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精选11篇)
1.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 篇一
敬老院膳食服务岗位责职
1、负责烹调工作,按食谱配制院民每周的菜肴;
2、每周食谱公布上墙,主副食品多样化,尽量符合老人的膳食营养要求;
3、负责食堂的室内外卫生和饮食卫生,餐具定期消毒,摆放整齐,不做腐烂变质食物;
4、精打细算,节约用电、用煤、用水,计划用粮、用菜,爱护公物,管好食堂炊事用具;
5、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严格执行五四制,对自己所包干的区域认真负责完成任务;
6、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
7、做好各类人员的营养和病号饭,不断提高烹调技术,改进服务态度,按时供应饭菜;
8、定期检查身体,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并向院领导汇报,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2.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 篇二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新农合的制度运行良好, 多数农民比较满意, 但是要使其积极有效地在全省运行仍有不少的障碍, 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促进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对策
(一)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政府应该改善筹资渠道, 使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合作医疗行业, 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在具体运行中, 可以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 实行优惠政策, 以鼓励更多资金流向合作医疗。如某些家电公司在当地村民办理家电下乡业务时, 赠送合作医疗保险单。在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宣传资料中提供广告版位, 适当赞助宣传企业, 达到“双赢”效果。
(二)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
以此规范实施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改进原有的较为死板的医疗制度, 简化审批和报销程序, 增加农民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 并将乡村社区卫生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 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并相应地加大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三)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解决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既可以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又可以避免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减少农民往返奔波的麻烦, 方便农民报销, 取信于民。因此, 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化管理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尤其是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化建设, 实现计算机联网, 通过网络来管理农民个人的就诊、缴费、报销等资金运作的各项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林闽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5) :31-34
[2]谢小蓉, 傅晨.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2) :56-59
[3]崔凤, 胥振芳.关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讨[J].辽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3) :16-19
[4]李广舜.新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6) :32-35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模式已不能完全承担养老重任,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政部近日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指出,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 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 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因此, 现阶段社会化养老还不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 在继续做好家庭养老的同时, 作为社会养老服务方式的重要依托, 社区养老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行模式发展得还不甚健全, 服务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老年人的日常照顾、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等方面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社区养老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 社区养老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据调查了解, 只有少部分老年人知道有家政公司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存在, 很多老年人都不了解社区里这类机构的存在。绝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只要价廉物美, 还是十分希望社区里有家政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机构的存在, 比如针对有困难的老年人, 提供家庭饭桌、做家务、代购物品、帮助出行、康复护理、协助联系老年人的亲属等日常生活照顾的服务。这也表明了目前日常照顾服务及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不完善, 同时也能看到老年人对这类服务的需求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二)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 我国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呈现出倒三角的状态, 80%的卫生资源原本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现在却集中在城市的大型医院, 其余20%的医疗保健问题本应当在大型医院, 现在反而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些情况造成了社区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质量不高, 卫生资源使用率低, 分配不公平, 卫生服务总体质量受到影响。
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 直接的目标服务群体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 很多老年人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内有向他们提供较为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 但他们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时, 不能体现社区医疗廉价服务的宗旨, 当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 大部分会选择到正规的大医院看病, 但由于自身行动不便, 外出极其困难, 即使到了大医院后, 又因为看病手续繁琐, 还得跑上跑下、排队挂号、交钱检查, 结果是老病没好, 又添新病。而只有少部分老年人会就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因此, 仅有极少数老年人接受过家庭病床、医生上门等项目的服务。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 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都还没有在家门口的护理中心和康复院接受服务, 他们对这种家庭病床和医生上门服务的形式是非常欢迎的, 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希望有这种服务能够为自己及家人提供方便。
(三) 社区缺乏统筹规划, 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娱乐活动单一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比较单一, 而且绝大部分活动都自发的、随意的, 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和社会参与性。很多老年人的主要休闲项目是下棋或打牌, 一些老年人喜欢读书看报、养花、养鱼, 还有一些老年人会与他人聊天, 唠唠家常, 只有少数的老年人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根据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 (R·Havighurst) 的“活动理论”, 老年人只有积极地参与社会, 才能重新认识自我, 保持生命的活力, 这就要求老年人要将部分生活内容向家庭之外扩展, 设法从闲暇时间的安排中重新得到生活的满足感。因此, 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个突出需要就是他们在闲暇娱乐活动方面的满足。
当问及一些老年人的晚年价值问题时, 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活动的老人中,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认为退休后, 自身已没有什么价值, 尤其是刚退休的低龄老人, 更是难以适应闲置下来的家庭生活, 生活态度黯然,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自身价值就是干些家务或带带孙子。由于老年人自治组织发展的不完善, 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比较弱,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活动, 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加了腰鼓队或歌舞队等社会活动。在参加过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中, 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还可以为社会贡献余热, 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 老年人积极正确的晚年价值观与参加社会活动是有重要关联的, 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价值观, 较多是持积极的态度, 而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更多的是持消极态度的, 这样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分析发现, 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 是由于当前城市社区基层机构资金不足, 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工作人员人数不足等问题造成的。
