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青花 教学设计

2024-11-12

画青花 教学设计(共10篇)(共10篇)

1.画青花 教学设计 篇一

《画青花纹饰》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及历史特点,通过对青花瓷不同造型及图案的欣赏,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美感的理解。

2、运用折、剪、画的制作方法,绘出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以及青花的图案装饰。

教学重点:

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历史特征、不同造型与图案的寓意,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运用折、剪、画的制作方法,绘出美丽的青花瓷。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上课为大家来敲奏一点乐曲,看看谁能猜出我是用什么敲出来的,听听瓷器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

2、展现青花瓷实物,小朋友们,这个白地青花的瓷器就叫做青花瓷。今天老师就将带大家进入一个美丽的青花世界。大家知道吗?青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在很久以前,人们做出来的陶瓷是没有颜色的,有一个叫做青花的小姑娘,她为了采集到可以化为漂亮颜色的材料,独自到一个山上去找矿,秋去冬来,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三个月,这个小姑娘终于在一座倒塌的碳窑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料石,可是小姑娘却由于辛苦和寒冷冻死在了山上,她采回来的料石被磨成了颜料,画在胚胎上,就成了现在这样清脆欲滴的蓝色花纹。

二、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历史特征

1、小朋友们知道这美丽的青花花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展示泥胚制作视频)你们可别小看这样一个青花瓷瓶,它可是要工作人员经过几道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出来的哦。它首先要拉胚,然后等泥胚自然晾干以后,用铀上色,经过高温1300左右烧制出来,因为这种铀色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我们把它叫做“青花”。

2、青花瓷在我们国家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早在离我们几千年前的唐朝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青花瓷了,到了元朝,人们就开始在瓷器上绘画些好看又吉祥的花纹了,青花瓷上开始出现了美丽的植物、风景或者是人物故事呢。到了后来的明清年代,青花瓷就越做越精美,漂亮了。在这个时候,人们还创造了多种色彩的青花,又叫做“五彩青花”,(课件展示各年代青花瓷图片)。在青花的历史中,我们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是最有代表性的了,它享有“中国瓷都”的称号。

三、欣赏美丽的青花瓷

1、老师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青花瓷,它们有着素气典雅的色彩、图案,还有各种不一样的外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青花瓷。

2、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对其不同的造型和图案进行讲解:

这些美丽的青花瓷,有的瓶口小小的,身子长长的,非常的秀气,青花花瓶在外型上左右对称,和谐,富有美感。有的罐子肚子大大的,还有的被做成了盘子,茶壶甚至是放蜡烛的烛台。造型多种多样。而青花上的图案更是有着极为特别的寓意。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把自己的一些美好祝愿都画在青花瓷上,小朋友们看,这是画着鱼形图案的青花瓷,正是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意思;还有这些青花,上面绘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代表着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后回答)

小结:喜鹊象征喜庆;鸳鸯代表着成双;牡丹代表着富贵吉祥;龙凤绘在祥云中,表示龙凤呈祥等等。

3、青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青花瓷发展到今天有许多造型独特,既好看又实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别有情趣。还有许多我们都想不到的很现代的东西也加入了青花的设计,大家看,这是一条丝巾,还有漂亮的花瓶。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加入青花的设计呢?我们的文具可以吗?如果你有自己的汽车你会怎么打扮它呢?甚至有人会在汽车也加上青花图案哦。

今年是奥运的一年,青花瓷在这个时候也有着自己的方式表现奥运哦,大家看,这是一套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它将奥运的标志、运动的图形和我们传统的青花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宣扬。

四、学生绘制青花

1、小朋友们,你对奥运有什么美好的祝愿呢?今天我们也来为奥运绘画一个青花瓷吧。

2、讲解并示范绘制方法:

