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报告概述(精选7篇)
1.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篇一
一、单选题
1、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A、内部管理者 B、外部投资者 C、内部所有人 D、外部债权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2、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A、增加管理人财富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股东财富 D、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3、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是指。()。A、相关性 B、准确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4、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这一观点属于()。A、资金总运动论
B、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C、价值差量论 D、现金流动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5、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A、统计性方法 B、研究性方法 C、分析性方法 D、数据性方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6、管理会计所用的分析性方法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是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贯穿始终的。A、差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总量分析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7、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指()。A、税收 B、银行 C、国家债券 D、财政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8、为切实推进管理会计工作,财政部应该将管理会计纳入()准会计师和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人才的培养。A、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B、中小型企事业单位 C、国有企业 D、民营企业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的是()。A、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B、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C、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D、争取1-3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10、《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科学创新了一个“()”的管理会计有机发展模式。A、4+1 B、3+1 C、5+1 D、6+1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11、以下不属于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的是()A、预算管理 B、标准成本 C、责任会计 D、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12、古典会计理论中的官僚学派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与20世纪创立。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尼禄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13、即在一定期间终了时,对料、工、费脱离标准的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借以评价和考核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进工作。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哪项主要内容()。A、标准成本 B、预算控制 C、财务规划 D、差异分析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1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A、最终目标 B、资料来源 C、提供信息的特征 D、工作范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15、()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新理论、新实践、新未来”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中谈到,管理会计得到了财政部门积极的推动,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A、2013年11月2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4年12月2日 D、2015年1月2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二、多选题
1、狭义管理会计是实现对经济过程中的()等职能的会计分支。A、预测 B、决策 C、规划 D、责任考核评价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2、狭义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包括()A、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管理活动 B、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 C、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D、为所有投资者服务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
3、从目的看,管理会计要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A、确认计量 B、归集分析 C、编制与解释 D、传递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4、广义的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包括()A、企业管理者 B、股东 C、债权人 D、税务当局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5、管理会计规划职能体现在()A、财务计划 B、财务预测 C、预算管理 D、考核评价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D
6、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项职能可以具体表现为()。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规划经营目标 D、控制经济过程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7、广义管理会计研究成果有()。A、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
B、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非管理集团服务 C、提供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D、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8、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的质量特征包括()。A、灵活性 B、及时性 C、简明性 D、成本效益性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9、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分为()。A、战略预算 B、战略的制定 C、战略的实施 D、战略的评估和控制 【正确答案】BCD 【您的答案】ABCD
10、为实现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人员应组织和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包括(A、解释 B、资源管理 C、完善管理技术 D、鉴定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中规划与决策会计主要内容的有()。A、预测分析 B、短期经营决策 C、长期投资决策 D、全面预算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12、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包括()。
A、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 B、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
D、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13、在会计实务界,主要的问题表现在()。A、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自行探索,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B、管理会计方法工具与本国企业具体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C、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接受程度不一 D、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顺利实现对接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14、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A、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 B、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 C、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 D、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15、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 B、加大科研投入
C、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D、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三、判断题
