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案教学总结

2024-08-28

曹冲称象教案教学总结(精选11篇)

1.曹冲称象教案教学总结 篇一

7、毙∽榛惚ǎ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敝傅祭识恋谌、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彼伎迹翰艹宄葡蟮陌旆ê寐穑克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敝室墒湍选

11弊杂衫识恋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2、闭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备聪按视铩

4、庇谩跋取…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卑压适陆哺家人或朋友听。

2、辈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2.曹冲称象之后 篇二

之后不久,就有各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曹冲,要做专题报道。还有的请曹冲到演播室,与主持人对话,现场直播。此外,国际大导演也匆匆赶来请曹冲拍戏,报酬是极高的,据说一个小时就是100万美元,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拍出来的片子,收视率可高了。人人都看得目不转睛,毕竟,人人都想成为天才。

炒作是时代之新潮。商家们更不示弱,纷纷找上曹冲,请他为商品当形象代言人和形象大使。国外有一家生产儿童奶粉的商家,出100万美元,让曹冲做了一分钟的广告:吃了聪明奶粉,我就变得如此聪明!国内的一家生产儿童饮料的商家,也出了250万元,让曹冲做广告:只要常喝神童饮料,想不聪明都不行!画面上的曹冲,正喝着一瓶神童饮料,哈哈大笑。

出版商也找上曹冲,要为他写传记,写成长史。比如《天才之路》《我是怎么成为神童的》《神童曹冲》等等。只要曹冲愿意配合,自有枪手写稿,赚了大钱,大家分成。有钱的事谁不愿意干?除非他是傻瓜!曹冲当然爽快地答应了,忙得他不亦乐乎。

至于说那些学校,更是一拥而上,邀请曹冲去做演讲,有的还请曹冲做名誉校长。对了,曹冲的那些演讲稿,当然都是别人替他写好的,他只要照着念一念就行了,那些难认的字,自然有拼音注着,全不用“神童”操心。你想想看,曹冲那么小,他能写出什么演讲稿来。况且他也没有读几天书,有许多字还不认识呢!但不要忘了,曹冲是名人,请他出场演讲肯定是要付费的,一次是一小时18万美元。价钱虽高,可他是曹操的儿子,慕名请他者络绎不绝。

曹冲的演讲甚至做到了国外,所到之处,比皇帝出行还热闹。人们一路站着,争先恐后地都想一睹曹冲这个天才儿童的风采。见到曹冲的人都说他的长相与众不同,这样的人将来要干大事。没有见到曹冲的人,都以为终生憾事。有一个女孩子,追了曹冲10天也没见上一面,于是跳楼自杀了。在国外,曹冲的每一场演讲都赢得了人们的极力赞扬,有人疯狂地把双手都拍肿了。有人聽了曹冲的演讲,就说曹冲应该列为世界演讲大师之首,说他的演讲是人间能得几回闻。名人曹冲自然又选入了许多词典,比如《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大词典》《当代名人》等等。

曹冲成了许多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偶像,受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崇拜。曹冲成名之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曹冲的名声,盖过了他的父亲曹操。

数年过后,曹冲长大了,就更讨人喜欢了,特别讨女孩子的喜欢。有许多外国女孩漂洋过海,到中国来找曹冲。可惜曹冲四处奔走,根本就见不到他的人影,只能对着他的影照,朝思暮想。

这一年,曹冲到欧洲的一所大学演讲。作了一场激情的演讲后,有一个大学生向曹冲提问:“曹天才,请问,假如现在我们这儿有一头一万斤重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它的重量?”曹冲一笑,说道:“这还不简单吗?拿刀来把它砍成一块一块的,慢慢地称,最后不就知道了!”“啊!”台下的大学生们听了一片哗然。“这就是天才?这就是神童?”“他是不是神经病?”“难道是脑瘫”……

不久,经19国智力测试专家测定,曹冲的智力早已退化,已不再是天才了,同常人没什么两样。曹冲得知后,忍不住痛心地说:“我从前哪是什么天才呀?都是你们这些人害了我呀!称象这么一件小小的事,你们就大肆渲染,胡编乱造,把我吹成神童……”说完,曹冲突然疯了。那些报社电台以及出版商,尤其是某神童研究中心又抓住机遇,大做文章,出了如《天才的结局》《疯子与天才之区别》《神童之湮没》《神童的悲剧与遗传基因及其老子》等一系列报道及书刊。人们又是争先恐后地观看,大发感想,在世界各地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浪狂潮。

(图/刘刚 编辑/张金余)