(1)将纸对折,画出一半外形,将其剪下。

(2)用蓝色水粉等工具绘画出青花图案。青花的花纹要表现自己对奥运的美好祝愿,我们可以把它画在瓶子的脖子上,肚子上,甚至在底部也可以画上花纹。在画花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色块表现,也可以用线条描绘。当然,除了老师所讲的对称的青花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绘画出不同的外形,例如给瓶子加个小耳朵,或者给它装个小手把,一样的别致可爱,除了小瓶子,还可以画杯子,小盘子等等,看看哪个同学的作品最有创意了。

3、学生绘画青花作业。

2.《青花》教学设计 篇二

1、配乐播放青花瓷图片。

教师诵读解说词:

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最美丽的精品,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成熟的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大量景德镇瓷器,促进中国陶瓷运销海外,扩大中国陶瓷声誉。

2、导入新课: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师: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承上写了什么?(承上讲的是父亲对我的一份企盼。)板书:企盼。启下就是――(作者对青花的寻觅。)板书:寻觅。

三、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企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课件出示: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1)学生读。

(2)师;父亲企盼什么?父亲想说些什么?

(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

(3)小结:两鬓班白的父亲年事已高,而“我们”家又是制瓷世家,世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多么希望“我”能在超越中传承青花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更完美的青花。他想向“我”表达他的期望,但当时“我”还小,父亲知道“我”还不能理解,于是最终还是沉默。由此可见,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企盼。

4、课件出示: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1)生读。

(2)师:父亲的配方是什么?

(二)研读“苦苦寻觅”

1、小结过渡: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充满企盼的目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16小节,思考:

课件出示: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这一路寻找,一路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2、反馈交流。

①修复 不满意

②复制 冷眼

③创作 笑容

● 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引领“我”不断深入地思考与实践。

①在梦中,……我还看到了父亲严厉的脸,我知道,那眼神里满是企盼,可是,父亲,你要说什么呢?

②“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③“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冷眼。”

● 我怀着找寻完美青花的梦想,带着得到祖传配方的渴望,执著努力,坚持不懈。

①“我苦苦寻觅”“我如饥似渴地翻阅”“锲而不舍地翻寻”“小心地粘合修复青花”。

②“我陷入痛苦的沉思”“决心复制”“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③“我梦想青花,满眼迷惘”“我灵光一闪,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我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3、师:作者寻觅祖传秘方的结果在哪儿呢?(指名读)。

①课件出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吧。

②全班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⑿∽樘致邸

、交流。

生:我认为,仅仅是复制和修复,作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修复和复制与创新有什么不同?

生:修复和复制都是仅仅和前人的一样,没有自己的创意,只能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止步不前。创新是在掌握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我的发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

师:“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件出示)

生:......

师:也就是不能单纯的克隆,应该创新。这个句子理解得太好了。

生: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⒔淌π〗幔盒薷春玫那嗷ㄊ亲蛱斓那嗷ǎ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最美丽、最完美的!才能把青花这项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种自信、那种愉悦,那种快乐,让我们读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四、小结巩固。

1、师:父亲的默默企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因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

3.青花教案设计 篇三

山城区第九小学郭保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2、了解瓷器的起源。

3、了解青花瓷。

4、介绍青花。(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5、了解青花的价值。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

两鬓斑白 探访 锲而不舍 嬉戏 纷至沓来 迷惘 窥破 瑕疵 昭示 弥补 毛坯

教师指导:“鬓”是上下结构,写时上下要紧凑。“锲”右半部记忆时,这样去记:“丰+刀+大”。“惘”右半部是“同”字框,不要写成“门”字框。

2、理解词语:

• 两鬓斑白:两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3、他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 物?记叙们什么事?(文中讲的是一位“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承接他的瓷艺,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瓶,让儿子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儿子苦苦寻觅,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故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4自然段)

默默企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

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2、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并说出承上写了什么?启下又写了些什么?(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四、细读品悟。

(一)研读“默默期盼” 学习1-4自然段。(1)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用原文回答)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用原文回答)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细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郑重其事”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交给”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说明父亲做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外貌神态: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两鬓斑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企盼和沉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传承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语言: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这句话描写了了父亲的语言,点明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作为瓷艺人,父亲知道单单言语的表达,是无法让儿子学到制作青花的配方的,只有让“我”在实践中领悟才是最佳的办法。

