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综述

2024-10-25

化学实验综述(8篇)

1.化学实验综述 篇一

宁 德 师 范 学 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年 级 2012

专 业 化学

生 杨元世

号 B2012061118

题 目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2014年6月20日

【文献综述】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杨元世

(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 福建 宁德352100)

【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 果蔬 水产品 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1.1低温保鲜

1.1.1水产品低温保鲜

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内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状态,然而通过舱内保温保湿系统对水产品进行保温,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以及理想保鲜成本的技术。

1.1.2果蔬低温保鲜

果蔬低温保鲜主要是通过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缓果蔬的呼吸作用。这种方式可分为自然温度和人工冷却贮藏法。目前果农普遍采用的沟藏、窖藏等自然温度贮藏法,它是利用自然温差来调节与控制贮藏环境,使其处于较低的温度。冷库属人工冷却贮藏法,所用设备是冷藏库配以氨压缩机及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行制冷,根据果蔬各自的贮藏温度,自动调节库内温度和湿度。目前国内2/3的果蔬企业采用此方法。

采用冰温技术能够长时并有效地保持适熟水果的固有风味和新鲜度,提高其商品价值。在果蔬贮藏方面,对梨、桃、冬枣、樱桃、李、柑橘、香蕉等的冰温保鲜已取得成功,该技术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2]。杨梅是我国南方特产水果,采后极易发霉变质,在20~22℃条件下仅能保存3d,10~12℃保鲜7d,0~2℃保鲜9~12d。即使采用壳聚糖涂膜并结合低温贮藏也只能延长至16d。然而用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杨梅并结合冰温贮藏可将其保鲜期延长至近30d,且贮藏21d时,杨梅硬度仅下降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16.7%,总酸含量下降32.5%,无霉果产生,杨梅的色、香、味和口感俱佳;贮藏至28d时,也仅有个别霉果出现[3]。

20世纪80年代,日本北海道大学率先开展冰温高湿保鲜研究,此后其它科研人员开始采用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CTHH),即在物料冷害点温度0.5~1℃以上相对湿度90%~98%的环境中贮藏保鲜果蔬。其保鲜机制是: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有效控制果蔬在保鲜期内的呼吸强度;采用高相对湿度的环境有效降低果蔬水分蒸发,减少失重。从原理上说,CTHH既可防止果蔬在保鲜期内的腐烂变质,又可抑制果蔬的衰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1.2化学保鲜

化学保鲜是在食品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化学保鲜剂)来延长货架期,保持品质的措施,其优点是只需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品,如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物质即可有效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具有简便、经济、高效等特点。

水产品化学保鲜常用的方法有4种,即: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抗生素、糟醉和烟熏保鲜,其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鲜尤为普遍。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曾采用各种广谱性抗生素进行水产品保鲜。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用亚硫酸钠等化学防腐剂防止水产品变黑。某些国家还将其作为商品销售,被众多生产厂家用于食品、饮料及水产品的防腐保鲜中。由于一些抗生素与化学保鲜剂存在残留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被淘汰。

果蔬贮藏中使用较多的化学保鲜剂有消毒杀菌剂、活力多效素保鲜剂、生长抑制剂等,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吸附型、浸泡型、熏蒸型。吸附型防腐保鲜剂主要通过清除果蔬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O2含量或脱除过多的CO2而抑制果蔬的后熟以达到保鲜的目的。浸泡型防腐保鲜剂是通过浸泡、喷施等方式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是最常用的防腐保鲜剂。用其杀死或控制果蔬表面或内部的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果蔬采后的呼吸代谢。熏蒸型防腐剂是指在室温下挥发成气体以抑制或杀死果蔬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对果蔬毒害作用较小的一类防腐剂。目前已大量用于果蔬及谷物防腐。常用的熏蒸型防腐剂有仲丁胺、SO2释放剂、二氧化氯和联苯等[4]

化学保鲜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近年来因滥用食品添加剂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使化学保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天然无毒无害的生物保鲜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3生物保鲜

生物保鲜技术是将某些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天然物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通过浸泡喷淋或涂膜等方式应用于生鲜食品中,进而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生物保鲜技术的机理包括抑制或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隔离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氧化作用,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及相对湿度等因生物保鲜剂具有天然、安全、简便等优点,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食品保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保鲜、生物天然提取物保鲜和基因工程技术保鲜。

1.3.1水产品生物保鲜

用于水产品保鲜的生物保鲜剂主要有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乳酸链球菌素、生物酶(溶菌酶、葡萄糖氧

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生物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壳聚糖、鱼精蛋白等),以及以上述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生物保鲜剂。

乳酸链球菌素是由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高效、无毒、安全、营养的生物保鲜剂,可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在新鲜鱼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能很好地抑制产毒菌的生长和产毒如添加25mg/L的乳酸链球菌素对龙虾肉、鲑鱼、蟹肉组织无任何损伤,且明显降低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水平[5]。能够显著推迟鳕鱼片、鲱鱼片及烟熏鲭鱼等海产品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毒,抑制波特淋菌中毒[6]。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可以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导致细菌自溶死亡,因此被广泛用于有细胞壁结构的细菌,其对人体细胞无害。然而溶菌酶主要是与其它保鲜剂复合使用来起到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7]。陈舜胜[8]等人研究了溶菌酶复合鲜剂对虾、带鱼段、扇贝柱和柔鱼条的保鲜作用,结果发现采用复配的方式既扩大了溶菌酶的抗菌谱范围又增强了抗菌作用强度,在相同条件下可延长保鲜期约1倍的时间。郭良辉等[9]将溶菌酶与Nisin复合保鲜蚌肉对其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都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协同效应明显。

1.3.2果蔬生物保鲜

果蔬生物保鲜技术包括利用微生物拮抗保鲜、天然提取物质保鲜、基因工程技术保鲜3种方法。微生物拮抗保鲜技术采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利用菌体次生代谢产物或直接利用微生物菌体和抗菌肽对食品进行保鲜[10],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等特点。国外有人用有益真菌对新西兰猕猴桃进行防霉研究,还有一些利用木霉对果蔬进行防病保鲜的报道。例如美国法国和英国利用多孢木霉对洋梨、蘑菇和苹果进行防病保鲜[11]。赖健[12]等研究了木霉发酵液对茄子的保鲜作用,经哈茨木霉发酵液处理的茄子果实,在贮藏温度20-25℃的条件下贮藏20d果实仍新鲜如初。

天然提取物质保鲜是利用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抑制果蔬表面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果蔬中酶的活力,从而减轻微生物对果蔬的影响。其无毒无害,可以达到绿色保鲜的效果。天然提取物质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提取物质浸蘸熏、蒸、喷洒、保鲜纸和涂膜剂等[13],其中对涂膜保鲜研究较多如壳聚糖、海藻糖、魔芋多糖等广泛用于果蔬采后涂膜保鲜效果显著。

