固着:④投射效应:(5)智力水平: 45.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因素有哪(6)动机强度: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些?(7)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气质性格特(1)外貌(2)能力(3)相似(4)互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补(5)邻近(6)性格特征

性心理因素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最受欢迎的十项气质:诚恳、诚实、理效果。解、忠诚、可信、可靠、聪明、关怀、35.简述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体谅、热情。异。08 相反不受欢迎的是:为人虚伪、自私自(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解利、不尊重人、报复心强、妒忌心强、决问题;新手需很多中间过程,而且要猜疑心重、苛求于人、过分自卑、骄傲有意识地注意; 自满、孤独固执。(2)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或立即推理,46.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或搜集信息; 除了有自发性和满足成员心理需要的两(3)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和表征,新手个主要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1)凝聚力强; 题。(2)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4)专家解决问题时自我监控能力优于(3)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新手。(4)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拥3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护,有威望,影响力大。

吉尔福特的认为创造性在个体行为上表4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可; ①变通性 ②独创性③流畅性(2)群体的领导方式; 37.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存(1)环境因素(2)智力因素(3)已有在三种目标结构,即竞争、合作和独立。的知识经验(4)动机(5)个性因素。(4)外部影响;

十、38.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48.人际沟通的障碍有哪些?(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地位障碍(2)组织结构障碍(3)①所属的范畴不同②反映的内容不同③文化障碍(4)语言障碍(5)个性障碍产生的需要不同(6)社会心理障碍(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49.简述师生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原则。①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②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

十二、50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0 展; 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③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51.简要说明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52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53.简述艾里斯的ABC理论。

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54.简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工作满意度(2)人格特征(3)角色冲突(4)学校管理(5)社会的影响 55.简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应付压力(3)社会支持(4)专家的处理(5)教师的休闲。

十三、56.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班评价:

57.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09 优越性:(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存在的问题:(1)测验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2)脱离情景、脱离真实世界;(3)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测验被滥用的情况;(4)测验不能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8.简述标准化测验和老师自编测验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目的设计与编制的,都是用来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测试检查,用于评定学生个体学业的成就水平,区别:

出题者不同:标准化成就测验是由专家或学者设计与编制的,教师自编的测验则是由任课教师编制;

测验编制过程不同:标准化成就测验是以标准化方式命题、施测、计分和进行解释,教师自编的测验编制过程简易,试题可多可少;

适用范围不同:标准化成就测验一般用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评定学生个体学业的成就水平,教师自编的测验仅限于本班、本校;

施测方式不同: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于其性质施测非常正规、标准,规模较大,而教师自编的测验施测手续比较方便进行。

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08

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作用。因此:(1)要不断巩固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彼此间的相互认同,巩固班集体;(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利用好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具体可针对积极性、中性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简述教师在编制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08

(1)措辞严密,引发学生的慎重思考;(2)少用否定句;

(3)避免同时考察两个概念;(4)平衡答案种类;(5)保持题目长度相近。

五、论述题:

二、1.论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如小学儿童已能掌握绝大多数定义性的概念。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学习概念时,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获得概念的意义。但小学生的思维仍有具体性,所以他们在学习概念时还要凭借表象的支持,规则学习更是如此,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三、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的主要内容。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泛性,扩大其迁移价值。布鲁纳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西方心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享有盛誉。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1)学习观: 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具有十①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认知生长就是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为导致某一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储存信息的内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其作用是不同的。部系统,并借助这个系统解决学习中的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在集体各种问题。表征分为动作表征、映象表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教学中也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征和符号表征。(3)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②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动时,他就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辅③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2)教学观: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 智技能。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1)成败经验,影响最大。

八、11.举例说明,学习中如何使用复构;(2)对他人的观察:对自我效能的形成述策略? ②提倡发现学习; 也有巨大的作用。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③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3)言语劝说:有威信的人的劝说可以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动机原则:学生具有3种最基本的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被使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用最多最广的记忆方法。

功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睦共处的需要)。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成。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基本动力,发现学习是激发学生内部动

