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2024-10-17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精选8篇)

1.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一

沿黄城市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是**市崛起的契机,打造黄河金岸和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在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近期的调研,我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市依黄河而生,靠黄河而存,借黄河而发展。

全市人口27万,面积25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近年来,**市委、政府以“创建全国百强县(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进入小康阶段。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0%,年递增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45元,比“十五”末增长35.5%。城市化率达到42.6%,比“十五”末增长3.7%;高中入学率达到85%,比十五”末增长28%;农村人口平均教育年限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1%以上,比十五”末增长2.7%;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国土林木覆盖率达到15%,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4平方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0%以上,基本政权建设达标率85%。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列西部百强县(市)第38位,十五”末前移了33位,跻身“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行列。可以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已迈出了扎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贯穿经济发展始终。目前,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2008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8%。现已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青铝集团已跻身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电解铝生产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57位。金昱元化工集团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跻身全国石油化工百强之列。截止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66.8亿元,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4%。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以塞外香公司、圣花米来公司、御马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酒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建成了优质粮食、酿酒葡萄、设施蔬菜、畜禽水产养殖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到2008年,全市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设施农业达到7.5万亩,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8万亩,适水产业面积达5万亩,各类养殖园(场)区61个,生猪饲养量达到68万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亿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16.1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区养猪第一县。荣获了“中国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等称号。

三是由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推进。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了“两大工程”,城乡环境得到了全面整治,城市规模不断拓展,规划区扩大了13.5平方公里。快速推进了以“中心村、大庄点”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全线贯通滨河大道、立马公路,城市东区“两纵三横”道路,大力实施城区、庄点、干道、河湖生态涵养林建设工程,打造了城与城、城与村、村与村10分钟工作圈。截止2008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1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农村砖房率达到72.6%,庄点绿化率达到85%。城市的聚集带动功能逐步凸现,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逐步向农村辐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程度明显提高。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完成,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中等职业走在全区各县(市、区)前列。大力实施“科普之光”下基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科技推广活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45%。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底,全市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达59919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2023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80154人,参合率达99%。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向城市5535名和农村4001名低收者分别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33万元、210万元;深入推进全民就业创业活动,新增城镇就业45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达到3.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深入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创建

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2个镇进入全国文明先进工作镇、5个机关事业单位进入全国文明先进工作单位、3个镇进入了自治区环境优美镇、22个单位进入了自治区文明单位(文明镇)。深入开展以平安创建活动为主题的“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行动,保持和巩固了自治区“平安市”荣誉称号。

二、加快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调研过程中,我认为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产业布局不够科学,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产业布局存在着诸多缺陷,不够科学。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上,过去把城市分为三个部分,造成一些工矿、企业远离城区,自成体系,分散投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而且投入成本增大,城市功能弱化,城市人口分散,不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使我市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以工促农、以城促工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较低,不能协同发展、集约发展,造成了二产带动三产的作用不大,反哺一产能力较弱,第三产业发展缺乏拉动力量,总体需求不旺。

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统筹发展的难度加大。从工业发展来看,虽然我市工业在全区县(市、区)中基础雄厚,但企业发展不平衡。区属企业占主导,产值占全市工业企业产值的67.1%,市属企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区属企业,而且,大部分企业属高载能企业,工业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从农业发展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在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上培育力度不够,创新机制不强,设施农业对市场供求变化反映不灵敏,产储运销产业链衔接程度不够强。虽然“农字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0多家,但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不多,8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粗加工,企业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农户、基地的链条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发挥龙头作用,直接影响了全市的农业结构调整。比如:我市在葡萄产业发展上,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差,十多年来,这个很好的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徘徊不前。大米、玉米、林果资源比较丰富,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主要原因就是深加工能力弱,尚未形成区域品牌。2008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1%。

三是具有成长性的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真正的发展能力还没有释放出来。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鸟岛、黄河十里长峡、108塔、古渠首、牛山寺庙群、庙山湖、北岔口明长城、鸽子山遗址等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极为丰富,但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黄河文化”这个主题不突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旅游市场开拓不够,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打造,旅游资源真正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出来,总体上还停留在较低水平。

四是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区的位次相对靠前,但是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尤其是教育和卫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教育、卫生人员超编现象严重,导致新人补充不进来,再加上近年来,一些骨干教师和专业医疗技术人员流失,致使目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科配套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专业人员不够,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有一定的差距,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由于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是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和干部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干部工作精力不在基层一线,多数时间守着机关,忙于事务应酬,深入基层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不够,研究解决问题不求甚解,开展工作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事倍而功半。有的乐于作表面文章、政绩工程,把一些精力浪费在了揣摩上级领导、主要领导的意图,应付日常工作,不能放手创新开展工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够。有的开展工作满足于完成任务,满足于现状,质量标准低,缺乏立足长远谋划发展的意识,有的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混天度日,缺乏加快发展攻坚克难的魄力。

