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6篇)
1.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关于提升我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管理方式创新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效能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形成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相对照,政府行政效能方面仍存在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本文试图在对我市近年来行政效能建设实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一下行政效能提升的长效机制建设问题。
一、行政效能建设与行政效能长效机制的内涵
“行政效能”也称“政府效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果、效益的综合体现。
(一)行政效能建设的内涵
行政效能建设是指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机关效能为目标,建立行政效能保障体系,通过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促进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要求的管理活动。
(二)行政效能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
行政效能长效机制实际上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为中心的机关内部管理体系。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化、长期化的问题,目的是如何把工作提速、服务提质运用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措施、效能指标中,并长期坚持下去,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能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有效机制,最终实现建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三)影响行政效能的主要因素
构建行政效能提升的长效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行政效能建设的多种基本因素:如影响行政效能提升的诸多环境因素;符合科学发展观和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目标因素;行政权力的地位作用及其本身的纵向、横向配置关系的体制性因素;行政效能实现的制度要素;政府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所体现的技术要素;以公务员队伍素质为代表的人的因素等。
二、我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和效能机关为目标,以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为抓手,强势推进行政服务改革,整顿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有效地改进了机关作风,提升了机关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我市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目前我市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一把手亲自抓,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经济环境建设监测点为主轴的纵横交错的工作网络,并不断加以健全完善,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效能建设运行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公开公示方案》等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为效能建设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体系。
3.拓宽发展平台,以管理创新促效能建设。按照打造“审批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地区要求,大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三公开”行政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切实清理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2009年,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由21个增加到27个,项目由223个增加到426个,压缩审批时限1429个工作日。取消、停征102项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降低标准、优惠减免82项。推行“一站式”服务,对审批服务事项涉及多部门的,实施联合会审、联合勘探。整合政府采购中心、工程招投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整顿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注销行业协会3个,合并2个,11个部门负责人与行业协会脱钩。
4.狠抓载体建设,营造效能建设浓厚氛围。在媒体开设《清风》、《行风热线》等专栏,介绍机关部门开展作风建设的情况,及时推介先进典型,适时曝光反面案例,造浓作风建设氛围。举办“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创佳评差等活动,评出一批先进单位、优胜单位及先进科室,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机关品牌,并对评出的“最差科室”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进行组织处理。2009年,录播“访谈在线”22期,市级机关35个部门和75个科室负责人走进演播室,现场接受记者采访和观众质询,分析存在问题,作出整改承诺。
5.强化内外监督,推动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建立了作风建设投诉中心,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查纠问题。设立了一批机关作风和经济环境建设监测点,有效畅通了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渠道。采取专门督查与部门自查自纠相结合,系统内人员督查与聘请特邀监督员督查相结合,经常性明查暗访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开展专项检查与促进内部管理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对各项工作制度、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及服务承诺的兑现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2009年,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公职人员15人,较好地发挥了导向、警醒作用。
(二)我市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办事不便、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意识不强,大局观念淡薄。一些干部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够,对法规政策机械式理解、教条式执行。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较浓,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少数部门存在权力利益化现象,协调配合意识不强,甚至相互推诿、扯皮。个别部门变相强行提供中介有偿服务,一些中介机构依附于职能部门,收取明显过高的代理费或检测费,企业不堪重负。
2.制度执行不力,执法尺度不一。一些部门行政服务改革属于浅表式,将“中心”当成审批项目的“收发室”、“中转站”,受理不办理,AB岗位制未真正落实。部分手中掌握自由裁量权的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制度。少数部门执法不严不公,不能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在行政收费和执法处罚中存在随意性。
3.效能投诉不便,监察有待加强。受诉类机构载体过多,力量分散,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给企业和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各受诉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领导,对具有典型意义、影响较大的诉讼及多头、反复投诉不能及时沟通、跟踪解决,整体办理效果不佳。在效能监察方面,重廉政监察,轻效能监察,重“纠偏于既遂”,轻事前事中监察,弱化了效能监察的震慑力。
4.效能基础不实,考评仍需改进。一些部门对公务员的能力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只注重公务员的工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有的公务员危机感、压力感不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少数单位考评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下级单位和个人没有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和措施。有的单位考评制度内容量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奖惩力度不够,奖罚不明或奖罚不公。
总之,我市行政效能建设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容回避。我市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持续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构建行政效能长效机制,致力打造长三角最佳政务环境。
三、当前构建行政效能长效机制的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机关效能建设的实际和对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当前构建行政效能长效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职能定位,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行政职能是政府机构规范协调运转的基础。一要加快转变观念。要由“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由自由裁量的治理体制转变为基于法制规则的治理机制;由闭门操作的治理方式,转变为公开、公正、公平的执政方式。二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要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微观管理的功能,当好服务者和协调者,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决实行政企分开,继续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要优化组织结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机构呈现扁平化、网络化。同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要求,合理配置政府职能。
(二)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推进阳光行政。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一要规范办事程序。建立和完善承诺公示制、否决事项报告制、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二要完善决策规则。对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通过预告、公示、听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纳公众参与,充分听取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意见;实行决策中的票决制,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议事和决策;实行决策后的责任制,加大力度推行责任追究制、引咎辞职制和罢免制度。三要深化政务公开。只要不违反保密要求,属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承诺、项目、收费标准和办事结果的政务信息,原则上都要向公民和社会公开,实行“阳光问责”。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和控制政府权力寻租的机会,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关键。一要减少、规范审批事项。严格审查审批事项的内容、审批对象、工作程序、审批依据,该取消的取消,该归并的归并,该修改的修改。二是要改进审批方式。对于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要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明确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透明度,建立健全对审批机关和审批人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对新增审批事项,要严格控制,从严审批。三是要改进行政审批的运作机制。尽可能地实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和网上审批,进一步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四是加强后续监督。要做好对已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和后续监督工作,防止行政不作为或者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
(四)狠抓重点环节,积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是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打造高效政府的现实需要。一要明确评估主体。从当前实践看,评估主体划分为以下七类较为合适:即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综合评估主体;纪检、监察、综合治理委员会、政府效能投诉中心等否定评估主体;上级分管领导对具体分管单位或部门的评估;行政相对人对群众满意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对象对自身业务实际进行自评和报送;专业评估组织和新闻媒体的评估;评估管理机构的评估。二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建立健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领导评估与社会评价、平时评估与年终评估、跟踪评估与察访评估等评估方法。三要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依据评估结果督促评估对象改善和提高工作绩效,以实现科学发展;根据评估得分值,对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分别对居前和居后的若干单位进行奖惩;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刚性紧密挂钩,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效能监察,为行政效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通过监督予以制约,必须通过监督予以规范。一要积极实施行政全过程的效能监察。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效能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电子监察覆盖面。关口前移,使行政监察方式由事后监察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监察内容从原来的以个人行为监督为主转变为个人行为与行政程序监督并重,使行政许可实施由内部转变为公开操作,真正让行政监察对象的行政行为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二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诉与监控网络。根据不同群体的投诉习惯和条件,在不同地方和领域设置不同的投诉通道和平台。加强不同投诉平台间的沟通衔接,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高效的处理各类案件,力求群众和企业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三要强化责任追究。要有机协调行政效能监察与其他监督机制之间关系,强化责任追究和监察结果的使用,进一步明确行政效能监察部门与信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关系,建立信息共享和职能衔接机制,密切配合,共同为改进与完善行政管理这个大目标努力。要不断完善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根据行政效能过错的实际情况,分类实施责任追究。