(二)研读“苦苦寻觅” 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寻找 —复制—创作)

(2)交流寻找、复制、创作三个阶段中的重点句子,并体会其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如饥似渴”说明“我”的热情很高。这句话写出了“我”先从书籍中探访青花。)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再写“我”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锲而不舍”说明“我”为了寻找青花有恒心、有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小心”说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复制: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决心复制”说明“我”在修复青花不能让父亲满意的情况下,尝试着走另外一条弥补残缺青花的道路。)创作:

◎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这句话说明“我”决心摒弃修复、复制等方法,决心自己创作青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

(“迫不及待”表现了“我”非常急切的心情。)

(三)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理解中心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

五、拓展,我会填。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六、作业

1.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青花》教学反思 篇四

其次,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瓶,发现青花瓷的花纹特点和装饰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青花瓷瓶的花纹都是二方连续图案,而且许多祥云五福等吉祥图案。瓶子的装饰安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分三个部位:装饰青花瓷瓶一般都在瓶颈、瓶身和瓶底部位装饰。

最后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去挖掘、去发现孩子活动中的闪光点。延伸活动“找找生活中的青花瓷”,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欢快的乐曲中欣赏了青花图案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可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老师准备的范画中有两个青花瓷瓶的主题图案没有体现,而只体现了瓶颈和平底有规律的图案,导致幼儿在思考中出现了矛盾。在准备活动材料时老师应该要站在幼儿不同层次的角度,这样每次的活动才能是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提升。

5.青花瓷教学反思 篇五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又称国瓷。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被人们喜爱。青花瓷以白色为底,绘上蓝色图案,因此称为青花,绘在白瓷上面称为青花瓷。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青花瓷,在欣赏的环节中表现得特别认真,由于青花瓷花纹的多样性因此我只给孩子们介绍了简单的线条和构图特色,带着孩子们发现瓶子的瓶口、瓶身和瓶底上面的图案的不同之处,便与幼儿进行绘画。孩子们在绘画时运用了许多特色纹样,如鱼鳞纹、如意纹、门纹、蛇纹等,为他们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元素,也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从大家的作画情况来看,完成的挺不错的。

老师在活动开始前的欣赏引导部分还可以更加细致的带着孩子们去发现青花瓷瓶上的花纹排列的规则性,比如对称等特征。也可以将青花瓷瓶的烧制过程和种类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孩子们在观察和作画时就能更有针对性。

6.画青花 教学设计 篇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影视片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影片中讲的是怎样一件艺术品?(播放《鬼谷下山青花瓷》视频片段)

影片中讲的是怎样一件艺术品?这件青花瓷为什么会拍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呢?课前我们已经观赏了马未都评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的相关视频,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形式围绕导学案――“课前预习”的问题1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生讨论、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对青花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十二课――青花瓷。(板书课题:十二、青花瓷)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影视资料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说青花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为我国赢得了“瓷都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这种瓷器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纹饰,蓝白相映,怡然成趣,素雅清新,充满活力。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器型的青花瓷?纹饰的类型有哪些?装饰布局有何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自学的叙述稿,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生讨论、汇报,教师评价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青花瓷的器型很多,有罐、碗、瓶、壶、杯、盘、盒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花瓷纹饰题材十分丰富,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诗文博古、吉祥图文等,并运用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之意。(板书:器型多样纹饰多样)

【设计意图:谈话法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初步感受青花瓷的器型及纹饰特点。】

2、任务二:赏青花

青花瓷的结构有哪些,民间艺人又是如何装饰美化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自学的叙述稿,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下面,我们以鬼谷下山青花瓷大罐为例做一分析。(出示图片)

