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导师给写介绍信(精选2篇)
1.考研导师给写介绍信 篇一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人大法学考研之法制史专业导师系统介绍
前言:法学专业的导师数量、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不仅体现了法学院师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而且是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确定具体专业及其选择自己导师的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学院老师的背景、教授课程、研究方向、最新研究成果也是考生复习中提炼考点、抓取重点以及把握理论动态和前沿的一种综合性分析判断参考信息。基于以上原因,下文对人大法学考研中的法制史专业的导师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以便于大家对法制史专业的导师有全面认识,进而帮助自己报考和复习。
目前,法制史专业共计有8位老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法制史教研室主任为赵晓耕,学科主导人也为赵晓耕。
法学考研选凯程,凯程2014年考取人大法学院8人,再创新高,其中1人是跨专业,凯程有全面的法学集训营保录班,对学生进行高三式全封闭全日制培训,加上凯程对法学考研成功三级法的运用,创造了法学考研必然成功的路径。在14押题中,凯程人大法学押题直接命中40%考点,其他考点间接全部命中。
赵晓耕教授
一、简介
赵晓耕,男,法制史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1989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2001年)。社会兼职: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老庄与法律文化分会副会长,儒学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监狱学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荣誉奖励:
1.副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四、五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五个一工程”奖,修订本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二、开设课程
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台湾法
三、研究领域
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台湾法
四、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主持,1999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宋至明清的法律与经济》,2.主持,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理论研究课题,《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主持,2005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历程回顾》 4.参与,国土资源部课题《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
5.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五、主要科研成果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著作:
1.《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2.主编《中国古代土地法制述略》,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教育部博士点“九五”规划项目);
3.主编《台湾地区“法律”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 4.专著《韩非子》,香港中华书局,2000年;
5.专著《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独著,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中华监察大典》,本人点校整理约60000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8.主编《中国法制史教学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 9.主编《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论文:
1.《再说⟨韩非子⟩》,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6期;
2.《民国监狱史料述要》,载《中西法律传统》(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3.《法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2年第1期; 4.《古代刑罚的价值观念》,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23日; 5.《中国传统死刑的文化意义》,载《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11月21日; 6.《⟨春秋⟩与“春秋决狱” 》,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13日; 8.《中国历史上肉刑的存废之争》,法制日报,2004年2月12日;
9.《学术与变革:清末的唐明律研究与评价》,《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0.《论典》,《法学家》,2004年第4期。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1.《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历程》,《法学家》,2006年第3期 12.《两宋法律中的田宅细故》,《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3.《另一种本土资源》,载《光明日报》,2001年4月19日第2版; 14.《祖制与律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法学家》,2000年第3期
15.《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的变革》,《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6.《试述民国初年的土地政策与土地立法》,《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1期 17.《试析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5年第5期 18.《民国监狱史史料述要》,《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4期
19.《从“耻辱刑”到“羞耻心”——漫谈在监狱矫正中唤起服刑人的羞耻之心》,《政法论丛》,2005年第5期
20.《于激变中求稳实之法——民国最高法院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释例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5年第3期
21.《三思而不行:质疑制定《农民权益护法》》,《法学家茶座》,2005年第1期 22.《血亲复仇与传统的礼法冲突》,法律与生活,2006年第11期 23.《八议制度与职官犯罪案》,法律与生活,2006/15
程天权教授
一、简介
程天权,男,1946年生于上海市,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读本科,1970年毕业。后在秦皇岛市当中学教员、进修学院教师和教育局教育督导。1980年至1983年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专攻中国法律史,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复旦大学任教。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985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至1991年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长,1991年至1995年任党委副书记,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至1999年1月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上海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11届人大代表。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领导组(多个研究院所)组长。2000年4月起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2001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天权教授曾在不同层次参与、组织了一些专题发展对策研究,主持和筹划“中国发展研究”、“上海21世纪研究”、“人权问题研究”、“中国精神文明纲要研究”、“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专题研究活动,俱有研究报告呈送中央及有关部门,并被采用。曾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波兰等国进行学术或工作访问。在多个国际会议中任中方主席。