三、推动科学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以自治区启动沿黄城市带建设为动力,以打造黄河金岸为契机,立足市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着力点,明确主攻点,用足用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拉动内需的十条措施》精神,扭住发展不放松,争创百强不动摇,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主举措。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工业经济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快速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严格落实市、镇、部门主要领导重点项目责任制、项目近期汇报制,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形成良好发展氛围。二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打造铝工业城、新材料基地、嘉宝工业园区。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集聚经济要素的能力,吸引高科技、高产值、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企业向园区聚集,做大做强能源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监管力度,引导企业改进技术装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加工型向深加工型转变、由耗能型向节能减排型转变。四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开展“质量兴市、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年”、“诚信企业”等活动,培育企业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创造品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坚定不移地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平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的实际,确立“居民向社区集中、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农村群众向城市集中、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心市区—中心集镇—中心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实现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公交车,实现大庄点、中心村街道全部硬化,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沼气池、安全饮水等项目两到三年全部建成,极大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统筹城乡建设。加快修订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市东区商贸市场、综合医院、学校、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城市规模。继续完善罗家河水系、青秀园人工湖等景点建设,突出水系穿城特色,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新村庄建设工程。三是统筹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经营和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工农双赢、互动发展。特别是重点发展有机水稻、酿酒葡萄、小杂果、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基地。

(三)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主方向。民生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尺度。我们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力量,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成为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工程。一是抓好全民创业促就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富裕程度。积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加强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以文化、卫生等为主的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效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保障低、文化单一的问题。三是坚持向群众“求计问策”。做决策、办事实,处处为群众考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让群众顺心。

(四)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主途径。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挖掘以黄河为轴线,以水、峡、塔、岛、山、寺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着力开发建设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一是突出黄河文化主题。规划建设**黄河楼、黄河坛、黄河度假村、黄河休闲广场等各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景点。二是加大对重点景区的投入。积极打造十里长峡、一百零八塔、金沙湾、牛首山寺庙群、黄河生态公园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旅游业大发展,带动服务业大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星级宾馆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特色餐饮业、娱乐业,使各旅游景点服务单位在卫生环境、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向星级靠拢,为游客提高良好的消费环境。

(五)坚定不移把项目实施和招商引资作为主攻点。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中央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债项目、中央和自治区的重大项目,广纳社会资金,吸纳外部资金,以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进一步强化“抓项目、抓招商”的发展意识和“亲商、安商、富商”的引资意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聚集民间资金,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六)坚定不移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主抓手。要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中去,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要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精神,坚持重实效、讲实话、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严格禁止做表面文章。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深化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切实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通过近期的调研,就如何促进**科学发展,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解放程度上的差距。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自觉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抛弃,始终保持克难制胜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想别人未想、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做到突破前人,超越自我,奋起直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促进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发展就是合乎规律的发展。探索破解“三农”难题,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从农业文明上升到现代文明,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民力。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越是群众创业活跃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就越强。全国之所以有“温州模式”就是得益于群众的首创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全民创业,放手让群众干,全力支持群众干,不断激发群众求发展、求致富的活力,使全市的发展力量和潜力充分的释放出来。

(四)促进科学发展,必须突出特色。特色就是市场通行证、品牌影响力、区域竞争力。实现**的科学发展,就必须把握市场走向,实施差异化经营,扬长避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使人们一提黄河,就想到黄河**大峡谷;一看到葡萄酒,就想到**是酿酒葡萄的最佳原产地;一见到大米,就想到**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五)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端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干群同心,上下协力促发展。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决策上顺应群众的期盼,体现群众的利益,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发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2.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二

动漫作为一个文化产业, 以其独特的优势, 新颖的特点, 广大的受众, 政府的扶持, 迅速在各个市级城市体现价值, 各个地方也都把动漫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 各个高校开设动漫专业, 大量动漫从业者涌入社会, 各种机会, 挑战应运而生, 动漫市场的虚火与杂化为目前主要表现特征, 从业者面临更多困境, 从而有些转入相关行业。动漫产业, 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二、动漫产业的概念

“动漫”是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的一种交叉语言形式, 是把高超的绘画技法和先进的数码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动漫产业是动画产业与漫画产业的总称。比较规范的说法是“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态的动画片和静态的漫画书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生”。

三、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思想观念滞后

在我国就动漫的直接产品而言, 动画片、漫画、卡通杂志以及动漫音像制品等等都主要针对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 动漫内容与形式都相对单薄, 呈现出极端“低幼化”的特点。把动漫消费者定位于低幼群体是国内动漫界长期固守的观念。这种狭隘的产品定位使动漫市场的开拓大大受限, 成人老人以及更细分的动漫产品严重匮乏。 (例如, 大热的喜洋洋, 据说在国外一些国家喜洋洋是禁播的) , 动漫直接产品尚且如此, 动漫衍生产品更是无从谈起。而事实上, 成年人是一个巨大且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 具有极大的潜力, 重视成年人市场对动漫产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 我国动漫产品质量低下

动漫产业要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必须有大量优秀的动漫产品。近年来, 我国的动漫产量大幅度增加。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 2008年中国动漫数量就已超越动漫大国日本成为了动漫作品产量世界第一的动漫生产大国。动漫数量增加相伴随的是动漫产品质量低下, 很多动漫产品都是垃圾产品, 没有创意和思想。可以说中国动漫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中国出产的动漫产品, 动画形象国语僵硬、缺乏流畅的动态感及动画故事编排的疏漏, 也没有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质成分, 难以充分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