基因工程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水果生理成熟期内源乙烯的生成,控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以及延缓水果在后期成熟过程中的软化,来达到保鲜的目的。目前,日本、美国、新加坡的研究人员从基因工程角度,利用基因替换技术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和积累,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我国十五期间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加强了果实采后基因沉默诱导和诱导启动子及其应用技术创新,开辟了果蔬采后保鲜新技术领域。首次通过抑制果实中成熟关键基因LeACS2的表达来实现延长番茄果实的贮藏寿命;实现了使番茄果实中与乙烯合成和果实成熟相关的关键基因沉默,从而达到延迟成熟的目的;建立了一种基于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的全新的果蔬贮藏保鲜方法。

1.4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技术是以不同于大气组成或浓度的混合气体替换包装食品周围的空气,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冷链温度,来抑制或减缓微生物生长和营养成分氧化变质,尽可能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MAP技术的气体组成通常为O2、CO2和N2,不同的气体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不同。CO2在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中起最重要的作用,其对大多数需氧菌、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延迟期,降低其在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O2能够抑制厌氧菌的生长促进好氧菌的生长。N2是惰性气体,用作混合气体的充填气体,起到平衡缓冲作用。MAP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商业应用,并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广泛用于欧美市场上生鲜肉、水产品、凝乳、鲜奶酪、蔬菜、水果和许多其它家庭即食食品的保鲜[14]。

2结束语

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丧失商品价值。因此,保鲜的实质就是商品的保值,也是生鲜食品进入市场、参与流通的重要前提条件。研究并创新生鲜食品保鲜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避免产后损失,实现节约资源、节能减排,而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同时,还可延长生鲜食品的供应期和供应范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对于调节生鲜食品的淡、旺季,繁荣农产品市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保

持农业和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鲜食品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由于保鲜与加工技术落后,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然而,从国内外发展态势看,生鲜食品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马继安,姜惠英鱼类和水产品保鲜保活技术的进展[J].现代渔业信息200015912-14 [2]张辉玲,刘明津,张昭其果蔬采后冰温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J].热带作物学报,2006,27(1):101-105.[3]李共国,马子骏杨梅冰温贮藏保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3):130-131.[4]邹东云,马丽艳,杨丽丽,等化学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 38-40,45.[5]刘静,李湘利Nisin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8,(9):14-16.[6]BroughtonJD.Nisinasafoodpreservative[J].FoodAustralia,2005,57(12):525-527.[7]励建荣,李学鹏水产品的酶法保鲜[J].中国水产,2006,(7):68-70.[8]陈舜胜,彭云生,严伯奋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J].水产学报,2001,25(3):254-259.[9]郭良辉,许巧情,许永久溶菌酶与Nisin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蚌肉的保鲜效果[J].水利渔业,2007,(4):112-114.[10]裘纪莹,王未名,陈建爱,等拮抗菌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4):334-336.[11]张硕成木霉菌生态学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1991,(21):85-88.[12]赖健,张渭采后茄子的生物保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138-140.[13]张艳,阚健全中草药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6):106-109.[14] Sandhya.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of fresh produc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needs [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 :1-18.

2.化学实验综述 篇二

1 现行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

1.1 重铬酸钾法

重铬酸钾法为国家标准方法, 该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是耗时长, 每测定一个样品需要回流2h;回流设备占较大空间, 批量测定有困难;测定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浓硫酸和硫酸银, 分析费用较高[1]。该方法对于区域水质调查中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水质在线监测及污水处理厂生产控制的经常性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2]。

1.2 高锰酸钾法

高锰酸钾指法主要用于测定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消耗费用较低、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在地表水测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方法在工业废水测定中有重现性差、分析数据不可靠等缺点, 使该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3 库伦法

库仑分析法是一种电容量分析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氧化率高, 测定准确, 既可用于测定各种有机物含量高的工业废水也可用于测定有机物含量很低的饮用水;节省浓硫酸的使用量;节省测定时间;仪器结果显示准确、滴定终点可实现自动控制, 误差小, 适合于现场COD自动监测;仪器可直接显示COD的值。其缺点是回流消解采用的硫酸银催化剂价格昂贵、用量较大, 导致分析成本高, 容易产生硫酸银的二次污染。

1.4 光度法

H A C H公司的光度法是得到美国环保局认可的COD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现成的已加入试剂的反应瓶, 无需对试剂进行混合、转移和标定等操作, 只需在消解液中加入2m L样品, 摇匀后放入COD反应器中在150℃密闭加热2h, 冷却后进行比色, 调节仪器内置标准曲线得出测定结果。该方法所需的试剂量少, 污染小, 操作简单等优点使该方法正逐步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的缺点是H A C H仪器较贵, 且需使用进口的已加入试剂的反应瓶, 分析成本较高。

1.5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OD的原理是酸性K2Cr2O7氧化水体中还原性物质, 产生的Cr3+可以催化Luminol-H2O2体系产生强的化学发光, 且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与Cr3+的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3]。该方法把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方法引入COD的测定中, 消解时间短, 不需要外加催化剂, 而且快速, 易于实现自动化。

2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为提高分析速度, 减少回流时间, 降低试剂费用, 满足大批量实时测定的需要, 目前, 国内外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变样品消解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替代催化剂和开发COD快速测定仪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三个方面。

2.1 对消解方式的改进研究

2.1.1 密封消解法

密封消解法是将样品密封, 在165℃下加热来进行样品消解, 消解时间为15~20min, 消解时管内压力接近0.2MPa[4]。由于用于消解试样的反应管是密闭的, 可防止挥发性有机物逸出, 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简便、快速、节约试剂、省水、省电、省时、少占用实验室空间等优点, 适合于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污染源大面积调查及大批量水样的监测。

2.1.2 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在微波能量的作用下加快分子运动速度, 从而缩短消解时间。微波消解法与标准回流法一样采用硫酸—重铬酸钾消解体系, 水样经微波加热消解后, 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滴定, 计算出COD值。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应液的加热是采用电磁波能量来进行的, 在高频微波的作用下, 反应液分子会产生摩擦运动。

2.2 对催化剂的改进研究

在COD测定中, 为使有机物充分氧化, 需加入催化剂以使样品消解, 标准法中使用降低C O D的分析费用。姚淑华等[5]以Mn SO4代替Ag2SO4作催化剂, 并采用开管加热消解法测定C O D, 与标准法相比, 该法准确度、精密度均良好。

2.3 COD快速测定仪

由于标准方法测定COD不能满足水质调查中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污水处理厂生产控制的经常性测定及水质在线监测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者研制了可准确计量的在线自动C O D测定仪。C O D快速监测仪是综合运用流动注射技术、电化学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光机电技术的全智能化产品。一般由进样系统、反应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3存在的问题

尽管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取得较大发展, 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着不足。在替代催化剂的研究方面以减少硫酸银用量或完全替代硫酸银为探索方向, 很难在提高催化效率和节约分析费用间达到平衡;目前应用广泛的微波消解法通常采用微波炉做消解器, 不同型号的微波炉测定不同的样品, 消解功率和消解时间不同, 消解温度不易控制。此外, 重铬酸钾法测定时需用硫酸汞掩蔽水中氯离子, 测定废液中含有大量汞, 易污染环境;某些废水如电镀废水或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六价铬离子, 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使测定值偏低, 这些制约因素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魏雪娇, 段胜彬.COD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1998 (3) :38-40.