(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行政效能建设夯实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是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能的重要基础。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把“入口关”,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范围,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把好“进位关”,健全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机制,做好竞争上岗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促进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疏通“出口关”,对不适合继续在公务员队伍工作的公务员要有一套明确的退出管理办法。二要规范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和业绩评估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推行分类分级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培训、薪酬、奖惩等紧密挂钩。特别是要大力推行基层政府科级干部及重要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跨部门(单位)交流制,明确交流的对象、条件、程序等,并加大执行力度。三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科学理念,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等活动,重视发挥党校等培训机构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对公务员培训的投入,通过培训,更新公务员的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2.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二
一、打造精细化管理, 发挥团队教研效能
(一) 实行组长负责制, 协调是第一职责
打造精细化管理, 教研管理工作可实行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学科组, 这样一条线型管理体系。学科教研工作由教研组长负责, 教研组长的第一职责就是协调各个学科组乃至每位成员团结协作, 有序地开展教研工作。
(二) 突出学科特点, 结合实际创新
要做到学习外来经验而不僵化, 能将外来经验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中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同的学科, 乃至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段, 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只有尊重学科的特色, 才能谈得上创新, 才能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
(三) 发扬团队精神, 提高教研效能
在现阶段, 任何一个课题, 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而是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 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攻坚克难, 并借此提高整个团队的教研效能。
(四) 合作出成果, 分工出效率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研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在一个系统中, 没有合作, 就是一盘散沙, 不会有成果。然而, 无序的合作, 则是混乱的合作, 只会效率低下。因此, 教科室对学校负责, 教研组对教科室负责, 学科组对教研组负责, 包科领导全程参与的教研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以学科组长为中心, 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一) 设立学科组, 组长即教研骨干
精细化管理, 就是要做到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在教研工作中, 尽可能做到既没有资源的重复浪费, 也没有缺漏的工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大的教研组, 可按照不同的年级, 设立了学科组。每一位学科组长都是负责任、协调能力好、能热心服务, 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教研骨干。
(二) 集体教研工作制度化, 操作规范化
要保证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就必须实现管理制度化, 制度体系化。通过系列化、体系化的制度, 使得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 明确自己的阶段分工和任务, 更好地发挥工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进而保证整体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 用好三件法宝, 分工配合默契
通过培训, 使每个人建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 可以保证在合理的分工下, 实现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而每一层次的管理者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业务能力是第一要素, 可以保证不犯外行指挥内行的错误;协调能力是第二要素, 可以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人脉是第三要素, 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 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人脉就是管理者的三件法宝。
三、问题即课题, 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一) 明确校本教研的目标,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目标定位要准,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做调研, 也不是大的纯理论研究, 而是要解决自己或者同伴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更多的是在学习外来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 寻找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了这个目标, 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教研工作该怎么开展了。
(二) 秉持务实精神, 不可贪大轻小
开展校本教研, 就是要立足本校实际, 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因此要秉持务实精神, 切忌贪大轻小, 更不能弄虚作假, 否则就是掩耳盗铃。在方法上, 盲目地照搬外来经验不行, 闭门造车也不行, 需要借鉴外来经验, 且不盲从, 不教条。
(三) 教研无处不在, 贵在反思与总结
反思与总结是回顾过去, 总结经验和不足, 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必要手段。因此, 我们提倡教研无所不在, 实践即研究, 研究即实践。不要仅仅依靠教研组活动和教研组会议, 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和思考, 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研究。
四、建立大学科观念, 处理好课堂内外
(一) 课堂无所不在, 生活即学习
学校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要实现其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 就要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提倡生活即学习, 要帮助学生树立课堂无所不在的理念, 拓展教材的范畴, 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内课外皆学问, 生活万象即文章;克服唯课本主义, 利用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和专用场所, 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
(二) 培养兴趣爱好, 拓宽学习渠道
开展相应的活动, 创设艺术教育基地和学生个性开发平台, 如创设九类十五个兴趣活动团队, 如器乐队、乒乓球队、书法班、摄影班、文学社等, 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为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提供时间与空间。
(三) 亦师亦友, 润物无声
通过培训和实践, 建立和谐、民主、富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和教师的平等交流中, 接受教育, 做到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五、创建宽松的学术氛围, 增强学术活力
(一) 领导积极参与, 发挥带动作用
完善领导包学科制度, 每一学科由一名校级领导加一名中层领导为一个组, 实行包学科制度。包学科领导亲自参与教研教改, 参与教研活动, 深入课堂, 以随时掌握课堂情况, 发现问题随时整改。因为带头听课、评课、参与教研, 可以落实“带头是最好的支持”的理念, 发挥带动作用。
包学科领导带头参加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指导学科组定时间、定方式、抓落实, 保证集体备课在民主、群力的基础上落到实处。
(二) 构建平等的学术关系, 共享教研成果
在每一个教研参与者之间, 构建平等的学术关系, 至为重要。在教研活动中,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享有平等的发言权, 享有平等的实践权, 享有平等的教研成果使用权。因为尊重产生活力, 尊重产生思想, 有尊重才有学术, 有学术才有教研, 有教研才能兴校。
(三) 支持个性化发展, 不求千人一面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 我们在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同时, 也必须给教师一个个性发展的机会, 没有教师的个性, 哪来学生的个性, 没有教师的发展, 何谈学生的发展。教研工作, 尤其在教改实践中, 必须在坚持大方针、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给教师一个扬长避短、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决不搞一言堂, 不搞千人一面。
(四) 用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
坚持给教师个性发展的平台, 但不是无原则的任其无根据的尝试, 更不能以个性为由固步自封。我们提倡教研个性化, 提倡创新自由, 但是也坚持“用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的原则, 如果自己的实践不能支持自己的理论, 必须进行整改。
六、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
创设“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教师读书论坛”等, 为教师研讨交流提供固定的平台。班主任论坛是为班主任相互之间交流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而开设的专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两次;教师论坛是以为学科教学为主的综合性论坛, 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学科教学经验、课堂管理经验、心理辅导经验等;教师读书论坛是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和学习高效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总结交流平台。
3.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检察机关;生态文明建设;检察建议
引言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念的战略高度。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司法监督和保护力度,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检察机关要从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积极开展危害生态文明建设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诉讼监督、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一、检察机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与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战略性决策部署。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1.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环境的维护者
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同时生态环境破坏的难以恢复性、灾难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要有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维护者,通过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犯犯罪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生态文明建设政务环境的推动者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犯罪高发,且生态环境状况仍在恶化的情况表明,环境领域“政府失灵”或者管理缺位和失效已经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管理的瓶颈问题,而更为严重的是缺位、失效的背后隐藏着相当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把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严肃查办破坏生态资源环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障的建设者
法律监督既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检察机关的根本任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紧紧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资源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法制的统一正确实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二、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宗旨,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护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检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宗旨,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提供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处、执法司法监督等方面的服务。
1.着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职能定位,在执法办案的同时,切实抓好环境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就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到基层宣传和引导群众了解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相关问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件、公开法律文书等形式,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类法律的知晓度,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