目前, 社区基本上没有专项经费, 只有政府部门每年下拨的少额办公费, 而这部分钱中, 有相当一部分还要去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包括公共治安、市容卫生、计划生育等各种任务。根据相关社区负责人介绍, 除了承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外, 单就社区环境卫生维护一项工作, 每年就要花费近万元, 社区资金短缺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 从政府机关领导到普通民众, 都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区日常事务的繁杂及人员短缺, 也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此外, 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也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前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老年人所需要的各类服务或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不能正确地认识, 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缺乏必要的关注, 简单地认为老年人只要吃穿不愁就能够安度晚年了。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针对目前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应当就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
(一) 加强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主导力量, 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也成为政府要承担的一份责任。社区养老服务应当纳入到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其具有的福利性、公益性在很大程度上应当是政府职责的一种体现, 这也就要求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事业的管理, 并给以必要的财政支持。此外, 还需加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等多重自治管理手段, 从而实现资金的多方位筹集方式。与此同时, 还要降低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 明确其性质, 为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 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 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在做好居家养老的同时, 鼓励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为老年人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采取政府出资、社会捐赠、个人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例如:南京市政府采取的“政府买单、民间运作”方式很好地解决了80岁以上独居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从2003年底, 南京市政府以鼓楼区作为试点, 向老人中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独居且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试点, 100名老人被列入首批名单。随后, 鼓楼区民政局从工作经费中拿出15万元向一家名为“心贴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 鼓楼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由最初的100人扩展到1200多人。2005年, 南京市在玄武、白下等六个中心城区推广了这一做法, 通过政府买单、民间运作的方式为城区80岁以上的高龄、特困、独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 有的社区还开设了一些特色服务。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电业社区200多平米的日间托老所正式投入使用, 使辖区内1000多位老年人有了自己的“新家”。今后辖区内的上班族再也不用担心家 (下转第93页) (上接第39页) 中老人的安危了, 白天可以将老人托管在社区的托老所, 晚上再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友华表示, 目前该市正在打造“十分钟养老圈”, 到2015年全市将建3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托老所) , 总床位数将达到10000张。
随着这一模式日益成熟, 近年来, 南京市又把养老服务进一步从城区拓展到农村, 有的区县为辖区内农村的老人发放养老补贴, 南京不论城乡80岁以上的独居、特困老人都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目前,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正在全国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做法, 预计享受到这项服务的老人今年有望达到200万。
(三) 积极发展社区老年自治组织, 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性
为了能让所有的老年人安度晚年, 能够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首先, 要简化老年人申办各类组织协会的程序, 放宽政策, 并在财政等方面给予社会组织必要的支持,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各类组织;其次, 应当正确认识老年自治组织在社区服务、社区照顾中的积极作用, 要打破过去只认为老年组织就是几个老人凑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的传统看法。要重视社区现有资源, 特别是一些刚退休的低龄老人, 针对低龄老人的心理特质, 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和活动能量, 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动作用, 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性。
(四) 整合社区医疗资源, 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针对目前社区医疗资源, 应该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主体的建设, 将基层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等医疗资源整合, 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可以发展一些家庭保健指导、社区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性医疗服务机构, 并将其纳入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进行统筹管理, 向所有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综合性服务。还要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站为主体, 以其他专业性的医疗服务机构为补充, 以正规大医院为技术支撑的综合性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和老年医疗保健体系, 建立连贯性服务, 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使病人从发病到康复, 全过程都能做到方便、有效、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减少中间环节, 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使老年人能够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安度晚年。
3.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 篇三
中国老龄社会程度日趋严重,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和自理能力缺失,构成养老风险。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根据《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11)》数据测算,中国老龄社会进程如下:
在1995~2000年间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目是8891万,占总人口比例为7.0%;按中等出生率估计,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在2025年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95亿,占总人口比例14.01%,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老龄社会仅用25年,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在2035年65岁及以上老人为2.79亿,占总人口比例20.21%,从深度老龄社会到超级老龄社会仅用10年,发展速度最快,老年赡养负担等同欧洲国家。2012年中国劳动人口减少345万人,扣除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失业和提前退休人员,按实际赡养比计算,中国在2010年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如果相关公共政策和综合治理能力不能改善,有可能在20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突出问题:
一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的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34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382元。图1显示:10岁出现第一个消费峰值点,30岁出现第二个消费峰值点;40~60岁人口的消费水平和人力资本投资较弱;70岁出现第三个峰值点,一般以医疗费用为主,此后老龄人口消费水平直线下降,形成老龄人口负消费趋势,由此抑制了中国总消费水平。
二是未备先老:中国在进入老龄社会时的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目前约为5000美元,仍处于中低水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是家庭成员供养(占48.8%)、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占29.3%)、劳动收入(19.7%),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很少(占0.3%)。家庭转移支付和政府转移支付加总占78.1%,劳动人口和企业的税负很重。与中国不同,美国等国家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趋于三分法,政府转移支付、老龄人口就业和养老资产利得各自约占30%(见图2),社会保障工薪税率仅为12.8%,劳动人口和企业负担相对轻。
如何管理养老风险
养老风险来自收入的不确定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渐缺失,管理养老风险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见表1),即保证日常开支的养老金、分担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的保险计划、适合老年居住的设施和环境、老年护理服务的购买力。
养老金及替代率:养老金是保障老年日常开支的现金流,涉及个人终生(20~90岁)和两代人的赡养关系,属于长期负债管理计划,需要从长计议,通常的养老金精算模型要带入75年的相关变量。为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养老金追求对退休前收入的替代率,较高的替代目标可以保障较高的老年生活水平。通常说,老年人不需要负担子女教育和购房负担,80%是较高水平的替代率,60%是可以满意的替代率,40%是吃饱饭的替代率。如果政府转移支付的公共养老金的功能在于保基本,其替代率约为20%~40%,其余20%~40%应当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在老龄社会更是如此。
