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2024-11-06

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6篇)

1.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篇一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

(2分)(2)确定决策目标;

(2分)(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1分)(4)拟定决策方案;

(1分)(5)分析方案;

(1分)(6)选择方案;

(1分)(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1分)(8)评估决策。(1分)2.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

(3分)(2)依法立法原则;

(3分)(3)民主立法原则;

(2分)(4)科学立法原则。(2分)3.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

(3分)(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3分)(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2分)(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2分)4.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分)(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2分)(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分)(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2分)(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1分)(6)做好协调工作。(1分)5.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

(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5)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上每点2分)6.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3分)(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分)(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2分)(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2分)7.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3分)(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分)(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2分)(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2分)8.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以上每点2分)9.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

(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以上每点2分)10.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3分)(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分)(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2分)(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2分)11.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以上每点2分)12.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分)(2)平等原则;

(3分)(3)公平分配的原则;

(2分)(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2分)二、论述题 1.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

(2)政府的低效率;

(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寻租;

(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2.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

(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3.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6分)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6分)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8分)4.你认为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

(7分)(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7分)(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6分)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7.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8.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

(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

(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9.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答:(1)政治性;

(4分)(2)社会性;

(4分)(3)服务性;

(3分)(4)权威性;

(3分)(5)法制性;

(3分)(6)系统性。(3分)10.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2.教育学重点简答、论述题 篇二

重点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P6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P6 ①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③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P27 ①启发教育实验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的教师打下基础。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P31 ①藏息相符; ②教学相长; ③师严然后道尊; ④主张启发式教学;

⑤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交易理论流派。P35 ①实验教育学; ②文化教育学;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 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⑤批判教育学。第二章

1、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52 ①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②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P58 ①教育的文化转递、保存功能; ②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⑤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⑥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P60 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4、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62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5、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P67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③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第三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P84 ①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③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92 ①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②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保准;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96 ①全体发展。②全面发展。

③主动发展。④和谐发展。⑤充分发展。⑥可持续发展。第四章

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P124 ①爱国守法; ②爱岗敬业; ③关爱学生; ④教书育人; ⑤为人师表; ⑥终身学生。

2、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P119 ①专业知识; ②专业能力; ③专业态度。

3、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34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②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4、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P152 ①民主型; ②挚爱型; ③管理型; ④专制型; ⑤放任自流型; 第五章

1、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P168 ①行为目标—美国泰勒;

②生长性目标—英国斯藤豪斯; ③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

2、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173 ①必须以课程目标位主要依据; ②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④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3、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P181 ①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③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④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4、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P168 ①确定课程目标; ②选择课程内容; ③组织课程活动; ④评价课程。第六章、、、、、、、、、、、、、①授受基础知识; ②形成基本技能; ③发展基本能力;

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P199 ①准备阶段:包括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

②展开阶段: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③终结阶段: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3、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P217 ①班级规模小型化; ②空间安排多样化; ③注重个别化教学;

④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P221 ①教学目标设计; ②教学内容设计; ③时间设计; ④措施设计; ⑤评价设计。

5、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P229

①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②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④说明采用哪些手段辅助教学; ⑤说明板书设计。第七章

1、简述品德的结构。P245 ①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②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③从品德形成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2、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P248 ①直接的道德教学;

②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③校内外活动。

3、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P256 ①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②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P257 ①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②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 ③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P261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②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④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P270 ①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

②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

③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④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教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⑤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受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第八章

1、简述班级的功能。P278 ①归属功能; ②社会化功能; ③个体化功能; ④选择功能; ⑤保护功能。

2、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P281 ①班级组织建设; ②班级制度建设; ③班级教学管理; ④班级活动管理。

3、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P286 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③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④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学

重点论述题

第一章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P21 ①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③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④教育人民综合化。

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⑦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第二章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65 ①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③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第四章

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P103 ①因材施教。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②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

③教师的教育机智。

2、论述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P155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第五章

1、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82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六章

1、论述一堂好课的评价课要求。P231 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a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b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

c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推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生活的乐趣。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a教师正确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b重视教学内容的问题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c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③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a学生主动参与。b合作学习。

c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d鼓励创新。

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a课堂驾驭能力; b实践操作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⑤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第七章

1、品德的形成发展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或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P251 ①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②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③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第八章

1、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P289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尽力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外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 篇三

古儒学校19 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14 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14 简述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形式18 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1 第二章 智者派 43 古代雅典的“教仆”35 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44 试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繁荣的历史原因41 简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4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31 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1 简述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7 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三章

苏格拉底法57 柏拉图“学习即回忆说”68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57 试论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优点及适用条件57 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68 第四章

《雄辨术原理》95 关于教师,昆体良有何论述?100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特点。82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83 简述昆体良关于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思想。97 简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86 简述雄辩家西塞罗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92 第五章

城市学校 129 骑士教育118 中世纪大学 121 简述西欧骑士教育的主要特点。119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122 简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等级性、宗教性)简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108 试论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意义。129 第六章

昆它布139 阿拉伯学馆141 简述拜占廷教育特点及其影响149

简述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的原因132 第七章

“快乐之家”159 文雅教育159 人文主义教育118 简述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159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169

简述前期人文主义和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 163 试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57 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和区别.187 第八章

《大教学论》192 《母育学校》198 夸美纽斯直观教育原则201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述评195 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200 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学原则体系200 简述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思想及其意义。213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 195。

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192 第九章

泛爱学校380 英国的“公学”220 美国“文实学校”251 简述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举措。244 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学校运动述评。238 简述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的共同愿望。234 第十章

自然教育266 《爱弥儿》261 卢梭“消极教育270 述评卢梭的教学思想。271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266 简述卢梭关于“自然人”的特性267 简述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269 述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265 简述卢梭关于“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教育理论269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 298 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298 简述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思想。298 述评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293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293 简述裴斯泰洛齐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贡献305 简述裴斯泰洛齐使学生获得知识又发展智力的教育思想291 简述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发展 的内涵。291 第十二章