1、管理会计在企业整个决策过程中,发挥的是决策分析或咨询的职能,而不是决策职能。()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2、古典学派最大的缺陷在于其侧重点放在“没有人的组织”上,强调的是“机器模型”,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因素。()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3、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的基本特征: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4、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正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将会计核算推向会计管理。()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5、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共同特征。()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6、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7、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8、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其理念和方法对财政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9、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商业的语言。()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10、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11、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外部,受会计法规的约束。()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Y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一样,主要是核算。()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Y
13、管理会计报告要在会计期末以报表的形式上报。()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Y
14、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截然分开的,无任何联系。()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Y
15、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比较充足。()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N
[正确]
16、古典管理会计之中的行政管理学派是由泰罗创立的,()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N
[正确]
17、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18、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以制定各种战略、战术及经营决策、帮助协调组织企业工作等方式参与管理,不仅有利于各项决策方案的落实,而且有利于企业在总体上兼顾长期、中期和短期利益的最佳化运行。()Y、对 N、错 【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19、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时效是相同的。()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Y
20、作为管理会计,仅仅掌握会计知识就够了。()Y、对 N、错 【正确答案】N
【您的答案】N
[正确]
2.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篇二
关键词:灾害会计,灾害管理,灾害会计研究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频繁爆发的各类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2008年1月, 我国中南部特大暴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 同年5月的汶川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0 000亿元。灾害无可避免, 如何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就显得至关重要。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有效的会计活动, 提供关于灾害损失情况、防灾救灾物资等方面及时、准确、客观的财务信息, 不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救灾环境, 也有利于促进救灾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政府来说, 有利于其准确评估灾害损失, 科学规划、有效控制防灾救灾物资的筹集和使用;而对于企业来说, 则有利于其将防灾活动纳入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对企业防灾的成本效益分析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发布防灾财务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但现实是:各类组织在防灾救灾活动中涉及会计和财务具体问题时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应有的规范约束, 如四川省红十字会公布的“‘5.12’汶川地震灾害接收社会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公示表”就由于缺乏规范指导, 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极为稚嫩。理论能够给实践以必要的指导。所以当前亟待加强对灾害会计方面的理论研究。
二、灾害会计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学者更多关注政府危机管理, 并围绕灾害管理法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巨灾保险制度三个方面展开, 但对于救灾资金的会计管理、企业内部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具体财务问题则较少涉及。
我国学者从会计和财务的视角, 对涉及灾害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救灾成本的核算, 灾害信息的披露、救灾资金筹措、使用的会计管理、救灾资金以及救灾活动的控制、考核与监督的研究尚不够充分。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1990~2010年间, 相关文献仅在近5年零星出现, 研究视角主要涉及“灾害会计”、“灾害财务”和“灾害审计”。
会计视角下, 冯巧根 (2007) 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结合日本的防灾会计理论与方法, 构建了我国的防灾会计框架, 探讨了推行“防灾会计”的可能性, 认为企业通过以防灾为目的的成本核算和信息披露, 能够有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对企业的综合评价;徐剑锋、姚洁 (2007) 从政府主体的角度对灾害救济会计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提出了“巨灾会计”的概念, 认为巨灾会计主要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救灾资金的筹措、使用、评价等三个方面, 并强调会计信息披露在灾害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视角下, 郭复初 (2008) 提出了“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的概念, 分析了自然灾害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对企业自然灾害财务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从而为形成我国独立的自然灾害财务理论体系与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干胜道 (2008) 认为企业财务预算的重新思考和制定应成为应对突发性灾害及最大限度降低财务损失的首要工作, 并借鉴战略预算、超越预算思想, 对突发性灾害下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融资管理 (2009) 进行了探索。
审计视角下, 王运陈 (2008) 、王立卫 (2008) 以汶川地震为例指出要加强救灾物资的会计监督和审计。
总体来看, 灾害会计相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1) 在名称上缺乏统一性, 目前的提法有“防灾会计”、“巨灾会计”、“灾害救济会计”、“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等。 (2) 在研究对象上不统一, 灾害会计 (或财务) 的主体界定上存在“企业说”和“政府说”两种观点。 (3) 远未达到该领域应有的研究深度, 且研究方法单一, 基本上都是规范研究, 缺少实证研究。
三、灾害会计的名称及其涵义
理论界有关灾害会计的研究很少, 但名称却很多, 具体提法有:巨灾会计、灾害救济会计、企业灾害财务等。本文主张统一使用“灾害会计”这一名称。这里的“会计”界定为广义, 涵盖狭义会计和财务两个方面。从会计主体的角度看, 灾害会计可以包括政府灾害会计和企业灾害会计, 见下表;从信息供给的角度看, 灾害会计又可以分为对内的灾害管理会计和对外的灾害财务会计。
简单来说, 灾害会计就是以提高灾害管理效率、降低灾害损失、控制灾害风险为目的, 通过提高防灾救灾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的合理、优化配置和使用, 采用专门的方法和措施, 在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对救灾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以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和分析, 为内部、外部提供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 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从属性上看, 灾害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特殊分支, 是以提高灾害管理效率、降低灾害损失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系统, 也是构成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从服务对象上看, 灾害会计既为各级灾害管理部门服务, 也为与灾害救助活动相关的受灾及非受灾地区的社会公众、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服务;从目标上看, 灾害会计要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规划、控制、评价等, 用其为灾害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并参与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
四、灾害会计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1) 拓展灾害管理研究的视野, 有利于灾害管理研究体系的完善。目前对灾害管理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应急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 而对于灾害会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拓展和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能够有利于丰富、完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进一步促进灾害管理研究体系的完善。 (2) 丰富会计信息系统及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对灾害会计进行系统研究, 有利于构建、完善灾害会计研究的理论体系, 且统一认识、促进该领域的广泛深入研究,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特殊分支, 丰富会计信息系统及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3) 通过对灾害救济资金管理的研究, 有利于加强对基金会计的研究, 从而促进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
2. 实践意义:
(1) 对各级灾害管理部门来说, 通过对灾害会计的研究, 为解决灾害管理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 从而强化了政府对救灾资金的财政预算制度和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优化了救灾资金筹集和配置的决策, 加强了物资使用的控制、监督与评价, 促进救灾资金使用制度体系的建设、减少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 (2) 对社会来说, 对灾害损失、救灾款物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及时、准确、客观的处理和披露相关信息, 有助于构建灾害会计信息系统, 并丰富、充实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也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同时也使相关外部人更好地了解灾害的损害及救助活动,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还可以促进捐赠等公益事业的规范化。 (3) 对企业等微观组织来说, 有利于提高组织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防灾减灾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行灾害风险防范, 并最终减少组织的灾害损失。
五、灾害会计的研究内容
1. 灾害损失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这是对灾害影响经济的估量, 包括灾害损失确认的时间与标准, 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计量标准、计量手段等。
2. 防灾救灾中财务信息处理与披露的研究。
防灾救灾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利用是提高灾害救济效率的重要途径, 是了解灾害及其救济的重要途径。灾害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规范防灾救灾物资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明确灾害管理中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方式和披露时间等问题。
3. 防灾救灾物资筹措的研究。
研究防灾救灾物资最佳需要量的预测方法, 对防灾救灾资金的各来源渠道进行比较分析, 促进筹资结构的优化, 强化政府对救灾资金财政预算制度和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 提高制度执行效果。
4. 防灾救灾的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研究防灾救灾中成本 (如预防和监测费用、国家灾害救济支出、社会灾害救济支出、相关灾害科研与机构的经费支出等等) 的核算和控制, 通过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优化救灾资金的配置, 并对救灾资金投入绩效的评价模型进行研究。
5. 微观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当灾害爆发时, 企业等微观组织也无法避免损失, 如何加强平时的灾害风险管理, 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就成为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此外, 组织在进行灾害风险管理时, 如何将防灾减灾活动纳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 如何进行防灾减灾的成本效益分析, 如何筹集防灾救灾资金、资金何时使用及如何使用, 以及组织为规避风险开展的防灾减灾活动的相关信息如何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都将是灾害会计的研究内容。
六、灾害会计的研究方法
灾害会计的研究是跨学科研究, 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灾害和防灾减灾活动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会计学、财务学、灾害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灾害会计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所以在研究中应该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要进行必要的规范研究, 如构建灾害会计的理论体系, 为后续的研究厘清概念, 理清思路;更要进行实证研究, 如对防灾减灾部门和灾害敏感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一些灾害事件进行典型案例研究等。
参考文献
[1].谢永刚.灾害经济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篇三
摘 要: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的概述入手,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类型、作用和职能;接着阐述了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述,包括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和特点;最后从总体的监督说明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营利组织概述;营利组织类型;营利组织会计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49-2
1 非营利组织的概述
1.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我国会计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资金及其等价物,非营利组织接受各类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及民间捐赠等,这些资金及其等价物都是不需要进行分红或者返还的。第二是用途与目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提供商品或者某些劳务给社会公众,不以营利或获取相关等价物为根本目的,而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其基本宗旨。
1.2 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根据资金来源存在的相关差异,我国非营利组织可以划分为公立与民间两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其中主要活动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性拨款的称为公立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财人提供的资源和其他投资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的种类用下表清晰的表示,如表1。
1.3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职能
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定义和种类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基本属性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以外的第三部门,为调节“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步成为了满足大众诉求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以达到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2 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2.1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量和报告,以价值指标综合客观地反映业务活动过程,从而为业务管理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业务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它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社会效益,根据资金来源等不同非营利组织又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就决定了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里我们简要地进行总结分析。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是其本身,非营利组织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是预算会计的模式。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要目标,而民间非营利组织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这些要素构成了其会计核算的基础。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因此设置了费用要素,而没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要素。
3 我国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非营利组织掀起的全球性经济构架改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登记注册数量显著增多,业务活动日益活跃,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并逐步获得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同时,近年来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民众不断涌现,出现了诸如嫣然天使基金会、壹基金等较为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由此,非营利组织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黄金高峰期, 截至2015年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66.1万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2.9万个,其中有4762个基金会和32.7万个社会团体。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们广泛活跃在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环保等领域,已经占据中国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用图表清晰地展示出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增长和发展趋势,如表2,图1所示。
3.2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会计起步较早,体系和内容比较健全和完善,譬如美国已经形成一个严谨且规范的法规体系。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会计才逐渐成长壮大迎来发展的春天。
首先,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结构体系还不太严谨,由于资金的来源多而散,内部自律机制不健全,一些非营利组织利用监管漏洞私分钱财。其次,我国非营利组织表面上来源的渠道多,但是获取资金的能力有限,资金来源单一使得会计核算相对简单粗糙。最后,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公立非营利组织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不能真实反映出资产的价值,可能造成收支不能配比的情况,在目前预算模式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非营利组织预算的全面管理,也不利于政府生成整体财务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李占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失效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23-24.
