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4-10-18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精选18篇)

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体魄,增长技能,更重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

毫无疑问,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学校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国家一直如此要求,广大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做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新青年。因此,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德育教育。那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最直接的方式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工作中去,即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去,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大地给予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进一步做到教育自我。因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相信学生、倡导竞争。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性质全然不同,德育教育是要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而不是一种知识体系。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求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以及学会自我教育等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把德育教育的知识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其次,为了实现由强制性德育教育向民主性德育教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做到充分利用相对动态的体育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德育行为选择能力以及自我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再加上要求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便得以体现,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长跑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常会有学生摔倒后爬起来继续跑的情况出现,教师则应当就此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不仅是对跌倒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内心深处受到感动与鼓舞,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育能力,还对学生坚持不懈、拼搏进取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再比如,跑步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做到团结一致、有组织纪律以及展示朝气蓬勃、奋勇待发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打扫体育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甘为集体奉献,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二、根据教材特点作出相应的引导教育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材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材有更为鲜明的思想性。良好的理论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主动从事体育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表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这项研究表明,教师传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实践教材当然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教材主要侧重讲解运动的要领与技术,每一个体育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基本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项教材、教学因素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跳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长跑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足球、篮球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配体利益的优良品质。再比如,教师在讲授长跑的注意事项时,除了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动作以外,更要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在长跑过程中教育学生运用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暗示自己体力不错、情绪稳定以及把注意力由长跑的疲惫转移到调整呼吸上来,积极鼓励他们信心满满地参加长跑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让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磨练自己的意志。

三、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外,教师还要根据事态发展进行适当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上把握有利时机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教师的仪容仪表和语言表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做出表率、起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言传身教总是比纸上谈兵更有说服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素质水平才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有用的思想教育。首先,教师应当做到穿着打扮得体,举止文明,在教学工作中,讲解清晰、动作规范,这样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这种形象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有严肃认真教学的风度,又要有特有的健康和朝气。并且能够将这种朝气传递给学生,通过仪容仪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思想道德知识。另外,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能够影响学生的。文明、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是可取的,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做到:规范语言,使用文明用语以及普通话,穿衣符合运动的特点,即身着运动服,动作正确熟练、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还要在体育场共同上课,因此,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出应有的改变,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等,让学生从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要想让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团结一致,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他人,谦虚礼貌的高尚品德,以及独立创造性、自信自强、敢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养成主动从事科学锻炼的习惯,还能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优秀人格。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二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范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还包括对整个班集体相互合作的培养。总体上来说,小学生刚刚处于人生道路的开始阶段,所以此时进行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品与举止,在学生面对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教导学生努力战胜困难;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做到友善;对整个班集体来讲,教师要教导学生团结,善于帮助其他同学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才能够让学生懂得团队与集体的重要性。

2. 在师资团队上也要注重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里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应当要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只有提高教师的师德,才能够让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本职工作。现如今随着学校开始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杜绝传统的招收模式,对教师的考核也从全方面开始进行,尤其是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的程度。对于已经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来说,学校也进行了定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度不高

现如今,有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的一堂课,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玩好,只要让学生玩好,体育教学也就成功了,德育那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这两者没有联系。体育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德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体育教师的这种思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便是学校中已经制定出相应的德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也不会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完全是靠自己的心情来的,根本不会考虑教学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除了体育教师对于德育思想不重视外,在行为上,体育教师也表现出对德育教学的不重视。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道德上的不足,也没有进行相关的阅读与学习。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行为上也就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率普遍不高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想融入德育,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体育自身就含有许多德育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层面,也没有认识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对学生也没有全面了解,只是单纯依靠说教。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更容易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一来,不仅在学生的内心中排斥体育教学,也会降低体育的教学效果,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掌握与了解。影响德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了现如今德育的实际内容与社会脱节。如在以前学生的教育包括见义勇为,然而这种教育就会使学生的自身安全没有保障,也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或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学校与体育教师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种问题依然对学生进行德育,就会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学校评价德育的体系不完善