2.着力加强矛盾纠纷调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检察机关要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开发资源、违法规划建设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群众健康的严重犯罪的同时,切实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注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积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检调对接工作、释法说理以及刑事被害人救助等工作机制,加强调处和化解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矛盾纠纷。
3.着力加强执法司法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检察机关要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加强与森林公安、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等行政执法机关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调查处理举报、建议移送案件、立案监督等工作,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要积极开展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加强对破坏环境、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督促起诉、支持公诉工作,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完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方面民事申诉案件的检调对接机制,促使司法机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加大危害生态环境资源法律监督力度
1.建立专门机构
在检察机关内部成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法律监督机构,建立环保案件办理的“绿色通道”,加大办理危害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案件、涉及危害环境资源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对危害环境资源犯罪的惩治。
2.开展公益诉讼
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减少或消除可能严重影响公共环境利益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同时,本着有限参与原则、最后与最佳救济原则,把握诉与不诉的尺度,合理运用诉权,引领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行为导向。
3.提出检察建议
4.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篇四
机关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运行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区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办公室以“三集中三到位”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教育为抓手,以绩效考评为依据,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提高全区机关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当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目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效能建设认识狭隘。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识职责狭隘”,认为机关效能建设是纪委监察局管的事,“事不关己”,没有必要专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抓,因而不认真研究落实办法,不想扎实抓,工作平平。一种是“认识作用狭隘”,认为抓机关效能建设本身就是增加机关的工作负担,使机关变得不效能;也有人认为机关效能建设仅仅是常规性或一般性的落实制度法规等,靠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解决不了问题,因而不愿主动抓。
2.落实责任模糊。部分单位虽然也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办法的文件也相应齐全,但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是照抄、照搬、照转。主要表现是:责任主
体不明确,部分单位存在着“人人都抓效能,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部分单位分管领导没有负相应的责任,即没有自己的“责任田”,存在“越级真空”现象;责任范围不具体,笼统划分,没有细化和量化。
3.措施乏力。对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宣传教育、检查督促、考评等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制定有力措施,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应付走过场,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4.考评不够。一是就考评制度内容讲,由于量化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赏罚力度不够,缺乏内在驱动力;二是从制度的实施方面讲,由于平时缺乏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规范、激励作用;三是从考评效果讲,有的单位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良莠不分,奖罚不明。追究不认真,甚至忽略这个核心环节,有的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配套的追究办法,难以操作。
二、机关效能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1.效能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作用至关重要,要对于违规查处的人和事坚决做到“不说情”。始终把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作为机关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实际行动来统一思想认识,才能使的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十分明
显的效果。
2.树立效能监察的权威性、长期性和查处的严厉性是保证机关效能不断提高的关键。对效能投诉的查处力度大,才能真正触动了一批人,震慑了一批人,改变了一批人,使得机关干部有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经常进行明查暗访,既处理事又查处人,通过外部的效能监察的长期性和经常性来确保机关效能的不断提高。要切实执行好“四条禁令”,实现软环境的改善,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具体地说,一要设置“带电的高压线”。对禁止的行为作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二要以铁的手段严肃执纪。实行“三个一律”;群众投诉的一律追查,违反规定的一律处理,效能建设不力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三要强化责任追究。明确机关部门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对效能低下问题失察、管理不力、整改不到位的等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严格奖惩机制。
5.关于加强机关股室效能建设的思考 篇五
一、当前局机关股室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办事拖拉的“中梗阻”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少数股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股室工作人员对基层
和群众前来办事,态度冷漠,不负责任;个别股室工作节奏缓慢,遇事推诿;有的股室,办事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时限要求、政策规定公开不到位,给群众办事带来了很大不便;有的股室,首问负责制形同虚设,窗口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对本单位业务流程、工作内容不够熟悉,使前来办事的同志楼上楼下疲于奔命。这些现象,表面看是个别股室、个别人、个别岗位的事,但影响的却是整个部门、整个机关的形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少数机关干部对群众观念的淡漠。现在,群众对机关的评价,不仅要看你办了多少事,更要看你是怎么办的事。机关的作风,也正是在一个个股室、一个个窗口、一个个具体办事人员身上得到体现的。
二是得过且过的“守摊子”意识依然存在。有的股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小胜即骄,认为该出名的也出了,该得的荣誉也得了,可以守守摊子了,只求一般过得去,不求高标准过得硬,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有的股室“捣浆糊”、“踢皮球”,遇到困难矛盾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推上卸下,左推右挡,打起了“太极拳”。特别是个别股室少数年龄稍大的干部认为提拔无望,每天无所事事,工作缺乏锐气和生气。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少数股室出现了消极畏难、不思进取情绪,事业心、责任心衰弱了,工作的干劲、拼劲减弱了,工作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失去了争先创优的劲头,失去了雷厉风行的作风,股室工作也因此落在了后边。
三是与民争利的“利益化”倾向尚未根治。有的股室为了部门权力和利益,死守不合时宜的规定,有的办事“人情味”很重,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决定亲疏,有人情不能办的照办,没人情该办的也不办。这些“利益化”行为,对党和人民事业是极其有害的,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也格格不入。
四是有禁不止的“碰红线”问题时有发生。一些股室纪律松弛,自由散漫,串岗离岗、扎堆聊天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股室上班就上网,沉缅于网上聊天、打扑克、玩游戏,乐此不疲,难以自拔。极少数股室工作人员有吃、拿、卡、要行为,严重损害了局机关的整体形象。
五是影响团结的“小议论”行为还未消除。一些股室人员“人前说瞎话,人后说闲话。”不用心于如何开展工作,整天忙于论这论那,用心于“小议论”中。既影响了股室人员的工作关系,又影响了和谐安定。
六是决策落实“不到位”现象还需改进。有的局领导决定的事项,在股室这一层不能得以很好的落实,一些股室高高在上,习惯于开会议、发文件、听汇报,下基层不多,很少与群众见面。有的虽然也搞调研,但下基层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接触干部多,接触群众少,到办公室多,进市入企少,好话听得多,意见听得少,因而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对问题的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不够,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缺乏敏感性,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有的抓落实力度不够,只见雷声,不见雨点,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做做样子。
二、措施和对策
(一)要抓好“六项建设”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股室建设任何时候都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反应灵敏,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讲大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落实和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牢固树立“忠诚服务”的理念,做每一件事情,处理每一个问题,都要立场坚定,维护大局,自觉考虑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特别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作为每个同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切实做到“知荣辱、倡廉政、促工作、树新风”。
6.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六
机关效能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面对我县“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我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年”等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办法,特别是今年来,更是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创新载体,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明显增强。通过“五不让”签名承诺、公开承诺、明察暗访、“一把手”电视访谈、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县上下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目的更加明确,紧迫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凝聚力、战斗力更加提高,“人人讲效能、个个抓效能”的氛围更加浓厚,“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信心更加坚定。
二是机关作风明显转变。目前,各级机关迟到、早退、上网聊天和“四难”现象等机关“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八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扎实开展,群众疾苦有效解决。许多机关加强了对干部自身建设的监督工作,有的通过指纹考勤、对主要窗口部门实行电子监控等手段,加大了对机关干部的监管力度;有的通过制作去向公示牌、安装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等方式,督促机关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的创新错时服务机制,提前、延长办公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全县36个部门212项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26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业务;精减不合理行政审批45项,出台《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办事流程》等6项制度,新组建行政许可股22个,成建制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工作;在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局、房管局等窗口单位建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所有审批事项办结时间普遍比过去提前3-5天,急办件现场办结率达100%,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四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县上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
作组,实行项目秘书制,精心服务入驻企业。目前,##、##、##等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12月底前可投产运行;##已建成一期厂房,正进行试生产。经济发展在机关效能建设中进一步提速。