[2]吕正中, 谭爱民, 张磊, 等.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综述[J].工业水处理.2000, 20 (1 0) :9-10.

[3]王娟, 李保新, 章竹君, 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J].分析实验室.2004, 23 (7) :19-20.

[4]Best D G, Decassers K P.Determination ofCOD using a sealed-tube method[J].Water PollutionControl, 1978, 77 (1) :138-140.

3.绿色分析化学原理与技术综述 篇三

一、绿色分析化学的特征

1)涉及范围比较大

绿色分析化学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作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大气、水体、土壤,还是给我们提供能量的各种食物以及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

2)研究对象复杂

目前为止,全世界的化学品多达1000多万种,在使用这样化学品的同时,它们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进入到环境中,从而使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着污染的危害。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含量极小,但是却给分离和测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技术手段多

在研究绿色化学中,所需要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手段极其多,几乎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分析化学的方法。

4)前沿性

目前对绿色分析化学的要求已经由传统的总量分析,逐渐发展到形态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原位分析,检测到的含量也越来越低。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化学物质和材料不断被用于工农业的生产并排放的环境中,而对于许多新型污染物往往没有成熟的分析方法。因此绿色分析化学技术必须有一定的前沿性与超前性。

5)交叉性

绿色分析化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各科学科的交叉,不但要应用现代科技分析化学的各项最新成就,还要引用其他各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更加有效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

二、采集以及前处理绿色分析化学样品的方法

绿色分析化学样品采集和前处理方法渐渐成为分析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采集与前处理方法的正确与否便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对于样品的采样可分为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主动采样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被动采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被动采样研究和应用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会更加关注一些中等极性、极性和离子性污染物的研究,着重是对一些新型污染物的研究。被动采样更加关注采样过程中是否能够保证质量及控制质量,使采样方法更加趋于标准化,争取在采样设备微型化、环境友好化、自动化等方面更上一层楼,使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稳定性有大的改善。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固相萃取、加压溶剂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等萃取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趋于完善,并成为标准的方法被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将更加成熟,纤维种类、萃取对象更加多样,分析成本大大降低,最终在环境监测实践中发挥作用;环境友好型的微型无溶剂萃取技术将会继续有所提高;还有纳米材料、免疫吸附、分子印迹和核酸适体等新技术的采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样品前处理的选择性和回收率;微型化、原位化和在线化趋势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1)微波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法也称微波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萃取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微波能量来提高溶剂萃取效率。该项技术主要是根据物质吸收微波能力的不同,使物质的不同区域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要萃取的物质从整个体系中分离出来,被介电常数较小的萃取溶液所吸收。与我们常用的萃取方法相比,该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A.极性分子选择的多样性。极性较高的分子在萃取过程中可以获得较多的微波能,可以使其运动速度加快。B.萃取速度快。微波萃取中,盛放试样的器皿不吸收微波且大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微波直接作用在试样上。试样中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中由于高频极化引起介质热损耗而产生强烈的热效应,克服了传统的传导式加热方法温度上升慢的缺点。C.加热均匀。该项技术可以使均匀的微波场受热也均匀,从而不会造成试管的受热不均。D.高效。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试样的萃取,效率高。

2)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以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特定的成分,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溶质在SCF中的溶解度随着SCF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大大的改变SCF中的溶解能力。进行SCF实验时,先使溶质溶解于SCF中,在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降低SCF的密度,使溶质在SCF中的溶解度有所降低,直到析出,最后变成气(C)、固(溶质)两相,从而实现分离。在这一过程中,固体可以分离取出,而气体萃取机则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三、绿色分析分离富集技术

1)采用固相萃取或者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是一种以柱色谱分离机理为依托,在分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试样预处理技术。与液相色谱柱相比,SPE柱一般开口,柱床较短,固定相粒径较大,因此柱效较低,仅适宜分离保留值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主要用于液态试样分析前的净化和富集。

固相微萃取是一项以固相萃取为基础,同时又拥有萃取富集及解萃优点的新型试样预处理技术。它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分离装置,首先要把被测部分从样本中提取出来,然后结合色谱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2)膜萃取

膜萃取技术是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萃取技术,它拥有很多优点,不仅高效快速,而且还经济环保,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在液态与液态,气态与气态以及液态与气态分离的过程中。该项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人工或使用天然的方法合成一种高分子薄膜,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进行溶质与溶剂的分离和提纯。膜分离方法的驱动力主要是压力差(如反渗透法、气体分离法)、电位差(如电渗析法)、浓度法(如透析法)、温度差(如膜蒸馏法)及化学反应等。

四、绿色分析测试的方法

绿色分析測试的内容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评价的方式的改变。传统分析化学的测试仅仅只是来测量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化合物的总含量或总浓度。然而事实研究表明,污染物的毒性与否,跟它存在的方式、环境及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所以,要想对物质的化学环境属性做出正确的分析,首先就是要对其生存的环境和形态进行测定,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而相应的测试灵敏度高,速度快、准确性好的原位及形态分析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绿色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在现阶段的生物化学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一种物质分离和测试的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原理是基于离子或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作定向运动,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是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在细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中、离子或带电粒子基于淌度和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高效快速分离的一种电泳新技术。毛细管电泳高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渗流的产生。电渗流也就是溶液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流动的现象。

2)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系数、属性或一些其他特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色谱分离法应用广泛,所包括的分离类型和具体的分离技术都有多方面的应用,同时该项技术检测方法也众多,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若按固定相的几何形状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相装在柱管中,流动相流经柱床使被分离物质分离后依次流出色谱柱的柱色谱法;另一类是固定于平面载板上,在流动相流动的过程中,当它经过固定相的时候,被分离后的物质便会留在固定相上的平面色谱法。然而气相色谱特别适合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所以在环境化学、石油化工、食品安全和刑侦分析等方面作为常规分析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气相色谱与质谱的联合技术,能够在一次进样中同时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已成为强有力的分析技术。