教育心理学化265 赫尔巴特的“统觉论”317 赫尔巴特教学“四阶段”329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327 简述赫尔巴特儿童训育方法有哪些?323 简述赫尔巴特儿童管理的措施有哪些?323 简述赫尔巴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322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320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328 试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28 试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20 第十三章

简述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方法?342 福禄培尔的顺应自然的原则336 简述福禄培尔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342 简述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351 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内容?344 简述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351 论述福禄培尔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实践上的主要贡献?351 第十四章

日本《学制令》413 公立学校运动391 法国“帝国大学”368 新大学运动382 “导生制”461 英国1870年《福斯特法案》380 简述19世纪的英国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383 简述拿破仑教育改革的举措。368 简述《费里法案》的主要内容与影响。373 简述俄国近代教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阶段?400 日本在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是怎样向外国学习的?414 简评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德教育改革。357 述评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影响。357 试述日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是怎样向外国学习的?414 美国是怎样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390 简述19世纪的英国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382 简述俄国近代教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阶段?400 简述1804年俄国颁布《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401 第十六章 道尔顿制461 3 进步教育455 新教育运动447 德可乐利教学法450 简述文纳特卡计划462。

简述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理论。463 简述昆西制度的主要特征。459 简述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的任务。476 概述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的教学主张。461 论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始末及其意义。455

述评实验教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成就及局限。465 简述1930年美国开展的“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背景457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484 蒙台梭利的吸收心理487 蒙台梭利“有准备的环境”491 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486 简述蒙台梭利与福禄培尔理论的相似点501 简述蒙台梭利认为工作能促使纪律形成的理由493 第十八章 杜威学校504 杜威“反省思维”522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510 简述杜威的“做中学”的观点518 简述杜威思维方法的社会价值523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观点。507 如何理解“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第十九章

《阿斯蒂埃法》547 《巴尔福教育法》535 统一学校运动544 《费舍教育法》536 《巴特勒教育法》 536 《莫雷尔法》564 史密斯—休斯法案565

试总结出第二次世纪大战前英国教育的特点。541 试总结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教育的特点。574 简述1930年美国开展的“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背景561 美国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65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哪些问题?557 试述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中等教育的结构和特点。557 第二十章

统一劳动学校579 《九五决定》594 简述苏联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577

试述苏联20世纪初综合教学大纲的试行与经验教训。586

试评述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586 简述苏联建国后在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590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共中央着手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具体措施有哪些?591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自觉纪律619平行教育影响原则615 马卡连柯“前景教育”616 试阐述马卡连科纪律教育的思想619 简述马卡连科的集体主义教育的观点614 第二十二章 生计教育632 《国防教育法》628 简述二战后苏联教育曾有哪些重大改革?673 美国《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28 简述二战后日本《教育基本法》颁布的背景663 简述日本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要点?664 简述法国于1947年通过的〈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战后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647 第二十四章

4.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题汇总 篇四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论述]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在管理的实践中,人们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经过提炼上升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反过来通过实践指导人们的管理活动,验证管理理论的有效性,逐步发展和完善管理理论。

(2)系统方法: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方法可行、决策合理,这就要运用系统方法,了解系统的方法首先要从系统的含义开始。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学习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指导。通过管理过程中管理职能的展开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规律、原理和方法的问题,这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而且易学、易懂、易用。(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效果。

[论述]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段时间,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年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简答]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简答]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律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简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简答]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有领导远见(2)扁平的组织结构(3)员工活性化(4)信息在组织内分享(5)有强化的组织文化(6)讲求战略

[简答] 卓越绩效标准化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

[简答] 按照卓越绩效模式的要求,组织领导履行的职责有哪些?

(1)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使命和存在的价值(2)制定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指导组织活动,并引导组织长远发展(3)调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改进、学习和创新。(4)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的忠诚,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论述] 实际论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答: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简答] 举例说明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例如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和啤酒经营(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中某些的不确定程度随着所面临环境要素的增加而升高,如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因为环境中某些要素发生动荡变化,使得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升高,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企业(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最大。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电子仪器制造商。

[论述]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1)一般环境。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包括:①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②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是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③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④科技环境。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即是科学技术。技术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⑤全球化环境。全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给组织带来的不仅有挑战,也会有机会。(2)具体环境。又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①顾客。顾客是吸收组织产出的主体,决定了组织的成败。②供应商。供应商会对组织活动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工商企业则进一步影响其利润水平。③竞争者。竞争者会通过价格、产品、服务等形式与本组织进行竞争,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环境力量。④其他因素。包括政府管理机构、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新闻传播媒介以及本组织所在社区机构等等。

[论述] 计划工作5WIH的具体含义。

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1.做什么:要明确组织的使命、战略、目标以及行动计划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2.为什么做:要论证组织的使命、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要提供制定的依据。3.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4.何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5.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部门、哪个人负责。6.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论述] 结合实际说明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答:(1)战略的重要性。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一般说来,战略具有对抗的含义,它总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正在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订的。(2)制定战略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战略制定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以及战略部署和展开等环节。(3)战略分析是对组织内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分析判断,以便发现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4)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战略设计。首先要重新明确企业的使命、目标和战略,为了保证战略实施上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展开为项目、程序、规则和预算等。与此同时企业还要进行战略选择。(5)结合实际说明。

[论述]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答:(1)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研究开发、人员配备管理和基础结构等。(2)波特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价值增值的活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如果超过了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过竞争对手的话,便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论述] 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2)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3)促使下放权力。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直辖市这一对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气氛更有生气。(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评价。(5)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论述] 计量决策方法的种类。