五、7.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过努力的记忆。心向、态度和兴趣是影机的有效方式。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构原则:提出结构教学观,要求教学09简答 有意识记: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识记。应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内部关系,按(1)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为之感兴趣的、持教材的基本结构组织,实施结构化教学。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 积极态度的、形象生动鲜明的以及情感程序原则:根据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安A.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反应强烈的人和事,加强学生的无意识排教学程序,布鲁纳称之为“最佳教学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记。即多利用无意识记。程序”,这种教学程序有利于引导学生提B.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2)排除互相干扰:干扰是人们遗忘的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重要原因。了解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力。C.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制的内容,复习时要尽量错开两种容易强化原则:指教学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结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混肴的内容,避免相互干扰。识记有首构的特点,按步强化,适时强化。这也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位效应和近位效应:教学时,一上课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关键环节。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开头,最后加以总3.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种现象,它是指结,而不应把头尾时间花在检查作业、及其教学应用。09 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削铅笔等事上。(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3)正确使用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学习者记忆一段较长的材料时,可以将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它们分成几部分,记忆的速度就会快很建构主义强调已有经验、主动建构、自作用(常规影响),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多。即分段识记优于整体识记。对于篇我发展。(创造性问题)。幅较小或内在联系强的材料,采用整体①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纯粹客(2)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识记效果更好。要善于把整体识记和分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响。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段识记结合起来。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为了促进(4)多种感官参与:让多种感官的参与,②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迁移,增加具有结构性好、逻辑性强、能有效增强记忆。的过程。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5)复习形式多样化;最好用几种不同③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形式去复习相同的内容,这样会使复习情境的。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A.结习更加持久专心而不单调,并且利于多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构化B.一体化C.网络化 角度的理解知识内容。如复习英语生词(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应用: ③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时各种方法齐头并进,复习时还可将所①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A.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B.综合学的书本知识写成报告、向别人讲解等。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或外部支持,脚手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6)画线强调:阅读时常用到画线这种架),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复述策略。画线的目的是快速找到和复A.教师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授习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教师可以教给学题,建立概念框架; 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生画线的方法。首先解释在一个段落中B.学生进入情境; 用无穷” 什么是最重要的,如主题句;其次,教C.学生独立探索;

六、8.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学生慎重画,也许只划一两道;最后,D.合作学习; 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08 教学生复习并用自己的话解释画线部E.效果评价;(1)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分。②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①把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进行记忆; 12.举例说明,学习中如何使用精加工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也称抛锚②充分调动各种心理过程参与记忆; 策略? 式教学)。主要教学环节: ③学习材料在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度内; 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A.创设情境; ④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目标引导的过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B.确定问题; 程; 旧信息建立联系,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C.自主学习; ⑤将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的学习策略。下面是一引些常用的精加D.合作学习; 来可以优化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策略: E.效果评价。⑥及时的复习和必要的练习将减少遗忘(1)联想法;也称“记忆术”,它可以③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主动的可能性。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死记的信息地参与、体验与实验以建构知识。(2)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④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①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变得生动有趣,因而加强了记忆。如:论等相互补充、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性; 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缩简联想、关键成知识的意义建构。②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词联想

四、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立联系;(2)做笔记:是常用的一种精加工策略。(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③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要求简单清楚,抓住关键词、表,灵活系培养学习动机: ④进行组块化编码; 处理,准备足够的笔记本。回家后,应①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⑤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正确进行集中趁自己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没有完全忘记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练习和分散练习。时,赶快温习笔记,改正笔记中的错漏,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9.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将重点勾出。如笔记仍有疑问应尽快翻学习动机直接制约着学习积极性。习? 查书本或请教老师。②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1)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通常需要经过练(3)提问:多提问“谁”、“什么”、“哪”、③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习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练习有两“如何”、以及“为什么”等的问题,学A.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种形式: 生会领会得更好。B.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①将新学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练习,直(4)生成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地将新成。到完全掌握,这叫集中练习。这适合于信息进行心理操作,使之变成自己的东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 最初的快速学习。西。如作注释、尽可能用自己的话组织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②分散练习指每天练习一点,连续练习并表达、多向自己提问等。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一段时间,就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练(5)利用已有知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上获得成功感。习有利于保持。语意联想。即通过联想,将新材料与头(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③家庭作业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为了长期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培养学习动机: 保持新习得的技能。以更多的意义。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①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2)复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把旧知识当衣钩来挂住新知识。关键在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①及时复习; 于找出新旧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化的学习需要;从这方面考虑,应尽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做到分散13.举例说明,学习中如何使用元认知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尽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策略?10 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③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1)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是个验,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我要④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促进记忆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学习” 保持的技术方法。例如:利用联想法、制。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②间接发生途径:即由原来满足某种需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视觉想象等方验、元认知监控。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成新的学习需要。法。(2)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 从这方面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3)基于练习和复习对知识学习的重要①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引导学生把积极性,教师应该将练习和复习作为教学的A.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 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转化为常规活动整合在课程设计中。B.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 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如:开展科技小