[2] 刁华清.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监管机制的改革方法[J].商业现代化,2010(8):155.
[3] 常莉,何东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5):113.
4.审计报告写作方法概述 篇四
对审计报告写作的研究,近年来,学界出版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专著和专论。这些著作和文章对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语言和写作要求阐述甚密,这无疑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审计报告写作的方法问题,却似乎被人忽略。审计报告具有总结性、答复性、公证性的特点,把握这一特点,对研究审计报告的写作方法十分重要。特点决定了方法,方法凸现了特点。
一、善于概括情况
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工作完成的总结。审计人员按照交办或委办单位的要求,针对审计单位的情况,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当任务完成或告一段落时,必须要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和各种各样的问题,撰写者绝不能也不可能将其全部都写进报告中。提其纲、撮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概括。概括方法有两种:一是横向概括。横向概括就是对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或正确执行经济政策的性质、做法和影响的主导面进行剖析。如:“林之所以开始贪污,是他看到财务科从业人员不复核记账凭证,特别是出纳员是个新手,业务不熟,只知道根据林的记账凭证讨款,这就授林贪污之机。财务科对备用金也从不检查,故林长期挪用×××元亦无人知道。”(王文彬、黄履申《审计学》第406页)。这段文字剖析了该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给林之贪污以可乘之机的问题。二是纵向概括。纵向概括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以时间为单位进行剖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专项审计报告,以年度或月份为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概括情况,必须对全部情况了然于心,不然就会出现一叶障日,不见泰山的毛病,也必然概括不出典型意义的问题。
二、准确地提出问题
审计报告常从做法上、效益上提问题。问题提得是否准确,决定一篇审计报告的成败优劣。
经济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活动,各单位因性质不同,其做法各异。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各有其特点,国有企业单位与涉外企业单位其特点有别。因而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反映到审计报告中的问题亦不一样。但不论何种情况,审计报告的写作,提出问题要求准确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有的单位,不依法缴纳税金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应从做法进行分析,找出偷漏税的原因,作出合理的结论或提出处理意见,以利于交办或委办单位了解审计单位的情况,也利于被审计单位认识问题、改进工作。除从做法上提问题外,还可以从效益上提问题。这种方法常用于企业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上个企业效益的好坏或大起大落,其中必然存在经济上的漏洞,经济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或者是否正确执行党的经济政策等因素。审计结束后,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即可根据审计结果,从效益的角度提出问题。如:
《关于××丝织厂19××年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的审计报告书》一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情况后,第二部分就“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的问题进行分析:
该厂被查年度实现的利润额比上午减少了10%,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1.物料消耗增多,原材料和半成品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每公担丝耗毛茧12公斤。
2.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管理不善。人员已超编,但还雇用临时二。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5%。
3.产品结构单一,多年一贯制,而且质量粗糙,因而销路不好。
(洪文明《财经应用写作教程》)
这一段文字简洁明快,问题提得十分准确,且有根据。这份审计报告抓住了该厂经济效益下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下降的原因。审计报告中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而且还要注意适度,不能言过其实,否则适得其反。另外还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分析,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认识,以便扭转局面。
三、得体地使用语言
审计报告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写好一篇审计报告,语言十分重要,不下一番功夫难以把语言写得得体。审计报告的语言独具特色,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运用模糊语言。如在审计报告中批评建议的地方,常运用“绝大部分”、“大部分”、“一部分”、“一小部分”,或“多数”、“少数”、“少数”。在反映问题的程度时常用“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十分严重”、“一般”、“轻微”、“较轻”、“很轻”等。还有在判断性质时也常用“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不符合”、“违反”等。这些语言,它们所反映的客体大多有一个明晰的界线,用得好,能起到精确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但一定要得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在论述问题时,用“据称”、“据悉”、“据说”一类的模糊语言,就会被认为论述无根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求审计报告的语言措辞要严密,判断要得体,切忌轻率浮华、信口开河。
四、严密的论证