(三) 产业链断裂

动漫市场的正常商业动作是制作人制作、代理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动漫产业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重点在于前期作品的质量, 但企业人员的目光不能只专注于动漫影视作品的制作和播出, 要兼顾线下衍生产品的开发、营销, 才能带活整个产业运作。

Hello Kitty、蓝精灵、米老鼠等国外的动漫品牌以玩具、文具、展会等形式充斥着国内市场。而我国的动漫企业后期衍生产品开发力量薄弱, 品牌意识缺乏, 动漫产业尚未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四) 缺乏原创作品

中国原创作品缺少品牌, 双面导致竞争力弱, 难以实现品牌形象授权和衍生市场的开发, 不利于与国外动漫作品相抗衡。而事实上, 外国有很多作品内容都取材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因此说, 中国动漫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而不应该成为国外动漫移植的乐园,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作出有中国烙印的优秀的原创作品。

(五) 我国动漫产业的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动漫产业缺乏品牌。在我国的动漫中也有闻名中外的动漫形象, 例如:孙悟空。但是对于这个动漫形象, 我国却没有树立起品牌形象。我国的动漫过多的注重艺术性却忽视了商业性, 正是因为商业化观念的淡薄, 才使得我国的动漫一直走不出国门, 树立不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六)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市场混乱, 盗版猖獗

目前, 我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盗版产品,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动漫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动漫企业的生存基础是作品的原创性, 版权就是其生命线, 动漫产品的知识产权没保护好, 势必严重伤害产业的原创能力, 最终导致产业的衰退。

(七) 市场环境培养意识薄弱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市场环境需要优化。现有的动漫产业链各个环节各自为政, 不能形成联盟。产业链竞争机制的有效性、动漫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动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 细化消费群体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既具有文化性同时兼备商业性, 从播出机构和受众的角度来看, 分级制度无疑可以方便节目的编排和选择, 也有利于节目内容的把关。中国动漫市场的受众和消费群体应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年龄阶层。动漫并非只是幼儿教育宣传片, 它应当有相应的成年人市场, 通过动漫分级制度, 动漫企业可以依照此制度安排恰当的情节和信息在作品中, 宣传以及销售动漫产品也更为有的放矢, 不仅不会给未成年人负面影响, 反而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扩展了产品的市场和销路。

(二) 动漫产业要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国家, 都是一个文化强国。而文化强国中, 如美国、英国等, 没有一个不重视本国文化开发。中国文化资源丰富, 动漫产业是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载体与渠道,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强化中国动漫产业在世界上的强大影响力, 实现动漫产业的经济效用与文化效用的统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也是中国漫画打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之一。

(三) 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完整产业链

我国动漫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政府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动漫产业创新专项资金”, 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动漫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我国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 鼓励非公有资本平等地投资和参与各类动漫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作生产;优先安排优秀的动漫企业上市融资。让自主创作开发、生产动漫产品的动漫企业享受有关增值税、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建立从原创到衍生品授权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从打造成功品牌入手, 创造品牌文化, 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娱乐产业,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系统, 实现产业价值增值。将灵活高效的创作生产体系和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相结合, 促进动漫产品多层次的开发, 整合各方资源, 形成管理合力。

(四) 支持原创作品, 增强竞争力

生产出优秀原创作品以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原创作品要有市场, 要有利润, 要有回报。动漫作品是文化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人类文化的一种传导方式。一部优秀得能打动人心的动漫作品, 绝不能是为了娱乐而娱乐, 而应该凸显出人文关怀, 对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共同面对的心灵困厄问题进行有力的探讨和阐释。当动漫所表现的主题与人们的心灵需要相契合, 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中国原创的动漫作品才能深入人心, 求得发展。发展中国动漫产业, 一定要支持原创, 注重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向纵深挖掘与发扬, 打造出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五) 提高我国动漫的品牌效应

创建动漫品牌, 提高品牌效应。首先,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要建立龙头企业, 以大带小, 让龙头企业为中小型动漫制作企业树立榜样和典范;其次,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历史文化, 透彻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 于利用中国符号, 积极打造有民族特征的特色动漫产品, 让动漫成为宣扬中华文化的载体。

(六)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需要有相关法律对动漫作品的形象和品牌予以保护, 否则产业的发展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在这方面, 一是要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动漫企业和创作者自身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三是国家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对制假、贩假等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七) 打开国际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的动漫产品的发行范围局限于国内, 市场空间狭小。我们面临着打入国际动漫市场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为这一任务做出努力, 例如, 中外合作制片就是融入国际市场的捷径, 这一方式可以利用国际动漫市场的资源打通国际市场, 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 动漫企业应该利用媒体加大对动漫产品的宣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 而且可以形成品牌效应, 增加吸引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复杂经济形势下, 文化软实力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地位已举足轻重。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漫产业凭借自己的众多优势异军突起, 成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文章作者结合中国国情, 用经济学方法初探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若干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动漫产业,经济学分析,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冯俏俏:《我国动漫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及其强化举措》[J].学术交流, 2012 (7) .