医疗保障及分担率:医疗保障即指分担居民医疗费用、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是青年人口的3~4倍,一般老龄人口的收入和资产均难以应对医疗成本的上升,应当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分担年度医疗费用的70%~80%,再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分担另外10%~20%,将个人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降至10%以下,特别是对大病特病而言。
住房保障及利用率:住房保障即指分担居民购房成本,确保人人住有所居的制度安排。在积极住房保障战略下,居民首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购房公积金计划、购房计划和以房养老计划。
养老服务及其购买力:养老服务即指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残障老人需要的日常护理和康复服务、疾病老人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孤独老人需要的精神慰藉服务等。社会所称“未备先老”问题,主要指养老服务供给和购买能力的不足。养老服务需求上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龄人口购买能力不足,正在构成中国社会的养老服务风险,降低中国养老保障程度和危及社会安全性。中国亟待建立福利房置换养老服务的政策和制度,解决30~50后一代老龄人口的困境和需求;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解决60~70后一代及其此后的老龄人口的购买养老服务的需求。
按老年经济学原理,管理养老风险的目标是实现个人收入在职业生涯和养老阶段的平滑消费,由职业生涯期积累养老资产满足退休后的养老需求,与此形成养老保障体系(见图3),走出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困境。
中国走出养老金困境的必经之路
中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碎片化、欠公平、不可持续,要进行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调整二元结构养老金的适用性。
一方面,强化国民基础养老金(公共品),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另一方面,强化个人储蓄和个人账户管理,以自储公助的方式鼓励居民为改善老年生活管理养老金计划(准公共品),政府在延期征税、管理服务、基金保值三个方面给予促进。改革目标是实现两个50%:
第一,打破身份界限,整合各类由政府支付的公共部门退休金、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补贴,进入国民基础养老金。据清华养老金工作室初步测算,筹资水平为在职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82%(2010年),到2035年为12.79%,最终达到社会平均收入的50%替代率。
第二,整合各类养老金个人账户,依法打造受托人制度,打造社会保障基金和个人养老基金的公立信托机构。如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40%养老基金;另60%养老基金依法委托优秀的法人机构管理,打造4:6开的养老金市场。优化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实现个人账户保值增值,实现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为居民月平均支出的50%。
这是中国走出目前养老金困境的必由之路,且可以提升社会公平性和凝聚力。
4.虚拟养老院服务策划 篇四
一、虚拟养老院服务项目的概况
(一)虚拟养老院服务的概念
虚拟养老院服务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虚拟养老院看似为“虚”,其实很“实”。它整合了许多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实现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服务标准也很详实,加上有政府的社会化管理和监督,老人从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更具安全感,人性尊严也得到了保障。由于虚拟养老院的规模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无疑将占据主导地位。虚拟养老院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
(二)虚拟养老院服务的特点
(1)政府出钱买服务,老人在家得实惠。说到家政服务,人们自然会关心具体的收费问题,尤其是对于这些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在筹备阶段,政府部门把加入虚拟养老院的老人们划分为ABC三类。部分优惠,由政府部门补贴给提供服务的企业。
(2)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后,设立一个服务专线,如果有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政府部门将免费为其安装电话,并免费提供电话费。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话务员就会立即指派服务人员赶到现场。
(3)加入虚拟养老院,就像儿女在身边。虚拟养老院解决了老龄化社会老人在其子女外出时一系列生活起居的不便的问题,让老人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像子女在身边一样。
(4)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虚拟养老院服务内容
(1)服务方式
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后,将设立一个服务专线,如果有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政府部门将免费为其安装电话,并免费提供电话费。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话务员就会指派服务人员赶到现场。在此期间,虚拟养老院的指挥平台还会记录工作人员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和工作用时,并在服务完成后还要与老人通话,了解服务的满意度如何。
(2)服务内容
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服务完毕,按约定向老人收取费用,由此形成1份收费清单。但是服务并不止于收费。
二、虚拟养老院服务的市场分析
(一)养老服务市场背景分析
(1)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2)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6%,养老保险金总支出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而200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71万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7%,养老保险金支出为5965亿元,同比再增21.8%;截至2008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891万人,覆盖率进一步上升。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逐年增长,但是养老金在我国仍存在巨大缺口,如此大的资金缺口,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二)虚拟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1)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在我国 “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2)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3)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对养老服务的形式、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具体化。因此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07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4)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养老模式无外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中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约为1%,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让绝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家庭养老情有独钟。
(5)传统养老模式不合适。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不仅对社会生活、经 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也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随着“4+2+1”家庭的增加以及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老人养老和独生子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致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而机构养老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出现人多院少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收费与管理质量等问题,让一些养老机构陷入了“人去院空”的窘境。显然,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三)虚拟养老市场的需求分析
(1)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多发人群。抽样调查显示,45.1%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或“差”,27.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开支为“看病吃药”。统计表明,年龄与其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程度显著相关,而性别和文化程度与老年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此外,女性的保健意识略强于男性;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比农村老人的保健意识更强。(2)家政服务。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多少。总体而言,健康状况差或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更希望得到家政服务,城市老人比农村老人更需要家政服务,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老人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农村老人较城市老人有更多的子女,因此家庭养老更有保障,物质和精神需求基本上能在家庭得到满足。
(3)文化与教育服务。在目前针对老年人尤其是普通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尽管单次服务利润较低,但由于需求总量大,类似于老年俱乐部的服务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同时,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知识体系的日渐更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在休闲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更能接受“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