论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于审计的结论部分。如:“该厂在当前丝织品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产品销路欠佳的情况下,仍然全面完成了生产财务计划,其成绩是肯定的①。但该厂在生产和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违反财经纪律,截留国家收人,错误性质是严重的②。经济效益下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该厂潜力还很大,只要切实改善管理,局面将会很快改变③。”(洪文明《财经应用写作教程》)。这篇结语的论证从三方面论述了该厂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错误和对该厂提出的希望。结语①,是用演绎推理论证其成绩的。
5.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篇五
第一讲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一)会计电算化
狭义: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深度分类:
1.会计核算电算化:替代手工核算
2.会计管理电算化: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人机对话决策、投资无用论模型1、2初级阶段 3高级阶段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使用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
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要求】掌握四个阶段的名称,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主要内容(驴唇要对马嘴)。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步(掌握)
表现:(实验试点)阶段(理论研究)阶段
1981年中国一汽首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
2.特征: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
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3.目标与缺点:
出发点: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点: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事件:2006.2.15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①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
②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
③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业务做出了系统规范。
2.特征:
(1)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能力;
(2)企业开始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3)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1.时间:2008年6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事件:发布者---六部委(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
3.特征:
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
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系统方向发展。
构建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发展:
财政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社会平台,以方便会计信息化提供会计信息的再开发和利用---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
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2008年11月,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标志中国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讲 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二)会计核算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模仿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程序,应用于会计业务的单项处理(解决数据量大、计
算简便但需多次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
各个单项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实现系统的集成;
会计业务之间彼此不能连贯执行、会计信息不能共享、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不明显。
2.文件管理阶段
会计部门内部所有单项业务的有机整合。
3.数据库系统阶段 会计部门与其他管理活动结合(1)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其目的是整合并优化企业资源,信息集成要求数据“来源统一,实时共享”。
(2)ERP系统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财务会计子系统:处理日常的财务作业,并以企业实体为单位对外出具按照规定格式生成的各种会计报表;
管理会计子系统:则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可以灵活设置核算对象,从财务角度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一)单用户和多用户---按硬件结构划分
单用户:安装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上,单独运行,生成的数据只存储在各自的计算机中,计算机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多用户:安装在服务器上,主机和终端同时运行,会计人员共享会计信息。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使用的是多用户会计核算软件。
(二)按照适用(通用)范围划分
1.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一次开发,多次使用)
2.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专用会计核算软件又称定点开发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专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特点:
(1)通用性强
(2)成本相对较低
(3)维护量小,并且维护有保障
(4)软件开发水平较高
(5)开发者决定系统的扩充与修改
(6)专业性差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构成一般分为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销售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
