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历年试题(精选7篇)
1.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篇一
一、选择题
1人面鱼身纹是(A)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仰韵文化彩陶 b)庙底沟彩陶 c)马家窑彩陶 d)半山彩陶
2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D)铸造的。a)染缬工艺 b)夹缬工艺 c)景泰工艺 d)失蜡法工艺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C)。
a)螺旋纹 b)云气纹 c)饕餮纹 d)莲花纹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B)。
a)《考工记》 b)《园治》c)《天工开物》 d)《营造法式》
5西班牙建筑师(B)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霍塔 b)戈地(安东尼奥·高迪)c)格罗佩斯 d)查尔斯莫尔
6.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B)设计著名的“水晶宫”。a)麦金托仕 b)博克斯登(约瑟夫.帕克斯顿)c)戈地 d)毕亚莱至 7宋代(A)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a)定窑 b)汝窑 c)钧窑 d)哥窑
二、简答题
1试论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2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3什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4什么是装饰艺术运动
一、选择题
1、《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
A.李诫
B.鲁班 C.吴道子
D.计成
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a)《考工记》 b)《园治》 c)《天工开物》 d)《营造法式》 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设计著名的“水晶宫”。a)麦金托仕 b)博克斯登 c)戈地 d)毕亚莱至 4、1919年,()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彼特 贝伦斯 b)罗维 c)格罗佩斯 d)赫尔佐格?德梅隆
5、()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a)格罗佩斯 b)贡布里希 c)米斯 d)莫里斯
6、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
a)工业革命 b)包豪斯的成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a)莫里斯 b)格罗佩斯 c)伊顿 d)柯布西耶
8、下面的设计大师中,哪一位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a)米斯·凡德洛 b)索特萨斯 c)吉马德 d)罗维
9、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A.PH 灯 B.卢浮宫金字塔 C.第三国际纪念塔
D.包豪斯校舍
10、()是教育家、作家、批评家,是将包豪斯精神带到英国又传播到美国的人。a)格罗佩斯 b)沙利文 c)阿什比 d)耐特
11、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是()的代表人物,提倡用装饰符号,表达个人的感情。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12、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倡导者是()和威廉·莫里斯。A.乌特松 B.约翰·罗斯金 C.米莱斯 D.罗赛蒂
13、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东方明珠塔等建筑设计是属于设计文化继承方式中的()设计。
A.原创性 B.复合性 C.延续性 D.反复性
14、杰出的设计大师米斯,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的设计思想。
A.少则多 B.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C.亲切与典雅 D.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15、下面选项与著名设计家莱特有关的是()。
A.悉尼哥剧院
B.有机建筑 C.形式服从功能
D.流水别墅
E.国际风格
一、选择题
1.展示设计属于()的设计。
a)二维 b)一维 c)三维 d)以上都不是
2.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的工作。a)企业主 b)设计师 c)消费者 d)以上都不是 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a)工业革命 b)包豪斯的成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交通工具设计的本质在于()。a)车、船、飞机的设计
b)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的设计 c)为了速度、安全、自由、舒适、财富、地位的设计 d)以上都不是
5.协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a)“信息发送者-符号-信息接受者” b)“人-产品-环境-社会” c)“人―建筑―环境” d)以上都不是
二、简答题
1.简述设计类型的划分及其原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2.简述“视觉符号”、“传达”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
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质地或现象)的符号。
传达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第四部分
一、选择题 1,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借用、参照和创造 b)理论 c)社会性 d)参照和创造 2.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经济=设计力”。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设计的特征有? a)文化性 b)社会性 c)国家性 d)民俗性
二、简答题
1.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设计是一种产品生产,这种产品具有物理的属性,可批量生产,它满足商品的价值规律,反映着设计的市场性,映射着时代的科学技术的水平,是时代的必然结果,这是其它艺术不具有的特点。设计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实现了设计师的精神对象化,设计师把自己的才能和精神对象化,设计师把自己的才能和精神人格趣味通过产品反映出来,产品表现着设计师的一切。就设计生产来说,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生产,而且生产了设计师的主体和欣赏感受艺术的大众这个主体。它的大众化是远大于其它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看来,设计美学所反映出来的审美价值是多元的整体
1、设计是一种艺术活动,2、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3、是一种高科技的创作活动,4、设计是一项社会工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864年以后______的兴起,企图唤起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怀,同时也揭开了______的序幕。2.设计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______、______的不同作用。3.设计的过程包括市场调研、______、构思方案和______几个步骤。