(4)其它服务。首先,对维权服务的需求。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2.4%)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都受到过或轻或重的侵害,当侵害发生时,只有21.6%的老年人“想到过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真正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的老年人更少,只占到2.7%。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加强法律意识宣传、推行法律援助以普及法制观念的条件下,维权服务的市场化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它既可以减少服务程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对特色服务的需求。只有4.0% 的老年人表示“可以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而67.8%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该项服务,还有11.3% 的老年人“不了解该项服务”。
三、虚拟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和发展战略
(一)虚拟养老服务的市场细分
1.围绕老年人健康护理方面的服务市场
(1)老年公寓:目标群体是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孤寡老人,为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工作特别忙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方面的家政服务市场
(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困难的老年人,包括家庭饭桌,做家务,代购物品,帮助出行,协助联系老年人的亲属等。
(2)有偿家务劳动服务: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老年人购买所需的服务,如钟点工,家庭保姆等。
3.围绕老年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方面的服务市场
(1)文化娱乐: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
(2)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课程,基本上围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而设置,包括健身舞、书法、绘画、计算机、烹调、吹拉弹唱等内容。
(3)老年再就业服务中心:目标群体是低龄老年人,为他们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供就业咨询。
4.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服务
老年人群体理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但是,社会上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服务必将成为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5.其他特色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临终关怀”服务。为生命垂危的老年人提供病危前后的护理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体验人间的关爱。养老服务内容众多,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必须正确定位市场,提供有效服务,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虚拟养老服务的发展战略
(1)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由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老人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老人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老人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征求意见,并以老人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虚拟养老院在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首先是支持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其次是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分别按每人每周4次、3次、2次和每人每月2次、1次(A1、A2、A3和B1、B2)每次3小时的标准,为老人进行购买服务。让经济收入不同的老人共享“老有所养”大平台。
(3)分类施养、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生活配送6 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援助、体验、自费服务。这种分类服务方式,丰富了养老服务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
(4)进一步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把居家养老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资支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容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5)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6)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7)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发布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养老服务事项。
四、虚拟养老服务策略规划
(一)虚拟养老服务策略设计
(1)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将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类。居家养老无偿服务对象包括:7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帮助的老人、二级及以上肢体残疾的老人;居家养老低偿服务对象包括:7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享受生活费补助且未参保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定补的60年代退职职工40%救济对象、享受定补的革命“五老”人员及其遗孀、享受定补的矽肺病救济对象及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对象指70 周岁以上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2)养老服务可以按需选择。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含应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临终关怀、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和精神心理服务等。每个服务项目(免费除外)都要标明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并写入《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协议)》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由社区和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在服务设施方面,政府兴办的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资源要无偿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活动的需要。
(3)服务机构通过招标确定。各个辖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确定,将通过公开招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有资质、服务功能齐全、诚信好、管理规范、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服务人员,确定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定点单位和服务人员。同时,鼓励推荐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展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4)养老服务提供的服务方式多样。
生活照料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日托、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法律维权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等服务。
文化教育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老年人大学学习、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服务。
体育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指邻里结对、老年人互助、志愿者慰问、社区关怀等志愿服务。
(二)虚拟养老服务价格策略
(1)家政服务:5-7元/小时
(2)老年大学课程学习:30元/期
(3)健康咨询:专家会诊:10元/次,主任医师2元/次 咨询医师:1元/次
(4)健康动态管理档案管理费:20元/年
(5)上门测血压:1元/10次,血糖:3元/次,心电图:3元/次(全自动),凭社区证明体检:B超:10元/次(肝、胆、肾、胰、脾),血脂、血糖:10元/次,红细胞检测:2元/次,血液循环:1元/次
(6)医院陪诊:3元/次(不含交费),开通绿色就诊通道:5元/次(凭档案)
(7)中医养生调理:5元/次 推拿按摩:10元/次; 针灸:5元/次 穴位注射:7元/次;刺血:10元/次
(8)健康产品代购:金额1%(按健康产品价值)
(三)虚拟养老服务市场拓展策略
(1)强化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把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实现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要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
(2)加强宣传,营造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无论从历史还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爱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要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总之,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家庭自然养老为主,以社区居家养老为辅,以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体系,使广大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都能健康、愉快地安享晚年。
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功效优先策略:国人购买服务动机中列于首位的是求实动机。任何营销策略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功效好的产品。因此,市场营销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优先策略,即要将产品的功效视为影响营销效果的第一因素,优先考虑服务产品的质量及功效优化。