3)中子活化分析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是活化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定能量的中子、反应堆或加速器,还有可能是带电粒子或者高能r光子来作为轰击粒子去轰击待测试样,然后来确定物质元素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中子活化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五步,分别是样品的采集、活化、化学放射分离、核辐射的测量以及最终的数据处理。该项技术应用广泛,可以适用于多元素的同时分析,同时它的灵敏度非常高,多用于大气颗粒物、工业粉尘、固体废弃物等中的金属元素测量。所以它在绿色分析化学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化合物中的各种元素,同时精确地对它们进行分析,这对于绿色化学领域无疑又是一大突破。

五、总结

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所居住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绿色分析化学就是基于绿色分析化学的原理,试着在现有的技术上有所突破,研究出一些新型的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今后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尽量少污染或者不污染,现在的企业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让人们放心的态度来做事,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的治理,要高度重视,最终给人类营造一个绿色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地質矿产勘查开发院)

作者简介

4.化学实验综述 篇四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研究综述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1996年6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4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八号文件),同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6年10月,党中央又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2008年8月中央文明办颁布《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对新型文明规范的需要,必须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必须提高教育方法与途径的有效性。许多年来,由于受升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德育始终比较薄弱,缺少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强的好的方法途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德育抓手的困惑。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内以本课题负责人和主研成员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基于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迫切需要,以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开创性地开设了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影响带动了全国不少省份区域的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相继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条很好的方法途径。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本课题组主研人员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中小学生礼仪美育教育及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持续发展性探索研究。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明确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体系,即: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核心,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相关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知识内容既传承中华古代优秀礼仪文化,又融入现代礼仪文化内容,以礼仪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等内容。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近十五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证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出发,对幼儿与青少年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条很好的德育途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娃娃抓起;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是一门开发性创新课程,综合性、包容性强,要使这门课程得以深入发展,需要对课程教材教法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研究;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为礼仪教师搭建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更需要创建行政支持、学术引领、专家指导、企业投入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在近十五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基地建设进行探索,是全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工程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利用多年实践积累的丰富而宝贵的成果与经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取得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实现专家学术引领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借助企业性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机构的鼎立协助,努力让源于我国基础教育德育实际需要而自发产生的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事业得以富有生命力的延深发展,是本课题研究将要完成的重要使命。

本课题负责人贝新茝老师,是全国首位礼仪特级教师,她从1995年开始,创造性地进行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是河北省中小学文明礼仪课程的创始人。贝老师主持承担并完成了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九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一项;承担并完成了“十五”规划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十一五”规划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各一项。编著出版22部中小学礼仪教育专著,主编出版了全国第一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立项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程礼仪教材(共22本),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网》。本课题特邀顾问是国内享有盛誉的资深德育专家和教育科研专家,主研成员大部分是从事教师教育、德育和承担过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指导和承担教育科研的经验,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概况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也是全国唯一从“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过渡到“十二五”规划持续研究的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科研重点课题。课题于2008年12月27日批准立项,课题编号:0801958A,课题负责人:贝新茝。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于2009年3月批复《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开展实验研究、发展子课题。子课题与总课题同属于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1、围绕德育可行性实施途径这一中心问题,以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实现行政支持与科研引领相结合、专家指导与教师实践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2、围绕礼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完成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培养行动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礼仪/德育教师素质,尽快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队伍,将是本课题研究推广的重要任务。

3、构建文明礼仪教育/德育学科研究的平台,为从事文明礼仪教育/德育的教师和研究者提供研讨交流提高的机会,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4、完善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德育理论与课程体系,为各级各类实践基地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把文明礼仪教育/德育工程引向科学、系统、规范性发展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达的使命性目标。

●本课题创新之处

1、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的产生源于学校德育时效性、针对性的迫切需要,本课题研究来源于全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德育系统工程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近15年的实践探索自然进入本课题研究领域,该课题研究既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又会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

2、该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综合性强,具有德育资源整合的特点,符合道德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特点,符合陶行知先生的和谐教育思想,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3、本课题研究持续时间之长(已有近15年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涉及面之广、参与人员之多、在全国的影响力之大,显示出它在国内同类项目中所居的突出地位,该课题是具有广泛的实用和推广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本课题研究所达目标和主研内容,大部分属于填补国内空白的研究。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a、形成论文“中小学幼儿园礼仪教材探究”。

b、出版系列中华美德教育图书、音像读物和优秀论文、教案范例集。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c、完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立项出版的系列教材《幼儿文明礼仪画丛》、《小学生文明礼仪》、《中学生文明礼仪》为代表的的教学参考书和配套示范课音像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2、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a、完善形成校园文明礼仪/中华美德教育课程体系(含教材、教法)。b、建设一支优秀的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队伍。c、建立一批国家级校园文明礼仪/中华美德教育实验基地。d、形成一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书。

3、最终转化成果

a、指导礼仪教师研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b、建设优秀礼仪教师队伍;

c、优化完善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体系; d、搭建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平台。

●本课题主要成员

孙学策 课题组学术总顾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尹鸿祝 课题组学术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朱旭东 课题组学术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教授。黄德勇 课题组学术顾问、河北沧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陆子久 课题组学术顾问、河北任丘市教育局原局长。

贝新茝 课题组组长。全国第一位礼仪特级教师,从事中小学礼仪教育15年,2005年受人民教育出版社之邀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套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全程礼仪教育教材,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网》。

李红旗 课题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华育立人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家庭教育专家。

倪敏达 课题组副组长。从教17年,任小学校长13年,现任辽宁省教育厅经典诵读特聘讲师、江西省婺源县清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内蒙古东联艺术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

朱双成 课题组副组长、北京诚敬和教育机构负责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王士雷 课题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中国教师杂志社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华育立人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关于实验基地的批复函

总课题组字第JD

XXX单位:

经审核,批准你单位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基地。实验基地负责人:,实验基地编号为:JD0801958A-XXX,实验基地建设经费自筹。实验基地有效期为五年。(从批准日起计算)

望你单位严格按照《实验基地申报书》、《实验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包括:成立实验基地领导小组;指定固定联系人,并及时将实验基地建设情况报总课题组;严格按照总课题组《子课题申报书》、《子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有序地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实验与结题工作,并按要求定期向总课题组汇报子课题研究推广的进展情况;积极将总课题研究成果——礼仪教育、《弟子规》教育等引入实验基地,以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到总课题组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由总课题组举办的全国性实验基地建设经验推广交流活动,并积极配合由总课题组安排的全国性实验基地建设经验推广交流活动的接待工作,以促进实验基地建设工作。