[2]徐朝:《中国动漫的发展现状》[J].艺术研究, 2010 (02) .

[3]王飚, 李建红:《中国动漫产业:从成长到成熟》[J].传媒, 2011, (4) .

3.关于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郑州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过程。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认清特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郑州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1.经济发展基本情况。郑州市地处中原,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近几年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从2012年情况看,在宏观环境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47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5亿元,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32.7亿元,增长1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0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1亿元,增长23%;其中服务业完成投资2127亿元,增长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246元、12531元,分别增长12.2%、13.4%。

2.产业结构基本情况。从产业结构来看,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7:59:38.3调整为2.6:57.8:39.6。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增强,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2400亿元,增长19.5%,高于全市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28.8%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96.2亿元,增长8.4%。确立的物流、商贸等服务业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0%。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42.4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达到170万吨,实现“十连增”。

3.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郑州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产业处于国际国内价值链的低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任务艰巨,传统行业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和建材行业普遍面临需求不足、发展活力弱、综合竞争力低等突出矛盾。二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功能较单一,观光休闲农业层次低。三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前所未有。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建设,成为郑州历史上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规划;UPS开通连接郑州和美国主要口岸的全货机航线,为郑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强大动力。

2.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郑州地处中原,位于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有利于吸引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东部沿海经济向西部转移的重要着力点,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明显优势,有利于与其他区域、其他城市形成产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利于承接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3.创新优势逐步显现。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郑州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作为朝阳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将非常迅速,随着郑州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必将有力促进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产业发展。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获批启动并取得E-贸易国家政策性试点、有利于建立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全国性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政府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推手,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恰到好处进行协调引导和推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自身内生动力并举,进一步整合产业集聚区,壮大工业主导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铝、食品、纺织服装和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链,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逐步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实现循环经济生产格局。

2.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点。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理念,围绕服务业支柱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根据本地区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发展会展业。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加快物联网、智慧城市和数字郑州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建设。

3.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围绕现代种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领域,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建设,聚拢政策,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统筹水电路林等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把扶贫开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使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R].2013年经济蓝皮书《郑州经济展望》.2013:33~44

[2]黄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和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21~22

4.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林业生态遭到严重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国家提高了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并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这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更加全面地分析和调整,论文简单介绍了林业产业,并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consume a large amount of resources,especially the forestry ecology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the state has increa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and adjusted the fore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the forestry economy.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nomy in China,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djustment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orestry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fore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forestry.【?P键词】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影响

【Keywords】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growth;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69-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其经济增长,例如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林业产业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了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经济增长。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林业产业项目并没有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并且一些地区还存在着高成本、低产出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对此,有关部门还需要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帮扶,制定和实施有效措施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林业经济增长率,为我国生态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林业产业简析

2.1 基本概念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主要涉及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应用等方面的行业,例如花卉苗圃的培植、林木生产加工、果品加工保险、森林旅游开发等,由此可见,林业产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产品种类也极其丰富。此外,林业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且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2发展现状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研究。近年来,植树造林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森林覆盖率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我国经济林树木种植不足,并且林木资源分布不均,同时,森林产业结构并不适应材料生产工业的发展需求,造成经营脱离使用,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品单

一、科学技术投入不足、市场产品垄断回收等,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林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产业结构入手,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林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变动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1]。由于林业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受到各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需要以当地的林业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实现针对性、侧重性调整,进而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 转变劳动生产要素

林业经济增长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劳动生产要素占据着重要地位,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林业部门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正确的宣传,普及林业发展知识,有效缓和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同时,吸纳更多人员参与到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的队伍中,对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对劳动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指导,进而实现林业产业的科学调整,推动林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3.2 扩大资本投入规模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林业部门不仅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补助,还要发动社会力量,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部门可以通过招投标,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林木工程建设中,聚集社会资金,扩大林业产业的资本投入规模。例如,对于林业第二产业来说,可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确定林业结构调整方向,提高招商引资力度,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带动林业经济增长。

3.3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林权制度的改革为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挥着积极作用,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林权制度优势,根据不同林区的环境特点,制定符合林区发展的规划,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同时,林业产业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林业第三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龙头企业,紧密结合供销、贸工林和林科教等相关内容,科学规划第三产业,发挥林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

3.4 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经济增长中自然也是第一推动力。之所以会形成林业产品单

一、质量差的局面,不仅仅是没有把握市场动向的后果,还和科学技术、创新思想投入低有直接关系。一个没有市场又没有科技支撑的产品,必定会为时代所淘汰。所以应当增加林业产业中科学技术的投入,针对林业第二产业,要将科学技术投入到林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同时鼓励大胆创新,研发新产品,以丰富林业产品种类。

3.5 深化林权及配套措施改革

在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中,林权及配套措施的改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增强其对林业产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相关林业部门要继续深入改革林权制度和相关措施,进而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2]。同时,对于拥有众多林区的地区而言,林区不同,经营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不同林区指导,出台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配套战略规划,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从而使林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得到快速提升。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林业产业结构变动是推动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家和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从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制度要素、科技要素等多个方面,合理地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其对林业经济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5.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五

——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实现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谋划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是全市人民亟待认真研究、共同探索与破解的难题。