学生的良好品质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养成的,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需要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在短时间内或许不能看出什么,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十分有效果,且这种累积性与长期性对于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都是由体育教师单独进行的,学校中的相关领导也没有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情况做出相关评价,也并没有针对学生建立相应的德育档案。体育教师正是在这种没有监督与管理的条件下,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这样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小学的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身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极其重要的。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体育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被学生所关注,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体育教师在上课时经常性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也不认真等,就会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让学生尊重与信赖自己,树立在学生中的威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2. 教师要在德育过程中循循善诱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就要求教师掌握适当尺寸,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个性比较活跃的学生,他们有着共性就是喜动不喜静,喜玩不喜学,虽然只是个别学生,但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话会带动一个班的学生。但是一定程度上,这一类学生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跟体育教师的接触也就多,所以身为体育教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循循善诱,将思想道德寓于与学生的交流中。

3. 在德育中开展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师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组织学生接力赛跑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生抢跑,或是没有在到达终点的过程中就将接力棒扔出,最严重的是学生在没有接到接力棒时就跑出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游戏的进行,也不能够体现出游戏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教师这时就要暂停游戏,及时教导学生,告诉学生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同时,还应当教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影响,会给其他同学造成困扰等等,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案例,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要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抓准时机,通过课堂实践,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强化意志力与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1(21):99.

[2]鲍海涛.试论体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兼论辅修专业方向设置的利弊得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6-66.

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三

一、在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觉性,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组织纪律性。

1、在每新学期开始,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要强调在上体育课铃声响之前就要自觉站好队,由军体委员带到操场。学生刚开始通常都做不好,铃声响了才急匆匆站队,而且很乱,这需要运用严格的队列队形训练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的习惯,增强纪律性。

2、严肃课堂纪律是教学常规的重点。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游戏更是使孩子们兴奋,可能造成学生大声喊叫、随意跑动,这种情况下课堂很容易失控。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3、抓好体育器材课前课后的准备与归还。利用组织学生准备和送还器材,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体操垫不能在地上拖、拉,领取球类不能乱扔,更不能当凳子坐着,对破坏公物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爱护公物的孩子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的教育,既保护了学校体育器材,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

二、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德育

体育课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教学内容很丰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1、将勇于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耐力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许多家长溺爱孩子,导致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艰苦的锻炼,加上田径项目既苦又累、枯燥无味,学生都不喜欢中长跑,所以耐力跑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传授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等技术指导,还要告诉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再坚持,启发学生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意志薄弱,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跳跃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体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有跳马、跳高等项目,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克服怯懦畏惧心理。比如在跳马教学中,有的学生起跑、助跑动作都很好,但一跑到木马前就停住了,或者坐到了木马上,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教学中,刚开始练习时用皮筋代替横杆,学生们都能跳过去,而一换上横杆,即使高度和拉皮筋时相同,有的学生就不敢跳了,对这类学生,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及时地给予鼓励,会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

3、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球类、接力跑等集体项目紧密结合起来。

球类运动与接力赛特点是其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结合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才能取得好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由于体育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孩子们好胜心强,盼望取得好成绩,所以当同伴出现失误影响了比赛成绩时,有的孩子冲动地埋怨指责同伴,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予以指正,告诉他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出现失误的学生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4、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和录像观摩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四

当前,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尤为突出。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体育课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到警钟长鸣,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体育教师在校内体育场所开展体育课或课外活动锻炼时,要把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做到安全教育到位、管到位、措施到位。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又要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高难度的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动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谨任意蛮干;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转化成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中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深入课堂。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术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其伤害。

1、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安全状况,做一个分析,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如:课前教师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同时,要检查学生着装:不让学生穿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进入活动场地,避免学生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这些都会带来运动损伤。再者,不能在同一个场地做几个项目的运动。如有的同学踢足球,有的同学在做其它的活动,踢球就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2、教学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教学内容

目前的体育课程标准能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在许多存在危险教学内容如体操类,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合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也不必因为考虑到危险性而避开这些内容教学。另外,从安全地进行体育教学出发,可适当选择改变教学方法。也可选择适合学生运动的项目来代替。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进行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提出预防的措施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随时调节体力较差的学生的运动量,防止自伤或互伤。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杜绝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切记不可擅自离开教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突发事件。学生一旦发生受伤,根据不同情况,即时进行处理,做到三快:即快抢、快救、快送医院,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课后的放松、及时总结工作