4.传统广告四大媒介:报纸、杂志、______、______在现代社会仍发挥主要作用。5.对于设计家来说,______、______的设计活动是设计创意的主要范畴。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瓷业在______出现了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的庞大规模。()A.明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2.中世纪时期______的代表是德国的科隆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A.哥特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罗马式建筑? D.洛可可式建筑
3.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______”与抽象主义雕塑相呼应,对诸多现代材料的运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A.现代主义? B.新功能主义 C.有机功能主义? D.后现代主义
4.巴黎的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像一个炼油厂,这个外观不明确的建筑设计遵循了美感特征中的()A.美的距离感? B.美的模糊感 C.美的审视感? D.美的材料质感
5.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设计属于一种______设计形态。()A.原创性? B.延续性 C.复合性? D.反复性
6.瓦当本是为了解决木椽的防腐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美观,因此这是一种______的装饰。()A.被动性? B.技巧性 C.智慧性? D.主动性
7.任何设计家知识的存在都有两个方面,即知识的()A.内在性和外在性? B.保守性和开放性 C.准确性和模糊性? D.包容性和排斥性
8.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______的设计方法。()A.优选法? B.离散法 C.形象法? D.逻辑法
9.以下属于公共艺术设计的是()A.招贴设计? B.街头雕塑设计 C.汽车设计? D.服饰设计
10.从标志设计的历史意义上看,______是中国20世纪设计中最重要的作品。()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B.中国银行的标志 C.中国铁路的标志? D.中国民航的标志
11.手工业设计的特色是质朴、华丽、()A.精巧? B.适用 C.活泼? D.触觉 12.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这两个不同级别的媒体,能对同一产品的发布产生不同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媒介的______不同。()A.深度? B.广度 C.长度? D.高度
13.有关设计家的法律越来越详细充分,其中以______最为重要。()A.《合同法》? B.《著作权法》 C.《专利法》? D.《广告法》来源:考试大-自考站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当代设计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1980年到1985年? B.1980年前后 C.1986年到1992年? D.1993年到现在 E.1949年到1979年
2.从设计文化分类对中国当代设计的现状的影响看,在诸多方法中应研究()A.以美国设计思想为代表的欧美设计状态 B.意大利设计模式 C.德国设计模式 D.日本设计体系 E.港台、东南亚设计风格
3.设计文化中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A.原生材料? B.复合材料 C.声光材料? D.有机材料 E.无机材料
4.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是()A.精神传达? B.制作表现 C.质朴? D.视觉审美 E.适用
5.策划文本中最重要部分包括()A.正文? B.应用说明 C.附录? D.标题 E.日期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物品的美感和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是没有区别的。()2.对于一个设计家来说,知识的存在是社会实践和文字记载的双重体验。()3.一般来说,设计误区的原因是某些设计人员的主观表现,及客户对设计的误解和限制。()4.家具设计属于工业产品设计,不属于公共艺术设计。()5.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现代设计家既要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又要重视和利用法律知识。()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考工记》 2.人体工学 3.离散设计法 4.展示设计 5.完全招标竞争
六、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怎样理解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2.以“鼎”为例,说明设计物化的目的是文化。3.设计视觉的特性是什么? 4.什么是创意的应用范围?
2.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篇二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技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电影分类、动作片、喜剧片、纪录片、科幻片、恐怖片、武侠片、动画片、战争片等。
二、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蒙太奇是电影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电影的蒙太奇,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还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由此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银幕上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复合体。电影是各类艺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导演是影片摄制的中心,他必须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进行全面设计、总体构思,充分调动各个艺术和技术门类的创造性,共同完成影片创作。
1)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融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在统一的创作意图下,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所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
2)遗憾的艺术电影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是一次完成的艺术,不象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形式,写好乃至发表或演出之后,还有修改甚至再创造的可能.电影只能将终极成果发行放映,才能被观众认识接受,才能判定优劣成败,而此时电影的制作创造已经完成定型,它已通过特殊制作手段,将一切凝固在胶片上,几乎无法修改.如要修改就得重新演出,重返外景地,重新摄制,重新洗印,而同样,再补正的过程中的效果也只能在洗印出来后通过放映才能知道.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影艺术往往与遗憾同在.故此,人们把电影称为"遗憾的艺术".