答:(1)边际分析法;评价抉择方案可以使用边际分析法,即把追加的支出与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2)费用效果分析法;费用效果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案或系统的最终效果上,根据每个方案在为目标服务时的效果,来权衡它们的优缺点。(3)概率方法;概率方法在科学、工商业和许多日常生活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它分为两个学派。一派叫客观派,相信只有经过大量试验后反复出现的事态才能用概率论来分析。另一派叫主观派,是近年来兴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应用于决策的学派,按照它的概念,决策者根据所能得到的证据,对一件事的发生具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是这件事的概率。(4)效用方法;效用方法主要以决策者要求的最大值作根据。效用的最大值的含义,就是决策者所要选择的目标,在于获得最大量的满足。计算效用的方法虽然有几种,但如果遇到大量的、性质复杂而又结果很难确定的方案,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5)期望值方法;期望值方法是为了减少决策结果的不可靠性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决策者对一个方案可能出现的正反两种结果,分别估计其得失数值,以其可能实现的概率加权,求得两项乘积的正或负的差额,再把各个方案的这个差额加以比较而做出决定。(6)博弈论方法;博弈含有冲突的因素,这种决策不能只顾自己一方,而要估计到对手一方,犹如两人对弈,是一个胜负问题。它的理论基础是数学。(7)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是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方法。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的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的问题。给予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应用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或给予一定的任务,如何统筹安排,才能以最小的消耗去完成。其中目标函数是指决策者要求达到目标的数学表达式,用一个极大或极小值表示。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目标的能力资源和内因条件的限制因素,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论述] 计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答:计量决策法被称作决策的硬方法。(1)其优点是:①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优性、可靠性;②可以使领导者、决策者从常规的决策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专门集中在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复杂的战略决策方面,这帮助了领导者提高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局限性在于:①对于许多复杂的决策来说,未见可以运用的简便可行的数学手段。②数学手段本身也太深奥难懂,很多决策人员并不熟悉它,掌握起来也不容易。③采用数学手段或电子计算机,花钱多,不直接用于一般决策问题。

[论述] 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答:(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凡受过良好训练的下属,不但所需的监督少,而且可减少与其主管接触的次数,可增大管理幅度。(2)面对问题的种类;管理者面对较困难的问题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时,直接管辖的人数不宜过多。反之,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其管辖人数可较多,组织层次也可较少。(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级人员中,相互沟通较易或采用有效的控制技术,对下属考核制度较健全,管理宽度可加大,管理层次因而可减少。(4)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

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使管辖人数增加。权责明确划分,有助于各级管理者的办事效率,也可以增大管理。(5)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使工作人员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减少管理者指导工作及纠正偏差的时间,可以增大管理宽度,促成层次的简化。(6)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论述] 管理层的作用。

答:组织管理必须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设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共享和认同。在一个活性化的高绩效组织中,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即要使组织成为顾客满意并兼具效能和效率且努力持续改进的组织。管理层的职责就是要44造这样的一个愿景,使人们共享之并加以维持。管理当局还必须对组织加以适当的构造和部署以保证其战略的实现,要让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还要分配企业的资源、沟通信息、倾听组织的需要、营造有利于共享思想和形成共同目标的环境并强化积极的行为。他们必须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

[论述] 委员会管理的优缺点。

答:(1)优点:①集思广益。集体判断、集体讨论可以避免由于管理者仅凭个人的经验所造成的判断错误。②协调。委员会可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这既有利于轻减上层管理者的负担,又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③防止职权过于集中。通过委员会既可得到集体判断的益处,又可防止或减少某些人独揽大权或以权谋私等弊端的发生。④下级参与管理。委员会可使下级管理者和组织成员有可能参与决策制定过程,这样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调动下级人员的积极性。⑤加强沟通。委员会可以作为散布和收集情报信息的重要手段。⑥代表集团利益。委员会成员通常是各利益集团的代表,他们代表本利益集团参与决策。⑦有利于管理者的成长。利用委员会也是培训管理者的方法之一。通过委员会,下级管理者有机会学习上层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上层管理者也可以在委员会中考评下层管理者,作为将来选拔的依据。

(2)缺点:①耗费时间和成本高。委员会花在会议上的时间可能相当多,讨论问题同样要花很多金钱。除了考虑管理者的时间费用外,还必须考虑主管者的时间没有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给组织带来更大的损失。②妥协与犹豫不决。委员会中人们常常出于礼貌,互相尊敬,或屈于权威而采用折衷方法,以求达到全体一致意见,但这样的结论,往往是成事不足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相互之间的地位、知识与经验不同,常常为某一问题而争论不休,以至拖延时间或议而不决。③职责分离。把研究、建议和决策的职权授予一个集体时,实际上是职权在组织中的分散。④一个人或少数人占支配地位。委员会的决议应反映集体的智慧,但是,往往有少数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甚至整体。

[论述] 集权制组织与分权制组织的特点。答:(1)集权制组织的特点:集权制指组织的管理权限较多地集中在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它的特点是:①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洲如下级的决策前后都要经过上级的审核;③统一经营;④统一.亥算。(2)分权制组织的特点:分权制就是把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组织的中下层。其特点是:①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②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③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④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论述] 美国管理学家朱兰在《管理突破》一书中介绍的处理组织变革阻力的规则。答:(1)使受到变革影响的人们参与变革的计划与实施。这是引入变革的最重要的规则。缺乏参与会导致怨恨,进而成为变革的强劲阻力。(2)为人们接受变革提供足够的时间。人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评估变革的影响,即使变革看上去有利,人们也需要了解在文化价值方面他们必须付出什么代价。(3)从小规模开始。在全面推开之前首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和试行,这对于变革的提倡者和文化的成员双方都可以减小风险。(4)避免突然。文化模式的一个主要益处便是其可预见性,突然性对这种预见性是一个冲击,打破了平静。(5)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变革的时间上有好坏年份,甚至好坏季节之分。(6)变革方案应当避免超负荷。应避免在提案中塞入过多的与结果无关钓东西,否则会偏离主题。(7)做好文化领导者的工作。文化最能被其成员所理解,他们有自己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领导者。说服其领导者是使人们接受变革的重大步骤。(8)尊重人们的尊严。人们只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才能可能响应组织的变革。(9)试图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自忖“作为该文化中的成员,我会持有何种立场?”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他人的立场。(10)直接