(二)账务处理模块与主要核算模块间的联系
1.账务处理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凭证数据的传递。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该模块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模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对于整个单位而言,通过账务处理模块可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而对每个核算岗位来说,可以从账务处理模块获得主要的核算数据。
四、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
2.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因手段的改变而改变,手工和电算只是工具而已)
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复式记账)
4.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大体一致
凭证-账-报表;取消账账、账证核对;
(二)区别
1.会计核算工具不同(算盘与计算机)
2.会计信息载体不同(纸张与磁性介质)
3.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
4.账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
5.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手工:岗位分工
电算化:部分手工内控方法移植到软件;
6.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篇六
一、会议概况
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小野行雄、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张志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莺地隆继和徐正雨、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陈锦荣、 澳门核数师暨会计师注册委员会委员容志聪, 以及来自中日韩各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3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利用年度会议机制, 对各国准则相关工作最新进展交换意见,并就概念框架、保险合同、权益法会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租赁以及披露动议等准则 项目交换意见。
会议期间,刘光忠副司长代表中方,就中国积极要求加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监督委员会的诉求,与日本会 计准则理事会 主席小野行 雄以及韩国 会计准则理事 会主席张志 仁进行了交流与协调,日韩两方表示将积极支 持中国加入监 督委员会的 进程。
二、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
(一)三国会计准则工作最新进展
会计准则委员会狄愷副主任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情况以及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工作的最新进展。狄愷副主任特别指出,中国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1年发布和修订的准则项目所作的修订完善我国相应会计准则,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新准则, 并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
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小野行雄介绍了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最新进展。目前,日本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司约50家(占总市值的15%), 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公司约28家 (占总市值的15%), 其余的3 500家上市公司均采用日本公认会计原则。2013年,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展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可程序,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日本修订的国际准则(JMIS)征求意见稿。当日本修订的国际准则生效实施时, 将在日本国内同时存在四套会计准则 (日本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日本修订的国际准则)。
韩国会计 准则理事 会主席张 志仁介绍了韩国自2011年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后的最新进展。自2011年以来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韩国得到平稳实施,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显 著提高、资 本成本有所 降低。然而韩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在以原则为 导向的准则转 变过程中遇 到一些困难;二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益增加的复杂性造成理解困难; 三是由翻译 问题导致对国 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理解性降低。韩国政府对国 际财务报告准 则实施过程中 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了相应解决措施,重点在教育、翻译质量以及效果分析方面加强对国 际财务报告准 则的理解和 实施。除此之外,韩国在研究活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对权益法会计、费率管制活动等准则发布了研究报告。
此外, 中国香港和澳门的代表在会上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展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技术议题
本次中日韩三国会议讨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保险合同、权益法会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租赁以及披露动议项目等技术议题。
关于概念框架项目, 日方简要介绍了概念框 架项目的背 景及最新进 展。会议中,参会各方重点就是否应当保留负债和权益两分法以及是否应当对负债和权益的定义进行修订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除此之外, 日方还就确认、计量及损益等议题进行了概述。