一、我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市畸重型产业结构衍生出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发展由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其主要特是:

1、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11项配套政策意见和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工作意见等。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举措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全市的转型发展。

2、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并根据晋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一批,核准一批,激活一批,引进一批,支持一批”的转型发展思路。首先是筑巢引凤。在产业转型中承接大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其次是创优发展环境。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精心筛选,重点扶持。09年,全市共确定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工业转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施了“一矿办一厂、百矿兴百业”工程。全市坚持将各类煤矿、各类企业推向转型发展的第一线,积极鼓励和扶持煤炭企业实现“地下转地上”工程。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积累的资金,广泛开发新项目,兴办新企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09年新选定的100项转型项目,其中有57个项目是煤炭企业直接转产转型的。

4、四个层面的转变有了良好开端。一是重转轻。就是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煤电气一体化等产业。二是粗转精。就是以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如:富士康的电子产业、乐百利特、南非汉斯、路宝集团的铝轮毂、汽车零部件等新产品。三是黑转绿。就是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依托煤炭产业积累的资本反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小转大。就是以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为契机,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

5、全民创业热潮大大兴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实施了全民创大业活动的“百千万”工程。市财政拿出300多万元重奖了民营企业和先进个人。一系列激励

措施的实施,创业热潮层层迭起,先后涌现出清慧铸造、鸿辉管业等一大批民营龙头企业。全民创业的兴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6、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硬环境进一步完善。按照 城市“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新规划,北石店棚户区改造已正式启动,蓝天碧水和生态治理工程扎实推进,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宜居城市有序发展。二是软环境逐步提高。市、县两级政府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共管理体系和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高。三是潜力环境扎实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解决问题的良好作风已经形成,干部教育讲座持续开展,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锻炼实行了常态化,1927名大学生村官坚持在农村服务,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有效转变。

二、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和创新思维两个层面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观念转型,全市坚持以自主创新和全民创业为抓手,积极依托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两个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效增强了全市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两项举措,全面推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转型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是加强转型企业的改制工作和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全市企业转型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上项目在“一矿建一企、百矿兴百业”工程中诞生。但随之出现的煤矿矿长兼任新上企业董事长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新上企业,如不及早按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改制,如不及时招聘有知识、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创新的总经理,新上的企业势必重走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必将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调查显示,许多转型企业,尤其是由煤炭企业新建的地面企业,基本上都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否则,用管理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用管理煤炭企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地面企业,势必影响新建企业的管理工作,势必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此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二是积极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当前,全市乃至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基本结束,但是,在以国有和混合制为主经营的新形势下,许多个体经营者将退出煤炭生产领域。面对我市煤炭领域雄厚的民间资本,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要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地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同时,要积极争取煤炭领域的外资在我市新建企业。

三是重视解决新上企业的用地问题。目前,征用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市转型发展、引进和新上项目的一大阻碍。许多企业反映,现在新上项目最难的是征用土地,如征地顺利,也需2到3年的时间。在当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征用土地已严重制约着我市的转型发展,制约着新上项目的落地工作。

四是转型发展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有效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立足上大项目、好项目固然很重要,但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随着煤炭企业的重组,许多农民失去了就业机会。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在实行转型发展中,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新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以实现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建设和谐社会。

五是转型发展规划要先行。搞好规划,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近年来,我市为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搞了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据调查,规划仍不完善,不到位。尤其是如何通过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转型发展新上项目有一个好的环境,为新上项目、新建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有利于新建企业开好头、迈好步,使之实现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六是增强生铁原料的危机感。冶铸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构筑全市“四梁八柱”经济框架和积极打造全国冶铸基地的发展战略。目前,随着我市铁矿石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是全市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全部关闭,全国保留的18座铸造用铁专用高炉,全省只有泽州保留2座;另一方面是随着冶铸业的上档升级,生铁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多数企业需从外地购铁,仅南村六座年产10万吨以上的铸管厂和其它现有的小铸管厂,年用铁量需100多万吨。伴随着全市冶铸基地的快速发展和汽车配件铸件的兴起,全市用铁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因此,增强生铁的危机感将迫在眉睫,希望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新建符合国家政策的冶铸厂,以解决全市的用铁需求。

七是选项目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选项目难尤来已久,希望各级政府利用各种经济洽谈会、招商引资会、网络平台等形式,为企业为基层及时提供信息,帮助引导解决。同时,要经常组织送项目下乡、下企业活动,有效地为企业、为基层上项目、选项目提供可靠的信息与帮助。

三、加快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如何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积极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势在必行。

第一,转型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转型发展在一矿兴一企,全民创新业的发展进程中迈出了积极的调产之路,并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由于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尤其是受人才、技术等社会配置资源的制约,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领域转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面对金融后危机时期的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多元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显的尤为重要。依据我市主导产业仍是以煤炭、冶铸产业为主导的客观实际,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汲取过去发展地面企业的教训,绝不能重蹈旧的覆辙。必须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力求避免“一窝蜂”式的重复建设,防止从旧有的产能过剩演变为新的产能过剩。由于转型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受技术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转型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不盲目选项目,不盲目上项目,不搞重复建议,不搞低水平的转型。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又要稳妥审慎,更要循序渐进,均衡发展,避免互相竞争,防止产能过剩,积极研究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第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去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委、政府果断决策,向全市工业企业投入工业技术专项资金、科技研发等项资金三亿多元,有效地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这一做法,应持续地运用到转型发展之中。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引导和扶持新上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二是实施贴息贷款措施。新上项目需要大量的投入,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对新上的转型项目,尤其是高科技项目,实施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市县两级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适时出台税收减免措施。建议凡属转