与阻力打交道。这方面有许多做法:采用劝说的方式;提供某种补偿以换取支持;修改方案以满足特定的要求;改变社会氛围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变革;有些情况下只能选择放弃,人不可能永远成功。

[论述] 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

答:(1)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把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2)实施程序:①明确组织目标、计划和组织工作;②确定所需主管人员数目和种类;③根据组织内外部人才资源对主管人员的需要进行分析;④对主管人员进行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⑤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训;⑥促进组织指导和领导、控制工作。

[论述] 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五大职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管理者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管理者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3)重要性现在:①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管理者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论述] 内部提升管理者的优缺点。答:(1)内部提升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各种空缺职位。其要求是在组织中建立详尽的人员工作表现

空缺职位。①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②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③有利于激励组织内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④工作有变换的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⑤可

判断其效益如何。①所能提供人员空缺职位时,往往发生“青黄不接”的情况;②会造成“近亲繁殖”;③组织内部没有被提升的人的积极性会将受到挫伤。

[论述]做好管理者培训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答:(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组织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组织目标而展开。之所以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是为了使管理者适应职务的要求。很显然,管理者越是适应职务的要求,就越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越能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2)上级管理者必须支持并参与培训工作;上级管理者必须为下级管理者制订详尽的培训计划,积极支持这一计划在各级组织中的贯彻执行,并进行定期考核。上级管理者必须为下级管理者的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3)教员问题;任何有助于组织成员培训的人都可作为培训工作的教员。教员的来源无非是组织内或组织外这两种。在对下级管理者进行培训时,主要应依靠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是最好的教员,各级组织都应重视这些人在培训中的作用,切不可认为“本地麦不辣”,以致舍近求远。在向组织外聘请培训的教员时,应着重强调教员的真才实学和实际教学能力,要注重最终的教学效果。(4)学习是自愿的;组织为管理者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物色到理想的教员后,并不意味着培训就会有成效。组织可以把一个人送去学习或将他放在某一岗位上进行培训,但结果如何还得靠其本人的努力。上级管理者应启发、诱导下级自愿学习,激发他们的管理愿望,使他们积极参加培训,但是,对于有些不愿或不适合从事管理的人,上级主管部门不应强人所难,这样做既浪费了培训时间和费用,又浪费了人才。(5)培训内容必须满足受训者的需求;管理者所在层次的不同,对其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地讲,基层管理者应学习如何有效地实现分派给他们的工作任务;中层管理者则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尽可能地从中得到教益;而上层管理者,既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本部门、本组织的业务活动和内外环境,又要探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培训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受训者所在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考虑各个人的不同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而决定培训内容和方法。(6)培训方法必须有效;即或培训内容满足了各级管理者的需求,但也并不能保证培训工作有效。要做到培训工作确有实效,除了上级管理者的支持、高质量的教员、满足各自需求的培训内容以及受训者的自愿学习外,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级管理者因时、因地、因人地采用各种不同期限、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培训方法。(7)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理论上的培训和实践中的锻炼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培训时必须学以致用。上级管理者不仅必须从理论上对下级管理者进行培训,还必须让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

[论述] 领导艺术及其基本内容。

答:领导艺术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管理者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法和原则的能力与技巧,才能率领和引导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实现组织的目标。(1)决策艺术。领导者要及早察觉组织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依靠自己的周密考虑和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做出既有事实根据又先于别人想到的不寻常的战略决策,促进组织取得重大成就与改进。(2)用人艺术。具体体现在:用人之长,使每个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进取,使每个职工的长处同集体和别人的长处相得益彰;使每个人的短处同集体和别人的长处结合起来而不至于有损于组织;营造一种组织气氛,凡能做出显著成绩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提拔;能顺利履行职责,依靠和运用平凡人的聪明才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3)授权的艺术。根据具体情况,把不同程度的领导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并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即有利于提高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利于上级领导人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主要问题。(4)指挥和激励的艺术。管理者要及时、有效地和下属进行沟通,即是对所属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发布必要的命令,在实践中树立和维护必要的权威。激励的制度方法要灵活多样。(5)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在组织各项生产、工作任务中,找出对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的某项工作或某个环节;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正确决定每个时期,阶段的工作秩序。(6)领导变革的艺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技术,改进管理,必然引起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组织行为的变革。要求管理者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变革过程中革新与守旧的矛盾,达到既促进变革又稳定局面的目的。

[论述] 结合实际论述领导者应具备的用人艺术答:(1)工作需要与个人能力的结合。(2)组织目标与个人长处的结合。(3)组织中能力的互补。(4)组织中科学用人气氛的形成。(5)能顺利履行职责,依靠和运用平凡人的聪明才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

试述团队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1)形成阶段。团队通常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以及制定可接受行为的规则。(2)震荡阶段。团队任务的真实情况已完全理解。团队成员仍首先作为个体在思考,并往往可能基于自己的经历做出决定,而不是与其他成员集思广益。(3)规范。关注个人问题转变为关注实现与团队相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个人之间的冲突和外部忠诚的制约已经减少。(4)执行阶段。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团队成员对他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使命了如指掌,并能够解决群体问题。

[论述]对于非正式沟通采取的立场和对策答:(1)非正式沟通的产生和蔓延,主要是由于人员得不到他们所关心的消息。因此,主管者愈故作神秘,封锁消息,则背后流传的谣言愈加猖獗。(2)要想予以阻止已经产生的谣言,与其采取防卫性的驳斥,或说明其不可能的道理,不如正面提出相反的事实更为有效。(3)闲散和单调乃是造谣生事的温床。为避免发生这些不实的谣言,扰乱人心士气,主管者应注意,不要使组织成员有过分闲散或过分单调枯燥的情形发生。(4)最基本的做法,是培养组织成员对组织管理当局的信任和好感,这样他们比较愿意听组织提供的消息,也较能相信。(5)在对于组织主管人员的训练中,应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有比较正确的观念和处理方法。