3.《曹冲称象》教案 篇三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四、巩固练习

4.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篇四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 柱子 称象 船舷

微笑 然后 果然 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3)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4)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5.《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五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6.曹冲称象与哲学有什么关系 篇六

一、试题贴近生活,题材丰富,强调“学以致用”。

情境化的命题方式成为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的主流,2012年生活情境化的试题占到总数的90%以上,而且经过几年命题实践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试题在“生活化”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试题能够在教育本质的层面上理解“生活化”、“情境化”的涵义。在进入新课程的初期阶段,一些试题对生活化素材的使用存在形式化的理解,将引入生活情境的目标定位于使试卷更加生动活泼,激发考生回答的兴趣和热情,于是常常看到一些试题在用冗长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活现象或者事件之后简洁地发问,而问题的回答无需阅读事例,直接作答即可。在这种用生活“包装”的试题中,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仍然是割裂的、疏离的。纵观2012年的各套试卷,这样试题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相当一部分题目能够在教育与生活本体契合的意义上实现贴近生活的命题理念。教育内容与生活具有本体契合性。教育是基于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化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内容生成的源泉和建构的基础。相对于生活而言,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服务于生活,是人们通向美好生活的途径和手段。相应地,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其主旨在于促进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问题和生活意义,创造完满的、有价值的生活。生活情境化的命题方式能够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真正融合在一起,克服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对人的内在异化,引导学生在教育与生活的双向建构中,实现对生活的反思、生活的创造,形成生活的智慧,做出正确的生活选择,从而复归教育的本质,实现考试的真正价值。

【试题】全国卷大纲卷第27题:小明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台计算机,正常使用一个月后计算机出现黑屏等故障。在与专卖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小明决定采用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以选择的维权手段有(答案A)

A.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B.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

C.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

D.行政部门处理、媒体曝光、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分析】本题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考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互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活化知识、提高能力。

2.相比于以往,2012年试题在生活素材选择上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多维性更加突出。

首先,从地域范围看,世情、国情、市情等不同层面的生活材料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试题涉及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世界粮食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等全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培养考生的世界意识与开阔的国际视野。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试题涉及我国改革中的“顶层设计”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产能过剩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税制改革问题、以稀土行业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扶贫工作的新举措、对外贸易的发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等。

其次,2012年的很多试题讨论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对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微博”的正确使用、动画片《大闹天宫》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电视剧“穿越”手法的客观认识,“微时代”休闲益智游戏的开发、苹果公司电子产品的创新、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背后的文化分析、年轻人着装的CPW概念等,这些话题切近了高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生活样式和思维特点。

再次,从学科上看,注重选择综合性的生活题材。试题体现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比如从海底生物化合作用的不同情况深化对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方法论的理解,从认识深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微子研究的深入,从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在防治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贡献强调改造世界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在科学防灾中透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通过诗人杜甫珍视公正、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之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例题】福建卷第36题: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答案C)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 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 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分析】本题作为一道哲学试题,以表现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变化关系的图示为素材,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哲学知识理解题意的迁移能力。题目设计巧妙,呈现方式新颖,体现了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经济学的联系,突出体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性和哲学思维方法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二、能力立意,鼓励创新,突出综合探究

总体而言,2012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突出了对新课程强调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根据新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的能力的测量。

首先,试题增强了开放性,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全国课标卷第39(3)题“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海南卷第25(3)题“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福建卷第39(4)题“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等。很多试题在参考答案中都注明“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如北京卷第38题),还有一些试题采用分析评分法,给出几个参考示例,从不同侧面、等级设定评分标准(如上海卷第35、37 题)。

【例题】北京卷第39(2)题: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分析】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不同的生活体验,对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的人生经历、实践经验以及感悟角度不同,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答案。本题在阅卷中也不像传统试题那样根据标准答案呆板地踩点给分,而是根据考生的整体回答采意给分。

其次,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应地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成为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2012年的试题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试题能够选择适当的探究问题。选取一个恰当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以江苏卷的探究题为例,其以如何正确对待和过好传统节日为话题。题目针对现在很多人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休闲假日引导考生分析当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对策,并围绕端午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活动。关于传统节日的话题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和推动考生积极主动地研究。

2.试题注重还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生成性。探究性试题试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对问题的发现、形成、分析、解决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创新实践的能力。

【例题】上海卷第34题:以“曹冲称象”为例,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变换路径→寻找替代物→组合方案→择优方案。

(1)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逻辑思维方法?