(2)价格适众策略:服务价格的定位,也是影响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服务行为。所谓适众,一是服务的价位要得到服务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二是服务的价值要与同类型的众多服务的价位相当;三是确定服务价格后,所得利润率要与经营同类服务的众多经营者相当。(3)现身说法策略:现身说法策略就是用真实的人使用某种服务产生良好效果的事实作为案例,通过宣传手段向其他消费者进行传播,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服务欲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现身说法策略的形式有小报、宣销活动、案例电视专题等。(4)媒体组合策略:媒体组合策略就是将宣传服务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购买服务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5)单一诉求策略:单一诉求策略就是根据服务的功效特征,选准消费群体,准确地提出最能反映产品功效,又能让消费者满意的诉求点。
(6)网络组织策略:组织起适度规模而且稳定的服务营销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营销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策略,就是根据营销的区域范围,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协调的各级营销组织。(7)动态营销策略:所谓动态营销策略,就是要根据市场中各种要素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服务营销思路,改进营销措施,使营销活动动态地适应市场变化。动态营销策略的核心是掌握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变化。
五、虚拟养老服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1)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2)风险保留。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无计划自留指的是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3)加强养老服务监督力度。建立国家监管、地方监督委员会、中介市场监督和受益人监督的全程监督监管体系,负责监管养老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确保养老服务环节的正常运作;完善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养老院医疗服务协议书 篇五
甲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方:*****养老院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积极促进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实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尊重和自愿的原则,为在院老人集中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职责和义务
(一)为在院老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维护。
(二)根据需要提供健康知识教育;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三)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队,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四)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家庭药箱指导、转诊咨询指导。
(五)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合理要求提供预约服务。
(六)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含检验、心电图等。
二、乙方职责和义务
(一)乙方自愿聘请甲方以家庭医生为代表的团队为乙方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提供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成为甲方的服务对象,配合甲方工作,服从甲方健康管理。享受《芜湖市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项目包》的服务优惠政策。
(二)乙方负责统计和及时更新在院老人信息,并及时通知甲方。
(三)乙方及其家庭成员需尊重和配合家庭医生及相关医务人员
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变化或外院就医情况等,及时告知家庭医生,保证沟通通畅,并完善相关健康档案信息。
(四)乙方原则上只能和甲方签约。
三、乙方对甲方服务不满意,可请街道办或社会事业局协商解决,也可申请重新选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甲方必须保护乙方及在院老人个人隐私。
五、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1年;期满后如需解约,乙方需通知甲方,协议终止;期满后双方如无异议且符合协议规定的,协议自动续约。
六、本协议壹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报**街道办备案壹份。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6.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篇六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
1、居家养老方式的养老质量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加、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功能渐弱。一是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而且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也导致老年抚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二是由于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代沟明显,导致“空巢家庭”老人的数量不断上升。数据显示,我国“空巢家庭”老人目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则在35%以上。
2、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保障能力面临挑战
一是我国养老金支付能力面临挑战。我国现行的养老制度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但是,老年人尤其是退休早、高龄老人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以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合并管理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会产生“空账”问题,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
二是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面临挑战。虽然我国遵循广覆盖原则逐渐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是,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非常有限。2004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2.57%;2005年为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38%。虽然覆盖面有所上升,但是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三是我国医疗保障能力面临挑战。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3、养老机构的养老能力面临挑战
由于老龄人口日益增多,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的老人不断增加。调查表明,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照此推算,中国约有三千二百五十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而且,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愿到机构养老的老人不断增加。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约1.43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
4、养老专业社会服务人员的质和量面临挑战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低人一等,不大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导致从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重视不够,国家劳动等相关部门尚未开设养老服务培训课目。而且,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其业务技能通常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难以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需求。
二、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积极推行社会改革,逐步实现全民社保
(1)城镇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首先,必须做大社会统筹部分。一是加大投入,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把国企的部分收益转投入社保资金账户解决历史欠债、建立各种社会捐赠基金和慈善基金用于社保账户、积极投资增加社保资金投资收益等,使国家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支出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城镇每个居民人人享有退休养老保险。其次,实行“统”、“账”分开管理,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弥补“空账”。
(2)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使城镇居民都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另外要完善管理制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老年人群提供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特别是我们要解决一些困难企业的医疗保险问题。同时,积极完善重大疾病救助、伤残救助、疗养救助等救济制度。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我国农村人口多,养老包袱重,而且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退休金,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的财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才能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2、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向纵深发展
一是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对每位居家老人都应建立一份完善的档案(个人资历、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服务预订需求等),并采用方便的、现代化的联络手段,使每位老人的任何一项需求(包括购物、求医、文化需求等)都可以及时与社区和相关机构取得联系。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里的食堂、理发店、浴室、饭店、医院等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吃饭、清洁、就医等多项有偿服务,并逐步实现“产业化”,使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都高度社会化。三是加强社区联合,修建福利院。