型发展新上的项目减免税收3至5年,为新转型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实施煤炭基金向地面企业倾斜。据了解,全市每年上交煤炭基金好几亿,返还全市煤炭基金也有2至3亿,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向省里积极多争取煤炭基金,尤其要拿出一定的煤炭基金扶持地面企业的发展,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企业。五是制定有利于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领域转移,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六是成立乡镇信贷担保公司。各乡镇办要尽快成立信贷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在不违反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广泛吸纳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推动全市的转型发展。

第三,以低碳化为转型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全球产业周期的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与契机。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研究适应我市新的增长模式,是建立具有晋城特色转型发展之路的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全省煤炭企业的重组,一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尤其要通过大力探索与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实现全市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新格局;另一方要积极实施产业创新。尤其要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要通过积极创新全面带动创业,通过全民创业推进创新发展。今后新上的工业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建立严格的能耗审核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项目,要严格限制国内外产能过剩的钢铁、多晶硅、部分汽车零部件等。同时,要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从而大力发展成长性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产业。

第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保障。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全市规划了15个工业园区,目前,仅巴公、富士康、北留周村、高平西部、阳城建瓷等五个工业园区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厂址布局分散、区域内企业结构不协调,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无法显现,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幅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效应。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要按照工业集聚、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园区。目前要着重于做好“十二•五”的规划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的手段,为培育一批转型项目,培育主导产业链,实现接替产业的集聚发展,聚集产业发展的人气,建设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坚定的发展平台。要始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跳出煤炭,超越煤炭,谋求转型发展之路。要坚持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要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园区,放大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集聚,要素集约。要通过抓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与保障。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效益,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五,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国以来,特别是建市以来,晋城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未来的发展必然要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变的新跨越。调查显示,我市的转型发展多数集中在酒店餐饮、旅游开发、资源深加工等行业,产业相对比较单一,与发展多元化的主导产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积极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一是要坚持发展新型能源经济。要积极培育八大基地建设,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积极发展生产型的服务业,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有效提升发展水平。三是要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搞好规划,积极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打造出晋城的旅游品牌。四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全民创业,坚持科学发展,稳定家庭与社会,实现“三个”发展。五是要以发展物流业为重点,将晋城建设成为山西东南部的现代化门户城市,全国新型能源服务的低碳、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第六,成立行业协会,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必然产物和管理要求。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积极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市县两级政府应及时成立项目推荐,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法律服务和冶铸发展等协会。尤其是随着我市冶炼业实现了有卖铁到就地加工转化的质的飞跃,随着冶铸业的上档升级和汽车铸件产品不断走向国内外市场,及时成立和完善市、县两级的冶铸协会显的尤为迫切与重要。总之,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等项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品上档升级,尽快形成晋城品牌效应,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优质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观的要求。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型改革,破解政府被既得利益束缚的困局,关键在于要全力推进各级政府管理职能与管理目标的转型。在实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市各级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扎扎实实提高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联合办公的效能,认真及时地为企业发展、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干扰,今后凡到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参观调研,一定要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课题负责人:李兴文

6.产业经济学论文 篇六

网络经济是构架在因特网上的经济,其本质在于其联结性。网络经济的这种联结性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经营的运作方式,可以说联结性是网络经济的基石。同时联结性也是网络经济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亚马逊书店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他将人们连接起来。网络经济又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动力来源于知识创新,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会引发新一轮的网络革命,所以创新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正对传统产业空间产生颠覆性、冲击性的影响。他指出,新的生产力会促进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模式的产生,这使得老百姓从中受益,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网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今天,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追溯到“信息革命”时代,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银行结算业务的全球化,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中逐渐成型。这2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各种网络的建成,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综合性网络的建设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网络股与高科技股的大幅调整及国内高科技股的下跌,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就美国而言,GDP增长的比例与构成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新经济模式主导下的TMT及与之相关“新经济基础”产业和公司股票,依然是市场未来的最佳选择。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实现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经营环境。其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

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新的网络经济浪潮将使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各产业的龙头,而且也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将直接决定未来人类生存和国家的命运。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表现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以及产业结构三方面。首先谈一下对宏观经济的作用:网络经济使经济周期和总体供求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降低了通货膨胀率,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其实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成正比增长。而且网络经济提高了社会就业率。这种就业增加,是在不伴以通胀的条件下发生的。网络经济促进了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使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开拓。在微观方面:使产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变革,使传统产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竞争,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是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是边际成本有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网络技术向传统产业内部渗透,形成了现代传统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投资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嘀嘀打车和快嘀打车为例,这种创新非常了得。现在,国内汽车制造厂也在研究互联网对汽车制造业产生影响。假设以后这种软件在互联网做服务的公司与出租汽车公司、租赁公司合作。很可能使每个人,能5分钟内让出租车随叫随到,再加上打车的费用与私家车持平或更低,如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很少有人买私家车了。而这对汽车行业将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