3)第七艺术。电影艺术的同义语,语出于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
三、电影语言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它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其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四、电影中的全景、中景、近景
全景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离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做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五、结论
电影艺术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电影艺术概论可以丰富内涵,促进电影艺术在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手法方面、技术方面等的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笔者在此简要浅谈电影理论,是对电影概论的一种初步探索,也意在带动其他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人学习理论,加强对理论的积累和研究,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摘要:电影艺术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电影艺术概论可以丰富内涵,促进电影艺术在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手法方面、技术方面等的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笔者在此简要浅谈电影理论,是对电影概论的一种初步探索,也意在带动其他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人学习理论,加强对理论的积累和研究,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电影艺术,艺术设计,电影概论
参考文献
[1]张智华.影视文化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瑰丽浪漫 楚艺术史概论 篇三
“高堂邃字,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它们所铺陈的,究竟是一些怎样的场景和图像,我们都不甚了了。因为那是我们的想象怎么也无法具体描绘出来的。只是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安徽、湖南、河南尤其是湖北等地出土了越来越多的楚文物之后,我们才得以目睹上古时期中国南方艺术奇异而丰富的传统。从而对楚的视觉艺术样式与风格面貌,有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这种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世界范围的。在海外,亚瑟·华利(Waley)的《中国绘画导论》(1923年,伦敦)最先指出楚文化在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与想象力方面具有领导地位。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在《楚辞——南方之歌》(1959年,牛津)中指出,当我们从考古发掘中去进一步了解楚文化的伟大及楚国的噩运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楚辞中一部分早期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并不是孤立不可解的文学表现,而是一种极为精彩的文化表现(参见英国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台北南天书局,p57)。1972年,新西兰汉学家诺埃尔·巴纳德(Noel Barnard)进一步敏感地指出:真正的楚文化以其独创的形式从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巴纳德认为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艺、器具与房屋建筑等,相对于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他还指出了一些源于楚国的艺术基调,即他称之为“钩佩与环饰”的地方样式等(参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外国社会科学选译》,1981年第1-2期)。
在巴纳德作出上述论断以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楚的故地又接二连三牵四扯五地有了许多惊人的考古发现。尽管已出土的一系列精美的楚文物,与尚在地下未被发掘出来的楚艺术宝藏相比,数量微不足道,却也足以展示楚这个奇迹的艺术王国无比旖旎的艺术风貌。已有足够的证据可供断言无论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上,楚艺术都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一些无法说清的历史机缘,这么多杰出的楚艺术品在被埋没了两千多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这些重见天日的楚艺术品使我们得以窥见上古时期人类心智和精神的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显现。从这意义上讲,楚艺术不唯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周时期北方地区的艺术,也是与人类在古代世界所有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大致同期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互辉映的。
楚艺术既不像古代埃及艺术那样,让芸芸众生战战兢兢匍伏在至高无上的神的脚下,也不像古希腊艺术那样重视表现个别具体对象独特轮廓,那样拘泥于得之直接观察的对象形体特征。楚艺术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形式美感的风格,是体现为“人神交融”方式的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艺术写照。它的独特的艺术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源于楚民族达观的生命态度,源于他们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神秘未知世界和自由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
以前讲中国商周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青铜器艺术。现在看来,楚在漆器、丝绸、雕刻和绘画无不闪耀着夺目的艺术光彩。它们制作精彩,巧夺天工,表现出中国古代追求美的理想的工匠艺术家们卓越的创造能力和仿佛是无穷尽的才思机智。虽然以漆器、丝绸比青铜器艺术,有物质媒材的不同所导致的一些艺术形态与风格上的差异,但作为人的审美感觉的物态显现,作为表现为艺术符号的艺术感觉,楚艺术与同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艺术的不同风格样式(包括对不同物质媒材的选择和利用),主要应是由文化上的不同特质所造成的。即使是以青铜器比青铜器,楚的青铜器艺术至迟在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之间也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春秋中期即已出现考古学界称之为升鼎和于鼎的两类楚式鼎,到春秋中晚期更有一些具有较显著的楚风格的铜礼器流行,如盏、球形敦、兽首提粱盉、环钮夔足盘等。而在春秋中晚期之际便已有杰出成就的楚的多层透雕与熔模法铸造相结合的青铜工艺,到了战国时期则不唯作风别致,其制作技艺之超群绝伦,也简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地步。
虽然从已出土的文物看,楚文化在青铜器方面有相当杰出的表现,但相比之下,楚艺术的特色和成就,应该说还是以在漆器、丝绸、小型绘画与小型雕刻等方面显示得更为充分,已见实物的楚绘画,除4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先后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以及出土更早一些的楚帛书上的神怪图像外,还包括些精彩的漆画作品。丝绸上的众多图案花纹可以说是特殊材质的绘画。而在楚艺术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漆器,则是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艺术样式。
在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楚艺术史应当是这种极有意义的文化探讨的重要对象。
从楚漆器、楚丝绸以及楚的一些其它材质和样式的艺术品上,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那些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木雕漆绘的艺术品,至今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秘的异彩。流失的光阴,不但没有使它们蒙上尘垢,反倒使它们越发显得璀璨夺目。与我们已经熟悉的许多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相比较,它们显然洋溢着更多青春的气息,更多飞扬的神采和更多虎虎的生气。似乎更能在我们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波澜,是我们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和某种激越奋发的精神力量,仿佛它们也是一个和我们共时的存在(参见拙著《对想象力的伟大召唤》,《美术》,1983年第3期)。