(2)从“联系”的角度看,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分析】本题以“曹冲称象”为例,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来:发现问题→变换路径→寻找替代物→组合方案→择优方案。本题对“称象”问题解决程序的完整表达让学生“全程”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注重过程的思想。

再次,试题注重挖掘学科内部和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较好地实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江苏卷第31题、32题在一道选择题中出现了不同模块的知识综合,将哲学与文化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分析实际问题。北京卷第38题围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在知识上,分别从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不同模块设问,全面考查了解读图表、比较、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全面实现考试目标。

2012年的一些政治试题抓住了教育改革的这一基本理念,力求通过试题与考生真诚地对话、交流情感,引导考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唤起他们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正义、诚信、敬业、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主流价值观。例如,通过《感动中国》十年来100多位先进人物和群体的榜样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江苏卷第22题)、发挥“信义姐夫”的诚信精神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江苏卷第24题),弘扬雷锋精神(天津卷第14题、山东卷第31题、江苏卷第33题、广东卷第30题),通过牺牲高考复习时间为白血病患者捐献干细胞的最美中学生的事迹呼唤青年学生用青春诠释崇高的精神,用美好的情怀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海南卷第29题),在《黄河大合唱》对民族抗战热情的表达中使学生体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山东第25题),在历史纵深和各国横向比较的视角下,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态度和历史责任感(重庆卷第39题)。

【例题】安徽卷第39题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上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您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网友议题:直面道德困惑,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回答。

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7.《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这11个生字,会写“称、柱、杆、秤、站、船”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语气和对话。通过对比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并会用“到底”说一句话。

3.阅读课文,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说为什么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不好。

教学难点: 读好疑问语气和对话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人物

1.师:今天俞老师请来了一位历史人物,谁来大声叫叫他的名字。(出示曹冲图片,正音)指名读——齐读

2.师:关于曹冲,你知道什么?(指名自由说)

师简单介绍曹操、曹冲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曹冲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4.曹冲做了一件什么事啊?(称象)师:你还见过谁称什么?(称水果、称菜等)师:是的,称一称就知道了重量。(学习“称”字)

二、初读课文,读好问句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回到古时候,去看看称象的热闹场面啊?(想)

师: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28页,自由地读课文2遍,听清要求:

8.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八

之前备课的时候是想准备教具给学生演示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结果没有准备充分,只能干巴巴的讲,孩子们越听越懵,加上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秤,课堂渐渐被冷却。

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在教室就地取材,找了一把大长尺子,两个有带子的学生水杯,和一个拴钥匙的绳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秤,那一瞬间,学生们似乎一下子就懂了。

我非常惭愧,准备不充分就进入课堂是真的不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也不够,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上不好课了,其实都是自己的托词。

想躺平,想安于现状,想做一条咸鱼。

9.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九

学情分析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一点对同样是孩子的二年级小朋友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

背诵第4自然段。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教学课时

二课时(此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生:称出重量。

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有人称大象吗?大象的重量怎么称出呢?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板书课题]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1.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听第四自然段录音,边听边看课件或纸片教具的演示。2.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弄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3.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宰大象)

学这篇课文,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能简单弄清称象的四步做法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比较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至于曹冲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怎样借鉴官员的方法等不必分析讨论。

五、资料袋

1.《称象》纸片教具做法

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截水面,画上蓝色的水纹;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的石头。教具的大小要易于操作、便于观察。

2.改进曹冲称象的办法举例

(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更方便。

3.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文长。他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

有一次,老师想考考学生的智力。他问学生:谁有办法做到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这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不把鞋底弄湿?

10.《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9.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11.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十一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初读后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2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称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办法,一会儿汇报。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孩子们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把石头换成人,一样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说:“可以用吊车用磅秤”,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将大象的细胞抽出来,进行化验分析,直接用生物技术测出大象的重量。”

当了解曹冲这个形象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惊讶。

看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不能看低他们。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3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小学生。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

就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识字教学环节,是我最头痛的。本课生字数量多,字形复杂,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比较少,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是这节课我要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临上课前我又改变了思路,将生字的结构用“猜字谜”的方式在课件上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音序、音节、部首、组词运用四方面逐个进行学习。把对生字的常规识记改为一下全部呈现,直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生字,还有那些生字存在识记困难。从而直奔难点,从难处下手,节约时间。

“再”字进行教学时,重点分辨再和在的区别,利用分别组词造句的方法,使学生在用中进行识别和记忆;而“象”字和“像”字的教学时,我先教了“象”字,尤其强调了“第五笔是横,第六笔是撇”的笔画顺序。在“象”的基础上,加上单人旁,就是“像”字。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而在拓展部分,我没有过多的拓展称象的方法,而是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曹冲的方法。