3、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扶持和鼓励发展社会养老产业
一是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内容。二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推进养老投资的“多元化”,大胆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将资金投向养老、敬老事业。对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在用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财政补贴,还可发行养老保障债券,增加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养老事业的比例等。
4、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国家应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培养,鼓励失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就业。各地区应由民政、劳动部门牵头,汇合教育和卫生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在社区创设“社区护工”职业培训基地,招收家政服务员,重点培训老年人心理学知识、公共卫生防疫和家庭医护常识与基本技能等。另一方面,国家要有计划地办一批“社会服务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或高中生,培养高级别的护工,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作时.上升到政治高度的全民社保[J].南风窗,2006(3).
[2]杨金志,陈泽伟,万一.养老服务业之困[J].瞭望新闻周刊,2006(47).
7.中国养老服务现状 篇七
衡量一个国家的养老能力。标准有很多,床位、配套服务、人才等都是重要因素。我国的现状如何呢?
养老床位缺了一半,部分利用率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4万多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为四五百万张。但据预测,未来20年,实际需要床位约1000万张,还差近一半。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介绍,中国的养老床位除了缺之外,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因价格高、服务不完善等原因,入住率仅为60%~70%,或更低。
配套设施不够,老人生活很不便。老人生理机能下降,生活越不方便就意味着风险越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规定,新建小区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但目前仍难以实现。社区缺少医疗康复机构、娱乐场地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够等,都说明我国养老配套设施不够。
专业人才仅有3%,极度短缺。如果说养老床位等是硬件设施,那人才和理念则是最重要的“软设施”。“从两个数据,我们能看出中国的养老人才短缺问题有多严重。”乌丹星说,一是目前在养老产业一线从事服务工作的仅30万人,而全国约有2亿老人,按照1人照顾5名老人的比例保守估计,实际需要养老产业服务人员为1000万人,缺口极大;二是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仅一两千人,而且约有一半选择转岗到其他行业。全国有约30所院校设有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一年能招到一两百名学生的非常少,有的招生人数甚至是零。在国人的观念中,从事养老事业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又辛苦,但在国外,所有毕业生中约有20%~30%愿意选择从事养老工作。
服务理念没跟上,老人不会快乐。“很多养老机构认为,我让老人在这住得好,吃得好,生病了能及时看医生就可以了,但养老绝对不是给老人一张床,一碗饭这么简单。”乌丹星说,她在国外考察发现,养老服务做得好的国家,不管是在养老院还是社区,“让老人快乐”是他们的服务理念,养老服务人员会为老人设计各种活动,老人们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反观国内,即便有相应的养老设施,也很少有人组织老人活动,老人生活单调。每天就是看电视、晒太阳等,他们寻求快乐、融入社会等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克服融资难、用地难、护理人员队伍招聘难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坦言,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难,三是护理人员队伍招聘难,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专注养老事业的爱晚集团总裁孙继惠对此深有体会。他解释道:“土地是城市的稀缺资源,很多地方的养老用地没有明确规划,而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回报速度较慢,投身养老事业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国家现已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支持。”同时,为解决中国养老产业专业人才短缺这一社会问题,他们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用以培养包括介护师在内的多种专业护理型人才和产业管理方面的高、精、尖综合管理型人才。
事实上,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早期阶段,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急需政策引导。乌丹星说,养老是一项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仍将盈利作为出发点,而不是满足老人的真正需求。养老院或养老社区建起来了,售价很高,硬件看上去很了不得,但医疗护理能否跟上、能否让老人住着快乐却是个问号,导致一些打着养老概念的楼盘成了一座空城。本质上讲,养老服务机构不是养老院,不是一座只住着老人、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围城,而是活动的社交中心、生活中心。老人在里面,应该是热闹的、快乐的。
养老设施建设没有统一标准也是个大问题。爱晚集团总裁孙继惠说,目前的养老设施缺乏统一标准,质量有高有低,提供的服务不一定都能满足老人的需求。他说,由他们负责实施的“爱晚工程”,将在全国20个中心城市建立“爱晚中心”,结合中国实际,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全新养老模式,期待给国内的养老设施标准提供一个样本。
政策支持、吸引人才,为老人设计“生活菜单”
快乐、健康是孙继惠的理想晚年生活,这无疑也是全国约2亿名老人的共同心声。刚刚起步的中国养老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专家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系统性的政策支持需尽快落地。孙继惠说,国家对养老事业确实是越来越重视了,陆续出台了不少有利政策,他希望在用地、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政府的优惠政策能更细化,并以更快的速度落到实处,吸引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投身养老事业。
提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乌丹星认为,可以通过减免学费、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一些有爱心、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人从事养老事业,将人才的流向引导好。从国家层面讲,需要有养老产业的人才战略,比如教育部负责学历教育体系,民政部负责在职培训体系,人保部负责职业资格认证,卫生部负责医疗护理康复划分等。而养老企业也应储备自己的人才库,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8.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 篇八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我在2014年7月15日,来到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夕阳红养老院。这是我第二次去养老院,所以心里很期待能够再次照顾孤寡老人。
来到养老院,才知道已经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去世了,听到这些我很难过。他们的家人把他们入土安葬,我再也见不到那些亲切的面孔了。还记得去年在这做服务的时候他们身体已经不是很硬朗了,甚至有的老奶奶已经无法自理。而他们的子女仍然没有把他们接回去的想法。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子女还在意不在意他们的父母在这里。
今年再次来到养老院,这里的环境没什么变化,我多么希望能看到这里的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可是一进去还是会有异味。我们这是个无名的小县城,没有什么人对这进行捐款。我来的这家夕阳红养老院已经是在我们县养老院里条件算比较好的了,有单间,也有多人间。这要看你花多少钱了。单人间还能舒服一些,自己一个人住,老人生活的也能相对安逸一些。多人间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4个老人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卫生问题就是个大问题。
在养老院服务的一个多月里,我负责给爷爷奶奶们分发食物,这要根据不同的爷爷奶奶的牙口来分,我还负责扫地拖地,闲下来的时候我也会和爷爷奶奶们聊聊天,我给他们讲我的大学生活,他们也会讲一些他们年轻时候的事还有他们的子女。我细心的观察到每当他们讲到子女时心中都会有那份浓浓的思念。我很不忍心看到这些,想要安慰却无从下手。
就在今年过年后,我姥姥正式搬到我家里来,由我家来照顾。姥姥其实是有儿子的,可是由于婆媳问题,姥姥在那里住的并不开心。妈妈不忍姥姥在那受委屈,就把姥姥接到家里了。
所以每每面对那些被子女不顾而送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我都会有些感触。姥姥在我家生活的快乐一些。可是这些爷爷奶奶就不同了。
为了他们能生活的更加开心,我经常回带他们去公园玩。在养老院附近几百米处就有一个德泽园,有很多老年人在那锻炼身体。我就经常带一些腿脚方便的爷爷奶奶去遛弯。他们很喜欢。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我的暑假服务也跟着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服务中我感慨良多。
在我们这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虽然不是非常好,但也能说得过去,关键的是软件方面做的还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其实老年人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反而在软件精神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官方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老年人的关照也慢慢的淡化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当然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9.养老院老年公寓托养服务协议书 篇九
——养老院老院托养服务协议书
甲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姓名(丙方亲属或担保人):
与休养人关系:
地址:
身份证号码
丙方(休养人)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户籍地址:
身份证号码
——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日间夜间照料,住养,生活护理,托管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社会型养老机构。现因乙、丙方提出申请入住本院;甲、乙、丙方就入住事宜,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协商一致,乙、丙方已阅读本协议、认可并遵守的基础上签订如下协议:丙方指定乙方在紧急情况下为自己的代理人,代理处理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相关事务,乙方对此表示同意。