活动课后的安全工作不可忽视。完成一节体育课教学任务后,要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放松能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心率平缓下来。使身心得到放松,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体育课后延迟性的肌肉酸痛。如教师可让学生闭目站立或围坐到垫子上,聆听音乐。让学生得以享受,心理得到放松,如果能与身体舒缓的动作相配合,放松效果定会更佳。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学生有伤病就有必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5.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五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门共同探讨。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厌烦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耐久跑,一说1000米跑或者800米跑,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跑,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培养他们服从组织、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例如:上课排队要整齐,广播操要做得规范,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三、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我校每年都举行广播操比赛,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而且要动作一致。还有每年高一年级的篮球比赛,更是需要比赛的队员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贯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这说明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不同,是由于培养教育决定的。这就是巴甫洛夫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他的研究证明:对有机体重复一种系统的影响或训练,就能形成定型。这一理论在体育领域里,不仅说明了运动技能、技巧形成的生理机制,同时也指出了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依据。当一个人反复接受一种训练,反复完成一些严格规定的行为,并且根据他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和经验深信他掌握和了解的规范是正确的时候,这些行为就会变成他的`道德习惯和性格特征,而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人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论证过: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着手,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使是对那些已经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热情耐心地进行长期、反复的培养训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相信大多数体育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队伍前面已经下了几次口令,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当一会事,照样在队伍里面说笑、玩耍。这时侯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求讲话的学生马上安静下来,而且要大声重复几次,像这样的情况要经过一段时间整顿才能改变。旧的定型虽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巩固性,但只要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时间改变成另一种形式也会形成新的定型,所以改变那些已经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天天的体育课要排好队,要左右、前后看齐,我想这就是体育课的功能之一吧。

在体育教学中应时刻贯穿着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意识与行为的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与技术,又组织学生亲身实践,既向学生讲述理论概念,又指导学生身体力行。因此它能够提供较之一般课堂教学为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可能。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德育功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德育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上体育课必须要穿运动服运动鞋,否则,就不能上体育课,这都是有制度规定的,所有学生都要遵守。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注意培养他们服从组织、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像我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开幕式,有上百人表演的女子健美操,甚至有几百人的武术表演,这些人都是从全校各个班选派上来,而且表现得非常精彩。这就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最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课不像其他文化课,它着重于动作示范,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例如,上课时自己的着装更要标准,喊口令要响亮、严肃,身体姿势要标准,讲文明话、语言要简练。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体育课多数是在太阳下进行教学,排队时是教师要面向太阳,学生是背向太阳,这也是一种表率作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6.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篇六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作者/任燕南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有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结合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以期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 在游戏中渗透团队精神

比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分小组玩团队游戏――同舟共济,首先教师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学生靠在一起,比较轻松地就站在了这条“小船”上。)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靠在一起呢? 生:因为船不大,我们靠在一起才能保证大家都站在船上。接下来,老师把报纸折去三分之一,使得“小船”变得更小了。要求“小船”现在更小了,你们还能有办法一齐站到“小船”上,一个也不掉下来吗?(学生们你拽着我,我拉着你,搂在一起。)教师小结: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同学们,让我们向你们表示祝贺。提问学生: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教师就要让大家在团体的练习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尊重对方,使他们训在练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取长补短,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 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体育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更是一种心理考验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重在参与”,要求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是否有胜出的可能,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比如: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小手拍拍拍”。游戏内容:让学生估量十秒内自己最快拍手多少次,然后用事实证实一下!体育教师掐秒表,控制时间(游戏前)。师:你觉得自己最快能拍多少次?学生可能回答:生1:20次。生2:35次。生3:40次。游戏后,再问那些学生实际拍了多少次。教师小结:有多少同学和刚才估计的次数差不多,请举一下手!如果你做的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就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自己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够自信,请跟我做:Oh, yeah! 好吗?

二、体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德育的紧密结合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课间操、体活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比如田径的中长跑训练,既枯燥又疲劳,一般学生很难坚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除了在训练中采取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外,还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讲一些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事迹,使学生有向上奋进的愿望。

1. 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器械体操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中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付出血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2.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田径运动的训练很苦很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体能分配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迎难而上,不怕累,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往直前精神。

3.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在中华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中华历史上的武林英雄光辉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习武健身、弘扬武德。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方法也不少,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工作。要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七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 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 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 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 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 运用心理暗示法, 暗示自己体力好, 感觉也不错, 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用注意力转移法, 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 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 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 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 为祖国争得荣誉, 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 谈吐文明, 教学中, 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 以身作则, 以情感人, 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不怕苦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和寒冷, 工作认真负责, 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 示范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 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8.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八