与漆器上的彩绘纹饰一样,楚丝绸艺术品也以其变化多端的各种龙凤形象纹样,把楚艺术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追求,把古代楚人的生活理想从又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出来。那些经历弥漫的飞凤和蟠龙,既非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也不单纯是自我的艺术表现,而应该说是一系列自由生命形象的创造。
虽然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符号”,楚漆器、楚丝绸上的各种艺术图式或符号,可能是远古图腾意识、神话观念的孑遗,也可能是某种神秘狂热的原始宗教情感的宣泄,但它们穿透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似乎是循环往复却又生生不已的历史和心理时空所展示的,首先并非是它们曾经有过的象征意蕴和观念内容。这些楚艺术图式符号所首先展示的,是生命的自由精神,是体现在艺术中的自由生命本身。这是楚艺术能让我们最先直观把握的感性特征,也是它为我们创造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今天看来,楚的漆器和丝绸上那些流变着的鸟纹、云纹、气象纹和动物纹,可以说直接就是人的活跃的生命机能的尽情发挥。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充
满着运动和力量的美。
楚漆器上的纹饰,虽然也渊源于商周青铜器、玉石器上的那些兽面纹、龙凤纹、云雷纹,却已摒弃了商周器物中以兽面纹、龙凤纹为主体,以细密规则的云雷回纹为底的,威严狰狞的程式化作风,而代之以一种活泼洒脱得多的新风格。楚先民大胆支配传统和再造传统的智慧由此可见:新风格的产生乃是将传统怪兽、龙凤形象肢解打散,予以变形,再重新根据装饰、表现或象征的需求组合起来,造成全新的艺术境界和神韵。
综观整个商周时期的艺术,那些雄踞于青铜礼器之上达数百年之久、象征着奴隶主贵族的威严和权势,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饕餮兽面纹的解体,其耳、目、口、鼻分离演化为互不相属的几何形花纹,从而失去它那不可一世的雄风——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大趋势,反映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青铜器艺术之中。但直至战国时期的一些青铜器装饰花纹中,饕餮兽面纹的形象尽管已经声势全非,却依然形容宛在,仿佛是一个不散的阴魂。
只是在楚漆器与丝绸的新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中,我们才能完全看到一种彻底驱散阴霾之后的云蒸霞蔚气象。
楚漆器、丝绸等艺术品所展示的是一种在辽阔深邃空间里的运动和力量的美。它源于楚人所特具的不碍于物,不滞于心,无拘束,无挂碍的“流观”审美关照方式,体现着一种富于想象,充满生命激情,发扬踔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
楚艺术所体现的这种崇尚生命的运动与活力,强烈向往自由的文化精神,是上古时代北方同期文化中所相对缺乏,以及后来的中国文化中所相对被压抑了的一种精神。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土了大批楚艺术遗物之后,世界看到了一种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艺术中那些寓动于静、以静制动、冷漠超然、高蹈远引的艺术表现绝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时,才会产生极大的惊讶。英国艺术史学者苏立文(Michael Sulivan)甚至说:“看了这些遗物,我们不禁会想到如果纪元前223年的战争,胜利者不是西方野蛮的泰国,而是有高度文化与自由思想的楚国,那么中国文化又将是何种面目?”
可见,楚文化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它那独特的魅力,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外,还因为它代表了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了的一种传统和一种精神——楚骚、楚韵传统及其所体现的积极进取、发扬踔厉的文化精神。
楚艺术在充分展示它奇玮谲诡的风貌的同时,也暗示着它深不可测的意蕴。它是一座宏伟的艺术殿堂,也是一汪包罗宏富的意义海洋。
大量楚文化遗物的出土,不仅为楚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开辟了中国美术史这一学科中的一块新的研究领域,也使我们能有把握地预见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这是因为,楚艺术的重见天日,它的独特的风格样式和还有待我们深入揭示与阐释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未为人知的一些方面,也为中国古代各个时期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楚艺术使我们发现中国美术史是包容许多方面的历史,而对其中的一些方面,我们至今还明显地缺乏认识,我们心目中的传统只不过是一个破碎的或片面的传统。而且我们惯用的一些解释艺术作品的方法,其实并不具有普遍性。至少,我们还缺乏视觉样式史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发展纯视觉方面的理论。就这方面而言,楚艺术提供了许多别具一格的视觉样式,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楚人的艺术追求倾向,同时也凸现着中国艺术在上古时期的一些观察特性和艺术感觉。不言而喻,中国艺术的精神不只表现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绘画之中,也同样表现在先秦时期包括楚国在内的,各诸侯国的毒铜器、玉石器以及漆器、丝绸等带有装饰性的实用艺术之中。因此,致力于从楚艺术独特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中,去确认那些尚未被我们发现的中国艺术的观察特性和艺术感觉,以扩展我们对中国艺术传统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就应当是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4.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四
1、D 2、C 3、A 4、A 5、D 6、B 7、B
8、A 9、B 10、C 11、D 12、C 13、B 14、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艺术活动(或艺术)
16、造型艺术 实用艺术 表情艺术
17、表现说 巫术说 劳动说
18、弦 管
19、多幕剧 独幕剧
20、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中国
21、想象能力 艺术技能
22、整合 变形 移情
23、文字 印刷 电子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①运动的画面;(2分)举例说明。(1分)
②重组的时空;(2分)举例说明。(2分)
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2分)举例说明。(1分)
25、①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分)
②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4分)
③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2分)
26、①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2分)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1分)
②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2分)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1分)
③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3分)是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的审美愉悦。(1分)
27、①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4分)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分)
②艺术形象的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分)
28、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4分)它包括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分)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2分)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分)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①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5分)