第一条:甲方根据乙、丙方自愿提出的申请,将丙方 送甲方——养老院休养,休养期从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本协议无约定终止期限,如任何一方丧失履约能力的,经协商,本协议可终止;乙方丧失履约能力,如他人自愿履行丙方义务的,可重新签订。
第二条:甲方根据丙方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和变更对丙方的护理等级,并提供与收费等级相对应的护理服务;丙方在入住期间,甲方根据丙方的实际情况可能会调整住宿区域、护理级别和收费等级,乙、丙方在收到调整通知后,三方可协商变更护理等级和费用,乙、丙方如持有异议,应在5日内作出答复,否则将视乙、丙方默许和同意甲方提出的条件,乙、丙方应按调整后的费用标准支付费用;甲方可根据丙方的生活习惯、性格及特殊的身体条件,在大足区中心敬老院容许范围内统一安排。调整丙方的住宿房间,乙、丙方应当予以配合,但甲方不承担监护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第三条:甲方按约定的伙食费标准为丙方提供膳食服务,科学合理搭配营养,公布食谱;提供干净、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精心护理服务;为休养人员免费提供健康保健咨询、娱乐健身、代购代办事宜,建立个人资料档案,每年为休养人员进行一次身体检查(自费);
第四条:丙方申请入住本院时,应如实向甲方陈述丙方的身体健康状况、病史、心理生理特征、情感、思想、行为特征、家庭情况、有无精神智力障碍等,不得有所隐瞒;甲、乙、丙三方现场对丙方身体健康等作出评估(填写健康评估表并三方签字);丙方被托养期间,乙方不得擅自带丙方外出,确需外出的,须向甲方办理请假手续。外出期间,丙方生病或发生一切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丙方在无本院护工陪护下私自外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 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丙方请假期间发生传染病、精神病症的,必须治疗痊愈后方可送回甲方老人院;丙方入住期间,须遵守院内一切规章制度,第十一条:丙方在入住期间,如因自身原因、身体条件本来就差,生理或病理等因素发生各种意外,导致自伤、跌伤、自残、自杀、失踪及老年痴呆做出的任何不可预知的行为和突发各种疾病等意外伤害和意外伤亡,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意外,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应及时自行处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二条:因入住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骨质疏松和关节炎退行性改变等,随时易发生骨折,若因自身原因或因其它休养人员行动不慎等而发生的跌倒致各种损伤和伤亡,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丙方在入住期间,发生意外或自身病情需要和危及生命等特殊情况下,甲方有权在没有乙方授权的情况下通知120急救中心急救处理, 因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由乙方自行负责,乙方及丙方家属不得无理取闹;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不承担责任: 乙方联系方式更改未及时告知甲方,造成丙方在入住期间发生意外而甲方无法及时联系上乙方;
1、丙方休养人在突发疾病经甲方采取救助措施后仍在紧急处置或转院过程中出现意外(包括死亡);
2、丙方休养人因疾病需要就医,甲方将其送入医院就诊,乙方不及时到场或未缴纳医疗费用导致丙方休养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发生意外;
3、因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发生意外情况;
第十四条 因下列情况出现意外由乙方、丙方负责:
1、丙方休养人吸烟、酗酒、私自用火用电;
2、丙方休养人私自食用本院指派食品以外的食品及饮料;
3、丙方休养人使用蚊香灭蚊,私自使用电器;
4、丙方休养人私自保管、服用药物或不按药品说明书服用药物;
5、丙方休养人私自藏匿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
6、丙方休养人不听管理人员劝阻而发生争吵及互殴行为;
7、丙方休养人损坏我院一切物品。
第十五条:丙方入住时,丙方、乙方必须如实申报丙方的病史、现在病情以及所需要特别护理的各情况,若隐瞒实情所引起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在办理丙方入住手续时,乙方应将固定的联系住址、联系电话留给甲方,以便保持联系,如甲方无法联系到乙方或乙方接到通知后不来或延迟到场,后果由乙方负责。如乙方住址或电话号码更改,应及时通知甲方,否则如丙方病情或其他变故,以致甲方不能及时通知乙方,所产生的责任和后果与甲方无关。
第十六条:丙方休养人在入住期间,应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并与其他休养人和睦相处,如与其他休养人在本院发生矛盾纠纷或争执,应及时反映到院办公室,由院办公室人员调解,凡由于私自过激行为造成的一切后果及伤害,均由双方休养人及其亲属负责承担,与甲方无关;
第十七条:丙方享受本协议约定的权利是以乙方和丙方完全履行本协议的约定为前提条件,如乙方或丙方未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丙方及乙方则不能享受本协议约定的权利;
10.体验养老服务新理念 篇十
病房温馨明亮整洁
当笔者走进病房的通道,令人非常惊讶的是这里的床位已经住满,但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翁新忠介绍:“自开业以来,我们的入住率就处于满员状态,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增加床位,以满足老年病人的需要。”在这里虽然多是卧床的病人,可是却闻不到一点儿难闻的异味。走进病房,阳光明媚,温馨整洁,墙上有壁挂液晶电视,空调,每个房间是两个病人,都配有单独的卫生间且24小时热水,每一位病人的护理都是“一对一”,护工24小时守着病人,负责病人一日三餐的喂饭,全天的喂水,从早到晚的全身擦洗,及时清理大小便,如果病人便秘,还会给其打开塞露,发现病人有不舒服时,会及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汇报,负责病人的全天服药以及输液时的护理。晚上护工就紧挨着病人的床睡在旁边,能在夜间随时照顾病人,就像家人陪床一样。因病人不能自理,所以护工没有休息日,就连过年都不回家,病人和护工常年在一起,犹如一家人。
翁新忠说自己的体会是:养老机构不能只是简单的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睡和医疗,更多的是要让老人有归属感,为此,在我们的老年医院里处处营造出家的温馨,让老年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住院不用担心期限每天有大夫护士查房
翁新忠告诉人们:“住在万寿康老年医院,病人不必担心有时间限制。”有很多的老年病人到了后期,一般很难在大医院长期住院,即便出院再换另一家医院,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可是病人回到家里又得不到医疗上的护理,很多人对此都觉得很无奈。因为这些病人既要接受相应的治疗,同时还需要生活上的护理。如果送到养老院,可却没有相应配套的医疗服务。而病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则只有治疗又没有相应的生活照顾。但是现在到了万寿康老年医院,第一不必担心住院时间的限制,医院会对病人给予医疗上的帮助,让病人减轻痛苦,活的有尊严,同时病人还可以在生活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护理。
万寿康老年医院的医生黄祝清告诉笔者:每天上午8点都有医生、护士查房,医生主要是检查病人所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发现病情不稳定或有变化,会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护士查房主要是检查病人所需的护理情况,定点给病人输液、送药、量血压、测血糖等。为了提高护理水平和保障服务质量,医院会对护理病人的护工做定期培训,指导护工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如何用药,如何为病人服务与交流等。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工如果看到病人的情况不太好,会及时汇报给医生和护士。病人出院后,医院会安排医生定期回访,帮助病人解决相关的问题,还经常会有医生到家里去会诊,帮助更换鼻饲管或是导尿管等。很多患者和家人说:没住进来时没有体会,可是住上后感到各方面非常的好。
一日三餐营养丰富病人想吃啥就做啥
翁新忠谈道:“我们的老年医院就是让医生和病人、护士和病人、护工和病人以及服务人员和病人都能成为朋友,大家在一起有质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让病人感到像在家一样随意。”例如:因为有的病人肠胃比较弱,吃饭没有胃口,医院的食堂还会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订做,也就说病人想吃啥就给做啥,让病人满意。在万寿康老年医院,一日三餐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早晨7点10分,护工要为病人打早饭,有豆浆、粥、牛奶、鸡蛋、包子、馒头、小菜等。中午是11点半开饭,下午是5点多开饭,基本是三荤一素,每天的菜谱都有变化,力争营养丰富平衡。
墙上挂满了感谢的锦旗
笔者在万寿康老年医院的进门大厅里,抬眼望去挂满了表达感谢心意的锦旗,如:“白衣天使爱心无价,德艺双馨堪比己亲。”“衷心感谢万寿康,医护员工送阳光,延缓生命减痛苦,九五老人走安详。”“济世良医敬业为民,救护天使爱心无限。”“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医术精湛服务一流。”表达的全是病人和其家人对万寿康老年医院的感激之情。
11.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 篇十一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业
近年来, 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 不仅是家庭子女的愿望和责任, 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 国家也有相关政策, 大力支持改善原有的养老环境和服务体系, 完善功能, 扩大规模, 使城乡养老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阶段"4+2+1"的家庭人口结构变得越来越多, 这使得原来的养老基础发生了变化, 居家养老的现状逐渐弱化, 要更好地解决现存的养老问题, 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寻求更好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政府需要合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 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政府、市场和养老的三者之间, 找到最有力的平衡点, 充分挖掘出社区在养老产业中的价值, 同时带动我国整个的养老产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
一、养老产业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不甚乐观, 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 原来的养老体系与社会资源、养老现状之间需在较多的不符。
(一)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人们的整体健康情况和寿命都有相应的提高和延长, 人均寿命高达75岁以上, 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12亿, 居全球首位;而且现阶段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是处于第一阶段, 是一个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的阶段, 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在整年攀升着。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 已经成为一个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照顾的群体, 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二) 养老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困境。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 即为大多的养老活动都是在家里完成的, 因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老年人多有行动不便, 需要有家人对其进行陪伴照顾, 对于患有疾病的老年人, 对家庭的依赖性就更强, 对家庭成员带来了更多生活上的困难;而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老人子女在其身边陪伺, 老人的状况或许会稍好些, 然而没有亲人贴身陪护的状况, 很有可能会给老人带来更多的影响, 不管是生活、健康还是心理上。