[论述] 如何对沟通联络进行有效地控制? 答:信息沟通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信息的传递,因而对沟通的控制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收集工作。信息收集是进行信息沟通的前提,也是进行管理决策的前提。在沟通的控制中,首先应在收集工作上下功夫。①在管理中,要收集到及时、有用的信息,关键要提高信息员的政治方面、知识方面和能力方面的水平。②在收集信息时,要开辟尽可能多的渠道,力求所收集的信息完整齐备。③信息收集工作要求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原始记录准确无误。切忌使用

模棱两可的信息。④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报喜易、报忧难”的情况。因此,对信息收集工作进行控制的关键是如实报告。(2)加工处理信息。①信息的加工处理必须遵循准确、及时、系统和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要求。②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要依据其来源、时效的不同方式,归口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③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反馈。这是确保信息准确性的一条可靠途径。(3)传递的控制。①信息传递要贯彻“多、快、好、省”的原则,这是一般要求。②传递信息要区分不同的对象,选择信息传递的目标,确保信息的效用。③要适当控制信息传递的数量,但要注意信息过分保密和随意扩散的倾向。④要控制越级传递和非正式渠道的沟通,尽可能地使之成为对层层传递和正式沟通渠道的补充,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论述] 行为的基本过程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一个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如下图所示:需要(促使)→内心紧张(产生)→动机(引起)→行为(达到)→目标满足紧张消除→需要(促使)。此图表明,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推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论述]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答: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制定计划时,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预测,考虑到了各种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但由于环境条件是变化的,管理人员受到其本身的素质、知识、经验、技巧的限制,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制定出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还会发生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时,控制工作就起了执行和完成计划的保障作用以及在管理控制中产生新的计划、新的目标和新的控制标准的作用。通过控制工作,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使之了解计划的执行进程和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以及偏差的大小,并据此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对于那些可以控制的偏差,通过组织结构,查究责任,予以纠正;而对那些不可控制的偏差,则立即修正计划,使之符合实际。(2)控制工作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活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与其他四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虽然计划工作必须先于控制活动,但其目标是不会自动实现的。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控制工作就必须穿插其中进行。它对于衡量计划的执行进度,乃至发现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必须制定计划,必须有组织保证,必须要配备合适的人员,必须给予正确的领导。所以说,控制工作存在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

[论述] 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异同点。答:(1)相同点:两者的基本活动过程是相同的。①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控制工作的实质也是信息反馈,通过信息反馈,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促进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改革,使其逐渐趋于稳定、完善、直至达到优化状态。.②控制工作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即计划指标在控制工作中转化为控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保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③控制也包含三个基本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2)不同点:①一般控制实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即刻就付诸实施的。而控制工作就要复杂得多,管理者要衡量实际成效,并将之与标准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并随之做出必要的纠正。②一般控制中的反馈“信息”,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对于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来说,它们所包含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种管理信息和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③一般控制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范围,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控制工作的目的不仅要按照原定计划,维持组织正常活动,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要力求使组织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

[论述]平衡计分卡模型将绩效指标分为四个方面理由。答:(1)财务方面的绩效指标所关注的是股东盼利益,即公司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2)企业在财务方面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否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顾客满意与否成为财务成功的前提条件。但顾客的满意应当是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实现的,不能因不顾一切取悦顾客而招致破产。(3)为顾客创造价值还必须是持久的。为了保证企业明天仍会被顾客欣赏并保持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及其员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发展。基于上述道理,平衡计分卡将绩效指标分成了财务、顾客、内部过程舜口学习与成长四大类别,每一类别反映公司绩效的一个特定方面。这四类指标的内容必须与每个组织的情况相适应,必须反映并体现出组织的宗旨和战略。

[论述] 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先进的智力化的生产力要素,对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表现在:(1)促进管理方式的变革。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②改变组织沟通、协调的方式。③极大地提升了计划与控制的能力和效能。(2)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沟通水平化。①由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高质量、及时、相关和相对完整的信息,从而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②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网络化的沟通结构,导致组织内水平沟通信息流的日益增长。(3)触发业务流程再造。①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作为革命性的生产力要素,它所支持和实现的自动化地工作,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着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会对组织中的个人产生影响。(4)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①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成为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的有力武器。②通过增加水平信息流、打破分隔部门的壁垒,计算机网络能够使管理者提高质量和顾客响应度,并更加勇于创新。

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

体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

7、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略;(3)多元化发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3.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4、什么是计划工作?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展战略。

8、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要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9、如何理解组织构成的含义?

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

重点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

5、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和缺陷? 的制度设计。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

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

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

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理方法。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地提高

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

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管理过程的始终。

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

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

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

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难以完全一致;(4)职工素质影响目标管理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方法的实施。

2.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6、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

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12、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1)作。

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内部提升管理人员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

11、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权责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结构体系的工作。

外部招聘的优点有:(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打开局面。(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

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

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14、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1)唯才是举;(2)用人所长;(3)知人善任;(4)要有勇气选拨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15、什么是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闪,确定激励行为。

16、什么是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一种是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即保键因素;另一种是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即激励因素。

17、控制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作用如下:(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18、什么是现场控制?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现场控制:又称即时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某种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指导,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19、控制工作应坚持什么原则?