②结合中外小说或戏剧的实例对典型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③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6分)
④结合中国诗词或绘画的实例对意境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30、①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5分)
②艺术批评的功能:
其一,通过对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4分)
其二,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4分)
其三,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分)
5.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是指在广播电视中,以“我”的身份出现,通过交流性语言,组织、掌握、主导节目的进程,直接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的大众传播者。
2.主持人节目:
是指由主持人主导,运用交谈方式进行双向传播的节目结构形态。
4、节目的定位:
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的划定,对节目设臵的目的宗旨所做的事先规划。
5.播讲愿望:
对传播内容有发自内心的“我要说”的冲动,“我必须说”的强烈愿望。
8.新闻敏感:
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事物,新物件,新闻纪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填空
1.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分别是(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2西方节目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兴起)时期,(兴盛)时期。
3.最早的主持人节目是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开办的(《快乐的电台》),主持人(艾迪。.勒达兹)可算是历史最早最为悠久,最富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国际广播节目主持人。
7.最早出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当属1948年6月在美国出现的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综艺节目《明星剧场》和《城中大受欢迎的人》的主持人(弥尔顿。伯尔乐)和(埃德。沙利文)。
8.在西方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兴起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主持人有(沃尔特。克朗凯特)(亨特利)和(布林克林)。
9.(亨特利)(布林克林)各具所长,配合默契,以风格上的成功开创了伙伴型主持人的先河。
12.80年代美国电视界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三大明星”他们是:(丹。拉瑟)(汤姆。布罗考)(彼德。詹宁斯)
15.(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16.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号诞生的,名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迁到北平,同年12月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7.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最早诞生了我国采编播综合素质为一体的主持人,还最早诞生了主持人提纲加资料的(现场直播),以及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的同步深度参与等等。
19.1990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两档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主持人(倪萍)和(杨澜)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20.我国第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之友》节目的主持人(徐曼)。
三、问答题
1、主持人如何才能更好地驾驭话题?
(1)熟悉话题,胸有成竹;(2)、选择嘉宾,了解他们;(3)、临场不慌,机智应对;(4)适时点评,善于引导;(5)、精彩提问,激发热情。、谈话节目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⑴ 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特点于一体,互动性强。
⑵ 以真实为生命,以平民为特色,以参与性为特征。
⑶ 以辩论性为节目本色,以谈话体语言为传播手段,追求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3、谈话节目主持人如何为自己定位?
⑴ 嘉宾的朋友:在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驾驭者,是以普通人和嘉宾的朋友的身份与参与者平等交流、热情地同大家讨论问题的。要平等交流,平等待人,耐心地倾听,切忌居高临下,好为人师。
⑵ 节目的代言:主持人作为节目创作团队的一员,是传者与受者的桥梁和纽带,主持人的观点和形象往往被认为是节目的观点和形象,所以对受众而言,主持人是节目的代言人。
⑶ 受众的代表:主持人要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需,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4、新闻性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⑴ 良好的新闻素质,具有新闻敏感性。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是新闻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要求他要具备新闻敏感性,既能采访,写作,又能编辑制作,还必须会主持表达。
⑵ 要有一定的新闻阅历和扎实快捷的采编导能力。
经过这样锻炼的主持人能在各种复杂的现场应对各种棘手的问题,采访到独家的消息,也能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依靠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完成繁重的报道任务。⑶ 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深刻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地。
⑷ 具有敏捷的现场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对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要随机应变,灵活反应,自如应对。②讲纯正的普通话,声音亲切自然,悦耳动听,口齿伶俐,善于表达,能出口成章,即兴发表评论,有自然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以情感人的本领。
5、服务性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什么素质?
⑴ 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和一片爱心。
主持人要和蔼可亲,真诚热情,用老朋友的谈心的方式诚心诚意的交流。⑵要有一定阅历和知识积累。
生活服务性节目来自生活,涉及内容广泛,所以主持人要广泛摄取文化生活知识,厚积薄发,树立知识广博,亲切真诚的形象。
⑶ 要有个性魅力。
服务性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要真诚坦率。②良好的形象和服务态度。③ 要有人情味,要善解人意。
6、谈话节目如何营造良好和谐谈话氛围?
⑴ 消除参与者在镜头和话筒前的紧张心理并调动他们的情绪。
⑵ 谈话节目以“谈”为主,营造氛围的同时是为了更好的谈。要设法引导鼓励大家谈,避免冷场。
⑶ 寻找谈话的契合点,即主持人要找到与嘉宾之间的共同语言,以此来增加彼此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8、综艺性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⑴要有较高的文艺素养和丰富的文艺知识。
⑵反应机敏,有一定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
⑶语言要有幽默感。
⑷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即兴演讲能力
9、.主持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在节目中必须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
⑵在节目中体现驾驭话题的能力,作为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作用自始至终贯穿节目的全过程。
⑶交谈式播音,谈话体语言。
⑷具有直接交流情态,交流感强,富有亲和力。
⑸具有鲜明的个性形象和主持风格。
11、主持人节目如何确定选题?