二、当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还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旨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一是公仆意识还比较淡薄。少数机关干部角色错位,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与群众的要求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办事拖拉、服务不周、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二是创业精神还不够强烈。个别机关干部缺乏抢抓机遇、再创新业的睿智与锐气,不想或不愿开拓进取,特别个别机关干部 “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较为严重,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应对少,甚至还存在推三拖四的现象。如三星工业集中区防洪堤建设停工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相关部门及其干部干事不主动、“各人自扫门前雪”造成的。三是自身利益看得比较重。受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的影响,个别机关干部存在“唯利是图”的思想,凡事视利而行,对己或
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多做争做,不利的或无利的则推拖躲绕,甚至不闻不问。
(二)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还不强,对有关政策掌握还不够透彻;有些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青黄不接”;有的部门特别是项目评审中心缺乏专业人才,遇到业务工作只有请“外援”;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虽有愿干事、想干事的良好愿望,但没有干成事、干好事的本领,工作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底。
(三)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抓工作落实仍然较差,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和抓而不紧、拖拖拉拉的现象依旧严重。有的机关干部还习惯于“坐堂门诊”,“上门服务”、主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还不够。有的机关干部“看人办事”,对熟人办事便捷,对其他办事群众不周不到、效率低下。据从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信访问题,就是因为个别干部作风不实、该解决的未解决,导致重访甚至酿成集访问题。
(四)行政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
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少数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意识不强,还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个别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放权不够,还存在“前店后坊”、“只挂号、不看病”和超时办结等不良现象;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规范还不够彻底;机关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政务公开不够规范等。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效能主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建设的主体,抓好对主体的教育引导是效能建设的基础。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典型推广、舆论引导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开展效能建设的再宣传再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对效能建设经常化开展重要性的认识,帮助机关干部防止和克服怕失权、怕无权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为民”意识,努力推进效能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二是要强化针对性培训。逐步建立“菜单式”培训体系,并实行学分制,严格考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各类干部的学习需求,开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机关干部可根据个人需要按“菜单”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做到学有所需、有所得、有所用。三是要强化实践锻炼。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从制度
上保证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和质量;加强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健全双向挂职制度,积极选派县级机关后备干部到乡(镇)村挂职,既加强做农村工作能力的锻炼,又增进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自觉意识,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渠道。
(二)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文件、制度,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二是完善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赋予服务窗口更广泛更灵活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方式,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特别是执法违法等现象。四是进一步规范乡镇和部门政务公开的具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定期公开群众关心的重点内容,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杜绝形式化。
(三)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日常管理。一是探索成立正式机构。把效能办和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设为常设机构,明确其地位、权力和责任,加强其权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划。二是理顺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领导责
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次清晰化,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推广指纹考勤、机关干部去向公示牌、错时服务和便民留言簿等有效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扩大电子监控范围和频率,减少人为因素,避免过度的弹性行为;以模拟办事和跟踪采访的形式对窗口单位的服务承诺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继续深入开展“万人评风”活动,实施服务对象评议制,把最终评判权交给广大群众;开设效能建设民情直通车,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等载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群众答疑解难。四是严格责任追究。逗硬实施《###县机关效能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真正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目的。五是创新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机关分级考核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复式绩效考核机制。
(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抓好制度落实。坚持以制度落实促进工作落实。要不断加强对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已建制度的学习宣传,使之成为机关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自觉加以贯彻落实,防止和克服为应付而订制度、建了制度不执行,最终导致工作
7.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一、以创造满意服务为宗旨提升公路文化品位
作为服务主体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必须深化认识, 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度, 进一步增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并且掌握好、履行好。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这种鱼水关系是相互的。坚决杜绝“门难进, 脸难看, 事难办”现象的发生, 同时不能拥有权力而不作为, 这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漠视, 一种资源的极大的浪费;更不能恣意弄权, 扰乱民意, 与群众路线相悖, 此种行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毁前程。
在其位, 谋其政。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好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逐步提高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让自己满意, 让领导满意, 最终让服务对象满意。
二、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创新公路文化理念
倡导效能革命, 并不是让我们走走形式, 摆摆架子, 而是要让机关人员彻底地摒弃不良作风, 走上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道路, 有创造性地工作,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改革成果, 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抓好机关效能建设, 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上下班签到簿上有名, 工作循规蹈矩, 不上网玩游戏, 不无故迟到早退等等这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 而更应该更深入地认识到效能的真正内涵所在, 从而夺取效能革命的胜利。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 全面提高机关办事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 信息飞速传递, 网络资源更是异常地丰富多彩, 这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凭借。比如, 在网上学习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充分利用网络满足求知的需求;利用电子邮箱收发一些信息和文件资料;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在同事之间互相传递信息, 增进交流, 相互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 这比发传真或者打电话来得迅速、来得节省;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 更是提高机关效能的有效途径, 既不“劳民”又不“伤财”, 何乐而不为呢。同时, 网络音乐的出现, 更是满足了人们不同程度的精神需求, 工作的同时, 适当地播放一些有益身心的歌曲, 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点, 有关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也有所体会, 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
其实,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应该更加灵活机动, 使机关的工作气氛更加地宽松、融洽、和谐, 能够让每个置身工作环境的同志感觉到自信心得到鼓舞, 责任感得到加强, 工作的热情得到提升。但事实却不尽然, 效能建设似乎走入了一种怪圈, 在不少人看来, 他是不尽人情的、呆板的、沉闷的、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魔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一些机关贯彻效能建设不彻底, 一味跟风, 走形式造成的, 没有把效能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任务来抓, 只是应付应付检查, 打几行标语, 开几个例会。所以, 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 而需要在不断增强认识,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的前提下, 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三、以健全监督机制为保障塑造公路文化行为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 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的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机关效能建设, 把效能建设引向更为深入的层面, 真正取得实效, 解决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事难办”。这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必须放在工作的首位。群众是机关服务的对象, 如果不能更好地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而是走向服务对象的对立面, 那么,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 只有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动才能完成服务主体与客体的完美对接, 绘就一幅“鱼水之欢”图。
二是行政行为不规范。部分人员行为举止不端正, 甚至于违反法律法规, 有损于集体的利益, 侵犯群众的利益, 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机关工作人员, 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改变思想浮澡、作风涣散的不良现象,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遵纪守法, 做一个无论是业务水平上, 还是思想品德上都经得起考验的好员工。
三是有些机关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因循守旧, 目光短浅, 抵触新事物。这些弊病严重阻碍着效能建设前进的步伐, 要积极落实整改, 并把落实整改措施的监督权和评判权交给群众, 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标尺, 来进行衡量, 有关整改方案要以适当的方式公之于众, 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是法律意识淡薄, 甚至渎职或玩忽职守。作为公职人员, 这是最危险的行为, 如果一旦逾越了法律允许的范畴, 就必然会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 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机关工作人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人民的权力不容践踏, 所以无论是执行权力或是履行义务, 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时刻接受法律的监督,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为民意识, 规范服务, 提高机关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以深化实践活动为手段展示公路文化魅力
效能建设不是空中楼阁, 不是建立在几句口号、几条标语、几篇报道、几次会议上的, 而要深深植根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 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不能只是做做形式, 摆摆样子而已。
要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做到令行禁止, 真正消除不良、不当行政行为。我们必须遵守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 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 升华理论, 检验理论, 从而更好地使之指导实践活动。
8.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我爸爸妈妈都无业,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生活较为艰难,并且我也想学一技之长,以后报答爸爸妈妈给我的爱,让他们过好一点的生活,请市长看在我的一片孝心上给我一次上春蕾班的机会,我定会更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给广大贫困生的资助。”这是南昌市铁路一中初三(1)班熊慧颖同学写给市长信箱的信。接到信的当天,南昌市教育局立即组织协调,仅用半天时间就办好了熊慧颖同学的入学手续。