1、目标明确定原则;

2、控制关键点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20、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5.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篇五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原则包括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符合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5及时性原则、○6明晰性原则、○7收付实现制、○8整体性原则、○9专款专用原则。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一般预算收入收缴方式有哪几种?说明每一种方式的程序。

1直接缴库○2集中汇缴; 答:(1)国库集中收缴方式○1就地缴库-纳税人就地缴纳○2集中缴库-主管部门统一缴纳○3自收汇缴-(2)国库传统收缴方式○征收机关缴纳

直接缴库:是由预算单位和缴款人按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的收缴方式。

集中缴库:征收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将所收取的应缴款项汇总缴入财政国库的收缴方式 直接缴库程序

直接缴库的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集中缴库程序

一般预算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现金缴款,比照本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哪几项?会计恒等式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

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收入-支出=结余

4、行政单位会计平衡等式是什么?

答:行政单位会计平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

5、按照我国行政隶属关系和组织机构建制,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哪几种?

答:按照我国行政隶属关系和组织机构建制,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主管会计单位,即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即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

基层会计单位,即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

6、什么是财政周转金?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原则包括哪几项?

答: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部门设置的采用信用方式供有关单位有偿使用的资金。

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原则:

1.财政周转金是由财政部门管理、按照有偿原则周转使用的财政资金。

2.财政周转金的使用、管理,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守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资金的使用,要坚持“拾遗补缺,注重效益”的方针。资金的管理,要坚持“统一政策,归口管理”的原则。

3.财政周转金的规模要从严控制。当年周转金本金(不含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部分)的增长幅度要低于本级预算内可用财力的增长幅度。周转金本金总额(含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部分)不得超过本级当年预算内可用财力的 15%。超过比例则不得再新增周转金本金(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除外)。

7、什么是预算周转金?

答:预算周转金是指各级财政为平衡预算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8、什么是经费支出?经费支出的管理要求包括哪几点? 答: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各项经费,如工资、附加工资、动力费、维修费、业务费等。经费支出的管理要求: 1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2各项经费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规定用途和数额使用; ○3保证单位基本支出需要; ○4严格项目支出管理; ○5实行综合预算管理方法; ○6对经费支出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管理; ○7注意勤俭节约,讲究支出效果。○

9、什么是应缴预算款?应缴预算款包括哪几类?

答: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

应缴预算款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

论述题:

1、比较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一)、核算基础的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指出:“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二)、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及相应会计等式的不同 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论是各政府机关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或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会计要素都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类。

其会计等式为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其会计等式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也没有设立利润这一会计要素,也没有实收资本的说法,而是把设立组织投入的资金以及后期经营结余全部计入净资产中。

(三)、会计报表的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预算外资金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不同分类编制的会计报表也有所区别:

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和财政周转金报表等。财政预算外资金会计:资产负债表、财政预算外收支情况表等。

行政单位会计: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部门收支决算表和会计报表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

(四)、不同的会计分类

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预算外资金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企业会计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邮电通讯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保险企业会计等。(2)按照企业会计服务的着重点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或者,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

(3)按照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会计、合伙企业会计与股份公司会 计。(4)按照企业是否有外商投资,可分为内资企业会计与外商投资企业会计。

2、什么是三公经费?目前我国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如何加强管理。

1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答:○费。

2目前我国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以及难以监督甚至是完全不可监督的问题。长期以来,“三公”经费是党政机关最大的、最深藏不露而又最心照不宣的秘密。管理上以及其它体制上的问题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管理上的失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的不断膨胀。

(2)公私难分、公私不分、公为私用的腐败问题。

(3)慷公家之慨而导致的惊人的浪费。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公私难分、公私不分,导致“三公”经费支出中的浪费是相当的惊人。

3管理措施: ○(1)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2)尽快严格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

(3)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务差旅报销制度;

6.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篇六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质,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指的是什么?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6、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里,各个领域目标又包含哪些方面?

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7、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强调的是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技术动作系统性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健康,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不过分地追求提高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二是不过分地强调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8、新课程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指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健康第一

1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共有多少级?各级目标的名称是什么? 三级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1、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其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而新课程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做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可以以多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

12、传统的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传授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指的是什么? 启发式教学方式。

13、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许多教学方式中,出现了一种“老师与学生”共练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什么是自主学习?请设计一个案例加以说明(时间控制在2分钟)。

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给学生足够自主 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体验。案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

1.提高投篮准确性;

2.体验参与篮球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内容:不同方法的抛球和接球、投球练习学习步骤:

1.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设定一分钟投中的次数,如一分钟3次。2.学生思考如何投准的方法。3.进行练习和体验。

4.自我测评。

5.达到目标者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制订新的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者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练习投篮的过程中,自主设定每分钟投篮成功的次数,思考投准的方法并进行练习,从而提高投篮准确性,体验篮球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5、什么是探究学习?请设计一个案例加以说明(时间控制在2分钟)。

探究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确定问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学习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

案例: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四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正确地完成跨栏跑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3.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

学习内容:跨栏跑

学习步骤:

1.设问: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提高跨栏跑的速度?” 2.提出完成跨栏跑的假设: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提出完成跨栏跑的假设:提高栏间跑的速度;跨过栏架,以减少人在空间滞留的时间等。

3.将对跨栏跑的假设应用于练习:一个同学进行尝试练习,其他同学分别在起跑处、起跨处观察记录。

4.讨论分析动作完成情况:小组内对照假设对每个同学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自我分析与相互分析,进一步寻求有效的练习方法。

5.练习与提高:根据讨论中提出的练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6.比赛:设置一定的栏高与距离跨栏跑练习,进行组内展示与比赛,看谁进步快,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完成跨栏跑的结论。

本案例设计思路:是教师创设跨栏跑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和练习,将学习跨栏跑的正确动作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发展速度能力、协调能力融于学习与练习过程之中。

16、什么是合作学习?请设计一个案例加以说明(时间控制在2分钟)。

合作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生能够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案例: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1.掌握跳长绳的方法,提高水平; 2.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 3.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练习。学习内容:跳长绳

学习步骤: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提高连续跳长绳的总次数。2.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跳长绳练习。

3.找出影响本组跳绳成绩的原因,包括各人的跳绳技术,同伴间的协作配合等。4.集体讨论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请教师帮助指导。5.技术好的同学帮助较差的同学改进和提高跳绳技术。6.安排适当跳绳的顺序和方法,并再次集体练习。

7.小组间比赛。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跳长绳的练习,使学生在相互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提高跳绳技术并学会合理安排跳长绳的顺序,在掌握合作跳绳方法、提高跳长绳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了运动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而不是以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为宗旨。

18、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重视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的状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更多地考虑学习运动技术对什么有促进作用?使这 种运动技术与什么相联系?