实验基地工作结束时,需对实验基地工作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报总课题组存档。

特此批复!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年**月**日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

实 验 基 地 管 理 办 法

为了更好地推广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幼儿园及中小学师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增强德育实效性;也为了更深入广泛地开展幼儿的和谐教育、养成教育、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工作,经总课题组认真研究,并报中国教育学会批准,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部分幼儿园、学校做为总课题实验基地。实验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第一条:实验基地的设立原则

实验基地依据地区分布适当平衡、入选单位有代表性的原则而设立。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自愿选择申报。

第二条:实验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成绩突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或示范作用;

2、具备一定的科研实验基础,能为科研实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3、实验基地主要负责人及参与者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所在单位对于幼儿的和谐教育、养成教育或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或实践正在积极探索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4、有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相应后备力量,愿意培养或已经有一支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优秀班主任或礼仪/德育教师队伍;

5、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周密的实验基地建设方案,并有详实的工作计划与记录;

6、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周密的子课题及其实施方案,并有详实的工作记录;

7、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实验基地单位有固定的联系人;

8、能接受总课题组的管理,并认真执行总课题组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三条:实验基地的申报

凡申请实验基地的单位,需按申报书要求认真填写《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基地申报书》和《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申报书》,由领导签字、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加盖公章后,报总课题组审批。

第四条:实验基地的审批

1、申请单位的申报书材料,经由总课题组审核、批准;

2、审批合格的申报单位,由《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下达批准立项书,授予牌匾(牌匾式样见附件),基地实验工作正式启动;

3、实验基地一经批准,如无特别约定,有效期为五年。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第五条:实验基地的管理指导

1、实验基地须指定固定联系人,与总课题组保持工作联系,并每年提交一份详实的年度工作报告;

2、按照总课题组制订的《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基地申报书》要求,做好总课题的实验推广工作,并接受总课题组的监督、指导与检查;

3、按照总课题组制订的《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申报书》、《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子课题的研究推广工作,并接受总课题组的指导、鉴定与结题验收;

4、总课题组每年定期组织全国性学习交流活动,对实验基地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实验基地要积极配合总课题组的工作安排;

5、积极参加由总课题组举办的子课题学术交流会;

6、积极参加由总课题组举办的除子课题学术交流会外的其它相关培训活动;

7、为保障实验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自愿承担实验基地管理指导费、立项培训费等相关经费。

第六条:实验基地受益

1、有机会获得总课题组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免费培训名额1-2个;

2、根据实验基地的请求,总课题组为实验基地的教师/学生/家长量身定做内训课程,提供上门专项培训、指导,并享受优惠价格;

3、总课题组已经并继续编辑出版总课题及其子课题科研成果系列教材、图书、光盘等读物,实验基地享受优惠价格。总课题组还将组织专家对实验基地的优秀校(园)本教材进行筛选、修订并出版发行;

4、总课题组定期对先进实验基地及其先进个人进行全国性表彰。

第七条:全国先进实验基地和先进个人评选

1、总课题组定期评选先进实验基地,予以全国通报表彰,颁发“《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全国先进实验基地”奖状。获得全国性表彰的实验基地将成为总课题组的全国定点观摩学习单位,其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将得到总课题组的宣传推广;

2、总课题组定期评选先进个人,予以全国通报表彰,颁发“《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全国先进个人”奖状。获得全国性表彰的个人将有机会获得总课题组给予的更多发展权益,如接受免费培训成为总课题组特聘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或成为总课题组特聘专家。

3、先进实验基地、先进个人的评选条件: ●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端正。

● 有科学的、阶段性的实验计划,能不断改善科研环境与实施条件,创造性地完成了阶段实施方案,年终工作报告详细、真实;个人有突出表现或成果。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 积极参与、配合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 能按总课题组计划要求,圆满完成本单位个人承担的研究和实验任务,教师及学生能在相关的会议或刊物上交流或发表文章,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4、总课题组每年于8月举办全国先进实验基地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以通知为准)。

第八条:实验基地的终止

1、实验期满,由总课题组对各实验基地进行评估(评估所需费用由各实验基地承担),凡达到预期目标者,由《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颁发荣誉证书和结题证书,撤除牌匾,该实验基地即告终止;若希望继续做为课题实验基地的,须重新申请确认。

2、实验期内,如实验基地长时间未能按计划开展实验活动或不能为实验课题开展提供保证的;不能按要求参加阶段性成果评选或2次以上书面测试不及格的;明显地未能达到实验基地管理要求的,该实验基地将被终止,并被书面通知。

3、实验基地应自觉维护《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 总课题组的声誉,如有损害其声誉者,将撤销其实验基地资格,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关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九条:实验基地的申报、审批、管理指导、先进评选、终止等项工作,统一由《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负责,并委托北京华育立人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协助管理,总课题组秘书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二00九年三月一日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

子课题立项证书

课题编号:0801958A-XXX XXX单位:

经研究,你单位申报的课题《

》,已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 的子课题。

立项时间:

****年**月**日。

该课题研究经费自筹。望你们按照《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此课题的研究工作,包括:成立课题组、落实经费、制定阶段计划、开题、开展试验研究等。研究期间应按照申报表设定的时间和内容认真进行。结题时,需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写出结题报告(或试验报告)。鉴定工作在中国教育学会领导下,由《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负责组织。

课题负责人:

课题主研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年**月**日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

子 课 题 管 理 办 法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于2009年3月批复《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发展子课题,子课题与总课题同属于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第一条:子课题内容要求

子课题研究内容、申报题目围绕总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和预期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和谐教育、养成教育、中小学德育目标确定。子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著作、音像多媒体资料、研究报告、优秀示范课案例、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等。子课题研究突出实践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提倡可行性的微型课题研究,不提倡大题小做。

第二条:子课题申报

子课题以单位或个人名义申报均可。按申报书要求认真填写《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申报书》,由领导签字、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加盖公章后,报总课题组审批。

第三条:子课题审批

1、申报书材料,经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审核、批准。

2、审批合格的,由《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下发子课题批复函、批准立项书,子 课题研究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3、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完成预期研究成果可向总课题组随时提出结题申请。

4、为保障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申报者须自愿承担子课题管理指导费、立项培训费等完成研究任务所必需的经费。

第四条:子课题受益

1、子课题与总课题同属于国家级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2、按照总课题组制订的《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申 报书》、《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子课题研究成果优先得以推广发展,有机会接受总课题组的指导、培训;

3、有机会参加由总课题组举办的子课题学术交流会,利于提升子课题主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4、总课题组对优秀子课题组织全国性表彰、认证。

第五条:子课题结题、鉴定

子课题组在子课题结题时,需对子课题研究推广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写出结题报告。结题鉴定工作由总课题组负责组织实施,结题、鉴定通过后颁发结题证书。结题所需经费由子课题组自愿承担。