南昌市教育局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提升服务水平。该局继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项精减为1项,精减率为80%,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三个月缩短为两个月。局机关各处室将工作职能、办事流程、办事时限、服务承诺一一“上墙”,方便群众办事。该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南昌教育信息网”电子政务平台、教育局手机短信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的有效途径。该局还制定印发了《南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的若干规定》,以制度为保证,有效解决了机关“文山会海”问题;推进教育资源配置阳光运作,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局机关各处室2009年对学校检查、达标、评比、表彰活动缩减50%以上,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9.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九
林甸县纪委监察局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扎实开展的基础和保证。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深刻阐述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既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纪检监察机关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几年来,林甸县纪委监察局以规范运作、注重实效为目标,坚持积极借鉴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力求高起点、高质量地推进制度建设,一批基础性的制度相继建立,先后制定了与工作职责、工作规程、自身建设等相关的20多项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较为全面的制度框架体系,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自身建设全过程,真正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有力推进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从而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导,以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建设一个与时俱进、廉洁高效的好班子。
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纪委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队伍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近几年来,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制度。
一是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理论和业务学习,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学习制度,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时间,取得学习成效。保证中心组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学习有中心议题,重点学习研究一两个问题。平时加强理论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并要求每个班子成员结合工作,每年撰写1篇~2篇理论文章,年底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对理论文章进行评比。一年来,纪委书记带头做学习笔记20余万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2篇,为构建“学习型”机关作出了良好的表率。二是健全和完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着力打造“民主和谐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我党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不仅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搞好班子内部监督,增强班子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领导班子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林甸县纪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前,广泛征求本委各室主任及其他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书面报告常委;会中,每名常委要对意见建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作出整改方案。每次民主生活会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气氛热烈,从不泛泛而谈。
既联系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取得实效,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两年来,通过民主生活会解决实际问题20多个,提出整改意见30余条,多次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真正成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的良好平台。
三是健全和完善制约权力运行各项制度,着力打造“廉洁型”领导班子。县纪委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和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实行每周一次书记会、两周一次常委会和局长办公会议的例会制度,凡涉及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思路、措施、重大复杂案件查办、党纪政纪处分、机关重大决策出台、人事任免等均由集体讨论决定。建立责权明晰的常委负责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了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内部工作格局,对人、财、物、事等各项权力进行适度分解,合理配置,有效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防止执纪不公、以案谋私等现象发生。
四是健全和完善外部监督制度,着力打造“立体型”监督体系。除了领导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制约外,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努力创新监督方法,拓展监督途径,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型的监督模式。一是带头落实述职述廉制度,接受上级监督。纪委书记每年向县委和县纪委全会报告工作情况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情况,班子成员每年都向县委述职述廉。行政监察机关向每一届政府、人大常委会作一次系统的总结性的工作报告。二是落实本县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接受县委监督。县纪委的各项工作和廉洁情况纳入全县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各项指标细化量化刚化,考核操作规范严谨,结果公开公正,成为良好的监督平台。三是带头
落实廉政承诺制度,接受舆论监督。由纪委主要领导在县电视台进行廉政访谈,介绍个人、单位的廉洁从政情况和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四是建立情况公开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县纪委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林甸县纪委先后就开展源头治腐、“三风”建设等专项工作,接受记者专访。县纪委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向县政协委员、县级离退休老领导和机关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全市县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回答老同志的咨询,主动接受监督。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好队伍。
今年以来,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机关每周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及时学习理论热点,把握前沿动态;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理论讲座,年初制定计划,确定讲学人员和讲座内容,两年内每个人必须主讲一堂,讲座前精心准备,讲座之后一起展开讨论,品评优劣得失,促进共同提高;每年由机关确定两本必读书目,并严格进行闭卷考试,每年自己确定两本理论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撰写理论文章,年底进行检查评比。两年以来,共有4人次参加了中纪委、省纪委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
二是健全和完善了调查研究制度。每年年初由党风宣教室根据上级调研任务拟定课题表,各室从中选择课题进行调研,也可
以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自行选择课题进行调研。两年来,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完成了16篇调研文章,在《明鉴》、《大庆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篇。
三是健全和完善了岗位交流制度。制定了《林甸县纪委监察局岗位交流制度》,在干部选调和任用上,采取了公开选调、岗位轮换等措施。两年以来,有2名班子成员交流到政府部门任主要领导,内部新提拔3名室主任,1名主任进入领导班子。同时,调整交流干部17人次,其中输出干部3人,提拔8人重用6人。通过提拔、交流,使纪检监察干部在不同工作岗位得到锻炼培养,队伍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严明纪律规范行为为核心,构建一个勤勉务实、形象一流的好机关。
今年,林甸县纪委机关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要求每个干部学习执行,这些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工作、作风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把监督渗透到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把监督延伸到8小时以外,时刻警醒。
一是建立责权明晰的岗位分工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了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内部工作格局,确保对职责权力的监督。如制定了《林甸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工作职责分工制度》,对机关各室、各岗位职责、权限、纪律作出明确规定;制定了《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规程》,分别对执法监察工作、案件检查工作、案件审理工作、信访工作(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信访诫勉谈话工作、纠风工作、效能监察工作、办文办会工作的办理程序进行了图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是建立办案监督制度。为防止纪检监察干部以案谋私,县纪委监察局抓住办案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制定了《林甸县纪委监察局办案纪律要求》,从受理初查到审理归档,每个细节都作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有效防止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出现各种违反纪律问题。
三是建立内部制约的工作机制。会同组织部、人事局、机关工委、信访办组成了纪律监督领导小组,制定了《林甸县纪检监察干部内部监督办法》,负责对纪检干部的工作纪律、办案纪律及社会表现进行监督,接待投诉,核实问题,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对违纪干部的调查处理等项工作,使我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具体办案工作中,县纪委监察局也确立了“领导包案、专人负责、分级管理、一包到底”的办案责任制,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如发生错案或其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的规定,除了追究直接责任人、办案责任人的责任外,室主任、分管的领导也应负相应的领导责任。
从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制度建设的实际,结合周边各县市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制度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必须正确处理构建制度体系和抓好制度落实的关系。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发挥制度在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中的基础和保证作用,关键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不抓落实等于零。因此,必须做到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一起抓,在高度重视新制度制定的同时,加大对已有制度的落实力度。这样,才能既有效地保
证已有各项制度的切实执行,又能为新制度的出台落实创造好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新制度的落实。
二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纪律规定。目前,纪检监察机关有管理制度中的纪律性规范,有文件中的纪律性规范,还没有建立守则式的纪律规范,更缺乏专门的纪律处罚规定,因此,必须制定《纪检监察干部错案责任追究条例》、《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办案、失职渎职若干行为的纪律处分办法》等规范性纪律规定,做到有纪可依。同时可借鉴浙江经验,设立机关督察室,或赋予各部室对违纪人员行使纪律处分权,负责对本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党纪政纪和法纪教育,研究制定本机关内部监督的规定和制度,查处机关人员的违纪问题,受理本机关党员干部的申诉,处理举报本机关人员的来信来访。
三是必须走程序监督之路。就司法部门来讲,它有一套严格的司法程序,而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纪检监察程序,建立这种纪检监察程序,对于日益加强又独具特色的纪检监察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民主与法制意识的增强,已不能只靠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来规范和约束行为。因此,为确保监督的客观公正,制定一套具有极强稳定性的、普遍适用的全国纪检监察程序已成为迫切需要。对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的一些成功做法,可以在科学总结,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四是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展已有的宝贵经验,又要注意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既要充分重视制度的
10.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动员讲话 篇十
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
(2010年3月19日)同志们:
为进一步转变我局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人民满意机关,根据各级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今年2月底开始,将深入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今天,我局召开动员大会目的是对此项活动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下面,我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是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的综合反映,是发展环境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地把握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深刻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扎实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确保取得实效为确保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我局已根据市作风效能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成立了“***司法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司法局关于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此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从今年2月底开始启动,到7月底结束,分学习动员、安排部署;查找问题、集中整改和检查考核、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要求每个阶段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见成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严督查,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在此,我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州、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以“求真务实转作风,勤政为民促效能”为主题,以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完善运行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司法行政机关效能和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坚持“两个统一”。一是坚持深化学习与深入实
践的统一。既要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省、州、市关于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的一系列会议、文件和领导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要求,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又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人的思想、工作、作风实际,认真反思、对照查找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与机关效能不相符合的问题。二是坚持开门纳谏与自觉整改的统一。重点查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存在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提升“三大能力”。在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中,要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着力提升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能力。一是着力提升保发展的能力。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特别是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把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作为最重要的职责,切实把法律服务做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最盼望的时候、最满意的程度。二是着力提升保民生的能力。法律援助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着力提升保稳定的能力。司法行政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有效整合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帮教安置、社区矫正等多种职能和资源,千方百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着力“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视服务为天职,自觉把权力运用作为为民服务的过程。二是强化办事效率提高,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三是强化效能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效能文化建设活动,弘扬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氛围。四是强化工作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机关效能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完善机关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和竞争约束机制,大力推进机关工作信息化、公开化、规范化。
第五,完善“五项机制”。一是完善岗位工作责任制。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以责定岗、以岗定人。二是完善服务承诺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修订、完善面向社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做到诺出必行、行出必果。三是完善限时办结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明确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办结时间,尽可能地缩减管理和服务期限。四是完善首问负责制,使当事人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五是完善绩效考核制。通过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机关工
作效率,科学、量化、可操作的考核评议办法和实施细则。六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健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舆论监督投诉网络,完善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投诉受理机制,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究。
三、切实加强对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 效能建设要抓好,关键是加强领导。局机关和公证、法援、各所负责人是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当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与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以各项工作的实绩来检验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的实效。
11.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检察机关;党建;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中国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从严”二字,也已成为中国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新常态。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在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党务工作“边缘化”。许多基层检察机关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在一些干部和群众眼里,党建工作并不被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岗位角色“淡化”。在一些地方,党务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淡化自己的党务工作者身份,开展工作时,更多地把自己当作行政管理者,很少从党务干部和党员身份的角度看待自己,没有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没有尽双重身份的义务,没有双重身份的制约。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为新时期基层检察机关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决定,确保政令畅通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强调,从严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习近平强调:党纪严于国法。“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各项纪律都要严。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检察机关是党的执政机关,要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要求,确保了政令在检察环节畅通无梗阻。主动把检察工作置于地方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实施、去推进,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理念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国家的宪法至上,自觉把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统一于检察工作全过程;认真落实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县委请示和报告检察工作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事项。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党员干部要静下心来,集中心思读原著,用心体会悟原理,在深学细悟中掌握核心要义,在研机析理中领会精神实质。要坚持入脑入心,反躬自省,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高警觉,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防止思想滑坡,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
机关学习中心组要带好头,机关政治学习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通过学习教育,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改进学习方法,增强教育实效,一是围绕中心抓重点,精心编制学习计划。对全年的政治教育要作通盘考虑,保证政治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每月的学习内容要作具体安排,分步细化便于实施。
二是力求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在教育方式上积极创新。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党员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尽可能开展多种多样的开放式教育,采取专题辅导、形式报告、电化教学、座谈交流、短期培训、参观访问等方式。
三是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经常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要善于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把抓机关党建工作与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群众团结工作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带动、联动、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扩大覆盖面,加强共青团、文联、女检协等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培养青年积极分子、党员,引导青年检察人员健康成长、发奋成才,迅速成为中坚力量。
三、转变作风,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来刷新吏治。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无不聚焦突出问题、坚持重点突破,打出从严治吏“组合拳”,让“为官不易”成为新常态。实践证明,只要真正严肃起来、严格起来,就能把干部管住管好。同时,这也进一步提醒人们,必须把从严作为一个基本要求长期坚持下去,真正使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作风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全体党员、干部都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风向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一是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组书记、检察长负总责,副检察长和党组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采取责任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开展警示教育。以检察机关和本院查处的一些典型腐败案例,对干警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其拒腐防变能力,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加强廉政监督。对内,以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方式,重点加强了对领导班子监督、执法办案环节的监督和选人用人等人事的监督,确保了按章办事、依法办案,有效防止发生不正之风。对外,以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民主监督员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执法办案透明度,确保了检察权正确行使。四是在基层检察机关的个别党员中,的确存在消极倦怠、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的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建工作薄弱所致。哪里的党建工作弱,就是哪里党组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抓党建的核心作用不强,甚至有的个别党组成员感到机关党建工作没啥抓,抓不着啥。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的党建工作,党组不能把党建推给机关总支,更不能依靠党支部,必须从党组自身抓起。要思想认识到位,强化党组管党。要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党组抓,抓具体。要工作指导到位,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综上所述,基层检察机关一方面肩负着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一方面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还要在服务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提供司法保障。这一切全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做核心,只有基层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矛盾得到很好解决,才能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斌,王建国.面向新世纪的伟大工程——关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思考[J].新东方,2000(07)
[2]吕用书.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为履行央行职责提供保障[J].济南金融,2000(06).
[3]林炎志.防止党的庸俗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个思考[J].市场经济导报,2000(08).
[4]王龙.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J].思想工作论坛,2000(04).