关于保险合同项目, 韩方就保险合同项目最新进展做了简要介绍。会上,与会各方就是否需要调整主体对于基准项目享有份额的会计处理、限定主体应用账面收益率的范围以及过渡性规定等三个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关于权益法会计项目, 韩方就其最新发布的权益法研究报告做了简要汇报。韩方认为权益法的根本问题是 解决其概念的模糊, 即权益法究竟是计量基础还是一项合并处理手段。会议中, 韩方对权益法项目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所有者权益为会计基础组合”,从而将“计量基础”与“一项合并处理手段”两种概念结合起来, 形成了权益法的三种概念。最后,韩方就以上三种概念分别如何影响权益法会计准则做了概述。
关于同一控 制下的企 业合并项 目,日方就该项目的背景做了介绍。会议中, 参会各方对合并方会计处理要求、最终实施控制方会计处理要求以及被合并方单独财务报表会计处理要 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租赁项目,中方精心准备,就租赁项目的初步意见进行了简述,并发表中方观点。中方建议保留现行租赁分类名称(即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并完善租赁成 分与非租赁 成分的划分。关于租赁的简化措施,中方指出应在新准则发布之前进一步讨论有关小额租赁的划分标准, 并对类似租赁提供更多指引。
关于披露动议项目, 中方详细阐述了该项目的发展背景。会议中,中方针对国际财务报告列报准则的有限修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如何 权衡附注披露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以及附注顺序的“系统性”等问题阐述了中方观点。此外,中方还与日韩两方就重要性以及对现有国际准则披露规定的审议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三、本次会议成果
本次中日韩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 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坦诚交流, 相互了解了对方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 并就重大会计准则技术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富有成效。中日韩三国代表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持续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概念框架、保险合同、租赁等重大项目,保持沟通交流,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做出贡献。
二是继续 发挥中日 韩三国在 亚大事务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协调亚大地区会计准 则制定机构组 未来战略 发展。
三是加强中日韩三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治理结构层面的合作与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互信共赢。
下一次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将于2015年11月23日在韩国举行。
7.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篇七
3D立体电视市场规模
Display Search的报告显示,准3D电视机(具备3D播放能力的电视机)的年销量将从2009年的20万台增至2010年的120万台。预计到2018年,3D电视的年销量将达到6400万台,如图1。
根据iSuppli公司的统计, 2010年3月,3D电视现在已受到了最初购买者的认可,同时它对新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2010年Q1中,有4%的美国消费者在购买电视机时表示他们有意向购买一台3D电视机。
消费电子联盟(CEA)2010年1月份预测,有105万台3D电视机投入到当年的零售市场中,带来20.5亿美元的收入。这也意味着,每台3D电视机的价格约为1952美元。
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bank公司预计,截止到2014年,家用3D电视机的数量占家用电视机总量的 31%,如图2。
根据ABI Research的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3D市场将会日益成熟,相关软件和硬件产品设施(包括电视和蓝光播放器)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到2013年,3D电视市场将会开始加速成长,如图3。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的调查报告,在5年内,超过2000万户电视家庭将可以观看到3D电视。在节目提供商、广播商和付费电视平台的支持下,2015年3D电视的家庭占有率将达到1.6%。北美地区将继续领导3D市场,预计到2015年,北美地区3D电视家庭的数量将达到920万。2015年西欧地区将拥有680万3D电视家庭用户,成为第二大3D市场,而亚太地区将排在第三位,预计将拥有460万3D电视家庭。
据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Media预测,在预测的53个国家和地区中,北美作为最近3D电视普及最广的地区,到2010年底,占真正收看3D电视家庭总数的60%(见表1)。 然而,随着西欧和部分亚太国家的发展加速,这一比例到2015年底将跌至41%。事实上,3D电视到2015年底也远非发展成熟,其存在超出预测期的充足发展空间。
美国真正收看3D电视家庭的数量仍旧占主导地位,到2015年底,将突破870 万户。紧随其后的是日本,为200万户,英国为160万户,韩国为150万户。 即便如此,真正收看3D电视节目家庭的比例仍旧非常之低。到2015年,全球比例预计仅为1.6%。与此同时,美国的收看比例则达到7%。
数字有线电视在真正收看3D电视家庭中的比例将由2010年底的38%增长到2015年的47%(见表2),即1040万3D有线电视家庭(占数字有线电视家庭的2.7%),到2015年,美国将拥有470万的3D有线电视家庭,日本、韩国位居第二,均为100万户。
3D电视在付费DTH家庭的渗透率将高于其它平台(到2015年将占3.7%)。 DTH运营商在宣传3D电视上表现得更加积极,这主要归因于它们欲将自己与其它有线电视和IPTV运营商提供的三合一捆绑服务、实时视频点播等高级电视服务的平台区分开来,并以此作为竞争优势。同时,只要拥有足够的转发器,DTH较大多数有线电视和IPTV运营商相对不易受容量的限制。到2015年底,在全球通过DTH真正收看3D电视的670万家庭中,美国占到了290万户,英国位居第二,为89.2万户,法国、日本位居其后,分别为4.5万户和29.1万户。
与有线电视和DTH 相比,通过IPTV真正收看3D电视家庭的数量则稍稍逊色。据预测,到2015年底,这一数字将为30万户,其中美国为76.6万户,法国、日本分别为42.6万户和41.8万户。
DTT平台上3D电视的渗透率相对付费电视平台较为缓慢, 部分归因于容量的缺乏,同时也由于DTT家庭不太可能愿意为额外的设备和节目付费。据预测, 到2015年底,将有210万的DTT家庭真正收看3D电视超过半数的家庭集中在西欧,尽管美国将是拥有3D DTT家庭数量最多的国家,为38.3万户。意大利排名第二,为29.6万户,西班牙、法国、日本位居其后,分别为26.5万户、26万户和25.9万户。
3D立体电视市场特征分析
(一)影响3D立体电视发展的因素