另一方面,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计划生育, 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所以现今我国“4+2+1”结构的家庭相当普遍, 这就意味着两个年轻人要承担起四个老年的养老问题和一个小孩的抚养问题, 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的构成为老年人多, 年轻人少, 这使得居家养老已经不再适用了, 因为年轻人承担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责任, 这样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留在老人身边亲自照顾, 更多的是选择请保姆等服务人员代其陪护, 或者是将家里的老人送去养老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医疗和服务等体系都逐渐完整, 又由于家庭成员架构, 子女没有充足的时间留在家中照顾老人, 所以要维持原有的居家养老就有着很大的难度, 这就使养老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带来的困境。
(三) 居家养老难以形成养老产业化
由于居家养老, 老年人都是在各自的家庭中养老, 这种相对分散的情况, 不利于养老体系的形成, 养老产业服务由于规模经营的需要而难以开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 老年人口增长、家庭趋于小型化等多种社会因素, 居家养老这种发展缓慢的养老方式, 对我国现有的养老压力没有起到很好的解决作用。
二、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构建起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可以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不影响其原有的生活习惯, 也就是在原有的居家养老很多功能依然具备的前提下, 构建起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需求状况的养老产业体系, 并且更具地方、老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最终实现老男人在社区养老的目标;同时对发展这一养老服务产业的路径方式, 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 建立起较为普遍的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有很多社区企业机构, 结合企业自身以及社区、和老人的一些特长和她点, 在社区内设立起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常见的比如老年人看护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理中心等, 其中大多具备医疗康复、娱乐、餐饮等服务项目, 很好地缓解了居家养老的压力, 也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用现有的一些社会资源, 在适当的投入下, 缓解或解决养老问题。
(二) 社区养老机构服务项目的合理开展
社会养老机构服务的内容比较多, 但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以老人为中心, 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服务项目设置。一般情况下, 要从资金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进行设置, 让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机构内, 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娱活动空间。
要实现更好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 首先要做到集中看护, 将原有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渐打破, 长期在家养老的老年人走出家门, 集中在一起, 有社区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统一看护,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成员由于上班忙碌而无法看管老人的情况;另外同样年龄层次的人聚集在一起, 会有更多交流的话题, 也有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其次是对老年人生活的照顾, 既然养老就一定要在基本的生活方面有良好的照顾看护, 一般有饮食、起居, 出行有人陪伴以保证其安全, 陪老人聊天说话, 为老人读报纸等, 包括对老年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应对等, 从多方面保证老人的日常安全和生活。
然后再医疗保健方面, 社区要具备优质的社区医院, 方便老年人日常检查和就医、咨询等,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医疗工作站, 为老年人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完整医疗体系。社区医院也要与当地的大型医院有一定的合作和交流, 动用一些相关资源, 鼓励医学老专家为社区医院做志愿者服务, 使得老年人在一些重大疾病或特殊情况下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另外在精神慰藉方面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服务, 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很多时候比较脆弱和敏感, 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需求, 比如工作需求、陪伴需求、存在需求、尊重需求等等。这就要求社区对各个老人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结合工作时间、经验、曾任职的岗位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 做好老人的心理辅导工作, 这样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对寿命的延长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社区内的工作人员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 社区养老机构也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讲座、文娱活动、私人心理问询等对老人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情感上的沟通, 更进一步地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最后文娱活动也是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任何人都需要有合理的娱乐休闲时间, 更何况是同一年龄层次的老年人, 更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爱好;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机构的文娱活动, 不仅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更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随着社区老人的不断增加, 活动的项目和范围需要不断的扩大, 以兼顾到更多人能参与其中, 帮助老人培养更多的娱乐兴趣, 在活动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这需要街道和社区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 同时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才能更好的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三) 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对于社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善:一是使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 保证服务质量, 根据社区养老服务的是需求招聘相应的人员, 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主要包括医疗保健、老年心理、餐饮、日常照料、医疗等方面, 全方面考虑, 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二是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因为老年人具有行动不便, 反应迟缓等情况, 这就要求服务人员也有一定的耐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亲和力, 去完成对老年人的照顾等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定期开展内部员工的培训或指导, 针对服务态度、思想道德等, 使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具备更高的服务素养。三是讲求以人为本, 有较高的人文情怀, 即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针对性服务;对老年人的情绪、性格、消费水平等都要有明确的认识, 为其提供相对个性的人文服务。四是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让老人有较强的归属感;经常与老人聊天、沟通, 开展与老人爱好相符或相近的娱乐活动, 愉悦身心, 丰富生活, 使社区养老机构成为老人的精神家园。五是社区养老机构一定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以保证服务质量, 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操作的规范化, 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 进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构建与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现有的养老压力, 合理利用社会的企业资源, 建立起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决了养老问题, 也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发展作用, 而且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等参与的多元化, 是养老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实现老人安享晚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屈昌辉.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5 (11) .
[2]高峰.养老市场不谈模式[J].现代物业, 2014 (11) :28-35.
【养老院服务员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养老院服务承诺书12-16
养老服务协议06-26
养老服务总结06-29
残疾人养老院院长职责06-15
机构养老服务手册08-27
居家养老服务目标12-21
养老服务企业管理07-21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08-07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08-0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