第六条:全国优秀子课题评选

1、总课题组定期评选优秀子课题,予以全国通报表彰,颁发“《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全国 优秀子课题”奖状。获得全国性表彰的子课题将有机会获得总课题组给予的宣传推广权益,如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成果入编总课题组编辑出版的论文集或单独出版;子课题核心成员人将有机会获得总课题组给予的更多发展权益,如接受免费培训成为总课题组特聘全国礼仪/中华美德高级讲师等。

2、全国优秀子课题评选条件: ●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端正;

● 有科学的阶段性科研计划,创造性地完成了各阶段计划方案,并有突出实效或成果; ● 课题成员及学生在相关会议或刊物上交流或发表文章,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 积极参与总课题组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

3、总课题组每年于8月举办优秀子课题评选活动。(以通知为准)

第七条:子课题的申报、审批、管理指导、结题、鉴定、评选等项工作,统一由《校园文明礼仪 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负责,并委托北京华育立人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协助管理,总课题组秘书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二00九年三月一日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

子课题结题证书

证书编号:0801958A-XXX

》课题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经过

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各项研究已经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并具备了结题的条件,经专家鉴定组审议鉴定,同意本课题结题,该课题与《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 课题同属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负责人: 课题学术秘书: 课题主研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年**月**日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

子课题参考目录

一、推广子课题目录

1、《<弟子规>德艺教学实验研究》

2、《<三字经>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3、《<孝经>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4、《书法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5、《经典诵读教学实验研究》

6、《音乐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7、《汉字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8、《动漫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9、《太极拳与德育教学实验研究》

二、选报子课题参考目录

1、《培养小学生尊重、理解、体谅、体贴他人良好品质的研究》

2、《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3、《小学生交往礼仪的深化教育与亲子指导的研究》

4、《初中生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

5、《经典诵读与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

6、《小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7、《拓展礼仪教育人文价值的研究》

8、《营造班级文明礼仪氛围的实践研究》

9、《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策略研究》

10、《小学生礼仪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11、《初中生文明礼仪素养与和谐班级构建的实践研究》

12、《关于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13、《文明礼仪教育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4、《礼仪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

15、《文明礼仪与校园文化关系的实践研究》

16、《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礼仪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17、《农村初中生课堂礼仪素养养成的实践研究》

18、《以尊重教育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实践研究》

19、《文明礼仪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研究》

20、《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途径实验研究》

21、《文明礼仪素养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的研究》

22、《高中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性研究》

23、《农村初中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的实践研究》

24、《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途径研究》

25、《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实践研究》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指南

26、《农村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

27、《运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实践研究》

28、《农村初中生运用礼貌用语现状的调查研究》

29、《心理健康教育与文明礼仪素养的关系的实践研究》

30、《运用礼仪文化打造和谐班级的实践研究》

31、《亲情礼仪教育在农村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效性研究》

32、《中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与优秀班集体建设研究》

33、《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34、《心理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35、《“情境创设”在礼仪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6、《通过家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素养的实践研究》

37、《礼仪、性格、品格与幸福指数的实践研究》

38、《礼仪教育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39、《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40、《礼仪师资专业化专职化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41、《对初中生实施礼仪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42、《初中生校园文明礼仪养成的教育策略研究》

43、《创设文明礼仪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的实践研究》

44、《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自我教育实效性研究》

45、《省(市、区、县、校)中小学深入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46、《初中生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

47、《音乐艺术与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48、《通过建立“中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构建中学生心态文明的实践研究》

附: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申报书》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基地申报书》

5.化学实验综述 篇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是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学校的教学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教学中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使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网络方面的工作时,无法驾驭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计、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练习与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教学水平,教学评估的结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网络实验室实训教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使教师不再安于现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够接触到比较先进的、位于科技前沿的网络技术,也对网络理论的革新有一定的把握,教师的学科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网络实验室的实训教学,教师可以与网络设备的厂商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为纽带,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使教授的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二)网络实验室实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有利于就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纸上谈兵的不是人才。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与学校都明白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网络环境是模拟真实的,学生们能够在这里亲手进行网络的搭建、网络的设计以及网络的调试和网络的配置,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实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不能比拟的。通过实训,学生在实际操作运用中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原理,又积累了经验,在将来的就业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标准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实验室了,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只具备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没有研究开发的功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当具备以下标准才能够培养现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设备必须先进。理应根据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最先进水平配置设备,比如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应当选择稳定而新近的产品,并且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形势进行相关设备的更新。因此,在设备配置之前,就应该事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以及接口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必须与国际通用的网络协议相匹配,这样做是为了和其他网络之间实现平滑连接互通。

(三)设备具有实用价值。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考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满足实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网络实训过程应该本着简易化的原则,即容易安装和操作,管理方面力求不繁琐;要购置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以便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快要淘汰的设备坚决不要选购,这样会浪费资金。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一)网络实验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理应进行网络实验,比如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必须具备网络实验的功能,才能够进行实训练习。

(二)一般实验室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在一般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除了重视其网络实验功能外,也应该包含一般实验室的功能,比如数据库建设的实验、编程实验等。

(三)多媒体教学功能。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的电脑以及投影设备等,方便教师讲解设备选型、组建网络的知识,以及任务引入和任务拓扑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全可以承载教学的整个过程,讲课以及实训都可以在此完整进行。

(四)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除了教学和实训的功能,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科研的成果可以辅助实训,使实训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训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除了具备以往实验室的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外,还应具备研究开发功能,这也是当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当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训功能,基于此,可以选用在实训中模拟某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流程及方式。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的要求,教师应当担负起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的工作。在实训前,教师组织学生团队依据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方案,然后进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掌握一项具体的任务,彼此分工协作。学生是实训的主体,因此实训应当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展开,为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要求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并规定时间期限。经过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合作,不懂的问题可以大家进行讨论解决。这种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网络设计可以达到那些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哪些技术的改造等问题。通过实训,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社会具体运用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效率。教师应当做的是,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寻求他人以及组织的帮助。

五、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实训项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会应用网络调试方面的工作外,还应该练习承担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维护任务,下面从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相关任务,无线网络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等方面来介绍具体的实训项目。

(一)综合布线展示。综合布线系统联系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和外部的通信网络连接,是一个建筑物的基本通信设施。在实训中,首先,由老师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现场的演示;其次,学生要了解展示台上的综合布线产品,比如各种类型的通信电缆和必须的安装工具等;第三,进行管槽安装练习,可以参照展示的模型;第四,综合布线中的链路安装练习;第五,进行故障测试;最后,进行实训的验收工作。