12.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二
品牌理念是品牌灵魂、品牌精神以及品牌价值及品牌文化综合体现, 不光是一个单位的形象符号, 更应该是单位的文化的载体。
( 一) 强化品牌管理理念。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以及打造机关党建品牌, 与机关文化相辅相成, 相映成辉, 使服务品牌既是机关文化凝结而成的精华, 又是渗透到机关管理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进一步提升全市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效能。
( 二) 强化品牌服务理念。拓宽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更好服务社会,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使机关管理服务文化扩展到社会并建立起文化认同, 不断增强机关党建工作实效。
( 三) 强化品牌质量理念。增强机关党建品牌为人民群众服务质量, 带动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品牌文化中树立“优服务、提效能、强队伍、树形象”的价值观念, 使党建品牌理念为广大党员认同并接受, 转化为党员自觉行动。
( 四) 强化品牌经营理念。考虑党员群众切实需求, 依靠人本化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 精心经营, 使基层党建品牌真正得到广大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同以及充分信任, 充实品牌的丰富内涵, 展示单位的独特文化魅力。
二、力争与时俱进, 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深化品牌内涵
创建机关党建品牌, 总而言之是为服务中心工作, 唯有服务于大局, 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才会真正有活力有作为, 要明确机关党建品牌创建与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创建品牌过程中促进中心工作。
( 一) 必须围绕中心, 紧贴工作岗位。创建机关党建品牌要求各位党员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展示出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利在众后、责在人先的良好形象, 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自觉把先进性要求体现在岗位上, 落实到行动中, 扎根于基层群众, 做人民群众的表率。
( 二) 必须围绕中心, 紧扣工作重点。创建机关党建品牌的最终的落脚点和工作重点仍然要放在办实事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同不认同作为评判机关党建品牌优劣的标准, 以此来推动更多更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真正把机关党建品牌创建的过程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单位形象的过程。
( 三) 必须围绕中心, 整合优化内容。紧密结合中心工作, 有机整合优化机关党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廉政等各方面建设内容, 将机关党建品牌准确定位在部门的职能、特色的文化、单位的形象等方面, 使机关党建品牌内容既确立机关党建引领地位, 又充分体现本单位的整体精神风貌, 进一步提升机关党建工作在中心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注重以人为本, 将服务品牌打造为金华的城市名片
党的十八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创建党建品牌, 要充分尊重广大党员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积极并对外推广品牌, 使品牌升华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党员参与创建。让党员广泛参与讨论, 充分吸收党员意见建议, 使机关党建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培养党员加强创建机关党建品牌的责任意识, 使机关党建品牌理念更加具体和科学。
( 二) 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 保障党建品牌创建。坚持以人为本, 运用物质或非物质激励手段。如建立党内救助机制, 健全关心党员工作机制等, 保障好党员的权利, 解决好党员的后顾之忧,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激发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责任感、光荣感。
( 三) 建立选树典型和党内关爱机制, 大力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创建年度“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品牌”, 扩大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覆盖面, 成为金华的精致城市名片, 展示着金华的良好形象。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进一步激励党员学先进, 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健全监督机制, 推进服务品牌不断完善
对于品牌的监督, 需要不断健全各项监督机制,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品牌的成熟与完善, 使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富有生命力。
( 一) 建立各种载体, 激发品牌创建的内在动力。各创建单位要通过建立专门的品牌监督机构、服务热线、品牌微博、网上业务受理和投诉平台等载体, 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争先创牌的内在动力, 向服务对象定期公布信息答疑解惑。
( 二) 加强监督检查, 推进品牌服务的日趋完善。品牌创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建议,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除了利用电话回访、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常规监督方式外, 待条件成熟时, 还可采取聘请品牌社会义务监督员、第三方调查机构等措施, 对各单位创建的品牌实施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范容.“七彩党建”推进品牌建设[J].党建文汇 (上半月版) , 2010 (5) .
[2]李勇.着力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
[3]范东芳.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党建品牌:马鞍山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彰显成效[J].江淮, 2013 (5) .
[4]张武.打造“三个品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J].江淮, 2011 (7) .
13.机关效能建设自查报告与整改措施 篇十三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外经贸政策法规更新快,对业务学习的要求高,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的修改,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经常需要查阅很多文件才能答复企业提出的有些问题。
二、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对外资工作只停留在基本的审批工作上,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无法及时了解,主动关心。
三、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时候,对不是自己经常接触的工作不能做到有问必答。对企业的服务也不够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改措施:
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以创优质服务为主题,进一步深入学习“xxxx”重要思想,提高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我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行工作岗位ab角,a角(主办人)负责处理分管岗位工作,并将有关情况主动告知b角(协办人)。b角应熟悉了解a角的工作内容,在a角离岗期间代为行使a角的岗位职责,对已明确、规范的事项,应及时处理,待a角返岗后主动说明代行职责的情况,并将有关材料、资料交a角。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xx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其次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认真研读党章,学习党的纪律条例;再次要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有关外向型方面的知识,对外贸方面的知识更要认真研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到活学活用,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
14.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四
自我局6月份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以来,我按照规定积极参与学习,并围绕工作目标,认真对照自己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找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切实找准、解决自身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开展效能建设的思想认识,并立足实际,把效能建设和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改进机关作风,创优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局机关公信力和执行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
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①政治水平和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理论学习没有摆到相应的高度;②学习流于表面。满足于著作、报刊和摘抄读书笔记,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领会和把握;③理论学习与现实工作相脱节,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差距。
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缺乏立足本职、开拓创新精神,使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降低;满足状态,放松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3、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保守思想。
主要表现在:①在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头绪多的时候有些牢骚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程和工作热情;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所抬头。③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深入联系基层,深入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不够,使自己的一些工作浮在面上,与做好岗位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下属单位的党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方面没有做到经常化。
三、整改措施
1、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贯彻落实上,迎难而上,迎造出一门心思干事业。
2、牢记服务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3、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4、发挥表率作用。一是要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干部的榜样,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党员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二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向党保证了什么。
5、树立干部形象。一要树立务实形象。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二要树立清廉形象。作为一名党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牢记住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能把权力当作向组织伸手的资本,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四、时间安排
15.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五
一、新时期发展中高校党政办的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管理定位的模糊性
在新时期高校发展中, 高校党政办处于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交界口, 会呈现出多头领导及多部门相接的情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定位方面的模糊性, 使得管理的混乱性情况时常发生, 从新时期的高校党政办公室的实际工作可看出, 其工作范畴囊括了学校所有与行政有关的工作, 在这种繁杂的多面性工作下, 党政办公室会疲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 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必然导致工作绩效的低下, 这种党政办公室职能不明确的现象源于管理定位的模糊性, 并在后续的发展中, 使得高效的党政办行政人员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 管理的不善影响了新时期高校良好发展, 致使高校管理问题层出不群。
2. 效能评价的缺乏性
有关高效的管理方面, 制度管理学派认为, 完善对组织的有效管理, 首要的任务便是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 这一措施的作用及意义重大。高校党政办公室处于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更是凸显无疑, 其是党政办实施有效管理的根据, 管理效能的评价体系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观我国高校, 恰恰缺乏相关的管理效能评价体系, 这使得高校党政办的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 。
3. 效能控制的缺失性
当前的高校发展中, 存在着党政办公室的效能评价的相对缺失的现状, 导致了其效能控制机制的缺失, 这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效能的控制是全面的控制, 包括对目标的控制、效能的中间及事后控制等等, 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基于此, 没建立或是不完善的效能控制, 严重阻碍了行政效能管理的提高, 阻碍了高校行政管理前进的步伐。
二、新时期高校党政办效能控制体系的构建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 基于高校党政办行政管理的现状, 必须要建立党政办效能控制体系, 笔者认为可分三步来实施, 如下 (2) :
1. 新时期的高校应明确党政办行政管理角色的定位
高校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模式的角色定位导致了新时期高校党政办的角色模糊, 这进一步导致了其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模式不规范, 基于此现状, 笔者认为应当考虑将行政管理角色的定位问题放入党政办公室效能提升的过程中考虑, 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 在对高校党政办公室的行政职能明确的基础上, 让其管理人员的行为经过管理制度的实施来实现规范化, 为高校院系办公室效能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完善党政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制度
作为对管理途径的选择, 新时期的高校党政内部管理制度对高效的发展意义重大, 其实施的重要目的是为行政管理提供依据, 完善行政管理的进行, 当然也为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提供了途径。在实际操作中, 主要包括办公室行政效能目标的设定、以及规范管理行为、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 规定中期控制行为及后期控制的管理环节等, 为完善党政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制度提供有效保障, 特别是需要构建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制度, 以此来做为依据规范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 确保管理设定管理目标的实现, 使得新时期高校的党政办效能管理能有效实施。