一、小学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这也是求知欲旺盛的具体表现。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具体形象、准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会连续犯各种错误,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小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要注意加以引导,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

二、 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形象、竞争、技巧、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学的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2.体育运动的团体性和互助性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团体性和互助性。团体性在“球类运动和游戏活动”中有突出的体现,这类活动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转化出的凝聚力使学生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1.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德育,既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如在运动量较大的练习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

2.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等方法。竞赛能夠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证明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9.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篇九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2 . 3 .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2 . 3 .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3 .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3 . 2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3 . 3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结束语: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10.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篇十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时都会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死亡的有,受伤的更多。很多伤亡事故出现在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这一现象引起我们体育工作者沉重的思考,甚至是终生难忘的伤痛。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造成伤害事故,那将给好心办坏事的人难以弥补的伤痛。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内容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不开设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事件。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体育课程中出现的运动伤害呢?首先要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要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我这十几年来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一、学校始终要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1、学校应当为学生在校内体育场所开展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创造安全的条件,安全第一的健康教育观念要从学校的高度出发,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要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安全教育要到位、管理要适当、措施要落实。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注重自身的安全,又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的每一个环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谨任意蛮干;

2、提高教师安全防范意识。教师自己不仅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排队时互相推打,他们根本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有的学生体育课上活动不认真,没能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甚至做一些危险动作,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迅速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在让学生明白这一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例如:一次体育课上,我带领初二的同学们练习跨越式跳高,垫子及保护人员都安排到位,可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个男生在跨越1.1米高度时摔倒,导致左手腕部挫伤,后来我了解到这名同学体质偏弱。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在进行体育练习不仅要要因材施教、也要因人施教。

3、要注重对体育骨干培养,加大安全教学的保险系数。制定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让每一位领导和老师重视安全,以人为本、珍惜生命。每学期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彻底细致的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每天进行晨检上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经医院检查和医生出具证明,要特殊照顾,进行适合他们运动的项目。新的教学之前要查看学生档案、体检情况登记表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p有无重大疾病史?p技术水平?p班风?p学风?p纪律等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

体育教师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和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然后再将它们做成课件,最后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自然灾害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面对外界暴力自卫自救方法”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应急救人方法,应急救人是每个公民的道义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严重后果。例如:面对一个休克神智不清的学生,知道是站立时间过长导致时,要静卧,掐人中直至恢复神智,并补水;同时,要联系家长查病史,建议到医院复查;如果是在运动时(后)产生,要让学生平躺,帮助恢复神智,并联系班主任和家长。面对一个骨折学生,首先看肢体是不是变形,如果看不出变形,不要拖拉受伤学生帮助其站立,要让伤者自己尝试站立;要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和学生一起找剧痛点,尝试使受伤部位小幅度活动;确认活动受限或功能活动障碍时,固定受伤部位到医院接受检查。如果骨折是肢体变形了,要联系、通知班主任?p家长,找可以帮助固定的材料进行固定,不得搬动移动,并送医院治疗。在运动中,有跌打冲撞时,注意用滚翻等自我保护手段加以保护。所以我们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等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急救方法。

三、教师要安全的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术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严格地科学地进行教学,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害。.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学情分析,安排的内容和项目是否适合学生的运动。切不可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如运动量、强度、难度过大项目,轻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重者极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教师必须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每学期定期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设施、地面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风蚀老化等隐患的,要及时进行加固维修或做报废处理,立即停止使用。体育课上认真检查体育器械,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器材进入体育课堂,不在不合格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没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没能充分热身,急于运动和表现自己,而扭伤关节。在做准备活动时,对承担负荷比较大的部位和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部位要充分活动开,技术要领讲解清楚。还有的学生不注重运动着装,穿着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活动,从而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以及不利运动的服装等,也影响运动和带来运动损伤。还有的是上课班级比较多,活动场地分配比较乱,例如我们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时候一节课有1年2年级小学生还有6年级学生和8、9年级学生同时上课,如果足球场上高年级同学踢足球,低年级同学就得到其它场地活动,因为踢球很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低年级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教师必须根据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比如投掷类练习时,教师首先做好场地的安全组织工作,防止伤及他人;跳高训练必须考虑到垫子的摆放的安全;跳远训练要考虑到沙坑的平整等。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安排到校外训练,如果一定要到校外训练,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安全。