(二)网络交换技术的实训。为了实现信息交换和网络资源共享,连接几个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网络的技术被称作网络互连技术;而在高速网络中,这一技术就被称作“网络交换技术”。平时所说的网络交换机就是进行网络交换的设备。在对这一模块的实训中,学生小组应该先设计绘制拓扑图,教师再对图进行点评,学生再去改进,然后就是组装;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布局上,应该考率其合理性,并按照需要添置零件,尽量使用节约资源且优质的方案。

(三)配置无线网络的实训。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实训中应该加强练习,了解无线网络的配置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技能。

(四)配置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有服务器区域,可以加以利用,进行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五)拓展功能实训。可以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建立相互连接,利用信息安全的相关设备,拓展网络实验室的功能,使实训更加切合实际。

六、总结

6.化学实验综述 篇六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撰写的程序

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选题、收集阅读文献、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选题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为从事某项科研、学术会议的专题、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撰写综述选题通常不宜过大。可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与其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果是初学,最好从一些较小的题目开始。

2.收集、阅读、整理文献 综述题目确定后,围绕题目收集和阅读文献。收集文献要求尽可能的齐全。要写好综述,收集文献是基础,阅读文献是关键。

收集和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文献以掌握丰富的资料,这是关键的一步。在浩瀚的医学论文中收集有关专业或专题的文献,需要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便尽快找出需要的文献。文献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类:查阅方法可参阅有关检索的专著。

对查到的文献首先阅读摘要或小结,了解该文献的主要内容,衡量其对所写综述的价值。然后,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对原文进行精读摘录。阅读文献时要吃透原文的精神,掌握要义。阅读文献时还应围绕主题组织整理材料,整理文献应包括: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页码及内容(如核心内容、主要资料、数据和观点),以便写综述时引用。所写文献综述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文献阅读的质量来决定。写好「读书笔记」和「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中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材料,而且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3.拟提纲 文献综述必须在精读大量文献、结合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列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写出大小标题,做到有纲有目。然后将主要资料、结果及主要观点分门别类列于其下。这就是「搭架子」。应尽量做到标题与内容一致,注意逻辑性,使撰写综述的框架结构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撰写 拟好提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3)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7.化学工业材料安全生产综述 篇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材料的安全性时常被提及,这就使得化学工业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被广泛重视,而在生产中也相对的要做好对应的防范措施。那么化学工业材料的安全生产到底应该如何做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一、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在化学工业材料的生产中一定要按照规章制度去严格执行,在作业过程中,切勿麻痹大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认为在生产中的一个小问题就不值得重视,有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小问题导致了生产事故的发生,从而危及到车间工作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车间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其影响范围很广。而且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部分化工原料的开采难度极大,并且有些是不可再生能源。但往往每一次的事故发生,在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紧缺,可以说是危害极大。在新闻中,各种报道中,一些化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消息屡见不鲜。在悲痛之余,生产安全性引起了各部门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据统计,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五种(如图1)[1]。为什么会不断的出现这种事故?首先个人认为还是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问题,很多企业只想着怎样才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企业的不重视,导致了员工在这些问题上的懈怠;其次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安全知识以及遇到各种危险时的逃生方法,从而导致在发生危险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快速的远离危险,最终酿成大祸。因此,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大的问题的出现。

二、生产安全性的防范措施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员工的齐心协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如此。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化学工业的生产首先应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化学工业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作为生产化学材料的企业,在安全生产中,首先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责任事故。[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化学工业材料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占据首要位置,设备的选用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业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设备。

首先需全面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来确定安全的生产路线,选用安全匹配的设备装置;其次对化学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的有毒性和可燃性进行分析和排查,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如密闭、隔离或通风等手段);第三,对于有潜在危险的物料和装置,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系统。在生产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员工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作为企业,需做好事故案例分析和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对于特殊的岗位,员工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上岗前做好安全知识培训。只有不断的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纵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员工在事故状态下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生产安全性的关注重点

日常人们所关注的化学工业的生产重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首先就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人们常说入口的东西必须安全卫生,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是污染食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这种情况造成的有害物质虽然微量,但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却不容小觑。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呢?

首先,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企业,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迁移问题需引起高度的重视。作为消费者,选择安全卫生的食品是首要之选;作为生产企业,则是从源头上决定食品的安全卫生;作为国家,则是建立完整的法规标准,让企业在生产中有法可依,也是给消费者的一个保障。

总之,化学工业现在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行业,因此也就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那么安全生产就被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洪伟.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M].2009(06).

[2]刘玺.化工安全生产的检测分析作用及预防措施[J].2004(01):85-87.

8.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9—000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配套的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3种版本。由于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预设和主要依据,所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教材研究者和广大高中一线教师,从多个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教科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和研究。这既为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修订、完善和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拓展了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的方法论。因此,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有利于促进高中化学课程建设沿着理性的轨道有序地前进。

1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进展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情况,本文首先以“高中化学教科书”、“高中化学教材”作为主题检索词,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2004-2011年)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3种学科类期刊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然后手工剔除不符合的有关条目以确定研究的样本。甄别过程中发现,2004年与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有关的论文仅有1篇,而且发表在新课程教科书启用之前的2004年4月,是作者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教科书如何体现时代性所作的思考。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论文是从2005年开始发表的。

在2005-2011年间的3种学科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中,被确定为研究样本的共有124项,其中学科期刊论文77篇,硕士学位论文47篇。这些研究成果的年度分布如表1。

由表1可知,研究成果超过20篇的有2008年、2009年和2011年,而且2008年最多,高达32篇。这一方面是最先实施新课程省区的首轮试验于2007年结束,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继提出了使用体会和改进建议。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高校的硕士生导师针对教科书这一热点指导研究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仅2008年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就多达18篇。另外,为了满足课程实验不断推进的需要,学科期刊还于2008-2009年集中发表了教科书编写者撰写的教科书编写意图与使用策略的系列文章。从研究成果年度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已经进入相对的平稳时期,以后将成为课程教材研究者和广大高中一线教师稳定的研究领域。

2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视角

纵观样本中124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结构研究、内容研究、呈现研究、使用研究和评价研究等5大类。其中,使用研究62篇,内容研究30篇,呈现研究、结构研究和评价研究等分别为13篇、12篇和7篇,使用研究和内容研究占总样本的74.2%。究其原因,是由于教科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一线教师或课程教材研究者有必要深入研究教科书的内容,全面认识编写意图,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用策略,以求得教科书功能的最大化。

2.1关于教科书的结构研究

教科书的结构通常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是指整个教科书内容的构成及其组织,微观结构是指具体的一个学习单元(或学习主题)的构成及其组织。而微观结构又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教科书的表现形式,包括相应的文字或图表的呈现形式等要素,具体表现为编写体例、栏目设置、插图和习题的配置等;深层结构是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在纵向和横向组合的同时与道德情感等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具体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宏观结构往往是不相同的,而且相同的《课程标准》又可能存在不同的微观结构,这样就导致了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多样性。