尽管3D电视具有无限前景,却在发展初期遇冷。有些业内人士称,发展较成熟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将是开发3D这一新格式的最佳人选。这些运营商可以利用3D电视节目内容创造增值服务,并且鼓励用户订购价格更高的服务包。有些人则认为,其它运营商,特别是免费卫星电视广播商和平台运营商,承担着浪费资金和资源于3D电视却不能获得任何回报的风 险。2010年上半年,欧洲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和广播商竞相宣布其3D策略,并且纷纷开展技术测试以及一次性观看,然而,目前只有部分运营商承诺将启动商业性3D电视服务。在采用3D电视的付费电视运营商中,只有那些通过卫星传送服务的运营商最适合采取此举,原因是它们相比有线电视、IPTV和地面数字电视拥有更多的可使用带宽。
第一,促进3D立体电视发展的因素。
3D电视有着许多关键的行业支持者,例如: 电视机生产商、内容提供商、广播电视机构、平台及卫星运营商,他们有着足够的共同影响力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若干部吸引眼球的好莱坞3D电影的影院上映,引起了消费者对3D的关注和需求。与此同时,制造厂商和游戏出版商3D游戏的开发促进了消费者对3D的整体需求, 3D制作的种类正在逐渐扩大。
体育节目作为3D电视的主要类型之一,期望将体育赛事以新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如图4所示。
3D电视节目和频道能够通过大多数现存高清机顶盒接收。
第二,阻碍3D电视发展的因素。
与早期高清电视相似,3D电视受到了内容匾乏的限制。3D电视节目内容的缺乏作为影响这一新格式被开始采用的关键,甚至可能会影响准3D电视机的销售。尽管3D的制作量在不断增加,集合充足的节目内容从而吸引大量的观众还需要一段时间。
与曾经的高清电视一样,体育比赛、电影、纪录片是3D电视最先呈现的,欧洲及其它地区的大多数3D电视试验都是围绕体育赛事进行的。但是,3D体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至少是高清电视节目的两倍,由于3D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更多的制作设备和创意投人,认定是否3D电视将会作为有价值的长期投资还为时过早。
家庭需要购买3D电视机才能够收看3D电视节目。然而,3D电视机价格较高, 尽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价格会出现迅速跌落,但是已经购买了价格较高的准高清电视机的家庭则并不情愿这样做。
消费者不喜欢长时间佩戴3D眼镜,特别是由部分厂商提供的较重的眼镜。只有当技术发展到令收看者不再需要佩戴3D眼镜时,3D电视的发展才能够真正摆脱技术的限制,但这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如图5所示。
3D节目较高清和标清节目来说,占据了更多带宽,这也是运营商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还有许多标准问题需要解决,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不能对技术上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控制,就无法保证3D的视觉质量,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以外,3D电视的商业模式仍未确定,同时人们对3D电视的自身优势以及3D电视如何最好地被广播商采用,制作吸引观众的节目仍存在疑问。在广播商和 运营商联合的商业模式中,由于成本在整个价值链中得以分散,使得新技术能够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应用。运营商将能够利用已有的高清机顶盒提供3D电视, 因此没有必要向消费者售卖或发放新的设备。然而,观众需要新的电视机,并且3D 电视在电视机价格有所下降之前,都将会是其进一步接触3D电视的最大障碍,尽管许多消费者购买设备的目的并不是收看电视节目,而是使用3D游戏和蓝光刻录。
有人认为,市场至今仍未得出3D电视究竟能够为其带来什么的结论。3D电视不得不成为一种同高清电视一样的自然体验,这是内容制作商都应当意识到的问题。附加费用、拍摄方面(例如需要观看者佩戴3D眼镜)等问题限制了3D制作的市场,致使3D电视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只是针对个别类型的节目, 因此就使得并非所有制作公司对3D的投资显得有意义。公共服务频道则对3D电视表现出担忧,他们将其看作一个能够影响其观点与地位的新技术。如果付费电视运营商能够通过启动3D电视服务而大量提高用户数量,这一现状将有可能发生改变。目前来看,3D正带动着电视行业从内容到显示终端的一系列变革。尽管目前的3D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是也显示出了日益强劲的发展态势。3D电视只有突破了现有瓶颈,才能够逐渐走向成熟,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更大的市场。
(二)国内3D立体电视市场特征
2011年以来,在上游面板企业和整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3D电视新品出现了一波集中上市的浪潮,新上市3D产品共52款,占整体3D型号的51%,尺寸布局由超大尺寸向中小尺寸渗透,同时,37、32英寸3D电视面市。
在3D电视产品日益丰富时,3D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同规格技术产品的3D/2D价格倍率从年初的1.5降至1.3,直接促使3D电视渗透率的提升。据奥维咨询(AVC)周度监测数据显示,3D电视渗透率已经达到6%,如图6所示。
伴随3D规模的快速上升,3D电视的品牌格局也发生变化,从以几个外资寡头竞争的格局过渡到群雄逐鹿的阶段,而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品牌集中度减小,国内品牌份额显著上升。
2010年是3D电视元年,3D市场主要是国外品牌唱主角,索尼、三星占据7成以上份额。伴随着国内品牌的积极推进,国内3D电视市场竞争格局骤变。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国内外品牌3D产品市场份额比重已从2010年的17:83提升到当前的42:58。
第二,偏光式3D份额激增,低价3D产品方案见成效。
目前,市场上眼镜式3D电视主要分为主动快门式(SG)和偏光式(PR)技术, 两种技术在显示效果、成本、使用方便等方面各有所长,终端市场中主动快门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CCFL偏光式3D产品上市后,依靠低廉的价格,其销售规模得到迅速提升,将偏光式3D电视市场份额推升到40%,如图7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3D电视接受度明显提高,有81%的受访者有购买意愿。而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价格,当3D/2D价格倍率突破1.2时,购买意愿超过50%,此时3D电视将有望进入普及阶段。对快门式和偏光式这两种3D电视技术,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不了解和对专业术语不理解的情况,所以消费者对于行业竞争焦点——PR和SG 3D技术反应并不强烈,具体表现为:在“您倾向于买那种技术的3D?”的调查结果中,62%消费者选择看效果而定,而非依据具体技术来选购。由此可见,当前行业尚需提升消费者对偏光和快门两种3D技术的认知度,同时也说明企业对产品概念的教育与技术推广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种技术将会因为互有优劣势而并行发展。在已购用户对3D产品的满意度调查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基本处于相对满意的状态,导致消费者产生不满的主要因素是3D眼镜的不兼容、使用不方便和价格偏贵,另外,消费者对3D内容的缺乏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如图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