1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有效措施

现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才兼具”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因此很多的教师和家长的很重视学生“才”的教育,对“德”的教育就不在意。在这种的教育模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震惊和寒心的事件,比如复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的事件,所以智力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学。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增强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逐渐与德育教学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吸收的阶段和品德、人格形成的阶段,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和品德都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而且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多也与德育教育有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大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想品德和上课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课堂中,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而且小学也处于一个对知识渴望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和做的动作都会被学生吸收。如果小学教师充满着健康的朝气,对体育教育充满着热情与激情,对学生认真负责和在课堂上的话语中透露幽默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模仿,而且也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关

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多的内容和环节都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比如:田径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体育项目,却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忍耐力;排球、篮球等各种球类活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意识;其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设计的小游戏就有利于锻炼学生遵守规则和明白比赛是需要公平竞争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的发展,在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息息相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就需要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也激发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同时还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知识,所以可以在这之中创新的渗透入德育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授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生从小喜欢竞争,希望比别人做的更好,就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急于想把对手打败,让自己的心理充满焦急的情绪,从而忽略掉以柔克刚的道理;这时小学教师就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形成冷静、不畏艰苦、稳中求胜的心理能力,这样才能在等到乒乓球技术熟练以后,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成功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育中是需要找准正确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一节体育课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渗透入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篮球、排球这些球类课时,可以将其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由体育教师分组让学生轮流去领取教学体育器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基本的球类规则和技术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然后比赛,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后安排学生去归还体育器材,这样就能训练学生负责人的态度和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小学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重要在于师生的相互互动沟通交流,[3]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渗透入德育教育。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就缺乏自信,一旦做错什么事就害怕挨批评,然后做事就更加的畏手畏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看到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完成所教授的动作时,教师应该马上向学生投去鼓励和表扬的眼神或者在全班点名表扬学生,这样就能打消学生挫败的心理,建立起自信心,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不仅要学生掌握体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最先考虑的位置上。结合本文上述的内容来看,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言语和动作对学生的影响;在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正确的时机渗透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吸收,这些理论上的观点,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求证。

【参考文献】

[1]王雪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小学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2012.8(11).118

8-1201

[2]包幕昌.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艺术.2011.34(1).220-221+225

1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二

体育教学不但能强健学生的体魄, 更能给学生带来运动的快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体育活动和锻炼, 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促成了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该如何解决?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归纳与总结, 以期能够从中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广大基层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借鉴。

二、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过于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过去几十年中, 由于国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的局限性, 而导致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一直无法得到与其他所谓“正科”同等的重视, 正是由于这样的偏见, 容易使大部分基层体育教师容易走进“若通过体育教学没有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就无法证明体育教学活动的设置意义”的误区, 也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大部分基层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掌握, 殊不知, 这样急于求成的举动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也往往会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而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与积极性, 这样就导致了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美好设想无从实现。

2.运动负荷过大超出当前小学生的身心承受范围。通过笔者对本校及周边学校多名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运动量过大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或许有不少教师会不以为然, 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多运动, 对学生的身体有好处。对这一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 体育运动本身固然有着增强学生体质水平、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多方面的显著作用, 但是一旦运动量超出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承受范围, 不仅无法实现这一系列体育运动的拓展意义, 还会对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 因此, 运动负荷过大是影响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3.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通过对本地区的近100名小学体育教师发放问卷, 就他们所采取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的调查中发现, 有近八成的教师仍习惯采用较为原始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教学生学, 教学中基本采用简单的讲解、示范、重点部分的训练, 或许部分教师会认为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并无不妥, 但笔者以为,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正处于7到12周岁的小学生, 这样看似合理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实是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 也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的, 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教师缺乏主动涉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通过对多名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较为回避的,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概念较为抽象, 新课程改革文件中缺乏详细的指导, 使教师感觉无从下手, 而且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 导致教师缺乏主动涉及的积极性。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长期以来, 由于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然而, 对于7至12周岁的学生来说, 这不仅不符合其身心发育现状, 而且极易因枯燥而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变的更加无从谈起, 因此, 当前一线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可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灵活性强、拓展面宽的特点, 将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多关注, 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有方法的批评与正确的引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使学习过程变得愉快、自然。