⑴贴近生活和接受者的兴趣点,具有针对性和普通性,题材具有广泛性和普通性。⑵考虑导向的健康性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⑶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13、.《艺术人生》《小崔说事》《星光大道》节目的定位是什么?
主持人朱军,崔永元,毕福剑各是什么主持风格?、(1)《星光大道》节目的定位是什么?
以广大普通百姓为主体,以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以丰富百姓生活为目的。主持人毕福剑的主持风格是什么?
平实自然、从容机敏、收放自如、风趣幽默。
(2)、《小崔说事》节目的定位是什么?
以各层面的人为受众群,交流人生经验,感悟人生道理。
主持人崔永元的主持风格是什么?
质朴亲和,睿智幽默。
(3)、《艺术人生》节目的定位是什么?
以挚爱人生、挚爱艺术和音乐的观众为目标受众群,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主持人朱军的主持风格是什么?
温情、平实、真诚、稳重。
四、论述题
1、什么是谈话节目?试述谈话节目的主持技巧。
广播电视中以主持人谈话为主的节目都称为谈话节目。
主持谈话节目应注意以下几种技巧
⑴ 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增加交流互动效应。
切入点要能激发对方说话的愿望,使其迅速进入谈话的情境中,引起受众的兴趣。⑵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说出特点亮点。
主持人要用自己的声音、思维、语言、情感说话,通过真实的“自我”,起到真实的富有个性的传播效果。
⑶、主持人要学会“打断”的技巧。主持人要让参与者都获得发言的机会,要把握话题的方向和层次质量就要善于运用打断的技巧。“打断”的方法有很多,有“请求式”“道歉式”“重叠式”“重寻话题式”等等。打断不能扫了谈话人的兴致,不能让人下不来台。
⑷ 主持人要幽默。
幽默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控制节奏,缓解矛盾,冲淡尴尬,调解气氛,所以主持人必须学会幽默。幽默作为一种风格,一定要与栏目的风格相吻合。
2、什么是叙事型谈话节目? 试述叙事型谈话节目的主持技巧
叙事型谈话节目是指以讲叙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它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节目的嘉宾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主持叙事型谈话节目应注意以下技巧:
⑴找准谈话的兴奋点。①节目中要选择适合节目定位的故事和嘉宾。②话题要具备打动观众的“兴奋点”,即节目中要讲述的故事要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他们兴奋的“点”。
⑵叙事的技巧:①营造情境。一是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问答使观众了解情境。二是利用大屏幕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短片向观众展示嘉宾的生活环境,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②结构的营造布臵。以故事为中心的叙事型谈话节目,其结构围绕故事的展开来设计,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型谈话节目,其结构则是围绕嘉宾的性格、人生经历来设计的。一般来讲,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要丰富感人、起浮跌宕,结尾要耐人寻味。
3、试述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
⑴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不仅仅是“串联者”“介绍者”,更多地是“参与者”。在与现场嘉宾,观众的交流讨论过程中,主持人也在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主张,态度,和整个的参与者们一起享受着交流的乐趣和谈话的精彩。
⑵主持人是现场谈话的组织者和控制者。他不仅要让每个参加讨论的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要引导谈话的方向,调动谈话者的情绪,调节谈话的节奏和气氛。
⑶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要善于激发参与者自我表露的欲望和交流热情。技巧和方法是:拉近自己和参与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紧张的顾虑。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动他们表达的积极性。
⑷主持人不断推动谈话的发展。
6.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篇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和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0.略(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0.略(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7.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篇七
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基础理论作为支撑, 《艺术原理》应当是艺术学学科最基础的理论, 但笔者在检寻过程中发现2 0世纪的《艺术原理》著作不到1 0本, 可见我们国家长期以来艺术学基础理论建设还处于非常薄弱的水平。非常有趣的是, 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著述在2 0世纪大多冠以“艺术概论”的名称, 于是, 《艺术概论》便担任起了艺术学基础理论的角色;而且, 《艺术概论》还被作为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尤其是近些年, 《艺术概论》还被很多普通高校作为通识教育的选修或必修课。由此可见, 对于2 0世纪《艺术概论》进行整理、回顾不仅对于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而且对于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相当重要。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上确立, 一般以1 9 0 6年德苏瓦尔著述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1作为标志, 但是艺术学传入我国已经是2 0世纪2 0年代之后的事情。笔者通过对《全国总书目》及国家图书馆、六所重点大学图书馆2及山西省内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电子检寻发现, 2 0世纪国内共有《艺术概论》著作 (不包括港澳台学者著述) 3 3本, 且各时期的出版发行情况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经历了由译介探索——停滞断裂——复苏繁荣的艰难发展历程。
一、早期 (20年代-40年代末) :译介探索