七、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C.使用策略的意识性; 组活动 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D.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 5.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E.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动机?10 ①建立模型:②检验并修正模型:③模②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学生元认知(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型内化:就是把专家头脑中的心智技能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①熟悉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模型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经验的过程,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教材特征,以形成学习者的心智技能。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知风格,知识起点等 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题情景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③贯彻始终:启发式教学要贯彻教学始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度,以终 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因提高元认知水平。(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此,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③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在学习活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前,着重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计划和安(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排,为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具体准备。在(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学习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努力: 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目标、对象和任务;善于根据学习材料①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归因: 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②内外性维度归因: 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习方法,并能控制自己排除内外干扰,③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归因: 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地保证学习计划顺利执行。在学习活动后,6.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了解,不能模糊和缺漏。所谓独立性,注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 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注重学习中出(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立地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现的错误,并能认真分析加以及时补救。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④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在教学过程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所谓概括性,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民

主的反馈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评利他行为后的愉悦感等;也可表现为否A.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为他定性的,但同样是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成部分; 人畅所欲言。

作出违背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后产生的B.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①计划策略:一个完整的计划策略大致羞愧感、内疚感等。的作用; 包括:预测结果、确立目标、决策分析、(3)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C.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引发与支持有效分配时间、评估有效性、拟定细则①道德行为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作用;

等。

确定目的和形成动机、实际的行动、行D.移情是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②监视策略: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动后效果评价。

移情又称同理心,是道德情感的一种,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②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指设身处地的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③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的心情。反映了人际交往中分享他人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序、水平。自我提问1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一种能力,这与一个人道德情感是一种很有用的元认知的监视策略。的行为习惯?的敏感性与知觉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有③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关。

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定情境下自然而然出现的道德行为方如:当别人处于困境,产生痛苦和烦恼能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补救理解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的情绪,个体如果能体察到他的境遇,上的不足。

教育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并对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同

九、14.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成的。某些道德行为方式经过练习得到理心。

决的能力?

巩固成为习惯之后,它在新的情境中也②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学习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会发生迁移作用,能自动地按照已经习A.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意味惯化的行为方式行动。“知之深,爱之切”。着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品德达到高境界,B.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能力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而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不良的品行C.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1)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矫正带来一定的困难。中小学阶段是学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的储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备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以下几: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③重视知识间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略:

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如数(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学课上教授审题技能,美术课上教授构让学生进行模仿; 思技能等。

(4)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反思和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要从“他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原则,律”到“自律”,这是一个道德行为发展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的过程,也是道德品质内化的过程。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呈(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学生不良的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结,这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的盲目摸索。

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如上课(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教学中,为迟到、骂人打架,随意拿别人东西,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我指导学偷小摸等,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生进行正确的练习,练习方式要多样化,程度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让学生知不及时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强化等。错,从而酿成不良品德,常言说,“小洞(4)培养学习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补,大洞吃苦”。

①鼓励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尽量从教师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07 提出问题过渡到让学生质疑,从而培养(1)程序化训练模式:就是将活动的基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的内在动机。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主动提问,减少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形将它们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成一种自由探究的气氛。

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学习自动化程度。

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要重视培养学生①将学习活动内容分成小步骤; 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②教师示范;的过程。

③学生记忆并反复练习,直到使其达到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自动化程序为止。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2)完形训练模式:是在讲解策略后,境;

提供不同程序的完整材料,促使学生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降低完整性程度,直到完全由学生自己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交互训练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①保护好奇心;

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式。一般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人)一起进行。它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④重视直觉思维;

策略: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②提问-提出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性思维策略:

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①发散思维训练;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②推测与假设训练;(4)合作学习模式:一般采用两个学生③自我设计训练;

一组,各自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④头脑风暴训练;美国奥斯本于1939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年首次提出。

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16.从个性塑造的角度,淡如何培养学漏。两者轮换角色。合作学习包括两方生的创造性?