2.制定符合当前学生身心发育现状的教学目标。针对当前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让学生运动量过大的情况, 笔者以为, 超负荷运动不仅会加大体育教学过程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对学生的身体造成较为直接的身心伤害, 而且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间接且无法逆转的影响,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 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身体受到伤害之后, 往往会在其心理上留下阴影, 使其在内心深处惧怕、抵触日后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 因此,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与承受能力, 循序渐进, 切勿急于求成, 以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信,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生活与发展, 然而, 自信心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 它受家庭环境、自身条件、学习成绩等多个外在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大多数对体育教学活动缺乏了解的人或许不会想到,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样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例如:采用分层教学法, 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使之通过自身努力均可实现目标,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小组教学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多与同学交流, 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等方法,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受智力因素影响较小的特点, 增强特定范围内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语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明确要求是: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 而健康的心理则是综合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要将今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与能力, 争取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当前基层体育教师除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与教育目标之外, 也要将学生所处的外在环境中的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外在诱惑考虑在内, 只有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体育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从而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蒋传发, 陈巨华, 曾喜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 (01) .

1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渗透 篇十三

传统上认为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无关,但事实上体育本身是与对手、裁判、教练员、拉拉队、观众、队友等在竞争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是培养高素质体育参与者、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内容

礼仪内容本身繁多,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礼仪教育涵盖与体育比赛和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包括观赛者)应有的服饰、语言、行为举止以及礼貌礼节等规范;在体育仪式上的一些礼仪活动如开闭幕式、颁奖仪式、火炬接力与点火仪式等;各类体育标志。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内容应包含体育礼仪基本理论、个人形象礼仪、观赛礼仪。其中的基本理论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不适合室外教学时进行。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根本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体育礼仪不仅仅用在体育活动中,而是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礼仪表现。系统理论知识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学生都懂得“礼仪”的含义,但未必懂得体育中存在哪些礼仪,以及体育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因此在礼仪教育中,重点阐述礼仪的社会性与个人性。

由于体育活动中不同时刻学生会扮演不同角色,如篮球比赛中,有的当拉拉队员,有的当裁判,还有场上队员、计时员、记分员等等。显然不同角色的体育参与者在礼仪上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如场上双边队员和裁判的礼貌沟通属于正常现象,但观众对裁判判罚的起哄显然就超越的有道德礼仪的范畴。作为观众大声呼喊有助于鼓舞士气,但模仿裁判吹口哨则只会扰乱比赛者的心态。因此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角色来对他们的仪容、仪表、仪态进行讲解。例如:“运动会礼仪”主要是让学生明了运动会中各种规范,如入场、饮料管制、服装、鼓掌节奏、肃静起立时间、闪光灯与手机的使用、赛场卫生、禁止吸烟、尊敬国旗等。课程时间有限,可以结合最常见的几个角色如观赛者、队员、裁判等应掌握的礼仪进行分析。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礼仪教育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且深受环境影响,因此对人的礼仪教育应不局限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不局限于父母的教导、不局限于中学的思想道德课程等。体育课程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礼仪教育的平台。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以下作用:

(1)塑造良好的学生个人形象。一个人的形象既有外在表现出来的服饰、长相、行为和言谈举止,也有内在的人品、气质、修养、格调等,毫无疑问外在作用的体现是以内在的素质为基础的。对中学生而言,他们被誉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少年群体。但成长在独生子女环境里、深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初中生群体在个人修养和品质上又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如考试作弊、不努力学习、生活作风散漫、自私刚愎等。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发泄情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服饰穿戴与言谈举止方法,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在体育规则下学会自我约束、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又得体言谈与整洁大方仪表的学生形象。

(2)培养学生的体育观赛修养。球迷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当前很多体育观赛中却表现出了多种不雅现象,如篮球赛上球迷用矿泉水袭击球员与教练、网球赛事中的口哨与手机彩铃声,还有体育场入场时的混乱、乱丢垃圾、对球员进行不道德的辱骂等,都反映了当前体育观赛者文明礼仪的欠缺。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体育观赛的爱好者,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各种礼仪渗透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体育观赛的常识性礼仪,对现场不文明的礼仪进行引导、批评指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礼仪实。

(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教育不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而在于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如体育舞蹈教学渗透礼仪教育,学生的仪态仪表与言行举止能按教师规范执行,就能将体育舞蹈美真正的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舞蹈。又如涉及到篮球裁判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明白对裁判的仪态仪表、手势、交流方式等的要求。学生在深刻领会这些具体要求之后,就会让这些体育知识深入头脑,做到学有所得。