课程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自主读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在学生讨论中,我顺势引导,并给予总结,得出如下几个方面: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

(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课后,我又利用阅读课,进行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甚至有同学用了画一画的方式将这篇课文讲述了出来。这样多样化的反馈,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是单一的我说他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我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引领,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由浅入深地思辨,利用自己的主动思维去不断获得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

这样的课堂也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体现出学生主动性作用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的真正有效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汲取经验,在教中学,学中教,继续自我成长。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4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秤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每一步。仿照曹冲秤象的故事,动手做做小试验,把物体化整为零,看看能不能称出重量。

对于词语的理解训练不到。教学时应注意读好关键词,可以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然后再读好句子。比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不停地”,“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中的“才”字可以换成“刚刚”“只有”。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果然”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积累词语,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5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资料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方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一样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光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到达问题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忙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6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的道理。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特别是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一、教学效果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敢想敢做,难能可贵,尤其是他才七岁,正好二年级的孩子们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们共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把孩子们带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思路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指导阅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在第三自然段中,讲解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思考,有效引导学生读出了“议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议论”一词的理解。这样,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三、不足之处

我细细想来,也有欠妥之处,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在教学中,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7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启发:“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班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我乘机导入:“你说得很好。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8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先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现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没有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生字与课文的相互联系。在让学生用“到底、才”说话时,有的学生把“才”的意思理解错误,在说话时,出现“......是天才。”的句子。在课后的作业中,学生把“称”和“秤”的用法分不清,或者在写“秤”是,容易把“禾字旁”写成“木字旁”。同音字“住”和“柱”容易混淆。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9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平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我接着说:“请大家把课文再认真读一读,把插图再仔细看一看,讨论讨论!”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不久,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学生说出的答案。“对,你很有概括性。”“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0

《曹冲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讲这节课之前,深入钻研教材,在年级组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参考了众多的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感受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练习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表达不如人意。于是我出示flash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边练习说,在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复述、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练习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出现了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我预设做的不充分,对学生情况不了解。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我想,学生对于这个称象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怎么样?好在哪?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出来。接着我问曹冲是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学生说出是船和石头,从而想到曹冲懂得这样的知识:同一条船,如果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那么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曹冲能给运用上述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运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识。先用一条船“称出”(找到)与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块石头,再一称一称地称这些石头的重量。这样,就把不能分开来称的身高,体重的大象,换成了可以分开来称的若干块石头,从而间接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和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帮助,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1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起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

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不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

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2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3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整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来,结果告诉我学生们都掌握的不错。第二自然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大臣们都在讨论大象的重量,可见称大象的体重是很难的问题。第三自然写的是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是要造一大秤,这种方法行不通。曹操对这样的回答不满意。第四自然段讲曹冲称象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的在原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首先是把大象赶到船上,其次是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次是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最后是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就是结局,曹冲把这个难题解决了。通过这五个自然段的讲解,要让孩子们明白遇到难题要勤动脑筋,善于观察。

在设计这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同学的差异性,尽量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性。课后习题第三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难度的,通过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再说这个词语好在哪里。对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教孩子们好好观察这两个句子,学生们的眼睛是敏锐的,立刻就知道哪里不同。比如说:“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为什么用才呢?为了突出表现曹冲的年纪小,通过这样对比学生就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第四自然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内心。只是依据曹冲来设计问题,因为问学生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我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身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这样过程,就可以完成课后第二小题。今后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是要在教学用书上下很功夫。整个课堂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看到几个同学发言的很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4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5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爱动脑筋想出了称象的方法,突出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在课程导入,我出示了大象的图片,简单的介绍大象的种类以及分布,学生听得很认真。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以下大象,同学们用“又高又大”“强壮”词来描述,那么我就顺势说出:那这么大的大象,怎么知道它的重量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引出课题。

在讲授生字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特殊笔画的书写,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又快有正确的记忆生字,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的方法,更好的认识生字。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称”和“秤”这两个字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写错,是我在课堂上的将字进行区分和说明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把容易弄混的字进行着重讲解和加强练习。

在具体引导学生说出曹冲的办法时,我试图让学生自己复述一遍,可是在陈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很不好,然后就用图片作为引导,这样子学生可以根据图的提示一步步分析课文。

上一篇:做新时代的合格教师下一篇:质监局三查汇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