二、开设课程
中国法制史、中国当代政治等。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法制史、中国当代政治、中国高等教育等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与框架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3.教育部重大调研课题:全国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与内容调研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论著有《论商鞅改法为律》、《秦律婚姻家庭关系探索》、《孔子法律思想立疑》、《服制与中国礼法》、《我国赃罪司法原则》、《论惩治官吏赃罪的实践》、《从唐六赃到明六赃》、《中国法文化与当代青年的法意识》、《法制对民主的反馈作用》等,另有合著《中国民法史》、《大清律》(译英)、《邓小平理论研究》、《法律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等,其中《中国民法史》曾获全国社会科学一等奖。
六、联系方式
82509879(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叶秋华教授
一、简介
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年10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外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于1997年、1999年、2003年先后赴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主要社会兼职: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二、开设课程:外国法制史
外国古代中世纪法研究
英美法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三、研究领域:外国法制史西方经济法律制度
比较法律文化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外国法制史论》,个人专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西方经济法律制度》,个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外国法制史》,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外国法制史》,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研究》,专著(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大陆法系研究》,研究生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发表论文:
1、《希伯来法论略》,载《法学家》1999年5期;
2、《关于罗马法的几个理论问题》,载《法商研究》1999年6期;
3、《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6期;
4、《论日耳曼国家的形成与法兰克王国的法律》,载《法学家》1999年6期;
5、《资本主义民商法摇篮——论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1期;
6、《古代印度法的两大特征》,《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6期;
7、《希腊法论略》,载《法制现代化研究》5卷;
8、《论英国法制传统的形成与英国法体系的确立》,《法制现代化研究》6卷;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9、《论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移植》,载《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
10、《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法学家》2004年2期。
主要主持完成的国家项目:
《大陆法系研究》、《西方市场经济与法律调整》、《西方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
王云霞教授
一、基本情况介绍
1、基本资料
王云霞、女、汉族1962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
2、教育背景
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曾赴日本立命馆大学研修文化财产保护法;1999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国际人权法;2000年5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参加关于“二战期间被掠文化财产返还问题的专家会议”。
3、工作经历
1984年至1993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助教、讲师; 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4、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5、奖励和荣誉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获第一届全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08); 《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优秀法学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文化遗产法
2、外国法律史
3、比较法律文化
三、开设课程
1、文化遗产法(硕士生、博士生)
2、外国法制史(本科生、硕士生)
3、罗马法(硕士生、本科生)
4、大陆法(硕士生)
5、比较法律文化研究(博士生)
四、主要课题与项目:
1、《吸收、借鉴与法律移植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1998-2001;
2、《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立法项目,2002-2003;
3、《二战被掠文物返还问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
4、《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期刊培养项目,2010-2011;
第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5、《文化遗产法教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2010-2011;
6、《文化立法的基本框架、主要原则和基本法律制度》,中宣部国家重点社会科学项目,2010-2011;
7、《文化遗产法学》,中国人民大学重点标志性科研项目,2010-2013。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译)作和教材:
1、《东方国家法律改革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东方法概述》(二人合著),法律出版社1993年;
3、《外国法制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外国法制史》,二人合著,第一作者,高教出版社2008年版;
5、《外国法制史》,三人合著,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普通法的诉讼程序》,原著梅特兰,第一译者,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7、《大陆法系研究》,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主要论文:
1、《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2期;
2、《⟨法国民法典⟩的时代精神探析》,载《法学家》2004年第2期;
3、《从分立迈向合并:英国律师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4、《近代欧洲的法典编纂运动》,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基础及相关问题》,载《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法律移植二论》,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7、《法律保障灾后重建精神家园》,载《人民日报》2008-6-7;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8、《文化遗产法的立场:民族主义抑或国际主义》,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9、《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11期
10、《保护文物要深究违法者的责任》,载《光明日报》2010年5月21日
1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需立法配套》,载《法制日报》2011年3月1日;
12、《论文化遗产权》,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六、联系方式
电话:010-82500363 电子邮箱:Wangyunxia1988@msn.com
马小红教授
一、简介