14.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十四

韦祥军

新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诸方面相结合,形成全面教育体系的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没有的优势。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言谈举止、榜样作用,在教学中十分重要。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规范、娴熟的动作示范,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解,以优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正派的作风,行走坐卧等外在仪表和进步的思想、创新的意识等丰富的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同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些有关体育明星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体育明星的敬佩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强健的体魄是未来参加祖国建设的本钱这一道理,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教师最吸引学生的是扼要的讲解、正确的示范、优美的动作、科学合理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

习过程中,学生不敢做的动作,教师要启发引导,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借助正确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在教师的保护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地教,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健康状况及其年龄特征,对动作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能完成或做得不规范的学生,给予耐心的辅导。切忌挖苦、打击学生。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过硬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学生在教室里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当他们走上运动场时,会觉得精神焕发,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之谈心,多方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带领学生到球场上,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去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酷暑中,教师所站的位置必须面对风口等,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学生会觉得教师在无形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帮助解决;有忧愁,要主动帮助排除,以“人梯”的精神培育学生,建立纯真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青少年都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自己青春的使命感,都想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技能和道德风尚,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理想。祖国在召唤他们,社会在需要他们,教育他们不要虚度美好的青春年华,要加强学习,不辜负祖国的召唤,不辜负社会的需要。

15.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中 篇十五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品德, 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 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 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 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反之, 若老师上课迟到早退, 放任自流, 教学态度不严谨, 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 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要以良好的师德, 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 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 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紧扣独特的教学内容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 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育教学固有它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时, 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严格的执行, 使学生养成课堂常规的习惯。随着武术片上映后, 社会上掀起一股武术热。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练武强身也无可非议。但是, 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使有的青少年往往把练武作为一种炫耀自己、伤害他人、打架斗殴的资本, 这股风也波及到学校, 学校武术运动要加强引导, 讲清练习武术主要是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三、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

体育课上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对抵制精神污染,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的学生,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好动不好静, 好玩不好学, 也有一些同学怕苦怕累。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算多, 但影响面积大, 甚至能把整一个班带坏, 但这一部分人一般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自然也就与体育教师接触比较多, 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在课外的接触与体育活动中, 因势利导, 言传身教, 将道德品质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如在跳远联系中, 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 练习不认真, 动作不到家, 这时教师应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 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 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 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开展鲜明的主题游戏

每个体育游戏都有鲜明的主题, 严格的规则, 同时也包含着诸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思想内容, 因此, 教师要重视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 利用不同的游戏,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 通过对个体性的游戏, 进行先人后己的教育。小学生好胜心强, 总希望在竞赛中显露自己, 更由于想急于求胜, 一些利己主义的思想明显暴露出来。如在投弹打靶游戏中, 学生总喜欢挑新的、好的器材投掷, 而捡时则抢着捡自己最近的, 这时教师对那些不挑器材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培养他们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优良品质。

第二, 通过竞技性较强的游戏, 进行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道德教育。如在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中, 甲组跑在前面的同学摔倒了, 乙组赶上去的同学连忙把他扶起, 两组比赛继续进行, 但乙组这个同学回组后受到了同组同学的指责,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 态度鲜明的表扬乙组被指责的同学, 对其他有关同学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 使学生明辨是非, 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发扬风格, 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外, 在游戏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质教育。

五、强化严格的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 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 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和行动上的不同反映。再则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 也有小组或个人的。教学中有时进行徒手练习, 有时使用器械进行练习, 由此说明, 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 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 上课时的服装要求, 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 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缴等等, 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文明礼貌, 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 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与此同时, 教师要对执行常规好的班级、小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 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 使学生在常规的训练和执行中受到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当然, 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 体育课上如此, 语文课上如此, 在其他的课上,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希望思想教育能渗透于学生的每时每刻,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好的思想, 好的习惯!