2 0世纪早期,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 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及其理论涌入中国。“艺术学”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陌生的新名词开始逐渐被国人了解、知晓。这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来说, 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预示着中国的艺术理论研究即将发生大的变革。作为学科的“艺术学”在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曲折坎坷、摸索前行之路。
2 0世纪早期《艺术概论》共检索到4本著作, 包括国外译著和国人著作各两本。2 0世纪出现在我国的第一本《艺术概论》著作是由日本学者黑田鹏信著述、国人丰子恺翻译的一本译著, 于1 9 2 8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 此书涉及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制作和艺术的鉴赏及艺术的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2 0世纪早期, 国人对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理论还不了解的情况下, 该书的译介无疑为国人了解“艺术学”, 提供了最早的样本。该书从1 9 2 8年初版, 之后曾被多次再版, 到1 9 4 8年已印刷至第九版, 可见该书对2 0世纪早期国内的艺术学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之大。该书的“译者序言”中说:“此稿原为立达学园西洋画科一年生译述, 予因其
论坛
书论艺术全般, 以简明为旨, 适于通俗人观览;又念中国似未有此类书籍出版, 遂以讲义稿付印。”3由此可知, 黑田氏的这本作为艺术学基础理论的“艺术概论”被引入国内学术界, 而且被纳入了中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体系。可以说, 该书所确立的《艺术概论》的任务、性质及其理论框架, 为2 0世纪艺术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和在中国高校作为课程开设, 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2 0世纪早期另一本译著《新兴的艺术概论》4, 是由日本学者青野季吉等四人编著, 国人王集叢和冯宪章都曾翻译过该著作。此书包含四个“大主题”, 从不同角度阐发了“新兴的”艺术观点, 分别是:“普罗列塔利亚艺术概论” (青野季吉) 、“观念形态论” (藏原惟人) 、“艺术与科学” (田口宪一) 、“艺术与哲学·伦理” (本庄可宗) 。仅从主题来看, 该书贵在体现“新兴”二字, 对于四个“艺术问题”的关注, 恰好与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革命文学”等热点论题相吻合, 因此它的译介无疑给予中国学者以新的启示, 同时为刚刚起步的中国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但是, 尽管这本书的书名为《新兴艺术概论》, 其实该书并没有给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其说这是一本《艺术概论》著作, 不如说是一本“论文集”, 完全不同于黑田氏的《艺术概论》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冠以“艺术概论”名称的著作是俞寄凡编著的《艺术概论》5, 全书包括四个部分, 依次是“总论”、“艺术之独立性”、“艺术之社会性”和“结论”, 较为细致地探讨了一些与艺术相关的重要问题, 如艺术之不可解、艺术的表现与再现、艺术个性、艺术样式、艺术起源、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民族、时代、阶级差别、艺术的鉴赏与批评等问题。作者将这些问题归属为四个“板块”进行讨论, 这是国人探索研究《艺术概论》的最早尝试, 体现出我国学者对国际上“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和大胆探索。
另一部国人著作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萨空了著述的《科学的艺术概论》, 作者于3 0年代左右曾任《世界日报》画刊编辑, 《世界画报》总编辑, 天津《大公报》艺术半月刊主编等工作, 1 9 3 1年还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教授艺术理论课。因此, 他对于2 0世纪早期的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现状深为了解, 深感我国艺术理论, 尤其是《艺术概论》的研究相当匮乏, 于是在1948年编写了《科学的艺术概论》, 该书主要探讨了建立艺术哲学之必要、艺术的定义、什么决定着人类的美的概念、艺术与社会的关联、新艺术建设的启示、艺术遗产的批判接受、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等几个问题, 该书以“述”为主, “论”为辅的方式, 在理论阐述上不够深入和系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它对我国“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 也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是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性文件, 虽非《艺术概论》, 但由于它对我国文艺认识影响重大, 应予以关注6。其理论阐述中涉及了诸如:革命与文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继承与借鉴、文艺为什么人、如何去服务、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文艺工作的普及与提高、文艺与政治、文艺界的统一战线、文艺批评及其标准问题等丰富的内容, 《讲话》提出的系列问题曾对艺术学基础理论及《艺术概论》著作, 影响时间较长, 直到7 0年代末8 0年代初新时期到来。
二、中期 (50年代-70年代末) :停滞断裂
2 0世纪的5 0年代—7 0年代末, 由于特殊历史原因, 我国艺术基础理论研究陷入停滞、断裂状态, 期间没有产生系统的《艺术概论》专著, 仅能检寻到《艺术概论》著作2本, 其一是《艺术概论讲义》, 由湖北省武昌艺术师范学校编写的, 只知道是1 9 5 (?) , 具体出版年月不详, 由于条件所限, 无法找到文本资料。但是可以推断, “艺术概论”在5 0年代曾编写用于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其二是苏联学者涅陀希文著的《艺术概论》, 在“全面学习苏联”的社会大潮之下, 大量的苏联理论成果被引进, 这本著作在当时颇具有影响。该书包括四章内容, 分别探讨了“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外加一个附录, 是苏联两位知名学者对本书的评价。该书关注于社会主义时期艺术理论建设,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仅仅从现实主义, 特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来作为“艺术概论”的研究, 视角过于单一、狭窄。
三、后期 (70年代末-世纪末) :复苏繁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变革, 学术文化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 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教育也被提到议事日程。此时迫切需要具有我国自己特点的, 并适合当前艺术教育实际情况的新的艺术理论教材。从7 0年代末到2 0世纪末, 涌现出了大量的艺术学理论成果, 共检寻到《艺术概论》著作2 7本, 且全部为国人著作。不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 还是研究视角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显著提高, 从此中国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步入复苏、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1. 复苏期:70年代末—80年代末