1958年出生于青岛,1978年于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1987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获法学硕士;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1987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毕业后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工作,1990年讲师;1993年副教授。1995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1998年研究员(教授)。200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包括: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合作教授
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儒家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
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二、奖励及荣誉称号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研究基金会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8);
《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杨一凡总主编,本人为第一卷、第二卷主编(2007)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优秀科研作品奖(2006);
《百年中国宪政之误区》,《社科研究》(香港)杂志编辑部优秀论文奖(2006)《构建与解析中国传统法——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礼与法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5);
《中国法制通史》,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张晋藩总主编,本人为第一卷副主编(2003)
《试析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法官”》,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2)《中国法制通史》,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0),张晋藩总主编,本人为第一卷副主编(2000)
三、教授课程 本科生:中国法制史 硕士生: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中国法制史专题 博士生:法律的历史研究方法
法学前沿: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四、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
五、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制通史(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礼与法(独自申请与完成,已结项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精品项目:中国法制史考证多卷本(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出版)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子课题:第一卷与第二卷主编,已结项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律与例: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模式研究(独自申请,已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法文明模式研究(独自申请,正在进行)
六、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亡国鉴——风雨话君王》,深圳 出版社1992年(合)
《中国古代法律的社会特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合)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中国法制通史·夏商西周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副主编,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图书奖)
《中国法制史考证·夏商西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中国法制史考证·春秋战国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
《百年回眸》(四卷本)执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守望和谐的法文明》,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七、联系方式
电话:010-82500361,邮箱:xhma868@sina.com
刘海年基本情况
一、简介
刘海年,河南省唐河县人,1936年4月生。1950年1月参加工作,在部队历任宣传员、班长、文化教员、军事法院书记员、秘书等职。1957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61年9月本科毕业,1964年9月中国法律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65年1月到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8年7月)、副所长,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1995年兼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至1998年12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还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中华法学会信息法研究会会长,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中国法律史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荣誉理事。
在部队工作时曾于1951年、1953年各立三等功一次。到法学研究所工作后,先后分别与王家福、吴建璠、杨一凡、韩延龙、李步云、刘楠来、肖贤富、梁慧星、李林、信春鹰、夏勇等同志一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一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项,优秀科研成果奖两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中国法学会特别贡献奖一项。
二、主要著述
1、独著:
《刘海年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 《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3
2、合著
《中国古代办案百例》,法律史研究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2 《中国古代法律史知识》,刘海年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7
《中国警察制度简论》,法律史研究室著,俞鹿年、刘海年定稿,群众出版社,1985 《中国法制史存证》,杨一凡等编,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
3、古籍整理:
第 页
共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秦简整理小组,整理、注释、翻译,文物出版社1977年线装大字本,1978年平装本,1981年精装本。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14册),刘海年、杨一凡总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沈家本未刻书集纂》,刘海年、韩延龙等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沈家本未刻书集纂》(补编),韩延龙、刘海年等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主编、共同主编:
《中国历代贪贿案例选注》、《中国法律思想史·春秋战国秦代分卷》、《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十余部。发表专业论文、文章和研究报告200余篇。
第 页
共
页
2.考研导师给写介绍信 篇二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李瑞珍李瑞珍
性别:女
职务:妇科副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妇产科
专家简介:
李瑞珍,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等多家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和国际妇产科联盟成员。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对妇产科疾病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妇科常见病及妇科各种疑难杂症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在国家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外文版论文2篇,著书3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北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曾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