网络经济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迅猛发展使网络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不断下降,质量、性能不断完善,以贸易信息带动我国外贸发展,使网络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成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之一。

网络虚拟银行的产生,不仅仅是现有金融业务的延伸或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创新,网络银行的发展还对现有金融产生重要影响。

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首先,他推动了网络结算业务的扩大,而网络银行良好的结算方式和信誉,以及交易信誉的保证使得网络银行结算业务增长迅速。其次,网络将有效地降低银行的经营费用和管理成本。最后,它改变了银行的收入构成;对金融监管的影响。网络交易无国界性和网络支付工具的多元化,尤其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由于网络支付工具发行主题的多元化,关于资金流动的限制性条款将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只有尽早制定技术标准,形成行业规则,才能逐步探索出有效的监管措施;金融交易市场的影响网络交易市场的出现使得这一切开始改观,人们可以全天候24小时随时采取适当措施来应对可能突发事件,决定买空卖空外汇,证券或期权。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由于网络经济主体的分散化和虚拟化,交易金额的微型化,对交易适时以及适用税率,应缴纳税款和纳税人的认定的高成本,使得网络税收征管得不偿失。

网络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人力资本将受到广泛重视,对此,各国均采取了针对人才的激励措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就业者的知识含量迅猛增加。而对知识、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将逐步萎缩,就业人数也会相应减少。

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末。1997年4月杭州市新华书店开办了我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像一出正式开演的大戏,徐徐拉开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大幕:继而在1998年3月北京一家公司第一次成功在网上卖出第一笔商品。我国网络经济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起步晚,发育程度低,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处于跟进者的地位,发展网络经济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当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必须随之变化,具有与这新事物所适应的观念才是其推动起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这样才能适应性技术提出的要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技术变革,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础设施建设。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6.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网络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上网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网络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日新月异,因此,如何应对网络经济的挑战,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成为政府决策者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在吸收发达国家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尽快制定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在世界的潮流中,我们只有充分了利用网络经济,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是我们中华民族用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岿然不动。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网络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姚学礼 刘秋丽: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 2007,(02)

7.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七

兰州经济区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和武威市的天祝县, 共29个县区组成。

经济区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中段, 是甘青宁三省区的中心枢纽和大地域经济组织的中心,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基础设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率先优化整合、重点开发这一经济区,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优化投资环境, 壮大甘肃特色产业基地,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资金, 发挥企业和地区的联动效应、学习效应、外部效应。有利于构筑甘肃和西北经济发展的“龙头”, 形成以兰州、白银为核心的黄河上游城镇群,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2 促进兰州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2.1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

重点培育九大产业集群: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依托兰州石化和西固地区优越的交通区位与基础设施, 从空间上整合相临的企业发展, 密切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原料供应, 把西固区建成我国石油清洁燃料和润滑油基地、聚烯烃基地、合成橡胶基地、炼油化工催化剂基地和科研开发基地,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群;以70万吨/年乙烯项目为龙头, 充分发挥相关企业的优势, 合理分工协作, 向装备现代化、品种多样化、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发挥石化产业原料基地的优势, 提高区域内化工延伸配套率和精细化率, 培育医药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延伸石化产业链;建设大型石化物流基地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加强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注重与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

煤—电—冶—炭素产业集群。以窑街煤电公司、兰州铝业、连城铝厂、兰炭集团互为补充的煤—电—冶—炭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窑街—海石湾煤炭资源、水土组合和交通与产业基础优良的优势, 整合连海-平安等地的相关企业, 加强分工合作, 促进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 做强电解铝和炭素制品、做大铝产品精深加工、加快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产业生态链, 构建以窑街煤电公司、兰州铝业、连城铝厂、兰炭集团互为补充, 协作密切的煤-电-冶-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兰铝为龙头, 以岗子、河湾为中心的平安铝冶炼、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以窑街煤电公司和兰炭集团为龙头, 以海石湾为中心的煤-电-炭素产业集群;以连铝为龙头, 以连城河桥为中心的电-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以花庄为中心的新型建材、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兰州佛慈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药集团为依托建设盐场堡生物医药园区,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学研联合, 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医药技术, 积极培育优势特色新品种, 开发保护知名品牌, 规模发展中成药、藏药和生物疫苗新品种, 形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制品、中药和藏药生产与创新基地。以白银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 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形成我国杀菌设备、自毁性注射器、医药中间体、卫生保健药生产基地。以定西巉口工业园区和临夏工业园区为依托, 重点发展具有甘肃资源特色的中药材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

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 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产学研联合, 整合长风科技股份公司、万里机电厂、兰州飞控仪器厂、兰州机床厂、兰州众邦电线电缆厂和高校科研院所力量, 军民结合, 创新机制, 营造环境, 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增强光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兰州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兰州机电有限公司、兰州真空设备厂、兰州机车厂、兰州通用机械厂为依托, 以大企业、核心技术、名牌产品为龙头, 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 实现经济区生产企业跨区域重组, 发展七里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装备制造业在石油钻采、真空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多品种电机等领域的竞争新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群。以兰州高新技术区为依托, 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格局, 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电子信息及软件、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 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和公司本部经济。以白银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和西区经济开发区为依托, 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及环保材料。发挥高新技术在矿业型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以兰州金川科技园为依托, 发展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我国重要贵金属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基地。