复苏期第一本冠以“艺术概论”名称的著作是《艺术概论提纲》, 这是8 0年代初期, 为满足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理论教学所需, 由文化部艺术教育管理局组织一些高等艺术院校成立《艺术概论》编写组, 率先编写的一部“提纲式”著作, 于1 9 8 0年文化部《艺术教育》杂志编辑部内部刊行, 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之后编写组在《提纲》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 于1 9 8 3年正式出版了《艺术概论》。该书包括十一个章节, 分别探讨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种类、艺术的创作过程、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的基础借鉴与革新创造、艺术的欣赏与艺术批评以及艺术家的职责与修养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该书带有明显的8 0年代初期理论界“拨乱反正”的时代特点, 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该书的理论结构和基本观点代表了8 0年代初期的艺术理论研究水平。编写说明中写道:“主观上力求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完整、系统、准确的阐述”7, 并且密切联系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和建筑等多种艺术现象,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争取与“文学概论”有所区别, 写出“艺术概论”的特色, 同时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特色的是该书还在卷首附有8 4幅涉及多个艺术门类的彩色及黑白图片。但是该书的理论框架并没有脱离“文学概论”的理论框架及其模式的影响。尽管说8 3版《艺术概论》在理论结构和基本观点上还存在某些陈旧的东西, 然而该书在新时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巨大的, 从1 9 8 3年初版5 0, 000册到1996年已经第8次印刷总计达到186, 000册, 是高校艺术基础理论教学使用面最广、发行最多的艺术概论教材, 在艺术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 0年代后半期, 随着我国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艺术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渐趋于浓厚, 国内有很多学者开始从事《艺术概论》著作的编写工作, 如1 9 8 6年金增和主编的《艺术概论》、1989年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1989年顾永芝著《艺术概论》、1 9 9 0年哈九增主编的《艺术教程》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著作从不同角度对艺术学基础理论作了积极的研究分析, 体现了研究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2. 繁荣期:8 0年代末——2 0世纪末
9 0年代以来, 各种不同版本的《艺术概论》纷纷出版发行、数量倍增, 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十年间冠以“艺术概论”的著作有2 0本之多, 数量比例约占整个2 0世纪《艺术概论》著作的三分之二, 说明我国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正走向繁荣。如彭吉象著《艺术概论》、党伯明编著《艺术概论》、梁玖著《艺术概论》、李树榕著《艺术概论》、欧阳中石主编《艺术概论》、龚妮丽, 吴秋林编著《艺术概论》、高师《艺术概论》、钟文娟编著《艺术概论》、师言和主编《艺术概论》、郭青春主编《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等。尤其是9 0年代中后期, 艺术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得以确立, 《艺术概论》教材的出版更为频繁, 五年间出版发行“艺术概论”著作2 0本, 仅2 0 0 0年出版的“艺术概论”著作就有1 1本。这些《艺术概论》具有这样一些特色:理论框架结构多元并存、理论阐述多重角度、主题范围不断拓展, 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这一时期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促进了艺术学学科的确立。
四、结论
通过对2 0世纪不同时期《艺术概论》著作分析研究, 使我们对2 0世纪我国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2 0世纪《艺术概论》研究状况经历了一个由译介探索——停滞断裂——复苏繁荣的发展历程, 理论研究也逐步由简单零散向深化系统转变。目前对于2 0世纪《艺术概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还未展开, 因此本文所作的研究工作将对2 1世纪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 提供直接的、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艺术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不同时期《艺术概论》著作的研究分析, 阐释了作为艺术学基础理论的《艺术概论》经历一个由译介探索——停滞断裂——复苏繁荣的发展历程, 理论研究由简单零散逐渐转向深化系统。
关键词:20世纪,《艺术概论》,研究状况
参考文献
[1].汉译本为德索 (德苏瓦尔) .美学与艺术理论.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2].六所重点大学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
[3].黑田鹏信.艺术概论.丰子恺译.开明书店, 1928版前言页
[4].青野季吉等.新兴艺术概论.王集叢译.上海辛垦书店, 1930
[5].俞寄凡.艺术概论.上海, 世界书局, 1932
[6].李心峰.毛泽东的《讲话》与艺术科学——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60周年.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6辑
【艺术概论历年试题】推荐阅读:
影视艺术概论论文08-02
园林艺术概论感想10-18
艺术学概论试卷08-24
基于艺术学概论09-20
艺术概论复习题11-11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11-12
园林艺术概论心得体会06-11
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文化07-07
电大艺术学概论习题07-14
艺术概论考前复习资料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