健康,学生生活实际。

19、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教学评价方式,在及时评价方式中,教师更多地是评价其特点,给予表扬和肯定,通过这种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什么目标? 自尊与自信。

20、新课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是指哪两方面的转变? 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语言的转变。

2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2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三维健康指的是什么?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3、按照标准的篮球架高度,小学生很难将球投进,无法体验得分的乐趣。为了让小学生充分体验投篮和扣篮的乐趣,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什么?

降低篮球架的高度。

24、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教师以“五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五者”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指导者、帮助者、关心者、服务者、参与者。

25、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三级管理,这里的“三级”指的是什么? 国家、地方、学校。

26、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以什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

2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过去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教学设计变化的具体表述形式是什么?

依据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情景→通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学习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达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观念。

2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三级目标管理体系,由谁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

29、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语言素质等。

30、教师的思想素质内涵较广,它决定了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其行为,思想素质包含哪些方面?

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

3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观念是以什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32、转变教育观念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3、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怎样体现? 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

34、在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师应从哪三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互动与互补(即“零距离”的接触);能尽力的都是好的。

35、传统的衡量一个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标准有二个“一”,这里的二个“一”指的是什么?

“一专多能”、“一技之长”。

36、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来进行,用“三维健康”的标准来衡量。

3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功能是什么? 促进学生的健康。

38、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以来,体育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变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一是由“教材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二是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三是教学方式由“传习式”向“学导式”的转变。四是学习评价由“统一标准论”向“关注个体差异论”的转变。五是由“内容衍生目标”向“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转变。

39、以健康为中心,是否就是“增强体质”或“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为什么?

不是。因为现代人对健康的概念早已超越了人体的生理范畴,早已不再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全新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整体健康观。以健康为中心,明确地告诉我们,新课程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健康,而不仅仅是“健身”。

40、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地位与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从绝对的主导地位转换成了学生学习的“六者”,这“六者”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生学习困难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方法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疑难的启发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知心者。

41、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传习式”教学方法,与之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42、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传习式”教学方法比比皆是,请举例说明。

如篮球的教学,从熟悉球性开始,然后是运球(原地高运球、低运球、抬头看前主的运球、看教师的手指并能报数运球、弱侧运球、体前换手运球、体侧前后运球);

又如教快速跑,直线跑、中速跑、加速跑、追逐跑、跑的各种专门性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

4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指的是什么?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4、新课程倡导“学导式”教学方式,“导”可因人而异,“导”也可因材施教。“学导式”讲究的从什么入手?从什么选取学习内容?从什么开始引申教材?

从体验入手,从生活实际经验来选取学习内容,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开始引申教材。

45、传统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是“统一内容”和“统一标准”。新课程倡导要“关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或多项动作学习后最有收获的内容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效并给予评价。

4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六方面。

47、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哪几个原则?

第一,对于教材中那些“难、繁、偏、旧”的内容必须改造。第二,选择的内容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三,选择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第四,内容的选取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第五,内容的选取应该符合学生该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

48、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友伴型分组、合作型(帮教式)分组、自由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选项式分组、兴趣爱好分组等

49、传统的体育教学强求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密度,并扣着一条生理负荷曲线进行教学。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应从什么角度出发设计教学? 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

50、新课程的教学并不强调一节课的即时效果,讲求的是什么样的兴趣培养和观念更新? 可持续性

5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系统中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宏观方面来讲,可以是解决整个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单元安排等重要问题,从具体方面来讲,也可以是单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和构思。

5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与学的设计思路、组织方法(教学组织)等。可分为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

5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目标引领学习内容。

第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考虑的是:“用什么教材来实现学习目标”。第三,观察角度有了极大的变化。考虑的是“教学手段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第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如何创设“激发兴趣点”、“拓展点”和“质疑点”。第五,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第六,新课程的教案没有统一规格,百花齐放。

5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资源包括哪五个板块? 第一是促进健康取向的内容板块,第二是对旧的竞技运动教材进行改造的内容板块,第三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板块,第四是时尚运动内容板块,第五是创新内容板块。

55、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解惑”? 一般采用“错误动作纠正法”、“示范讲解法”、“保护与帮助法”、“辅助练习法”、“强化练习法”等手段来达到“解惑”的目的。

5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教师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解惑”? 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启发法”、“提示法”、“类比法”、“指导法”、“观察法”、“思索法”、“发现法”、“合作法”、“探究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解惑”。

57、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中可以允许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这种及格与不及格的表述是与学生的健康不相关的,为什么?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关注的是技术难度和教学水平,而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的问题,这是新旧体育教学的本质区别。

58、传统体育教学的运动技能教学,是按照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从“体验、尝试、实践”开始的。通过“从体验入手”的教学,突破了运动技术的教学系统化的规律,超越了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简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59、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会固有知识两方面中,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现代教学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比学会固有的知识重要。因为有了兴趣,人就会自己想方设法地去钻研他所需要的知识。所以,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强调固有知识的传授。

6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进行复杂技术的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举例说明。

参照《与体育教师谈心》一书P111案例

二、P113案例

四、P139案例三。

61、如果将全班统一“学习篮球体前变向运球过人”改为“学会一种实用的运球过人方式”,所体现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什么基本理念?