这件青花罐从结构上分为颈、肩、腹、胫四部分。罐上纹饰多层布局:腹部为主纹,刻画了鬼谷下山故事情节;其它部分为辅纹,颈部、肩部分别饰有水纹和缠枝牡丹纹,胫足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杂宝。整个青花纹饰构图严谨,气势恢宏,韵律灵动,人物刻画流畅自然,气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纹一般装饰在作品的主要位置,纹样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或具有吉祥图文的谐音寓意为主(出示课件);辅纹一般以抽象或具象的连续纹样装饰在罐(瓶)的颈、肩、胫等次要位置,好像给罐(瓶)戴上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出示课件)。

在这些青花瓷瓶中,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同形态的青花瓷图片若干)想好后,讲给本小组的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观察、思考、反馈,教师及时评价并引导学生说出所喜欢的青花瓷及其器型特征与纹饰特点)

【设计意图:直观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加深学生对青花瓷形体特征及纹饰特点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课重点。】

3、任务三:画青花

欣赏了这么多青花瓷作品,那么,你们准备画一件什么样的青花瓷作品呢?谁来说一说?(生反馈,师评价)你说的可真好呀!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喜欢的青花瓷吗?

请两名学生上台板画,其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板画情况,教师适当补充完善画面,并强调创作时要抓住青花瓷的形体特征,主纹内容要突出,辅纹可以多样化的纹饰(点、线、面相结合)进行装饰。

【设计意图:直观法指导学生尝试表现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需要帮助点,教师做进一步

4、任务四:创青花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青花瓷表现出来了,下面,大家就赶快动手吧!

安排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青花瓷形象。

【设计意图:练习法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巩固新知。】

三、检测导结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结本课。同学们,青花瓷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学习了瓷器上的青花纹样,其实,青花纹样这一元素还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出示课件:青花纹样床单、钢笔、U盘、T恤、手机等作品)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本领,去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板书设计:

十二、青花瓷

《青花瓷》教学设计第1稿

器型多样(瓶、罐、壶、碗、盘、杯等)

主纹(花鸟、山水、人物)――腹部

纹饰多样

7.画青花 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青花盘和青花瓷作品,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尝试用单色彩笔设计新颖、别致的青花盘。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

难点: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要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青花瓷,纸盘、颜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青花瓷和青花盘的图片或实物资料,纸盘和颜料。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画圆比赛

*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个又大又圆的圆,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试试;

*通过对比讨论,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再来画个圆。

2、点题

*教师出示用布盖住的瓷盘,请学生猜:“老师这有个圆东西,你能摸一摸,猜出它是什么吗?

*你们家中有这样的盘子吗?说说它们的用处。

*小结,这种质地的盘子我们称它为瓷盘,盘中绘有青色图案的瓷盘我们又称它为青花盘,板书——青花盘。

学习与创作

1、简介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洁白的.瓷和深沉的青蓝色,对比鲜明而又色调单纯,显得朴素雅致、清新自然。

瓷器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同为:‘CHINA’,可见,瓷器是一种代表中国的艺术,外国友人认识中国从认识瓷器开始。

2、初次尝试:

*用蓝笔在刚才画的圆上进行添加,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将画好的圆盘沿边剪下

*同座位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青花盘

3、选择两种不同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

4、你知道盘子还有哪些形状?

5、学生练习:以单一蓝色设计一任意款式的青花盘

展示与评价:

1.开个青花盘的展览,选出你最喜欢的青花盘

8.画青花 教学设计 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美丽的青花》,感受青花的色彩美和图案美。

2、尝试运用线条大胆地在鸭蛋上表现青花图案。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美工活动创作的乐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前欣赏过青花瓷器。

材料准备

1、鸭蛋人手一个、青蓝色颜料、棉签、抹布、水彩笔(深蓝色、浅蓝色)、用油泥和瓶盖制作的底座。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古筝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欣赏、感受青花的美。

1、观看课件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哪张图片?

2、幼儿讨论:为什么喜欢那张图片?(从图案感受青花的美)

3、了解青花:

教师小结,给孩子讲解有关青花瓷的知识。

4、今天我们一起用青蓝色的颜料来装饰一下鸭蛋。

启发幼儿:你想在鸭蛋上画什么?你会用什么图案来表现?