按照教科书的一般结构模型,唐力对3个版本的必修教科书,分别从目标指向与动机的激励结构、功能栏目的组合结构以及学习活动的检测、反馈与巩固系统等方面比较了表层结构,从教科书的篇章结构体系、理论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编排结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的渗透等方面比较了深层结构。宋仙花则从两个层次全面比较了人教版和韩国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结构,认为我国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具有“必修+选修(模块)的教科书体系,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注重启发性、概括性,教科书的活动形式、表现形式多样,课程内容和体系中结构课程的痕迹明显,语言具有文学性”等特色,并且根据两国教科书的差异,对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提出了若干修订建议。具体包括: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增加STS教学内容;习题设计要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讨论题和实践题的比例;挖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插图的质量,增加插图的类型;增加索引。在对国内外教科书的其他比较研究中,虽然有的没有涉及相关名词,但实际比较的都是微观结构下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另外,已有的研究除了对一套或一个模块教科书的结构进行全面研究以外,也有从一章、一节或一个知识点人手的“以斑窥豹”式的研究。

2.2关于教科书的内容研究

教科书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载体,是将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其中,教科书的结构是骨架,内容是血肉。由于“骨肉相连”难以分割,所以许多关于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结构研究,都可能在对教科书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时,涉及教科书的内容研究。付靖雯在比较不同版本必修教科书的结构时,就发现了教科书对某些内容的选择存在深化或弱化的现象。例如,苏教版教材对“物质的量”这一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明确提及它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人教版在“原子结构”内容选择上,忽略了对原子结构发现历程包括经典的玻尔模型的介绍;山东科技版在“化学键”内容选择上,过多地将化学键知识与能量转化相联系,而对化学键本身的内容有所忽视。为此,研究者从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内容难易度的差异性、内容组织结构的和谐性、内容呈现方式的提示性、习题比例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了对教科书修订建议。

样本中对教科书的内容研究,以比较研究居多。关于教科书内容的比较研究,有横向研究(主要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比较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差异)和纵向研究(主要是与过去的教科书比较内容的发展和变化)两大类,同时也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刘一兵等对1985~2006年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分析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内涵及所含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传统高中化学教科书相比,新高中化学教科书非常重视科学过程与方法,特别是强调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了科学探究意识,同时增加了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新内容。”这一研究就属于纵向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发展和变化,而且还采用了量化的方法。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还被其他研究者运用到了教科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主体内容以及化学史、结构不良问题等辅助内容的研究之中。

2.3关于教科书的呈现研究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这也是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所以,有多位研究者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定性分析了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陈莉丽认为人教版8个模块教科书较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从整体上看,各课程模块紧密相关,突出开放性与综合性;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知识的社会性;版面设计精美,有效地激发学习能动性;情境创设独具匠心,诠释着意义建构的艺术;逻辑结构全面而连贯,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认识梯度螺旋式递进,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设计强调科学探究,突出知识的动态生成;STS教育内容丰富,展现知识的价值性。同时还建议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注意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结果与过程并重,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进一步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曾指出,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因此,教科书的设计还有“三序”结合的要求,即在符合知识逻辑顺序的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刘彩燕等在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σ键、π键”为例定量研究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科书的编写建议。(1)将相对复杂的物质结构内容进行归纳,通过“现象→体制”的逻辑思路,并采用“总结性文字”呈现出条理清楚、简洁明了的规律,以便于学生的记忆;(2)适当呈现一些分子模型、结构示意图或几何图形,并附上相应的解说文字,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对于抽象、微观的物质结构知识,尽量采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理解程度相适应的呈现方式。这一研究又为“三序”结合原理提供了重要佐证。

2.4关于教科书的使用研究

在“用教科书教”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科书的使用研究是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突破口。样本中的相关成果,除了各种版本教科书的编写者介绍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使用策略以外,更多的是广大一线教师和课程教材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与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挥教科书显性功能的策略研究。其中既包括直接利用教科书表层结构教育功能的策略研究,如不同版本教科书中栏目的设计特点和利用策略、例题和习题的教学策略等;也包括对教科书深层结构中学科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2)挖掘教科书隐性功能的策略研究。高中化学教科书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线编写的,为了挖掘隐涵在教科书深层结构中的有关教育功能,许多研究者分别研究了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方法、人文精神等教育因素的实施策略。(3)学段和模块的衔接策略研究。主要有初高中衔接、模块间衔接和高中与大学的衔接等3大类,这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学段特征和教科书的宏观结构所决定的。另外,在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使用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还运用了拓展与优化、适度重整和二次开发等策略,也有研究者就教科书配套实验的试剂品种和用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这些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5关于教科书的评价研究

对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评价是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样本中此类成果相对偏少,但研究的视角还比较全面。其中有对教科书的整体评价,如姬广敏等建构了包括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实施教材的可行性等4个指标因素的评价模型;也有对教科书表层结构或深层结构的局部评价,如相红英等通过统计分析对中日高中教科书中探究活动的探究水平与技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另外,杨承印等对教科书难度的评价建构了包括课程难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和课程广度在内的定量模型;还有研究者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教科书中习题的态度实施了对教科书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有多重的分类方法。本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为了便于本文的研究和叙述,并且仅以成果的主体视角进行分类。而在现实的研究中,有些视角是交叉或部分重复的,如结构研究可能涉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而使用研究又可能是基于教科书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3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反思

从本文的样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新一轮高中课程实验以来,一线教师和课程教材研究者对高中化学教科书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已经转变观念,打破了原有的“圣经式”的教材观,用怀疑和批判的目光审视教科书,这样的发展趋势一定能促进教科书的不断完善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从研究的视角来看,既有教科书的使用和内容研究,也有呈现方式、结构和评价等研究。不过这些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教学论取向,即在研究教科书和儿童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使儿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策略,而类似于研究上海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男性主义倾向”等课程社会学取向和文化政治学取向的研究没有在样本中出现。所以还需要从更高层面对教科书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从而构成多视角、立体化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体系。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目前在有关经验总结和内容分析等相对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较多地使用了比较方法和定量方法,特别是比较方法的运用占总样本的29.8%。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既可以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情况,又能了解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个性特点,从而汲取各家之长以改善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由于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能使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所以定量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但使用频次总体偏低(11.3%),而且主要集中在硕士学位论文或高校教师的期刊论文之中,中学一线教师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该注意对定量方法的吸纳和综合运用。

上一篇:电话营销邀约话术下一篇:关于新年的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