体现的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62、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通常用的是“滚球模拟”、“抱腿”、“腿夹物体”、“直线滚翻”等手段,这种教学过程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技术动作的掌握。

63、“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最终获得健康”是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符合哪一条? 不符合。

64、如果一个学生某项技术动作做得并不好,虽然他积极地、努力地练习,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把这个动作做得很完美,是否这样的运动就是无效的?是否体育课就没有促进他的身心健康?为什么?

不是。一个人积极地、努力地练习,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增强了体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合作学习等,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这样的运动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6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转变有什么特点? 从系统化教学向兴趣性教学的转变。

6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跳出了系统化教学的成人教育规律,举例说明。

跑的教学从合作跑开始,通过游戏进入教学;技巧运动教学从造型开始,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球类教学从体验开始;武术教学从生活实际切入等。67、“篮球的行进间运球上篮”动作的教学设计是徒手模仿练习、跳起从同伴手中拿球后上篮练习、自抛自接的模拟练习、跑动中从同伴手中拿球后上篮练习、完整动作练习。这种教学的设计依据是什么?

设计依据是“掌握完整的运动技术,对竞技运动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认为掌握了运动技术后才能很好地练习”。

68、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各地要积极发掘有地方特色运动的教材,地方特色运动有两类,一类是前人已有的,而现在却被湮没或基本失传的项目,经发掘、整理,使之重现的运动;另一类则是现在盛行于某一些地区,是当地民风、民俗的特征性活动内容。广东有什么地方特色运动项目?

舞狮、南拳等

69、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时代性,提倡课堂教学要引入时尚运动。适合青少年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的时尚运动有哪些?列举说明。

街舞、自由搏击、跆拳道、女子防身术、健身操、踢踏舞、踏板操、定向跑、拓展运动和攀岩等

70、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全体学生都会玩,请利用这个游戏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还有其它来自学生生活的游戏吗?

如武术的马步练习、篮球的运球练习等

71、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韵律操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因素?

关注学生情绪的表现、个人情感的体验,对动作的表现力比动作的质量更为注重。

72、根据“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思想,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为达成“发展灵敏、协调和

平衡能力”(水平二)和“发展速度和灵敏性”(水平四)水平目标,可选择什么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水平二:重点放在“越过一定的高度或远度”上面,采用“越过小河、小溪”、“越过矮墙”、“穿过窗框”等。水平四:“上垒跑”、“快跑接球投篮”、“快速向前跑定点球射门”、“快速运球投篮或射门”等。

73、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什么?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7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里所指的“关系”和“两性”是什么?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75、在技能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动作模仿阶段,单纯地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机械地照搬。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建立在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76、根据“自主学习”的原理,设计一个教学案例。

如进行“发展投掷能力”教学时,设置问题“怎样才能投得远?”,让学生回答:“越用力就投得越远”、“投得越高就投得越远”等。教师给学生两样教具:橡皮筋和羽毛球。让学生通过用这两样教具来说明“怎样才能投得远”。学生一是“先比谁的力气大”利用羽毛球进行,二是把橡皮筋绑在柱子上,不继地升高高度来投掷,探究“究竟升到什么高度才能投得最远”。77、发现学习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的学习留有较大的空间,使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或集体的探索,寻找出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请设计一个教学案例。

见《与体育教师谈心》一书P118案例五。

78、“合作与交往”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社会适应 79、“合作与交往”对学生在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生活有重大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地、重点地考虑学生的合作与交往。“合作跑”是达成其目标的有效内容,“合作跑”的练习手段和内容有哪些?

如“骑马”、“舞龙”、“舞狮”、“开火车”、“蚂蚁跑”等。

80、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终结性评价中,为什么不应该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针对绝大数学生而制定的目标体系,它的特征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所有的目标”。所以,不应该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否则就不是“使每一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目标”这个概念。

81、“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心理健康

82、“发展速度”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

83、“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运动技能 84、“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

8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跟健康改善效果挂钩,评价时应该反映出个体健康状况改善上的努力结果,用什么表达方式来描述其进步的快慢幅度? 如“进步显著”、“进步很快”、“略有进步”、“尚需努力”等表达方式。

8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的表达方式是哪种? 口头评价方式或评语式评价。

8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习评价的表达方式是哪种? 评语式评价与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88、在小学水平一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的用语有哪些? 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快”、“我知道你能行”、“你真勇敢”等。

89、在采用“评语式评价”时,评语的语言应该简要、准确,重点是要反映学生哪些方面的状况和出色表现?

反映学生健康改善状况和学生情意、合作与行为等各方面的出色表现。重激励,忌写缺点。90、体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所评价的是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不是健康改善状况,运动成绩可以有“优”与“差”,而一个人的健康改善状况绝不能用“优”和“差”来武断地概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中,采用什么表述方式来区分等级呢?

如“进步显著”、“进步较快”、“有一定的进步”和“有了进步”来区分等级。91、下列评价内容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①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并乐于参加各种游戏;②能做出一至两种简单的运动技术动作;③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④能正确对待成功或失败;⑤能关心尊重别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9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有哪些方面的异同?

1、学习目标的异同

2、学习内容的异同

3、学习方法的异同

4、教学组织形式的异同

5、课程资源的异同

6、评价方法的异同

9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完成? 新体育课程强调要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渗透到体能的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来实现完成。

94、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领域;新体育课程强调的是“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 95、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运动量有什么要求?如何才能达到健康的运动量?

新体育课程反对对运动量提出统一的要求,提倡适宜运动量,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新体育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运动量自然达到; 9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运动技术的指导方面。还体现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9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评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绝大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而制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努力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如何。

98、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由哪几个板块组成?

由“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种种过程性评价和阶段的体质健康测试报告组成的评价内容”二个板块组成 99、“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是否就是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结果?为什么?

不是。它反映的是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体育学习之后,健康水平提高的状况。10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101、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只考虑运动技术的传授、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获得,并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关心的是学生的什么是否得到促进,其次是学生的什么是否得到激发?

身体健康是否得到促进,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上一篇:食品药品安全预案下一篇:的运动员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