马铃薯产业集群。以定西国家级干旱农业开发区实验区和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 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支撑, 以农民协会为纽带的马铃薯深加工及运销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相关的专业性市场和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马铃薯产业。

建材产业群。以组建专业化建材产业集团等形式, 实现建材产业的跨区域联合。依托永登、平川、景泰、榆中水泥工业优势, 建立区域水泥生产集团, 提高水泥工业竞争力;依托区域技术、资源优势, 开发新型建材, 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区建材工业产品竞争力。以平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煤-电-建材产业集群。形成经济区能源和建材基地。

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临夏八坊工业园区为依托, 发展牛羊肉为重点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配套发展物流产业, 形成西北最大的分割牛羊肉加工基地。

2.2 培育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

统一市场建设, 规范市场运作, 形成统一开放、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际惯例, 重视加强有关市场体系培育的地方立法工作, 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行规则, 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实现经济区内城市的相互开放, 在各城市协同的基础上, 确立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划, 消除条块分割的市场壁垒,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 形成对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的环境;统一规范政企关系, 规范市场退出行为, 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征地、税收、贷款等方面逐步实行统一化与差别化相结合的政策, 共同支持培育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2.3 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建设

进一步强化在区际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同步建设, 综合利用, 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

共同制定和执行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确定重大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时序, 协调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共享性问题, 明确市场运作所需的各项配套政策、价格水平与服务质量。

组建区域性投资、经营集团公司, 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探索新的投资经营机制, 实行联合投资、按股份分配收益。

建立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 采取各种措施, 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尤其要为民间投资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间投资项目管理体制, 向民间投资开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3)

[2]孙艳萍, 胡开顺.基于区域集聚多动态联盟体系的产业集群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2)

[3]向君.发展甘肃优势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06 (4)

[4]http://www.lx.gansu.gov.cn

[5]http://www.dx.gansu.gov.cn

[6]http://www.baiyin.cn

[7]http://www.lz.gansu.gov.cn

8.产业经济学思考题 篇八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襄阳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共同的战略选择,争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是: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时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将是各种新能源车各自为战的“战国时期”,其中以日、美、欧盟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在国家“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先后投入20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等几十家单位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作为重点课题,对各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跟踪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1月,由财政部、科技部牵头,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支持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0年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目前,国内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等,都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总数超过150家。其中,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厂家就有30多家,迄今已有42家车企的各种新能源车型列入国内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出一批新能源汽车,实现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到20年,襄阳市既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同行的严峻挑战。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先发制人,早做规划。

二、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以汽车工业为产业龙头的襄阳市,凭借湖北汽车走廊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业已成为内陆地区新兴的汽车城,现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聚集着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襄阳市也抢抓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城。为了加快推进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襄阳市正在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建设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示范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将襄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2年8月8日,国内首个地市级城市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组织编制的《绿色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出台在即。根据规划,襄阳市将全力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全国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环保示范城市。而在产业布局上,汽车产业将成为着力推动的龙头产业,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其集中打造的王牌。《规划》提出,未来五到十年内,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襄阳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机遇,以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为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地。当前,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化基础,相关产业链上已聚集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驱动系统到整车制造的3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新兴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张国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迅速。在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产业体系中,襄阳市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二纵三横”的产业格局。总体来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相关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力。即使是2012年在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全市汽车产业增幅放缓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6.4%。

三、促进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首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步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在已有的政策文件之外,还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在襄阳设立“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区”,省财政单列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其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才能在产业竞争的跑道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虽然襄阳在中国属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城市,但是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襄阳市还需要发展自己的专利和专业技术,重中之重是要有自己独特设立的新能源品牌。再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襄阳作为全国25个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试点城市之一,有雄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襄阳南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和襄阳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国电机领域比较有特点,但规模较小,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把发展汽车电气化这项工作做好,政府引导并通过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品,以此提升企业规模。最后,根据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预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各类相关的高端人才将有持续的大量需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满足上述人才需求方面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需要着力解决问题。依据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和人才现状,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立系统的产业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在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上,要重点引进自动化和机械专业化人才以支持电机电控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引进电化学和材料专业人才支持电池研发,引进汽车工程人才支持整车集成和底盘设计,引进管理型人才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可采用“柔性人才引进”战略,即对所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实行以项目引才和以岗位引才相结合,采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人才;采用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和股票期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科研院、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研讨会等平台,实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等。在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要为企业员工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聘用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对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政府名义授予“市人民政府授衔专家”职衔,享受政府津贴;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派优秀员工和襄阳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到高校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企业与院校的联合培养。此外,两所本地高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建设,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和企业员工的定向培训,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参考文献

[1]郑剑.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左继宏,陈良显.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3]陈莉.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N].襄阳日报.2012-05-29

上一篇:英文作文背诵解释下一篇:幸福唯美句子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