3. 规范党政办公室内部职责
作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及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措施, 这一步骤关乎着高校党政办行政效能的发挥,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有效的外部环境及其重要, 更需要合理的内部环境来实现, 所谓的内部环境, 就是对内部人员合理的职责分工, 对员工的职责、职权等进行明确分工, 确保其在规定的行为模式内, 并以此来实现行政管理的途径行为。在进行党政办公室内部职责的规范化过程中, 也要形成有效的行政氛围, 使得现代化的行政效能可经内部竞争来实现提升, 完善行政管理在高校的实施, 促进高效的更快速发展。
三、新时期党政办效能控制环的构建
1. 事前控制的创建
在进行新时期的高校党政办效能建设中, 存在着事前控制阶段, 其具体的表现为行政绩效考核的制定和行政管理目标的制定, 综合来看, 我国在这两方面的实施较为匮乏, 特别是在党政办公室行政角色相对缺失的前提下, 就会导致事前控权的“旁落性”现象发生, 事前控制一般是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 究其实质, 最初是作为其事前控制的目标体系来制定的, 基于此现状, 在新时期的高校党政办发展中, 必须要构建自己的目标体系, 来实施事前控制, 确保党政办行政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2. 事中控制的创建
在当前的高校党政办效能发展中, 所谓的事中控制, 以往的名称为行政管理中期检查, 基于党政办公室中期检查控制目标的模糊性现状, 新时期的高校控制指标存在不确定性, 使得中期控制的难度逐渐加大。究其实质来说, 事中控制的以党政办进行事前控制的管理目标体系进行检验为其任务, 在具体的实施中,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验证来实现对所作目标合理性的考察, 此外, 事中控制也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实现了对指标体系的的全面性检测。事中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制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进而促进高校党政办公室效能的全面提高, 为新时期的高校发展开拓道路。
3. 事后控制的创建
所谓党政办的行政效能的事后控制, 即对以前目标实现情况的考核, 在于对前述制定目标实现与否的鉴定, 主要的任务是找出偏差, 并对偏差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细致有效的分析, 以此来作为制定第二个PDCA控制环 (PDCA循环使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 即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的事前控制目标体系的有效依据, 除上述重要意义外, 还是对此次考核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深层次的检验, 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有效的效能环节控制, 并进一步有效用提升高校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能, 促进新时期高校的全面发展, 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 以此来助推新时期高校的良性发展 (3) 。
4. 加强学习型党政办建设, 推进高校党政办公室的效能建设
在现代化高校的发展过程中, 要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为指导, 明确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对高校的更好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传承先进文化, 弘扬中国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加强继续教育, 使高校的党政办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与行动上保持与党的一致性, 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 使得自身在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的复杂情况时, 可以积极应对出现的新情况, 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真正意义上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 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通过不断培育新人, 来保持新时期高校党政办管理等的先进性, 真切地为高校党政办效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促进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 (4) 。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中, 院系党政办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 本文对新时期发展中高校党政办的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分三步, 对新时期高校党政办效能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研究。为高校的党政办效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在后续文章的写作中, 笔者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部分对新时期高校的党政办效能建设建立了参考模型, 为现代化高校的发展在管理方面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在新时期的高校建设中, 作为高校职能管理的重要部门, 党政办公室的在高校管理中的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是高校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加强的重要的管理部门, 基于此, 本文以新时期我国高校党政办行政效能为对象, 针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效能问题的分析, 总结出了新时期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行政组织效能的PDCA控制环, 经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行政效能, 来提升新时期高校党政办效能, 进而促进现代化高效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政办,行政效能,建设
注释
11 童文川.对高校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3 (20) :235.
22 何仕.高校院系和谐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05) :92-95.
33 钟劲松.略论地方高校院系管理力建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113-115.
16.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六
近年来,农发行二级分行机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在谋划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基层、推动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确保了党委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这是主流,应该充分肯定。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级分行员工在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纪律以及执行力方面仍然存在与事业发展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
——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二级分行机关党支部是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完成二级分行党委工作任务和部署的组织保证和战斗堡垒。二级分行党委要切实重视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每年要召开1至2次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机关党建,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让机关党组织有地位、有作为,使其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教育和监督党员按照党性要求严以律己,保持先进性,真正发挥作用。
——加强机关状态建设。对党员干部来讲,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有所为”,就必须树立靠素质立身、靠政绩进步的观念,把岗位当平台,把工作当追求,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有所坚守,有所舍弃,不懈追求,不能干得顺心顺利时“在状态”,不太顺心顺利时就心不在焉;处于进步、晋升时期“在状态”,一旦职务到头、进步无望时就得过且过;更不能眼睛一味盯着“官”字,心里想着“我”字,压根就没真正进入状态。要加强状态建设,除了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外,关键是尽心、尽力、尽责。“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有所为”,以良好的状态勤勉努力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员工的职责所需、使命所系、为人所要,对一个有责任的干部员工来说,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感到内心不安、脸上无光,起码在做人的良心品格上有所自谴,感到惭愧。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第一,强化服务。“服务”是机关的核心职能。服务型机关最本质的特征是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那就是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目标,按照服务对象的愿望提供服务产品。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基层行、全辖员工、企业客户、经济社会;服务的要求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优、服务手段精、服务效率高;服务的努力方向是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在头脑中要淡化和强化一些意识。第二,转变思维方式。一是研究工作要立足于“成”。二是遇到难题立足于“破”。三是推进工作要立足于“争”。第三,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实实在在的付出,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
——加强机关纪律建设。纪律是一个单位、团体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和条文。纪律一旦形成,我们的行为就要受到制约,必须服从和遵守,违反了必然也受到惩罚和制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制度面前不存在特殊党员、特殊员工。用思想统领人、以纪律规范人是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是我们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原则。
——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提高执行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建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执行机制。二是把握用人导向,激发抓执行的潜能。三是求真务实抓好落实。提高执行能力就要把功夫下在抓落实、见成效上。
——加强机关和谐环境建设。环境好,人人奋进,环境不好,滋生懈怠。一是要积极倡导、培育机关和谐文化。要注重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机关干部,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团队环境,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严明纪律,又有团结活泼的政治氛围,使机关工作和生活更加扎实、民主、生动、愉快、活泼。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团结是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维护团结是我们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和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人心齐,泰山移”,“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团结”,这是我们常说的话,非常实际、很有哲理含义。机关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在统一意志、共同目标下的友谊、谅解、协调、支持、配合、共享以及责任、监督的关系,而六个关系是一个团队内部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干好分管的事、服务全局的事、支持别人的事,要端正自己的人格,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上级不耍心眼,对同级不耍权术,对下属不耍权威,对基层不耍权力,不然上级不信任、同级不尊重、下级不支持,工作就推动不了,成绩就出不了,更形成不了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对一个单位、一个团队来说,如果形成意志统一、领导开明、组织协调、人心凝聚、风气良好、齐心协力、诚心相待、心情舒畅的团结和谐的氛围和局面,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就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学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本质、最持久的竞争力。机关要把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作为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倡导学习风气,引导机关干部树立终身学习、以学习求发展求进步的理念,为带动全辖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要克服“五多五不够”现象。即忙于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多,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零打碎敲学习的时候多,系统学习不够,应急仓促学习的时候多,持之以恒学习不够,看文件、看报纸的时候多,真正读书不够,议论问题的时候多,研究问题不够。要通过学习增强素质,增长才干,使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更多的人不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而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不仅有本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且有与时俱进的信息量;不仅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情况,而且了解外部大环境和事物未来发展趋向。要努力提升学习力,增强竞争力,激发创造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精神状态,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同时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有压力和动力。要完善机关学习制度规定,建立“评学、考学、述学”的激励机制,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全行和部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岗位选学、学历再学、培训互学相结合的全员学习制度和机制,使学习风气蔚然成风,把学习型机关建设抓出成效。
【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07-11
机关效能建设整改措施06-11
机关效能建设剖析材料11-06
2022年机关效能建设汇报06-24
机关效能诚信建设方案09-18
机关全面效能建设整改方案12-24
机关作风整顿及效能建设的个人自查整改材料08-02
推进公物仓建设 提高机关效能07-04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经验交流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