面具体内容:

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一是操作者的口头报告,陈述自己的解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也是培养创造题思维过程或阅读总结。

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检查者的积极反应,具体分为自我(1)保护好奇心: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知监控活动和信息加工活动两类反应。觉学习与创造性发展的源动力,教师应实施合作学习的步骤如下:

主动地为学生创设丰富而新异的情境,第一步,学习者互相配对,确定学习任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保护务,建立合作学习情境,引发积极学习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态度;

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促进创造性发展第二步,每对合作学习者选择确定学习的重要条件。的具体内容。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步,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其思维过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均应首程和结果;

先表现出肯定和接纳的态度,在解除学第四步,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 生的恐惧心理后,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结合实际论述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应重09

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无论奖励还是惩内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尝试罚,其前提是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新的体验,鼓励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做人格的人; 进一步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2)标准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提出问题。一致,避免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和学(4)重视直觉思维:直觉是指不经过一生的评价应一至。步一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与理解。(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防止过通常我们把猜想、预感、假设、灵感都轻、过重。同时,奖励应是受奖者所渴看做是直觉。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望的;

去发现它和利用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4)惩罚必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应造性水平。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实施; 设。(5)充分考虑惩罚的教育效果,避免用类(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似经济制裁、侮辱和体罚这类简单的方过创造性的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法;

机,也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6)要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不宜连续采

十、17.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用奖惩,可使用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学生良好的品德? 原理。

(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认(7)结合实例。

识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论参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07 发展三个维度。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①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

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②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念;

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③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学生的道因。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趋势如下:从“他律”到“自律”;从“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有关的行为。

6.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心理学总复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B、角色游戏C、结构游戏D、学习

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儿童要发展的品质是()。A、目的B、希望C、能力D、意志

3、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胎儿期D、童年期

4、()提出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维果斯基

5、“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知觉发展的装置。A方位B、深度C、左右D、形状

6、()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斯金纳D、斯滕

7、()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者。

A、皮亚杰B、华生C、埃里克森D、瓦龙

8、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条件反射B、动作发展C、依恋D、注意

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10、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加以比较的研究叫(A、纵向研究B、横断研究C、个案研究D、追踪研究

11、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要的认知技能是()。

A、心理理论B、角色采择C、移情D、人知觉

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何林渥斯B、普莱尔C、霍尔D、荣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产前期个体的发展分胚种阶段、和胎儿阶段。

2、幼儿期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倾向。

3、依恋形成标志是。

4、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功能是。

5、皮亚杰认为,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有两种:同化、。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发展心理学(狭义)

2、观察学习

3、心理理论

4、心理性断乳

四、简答题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分)

2、简要分析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9分)

3、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9分)。

4、什么是依恋?根据“陌生情境法”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5、如何看待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9分)

7.浅谈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厌学 教学有效性

一、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本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总体来说内容较为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大多数中职学校用作幼教专业的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的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未接触过心理学,所以他们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如第四章《学习与幼儿心理》中除了讲学习、游戏的概念外,还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的基本理论,其中对于“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操作行为”等概念的讲解不够明确,也比较晦涩,还有《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一章节理论知识点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有一头雾水的感觉。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章节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添加的内容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此外,与2012年版《幼儿教育心理学》相配套的其他教材如《幼儿教育学》之间有部分内容存在互相重复、概念不一致之处,这也容易导致混淆、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

2.学生的原因

从学生本身来看,选择幼教专业的中职生大多是因为喜欢声乐、舞蹈、手工等艺术课程,这类可以动口动手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更具趣味性,学会一首歌、一支舞蹈、完成一幅绘画作品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更多地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和接受概念,相对枯燥,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的原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是一项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个主体。幼儿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理论学科,但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而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甚至有部分专业教师是由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转行来的,普遍缺乏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致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照本宣科,在教学中继续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就很难创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弥补书本的不足,丰富课堂内容

教材的更新不可能完全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除了讲述课本中已有的知识外,还要了解最新动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热点话题进行教学。如在讲授《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一章时,教师可结合“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学习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等系列活动进行讲解。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时,教师可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好幼教工作。

3.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大多理论学科都提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多创造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如在讲授幼儿游戏时,教师可提供各种游戏素材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挑选一种游戏,准备之后,每组轮流带领全班进行游戏活动。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

提高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多想、多实践,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2020室内设计自荐信下一篇:关于青春没有地平线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