二、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自主选用绘画材料、工具,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作品展示、评价。

1、你最喜欢谁画的青花蛋,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请你和老师、同伴讲一讲自己的画。

3、与同伴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精致盘子,走进了家家户户。而那些富有传统文化的青花盘,被越来越少的人所青睐。所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白底青花独特的色彩美和对称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美丽的青花蛋》。

本活动我通过图片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青花瓷的特点:蓝白相间的颜色特点和一定规律的花纹排列。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对青花瓷都特别的感兴趣,他们觉得青花瓷特别的美,所以孩子们都愿意去观察,去交流自己的发现。这次活动是让孩子们用棉签蘸水粉在鸭蛋壳上画画,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通过这种形式来画画,所以孩子们都觉得特别的新鲜,整节活动下来孩子们都处于比较积极地状态下。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掌握了青花瓷蓝白相间的颜色运用和中心对称这种画画的方法。

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我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了“中心对称”的作画方式,突出了重点。我特意自制了一个“中心对称”图案非常明显的青花瓷盘,让幼儿先认准“中心”,接着用“找一样的图案”的方法,让幼儿逐渐理解“中心对称”的方法就是: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在幼儿初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基础上,我还给幼儿上来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检验幼儿掌握中心对称的情况,另一方面,起到给幼儿示范操作的作用。其次,在作品呈现的方式上,我考虑了色彩与内容的搭配以及作品的呈现效果。青花瓷的色彩是白底蓝花,我给幼儿准备的课件、盘子插座都是“白底蓝花”的色彩搭配,作品本来是呈现在嵌体板上的,我考虑到如果把作品放在插座上,作品会更具美感、整体效果会更好。最后,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知道一次性的盘子还能变废为宝制作“青花瓷盘”呢。

同时,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还存在不少的问题:1、在给幼儿介绍课件磁盘花纹的时候,没有用简浅易懂的语言,解释不到位。2、幼儿在装饰过程中,还有个别幼儿围绕中心进行装饰,不能很好的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有规律的进行装饰;3、在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时,太随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开始孩子们的座位安排,一开始我是让孩子们按画画的座位来进行欣赏课件的,这样的座位安排使师生间的互动并不是那么的紧密,应该先将孩子们的座位排成半圆形状,让孩子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这样可以活跃师生间的互动,然后等需要幼儿操作时在请幼儿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进行绘画。用中心对称来装饰圆盘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为了能让幼儿更加透彻的理解中心对称这个方法,在活动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更放手的让幼儿去探索,去发现中心对称的这个规律,在孩子们画之前教师也有必要进行一次现场的示范。在最后当有的孩子画好,有的孩子还没画好时,我在这个环节中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应该及时组织好那群已经画好的孩子,比如带领他们一起去看看别的孩子画的青花瓷盘,而不是让他们坐在位子上干等,在最后进行的作品评价中,我应该围绕着这节活动的中心对称这个装饰方法来进行评价,那样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

9.画青花 教学设计 篇九

(一)感受青花瓷艺术,了解文化内涵。

1,听音乐《青花瓷》

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就是周杰伦唱的„„?(青花瓷)有谁在生活中见过真正的青花瓷?传说中的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展示青花瓷,揭示课题“青花瓷”。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歌曲谈起,设置悬念,导入课题“青花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瓷器的历史和认识

师:有谁知道瓷器用英语怎么说?(学生表示不懂)其实瓷器的英语单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无数次的在电视电影网络和日常生活中被提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它就是CHINA。(板书齐读)它还有一个中文意思就是“中国”。为什么瓷器与中国都被叫作CHINA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吧。(2)

在“青花瓷”的音乐声中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了解瓷器,不能不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一件瓷器的诞生要经历拉坏、印坯、剐坯、上釉、釉下绘青花最后再烧制而成。正是由于有这样复杂的制作过程,才使得青花瓷绽放出传世动人的神韵。每一件青花瓷都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青花瓷不但美丽它具还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唐代、在元代逐渐走向成熟,在明朝成为瓷器的主流,在清朝它的工艺达到巅峰,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品,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成为欧洲人们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的代名词。(2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瓷器的英语单词加深对我国瓷器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研究表现、构图创作。