摘要:体育课进行德育教育, 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也是当前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出的必然要求。

16.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使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应注重以下三点。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全面锻炼身体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中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孔子,向来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全部教育的核心。中国的教育传统,从来都是德育第一。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培养并造就了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仅仅只有现代化的科技文化知识,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优良的德性,高尚的情操,才是一个健全的、完善的、适应新世纪、新时代要求的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处于学习阶段,求知欲很强,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无一不具有诱惑力。学生可塑性强,学校授予的文化知识,可以充实其头脑,但学校给予的品德教育更可以影响其一生。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体育课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通过体育教学,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热爱集体,既有个性又有团队精神,生动活泼,勇敢顽强,富有创造性的人。

通过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而锻炼,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应认识到个人身体的强健,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锻炼身体是社会的责任,应乐于锻炼、培养和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通过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卫生、热爱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项活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取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培养者,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要教育人民,必须先教育自己,要给人民营养,自己必须先吸收营养。”体育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和途径,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研究别人的教学经验,吃透新课标和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教育内容,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收到预期的效果。

体育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科学理论,坚定政治信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调节失衡心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体育观,爱岗敬业,树立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健康心境出现在学生面前,定会给予学生很大的感染力。

2.德育教育应注重实践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点,不能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只有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个性发展,长期以来,长跑与其他项目相比,枯燥无味,学生也是谈“跑”色变,即使跑也是一种无奈,但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的极好的项目,学生只有在长跑的实践中亲身体验到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的过程,才有可能产生意志品质的“质变”。

在耐久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现象,错误地将“极点”当成了极限,跑途中不敢主动加以克服。针对学生的畏惧心理,在练习之前,应先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的现象,向他们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耐久跑对增强体质的好处,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渡过难关。

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界线,平行班在同一场地上课时进行竞赛,按照“良好”“一般”“较差”三个组别分别进行比赛,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增强比赛的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场面的气氛和激烈的竞争意识是在班级授课中看不到的,通过比赛,不仅使学生的耐久跑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在练习中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说,既达到了育体,又达到了育心的教学目的。

3.德育教育应注重经常性

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绝非一朝一夕,亦非一堂课、一番说教所能奏效,所能形成的,应坚持经常进行。即每堂课均应精心备课,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着力下工夫,寓德育教育于课程训练及游戏之中,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悟真谛,明白道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更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行为文明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其中,不仅需要体育教师的辛勤工作、不懈努力、更需要体育教师的认真与爱心。

17.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七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通过结合课堂常规、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结合偶发事件、结合教师本身能力等方面来探讨德育教育教学,探讨其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件,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有意识、探讨、抽象概念具体化、全面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有着广阔的育人阵地。从西周时代孔子办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都把体育放到了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而用。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更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体育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德育有广义、狭义之分,而本文所阐述的为狭义德育,既学校德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通常大家都把学校德育看成是德育处、班主任的事,而忽略了其它科任教师的作用。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 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角力、攀爬、武术等教学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沪定桥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如,做游戏时需要对输者进行一点象征性的惩罚,但往往有的学生输了又不认罚,推推托托,影响了游戏效果。有一次,我在参加游戏时,碰巧输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心里暗暗在想这下就看老师是否愿意受罚了。当时我意识到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地受罚,在大家围成的圆圈内学矮人走路走了两圈。全班学生都笑了。以后碰到这类事,学生都会二话没说地受罚,提高了游戏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因势利导,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贻误时机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元月 参考文献:

1、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淄博矿业集团二中 成文

2、正确处理学生的“不敬”[J]

2004-2-13 10:58:57 泰州职教中心校 孙海林

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

卫国中学 高俊

4、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点滴 [J]

5、钟沛璋.造就大批继往开来的人才.青年研究,1982(33)

6、李景先等主编.大学德育学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7

7、刘献君著.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74

8、龚海泉主编.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3,48,编码:_____ 研究类型:

C

学科分类:

D

题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姓名:吴根跃

工作单位: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18.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赵宇 篇十八

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中心学校赵宇

“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主阵地是学校,在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学科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表扬为主,循循善诱,防止空洞的说教;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必须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相结合,使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要想更好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探求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依据学科的教学特点,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学生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这个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性格还不很稳定,是依赖性、独立性、幼稚性、自觉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可是遇到困难,不会自我解决,极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侯教师要及时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让学生信任老师,利用教学方法和内容去教育学生,教育的内容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活动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范围具有广泛性,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帮助和保护、爱护体育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必须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有清扫运动场、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体育教师要安排好学生担任某些管理角色,让学生多一份责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爱劳动、保护公物的习惯,加强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课堂的体育竞赛活动中,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让学生发器械、当裁判、计成绩等,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要求全体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学生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四、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存在畏难情绪,例如跳高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以失败收场,这种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五、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

上一篇:粽子短信下一篇:农业养殖可行性报告