1、小组合作抢答过关游戏“先声夺人”。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抢答,答对一题得一个红灯笼。(3分钟)昨天老师让大家去了解有关青花瓷的知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哪一组做得最好。我们来做个小组赛。(1)说说瓷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瓷器身上有几层花纹?(3)瓷器上画的是什么内容的图案?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纽带帮助学生解析青花瓷纹饰特点,加深纹饰美感的体会。

2、展示设计过程

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四分钟)(1)、请你为我的瓷器来设计漂亮的图案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看了这么多精美的青花瓷,你想不想设计出自己心中的青花瓷呢?(想)老师也想来做一做,老师要用手里的纸,变出一个美丽的瓷器来。什么?你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运用对折剪纸剪花瓶)这不就变出来了嘛。好看吗?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变出青花瓷的呢?可是好像还少了点什么?(花纹)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来给它加上?为了给更多同学机会,老师把瓶子暂时拆分成瓶口、瓶肩、瓶身、瓶底四部分。谁愿意来给老师帮这个忙呢?(同学上台用老师准备的蓝色水笔画花纹)其他同学虽然也很想上台画,但老师只有一个瓶子,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不过大家可以拿出手中的纸,自己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瓷器,画出自己喜欢的美丽图案来。

布置作业:

1、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青花瓷花瓶。

2、用水彩笔描绘连续纹样及单独纹样装饰花瓶。(2)、学生设计图案个别指导:

阶段性交流:

1、学生蓝色的笔来绘制设计青花瓷器。注重发现学生设计中的闪光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作品展示:

说说你设计中的亮点和你还想如何做的更好。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优和还想改进的方法,学习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独特的审美个性。

【设计意图】通过“画青花”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青花瓷白釉青花的独特风韵,进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

寻找生活中的青花瓷 师:同学们,请在生活中找找身边的青花瓷。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青花瓷图案。

(五)板书设计

青花瓷

1.对折

2.勾画

3.裁剪

10.青花瓷教学反思 篇十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路。青花瓷是元代陶瓷艺术的代表,它素雅、端庄,自元代到宋元明清甚至今天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自己对美术与文化热衷,让我有了上这节课的激情。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以鬼谷下山这个故事做引领,引出《鬼谷子下山图》瓷罐和课题;学习部分为:简介青花瓷知识;认识青花瓷艺术特色:淡雅、素净;欣赏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种类主要有:瓶、罐、盘、碗、杯等;了解青花瓷上的图案分为:动物、人物、风景、花卉;然后赏析教师范作;通过欣赏分析,掌握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与人合作制作一幅“青花瓷”美术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以学生自评与互评和教师总评为主,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以青花瓷特色而设计的服装、手机、钢笔、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开阔学生的思路。

其次,来谈一谈自己上完这次课的几点感受。第一,良好的课前组织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同样是一个课题,我在五四、五五两个班上完后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五四班我是提前六分钟进班,开始组织纪律、让学生坐好、准备上课用的学习用具,所以这个班学生的听讲情绪良好,结束时学生的作品也出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五五班因为我当时有点事没有提前进班,结果上课铃响后学生才进班,学生情绪浮躁,加上学习用具没带或者没准备好,一直到最后学生的作业效果都不如五四班。第二,贴切、赞美、真诚的评价语言,是学生情绪的推进剂。时常感到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很匮乏,以至于学生回答的很精彩,只会用掌声、很好等方式给予鼓励,但是上完这几课以后,我似乎在评价用语方面醒悟了不少。我认为评价要及时,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的语言激励,还要具有幽默感,让学生在高兴的同时内心有了鼓动,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地听讲。第三,不管是教学设计的预设,还是课件的制作修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和“精、简”则两个原则而进行,大到一节课的整体设计,小到课堂上的语言和课件上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我认为即使一节课上不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起码也会上到有效课堂的效果。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动态汇总表下一篇:吉林会计网上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